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和开发阔叶林资源的有效途径分析

培育和开发阔叶林资源的有效途径分析

一、培育、发展阔叶林资源有效途径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吕贤良,王璐瑶[1](2021)在《丽水市莲都区阔叶林增长趋势及效益探析》文中提出丽水市莲都区位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以针叶林为主的林分结构现状,使得森林树种单一、结构简单、森林整体质量偏低,容易发生森林病虫害及森林火灾,阔叶林取代针叶林是现代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分析了近年来莲都区阔叶林增长趋势、阔叶林优势及在生产经营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推进莲都区阔叶林建设与发展的对策。

段孟然[2](2021)在《兰考林场第一林区植物景观改造规划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些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突出。城市里的人处在一种快节奏、高压力的状态,渴望回归大自然的怀抱,旅游业有了发展动力,随之兴盛起来。有着良好的自然环境,高品质的森林植物景观,充满高浓度的负氧离子等显着优点的森林公园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部分森林公园是以林场为基础进行建设的,林场为森林公园的发展建设打下了基础,但是目前针对林场植物景观改造的理论尚不完善。本文以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实例论证法等多种方式,以景观生态学、环境心理学、景观美学、植物群落学等相关理论为基础,研究了湖南宜章县骑田国有林场、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江苏老山林场、湖南涟源龙山国有林场、法国巴黎雪铁龙公园植物改造等五个案例,提出了生态保护原则、整体性原则、适地适树原则、功能性原则、景观性原则、适宜性原则;归纳了植物景观改造的策略为:加强原有景观林保护;注重特色植物景观营造,突出当地森林特色;注重乡土树种的充分利用,重视乡土植物搭配。提出了植物景观改造的途径与方法为:注重植物的色彩搭配,营建季相变化的植物景观;增强植物群落的观赏性,提高植物景观的品质;打造拥有文化内涵的植物景观,宣传当地文化;丰富植物景观的层次性,保持稳定的多层次植物景观。通过实地调查,分析认为:目前兰考林场第一林区植物景观存在林相色彩单调,春冬景观效果差;竖向空间利用不足,植物群落结构简单;本土文化尚未挖掘,缺乏文化内涵;防火林带缺失等问题。从植物景观改造的角度看,兰考林场第一林区内植物种类丰富,发展旅游的潜力巨大,但是缺乏整体的规划。根据兰考林场第一林区现有的植物资源,运用总结归纳出的植物景观改造原则、策略、途径与方法对植物景观进行改造,改造内容围绕色叶树种的运用,经济树种的开发,水生植物景观的营造,花卉观赏,特色树种的挖掘和造景几个方面。通过丰富植物层次和植物空间的营造,提升林场内植物景观质量。植物景观改造为兰考林场后期发展和建设省级森林公园创造条件,使其成为森林城市建设中的重要部分,也可以满足自身发展和兰考县市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希望本次研究有助于对林场植物景观改造理论的丰富,为林场发展做出贡献。兰考林场植物景观改造是当前兰考县森林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希望本次的研究成果可以提供一些借鉴参考。

涂燕茹[3](2020)在《基于地方特色景观营造的贵州乡土木本植物区划与筛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贵州省园林绿化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作为园林绿化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园林绿化植物选择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对贵州省内丰富的乡土木本园林绿化植物开发较少,品种缺乏,且有些常见品种频繁使用,导致百城一面的景象,严重缺乏地方特色。随着“乡土热”的发展趋势,人们开始追求乡野情怀、渴望回归自然,为避免贵州省木本园林植物应用的同质化现象,进一步提高省内城市(县城)园林绿化建设水平。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堪踏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对贵州省地方特色景观区域区划进行研究,提出各区划区木本园林植物推荐应用策略。得出以下研究成果:1)贵州省乡土木本植物资源丰富。贵州省有乡土木本植物136科、638属、2837种,分别有乔木1380种,灌木902种,半灌木59种,木质藤本496种。而贵州省城市(县城)园林绿化建设所应用的木本植物共496种,分属93科、245属,已用种类仅占资源总种数的17.26%,其中乔木304种,灌木141种,半灌木6种,木质藤本45种。2)根据现有各种自然和社会人文区划,结合全省城镇发展规划,确定了贵州省特色景观区域区划原则,以自然因素主导一级区划、人文因素主导二级区划,分别将各区划依据要素叠加处理,通过自然与人文区划指标的系统耦合,将贵州省地方特色景观划分为23个三级地方特色景观区划体系。3)构建贵州省乡土木本植物园林应用筛选的AHP结构模型体系。该体系包含C1观赏价值、C2生态价值、C3适应能力、C4应用潜力4个准则层及F1株型、F2枝干、F3叶等28个指标层。应用该体系优选出贵州省乡土木本园林植物资源共计803种,分别有乔木467种,灌木226种,半灌木10种,木质藤本100种。4)对贵州省23个三级区划区特色乡土木本园林植物分别进行筛选推荐。在遵循一定原则基础上,立足各区划区自然条件及园林植物现状,根据其生长类型(乔木、灌木、半灌木、木质藤本)、季节景观(春、夏、秋、冬)、区域特色和经济利用4个方面推荐有应用潜力的植物种类,并对区划区所辖市县进行市(县)树市(县)花推荐参考。

段国豪[4](2020)在《湖南岐山国家森林公园资源环境特征与合理利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湖南岐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植物、土壤和水质等环境要素时空分布监测以及运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分析景观格局特征建立适用于森林公园可持续性发展的指标体系,为岐山国家森林合理利用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论文主要结果如下:(1)对岐山森林公园四类林分(竹林、混交林、针叶林、阔叶林)不同层次(0-15cm、15-30cm、30-45cm)土壤化学性质进行测定表明:PH值在3.72-4.18之间,呈酸性到强酸性,而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PH值有升高的趋势;土壤有机质在14.16-29.94g/kg之间,平均值为23.58g/kg,有机质含量属于中等水平。土壤全磷、全钾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268g/kg、8.361g/kg,含量相对较低,全钙、全镁平均值分别是1.78 g/kg、1.38g/kg,含量较高,土壤养分含量的分布特征整体上表现为混交林>阔叶林>竹林>针叶林。土壤Cu、Fe、Zn、Mn、Pb、Cr含量平均值分别为 0.019ug/kg、0.025ug/kg、0.064ug/kg、0.32ug/kg、0.124ug/kg、0.023 ug/kg含量均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一级标准的范围内,Cd的含量为0.00035ug/kg在土壤环镜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范围内。土壤Cu、Fe、Zn表现为针叶林>阔叶林>竹林>混交林,Pb、Cd含量大体表现为竹林>阔叶林>针叶林>混交林,而且都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含量而逐渐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钾、Cu、Fe、Zn、Cr元素含量呈极显着或显着性负相关性关系与全镁和全钙含量呈极显着或显着性正相关。Cu、Fe、Zn、Cr含量之间呈极显着性正相关关系。经检测公园内土壤质量均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GB15618-2008)—类标准。(2)流域中12个样点径流总氮浓度范围在0.0008 mg/L—0.186 mg/L之间,均在地表水环境质量等级Ⅰ类水质标准,因总磷和高锰酸盐浓度指数(CODmn)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影响,其他均在地表水环境质量等级Ⅱ类及Ⅱ类水质标准以下,部分样点径流达到Ⅳ类水质。流域中12个样点径流中总氮、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时空分布变化较大。总磷、高锰酸盐指数(CODmn)浓度丰水期皆高于平水期和枯水期,可能是丰水期雨水较为丰富,水土流失造成的泥沙输入河流中,导致河流生态系统中浓度含量的增加。平水期流域12个样点径流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CODmn)浓度的空间变化分别为0.071-0.186mg/L、0.003-0.102mg/L、2.933-4.178mg/L。丰水期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CODmn)浓度的空间变化分别为 0.017-0.169mg/L、0.017-0.152mg/L、4.554-6.523mg/L。枯水期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CODmn)浓度的空间变化分别为0.001-0.028mg/L、0.017-0.028mg/L、4.676-5.907mg/L。且PH值含量均在7以下,呈弱酸性。经检测岐山森林公园水质整体良好,主要理化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3)研究区景观格局指数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有林地在土地利用类型中占主导地位,景观优势较为明显,其中纯林地为绝对优势景观,占森林斑块面积的比率为51.01%,耕地、疏林地等镶嵌其中构成整体的景观格局。景观类型层次上,杉木类在景观元素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斑块面积占比为34.69%,对该区的生态平衡和景观结构有显着影响;森林景观中优势树种空间结构较为复杂,且破碎化较为严重,连接性相对较差;优势树种主要以杉木、毛竹林以及马尾松林为主分别占比率为.34.69%、16.96%以及16.92%。人为的干扰在一定程度上是优势树种和景观类型景观破碎化的主要原因。岐山国家森林公园土地利用格局对维持和稳定森林生态环境有较好的作用,但在提高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稳定性上需进一步加强。(4)岐山国家森林公园区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为:0.62,属于Ⅱ级水平,处于较优的环境质量水平。其中,土壤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为:0.66,属于Ⅱ级水平,处于较优土壤环境质量;水质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为:0.63,属于Ⅱ级水平,处于较优水质环境质量;土地利用类型特征的平均综合指数为:0.64,属于Ⅱ级水平,处于较优的土地利用类型特征;景观类型特征综合指数为:0.59,属于Ⅲ级水平,处于良好的景观类型特征;优势树种组成特征综合指数为:0.56,属于Ⅲ级水平,处于良好的优势树种组成特征。(5)依据前期分析得出岐山国家森林公园较优的资源环境水平,进行合理的规划利用如下:依据研究区低海拔原生性常绿阔叶林分布、凤凰谷地文及古刹万寿仁瑞寺人文等资源将其划分为核心景观区主要功能是保护原生型常绿阔叶林,并适度开展生态观光、森林康养、宗教文化体验等活动。依据青花溪与双板桥水库较优的水质环境质量、较优的土壤环境质量及古树名木群等资源将其划分为一般休憩区主要功能是开展登山探险、旅游观光等活动。依据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竹林、杉木林等良好的景观类型资源,优势树种主要有樟木、枫香、小红栲等良好的优势树种资源及较好的生物景观资源将其划分为生态保育区主要保护和培育,禁止旅游开发,不对游客开放。依据森林公园管理、游客接待、信息咨询、等功能设立管理服务区。最后针对岐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生物、水文、地文、人文、土壤、森林景观等资源提出森林资源和环境合理利用策略。

刘腾艳[5](2019)在《遥感结合过程模型的浙江省森林碳储量时空演变研究》文中指出森林碳储量不仅是反映森林生态系统基本特征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森林结构功能和生产潜力的理论基础,对维持全球碳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森林碳储量估算一般有3种方法:样地调查法、遥感估算法和模型模拟法,其中生态系统过程模型如BIOME-BGC考虑了冠层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土壤水分等对碳储量的影响,以此揭示生物量生长、植被与环境相互作用以及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理,是森林碳储量时空动态模拟及分析研究的重要方法。遥感结合过程模型可以融合遥感实时、动态、大范围、多分辨率的特点和过程模型反映植被生态生理过程的优势,从而实现碳循环过程的大尺度模拟,并反映区域甚至更大范围碳收支的空间分布及动态变化,加上地面数据为模型参数优化和模拟结果验证提供支撑,从而使得耦合“地面调查-遥感信息-过程模型”的森林碳储量模拟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以浙江省为例,在地面数据收集的基础上,利用Landsat5 TM(1988、1992、1996、2000、2004、2008年)和Landsat8 OLI(2014年)卫星影像,结合地形、土壤、气象、生理生态参数等数据,驱动BIOME-BGC过程模型,模拟浙江省针叶林、阔叶林和竹林的地上碳储量,分析森林地上碳储量时空分布格局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另外,还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对浙江省未来森林面积进行预测,并分析浙江省未来地上碳储量发展趋势。研究结果将为浙江省做好森林增汇经营及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浙江省地上碳储量时空模拟方面。用1989-2014期间的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对地上碳储量模拟结果进行评价,研究表明针叶林、阔叶林和竹林三种森林的实测值与模拟值之间平均相关系数r分别为0.69、0.81、0.76;平均RMSE分别为11.01、15.25、7.38 Mg C·hm-2,平均rBIAS分别为-1.86、-5.60、-2.74 Mg C·hm-2。(2)1988-2014年针阔竹三种森林类型地上碳储量时空演变特征。(a)针叶林地上碳储量:时间上,总地上碳储量呈下降趋势,平均每年下降1.78 Tg C,下降率为2.34%;总地上碳储量在53.40-102.24 Tg C之间,平均值为83.23 Tg C;地上碳密度在21.44-30.30 Mg C·hm-2之间,平均值为26.91 Mg C·hm-2。空间上,地上碳储量高值区域主要集中浙西北、浙西南和中部山区等林业相对发达地区,而沿海区域和北部嘉兴等市区低值地上碳储量较低。(b)阔叶林地上碳储量:时间上,总地上碳储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增长速度较快,平均每年增加2.19 Tg C,年均增长率为4.88%;地上碳密度也呈逐年增长趋势。总地上碳储量在22.57-81.74 Tg C之间,平均值为50.62 Tg C;地上碳密度在23.86-30.06 Mg C·hm-2之间,平均值为28.29 Mg C·hm-2。空间上,地上碳储量高值区域主要集中在浙西北、浙西南等林业相对发达地区,而低值区域主要分布在浙江省北部区域和沿海区域。(c)竹林地上碳储量:时间上,总地上碳储量呈增加趋势,平均每年增加0.17 Tg C,年均增长率为1.36%,总地上碳储量在10.46-17.19Tg C,平均值为14.03 Tg C;地上碳密度在14.34-17.14 Mg C·hm-2,平均值为16.25 Mg C·hm-2,碳密度在1996年之后有所波动。空间上,地上碳储量高值区域主要集中在安吉、临安、余姚、龙游、衢州等竹林资源丰富、竹产业相对发达地区,而低值区域主要分布在浙江省中部区域和沿海区域,其中,中部区域的低值范围有增加趋势。(d)1988-2014年浙江省森林地上碳储量:时间上,总地上碳储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每年增加0.60 Tg C,年均增长率为0.42%;总地上碳储量在134.65-162.44 Tg C之间,平均值为148.26 Tg C;地上碳密度在21.92-27.30 Mg C·hm-2之间,平均值为23.79 Mg C·hm-2。空间上,总地上碳储量高值区域主要集中浙西北西南等林产业相对发达地区,而低值区域主要分布在浙江省中部区域和沿海区域,中部区域的低值范围有增加趋势。(3)地上碳储量对环境因子和LUCC的响应。(a)研究表明年均温、年降水量、CO2浓度和氮沉降与地上碳储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在0.5,对森林地上碳储量变化有重要作用;年均温与地上碳储量的偏相关系数较大,说明年均温对浙江省森林地上碳储量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b)基于1988-2014年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根据DAVR、DMAX、AC、AP四个参数设置三种情景模式,对浙江省2015-2050森林碳储量潜力进行估算,研究表明,三种情景下的森林碳储量潜力分别为273.21±24.31、132.67±16.23、238.41±19.68 Tg C,说明LUCC对森林碳储量影响较大,针对浙江省当前森林状况,保持当前的森林面积不变,提高森林碳密度是森林增汇经营需要考虑的策略。

耿东[6](2019)在《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 ——以滁州市皇甫山林场为例》文中提出森林经营方案是森林经营主体为了科学、合理、有序地经营森林,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根据森林资源状况和社会、经济、自然条件,编制的森林培育、保护和利用的中长期规划,以及对生产顺序和经营利用措施的规划设计;是森林经营主体和林业主管部门经营管理森林的重要依据。论文以滁州市皇甫山林场为研究对象,以该场最新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为本底数据,系统分析该场森林资源现状、存在问题及经营条件,在此基础上,依据国家林业相关政策、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技术规程,提出了皇甫山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的指导思想、经营目标,进行了森林功能与分类区划、森林经营类型划分、森林培育规划、森林采伐规划等,主要结果如下:(1)皇甫山林场森林经营方案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以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为依据,以培育健康、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为目标,以加强林场基础设施建设为推手,大力推行森林保护和培育,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旅游、林下经济等,最终将林场建设成为以自然资源保护、森林游憩为主的公益一类事业性质国有林场。(2)全场共划分皇甫山自然保护区、大柳分场大径材及珍贵树种培育区、常山分场大径材培育区等6个功能区。(3)全场共划分20个森林经营类型,设计了各森林经营类型培育目标、主要树种、经营周期、林地选择、造林技术、森林抚育、采伐更新等关键技术。(4)经理期内全场森林抚育合计面积4104hm2,其中:马尾松林1228 hm2;杉木74 hm2;外松1236 hm2;硬阔叶林1521 hm2;软阔叶林45 hm2。(5)经理期内采伐林木蓄积合计56090m3,其中:马尾松24124m3;(?)松 13547m3;硬阔 13056m3;杨树 209m3;杉木 5154m3;(6)经理期内发展麻栎能源林1000hm2、薄壳山核桃木本油料林200hm2;设计了两林种营造林关键技术。

王原[7](2019)在《湖南省森林资源保护策略研究》文中指出森林资源保护是促进森林总量的增加、质量的改善和强化物种的繁衍,提高森林功能、发展林下经济以及效益的保护性策略。本文主要讨论的对象是对森林资源中的林木资源进行保护。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类对于森林资源的采伐和利用超过了森林的承受极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湖南省作为中国中南地区重要林区之一,森林资源丰富,同样面临着森林资源遭到破坏的困境,因此,如何优化森林资源保护过程成为当今森林资源发展的重要课题。在研究中,以国内外森林资源保护的相关理论和实践为依据,应用丰富的数据和图表来评估湖南省森林资源保护的现状,对湖南省森林资源保护的实际情况进行SWOT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湖南省森林资源保护的发展策略。研究结果显示,湖南省森林资源保护工作颇有成效,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9.64%。此外截至2018年底,湖南省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数量达359处;邵阳市城步县的南山国家公园,成为了湖南省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在国家林业局2011年确定的拟拯救的首批120种极小种群植物中,湖南地区自然分布有14种,占全国的10.8%。在湖南省森林资源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其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并基于SWOT分析提出湖南省森林资源保护的策略矩阵得出四大科学策略:扩张型、扭转型、多样化、防御型,策略组合既要保证湖南省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抓住机遇,又要缓解保护工作面临现实困境,迎接挑战。结果显示:扩张型策略利用国家森林公园规划等外部机会,打造湖南省森林公园品牌。扭转型策略充分利用国家带来的发展机遇等机会,弥补资金投入、技术力量不足等内部劣势,来加强政府引导和财政支持、完善林业产业规划。多样化策略可以通过建立生物种质资源库和极小种群物种保护工程的方法,增强森林资源的防护能力。防御型策略,通过提高森林资源培育手段,来降低森林资源受损率,还可以提高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力度,提高国民保护森林的意识。本文对湖南省森林资源保护策略的研究不仅为湖南省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提供依据,同时本文的研究成果也将为全国森林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李佐晖[8](2019)在《仙居县珍贵彩色森林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珍贵彩色森林建设是构建“多功能、高质量、多色彩、深层次”森林景观的必然途径,是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以浙江省仙居县为研究对象,取得了如下结果:在仙居县二类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完成了仙居县森林现状补充调查。仙居县位于浙江省东南,处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下“浙闽山丘、甜槠、木荷林区”,森林覆盖率77.9%,林木绿化率79.4%。但通过调查发现,现有森林存在着针叶林比重高、珍贵树种比例偏低、森林季相景观单一等问题,因此进行美丽林相建设,急需开展林相改造进行彩化美化。提出了仙居县珍贵彩色森林建设模式与规划。针对仙居县珍贵彩色森林建设现状与问题,提出因地制宜选择珍贵、彩色、大径材树种,建设珍贵森林、彩色森林、健康森林、大径材和一般森林抚育5大模式。通过对重点区段内植被现状、立地条件和视觉观赏区域的深入分析,选择一批事关珍贵彩色森林体系框架结构、社会关注程度高、示范推广效应广、可操作性较强发展规划。对仙居县珍贵彩色森林发展规划进行了有效实践。采用人工造林、直接补植、间伐补植、间伐抚育、抚育改造等建设方式,对永安溪、诸永高速、台金高速、城区、国家公园规划区、东部旅游区、35省道、41省道、白龙线、溪下线两侧山体以及国有林场等11个区块进行建设实践。

闫明[9](2019)在《鸡公山武胜关谷地植物景观保育性调控研究》文中指出在国家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保护自然、尊重自然的理念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武胜关为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部的狭长谷地,长约2.3km,宽约1km,面积为119.2hm2。场地位于古北界和东洋界的交汇处,具有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气候特征,独特的过渡地带形成了以马尾松林、杉树林、柳杉林为主的丰富植物资源。整体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缓慢升高,依次呈现出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的植被类型。对该场地进行植物景观保育性调控有利于场地的可持续发展。以武胜关狭长的谷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无人机技术的运用,结合实地考察获取的基础数据,使用GIS等多种参数化技术,获得场地相关信息。通过单因子分析和多因子叠加分析等适宜性分析手段,对场地进行了生态敏感性、植物生态位类型分布等分析。依据分析所获得的结果,以提高场地内景观多样性、植被群落稳定性和景观美学价值为目标,运用自然景观资源保护相关理论和景观异质性、生态位、边缘效应等景观生态学理论,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武胜关谷地植物景观保育性调控策略:1、结合生态敏感性分析进行了保育分区、潜力观景区、优良品种培育区的划定,对场地中不同保育等级区域提出了对应的保护控制策略。2、依据前期对视域和生态敏感性的分析,规划了场地内的视觉防护地带,降低了高敏感地区被干扰的可能性。3、运用边缘效应理论对场地内异质性斑块交接处划定了严格的保育区域。4、跟据景观异质性理论对场地内植被斑块进行了调控,增加了现状斑块要素数量,平衡了各植被斑块面积所占的比例,增加了斑块边界长度,提高了场地内的景观异质性,增强了场地植物景观稳定性。5、运用自然景观资源保护理论对场地植物景观调控进行了植被选择,运用生态位理论划定了不同生态位类型植物的场地空间分布。6、从建立监测体系、加强病虫害防治、建立标识系统三个方面对植物景观的可持续管控提出了建议。最后选取了涵盖主要景观调控地块、潜力观景区、视觉防护带、优良品种培育区、植物生态位划分的改造区域五种类型的六个保育性调控节点进行了具体的植物景观调控探究,为植物景观保育性调控提出了具体方案。研究构建了谷地植物景观保育性调控策略,丰富了保育性调控理论,提高了植物景观价值,在自然景观资源保护、植物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向涓涓[10](2019)在《地方性生态知识的共享 ——以三锹人工营林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地方性生态知识是指人类社会在长期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所积累下来的经验性的总结,是在不断的试误过程中获取的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和适应的改造体系。地方性生态知识与科学知识一样,都是人类知识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批判西方科学技术弊端的价值,也有实际应用价值。地方性生态知识在生态保护、资源管理、传统知识保护和传承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三锹乡人工营林的地方性生态知识进行田野调查,阐释地方性生态知识共享的内涵、类型、局限及路径。地方性生态知识的共享指的是扩大地方性生态知识被利用的范围。这不仅包括跨越所处生境与文化去扩大利用,还包括在民族生境及文化内部的利用。为促进地方性生态知识的共享,首先应对当前处于劣势地位的地方性生态知识进行保护和传承,如固态保护、活态保护或纳入公共教育体系等等。这是地方性生态知识共享的基础;其次,应通过对地方性生态知识进行提升和创新,获得科学的解释,以促进其与现代科技接轨;再者,地方性生态知识应与现代管理接轨,使地方性生态知识与现代管理能够相辅相成,而不是相互对立。同时,在提倡地方性生态知识通过共享去扩大利用范围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地方性生态知识具有强烈的地域归属性和文化归属性;由于建构背景的缘故,地方性生态知识并不完美,也有其自身的弊端;再加上人们认识上的偏颇,共同构成了其共享的局限。因此在对地方性生态知识进行利用时,应反对盲目照搬,提倡谨慎为之。在遗传资源和相关传统知识日益重要的今天,笔者认为在地方性生态知识共享的过程中,应遵循国际公认的惠益分享制度,以保障地方性知识和相关遗传资源的获取以及公平合理地分享因利用资源而获得的惠益。

二、培育、发展阔叶林资源有效途径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培育、发展阔叶林资源有效途径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丽水市莲都区阔叶林增长趋势及效益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
2 莲都区基本情况及阔叶林增长趋势
    2.1 莲都区自然资源概况
    2.2 莲都区阔叶林现状
    2.3 阔叶林增长趋势
        2.3.1 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面积比例。
        2.3.2林木蓄积量的增量及年增率。
3 阔叶林效益分析
    3.1 生态效益
        3.1.1 减轻和防止森林病虫害,降低经营成本。
        3.1.2 维护生态平衡,增加生物多样性。
        3.1.3 固碳释氧,调节气候。
    3.2 社会效益
        3.2.1 丰富阔叶树种产品种类,增加林农收益。
        3.2.2 促进森林景观提升和旅游业发展。
        3.2.3 减少森林火灾发生次数。
    3.3 其他效益
        3.3.1 遏制和防止水土流失。
        3.3.2 涵养水源。
        3.3.3 固土保肥。
4 阔叶林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1 阔叶林资源质量不高,林地生产力日趋下降
    4.2 生产经营不合理,造林成效难以巩固
    4.3 阔叶林资源集约化程度低,林政管理机构不稳定

(2)兰考林场第一林区植物景观改造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林场发展与城市绿色发展背景相契合
        1.1.2 林场植物景观改造符合市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1.1.3 林场植物景观改造为森林公园建设创造条件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主要的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4.1 主要研究思路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植物群落
        2.1.2 植物景观
        2.1.3 植物文化
        2.1.4 人工林
        2.1.5 天然林
        2.1.6 乡土树种
        2.1.7 拟生造林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景观生态学
        2.2.2 环境心理学
        2.2.3 景观美学
        2.2.4 植物群落学
        2.2.5 森林培育学
3 相关案例分析
    3.1 湖南·宜章县骑田岭城郊森林公园(原宜章县骑田国有林场)
        3.1.1 案例概况
        3.1.2 改造内容
        3.1.3 案例启发
    3.2 河北·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原塞罕坝机械林场)
        3.2.1 案例分析
        3.2.2 改造内容
        3.2.3 案例启发
    3.3 江苏·老山国家森林公园(原老山林场)
        3.3.1 案例概况
        3.3.2 改造内容
        3.3.3 案例启发
    3.4 湖南·湖南涟源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原涟源龙山国有林场)
        3.4.1 案例概况
        3.4.2 改造内容
        3.4.3 案例启发
    3.5 法国·巴黎雪铁龙公园植物改造
        3.5.1 案例概况
        3.5.2 改造内容
        3.5.3 案例启发
    3.6 案例总结
4 植物景观改造理论探索
    4.1 植物景观改造的目标
        4.1.1 促进绿色发展
        4.1.2 提升林分质量
        4.1.3 提高艺术审美
        4.1.4 推动经济发展
    4.2 植物景观改造的原则
        4.2.1 生态保护原则
        4.2.2 整体性原则
        4.2.3 适地适树原则
        4.2.4 功能性原则
        4.2.5 经济节约原则
    4.3 植物景观改造的策略
        4.3.1 加强原有景观林保护
        4.3.2 注重特色植物景观营造,突出当地森林特色
        4.3.3 注重乡土树种的充分利用,重视乡土植物搭配
    4.4 植物景观改造的途径与方法
        4.4.1 注重植物的色彩搭配,营建季相变化的植物景观
        4.4.2 增强植物群落的观赏性,提高植物景观的品质
        4.4.3 打造拥有文化内涵的植物景观,宣传当地文化
        4.4.4 丰富植物景观的层次性,保持稳定的多层次植物景观
5 兰考林场第一林区植物景观改造规划
    5.1 兰考林场现状分析
        5.1.1 兰考林场第一林区概况
        5.1.2 兰考林场第一林区现状
    5.2 植物景观改造规划构思
        5.2.1 衔接上位规划
        5.2.2 改造规划目标
        5.2.3 改造规划思路
    5.3 植物景观分区改造规划
        5.3.1 水生植物区
        5.3.2 彩叶植物展示区
        5.3.3 林果观光区
        5.3.4 特色植物区
        5.3.5 花卉观赏区
        5.3.6 入口管理区
        5.3.7 主要道路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1.1 论文创新点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植物名录表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3)基于地方特色景观营造的贵州乡土木本植物区划与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研究现状
        1.2.1 植物区系和植物区划研究
        1.2.2 乡土木本植物资源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目标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贵州省乡土木本植物资源现状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贵州省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2.1.2 贵州省绿化发展概况
    2.2 贵州省乡土木本植物资源
        2.2.1 贵州省乡土木本植物资源储量
        2.2.2 贵州省乡土木本植物资源生长习性
        2.2.3 贵州省乡土木本植物资源观赏特性
        2.2.4 贵州省乡土木本植物的应用现状
    2.3 小结
第三章 贵州省特色景观区划
    3.1 区划原则
    3.2 区划依据
        3.2.1 自然地理区划
        3.2.2 生态系统
        3.2.3 植被区系
        3.2.4 林业发展区划
        3.2.5 行政区划
        3.2.6 民族聚落分布
        3.2.7 旅游资源分布
        3.2.8 经济产业发展概况
        3.2.9 城市(县城)园林绿化发展状况
    3.3 区划方法
    3.4 区划结果
第四章 各区划区木本植物资源组成分析
    4.1 各区划区乡土木本植物科属种的组成
    4.2 各区划区乡土木本植物生活型组成
    4.3 各区划区城市(县城)园林植物应用现状
第五章 区划区特色乡土木本植物资源园林应用筛选
    5.1 筛选原则
        5.1.1 地域环境的适应性原则
        5.1.2 引种培育的可行性原则
        5.1.3 植物种类的价值性原则
        5.1.4 生态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5.2 筛选方法
        5.2.1 确定筛选指标
        5.2.2 建立判断矩阵
        5.2.3 一致性检验
        5.2.4 判断矩阵群的平均权重向量
        5.2.5 制定评分标准
        5.2.6 计算贵州省乡土木本植物筛选的综合指数
    5.3 结构模型
    5.4 权重确定
    5.5 贵州省乡土木本植物筛选的综合指数分析
    5.6 各区划区木本植物筛选结果
第六章 基于区划结果的贵州省乡土木本植物景观应用策略
    6.1 乡土木本植物景观应用配置原则
    6.2 各区划区城市(县城)园林景观乡土木本植物选择应用建议
        6.2.1 贵州省城市(县城)市(县)树市(县)花分析
        6.2.2 各区划区城市(县城)园林景观乡土木本植物选择应用
    6.3 乡土木本植物开发应用建议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1.1 贵州省乡土木本植物资源调查现状
        7.1.2 划分贵州地方特色景观区划
        7.1.3 区划区特色乡土木本植物资源园林应用筛选
        7.1.4 各区划区特色乡土木本植物资源园林应用推荐
    7.2 讨论与展望
        7.2.1 讨论
        7.2.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贵州省乡土木本植物科属种组成
附录2 贵州省地方特色木本植物调查问卷
附录3 贵州省乡土木本植物资源综合指数

(4)湖南岐山国家森林公园资源环境特征与合理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论文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基本概念的界定
        1.3.2 理论基础
        1.3.3 森林公园、资源环境特征与合理利用的关系
        1.3.4 合理规划利用森林公园的意义
        1.3.5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2 研究地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形地貌特征
        2.1.2 土壤及母岩状况
        2.1.3 气候特征
        2.1.4 水文特征
        2.1.5 社会经济条件状况
        2.1.6 森林资源状况
    2.2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2.2.1 研究内容
        2.2.2 技术路线图
        2.2.3 土壤样地设立与样品采集
        2.2.4 水质采样与评价分析
        2.2.5 森林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2.2.6 森林公园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分析
3 森林公园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化学特征研究
    3.1 森林土壤化学特征变化
        3.1.1 森林土壤PH值和土壤有机质变化特征
        3.1.2 森林土壤全磷、全钾、全钙、全镁含量变化特征
        3.1.3 森林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特征
        3.1.4 森林土壤重金属含量变化特征
    3.2 森林土壤化学性质相关性分析
    3.3 小结
4 森林公园流域水质时空变化特征
    4.1 森林公园水质评价
    4.2 水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4.3 流域样点水质指标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4.3.1 水质PH值变化特征
        4.3.2 总氮的时空变化特征
        4.3.3 总磷的时空变化特征
        4.3.4 高锰酸盐COD_(MN)的时空变化特征
    4.4 小结
5 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5.1 森林景观要素与景观总体特征分析
        5.1.1 土地利用类型特征分析
        5.1.2 景观类型特征分析
        5.1.3 优势树种组成特征分析
    5.2 森林景观斑块特征分析
        5.2.1 森林景观斑块类型分析
        5.2.2 景观水平特征分析
    5.3 小结
6 森林公园区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6.1 区域环境质量指标隶属度值
    6.2 区域环境质量指标主成分分析与权重的确定
        6.2.1 土壤环境指标
        6.2.2 水质环境指标
        6.2.3 景观格局指数指标
        6.2.4 区域环境质量准则层的权重
    6.3 森林公园区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6.3.1 土壤环境综合指数
        6.3.2 水质环境综合指数
        6.3.3 景观格局综合指数
        6.3.4 区域环境质量综合指数
7 森林公园合理利用规划
    7.1 以保护为前提的总体规划
        7.1.1 规划指导思想
        7.1.2 森林公园性质和定位
    7.2 合理的功能分区
        7.2.1 分区原则
        7.2.2 功能分区
    7.3 森林公园资源与环境合理利用策略
        7.3.1 重点森林风景资源合理利用措施
        7.3.2 森林植物和野生动物资源合理利用措施
        7.3.3 环境资源合理利用措施
    7.4 小结
8 结论与建议
    8.1 结论
    8.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5)遥感结合过程模型的浙江省森林碳储量时空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森林碳储量估算
        1.2.2 森林碳储量模型模拟
        1.2.3 环境因子及LUCC对森林碳储量的影响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候概况
        2.1.3 植被概况
    2.2 样地数据
    2.3 BIOME-BGC模型概述
    2.4 模型驱动数据获取
        2.4.1 浙江省森林分布信息提取
        2.4.2 气象数据获取
        2.4.3 土壤数据获取
        2.4.4 地形数据获取
        2.4.5 植被生理生态参数优化
    2.5 浙江省森林碳储量时空模拟与分析
        2.5.1 模拟过程
        2.5.2 碳储量精度验证
        2.5.3 碳储量统计分析
        2.5.4 地上碳储量估算的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2.6 本章小结
3 浙江省森林地上碳储量时空模拟
    3.1 BIOME-BGC模型森林地上碳储量模拟精度分析
    3.2 针叶林地上碳储量时空动态分析
    3.3 阔叶林地上碳储量时空动态分析
    3.4 竹林地上碳储量时空动态分析
    3.5 浙江省森林总地上碳储量时空动态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浙江省森林地上碳储量对环境因子与LUCC的响应
    4.1 森林地上碳储量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4.2 森林地上碳储量对LUCC的响应
        4.2.1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4.2.2 各土地类型时空演变
        4.2.3 未来35 年土地利用动态
        4.2.4 森林地上碳储量潜力估算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1.1 森林地上碳储量时空模拟
        5.1.2 森林地上碳储量时空演变
        5.1.3 森林地上碳储量对环境因子和LUCC的响应
    5.2 研究特色
    5.3 讨论
        5.3.1 森林地上碳储量模拟
        5.3.2 地上碳储量对环境因子和LUCC的响应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6)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 ——以滁州市皇甫山林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相关概念
        1.1.1 森林经营
        1.1.2 森林经营方案
        1.1.3 森林经理期
        1.1.4 森林经营单位
        1.1.5 编案单位
        1.1.6 经营规划设计单元
    1.2 森林经营理论
        1.2.1 近自然森林经营
        1.2.2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
        1.2.3 多功能森林经营
        1.2.4 森林分类经营
    1.3 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历史
        1.3.1 国外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历史
        1.3.2 国内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历史
2 引言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目的
    2.3 研究意义
    2.4 研究内容
3 研究区自然概况
    3.1 经营单位基本情况
        3.1.1 地理位置
        3.1.2 地形地貌与土壤
        3.1.3 气候条件
        3.1.4 植被条件
        3.1.5 水文条件
        3.1.6 社会经济条件概况
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4.1 研究方法
        4.1.1 林场数据收集
        4.1.2 森林经营与功能区划
        4.1.3 森林培育规划
        4.1.4 森林采伐规划
    4.2 技术路线图
5 结果与分析
    5.1 森林资源与森林经营状况分析评价
        5.1.1 资源现状分析
        5.1.2 森林经营分析
        5.1.3 森林保护状况
        5.1.4 经营能力
    5.2 森林经营需求与经营环境分析
        5.2.1 经营环境分析
        5.2.2 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
    5.3 经营方针与经营目标
        5.3.1 经营方针
        5.3.2 经营目标
    5.4 森林经营区划与经营布局
        5.4.1 森林功能区划
        5.4.2 森林分类区划
        5.4.3 森林管理类型区划
        5.4.4 组织森林经营类型
    5.5 森林培育规划设计
        5.5.1 培育类型及实施对象
        5.5.2 抚育任务
        5.5.3 抚育组织
        5.5.4 改造
    5.6 森林采伐利用规划设计
        5.6.1 确定合理年伐量
        5.6.2 伐区生产规划
        5.6.3 森林更新
    5.7 非木资源培育与利用规划
        5.7.1 经济林发展规划
        5.7.2 林下经济发展规划
    5.8 森林健康与森林保护规划
        5.8.1 森林管护
        5.8.2 森林防火
        5.8.3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5.8.4 地力维护
    5.9 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5.9.1 森林集水区管理
        5.9.2 生物多样性保护
    5.10 营林基础设施规划
        5.10.1 种苗生产设施
        5.10.2 林道设施
        5.10.3 营林设施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7)湖南省森林资源保护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外森林资源保护研究进展
        1.3.2 国内森林资源保护研究进展
        1.3.3 湖南省森林资源保护研究进展
        1.3.4 小结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1.6 本研究的创新点
2 森林资源保护相关理论与实践
    2.1 森林资源保护概析
        2.1.1 森林资源保护概念界定
        2.1.2 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关系界定
        2.1.3 森林资源过度利用的影响分析
    2.2 森林资源保护相关理论
        2.2.1 森林资源分析理论
        2.2.2 保护生物学理论
        2.2.3 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
        2.2.4 森林多功能经营理论
    2.3 国外森林资源保护相关实践
        2.3.1 北欧多国实施森林生态补偿国家计划
        2.3.2 新西兰实施林业碳汇交易机制健全易行
        2.3.3 日德推行森林疗养纳入国民医疗保险体系
        2.3.4 实践经验启示
    2.4 国内森林资源保护相关实践分析
        2.4.1 北京实施百万亩平原造林工程
        2.4.2 福建推行重点生态区商品林赎买
        2.4.3 实践经验启示
    2.5 世界各国对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所采用的实际措施
        2.5.1 建立自然保护区
        2.5.2 建立国家公园体系
        2.5.3 设立森林公园
        2.5.4 推行极小种群物种保护工程规划
        2.5.5 建立生物种质资源库
    2.6 本章小结
3 湖南省森林资源保护概述
    3.1 湖南省森林资源概述
        3.1.1 湖南省地理分布状况概述
        3.1.2 湖南省森林资源现状概述
        3.1.3 湖南省林业用地分布状况概述
    3.2 湖南省森林资源保护概述
        3.2.1 湖南省森林保护现状的总体评价
        3.2.2 湖南省森林资源保护突出成果
        3.2.3 湖南省森林资源保护相关政策法规
    3.3 本章小结
4 湖南省森林资源保护SWOT分析
    4.1 优势分析
        4.1.1 地形地貌条件优越
        4.1.2 气候适宜
        4.1.3 丰富的森林资源
    4.2 问题及原因分析
        4.2.1 管理不到位
        4.2.2 技术不完善
        4.2.3 政府监管力度不足
    4.3 机会分析
        4.3.1 国家生态政策带来的发展机遇
        4.3.2 国家森林公园规划开展
        4.3.3 林业碳汇项目推进
        4.3.4 森林保险率先启动
    4.4 挑战分析
        4.4.1 自然与人为灾害频繁
        4.4.2 外来物种入侵
        4.4.3 保护和利用存在矛盾
    4.5 SWOT定量分析
        4.5.1 指标权重与评分计算
        4.5.2 分析结果
    4.6 本章小结
5 湖南省森林资源保护策略
    5.1 基本原则
        5.1.1 可持续性原则
        5.1.2 整体性原则
        5.1.3 重点原则
        5.1.4 可行性原则
        5.1.5 生态原则
        5.1.6 保护与开发并存的原则
    5.2 基于SWOT分析的森林资源保护策略
        5.2.1 扩张型策略
        5.2.2 扭转型策略
        5.2.3 多样化策略
        5.2.4 防御型策略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和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湖南省森林分布图
附录2 湖南省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表(含国家级和省级)
附录3 湖南森林公园名单
附录4 湖南省森林公园分布图
附录5 湖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物种
附录6 湖南省国有林场分布图
附录7 专家关于指标权重的评估调查问卷
附录8 专家关于指标因子影响程度评分的调查问卷
致谢

(8)仙居县珍贵彩色森林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彩色森林研究现状
        1.2.1 基本概念
        1.2.2 国外研究与建设现状
        1.2.3 我国研究与建设现状
    1.3 研究意义
2 仙居县珍贵彩色森林建设现状调研
    2.1 调研方法
        2.1.1 文献及资料梳理
        2.1.2 座谈及实地调研法
    2.2 调研结果
        2.2.1 自然条件
        2.2.2 珍贵彩色森林建设现状
        2.2.2.1 珍贵彩色森林建设进展
        2.2.2.2 仙居县珍贵彩色森林建设存在的问题
    2.3 结论与讨论
3 仙居县珍贵彩色森林建设模式与规划
    3.1 研究方法
        3.1.1 遥感监测分析
        3.1.2 适地适树
        3.1.3 系统分析
        3.1.4 森林生物多样性测度
        3.1.5 立地质量与林地质量等级评定
    3.2 建设模式与规划
        3.2.1 珍贵森林建设
        3.2.2 彩色森林建设
        3.2.3 健康森林建设
        3.2.4 大径材建设
        3.2.5 一般抚育
4 仙居县珍贵彩色森林建设实践
    4.1 建设方法
        4.1.1 人工造林
        4.1.2 直接补植
        4.1.3 间伐补植
        4.1.4 间伐抚育
        4.1.5 抚育改造
    4.2 建设结果
        4.2.1 永安溪珍贵彩色森林建设
        4.2.2 诸永高速彩色森林建设
        4.2.3 台金高速健康林建设
        4.2.4 城区珍贵彩色森林建设
        4.2.5 神仙居及公盂岩景区珍贵彩色森林建设
        4.2.6 温泉城及杨丰山珍贵彩色建设
        4.2.7 35省道珍贵彩色森林建设
        4.2.8 41省道珍贵彩色森林建设
        4.2.9 溪下线珍贵彩色森丽建设
        4.2.10 白龙线珍贵彩色森林建设
        4.2.11 国有林场珍贵彩色森林建设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9)鸡公山武胜关谷地植物景观保育性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及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植物景观
        2.1.2 保护培育
        2.1.3 谷地
        2.1.4 适宜性
    2.2 文献综述及研究进展
        2.2.1 国内外植物景观保护培育调控探索
        2.2.2 国内外适宜性分析方法进展
3 相关理论
    3.1 自然景观资源保护理论
    3.2 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
        3.2.1 “千层饼”模式的生态规划理论
        3.2.2 景观异质性理论
        3.2.3 生态位理论
        3.2.4 边缘效应理论
4 国内外案例及相关经验借鉴
    4.1 植物景观借鉴——Butchart花园
        4.1.1 Butchart花园基本情况
        4.1.2 Butchart花园特色之处
        4.1.3 借鉴之处
    4.2 保育规划借鉴——Yosemite国家公园
        4.2.1 Yosemite国家公园基本情况
        4.2.2 Yosemite国家公园特色之处
        4.2.3 借鉴之处
    4.3 植物调控借鉴——南岳衡山自然保护区
        4.3.1 南岳衡山自然保护区概况
        4.3.2 南岳衡山植物景观调控
        4.3.3 借鉴之处
    4.4 案例分析结果
5 鸡公山武胜关谷地植物景观调控
    5.1 场地概况
        5.1.1 背景概况
        5.1.2 交通区位
        5.1.3 研究范围
    5.2 现状条件分析
        5.2.1 资料获取
        5.2.2 场地肌理与现状
        5.2.3 自然资源
    5.3 保育性调控原则与目标
        5.3.1 调控原则
        5.3.2 调控目标
    5.4 保育性调控思路
    5.5 单因子分析
        5.5.1 地貌特征分析
        5.5.2 植被与土壤类型分析
        5.5.3 太阳辐射分析
        5.5.4 水文分析
        5.5.5 视域分析
    5.6 多因子叠加分析
        5.6.1 生态敏感性(保育等级)分析
        5.6.2 植物生态位类型分布分析
    5.7 保育性调控规划策略
        5.7.1 分区控制
        5.7.2 地带防护
        5.7.3 植被斑块改造与植物选择
        5.7.4 可持续管护规划
    5.8 植物景观总体调控规划和节点调控探究
        5.8.1 植物景观总体调控规划
        5.8.2 植物景观空间结构
        5.8.3 部分节点植物景观调控探究
6 总结和展望
    6.1 总结和不足之处
    6.2 展望
参考文献
ABSTRACT

(10)地方性生态知识的共享 ——以三锹人工营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
        一、地方性生态知识研究的兴起
        二、地方性生态知识的价值凸显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地方性生态知识的概念
        二、地方性生态知识的类型及特征
        三、地方性生态知识共享的价值
        四、地方性生态知识的共享及其路径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历史文献法
        二、田野调查法
第一章 田野点介绍
    第一节 历史沿革
    第二节 自然生态环境
        一、地形地质
        二、气候条件
        三、土壤条件
    第三节 社会文化
        一、村寨选址、布局及房屋结构
        二、民间信仰
    第四节 人工营林
第二章 三锹人工营林的地方性生态知识
    第一节 三锹人工营林技术体系
        一、林木生产
        二、采伐运输
    第二节 三锹传统营林制度体系
        一、乡规民约
        二、林业契约
        三、宗族文化
        四、民间信仰
第三章 地方性生态知识共享的内涵及类型
    第一节 地方性生态知识共享的内涵
    第二节 地方性生态知识共享的类型
        一、根据范围分类
        二、根据类型分类
第四章 地方性生态知识共享的局限
    第一节 地域性和文化性
    第二节 地方性生态知识本身的局限
    第三节 认识上的偏颇
第五章 地方性生态知识共享的路径
    第一节 加强对地方性生态知识的保护和传承
    第二节 与现代科技接轨
    第三节 与现代管理接轨
第六章 地方性生态知识共享的惠益分享
    第一节 惠益分享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节 惠益分享制度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第三节 中国地方性生态知识惠益分享的现状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四、培育、发展阔叶林资源有效途径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丽水市莲都区阔叶林增长趋势及效益探析[J]. 吕贤良,王璐瑶. 现代农业科技, 2021(19)
  • [2]兰考林场第一林区植物景观改造规划研究[D]. 段孟然.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3]基于地方特色景观营造的贵州乡土木本植物区划与筛选[D]. 涂燕茹. 贵州大学, 2020(03)
  • [4]湖南岐山国家森林公园资源环境特征与合理利用研究[D]. 段国豪.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2)
  • [5]遥感结合过程模型的浙江省森林碳储量时空演变研究[D]. 刘腾艳. 浙江农林大学, 2019
  • [6]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 ——以滁州市皇甫山林场为例[D]. 耿东. 安徽农业大学, 2019(05)
  • [7]湖南省森林资源保护策略研究[D]. 王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01)
  • [8]仙居县珍贵彩色森林建设研究[D]. 李佐晖. 浙江农林大学, 2019(01)
  • [9]鸡公山武胜关谷地植物景观保育性调控研究[D]. 闫明. 河南农业大学, 2019(04)
  • [10]地方性生态知识的共享 ——以三锹人工营林为例[D]. 向涓涓. 吉首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培育和开发阔叶林资源的有效途径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