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干燥窑大齿圈润滑技术的改进

回转干燥窑大齿圈润滑技术的改进

一、回转干燥窑大齿圈润滑技术的改进(论文文献综述)

谭帅,王涛涛,左小虎[1](2021)在《PTA氧化过滤干燥系统典型问题及对策》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精对苯二甲酸(PTA)装置氧化过滤干燥系统存在的典型问题,系统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段谟喜,孙益敏[2](2018)在《MCGS与西门子PLC在大齿圈润滑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干燥窑大齿圈的正常润滑,不但能节能降耗、减少磨损、还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针对继电器控制的干燥窑大齿圈润滑喷油控制系统存在诸多缺点,提出改造的方法。利用西门子PLC和工控组态软件MCGS实现了大齿圈润滑的自动化、智能化,该控制系统的应用提升了设备的自动化水平,提高了喷油的效率。

贺金森,唐永亮[3](2017)在《精矿预干燥回转窑作业管理及故障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简要介绍了回转窑在江铜贵溪冶炼厂精矿预干燥系统中的应用。对内外筒体结构、材质和扬料板设置,以及传动部分进行了细致说明。阐述了回转窑的作业管理情况和具体要求,并从振打锤、扬料板、内筒体和变频跳闸四个方面,重点对预干燥回转窑故障及原因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建议。

唐媛媛[4](2017)在《大型回转窑工作分析及结构改进研究》文中指出矿产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为了缓解矿产资源紧缺的现状,对低品位的矿石利用是当今社会的必然趋势,冶金回转窑得到广泛应用。回转窑属于大型设备,体积笨重,一般在露天环境下工作,为了保证其稳定工作、减轻重量、节约成本,对回转窑的下滑及各关键部件进行分析,同时对筒体壁厚和托轮进行了改进研究。回转窑在工作中普遍存在轴向下滑现象,通过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对回转窑的轴向下滑问题进行了分析,未能得到回转窑轴向下滑原因。进一步采用接触力学分析方式,基于回转窑接触中存在着粘连区和微滑区理论,研究筒体的轴向下滑原因,推导出筒体轴向下滑速度公式,并研究了筒体重力、转速和倾斜角度与轴向下滑速度的关系,举例验证了轴向下滑公式的准确性。同时研究了接触角对压力分布的影响,对轴向下滑公式进行了修正。对支承系统进行了受力分析,利用力的平衡理论,推导出支承系统中轮带的所受压力和摩擦力公式。根据支承系统的实际接触方式,建立支承系统的三维模型。采用有限元法对支承系统模型进行了接触分析,研究了支承系统的整体受力情况。对托轮与轮带所受的应力、应变进行提取,分析托轮与轮带在余弦力的作用下的受力和变形情况。由于托轮两侧存在卸载凹槽,通过改变凹槽大小,研究其最大应力的变化情况。采用梁理论的传统计算方式,对具有四档支承的回转窑筒体进行了受力分析,得到了其应力、应变的分布形式,并验证了该筒体模型满足强度要求。采用有限元对筒体进行仿真分析,将所得数据与梁理论法得到的数据进行对比,验证有限元分析的准确性。采用梁理论和有限元两种分析方式,对不同温度、壁厚下的回转窑筒体进行了研究,对所得的应力、应变数据进行分析,结合筒体设计时的强度要求,并对回转窑的筒体壁厚改进进行研究。通过理论计算和有限元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使回转窑的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

梁鸿玉[5](2015)在《太钢焦化厂煤调湿项目的实施及优化》文中研究表明太钢焦化厂于2004年开始引进德国UHDE公司的2×70孔7.63米特大型焦炉技术,并于2007年11月两座焦炉顺利投产,设计产能220万吨/年焦炭,但由于焦炉机械设备及工艺操作不达标等原因,未能如期达到设计产能。为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太钢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焦炭供需矛盾,增加弱黏结性煤配比,降低配煤成本,太钢决定独立开发建设煤调湿项目。本文以太钢煤调湿项目为背景,较系统的综述了国内外相关文献,跟踪并记录了整个项目的准备、建设、调试、优化和运行的全过程,对调试和运行过程的工艺参数选择,出现问题的解决以及项目实施后的效果等技术要点进行了较详尽的论述。生产运行结果表明,太钢通过研究对比国外多种煤调湿技术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用的STD型蒸汽管干燥机和自主开发的SAF2507、SUS2507等专门用于煤调湿干燥机的制造和使用的特种管材、板材是好用的;对煤调湿工序前备煤系统、煤调湿干燥机水分调节系统、上煤皮带系统、载气除尘系统、低压蒸汽冷凝液回收系统及安全联锁进行的优化改进是成功的;项目的实施,使炼焦煤的水分由10.0%降至8.0%,弱黏结性煤的配入量增加了5%;焦炉操作方面,通过逐步降低焦炉加热温度,降低炼焦耗热量23KJ/KG煤,每年可节约2.71X1011KJ的热量;焦炉结焦时间缩短30min,焦炭生产能力提高4%。生化污水处理负荷降低11.5T/hr.经过2010年全年经济数据的统计分析,煤调湿系统稳定生产一年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显着,在焦化行业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孙国超,孙菊萍[6](2013)在《大型硫酸、磷酸、磷铵装置——“836”工程工艺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采用中品位磷矿的湖北某年产80万t硫酸、30万t磷酸、60万t磷酸二铵、1.5万t氟硅酸钠联合装置工艺设计进行总结,并为今后建设同类型装置提出改进意见。

陈威[7](2012)在《PTA装置中压缩机设备控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PTA是生产聚酯纤维的主要原料,广泛应用于化纤、容器、包装、薄膜生产等领域。PTA装置分为氧化单元和加氢精制单元两部分,而压缩机则是氧化单元的核心设备。本文以浙江绍兴远东石化140万吨/年PTA项目为背景,我本人在该项目中负责压缩机组控制系统部分的工作,包括前期编程开发、模拟调试、现场调试以及试车投运等内容。由于国内尚无该类压缩机组的控制方案,本文所阐述的内容都是通过我本人在该项目中不断的分析工艺、结合以往经验总结而出,经过实际工程中的不断试验改进,最终实现了对该类压缩机组的控制要求。首先,介绍PTA行业的市场现状及前景。再引入压缩机组,对其组成结构、运行特性以及控制要求做详细研究。在掌握了压缩机组自身性能的基础上,结合PTA装置的工艺需要,提出控制系统的预期要求。其次,详细讲述控制系统的配置结构,对主要组成设备的功能分别加以描述。然后,针对过程控制中的预期要求,按照设备运行的顺序,分别从启动过程、并网过程、尾气切换、蒸汽切换、正常停车、紧急事件处理、安全保护等几方面制定控制逻辑,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最后,通过现场调试过程以及运行情况,验证系统的有效性。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加以解决。压缩机控制系统的核心在于对工艺流程的控制,因此本文将结合化学工艺重点阐述流程相关的控制内容。

胡鹏军,张万尧,秦云龙[8](2010)在《HDPE回转干燥机扩能改造》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可行性研究,对HDPE回转干燥机进行了扩能改造,投运后取得了良好效果。

张美阳[9](2007)在《大型多支承回转机械主体部件疲劳问题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型多支承回转机械是建材、冶金、化工等许多生产行业生产流程中的核心设备,其主体部件(筒体、滚圈、托轮)的疲劳失效是这类设备发生机械故障和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研究大型多支承回转机械主体部件的疲劳问题,对指导其主体部件的设计、制造、检验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针对现有大型多支承回转机械疲劳预测方法的不足,根据其主体部件主要疲劳失效形式,提出利用断裂力学和局部应力应变法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其各主体部件的疲劳寿命,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内容和结论:(1)基于简体有限元静力分析和断裂力学理论,建立简体疲劳裂纹扩展寿命的估算模型,得到简体疲劳裂纹扩展寿命与裂纹长度间的关系;简体裂纹的扩展大体包括三个阶段:稳定缓慢扩展阶段、快速扩展阶段和失稳阶段,而稳定缓慢扩展阶段的约占整个扩展寿命的80%等结论。(2)基于滚圈、托轮的接触有限元分析和局部应力应变法,建立滚圈疲劳裂纹萌生寿命的估算模型,得到轴线变化与裂纹萌生寿命间的关系;得出滚圈外圈表面接触区的峰值应力是导致其疲劳失效的主要原因,轴线发生偏移时滚圈疲劳裂纹萌生寿命迅速降低等结论。(3)基于滚圈、托轮的接触有限元分析和断裂力学理论,建立滚圈、托轮疲劳裂纹扩展寿命的估算模型,得到轴线偏差与滚圈、托轮裂纹扩展寿命间的关系;得出轴线偏移严重影响其扩展寿命,轴线偏移对滚圈及轴线偏向的托轮的疲劳裂纹扩展寿命的影响一致即:偏差越大,其扩展寿命越短;而与其背离的托轮的裂纹扩展寿命则随偏差的增大而增长等结论。

王一士,郝文生,闫刚,王洪学,张洪宽[10](2006)在《PTA中试装置的设计与开发》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介绍了设计开发PTA中试装置的目的和意义,重点叙述干燥机结构设计特点,研制过程中解决的技术难题及试验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措施。

二、回转干燥窑大齿圈润滑技术的改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回转干燥窑大齿圈润滑技术的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PTA氧化过滤干燥系统典型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氧化单元工艺流程简介
2 氧化过滤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 氧化过滤系统工艺、设备
    2.2 过滤机转速波动
        2.2.1 加大过滤机进料量
        2.2.2 延长碱洗碱泡时间
        2.2.3 加强母液固含量监测
        2.2.4 提高设备检修及维护质量
    2.3 母液线结壁严重
3 氧化干燥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氧化干燥系统工艺、设备
    3.2 出料端汽室开裂
    3.3 进料端轴承故障
    3.4 筒体内物料结壁
4 结语
    4.1 过滤系统
    4.2 干燥系统

(2)MCGS与西门子PLC在大齿圈润滑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干燥窑大齿圈润滑工艺
3 控制系统的选择
4 程序设计
    4.1 组态软件的界面设计
    4.2 PLC程序设计
        4.2.1 Pt100与模块的连接及设置
        4.2.2 PT100模拟量程序的编写
    4.3 触摸屏与PLC的通讯
5 结语

(3)精矿预干燥回转窑作业管理及故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概述
    2.1 筒体
        2.1.1 外筒体
        2.1.2 内筒体
    2.2 传动控制
3 作业管理
    3.1 启动前的检查
    3.2 停车注意事项
    3.3 作业管理要求
4 故障及分析
    4.1 振打锤脱落
    4.2 扬料板脱落
    4.3 内筒体开裂
    4.4 变频跳闸
5 存在问题与改进
    5.1 存在问题
    5.2 改进措施及建议
6 结束语

(4)大型回转窑工作分析及结构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回转窑的应用与发展
        1.2.1 回转窑的应用
        1.2.2 回转窑的发展现状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2章 冶金工艺与回转窑结构分析
    2.1 冶金工艺分析
        2.1.1 镍铁冶金工艺
        2.1.2 回转窑的功能
    2.2 回转窑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2.1 回转窑的结构
        2.2.2 回转窑的工作原理
        2.2.3 回转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3 回转窑分析方法
        2.3.1 梁理论分析
        2.3.2 有限元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回转窑轴向运动研究
    3.1 回转窑的轴向下滑问题
        3.1.1 回转窑轴向运动的必要性
        3.1.2 回转窑静态受力分析
        3.1.3 回转窑动态受力分析
    3.2 回转窑轴向下滑的接触力学
        3.2.1 接触区的正压力和剪切应力
        3.2.2 下滑公式的推导
    3.3 接触角对下滑速度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回转窑支承系统分析与结构改进
    4.1 支承系统的力学分析
        4.1.1 支承系统的工作特点
        4.1.2 压力分析
        4.1.3 摩擦力分析
    4.2 支承系统有限元分析及结构改进
        4.2.1 支承系统模型的建立
        4.2.2 分析求解
        4.2.3 轮带受力分析
        4.2.4 托轮受力分析及结构改进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筒体强度分析与结构改进
    5.1 筒体强度分析
        5.1.1 梁理论法的筒体建模
        5.1.2 梁理论法的筒体分析
        5.1.3 有限元法的筒体分析
    5.2 筒体壁厚改进研究
        5.2.1 梁理论法的筒体壁厚分析
        5.2.2 有限元法的筒体壁厚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5)太钢焦化厂煤调湿项目的实施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炼焦行业发展概述
    1.2 国内外炼焦用煤的现状
    1.3 现有炼焦工艺存在的问题
    1.4 煤调湿技术
        1.4.1 煤调湿工艺的意义
        1.4.2 国内外煤调湿技术的发展历史
        1.4.3 煤调湿机理研究
        1.4.4 三种不同煤调湿工艺介绍
        1.4.5 煤调湿核心设施
2 太钢焦化厂现状
    2.1 太钢焦化厂生产现状
    2.2 太钢焦化厂用煤现状
    2.3 太钢焦化厂实施煤调湿技术的意义
3 煤调湿项目的实施
    3.1 煤调湿项目总体实施方案
    3.2 具体实施过程
        3.2.1 煤调湿工艺路线的选择
        3.2.2 焦炉煤料上煤系统的工艺优化
        3.2.3 自主研发、制造、安装干燥机核心设备
        3.2.4 煤调湿所有设备实行远程自动控制
        3.2.5 载气除尘系统优化
        3.2.6 低压蒸汽冷凝液回收系统优化
        3.2.7 安全保护装置
4 煤调湿干燥器的工艺参数计算
    4.1 物料衡算
    4.2 热量衡算
5 煤调湿系统运行试验
    5.1 系统开车
        5.1.1 干燥机系统所有设备开机前检查
        5.1.2 启动干燥机出口的煤输送系统
        5.1.3 启动干燥机、辅助设备及除尘系统
        5.1.4 干燥机预热
        5.1.5 启动干燥机入口的煤输送系统
        5.1.6 干燥系统正式投料
    5.2 系统运行过程监测
        5.2.1 干燥机部件检查
        5.2.2 干燥辅助设备检查
        5.2.3 除尘系统设备检查
    5.3 系统停车
6 煤调湿投产后配煤、焦炉、化产操作的改进优化
    6.1 煤调湿投产前相关生产工艺参数
    6.2 煤调湿投产后相关生产工艺参数
    6.3 煤调湿投产后采取的改进措施
        6.3.1 配煤方案的改进
        6.3.2 入炉煤细度的改进
        6.3.3 焦炉操作的改进
        6.3.4 化产操作的改进
    6.4 综合效果验证
    6.5 最终形成的煤调湿工艺参数
        6.5.1 干燥机稳定运行工艺参数
        6.5.2 载气除尘器稳定运行工艺参数
7 煤调湿系统实施效果及推广应用前景
    7.1 煤调湿实施效果
    7.2 经济效益分析
    7.3 社会效益分析
    7.4 市场推广应用前景分析
8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大型硫酸、磷酸、磷铵装置——“836”工程工艺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836”工程工艺技术特点
    1.1 80万t/a硫酸装置
    1.2 30万t/a磷酸装置
    1.3 60万t/a磷铵装置
    1.4 1.5万t/a氟硅酸钠装置
2“836”工程主要设备
    2.1 硫酸装置
    2.2 磷酸装置
    2.3 磷铵装置
    2.4 氟硅酸钠装置
3“836”工程工艺设计总结

(7)PTA装置中压缩机设备控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PTA行业发展概述
        1.1.1 PTA简介
        1.1.2 PTA上下游产业情况
        1.1.3 我国PTA行业发展历程
        1.1.4 全球PTA行业的分布情况
        1.1.5 我国PTA生产企业及产能情况
        1.1.6 我国历年PTA供求情况
    1.2 PTA项目装置及工艺简介
        1.2.1 PTA项目主要设备
        1.2.2 PTA项目工艺流程简介
    1.3 PTA项目压缩机组
        1.3.1 机组结构
        1.3.2 机组运行模式
    1.4 压缩机组的控制目标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控制系统的构成
    2.1 系统的硬件
        2.1.1 可编程控制器PLC
        2.1.2 轴系状态监测系统
        2.1.3 超速保护器
    2.2 系统的软件
        2.2.1 上位机软件
        2.2.2 下位机软件
    2.3 系统的网络构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PTA压缩机的控制方案
    3.1 引言
    3.2 状态监测点的选择
    3.3 压缩机组的安全保护
        3.3.1 停止状态
        3.3.2 启动前的安全检查
        3.3.3 运行时的安全保护
        3.3.4 辅助设备的条件约束
    3.4 转速控制
        3.4.1 转速控制的方法
        3.4.2 转速控制的实现
    3.5 防喘振控制
    3.6 升压过程
    3.7 尾气切换及并网
    3.8 蒸汽切换
        3.8.1 启动蒸汽
        3.8.2 补汽投入
        3.8.3 3.8S蒸汽引入
    3.9 尾气分配的改进
    3.10 停车过程
    3.11 本章小结
第4章 控制方案的编程及后期改进
    4.1 控制系统的程序结构
        4.1.1 转换判断逻辑
        4.1.2 辅助设备控制程序
        4.1.3 性能控制
        4.1.4 事件记录
    4.2 部分控制方案的改进
        4.2.1 反应器故障
        4.2.2 膨胀机出口温度过低
        4.2.3 蒸汽进口分离器液位过高
        4.2.4 膨胀机尾气泄露
    4.3 试车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HDPE回转干燥机扩能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1 结构简介
2 改造原因
3 改造方案
    3.1 干燥机主密封
    3.2 不凝气排放系统
    3.3 布管
    3.4 汽室
    3.5 材料的选择
    3.6 润滑系统
4 方案的实施及效果
5 结束语

(9)大型多支承回转机械主体部件疲劳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1.2 大型多支承回转机械概述
    1.3 大型多支承回转机械疲劳问题及研究现状
        1.3.1 疲劳问题及研究现状
        1.3.2 论文相关理论
    1.4 论文主要内容
第二章 筒体静力有限元分析
    2.1 有限元软件概述
        2.1.1 有限元软件的选择
        2.1.2 有限元软件求解步骤
    2.2 筒体的结构及载荷分布
        2.2.1 筒体的结构及基本参数
        2.2.2 筒体的载荷分布
    2.3 筒体静力有限元分析
        2.3.1 筒体有限元建模
        2.3.2 筒体有限元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滚圈托轮接触有限元分析
    3.1 轴线偏差下的支承载荷分配
    3.2 滚圈托轮的接触受力分析
        3.2.1 滚圈受力模型分析
        3.2.2 最大接触力的计算
    3.3 滚圈托轮接触有限元分析
        3.3.1 接触有限元
        3.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3.3 计算结果及分析
    3.4 轴线变化下有限元分析数据汇总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筒体疲劳裂纹扩展寿命分析
    4.1 疲劳裂纹扩展的相关理论
        4.1.1 金属疲劳寿命的理论研究方法及其优缺点
        4.1.2 疲劳裂纹扩展特性
        4.1.3 疲劳裂纹扩展过程
        4.1.4 裂纹扩展寿命计算基本过程
    4.2 扩展寿命计算时的初始裂纹
        4.2.1 检测仪器灵敏度的下限
        4.2.2 工程方法确定初始裂纹
        4.2.3 根据焊接标准确定初始裂纹
        4.2.4 综合评定
    4.3 扩展寿命计算时的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
        4.3.1 应力强度因子的选取
        4.3.2 应力强度因子的修正
    4.4 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及临界裂纹的确定
        4.4.1 确定临界裂纹尺寸
        4.4.2 变幅载荷裂纹扩展速率的计算
    4.5 疲劳裂纹扩展寿命
        4.5.1 疲劳裂纹扩展寿命计算式的确定
        4.5.2 各支承档位的驱动应力谱
        4.5.3 各支承档位的疲劳寿命
        4.5.4 计算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滚圈疲劳裂纹萌生寿命分析
    5.1 接触疲劳裂纹的萌生
        5.1.1 接触疲劳裂纹的物理模型
        5.1.2 裂纹萌生位置
        5.1.3 裂纹的驱动应力分析
    5.2 疲劳裂纹萌生寿命的估算
        5.2.1 疲劳参数的确定
        5.2.2 载荷谱的确定
        5.2.3 雨流计数法计数
        5.2.4 局部应力应变值
        5.2.5 疲劳损伤及疲劳裂纹萌生寿命估算
        5.2.6 计算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滚圈接触疲劳裂纹扩展寿命分析
    6.1 接触疲劳裂的扩展
        6.1.1 断裂力学描述
        6.1.2 接触疲劳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
    6.2 裂纹有效剪切应力的计算
        6.2.1 裂纹位于接触表面
        6.2.2 裂纹位于接触亚表面
    6.3 接触疲劳裂纹扩展寿命
        6.3.1 滚圈疲劳裂纹扩展寿命估算
        6.3.2 左托轮疲劳裂纹扩展寿命估算
        6.3.3 右托轮疲劳裂纹扩展寿命估算
        6.3.4 计算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主要研究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四、回转干燥窑大齿圈润滑技术的改进(论文参考文献)

  • [1]PTA氧化过滤干燥系统典型问题及对策[J]. 谭帅,王涛涛,左小虎. 聚酯工业, 2021(01)
  • [2]MCGS与西门子PLC在大齿圈润滑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 段谟喜,孙益敏. 铜业工程, 2018(01)
  • [3]精矿预干燥回转窑作业管理及故障分析[J]. 贺金森,唐永亮. 铜业工程, 2017(05)
  • [4]大型回转窑工作分析及结构改进研究[D]. 唐媛媛. 沈阳工业大学, 2017(08)
  • [5]太钢焦化厂煤调湿项目的实施及优化[D]. 梁鸿玉. 辽宁科技大学, 2015(06)
  • [6]大型硫酸、磷酸、磷铵装置——“836”工程工艺设计[J]. 孙国超,孙菊萍. 磷肥与复肥, 2013(03)
  • [7]PTA装置中压缩机设备控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D]. 陈威. 东北大学, 2012(05)
  • [8]HDPE回转干燥机扩能改造[J]. 胡鹏军,张万尧,秦云龙. 化工机械, 2010(03)
  • [9]大型多支承回转机械主体部件疲劳问题的研究[D]. 张美阳. 湖南科技大学, 2007(06)
  • [10]PTA中试装置的设计与开发[J]. 王一士,郝文生,闫刚,王洪学,张洪宽. 中国化工装备, 2006(04)

标签:;  ;  ;  ;  

回转干燥窑大齿圈润滑技术的改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