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施秉县征兵期间大力加强国防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苗华山[1](2021)在《影响盐城市大学生入伍意愿的政策因素研究》文中认为
林高松[2](2020)在《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兵役法律制度是国家的重要军事制度,是国家开展兵役工作的法律保证。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深化……兵役制度等重大政策制度改革,推进军事管理革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研究分析兵役法律制度所包含的法理价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内在要求。本文按照“理性分析、历史沿革、价值定位、内外环境、完善之道”的逻辑顺序分五章展开研究。第一章,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理性认识。从兵役法律制度的基本概念、兵役实体法律制度、兵役程序法律制度等为研究起点,对兵役法律制度的内涵外延进行科学界定,系统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主要特征和地位作用,为论文撰写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第二章,我国兵役法律制度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分析。按照古代、近代和新中国等三个阶段系统梳理我国兵役法律制度发展脉络,系统分析我国兵役法律制度现状,从体系构成、实质内涵和主要问题等方面展开研究,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发展的新要求,兵役法律制度体系更加科学完备、现役军人制度更加适应现代化局部战争需要、退役军人制度更加适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第三章,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价值定位。主要从五个方面对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所蕴含的法理价值进行全面阐述,一是兵役义务与兵役权利的价值整合,二是国家价值与个人价值的有序统一,三是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相互融合,四是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五是和平权与发展权的有序调整等,充分展现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公平正义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第四章,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内外环境。客观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既有有利条件、也有不利因素,这是新时代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根基。从五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国防实力同步增强,二是我国总体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局部战争威胁始终存在,三是信息化局部战争对兵员素质要求普遍提高,四是优待军人成为兵役法律制度的内在共识,军人权益得到有效维护,五是军队独生子女兵员质量不容乐观,应征青年身体素质明显下降。第五章,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完善之道。主要从兵役法律制度建设角度提出一系列对策措施,力求为国家兵役机关开展兵役法律制度建设提供参考。一是科学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体系,二是大力提升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质量,三是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落实。加快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持续为国家提供优质的兵员补充,确保国家总体安全,进而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
王天丹[3](2020)在《陕甘宁边区军事建设问题研究(1937-1945)》文中认为陕甘宁边区(以下简称边区)是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的所在地。全面抗战爆发以后,主力红军改编为八路军,边区成为中共军队的指挥中心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边区地处黄河西岸,扼守日军进攻大西北的要道,其独特的军事战略地位,使之成为日军进攻的重要军事目标。为抗击日军,消灭土匪,取得反磨擦斗争胜利,边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而加强军事建设,是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加强边区防卫力量,确保边区安宁,赢得抗战胜利的重要举措。为加强边区军事建设,中共首先建立了边区武装力量,为边区和中共中央的安全提供了可靠的军事力量。八路军主力部队奔赴华北抗日战场后,边区防守力量薄弱,为加强边区防卫力量,中革军委、中共中央决定组建边区驻军留守部队,成立留守兵团,编组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统一指挥边区八路军留守部队,保安部队和地方民众抗日武装组织(主要是自卫军和少先队),形成了八路军正规部队、保安部队和民众抗日武装(主要是自卫军和少先队)三位一体的武装力量格局。边区武装力量和组建和政变,为保卫中共中央和确保边区安宁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武装力量。为解决八路军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政干部缺乏的问题,中共建立了抗大及有关军事院校,为八路军、新四军培养了一批急需的军事和政治干部,为中共军队和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干部保证。为提高边区部队战斗力,开展了军事教育和大练兵运动,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模范,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被中共中央军委表扬,并将其经验批转全军学习推广。以上举措为取得河防、剿匪、反磨擦斗争的军事胜利,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模范区奠定了基础,巩固了中共局部执政的历史地位。为防止日军西犯边区,进攻大西北,八路军专门成立河防部队,在八路军的配合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打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挫败了其进犯边区和进攻大西北的企图,为创造模范根据地创造了条件。针对国民党军队对边区发动进攻和反磨擦事件,边区部队打退了其进攻,取得了反磨擦斗争的胜利,结束了国共两党政权并立的局面,实现了政令和军令的统一,使边区抗日民主政权成为唯一合法政权,为建设新民主主义模范区奠定了基础,巩固了中共在边区和敌后抗日根据地局部执政的历史地位。为加强军队后勤建设,中共建立和开展了军工生产,发动了大生产运动和“双拥运动”,为八路军提供了武装装备保障,解决了面临的财政经济困难,增强了中共局部执政的社会和经济基础。为给八路军提供作战需要的武器装备,中共中央军委在边区成立了军事工业局,组建了一系列军工厂,研发和生产了武器弹药,开展了赵占魁运动,逐渐扩大了生产,为部队提供了大量武器弹药,保证了部队作战需要。为解决边区和部队面临的财政经济困难,边区部队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增加了粮食和工业品的生产,展开了打盐运盐及食盐等出口,以换取边区急需的战略物资,增加了边区财政收入,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稳定了边区物价。为解决边区工作中暴露出的党政军民关系不协调的问题,开展了双拥运动。经过整风,中共实现了对边区部队的一元化领导,落实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形成了中共军队政治工作的新成果——《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和中共军事工作的指导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为克服边区部队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军阀主义与教条主义倾向,边区部队认真学习,经过整风,克服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缺点,形成了以中共中央西北局为首的一元化领导,落实了中共中央“九一”决定,增强了党政军民的团结,为巩固抗日根据地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总结经验,推广全军,在毛泽东支持下,将边区部队的整风经验成果写成《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形成了党和军队政治工作的历史性文献,与古田会议并列,多次下发全军学习。毛泽东思想提高了中共全党全军对毛泽东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的正确认识,肃清了王明错误思想及其他错误思想的干扰和危害,坚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原则,总结形成了中共武装斗争的理论和指导军事工作的指导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共领导军事工作,进行武装斗争的宝贵财富和强大的思想武器,为中共夺取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胜利指明了方向,对建国后军队和国防建设产生了极大影响,至今仍是全党全军军事工作的指导思想。
杨茂云[4](2019)在《论湖北地方对武汉会战的支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武汉会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一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战役,也是抗战爆发以来,中日双方投入兵力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役,对于粉碎日军“速战速决”的阴谋和为中国东南沿海工商业往西部迁移、建立和巩固西南大后方基地争取了宝贵时间。武汉会战最终战略目标的达成,除了与国共两党的团结协作、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前方将士的浴血奋战密切相关以外,也与湖北地方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武汉会战时期,在国共双方的领导下,湖北各界秉承着“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人出人”的信念,从多个方面对国民政府组织武汉会战给予了最大限度的支持。在人力方面,自武汉会战外围打响以后,湖北人民纷纷通过参加军队、协助修筑军事设施、开展劳军活动、进行抗日宣传等多种方式投身于抵御日寇侵略的斗争中去。从1938年1月开始到10月底武汉撤守的10个月里,仅湖北国民政府向各部队配拨的壮丁人数就达14.7万人,还不包括各部队临时征募的壮丁人数和参加工事修筑的民夫,这为组织武汉会战提供了充足的人力支持;在物资供应方面,湖北作为保卫武汉作战最直接的大后方,为了保障战时前线和后方粮食、棉纱、药品等战略物资的供应做出了巨大努力。以粮食供应为例,湖北国民政府在武汉会战前夕就已经采取措施来充实粮食库存,在京沪失陷以后,出于备战的需要,湖北国民政府一方面在全省范围内大力发展农业生产,鼓励民众开垦荒地、种植高产农作物,以提高粮食产量,另一方面专门派员向各地大量收购粮食,以保障战时的军需民食,为武汉会战的进行提供了充足的粮食储备。在财政方面,湖北省也给予了一定程度的支持,这种支持最主要、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湖北各界民众的献金活动。据《申报》报道,在武汉会战期间,湖北地区进行的大大小小的现金活动达百余次,献金总额超百万元,仅就1938年7月开展的“七七献金”运动,湖北各界的献金总数就达93万元。此外,还有其它各种献金方式如武汉各行业的献金竞赛、湖北各界的义卖、义演活动,也筹集了大量资金,绝大多数的献金都用于支援前线,为武汉会战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得民心者得天下。现代战争不仅仅是经济实力和军事水平的角逐,民众的支持与配合也是取得胜利的必要条件,尤其是在弱国抵御强敌入侵的情况下。在武汉会战期间,湖北各界民众不分职业贵贱、不论地位尊卑,为了抵制日寇侵略,自发地组织起来,投入到抵抗日寇侵略的全民族抗战中去,从不同的角度竭尽所能为政府组织对敌作战提供支持,充分发扬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从民众支持的角度上来讲,武汉会战不仅仅是中国军队在战略上的胜利,更是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的胜利。
瞿俊锋[5](2018)在《越南义务兵役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义务兵役制是国家关于公民在法律规定的年龄内必须履行一定期限兵役义务的制度,有利于增强全民的国防观念、平等分担兵役义务及战时大规模兵员动员等。越南义务兵役制从其古代征兵制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包括公民服现役和服预备役两个方面。在长达58年的确立、实施过程中,越南义务兵役制应时代需求而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助推了越南的国家统一及“陆守海进”战略的实施。本文梳理了越南人民军军史及越南《义务兵役法》的历次修改,总结出越南义务兵役制在不同阶段的特征及作用,并对该制度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本文共分四部分。前言明晰兵役及兵役制度等基本概念,介绍义务兵役制的总体特点及作用;第一章简述越南古代“郡县征兵制”及“志愿兵役制”的背景、特点及其对现代义务兵役制的影响;第二章以《义务兵役法》的历次修改为线索,结合越军军史梳理出越南义务兵役制的起源、调整及历史影响,进而认为越南通过现役和预备役的合理配置,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全民国防”体系;第三章着重分析了越南义务兵役制的未来趋势及对我启示,结论认为越南的义务兵役制不仅呈现出由陆向海倾斜的趋势,并且正加速契合越南“融入国际”的国家战略。
徐幕宏[6](2017)在《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征兵工作的调查与思考》文中研究指明征集大学生入伍,既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现实需要,更是实现强军目标的战略举措。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兵役机关的共同努力下,大学生征兵工作呈现向好向上的发展势头,但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对策措施,切实提高质量效益。
曾嵘[7](2017)在《新时期征兵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南昌市青山湖区为例》文中认为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价值观日趋多元,加之现行优抚安置政策发生重大改革,自2010年以来,在全国大多数地域出现了“当兵冷、征兵难”的问题,为兵员征集单位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当前,正值军队大改,国防和军队建设急需高素质的新鲜血液来完成这一轮改革,因此,破解征兵难的问题成为兵员征集单位的重大课题。本论文以南昌市青山湖区征兵工作为研究对象,借助对个体的分析对整个征兵工作进行综合研究。作者通过运用实际环境分析,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现地调查等理论依据,研究在当前征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矛盾以及各类难题,继而探索一条适应该区当前社会环境的征兵之路,并试图通过对一个县(区)征兵工作的探讨来探索出一些对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都行之有效的征兵方法措施。兵员征集工作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根本,只有通过选优、征优,部队建设才能真正不断向前发展,习近平同志在近期召开的人大会议中强调,创新发展是第一要务,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要将创新发展视为重中之重,军队必须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创新的根本就在于人,解决征兵中的突出矛盾,有利于军队整体素质的提高,对军队现代化建设作用重大。因此,研究这一问题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赵亚伟[8](2016)在《西藏农牧区征兵困境分析及对策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强军必先强兵,强兵先要征好兵,为部队征集选送优质兵员,是政府和兵役机关的重要职责,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人民军队的重要保证,是确保部队“能打仗、打胜仗”的基础性环节。当前,全国各地“当兵冷”、“征兵难”的问题日益凸显已是不争的事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队兵员质量和军事斗争准备。因此,研究破解征兵难题并寻找对策,既是各级政府和兵役机关现实而紧迫的任务,也是实现改革强军目标的客观要求。本文联系作者在西藏工作实际,以调查研究为基础,根据西藏农牧区征兵现状,运用定性、定量分析与理论、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结合西藏特殊的地理环境、错综复杂的民族宗教问题及分裂与反分裂斗争的严峻形势,侧重从兵源基数、文化教育、职业选择、宗教信仰、医疗卫生几个方面出发,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多目标多层次分析,查明引起西藏农牧区征兵困难的主要因素,从推进西藏社会经济发展,推动国防教育创新增效、提升军人荣誉感、改革完善政策法规入手,提出解决西藏农牧区征兵困境的有关构想,破解“市场”和“战场”不相适应的问题,探索适合西藏农牧区征兵工作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健康路子。
四川省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9](2016)在《关于破解“当兵冷、征兵难”问题的调查与思考》文中指出就如何破解当前"当兵冷、征兵难"问题,作者根据上级部署组织了数个调研组,走访多个地区的院校、乡镇和社区,从征兵工作基本状况、存在问题的症结和原因、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思考,对于促进征兵工作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檀年华[10](2014)在《新时期富裕地区征兵难的成因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当务之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党和政府的号召下,和谐社会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以及各种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需要一个长期的和平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而要想杜绝战争、制止战争、保卫和平,一个国家就必须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军事建设的根基在于征兵工作中得到优秀的军队人才。对富裕地区征兵难的成因和对测的研究对于国家的发展、国防队伍的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新时期富裕地区征兵难的问题是指,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出现的,应征青年的整体数量、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智力素质与现代化国防建设,实现强军目标的要求差距不断增加的问题。新时期富裕地区征兵难的问题主要呈现出征兵难地区扩大化、负面影响不断加深和原因复杂解决困难的特点。解决富裕地区征兵难问题是建设现代国防实现强军目标的现实需要,是优化富裕地区人力资源水平的重要措施,是实现不同地区之间平衡发展的必然选择。浙江X县为促进征兵工作的进一步发展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依然存在以下问题:征兵数量难以保证;征兵质量有待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以下方面造成:征兵难的原因国防观念不强,民众依法服兵役的意识淡化;相关法规制度不完善,优抚安置政策不平衡;适龄青年应征基数下降,预征对象流失严重;服兵役使个人利益受损,家庭经济负担加重。为此,采取了加强国防教育和思想发动工作、进一步规范征兵工作的管理、健全征兵工作机制、调整并落实优抚政策等对策,解决新时期富裕地区征兵难问题。
二、施秉县征兵期间大力加强国防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施秉县征兵期间大力加强国防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2)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创新点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目的和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思路和方法 |
第一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理性认识 |
第一节 兵役法律制度的科学界定 |
一、相关概念 |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实体法律制度 |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程序法律制度 |
第二节 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主要特征 |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制度的法律特征 |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时代特征 |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内容特征 |
第三节 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地位与作用 |
一、兵役法律制度是国家军事制度的重要内容 |
二、兵役法律制度是保卫国家安全的坚实基础 |
三、兵役法律制度是组织兵役工作的有效规范 |
第二章 我国兵役法律制度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分析 |
第一节 我国兵役法律制度的历史发展 |
一、我国古代兵役法律制度 |
二、我国近代兵役法律制度 |
三、新中国兵役法律制度 |
第二节 我国兵役法律制度现状分析 |
一、我国兵役法律制度的体系构成 |
二、我国兵役法律制度的实质内涵 |
三、我国兵役法律制度的主要问题 |
第三节 我国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客观分析 |
一、我国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主要经验 |
二、我国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优劣之处 |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发展的新要求 |
第三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价值定位 |
第一节 兵役义务与兵役权利的价值整合 |
一、依法参加兵役是公民和法人的基本义务 |
二、参加兵役人员依法享有各种基本权利 |
三、正确处理兵役权利与兵役义务的关系 |
第二节 国家价值与个人价值的有序统一 |
一、兵役必须以实现国家价值优先 |
二、公民通常是实现个人价值优先 |
三、兵役法律制度是国家价值与个人价值的调节器 |
第三节 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相互融合 |
一、国防是全体公民的国防 |
二、兵役实质是少数公民参加兵役 |
三、兵役法律制度是实现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统一的平衡器 |
第四节 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 |
一、公平与效率是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内在要求 |
二、兵役法律制度优先考虑军事效率 |
三、兵役法律制度充分体现公平原则 |
第五节 和平权与发展权的有序调整 |
一、追求国家和平权是兵役法律制度的基本目标 |
二、保障国家发展权是兵役法律制度的价值追求 |
三、统筹和平权与发展权是兵役法律制度的主要功能 |
第四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内外环境 |
第一节 国家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是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基础 |
一、经济实力 |
二、法治环境 |
三、军事改革 |
第二节 国家严峻安全形势是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必然要求 |
一、国家统一困境 |
二、周边事态纷争 |
三、西方大国遏制 |
第三节 信息化局部战争对兵员素质要求普遍提高 |
一、信息化局部战争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样式 |
二、高技术武器装备占据未来战场的主导地位 |
三、高素质的兵员成为信息化战争胜负的关键 |
第四节 优待军人成为兵役法律制度的内在共识 |
一、尊重军人共识 |
二、优待军人传统 |
三、军人权益维护 |
第五节 军队独生子女兵员质量不容乐观 |
一、独生子女成为军队服役主体 |
二、应征青年身体素质明显下降 |
三、入伍后退兵比例呈逐年上升 |
第五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完善之道 |
第一节 科学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体系 |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指导思想 |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 |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目标任务 |
第二节 大力提升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质量 |
一、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组织领导 |
二、统筹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规划计划 |
三、科学组织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起草拟制 |
第三节 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落实 |
一、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兵役法律意识 |
二、加强执法监督检查确保法律制度落到实处 |
三、严格组织对违反兵役法律制度行为的惩治 |
结语:加快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应处理的几个关系 |
一、处理好兵役法律制度与其它军事政策制度之间的关系 |
二、处理好兵役法律制度与新时代强军要求的关系 |
三、处理好兵役法律制度制定与实施的关系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致谢 |
(3)陕甘宁边区军事建设问题研究(1937-194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军事体制与军事活动 |
(二) 军事教育与部队整风 |
(三) 军事经济与军工生产 |
(四) 军事与民众动员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四、史料运用 |
第一章 边区武装力量的建制和职能 |
一、边区创建前的军事系统 |
二、中共中央军事系统 |
(一) 中央军委的组建与人事调整 |
(二) 八路军系统的军事力量 |
(三) 边区留守部队的统编与职能的转变 |
(四) 留守部队兵力的扩大和防卫任务的增加 |
(五) 扩编成立警卫部队 |
三、边区的地方武装力量 |
(一) 保安司令部及保安部队 |
(二) 地方民众抗日武装力量 |
四、陕甘宁晋绥联防军 |
(一) 联防军组建的时代背景和原因 |
(二) 联防军的职能和建制 |
(三) 联防军成立的意义 |
第二章 边区部队的军事教育 |
一、抗日军政大学与军政人才培养 |
(一) 中共军事教育沿革与抗大建立 |
(二) 抗大军事教育及其演变 |
(三) 抗大招生工作 |
(四) 抗大军事教育的主要内容 |
(五) 抗大军事教育的特点 |
二、边区留守部队军事教育与训练 |
(一) 边区留守兵团及保安部队军事教育和训练 |
(二) 联防军军事教育和训练 |
(三) 边区留守部队军事训练成绩斐然 |
三、其他专门军事院校的军事教育和训练 |
(一) 八路军军政学院 |
(二) 八路军军事学院 |
(三) 延安摩托学校 |
(四) 八路军炮兵学校 |
(五) 中共中央军委航空学校 |
四、边区军事教育的成效 |
(一) 吸收大批知识青年走上抗战道路 |
(二) 培养了大批军政干部,增强了抗战力量 |
(三) 大练兵运动与部队战斗力的提升 |
第三章 边区部队的政治工作 |
一、政治机关建制演变与职能 |
(一) 政治部(处) |
(二) 政训处 |
(三) 恢复政治工作制度及建制 |
二、边区部队政治工作的开展 |
三、边区部队政治工作主要内容 |
(一) 坚持党的领导 |
(二) 开展政治教育和宣传动员,增强抗战必胜的信心,提高战斗力 |
(三) 推行在职干部学习运动 |
(四) 加强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和各项方针政策、时事政治的学习,提高干部战士政治素养,增强团结意识 |
(五)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第四章 边区军事系统的整风运动 |
一、抗战初期中共军队中的错误思想倾向及其危害 |
(一) 存在的问题和表现 |
(二) 王明错误思想倾向的危害 |
二、边区部队整风运动的开展 |
(一) 中央军委开展普遍整风的部署 |
(二) 边区部队的整风 |
三、整风运动使中共军队思想作风改变、政治意识提高,形成了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新成果 |
(一) 肃清了王明错误路线的影响 |
(二) 加强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
(三) 结出了累累硕果 |
(四) 形成中共军队政治工作的新成果——《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 |
(五) 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军事工作的指导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 |
第五章 边区的军事斗争 |
一、抗击日军,保卫河防 |
(一) 日军的进攻和目的 |
(二) 河防兵力的部署和河防守卫 |
(三) 河防战斗情况 |
(四) 河防保卫战胜利的成效和意义 |
二、清剿土匪,巩固后方 |
(一) 边区匪患猖獗的原因和危害 |
(二) 剿匪的政策和策略 |
(三) 大规模清剿行动 |
(四) 边区剿匪成效 |
三、反磨擦斗争,保卫边区 |
(一) 边区发生磨擦的原因和表现 |
(二) 中共处理磨擦的政策和应对策略 |
(三) 反磨擦的主要军事斗争 |
(四) 边区反磨擦斗争胜利的成效 |
第六章 边区的军事经济问题 |
一、军工机构建制与军工生产 |
(一) 八路军建立军工的原因 |
(二) 军工机构的设置与职能 |
(三) 边区主要军工企业的分工和生产 |
(四) 军工生产中的赵占魁运动和劳动竞赛 |
(五) 边区军工发展的成效 |
二、经济问题与部队开展大生产运动 |
(一) 边区面临的严重财政经济困难 |
(二) 边区财政经济发生困难的原因 |
(三) 部队开展大生产运动 |
(四) 部队大生产运动的成效 |
(五) 边区军队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意义 |
第七章 边区的军事与社会 |
一、边区的兵役制度 |
(一) 边区兵役制度的缘起 |
(二) 边区兵役制主要内容 |
二、边区农民参军 |
(一) 农民参军的动机 |
(二) 农民参军的优抚政策 |
(三) 各种抗战民众组织的宣传动员 |
三、开展“归队运动” |
(一) “归队运动”的背景和原因 |
(二) 归队法令和“归队运动” |
(三) “归队运动”的成效 |
四、边区“双拥”运动 |
(一) 边区“双拥”工作存在的问题 |
(二) “双拥”政策的制定及主要内容 |
(三) “双拥”运动的开展及主要形式 |
(四) 边区“双拥”运动的成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4)论湖北地方对武汉会战的支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缘由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1.2.1 武汉会战与武汉会战时期 |
1.2.2 湖北地方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抗日战争与湖北地方的研究 |
1.3.2 关于武汉会战正面战场的研究 |
1.3.3 武汉会战时期湖北民众活动的研究 |
1.3.4 国外有关武汉会战的研究 |
1.4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章 湖北地方对武汉会战的人力支持 |
2.1 武汉会战时期湖北地区一般民众动员概况 |
2.1.1 武汉会战时期的动员机构 |
2.1.2 武汉会战时期的民众动员机制 |
2.1.3 武汉会战时期湖北的民众动员措施 |
2.2 武汉会战时期的兵役动员 |
2.2.1 武汉会战时期湖北征兵实施概况 |
2.2.2 武汉会战时期湖北的兵役动员举措 |
2.3 湖北民众在武汉会战中的积极贡献 |
2.3.1 积极参军服役 |
2.3.2 积极参与军事设施建设工作 |
2.3.3 大力开展慰劳工作 |
2.3.4 广泛参与抗敌宣传活动 |
第3章 湖北地方对武汉会战的物资支持 |
3.1 战时粮食生产及供应 |
3.1.1 战时粮食管理机制 |
3.1.2 武汉会战时期湖北的粮食供需情况 |
3.1.3 武汉会战时期湖北为保障粮食供应所采取的政策 |
3.2 战时其它物资供应 |
3.2.1 战时棉花供应 |
3.2.2 战时煤炭供应 |
3.2.3 战时医疗物资的供应 |
第4章 湖北地方对武汉会战的财政支持 |
4.1 武汉会战前的湖北财政收支概况 |
4.1.1 主要财政收入 |
4.1.2 主要财政支出 |
4.2 湖北地方对武汉会战的直接财政支持 |
4.2.1 对武汉会战时期交通建设的财政支持 |
4.2.2 湖北民众的抗敌献金 |
4.3 湖北地方对武汉会战的间接财政支持 |
4.3.1 对湖北省保安团的经费支持 |
4.3.2 湖北地方对难民救济的资金支持 |
4.3.3 对抗敌后援组织的资金支持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情况 |
(5)越南义务兵役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目的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相关概念 |
(一)兵役的概念、要素及特征 |
(二)兵役制度的涵义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内容 |
第一章 越南兵役制度的缘起与演进 |
第一节 越南古代兵役制 |
一、吴朝、丁朝及前黎朝时期 |
二、李朝及陈朝时期 |
三、后黎朝及西山朝时期 |
第二节 志愿兵役制时期 |
一、提出背景 |
二、实施效果与特点 |
三、存在不足 |
第三节 越南变革兵役制背景 |
一、北越和平统一愿望落空 |
二、军队开始“正规化、现代化”进程 |
第二章 越南历次义务兵役法及其调整 |
第一节 20世纪60年代的义务兵役法 |
一、1960年《义务兵役法》:初创制度 |
二、1962年《义务兵役法(修正案)》:查遗补漏 |
三、1965年《义务兵役法(修正案)》:服务战争 |
第二节 1981年《义务兵役法》及其调整 |
第三节 20世纪90年代及21世纪初的《义务兵役法(修正案)》 |
第四节 2015年《义务兵役法》主要内容及特点 |
一、主要内容概述 |
二、主要特点分析 |
(一)各级责任更加明确,确保各司其职 |
(二)高度重视首次登记,确保无遗漏 |
(三)服役时间与次数大幅调整,更趋于合理 |
(四)服役方式改革创新,体现与时俱进 |
第三章 越南义务兵役制的演变趋势及对我启示 |
第一节 对越南义务兵役制的历史评价 |
一、战争时期无可替代 |
二、困难时期为国分忧 |
三、孕育军地两用人才 |
第二节 越南义务兵役制演变趋势 |
一、将更加注重质量建军及科技建军 |
二、将进一步强化预备役夯实全民国防基础 |
三、将大力依托义务兵役制加大海洋维权力度 |
四、越南军人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将愈加清晰 |
五、国际维和将成为自我展示的重要方式 |
第三节 越南义务兵役制对我若干启示 |
一、全民国防是越南保家卫国的法宝 |
二、退役后的待遇保障是一大创新 |
三、征兵时设立的机构既高效又清廉 |
四、兵役政策向海上倾斜是海洋国家的必然选择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6)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征兵工作的调查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
改进大学生征兵工作的对策建议 |
(7)新时期征兵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南昌市青山湖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价值 |
1.2.2 实践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4 研究方法 |
1.4.1 实证研究 |
1.4.2 文献研究法 |
1.4.3 个案研究法 |
1.4.4 调查法 |
1.4.5 定性分析法 |
第2章 征兵工作概述 |
2.1 征兵工作概念 |
2.1.1 征兵发展历程 |
2.1.2 现行兵役制度 |
2.2 征兵工作内容 |
2.2.1 兵役登记 |
2.2.2 体格检查和政治考核 |
2.2.3 审定新兵 |
2.2.4 交接和运输新兵 |
2.2.5 检疫、复查和退兵 |
2.3 征兵工作对国防现代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
2.3.1 征兵工作决定国防强弱 |
2.3.2 征兵工作推动国防发展 |
2.3.3 征兵工作促进军民融合 |
2.4 新时期征兵工作变化 |
2.4.1 兵员征集主体变化 |
2.4.2 兵役机关更为重视 |
2.4.3 征兵时间调整 |
2.4.4 征兵过程更为透明 |
2.4.5 网络在征兵中得到广泛应用 |
第3章 南昌市青山湖区征兵工作现状 |
3.1 近年来青山湖区征兵总体情况 |
3.2 青山湖区驻区高等院校征兵情况 |
3.3 青山湖区社会青年征兵情况 |
第4章 南昌市青山湖区征兵遇冷原因分析 |
4.1 军队自身吸引力降低 |
4.2 国防观念淡化,舆论氛围不浓 |
4.3 优待安置政策不力 |
4.4 兵役法规约束力较差,执法难以落实 |
4.5 征集过程存在不足 |
4.6 军人职业保障相对滞后 |
4.7 客观因素现实存在 |
第5章 做好当前社会环境下征兵工作的几点思考 |
5.1 提升军队吸引力 |
5.2 深化国防教育 |
5.3 改进优抚安置政策,消除后顾之忧 |
5.4 多种方式吸引高学历青年参军入伍 |
5.5 优化征兵工作体制 |
5.6 健全法规保障制度 |
5.7 加强退伍军人管理 |
5.8 征兵时间前移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未来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西藏农牧区征兵困境分析及对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课题研究内容 |
1.1.3 课题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全国征兵现状分析 |
1.2.2 西藏农牧区征兵现状分析 |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征兵的相关概念及国内外现状 |
2.1 征兵的基本概念 |
2.1.1 征兵 |
2.1.2 我国古代兵役制度 |
2.1.3 兵役制度种类 |
2.2 外军征兵情况 |
2.2.1 美军征兵工作分析 |
2.2.2 俄军征兵工作分析 |
2.3 我军征兵情况 |
2.3.1 兵役制度调整变革 |
2.3.2 取得的主要成绩 |
2.3.3 近年来征兵工作改革调整及重要意义 |
第三章 西藏农牧区征兵问题探讨 |
3.1 近两年西藏征兵基本情况 |
3.1.1 2014 年征兵工作开展情况 |
3.1.2 2015 年征兵工作开展情况 |
3.2 西藏征兵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
3.3 影响和制约西藏征兵工作的主要原因 |
3.3.1 适龄青年少就业渠道多制约应征报名人数 |
3.3.2 藏传佛教间接影响青年服役意愿 |
3.3.3 基础教育薄弱文化程度偏低阻碍青年应征入伍 |
3.3.4 就业观念落后限制青年选择参军 |
3.3.5 卫生资源不足导致青年体检淘汰率高 |
第四章 江达县征兵工作调查研究 |
4.1 江达县基本情况 |
4.2 江达县近三年征兵情况 |
4.3 调查方法与对象 |
4.4 理论方法 |
4.4.1 概率分布 |
4.4.2 概率分布显着性水平检验 |
4.5 调查结果汇总讨论 |
4.5.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4.5.2 国防意识及服役认知对服役意愿的影响 |
4.5.3 入伍愿望与动机对服役意愿的影响 |
4.5.4 经济收入与优抚政策期望对服役意愿的影响 |
4.5.5 宗教信仰对服役意愿的影响 |
4.5.6 西藏和平解放及平息叛乱历史对服役意愿的影响 |
第五章 影响西藏农牧区征兵因素的多目标多层次分析 |
5.1 评价方法 |
5.2 模型的构建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 |
5.2.1 指标选取依据 |
5.2.2 指标评价体系选取与量化 |
5.2.3 层次结构模型建立 |
5.3 模型的求解 |
5.3.1 矩阵构建 |
5.3.2 求解矩阵和计算权重 |
5.3.3 计算准则层权重系数 |
5.4 结论分析 |
第六章 西藏农牧区征兵工作改革对策研究 |
6.1 领会把握党中央治边稳藏方略,使征兵工作服从服务于这个大局 |
6.2 以强化国防意识为根本,为征兵工作筑牢思想根基 |
6.3 以完善政策法规为支持,构建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征兵模式 |
6.4 以提升军人荣誉为动力,全方位营造崇军尚武的社会氛围 |
6.5 以依法规范管理为目标,引导宗教为国防事业建设服务 |
6.6 以改革发展社会经济为中心,发展是解决西藏所有问题的基础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附录A 调查表 |
(10)新时期富裕地区征兵难的成因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评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
第2章 新时期富裕地区征兵难的理论分析 |
2.1 新时期富裕地区征兵难的内涵 |
2.1.1 新时期富裕地区征兵难的概念 |
2.1.2 新时期富裕地区征兵难的特点 |
2.2 解决新时期富裕地区征兵难问题的基础理论 |
2.2.1 需求层次理论 |
2.2.2 期望理论 |
2.2.3 公平理论 |
2.3 解决富裕地区征兵难问题的必要性 |
2.3.1 解决富裕地区征兵难问题是建设现代国防实现强军目标的现实需要 |
2.3.2 解决富裕地区征兵难问题是优化富裕地区人力资源水平的重要措施 |
2.3.3 解决富裕地区征兵难问题是实现不同地区之间平衡发展的必然选择 |
2.4 解决新时期富裕地区征兵难问题的原则 |
2.4.1 解决新时期富裕地区的征兵难问题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
2.4.2 解决新时期富裕地区的征兵难问题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 |
2.4.3 解决新时期富裕地区的征兵难问题必须坚持全面协调的原则 |
第3章 新时期富裕地区征兵难问题及其原因——以浙江省×县为例 |
3.1 浙江省X县征兵工作取得成绩的现状 |
3.1.1 浙江省X县征兵工作的基本情况 |
3.1.2 浙江省X县征兵工作的主要措施 |
3.1.3 浙江省X县征兵工作取得的成绩 |
3.2 浙江X县征兵难的主要表现 |
3.2.1 征兵数量难以保证 |
3.2.2 征兵质量有待提高 |
3.3 浙江X县征兵难的原因分析 |
3.3.1 国防观念不强,民众依法服兵役的意识淡化 |
3.3.2 相关法规制度不完善,优抚安置政策不平衡 |
3.3.3 适龄青年应征基数下降,预征对象流失严重 |
3.3.4 服兵役使个人利益受损,家庭经济负担加重 |
第4章 解决富裕地区征兵难问题的对策 |
4.1 加强国防教育和思想发动工作 |
4.1.1 增强全民的国防观念与国防意识 |
4.1.2 强化征兵责任意识 |
4.2 进一步规范征兵工作的管理 |
4.2.1 完善相关法规体系 |
4.2.2 加大参军政策倾斜力度 |
4.2.3 规范国防义务 |
4.3 健全征兵工作机制 |
4.3.1 做足征兵前期准备工作 |
4.3.2 规范征兵程序 |
4.3.3 征兵后续工作 |
4.4 调整并落实优抚政策 |
4.4.1 调整优抚政策 |
4.4.2 落实优待安置政策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四、施秉县征兵期间大力加强国防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影响盐城市大学生入伍意愿的政策因素研究[D]. 苗华山.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2]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研究[D]. 林高松. 武汉大学, 2020(04)
- [3]陕甘宁边区军事建设问题研究(1937-1945)[D]. 王天丹. 陕西师范大学, 2020(01)
- [4]论湖北地方对武汉会战的支持[D]. 杨茂云. 武汉理工大学, 2019(07)
- [5]越南义务兵役制研究[D]. 瞿俊锋.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2)
- [6]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征兵工作的调查与思考[J]. 徐幕宏. 国防, 2017(06)
- [7]新时期征兵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南昌市青山湖区为例[D]. 曾嵘. 南昌大学, 2017(02)
- [8]西藏农牧区征兵困境分析及对策探讨[D]. 赵亚伟.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6(01)
- [9]关于破解“当兵冷、征兵难”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 四川省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 国防, 2016(09)
- [10]新时期富裕地区征兵难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 檀年华. 湘潭大学, 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