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NGN机遇面临商业模式挑战(论文文献综述)
章丽华[1](2020)在《我国开放银行中的信息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2018年,“开放银行”概念开始兴起。开放银行是一种创新的银行模式,能够推动银行重新回到将客户作为核心的发展经营模式,对“普惠金融”的推进有重大意义。但是开放银行在我国刚刚起步,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尤其需要优先解决可能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本文的内容大致可以分成五个章节。在第一章中主要是对本文所选课题的背景进行了简要介绍,同时还说明了本文研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在第二章中则是对现阶段国内外关于开放银行的研究现状、国际信息安全领域经典的标准和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纳,对本文研究的基本框架进行了概括;在第三章中对现阶段我国在管理开放银行风险方面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在第四章中针对第三章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第五章的内容是以前一章节内容为基础设计并规划出了开放银行保障信息安全的体系,并以WPDRRC模型和Parlay API体系作为基础对构建设计进行具体深化落实,主要从信息数据的安全组织保障体系、信息数据的安全技术体系、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以及外部访问控制流程设计和外部环境改善五个方面对开放银行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进行了设计和规划。其中本文最主要的内容集中在第三、四、五章中。
郭涛[2](2008)在《我国传统固网运营商NGN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下一代网络(NGN)包含了正在发生的网络构建方式的多种变革。NGN是目前各国电信部门的研究热点,也是电信网络的发展趋势。基于对NGN的理解和NGN对于传统固网运营商的影响分析,本文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角度进行了论证。本文描述了NGN的技术和业务特点,介绍了NGN在国内外各种运营商的应用状况,分析了NGN对电信运营环境产生的影响、对于传统固网运营商带来的威胁和机遇,在此基础上结合传统固网运营商的优势和劣势,提出了传统固网运营商的应对策略。
葛薇[3](2008)在《下一代通信网络(NGN)技术与电信业务转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下一代通信网络(NGN),是传统电信技术发展和演进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新一代电信网络时代的到来。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电信行业转型的情况,从环境变化、行业数据方面分析了电信转型的前提和必要性,解析了电信行业转型的技术要求及本质,并提出了NGN在电信转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从各个角度浅析了对NGN的认识,概括了其主要特点及支撑NGN的九大主要技术,总结了NGN相对于这一代网络的几大优势。通过对下一代通信网络(NON)的业务研究,指出NGN在电信业务中的重要性,特别针对软交换、IMS业务深入剖析了对运营商转型提供的支撑。本文从技术和电信本身业务及管理三方面分析了电信转型的必要性,强调了转型的意义。对于NGN在电信方面提供的业务,推动电信运营行业务和网络的转型,以及网络融合的趋势分析电信转型与NGN。对电信转型时期下一代通信网络的发展与思考做出了概括,并对目前NGN的应用模式提出了见解。进一步了解其相对于传统电信网络的优势和特点,基于NGN平台上的各项新业务发展方向,从挖掘现有网络的业务提供能力、防止业务分流、应对市场竞争的角度,提出了组建NGN的相关构思,并针对下一代网络的技术特点,就NGN的组网模式及其具体技术进行了分析,通过NGN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表达了下一代通信网络对于电信业务转型的实际意义。本文详细将软交换技术和传统电路交换网、IMS进行对比,说明软交换技术的特点和适用情况,并结合中国铁通的网络技术、网络组织和市场业务的情况,对软交换的应用定位进行了分析。同时描述了软交换网络与其它电信网络的互连以及软交换组网应注意的问题,针对贵州铁通网络现状,提出贵州铁通软交换组网思路及具体实现方式。以中国铁通贵州分公司软交换的组网和实现为例,详细分析了铁通贵州分公司软交换技术定位的思考。从软交换技术本身以及中国铁通在网络、技术、市场等方面的需求,进行了研究。主要从铁通贵州分公司组网现状进行改造,以NGN核心接入为主,提出了综合解决方案,在网改成本方面分析了软交换相对于传统交换机的优势,对于现有PSTN改造优化资源配置提出了解决方案。对全省整个大网络优化配置做出了部署。
吴晓静[4](2008)在《中国网通湖南省分公司市场竞争战略研究》文中提出中国网通湖南省分公司作为新兴的电信运营商,面对在位的主导传统运营商,面对其高额的市场占有率和在用户心中难以取代的品牌优势,面对高速发展的通信新技术和用户不断提出的新的服务需求,面对新时期对企业管理提出的严峻挑战,必须在特定的环境下有效地制定、实施和评价企业的市场竞争战略和战术,以使湖南省分公司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抓住外部机会、避开外部威胁,达到企业竞争的目的,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发起挑战而立于不败之地。基于上述考虑,笔者综合运用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和知识,构建了中国网通湖南省分公司竞争战略的研究框架:从宏观环境分析到产业结构分析;从行业内竞争对手分析到企业SWOT分析。并通过利用PEST分析、波特“五力”行业竞争模型、SWOT分析等工具和方法,全面剖析了中国网通湖南省分公司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在此基础上,笔者对湖南网通未来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议。本文对相关的竞争战略理论进行了尝试性的运用,目的是通过对湖南网通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问题,提出竞争战略的建议,同时建立一种普遍适用于中国电信运营企业的竞争战略分析框架,以实现对理论的实证运用。
赵慧玲[5](2007)在《电信业有关NGN标准化工作进展》文中认为对国际电信联盟(ITU)及国内外电信行业有关下一代网络(NGN)的标准化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综述,内容涉及电信业NGN的概念与内涵以及相关工作的标准化进程与前景。重点讨论了软交换技术、IP多媒体子系统(IMS)和基于MPLS的IP承载网相关的技术。最后指出:互联网技术给传统的电信网络运营商既带来挑战,也带来机遇,NGN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成熟技术与高性价比的技术将最终占据主导地位。
初世莹[6](2007)在《济南网通NGN实验研究》文中认为多年来,电信业都是采用传统的电路交换技术传递语音,但以计算机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电信的概念和体系。电信业正面临着一场巨变,固话业务即将进入衰退期,衰退的速度取决于市场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高性能IP网络中的语音业务具有非常低廉的价格和美好的市场前景。然而语音传输的实时性要求是与数据传输的最大不同之处,如何保证服务质量(QoS)对语音业务来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时间来解决这些技术问题。因此有专家预计到2010年,移动、宽带、综合接入NGN等将成为通信的主流,固话业务将作为一种补充的业务而存在。本文首先介绍了电信业发展的大背景,然后从济南网通公司的竞争环境分析入手,通过对NGN网络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业务发展和市场定位的分析,提出了跟进新技术,建设NGN实验网络的方案,包括NGN网络建设的总体架构、IP承载网组网方案、用户接入方案、实验用户选择策略和NGN业务的盈利方案等。论文最后还对上述实验网的运行情况和网络性能进行了分析。该实验网的运行情况表明:技术创新是电信领域不变的主题,是通信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源泉和动力。NGN新技术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竞争力,帮助企业保持长期优质的客户关系,而且可以挖掘新的营销机会,为企业获得高额利润。
牟蓓蓓[7](2007)在《2007全球NGN高峰论坛 多方论道“融合·创新”》文中研究指明2007年,全业务经营时代即将来临,在转型中探索的中国通信产业面临新的机遇,网络和技术的融合、战略和业务的创新,成为在兼收并蓄中推动产业链各环节发展的主旋律。为进一步推动和促进中国NGN产业的发展,经信息产业部批准、由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主办的《2007全球NGN高峰论坛》,于2007年4月3-4日在北京凯宾斯基饭店隆重举行。信息产业部娄勤俭副部长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乐宁[8](2007)在《专家解析NGN趋势》文中指出作为未来网络的必然发展趋势,NGN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虽然业界目前对NGN的定义以及业务应用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及分歧,但从目前全球运营商NGN演进的步伐来看,NGN正以锐不可挡之势席卷着全球运营商的布网规划。尤其是在目前固网运营商面临着网络智能化的转变、移动运营商面临着用户迅速发展和业务创新以及未来运营商所面临的全业务经营走向的情况下,NGN正以它独特的架构吸引着全球运营商的目光。相对于国外NGN发展的步伐,国内运营商在最近两年对网络改造的力度也在逐渐加大。到目前为止,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NGN部署工作都在加速进行中。适值中国通信业迎取3G牌照发放的前夕,中国通信业对于NGN的关注则表现得更为密切。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国NGN产业的发展,在近日由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举办的“2007全球NGN高峰论坛”预热会上,电信研究院的相关专家针对全球及中国NGN发展现状向媒体进行了详细的解析,为业界读者进一步了解NGN的现状及走势提供了许多极具参考价值的信息。
陈洪海[9](2006)在《我国新兴固网运营企业投资决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我国新兴固网运营企业(以南方网通和中国铁通为代表)的投资决策为研究对象,应用投资决策理论和竞争战略理论对新兴固网运营企业的投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应该通过制定有效的投资决策来带动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既要考虑财务指标,又要从竞争需求的角度考虑非财务因素;并具体从投资回收期、投资规模和新技术投资三个方面进行投资决策研究。 首先,针对投资回收期,建立了投资回收期数学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动态投资回收期决策模型(包括单个方案的动态投资回收期决策模型和多方案投资回收期决策模型),给出具体的决策准则,以帮助运营企业根据投资回收期优选投资项目,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固网后进入者投资回收期的不确定性影响因素(投资规模、业务收入及经营成本)。 其次,针对投资规模,构建了不考虑资金约束的净现值最大投资规模决策模式以及考虑资金约束的资金利用率投资规模决策模式,提出对于固网后进入者的规模可变项目而言,应该将投资规模限定在使NPV(净现值)和NPVR(资金利用率)分别达到最大值所对应的投资规模之间。 最后,本文运用实物期权方法对固网后进入者中国南方网通的新技术投资项目价值进行实证评估并与传统净现值法的评估结果进行比较,通过实物期权方法计算出的投资价值数值以充分说明固网后进入者通过新技术投资带动企业超常规发展的必要性,并分析3G与NGN等新技术对于新兴固网运营企业的适用性,最终确定NGN网络是新兴固网运营企业的最佳投资选择。针对中国网通南方公司的新技术演进战略,提出从目前网络向NGN网络过渡的投资模式。
吴洁[10](2006)在《基于NGN网络环境的电信服务营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80年代初,BOOMS和BITNER在传统营销的基础上将服务企业营销组合定为7个要素,即产品(PRODUCT)、定价(PRICE)、地点或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人员(PEOPLE)、有形展示(PHYSICALEVIDENCE)、过程(PROCESS),简称7P’s。这7项要素已经成为企业服务营销的核心。电信运营行业隶属于服务行业,电信运营商更多的是提供服务,尤其是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这种服务业成份越来越大,因此电信营销是一种典型的服务营销。NGN是下一代网络,将融合话音数据和视频网络进行综合业务的提供,随着NGN网络的普及,传统运营商最后一公里的资源优势将逐渐丧失,各运营企业提供的业务类产品也越来越同质,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通过怎样的服务营销策略才能取得竞争优势是目前传统运营商要考虑的关键问题,这也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本文通过对服务营销策略的7个方面(7P’S理论)进行剖析,针对电信运营业特点与NON网络环境下提供业务的特点,提出在NGN网络环境下以提升服务作为电信营销的主要策略。
二、NGN机遇面临商业模式挑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NGN机遇面临商业模式挑战(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开放银行中的信息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述评与研究展望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开放银行概念简介及相关理论 |
2.1.1 参与者特征 |
2.1.2 开放银行结构 |
2.1.3 开放式API |
2.1.4 共享经济理论 |
2.2 信息安全管理标准及模型 |
2.2.1 信息安全管理相关标准 |
2.2.2 信息安全管理模型 |
第三章 开放银行信息安全问题 |
3.1 开放银行面临的信息安全现状 |
3.1.1 银行信息保障技术水平难以达到标准 |
3.1.2 对用户的精确刻画产出诱导行为模式和过度压榨用户资源 |
3.1.3 风险具有极高的破坏性、隐蔽性及扩散性 |
3.1.4 受损方追极责难 |
3.2 开放银行信息安全管理现状 |
3.2.1 我国尚未有完整的开放银行法律架构 |
3.2.2 银行本身对客户信息不重视 |
3.2.3 银行信息安全政府监管不利 |
3.2.4 银行客户自身信息安全保护意识薄弱 |
3.3 开放银行信息安全风险出现的主要原因 |
3.3.1 开放式API增大银行风险敞口 |
3.3.2 数据资产化 |
3.3.3 外部场景的准入门槛低,信息安全防护手段不足 |
3.3.4 业务链拉长导致监管难度增加 |
3.3.5 数据共享对象选择标准降低 |
3.3.6 个人移动终端的防护力度不足 |
3.3.7 IT技术外包增加信息系统失控风险 |
第四章 我国开放银行信息安全保障对策 |
4.1 开放银行内部环境改善方案 |
4.1.1 在技术层面加强风险预防 |
4.1.2 加强银行内部控制及风险管控力度 |
4.1.3 安全意识培养 |
4.2 外部环境改善方案 |
4.2.1 完善我国数据归属制度 |
4.2.2 完善内部监管体系 |
4.2.3 加紧制定一系列标准 |
4.2.4 推动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前置法出台 |
第五章 开放银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
5.1 开放银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架构设计目标及原则 |
5.1.1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架构目标 |
5.1.2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架构原则 |
5.1.3 开放银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总体架构 |
5.2 开放银行信息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结构设计 |
5.2.1 基于WPDRRC模型的开放银行信息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结构设计 |
5.2.2 基于Parlay API体系的外部访问流程设计 |
5.2.2.1 安全业务特征集 |
5.2.2.2 安全接口模型 |
5.2.2.3 访问流程设计 |
5.2.2.4 开放银行、外部场景与个人客户之间访问流程设计 |
5.3 开放银行信息安全保障组织体系结构设计 |
5.3.1 开放银行信息安全保障组织体系框架设计前提 |
5.3.2 开放银行信息安全保障组织体系框架设计 |
5.4 开放银行信息安全保障管理体系框架设计 |
5.4.1 信息安全管理标准和规定 |
5.4.2 基于WPDRRC模型的开放银行信息安全保障管理体系框架构建 |
5.5 基于WPDRRC模型的开放银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运维管理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我国传统固网运营商NGN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NGN技术和业务的发展 |
1.1 绪论 |
1.2 NGN概念 |
1.3 NGN网络相关技术 |
1.3.1 NGN网络层次 |
1.3.2 支撑NGN的主要技术 |
1.3.3 其他相关技术 |
1.3.4 NGN的技术优势 |
1.4 NGN网络的业务能力 |
1.4.1 NGN网络在业务支持上的特点 |
1.4.2 NGN业务特点 |
1.4.3 NGN提供业务的方式和主要业务 |
1.5 NGN技术演进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 |
1.5.1 承载网的QoS |
1.5.2 网络互联互通 |
1.5.3 如何实现私网穿透问题 |
1.5.4 业务开发的问题 |
1.5.5 支撑系统 |
1.6 NGN应用情况 |
1.6.1 国外NGN应用情况 |
1.6.2 国内NGN应用情况 |
1.6.3 NGN应用展望 |
2 NGN对电信运营环境产生的影响 |
2.1 NGN对电信运营模式构成冲击 |
2.1.1 使分工进一步细化 |
2.1.2 形成新的产业链 |
2.1.3 削弱了基础运营商对业务市场的控制力 |
2.1.4 改变现有基础运营商的运营架构 |
2.2 新运营商进入门槛降低 |
2.2.1 网络融合使建设成本降低 |
2.2.2 IP接入方式更易于快速推广业务 |
2.2.3 技术创新为中小运营商带来快速成长的机会 |
2.2.4 新兴运营商运用 NGN发展案例 |
2.3 监管环境面临考验 |
2.3.1 政府管理思路需要创新 |
2.3.2 VOIP业务分类需要明确 |
2.3.3 要满足国家信息安全要求 |
2.3.4 普遍服务与结算体系 |
2.4 传统网络技术面临转型 |
2.4.1 电路交换型网络向分组网络转变 |
2.4.2 独立网络向融合网络转变 |
2.4.3 高运营成本向低运营成本转变 |
2.5 多媒体通信将逐渐成为核心业务 |
2.5.1 语音业务仍是近期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 |
2.5.2 多媒体通信将是未来的主导业务 |
3 NGN对传统固网运营商的影响 |
3.1 传统固网运营商面临的形势 |
3.1.1 固网运营商负担沉重 |
3.1.2 移动业务逐步挤压固网业务生存空间 |
3.1.3 语音IP化使固话收入大幅缩水 |
3.1.4 宽带业务尚未成为产品组合中的“现金牛” |
3.1.5 技术进步对固网运营商提出更高的要求 |
3.2 NGN技术发展对固网运营商带来的挑战 |
3.2.1 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防守难度加大 |
3.2.2 即时通信暗渡陈仓,对PSTN形成潜在的威胁 |
3.2.3 非法IP分流国内、国际长途话务量 |
3.2.4 价值链需要重新整合 |
3.2.5 运维模式需要转变 |
3.3 传统固网运营商面临的机遇 |
3.3.1 采用NGN技术有利于降低网络成本,提高运营效益 |
3.3.2 提供了业务创新的平台 |
3.3.3 提供了业务转型的网络基础 |
4 传统固网运营商的NGN发展策略 |
4.1 传统固网运营商发展NGN技术的优势 |
4.1.1 成熟的宽带网络 |
4.1.2 庞大的客户基础 |
4.1.3 完善的业务布局 |
4.1.4 深厚的技术底蕴 |
4.2 国外传统固网运营商的NGN发展策略 |
4.2.1 英国电信:面向固定移动融合 |
4.2.2 Verizon:“Cap & Grow” |
4.2.3 Sprint:先核心后外围向分组过渡 |
4.2.4 NTT:光纤接入业务制胜 |
4.3 我国传统固网运营商对NGN的顾虑 |
4.3.1 没有强大压力 |
4.3.2 没有成功模式借鉴 |
4.3.3 终端困境让运营商裹足 |
4.3.4 体制与组网的矛盾 |
4.4 我国传统固网运营商的NGN发展策略 |
4.4.1 总体策略 |
4.4.2 网络演进策略 |
4.4.3 业务发展策略 |
4.4.4 竞争策略 |
5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下一代通信网络(NGN)技术与电信业务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NGN业务概述 |
2.1 NGN概念 |
2.2 NGN的主要特征 |
2.3 NGN的九大支撑技术 |
2.3.1 IPv6 |
2.3.2 光纤高速传输技术 |
2.3.3 光交换与智能光网 |
2.3.4 宽带接入 |
2.3.5 城域网 |
2.3.6 软交换 |
2.3.7 3G和后3G移动通信系统 |
2.3.8 IP终端 |
2.3.9 网络安全技术 |
2.4 NGN的技术优势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下一代通信网络(NGN)在电信业务中的重要性 |
3.1 软交换加快NGN的商用步伐 |
3.2 IMS为NGN指明融合方向 |
3.3 电信转型时期的NGN解析 |
3.3.1 电信转型与NGN |
3.3.2 NGN推动电信运营商业务和网络的转型 |
3.3.3 网络融合趋势向NGN转型 |
3.4 电信转型时期下一代网络发展的思考 |
3.4.1 运营商的考验 |
3.4.2 当前NGN的应用模式 |
3.5 NGN改变电信业战略格局 |
3.5.1 NGN带来通信技术升级 |
3.5.2 NGN带来业务转型 |
3.5.3 运营商应该考虑的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软交换技术介绍 |
4.1 软交换基础概念 |
4.1.1 什么是软交换 |
4.1.2 软交换体系思想的基本要素 |
4.2. 软交换体系架构的组成 |
4.2.1. 设备组成结构 |
4.3 基于软交换技术的网络结构 |
4.4 软交换技术 |
4.4.1 软交换技术定义 |
4.4.2 软交换技术的设计原理及其实现目标 |
4.5 软交换所使用的主要协议 |
4.6 软交换外延知识 |
4.6.1 软交换的驱动优势 |
4.6.2 勾画完整的软交换概念 |
4.6.3 多媒体软交换系统 |
4.7 总结 |
第五章 中国铁通软交换技术应用研究 |
5.1 对中国铁通软交换技术应用定位思考 |
5.1.1 软交换技术总结 |
5.1.2 IMS技术分析 |
5.1.3 软交换应用的定位 |
5.2 软交换网络与其它电信网络的互连 |
5.3 软交换组网应注意的问题 |
5.3.1 对IP承载网的QoS的要求 |
5.3.2 网络安全性考虑 |
5.3.3 对IPv6地址的支持 |
5.4 贵州铁通软交换组网与实现 |
5.4.1 方案总体构思 |
5.5 具体实施方案 |
5.5.1 组网方案描述 |
5.5.2 组网具体说明 |
5.6 软交换在贵州铁通的应用前景 |
5.7 软交换的运营管理 |
5.8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 |
致谢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 |
(4)中国网通湖南省分公司市场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结构框架 |
第2章 中国网通湖南省分公司市场竞争环境分析 |
2.1 我国电信业发展概况 |
2.2 宏观环境分析 |
2.2.1 政治法律环境 |
2.2.2 经济环境 |
2.2.3 社会文化环境 |
2.2.4 自然地理环境 |
2.2.5 技术环境 |
2.3 行业环境分析 |
2.3.1 供应商分析 |
2.3.2 现有竞争对手分析 |
2.3.3 潜在竞争对手分析 |
2.3.4 替代品分析 |
2.3.5 买方分析 |
第3章 中国网通湖南省分公司战略分析 |
3.1 中国网通湖南省分公司SWOT分析 |
3.1.1 优势分析 |
3.1.2 劣势分析 |
3.1.3 机遇分析 |
3.1.4 威胁分析 |
3.2 中国网通湖南省分公司的发展定位 |
第4章 中国网通湖南省分公司的市场竞争战略选择 |
4.1 战略目标 |
4.1.1 湖南网通发展愿景和使命 |
4.1.2 湖南网通企业战略目标 |
4.1.3 湖南网通市场竞争战略 |
4.2 战略方案的制订 |
4.2.1 总体战略构想 |
4.2.2 湖南电信行业市场竞争战略分析 |
4.3 战略方案的选择 |
4.3.1 市场发展战略 |
4.3.2 业务发展战略 |
4.3.3 技术发展战略 |
4.3.4 人力资源发展战略 |
4.4 湖南网通选择差异化市场竞争战略的优势 |
第5章 中国网通湖南省分公司市场竞争战略的实施保障措施 |
5.1 观念更新 |
5.2 建立前后端型扁平的组织架构 |
5.3 继续精细化管理 |
5.4 强化客户关系管理,提高营销能力 |
5.5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
5.6 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6)济南网通NGN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电信行业的发展和变化 |
1.1.2 新的竞争格局 |
1.2 未来技术走向 |
1.3 研究目的 |
1.4 论文内容安排 |
第二章 济南网通营销环境分析 |
2.1 济南网通竞争环境 |
2.1.1 竞争对手 |
2.1.2 顾客 |
2.1.3 供应商 |
2.2 济南网通的优劣势分析 |
第三章 NGN商用网建设的必要性 |
3.1 NGN简介 |
3.1.1 传统PSTN网络 |
3.1.2 NGN概念及应用 |
3.1.3 NGN网络架构 |
3.1.4 NGN网络特点 |
3.1.5 NGN的发展目标 |
3.2 NGN商用网建设的必要性 |
3.2.1 跟踪和掌握技术发展的趋势 |
3.2.2 适应激烈市场竞争的要求 |
3.2.3 业务发展的需要 |
3.2.4 适应网络演进的趋势 |
3.2.5 人才和技术储备的需要 |
第四章 济南网通NGN实验网解决方案 |
4.1 建设NGN商用实验网可行性 |
4.1.1 NGN网络技术已具备初步商用能力 |
4.1.2 济南网通具有NGN商用实验的必要条件 |
4.2 市场与业务定位分析 |
4.2.1 NGN业务定位考虑的问题 |
4.2.2 NGN业务开拓考虑的问题 |
4.2.3 具体可发展业务内容 |
4.3 NGN试验网整体组网方案 |
4.4 IP承载网络组织 |
4.4.1 IP承载网组网模型 |
4.4.2 NGN承载网的QoS保障方案 |
4.4.3 NGN业务网络的安全性考虑 |
4.5 用户接入方案 |
4.5.1 集团客户方案 |
4.5.2 密集小区方案 |
4.6 实验用户选择策略 |
4.7 NGN业务的运营模式 |
第五章 NGN实验网运行状况与性能分析 |
5.1 NGN实验网运行情况 |
5.2 NGN实验网的功能分析 |
5.2.1 网络功能 |
5.2.2 业务功能 |
5.2.3 设备功能 |
5.2.4 管理功能 |
5.2.5 NGN实验网功能特征 |
5.3 NGN实验网的性能分析 |
5.3.1 NGN实验网性能特征 |
5.3.2 融合是IP NGN的核心 |
5.4 NGN业务的市场分析及前景展望 |
5.5 小结 |
第六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8)专家解析NGN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核心网替代加快, DSL依然是接入主流 |
NGN对传统核心网的替代加快 |
IMS研发成果显着 |
DSL接入技术依然是主流 |
挑战来自技术、管制、商业模式三个层面 |
中国NGN部署加快, FTTH已有局部商用 |
(9)我国新兴固网运营企业投资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框架及主要内容 |
1.4 本文的研究特色与创新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2.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2.3 总体评述 |
第三章 本文所用到的主要理论与相关分析 |
3.1 投资决策理论及其在新兴固网运营企业中的运用研究 |
3.1.1 静态投资决策方法在新兴固网运营企业中的运用研究 |
3.1.2 动态投资决策分析方法在新兴固网运营企业中的运用研究 |
3.1.3 实物期权投资决策方法在新兴固网运营企业中的运用研究 |
3.2 竞争战略理论及其在新兴固网运营企业中的运用研究 |
3.2.1 基于行业结构理论的竞争战略研究 |
3.2.2 基于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的竞争战略研究 |
3.2.3 基于战略资源理论的竞争战略研究 |
3.3 我国新兴固网运营企业投资决策和竞争策略应用分析 |
3.3.1 移动与固网向NGN融合趋势分析 |
3.3.2 初期新兴固网运营企业基本竞争策略选择 |
3.3.3 中后期新兴固网运营企业基本竞争策略选择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我国固网通信运营企业的投资现状分析 |
4.1 我国通信运营业发展现状分析 |
4.1.1 电信业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
4.1.2 我国通信运营业发展现状 |
4.2 我国固网通信运营业市场环境分析 |
4.2.1 我国固网通信运营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
4.2.2 我国固网通信运营业经济环境分析 |
4.2.3 我国固网通信运营企业投资决策分析 |
4.3 新兴固网运营企业的投资现状及投资环境分析 |
4.3.1 新兴固网运营企业的界定 |
4.3.2 新兴固网运营企业竞争环境及投资环境分析 |
4.4 新兴固网运营企业投资决策中的主要问题及研究的主要方面 |
4.4.1 新兴固网运营企业投资决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4.4.2 新兴固网运营企业投资决策研究的主要方面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投资回收期的我国新兴固网通信运营企业投资决策研究 |
5.1 投资回收期研究 |
5.2 新兴固网运营企业的动态投资回收期决策模型 |
5.2.1 国内外企业投资项目决策方法的实际应用现状 |
5.2.2 关于动态投资回收期评价准则的一点重要说明 |
5.2.3 新兴固网运营企业的动态投资回收期决策模型 |
5.3 新兴固网运营企业的投资回收期不确定性研究 |
5.3.1 新兴固网运营企业投资回收期数学模型的建立 |
5.3.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投资回收期不确定性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投资规模的我国新兴固网通信运营企业投资决策研究 |
6.1 企业投资规模与投资效率研究 |
6.1.1 企业投资规模与规模经济关系分析 |
6.1.2 投资规模与投资效率关系分析 |
6.2 新兴固网运营企业投资规模决策研究 |
6.2.1 不考虑资金约束的净现值最大投资准则模式 |
6.2.2 考虑资金约束的资金利用率准则投资模式 |
6.2.3 最优投资规模问题辨析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基于新技术投资的我国新兴固网运营企业投资决策研究 |
7.1 基于实物期权法的新兴固网运营企业新技术投资价值研究 |
7.1.1 传统投资评估法与实物期权法在电信投资项目中的比较研究 |
7.1.2 基于实物期权方法的新兴固网运营企业投资价值实证研究 |
7.2 基于新技术投资的新兴固网运营企业转型战略 |
7.2.1 新兴固网运营企业投资3G的适用性分析 |
7.2.2 新兴固网运营企业投资新一代网络 NGN的适用性分析 |
7.2.3 新兴固网运营企业投资新一代网络NGN的现状 |
7.3 新兴固网运营企业引入NGN网络后的四大演进方向 |
7.3.1 向多元化的无缝宽带接入网演进 |
7.3.2 向以软交换/IMS为核心的下一代交换网演进 |
7.3.3 向以IPv6为基础的下一代互联网演进 |
7.3.4 向以光联网为基础的下一代传送网演进 |
7.4 新兴固网运营企业引入NGN后的网络融合趋势 |
7.4.1 传统网络的缺陷 |
7.4.2 语音网络与数据网络的融合策略 |
7.5 基于中国网通南方公司的新技术演进策略 |
本章小结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 |
致谢 |
(10)基于NGN网络环境的电信服务营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本文的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内容 |
1.2.3 研究方法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电信服务营销理论研究综述 |
2.1 市场营销理论 |
2.2 7P’s服务营销模型 |
2.3 电信服务营销研究 |
2.3.1 电信服务的含义与特点 |
2.3.2 电信服务质量的含义和特点 |
2.3.3 电信服务营销的含义与特点 |
2.3.4 电信服务营销管理的发展趋势 |
第三章 我国电信运营商 SWOT分析 |
3.1 我国电信运营行业特点 |
3.2 我国电信运营市场竞争环境分析 |
3.2.1 电信市场竞争日益加剧 |
3.2.2 电信价格战愈演愈烈 |
3.2.3 传统业务被替代业务大量分流 |
3.2.4 客户增长乏力增收难度加大 |
3.2.5 企业的盈利能力受到极大重视 |
3.3 电信运营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3.3.1 电信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
3.3.2 电信市场需求呈现多元化和个性化 |
3.3.3 电信业务内涵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
3.3.4 电信运营商转型蓄势待发 |
3.4 电信运营商竞争策略的转移 |
3.4.1 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电信业竞争不断变化 |
3.4.2 市场需求的变化带来电信业竞争重心的改变 |
3.4.3 服务的竞争将是今后电信市场的焦点竞争所在 |
第四章 我国电信运营商营销模式分析 |
4.1 我国电信市场营销现状分析 |
4.2 我国电信市场营销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
4.2.1 现有产品与服务策略出现的问题 |
4.2.2 现有价格策略存在的问题 |
4.2.3 现有渠道模式出现的问题 |
4.3 电信运营商营销的基本原则 |
4.4 电信运营商服务营销中的7P’s |
第五章 NGN技术驱动电信服务产品变革 |
5.1 下一代 NGN网络 |
5.1.1 NGN网络概述 |
5.1.2 NGN与 NGI之比较 |
5.2 我国电信运营商 NGN网路实施情况 |
5.3 网络技术发展与电信服务产品的相关性 |
5.4 电信服务产品在 NGN中的变化与特点 |
5.4.1 NGN业务的提供方式 |
5.4.2 NGN业务的典型特征 |
5.4.3 NGN业务应用 |
5.4.4 NGN的业务产品分类 |
5.4.5 NGN业务的开发模式 |
第六章 NGN网络环境下的服务营销策略 |
6.1 产品多样化策略 |
6.2 需求个性化策略 |
6.3 服务差异化策略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NGN机遇面临商业模式挑战(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开放银行中的信息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D]. 章丽华. 黑龙江大学, 2020(05)
- [2]我国传统固网运营商NGN发展战略研究[D]. 郭涛. 北京邮电大学, 2008(03)
- [3]下一代通信网络(NGN)技术与电信业务转型研究[D]. 葛薇. 贵州大学, 2008(S1)
- [4]中国网通湖南省分公司市场竞争战略研究[D]. 吴晓静. 中南大学, 2008(01)
- [5]电信业有关NGN标准化工作进展[J]. 赵慧玲. 计算机应用, 2007(11)
- [6]济南网通NGN实验研究[D]. 初世莹. 山东大学, 2007(03)
- [7]2007全球NGN高峰论坛 多方论道“融合·创新”[J]. 牟蓓蓓. 现代传输, 2007(02)
- [8]专家解析NGN趋势[J]. 乐宁. 通信世界, 2007(12)
- [9]我国新兴固网运营企业投资决策研究[D]. 陈洪海. 暨南大学, 2006(06)
- [10]基于NGN网络环境的电信服务营销研究[D]. 吴洁. 北京邮电大学, 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