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氯素营养对烤烟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周方贵,信俊峰,杨懿德,杨洋,鄢敏,刘少军,刘雷[1](2019)在《氯化钾施用量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为宜宾烟区优质烟叶生产的合理施肥提供依据,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氯化钾施用量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数、最大叶长、最大叶宽、株高和茎围均随氯化钾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适宜的氯化钾施用量能够促进烤烟的生长发育,各性状指标与氯化钾施用量之间相关性不显着;氯化钾施用量与中部烟叶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和上部烟叶总氮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与烟碱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与中部烟叶颜色、总氮含量、石油醚提取物含量、上部叶还原糖含量呈显着正相关。合理增施氯化钾可提高烟叶的产质量,但施用量应结合当地生态条件、栽培措施以及土壤氯含量确定。宜宾烟区生产上氯化钾的适宜施用量为60kg/hm2。
田飞[2](2019)在《不同氯用量和用期对土壤和烟叶氯含量及烟叶产量品质的影响》文中指出针对湖南植烟土壤水溶性氯含量低、烟叶氯含量不足的现状,采用田间试验和模拟(盆栽)试验相结合,研究了基肥不同施氯量、不同氯用量和用期对土壤氯含量、烟叶氯含量、烟株生长发育和烤后烟叶物理、化学及经济性状等的影响,并通过模拟田间灌溉,研究了土壤水分运动对土壤氯的淋洗作用与强度,主要结果如下:1.在盆栽条件下,施氯量和施氯时期不同,都会影响氯在土壤中的淋失和积累,如果氯全部作基肥施用,氯的淋失比例可达48.0%~56.2%,且氯的淋失量会随施氯量的增加而增加;如果氯50%用作基肥、50%用作追肥,氯的淋失比例为28.3%~30.2%,氯的淋失比例和淋失量较氯全部作基肥的处理明显下降,而随施氯量的增加,氯的淋失比例变化不大,淋失量却明显增加。因此,基肥和追肥施氯相结合对提高土壤水溶性氯含量的效果更好。2.盆栽条件下,烤烟对氯的吸收高峰期是在移栽后30~50 d,氯全部作基肥施用和基肥施氯50%、追肥施氯50%的烟叶氯含量均随施氯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氯用量下,基肥和追肥各施氯50%较氯全部作基肥施用更能有效提高烟叶氯含量。氯全部作基肥施用时,对烤烟前期土壤水溶性氯含量有明显提高,且表现为随着施氯量的增加而增加,但随氯被淋失和烤烟的吸收,土壤水溶性氯含量急剧下降,到烤烟生长的中后期,土壤水溶性氯含量则相差不大;而基肥和追肥各施氯50%的处理则能明显增加烤烟中后期土壤水溶性氯的含量,从而有利于烟草对氯的吸收,进而提高烟叶氯含量,但也存在氯过量的风险。不同氯用量和用期对烤烟干物质的积累影响不大。3.在大田条件下,基肥施氯(0~60 kg/hm2)各处理土壤水溶性氯含量表现为随施氯量的增加而增加,烟叶采收期的土壤水溶性氯含量可增加1.7~32.0 mg/kg,但各试验点的变化情况不一样,且不同年份和地区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基肥施氯(0~60kg/hm2)各处理的烟叶氯含量与施氯量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中、上部叶氯含量分别增加0.07%~0.91%、0.06%~0.60%,大部分试验点上烟叶氯含量的提高幅度不大,其中,浏阳试验点的基肥施氯量为30 kg/hm2时,烟叶氯含量和钾氯比较适宜,当施氯量超过45 kg/hm2时,则烟叶氯含量超标;桃源、慈利和龙山试验点,当施氯量达45kg/hm2时,烟叶氯含量和钾氯比均在适宜范围内;但如果基肥施氯量小于45 kg/hm2,烟叶含氯量仍有偏低的风险。基肥不同氯用量对烤烟生长发育、烟叶主要内在化学成分、烟叶经济性状和物理特性均无明显影响。4.大田条件下不同氯用量和用期对烤烟生长发育的农艺性状、烟叶的经济性状和物理特性均无明显影响;当氯用量为45 kg/hm2、且基肥和追肥各施氯50%时,不仅能有效提高土壤氯含量和烟叶氯含量,烟叶氯含量为0.54%~0.59%、钾氯比为7.44~7.88,烟叶产量较对照增加70.5 kg/hm2产值较对照增加3 354元/hm2,而且烟叶品质也有所提升;而当氯用量为75 kg/hm2、且基肥和追肥各施氯50%时,土壤氯含量为140.82mg/kg,烟叶氯含量为0.94%~1.13%,土壤氯的累积量较大,烟叶氯含量也明显超过适宜值的上限,影响烟叶品质。同时还发现,烤烟团棵期基肥氯用量少的处理,15 cm~20 cm土层的土壤水溶性氯含量明显高于35 cm~40 cm和55 cm~60 cm,氯用量大的基肥施氯处理15 cm~20 cm土层的土壤水溶性氯含量明显低于35 cm~40 cm和55cm~60 cm,而基肥和追肥各施氯50%处理土壤剖面不同层次土壤的氯含量表现出不同变化规律;旺长期各处理35 cm~40 cm和55 cm~60 cm土层的土壤氯含量明显高于15 cm~20 cm,表明土壤氯确实存在较大的淋失。综上所述,在湖南烟区的土壤气候条件下,氯用量为45 kg/hm2、且基肥和追肥各施氯50%对烤烟吸收利用和土壤氯含量的提高效果更好。氯在土壤中的淋溶作用比较强烈,氯全部用作基肥,土壤中的氯容易被淋失,使氯的利用效率不高,在氯的用量不够的条件下,能为烟草提供的有效氯仍然比较少,烟草可能仍然表现为氯营养不足;而把一部分(或50%)氯用作追肥,则可以减少氯的淋失风险,增加烟草对氯的吸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烟草的氯营养不足的问题。
尤晓莹[3](2019)在《基于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烤烟提钾降氯效应研究》文中提出为了提高烤烟钾氯比,改善烟叶性质,本研究利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于2018年在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内乡县及河南农业大学科教园区进行试验,研究了水肥一体化技术条件下不同钾肥对烤烟钾营养特性及根系特性的影响,分析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对烟叶氯含量和不同土层氯迁移的作用,以解释水肥一体化技术降低烤烟氯含量的原因,为水肥一体化模式下钾肥的选用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水肥一体化模式对烟叶氯含量及烟田土壤氯素迁移的影响水肥一体化的滴灌模式可以显着降低烤后烟叶氯含量,提高钾含量,从而提高钾氯比;同时水肥一体化模式可以显着降低0-40cm 土层中的氯离子含量,使其被淋溶到60cm或更深的土层,减少烤烟根系对氯的吸收;模拟滴灌条件下,表层土壤脱氯而在深层土壤聚集;氯的迁移程度与灌溉定额有关;与滴灌的时间相比,土壤氯的迁移呈现出滞后效应,氯离子的质流在灌溉和水分再分布的过程中均有所体现。(2)水肥一体化条件下不同钾肥对烤烟钾营养特性及根系特性的影响水肥一体化条件下,不同钾肥均有提高烤烟烟叶钾含量的作用。在本试验选择的几种钾肥中,焦磷酸钾提升叶片含钾量效果最好,叶片含钾量为1.93%;磷酸二氢钾和黄腐酸钾等钾肥效果次之,叶片含钾量分别为1.75%、1.61%。水肥一体化条件下,不同钾肥均有改善烤烟根系特性的作用。焦磷酸钾在提高烟株根干重,提高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和根系吸收总面积等根系特性指标方面效果最好,根干重53.34g,根系吸收总面积98.77m2,根系活跃吸收面积36.05m2;其次是磷酸二氢钾和黄腐酸钾。水肥一体化条件下,不同钾肥诱导均能提高烤烟钾通道基因的响应程度。与对照处理相比,各钾肥均能显着提高钾转运体基因和内流型钾离子通道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其中钾通道基因对硝酸钾、焦磷酸钾、磷酸二氢钾的响应度较高,三种肥料的NtHAK1基因相对表达量为2.75、2.43、2.18,NKT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88、2.43、2.08;黄腐酸钾、硫酸钾和磷酸二氢钾能降低外流型钾离子通道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三种肥料的NTORK1基因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3、0.99、0.67。综合来讲,焦磷酸钾、磷酸二氢钾、硝酸钾在提高烟株对钾素的吸收和转运能力效果较好。整体而言,在水肥一体化的条件下,焦磷酸钾、磷酸二氢钾、黄腐酸钾是提高烤烟钾营养吸收较为适宜的钾肥选择。在水肥一体化的条件下,焦磷酸钾、磷酸二氢钾、黄腐酸钾是提高烤烟钾营养吸收较为适宜的钾肥选择。
梁兵[4](2018)在《红河烟叶品质特征、影响因子及其提升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通过调查分析红河烟区烟叶品质与生态环境因子状况及关系,并以生态环境因素为依据对烟区进行区划和质量风格特征定位。在生态因素与烟叶品质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影响红河烟叶品质的关键因素,以此为基础开展调控技术研究,集成匹配红河烟区生态环境优势的优质特色烤烟生产关键技术体系,有利于实施红河独特红土高原特色优质烟叶生产布局,有利于实施“原料差异化”战略和特色原料供给,有利于卷烟产品在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分析红河州各植烟区县烟叶品质特征表明:整体上红河烟叶化学成分指标含量均值在适宜范围内或接近于适宜范围,烟叶感官质量以弥勒、泸西两县总分最高,其余各县区评吸总分差异不显着。总体表现为:香气质、香气量充足,烤烟香型为清香型,清甜香和干草香为主体香韵,辅以焦甜香、烘烤香。2.通过对红河烟区植烟气象条件、植烟土壤酸碱度、土壤养分和微量元素含量等进行分析发现:总体上,红河州烤烟大田期的温度、日照时数和降雨量等气象条件,以及植烟土壤酸碱度、土壤养分和微量元素含量适宜优质烤烟生长需求,87.24%的植烟土壤养分适宜性等级属于Ⅰ-Ⅲ级,适宜性较好;但12.76%植烟土壤适宜性属于Ⅳ级,适宜性稍差。且48.66%植烟土壤有效硼和17.34%土壤交换性镁离子含量偏低,需调整调整现有施肥方案,改善土壤养分状况。以此为基础,将红河烟区划分为3个主要生态类型区域,并明确各生态类型区域生态环境特征。生态1区包括弥勒和泸西两县的15个乡镇,植烟面积2.08万hm2,属于高纬高海拔植烟区域,气候及各项生产条件完全满足生产优质烟叶原料的要求。生态2区包括弥勒、石屏、建水和开远4县共25个乡镇,植烟面积1.67万hm2,属于中纬中海拔植烟区域,气候及各项生产条件能满足生产优质烟叶原料的要求。生态3区包括建水、个旧、蒙自和屏边4县共14个乡镇,植烟面积0.66万hm2,属于低纬高海拔植烟区域,气候及各项生产条件基本满足生产优质烟叶原料的要求。3.在生态区划的基础上,通过对红河烟区3个不同生态类型区域烟叶品质特征及配方功能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了 3个生态种植区域的烟叶品质特征:生态1区: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好,清甜香最突出,愉悦性、圆润性、甜度、浸润感优,回甜性好,有11.1%可做高端原料,42.6%用于一类原料,46.3%用于二三类原料;生态2区:烟叶化学成分总体协调性较好,清甜香突出,愉悦性、圆润性、甜度、浸润感较优,回甜性较好,有3.7%可做高端原料,27.8%用于一类原料,61.1%用于二三类原料;生态3区:烟叶化学成分总体协调性一般,清甜香、愉悦性、圆润性、甜度、浸润感与回甜性不如1区和2区烟叶,有11.1%用于一类原料,66.7%用于二三类原料,22.2%用于四五类原料。通过与云南其他典型烟区(昆明、曲靖和保山)的生态条件、烟叶品质对比分析,从烤烟种植生态特色、烟叶质量特色以及配方功能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红河州烟叶原料风格特色。种植生态特色:红河烟区属于中低海拔、大田均温较高、降雨量中等、较强日照区域,土壤养分相对协调。烟叶质量特色:糖、总氮和烟碱含量适宜,钾含量中等;香型为清香型,清甜香和干草香为主体香韵,辅以焦甜香、烘烤香;香气质细腻,香气量充足,透发性好,香气厚实绵长,吃味饱满,浓度浓,杂气有,刺激稍大。配方功能:在卷烟配方中承担强化烟气、夯实烟气底韵、增强香气浓度和透发性的作用。4.通过开展红河烟区气象因子、植烟土壤因子与烟叶品质的关系研究,揭示了红河烟区生态因素与烟叶品质之间的关系:烤烟大田期气候条件(降雨量、均温、日照时数等)是影响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的主要因素,并对烟叶感官评吸质量影响明显,在一定气候条件下,烟叶感官评吸总分较高,且变幅较小;而土壤理化性状对烟叶化学成分有显着影响,且植烟土壤硼和镁元素的缺乏是制约红河烟叶品质形成的关键因素,需针对关键因素开展优化技术研究。5.针对影响烟叶品质的关键因素,开展红河烟叶品质特征提升技术研究。红河烟区中低海拔段小苗膜下最佳移栽期较常规移栽提前10d,高海拔条件下的小苗膜下最佳移栽期与常规移栽节令相同;利用GIS技术对红河州烤烟小苗膜下移栽种植环境适宜性进行定量评价和区划,结合不同海拔段最佳移栽时间,明确了红河各县(市)不同海拔段小苗膜下最适宜栽烟时段;烟区适宜的施肥方法为:有机肥料施用量占总施肥量的25%~50%,硼肥基施1.50kg/hm2或者75mL/hm2兑水225kg喷施,镁肥60kg/hm2掺拌细土 150kg塘施或者15mL兑水15kg叶面喷施。
张阳[5](2018)在《氯对茶陵烟稻复种区烤烟质量的影响及氯肥安全施用技术研究》文中提出茶陵县位于湖南东部,地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西麓,隶属株洲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常年种植烤烟2万亩,是典型的湘南烟稻复种区。本文针对茶陵县烤烟生产中存在缺氯的问题做了相关研究,分析了茶陵烤烟2012年至2016年间烤烟B2F、C3F、X2F 3个等级质量的年度差异及其与气候因素的相关性,绘制了茶陵植烟土壤肥力主要指标含量的空间分布图,在具有代表性的土壤上进行增施氯肥的试验,探索了安全施氯量的范围,提出改进的施肥方案,同时研究了烤烟氯离子吸收动力学参数,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茶陵县烤烟总糖、还原糖含量偏高,上部烟叶烟碱含量偏高,总氮含量适宜,氯、钾含量偏低,年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上部部烟叶评析得分最高的年份时2012年,为58.37;中部烟叶评析得分最高的年份时2013年,为60.27,下部烟叶评析得分最高的年份时2013年,为57.60,内在质量以2012年为优。上、中、下部位烟叶的外观质量总分均以2013年为最高。烤烟质量与当年的温度与降雨存在相关性,不同部位叶片出现的时期不同,叶片生长发育的温度和叶片生长时的的降雨与烤后质量存在较密切的相关性。表明温度是生长的基础,能够影响烟株的叶片数,而水分则是当期决定因素,影响已出现的叶片的生长发育与成熟的情况。2012、2013年全年降雨较为适宜,在烤烟生产前期的降雨较少,气温适宜,烟苗前期生长比其他年份好,而在旺长期较多的雨水为烟叶物质积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再次是成熟期的高气温与降雨量相配合更加利于上部烟叶成熟。同时相关气候因素表明,烟叶化学成分中氯含量与降水量关系密切,原因是降雨带来的氯离子能够被吸收到烟叶中。2、茶陵烤烟大田生长期的平均温度为22.22℃,烤烟大田生长期间,温度随着烤烟生长发育而稳步上升;降雨量平均为1050.05mm,处于烟草旺长期的5月份降雨量最大,平均为274.3mm,7月份降雨量最少,为158.26mm。3月、4月、6月降雨量平均值相差不大,均在204208mm范围之内。降雨量与烤烟水分需求相比,前期雨水稍多,土壤极易板结,不利于烟株的早生快发,团棵期以后雨水与优质烟叶生长的需求相吻合,因此湘南烟稻轮作区需要采取高垄覆膜等农艺措施缓解前期雨水过多的问题。3、茶陵植烟土壤氯含量平均值为14.47mg·kg-1,处于适宜级别,但是土壤氯含量的变异系数达到85%,乡镇之间,村组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从适宜性分布频率来看,有50.8%的植烟土壤氯含量处在极低的级别。4、2015年茶陵县植烟土壤pH值比较低,平均值为5.49,有67.6%的土壤pH值处于低的级别以下,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丰富,氮元素丰富,土壤全磷含量全部处于低级别以下,73.8%的土壤全钾含量处于低的级别以下,中微量中,铜、铁、锌、硼元素含量较高,硫、镁、锰元素含量较为适宜,氯元素含量偏低。植烟土壤养分空间分布上各乡镇差异较大,整体而言,茶陵县植烟区域以马江镇、枣市镇土壤最适宜种植烤烟,火田镇植烟种植的最大制约因素在于土壤pH值过低,需要重视土壤的碱性改良。时间上,植烟土壤存在酸化的趋势,与2009年相比,6年间土壤pH降低0.33个单位,但是有机质、有效硫含量得到显着提高:2009年全县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2.59g·kg-1,到2015年全县植烟土壤有机平均值达到37.64g·kg-1;2015年火田、秩堂、高陇、腰陂、枣市、界首、马江各镇土壤硫含量分别提高了3.3mg·kg-1、3.11mg·kg-1、18.33mg·kg-1、7.18mg·kg-1、10.9mg·kg-1、13.85mg·kg-1、17.58mg·kg-1、9.37mg·kg-1。5、选取了烟稻轮作区土壤氯含量背景值较低的地块进行不同施氯量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氯肥施用量为22.5kg·hm2时,烤烟的产量、产值、均价、中上等烟比例分别为2233.42kg·hm-2、53446.55元·hm-2和23.93元·kg-1,82%。从经济性上看,T2处理、T3处理差异不显着,与不施氯肥相比,施氯量在1530kg·hm-2范围时处理大田生育期延长2天,施氯量在37.5-45kg·hm-2范围内生育期延长了5天。适当补充施用氯肥能够使烤烟田间农艺性状得到提升,当氯肥施用量为30kg/hm2时,株高为114.0cm,最大叶长为72.9cm,茎围为9.2cm,均为最优。表明增施氯肥在22.530kg·hm-2,对于烟叶产质量的提升最为有利。6、不同品种烤烟对于氯离子的吸收阶段、吸收能力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各品种不同部位的含氯量随着施氯量的增加而提高,不同品种烤烟成熟期烟叶氯离子含量随施氯量增加而提高,各品种以G80的烟叶氯含量最高,不同部位氯离子含量的基本规律是上部>中部>下部,中部烟叶在15 kg·hm-260kg·hm-2的施氯范围都具有适宜的氯含量;下部烟叶则是氯含量偏低,要想获得叶片适宜的氯含量,则需要20 kg·hm-270kg·hm-2的施氯量。各品种烤后烟叶物理特性在不同氯处理下不同,适宜的施氯量能改善叶片的物理特性。上部烟叶叶片长度T4处理最大,叶宽最大的是T2处理,单叶重最大的是T5处理,含梗率最小的处理是T2处理;中部叶片长度上,随施氯量的增加,上部叶片长度先增长后降级的趋势,以T4处理叶长最大,叶宽最宽的是T5处理,单叶重随施氯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单叶重最大的处理是T4,含梗率最小的处理是T3处理;下部叶叶片长度以T3处理最大,叶宽最宽的是T5处理,单叶重最大的处理是T5,含梗率最小的处理是T3处理。综合而言烤烟的物理特性以T4处理,即施用60kg·hm-2的施氯量为优。7、烤烟不同品种对氯的吸收速率和亲和力存在明显差异。当环境氯元素含量较低时,K326比云烟87有更高的吸氯速率和亲和力,而环境氯离子浓度较高时,则是云烟87的吸收能力要强。其次在不同的生育期下,烟株根系对氯的吸收速率明显不同,大致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35d左右时烤烟对氯的吸收速率达到最大值,在25d时各处理间氯吸收速率最小。介质中氯浓度越大,对氯的吸收速率也随之变大。不同生长期中烟株对氯的吸收动力学参数表明,氯浓度越大,对氯吸收的Imax、Km、Cmin值就越大,且同一浓度处理中各参数随时间变化的幅度也就越大。
商静[6](2017)在《高氯土壤条件下烤烟对氯离子通道抑制剂的生理响应》文中研究表明以烤烟品种“豫烟10号”为试验材料于2015在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农场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水平下Zn2+、尼氟灭酸(niflumic acid,NFA)、蒽-9-羧酸(anthracene-9-carboxylil acid,9-AC)3种氯离子通道抑制剂对烟株的生长状况、光合色素含量、叶片矿质元素含量以及Cl-、K+、N03-在不同器官的积累和分配,叶片超微结构,氯离子通道蛋白基因表达水平,MDA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的影响,在系统分析多项指标的基础上,综合评价了3种抑制剂的效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与CK相比,施用抑制剂促使烤烟的株高、茎围、最大叶面积等形态指标增加,其中对最大叶面积的影响达显着水平(p<0.05),但对有效叶片数的影响不大。抑制剂对烟株不同器官干物质的积累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对地上部尤其是叶片干重的促进作用尤为显着(p<0.05),这种不同步使的整个生育期内的根冠比表现出下降的趋势。不同抑制剂之间的效果表现为:9-AC>NFA>Zn2+>CK,不同浓度之间表现为:高浓度>低浓度。2.与CK相比,施用抑制剂有利于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的合成,叶绿素含量的最大值出现在在移栽后50-65d,这有利于烤烟干物质的积累和产量的提高。类胡萝卜素含量在整个试验中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抑制剂有利于烤烟叶片SPAD值的提高,其中,施用抑制剂Zn2+的叶片SPAD值在生育前期较高,施用NFA的叶片在生育后期较高,而施用抑制剂9-AC的处理整个生育期叶片的SPAD值都高。上部叶片SPAD值先升高后降低,最大值出现在移栽后65d;中部叶表现出先降低后升高并趋于稳定的趋势;下部叶则先降后升再降,SPAD最大值出现在移栽后35d。将移栽后65d的各处理上、中、下3叶位的SPAD值与光合色素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叶绿素a与上中下各部位SPAD值呈显着正相关,叶绿素b、叶绿素(a+b)也与上、中部叶SPAD值有很好的相关性。生产中可以根据不同叶位的SPAD值来判断抑制剂对不同叶位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进一步解释抑制剂对烤烟生理特性的影响。3.移栽后的天数与叶片矿质元素含量之间有显着的相关性,与移栽后天数相比,抑制剂处理对矿质元素的影响没有达到显着水平。在同一时期下分析抑制剂对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发现9-AC处理的烟株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相对较高,在生育中前期表现为高浓度优于低浓度,后期表现为低浓度优于高浓度。而施用Zn2+和NFA的处理与CK相比,没有表现出明显优势。外施抑制剂,能够显着降低叶、茎、根各器官Cl-分配比例,提高K+在各器官的分配比例以及NO3-在各器官的含量,抑制剂处理在叶片上表现出的规律性较强,而在根和茎上规律较弱。在烟株的生育前期,Zn2+作用效果较为明显,而9-AC、NFA作用效果主要表现在移栽65d以后,这可能与抑制剂的作用机制有关,整体上高浓度效果要优于低浓度。4.与CK相比,施用抑制剂处理的烤烟叶片,类囊体结构较发达,片层较多,垛叠能力强,叶片中氯离子通道蛋白CLC-Nt2基因的表达量降低,表达量为CK的72.19%-82.22%;MDA含量明显下降,下降幅度达23.48%-35.67%,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膜脂的过氧化,SOD、POD、CAT等抗氧化保护酶维持着较高的活性。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在植烟土壤含Cl-较高的条件下,外施Cl-通道抑制剂能有效的缓解高Cl-条件给烤烟生长带来的不良影响,在两个浓度中以200μmol/L的浓度效果较好,在3种抑制剂中以9-AC处理的烟株整体表现最优,而施用Zn2+的处理在基本满足降低叶片氯离子含量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巫彬芳[7](2017)在《滴灌施用钾肥对烟草生长和品质的影响》文中提出烟草的钾含量是影响烟叶品质的重要指标。国内生产的烟叶多为2%左右,而国外优质烟叶的钾含量则高达4%6%。氯化钾是水溶性好含钾高的优质钾肥,但含氯可能会影响烟叶的品质。本文利用盆栽烟草研究了在滴灌条件下不同施钾水平、不同比例的氯化钾及滴施黄腐酸和锌对烟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旨在为烟草滴灌施肥技术的应用提供一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有:1.在盆栽试验中,对比常规施肥,在同等养分投入的情况下,滴灌施肥处理可显着提高烟叶的产量,烟叶产量提高了21.11%。2.滴灌施肥能够大幅度提高烟叶的钾含量,叶钾含量可达8.38%。同时,在同等养分投入的情况下,对比常规施肥,滴灌施肥后下位叶钾含量常规施肥可提高47.81%,钾含量为4.39%;中位叶钾含量提高了29.15%,为4.41%;而上位烟叶的钾含量更是提高了96.43%,含量为6.60%。3.在施钾量较常规施肥少时,滴灌施肥比常规施肥依然显着提升烟叶钾含量。当滴灌施钾量为3.6g/盆时,常规施钾为5.4g/株时,滴灌施肥全面提高烟叶钾含量,下位叶钾含量比常规施肥可提高28.96%,达到3.83%;中位叶钾含量提高了26.53%,达到4.34%;而上位烟叶的钾含量更是提高了82.44%,达到6.13%,实现了钾肥减量增效的效果。4.适当施用氯化钾可以增加烟叶的产量,在施用氯化钾肥占钾肥施用量25%时,对比不施用氯化钾肥的处理要增产4.98%,但对烟叶钾含量没有差别。5.在滴灌施肥条件下,增施黄腐酸和锌肥对于烟叶的产量和钾素的积累均有显着的促进作用。
贾国涛[8](2017)在《枸溶性硅肥对烤烟生长及品质的影响》文中指出本文通过2015年在平顶山市宝丰县石桥镇烟草科技示范园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不同设置4个处理:T1施硅肥(375 kg/hm2),T2施硅肥(750 kg/hm2),T3施硅肥(1125kg/hm2),CK不施硅肥,重复3次。研究了不同施硅处理对烤烟田间生长、物理特性、杀青样不同时化学成分、烤后烟叶化学成分、质体色素、抗氧化酶活性、中性致香物质及烟叶品质的影响,以为当地优质烟叶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主要有以下结论:1、烤烟施用硅肥的农艺性状指标在不同程度上都高于对照CK,其中施硅处理T2、T3效果最好,因此烤烟大田生产上,可以施用硅肥促进烟株生长,提高产量。烤烟施用硅肥的物理特性指标叶长、单叶重、填充值、抗张力在不同程度上都高于对照CK,其中含梗率显着低于对照CK,叶长、单叶重、填充值、抗张力,其中处理T2、T3的作用效果最明显。2、烤烟施用硅肥的对不同时期总氮的影响表现为,整体趋势在缓慢升高,然后在生育期75d时期迅速下降,到生育期90d时期趋近平稳,施硅可以延缓烤烟由氮代谢转入碳代谢的时期,在生育期90d时期对照CK和处理T3总氮含量高于处理T1、T2可能延缓成熟时期。对于烤烟不同时期氯元素的影响,表现为在生育期30d、45d、60d时期杀青样氯含量缓慢升高,在生育期75d时期后,烤烟氯含量迅速增加,整体施硅处理氯含量显着低于对照CK。对于烤烟不同时期烟碱含量的影响,在生育期45d、60d、75d时期杀青样烟碱含量整体趋势在升高,但升高趋势较为平缓,然后在生育期90d时期迅速升高,达到最大值。对于烤烟不同时期烟钾元素的影响,在生育期30d、45d时期处理T1、T2杀青样钾含量呈上升趋势,到生育期60d、75d时期呈现下降趋势,在生育期90d时期缓慢上升,生育期90d时期杀青样钾含量处理T1、T2、T3分别比对照CK提高了0.14%、0.25%、0.15%,表明施硅可以提高烤烟的钾含量,对烤烟的品质具有重要作用。3、施硅处理的中、上部烟叶还原性糖、总糖、钾平均含量显着提高;总氮、蛋白质、氯的平均含量显着降低,主要化学成分派生值如糖碱比、糖氮比、钾氯比向提高协调性和可用性转化。施用硅肥可提高烟叶钾、还原糖、总糖含量,降低氯含量,促进烟叶化学成分协调4、在大田生育期30d前叶绿素含量各处理均低于对照,而后各处理呈现缓慢上升并在生育期60d左右达到最大值;以后随着烟叶进入成熟阶段,对照和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整体呈自然下降的规律。在生育期45d时期对照CK达到最大值为1.70 mg·g-1,在生育期60d时期,处理T1、T2、T3叶绿素含量都达到最大值为1.68 mg·g-1、1.91 mg·g-1、1.57 mg·g-1,分别比对照CK提高了15.07%、30.82%、7.53%,硅元素在烤烟生育期间有推迟叶绿素含量高峰期的作用,说明适宜的硅肥浓度具有提高叶绿素含量的作用。在大田生育期75 d前类胡萝卜素含量呈逐步升高趋势,在生育期90d时期都呈现下降趋势,其中T2和T3处理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显着高于对照CK,表明适宜的硅元素浓度有提高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显着作用。5、不同施硅处理在烤烟不同生长阶段的SOD活性均高于对照,整个生育期间的平均酶活比对照提高达78.48 U/gFW,在不同硅肥处理中,T2的酶促活性最高,比对照增加103.36U/gFW,提高32.93%。烤烟栽后30d-90d期间,各处理POD活性呈逐渐提高趋势,且其活性平均值都高于对照,硅肥处理与对照的POD活性均存在显着性差异,在烟草植物体由氮代谢生长为主向碳代谢为主转变的衰老过程中,在不同生育期硅肥处理与对照CK的MDA含量呈负向关系,表明硅元素可以缓解烤烟膜脂的过氧化作用,可作为硅元素提高烟草抗病性的理论依据。6、对烤烟香气物质美拉德反应产物、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类西伯烷类降解产物、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新植二烯等香气物质含量,施硅处理显着高于对照。中性致香物质总量处理都高于对照CK,高浓度硅肥处理T3上部叶香气物质整体含量较少,对不同时期杀青样总氮分析中,处理T3在生育期90d时期总氮含量最高,这可能与高浓度硅肥利于烤烟的生长,延缓里烤烟由氮代谢转入碳代谢的时期。使用硅肥可以提高烤烟香气物质含量,对提高烟叶的香气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处理T2(750 kg/hm2)效果最好。7、烤烟外观质量施硅处理好于对照CK,整体得分为:T2>T1>T3>CK。其中处理T2得分表现最好,烤烟烟叶外观质量颜色橘黄、成熟度尚好、叶片结构疏松、身份中等、油分有、色度强。评吸结果表明:处理T2总分最高,达到78.58。表现为香气质中等、香气量尚足、杂气稍有、余味尚舒适、灰色为灰白、香型清中型、成团性中等、干燥度中等、柔和型中等,处理T2各评吸指标的得分对于对照CK均有显着增加,感官质量较好。表明施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提高烤烟烟叶品质。
王玉霞[9](2016)在《低温条件下氮素形态对烤烟生理代谢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文中提出铵态氮和硝态氮是烤烟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要吸收利用的两种氮素形态,研究低温条件下两种氮素形态对烤烟苗期生理代谢的影响对指导烤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14-2015年,以K326和CB-1为供试烤烟品种,在福建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所宦溪实验基地进行了水溶液培养和大田试验。从农艺性状、碳氮代谢、化学成分和烤后烟叶的评吸、测产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水培实验结果表明:1.1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烤烟光合特性的影响。低温条件下,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烤烟苗期的Chla、 Chlb、 Chl、 Chlx.c、 Chla/Chlb含量均为单施硝态氮高于单施铵态氮,硝态氮更有利于叶绿素含量的积累,两个烤烟品种间的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着。Tr、Gs、 Pn等光合参数均是在单施硝态氮处理下最高,单施铵态氮最低。表明硝态氮处理更有利于提高叶片对光能的捕获及其转化效率,且能延缓叶片衰老。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各荧光参数影响不大,两个烤烟品种间差异不大。1.2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烤烟干物质积累量及叶面积的影响。烟株的整株干物质积累量及叶面积均以单施硝态氮处理最高,单施铵态氮处理最低。表明了单施硝态氮更有利于烟株生长,而铵态氮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烟苗的正常生长发育。低温条件下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两个烤烟品种间干物质积累量及叶面积的影响不明显。铵态氮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根、茎、叶含钾量的积累。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烤烟各器官总氮、磷的含量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影响因素也不同。1.3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烤烟碳、氮等生理代谢的影响。在单施铵态氮处理下烟叶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酶(GOGAT)活性最高,促进了氮代谢循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铵盐毒害对烟苗的损伤,CB-1的GS、 GOGAT活性大于K326,更适应于低温。硝态氮含量较高的烟苗总糖、还原糖、可溶性糖、果糖和蔗糖含量合成较低,可溶性蛋白含量则较高,表明硝态氮更有利于烟苗碳代谢的进行,烟苗碳水化合物量均是CB-1大于K326。根呼吸速率在单施硝态氮处理时最高,单施铵态氮时最低,即单施硝态氮更有利于根系的生长;CB-1的根呼吸速率高于K326。1.4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烤烟活性氧代谢的影响。两个烤烟品种的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均是单施硝态氮处理最低,硝态氮处理的烟苗膜损伤程度较低,比其他两种氮素形态处理更有利于烟苗的生长,两个烤烟品种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所受逆境胁迫程度各不相同。K326在单施铵态氮处理的MDA含量极显着高于CB-1,在单施硝态氮处理和50%铵态氮+50%硝态氮处理下SOD、 POD活性显着高于CB-1。由于CB-1比K326更耐低温处理,因此CB-1抗氧活能力较强,不易受到活性氧伤害。1.5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烤烟蛋白质组学的研究。采用双向电泳技术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烤烟苗期差异蛋白表达情况,经过质谱分析成功鉴定了19个蛋白点,共有17个蛋白质。包括与光合作用、能量代谢、逆境胁迫和与香气物质形成等相关蛋白,其中有10个是与光合作用相关的蛋白,表明了低温下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主要通过光合作用来影响烤烟的生长发育。大部分差异表达蛋白基本为K326的蛋白表达量高于CB-1,这可能是因为补偿与超补偿效应的综合影响导致的。2大田试验结果表明:2.1不同氮肥追肥对烤烟生物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随着生育期的延长,烤烟干物质积累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不同氮肥追肥对烤烟干物质积累量影响不大,但KNO3和NH4NO3追肥的增长率高于NH4HCO3和(NH4)2SO4,单施硝态氮或硝态氮比例较高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利于提高烟株的生长速度。不同氮肥追肥对烟株的净光合速率之间的差异不显着。荧光参数各指标基本为NH4NO3处理最高,烤烟Fv、 Fm均是NH4NO3追肥显着高于NH4HCO3追肥。2.2不同氮素追肥对烤烟感官评吸和经济性状的影响。(NH4)2SO4追肥相较于其它氮肥追肥处理清香型风格弱化,转向浓香型,甜感转为焦清,香气不足,得分最低;上等烟、上中等烟、产量、产值和均价降低,KNO3追肥处理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烤烟的产质量,其清香型风格较显着,香气充足。综合水溶液培养和大田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烤烟生产中,前期氮肥的追肥应考虑增加硝态氮肥的比例,更有利于烟株的正常生长,而铵态氮过多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烟苗生长。
付小红,屠乃美,张清壮,侯方舟,杨旭初,何康,王靖渊[10](2016)在《烤烟氯素营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氯作为烤烟必需营养元素,在烟草体内不仅发挥着一定的生理作用,同时也是衡量烟叶内外部品质的重要指标。根据我国主要烟区的土壤和烟叶含氯状况,以及施氯对烤烟生长发育、产质量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影响,对烟草氯素营养和烟叶氯含量问题进行了探讨。从烤烟中氯素的来源,烟株对氯的吸收,氯在烟株体内的分布特征,氯素的生理代谢功能以及氯对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
二、氯素营养对烤烟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氯素营养对烤烟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氯化钾施用量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概况 |
1.2 材料 |
1.2.1 烤烟品种 |
1.2.2 肥料 |
1.3 方法 |
1.3.1 试验设计 |
1.3.2 烟叶指标调查与测定 |
1.3.3 烟叶外观与感官质量评价 |
1.3.4 烟叶综合评价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氯化钾不同施用量对烤烟农艺性状的影响 |
2.2 氯化钾不同施用量对烤烟经济性状的影响 |
2.3 氯化钾不同施用量对烟叶外观质量的影响 |
2.4 氯化钾不同施用量对烤烟中部叶化学成分含量及协调性的影响 |
2.4.1 化学成分含量 |
2.4.2 相关性 |
2.4.3 协调性 |
2.5 氯化钾不同施用量对烟叶感官及综合评价质量的影响 |
2.5.1 感官评价 |
2.5.2 综合评价 |
3 结论与讨论 |
(2)不同氯用量和用期对土壤和烟叶氯含量及烟叶产量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我国植烟土壤氯含量状况 |
1.2.2 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氯含量差异 |
1.2.3 土壤中氯的迁移与积累 |
1.2.4 烤烟对氯的吸收与积累 |
1.2.5 氯对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 |
1.2.6 氯对烤烟经济性状的影响 |
1.2.7 氯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
1.2.8 湖南植烟土壤氯含量状况 |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基肥施氯对土壤和烟叶氯含量及烟叶产量品质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供试材料和试验地点 |
2.1.2 试验设计 |
2.1.3 试验实施 |
2.1.4 样品采集与分析项目 |
2.1.5 测定项目与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基肥施氯对土壤水溶性氯和有效钾含量的影响 |
2.2.2 基肥施氯对烟叶氯含量的影响 |
2.2.3 基肥施氯对烟叶钾氯比的影响 |
2.2.4 基肥施氯对烤烟农艺性状的影响 |
2.2.5 基肥施氯对烟叶物理特性的影响 |
2.2.6 基肥施氯对烟叶化学成分含量及其比例的影响 |
2.2.7 基肥施氯对烤烟经济性状的影响 |
2.3 小结与讨论 |
第三章 不同氯用量和用期对土壤氯运移和烤烟干物质量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供试材料和试验地点 |
3.1.2 试验设计 |
3.1.3 试验实施 |
3.1.4 样品采集与分析项目 |
3.1.5 项目测定方法 |
3.1.6 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氯在土壤中的淋失状况 |
3.2.2 不同氯用量和用期对烟株吸氯量的影响 |
3.2.3 不同氯用量和用期对烟叶氯含量的影响 |
3.2.4 不同氯用量和用期对根茎氯含量的影响 |
3.2.5 不同氯用量和用期对土壤水溶性氯含量的影响 |
3.2.6 盆栽条件下土壤氯的运移 |
3.2.7 不同氯用量和用期对烤烟干物质量的影响 |
3.3 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不同氯用量和用期对土壤烟叶氯含量和烟叶产量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供试材料和试验地点 |
4.1.2 试验设计 |
4.1.3 试验实施 |
4.1.4 样品采集与分析项目 |
4.1.5 项目测定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不同氯用量和用期对土壤水溶性氯含量的影响 |
4.2.2 大田条件下土壤氯的运移 |
4.2.3 不同氯用量和用期对烟叶氯含量的影响 |
4.2.4 不同氯用量和用期对烤烟农艺性状的影响 |
4.2.5 不同氯用量和用期对烤烟经济性状的影响 |
4.2.6 不同氯用量和用期对烟叶物理特性的影响 |
4.3 小结与讨论 |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点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基于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烤烟提钾降氯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1 文献综述 |
1.1 水肥一体化技术 |
1.1.1 水肥一体化技术概况 |
1.1.2 水肥一体化技术在作物上的推广应用现状 |
1.1.3 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的土壤水盐运移研究概况 |
1.2 氯离子的生物效应研究概况 |
1.2.1 氯对植物的生理营养作用 |
1.2.2 氯过量的生物毒害作用 |
1.2.3 氯对烟草的生理作用 |
1.3 钾离子的生物效应研究概况 |
1.3.1 钾对植物的生理作用及营养功效 |
1.3.2 钾对烟草的营养作用 |
2 引言 |
3 材料与方法 |
3.1 供试材料 |
3.2 试验区概况 |
3.3 试验设计 |
3.3.1 试验一: 水肥一体化模式对烟叶氯含量的影响 |
3.3.2 水肥一体化模式对烟田土壤氯素迁移的影响 |
3.3.3 试验二: 水肥一体化条件下不同钾肥对烤烟钾营养特性及根系特性的影响 |
3.4 测定项目与方法 |
3.4.1 烟叶钾、氯含量的测定 |
3.4.2 土壤氯离子的测定 |
3.4.3 烟草根系生理特性测定 |
3.4.4 钾通道基因表达测定 |
3.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4 结果与分析 |
4.1 水肥一体化技术对烤后烟叶中钾、氯含量的影响 |
4.2 水肥一体化技术对烟田土壤氯离子含量的影响 |
4.3 水肥一体化技术对土壤中氯离子迁移的影响 |
4.4 水肥一体化条件下不同钾肥对烟叶钾含量的影响 |
4.5 水肥一体化条件下不同钾肥对烟株根系特性的影响 |
4.6 水肥一体化条件下不同钾肥对烤烟钾通道基因表达的影响 |
5 结论与讨论 |
5.1 讨论 |
5.2 结论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4)红河烟叶品质特征、影响因子及其提升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前言 |
1.1 文献综述 |
1.1.1 烟叶质量评价方法与烤烟种植区划 |
1.1.2 我国不同烟区烟叶品质特征及分区 |
1.1.3 植烟生态环境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
1.1.4 栽培措施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
1.2 研究背景、内容及技术路线 |
1.2.1 研究背景 |
1.2.2 研究内容 |
1.2.3 技术路线 |
2 红河烟区烟叶品质特征及产值产量分析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红河州烟叶品质特征 |
2.3.2 红河州烤烟产量和效益 |
2.4 讨论 |
2.5 结论 |
3 红河烟区植烟生态环境分析及区域划分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气象因子 |
3.2.2 土壤样品采集 |
3.2.3 检测方法 |
3.2.4 评价指标 |
3.2.5 数据统计 |
3.3 气象因素 |
3.3.1 年降雨量 |
3.3.2 年均温 |
3.3.3 年日照时数 |
3.4 土壤肥力 |
3.4.1 样品分布 |
3.4.2 土壤质地 |
3.4.3 土壤肥力及其评价 |
3.4.4 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 |
3.5 红河烟区的生态区划及其特征 |
3.5.1 红河烟区的生态区划 |
3.5.2 红河烟区不同生态区域生态环境特征 |
3.6 讨论 |
3.7 结论 |
4 红河烟区各生态区域烟叶质量风格特征及其与生态环境因子的关系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不同生态区域烟叶化学成分的差异 |
4.3.2 不同生态区域烟叶产量、质量、评吸总分及差异 |
4.3.3 不同生态区域烟叶风格与感官质量评价 |
4.3.4 红河生态因子与烟叶品质特征的关系 |
4.4 讨论 |
4.5 结论 |
5 红河烟叶品质特征提升技术 |
5.1 引言 |
5.2 不同海拔烤烟小苗膜下最佳移栽期研究 |
5.2.1 材料与方法 |
5.2.2 结果与分析 |
5.3 红河州烤烟小苗膜下移栽适宜性区划 |
5.3.1 材料与方法 |
5.3.2 结果与分析 |
5.4 红河烟叶品质提升施肥技术 |
5.4.1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技术 |
5.4.2 硼肥、镁肥合理使用技术 |
5.5 讨论 |
5.6 结论 |
6 全文总结、创新点及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氯对茶陵烟稻复种区烤烟质量的影响及氯肥安全施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烤烟氯营养研究进展 |
1.1.1 氯素含量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
1.1.2 烤烟缺氯及氯中毒 |
1.1.3 烤烟氯素吸收与积累规律 |
1.1.4 我国部分烟区烟叶与土壤氯素情况 |
1.1.5 烤烟增施氯肥效应 |
1.1.6 氯离子对植物的生理学作用 |
1.2 本研究主要解决的问题 |
第2章 茶陵县烤烟氯含量及烟叶质量变化的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2 烟叶化学成分检测方法 |
2.1.3 烟叶感官质量评价方法 |
2.1.4 烟叶外观质量评价方法 |
2.1.5 气候因子获取 |
2.1.6 数据分析 |
2.2 结果分析 |
2.2.1 茶陵烤烟氯元素及主要化学成分年度差异 |
2.2.2 茶陵县烤烟化学协调性年度差异 |
2.2.3 茶陵县烤烟内在质量年度差异 |
2.2.4 茶陵县烤烟外观质量年度差异 |
2.2.5 茶陵县不同年度烤烟大田生长期气候对比 |
2.2.6 气候因素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
2.3 小结 |
第3章 茶陵县土壤氯元素分布及养分特征的时空变异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研究区概况 |
3.1.2 样品采集与数据来源 |
3.1.3 茶陵县植烟土壤主要养分适宜性分级 |
3.1.4 数据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茶陵县植烟土壤水溶性氯含量分析 |
3.2.2 茶陵县植烟土壤pH分析 |
3.2.3 茶陵县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分析 |
3.2.4 茶陵县植烟土壤氮、磷、钾含量 |
3.2.5 茶陵县植烟土壤有效硫含量 |
3.2.6 茶陵县植烟土壤镁含量 |
3.2.7 茶陵县植烟土壤微量元素含量 |
3.2.8 植烟土壤氯含量及其他养分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
3.2.9 茶陵县植烟土壤主要养分的空间变异 |
3.2.10 茶陵县植烟土壤养分变化 |
3.3 小结与讨论 |
第4章 施氯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4.1.1 供试材料 |
4.1.2 试验方法 |
4.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4.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施氯对土壤氯离子含量的影响 |
4.2.2 施氯处理对烤烟生育期的影响 |
4.2.3 施氯处理对烤烟农艺性状的影响 |
4.2.4 施氯处理对烤烟化学成分的影响 |
4.2.5 不同供氯水平对烤烟化学协调性的影响 |
4.2.6 不同供氯水平对烤烟经济性状的影响 |
4.3 小结 |
第5章 施氯对不同品种烤烟农艺性状及物理特性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供试烤烟和试验地点 |
5.1.2 试验设计 |
5.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施氯对不同品种烤烟田间农艺性状的影响 |
5.2.2 不同烤烟品种烟株成熟期各部氯含量 |
5.2.3 施氯量对不同烤烟品种初烤烟叶氯离子含量的影响 |
5.2.4 施氯量对不同烤烟品种物理质量的影响 |
5.3 小结 |
第6章 烤烟氯吸收动力学研究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供试品种和试验地点 |
6.1.2 试验设计 |
6.1.3 测定方法 |
6.2 结果分析 |
6.2.1 不同氯处理对烟叶SPAD值影响 |
6.2.2 移栽后25天两个品种氯吸收动力学参数 |
6.2.3 不同时期两个品种氯吸收动力学参数 |
6.3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高氯土壤条件下烤烟对氯离子通道抑制剂的生理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1 文献综述 |
1.1 影响烤烟氯含量的因素 |
1.1.1 土壤 |
1.1.2 灌溉 |
1.1.3 肥料 |
1.1.4 前茬作物 |
1.2 氯离子含量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
1.2.1 氯离子含量对农艺性状的影响 |
1.2.2 氯离子含量对产量产值的影响 |
1.2.3 氯离子含量对外观质量的影响 |
1.2.4 氯离子含量对评吸品质的影响 |
1.2.5 氯离子含量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
1.3 氯离子在植株体内分布 |
1.4 降氯途径研究现状 |
1.4.1 合理灌溉 |
1.4.2 科学施肥 |
1.4.3 合理布局耕作制度 |
1.4.4 培育烟草新品种 |
1.4.5 改进农艺栽培措施 |
1.5 降氯新思路 |
1.5.1 氯离子通道 |
1.5.2 氯离子通道抑制剂 |
2 引言 |
3 材料与方法 |
3.1 试验材料 |
3.2 试验设计 |
3.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3.3.1 生长指标的测定 |
3.3.2 干物质积累量的测定 |
3.3.3 色素含量的测定 |
3.3.4 叶片SPAD值的测定 |
3.3.5 叶片矿质元素的测定 |
3.3.6 叶片硝态氮含量的测定 |
3.3.7 叶片超显微结构的观察 |
3.3.8 叶片中氯离子通道蛋白基因表达量的测定 |
3.3.9 丙二醛(MDA)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
3.4 数据分析与处理 |
4 结果与分析 |
4.1 氯离子通道抑制剂对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 |
4.1.1 抑制剂对烤烟植物学性状的影响 |
4.1.2 抑制剂对烤烟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4.2 氯离子通道抑制剂对烤烟光合色素含量和SPAD值的影响 |
4.2.1 抑制剂对烤烟叶片色素的影响 |
4.2.2 抑制剂对烤烟叶片SPAD值的影响 |
4.2.3 烤烟叶片色素含量和不同叶位SPAD值的相关分析 |
4.3 氯离子通道抑制剂对烤烟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
4.4 氯离子通道抑制剂对烤烟各器官Cl~-、K~+、NO_3~-含量的影响 |
4.4.1 抑制剂对烤烟不同器官Cl~-含量的影响 |
4.4.2 抑制剂对烤烟不同器官K~+含量的影响 |
4.4.3 抑制剂对烤烟不同器官NO_3~-含量的影响 |
4.5 氯离子通道抑制剂对烤烟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 |
4.5.1 抑制剂对烤烟叶片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
4.5.2 线粒体、细胞核超微结构的变化 |
4.6 氯离子通道抑制剂对烤烟氯离子通道蛋白CLC~-Nt2 基因表达的影响 |
4.6.1 RNA纯度和完整性检测 |
4.6.2 烤烟叶片CLC~-Nt2 基因表达在处理间的差异比较 |
4.7 氯离子通道抑制剂对烤烟叶片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4.7.1 抑制剂对叶片MDA含量的影响 |
4.7.2 抑制剂对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5 讨论 |
5.1 氯离子通道抑制剂对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 |
5.2 氯离子通道抑制剂对烤烟叶片色素含量和SPAD值的影响 |
5.3 氯离子通道抑制剂对烤烟叶片矿质元素的影响 |
5.4 氯离子通道抑制剂对烤烟各器官Cl~-、K~+、NO3~-的影响 |
5.5 氯离子通道抑制剂对烤烟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 |
5.6 氯离子通道抑制剂对氯离子通道蛋白CLC~-Nt2 基因表达的影响 |
5.7 氯离子通道抑制剂对烤烟叶片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6 结论 |
7 展望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7)滴灌施用钾肥对烟草生长和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烟草生产概况 |
1.2 烟草灌溉用水研究 |
1.3 钾对烟草的影响研究进展 |
1.4 氯对烟草的影响研究进展 |
1.5 锌肥和黄腐酸对烟草影响研究进展 |
1.6 水肥一体化技术在烟草上的应用 |
1.6.1 水肥一体化技术简介 |
1.6.2 水肥一体化技术在烟草上的应用进展 |
1.7 烟草养分吸收规律及施肥方式探究 |
1.8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滴灌施肥及不同施钾水平对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2.2.1 试验设计 |
2.2.2 试验实施 |
2.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2.3 滴灌条件下施用不同比例氯化钾对烟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2.3.1 试验设计 |
2.3.2 试验实施 |
2.3.3 测定项目和方法 |
2.4 滴灌条件下增施黄腐酸和锌对烟草生长的影响 |
2.4.2 试验实施 |
2.4.3 测定项目和方法 |
3 结果和分析 |
3.1 滴灌施肥及不同施钾量对烟草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
3.1.1 滴灌施肥及不同施钾量对烟叶干质量的影响 |
3.1.2 滴灌施肥及不同施钾量对烟叶氮含量的影响 |
3.1.3 滴灌施肥及不同施钾量对烟叶钾含量的影响 |
3.1.4 滴灌施肥及不同施钾量对不同生育期烟叶钾含量的影响 |
3.1.5 滴灌施肥及不同施钾量对烟叶淀粉含量的影响 |
3.1.6 滴灌施肥及不同施钾量对烟叶还原糖的影响 |
3.1.7 滴灌施肥及不同施钾量对烟叶氯含量的影响 |
3.1.8 滴灌施肥及不同施钾量对烟叶烟碱含量的影响 |
3.2 滴灌条件下锌和黄腐酸对烟草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
3.2.1 锌和黄腐酸对烟叶产量的影响 |
3.2.2 锌和黄腐酸对烟叶总氮含量的影响 |
3.2.3 锌和黄腐酸对烟叶钾含量的影响 |
3.2.4 锌和黄腐酸对烟叶淀粉含量的影响 |
3.2.5 锌和黄腐酸对烟叶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
3.2.6 锌和黄腐酸对烟叶氯含量的影响 |
3.2.7 锌和黄腐酸对烟叶烟碱含量的影响 |
3.3 滴灌条件下不同氯化钾施用比例对烟草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
3.3.1 不同氯化钾施用比例对烟草产量的影响 |
3.3.2 不同氯化钾施用比例对烟叶氮含量的影响 |
3.3.3 不同氯化钾施用比例对烟叶钾含量的影响 |
3.3.4 不同氯化钾施用比例对烟叶淀粉含量的影响 |
3.3.5 不同氯化钾施用比例对烟叶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
3.3.6 不同氯化钾施用比例对烟叶氯含量的影响 |
3.3.7 不同氯化钾施用比例对烟叶烟碱含量的影响 |
4 讨论与结论 |
4.1 讨论 |
4.1.1 滴灌施肥及不同施钾量对烟草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
4.1.2 滴灌条件下黄腐酸和锌增施对烟草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
4.1.3 在滴灌下不同氯化钾施用比例对烟草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
4.2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枸溶性硅肥对烤烟生长及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1 文献综述 |
1.1 作物硅素营养的研究背景 |
1.2 土壤中硅的营养元素形态 |
1.2.1 晶态硅 |
1.2.2 非晶态硅 |
1.3 硅的植物生理功能 |
1.3.1 硅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式 |
1.3.2 硅化细胞具有调节植物的光合与蒸腾作用 |
1.4 硅对农作物生产的经济效益 |
1.4.1 提高作物产量 |
1.4.2 增强农作物抗逆性 |
1.5 硅与其他营养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
1.6 展望 |
2 引言 |
3 材料与方法 |
3.1 试验材料 |
3.2 试验设计 |
3.3 样品的选取及测定项目 |
3.3.1 烤烟大田农艺性状调查 |
3.3.2 烤烟杀青样 |
3.3.3 烤烟鲜叶样品 |
3.3.4 烤后样烟样的选取 |
3.4 指标测定方法 |
3.4.1 烟叶物理特性的测定 |
3.4.2 杀青样化学成分测定 |
3.4.3 烤后样化学成分测定 |
3.4.4 质体色素测定 |
3.4.5 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
3.4.6 香气物质含量的测定 |
3.4.7 外观质量和感官质量的测定 |
3.5 数据处理方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不同施硅处理对农艺性状的影响 |
4.2 不同施硅处理对物理特性的影响 |
4.2.1 对中部烟叶物理特性的影响 |
4.2.2 对上部烟叶物理特性的影响 |
4.3 不同施硅处理对杀青样不同时期化学成分的影响 |
4.3.1 对总氮含量的影响 |
4.3.2 对烟碱含量的影响 |
4.3.3 对氯含量的影响 |
4.3.4 对钾含量的影响 |
4.4 不同施硅处理对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 |
4.4.1 对中部叶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 |
4.4.2 对上部叶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 |
4.5 不同施硅处理对烤烟质体色素含量的影响 |
4.5.1 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4.5.2 对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
4.6 不同施硅处理对烤烟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4.6.1 对SOD活性的影响 |
4.6.2 对POD活性的影响 |
4.6.3 对MDA含量的影响 |
4.7 不同施硅处理对烤烟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 |
4.7.1 .对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影响 |
4.7.2 对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的影响 |
4.7.3 对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的影响 |
4.7.4 对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的影响 |
4.7.5 对新植二烯和其他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 |
4.7.6 对中性致香物质总量的影响 |
4.8 不同施硅处理对外观质量和感官质量的影响 |
4.8.1 对外观质量的影响 |
4.8.2 对感官质量的影响 |
5 结论与讨论 |
5.1 关于不同施硅处理对烤烟生长的影响 |
5.2 关于不同施硅处理对物理特性的影响 |
5.3 关于不同施硅处理对不同时期杀青样化学成分的影响 |
5.4 关于不同施硅处理对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 |
5.5 关于不同施硅处理对烤烟质体色素的影响 |
5.6 关于不同施硅处理对烤烟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5.7 关于不同施硅处理对烤烟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 |
5.8 关于不同施硅处理对烤烟外观质量和感官质量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作者简介 |
(9)低温条件下氮素形态对烤烟生理代谢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写词 |
1 引言 |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1.1 烤烟对不同氮素形态的生理响应 |
1.1.2 温度对烤烟生长、氮素吸收及生理代谢的影响 |
1.1.3 烤烟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
1.2 研究背景 |
1.3 研究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不同形态氮素营养水培对烤烟苗期生理代谢和蛋白质组学的影响 |
2.1.1 试验设计 |
2.1.2 测定指标和方法 |
2.2 不同形态氮素追肥对烤烟生长的影响 |
2.2.1 试验设计与处理 |
2.2.2 测定指标和方法 |
2.3 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低温条件下不同形态氮素对烤烟生理代谢及蛋白质组的影响 |
3.1.1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烤烟苗期生物量的影响 |
3.1.2 低温条件下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烤烟苗期光合特性的影响 |
3.1.3 低温下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烤烟叶片物质代谢的影响 |
3.1.4 低温条件下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烤烟叶片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
3.1.5 低温下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烤烟差异表达蛋白的影响 |
3.2 不同氮肥追肥对烤烟大田生长和烤后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
3.2.1 不同氮肥追肥对烤烟早期生物量积累的影响 |
3.2.2 不同氮肥追肥对烤烟农艺性状的影响 |
3.2.3 不同氮肥追肥对烤烟光合特性的影响 |
3.2.4 不同氮肥追肥对烤烟荧光特性的影响 |
3.2.5 不同氮肥追肥对烤后烟叶感官评吸的影响 |
3.2.6 不同氮肥追肥对烤后烟叶经济性状的影响 |
4 讨论 |
4.1 低温条件下烤烟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响应 |
4.1.1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烤烟光合特性及根呼吸速率的影响 |
4.1.2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烤烟叶片苗期生物量的影响 |
4.1.3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烤烟叶片N、P、K含量的影响 |
4.1.4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烤烟叶片碳氮代谢的影响 |
4.1.5 不同处理对烤烟苗期叶脉NH_4~+和NO_3~-含量的影响 |
4.1.6 不同处理对烤烟苗期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
4.1.7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烤烟叶片差异蛋白表达的影响 |
4.2 不同氮肥追肥对烤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 |
4.2.1 不同氮肥追肥对烤烟生长的影响 |
4.2.2 不同氮肥追肥对烤烟烟叶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 |
4.2.3 不同氮肥追肥对烤烟经济性状的影响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烤烟氯素营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烟叶氯素营养概况 |
2 烤烟对氯的吸收 |
3 烤烟氯含量的积累与分布 |
4 烤烟氯素生理代谢功能 |
5 氯与烟叶品质的关系 |
6 氯对烤烟经济性状的影响 |
7 烤烟中氯含量的影响因子 |
8 烤烟中氯含量调节措施 |
9 展望 |
四、氯素营养对烤烟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氯化钾施用量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J]. 周方贵,信俊峰,杨懿德,杨洋,鄢敏,刘少军,刘雷. 贵州农业科学, 2019(08)
- [2]不同氯用量和用期对土壤和烟叶氯含量及烟叶产量品质的影响[D]. 田飞.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1)
- [3]基于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烤烟提钾降氯效应研究[D]. 尤晓莹. 河南农业大学, 2019(04)
- [4]红河烟叶品质特征、影响因子及其提升技术研究[D]. 梁兵. 华中农业大学, 2018(02)
- [5]氯对茶陵烟稻复种区烤烟质量的影响及氯肥安全施用技术研究[D]. 张阳. 湖南农业大学, 2018(09)
- [6]高氯土壤条件下烤烟对氯离子通道抑制剂的生理响应[D]. 商静. 河南农业大学, 2017(05)
- [7]滴灌施用钾肥对烟草生长和品质的影响[D]. 巫彬芳.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8]枸溶性硅肥对烤烟生长及品质的影响[D]. 贾国涛. 河南农业大学, 2017(05)
- [9]低温条件下氮素形态对烤烟生理代谢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 王玉霞. 福建农林大学, 2016(12)
- [10]烤烟氯素营养研究[J]. 付小红,屠乃美,张清壮,侯方舟,杨旭初,何康,王靖渊. 安徽农业科学, 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