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尤昭玲教授论治宫环出血的经验(论文文献综述)
徐佳,谭雅莉,雷磊,刘奇英,尤昭玲[1](2020)在《基于CiteSpace的尤昭玲教授学术研究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借助文献计量工具对尤昭玲教授的学术研究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方法在中国知网上以作者"尤昭玲"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借助CiteSpace进行文献的可视化分析,分别从作者发文量、合作作者网络、作者聚类分析、关键词共现网络、关键词突现词及关键词聚类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尤昭玲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药辅治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不孕症、卵巢早衰等。她独创"尤氏八法"和"三期二型助孕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制定"六期七步曲"中医辅助治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创"冰山理论""望眼辨巢法"指导治疗卵巢早衰。结论尤昭玲教授借助现代生理病理技术,联合中医经典理论来阐释疾病的发生发展,创造性地结合中西医来指导和治疗妇科疾病,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尤氏"诊疗法,为中医药的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周秀丽[2](2019)在《滋肾育胎丸对脾肾不足型崩漏月经复旧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采用前瞻性研究,观察滋肾育胎丸治疗脾肾不足型崩漏患者的月经复旧情况,研究滋肾育胎丸的调经作用,拓展滋肾育胎丸的临床运用范围。方法:自2017年2月20日至2018年6月30日收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年龄为10~55岁脾肾不足型崩漏患者272例,滋肾育胎丸组和地屈孕酮组各136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滋肾育胎丸为观察组,地屈孕酮为对照组,分不同年龄段(青春期、育龄期、围绝经期)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月经复旧情况及治疗前后全身症状、孕酮水平变化、不良反应。采用SPSS19.0软件,通过计量检验、计数检验、等级检验等统计分析方法,评估滋肾育胎丸的临床疗效。结果:收集病历272例,滋肾育胎丸组和地屈孕酮组各136例,其中滋肾育胎丸观察组和地屈孕酮对照组各有18例和14例脱落,最终完成临床试验240例。滋肾育胎丸观察组127例,平均年龄为35.69± 12.72岁,其中青春期崩漏32例,平均年龄为15.28±0.88岁,育龄期崩漏57例(无生育要求32例,有生育要求25例),平均年龄分别为39.15±1.32岁、35.76±2.91岁,围绝经期崩漏38例,平均年龄为47.44±1.65岁。地屈孕酮对照组113例,其中青春期崩漏27例,平均年龄为15.92±1.93岁,育龄期崩漏56例(无生育要求34例,有生育要求22例),平均年龄分别为36.35±2.96岁、35.13±3.25岁,围绝经期崩漏30例,平均年龄为49.13±3.073岁。各年龄阶段观察组和治疗组的年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1.滋肾育胎丸对崩漏月经复旧的影响:(1)滋肾育胎丸组治疗前后月经积分比较:治疗前阴道出血时间积分为3.15±1.93分,经量为1.04± 1分,经色为0.42±0.5分,经质为0.52±0.88分,月经周期为1.5±0.87分,治疗1月阴道出血时间积分为0.33±0.75分,经量为0.33±0.75分,经色为0.34±0.48分,经质为0.41 ±0.81分,月经周期为0.54±0.89分;治疗2月阴道出血时间积分为0.66±0.94分,经量为0.27±0.68分,经色为0.31 ±0.46分,经质为0.38±0.79分,月经周期为0.41±0.81分;治疗3月阴道出血时间积分为0.49±0.86分,经量为0.41 ±0.81分,经色为0.36±0.48分,经质为0.38±1.17分,月经周期为0.41±0.81分。治疗1月、2月、3月月经周期、阴道出血时间、经量与治疗前相比,积分有所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月、2月经色与治疗前相比,积分有所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月、3月经质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滋肾育胎丸组停药后与治疗前月经积分比较:滋肾育胎丸组患者治疗3个月经周期,停药1月阴道出血时间积分为0.85±1.17分,经量为0.52±0.88分,经色为0.39±0.49分,经质为0.39±0.8分,月经周期为0.39±0.8分;停药2月阴道出血时间积分为0.77±1.29分,经量为0.38±0.79分,经色为0.31±0.46分,经质为0.3±0.72分,月经周期为0.35±0.76分;停药3月阴道出血时间积分为0.71±1.25分,经量为0.41±0.81分,经色为0.33±0.47分,经质为0.27±0.68分,月经周期为0.35±0.76分;停药1月、停药2月、停药3月阴道出血时间、月经周期、经量、经色、经质与治疗前相比,积分有所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滋肾育胎丸组不同年龄阶段月经治疗前后比较:①青青期患者月经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前阴道出血时间积分为3.38±1.01分,经量为0.94±1.01分,经色0.50±0.51分,经质为0.63±0.94分,月经周期为1.19±1.00分,停药1月阴道出血时间积分为1.19±1.86分,经量为0.56±0.91分,经色为0.44±0.51分,经质为0.50±0.88分,月经周期为0.38±0.79分;停药2月阴道出血时间积分为1.19±1.33分,经量为0.50±0.88分,经色为0.38±0.49分,经质为0.38±0.79分,月经周期为0.19±0.59分;停药3月阴道出血时间积分为0.88±1.34分,经量为0.50±0.88分,经色为0.44±0.50分,经质为0.25±0.67分,月经周期为0.19±0.59分。停药1月、停药2月、停药3月阴道出血时间、月经周期与治疗前相比,积分有所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育龄期无生育要求患者月经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前阴道出血时间积分为2.88±1.83分,经量为1.38±0.94分,经色1.31±0.47分,经质为0.38±0.79分,月经周期为1.50±0.88分,停药1月阴道出血时间积分为0.63±1.07分,经量为0.38±0.79分,经色为0.312±0.47分,经质为0.31±0.74分,月经周期为0.25±0.67分;停药2月阴道出血时间积分为0.50±1.02分,经量为0.19±0.59分,经色为0.16±0.37分,经质为0.19±0.59分,月经周期为0.25±0.67分;停药3月阴道出血时间积分为0.50±1.02分,经量为0.31±0.74分,经色为0.16±0.37分,经质为0.13 ± 0.49分,月经周期为0.25±0.67分。停药1月、停药2月、停药3月月经周期、阴道出血时间、经量、经色与治疗前相比,积分有所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育龄期有生育要求患者月经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前阴道出血时间积分为2.56±1.36分,经量为0.72±0.98分,经色0.48±0.51分,经质为0.48±0.87分,月经周期为1.68±0.75分,停药1月阴道出血时间积分为1.04±1.17分,经量为0.56±0.92分,经色为0.40±0.50分,经质为0.40±0.82分,月经周期为0.48±0.87分;停药2月阴道出血时间积分为0.64±1.11分,经量为0.32±0.75分,经色为0.44±0.51分,经质为0.32±0.75分,月经周期为0.48±0.87分;停药3月阴道出血时间积分为0.64±1.11分,经量为0.32±0.75分,经色为0.44±0.51分,经质为0.24±0.66分,月经周期为0.48±0.87分。停药1月、停药2月、停药3月月经周期、阴道出血时间与治疗前相比,积分有所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围绝经期患者月经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前阴道出血时间积分为3.58±2.29分,经量为1.05± 1.01分,经色1.39±0.50分,经质为0.58±0.92分,月经周期为1.63±0.79分,停药1月阴道出血时间积分为0.68±1.34分,经量为0.58±0.92分,经色为0.35±0.10分,经质为0.37±0.79分,月经周期为0.47±0.86分;停药2月阴道出血时间积分为0.74±1.50分,经量为0.47±0.86分,经色为0.32±0.47分,经质为0.32±0.74分,月经周期为0.47±0.86分;停药3月阴道出血时间积分为0.79±1.44分,经量为0.47±0.86分,经色为0.32±0.47分,经质为0.42±0.83分,月经周期为0.47±0.86分。停药1月、停药2月、停药3月月经周期、阴道出血时间、经量与治疗前相比,积分有所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滋肾育胎丸组与地屈孕酮组治疗月经比较:两组月经情况分别在治疗1月、2月、3月后进行对比,滋肾育胎丸组分别有40.15%(51/127)、59.84%(76/127)、56.69%(72/127)患者月经恢复正常,地屈孕酮组分别有75.22%(85/113)、77.87%(88/113)、75.22%(85/113)患者月经恢复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滋肾育胎丸组与地屈孕酮组患者停药月经比较:两组月经情况分别在停药1月、2月、3月进行对比,滋肾育胎丸组分别有66.92%(85/127)、59.05%(75/127)、65.35%(83/127)患者月经恢复正常,地屈孕酮组分别有59.29%(67/113)、46.02%(52/113)、60.18%(68/113)患者月经恢复正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滋肾育胎丸对全身情况的影响(1)血红蛋白:滋肾育胎丸组治疗前平均血红蛋白为103.37±21.94g/L,治疗后平均血红蛋白为117.20±9.86g/L,血红蛋白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屈孕酮组治疗前平均血红蛋白为95.42±24.13g/L,治疗后平均血红蛋白为113.92±11.85g/L,血红蛋白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全身症状情况:滋肾育胎丸组患者头晕、腰膝酸软、乏力、面色萎黄、小便清长等症状在治疗1月、治疗2月、治疗3月与治疗前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滋肾育胎丸组患者耳鸣症状在治疗1月、治疗3月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鸣、手足不温等症状治疗后2月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滋肾育胎丸组患者头晕、腰膝酸软、乏力、面色萎黄等症状在停药1月、停药2月、停药3月与治疗前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滋育胎丸组和地屈孕酮组临床症状积分前后差值比较,停药1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2月,滋肾育胎丸组和地屈孕酮组在耳鸣、小便清长、腰膝酸软方面的积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3月,两组在腰膝酸软方面的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滋肾育胎丸对排卵功能影响(1)孕酮水平:滋肾育胎丸组治疗前平均孕酮值为1.52±2.20nmol/L,治疗后为25.61±19.76nmol/L,治疗前后孕酮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滋肾育胎丸组治疗后平均孕酮值为25.61±19.76nmol/L,与地屈孕酮组(治疗后平均孕酮值为23.15±19.86n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基础体温:滋肾育胎丸组治疗后,基础体温单相为42例,双相为85例,地屈孕酮组治疗后基础体温单相为47例,双相为6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滋肾育胎丸青春期组、育龄期有生育要求组、育龄期无生育要求组、围绝经期组患者基础体温恢复双相百分比分别为65.63%、71.88%、76.00%、57.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不良反应滋肾育胎丸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共12例,其中口腔溃疡5例,牙龈肿痛7例,总不良反应率为9.44%。地屈孕酮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共11例,其中头痛4例,乳胀7例,总不良反应率为9.73%,肝功能二项(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治疗前后均未见异常。结论:滋肾育胎丸可促进脾肾不足型崩漏患者月经复旧,改善其月经及全身症状,不良反应较少且程度较轻,易于患者接受,可推广使用。
梁娜[3](2013)在《IUD出血副反应临床中医证候调查及宫宁颗粒调控模型大鼠子宫VSMC凋亡相关机制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总结出IUD出血副反应的发病特点、影响因素、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同时在评价无创法、开腹法IUD避孕大鼠模型优劣的基础上,应用祛瘀清热、止血调经的方剂宫宁颗粒对IUD避孕大鼠模型进行实验研究,试以阐明宫宁颗粒对子宫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凋亡的影响及调节机理,从而进一步揭示放置IUD后子宫VSMC增殖凋亡与血管重塑的关系,探讨宫宁颗粒作用机制,为中医药防治本病的作用机理研究奠定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制定IUD出血副反应中医证候调查表,并进行临床调查,采用频数分析、2检验、多因素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本病发病特点、影响因素、证候分布规律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研究以SD雌性已生育大鼠为受试对象,首先对无创法、开腹法建立IUD避孕大鼠模型的优劣进行评价,进而采用无创法建立IUD避孕大鼠模型,将10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消炎痛组和宫宁颗粒组,应用透射电镜对各组大鼠子宫VSMC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应用免疫组化法及原位杂交法对各组大鼠子宫VSMC中Bcl-2、Bax、Fas、FasL蛋白及相关基因Bcl-2mRNA、BaxmRNA、FasmRNA、FasLmR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1.本次临床调查中IUD出血副反应的高发年龄是31-35岁;学历以高中/中专为主;单因素分析得出,劳动强度,劳动姿势、分娩方式、子宫位置、环形均是其发病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纳入方程模型的危险因素有:劳动强度、分娩方式、子宫位置及流产次数;本病异常出血时间多发生在置IUD后3个月内,6个月次之,12个月及以上明显减少;395例IUD出血副反应患者可归纳为五个证型,其中瘀热互结证最为常见。本病常见症状有放置IUD后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小腹刺痛、经色黯红、经血有块等。其中,瘀热互结证主成份分别是:主成分1(34.944%):小腹刺痛、口渴欲饮冷、经血有块;主成分2(10.809%):经期延长、心胸烦闷、便结;主成分3(10.076%):舌红、脉弦数;主成分4(8.437%):经量增多。肝郁血瘀证主成份分别是:主成分1(41.450%):小腹刺痛、精神抑郁、乳房胀痛;主成分2(12.601%):经期延长、经血有块;主成分3(10.436%):舌黯红、脉弦涩;主成分4(9.023%):经间期出血。阴虚血瘀证主成份分别是:主成分1(39.629%):经期延长、小腹刺痛、咽干口燥;主成分2(12.461%):经量增多、五心烦热、脉细涩;主成分3(9.664%):经间期出血、经血有块;主成分4(8.881%):经血黯红、少苔。气虚血瘀证主成份分别是:主成分1(33.409%):经量增多、小腹刺痛、经质清稀;主成分2(13.287%):经期延长、神疲懒言;主成分3(11.983%):舌淡、脉缓弱;主成分4(9.194%):气短、面色淡白;主成分5(8.535%):经间期出血。肾阳虚证主成份分别是:主成分1(37.531%):经量增多、腰膝酸软;主成分2(13.669%):经期延长、小腹冷痛、畏寒肢冷;主成分3(10.335%):经间期出血、经质清稀;主成分4(9.687%):脉沉细。2.动物实验方面,无创法在放置IUD成功率方面,不低于开腹法,且避孕效果良好,同时,较之开腹法,无创法对大鼠一般状况、行为、子宫损伤影响更小;子宫VSMC超微结构观察,宫宁颗粒可使VSMC表型转化减轻,并促进子宫合成型VSMC凋亡,其效果明显优于消炎痛组;对子宫VSMC凋亡相关蛋白及基因表达进行检测,得出宫宁颗粒可通过上调BaxmRNA、FasmRNA、FasLmRNA及下调Bcl-2mRNA基因表达量,启动相应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调节相关蛋白Bcl-2、Bax、Fas、FasL表达。结论:临床调查分析表明,瘀热互结为本病的主要证候,“血瘀”在本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因此祛瘀清热、活血调经为本病基本治法。实验研究证明,无创法更符合临床IUD的放置过程及避孕特征。置IUD后模型大鼠子宫VSMC以合成表型为主,存在增殖与凋亡失衡状况,宫宁颗粒可通过调节凋亡基因表达,启动相应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调节相关蛋白表达,进而起到促进子宫VSMC凋亡,调节子宫VSMC增殖和凋亡之间的平衡,逆转病理性重塑作用,这可能也是其防治置环后异常出血的机制之一。
冯桂玲,尤昭玲[4](2011)在《尤昭玲教授治疗妇科血症经验总结》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总结了尤昭玲教授治疗崩漏出血、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经前出血、宫环出血及胎漏下血等妇科血症的临床经验。
邹蓉[5](2011)在《阴虚血瘀型宫环出血病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的建立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实验旨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探讨复制宫环出血病阴虚血瘀证动物模型的方法,并对其发病机理进行研究。方法:本文回顾了中西医关于阴虚血瘀型宫环出血病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四组:空白组、置环组、模型组、治疗组。通过手术置环结合药物灌胃的复合手法构建宫环出血病阴虚血瘀型大鼠模型,观察各组大鼠一般行为改变、体重变化以及大鼠子宫形态学改变,并通过治疗组对比观察,最后利用蛋白质抗体芯片对大鼠子宫组织中细胞因子表达水平进行检测,观察各组中细胞因子变化情况,通过药物对细胞因子的干预情况来进一步佐证动物模型。结果:模型组大鼠行为异常,主要表现为饮食饮水增加、活动度增加,兴奋性提高,易激怒,毛色失去光泽,生长较对照组缓慢,其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组织形态涂片呈现内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炎症细胞浸润等。与置环组相比,模型组中白介素-1β(IL-1β)、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PC-1)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4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发生了显着变化。其中IL-1β、TNF-α水平同空白组相比升高,其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MCP-1较空白组显着升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TIMP-1较空白组显着降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证明置环结合药物灌胃的复合式造模方法比单一的置环能更显着的影响大鼠体重、细胞形态学以及组织内细胞因子表达水平。药物治疗佐证了模型的合理性。蛋白质抗体芯片能平行的检测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初步估计IL-1β、TNF-α、MPC-1以及TIMP-1四种细胞因子与阴虚血瘀有关,但仍需大量实验证明。
李欢玉[6](2011)在《湖湘医学妇科学术源流研究及临证经验整理》文中认为目的:本文旨在探索从古到今湖湘医学妇科学术源流及各医家在妇科方面的临证经验,总结归纳其学术思想,阐明湖湘妇科学的发展特点、湖湘医家妇科医着及医家的特点及湖湘医家论治妇产科疾病的特色。方法:通过搜索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超星数字图书馆及读秀等电子资源,手工检索湖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现存图书资料,对先秦至现代保存比较完整的湖湘妇科学文献进行收集、整理、研究,对在妇科方面有较大贡献的湖湘医家妇科学术经验进行了探讨,并加以总结和归纳。结果:湖湘妇科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湖湘着作中就记载了妇科内容。但查考历代史志文献,宋元以前湖湘很少专门从事妇科的医家,也鲜见专门的文献。时至宋元,论述妇产方面的着述较多。然而到了清朝,随着湖湘医学的兴起,湖湘地区有史志记载的精专于妇科的医家开始增多,同时也有一批有影响的妇科学文献问世。时至民国时期,随着医学教育从“师带徒”的传统方式逐渐转向学校科班教育,比较系统的妇科教材逐渐问世。而当代妇科名医更是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层出不穷。结论:湖湘妇科着作内容全面充实,文章篇幅短小精悍;湖湘妇科医家虽然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制约,但却一直秉承着敢为人先的精神风貌,汲取前贤的精华,继承创新,不断为湖湘中医妇科创出新的辉煌。
窦宁[7](2010)在《肝郁血瘀型宫环出血病蛋白标志物的建立及出血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寻找并确定肝郁血瘀型宫环出血病的血清标志蛋白,并从血清蛋白表达水平探讨肝郁血瘀型宫环出血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理。方法本课题通过对置IUD妇女的追踪随访,收集置IUD前后不同阶段的各类血清样本共310份,其中确定有效血清样本85份,并对这些血清样本采用蛋白质芯片-飞行质谱技术(SELDI-TOF-MS)进行检测和结果分析。比较各血清蛋白质图谱,寻找并建立肝郁血瘀型宫环出血病的标志蛋白,并检索蛋白质组学实验数据库(EPO—KB),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了解其生物学意义。研究在宫环出血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血清蛋白质表达水平上的变化,探讨肝郁血瘀型宫环出血病可能的发生发展分子机理。结果1、通过比较肝郁血瘀型宫环出血病妇女和正常妇女置IUD前后血清蛋白质表达的差异,筛选出4个差异峰(质荷比分别13797.1、6443.20、5934.95、3989.69),建立了包括6个终结点的决策树模型,可以对肝郁血瘀型宫环出血病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判断,预测的正确率为91.8%,灵敏度为94.3%,特异性为90.0%。2、质荷比分别为3440.12、3949.87、5934.95的三种血清蛋白在置环前后,肝郁血瘀型宫环出血妇女与正常妇女的表达均有差异,可能与肝郁血瘀型宫环出血妇女易于发病的体质相关,有可能解释肝郁血瘀型宫环出血妇女发病的原因,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3、质荷比分别为7794.88、12870.7、13982.3的三种血清蛋白在置环后,含量均增加,但肝郁血瘀型宫环出血妇女较正常妇女增加的更高,可能与肝郁血瘀型宫环出血的发病直接相关。结论通过查询蛋白质组学实验数据库(EPO—KB),质荷比分别为3440.12的血清蛋白为中性粒细胞防御素3 (neutrophil defensin 3 ND3),质荷比为5934.95的血清蛋白为纤维蛋白原α链(fibrinogen alpha chain Fg a),质荷比为7794.88的血清蛋白为血小板因子4(platelet factor 4 PF4).这三种血清蛋白可能与肝郁血瘀型宫环出血病的发病机理有关,为下一步研究指明了方向。其它血清蛋白未能匹配,可能与数据库不完善或有实验误差有关。
黄瑛[8](2010)在《宫环止血汤对宫环出血肝郁血瘀证患者血清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从血清蛋白质表达水平探讨宫环止血汤治疗宫环出血肝郁血瘀证的机理。方法:追踪采集宫环出血妇女置器前后和宫环止血片治疗前后血清,并采集置器后正常妇女的血清,确定95份有效血清,共分为五组,A组(置环前血清样本,置环后月经基本正常)22份,B组(置环前血清样本,置环后月经异常)9份,C组(置环后血清样本,置环后月经基本正常)13份,D组(置环后血清样本,置环后月经异常,肝郁血瘀证)41份,E组(对肝郁血瘀证宫环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后的血清样本)10份。采用蛋白质芯片-飞行质谱技术进行检测,得到血清蛋白质图谱。用Biomarker Wizard软件比较各血清蛋白质图谱,从宫环止血片治疗前后血清蛋白质表达水平上的变化,找出与治疗相关的蛋白质,结合生物信息,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通过宫环止血汤治疗后,许多异常表达的血清蛋白含量得到了纠正,恢复了正常,质核比为22876.8和23480.9的二种血清蛋白与宫环止血汤的治疗机理有较大关联。结论:通过检索蛋白质数据库,找出Lin7b和Rab25可能与宫环止血汤的治疗机理有关,为下一步研究指明了方向。
张旻昱[9](2010)在《气虚血瘀型宫环出血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为了加强对于气虚血瘀型宫环出血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的研究,从更深层次和角度来研究气虚血瘀型宫环出血的特点和病因病机,为本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法和思路。方法:将24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置环组、模型组、治疗组4组,每组各6只。对除空白组外3组置环后,模型组、治疗组采用复合式造模28天,建立气虚血瘀型宫环出血病证结合大鼠模型。从造模第1天起节食,强迫游泳,第14天起皮下注射肾上腺激素,治疗组第21天起采用宫环Ⅱ号方进行对抗治疗7天。观察4组大鼠的一般行为表现及体重变化,子宫组织形态涂片,分析蛋白质芯片各指标。结果:模型组大鼠出现气虚、乏力、便溏等表现,体重较造模前明显减轻(P<0.01),子宫组织形态涂片呈现内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炎症细胞浸润等。蛋白质芯片各指标中子宫组织中IFN-γ及IL-4相对表达水平模型组较空白组、置环组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较模型组升高(0.01<P<0.05);MIP-3α相对表达水平模型组较空白组明显降低(P<0.01),与置环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模型组升高(0.01<P<0.05);VEGF相对表达水平模型组与空白组、置环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模型组降低(0.01<P<0.05)。余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上环后大鼠节食、强迫游泳及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可导致大鼠一般行为表现及体重变化,子宫组织形态及子宫组织蛋白质芯片各指标发生改变,可证明建立气虚血瘀型宫环出血病证结合大鼠模型成功。
王婉羲[10](2008)在《宫内节育器导致子宫异常出血的中医证治文献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文献研究,探讨IUD导致子宫异常出血的中医辨证、治法和用药规律。对中医治疗IUD导致子宫异常出血的高频药物进行分析研究和整理,从中组合出治疗IUD导致子宫异常出血的常见中医证型的基本方药,并对其中医治疗机理和现代药理进行分析。方法:选择1997年1月至2007年6月生物医学期刊发表的有关IUD导致子宫异常出血的中医临床研究文献。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中医辨证、治法、用药进行归纳,并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对中医治疗IUD导致子宫异常出血高频药物进行分析研究和整理,从中组合出治疗IUD导致子宫异常出血的主要证型的基本方药。结果:IUD导致子宫异常出血的常见中医证型为瘀热证、血瘀证、瘀热夹虚证、气虚血瘀证、气虚证和其他证型,分别为29.81%、26.96%、14.13%、7.44%、5.47%、16.19%。常用治法为活血清热法、活血化瘀法、益气化瘀清热法、益气活血法、益气养血法和其他治法,分别为29.81%、26.96%、14.13%、7.44%、5.47%、16.19%。常用治法的药物分类中补益药、止血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及理气药所占比例分别为31.66%、24.37%、19.82%、11.62%、4.33%,共占91.80%。补益药中补血药、补气药、补阴药、补阳药所占比例分别为40.29%、32.37%、15.83%、11.51%。止血药中化瘀止血药、凉血止血药、收敛止血药、温经止血药所占比例分别为57.94%、25.23%、12.15%、4.68%。清热药中清热凉血药、清热解毒药、清热燥湿药、清热泻火药所占比例分别为58.62%、20.69%、13.79%、4.60%、2.30%。活血化瘀药在药物整体分布中出现51味次,占11.62%。结论:1、IUD导致子宫异常出血的主要中医证型为瘀热证、血瘀证、瘀热夹虚证、气虚血瘀证。2、IUD导致子宫异常出血的主要治法为活血清热法、活血化瘀法、益气化瘀清热法、益气化瘀法。3、主要证型的常用药物为:①瘀热证:茜草、蒲黄、生地、地榆、黄芩、丹皮、五灵脂、阿胶、赤芍、乌贼骨、益母草、仙鹤草。②血瘀证:当归、益母草、蒲黄、地榆、黄芪、茜草、生地、三七、桃仁、川芎、枳壳、甘草。③瘀热夹虚证:白术、续断、黄芪、白芍、地榆、乌贼骨、茜草、蒲黄、熟地、当归、党参、代赭石。④气虚血瘀证:茜草、党参、黄芪、白芍、阿胶、当归、生地、仙鹤草、三七、牡蛎、柴胡、丹皮。
二、尤昭玲教授论治宫环出血的经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尤昭玲教授论治宫环出血的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CiteSpace的尤昭玲教授学术研究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文献检索方法 |
1.2 节点设置 |
2 结果 |
2.1 发文量分析 |
2.2 合作作者网络分析 |
2.3 作者聚类分析 |
2.4 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 |
2.5 关键词突现性分析 |
2.6 关键词聚类分析 |
3 讨论 |
3.1 主要研究方向 |
3.2 社会合作关系 |
3.3 主要学术思想 |
3.3.1 多囊卵巢综合征 |
3.3.2 IVF-ET术中医辅助治疗 |
3.3.3 卵巢早衰 |
4 小结 |
(2)滋肾育胎丸对脾肾不足型崩漏月经复旧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中医学对崩漏的研究 |
一、病名研究 |
二、病因病机研究 |
三、治疗研究 |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崩漏的研究 |
一、病名的变迁 |
二、机制研究 |
三、治疗进展研究 |
第三节 滋肾育胎丸治疗崩漏的理论探讨 |
一、滋肾育胎丸的组方分析 |
二、滋肾育胎丸药理分析 |
三、滋肾育胎丸相关研究 |
四、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研究和方法 |
一、病例来源 |
二、诊断标准 |
三、纳入标准 |
四、排除标准 |
五、病例脱落、剔除 |
六、研究方法 |
七、统计学方法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一、滋肾育胎丸组与地屈孕酮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二、滋肾育胎丸组与地屈孕酮组患者疗效比较 |
三、滋肾育胎丸组患者治疗前后月经情况积分比较 |
四、滋肾育胎丸组患者治疗前后次要症状积分比较 |
五、不同年龄阶段运用滋肾育胎丸治疗后恢复排卵情况比较 |
七、滋肾育胎丸对不同年龄阶段患者治疗前后疗效积分比较 |
八、不良反应 |
第三章 讨论 |
第一节 分析 |
一、滋肾育胎丸对崩漏月经复旧的影响 |
二、滋肾育胎丸对全身症状的影响 |
三、滋肾育胎丸对排卵功能影响 |
第二节 总结讨论 |
一、滋肾育胎丸对脾肾不足型崩漏具有复旧调经作用 |
二、滋肾育胎丸对脾肾不足型崩漏具有改善排卵的作用 |
三、滋肾育胎丸改善脾肾不足型崩漏患者全身症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3)IUD出血副反应临床中医证候调查及宫宁颗粒调控模型大鼠子宫VSMC凋亡相关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
一、 IUD 出血副反应的研究现状 |
(一) IUD 出血副反应的西医学研究进展 |
(二) IUD 出血副反应的中医学认识 |
(三) IUD 出血副反应的动物实验研究 |
二、 导师对本病的认识及前期研究基础 |
(一) 导师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二) 导师对本病诊疗过程的细化 |
(三) 导师对本病的前期研究基础 |
第二部分 IUD 出血副反应中医证候规律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
一、 调查前的准备 |
(一) 调查表的制定 |
(二) 调查人员的培训 |
(三) 预调查及调查问卷的测评 |
二、 正式调查的实施 |
(一) 样本量的估算 |
(二) IUD 出血副反应的病例标准 |
(三) 调查资料的来源 |
(四) 调查相关的质量控制 |
三、 数据的管理与分析 |
(一) 数据录入 |
(二) 数据的分析处理方法 |
四、 结果 |
(一) 量表的可行性分析 |
(二) 被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
(三) 本病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
(四) IUD 出血副反应患者出现异常出血的特点及时间分布情况: |
(五) IUD 出血副反应的证候分布规律 |
(六) IUD 出血副反应各证型的辨证特点 |
五、 讨论 |
(一) IUD 出血副反应一般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
(二) IUD 出血副反应发病特点分析 |
(三) IUD 出血副反应的证候分布及主要症状分析 |
(四) IUD 出血副反应病机特征及转归的探讨 |
第三部分 宫宁颗粒调控模型大鼠子宫 VSMC 凋亡相关机制的研究 |
一、 实验材料 |
(一) 实验动物 |
(二) 实验条件 |
(三) 实验试剂 |
(四) 实验仪器 |
(五) 实验器械和材料 |
(六) 实验药物 |
二、 实验方法 |
(一) 大鼠含铜 IUD 的制备 |
(二) 无创式 IUD 放置器械的制备 |
(三) 其他材料准备 |
(四) 无创式造模法 |
(五) 开腹造模法 |
(六) 两种造模方法评价 |
(七) 实验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法 |
(八) 实验取材方法 |
(九) 实验检测指标 |
(十) 大鼠子宫 VSMC 电镜制备方法 |
(十一)大鼠子宫 VSMC 相关指标免疫组化 S-P 法检测 |
(十二)大鼠子宫 VSMC 相关指标原位杂交法检测 |
三、 统计方法 |
四、 实验结果 |
(一) 大鼠模型评价结果 |
(二) 实验大鼠子宫 VSMC 超微结构观察 |
(三) 实验各组大鼠凋亡相关指标检测结果 |
五、 讨论 |
(一) 无创式 IUD 避孕大鼠模型的建立 |
(二) 将动情周期引入本研究的意义 |
(三) 本研究涉及的各指标在 IUD 出血副反应病理中的作用 |
(四) 宫宁颗粒的组方特点及现代药理研究 |
(五) 宫宁颗粒调控模型大鼠子宫 VSMC 凋亡相关机制的研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查新报告 |
发表论文 |
详细摘要 |
(5)阴虚血瘀型宫环出血病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的建立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一部分 材料与方法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品 |
1.3 实验试剂 |
1.4 实验器材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条件 |
2.2 动物分组 |
2.3 动物模型的建立 |
2.3.1 置环方法 |
2.3.2 造模方法 |
2.3.3 中药制备及给药方法 |
2.4 标本采集 |
2.5 观察指标 |
2.6 检测方法 |
2.6.1 大鼠一般行为及饮食饮水情况 |
2.6.2 体重 |
2.6.3 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学形态学检查 |
2.6.4 抗体蛋白芯片检测 |
3. 统计学处理 |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
1. 一般情况观察 |
2. 大鼠体重变化表 |
3. 大鼠子宫组织HE染色观察 |
4. 蛋白子抗体芯片检测结果 |
4.1 抗体芯片数据处理 |
4.2 抗体芯片点阵图 |
4.3 各组抗体芯片中各指标表达水平比较 |
4.4 各组抗体芯片中指标表达水平结果分析 |
4.4.1 初步数据结果分析 |
4.4.2 IL-1β表达水平比较 |
4.4.3 MPC-1表达水平比较 |
4.4.4 TIMP-1表达水平比较 |
4.4.5 TNF-α表达水平比较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对宫环出血的认识 |
1.1 关于宫环出血 |
1.2 关于阴虚血瘀 |
2 阴虚血瘀动物模型 |
3 关于宫环止血Ⅲ号方 |
4 关于蛋白质抗体芯片及其分析结果 |
4.1 蛋白质芯片 |
4.2 蛋白质抗体芯片结果 |
4.2.1 IL-1β在大鼠子宫组织中含量差异的分析 |
4.2.2 MCP-1在大鼠子宫组织中含量差异的分析 |
4.2.3 TNF-α在大鼠子宫组织中含量差异的分析 |
4.2.4 TIMP-1在大鼠子宫组织中含量差异的分析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 综述 |
参考文献 |
2. 硕士学位在读期间论着及科研情况 |
(6)湖湘医学妇科学术源流研究及临证经验整理(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湖湘妇科源流 |
一、秦汉时期湖湘妇科起源 |
1.1 胎孕理论 |
1.1.1 成孕求男方法 |
1.1.2 不孕 |
1.1.3 优生思想 |
1.1.4 母婴保健 |
1.2 胎养胎教 |
1.2.1 胎教 |
1.2.2 胎养 |
1.3 性保健 |
1.4 五行配置 |
二、宋代湖湘与妇科有关的医家、文献考 |
2.1 宋隐士宋永寿及其着作《产经》 |
2.2 永明人管子和世传的《治产秘方》 |
2.3 汤夫人与《女科秘方》 |
2.4 钱氏女科与《钱氏女科秘方》 |
三、清朝时期湖湘医家妇科学术源流及临证经验整理研究 |
3.1 周诒观及《秘珍济阴》 |
3.1.1 周诒观生平简介 |
3.1.2 《秘珍济阴》中的妇科学术观点采撷 |
3.2 郑玉坛及《彤园医书(妇人科)》 |
3.2.1 郑玉坛的生平介绍 |
3.2.2 《彤园医书(妇人科)》中的妇产科内容 |
3.2.3 郑玉坛学术思想点滴 |
3.3 黄朝坊及《金匮启钥(妇人科)》 |
3.3.1 黄朝坊生平及其着作简介 |
3.3.2 《金匮启钥(妇人科)》中的妇科学术思想 |
3.4 袁于江及《生生宝录》 |
3.4.1 袁于江生平及其着作介绍 |
3.4.2 《生生宝录》中的妇产科学术渊源 |
3.5 黄体端及《女科秘方》 |
3.5.1 黄体端之生平考略 |
3.5.2 《女科秘方》之简介 |
3.5.3 黄体端学术经验探讨 |
3.6 刘湘浦及《刘氏女科秘方》之渊源 |
3.7 罗国纲及其《罗氏会约医镜》 |
3.7.1 罗国纲生平及其着作介绍 |
3.7.2 罗国纲学术经验研究 |
四、近代湖湘与妇科有关的名医及其着作 |
4.1 郑守谦及《女科浅说》 |
4.1.1 郑守谦的生平事迹 |
4.1.2 《女科浅说》的介绍 |
4.1.3 医戒十条的内容 |
4.1.4 郑守谦的临证经验整理研究 |
五、当代湖湘妇科名医 |
5.1 尤昭玲及其学术思想概述 |
5.1.1 尤昭玲个人介绍 |
5.1.2 尤昭玲妇产科学术渊源 |
5.1.3 尤氏妇科的临证经验探讨 |
5.2 谢剑南及其临床思路 |
5.2.1 谢剑南的个人介绍及其成就 |
5.2.2 谢剑南的妇科临床思路 |
5.3 杨秉秀及其临证经验介绍 |
5.3.1 杨秉秀的个人简介 |
5.3.2 杨秉秀妇科临证经验采撷 |
5.4 唐同秀及其诊疗理念 |
5.4.1 唐同秀的个人介绍 |
5.4.2 唐同秀治疗不孕症的诊疗理念 |
第二部分 湖湘妇科学术特点 |
一、湖湘的地理气候与湖湘人的体质、病证 |
二、湖湘医家论治妇产科疾病的特色 |
2.1 重视疾病发生发展中的精神因素 |
2.2 胎前重养,"优育"为先 |
2.3 强调区别男性导致不孕的因素 |
2.4 重视因人、因地制宜 |
三、湖湘地区妇科学发展特点 |
3.1 社会文化因素对妇产科疾病认识的影响 |
3.2 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对于妇产科疾病认识的制约 |
四、湖湘医家妇科医着及医家的特点 |
4.1 内容全面充实 |
4.2 篇幅短小精悍 |
4.3 善于继承创新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在读期间的学习情况 |
(7)肝郁血瘀型宫环出血病蛋白标志物的建立及出血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实验研究 |
一、临床资料 |
1.诊断标准 |
2.纳入标准 |
3.排除标准 |
4.临床资料 |
二、研究方法 |
1.实验分组 |
2.实验方法 |
三、结果及分析 |
1.宫环出血妇女与正常妇女血清蛋白差异的研究 |
1.1 置环前血清蛋白表达差异的研究 |
1.2 发病后血清蛋白表达差异的研究 |
1.3 宫环出血妇女与正常妇女血清蛋白表达差异的研究 |
1.4 决策树模型分析 |
2.置环前后血清蛋白表达差异的研究 |
2.1 正常妇女置环前后血清蛋白表达差异的研究 |
2.2 置环前后妇女血清蛋白表达差异的研究 |
3.实验结果讨论 |
四、讨论 |
1.中医对宫环出血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2.西医对宫环出血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3.有关蛋白质芯片-飞行质谱技术及标志蛋白 |
3.1 蛋白质芯片-飞行质谱技术(SELDI-TOF-MS) |
3.2 标志蛋白的意义 |
3.2.1 中性粒细胞防御素3(neutrophil defensin 3 ND3) |
3.2.2 纤维蛋白原α链(fibrinogen alpha chain Fga) |
33.3 血小板因子4(platelet factor 4 PF4) |
4.创新点与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 综述 |
参考文献 |
2.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题录 |
(8)宫环止血汤对宫环出血肝郁血瘀证患者血清蛋白质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研究目的 |
2、研究对象 |
2.1 病例来源 |
2.2 宫环出血病的诊断标准 |
2.3 肝郁血瘀证诊断标准 |
2.4 纳入标准 |
2.5 排除标准 |
3、研究方法 |
3.1 实验分组 |
3.2 宫环止血汤处方及治疗方案 |
3.3 试剂与仪器 |
3.4 血清样本制备 |
3.5 CM10芯片检测 |
3.6 数据分析 |
4、研究结果及分析 |
4.1 发病后血清蛋白质表达差异的研究 |
4.2 中药治疗后血清蛋白质表达的研究 |
4.3 结果 |
5、讨论 |
5.1 中西医对本病的认识 |
5.2 中医治疗 |
5.3 西医治疗 |
5.4 中西医结合治疗 |
5.5 宫环止血片治疗宫环出血机理的研究 |
5.6 结论 |
5.7 标志蛋白的作用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 |
(9)气虚血瘀型宫环出血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材料与方法 |
1.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试剂 |
1.3 实验药品 |
1.4 主要仪器和设备 |
2.方法 |
2.1 动物分组 |
2.2 动物模型的建立 |
2.3 标本采集 |
2.4 观察指标 |
2.5 检测方法 |
2.6 统计学处理 |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
1.动物一般行为学表现 |
2.大鼠体重的变化 |
3.大鼠子宫组织形态学涂片的分析 |
4.大鼠子宫组织蛋白质芯片各指标的相对表达水平与分析 |
4.1 各组芯片膜成像 |
4.2 各组蛋白质芯片各指标相对表达水平 |
第三部分 讨论 |
1.建立气虚血瘀型宫环出血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的有关问题 |
2.关于检测指标与治疗方药的选择 |
2.1 检测指标的选择 |
2.2 治疗方药的选择 |
3.大鼠子宫组织中IFN-γ,IL-4,MIP-3α,VEGF的含量为何有显着性差异 |
3.1 大鼠子宫组织中IFN-γ的含量为何有显着性差异 |
3.2 大鼠子宫组织中IL-4的含量为何有显着性差异 |
3.3 大鼠子宫组织中MIP-3α的含量为何有显着性差异 |
3.4 大鼠子宫组织中VEGF的含量为何有显着性差异 |
4. 不同造模方法对大鼠的影响 |
4.1 置环对大鼠生殖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影响 |
4.2 在置环的基础上,复合节食,强迫游泳及皮下注射肾上腺激素对大鼠生殖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影响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2 硕士在读期间论着及科研情况 |
(10)宫内节育器导致子宫异常出血的中医证治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上篇 文献研究 |
一、病因病机 |
(一)中医病因病机 |
(二)西医病因病理 |
二、证候学研究 |
三、中医治疗 |
(一)辩证分型治疗 |
(二)专方为主治疗 |
(三)中成药治疗 |
(四)针灸治疗 |
四、实验研究 |
中篇 研究目的、方法与结果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 |
1、文献来源 |
2、研究对象的选择 |
3、诊断标准 |
4、纳入标准 |
5、排除标准 |
6、统计方法 |
7、实验步骤 |
三、研究结果 |
(一)常见中医证型 |
(二)常用治法 |
(三)常用治法的药物分类 |
1、补益类药物 |
2、止血类药物 |
3、清热类药物 |
4、活血化瘀类药物 |
(四)治疗各主要中医证型的高频药物 |
1、瘀热证 |
2、血瘀证 |
3、瘀热夹虚证 |
4、气虚血瘀证 |
下篇 分析与讨论 |
一、主要中医证型讨论 |
二、主要治中医法讨论 |
三、治疗药物的整体分布讨论 |
四、主要中医证型、治法的常用药物讨论 |
1、瘀热证 |
2、血瘀证 |
3、瘀热夹虚证 |
4、气虚血瘀证 |
五、高频药物归经讨论 |
六、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尤昭玲教授论治宫环出血的经验(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CiteSpace的尤昭玲教授学术研究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J]. 徐佳,谭雅莉,雷磊,刘奇英,尤昭玲.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3)
- [2]滋肾育胎丸对脾肾不足型崩漏月经复旧的临床观察[D]. 周秀丽.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3]IUD出血副反应临床中医证候调查及宫宁颗粒调控模型大鼠子宫VSMC凋亡相关机制的研究[D]. 梁娜.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3(03)
- [4]尤昭玲教授治疗妇科血症经验总结[A]. 冯桂玲,尤昭玲. 第十一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论文集, 2011
- [5]阴虚血瘀型宫环出血病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的建立及研究[D]. 邹蓉.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1(09)
- [6]湖湘医学妇科学术源流研究及临证经验整理[D]. 李欢玉.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1(10)
- [7]肝郁血瘀型宫环出血病蛋白标志物的建立及出血机理研究[D]. 窦宁.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0(06)
- [8]宫环止血汤对宫环出血肝郁血瘀证患者血清蛋白质表达的影响[D]. 黄瑛.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0(07)
- [9]气虚血瘀型宫环出血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特性研究[D]. 张旻昱.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0(05)
- [10]宫内节育器导致子宫异常出血的中医证治文献研究[D]. 王婉羲.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