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云霞映日 晴空散虹——中国汉民族服饰云肩(论文文献综述)
柴源园[1](2021)在《肩生云霞宛似虹——品读中国汉民族传统服饰品“云肩”》文中指出肩生云霞宛似虹。通过了解中国传统服饰品"云肩",品读其在各个时代的发展状况、应用范围,并解读其典型的造型,多种纹样的丰富内涵等,最后发现其是传统文化中的诗意美的载体之一,有着自身别样的魅力所在。以此为例,进而展现出中国服饰文化中的价值和其艺术文化价值。
晋梦婷[2](2021)在《中国传统服饰云肩在陶瓷装饰设计中的运用》文中提出云肩服饰是一种穿戴于肩部的服装款式。其装饰图案丰富,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绚丽的民族特色。在我国艺术设计领域越来越重视中国元素和民族精神的背景下,深入研究传统艺术的精华,并将之应用到现代艺术设计中,应当是从事艺术设计实践和研究者的责任。探讨云肩服饰的发展历程与艺术特点,总结云肩服饰所体现的文化精神和民族特性。在此基础上,利用直接或间接地应用手法,结合现代审美和陶瓷工艺,把云肩服饰融入到陶瓷装饰设计中,创造出具有新意且内涵丰富的陶艺作品。使云肩服饰在新的时代和材料语境下继续传承与发展,并为陶瓷装饰展示出一个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文章首先通过收集整理传统云肩服饰的相关资料,对云肩服饰的发展脉络进行研究分析,找出其造型规律等艺术特色。其次,对云肩服饰在当今设计中的应用现状与设计方法展开调查研究,为陶瓷装饰设计和实践打下基础。最后,提炼升华云肩服饰艺术元素,将之与陶瓷装饰结合,设计出种类多样、系列感强,且具有创新性的艺术作品,从而丰富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刘思露[3](2020)在《基于分形理论的云肩形态构成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随着中华传统汉民族服饰“云肩”在现代文化生活当中的日益衰颓,云肩逐渐消失在现代人的生活之中,仅在汉服、戏服和影视剧服饰中偶有出现。众多学者研究了云肩的纹饰、文化和形制等感性语义,而理性客观的形态构成鲜有讨论。本文基于分形理论对现存的云肩样式进行再探究,以广泛收集的云肩素材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分形艺术图形和云肩平面图形在艺术美学和数理逻辑上的相似点,从而构建了基于分形理论的云肩分类判断模型。本文主要使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检索、田野调研、观察法、类比法、定量分析法和模拟法等,并将理论成果运用于博物馆云肩科普交互系统的设计。论文包括:(1)对研究对象(云肩)的简考,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现状;(2)对分形理论的整体认识及其在艺术领域的应用概况;(3)结合分形艺术图形与云肩平面图形的相似性,收集一定数量的云肩素材样本进行形态构成原理分析,推导出云肩的分类判断模型;(4)使用李克特量表对模型进行定性验证,以及感知哈希算法中的汉明距离对模型进行定量验证,对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并探究实际应用方向;(5)根据研究的理论成果完成云肩DIY图形交互系统的设计。
范莹洁[4](2020)在《云肩审美特征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并将其运用于各类产品设计中。云肩作为汉民族服饰中一种特别的服装形制,拥有鲜明的审美特征和数千年的历史发展,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中国传统服饰云肩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云肩的应用现状和设计方法,并将其以文创产品的形式传承与创新。文章一共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对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进行阐述,分析目前的研究现状,阐明本文的研究内容、难点、重点、关键问题和创新点;第二章为云肩的概述,按时间脉络对云肩的起源和发展进行简单梳理;第三章为云肩审美特征的分析研究,主要对其形制、图案、色彩、工艺和文化内涵做出详细的梳理总结;第四章是对云肩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和设计方法展开的深入研究,为后续设计实践打下良好基础;第五章是对文创产品概念和艺术特征的提炼,结合现代应用案例,阐述文创产品的特征、探析云肩系列文创产品的应用价值,并对其发展对策进行思考;第六章为设计实践,将云肩的审美特征与各类文创产品相结合,赋予产品新的生命力和文化价值,为后续其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第七章为总结与展望。设计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传承云肩文化,在过往的设计应用中,云肩大多是以服装或服饰品的形式所呈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文创产品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其本身具有款式繁多、实用性强等特点,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时尚潮流,将云肩文化附着在文创产品中,将会为云肩带来更高的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
熊美琪[5](2019)在《元朝蒙古族云肩造型在蒙古族礼服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服饰是历史的一面镜子,通过服饰反映了不同国家、民族的宗教信仰、生活方式、民族性格及审美趋向。元朝是我国历史上蒙古族统治政权的朝代,极大促进了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影响与融合。在游牧、农耕文化互相交流、互相影响的过程中,蒙汉民族都汲取对方服饰文化中独特的造型、纹样等来丰富自己的着装,使双方的服饰文化得到共同的发展。云肩是中国传统衣饰文化中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研究我国服饰历史造型审美文化的元素之一。元朝蒙古族云肩造型,是一门融合了艺术、历史、文化、民俗于一身的独特服饰造型,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艺术风格,因此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正文部分主要有四个章节,从背景入手,对辽金、元时期的历史文献和图像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研究;第二章,归纳了元朝蒙古族云肩的造型艺术及审美特征;第三章分析当时云肩的文化背景并总结其文化交流和审美趋向;最后提取元朝蒙古族云肩造型中的元素进行解构和创新设计,第四章融入到现代蒙古族礼服当中。元朝蒙古族云肩的挖掘,是对元朝时期服饰文化的进一步传承与保护,使传统云肩的造型艺术元素运用到现代礼服创新设计中,在研究历史的同时对现代蒙古族服饰设计开辟新的思路。
孙燕萍[6](2018)在《贵州省纳雍县苗族蒙阿苏支系“花背”探究》文中研究指明蒙阿苏为贵州省纳雍县四个苗族支系之一,是县内苗族亚族群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支系。在高寒的自然环境中,蒙阿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服饰文化。“花背”,外形类似我们常见的披肩,在贵州别名也叫“花衣”。“花背”既是衣又是饰。蒙阿苏无论男女,都身着“花背”。“花背”是他们服饰中装饰最集中的一处。“花背”,在我国古代又被称为云肩。起源方面,笔者倾向于纳雍县蒙阿苏“花背”源自古代北少数民族的说法。展开来看,“花背”是一块长方形织物,通过挑花、刺绣(或蜡染、编织)、拼贴和镶边等技艺展示在一块洁白的自家编织的麻布或棉布上(长度因人而异)。它是区别于苗族其他支系的最明显特征。蒙阿苏“花背”的制作工艺复杂而讲究。“花背”主要由主花、副花和镶边三部分组成,制作时会把一个大的“花背”拆分成小的绣片分别完成,再通过镶边拼接而成。纳雍蒙阿苏男女式的“花背”除了长短外,基本都一致。“花背”的款式有三种:分为两片式、三片式和四片式。“花背”制作就地取材,火麻和苎麻是蒙阿苏人编织最常用的原材料。纳雍县蒙阿苏“花背”有两种装饰形式,一种是常见的以刺绣为主要装饰的“花背”,另一种则是以蜡染搭配刺绣进行装饰的“花背”。纳雍县蒙阿苏“花背”纹样大致分为三大类型:动物纹样,如包括鱼花、虎爪花等;植物纹样,如田螺花、桃花花等;器物纹样,如火镰花、耙齿花等。其“花背”色调主要以红、黄色为主,黑、白色为辅,色彩鲜亮明艳。蒙阿苏“花背”的构图追求对比与统一,对称与和谐。在纳雍,“花背”除了起到保暖、保护自身的功能性作用和装饰性作用以外,还充当着一个特殊的文化媒介——作为素不相识或相识不深的男女青年进行交际的媒介物,和婚丧嫁娶、接往送来必备物品,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纳雍县蒙阿苏“花背”又被称为“披在身上的历史”,记录着他们曾经的岁月,其纹样还寄托着他们对祖先深切的怀念、敬仰和对自然的敬畏。在城镇化的时代,如何接续这古老的技艺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胡枫[7](2018)在《清末民初连缀式云肩研究》文中提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国传统服饰文化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有着悠久的历史,蕴藏着浓厚的文化底蕴。云肩是我国重要的传统女性服饰之一,装饰于肩部,较早见于敦煌千佛洞隋代观音身上,其款式的独特性和图案的装饰性都展现出其别具一格的艺术语言。云肩的起源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作为单纯的服饰而言,它满足了人们的穿着需求,但从民俗、文化、艺术等方面来看,云肩更多的是满足了人们精神层面的追求。它展现着制作者工艺的技艺美,亦体现着人们对穿着服饰的审美,饱含了深邃的传统文化与民俗寓意。云肩艺术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是古代衣冠等级制度中的重要一环,连缀式云肩作为云肩艺术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其装饰意义和情感意义远远超出了他原本的实用价值,在服装史中绽放着绚丽的光彩。时代高速发展,伴随着人们对物质需求的不断满足,精神需求的增长却并不与之匹配。曾经,工匠与中国百姓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各类手工匠人以他们精湛的技艺为传统生活的图景定下底色。如今,工业化和信息化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传统手工技艺与批量自动化的矛盾愈发突显,艺术家对作品的坚持与追求在时代的洪流中起起伏伏,接受着考验,面对着选择。一些老的技艺虽然渐渐从我们的生活中淡去,但是“工匠精神”永远都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放眼我国的文化遗产,连缀式云肩之精巧便极好的诠释了何为工匠精神,同时对云肩的研究也是工匠精神传承的一种方式。我们要借助对传统艺术的研究为现代设计与实践提供理论基础,找寻更多的可能性,让“工匠精神”,让传统艺术重归我们的生活。因此,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在以传承和发展为目的的前提下,结合考古学、美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知识对连缀式云肩的团进行分析研究,从连缀式云肩的文化背景、历史渊源、艺术特征等方面对其进行归纳分析,结合现代设计的特征,得出连缀式云肩对于现代的种种启发,最后得出结论并将云肩元素应用于现代设计之中,为云肩元素的运用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孙正君[8](2018)在《清代云间的造型设计及其美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云肩是中国传统服饰演变中极具特色的服饰部件,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造型独特、形制多样、工艺精巧的各色云肩,蕴含着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审美情态,形成了中国古代女性服饰中鲜明的装饰美学特色,可以说云肩既是服饰品又是艺术品,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云肩艺术不单是视觉化的艺术,更寄托着历史文化发展的功能。本文特定选取清代时期,这一时期的云肩的发展达到了鼎盛,云肩在清代服饰品中应用最为广泛,特色较为鲜明,在设计上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有较多的传世实物可以提供视觉依据。云肩形式符合服装美学的造型原则,通过对不同材质进行分割、叠积、组合、构成,形成了云肩独特的艺术美。本文将清代云肩的造型形态、图案创作与民间民俗文化渊源等诸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对比分析了云肩由实用的服饰品向具有独特审美特色的服饰装饰部件的功能性转变,从服装美学角度对清代云肩的造型艺术特征进行梳理和归纳,探讨清代时期云肩的形式与美学,挖掘清代云肩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为传承和发展云肩艺术提供的理论依据。
梁智华,陈道玲[9](2018)在《传统云肩服饰元素在现代家纺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云肩服饰在中国民族服饰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文章分析云肩服饰元素中的造型特征、色彩种类、图案纹样和制作工艺特点,挖掘云肩的艺术特征,并结合现代审美需求,将云肩服饰元素直接或间接地融入到现代家纺设计中,创造出既具有民族服饰底蕴又具有现代科技文明的创新的家纺作品,展现传统云肩在现代家纺设计中的重要价值,促进家纺设计的创新发展。
李姜[10](2017)在《清末民初江南地区云肩装饰的设计特征及内涵研究》文中指出提到我国的传统服饰文化,云肩可谓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代表作,它更在我国许许多多精美服饰之中大放光彩。随着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云肩也逐渐从日常服饰中淡出人们的视线,甚至逐渐消失。随时时代发展,云肩慢慢地就从人们的日常穿搭中消逝,但是云肩制作的精炼的技艺和它所蕴含的及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属于它自己本身的特别的民俗风情也逐渐的消亡,甚至覆灭。这些精美的艺术的杰作其实可以被称为是一种很特别的精神文明特有的一种现象,它可以说是国家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载体,与人类精神文明发展根本不能分开而论,有着紧密的联系。云肩具有深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应当竭尽所能去保护它并传承它。国家现代化发展及其迅猛,正因为这种发展趋势,对于民间传统服饰工艺得技巧和价值保护和传扬就显得更加的重要,一分一秒都不能被耽误。云肩可以说是一种非常特别,不可复制的服饰类型,云肩的色彩构成丰富多彩,图案构成意蕴深远,是云肩制作者内心激昂亦或是其他情感的一种独特的体现。从这之中我们可以看出,云肩其实是根据特定的不同的当时社会文明的习俗和和地域特色,所产生的特有的属于那个时代的图案构成思想、装饰规律、色彩倾向和审美情趣。笔者写这篇文章,主要是希望对清末民初江南地区云肩诞生背景、时代特点、装饰艺术、制作技艺和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本文主要从技艺特色、装饰艺术、应用功能和文化内涵这四个方面探析清末明初江南地带云肩装饰的设计特征及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从物质形态上来说,云肩可能逐渐在岁月的长河里慢慢消逝了,但如果从精神层面上来说,云肩对于服装设计和现今设计师其实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云霞映日 晴空散虹——中国汉民族服饰云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云霞映日 晴空散虹——中国汉民族服饰云肩(论文提纲范文)
(1)肩生云霞宛似虹——品读中国汉民族传统服饰品“云肩”(论文提纲范文)
一、云肩的定义 |
二、云肩的发展概况 |
三、云肩的图式与应用 |
1. 明末清初的云肩 |
2. 民国时期的云肩 |
3. 现代的云肩 |
(2)中国传统服饰云肩在陶瓷装饰设计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现状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现状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创新点 |
2 研究对象说明 |
2.1 云肩 |
2.2 陶瓷装饰 |
3 云肩的来源与发展 |
3.1 云肩的来源 |
3.2 云肩的发展 |
4 云肩素材的搜集与分析 |
4.1 传统云肩的艺术特征 |
4.2 云肩元素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
5 与作品创作相关的陶瓷装饰技法理论研究 |
5.1 镂空 |
5.2 贴花 |
5.3 青花 |
5.4 釉上彩 |
6 作品创作 |
6.1 《云肩1》 |
6.1.1 创作构思 |
6.1.2 创作过程 |
6.1.3 展示效果 |
6.2 《云肩2》 |
6.2.1 创作构思 |
6.2.2 创作过程 |
6.2.3 展示效果 |
6.3 《云肩3》 |
6.3.1 创作构思 |
6.3.2 创作过程 |
6.3.3 展示效果 |
6.4 《云肩4》 |
6.4.1 创作构思 |
6.4.2 创作过程 |
6.4.3 展示效果 |
6.5 《云肩5》 |
6.5.1 创作构思 |
6.5.2 创作过程 |
6.5.3 展示效果 |
6.6 《云肩6》 |
6.6.1 创作构思 |
6.6.2 创作过程 |
6.6.3 展示效果 |
7 《云肩》创作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专业实践能力展示 |
附录 |
一、中期展览作品 |
二、作品创作实践 |
三、作品发表证明 |
(3)基于分形理论的云肩形态构成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理论意义 |
1.2.3 实际应用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现状 |
1.4.1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
1.4.2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框架 |
第2章 云肩简考 |
2.1 云肩的定义 |
2.2 云肩的起源及演变 |
2.2.1 云肩的起源 |
2.2.2 云肩的发展及成熟 |
2.3 云肩的分类 |
2.3.1 外观形态类型 |
2.3.2 审美意趣类型 |
2.3.3 形制手法类型 |
2.4 云肩的艺术美学 |
2.4.1 装饰美学 |
2.4.2 构成美学 |
2.4.3 文化美学 |
2.5 云肩的应用现状 |
2.5.1 服饰应用 |
2.5.2 首饰应用 |
2.5.3 文博展览现状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分形理论的整体认识及艺术应用 |
3.1 分形理论概览 |
3.1.1 理论来源 |
3.1.2 分形理论用于艺术创作 |
3.2 分形艺术 |
3.2.1 分形艺术的定义 |
3.2.2 分形艺术的美学规律 |
3.3 分形艺术图形 |
3.3.1 分形艺术图形的视觉特征 |
3.3.2 分形艺术图形在艺术领域的应用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云肩的分形思想探讨 |
4.1 云肩素材样本的收集 |
4.1.1 收集来源 |
4.1.2 收集汇总 |
4.2 素材的分类整理 |
4.2.1 视觉化分类 |
4.2.2 素材汇总整理 |
4.3 素材样式的提取和整理 |
4.3.1 形态提取过程 |
4.3.2 色彩搭配规律 |
4.3.3 纹饰归类 |
4.4 云肩平面图形与分形艺术图形性质的相似性 |
4.4.1 设计原理的比较分析 |
4.4.2 视觉构图的比较分析 |
4.4.3 经典图形案例的比较分析 |
4.5 基于分形理论探究云肩的形态构成 |
4.5.1 云肩形态中的分形原理 |
4.5.2 基于分形原理的云肩形态判断流程图 |
4.5.3 云肩分类模型的表格整理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分形理论的云肩分类模型的验证及应用 |
5.1 模型验证分析 |
5.1.1 模型验证框架 |
5.1.2 基于模型设计样本图形 |
5.1.3 定性对比分析 |
5.1.4 定量对比分析 |
5.1.5 分析结论 |
5.2 分类模型的意义 |
5.2.1 理论意义 |
5.2.2 实践意义 |
5.3 分类模型的局限性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应用设计案例-博物馆DIY云肩图形交互设计 |
6.1 博物馆云肩展览及科普方式 |
6.1.1 云肩的展览形式 |
6.1.2 云肩的科普方式 |
6.2 云肩DIY交互系统设计概述 |
6.3 交互系统的设计内容及思路 |
6.4 交互系统的具体设计说明 |
6.4.1 交互系统功能设计说明 |
6.4.2 交互系统原型设计说明 |
6.4.3 交互系统UI界面设计说明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和展望 |
7.1 研究成果 |
7.2 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录 |
附录1: 关于传统服饰云肩的平面图形调查问卷 |
附录2: 汉明距离定量分析图片相似度的源代码 |
(4)云肩审美特征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创新点、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 |
1.4.1 创新点 |
1.4.2 重点 |
1.4.3 难点 |
1.4.4 关键问题 |
1.5 小结 |
2 云肩的概述 |
2.1 云肩的定义 |
2.2 云肩的历史追溯 |
2.2.1 云肩的起源 |
2.2.2 云肩的发展 |
2.3 小结 |
3 云肩的审美特征 |
3.1 云肩之形制美 |
3.1.1 外轮廓形态 |
3.1.2 层次结构 |
3.2 云肩之图案美 |
3.2.1 图案题材及寓意 |
3.2.2 图案布局 |
3.3 云肩之色彩美 |
3.3.1 色彩内涵 |
3.3.2 色彩装饰性 |
3.4 云肩之工艺美 |
3.4.1 缘饰技艺 |
3.4.2 刺绣工艺 |
3.5 云肩的文化内涵 |
3.6 小结 |
4 云肩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和设计方法 |
4.1 云肩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
4.2 云肩在现代设计中的设计方法 |
4.2.1 云肩在高级定制服装中的应用现状和设计方法 |
4.2.2 云肩在戏曲服装中的设计方法 |
4.2.3 云肩在影视作品服装中的设计方法 |
4.3 小结 |
5 文创产品的艺术特征与发展趋势 |
5.1 文创产品的概述 |
5.2 文创产品的产生原因 |
5.3 文创产品的类型及其特点 |
5.3.1 文创产品的类型 |
5.3.2 文创产品的特点 |
5.4 云肩系列文创产品的应用价值 |
5.4.1 云肩现状 |
5.4.2 云肩系列文创产品的应用价值 |
5.5 云肩系列文创产品的发展对策思考 |
5.6 小结 |
6 设计实践 |
6.1 设计系列一:蝠气满满·玩偶系列 |
6.1.1 灵感源 |
6.1.2 人群定位 |
6.1.3 色彩设计 |
6.1.4 图案设计 |
6.1.5 工艺制作 |
6.1.6 成果展示 |
6.2 设计系列二:蝠气满满·丝巾系列 |
6.2.1 灵感源 |
6.2.2 人群定位 |
6.2.3 色彩设计 |
6.2.4 图案设计 |
6.2.5 工艺制作 |
6.2.6 成果展示 |
6.3 设计系列三:蝠气满满·纸胶带系列 |
6.3.1 灵感源 |
6.3.2 人群定位 |
6.3.3 色彩和图案设计 |
6.3.4 工艺制作 |
6.3.5 成果展示 |
7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设计作品 |
附录B 图片来源说明 |
附录C 硕士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5)元朝蒙古族云肩造型在蒙古族礼服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研究的背景 |
0.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0.3 主要研究方法 |
0.4 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 |
0.5 研究成果文献综述 |
0.6 论文结构框架 |
第一章 元朝云肩的概述 |
1.1 云肩的历史文献研究 |
1.1.1 辽金时期云肩文献 |
1.1.2 元朝云肩历史文献研究 |
1.2 元朝云肩的历史图像研究 |
1.2.1 《文姬归汉图》中的云肩造型 |
1.2.2 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云肩造型 |
1.2.3 《成吉思汗家宴图》中的云肩造型 |
1.2.4 《蒙古贵族礼佛图》中的云肩造型 |
1.2.5 《史集》插图中的云肩造型 |
1.2.6 元朝云肩织金锦辫线袍中的云肩造型 |
1.3 本章小节 |
第二章 元朝蒙古族云肩的造型艺术及审美特征 |
2.1 元朝蒙古族云肩造型艺术 |
2.1.1 简洁的造型 |
2.1.2 绮丽的色彩 |
2.1.3 精致的面料 |
2.1.4 华美的纹饰 |
2.2 元朝蒙古族云肩的审美特征 |
2.2.1 对称变化的结构 |
2.2.2 独具特色的装饰 |
2.2.3 端庄大气的面料 |
2.3 本章小节 |
第三章 元朝蒙古族云肩的文化交流与审美趋向 |
3.1 宗教信仰与文化交流 |
3.1.1 宗教信仰 |
3.1.1.1 藏传佛教对元朝时期服饰的影响 |
3.1.1.2 伊斯兰教对元朝时期服饰的影响 |
3.1.2 文化交流 |
3.1.2.1 游牧文化的传承 |
3.1.2.2 中原文化的影响 |
3.1.2.3 西域文化的融合 |
3.2 民族性格与审美趋向 |
3.3 本章小节 |
第四章 元朝蒙古族云肩造型在现代蒙古族礼服《芜音格》中的运用 |
4.1 云肩造型艺术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作品分析 |
4.1.1 云肩技艺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 |
4.1.2 云肩廓形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 |
4.1.3 云肩纹样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 |
4.2 毕业设计作品《芜音格》灵感来源 |
4.3 毕业设计作品《芜音格》设计过程分析 |
4.4 元朝蒙古族云肩造型在《芜音格》系列作品中运用 |
4.4.1 服饰造型 |
4.4.1.1 头饰造型 |
4.4.1.2 服装款式造型分析 |
4.4.2 服饰纹样 |
4.4.2.1 纹样结构 |
4.4.2.2 纹样造型的寓意 |
(1)云纹 |
(2)卷草纹 |
(3)盘肠纹 |
4.4.3 工艺制作 |
4.4.3.1 裁剪工艺 |
4.4.3.2 镶边工艺 |
4.4.3.3 扣袢工艺 |
4.4.3.4 刺绣工艺 |
4.5 毕业设计作品《芜音格》制作过程分 |
4.6 毕业设计作品《芜音格》成衣效果图展 |
4.7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6)贵州省纳雍县苗族蒙阿苏支系“花背”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四、创新点 |
第一章 贵州省纳雍县蒙阿苏生存环境 |
第一节 蒙阿苏生存的自然环境 |
第二节 蒙阿苏生活的人文环境 |
第二章 贵州省纳雍县蒙阿苏“花背”概述 |
第一节 “花背”的起源 |
第二节 “花背”与服饰的关系 |
第三节 贵州省纳雍县蒙阿苏“花背” |
第三章 贵州省纳雍县蒙阿苏“花背”的制作工艺 |
第一节 取材 |
第二节 编织 |
第三节 蜡染 |
第四节 刺绣 |
第四章 贵州省纳雍县蒙阿苏“花背”的装饰 |
第一节 蒙阿苏“花背”的纹样类型 |
第二节 蒙阿苏“花背”的用色特点 |
第三节 蒙阿苏“花背”的构图法则 |
第五章 贵州省纳雍县蒙阿苏“花背”所蕴涵的文化内涵 |
第一节 “花背”体现了人生礼仪 |
第二节 “花背”反映了民族历史 |
第三节 “花背”展现了自然崇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附录 田野调查日志 |
(7)清末民初连缀式云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云肩的研究背景 |
1.2 云肩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的内容 |
1.4.2 研究的方法 |
第2章 连缀式云肩概述 |
2.1 云肩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
2.2 连缀式云肩的概念 |
第3章 清末民初时期的连缀式云肩 |
3.1 连缀式云肩的造型 |
3.1.1 连缀式云肩的整体造型 |
3.1.2 连缀式云肩的局部造型 |
3.2 连缀式云肩的刺绣纹样 |
3.2.1 连缀式云肩刺绣纹样的题材分类 |
3.2.2 连缀式云肩纹样的构图特征 |
3.2.3 连缀式云肩装饰纹样的文化观念 |
3.3 连缀式云肩的色彩 |
3.3.1 连缀式云肩色彩的搭配规律 |
3.3.2 连缀式云肩色彩的文化意象 |
第4章 清末民初连缀式云肩的艺术特征 |
4.1 结构的独立性与统一性 |
4.1.1 结构的独立性 |
4.1.2 结构的统一性 |
4.2 构图的饱满性与均衡性 |
4.2.1 构图的饱满性 |
4.2.2 构图的均衡性 |
4.3 造型的装饰性与象征性 |
4.3.1 造型的装饰性 |
4.3.2 造型的象征性 |
4.4 色彩的多元性与丰富性 |
4.4.1 色彩的多元性 |
4.4.2 色彩的丰富性 |
4.5 地域的同一性与差异性 |
4.5.1 地域的同一性 |
4.5.2 地域的差异性 |
第5章 云肩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
5.1 云肩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继承 |
5.1.1 云纹造型 |
5.1.2 均衡式结构 |
5.2 云肩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 |
5.2.1 形式 |
5.2.2 配色 |
5.2.3 纹样 |
5.2.4 材质与工艺 |
5.3 云肩元素在现代配饰设计中的运用实践 |
第6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清代云间的造型设计及其美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际研究现状 |
1.3 选题目的、意义 |
1.4 研究问题 |
1.5 研究方法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服装美学原理与云肩的历史沿革 |
2.1 关于服装美学理论 |
2.1.1 服装美学概念和内容 |
2.1.2 中国服饰审美文化的美学特征 |
2.2. 云肩的概述 |
2.2.1 云肩的概念 |
2.2.2 清代云肩的概念界定 |
2.2.3 云肩的演变历史 |
2.2.4 云肩在清代时期的发展 |
2.3 清代云肩与美学的关联 |
第三章 清代云肩的美学角度分析 |
3.1 清代云肩的造型特点 |
3.1.1 清代云肩的款式和种类 |
3.1.2 清代云肩的色彩特点 |
3.1.3 清代云肩的纹饰图案特点 |
3.1.4 清代云肩的工艺特点 |
3.2 清代云肩的美学表现 |
3.2.1 清代云肩的功能美 |
3.2.2 清代云肩的艺术美 |
3.2.3 清代云肩是民族审美观的升华 |
第四章 清代云肩在服饰设计中的应用及创新 |
4.1 清代云肩在服饰中的应用 |
4.1.1 在礼服设计中的应用 |
4.1.2 在饰物中的应用 |
4.1.3 在戏剧服饰中的应用 |
4.2 清代云肩在服饰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
4.2.1 把握国际流行趋势 |
4.2.2 结构工艺创新研究 |
4.2.3 与时尚的结合及搭配 |
4.2.4 图案纹样创新研究 |
第五章 清代云肩造型艺术在毕业设计中的应用 |
5.1 方案一 |
5.2 方案二 |
5.3 方案三 |
5.4 方案四 |
5.4.1 主题灵感来源分析 |
5.4.2 主题色彩灵感分析 |
5.4.3 主题面料灵感分析 |
5.4.4 主题款式廓形灵感分析 |
5.4.5 主题配饰妆容灵感分析 |
5.4.6 主题效果图创作分析 |
5.4.7 主题款式图绘制 |
5.4.8 成衣制作过程 |
5.4.9 主题系列设计成衣照片 |
第六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9)传统云肩服饰元素在现代家纺设计中的创新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云肩概述 |
2 云肩服饰元素解析 |
2.1 造型元素 |
2.2 色彩元素的解析 |
2.3 图案元素的解析 |
3 云肩服饰元素在现代家纺设计中创新应用 |
3.1 云肩造型元素在现代家纺设计的运用 |
3.2 云肩色彩元素在现代家纺设计中的运用 |
3.3 云肩图案元素在现代家纺设计的运用 |
(10)清末民初江南地区云肩装饰的设计特征及内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
1.3 研究现状 |
1.4 云肩的概述 |
1.5 清末民初江南云肩的发展状况简述 |
第二章 云肩之工—清末民初江南云肩技艺特色分析 |
2.1 云肩的结构分析 |
2.1.1 一片式结构云肩 |
2.1.2 层叠式结构云肩 |
2.1.3 连缀式结构云肩 |
2.1.4 混搭式结构云肩 |
2.2 云肩的缘饰工艺 |
2.2.1 贴缝 |
2.2.2 滚边 |
2.2.3 镶边 |
2.2.4 其他缘饰工艺 |
2.3 云肩的制作流程 |
2.3.1 工具材料的准备 |
2.3.2 缝制阶段 |
2.3.3 整理阶段 |
2.3.4 工艺技巧及特点 |
第三章 云肩之美—清末民初江南云肩装饰艺术探析 |
3.1 形式多样的图案构成及寓意 |
3.1.1 江南地区云肩的图案题材 |
3.1.2 花卉图案的造型及寓意 |
3.2 云肩的色彩分析 |
3.2.1 以阴阳五行为基本的配色规律 |
3.2.2 以玄色为主体的清新淡雅风格 |
3.3 云肩中各种类型的云纹形态及组合形式 |
3.3.1 自然云纹形态在云肩中的体现 |
3.3.2 抽象云纹形态在云肩中的体现 |
3.3.3 与吉祥纹样相融合的云纹 |
第四章 云肩之用—清末民初江南云肩应用功能解析 |
4.1 云肩的功能性流变 |
4.1.1 地位象征至婚假礼服的转变 |
4.2 云肩的穿戴礼俗 |
4.3 云肩的审美情趣及人文意识 |
4.3.1 自然美 |
4.3.2 社会美 |
4.3.3 艺术美 |
4.3.4 祈求美好生活的载体 |
第五章 云肩之蕴—清末民初江南云肩文化内涵透析 |
5.1 云肩的艺术特色 |
5.1.1 云肩制作工艺的并蓄性 |
5.1.2 云肩纹样题材的象征性 |
5.1.3 云肩图案意蕴的功利性 |
5.1.4 云肩刺绣手法的程式化 |
5.2 云肩的情感诉求 |
第六章 结语 |
6.1 前景与展望 |
6.2 云肩在近代服饰中的演绎 |
6.2.1 在旗袍服饰中的运用 |
6.2.2 在晚礼服中的运用 |
6.2.3 在针织衫中的运用 |
6.2.4 在影视作品中的重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云霞映日 晴空散虹——中国汉民族服饰云肩(论文参考文献)
- [1]肩生云霞宛似虹——品读中国汉民族传统服饰品“云肩”[J]. 柴源园. 流行色, 2021(06)
- [2]中国传统服饰云肩在陶瓷装饰设计中的运用[D]. 晋梦婷.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21
- [3]基于分形理论的云肩形态构成研究与应用[D]. 刘思露. 华东理工大学, 2020(08)
- [4]云肩审美特征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D]. 范莹洁. 浙江理工大学, 2020(02)
- [5]元朝蒙古族云肩造型在蒙古族礼服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熊美琪. 内蒙古大学, 2019(09)
- [6]贵州省纳雍县苗族蒙阿苏支系“花背”探究[D]. 孙燕萍. 贵州民族大学, 2018(12)
- [7]清末民初连缀式云肩研究[D]. 胡枫. 湖北工业大学, 2018(01)
- [8]清代云间的造型设计及其美学研究[D]. 孙正君. 天津工业大学, 2018(11)
- [9]传统云肩服饰元素在现代家纺设计中的创新应用[J]. 梁智华,陈道玲.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1)
- [10]清末民初江南地区云肩装饰的设计特征及内涵研究[D]. 李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