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1例肺动脉闭锁术前及术后对照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赖晓玥[1](2021)在《法洛四联症根治术患者的超声评估与临床预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是最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之一。肺动脉狭窄是其最根本的病理改变。肺动脉狭窄程度及肺血管发育情况是影响TOF患者预后的主要决定因素。TOF根治术总体而言围术期手术效果良好,但关于最佳手术时机和具体手术策略的选择仍存在争议。另外,术后严重瓣膜反流、心功能不全、持续性心律失常等不良并发症也在威胁着患者的生存,使TOF患者面临再次手术甚至死亡的风险。超声心动图对肺动脉发育情况的准确评估非常重要,在术后疗效评估和并发症的随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的通过对TOF根治术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跟踪随访患者预后情况,探讨超声心动图在TOF根治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影响疾病预后的关键危险因素。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20年7月在我院确诊为TOF并接受根治手术治疗的患者,排除标准为合并其他严重畸形。从临床病历数据库中提取患者入院时的一般人口学特征、超声心动图参数、临床信息及手术资料。计算肺动脉瓣环Z值(pulmonary valve annulus Z-score,PVAZ)、肺动脉主干Z值(main pulmonary artery Z-score,MPAZ)、室间隔缺损与主动脉窦部直径之比(The ratio of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and aortic sinus dimensions,VSD/Ao)等参数。统计住院死亡病例及死亡原因,通过临床病历、超声心动图检查及电话沟通随访存活出院患者是否发生不良心脏事件(adverse cardiac events,ACE)。随访截止至2020年10月。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interquartile range,IQR)表示,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行Mann-Whitney U检验。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确定截断值,并计算敏感性、特异性、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及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单因素分析筛选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住院死亡的因素,结果以优势比(odds ratio,OR)和95%CI表示。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究ACE的影响因素,结果以风险率(hazard Ratio,HR)和95%CI表示。单因素分析中,分类变量采用Kaplan-Meier法,连续变量采用单因素Cox回归法。对于满足入选条件的连续变量,采用ROC法转换为分类变量后再纳入多因素分析。建立Cox比例风险模型,根据模型中的回归系数计算预后指数,进行危险度分组。行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生存差异并绘制生存曲线。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接受根治手术的TOF患者465例,年龄中位数为3.97岁(1.44,16.91岁)。住院期间死亡20例,术后随访期间发生不良心脏事件38例,其中心源性死亡3例,发生严重心脏并发症35例,中位随访时间为2.43年(0.28~6.68年)。研究期间的总体死亡率为4.95%。围术期临床指标与PVAZ、MPAZ、Nakata指数及VSD/Ao呈负相关,与主肺动脉峰值流速呈正相关。ROC分析显示,PVAZ预测术中是否行TAP的截断值为-2.73,AUC为0.740(95%CI:0.641~0.839),敏感性52.8%,特异性86.0%。PVAZ、MPAZ预测患者术后生存的截断值分别为-2.98、-3.47,PVAZ<-2.98者术后生存率显着低于PVAZ≥-2.98者,MPAZ<-3.47者术后生存率显着低于MPAZ≥-3.47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4、0.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手术时年龄为住院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OR值为0.624(95%CI:0.409~0.952),P=0.029;合并体肺侧支为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为5.923(95%CI:1.605~21.863),P=0.008。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术后残余室间隔分流、行跨瓣环补片、手术时年龄>11y及引流天数>10d是影响TOF患者术后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HR值分别为5.258(95%CI:1.872~14.773)、7.575(95%CI:1.002~57.281)、2.301(95%CI:1.107~4.785)、4.639(95%CI:2.084~10.326),P值分别为0.002、0.050、0.026、0.001。根据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预后指数并将研究对象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三组患者的无ACE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超声心动图在TOF根治术患者的全诊疗过程中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降低TOF根治术患者死亡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需要从精确术前诊断评估、优化手术策略、加强围术期护理及密切术后随访等多个角度进行全方面个性化管理。
黄琼[2](2021)在《早孕期与中晚孕期产前超声检查对肺动脉闭锁的诊断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早孕期与中晚孕期产前超声检查对肺动脉闭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引产并经解剖证实的胎儿肺动脉闭锁21例,分析其产前超声心动图特征及分型,并与产后病理解剖及铸型结果对照,结合染色体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同时评估中晚孕期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胎儿右心系统的发育状况并观察血流动力学改变,分别测量心室长径、右心室壁厚度、各瓣环直径、三尖瓣血流流入时间、三尖瓣反流速度等指标,并将各指标与正常胎儿组对照。【结果】本组21例肺动脉闭锁胎儿经解剖证实,8例为PA/IVS,13例为PA/VSD。其中8例PA/IVS胎儿(早孕期发现1例,中晚孕期发现7例),超声诊断正确6例,产前超声诊断准确率为75.0%(6/8),误诊2例(1例误诊为室间隔完整的重度肺动脉狭窄,1例误诊为PA/VSD)。本组13例PA/VSD胎儿(早孕期发现2例,中晚孕期发现11例),超声诊断正确11例,产前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4.6%(11/13),误诊2例(1例误诊为永存动脉干,1例误诊为右室双出口)。中晚孕期PA/IVS胎儿组与正常胎儿组对照,三尖瓣Z值、RV/LV、TV/MV、PV/AV、TID/CC均较正常组低,TRPSV、右室壁厚度均较正常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孕期以四腔心切面和三血管-气管切面为基础的多切面扫查有助于诊断肺动脉闭锁;中晚孕期产前心脏超声检查可以对肺动脉闭锁进行准确诊断并分型。解剖及铸型的反馈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胎儿肺动脉发育异常。应建议PA/VSD胎儿的孕妇行遗传学检测,确定胎儿是否合并染色体异常特别是22q11的微缺失。
王官玺[3](2021)在《建立多中心多学科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 ——提高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治疗效果的研究》文中认为背景和目的危重先天性心脏病(Critical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CHD)出生后早期就可能呈现危重状态,如不及时干预,自然病死率极高。随着先心病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低龄、低体重先心病的救治已成为当前心脏外科发展的重要方向。此外,随着胎儿超声心动图等产前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病分娩前即可明确诊断。然而,目前我国不同医疗单位对围产期心脏畸形的诊治水平存在差异,产科医生和新生儿科医生对先心病,尤其是复杂先心病的认识相对不足。因此,为患者家属提供明确的咨询和指导,开展适当有效的围产期转运机制和多学科临床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团队结合阜外医院自身特点,联合多家医院妇产科、新生儿科,超声科等多学科,创建危重胎儿、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产前产后一体化救治平台”,包括“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和“产后诊断并绿色通道快速住院”两种模式,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治疗结果。本研究通过总结2019年01月至2020年12月120例新生儿救治经验,探索建设更符合中国国情的危重先心病患儿救治体系,在最佳时间提供最优治疗,切实提高我国危重先天性心脏病诊治水平。方法和结果该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阜外医院以小儿心脏外科为主体,联合多家医院妇产科、新生儿科、超声科等开展多中心多学科“产前诊断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共同救治CCHD的经验,即宫内诊断、产前咨询、围产期管理、出生后急诊转诊及外科干预后有效长期随访等。2019年01月至2020年12月,共47例CCHD在胎儿期诊断并在新生儿期获得有效救治,院内“零”死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论文第二部分,即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2019年0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通过“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和“产后诊断并绿色通道快速住院模式”收治的CCHD新生儿病例资料,总结两种新生儿救治方式的患儿特点及外科治疗结果,明确“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的优势,可节省出生后诊断及住院等待时间,并及时进行外科干预,降低死亡风险。产后诊断并绿色通道快速住院患儿经过及时的外科干预,也可取得不错的治疗结果。产前产后一体化救治是当前中国胎儿新生儿先心病领域的热门内容。第三部分综述分析当前胎儿超声心动图对CHD的影响,宫内介入治疗,新生儿期外科治疗,并探索未来中国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发展方向。可以明确的是随着未来中国产前诊断技术的普及,打造高水平“产前产后一体化诊治平台”,提升不同区域诊疗服务“同质化”水平是进一步提升未来我国先心病救治能力的重点任务。结论“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和“产后诊断并绿色通道快速住院”两种模式的“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平台对于救治危重先心病患儿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前者更有提高救治率的优势,可以在全国进一步推广,整体提升我国危重先心病的治疗水平。
韩舒[4](2021)在《超声心动图及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右室流出道梗阻胎儿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各类型右室流出道梗阻畸形(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obstruction,RVOTO)胎儿进行超声心动图研究,分析RVOTO胎儿心脏结构改变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评价相应的心肌力学改变,旨在更加全面、深入地揭示各类型RVOTO胎儿循环特点及心脏功能改变,探讨超声心动图联合新技术评价胎儿先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20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盛京医院经产前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RVOTO的单胎胎儿110例(孕龄20~34周,平均孕龄26.8±3.3周),并根据否合并非限制性室水平分流分为A、B两组。收集与病例组胎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单胎胎儿135例。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胎儿肺动脉、动脉导管(DA)、静脉导管(DV)、大脑中动脉(MCA)和脐动脉(UA)血流并测量相关参数,包括:肺动脉瓣上峰值流速(PVmax)、血流加速时间(ACT)、射血时间(ET);DV的心室收缩期峰值流速(Vs)、心室舒张早期峰值流速(Vd)、心房收缩期峰值流速(Va)及静脉峰值流速指数(PVIV);MCA搏动指数(MCA-PI)、UA搏动指数(UA-PI),计算脑胎盘血流搏动指数比(CPR)。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肺动脉瓣环(PA)与主动脉瓣环(AO)内径,计算PA/AO比值、PA Z-评分。比较A、B病例组与孕龄相匹配对照组胎儿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根据以上RVOTO胎儿血流动力学参数研究结果及相关研究结论,进一步根据是否存在PA/AO<0.6或PA Z-评分<-3且动脉导管血流逆向灌注将病例A组分为重度RVOTO组与轻中度RVOTO组,根据胎儿肺动脉瓣形态、启闭情况并结合相关超声心动图表现,将病例B组分为重度RVOTO组与轻中度RVOTO组。应用2D-STI分析软件对重度RVOTO组、轻中度RVOTO组与对照组胎儿标准四腔心切面二维动态图像进行后处理分析,获得左、右心室壁各节段以及整体的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S)、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及舒张期峰值应变率(SRd),并获得左心室侧壁与右心室游离壁的应变-时间曲线,计算左、右心室间收缩同步性参数。应用二维Simpson法测量胎儿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应用二维面积变化法测量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比较重度RVOTO组、轻中度RVOTO组与孕龄相匹配对照组胎儿二维超声及2D-STI获得的心功能参数差异。结果:1.病例组中92例(83.6%)、正常对照组中115例(85.2%)胎儿获得本研究所需全部超声数据。2.A、B组RVOTO胎儿PA/AO均较孕龄相匹配的对照组胎儿减小(P<0.01),PA Z-评分绝对值均较对照组增大(P<0.01);除肺动脉闭锁胎儿外,病例组PVmax较对照组加快(P<0.01),ACT和ET较对照组缩短(P<0.01)。3.A、B组各有16例RVOT胎儿出现动脉导管内血流逆向灌注。4.A组54例RVOTO胎儿中:(1)伴有PA/AO<0.6或PA Z-评分<-3且动脉导管血流逆向灌注的15例重度RVOTO胎儿与孕龄相匹配的39例轻中度RVOTO胎儿及对照组胎儿相比,其DV、MCA及UA血流变化显着,表现为DV-Va减低,DV-PVIV升高(P<0.05);MCA-PI、CPR减低,UA-PI升高(P<0.05)。(2)轻中度RVOTO胎儿与孕龄相匹配的对照组胎儿相比,MCA-PI、CPR减低,UA-PI升高(P<0.05);DV血流频谱参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5.B组38例RVOTO胎儿中:(1)16例肺动脉重度狭窄或闭锁胎儿与孕龄相匹配的22例肺动脉轻中度狭窄胎儿及对照组胎儿相比,其DV、MCA、UA及DA血流变化显着,表现为DV-Va明显减低(P<0.01),其中12例出现DV舒张末期血流反转或消失,同时DVPVIV升高(P<0.01);MCA-PI、CPR减低,UA-PI升高(P<0.05),且均出现动脉导管内血流逆向灌注。(2)肺动脉轻中度狭窄胎儿DV-Va较孕龄相匹配的对照组胎儿减低,DV-PVIV升高(P<0.05),MCA-PI、UA-PI、CPR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动脉导管内血流方向均正常。6.115例正常胎儿左、右心室心肌力学特征:(1)左心室壁各节段间纵向S、SRs及SRd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右心室游离壁各节段间纵向S、SRs由基底段至心尖段依次递减(P<0.05),而各节段间纵向SRd无统计学差异(P>0.05)。(2)左、右心室壁GLS均与孕龄呈正相关,左、右心室壁GLSRs、GLSRd均与孕龄无相关性。(3)左、右心室壁GLS、GLSRs及GLSRd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心室间收缩期同步性参数正常参考范围为9.24±4.48ms(2~22ms),且与孕龄无相关性。7.92例RVOTO胎儿左、右心室心肌力学参数:(1)2D-STI显示重度RVOTO胎儿左、右心室壁GLS、GLSRs及GLSRd均较孕龄相匹配的轻中度RVOTO胎儿及对照组胎儿减低(P<0.05),但二维Simpson法测量重度RVOTO胎儿LVEF与其余两组无差异(P>0.05)。重度RVOTO胎儿心室间收缩同步时间差明显大于其余两组(P<0.05),存在心室间收缩不同步。(2)轻中度RVOTO胎儿仅右心室壁GLSRd较孕龄相匹配的对照组胎儿减低(P<0.05),左、右心室壁整体纵向GLS、GLSRs及左心室壁GLSRd与对照组胎儿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轻中度RVOTO胎儿心室间收缩同步时间差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A/AO<0.6与动脉导管血流逆向灌注与RVOTO胎儿左、右心室壁GLS减低显着相关。PA/AO<0.6预测A组RVOTO胎儿右心室与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0(95%CI:0.757,0.962),0.801(95%CI:0.672,0.930);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8.9%、66.7%与83.8%、58.8%。PA/AO<0.6预测B组RVOTO胎儿右心室与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7(95%CI:0.515,0.866),0.703(95%CI:0.526,0.881);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6.2%、58.8%与76.0%、38.5%。结论:1.对RVOTO胎儿DA、UV及MCA、UA血流变化进行综合评价可以更加全面地反映其血流动力学改变:当RVOTO胎儿为重度梗阻或不合并非限制性室水平分流时,DV血流频谱变化显着;动脉导管血流逆向灌注可提示RVOTO胎儿梗阻程度;当RVOTO胎儿脑血流氧饱和度降低或血流量减少时,通过代偿性脑动脉扩张与脐动脉收缩保证脑血流灌注。2.重度RVOTO胎儿左、右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均减低,且存在心室间收缩不同步。轻中度RVOTO胎儿仅出现右心室舒张功能减低。3.PA/AO<0.6可较敏感预测伴有室水平非限制性分流的RVOTO胎儿左、右心室收缩功能不全,对室间隔完整的RVOTO胎儿左、右心室收缩功能不全预测效能有限。4.2D-STI技术获得的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应变率参数较传统二维超声可更加敏感地反映胎儿心室功能早期变化。2D-STI技术评价胎儿心室间收缩期同步性可反映胎儿心室收缩功能。
蒋欢[5](2019)在《胎儿动脉导管血流依赖性心血管畸形及提前收缩的超声特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动脉导管(Ductus Arteriosus,DA)是连接胎儿主动脉与肺动脉,维持正常胎儿循环的重要通道,在整个胎儿时期处于开放状态。胎儿动脉导管依赖型先天性心脏病(Ductal-Dependent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DDCHD)是一类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在胎儿时期具有严重的左心或右心系统梗阻,胎儿出生后需依赖动脉导管的开放来维持新生儿正常的体循环和肺循环。胎儿超声心动图是诊断DDCHD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也是目前临床上用得最多最成熟的方法。但是由于胎儿心脏超声检查是一项专科性很强的并且复杂的技术,要求了解胎儿心脏病理解剖以及胎儿心脏生长发育的过程,并要求操作者有很强的操作和分析能力。因此,采用胎儿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DDCHD,并与病理形态学特征进行对照研究,对提高产前诊断准确率,评估疾病预后及选择产后干预时机与手术决策、防止此类疾病新生儿的致命损伤具有重要意义。妊娠晚期胎儿动脉导管提前收缩(Premature Contraction of Ductus Arteriosus,PCDA)可引发右心循环系统受阻,严重时会出现胎儿右心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因此,妊娠中晚期胎儿动脉导管和心脏功能的监测对于其预后评价尤为重要。目前,胎儿超声心动图是监测动脉导管及动态评价胎儿心脏功能的常规方法,也是首选方法。目的:1.探讨DDCHD胎儿超声心动图与病理解剖学特征,旨在形象化理解其特征性病变和合并畸形的超声影像特点,进一步提高胎儿DDCHD产前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和完整性。2.探讨胎儿DA提前收缩典型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分析超声参数在评估DA提前收缩胎儿预后的指导意义。资料与方法:1.胎儿DDCHD产前超声心动图与病理解剖学方面的研究2011年3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在我院经产前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为DDCHD的胎儿。排除标准:单纯的主动脉瓣狭窄、单纯的肺动脉瓣狭窄、轻-中度三尖瓣下移畸形及边缘性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胎儿。随机选择胎龄与之相匹配的正常胎儿作为对照组。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孕妇均知情并签署超声检测知情同意书。对于部分复杂畸形病例,经孕妇本人或家属签署标本捐献同意书后进行病理形态学检测。采用Philips 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凸阵探头频率为28MHz,存储图像。按照心脏节段顺序法明确胎儿心脏位置及心轴、静脉回流、房-室连接顺序、腔室大小、房室瓣膜、大血管的起源、走形及比例等情况。重点扫查胎儿腹部横切面、心脏四腔心切面、三血管切面、三血管气管切面、流出道切面、肺动脉-动脉导管弓切面及主动脉弓长轴切面。测量左右心房横径、左右心室舒张末期横径和上下径、升主动脉和肺动脉干的内径、卵圆孔孔径、动脉导管内径;多普勒超声评估主动脉、肺动脉和动脉导管的血流方向和峰值速度。取得胎儿标本并灌注固定,游离心脏及其大血管,修剪大血管,显示各流出道与相连动脉干的解剖形态,显示房室瓣及房间隔、室间隔等,待所需的解剖形态完整显示且清晰时,运用Canon高清数码相机进行摄影,获取不同角度的图像。应用SPSS2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妊娠晚期胎儿DA提前收缩的超声特征研究选取2011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经我院胎儿超声心动过图诊断为DA提前收缩的孕妇作为病例组,另选与病例组胎儿胎龄相匹配的正常胎儿作为对照组。入选标准:单胎妊娠,孕中期系统超声筛查未见胎儿明显异常,无心脏大血管等其他畸形。排除标准:动脉导管提前收缩合并其他心内畸形胎儿。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孕妇均知情并签署超声检测知情同意书。对于部分病例,经孕妇本人或家属签署标本捐献同意书后进行病理形态学检测。采用Philips 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凸阵探头频率28MHz,选择常规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程序。嘱患者取平卧位,通过扫查胎儿心脏四腔心切面、三血管切面、三血管切管切面、流出道切面、动脉导管弓切面及主动脉弓长轴切面,评估胎儿心脏发育情况,测量左右心房横径、左右心室舒张末期横径和上下径、升主动脉及肺动脉主干内径、动脉导管内径、卵圆孔孔径、主动脉及肺动脉血流峰值流速、动脉导管血流方向及峰值流速、三尖瓣反流程度。获取标本及灌注固定后,游离出心脏并修剪,获取胎儿心脏外观及内部结构不同角度的图像,用Canon高清晰度数码相机摄影,应用SPSS2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 s表示,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经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为DDCHD的胎儿共计143例,111例胎儿的父母在咨询了解该类先天性心脏病预后不良后选择终止妊娠,其中,22例进行了病理形态学检测。8例胎儿出生后进行了跟踪随访,其中6例患儿死亡,2例肺动脉闭锁患儿手术后随访期内存活。24例失访未纳入统计。产前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DDCHD准确率达100%。2.经胎儿超声心动过图诊断为DA提前收缩的孕妇共计52例。与对照组相比,DA提前收缩胎儿出现右心比例进行性增大,肺动脉内径增宽,动脉导管内径变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为DA内见花色湍流信号,且伴有不同程度的三尖瓣反流;频谱多普勒测得DA收缩期及舒张期峰值流速增高;3例动脉导管内血流速度出现了明显降低,血流信号几乎消失,频谱多普勒反复多次无法测得血流频谱。随访结果,11例经产科干预行紧急剖宫产提前出生,26例在胎儿超声心动图动态监测下正常足月出生,1例孕37周出现心力衰竭,于产后12日龄因严重心力衰竭死亡,1例于32周选择终止妊娠引产,经病理形态学检测证实为动脉导管缩窄,14例失访。结论:1.胎儿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DDCHD,对评估疾病预后、产后及时治疗、适当手术决策、防止此类疾病新生儿的致命损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胎儿DDCHD病理形态学特征的研究,有助于形象化理解其特征性病变和合并畸形的超声影像特点,提高产前诊断率。2.DA提前收缩胎儿具有典型的超声心动图特征,超声参数对评估DA提前收缩胎儿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范丽娟[6](2019)在《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评估儿童复杂先心病》文中提出第一部分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应用的可行性研究目的探讨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检查中的可行性:诊断能力、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对象与方法100例连续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纳入研究,年龄均小于3岁。根据扫描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12天至32个月,使用宽体探测器低剂量心电门控CT心脏收缩末期扫描。对照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19天至27个月,使用多排CT容积螺旋穿梭技术(VHS)扫描。以手术结果作为参考标准,计算两种检查方法对心血管畸形的检出率并进行比较。分别测量两组升主动脉、主肺动脉、左心室、膈肌水平降主动脉及胸壁肌肉组织的CT值和图像噪声,并计算客观图像质量指标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采用双盲法评价心内结构、心外结构及冠状动脉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记录每一位患儿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比较两组的诊断检出率,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组和对照组分别发现142和131处心血管畸形,两者诊断检出率分别为95.07%和94.66%,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877,P=1.000)。低剂量组心内结构、心外结构及冠状动脉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71±0.82、4.69±0.51和3.28±0.90,对照组心内结构、心外结构及冠状动脉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52±0.65、4.60±0.61和2.30±0.82,两组心内结构及心外结构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宽体探测器低剂量组显着高于对照组。图像质量的客观评价:宽体探测器低剂量组及对照组升主动脉的CT值(565.15±184.55 vs.526.00±184.10)、图像噪声(28.07±9.64 vs.24.95±5.89)、SNR(21.43±7.96 vs.21.82±8.32)及CNR(19.06±7.72 vs.19.58±8.2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肺动脉的CT值(575.95±259.78 vs.537.06±198.40)、图像噪声(25.62±10.87 vs.26.66±8.25)、SNR(23.66±8.66 vs.22.25±11.42)及CNR(20.94±8.19 vs.20.03±11.0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的CT值(554.96±213.85 vs.520.57±173.34)、图像噪声(30.14±12.34 vs.26.71±8.18)、SNR(19.92±7.99 vs.21.13±9.40)及CNR(17.58±7.44 vs.18.92±8.8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膈肌水平降主动脉的CT值(539.40±175.28 vs.524.90±189.52)、图像噪声(25.96±10.99 vs.23.29±8.54)、SNR(23.83±11.50 vs.26.47±15.98)及CNR(20.96±10.30 vs.23.74±15.1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组与对照组比较,CTDIvol(t=-14.856,P=0.000)、DLP(t=-12.595,P=0.000)及有效剂量ED(t=-11.642,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扫描比多排CT容积螺旋穿梭技术扫描辐射剂量下降了76%。结论宽体探测器低剂量心电门控CT心脏收缩末期扫描检查婴幼儿先心病,可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和理想的诊断效能,尤其对诊断先心病中合并的冠状动脉异常具有独特优势,并能大幅降低有效辐射剂量。第二部分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在儿童复杂先心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目的通过分析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获取的先心病扫描数据,并将诊断结果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手术结果进行对照,评价该技术在儿童复杂先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对象与方法108例先心病儿童纳入研究,男60例,女48例,平均年龄31.4±35.1月(中位数19.5月,范围12天-15岁),平均体重11.8±7.9kg(中位数9.7kg,范围2.5-56kg),平均身高84.6±23.6cm(中位数80.0cm,范围47.0-156.0cm),平均心率115.9±21.3次/分(中位数115.5次/分,范围59-171次/分)。以手术结果作为参考标准,评价两种检查方法对复杂先心病的心内结构异常、心脏大血管连接异常、心外结构异常以及全部心脏结构异常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正确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及检出率,并比较。记录每一位儿童的CTDIvol和DLP,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比较不同年龄组有效辐射剂量。结果1.本组108例,手术结果共发现心内结构异常291处。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诊断正确251处,诊断不正确共41处。TTE诊断正确273处,诊断不正确共19处。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对心内结构异常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正确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及检出率分别为86.25%、99.95%、0.862、99.60%、98.12%、98.27%及86.25%;TTE分别为93.81%、99.95%、0.938、99.64%、99.14%、99.20%及93.81%。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TTE的准确率显着高于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TTE的检出率显着高于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2.本组108例,手术结果共发现心脏大血管连接异常58处。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对这58处畸形均诊断正确,诊断不正确1处。TTE诊断正确55处,诊断不正确共9处。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对心脏大血管连接异常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正确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及检出率分别为100.0%、99.79%、0.998、98.31%、100.0%、99.81%及100.0%。TTE分别为94.83%、98.76%、0.936、90.16%、99.37%、98.33%及94.83%。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和TTE对心脏大血管连接异常诊断的准确率和检出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625)。3.本组108例,手术结果共发现心外结构异常175处。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对174处畸形诊断正确,诊断不正确2处。TTE诊断正确139处,诊断不正确共53处。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对心外结构异常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正确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及检出率分别为99.43%、99.95%、0.994、99.43%、99.95%、99.90%及99.43%。TTE分别为79.43%、99.09%、0.785、89.10%、98.10%、97.42%及79.43%。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宽体探测器CT的准确率显着高于TTE。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宽体探测器CT的准确率显着高于TTE。4.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对本组108例全部心脏结构异常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正确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及检出率分别为92.18%、99.93%、0.921、99.38%、99.09%、99.11%及92.18%;TTE;分别为89.12%、99.46%、0.886、95.11%、98.73%、98.37%及89.12%。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全部心脏结构异常的准确率和检出率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114)。5.108例患儿整体平均CTDIvol、DLP及ED分别为1.39±0.38m Gy,20.62±6.79m Gy·cm及0.57±0.15m Sv,三年龄组内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值均=0.000),其中CTDIvol、DLP分别在三年龄组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值均<0.05),均随年龄增长而显着增加(表2-11,2-12)。三年龄组患儿的ED分别为0.64±0.17m Sv、0.53±0.12m Sv及0.49±0.08m Sv。其中在>1,≤5岁和>5岁两年龄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273);但在≤1岁与>1,≤5岁和≤1岁与>5岁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0),总的趋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效辐射剂量ED下降,年龄越小ED越高,≤1岁患儿的剂量显着高于1岁以上儿童。结论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与TTE在儿童先心病的整体诊断效能上不存在显着性差异;TTE对诊断心内结构异常更具相对优势,而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对诊断心外结构异常更具优势,预期二者联合应用可以优势互补,提高诊断效能。在本组患儿中,≤1岁年龄组的有效辐射剂量ED相对较高。第三部分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定量评估儿童紫绀属复杂先心病的临床应用研究目的与TTE对照,比较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在紫绀属复杂先心病中对大血管直径、室间隔缺损大小的测量及Mc Goon比值的差别,评价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定量诊断紫绀属复杂先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对象与方法紫绀属先心病儿童48例纳入该项研究。男23例,女25例,平均年龄28.2±33.9月(中位数17.50月,范围12天-15岁),平均体重11.1±6.4kg(中位数10.0kg,范围2.8-41kg),平均身高82.2±20.7cm(中位数78.0cm,范围47.0-156.0cm),平均心率116.3±20.5次/分(中位数115.0次/分,范围80-171次/分)。比较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及TTE两种检查方法对主肺动脉、左肺动脉、右肺动脉、降主动脉、室间隔缺损测量值的差别及Mc Goon比值的差别。进一步对本组病例中41例三岁以下患儿进行了年龄、体重和心率分组研究。分组标准年龄≤12月和>12月,心率<120次/分和≥120次/分,体重<10Kg和≥10Kg。分析年龄、心率和体重对大血管直径、室间隔缺损及Mc Goon比值的影响。结果1.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测量的主肺动脉、左肺动脉、右肺动脉、降主动脉测量值分别为9.6±3.8mm、8.7±3.4mm、7.8±3.1mm及9.2±2.3mm。TTE测量的主肺动脉、左肺动脉、右肺动脉、降主动脉测量值分别为8.3±3.2mm、6.2±2.7mm、6.2±2.4mm及7.7±1.8mm。两种检查方法比较主肺动脉、左肺动脉、右肺动脉及降主动脉测量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4.324,P=0.000;t=7.663,P=0.000;t=4.290,P=0.000;t=8.026,P=0.000)。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主动脉及肺动脉直径测量值显着高于TTE测量值。Mc Goon比值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1.8±0.5)与TTE(1.6±0.4)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2.721,P=0.009),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 Mc Goon比值显着高于TTE。VSD的大小在宽体探测器CT(11.5±3.5)和TTE(13.0±3.5)间比较差别亦有统计学意义(Z=-3.519,P=0.000),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测量的VSD大小显着小于TTE结果。2.主肺动脉直径及室间隔缺损大小两种检查方法测量值比较与年龄有关,1岁以下患儿两种检查方法测量值无显着性差异。Mc Goon比值两种检查方法比较结果与体重有关,体重越大,两种方法Mc Goon比值一致性越好。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测量值均显着高于TTE。Mc Goon比值及VSD大小两种检查方法比较与心率有关,心率越快两种方法的一致性越好。结论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获得的肺动脉的测量值及Mc Goon比值高于TTE获得的结果,而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获得的VSD测量值低于TTE获得的结果,年龄、体重和心率对两种方法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性有一定影响,在应用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和TTE定量评估儿童紫绀属先心病时应予注意。第四部分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在先心病冠状动脉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目的评估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对先心病儿童冠状动脉各节段显示的可判读性、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评价其在临床儿童先心病冠状动脉异常诊断中的价值。对象与方法134例行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检查的先心病儿童纳入研究。其中男73例,女61例,平均年龄30.27±36.67月(中位数17.00月,范围12天-15岁),平均体重11.40±7.72kg(中位数9.15kg,范围2.48-53kg),平均身高83.73±24.25cm(中位数76.50cm,范围47.00-163.00cm),平均心率115.87±21.30次/分(中位数115.00次/分,范围59-171次/分)。分析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图像冠状动脉异常的发生率。将冠状动脉分为11个节段,比较各节段的可判读性及图像质量评分。将所有病例按年龄不同分为四组,组1:年龄≤1岁,60例;组2:1岁<年龄≤5岁,48例;组3,5岁<年龄≤10岁,19例;组4,年龄>10岁,7例。比较不同年龄组冠状动脉评分、客观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1.本组134例患者中共发现16例冠状动脉异常,发生率11.9%,包括左侧单支冠状动脉2例,右侧单支冠状动脉3例,前降支起自右冠状动脉1例,回旋支起自右冠状动脉1例,右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左窦3例,右冠状动脉高位开口1例,前降支-右室瘘1例,右冠状动脉-右室瘘1例,回旋支-右房瘘1例,左冠状动脉起自肺动脉1例,冠状动脉狭窄及闭塞1例。2.134例患者冠状动脉11节段2分以上共1180段,总可判读率80.8%(1180/1460)。可判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LO、LM、LAD1、RO、LAD2、RCA1、LCX1、RCA3、LAD3、RCA2、LCX2。可判读率最高的为LO,98.5%;此外在90.0%以上的依次为LM、LAD1、RO及LAD2;可判读率最低的两个节段为LCX2(41.8%)和RCA2(62.1%)。进一步按开口(LO、RO)、近段(LM、LAD1、LCX1、RCA1)、中段(LAD2、RCA2)、远段(LAD3、LCX2、RCA3)分析结果显示:从开口至远段可判读率依次下降,分别为96.9%(253/261)、88.5%(470/531)、76.3%(203/266)及63.5(254/400)。2.冠状动脉11节段评分由高到低依次为LO、LM、RO、LAD1、RCA1、LAD2、RCA3、LCX1、LAD3、RCA2、LCX2。各节段评分多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值=359.105,P=0.000。进一步组内两两结果显示:LO、LM和RO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LAD1评分显着低于LO(P=0.027)和LM(P=0.029),但与RO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LAD2与LCX1、RCA1及RCA3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LAD3与LCX1及RCA2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LCX1与LAD2、LAD3及RCA3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RCA1与LAD2及RCA3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RCA2与LAD3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RCA3与LAD2、LCX1及RCA1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LCX2与其他所有10个节段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余各节段组内两两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年龄组冠状动脉各节段评分比较结果:LO、LM、LCX1及RCA2评分在各年龄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2.648,14.390,10.650,10.134;P=0.005,0.002,0.014,0.017)。RO、LAD1、LAD2、LAD3、LCX2、RCA1及RCA3评分在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年龄组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图像的CT值、噪声、SNR及CNR见表4-12,结果显示四个图像质量客观指标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F=0.800,0.475,0.600,0.753;P=0.496,0.700,0.616,0.523),图像质量与年龄无关。5.随着年龄的增加,CTDIvol和DLP均显着性升高。有效辐射剂量E四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5.160,P=0.002),进一步两两比较辐射剂量E组1和组2,组1和组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2和0.001;余各组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越小,辐射剂量越大,1岁以内婴幼儿辐射剂量最大,10岁以上儿童辐射剂量增加,辐射剂量最低的年龄组为5-10岁。结论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在先心病儿童冠状动脉异常的诊断中具有独特优势,可在评估心脏大血管的同时完成。图像质量客观指标在各年龄组间无显着性差异。冠状动脉11个节段的可判读率为80.8%,可判读性及评分在主干开口及各支近段较高,趋势是随着管径的减小而递减。左冠状动脉开口(LO)、左主干(LM)、回旋支近段(LCX1)及右冠状动脉中段(RCA2)评分在各年龄组间有显着性差异,随年龄增加,评分升高。1岁以内婴幼儿有效辐射剂量ED相对最高(0.63±0.17m Sv)。
滑少华[7](2014)在《超声心动图结合Flash CT对圆锥动脉干畸形及肺静脉畸形引流诊断价值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超声心动图结合Flash CT对圆锥动脉干畸形诊断价值的研究背景和目的圆锥动脉干畸形(Conotruncal defects,CTD)是一类合并外周血管畸形的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一直以来超声心动图以其无创、经济、简便、可重复检查等优势在该类疾病的诊断中始终处于首选检查方法。但是快速发展的螺旋CT技术在诊断外周血管畸形准确率方面优于超声心动图,因而被临床医生所青睐。也因此使超声心动图在CTD诊断准确性方面受到一定的挑战。2010年问世的新双源Flash CT,以其独特的Flash扫描模式,采用大螺距快速扫描,不受心率影响,心脏扫描只需0.25s,实现了亚mSv级的超快速心脏扫描,不仅保证了诊断的准确性,同时也关注到了低剂量辐射等安全问题。本研究通过超声心动图结合Flash CT对CTD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为今后提高超声诊断该类畸形的准确性及患者术前合理选择检查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材料与方法96例患者主要包括:永存动脉干17例,肺动脉闭锁22例,主-肺动脉间隔缺损5例,右室双出口18例,法洛四联症18例,完全型大动脉转位16例。将96例患者分别行超声心动图及Flash CT检查。超声心动图重点观察心内结构、大血管连接、心外畸形,估测肺动脉压力,评价瓣膜功能及心功能。Flash CT采用新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Flash扫描模式,扫描结束后,将原始数据进行横断面重建,由一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根据需要进行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和三维容积再现和仿真内窥镜等。本研究将不作为分型依据的其他心脏畸形均归为合并畸形。瓣膜关闭不全及肺动脉压不归为合并畸形。检查后采用欧洲CT质量标准指南,记录所有CTD病例的CT剂量指数和剂量长度乘积然后计算出有效辐射剂量。结果1.96例CTD患者最终经手术结果或临床确定诊断。超声心动图诊断正确82例,误诊13例,漏诊1例;Flash CT诊断正确92例,误诊4例,漏诊0例。超声心动图和Flash CT对CTD的病因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5.42%(82/96)和95.83%(9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96例CTD患者分型诊断:超声心动图诊断正确64例,误诊15例,未分型17例;Flash CT诊断正确86例,误诊4例,未分型6例。超声心动图和Flash CT对CTD分型诊断正确率分别为66.67%(64/96)和89.58%(8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96例CTD患者合并畸形249处,超声诊断结果:确诊232处,误诊1处,漏诊16处;Flash CT诊断结果:确诊238处,误诊0处,漏诊11处。超声和FlashCT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3.17%(232/249)和95.58%(238/2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射线剂量统计:96例复杂先心患者平均DLP是7.0±1.50mGy*cm(范围:5-10mGy*cm),平均ED值是0.212±0.039mSv (范围:0.144-0.273mSv)。结论1.超声心动图对CTD诊断正确率较高,可以作为法洛四联症、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右室双出口、主-肺动脉间隔缺损、永存动脉干及肺动脉闭锁的首选检查方法。2.超声心动图对于永存动脉干和肺动脉闭锁的分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困难。对于极少数右室双出口的室缺位置及大动脉骑跨率判断会有一定的误差。出现上述两种情况时,建议结合Flash CT协助诊断。3.Flash CT大螺距扫描技术辐射剂量低,对CTD分型诊断正确率高,是对超声心动图进行补充诊断的最佳检查方法。第二部分超声心动图结合Flash CT对肺静脉畸形引流诊断价值的研究背景和目的肺静脉畸形引流是较为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由于肺静脉走行部位复杂多变超声检查容易漏诊和误诊。随着螺旋CT技术的快速发展,凭借其对外周血管畸形良好的显示而越来越多的被临床医生所认可。2010年推出的新双源FlashCT,其独特的大螺距快速扫描模式,完全不受心率影响,心脏扫描只需0.25s,实现了亚mSv级的超快速心脏扫描,不仅保证了诊断的准确性,同时也关注到了低剂量辐射等安全问题。本研究运用超声心动图结合Flash CT大螺距扫描技术对肺静脉畸形引流各种类型漏诊、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目的在于提高超声心动图在肺静脉畸形引流诊断中的准确率,尽量减少不必要的CT检查,避免射线的危害。当然,对于超声诊断有困难的病例,可以结合低辐射剂量的大螺距CT扫面技术为外科手术提供参考依据。材料和方法将71例肺静脉畸形引流患者分为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T组)和部分性肺静脉畸形引流(P组),每组再分为心上型、心内型、心下型及混合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超声心动图与Flash CT大螺距扫描技术检查,并与手术结果(或临床诊断)对照。另外分别收集正常婴儿20例、婴儿单纯房间隔缺损20例与T组中34例婴儿对照分析;收集20例正常成人、20例成人单纯房间隔缺损与P组中19例成人患者对照分析,分析指标包括左心房、右心室大小、房缺大小,肺动脉压及年龄等。检查后采用欧洲CT质量标准指南,记录所有肺静脉畸形引流病例的CT剂量指数和剂量长度乘积然后计算出有效辐射剂量。结果1.完全型肺静脉畸形引流组(T组)44例(包括心上型22例,心内型17例,心下型2例,混合型3例),确诊38例,漏诊4例,误诊2例。CT确诊43例,无漏诊;误诊1例。超声与CT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6.36%(38/44)和97.72%(43/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T组合并畸形62处,超声全部确诊,无漏诊及误诊。CT确诊59例,无误诊,漏诊3例。超声与CT诊断正确率分别为100%(62/62)和95.16%(59/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P组27例(包括心上型7例,心内型10例,心下型1例,混合型9例),超声准确诊断20例,误诊2例,漏诊5例。CT确诊26例,漏诊1例。超声与CT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4.1%(20/27)和96.3%(2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 P组合并畸形共计45处,超声确诊44处,漏诊1处。CT正确诊断34处,误诊2处,漏诊8处。超声和CT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7.8%(44/45)和75.6%(3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 T组多为婴儿,左心房内径小于房缺组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心室、肺动脉压高于房缺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组婴儿的房间隔缺损大于同龄房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 P组多为成年人,左心房内径低于房缺组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右心室及肺动脉压高于房缺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组房间隔缺损小于单纯房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71例肺静脉畸形引流患者,统计其辐射剂量,平均DLP是13.5±3.9mGy*cm(范围:8-30mGy*cm),平均ED值为0.324±0.065mSv(范围:0.182–0.540mSv)。结论1.超声心动图诊断肺静脉畸形引流准确率高,可以对瓣膜病变、肺动脉压力及心功能做出全面评价,是一种可以信赖的检查手段。2.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多见于婴儿,部分性肺静脉畸形引流多见于成人。由于存在血流动力学差异,患者左心房、右心室内径、肺动脉压以及年龄因素可以成为判断部分性或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的敏感指标。尤其适用于房间隔缺损患者。3.Flash CT大螺距扫描技术对心脏周围血管畸形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优势,在不影响诊断准确率的前提下,大大减少了射线的辐射剂量,对超声心动图检查起到了很好的补充诊断作用。
郑淋,王芳韵,张鑫,曹永丽,吴群,马桂琴,孙妍,李静雅,李培,马宁[8](2020)在《永存第五主动脉弓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及其分型探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永存第五主动脉弓的系统分型及超声心动图在永存第五主动脉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经超声心动图和(或)CTA诊断为永存第五主动脉弓患儿16例(男6例, 女10例, 年龄7 d~4岁2个月, 中位年龄3个月)的临床、超声心动图及CTA等影像学资料, 总结分析超声心动图对该病不同亚型的诊断要点、鉴别技巧并进行漏误诊分析。结果 16例永存第五主动脉弓患儿中, A1型双腔主动脉弓1例, A2型单腔主动脉弓8例, B1型合并肺动脉闭锁的体-肺连接3例, B3型肺动脉分支起自升主动脉远端的体-肺连接4例。16例中仅1例双腔主动脉弓超声漏诊, 其余均被超声心动图检出。13例行CTA检查, 其中A型9例, B1型1例, B3型3例, 与超声表现及诊断均相符。7例A2型行手术治疗。结论永存第五主动脉弓是一种罕见而复杂的主动脉弓畸形, 分为四大类及多种亚型, 超声心动图能够诊断永存第五主动脉弓并进行分型, 对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患儿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徐佳俊[9](2020)在《基于CT的三维重建与3D打印技术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CT在诊断儿童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目的:与经胸超声心动图对比,研究CT在诊断儿童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诊断为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并行手术治疗的患儿共127例,其中男性患儿75例,女性患儿52例。所有患儿手术前均行CT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结果依据心脏大血管病变部位不同分为心内畸形,心脏大血管连接处畸形和心外畸形,分别计算CT和经胸超声心动图对病变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127例患儿年龄3天-24月,平均年龄6.3±6.2月,体重2.8-12.5 kg,平均体重6.6±2.8 kg。127例患儿最终经手术确认病变409处,其中心内畸形174处,心脏与大血管连接处畸形62处,心外畸形173处。CT诊断结果,确诊心内畸形168处,漏/误诊6/4处,确诊心脏与大血管连接处畸形60处,漏/误诊2/0处,确诊心外畸形166处,漏/误诊7/1处。超声心动图诊断结果,确诊心内畸形172处,漏/误诊2/0处,确诊心脏与大血管连接处畸形59处,漏/误诊3/0处,确诊心外畸形147处,漏/误诊26/0处。CT和超声在诊断所有病变类型总体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3%,99.8%,98.7%,99.5%和92.4%,100%,100%,98.9%。CT总体诊断敏感度高于超声96.3%vs.9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3,P<0.05)。在诊断心外畸形中,CT敏感度显着高于超声,95.9%vs.84.9%(χ2=15.42,P<0.05),在诊断心内畸形中,CT敏感度稍低于超声,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5%vs 98.8%(χ2=1.12,P>0.05)。研究结论:CT在诊断儿童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尤其在心外畸形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其敏感度显着高于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心内畸形具有一定的优势。CT联合超声心动图可提高复杂先心诊断准确率。第二部分3D打印技术在儿童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目的:研究3D打印技术在儿童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术前规划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2017年5月至2018年1月,应用个性化3D打印心脏模型进行术前规划的15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纳入研究。获取患儿术前CT图像数据,以DICOM格式导出,将DICOM数据导入Mimics 19.0和3-Matic 11.0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和图像后处理,以STL格式保存数据,导入3D打印机打印出个性化心脏实体模型。打印方法为光固化立体成型,打印材料为光敏树脂。医生团队根据患儿个性化心脏模型以及病史,影像学资料等进行综合评估,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对具有外科手术指征的患儿进行手术治疗。研究结果:应用3D打印技术成功打印出15例患儿的个性化心脏模型,根据病史、影像学资料、3D心脏模型等综合评估,1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具备手术指征并最终实施手术治疗,1例具有手术指征的诊断为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发育不良、左心发育不良、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肺动脉高压的患儿因家长放弃治疗未进行手术治疗,其余2例因轻度病变,无明显临床症状暂无手术指征。所有行手术治疗的患儿手术方案与术前规划保持一致,术中探查证实患儿心脏解剖与3D打印模型一致。其中1例诊断为主动脉弓离断(A型)伴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患儿术后第5天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其余11例手术患儿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顺利出院。两例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术后6月随访时打印出3D心脏模型,其中1例左上肺静脉开口处稍狭窄,另1例无明显狭窄。研究结论:3D打印技术可帮助实施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规划,辅助个性化诊疗,有效提高儿童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诊疗水平。第三部分基于CT阈值分割法三维重建评估离体猪心心室容积准确性研究研究目的:研究基于CT阈值分割法三维重建评估离体猪心心室容积的准确性。研究方法:获取8个新鲜离体猪心,切除心房结构,保留左、右心室结构,往左、右心室塞入医用纱布以形成心室腔容积,并置于10%福尔马林溶液浸泡固定10天,固定完成后往左、右心室灌注可固化硅胶并进行CT扫描。扫描后将图像导入后处理软件,通过阈值分割法进行三维重建,并计算离体猪心左、右心室容积。取出固化的心室硅胶铸模,硅胶铸模使用排水法测量所得体积作为心室容积的金标准,每个体积数值测量3次取平均值,将CT测量结果与硅胶铸模体积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基于CT阈值分割法三维重建计算离体猪心左、右心室容积与硅胶铸模平均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心室12.9±1.2 ml vs.13.2±1.3 ml(t=-1.059,P=0.325),右心室27.7±3.6 ml vs.28.2±3.2 ml(t=-1.121,P=0.299),CT测量与硅胶铸模排水法测得体积具有高度相关性(左心室r=0.845,P=0.008;右心室r=0.933,P=0.001),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显示两者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研究结论:基于CT阈值分割法三维重建评估离体猪心左、右心室容积具有高度准确性。第四部分基于CT阈值分割法三维重建评估法洛四联症患儿心功能研究研究目的:探讨基于CT阈值分割法三维重建在评估法洛四联症患儿术前、术后的心功能变化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11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确诊为法洛四联症并行手术治疗的患儿23例,所有患儿于术前和术后6月随访时行CT扫描,获取CT图像,通过阈值分割三维重建方法评估左、右心功能参数:左、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每搏输出量及射血分数。对比分析法洛四联症患儿术前与术后6月左、右心室容积和心功能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CT基于阈值分割法三维重建可同时评估法洛四联症患儿左、右心功能参数。术后6月与术前相比,左心功能参数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略高于术前23.93±7.44 ml/m2 vs.19.80±6.52 ml/m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1),术后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略高于术前49.67±14.82 ml/m2vs.46.59±14.46 ml/m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6);术后右心射血分数低于术前51.83±4.26%vs.57.50±5.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结论:基于CT阈值分割法三维重建可准确评估法洛四联症患儿术前、术后左、右心功能,可以早期发现术后右心功能下降,从而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对法洛四联症患儿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唐琪[10](2019)在《胎儿血管环的超声诊断与临床预后研究》文中提出背景先天性血管环(congenitalvascularring,CVR)主要是指主动脉及分支或肺动脉及分支的先天性发育异常,继而自身或与动脉导管(动脉韧带)构成环形结构,压迫或部分压迫气管和(或)食管,引起程度不一的呼吸道症状和消化道症状。CVR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8%1.3%【1、2】。近年来,随着医疗检查仪器的进步和产前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过去在产后甚至学龄段出现症状后才能被临床诊断发现的CVR,现在在产前检查就能够诊断。一方面,产前诊断率提高后,对CVR患儿出生后的护理和后续治疗提供了指导;另一方面,由于目前CVR产前诊断和小儿外科诊断标准不一致,导致临床医师对其预后判断不一致,进一步导致CVR胎儿的过度引产。本研究拟通过对CVR产前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胎儿CVR的产前超声特点,提高诊断准确率;并对CVR胎儿病例进行追踪随访,将其临床预后与产前超声进行对照,分析产前超声诊断对其临床预后评估的价值。目的对胎儿CVR进行分类,总结出每个类型CVR的超声特点,精简诊断流程,提高诊断准确率;对产前诊断的胎儿CVR病例进行追踪随访,将其临床结局与产前超声进行对照,分析产前超声诊断对于CVR临床预后评估的价值。材料与方法2013年01月01日至2019年06月30日,我院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病例中筛查出诊断为血管环的胎儿病例,分类诊断包括双主动脉弓(Double aortic arch,DAA)、右位主动脉-弓镜像分支-左位动脉导管(Mirror right aortic arch-left arterial duct,MRAA-LDA),右位主动脉弓-左位动脉导管-迷走左锁骨下动脉(Right aortic arch–left arterial duct-aberrant left subclavian artery,RAA-LDA-ALSA),左位主动脉弓-迷走右锁骨下动脉(Aberrant right subclavian artery-Left aortic arch-Left arterial duct,ARSA-LAA-LDA)、肺动脉吊带(Pulmonary Artery sling,PAS)。选择胎龄匹配的正常单胎胎儿作为对照。使用Philips美国公司生产的IE3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EPIQ 7C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和深圳迈瑞公司生产的DC-8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时均使用胎儿心脏检查模式,包括: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u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彩色能量造影图(Color Power Imaging,CPA)模式。孕妇取平卧位或侧卧位,选择胎儿心脏检查条件,对胎儿行产前超声心动图检查。按照《中国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规范指南》的相关要求,依次进行扫查胎儿心脏四腔心切面、左右流出道切面、三血管-气管切面(there-vesselview,3-VT)、肺动脉分叉切面、主动脉弓长轴切面、降主动脉冠状切面和动脉导管弓长轴切面,评估胎儿心脏发育情况并存图。追踪随访孕妇的孕期检查资料,胎儿孕期检查,临床决策方案,胎儿出生后1天、1月、3月随访一次,此后每年随访一次。随访研究终点为胎儿引产、产后患儿因各种原因死亡或行外科手术治疗。对于因合并严重心内畸形而终止妊娠的病例,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取其胎儿的病理标本,并抽取胎儿及胎儿父母双方血液行基因检查。其病理结果与我院胎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病例库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应用SPSS 22.0.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病例组数据与对照组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病例15796例,共计229例被诊断为CVR。检查时孕妇年龄1942岁、平均年龄(27.9±4.6)岁,检查时胎龄2138周、平均(26.6±3.0)周。正常组胎儿均为单胎,孕妇年龄范围1739岁、平均年龄(27.2±4.2)岁,胎龄范围2138周、平均(26.7±2.9)周。CVR胎儿中分类诊断为ARSA-LAA-LDA)112例(合并单纯心内畸形13例,合并复杂心内畸形5例),MRAA-LDA 27例(合并单纯心内畸形4例,合并复杂心内畸形6例)),RAA-LDA-ALSA 70例(合并单纯心内畸形4例,合并复杂心内畸形2例),DAA 17例(合并单纯心内畸形的1例)、肺动脉吊带3例。17例DAA中右弓优势型11例、双弓对称型6例。MRAA-LDA组合并复杂心内畸形最多(22.2%)。CVR合并最常见的简单心内畸形是双上腔静脉并冠状静脉窦扩张,室间隔缺损次之;合并最常见的复杂心内畸形是法洛四联症。CVR预后最差的是肺动脉吊带,其次是DAA和MRAA-LDA,ARSA(LAA-LDA)和RAA-LDA-ALSA预后较好。出生后手术比例最高的是肺动脉吊带,其次是DAA。结论1.胎儿超声心动图在CVR的产前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VT切面动态扫查是发现血管环及判断血管环类型的最重要切面;主动脉弓冠状切面、主动脉弓长轴切面对于判断DAA及分型十分重要;3-VT肺动脉分叉切面,对于判断PAS及其分型十分重要。MRAA-LDA最易合并心内畸形。2.CVR的分型对于判断胎儿预后十分重要,合并心内畸形的CVR胎儿预后要考虑心内畸形及染色体异常,孤立型CVR除了分型之外,还需考虑构成血管环的结构,出生后血管环结构的发展情况是判断预后的重要因素。CVR预后最差的是PAS,其次是DAA和MRAA-LDA,ARSA(LAA-LDA)和RAA-LDA-ALSA预后较好。出生后手术比例最高的是PAS,其次是DAA。
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1例肺动脉闭锁术前及术后对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1例肺动脉闭锁术前及术后对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法洛四联症根治术患者的超声评估与临床预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Abstract |
中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仪器与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研究对象特征及随访情况 |
3.2 TOF根治术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评估 |
3.3 影响TOF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4.1 超声心动图在TOF根治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
4.2 影响TOF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
4.3 研究的局限性 |
第五章 结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圆锥动脉干畸形患者升主动脉进行性扩张的影像学评估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早孕期与中晚孕期产前超声检查对肺动脉闭锁的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肺动脉闭锁的产前超声诊断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建立多中心多学科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 ——提高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治疗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参考文献 |
研究部分一: 危重先天性心脏病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的建立 |
背景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研究部分二: 两种新生儿危重先心病救治方式的对比研究 |
背景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局限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部分: 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进展:从胎儿到新生儿 |
1.精细产前诊断降低危重先心病出生率,提高治疗效果良好先心病出生率 |
2.产前诊断促进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 |
3.新生儿先心病外科的治疗水平的提高 |
4.宫内介入治疗 |
4.1 严重主动脉瓣狭窄伴有进展的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 |
4.2 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伴有进展的右心发育不良综合征 |
4.3 房间隔完整或限制型房间隔缺损的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 |
总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词表 |
简历 |
致谢 |
(4)超声心动图及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右室流出道梗阻胎儿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病例组 |
2.1.2 正常对照组 |
2.2 内容与方法 |
2.2.1 仪器 |
2.2.2 检查方法 |
2.3 追踪随访 |
2.4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产前超声诊断及追踪随访结果 |
3.2 RVOTO胎儿肺动脉发育情况 |
3.3 RVOTO胎儿肺动脉血流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 |
3.4 RVOTO胎儿DA血流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 |
3.4.1 RVOTO胎儿DA血流灌注方向 |
3.4.2 RVOTO胎儿DA血流灌注方向与肺动脉发育情况的关系 |
3.5 RVOTO胎儿DV血流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 |
3.5.1 病例A组 RVOTO胎儿DV血流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 |
3.5.2 病例B组 RVOTO胎儿DV血流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 |
3.6 RVOTO胎儿MCA和 UA血流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 |
3.6.1 病例A组 RVOTO胎儿MCA和 UA血流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 |
3.6.2 病例B组 RVOTO胎儿MCA和 UA血流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 |
4 讨论 |
4.1 正常胎儿血液循环特点 |
4.2 RVOTO胎儿DA血流动力学变化 |
4.2.1 病例A组 RVOTO胎儿DA血流动力学变化 |
4.2.2 病例B组 RVOTO胎儿DA血流动力学变化 |
4.3 RVOTO胎儿DV血流动力学变化 |
4.3.1 病例A组 RVOTO胎儿DV血流动力学变化 |
4.3.2 病例B组 RVOTO胎儿DV血流动力学变化 |
4.4 RVOTO胎儿MCA和 UA血流动力学变化 |
4.4.1 病例A组 RVOTO胎儿MCA和 UA血流动力学变化 |
4.4.2 病例B组 RVOTO胎儿MCA和 UA血流动力学变化 |
5 结论 |
第二部分: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右室流出道梗阻胎儿心肌力学及左、右心室功能的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病例组 |
2.1.2 正常对照组 |
2.2 内容与方法 |
2.2.1 仪器 |
2.2.2 检查方法 |
2.3 追踪随访 |
2.4 二维斑点追踪分析软件测量数据的重复性检验 |
2.5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二维超声测量RVOTO胎儿常规参数及左、右心功能结果 |
3.1.1 二维超声测量病例A组 RVOTO胎儿常规参数及心功能结果 |
3.1.2 二维超声测量病例B组 RVOTO胎儿常规参数及心功能结果 |
3.2 2D-STI技术评价正常胎儿心肌力学的结果 |
3.2.1 正常胎儿心室壁纵向应变-时间曲线与应变率-时间曲线特点 |
3.2.2 正常胎儿左、右心室壁各节段纵向S、SR测值及变化规律 |
3.2.3 正常胎儿左、右心室壁整体纵向S、SR与孕龄的相关性 |
3.2.4 正常胎儿左、右心室壁整体心肌力学比较 |
3.2.5 正常胎儿心室间收缩期同步性测量结果 |
3.2.6 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2D-STI参数测量重复性检验结果 |
3.3 2D-STI技术评价RVOTO胎儿心肌力学及心功能结果 |
3.3.1 2D-STI技术评价病例A组 RVOTO胎儿心肌力学及心功能结果 |
3.3.2 2D-STI技术评价病例B组 RVOTO胎儿心肌力学及心功能结果 |
3.3.3 RVOTO胎儿心肌力学相关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与ROC曲线分析结果 |
3.3.4 2D-STI技术评价RVOTO胎儿心室间收缩同步性结果 |
4 讨论 |
4.1 2D-STI技术评价胎儿心肌力学及心功能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
4.1.1 应变及应变率 |
4.1.2 2D-STI技术原理 |
4.1.3 2D-STI检测胎儿心肌力学特性的可行性及优越性分析 |
4.1.4 重复性检验结果分析 |
4.2 正常胎儿心肌力学特性分析 |
4.2.1 正常胎儿心肌纵向应变-时间曲线与应变率-时间曲线特征 |
4.2.2 正常胎儿左、右心室壁各节段间纵向应变及应变率变化规律分析 |
4.2.3 正常胎儿左、右心室壁整体应变及应变率随孕龄变化规律分析 |
4.2.4 正常胎儿左、右心室壁心肌力学的对比分析 |
4.3 2D-STI技术评价RVOTO胎儿心肌力学特性及心功能、心室间收缩同步性的临床意义 |
4.3.1 病例A组 RVOTO胎儿心肌力学及心功能变化分析 |
4.3.2 病例B组 RVOTO胎儿心肌力学及心功能变化分析 |
4.3.3 RVOTO胎儿心室间收缩同步性分析 |
4.4 本研究的局限性 |
5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胎儿右室流出道梗阻畸形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胎儿动脉导管血流依赖性心血管畸形及提前收缩的超声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胎儿动脉导管血流依赖性心血管畸形超声与病理学特征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二部分 妊娠晚期胎儿动脉导管提前收缩的超声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全文结论 |
今后的研究方向 |
本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动脉导管异常的重要性 |
参考文献 |
撰写、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致谢 |
(6)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评估儿童复杂先心病(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在婴幼儿先心病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检查技术 |
1.1.3 图像后处理和分析 |
1.1.4 图像质量评估及诊断效能 |
1.1.5 有效辐射剂量评估 |
1.1.6 统计学处理 |
1.2 结果 |
1.2.1 一般资料 |
1.2.2 诊断检出率 |
1.2.3 CT图像质量分析 |
1.2.4 有效辐射剂量 |
1.3 讨论 |
1.3.1 婴幼儿先心病影像学检查 |
1.3.2 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在婴幼儿先心病影像学检查中的优势 |
1.3.3 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在婴幼儿先心病检查中的图像质量 |
1.3.4 辐射剂量 |
1.3.5 研究的局限性 |
1.4 小结 |
二、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在儿童复杂先心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检查技术 |
2.1.3 图像后处理 |
2.1.4 经胸壁超声心动图检查(TTE) |
2.1.5 图像及结果的评价和判定 |
2.1.6 有效辐射剂量评估 |
2.1.7 诊断效能 |
2.1.8 统计学处理 |
2.2 结果 |
2.2.1 对心内结构异常诊断结果及诊断效能的比较 |
2.2.2 对心脏大血管连接异常诊断结果及诊断效能的比较 |
2.2.3 对心外结构异常诊断结果及诊断效能的比较 |
2.2.4 对全部心脏结构异常诊断结果及诊断效能的比较 |
2.2.5 有效辐射剂量 |
2.3 讨论 |
2.3.1 先天性心脏病CT影像节段分析法 |
2.3.2 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复杂先心病影像后处理方法 |
2.3.3 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及TTE对心内结构异常的诊断 |
2.3.4 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及TTE对心脏大血管连接异常的诊断 |
2.3.5 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及TTE对心外结构异常的诊断 |
2.3.6 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及TTE对全部心脏结构异常的诊断 |
2.3.7 辐射剂量 |
2.3.8 研究的局限性 |
2.4 小结 |
三、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定量评估儿童紫绀属复杂先心病的临床应用研究 |
3.1 对象和方法 |
3.1.1 研究对象 |
3.1.2 检查技术 |
3.1.3 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图像后处理 |
3.1.4 TTE |
3.1.5 统计学处理 |
3.2 结果 |
3.2.1 48例肺血少紫绀属先心病测量值结果比较 |
3.2.2 按年龄分组3岁以下紫绀属先心病测量值比较 |
3.2.3 按体重分组3岁以下紫绀属先心病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和TTE测量值比较 |
3.2.4 按心率分组3岁以下紫绀属先心病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和TTE测量值比较 |
3.3 讨论 |
3.3.1 心动周期与心房、心室大小及大血管管径的关系 |
3.3.2 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对先心病术前评估的价值 |
3.3.3 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对先心病术前肺动脉测量值的价值 |
3.3.4 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对室间隔缺损大小的评估 |
3.3.5 研究的局限性 |
3.4 小结 |
四、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在先心病冠状动脉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
4.1 对象和方法 |
4.1.1 研究对象 |
4.1.2 检查技术 |
4.1.3 图像后处理 |
4.1.4 图像质量评估 |
4.1.5 有效辐射剂量评估 |
4.1.6 统计学处理 |
4.2 结果 |
4.2.1 不同年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
4.2.2 冠状动脉异常 |
4.2.3 冠状动脉11段可判读性及评分比较 |
4.2.4 不同年龄组冠状动脉11节段评分比较 |
4.2.5 不同年龄组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客观图像质量 |
4.2.6 不同年龄组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辐射剂量 |
4.3 讨论 |
4.3.1 先心病儿童冠状动脉影像学检查方法 |
4.3.2 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先心病儿童冠状动脉的可判读率 |
4.3.3 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先心病儿童冠状动脉评分及病变诊断 |
4.3.4 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先心病不同年龄组客观图像质量 |
4.3.5 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先心病不同年龄组辐射剂量 |
4.3.6 研究的局限性 |
4.4 小结 |
全文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对儿童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超声心动图结合Flash CT对圆锥动脉干畸形及肺静脉畸形引流诊断价值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超声心动图结合 Flash CT 对圆锥动脉干畸形诊断价值的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超声心动图结合 Flash CT 对肺静脉畸形引流诊断价值的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本研究的不足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及在读期间学术成果 |
致谢 |
(9)基于CT的三维重建与3D打印技术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CT在诊断儿童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 |
1 引言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3D打印技术在儿童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 |
1 引言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基于CT阈值分割法三维重建评估离体猪心心室容积准确性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基于CT阈值分割法三维重建评估法洛四联症患儿心功能 |
1 引言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3D打印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10)胎儿血管环的超声诊断与临床预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全文结论 |
今后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超声心动图在血管环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
参考文献 |
撰写、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致谢 |
四、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1例肺动脉闭锁术前及术后对照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法洛四联症根治术患者的超声评估与临床预后研究[D]. 赖晓玥.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1(01)
- [2]早孕期与中晚孕期产前超声检查对肺动脉闭锁的诊断研究[D]. 黄琼.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3]建立多中心多学科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 ——提高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治疗效果的研究[D]. 王官玺.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4]超声心动图及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右室流出道梗阻胎儿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变化[D]. 韩舒.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5]胎儿动脉导管血流依赖性心血管畸形及提前收缩的超声特征[D]. 蒋欢.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9
- [6]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评估儿童复杂先心病[D]. 范丽娟.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7]超声心动图结合Flash CT对圆锥动脉干畸形及肺静脉畸形引流诊断价值的应用研究[D]. 滑少华. 郑州大学, 2014(02)
- [8]永存第五主动脉弓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及其分型探讨[J]. 郑淋,王芳韵,张鑫,曹永丽,吴群,马桂琴,孙妍,李静雅,李培,马宁.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20(10)
- [9]基于CT的三维重建与3D打印技术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研究[D]. 徐佳俊. 浙江大学, 2020(01)
- [10]胎儿血管环的超声诊断与临床预后研究[D]. 唐琪.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