一、资源优势与管理优势结合 促进云南医药产业发展——关于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有限公司的调研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周启微[1](2020)在《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研究》文中提出[目的]21世纪将生物医药产业视为优先发展的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云南省将其规划为“十三五”期间的重点项目,生物医药成为云南医药产业“十三五”最具活力、成长性的产业。云南具有丰富的多样性生物资源、天然的药用动植物资源、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优势,具有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先天优势,因此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鉴于国内外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利好的政策不断出台,且云南省作为生物资源丰富的大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远远落后于其它省份。本课题旨在了解国际生物医药产业总体发展概况,通过对比,得出云南省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存在的问题,也可以借鉴国内外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经验,推进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的跨越创新式发展,意义重大。[方 法]本文对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进行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查阅大量国内外关于“生物医药产业”的文献,归纳出本文的研究思路。概述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得出云南省发展滞后的原因。其次结合云南省自身的优势和政策来分析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影响要素和发展态势进行研究,进行深入调查。通过专家咨询法,设置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态势和影响要素的问卷调查,请从事云南省生物医药企业、医药研究所、高校和医院药学相关工作的个人对其填写问卷。最后深入调研,对资料整理归纳,运用SWOT分析法和李克特量表法,统计分析。[结 果]根据发展态势和影响要素的调查结果,综合得出,优势(S)排列前三为中药材种植规模、成本优势、产业体系,劣势(W)为研发能力、人才、融资困难分别排列前三,机遇(0)占据前三分别为区位与气候、自然和社会资源、政策,市场竞争力、技术创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排列威胁(T)的前三位。针对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影响要素进行高低排序,影响要素重要性排序为技术进步>综合创新>产业政策>人力资源>融资渠道>自然资源>产业生态圈>产业园区。[结 论]探索性地从加快制度建设、建立创新支撑体系、促进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保护生物资源、建立产业转化机制、加强对云药市场推广和品牌培育力度、建立切实可行的奖励、信用和后补助机制、加强产业创新协作、促进云南省传统民族医药大品种的创新与二次开发等方面着手提出对策建议,为我省生物医药发展带来一些方向性的理论指导。力争打造“云药”品牌,壮大其产业规模,让“绿色食品牌”和“健康生活目的地”的云南走向世界。
李泓乐[2](2020)在《云南省新型中药饮片现状与发展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随着大健康产品的发展,新型中药饮片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然而由于在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的问题上缺乏统一认识,全国各省监管政策、试点方式方法未能统一,严重制约了中药饮片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因此加强标准和监管政策研究,已成为指导生产、管理实践和促进中药饮片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最重要保障。以云南省为例,分别对直接口服粉末饮片、中药破壁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三种新型中药饮片的现状与发展政策进行探讨,以其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为核心,研究现阶段云南省新型中药饮片发展的制约因素和政策需求,探索性地提出发展政策方面的建议。[方法]实地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在云南省内,走访调研企业、医疗机构等相关单位,企业负责人和临床医师等调研对象。内容包括,①新型中药饮片生产目录、销售情况;②各类新型中药饮片在研发、生产、销售和售后中遇到的问题,企业需要的技术性和政策性支持,对云南省新型中药饮片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对新型中药饮片临床应用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其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等。文献研究:①查询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②对比、分析传统中药饮片和各类新型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查阅其安全性、有效性、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文献等。[结论]①新型中药饮片是传统中药饮片的重要补充,具有使用方便、干净卫生的优势,有其实用性和存在价值。其中,直接口服粉末饮片适应了大健康产业发展和群众自我药疗的趋势要求,生产企业多,产品的销量可观,国家应当支持其发展。②与中药配方颗粒、中药破壁饮片情况相似,直接口服粉末饮片易于掺假混杂、监管有难度,但不应成为禁止饮片打粉的理由。对打粉有优势的品种,只要符合安全性的要求,应支持其发展,积极引导。建议国家出台系统性的新型中药饮片标准研究修订指导文件,指导各地方的监督管理和标准研究,加强质量可控性研究,严厉打击弄虚作假、掺杂使假。应当加强新型中药饮片与传统中药饮片的急性毒性、长期毒性等安全性及有效性方面的对比研究。在标准研究制定中,应结合品种特点,按照中医药规律,加强重金属、农药残留等研究,对其安全性做出系统评价。③建议国家主管部门尽快明确中药配方颗粒标准管理办法,早日结束试点工作,放开并指导好各地开展好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和使用管理工作,积极促进中医药事业和中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④地方标准的中药饮片依法可以在全国流通,前提是还需要完成国家药监局备案程序、解决各地方的地方标准中药饮片同名异物(或炮制方法不同)或同物异名等问题。⑤新型中药饮片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坚持临床价值导向,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支持新型中药饮片的守正创新发展。
郭欣[3](2019)在《灯盏细辛注射液化学成分及药代动力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灯盏细辛注射液是由灯盏细辛提取制成的灭菌水溶液,具有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的功效。其适用于心脑血管及其它缺血性和伴有微循环障碍的疾病,临床上用于缺血性中风、冠心病心绞痛等的治疗。根据现有文献报道,咖啡酰奎宁酸类及黄酮类化合物为灯盏细辛药材的主要成分。但是,灯盏细辛注射液的化学成分尚不够清晰,而且其质量控制存在欠缺。另外,灯盏细辛注射液的体内药效物质基础及动态变化规律尚未完全阐明。因此,运用现代化的技术和方法对灯盏细辛注射液的药效物质基础进行全面的解析对于其作用机制和临床疗效的科学阐释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本研究以灯盏细辛注射液为研究对象,从灯盏细辛注射液的主要化学成分、体内原型及代谢产物等方面阐明其化学物质基础;通过建立指纹图谱为灯盏细辛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研究多成分的体内动态变化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内容如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E)技术结合UNIFITM软件的多数据处理方法对灯盏细辛注射液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全面表征。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检索数据库,共建立灯盏细辛药材及其制剂的化学成分数据库252个,然后将此数据库导入到UNIFITM平台与采集的灯盏细辛注射液的质谱数据进行匹配。基于保留时间、不同结构类型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对照品比对及参考相关文献,在负离子模式下对灯盏细辛注射液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最终共鉴定出灯盏细辛注射液中包括黄酮类和酚酸类在内的40个化学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技术建立了20批灯盏细辛注射液的指纹图谱,并使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计算其相似度大于0.98。其中,以野黄芩苷为参照物峰,共建立了28个共有色谱峰,并通过对照品对其中的13个共有色谱峰进行了指认。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为灯盏细辛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在灯盏细辛注射液化学成分和质量控制的基础上,本研究采用UPLC-Q-TOF-MSE结合MetasenseTM预测系统及UNIFITM数据处理平台,对灯盏细辛注射液进入大鼠体内的原型成分及代谢产物进行了定性分析。在大鼠血浆、尿液和粪便中共检测到灯盏细辛注射液原型成分25个。此外,首次对灯盏细辛注射液的代谢产物进行鉴定,共鉴定出45个代谢产物,其中包括18个黄酮类和27个酚酸类化合物。其代谢反应类型主要包括甲基化反应、葡萄糖醛酸化反应、加氢反应、乙酰化反应、水解反应和磺酸化反应等。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对灯盏细辛注射液多成分的药代动力学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假手术组大鼠和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组大鼠分别经过尾静脉注射8.4m L/kg(大鼠体重)灯盏细辛注射液,于6 h内采集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样品。分别定量血浆中黄酮类(野黄芩苷、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苷)及酚酸类(3-O-咖啡酰奎宁酸、5-O-咖啡酰奎宁酸、4-O-咖啡酰奎宁酸、1,3-O-二咖啡酰奎宁酸、3,4-O-二咖啡酰奎宁酸、3,5-O-二咖啡酰奎宁酸、4,5-O-二咖啡酰奎宁酸、灯盏花苷I)化合物。在负离子模式下,采用多反应离子监测方式测定10个化学成分的血药浓度,比较药动学参数的差异。通过对液相条件及质谱条件的优化,最终实现在15 min内对血浆中的10个化学成分进行同时监测。野黄芩苷、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苷、3-O-咖啡酰奎宁酸、5-O-咖啡酰奎宁酸、4-O-咖啡酰奎宁酸、1,3-O-二咖啡酰奎宁酸、3,4-O-二咖啡酰奎宁酸、3,5-O-二咖啡酰奎宁酸、4,5-O-二咖啡酰奎宁酸、灯盏花苷I的最低定量限分别为0.25 ng/m L、0.25 ng/m L、0.25 ng/m L、0.20 ng/m L、0.25ng/m L、0.17 ng/m L、0.25 ng/m L、0.50 ng/m L、0.25 ng/m L和0.50 ng/m L。目标分析物的回收率范围为78.56%~94.87%,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范围为2.56%~13.17%。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浆中咖啡酰奎宁酸类化学成分的药时曲线下面积显着增加,4-O-咖啡酰奎宁酸、1,3-O-二咖啡酰奎宁酸、3,4-O-二咖啡酰奎宁酸和4,5-O-二咖啡酰奎宁酸的平均滞留时间显着增加。
张晋旸[4](2019)在《云南省民族药二次开发现状及政策建议研究》文中指出[目 的]民族药二次开发有利于促进云南省民族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为探讨云南省民族药二次开发的可能性,通过对云南省127种“地标”升“国标”民族药现状的调查,归纳总结药品二次开发中存在的共性困难和问题,研究现阶段云南省民族药二次开发的制约因素,以期探讨企业政策需求,探索性提出针对促进云南省民族药二次开发政策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加快打造“云药”知名品牌和大品种,构造“云药”创新体系,帮助企业打开思路,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生产水平,促进云南省民族药产业跨越式发展。[方 法]1.问卷调查法:根据《云药产业名方名药二次开发品种指导目录》汇总的信息,设计企业在二次开发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和困难。2.实地调研法:根据问卷调查得到的信息,到生产企业,实地了解企业二次开发的现状、在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政策方面的期许。3.专家咨询法:对前两种方法得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后,走访云南省药品政策专家,探寻适合云南民族药二次开发的路径及相关政策。[结 果]根据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供的127种民族药制剂2008年的信息,对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药品查询”一栏中得到的信息,截至2017年7月为止:有86个品种信息未发生改变;其余品种信息发生改变,有四种情况:药品生产企业信息发生变更(33种)、药品名称改变(2种)、云南省内已经没有该药品信息(5种)和未核发批准文号(1种)。127种民族药制剂,涉及到的42家生产企业,针对每一个药品品种,发放一份调查问卷。问卷围绕着药品是否是企业自主研发、《云药产业名方名药二次开发品种指导目录》指导情况、目前药品二次开发的进展程度、二次开发方向等进行询问。共发放问卷121份,现收回96份,即有96个品种反馈了调查问卷。对31家企业进行了走访,有16家企业表示目前不在进行相关研发工作或是因客观原因撤销了研发部门。[结论]云南省民族药的二次开发需要政策支持。企业对于政策的需求集中在注册审批、政策解读、研发机构合作等方面。
马宇清[5](2019)在《承接医药外包对中国药企创新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服务外包一直是中国政府政策支持发展的重点产业,而医药外包作为服务外包的分支领域,得益于全球医药服务外包业务向亚太地区转移和中国有大量成本低廉的技术人才等,近一二十年来医药外包在中国成为迅速成长起来的新兴产业。中国政府一直重视创新的作用,大众创新不只是一个口号也应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中国目前是仿制药大国,原研药、创新药数量很少,中国医药企业的创新水平还很弱,所以促进中国药企创新一直是政府关注的重大问题。学者关于承接服务外包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的观点并不一致,有的学者认为承接服务外包对企业创新有促进作用,也有学者认为承接服务外包对企业创新有阻碍作用。认为承接服务外包对企业创新有促进作用的学者,肯定了服务外包存在技术外溢效应,不管发包企业是否自愿,在承接服务外包过程中,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接包企业总能从技术水平相对领先的发包企业那里学到更先进的经验,接包企业的技术人员通过干中学研发能力可以得到提升,同时企业研发支出更多,更容易出研发成果,这些都促进了接包企业创新水平的提高。而认为承接服务外包对企业创新有阻碍作用的学者,否定了承接简单生产业务的或是低端的服务外包中存在技术外溢效应。本论文通过从微观层面即从研究中国承接医药外包的药企着手,研究承接医药外包对中国药企创新能力的影响,本论文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角度,运用文献研读法、实证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了医药外包和中国医药外包以及企业创新和中国药企创新的情况,选取中国92家上市医药企业和25家医药外包企业三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选取药明康德公司作为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得出了承接医药外包对中国药企创新影响的相关结论:(1)通过与没有承接医药外包的药企的比较发现,医药外包企业通过承接医药外包服务研发支出和技术人员投入更多,说明承接医药外包对创新投入的要求更高;(2)通过与没有承接医药外包的药企的比较发现,医药企业专利获得数与是否承接医药外包没有显着的关系,说明在中国现有的医药外包发展水平下,药企的创新产出与是否承接医药外包没有显着的关系;(3)通过对医药外包企业的实证分析可知,技术人员投入与承接医药外包规模的大小有显着正相关关系,说明企业创新投入的衡量指标之一的技术人员投入与医药外包规模的大小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但研发支出投入以及专利获得数与承接医药外包规模的大小没有显着的关系,说明在中国现有的医药外包发展水平下,企业创新投入的另一衡量指标研发支出投入与医药外包规模的大小没有显着关系以及企业创新产出与医药外包规模的大小没有显着关系。(4)从药明康德公司的案例中知道,企业规模、承接医药外包模式等对药企创新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李耿,李振坤,郭宇博,程煜华,李文珊,刘立营,张秀梅,杨洪军[6](2019)在《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报告(2018版)概要》文中研究说明当前,我国医药产业生态格局和行业运行规则正在剧变,中药产业面临新的挑战,以临床价值、科学价值为核心的科技创新驱动,成为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推动力。科技竞争力集中体现了中成药产品的临床价值和科学价值,通过科技竞争力评价,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催生行业内生动力。项目组基于公开数据和评价模型,进行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评价,编制《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报告(2018版)》,全景式展示了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概况。本文包含全品类百强榜、非注射百强榜、各省区排行榜第一名、各治疗领域前三名等榜单。具有科技竞争力优势的中药大品种,正成为引领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张文[7](2018)在《新三板公司专利与市值关系研究 ——以云南省为例》文中认为当前,全球化不断深入、科学技术加速升级,在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下,企业想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借助行业垄断性技术,筑牢扎实的实力根基,占据极具优势的战略高地。新三板公司是中国一个新兴的企业群体,进行新三板公司专利与市值关系研究,并提出对新三板公司专利管理的合理建议,可以完善“新三板公司”此类研究对象的信息,加深目前相关研究的深度,同时也对新三板公司的专利管理有启发和促进作用,对于改善新三板公司的经营绩效、提升企业市值、提高投资者的股票回报率均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云南省的新三板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收集法、理论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比较研究法与实证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收集文献,了解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理论分析了专利与市值的关系,介绍了新三板公司专利概况,对新三板公司样本及其专利情况进行了案例分析,并对高新技术企业资质下新三板公司与专利应的市值、不同交易方式下新三板公司与专利对应的市值、不同分层状态下新三板公司与专利对应的市值进行了比较研究,最终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创新层新三板公司的专利数量与市值大小呈正比关系。本文呼吁新三板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创新的保护,鼓励新三板公司进行创新;增强企业研发动力,提高有效研发成果;推进实施新三板摘牌制度。同时也建议新三板自身对口部门要超前布局公司专利;重视引进和培育创新人才;确保科技创新投入,提高公司研发能力;规范化、机制化对专利的管理。
冯悦[8](2018)在《生物制药企业品牌价值评估研究 ——以云南生物谷为例》文中指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和中国经济的成长,我国各企业之间,全球性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业务往来渐频,品牌价值的重要性就逐步凸显出来。而高新技术企业中,尤其是生物制药行业,加速了行业整合,兼并、重组竞争力弱的企业,提高企业整体的核心竞争力,对品牌价值评估就有很大的需求。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试着建立一个适用于生物制药企业品牌价值评估实践的方法。本文首先在已有品牌价值评估研究综述的基础上对品牌价值评估的基础理论进行了探究,并介绍和比较了三大资产评估基本方法和国内外较为常见的品牌价值评估方法,最后确定了Interbrand评估法作为生物制药企业品牌价值评估的基本模型。品牌是生物制药企业这类技术密集型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品牌价值的高低取决于众多因素。那么,具体影响生物制药企业品牌价值评估的因素有哪些呢?本文在介绍了生物制药企业的高投入和长周期性、高风险和高收益性、高技术和高壁垒性的特征因素后,又着重有针对性地从内外部因素的角度研究了影响生物制药企业品牌价值评估的因素,最终从国家政策因素、社会和消费者等市场需求因素、行业竞争因素以及企业内部自身因素四个方面找出了十个具体的影响因素:1、关于国家政策因素的有:(1)医疗体制改革方面政策导致市场范围的变化(2)行业结构调整方面政策的影响;2、关于社会和消费者等市场需求因素的有:(1)人口老龄化导致的目标顾客群体数量变化(2)消费水平和生活方式改变导致的需求变化;3、关于行业竞争因素的有:(1)品牌的市场占有率(2)品牌产品的品质、价格;4、关于企业自身因素方面的有:(1)品牌战略策略(2)企业财务管理因素(3)企业市场战略因素(4)企业技术风险与研发。由此,根据具体影响生物制药企业品牌价值评估的因素,在Interbrand模型的基础上,本文也找出了其适用生物制药企业品牌价值评估的不足,并提出完善了Interbrand模型在生物制药企业品牌价值评估中的应用。最后,本文选择在心血管类中成药中领先的生物制药企业——云南生物谷作为分析案例对优化模型进行应用,并验证了优化模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希望优化生物制药企业的品牌价值评估方法。因此,本文优化了生物制药企业品牌价值评估方法,促进了生物制药企业品牌价值评估的研究,对生物制药企业品牌战略的制定有着正面影响,切实强化了品牌建设,坚定文化自信,强化文化担当。
唐国政[9](2018)在《三七产业发展的情报分析研究》文中指出在当前国家及我省均把生物医药和健康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的背景下,云南具有临近东南亚的独特区位优势和担当“一带一路”排头兵的重任,以三七产业为核心带动区域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但三七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其产业在近年来发展中面临着一些困难和制约因素,目前对三七产业中技术创新,尤其是新药开发技术研究较多,但从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开展系统研究的相对较少。本文运用情报分析方法中的文献计量分析法和专利分析法,定性定量分析研究三七产业的发展方向,同时结合宏观的PEST分析法和生命周期理论,分析出影响三七产业的主要外部因素,根据各项定性定量的指标合理估计研判三七产业的发展阶段,科学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为决策各方提供依据。所运用的研究方法、研究路径和分析手段相互独立,具有各自客观性,但分析结果可以相互作为对比和验证。为围绕我省重点产业并利用情报学分析方法为产业发展的技术方向提供探索和尝试。最后,本文围绕三七产业技术创新、产业政策、市场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系统地分析研究三七产业发展的战略,揭示三七产业发展的重点环节和产业内企业间竞争的热点,分析三七产业发展遇到的主要困难,依据政策环境、市场需求、企业研发能力以及有机三七等发展情况预测未来产业发展趋势,针对性提出三七产业发展对策建议,以促进我省三七产业的快速发展。
张俐,杜正飞,龚金梅[10](2017)在《基于中国专利布局分析的云南省灯盏花产业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特色中医药产业是云南省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灯盏花是云南特色中草药之一,因此,灯盏花也是"云药"产业的发展重点之一。通过对灯盏花产业中国专利和云南专利布局研究,分析灯盏花产业领域研发热点、发展趋势及技术布局特点,提出促进云南省灯盏花产业发展的三点建议:巩固和发展本省在灯盏花人工栽培技术和规模化种植的优势地位;加强产学研合作力度,深化灯盏花基础研究领域专利布局;制定知识产权战略,加强本省企业在专利技术研发、转化实施、专利保护、诉讼维权等方面形成合作机制,提升本省企业的知识产权应对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资源优势与管理优势结合 促进云南医药产业发展——关于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有限公司的调研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资源优势与管理优势结合 促进云南医药产业发展——关于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有限公司的调研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背景 |
第一部分 |
1 生物医药产业 |
1.1 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总体发展情况 |
1.1.1 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趋势 |
1.1.2 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 |
1.1.3 国内外生物技术的进展 |
1.2 国际生物医药产业总体发展情况 |
1.3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
1.3.1 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
1.3.2 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
1.3.3 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
1.3.4 贵州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
第二部分 |
2 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总体发展情况 |
2.1 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的背景与现状 |
2.2 云南省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政策定位和优势 |
2.3 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要影响要素 |
2.3.1 自然资源 |
2.3.2 融资渠道 |
2.3.3 人力资源 |
2.3.4 综合创新 |
2.3.5 技术进步 |
2.3.6 产业政策 |
2.3.7 产业生态圈 |
2.3.8 产业园区 |
2.3.9 其它因素 |
第三部分 |
3 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调查问卷情况 |
3.1 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
3.1.1 企业内部发展优势(S)情况分析 |
3.1.2 企业内部发展劣势(W)情况分析 |
3.1.3 企业发展获得的外部机遇(0)情况分析 |
3.1.4 企业发展面临的外部威胁(T)情况分析 |
3.2 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影响要素分析 |
3.2.1 要素对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影响程度高低分析 |
3.2.2 各个要素的重要性的程度分析 |
3.3 结论 |
第四部分 |
4 云南省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对策建议 |
4.1 加快制度建设 |
4.1.1 完善市场体系和法律体系,充分利用政策优势 |
4.1.2 政府扶持加快审评审批进程 |
4.1.3 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
4.2 建立创新支撑体系 |
4.2.1 培养、引进和稳定人才,集聚全球生物高端人才 |
4.2.2 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
4.2.3 加大科研投入,注重原始创新,建立金融支撑体系 |
4.2.4 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
4.2.5 推进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 |
4.3 促进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 |
4.3.1 政府主导成立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研究院 |
4.3.2 加快生物产业专业园区设施建设 |
4.3.3 鼓励企业并购或重组,培育龙头企业 |
4.3.4 加速特色领域企业的集聚,布局专业化园区 |
4.4 保护生物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
4.4.1 加大资源保护力度 |
4.4.2 加强中药材GAP种植基地建设 |
4.4.3 加强扶贫攻坚规划中药材基地的GAP认证 |
4.4.4 发展循环经济,综合开发利用生物资源 |
4.5 建立良好的、具有高度自主性的产业转化机制 |
4.6 加强对云药市场推广和品牌培育力度 |
4.7 建立切实可行的奖励、信用和后补助机制 |
4.8 加强产业创新协作 |
4.9 促进云南省传统民族医药大品种的创新与二次开发 |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2)云南省新型中药饮片现状与发展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及名词中英对照表 |
名词及单位注释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目的 |
方法 |
1 实地调查研究 |
1.1 调查方法:访谈式调查方法 |
1.2 调研单位的选择 |
1.3 调研的单位 |
1.4 调研问题及建立 |
2 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及文献研究 |
3 原始报告及文献研究结果的处理 |
结果 |
第一章 直接口服粉末饮片现状与发展政策研究 |
一 现状 |
1 定义 |
2 分类 |
3 国内其他省份概况及比较 |
3.1 河北省 |
3.2 四川省 |
3.3 江苏省 |
4 云南省 |
4.1 云南省政策现状 |
4.2 三家被调研企业的生产品种 |
4.3 销售额统计 |
4.4 云南省企业销售渠道 |
4.5 云南省企业的市场分布 |
4.6 调研云南省某大型连锁药店销售的直接口服粉末饮片品种及厂家 |
4.7 云南省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的诉求 |
5 省级粉末饮片标准及药典品种分析 |
5.1 《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5年版) |
5.2 贵州省和四川省新增品种 |
5.3 《云南省中药饮片标准》(2005年版)Ⅰ~Ⅱ册及散页标准 |
5.4 《中国药典》(2015年版)粉末饮片分析 |
5.5 各省标准对比 |
6 安全性研究现状 |
6.1 云南优势、特色品种 |
6.2 药食同源类药材品种 |
6.3 胃肠道刺激性 |
7 用法用量 |
8 稳定性 |
二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1 政策矛盾 |
2 质量控制 |
3 稳定性 |
4 安全性及用法用量 |
5 饮片打粉争议 |
6 标准问题 |
三 讨论 |
1 优势 |
2 不足 |
3 品种适用范围 |
3.1 用于临床的品种 |
3.2 用于大健康的品种 |
4 标准的发展 |
5 建立中药饮片临方炮制中心 |
6 严格控制粒度 |
7 加强用药监管、监测不良反应 |
8 冻干粉末饮片 |
第二章 中药破壁饮片现状与发展政策研究 |
一 现状 |
1 定义 |
2 属性分析 |
3 销售途径(或试用单位) |
4 已发布的省(直辖市/自治区)级质量标准 |
5 各省质量标准对比 |
6 各省试点研究现状对比 |
7 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现状 |
7.1 安全性 |
7.2 用法 |
7.3 量效关系及用量折算 |
8 稳定性 |
9 云南省试点研究现状 |
9.1 两家企业试点进展对比 |
9.2 云南省某试点企业完成研究和正在研究的品种分析 |
9.3 试点企业标准及研究资料存在的问题 |
二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1 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问题 |
2 安全性研究不够深入,用法用量规定不合理 |
3 稳定性问题 |
三 讨论 |
1 MGP的粉体粒度 |
2 MGP的品种适用范围 |
2.1 以用法划分 |
2.2 以用途划分 |
3 MGP的优势和不足 |
第三章 中药配方颗粒现状与发展政策研究 |
一 现状 |
1 定义 |
2 属性分析 |
3 已发布的省(直辖市/自治区)级质量标准 |
4 质量标准的研究现状——国内现有质量标准的品种、制法及质量控制方法统计分析 |
4.1 国家试点统一标准 |
4.2 《广东省中药配方颗粒标准》(一~二册) |
4.3 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第五版)(上、下册) |
4.4 《北京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及起草说明》(一~六) |
4.5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第一卷) |
4.6 《天津市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暂行)》(二~五册) |
4.7 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
4.8 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
5 临床等效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进展 |
5.1 大部分方剂应用配方颗粒时,疗效和安全性与传统饮片接近或疗效优于传统饮片 |
5.2 合煎情况下疗效和安全性更优的“药对”和方剂 |
5.3 用量折算的现状 |
5.4 打粉、制粒品种的安全性研究现状 |
6 药物稳定性研究现状 |
7 云南省试点现状 |
7.1 云南省市场格局 |
7.2 四家企业试点进展对比 |
7.3 企业试点现状(截至2020年1月1日) |
二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1 配方颗粒的临床研究不规范,部分研究忽略了中医药理论 |
2 配方颗粒的临床应用欠规范 |
3 用量难以把握 |
4 对于贵细类饮片等品种是否应当研末或研末制粒的争议 |
5 国内现有部分配方颗粒质量标准存在的问题 |
6 药物稳定性问题 |
7 中药配方颗粒的注册管理存在争议 |
三 讨论 |
1 优势 |
2 不足 |
3 探索建立统一完善的适宜新型中药饮片(中药饮片)的药品管理体系,以中药配方颗粒为例 |
4 中药饮片的守正与创新 |
5 技术及政策需求 |
结论 |
创新性及存在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调研的问题汇总) |
表 (调研的问题汇总) |
附录 (第一章) |
表1 河北省“美威药业”直接口服中药粉末饮片品种目录 |
表2 四川省“金岁方药业”直接口服中药粉末饮片品种目录 |
表3 江苏苏轩堂药业有限公司直接口服粉末饮片品种目录 |
表4 《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5年版)中直接口服粉末饮片标准统计(44个品种) |
表5 截至2019年10月1日云南省部分粉末饮片标准相关品种在其他省市饮片炮制规范的收载情况 |
表6 截至2020年1月10日,拟停止执行或停止执行部分粉末饮片标准的省市(自治区)及其相关品种汇总 |
表7 《云南省中药饮片标准》(2005年版) (Ⅰ~Ⅱ册)粉末饮片的起草说明分析 |
表8 直接口服粉末饮片具体品种存在的问题 |
表9 被调研生产企业反映,传统饮片存在的问题 |
附录 (第二章) |
表1 《广东省中药破壁饮片质量标准》分析(共62个法定标准/品种) |
表2 《贵州省中药、民族药饮片标准》(2013年版)20个品种破壁饮片分析 |
附录 (第三章) |
表1 《广东省中药配方颗粒标准》(第一册)品种统计 |
表2 《广东省中药配方颗粒标准》(第二册)品种统计由于该册标准未纳入“规格”,故未统计规格 |
表3 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第五版)上册—备案资料品种、工艺等统计 |
表4 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第五版)下册—备案资料统计 |
表5 《北京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及起草说明(一)》品种及工艺统计 |
表6 《北京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及起草说明(二)》品种及工艺统计 |
表7 《北京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及起草说明(三)》品种及工艺统计 |
表8 《北京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及起草说明(四)》品种及工艺统计 |
表9 《北京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及起草说明(五)》品种及工艺统计 |
表10 《北京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及起草说明(六)》品种及工艺统计 |
科研社会调查研究证明及原始调研记录 |
部分网页参考文献的截图 |
综述 中药配方颗粒临床等效性研究现状浅析 |
1 临床等效性研究现状 |
1.1 支持配方颗粒与传统饮片等效的证据 |
1.2 不支持配方颗粒与传统饮片等效的证据 |
2 存在问题 |
2.1 配方颗粒的临床研究不规范,部分研究忽略了中医药理论 |
2.2 配方颗粒的临床应用欠规范 |
3 讨论 |
3.1 规范配方颗粒临床研究,贯彻中医药理论,建立适合配方颗粒(中药饮片)的临床评价体系 |
3.2 研究《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确定配方颗粒适用范围 |
参考文献(综述)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灯盏细辛注射液化学成分及药代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第一章 灯盏细辛注射液主要化学成分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仪器与设备 |
1.2 药品与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灯盏细辛注射液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2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
2.3 色谱条件 |
2.4 质谱条件 |
2.5 灯盏细辛注射液化学成分数据库的建立 |
2.6 数据处理和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色谱条件优化 |
3.2 质谱条件优化 |
3.3 灯盏细辛注射液各类型化学成分解析 |
4 分析与讨论 |
第二章 灯盏细辛注射液HPLC指纹图谱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仪器与设备 |
1.2 药品与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灯盏细辛注射液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2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
2.3 色谱条件 |
2.4 方法学考察 |
3 实验结果 |
3.1 色谱条件优化 |
3.2 方法学考察结果 |
3.3 指纹图谱的建立 |
3.4 共有色谱峰的确立及指认 |
3.5 相似度评价 |
4 分析与讨论 |
第三章 灯盏细辛注射液体内原型成分及代谢产物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仪器与设备 |
1.2 药品与试剂 |
1.3 实验动物 |
2 实验方法 |
2.1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
2.2 血浆、尿液和粪便样品的制备 |
2.3 色谱条件和质谱条件 |
2.4 数据处理和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血浆、尿液和粪便样品采集时间点优化 |
3.2 给药剂量优化 |
3.3 样品前处理方法优化 |
3.4 灯盏细辛注射液原型成分鉴定 |
3.5 灯盏细辛注射液代谢产物鉴定 |
4 分析与讨论 |
第四章 灯盏细辛注射液在假手术组和MCAO模型组大鼠体内的多成分药代动力学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仪器与设备 |
1.2 药品与试剂 |
1.3 实验动物 |
2 实验方法 |
2.1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
2.2 标准曲线血浆样品及质控样品的配制 |
2.3 MCAO模型大鼠的制备 |
2.4 色谱条件 |
2.5 质谱条件 |
2.6 样品前处理 |
2.7 方法学考察 |
2.8 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
2.9 统计学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色谱条件优化 |
3.2 质谱条件优化 |
3.3 样品前处理方法优化 |
3.4 方法学考察结果 |
3.5 样品分析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
4 分析与讨论 |
全文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文献综述 灯盏细辛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4)云南省民族药二次开发现状及政策建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背景 |
第一部分 问卷调查 |
1 查阅资料情况 |
1.1 药品信息均未发生变化 |
1.2 药品名称不变而生产企业发生变化 |
1.3 药品名称改变而药品生产企业不变 |
1.4 云南省内已经没有该药品信息 |
1.5 未核发批准文号 |
2 问卷调查情况 |
2.1 是否是企业自主研发 |
2.2 《云药产业名方名药二次开发品种指导目录》指导情况 |
2.3 目前药品二次开发的进展程度 |
2.4 开发方向 |
2.5 国内相关品种 |
2.6 困难和问题 |
2.7 意见、建议 |
第二部分 实地调研 |
1 重点实地调研情况 |
1.1 云南盘龙云海药业有限公司 |
1.2 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 |
1.3 云南克雷斯制药有限公司 |
1.4 其他企业 |
2 其他调研企业情况 |
2.1 未进行研发 |
2.2 未进行详细介绍 |
第三部分 专家走访 |
讨论 |
1 国家层面的政策建议 |
1.1 注册审批方面的政策建议 |
1.2 进入基药、医保目录 |
2 省级层面的政策建议 |
2.1 政策解读方面的政策需求 |
2.2 研发机构合作的政策需求 |
2.3 中药材生产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指导 |
2.4 进入基药、医保目录 |
2.5 其他相关政策 |
参考文献 |
附表 |
附录 |
中药二次开发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
致谢 |
(5)承接医药外包对中国药企创新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有关服务外包和医药外包的文献综述 |
2.2 有关创新和医药企业创新的文献综述 |
2.3 有关外包对企业创新影响的文献综述 |
第三章 医药外包和中国药企创新现状的研究 |
3.1 医药外包发展现状的研究 |
3.1.1 医药外包概述 |
3.1.2 中国从事医药外包主要企业介绍 |
3.2 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创新现状的研究 |
第四章 承接医药外包对中国药企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 |
4.1 数据出处 |
4.2 变量选取 |
4.3 模型设定 |
4.4 回归分析 |
4.5 实证研究的结论 |
第五章 承接医药外包促进企业创新的启示性分析——以药明康德公司为例 |
5.1 药明康德公司情况的介绍 |
5.2 药明康德公司的外包模式介绍 |
5.3 药明康德公司的创新情况介绍 |
5.4 药明康德公司承接医药外包对企业创新影响的分析 |
5.5 案例分析的结论 |
第六章 对策与研究展望 |
6.1 对策 |
6.2 研究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报告(2018版)概要(论文提纲范文)
1 中成药科技竞争力评价策略 |
2 遴选入围中药大品种 |
2.1 入围产品遴选过程及规则 |
2.2 入围中药大品种情况 |
3 科技竞争力评估模型与方法 |
3.1 评价总体原则 |
3.1.1 评价指标遴选原则 |
3.1.2 数据来源 |
3.1.3 时间范围 |
3.2 评价指标体系 |
3.2.1 科研项目 |
3.2.2 期刊论文 |
3.2.3 发明专利 |
3.2.4 科技奖励 |
3.2.5 临床证据 |
3.2.6 国际注册 |
3.2.7 质量标准 |
3.2.8 中药品种保护 |
3.2.9 核减指标 |
3.3 指标权重 |
3.3.1 调研方法 |
3.3.2 调研形式 |
3.3.3 调研结果 |
3.4 科技因子 |
4 科技竞争力评价结果 |
4.1 纳入评估产品概貌 |
4.1.1 区域分布情况 |
4.1.2 治疗领域分布 |
4.1.3 中成药产品科技因子分布区间 |
4.2 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榜单 (2018版) |
4.3 各领域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榜单 |
5 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评价应用 |
5.1 基本药物目录新增中成药品种科技竞争力分析 |
5.1.1 进入新版基本药物目录的中药品种 |
5.1.2 基于科技竞争力对新增基本药物目录品种的分析 |
5.1.3 展望 |
5.2 医保目录新增甲类中药品种科技竞争力解析 |
5.3 科技竞争力评价成为中成药科技奖励的风向标 |
5.3.1《报告 (2016版) 》中优势产品获科技奖励情况 |
5.3.2《报告 (2017版) 》中优势产品获科技奖励情况 |
5.3.3 科技竞争力评价与科技大奖关联分析 |
6 展望 |
(7)新三板公司专利与市值关系研究 ——以云南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二章 专利与市值的关系 |
2.1 专利与市值概述 |
2.1.1 专利的定义及其分类 |
2.1.2 市值的定义及其作用 |
2.2 专利与市值的关系 |
2.2.1 专利数量与市值的关系 |
2.2.2 专利类型与市值的关系 |
第三章 新三板公司专利概况 |
3.1 新三板市场简介 |
3.2 新三板公司专利概况 |
3.2.1 全国新三板公司专利概况 |
3.2.2 云南新三板公司专利概况 |
第四章 新三板公司与专利对应的市值 |
4.1 新三板公司样本及其专利情况 |
4.1.1 样本公司企业简介 |
4.1.2 样本公司专利情况 |
4.2 高新技术企业资质下新三板公司与专利对应的市值 |
4.2.1 高新技术企业资质简介 |
4.2.2 样本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与专利对应的市值 |
4.2.3 样本公司中非高新技术企业与专利对应的市值 |
4.3 不同交易方式下新三板公司与专利对应的市值 |
4.3.1 协议转让与做市转让交易方式简介 |
4.3.2 样本公司中采取协议转让的企业与专利对应的市值 |
4.3.3 样本公司中采取做市转让的企业与专利对应的市值 |
4.4 不同分层状态下新三板公司与专利对应的市值 |
4.4.1 创新层与基础层分层办法简介 |
4.4.2 样本公司中创新层企业与专利对应的市值 |
4.4.3 样本公司中基础层企业与专利对应的市值 |
第五章 完善新三板公司的专利管理 |
5.1 新三板公司专利管理分析 |
5.1.1 新三板公司专利管理现状 |
5.1.2 新三板公司专利管理存在的问题 |
5.2 对新三板公司专利管理的建议 |
5.2.1 对新三板公司政府主管部门的建议 |
5.2.2 对新三板公司自身对口部门的建议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生物制药企业品牌价值评估研究 ——以云南生物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框架 |
第三节 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 |
一、主要观点 |
二、可能的创新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国外研究现状 |
一、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及其品牌价值评估的意义 |
二、品牌价值评估研究 |
三、生物制药企业的品牌价值评估研究 |
第二节 国内研究现状 |
一、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 |
二、品牌价值评估研究 |
三、生物制药企业的品牌价值评估研究 |
第三节 文献述评 |
第三章 品牌价值评估基础理论 |
第一节 品牌价值评估基本理论研究 |
一、品牌的界定 |
二、品牌价值评估对象的界定 |
三、品牌价值影响因素 |
第二节 品牌价值评估的常用方法 |
一、国外常用的几种评估方法 |
二、国内常用的评估方法 |
三、国内外品牌资产评估方法的对比 |
第三节 生物制药企业品牌价值评估方法的适用性分析 |
一、资产评估三大方法的适用性分析 |
二、具体品牌价值评估方法的适用性分析 |
第四章 影响生物制药企业品牌价值的主要因素 |
第一节 生物制药企业基本特征 |
一、高投入和长周期 |
二、高风险和高收益 |
三、高技术和高壁垒 |
第二节 生物制药企业品牌价值外部影响因素 |
一、国家政策因素 |
二、社会和消费者因素 |
三、行业及其竞争因素 |
第三节 生物制药企业品牌价值内部影响因素 |
一、企业品牌战略因素 |
二、企业财务管理因素 |
三、企业市场战略因素 |
四、企业技术风险因素 |
第五章 Interbrand评估法在生物制药企业品牌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
第一节 Interbrand评估法存在的问题 |
一、对未来发展能力和具体的行业因素考虑较少 |
二、品牌强度分析指标设置上存在的问题 |
三、现有指标的专家打分制存在不确定性 |
第二节 对品牌收益的调整 |
一、Interbrand评估法下品牌收益现有计算方法分析 |
二、基于现有品牌收益计算法下的改进 |
第三节 品牌作用指数的调整 |
一、Interbrand评估法下品牌作用指数现有计算方法分析 |
二、基于现有品牌作用指数计算法下的改进 |
第四节 品牌强度的调整 |
一、Interbrand评估法下品牌强度现有计算方法分析 |
二、基于现有品牌强度计算法下的改进 |
第六章 云南生物谷品牌价值评估案例 |
第一节 云南生物谷基本情况 |
一、云南生物谷基本情况 |
二、云南生物谷品牌基本情况 |
第二节 外部因素对品牌价值具体影响 |
一、国家政策因素 |
二、社会和消费者因素 |
三、行业及其竞争因素 |
第三节 内部因素对品牌价值具体影响 |
一、品牌战略因素 |
二、财务管理因素 |
三、市场战略因素 |
四、研发支出与专利 |
第四节 案例中相关参数的确定 |
一、改进的Interbrand评估法中品牌收益的确定 |
二、改进的Interbrand评估法中品牌作用指数的确定 |
三、改进的Interbrand评估法中品牌强度的确定 |
第五节 评估结果的合理性分析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局限性和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生物谷企业品牌资产价值驱动的调查问卷 |
附录B 生物谷企业品牌市场认可程度的调查问卷 |
致谢 |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9)三七产业发展的情报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研究的背景 |
2.研究的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1.国内研究综述 |
2.国外研究综述 |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1.研究方法 |
2.创新之处 |
二、研究运用的基本理论概述 |
(一)竞争情报理论 |
(二)产业技术创新理论 |
(三)情报分析基本方法 |
1.文献计量学 |
2.专利分析法 |
3.PEST分析 |
4.产品生命周期法 |
三、三七产业发展现状 |
(一)三七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
1.我国三七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
2.云南省三七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
(二)三七饮片产业发展现状 |
(三)三七保健品、健康食品产业发展现状 |
四、三七产业技术发展的情报分析研究 |
(一)基于文献分析法的三七产业技术创新方向分析 |
1.基本检索工具 |
2.检索结果中三七产业关键技术方向指标的选择与分析 |
(二)基于专利分析法的三七产业技术重点分析 |
1.三七产业专利定量分析的主要指标及其应用 |
2.三七产业专利主要技术分支分析和三七产业发展技术重点 |
五、三七产业发展的PEST分析 |
(一)三七产业发展的政治环境(Political Factors) |
1.我国近几年提出的对三七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
2.三七产业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 |
3.我国三七产业政策环境的小结 |
(二)三七产业发展的经济环境(Economical Factors) |
1.价格周期分析,近15年三七市场价格 |
2.三七终端市场的价格变化 |
3.我国三七产业经济环境的小结 |
(三)三七产业发展的社会环境(Social and cultural Factors) |
1.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绿色健康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
2.心脑血管病多发导致三七的需求增加 |
3.人们对健康保健品消费习惯变化 |
4.我国三七产业社会环境的小结 |
(四)三七产业发展的技术环境(Technological Factors) |
1.三七产业育种技术情况 |
2.三七产业种植技术中的技术瓶颈 |
3.三七产业的深加工提取和纯化技术 |
4.我国三七产业技术环境的小结 |
六、三七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分析 |
(一)三七产业生命周期所处阶段主要标志的分析 |
1.三七产业链 |
2.三七产业生命周期定性指标分析 |
(二)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
七、促进三七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
(一)加强市场的规范与培育 |
1.规范三七市场价格 |
2.打造云南专门的大型三七批发市场交易平台。 |
3.建立三七的采购环节定价机制 |
(二)积极推动三七进入“药食同源”目录 |
(三)加强云南三七品牌的培育与宣传 |
1.统一打造“云南三七”绿色品牌 |
2.加大“云南三七”品牌的宣传力度 |
3.加大“云南三七”的推广力度 |
(四)积极扶持三七龙头企业 |
(五)加强三七新产品的研发 |
(六)把握政策机遇,提高三七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
八、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基于中国专利布局分析的云南省灯盏花产业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灯盏花产业专利布局分析 |
1.1 总体趋势分析 |
1.2 主要申请人分析 |
1.3 专利技术布局分析 |
2 云南省灯盏花产业的专利布局分析 |
3 云南省灯盏花产业专利布局存在的问题 |
4 对策建议 |
四、资源优势与管理优势结合 促进云南医药产业发展——关于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有限公司的调研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研究[D]. 周启微.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2]云南省新型中药饮片现状与发展政策研究[D]. 李泓乐.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3]灯盏细辛注射液化学成分及药代动力学研究[D]. 郭欣.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
- [4]云南省民族药二次开发现状及政策建议研究[D]. 张晋旸.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6)
- [5]承接医药外包对中国药企创新的影响研究[D]. 马宇清. 云南大学, 2019(03)
- [6]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报告(2018版)概要[J]. 李耿,李振坤,郭宇博,程煜华,李文珊,刘立营,张秀梅,杨洪军. 中国现代中药, 2019(01)
- [7]新三板公司专利与市值关系研究 ——以云南省为例[D]. 张文. 昆明理工大学, 2018(04)
- [8]生物制药企业品牌价值评估研究 ——以云南生物谷为例[D]. 冯悦. 云南财经大学, 2018(11)
- [9]三七产业发展的情报分析研究[D]. 唐国政. 云南大学, 2018(01)
- [10]基于中国专利布局分析的云南省灯盏花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 张俐,杜正飞,龚金梅.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