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关节镜手术的并发症

肘关节镜手术的并发症

一、肘关节镜手术的并发症(论文文献综述)

乔宇[1](2021)在《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复方接骨片促进ACL断裂重建后腱骨愈合的机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分析复方接骨片有效化学成分,研究其促进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后腱骨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TCMSP)、ETCM数据库、Pub Chem数据库和SIB数据库对复方接骨片的化学活性物质及作用于人体的靶点蛋白进行检索和筛选,同时应用OMIM数据库和Gene Cards数据库预测NAFLD疾病的作用靶点,并通过Uni Prot数据库查询校正蛋白名称和对应的基因名称,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通过String数据库平台构建蛋白互作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得到GO(gene ontology)富集分析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富集分析,利用Omic Share Tool云平台进行结果可视化,并构建靶点-通路网络图。选用36只日本大耳白兔,另选10只作为肌腱供体兔,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选出9只作为D-d组(假手术组),其余27只兔均由同一术者对其施行前交叉韧带离断术,并以处理好的异体半腱肌对其行改良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术后待兔麻醉完全苏醒后,给予兔a、b、c三种药物灌胃,a、b、c三种药物均由第三名与本实验无关人员进行配置,以便实施双盲,同时分至A、B、C三组,以A-a组、B-b组、C-c组进行标注,分笼饲养,于灌胃后4、8、12周随机选取每组3只兔进行分批处死,采取兔静脉血进行PINP、TRACP-5b、C-RP、全血白细胞计数检测以及破骨细胞ELISA检测;取兔膝关节标本通过Micro-CT观察骨隧道扩大率,生物力学检测移植后韧带极限抗拉负荷,分装标本进行HE、Masson组织学染色,比较各组各时间点腱-骨隧道愈合情况。结果:通过筛选,最终纳入本研究的自然铜(煅制)有效成分有1个,土鳖虫有效成分有1个,地龙有效成分有1个,桑白皮有效成分有32个,骨碎补(制)有效成分15个,续断有效成分8个,桑寄生有效成分2个,当归有效成分2个,乳香有效成分8个,没药有效成分45个,白芷有效成分23个,红花有效成分22个,大黄(制)有效成分16个。ACL断裂疾病靶点177个,得到药物-疾病共同靶点基因共41个。通过PPI蛋白互作关系得到41个核心基因分别为ITNF、VEGFA、MMP9、AKT1、PTGS2、CCL2、IL1B、CASP3、TP53、MMP2、PPARG、EGF、MAPK1、CXCL8、SERPINE1、FOS、ESR1、SPP1、CCND1、MMP1、MAPK14、MMP3、HIF1A、ICAM1、CAT、HMOX1、IFNG、CTNNB1、APP、ERBB2、RUNX2、IGFBP3、NOS2、COL1A1、GJA1、SOD1、IL1A、LDLR、COL3A1、PTGS1、BCL2;GO富集分析结果包括细胞对脂多糖的应答、炎症反应、细胞外泌体、膜筏、酶结合、蛋白质结合等;KEGG富集通路包括NF-κB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等。验证性研究结果:复方接骨片组PINP、TRACP-5b、C-RP、全血白细胞计数的相对表达量为(72.16±0.94ng/ml、8.84±2.09ng/ml、23.47±1.56ug/ml、6.36±0.45*10^9/L),骨肽片组(6766.78±0.56ng/ml、10.23±0.04ng/ml、23.01±3.05ug/ml、4.32±0.09*10^9/L),安慰剂组(65.82±0.70ng/ml、13.47±0.27ng/ml、24.21±5.32ug/ml、8.15±0.77*10^9/L),假手术组(62.99±1.46ng/ml、10.59±1.02ng/ml、25.66±3.26ug/ml、4.42±0.25*10^9/L),各项指标相对表达量组间相比(F=160.88,p=0.000<0.01;F=0.73,p=0.546>0.05;F=2.080,p=0.134>0.05;F=16.883,p=0.000<0.01)。结论:复方接骨片可能通过调节ITNF、VEGFA、MMP9等靶点,调控AKT1信号通路起到促进ACL断裂重建后腱骨愈合的作用。

肖世卓[2](2021)在《肘关节镜下改良的Outerbridge-Kashiwagi入路骨道开窗直径大小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和分析肘关节镜下改良的Outerbridge-Kashiwagi(modifiedOuterbridge-Kashiwagi,MOK)入路最适宜的肱骨骨道开窗直径,为实验研究及临床手术提供骨道开窗大小的依据。方法:以新鲜冰冻的成人肘关节标本(包含肱骨远端至少20cm)为研究对象,通过关节镜实验研究不同骨道直径下改良的Outerbridge-Kashiwagi入路的观察性和操作性,并通过生物力学实验探究不同骨道直径下改良的Outerbridge-Kashiwagi入路肱骨骨折的风险,分析得出最适宜的肘关节镜下改良Outerbridge-Kashiwagi入路肱骨骨道开窗直径大小。1.第一部分实验使用8例新鲜冰冻的成人肘关节标本,建立常规关节镜入路,并清理肘关节腔。在关节镜直视下建立改良的Outerbridge-Kashiwagi入路,肱骨的初始骨道开窗直径为7mm。首先将改良的Outerbridge-Kashiwagi入路作为观察入路,在7mm肱骨骨道开窗直径下观察肘关节腔,记录该入路下对桡骨小头、前方关节囊、尺骨冠突、内侧关节囊的观察范围。然后将改良的Outerbridge-Kashiwagi入路作为操作入路,使用刨削器在7mm肱骨骨道开窗直径下模拟对肘关节腔桡骨小头、前方关节囊、尺骨冠突、内侧关节囊进行操作,根据模拟操作的部位使用相应的观察入路进行观察,记录模拟操作的最大范围。同一标本在7mm直径下每次扩大1mm,用相同的观察和操作方法,分别记录不同直径下的观察范围和操作范围。重复实验,以8例标本中连续两次增加骨道开窗直径后观察范围无明显变化的最大骨道开窗直径为所有标本结束观察性研究的直径。以8例标本中连续两次增加骨道开窗直径后操作范围无明显变化的最大骨道开窗直径为所有标本结束操作性研究的直径。8例标本均以同样步骤进行上述实验,记录每个标本各研究部位不同肱骨开窗直径下的观察范围及操作范围。分析统计研究数据,得出最大观察范围时的开窗直径R1与最大操作范围时的直径R2。2.第二部分实验使用24例新鲜冰冻的成人肱骨标本(包含肱骨远端至少20cm),完全解剖后保留肱骨远端骨结构。随机将肱骨远端骨标本分为A、B、C三组,每组8例。第一步,测量记录所有肱骨标本的骨密度(M),分析比较三组标本间骨密度大小差异,并分别比较三组标本与亚洲正常成人骨密度大小差异,排除骨质疏松的不合格标本。第二步,测量记录所有肱骨标本过鹰嘴窝中心点的鹰嘴窝宽度(d1)和鹰嘴窝肱骨宽度(D1)及过冠突窝中心点的冠突窝宽度(d2)和冠突窝肱骨宽度(D2)。分别计算每例标本过鹰嘴窝中心点的鹰嘴窝宽度与鹰嘴窝肱骨宽度的比值d1/D1和过冠突窝中心点的冠突窝宽度与冠突窝肱骨宽度的比值d2/D2,分析比较各组间d1/D1和d2/D2差异性,排除形态学差异较大或畸形的标本。第三步,根据上部分实验所获最大观察范围时的开窗直径R1与最大操作范围时的直径R2,将B组8例标本经鹰嘴窝至冠突窝中心进行R1直径大小开窗,C组8例标本经鹰嘴窝至冠突窝中心进行R2直径大小开窗,A组8例标本不行骨道开窗处理。根据受力方向不同从A、B、C三组随机各取4例标本接受轴向加载的力,记为Ai、Bi、Ci组;各组剩余4例接受前-后向加载的力,记为Af、Bf、Cf组。使用力学测试机对不同标本施加两个方向的力:轴向加载的力为与肱骨干纵轴成5°方向,前-后向加载的力为与肱骨干纵轴成75°方向。所有标本均以2mm/min的速率加载至断裂。记录每个标本加载到断裂时力的大小及断裂部位,分析其肱骨骨折风险。结果:1.改良的Outerbridge-Kashiwagi入路作为观察入路时,从7mm开窗直径开始,随骨道直径每毫米逐渐增加,观察范围逐渐增大。骨道开窗直径为7mm-12mm时桡骨小头、前方关节囊、内侧关节囊的观察范围逐渐增大,相邻两骨道开窗直径观察范围得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骨道开窗直径为7mm-10mm时对尺骨冠突的观察范围逐渐增大,相邻两骨道开窗直径观察范围得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骨道开窗直径12mm与13mm相比较,观察到桡骨小头、前方关节囊、内侧关节囊的范围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尺骨冠突观察范围得分在开窗直径10mm与11mm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当改良的Outerbridge-Kashiwagi入路作为操作入路时,从7mm开窗直径开始,随骨道直径每毫米逐渐增加,可操作范围逐渐增大。骨道开窗直径为7mm-14mm时桡骨小头、前方关节囊、内侧关节囊的模拟操作范围逐渐增大,相邻两骨道开窗直径模拟操作范围得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骨道开窗直径为7mm-10mm时对尺骨冠突模拟操作的范围逐渐增大,相邻两骨道开窗直径模拟操作范围得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骨道开窗直径14mm与15mm相比较,对桡骨小头、前方关节囊、内侧关节囊模拟操作范围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尺骨冠突模拟操作范围得分在开窗直径10mm与11mm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2.A、B、C三组肱骨标本骨密度值(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24例标本骨密度值均在亚洲成人骨密度峰值1个标准差内。各组间过鹰嘴窝中心点的鹰嘴窝宽度与鹰嘴窝肱骨宽度的比值d1/D1和过冠突窝中心点的冠突窝宽度与冠突窝肱骨宽度的比值d2/D2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轴向加载至断裂的负荷Bi、Ci两组标本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组与Bi、Ci两组相比,Ai组加载至肱骨破坏的最大负荷大于Bi、Ci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后向加载至断裂的负荷Af、Bf、Cf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轴向力加载于肱骨远端,至标本断裂时Ai组标本为肱骨髁骨折,Bi、Ci两组标本骨折均经过肱骨开窗孔,前-后试验力加载时,Af、Bf、Cf三组标本加载至断裂时骨折部位均为肱骨远端骨干。结论:1.关节镜下改良的Outerbridge-Kashiwagi入路获得最佳观察视野时的适宜骨道开窗直径为12mm,获得最佳操作范围时的适宜骨道开窗直径为14mm。2.改良的Outerbridge-Kashiwagi入路相对安全,当肱骨开窗直径小于等于14mm时,肱骨骨折风险较低,临床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3.关节镜下改良的Outerbridge-Kashiwagi入路适宜的骨道开窗直径为14mm。

揭强[3](2020)在《熏洗2号方促进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熏洗2号方促进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方法:本课题收集2019年5月至2019年11月间就诊于泉州市正骨医院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选取符合临床诊断标准、临床分型标准、纳入标准而无排除标准的患儿60名,其中男性47例、女性13例,年龄分布于514岁之间,平均年龄7.9±2.5岁。按随机分组原则分成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入选病例均由同一组医生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石膏外固定,出院后并由同组医生复查,术后第28天(4周)复查X线片证实临床愈合予拔除克氏针,术后第31天针眼闭合后开始熏洗。对照组为术后常规肘关节功能锻炼+术后第31天同等水温的温水熏洗,每次30分钟,每日2次,7天为一个疗程,共两个疗程。试验组为术后同样肘关节功能锻炼+术后第31天同等水温的熏洗2号方熏洗,同样也是每次30分钟,每日2次,7天为一个疗程。均观察2个疗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的观察指标:采用面部表情评分法记录术后第31、38、45天肘关节被动锻炼时的疼痛强度;记录术后第31、38及45天的肘关节的活动度;术后第31、38、45天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进行阶段性评定;是否出现接触性皮炎。全部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分析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性。结果:(1)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及受伤侧别)经统计学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说明两组数据具有可比性。(2)肘关节被动锻炼时的疼痛强度观察指标:两组术后第38天、45天分别比较得出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数据组内两两比较,均得出P<0.05,有统计学意义。(3)患侧肘关节活动度观察指标:两组术后第38天及第45天分别比较以及两组数据组内两两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4)Mayo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进行阶段性评定:两组术后第38天及第45天分别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数据组内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安全指标:两组患儿在整个治疗期间均未出现皮肤烫伤及皮肤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结论:1、熏洗2号方能有效缓解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锻炼时的疼痛。2、熏洗2号方经过药力与热效的共同作用,具有舒筋、通络、止痛的功效,对提升术后肘关节屈伸功能活动度及肘关节功能评分有显着的作用。3、熏洗2号方不会引起接触性皮炎的不良反应,安全可靠,操作简单。

张忠,齐岩松,吴海贺,包呼日查,徐永胜[4](2019)在《关节镜下治疗肘关节骨性关节炎伴僵硬短期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肘关节镜下治疗肘关节骨性关节炎伴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5年5月至2018年6月期间于乌海市人民医院收治肘关节骨性关节炎伴肘关节僵硬的患者17例,所有患者均肘关节镜下行滑膜骨赘清理、关节囊松解、游离体取出、关节结构成型,术后均行专业康复功能训练,观察比较围手术期前、后肘关节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关节活动度、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的差异,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均无神经血管损伤、肘关节副韧带损伤、切口愈合不良、感染、异位骨化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所有患者在术后12个月随访时进行评估,VAS评分术前(6.17±1.07)分,术后(2.94±0.65)分;肘关节Mayo评分术前(44.41±3.42)分,术后(93.23±1.71)分;HSS评分术前(45.29±6.69)分,术后(88.41±2.5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关节屈伸及旋转活动度显着改善。结论应用关节镜技术治疗肘关节骨性关节炎伴肘关节僵硬能够显着改善肘关节功能,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可靠等优点。

刘文忠[5](2019)在《冰盐袋在膝关节镜术后镇痛消肿效果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不同的冰盐袋使用时间对膝关节镜术后的疼痛、肿胀程度以及膝关节活动度和膝关节功能评分的影响,确定膝关节镜术后冰盐袋最佳的干预时间。方法:本研究选取自2015年6月1日至2017年6月1日收治入高密市人民医院的采用膝关节镜作为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膝关节镜术后冰盐袋的使用时间,将160例患者随机分成4组,分别是术后间断处理12 h,术后间断处理24 h,术后间断处理36 h和术后间断处理72 h。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比较4组患者膝关节镜术后的镇痛效果;采用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和术后膝关节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评价术后膝关节的恢复情况,利用血红蛋白含量(Hb)和红细胞压积(HCT)评估术后的出血情况,利用下肢周径测量比较术后膝关节肿胀情况,以及记录膝关节镜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皮下瘀斑,皮下血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膝关节皮肤感染等)。结果:(1)4组患者的基准资料如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和BM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4组患者受伤膝关节的左右侧,致伤部位以及致伤原因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4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和切口长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4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3 d和术后7 d血红蛋白含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5)4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3 d和术后7 d红细胞压积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6)4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3 d和术后7 d患肢膝关节活动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7)4组患者术前,术后3 d和术后7 d患肢周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A组患者术后1 d患肢周径大于B组、C组和D组(P<0.05),而B组、C组和D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8)4组患者术前和术后7 d患肢膝关节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A组患者术后1 d患肢膝关节VAS评分高于B组、C组和D组患者(P<0.05),而B组、C组和D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D组患者术后3d患肢膝关节VAS评分高于A组和B组患者(P<0.05),C组患者术后3d患肢膝关节VAS评分高于A组和B组患者(P<0.05);(9)4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3 d,术后7 d和术后30 d患肢膝关节K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0)在术后张力水疱和术后皮下瘀斑方面,A组高于B组、C组和D组(P<0.05),而B组、C组和D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皮下血肿和DVT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膝关节镜术后冰盐袋间断处理24 h是最佳治疗方案。短于24 h缺乏镇痛消肿效果,超过24 h会增加患者术后疼痛发生率。

王立志[6](2019)在《肘关节镜前内侧入路的应用解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微创外科是医学上的高新技术,是现代医学发展史上的一次技术革新,也是一个新的里程碑。关节镜作为微创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已经在骨与关节外科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目前国内膝关节镜技术的发展已经很成熟,其他关节镜手术临床应用相对较少。肘关节腔狭小不规则,解剖结构复杂,手术操作受限,因此手术并发症较多[1]。虽然肘关节镜技术开展较早,受困于肘关节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风险大,国内外相关论文并不多见。我们查阅文献发现,肘关节前内侧入路有三个不同入路:第一个(A)是Andrew[2]最早提出的肱骨内上髁远端2 cm,前方2 cm;第二个(B)是Lindenfeld[3]提出的肱骨内上髁远端1 cm,前方1 cm;第三个(C)是Verhaar[4]提出的肱骨内上髁远端2 cm,前方1 cm。究竟哪个更安全,更有效,没有比较,缺乏试验论证。本实验通过在同一新鲜解冻的肘关节尸体标本上观察3个入路的镜下视野大小、入镜的难易程度和操作的灵活性,探讨3个不同前内侧入路关节镜下操作的有效性;在同一标本上测量肘关节屈曲90°位肘关节镜3个不同前内侧入路与正中神经及尺神经的解剖关系,探讨3个不同前内侧入路的安全性。目的:探讨3个不同前内侧入路关节镜下视野大小、入镜的难易程度和操作的灵活性;探讨肘关节屈曲90°位肘关节镜3个不同前内侧入路与正中神经及尺神经的解剖关系。方法:选用新鲜解冻的肘关节尸体标本10个,其中男8个,女2个,左侧6个,右侧4个,年龄18-74岁,标本无畸形,无手术外伤史。应用关节镜系统、手术解剖器械及测量工具:游标卡尺(精确到0.02 mm)。肘关节屈曲90°位,首先仔细触摸骨性体表标志,Marker标记笔标记出肱骨内外上髁、尺骨鹰嘴、肱骨及尺骨轴线,分别标记出近端前外侧入路,前内侧入路A、B、C等。通过软点入路(位于肱骨外上髁、尺骨鹰嘴和桡骨小头之间)向肘关节腔注射1525 ml生理盐水膨胀肘关节,使神经血管远离关节腔中心。注水不能过少,注水不足,关节囊无法充分膨胀;亦不能过多,注水过多易破坏关节囊,致水渗出到周围组织间隙、软组织肿胀,引起关节囊塌陷,致测量数据误差增大。首先建立近端前外侧入路(肱骨外上髁近端2 cm,前方1 cm),作为观察入路,用尖刀做4 mm手术切口,直血管钳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及筋膜,穿破滑膜后进入关节腔,在工作套管保护下插入关节镜,同时打开生理盐水入水管,将3 L袋生理盐水悬挂2米高度保持关节腔压力。以近端前外侧入路作为观察入路,关节镜直视下应用交换棒技术由外到内依次建立前内侧入路A、B、C(图3)。观察3个不同前内侧入路(入路A:肱骨内上髁远端2 cm,前方2 cm;入路B:肱骨内上髁远端1 cm,前方1 cm;入路C:肱骨内上髁远端2 cm,前方1cm)关节镜下视野大小、入镜的难易程度和操作的灵活性。镜下观察完成后,肘关节屈曲90°位,3根4.0mm直径大小的克氏针(由于缺少足够多的穿刺锥,本实验应用3根直径大小相同的克氏针代替)经3个前内侧入路穿刺至肘关节腔中心,助手始终保持克氏针的方向及位置,解剖肘关节标本,剔除3个入路周围皮肤及皮下组织,分离出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用空针针头标记克氏针与正中神经及尺神经的最近垂直距离,用游标卡尺测量(图10,11),记录测量结果。目前国内外文献[5-7]已经证实肘关节屈曲90°位手术入路离正中神经、尺神经的距离较伸直更远、更安全。因此,本实验未纳入肘关节镜前内侧入路屈曲90°位与伸直位的距离比较。通常情况下,肱动静脉在肘关节前方位于正中神经外侧,因此,本研究未对前内侧入路与肱动静脉的距离进行测量。临床手术中,建立入路时先用尖刀片穿破皮肤,直血管钳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及筋膜,不易损伤皮神经,因此未测量前内侧入路与皮神经的最近距离。因此,本研究主要测量肘关节屈曲90°位肘关节镜3个不同前内侧入路距离正中神经及尺神经的最近垂直距离。结果:关节镜下前内侧入路A可见大部分的桡骨小头和大部分尺骨冠突以及全部冠突窝,在前臂旋转过程中可以增大桡骨小头的观察范围,可见约75%的桡骨小头,观察视野范围广。其中,前内侧入路A观察肘关节外侧间室以及近端关节囊止点区域视野好,与Steinmann[8]报道的基本一致。前内侧入路B可见大部分尺骨冠突,小部分的桡骨小头以及全部的冠突窝,观察肱尺关节视野相对较好,但观察肱桡关节视野较差,旋转关节镜可清晰显示内侧的肱骨小头和内侧前方关节囊。前内侧入路C见大部分的桡骨小头和大部分尺骨冠突及冠突窝全部,能很好的观察到肘关节外侧间室前方关节腔以及远端关节囊止点区域,视野范围可。建立这3个入路时都比较容易,无明显差异。在这3个入路镜下观察操作过程中,入路A视野范围最广,操作最灵活,入路C次之,入路B视野范围小,操作灵活性相对较差。3个不同前内侧入路距离正中神经及尺神经的最近距离(详见表格)。肘关节屈曲90°位前内侧入路A、B、C距离正中神经的最近距离分别为(8.82±1.98)mm、(15.92±1.40)mm、(13.91±1.39)mm(F=33.128,P<0.001),三组数据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入路A与入路B(PA-B<0.001)、入路A与入路C(PA-C<0.001)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入路B与入路C(PB-C=0.18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因此,前内侧入路A距离正中神经最近。肘关节屈曲90°位前内侧入路A、B、C距离尺神经神经的最近距离分别为(25.14±2.52)mm、(17.59±1.73)mm、(22.37±1.82)mm(F=37.376,P<0.001),三组数据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3个入路之间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A-B<0.001、PB-C<0.001、PA-C=0.006)。因此,前内侧入路B距离尺神经最近,入路A距离尺神经最远。结论:(1).前内侧入路在肱骨内上髁远端2cm,前方2cm镜下视野范围广,操作最灵活,但距离正中神经最近,神经损伤风险最高,选择此入路时注意保护正中神经。(2).前内侧入路在肱骨内上髁远端2cm,前方1cm镜下视野范围可,操作灵活,神经损伤小,相对安全。临床手术中建议应用此入路。(3).前内侧入路位于肱骨内上髁远端1cm,前方1cm镜下视野范围小,操作灵活性差,但距离正中神经远,临床操作神经损伤风险小,相对安全。(4).肘关节镜前内侧入路损伤尺神经风险小。

傅青松[7](2018)在《经鹰嘴窝到冠突窝建立肘关节镜入路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次实验研究以目前临床常用的9大的肘关节镜入路和Outerbridge-Kashiwagi method为根据,在其基础上作经鹰嘴窝到冠突窝建立骨道的入路,研究该入路的建立方式及其应用;探讨经鹰嘴窝到冠突窝建立肘关节镜新入路的解剖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探讨经该入路进行关节镜操作时的观察性和操作性。方法:(1)用防腐保存的成人肘关节标本10例(男6例、女4例,均为右侧)作肘关节的解剖观察研究,从应用解剖学的角度研究肘关节鹰嘴窝和冠突窝的形态结构特点以确定可建立入路骨道的大小、位置、方向和安全性;(2)用冷冻保存的新鲜成人肘关节标本10例(男7例、女3例,均为右侧)作肘关节镜的实际操作,根据解剖测量的骨道角度,于肘关节镜监视下经鹰嘴窝到冠突窝建立肘关节镜入路,从骨道建立后的X片影像学系统再次探究骨道的位置和方向;应用关节镜设备在标本上的实际操作来探究该入路的观察性(观察范围和观察便宜性)和操作性(操作范围和操作便宜性);及其部分相关临床应用效果。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算资料采用方差分析,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P值小于0.01时有统计意义。结果:鹰嘴窝的横径大小为(23.37±2.01)mm,鹰嘴窝的纵径大小为(18.80±1.65)mm,鹰嘴窝的深度为(12.83±1.76)mm,鹰嘴到鹰嘴窝最低点的距离为(14.28±1.08)mm,鹰嘴到鹰嘴窝处骨道定点的的距离为(19.28±1.08)mm,鹰嘴窝边缘到内上髁的最短距离为(16.45±0.55)mm,鹰嘴窝边缘到外上髁的最短距离为(18.90±1.05)mm,鹰嘴窝最低点到尺神经的最短距离为(16.04±1.04)mm,冠突窝的横径大小为(12.95±1.43)mm,冠突窝的纵径大小为(14.05±1.61)mm,冠突窝的深度为(4.56±0.64)mm,冠突窝边缘到内上髁的最短距离为(21.11±1.15)mm,冠突窝边缘到外上髁的最短距离为(24.28±1.01)mm;肘关节伸直0°时,冠突窝到桡神经的最短水平距离为(16.90±0.54)mm,冠突窝到正中神经的最短水平距离为(4.04±0.36)mm,冠突窝到正中神经的最短垂直距离为(20.80±0.64)mm,冠突窝到肱血管群的最短水平距离为0.00mm,即为肱血管群位于冠突窝的正前方,冠突窝到肱血管群的最短垂直距离为(20.44±0.66)mm;经鹰嘴窝到冠突窝建立的肘关节镜入路骨道与肱骨干矢状位所成角角度为(17.50±3.63)°,该入路骨道与肱骨干冠状位所成角角度为(77.42±3.07)°;骨道建立后,X线摄片测量该入路骨道与肱骨干矢状位所成角角度为(23.38±2.77)°,该入路骨道与肱骨干冠状位所成角角度为(80.95±3.95)°;肘关节各个方向上,30°关节镜经近端前内侧入路可观察到大部分冠突、大部分桡骨小头、部分肱尺关节面、绝大部分肱桡关节面、大部分冠突窝、部分内侧关节囊、部分外侧关节囊、大部分前方关节囊,30°关节镜经近端前外侧入路可观察到绝大部分冠突、大部分桡骨小头、大部分肱尺关节面、大部分肱桡关节面、绝大部分冠突窝、部分内侧关节囊、部分外侧关节囊、大部分前方关节囊,30°关节镜经骨道直径为7.00mm的经鹰嘴窝到冠突窝关节镜入路可观察到部分冠突、小部分桡骨小头、部分肱尺关节面、小部分肱桡关节面、绝大部分前方关节囊,30°关节镜经骨道直径为8.50mm的经鹰嘴窝到冠突窝关节镜入路可观察到大部分冠突、部分桡骨小头、部分肱尺关节面、部分肱桡关节面、全部前方关节囊,30°关节镜经骨道直径为10.00mm的经鹰嘴窝到冠突窝关节镜入路可观察到绝大部分冠突、大部分桡骨小头、大部分肱尺关节面、大部分肱桡关节面、全部前方关节囊;当经鹰嘴窝到冠突窝关节镜入路作为操作入路时,各个方向上活动肘关节,刨削器经骨道直径为7.00mm的该入路可对部分冠突、部分肱尺关节面、大部分前方关节囊进行操作,刨削器经骨道直径为8.50mm的该入路可对大部分冠突、小部分桡骨小头、部分肱尺关节面、小部分肱桡关节面、大部分前方关节囊进行操作,刨削器经骨道直径为10.00mm的该入路可对绝大部分的冠突、部分桡骨小头、部分肱尺关节面、部分肱桡关节面、近全部前方关节囊进行操作;2例肘关节存在僵直,实验前肘关节伸直角度为(38.00±11.31)°,屈曲角度为(101.00±12.72)°,实验建立7.00mm骨道的经鹰嘴窝到冠突窝关节镜入路并且在关节镜下对肘关节进行了松解后,肘关节伸直角度为(15.50±7.79)°,屈曲角度为(133.50±10.61)°,实验建立8.50mm骨道的经鹰嘴窝到冠突窝关节镜入路对肘关节进行松解后,肘关节伸直角度为:(13.50±7.78)°,屈曲角度为(137.50±4.95)°,实验建立10.00mm骨道的经鹰嘴窝到冠突窝关节镜入路对肘关节进行松解后,肘关节伸直角度为:(13.00±7.07)°,屈曲角度为(144.50±4.95)°。结论:1.经鹰嘴窝到冠突窝关节镜入路对肘关节稳定性的影响小,且安全性可;2.经鹰嘴窝到冠突窝建立的肘关节镜入路是以后正中入路为入路点的;该入路骨道与肱骨矢状面和冠状面形成一个较恒定的角度,且骨道直径最大不应超过鹰嘴窝的最短直径,以确保其骨性结构的稳固性;3.经鹰嘴窝到冠突窝关节镜入路作为观察入路时,对后方关节腔和前方关节腔均可获得很好的视野,更易观察前方关节囊,但对冠突和桡骨小头的观察较近端前内侧入路和近端前外侧入路差;4.经鹰嘴窝到冠突窝关节镜入路作为操作入路时,对后方关节腔和前方关节腔均可进行有效的处理,其更易对前方关节囊进行处理,特别是弥补了其他入路不能对冠突进行充分处理的弊端;但对桡骨小头的处理较近端前内侧入路和近端前外侧入路差;5.经鹰嘴窝到冠突窝关节镜入路骨道建立并应用关节镜对肘关节进行了松解后,可能对肘关节僵硬标本的活动度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陈宏,潘佳栋,阮健[8](2018)在《肘关节镜的临床应用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肘关节镜应用的研究始于1931年,当时认为肘关节镜造成神经血管损害的危险远大于关节镜诊治所能带来的益处。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一看法逐渐被纠正[1]。肘关节周围复杂的血管神经及狭小的操作空间要求术者对解剖结构非常熟悉。最初,肘关节镜仅仅用于疾病诊断和游离体摘除,自1985年Andrews和Carson[2]发表文章后,该技术的应用取得了巨大进步,并确立了最初的肘关节镜手术

毕殿海,曾欢高,廖勇,廖水生[9](2017)在《新余市肘关节镜下治疗创伤性肘关节病的首次病例报道》文中研究指明肘关节创伤后多出现关节粘连、增生、关节周围软骨损伤、骨折等因素,早期不积极处理可能出现肘关节僵硬、疼痛、活动受限等一系列并发症;肘关节镜相对膝关节镜出现的比较晚,特别是内地开展较国外及沿海发达地区更晚。

毕殿海,曾欢高,廖勇,廖水生[10](2017)在《新余市肘关节镜下治疗创伤性肘关节病的首次病例报道》文中指出肘关节创伤后多出现关节粘连、增生、关节周围软骨损伤、骨折等因素,早期不积极处理可能出现肘关节僵硬、疼痛、活动受限等一系列并发症;肘关节镜相对膝关节镜出现的比较晚,特别是内地开展较国外及沿海发达地区更晚;本次我科率先在全市开展了肘关节镜手术,1例,男性,46岁,1年前患者打电钻时右肘关节出现扭伤,拍片未见骨折,1年来患者在院外反复行针灸、理疗、外敷中药等处理,但仍出现右肘关节屈伸活动受限,旋后稍受限,肘后及外侧压痛;另一例患者,女性,26岁,跌伤致右肘关节疼痛、活动受限2天,X片提示右桡骨小头骨折;我科对这2例患者进行肘关节镜下治疗,均取得了理想的疗效。

二、肘关节镜手术的并发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肘关节镜手术的并发症(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复方接骨片促进ACL断裂重建后腱骨愈合的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关节镜在临床治疗疾病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2)肘关节镜下改良的Outerbridge-Kashiwagi入路骨道开窗直径大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骨道开窗直径大小与观察性和操作性关系的关节镜下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骨道开窗直径大小与肱骨骨折风险的生物力学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总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关节镜治疗肘关节炎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3)熏洗2号方促进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2 病例诊断依据
    3 病例分型标准
    4 研究病例标准
        4.1 纳入标准
        4.2 排除标准
        4.3 剔除及脱落标准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主要器械及药品
    2 试验方法与步骤
    3 注意事项
    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4.1 功能锻炼时的疼痛强度
        4.2 肘关节屈伸活动度(ROM)
        4.3 Mayo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
        4.4 安全性观察指标
    5 统计学分析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分析
        1.1 两组患儿的性别差异性分析
        1.2 两组患儿的年龄差异性分析
        1.3 两组患儿的侧别差异性分析
    2 功能锻炼时的疼痛强度分析
    3 肘关节屈伸活动度(ROM)分析
    4 肘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析(Mayo评定标准)
    5 安全性分析
第四部分 讨论与分析
    1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特点及治疗进展
        1.1 儿童肱骨髁上的解剖特点
        1.2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进展
    2 肘关节功能障碍概述
        2.1 肘关节的解剖结构及功能
        2.2 肘关节功能障碍发病机制及分类
        2.3 肘关节功能障碍治疗
    3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
        3.1 骨折损伤的严重程度
        3.2 肱骨髁上骨折的早期治疗及固定方法
        3.3 早期功能锻炼因素
    4 中医学对肘关节功能障碍认识
        4.1 中医学对功能障碍的理论认识
        4.2 中药熏洗在关节功能障碍治疗中的运用
        4.3 熏洗2号方组方特点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5 研究结果分析
        5.1 熏洗2号方对术后功能锻炼时疼痛强度的影响
        5.2 熏洗2号方对术后肘关节屈伸活动度的影响
        5.3 熏洗2号方对术后肘关节功能评分的影响
        5.4 安全性分析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关节镜下治疗肘关节骨性关节炎伴僵硬短期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手术方法
    三、术后处理
    四、评价标准
    五、统计学分析
结 果
讨 论
    一、肘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与传统手术的比较
    二、肘关节镜手术的并发症及预防

(5)冰盐袋在膝关节镜术后镇痛消肿效果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和纳入、排除标准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剔除标准和脱落标准
    2.研究材料
        2.1 膝关节镜系统
        2.2 半月板成形术中所需器械
    3. 膝关节镜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3.1 术前常规处理
        3.2 手术操作
        3.3 膝关节镜术后处理和康复锻炼
        3.4 实验分组
    4. 观察指标
        4.1 患者的一般基准资料
        4.2 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资料
        4.3 患者术前和术后的患肢肢体周径
        4.4 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疼痛评分资料
        4.5 膝关节镜术后患肢膝关节活动度
        4.6 下肢血管静脉血栓情况
        4.7 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膝关节功能评分
    5.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各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结果
    2. 各组患者致伤部位和致伤原因资料比较结果
    3. 各组患者手术相关资料比较结果
    4. 冰盐袋冷敷膝关节对半月板损伤患者手术前后血浆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
    5. 冰盐袋冷敷对膝关节镜手术前后红细胞压积(HCT)的影响
    6. 冰盐袋冷敷对膝关节镜患者手术前后患肢周径的影响
    7. 冰盐袋冷敷对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手术前后患肢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8. 冰盐袋冷敷对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手术前后患肢膝关节 VAS 评分的影响
    9. 冰盐袋冷敷对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手术前后患肢膝关节功能评分的影响
    10. 冰盐袋冷敷对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的并发症的影响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6)肘关节镜前内侧入路的应用解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
致谢
肘关节镜技术的应用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7)经鹰嘴窝到冠突窝建立肘关节镜入路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经鹰嘴窝到冠突窝关节镜入路骨道的解剖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图片
    结果
    附表
    讨论
第二部分 经鹰嘴窝到冠突窝关节镜入路实际操作的探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图片
    结果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肘关节镜经鹰嘴窝到冠突窝新入路的实验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8)肘关节镜的临床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手术体位…
二、手术入路
三、手术适应证…
    (一) 肘关节游离体…
    (二) 骨性关节炎
    (三) 滑膜炎…
    (四) 剥脱性骨软骨炎
    (五) 肱骨外上髁炎…
    (六) 肘管综合征…
四、肘关节镜应用的趋势及进展
    (一) 肘关节镜下肱三头肌修复
    (二) 肘关节镜下骨折修复
    (三) 镜下二头肌修复
    (四) 外侧副韧带修复
    (五) 镜下肘关节僵硬的治疗

(9)新余市肘关节镜下治疗创伤性肘关节病的首次病例报道(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1.2.2 术后康复
2. 手术常见并发症及预防
3. 讨论

四、肘关节镜手术的并发症(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复方接骨片促进ACL断裂重建后腱骨愈合的机制[D]. 乔宇.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肘关节镜下改良的Outerbridge-Kashiwagi入路骨道开窗直径大小的研究[D]. 肖世卓. 西南医科大学, 2021(01)
  • [3]熏洗2号方促进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D]. 揭强.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4]关节镜下治疗肘关节骨性关节炎伴僵硬短期疗效观察[J]. 张忠,齐岩松,吴海贺,包呼日查,徐永胜.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19(04)
  • [5]冰盐袋在膝关节镜术后镇痛消肿效果应用研究[D]. 刘文忠. 青岛大学, 2019(03)
  • [6]肘关节镜前内侧入路的应用解剖研究[D]. 王立志. 西南医科大学, 2019(08)
  • [7]经鹰嘴窝到冠突窝建立肘关节镜入路的实验研究[D]. 傅青松. 西南医科大学, 2018(09)
  • [8]肘关节镜的临床应用进展[J]. 陈宏,潘佳栋,阮健.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18(01)
  • [9]新余市肘关节镜下治疗创伤性肘关节病的首次病例报道[J]. 毕殿海,曾欢高,廖勇,廖水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7(20)
  • [10]新余市肘关节镜下治疗创伤性肘关节病的首次病例报道[A]. 毕殿海,曾欢高,廖勇,廖水生. 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2017

标签:;  ;  ;  ;  ;  

肘关节镜手术的并发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