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路软基处理中的石灰桩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方国军[1](2017)在《公路软基处理中的石灰桩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我国高速公路发展快速,处于日益完善阶段,公路建设也逐渐从地势平坦的平原转向山区,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转向经济相对落后的内陆地区。高速公路建设正在逐渐突破地域限制,但也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挤淤置换法、换土垫层法、石灰桩法、强夯置换法等,着重讲述了石灰桩加固土地基的优越性和作用。
张文东[2](2015)在《东北地区某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措施研究》文中认为在地基软弱段修建公路,由于路基本身承载力不足的原因会导致在修建过程以及后期使用过程中出现诸如沉降、变形等一系列情况,严重影响了道路的质量,不利于行车安全。为了保证阿里河至加格达奇一级公路的顺利建设以及保证道路的行车安全及顺畅,应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加阿公路段软土地基进行处理。通过对加阿公路段的工程状况进行介绍,并对项目所涉及的软土性质进行分析,且从含水量、土体渗透性、压缩性、抗剪强度、土体强度等几个方面对软土的工程特性进行研究,并对现场进行调查,对采取的土样进行室内试验分析,为后文选取合理的治理措施提供依据。为了选取合理的处理方式,从工程造价、施工工期、适用范围、承载能力等方面进行比选,结合加阿公路的软土地基情况,最终确定采用换填施工和冲击碾压相结合的方式。同时论文对加阿公路选取的处理措施进行详细论述,从施工工艺、施工注意事项以及质量保证措施等进行详细论述,得出确实可行的质量保证措施和控制要点,为实体工程提供技术支持。为了验证加阿公路软基处理措施的合理性,制定现场沉降观测方案,进行沉降测量,然后利用生长曲线法进行工后沉降预估,最后利用差异沉降控制标准对处理方案的效果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评价软土路基处理方案的合理性。
马卓[3](2011)在《公路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公路工程中应采取适当的地基处理措施,以改善地基条件,提高地基承载力,保证工程质量。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多种多样,每一种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不存在任何条件下都是最合理的万能处理方法,选择适于工程实际的处理方法意义重大。本文首先从软土的成因分析了软土的工程性质,并分析了软土地基可能给公路工程造成的不利影响。通过对目前国内外常见的不同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及其加固机理的分析,研究出本项目对软土地及处理方案的要求,通过对技术因素和经济因素两方面进行软基处理方法的比选,最后决定对选定项目河南省郑石高速公路K61+000~K67+800段工程采用CFG桩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和土工织物结合冲击碾压施工技术进行处理,并研究分析了这项技术在本项目中应用的施工工艺、施工工序以及常见质量问题和施工措施等关键技术;通过对本项目K63+400~K64+000段土工织物结合冲击碾压路基施工方法的研究,针对施工中出现的弹簧现象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通过分析软土路基沉降的一般规律和影响沉降的因素,结合本项目的沉降观测数据,对本项目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估,最后得出,本项目中CFG桩地基处理法与土工织物结合冲击碾压法路基施工一起使用,加强了路基整体稳定性,使得路基的不均匀沉降量减少,综合效果显着。
周益红[4](2011)在《软基加固技术综述》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飞速发展,在软土地基上修筑路基非常普遍。对公路软基处理,直接影响公路的质量和建设速度,以及工程造价。本文从软土的工程特性和危害入手,阐述了软基加固技术的一些方法。
薛华[5](2010)在《浅谈石灰桩施工在公路软地基工程中的控制》文中研究指明对石灰桩加固软地基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对施工工艺及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论述,表明石灰搅拌桩处理软土地基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周建标[6](2009)在《深圳后海湾填海区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深圳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逐渐增加,人们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加上深圳地区独特的工程地质条件,使得在深圳地区的各项工程中经常需要对大面积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因此,深圳后海湾填海区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对滨海地区的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首先对深圳后海湾填海区软土的工程性质进行了分析、根据其工程性质提出了适合于该区域的5种常用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并对其加固机理、适用范围及施工工艺进行了总结分析。接着提出了软土地基处理方案的多属性模糊决策方法。从多属性模糊决策基本理论出发,根据软土地基处理方案的本身特点,选取治理可靠性、工程造价、施工工期、对环境的影响等四个指标建立了软土地基处理方案优选的评价体系,采用专家评分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构造出适合于软土地基方案优选的模糊多属性决策与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结合实际工程经验对深圳后海湾填海区软土地基处理方案进行了优选,优选结果与实际工程选用方案一致。最后对深圳后海湾填海区软土地基处理的监测技术相关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软土地基监测应采用综合监测技术,即根据软土地基地层的实际情况来合理的选择监测项目,且采用多个监测项目的成果对软土地基处理效果进行相互验证。
马四新[7](2007)在《深层搅拌石灰桩在公路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以上海建成的几条高速公路软基处理及沉降观测资料为基础,分析指出地基处理采用深层搅拌石灰桩方法强度的形成机理以及加固处理公路软基的有效性和应用条件,该方法具有设备简单、施工方便、经济效益好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蒋新明[8](2007)在《滨海地区大面积软土地基处理及监测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滨海地区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逐渐增加,人们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加上滨海地区独特的工程地质条件,使得在滨海地区的各项工程中经常需要对大面积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因此,滨海地区大面积软土地基处理及监测技术的研究对滨海地区城市建设十分重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首先阐述了软土地基的特点,对目前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及滨海地区常用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及新技术进行归纳总结,建立了软土地基处理施工程序框图,并对滨海地区大面积软土地基常用的处理方法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接着对滨海地区大面积软土地基监测目的、监测原则、常用监测项目使用的监测仪器及仪器工作原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讨论,指出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监测项目;最后根据工程实例的具体工程地质情况,结合本文的研究成果并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后选择了插板超载预压排水固结与强夯法相结合的新方法及浅层沉降为主监测项目,其他监测项目为辅的监测方案,并对监测资料数据进行了分析整理。
陈希[9](2007)在《爆扩石灰桩在软弱地基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软土在我国分布广泛,它抗剪强度低,变形大,如果处理不当,地基会产生局部或整体剪切破坏。为了保证上部结构安全正常使用,必须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目前处理软弱地基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爆扩石灰桩在软弱地基处理中,具有成本低、速度快、不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等优点,适用于多种地层和施工环境。石灰作为古老的传统建筑材料,产地遍布全国,是价廉易得的建筑材料。考虑到爆扩石灰桩良好的物理、化学加固作用及水下硬化机理,继续研究解决爆扩石灰桩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问题,真正发挥其作用,是本文的根本目的。本文以爆扩石灰桩处理软基为工程背景,获得以下几点认识:(1)回顾总结了国内外爆扩石灰桩技术应用和发展现状,简要论述了常用软基处理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2)研究分析了爆扩石灰桩加固地基的机理,主要包括物理加固作用和化学加固作用;分析了用于本次试验的石灰的材性;并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载荷试验分析研究了膨胀率与龄期、生石灰掺入比的关系,桩体抗压强度与龄期、石灰掺入比的关系,复合地基承载力与龄期的关系。通过结合现场工程实际的试验对爆扩石灰桩处理软土地基的机理和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对指导实际工作有一定的意义。(3)通过现场试验,主要是爆扩石灰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测试与分析爆扩石灰桩复合地基的应力分布及桩土应力比,并对目前常用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计算和变形计算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比较,以期对爆扩石灰桩复合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有实际指导意义。(4)结合具体工程探讨了其施工工艺特点,并通过几种检测手段分析了其加固效果。结合实际工程要求进行分析既可解决工程的实际问题,又可将具体工程的试验成果和经验及时总结出来为以后其它工程提供参考。
柳厚祥,龚锦林[10](2004)在《石灰搅拌桩加固码头岸坡软土地基的沉降分析》文中提出利用生石灰与土之间的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改善地基土的特性,进而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减小地基沉降,从而满足实际工程的要求。但是目前复合地基沉降计算还不成熟,通过分析浅基础、桩基础和复合地基的区别,提出了比较简单实用的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引入实际工程实例与分层总和法做对比来证明其实用性、合理性,同时也进一步证明了石灰搅拌桩作为一种可靠、经济的码头岸坡软弱地基加固方法,确实能起到减小地基沉降的作用。
二、公路软基处理中的石灰桩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公路软基处理中的石灰桩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公路软基处理中的石灰桩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分类 |
1.1 换土垫层法 |
1.2 挤淤置换法 |
1.3 加载预压法 |
1.4 石灰桩法 |
2 石灰桩的加固作用和原理 |
2.1 石灰桩的物理加固作用 |
2.2 石灰桩的化学加固作用 |
3 石灰桩的方法 |
3.1 材料要求 |
3.2 施工作业条件 |
3.3 施工工艺流程 |
3.4 施工工艺 |
4 结语 |
(2)东北地区某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省道S301加阿段公路软土地基工程性质 |
2.1 工程概况 |
2.1.1 工程基本情况 |
2.1.2 地形、地貌 |
2.1.3 岩层特性 |
2.1.4 水文、气象条件 |
2.1.5 沿线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
2.2 加阿公路段软土地基的性质 |
2.2.1 软土的一般工程特性分析 |
2.2.2 项目中软土性质 |
2.3 小结 |
第三章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研究 |
3.1 土质换填 |
3.2 土质改良 |
3.2.1 强夯 |
3.2.2 冲击碾压 |
3.2.3 塑料排水板预压 |
3.2.4 真空预压 |
3.3 土质补强 |
3.3.1 水泥搅拌桩 |
3.3.2 高压旋喷桩 |
3.3.3 CFG桩 |
3.3.4 碎石挤密桩 |
3.4 小结 |
第四章 省道S301加阿公路段软基处理技术研究 |
4.1 处理措施选则分析 |
4.1.1 公路等级对软基处理的要求 |
4.1.2 周围环境对软基处理的要求 |
4.2 加阿公路段软基处理措施选择 |
4.2.1 工程造价对软基处理措施影响分析 |
4.2.2 施工工期对软基处理措施影响分析 |
4.2.3 技术适用范围对软基处理措施影响分析 |
4.2.4 承载能力对软基处理措施影响分析 |
4.3 加阿公路段软基处理方案 |
4.4 小结 |
第五章 省道S301加阿公路段软基处理施工工艺研究 |
5.1 换填施工 |
5.1.1 软土地基换填施工工序 |
5.1.2 软土地基换填施工工艺 |
5.1.3 雨季施工措施 |
5.1.4 质量保证措施 |
5.2 冲击碾压施工 |
5.2.1 冲击碾压施工工序 |
5.2.2 冲击碾压施工工艺 |
5.2.3 质量检测 |
5.3 小结 |
第六章 软土地基处理路段处治效果评价 |
6.1 沉降观测方案 |
6.2 观测断面布置方案 |
6.3 试验路沉降观测结果 |
6.4 基于生长曲线的路基工后沉降预估 |
6.4.1 生长曲线法预估路基工后沉降 |
6.4.2 加阿公路软基处理段工后沉降预估 |
6.5 试验路沉降控制效果评价 |
6.6 本章小结 |
结论 |
主要结论 |
进一步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公路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外软土地基处理的施工方法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郑石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工程性质 |
2.1 工程概况 |
2.1.1 工程基本情况 |
2.1.2 地质构造 |
2.1.3 地层岩性 |
2.1.4 水文、气象特征 |
2.1.5 地震基本烈度 |
2.2 本项目软基的性质分析 |
2.2.1 本项目软土的性质 |
2.2.2 软土的一般工程特性分析 |
2.3 小结 |
第三章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比选 |
3.1 软土地基处理的一般方法 |
3.1.1 密实法 |
3.1.2 置换法 |
3.1.3 复合地基法 |
3.1.4 加筋法 |
3.1.5 灌浆法 |
3.1.6 抛石挤淤法 |
3.1.7 反压护道法 |
3.1.8 化学药剂方法 |
3.2 对本项目软土地基处理方案的要求 |
3.2.1 道路等级与地基处理需求 |
3.2.2 了解周围环境对地基处理施工的要求 |
3.2.3 了解类似场地上同类工程地基处理经验 |
3.2.4 提供对地基处理设计的要求 |
3.3 本项目软基处理方法的技术比较 |
3.3.1 软基处理原理的比较分析 |
3.3.2 工期的比较分析 |
3.3.3 软基处理范围比较 |
3.3.4 承载能力与工后沉降量的比较分析 |
3.4 本项目软基处理方法的经济分析 |
3.4.1 各种软基处理方法工程造价的比较分析 |
3.4.2 软基处理深度对造价的影响分析 |
3.4.3 工期长短对造价的影响 |
3.5 方案的最终比选 |
3.6 小结 |
第四章 郑石高速公路软基处理技术的应用 |
4.1 CFG 桩的施工工艺 |
4.2 CFG 桩施工工序 |
4.3 CFG 桩常见的质量问题及相关施工措施 |
4.4 土工织物结合冲击碾压法施工 |
4.4.1 土质情况与机具设备 |
4.4.2 施工工艺 |
4.4.3 冲击碾压的结果分析及问题处理 |
4.5 小结 |
第五章 软土地基变形监测与分析 |
5.1 软土地基的沉降 |
5.1.1 软土地基发生沉降的一般规律 |
5.1.2 沉降量的影响因素 |
5.2 本项目的沉降量观测 |
5.2.1 沉降量观测的要求 |
5.2.2 本项目的沉降量观测的方法 |
5.2.3 本项目的沉降观测的结果及分析 |
5.3 小结 |
结论 |
主要结论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软基加固技术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软土的工程特性与危害 |
1.1 软土的工程特性 |
1.2 软土的工程危害 |
2 软土地基常见的加固方法 |
2.1 置换 |
2.1.1 换填垫层法 |
2.1.2 挤淤置换法 |
2.1.3 强夯置换法 |
2.2 排水固结 |
2.3 灌入固化物法 |
2.3.1 深层搅拌法 |
2.3.2 高压喷射注浆法 |
2.3.3 劈裂灌浆法 |
2.3.4 挤密灌浆法 |
2.4 振密、挤密 |
2.5 加筋 |
2.5.1 加筋土垫层法 |
2.5.2 树根桩法 |
2.6 其它方法 |
3 软土地基加固处理应考虑的因素 |
3.1 路基状况 |
3.2 道路性质 |
3.3 施工环境 |
(5)浅谈石灰桩施工在公路软地基工程中的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 石灰桩的加固机理 |
2 石灰桩适宜的地质条件 |
3 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 |
4 结束语 |
(6)深圳后海湾填海区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概述 |
1.2 国内外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
1.3 国内现阶段软土地基处理存在的问题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深圳后海湾填海区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
2.1 深圳后海湾填海区介绍 |
2.1.1 工程概况 |
2.1.2 场地地形地貌与场地现状 |
2.1.3 气象、水文和地震 |
2.1.4 工程地质条件 |
2.1.5 工程地质分区 |
2.1.6 填海区规划 |
2.2 深圳后海湾软土工程性质研究 |
2.2.1 深圳后海湾填海区软土微结构分析 |
2.2.2 深圳后海湾填海区软土的变形特点 |
2.2.3 深圳后海湾填海区软土的渗透性 |
2.3 软土地基处理常用方法及其加固机理 |
2.4 深圳后海湾填海区软土地基处理常用方法 |
2.4.1 插板预压排水固结法 |
2.4.2 砂石桩堆载预压法 |
2.4.3 强夯置换墩法 |
2.4.4 爆破挤淤抛石填筑法 |
2.4.5 强夯抛石挤淤填筑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深圳后海湾填海区软土地基处理方案优选 |
3.1 多属性决策理论及研究方法 |
3.2 软基处理方案优选的模糊多属性决策模型的建立 |
3.2.1 多属性系统模糊决策原理 |
3.2.2 软基处理方案优选评价指标体系 |
3.2.3 模型的建立 |
3.3 深圳后海湾填海区软土地基处理方案 |
3.3.1 总体设计 |
3.3.2 场区道路软基处理设计方案 |
3.3.3 场区软基处理方案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深圳后海湾填海区软土地基监测技术 |
4.1 监测工作内容 |
4.2 监测目的要求 |
4.3 监测工期 |
4.4 监测工作原则 |
4.5 监测精度要求及报警值 |
4.5.1 监测精度要求 |
4.5.2 观测成果取位要求 |
4.5.3 监测报警值 |
4.6 监测工作项目 |
4.6.1 测斜监测 |
4.6.2 分层沉降监测 |
4.6.3 孔隙水压力监测 |
4.6.4 浅层沉降监测 |
4.6.5 水平位移监测 |
4.6.6 地下水位监测 |
4.6.7 钻探取样与土工试验 |
4.6.8 现场原位测试技术 |
4.7 监测成果整理与分析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8)滨海地区大面积软土地基处理及监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概述 |
1.2 国内外软土地基研究现状 |
1.3 国内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发展趋势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 |
2.1 软土定义及特征 |
2.2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选择原则 |
2.3 软土地基处治 |
2.3.1 软土地基处治一般程序 |
2.3.2 软土地基处治技术要点 |
2.4 软土地基常用处理方法 |
2.5 滨海地区软土地基常用处理方法 |
2.5.1 动力固结法 |
2.5.2 粉喷桩加固法 |
2.5.3 排水固结法 |
2.5.4 土工合成材料法 |
2.6 滨海地区软土地基处理新技术及加固机理 |
2.6.1 砂石桩与低强度混凝土组合型复合地基 |
2.6.2 CFG桩 |
2.6.3 土工布施加预应力铺设 |
2.6.4 薄层加载预压排水固结 |
2.6.5 干振复合桩 |
2.6.6 薄层加载预压排水固结 |
2.6.7 夯实扩底桩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滨海地区大面积软土地基监测技术研究 |
3.1 监测目的 |
3.2 监测原则 |
3.3 软土地基监测项目 |
3.3.1 地表竖向位移 |
3.3.2 地表水平位移 |
3.3.3 土体分层竖向位移 |
3.3.4 土体分层水平位移 |
3.3.5 孔隙水压力 |
3.3.6 土压力 |
3.4 仪器的保护工作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工程应用 |
4.1 工程概况 |
4.2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
4.2.1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
4.2.2 水文地质条件 |
4.3 软土地基处理方案设计 |
4.3.1 设计技术要求 |
4.3.2 软土地基处理方案 |
4.3.3 软土地基处理设计 |
4.3.4 软土地基处理监测方案 |
4.3.5 监测成果分析及计算 |
4.3.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9)爆扩石灰桩在软弱地基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石灰桩地基加固概述 |
1.1.1 石灰地基加固的发展历史 |
1.1.2 石灰桩地基加固在国内外的发展 |
1.2 石灰桩复合地基的应用和研究现状 |
1.2.1 复合地基概述 |
1.2.2 石灰桩复合地基概述 |
1.3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1.3.1 本文的研究意义 |
1.3.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软基处理常用技术 |
2.1 换土垫层法 |
2.2 排水固结法 |
2.2.1 堆载预压法 |
2.2.2 真空预压法 |
2.2.3 砂井法 |
2.3 强夯法 |
2.4 灌浆法 |
2.5 深层搅拌法 |
2.6 石灰桩法 |
2.7 小结 |
第三章 爆扩石灰桩处理软基的应用研究 |
3.1 加固机理 |
3.1.1 石灰桩的物理加固作用 |
3.1.2 石灰桩的化学加固作用 |
3.1.3 石灰桩的水下硬化机理 |
3.2 石灰桩的材性分析 |
3.3 膨胀率与龄期、生石灰掺入比的关系 |
3.4 桩体抗压强度与龄期、石灰掺入比的关系 |
3.4.1 室内试验研究分析 |
3.4.2 现场试验研究分析 |
3.5 小结 |
第四章 爆扩石灰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及变形计算分析 |
4.1 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影响因素及试验研究 |
4.1.1 桩土应力比的确定 |
4.1.2 桩土应力比的影响因素 |
4.1.3 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试验分析 |
4.2 爆扩石灰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计算 |
4.2.1 影响爆扩石灰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
4.2.2 爆扩石灰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计算 |
4.3 复合地基沉降的计算 |
4.3.1 加固区沉降计算 |
4.3.2 加固区下卧层沉降计算 |
4.4 小结 |
第五章 工程应用实例 |
5.1 工程地质条件 |
5.2 爆扩石灰桩的施工方案及工艺 |
5.2.1 施工方案选择 |
5.2.2 爆扩石灰桩的设计计算 |
5.2.3 施工工艺 |
5.2.4 施工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
5.3 爆扩石灰桩的效果检测 |
5.4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10)石灰搅拌桩加固码头岸坡软土地基的沉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石灰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的作用机理 |
2.1 物理加固 |
2.1.1 挤密作用 |
2.1.2 吸水膨胀挤密作用 |
2.1.3 脱水挤密作用 |
2.1.4 减载作用 |
2.2 化学加固 |
2.2.1 桩体材料的胶凝反应 |
2.2.2 石灰与桩周土的离子化作用 |
2.2.3 离子交换-水胶连结作用 |
2.2.4 固结反应 |
2.2.5 石灰的碳化反应 |
3 石灰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沉降计算 |
3.1 复合地基加固区沉降量S1计算 |
3.2 复合地基下卧层沉降量S2计算 |
3.2.1 加固区等效厚度换算 |
3.2.2 下卧层顶附加应力计算 |
3.2.3 下卧层的沉降量S2 |
4 工程实例 |
4.1 工程地质概况 |
4.2 石灰搅拌桩布桩设计 |
5 结语 |
四、公路软基处理中的石灰桩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公路软基处理中的石灰桩方法[J]. 方国军. 居舍, 2017(28)
- [2]东北地区某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措施研究[D]. 张文东. 长安大学, 2015(03)
- [3]公路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的研究[D]. 马卓. 长安大学, 2011(07)
- [4]软基加固技术综述[J]. 周益红. 广东建材, 2011(02)
- [5]浅谈石灰桩施工在公路软地基工程中的控制[J]. 薛华. 技术与市场, 2010(08)
- [6]深圳后海湾填海区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D]. 周建标. 中南大学, 2009(04)
- [7]深层搅拌石灰桩在公路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 马四新. 山西建筑, 2007(26)
- [8]滨海地区大面积软土地基处理及监测技术研究[D]. 蒋新明. 中南大学, 2007(05)
- [9]爆扩石灰桩在软弱地基中的应用研究[D]. 陈希. 中南大学, 2007(06)
- [10]石灰搅拌桩加固码头岸坡软土地基的沉降分析[J]. 柳厚祥,龚锦林. 水运工程, 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