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谷林业股权转让有什么诀窍?

景谷林业股权转让有什么诀窍?

一、景谷林业股权转让到底玩什么花样(论文文献综述)

冯志峰[1](2018)在《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政治组织体系主要分为中央政权、地方政权和基层政权,由中央、省、市、县、乡五个层级组成。相对于中央政权和基层政权而言,地方政权包括省市县三级,成为我国政权系统承上启下、协调各方、高效运转、强本固基的关键枢纽,对维护党中央权威、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凝聚党心民心、决胜全面小康、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分为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三个层级。地方党委组织承上启下、统揽大局、协调各方、强本固基,既是中央精神的执行者和建议者,又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者与领导者,承载着领导地方党的组织建设,履行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职责,成为加强地方治理能力建设条块结合的交汇点,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力量。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基础。地方党委书记角色定位、职位属性与运行特性,内在地反映了地方党委组织的执政规律,蕴含着党组织权力运行与制约之道。遵循其行为之内在逻辑,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规律可提炼为“弹性定律”,鲜明地体现出独特的“二重”性,表现为“双刃剑”的作用,既能够实现有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也有可能引发权力腐败、危害人民利益,销蚀党的执政基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在内外不良因素的交互作用下,总体呈现出“十大特征”,体现为“多面人”角色,其演化逻辑可归纳为“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强化跃迁定律”,作为地方主导改革的改革者反而成为改革阻力制造者。为扎实有效地“改革改革者”,破除权力制约“悖论”,就必须统筹“个人修养教化、体制机制转化、社会风气净化”,构建科学系统、务实管用、操作简便的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为此,必须立足于中外权力制约理论基础之上,深刻把握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诱致成因,认真分析其生成逻辑,精准提炼地方党委书记权力制约之道,努力促进“文本规定”与“实践运行”的有机融合,将“自我律动法”与“一制九转法”深度融入到地方党委书记权力制约机制之中,努力实现权力高效运行与有效制约的动态平衡,着力提高地方党委书记执政本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领导核心、组织保证和力量保障,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

黄荣冬[2](2007)在《实施MBO的中国上市公司行为变化与公司绩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股份公司产生以来,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现象就开始存在。伴随着现代上市公司的出现,“两权分离”的情况日益突出。管理层拥有的权力不断膨胀,资本所有者的控制权逐渐丧失,然而,管理层追逐的目标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不相一致。为此,资本所有者在其利益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承受着大量的代理成本,安然、世通等美国公司的丑闻表明,以两权分离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存在较严重的缺陷。于是,关于降低代理成本和保护投资人利益的各种制度安排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尝试就一直是学术界和企业界的热点问题。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s,MBO),是管理层运用金融杠杆,收购其经营公司的股份,从而达到改变公司产权结构和获得公司控制权的目的。收购完成以后,管理人员从经理成为股东,从而获得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管理要素参与企业剩余分配得到了最好的体现。MBO是杠杆收购(Leverage Buy-outs,LBO)的一种,当运用杠杆收购的主体是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时,LBO就演变成MBO。当收购主体不仅包括目标公司的经理层,还包括公司职工时,MBO又演变为员工经理层收购(Employee Management Buy-outs,EMBO)或员工持股计划(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s,ESOP)。MBO不仅提供了一个产权界定的途径,也是管理层激励的一种形式。基于管理学角度看,MBO实质上追求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相对统一,是对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反叛。MBO产生的体制基础是现代企业制度中存在的代理成本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管理低效率问题。通过管理层对公司的收购,实现经理人对决策控制权、股份控制权及剩余索取权的接管,从而降低代理成本、减少对经理人权利的约束,MBO实际上是对过度分权导致代理成本过大的一种矫正。一定程度上讲,也是对现代企业制度实施而造成企业片面追求规模化和多元化、多角化发展的一种矫正,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和升华,MBO的实施并不否定现代企业制度在企业发展进程中的巨大作用。在两权分离和物质经济比较发达的基础上,通过实施MBO,实现新的两权合一,也具有鲜明的“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近几年来,MBO也逐渐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关注。由于中国上市公司实行MBO处于起步和试验阶段,因此,从已有研究来看,由于研究方法和样本选择的不同,结果迥异。国内的研究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实证研究,但多倾向于实务操作,结合MBO案例进行分析,这对实践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另一种则是规范研究,或集中于对西方MBO的特征及一般意义的阐述,或是MBO的国际经验借鉴比较等。国内研究的主要局限:(1)考察对象的局限。西方学者对管理层收购的研究对象公司一般多达几十个以上,国内的研究样本个20左右,研究样本不足得出的结论很可能含有太多的个别特征,而不能作为MBO的普遍特征;(2)研究区间的局限。由于中国MBO案例大多数是在2002年发生,过去还无法对MBO前后公司绩效进行大样本统计比较分析,只能考察MBO结束后的两个会计年度,公司正进行大规模整合,考察期限过短,难以看出MBO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长期影响,也就不能辨别MBO后的真实价值创造及其可能源泉。(3)研究指标的局限。只研究了有关经营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指标,没有考察总资产周转率、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绩效指标,实证分析结果的说服力不强。整体上,本文在更多样本、更长区间、更多指标下进行了研究,基本结论如下:(1) MBO公司所有权结构的重大调整是企业家价值实现的前提,或者说,MBO是在实施所有权变迁的同时实现了企业家的价值。企业家价值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企业家精神,这种精神主要体现的是创新精神、风险承担精神和创业精神。(2)企业家行为的转变促进企业行为的成功转型必须满足若干条件:企业家必须具备企业家精神;实施MBO后企业家必须掌握足够的控股权和控制权;必须具备较为宽松的外部环境;公司必须具备风险经营能力。公司行为与企业家行为既有统一的一面又相互之间存在差异。本文认为,企业是人的组织,而管理者是企业的核心,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实际承担者。管理层代表企业的所有者行使日常的经营管理行为,只是公司行为的执行者;同时管理层的个人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主导公司行为,最终,管理层的个人意志支配了公司意志。企业家行为通过公司的董事会行为、创业行为、投资行为、融资行为等体现出来。(3)中国上市公司MBO后董事会规模在整体上较MBO前小,并有持续减小的趋势;公司董事会的稳定性整体上有所下降,表明MBO后产权明晰,股东进入和退出公司较为容易,不利于公司管理层的稳定;董事会行为强度增加较大,MBO后上市公司董事会对公司经营活动的控制更具有主动性。MBO对董事会的稳定性和董事会行为强度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显着影响。MBO后董事会稳定性对公司绩效的正的影响显着加强,即董事会非退休董事离任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程度显着增加,MBO后公司好的绩效更依赖于公司稳定的管理层。MBO前董事会的会议次数对绩效的影响为负,会议次数越多,绩效越低,而MBO后,董事会行为强度对绩效的影响为正,虽然在通常的水平上仍不显着,但至少说明董事会会议比MBO前更有效,与公司经营活动更为密切相关。(4)公司的创业行为是企业内部各方以及企业关联方为了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及自身利益最大化,所进行的创新活动、治理结构调整、员工激励、企业文化和企业品牌塑造、强化经营风险管理、投资于高风险和高收益项目、减少融资成本等等诸多经营活动的总括。MBO后,管理层所有权的增加,提升了战略性转变的能力,与治理结构变化相比,这种能力促使管理层重新审视将薪酬与公司长期价值相联系的雇佣合同,激励经理层把精力集中于增加公司价值的创业活动。对MBO前后公司创业行为差异的实证研究表明:MBO后管理层和股东利益趋于一致,所有者对公司的控制强度和控制能力显着增强;担保事项显着增加,导致公司或有负债大幅增加;因为MBO没有导致管理层更关注那些可以促进公司长远发展的各种创业活动,MBO后企业创业行为没有显着改善。(5)对MBO前后公司经营绩效差异的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总资产周转率在MBO前后没有显着差异,表明MBO后资产的运用效率没有得到显着改善;总资产经营利润率、ROE和每股收益在MBO后显着减小,表明MBO后公司盈利能力显着下降。研发和创业能力的提高必然会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但遗憾的是,从上文的分析中不难看出,MBO后上市公司的研发和创新能力没有明显改善。(6)实施MBO后上市公司较少采用股权融资获取资金,明显加强了自有资金的积累,频繁通过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同时更多地依赖对外借款融资,借款的频率明显增多。MBO后上市公司一般具有显性或隐性的高负债率。债务人在MBO过程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MBO后对公司在一定程度上有直接影响。公司实施MBO后的投资行为成为股权资本和债权资本博弈的焦点,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都会尽力影响或主导公司的投资行为。本文综合应用管理学、金融经济学、行为学、数量经济学等理论和方法,较为全面地研究了MBO对公司行为产生的影响及其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是国内迄今第一次相对系统、全面研究MBO公司行为的转变和公司绩效关系的学术论文。论文研究了MBO是如何对管理层精神层面产生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所激发的企业家精神如何导致管理者经营行为的转变,具体演变为公司董事会行为、创业行为、融资行为、投资行为等一系列经营活动的转变,最终必然落脚于各种经营活动的转变如何对公司经营绩效产生影响。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1)从实施MBO的中国上市公司行为变化这一个新的视角研究了MBO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国内已有的关于MBO与绩效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MBO后公司治理结构和激励机制的变化如何影响公司绩效方面,从公司行为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涉及较少。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MBO前后公司行为的差异及如何影响公司绩效,并且对其他学者的研究进行了区分和归纳。(2)创新性地提出了MBO与企业家精神、企业家行为、公司行为、公司绩效的作用机制本文采取从主观到客观、由内因到外因到现象的研究思路,从剖析MBO对公司管理层企业家精神的影响开始、分析了企业家心理变化导致企业家行为的变化,这种变化又反映在公司经营行为的转变上,最终使MBO前后公司经营绩效产生差异。同时,分析了企业家行为与公司行为的内在关系,以及企业家行为转变与公司行为转型的统一性与差异性。(3)研究样本在国内MBO相关研究中最全面,样本研究的时间跨度最长国内研究的局限表现在考察对象、研究区间和研究指标,论文在克服这些局限方面作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贡献。本文的研究样本包括隐性MBO和带有MBO性质的股权激励机制的上市公司,样本的取值为MBO实施前后3年时间跨度共7年,能够从一个较长的时间段研究MBO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产生的影响。(4)创新性地对MBO前后上市公司董事会行为、创业行为、融资行为及投资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基于年报获取了大量的实证数据,分析了MBO前后公司董事会规模、稳定性、行为强度、领导构成及领导方式的差异及与绩效的关系;扩展了创业行为的定义,分析了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创业行为的内在关系,创新性地定义了一些衡量企业创业行为的指标,并分析了这些指标在上市公司实施MBO前后的差异及其与经营绩效的内在关系;分析了MBO前后公司融资方式、融资成本和投资行为的差异。最后,得出了中国MBO上市公司的若干客观的结论与评价。

方红[3](2006)在《我国上市公司控股权市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控股权市场(mccs)为研究对象,以完全竞争市场特征为主线,以问题为导向,围绕“控股权市场是什么?如何产生?哪些主体在如何参与?供求关系与价格机制如何?流动性如何?市场信息状况如何?市场功效如何、如何提高”等八个方面的问题展开研究,全文共八个部分: 本文在文献评述的基础上,首先提出并界定了我国上市公司控股权市场的概念,即分析了完全竞争市场理论中的产品品质问题,论述了控股权品质的差异性;其次,结合我国所有权制度改革的历史、证券一级市场制度演变和二级市场控股权交易的历史案例,揭示了我国mccs产生的历史成因及其特征;第三,在供求主体及其行为研究中,分析了mccs多方相关主体在我国不完全竞争市场环境下的有限理性与自利行为特征;之后,本文分析了市场买卖双方的供求关系与价格机制,论述了目前市场的有限供给与巨大需求之间的不平衡状况以及上市公司控股权买卖双方衡量控股权价格的差异,从买卖双方不同的角度提出了控股权价格模型,以及达成交易的条件;第五,在流动性分析中,本文论述了影响上市公司控股权流动的主要因素,并从这些因素出发(包括管理规则的确定性与可预期性、准入障碍、交易方式的多样选择性、交易程序的多少与难易、交易完成的时间、交易成本等方面),论述了mccs流动性差、成本高的现状;第六,根据完全竞争市场对信息的要求,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信息披露制度与相关主体信息需求的相关情况,并进行案例对照研究,揭示了市场信息供求状况及其之间的差异;最后,为了揭示mccs的功能与效率,侧重分析了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的具体表现与市场自身的内部运行效率。 研究结论:根据前面各个要素的研究结果可见,我国上市公司控股权市场是一个相对独立存在的市场,但还不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许多方面需要改进。作者针对性地提出了市场改善的建议,包括减少品质差异性,强调政策的导向作用以改进参与主体的行为,改进供求关系与价格机制,提高流动性,改进信息披露制度与监督约束制度,以改善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提高市场运行效率。

束珏婷[4](2003)在《沪市上市公司资产重组财务绩效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活动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倍受市场各方所关注。尽管西方学者对资产重组的研究已形成了一些较为成熟的研究方法和结论,但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尚处在发展阶段,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活动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差异,西方学者的结论并不完全适用于我国国情。目前国内对资产重组的研究大部分以理论探讨和案例分析为主,定量研究较少,且主要集中于1997-2000年间的上市公司。在2001年证券市场监管力度大大加强、新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对重组活动的规范日趋严格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是否表现出与往年不同的特点,重组是否能改善上市公司的业绩,这是本文研究的主旨。本文采用以财务数据为基础进行评价的方法,对2001年上市公司资产重组进行研究发现,从资产重组的方式来看,收购兼并所占比重最高,业绩较好的公司偏向于选择这种重组方式,而资产置换、股权转让仍为绩差公司所青睐;从重组前后财务指标的变化来看,重组公司表现优于市场平均水平,但与往年重组公司当年业绩即得到明显提升不同,2001年重组公司财务指标并未得到显着提高,净资产收益率更是全面下降,统计对比不支持上市公司利用资产重组调节公司绩效的观点。本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论文写作的背景及目的;第二部分明确本文对资产重组的定义和分类;第三部分探讨了资产重组中具有代表性的会计处理问题,旨在帮助更为全面地理解财务指标的变化;接下来,论文分析了2001年证券市场环境的变化及对重组的影响;第五部分对国内外有关重组绩效的研究文献做出回顾与评价;第六部分对2001年沪市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及其财务绩效展开具体研究,分析了实证结果及局限性;最后对本文的研究结论加以总结,并提出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欧阳华南[5](2002)在《景谷林业股权转让到底玩什么花样》文中指出●企业在效益下滑的时候,却仓促包装上市 ●没有到法定的期限,企业发起人就酝酿转让国有股股权 ●股权受让方的真实状况,令人疑窦丛生

二、景谷林业股权转让到底玩什么花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景谷林业股权转让到底玩什么花样(论文提纲范文)

(1)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导论
    一、问题聚焦与研究意义
        (一)现实问题聚焦
        (二)问题研究意义
        (三)问题研究价值
    二、文献综述与相关评论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与评论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现状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研究方向
    三、研究设计与主要框架
        (一)明确调查研究要素
        (二)科学选取研究方法
        (三)合理设计研究框架
    四、资料来源与数据说明
        (一)历史文献资料来源
        (二)实地访谈资料来源
        (三)核心概念内涵界定
第二章 中外权力制约思想比较
    一、权力制约的理论内涵
        (一)权力的本质定义
        (二)权力的固有特征
        (三)制约与监督辨析
    二、中国传统权力制约理论脉络
        (一)中国古代权力制约思想
        (二)中国近代权力制约思想
        (三)中国现代权力制约思想
    三、西方历代权力制约理论脉络
        (一)西方古代权力制约思想
        (二)西方中世纪权力制约思想
        (三)西方近代权力制约思想
        (四)西方现代权力制约思想
    四、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理论脉络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创性权力制约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开创性权力制约思想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主体化权力制约思想
    五、中外权力制约理论体系
        (一)以道德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先导
        (二)以法律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保障
        (三)以权力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核心
        (四)以权利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根本
        (五)以社会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依据
第三章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现状
    一、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委建制的演变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地方党委建制的雏形
        (二)土地革命时期地方党委建制的形成
        (三)抗日战争时期地方党委建制的发展
        (四)解放战争时期地方党委建制的调整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地方党委建制的成熟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的经验做法
        (一)地方党委书记选拔标准逐步得到明确,凸现党性坚定首要性
        (二)地方党委书记任用程序逐步得到规范,呈现环节设计科学性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逐步得到控制,体现流程管理严肃性
        (四)地方党委书记绩效考核逐步得到优化,实现评价方式合理性
        (五)地方党委书记权力监督逐步得到健全,展现腐败整治威慑性
    三、地方党委书记队伍构成要素
        (一)地方党委书记职位厘定
        (二)地方党委书记队伍构成分析
        (三)地方党委书记队伍成长特征
    四、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模量定律”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的含义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的特征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的成因
第四章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标准的衡量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现象的界定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标准的认定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定义的确定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的要件
        (一)“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性别构成
        (二)“落马”地方党委书记级别构成
        (三)“落马”地方党委书记地域分布
        (四)“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案发期间
        (五)“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案发年龄
        (六)“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潜伏时长
        (七)“落马”地方党委书记腐败类型
        (八)“落马”地方党委书记罪名分布
        (九)“落马”地方党委书记判处结果
    三、地方党委书记违法乱纪的行为特征
        (一)违反政治纪律,挑战党中央权威
        (二)违反组织纪律,干部选任藏猫腻
        (三)违反廉洁纪律,官商勾结搞腐败
        (四)违反群众纪律,脱离群众捞名利
        (五)违反工作纪律,言行不一污形象
        (六)违反生活纪律,贪图享受堕牢笼
    四、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运行轨迹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心理的形成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心理的转化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心理的强化
        (四)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的重复
        (五)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的惩罚
    五、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成因追问
        (一)地方党委书记心理贪欲强化是权力腐败的原始驱动力
        (二)地方党委书记制度规定泛化是权力腐败的外在驱动力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异化是权力腐败的内在驱动力
        (四)地方党委书记管理监督弱化是权力腐败的间接驱动力
        (五)地方党委书记人情交往物化是权力腐败的直接驱动力
第五章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制约机制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自我律动法”的实施途径
        (一)加强党性修养,坚定对党忠诚执政立场
        (二)明确主攻方向,树立稳中求进执政目标
        (三)提高领导水平 带好立党为公执政队伍
        (四)坚持服务群众 打牢为民造福执政基础
        (五)发扬民主作风 完善求真务实执政机制
        (六)勤于学习调研 提高实干兴邦执政魄力
        (七)践行法治思维 形成改革创新执政方法
        (八)锐意攻坚克难 肩负敢于担当执政责任
        (九)保持党员本色 固守清正廉洁执政底线
        (十)加强官德修养 涵泳诚信平实执政道德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的他律途径
        (一)加强人才储备精准“育权”、好中选优正本清源
        (二)改进选任方式法定“授权”、坚持标准严格程序
        (三)明确权力边界科学“厘权”、合理定位职责明晰
        (四)科学划分权责依法“制权”、坚持原则恪守规矩
        (五)推进党务公开全程“晒权”、公布清单职责法定
        (六)设计权力流程依规“行权”、固化程序规范运行
        (七)加强权力制约有效“控权”、严格制度强化监督
        (八)优化考评机制公正“评权”、创新方式科学考核
        (九)完善奖惩机制规范“退权”、优胜劣汰吐故纳新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 “现任”地方党委书记简明表
    附件2 “落马”地方党委书记简明表
    附件3 党中央制定的权力监督制度简明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相关学术研究成果
后记

(2)实施MBO的中国上市公司行为变化与公司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
    1.3 研究方法
    1.4 逻辑思路与结构安排
2 管理层收购与绩效理论文献回顾
    2.1 管理层收购的基本内涵
    2.2 管理层收购的动因
    2.3 管理层收购的理论基础
        2.3.1 MBO与委托—代理理论
        2.3.2 MBO与现代企业产权理论
        2.3.3 MBO与企业激励理论
        2.3.4 MBO与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理论
        2.3.5 MBO与企业家价值理论
        2.3.6 MBO与控制权理论
    2.4 管理层收购与绩效:实证文献综述
        2.4.1 国外实证研究综述
        2.4.2 国内实证研究综述
3 企业家精神、企业家行为与管理层收购
    3.1 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
        3.1.1 企业家的概念
        3.1.2 企业家的个性特质
        3.1.3 企业家精神的内涵
    3.2 管理层收购:提升企业家精神的一种选择
        3.2.1 企业家精神与管理层收购
        3.2.2 管理层收购与企业家价值的肯定
    3.3 企业家行为与管理层收购
        3.3.1 企业家行为
        3.3.2 企业家行为的动因—心理过程与外部环境
        3.3.3 企业家行为转变的动机—MBO与企业家所有权实现
4 管理层收购与公司行为变化
    4.1 公司行为的概念与内容
        4.1.1 公司行为的界定
        4.1.2 公司行为涉及的范围
    4.2 公司行为与企业家行为
        4.2.1 公司行为与企业家行为的联系和差异
        4.2.2 企业家行为转变与公司行为转型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4.3 管理层收购与公司行为转变
        4.3.1 MBO与公司董事会行为的转变
        4.3.2 MBO与公司创业行为的转变
        4.3.3 MBO与公司融资行为的转变
        4.3.4 MBO与公司投资行为的转变
    4.4 公司绩效
        4.4.1 公司绩效的概念与衡量指标
        4.4.2 公司绩效的研究范围
5 MBO公司董事会行为变化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一
    5.1 上市公司董事会行为与公司绩效研究综述
        5.1.1 国外关于董事会行为与经营绩效关系的相关研究
        5.1.2 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行为与经营绩效关系的相关研究
    5.2 MBO对公司董事会行为的影响
        5.2.1 研究样本与数据
        5.2.2 MBO对董事会规模的影响
        5.2.3 MBO对董事会稳定性的影响
        5.2.4 MBO对董事会行为强度的影响
        5.2.5 MBO对董事会构成及领导方式的影响
    5.3 MBO董事会行为变化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
    5.4 本章小结
6 MBO公司创业行为变化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二
    6.1 公司企业家精神与公司创业行为
        6.1.1 公司企业家精神的本质
        6.1.2 公司创业行为的内涵和外延
    6.2 MBO与公司创业行为
        6.2.1 MBO对公司创业行为的影响
        6.2.2 MBO前后上市公司创业活动差异案例分析
        6.2.3 创业行为差异与经营绩效的内在关系研究
    6.3 MBO公司创业行为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
        6.3.1 样本数据与研究方法
        6.3.2 实证分析结果
    6.4 创业行为提升的途径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MBO公司投融资行为变化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三
    7.1 融资环境与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
        7.1.1 企业资本结构与融资行为理论
        7.1.2 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现状
        7.1.3 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
    7.2 MBO对公司融资行为的影响
        7.2.1 MBO与融资方式的变化
        7.2.2 MBO与融资成本的变化
    7.3 融资结构转型与投资行为差异
    7.4 MBO公司投资行为变化与绩效案例分析
        7.4.1 上市公司直接MBO—案例1:粤美的
        7.4.2 收购母公司间接MBO—案例2:华强集团
        7.4.3 公司紧缩型MBO—案例3:世茂股份
        7.4.4 员工与管理层收购EMBO—案例4:新天国际
    7.5 本章小结
8 本文结论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8.1 本文基本结论
    8.2 本文的创新之处
    8.3 本文不足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附表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致谢

(3)我国上市公司控股权市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目录页
导论
    0.1 研究的起点:对完全竞争市场的认识
    0.2 研究的对象、思路与方法
    0.3 本文结构与主要内容
    0.4 可能的创新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研究界定
    1.1 文献综述与简评
    1.2 研究界定
第二章 我国上市公司控股权市场发展历程
    2.1 我国上市公司发展的历程-MCCS一级市场简史
    2.2 我国上市公司MCCS二级市场的起源
    2.3 我国上市公司MCCS的规模与首创案例
    2.4 我国MCCS市场特征
第三章 参与主体及其行为
    3.1 本章研究的基础理论
    3.2 上市公司控股权转让方及其行为特征
    3.3 我国上市公司控股权收购方及其行为特征
    3.4 上市公司控股权转让中的外部主体及其行为
第四章 供求及其均衡
    4.1 我国MCCS的市场环境
    4.2 MCCS的供给状况
    4.3 MCCS的需求状况
    4.4 MCCS目标公司特征分析
    4.5 MCCS的价格及其均衡
    4.6 MCCS价格的成本收益模型
第五章 市场的流动性分析
    5.1 本章研究的基础理论
    5.2 我国上市公司控股权交易相关规则的演变
    5.3 我国MCCS的多种交易形式
    5.4 交易场所与交易程序、时间安排
第六章 市场信息分析
    6.1 信息在交易中的作用
    6.2 我国MCCS信息披露制度与南钢股份案例实证
    6.3 我国上市公司控股权交易相关各方对信息的需求
第七章 市场功能及其效率
    7.1 市场功能与效率的相关理论
    7.2 MCCS对资源配置的功能与配置效率分析
    7.3 市场运行效率分析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市场特征、缺陷及其改进
    8.1 标的特殊性及其改进
    8.2 参与主体及其行为的特征及其改进
    8.3 供求关系特征
    8.4 流动性特征及其改进
    8.5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信息的可验证性
    8.6 维护法律尊严,落实、加重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4)沪市上市公司资产重组财务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资产重组的含义及具体形式
    2.1 本文对资产重组的定义
    2.2 本文对资产重组类型的划分
第三章 资产重组的会计处理问题
    3.1 股权转让的会计处理研究
    3.2 收购兼并的会计处理研究
    3.3 资产置换的会计处理研究
    3.4 资产剥离的会计处理研究
    3.5 本章对重组绩效研究的意义所在
第四章 2001年证券市场环境变化及影响
    4.1 会计政策环境的变化
    4.2 退市机制的出台
    4.3 中介机构监管加强
    4.4 信息披露透明度提高
    4.5 外资收购的出现
第五章 国内外资产重组绩效研究回顾
    5.1 资产重组的市场绩效研究回顾
    5.2 资产重组的财务绩效研究回顾
    5.3 相关研究对本文的启发
第六章 2001年沪市资产重组财务绩效研究
    6.1 研究方法
    6.2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6.3 研究结果及分析
    6.4 结论与局限性
第七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声明
附录重组公司财务数据统计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景谷林业股权转让到底玩什么花样(论文参考文献)

  • [1]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D]. 冯志峰. 中共中央党校, 2018(02)
  • [2]实施MBO的中国上市公司行为变化与公司绩效研究[D]. 黄荣冬. 四川大学, 2007(05)
  • [3]我国上市公司控股权市场研究[D]. 方红. 暨南大学, 2006(06)
  • [4]沪市上市公司资产重组财务绩效研究[D]. 束珏婷. 清华大学, 2003(02)
  • [5]景谷林业股权转让到底玩什么花样[J]. 欧阳华南. 新财经, 2002(01)

标签:;  ;  ;  ;  ;  

景谷林业股权转让有什么诀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