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燃秦皇岛公司的环保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高扬[1](2021)在《基于煤炭价格变化的火电企业燃煤库存优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力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火电企业面临优胜劣汰的抉择,火电企业不仅要安全、稳定、高效的提供电力产品满足人民生产生活的用电需求,而且要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竞争力。在火电企业总成本中,煤炭采购成本占主要部分,燃煤的库存能够起到保证企业安全成产、预防不稳定因素的作用,但却又会占用企业大量采购资金、引发企业现金流紧张,不合理的燃煤库存造成的资金积压和库存成本增加给火电企业带来超额的成本负担,严重削减企业的利润创造。因此,火电企业控制成本、提高效益的关键是对燃煤库存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煤炭作为火电企业生产的主要原材料,其价格的上涨与下跌直接关系着火电企业生产效益的高低。由于煤炭价格受到多种复杂的因素影响,在长期一段时间以来波动都十分频繁,并且波动幅度较大,煤炭价格变动呈现的特点给火电企业煤炭采购带来交易风险的同时也带来利润空间,火电企业如果能够准确把握煤炭价格波动趋势,不仅能够在采购价格中获取优势,而且有助于火电企业制定最优采购策略,最小化库存成本。因此,合理地把握价格变动趋势、科学地预测煤炭价格能够使得火电企业在恰当的时间以恰当的价格进行最优的库存采购,从而降低库存成本,提高火电企业收益。针对以上背景,本文从国内外火电企业库存管理理论与基于价格变化的库存模型出发,对火电企业库存管理现状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库存采购流程及库存成本,认为当前火电企业库存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无法准确把握煤炭价格变动趋势以及面对价格变化无法采取科学合理的库存控制措施及策略,针对问题,本文首先构建了煤炭价格变动模型,对煤炭价格走势进行准确把握,对煤炭价格进行合理预测,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煤炭价格变化的火电企业燃煤库存控制模型,在长期期望库存总折算成本最小化的目标下充分考虑煤炭价格变化的影响因素,然后,运用动态规划最优性原理建立模型所对应的HJB方程,通过有限差分法对方程进行求解,最后结合火电企业的实际数据模拟整个模型运行过程。结果显示,在总的库存成本最小化前提下能够得到价格与库存量的定量关系,所实施库存策略满足实际情况,满足有效性与合理性,满足优化库存的要求。本研究建立库存控制模型,对煤炭价格与库存量进行控制研究,通过对不同价格下不同的煤炭量进行采购来实现对库存的控制,依据求解的库存边界进行库存策略实施,在某一煤炭价格下,库存量低于库存边界时进行库存采购,库存量超过库存边界时,则停止采购,针对不同煤炭价格保持不同库存水平,最终实现库存成本最小化的最优库存量的控制目标,实现库存的优化,为火电企业在煤炭价格市场中攫取更大的收益。
韩帅帅[2](2020)在《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生态绩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城市成为社会和环境矛盾最突出的地方,而空间结构调整成为城市生态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人口的过度集聚会造成交通拥堵、生态空间锐减、污染集中排放和热岛效应等问题。但是另一方面,人口的无序分散也可能会造成能源浪费、环境监督不到位等问题。因此,强调人口高密度集中的单中心结构和强调人口去中心化的多中心结构,哪一个具有更高的生态绩效?这是本文研究的第一个关注点。城市的空间结构并不会直接影响生态,但是人口的分布可以通过影响工业企业的空间布局进而影响城市生态。工业企业占据城市大量不透水面,是城市主要的污染源和热源,工业企业空间分布在其中承担的机制作用,是本文的第二个关注点。空间结构对空间尺度具有敏感性,例如,一个城市从市辖区尺度来看呈现人口单中心分布,但在市域尺度上观察可能会变成多中心格局,这会直接影响到对城市生态绩效的判断。因此,本文的第三个关注点是比较空间结构的生态绩效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的差异性。鉴于以往研究中并未形成统一的城市生态分析框架,本文构建了“减污、增绿、防灾”三位一体的城市生态内涵框架,分别从市辖区和市域尺度研究了人口单中心和多中心结构对于空气污染、绿色空间和热岛效应的影响,并检验了工业企业空间分布在其中的作用机制。主要发现如下:第一,对于空气污染,市辖区尺度的人口单中心结构有利于降低PM2.5排放量,市域尺度的多中心人口分布有利于降低PM2.5排放量。机制分析发现,在尺度较小的市辖区中,单中心将工业企业集中在城市中心;而在尺度较大的市域中,多中心将工业企业分散到副中心。由此可能导致,集中在市辖区中心的工业企业,通过知识溢出提高技术水平,邻近性可以共享环保设施,加之受到较高的环境规制从而降低了PM2.5排放量;而分散在市域的工业企业,将节省的地租和劳动力成本用于环保投入,且集聚在市域副中心的工业企业也会受集聚经济的影响,从而减少对外围地区的污染。第二,对于城市绿色空间,无论是在市辖区还是市域尺度,多中心的人口分布结构不仅有利于增加绿色空间的面积占比,还提高绿色空间的可达性。从机制实证看,人口多中心结构带来了市辖区和市域工业企业的去中心化。这可能产生两方面结果,一方面,城市中心(主中心)的不透水面会转化为绿色空间,而郊区(副中心)因为企业的集聚而经济增长,更有资金建设绿色空间,这都会促进绿色空间面积的增加。另一方面,多中心半径变得更小,加之密度的下降会提升交通效率,因此绿色空间的可达性也同时提高。第三,对于热岛效应,无论是在市辖区还是市域尺度,多中心的人口分布结构都有利于降低热岛强度。机制研究发现,多中心的人口结构将主要热源——工业企业从城市中心(主中心)转移到郊区(副中心)。这会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市辖区和市域空间内中心和外围的温度差,进而降低热岛强度。总之,从城市生态整体性和空间多尺度性看,并不存在单一的空间结构具有绝对高的生态绩效。在市域尺度上,多中心具有城市生态的整体最优绩效,而在市辖区尺度,单中心有利于降低空气污染物排放,多中心有利于提升绿色空间绩效,并降低热岛强度。在城市规划实践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规划策略。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研究框架上,区别于以往仅仅关注城市生态的某一要素,本文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城市生态内涵框架,能够代表城市生态的典型性和整体性,提供了对城市生态绩效研究的完整认知;在研究结果上,发现并不存在一种完美的空间结构能够统一地提高所有城市生态要素的绩效,要根据空间尺度和具体的生态问题选择合适的空间规划策略;在作用机制上,不同于以往文献关注交通的中介作用、以及定性的研究范式,本文聚焦于工业企业的空间布局,并实证了其在空间结构和城市生态之间的机制传导。本文的研究发现对于城市空间治理和城市规划具有重要的政策实践意义。中国的城市正在大范围地推广新城新区和工业园区建设,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城市的绿色空间绩效,同时降低热岛强度,但是对于市辖区尺度而言,单中心的人口结构更有利于提升空气质量。因此,“一刀切”地实施多中心规划具有生态风险,并不存在“包治百病”的城市生态规划方案。在城市生态实践过程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生态问题、不同的空间尺度,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空间结构方案,以达到提升城市整体生态绩效的目的。
程飞[3](2019)在《HNGL热电厂一期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改革开放以来,为全面提高发电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我国针对各类火、水、光伏、核能等发电工程建设实施项目可行性研究。目前,发电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已经成为各方组织在其投资建设前的必须环节,已经受到了重点的关注。伴随着电源装机规模的突飞猛进、装机结构持续优化,发电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初步形成了适用于我国国情的发电工程建设项目评价体系。如今,在我国火电发展更加趋于清洁高效的形式下,如何提前做到对火电、热电等传统发电工程投资建设的规划和把握,从而实现更好的加强火电发电工程投资管控;科学的提出其工程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是必然且必需的途径,也是促进该发电领域工程合理规划以及进一步降本、增效,降低和预防风险的重要保障。正是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力求突出重点、寻求有价值的参考,以典型的火力热电工程建设项目为对象,兼顾理论研究和符合实际需要为出发点,提出HNGL热电厂一期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全文共分六个章节,论文首先阐述了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包括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等;紧接着对论文研究将涉及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包括国内外研究的动态进行了综述;然后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市场发展需求的角度对项目的基本概况进行了描述,以此评估了项目在市场方面的可行性;再然后,从项目建设厂址选择、南北厂区建设方案、技术条件以及节能与环保的角度对项目建设方案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以此确定项目方案的可行性;再就是借助财务手段和计算手段从项目投资估算、财务指标、国民经济与社会效益以及项目风险的角度对项目的投资估算与经济效益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最后,通过研究结论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对全面进行了总结。本文提出HNGL热电厂一期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结合笔者在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工作开展情况和历年类似可研项目研究的经验得失;同时在对该项目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借助项目管理和可行性研究的理论、方法和工具,针对HNGL热电厂一期工程项目的可行性方案进行分析与探讨,验证该项目投资建设的可行性,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漳州古雷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和中国华能福建分公司提供相关投资建议和有价值的参考。
姜巍[4](2019)在《“公转铁”背景下天津港J公司焦炭运输业务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港口间竞争已是一项十分严峻的项目。作为煤炭能源的消费大国,我国的煤炭运输量始终保持着增长的态势。在“北煤南运”运输体系中,下水港的分布较为集中,主要在环渤海一带。在如此严峻的竞争中,天津港一直保持着自身的优势,南疆和北疆煤炭码头不断发展,而且相比于其他竞争者,天津港在陆路运输上有着成本优势。但随着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为了治理环境问题,天津港不得不对焦炭运输做一些调整,由原来的“汽运”转为“铁路运输”。这一举措势必对整个焦炭运输行业产生一定的影响,J公司焦炭运输收到了严峻的挑战,其吞吐量在2017年之后出现了急剧下降的情况,下降比例达到了原来的70%,天津港J公司的焦炭运输又将迎来全新的挑战。为此,本文重点研究了“公转铁”背景下天津港J公司焦炭运输的进行了分析。本文研究从实践角度来看,是天津港J公司现阶段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减少“公转铁”带来的对天津港原有业务的影响;从理论意义来看,本文的研究可为相关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为帮助企业清楚地认识现阶段竞争现状、行业动态,公司现阶段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首先,从J公司所处的外部环境出发,一方面分析了J公司所面临的外部机遇,其中包括良好的政策环境、稳定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公开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完善的焦炭运输通道。另一方面,分析了J公司焦炭运输的威胁,主要从周边港口的激烈竞争、环境治理的更好要求、供给侧改革下的产业调整和海山运输的高要求等。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目前焦炭运输的优势,主要包括区位优势、综合物流优势以及良好的客户关系;同时分析了J公司焦炭运输的劣势,主要是大部分货源不适用铁路运输、“公转铁”后综合物流成本提高以及铁路运输的制约等。与此同时,利用AHP综合评价方法对“公转铁”J公司焦炭运输的情况进行了评价,并与主要竞争对手进行了对比,通过分析发现,运输成本已成为“公转铁”下J公司在市场竞争中最大的制约因素。通过对自身优劣的分析及对竞争者的全面剖析,尽可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改善不足的方面,保障良好的焦炭运输,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最后,在明确企业主要发展总体思路的前提下,从5个方面出发对天津港J公司焦炭运输的主要发展战略进行了总结,为以后的良好发展奠定了相应的基础。
于磊[5](2019)在《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基于近代十行业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工业遗产的科技价值是工业遗产区别于其他文化遗产的特殊之处,也是工业遗产重要的核心价值。工业遗产的保护绕不开对不同行业工业遗产的分类研究,不同工业行业的历史发展、工业科技与工业流程、与之对应的有价值的物证实物都不同。科技价值是工业遗产的一项重要价值,但目前国内对其的分析和探讨不足,缺乏分门别类的研究,相关的技术史,尤其是系统的技术史与工业考古学研究匮乏,丧失了对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的重要基础,导致了工业遗产保护的主次与依据不明晰,保护往往本末倒置,拆除了最具有价值的物证载体,遗产完整性保护的层级与范畴也同样不明晰。本文基于科技价值的视角,以近代十个行业为例,研究与探讨工业遗产的分行业评价与保护。文章首先系统深入研究了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工业遗产的价值评价标准与体系,尤其是英国,其制定了目前世界上工业遗产价值评价与保护最详细的文件,研究发现英国对工业遗产价值评定导则会细分深入到不同行业工业遗址与建筑物的探讨中,并十分重视各行业工业技术史与工业流程的研究。本文以国外为对比参照,重点研究国内自身的问题,以科技价值为切入点,基于科技价值与完整性的视角,以近代的采煤业、钢铁冶炼业、船舶修造业、棉纺织业、棉印染业、丝绸业、毛纺织业、麻纺织业、水泥业与硫酸工业十个行业为例,分门别类的研究了各工业行业的近代发展历程、有价值的遗存现状、近代工业技术与设备、近代工业流程与对应的物证实物、各门类工业遗产关键技术物证、各门类工业遗产完整性保护的层级与范畴等,基于工业史与技术史的研究,分行业具体阐释不同行业科技价值认知与评价的关注点,分行业分析不同行业工业遗产保护中的关键物证实物,包括了各行业在评价与保护中的核心实物物证、辅助生产的相关配套物证、以及与完整性相关的工业产业链等。这些结论与成果可为工业遗产的评价与保护、保护规划的制定,以及遗存的再利用等提供理论支撑与参考。
刘延刚[6](2018)在《唐山曹妃甸港区涉污作业船舶集中监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港口的发展,港口经济在地方GDP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也越来越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仅仅用了十年多一点时间唐山曹妃甸港就有一个不足2平千米的带状沙岛,发展为年吞吐量过3亿吨的超级大港,进出曹妃甸港的船舶越来越多,相关的涉污作业船舶的作业次数也在迅猛增长,给海洋环境造成危害的风险也越来越高。但是,曹妃甸港至今没有一个专门针对涉污作业船舶停靠的码头和锚地。因此,研究唐山曹妃甸港区涉污作业船舶的集中管理对于加快港口发展,规范涉污作业行为,提高整个港口的防污染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从笔者的工作实际出发,首先分析了曹妃甸港区涉污作业船舶海事监管的现状,详细介绍了曹妃甸港区的船舶应急能力建设情况,以及近5年来,曹妃甸港危险货物的船舶艘次和吞吐量等等,分析了曹妃甸港区涉污作业船舶的现状和潜在风险,以及在海事监管过程中存在问题。其次,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分析结合工作实际,对可能影响涉污作业船舶安全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客观分析。接着,笔者通过借鉴和学习国内国外涉污作业船舶的管理经验,以及在其他周边港口的管理经验,从港口的规划开始入手,结合地方政府在港口建设应该起到的作用和涉污作业船舶集中管理的优势进行分阐述。最后,针对港口运营中存在的问题,从工作实际以及海事管理部门对涉污作业船舶的管理要求出发,创造性的提出了涉污作业船舶集中监管的概念,并分析了进行集中监管后的优势和劣势,以及以后在港口建设中应该避免的问题。本论文为海事管理部门加强对涉污作业船舶的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对地方政府在以后的港口规划中提出了建议,对提高港区的防污染水平提供了新的方法。
佘志鹏[7](2018)在《河北海事局溢油应急设备库管理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和海洋运输业、海上石油开采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部海事管理部门近年来在全国沿海和长江等内河建设了多座国家溢油应急设备库。这些溢油应急设备库将在应对大型溢油污染事故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这些设备库建成较晚,尚未建立规范有效的管理模式,在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本文在管理学的角度,选取河北海事局所属的秦皇岛海上溢油应急反应中心(以下简称河北海事局溢油中心)为主要研究目标,以该中心的溢油应急设备库管理实践为主要研究对象,经过大量查阅文献和实际调研,采用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相结合的方法,运用新公共服务理论、应急管理理论等相关理论,分析河北海事局溢油中心在溢油应急设备库管理实践中的经验做法和遇到的问题,同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在溢油应急管理上的先进经验,针对国内设备库管理上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溢油应急设备库管理的对策建议,为海事管理机构制定相关政策和改进国家溢油应急设备库管理体制机制提供参考。本文第一章主要介绍当前河北海事局溢油中心设备库管理的相关背景和我国近年来国家溢油应急设备库的建设情况,以及当前国内外对溢油应急设备库管理的研究现状。本文第二章对溢油和溢油应急反应、溢油应急设备库和溢油应急设备库管理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对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新公共服务理论、应急管理理论进行了简要介绍。本文第三章对河北海事局辖区的溢油风险和河北海事局溢油应急设备库管理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河北海事局溢油应急设备库管理上的一些经验,归纳了遇到的问题并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本文第四章分析了国外发达国家和国内其他设备库的管理现状,总结出了值得参考的经验借鉴。本文第五章在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基础上,提出了河北海事局溢油应急设备库管理的改进建议和其他具有国家溢油应急设备库管理职责的直属海事管理机构进一步加强设备库管理工作的建议,同时上升到国家政策设计和法律法规层次,提出了加强国家溢油应急设备库整体规划和保障能力的对策建议。
郭一飞[8](2017)在《秦皇岛港港口管理体制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港口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我国港口事业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迅猛发展的重要提前,是港口发展提供了极为必要的制度支持。由于港口管理体制与秦皇岛港发展不相适应,导致了港口的发展结构失调、与城市之间未能形成良好的互动,使得秦皇岛市在沿海地区经济大发展中悄然掉队。要想破解秦皇岛港在沿海港口发展大潮中的“掉队”问题,有必要通过对秦皇岛市港城经济关系,秦皇岛港港口管理体制与秦皇岛港发展联系等进行系统研究。随着国民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在港口市场逐步开放的背景下,多元化、复杂化和现代化的港口经济对港口的管理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秦皇岛港竞争力的提高愈来愈取决于港口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本研究基于公共管理、制度经济学、港口经济学和港口管理体制的有关理论,采取了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例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明晰了秦皇岛港港口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目前的现状和港口的发展现状;通过对秦皇岛港经济地位的分析,定性地描述了港口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定量地计算出港口对地方经济的贡献度;通过秦皇岛港对地方经济贡献度下降的客观事实,引出秦皇岛港港口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在与国内外的港口管理体制进行对比分析后,结合河北省港口资源整合的预期,提出通过港口管理机构改革、管理职能调整、充分发挥管理职能和创新转变管理职能等一系列举措,以期实现秦皇岛港港口管理体制的优化。
张雨[9](2017)在《中国石化SF公司内贸船供油竞争战略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受全球经济持续不景气和国内实体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国际、国内航运市场持续低迷,船舶燃料供应行业作为航运业的重要配套产业受到严重冲击。SF公司作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专业公司,始终把为国内、国际航线船舶提供油品和服务作为核心业务。由于经营和竞争环境的变化,公司内贸船舶供油业务经营量大幅下滑。本文研究的课题就是如何选择和实施符合SF公司发展需要的竞争战略。本文首先运用PEST和五力分析模型以及外部因素评价矩阵,对SF公司所面临的宏观及行业环境进行了量化分析;同时利用内部环境评价矩阵对内部资源及能力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工具确定了差异化竞争战略。论文从品牌、产品技术研发、互联网营销及加强人力资源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竞争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本文对国内船舶供油企业的竞争战略选择与实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有利于促进传统内贸船舶供油企业实现战略转型,从而带动整体行业的健康发展。
李柯[10](2015)在《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铁路运输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企业发展战略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政治环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今天,更要求企业要制定一个适合自身的发展战略,从而形成核心竞争力。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铁路运输公司是一个有百年历史的现代港口企业,在发展战略管理上既要取其精华,又要与时俱进。本文正是通过对公司的发展现状和内外部环境的分析,阐述了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铁路运输公司当前环境下的发展战略选择与战略实施的内容,并提出了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首先,本文对企业发展战略的相关基本理论进行了介绍,阐述了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方法,为战略的选择和实施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其次,通过对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铁路运输公司的简要概况、企业相关资源以及管理现状的介绍,具体阐述了企业的当前状况。进而为分析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铁路运输公司目前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提供了基础。再次,本文采用PEST分析方法,分析了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铁路运输公司所处的外部宏观环境。同时使用五种竞争力模型分析了行业内的竞争环境。通过SWOT战略分析模型基于对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铁路运输公司内外部环境的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不同的战略类型选择方案,为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依据。最后,制定了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铁路运输公司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包括增强资金保障、完善管理机制、提升科技创新、规范生产标准和优化人力资源五个方面。
二、中燃秦皇岛公司的环保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燃秦皇岛公司的环保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煤炭价格变化的火电企业燃煤库存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s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库存管理研究现状 |
1.2.2 火电企业库存管理研究现状 |
1.2.3 价格变化的库存模型研究现状 |
1.2.4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3 论文框架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库存管理基础理论 |
2.1.1 库存管理概述 |
2.1.2 库存管理理论 |
2.1.3 考虑价格波动的库存控制策略 |
2.2 动态规划最优性原理 |
2.2.1 HJB方程的构建 |
2.2.2 有限差分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火电企业燃煤库存管理现状分析 |
3.1 燃煤库存管理的现状 |
3.1.1 火电企业燃煤计划和采购 |
3.1.2 燃煤库存成本分析 |
3.2 库存管理的主要问题 |
3.3 库存管理问题的解决思路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煤炭价格变动模型 |
4.1 煤炭价格特点分析 |
4.2 煤炭价格变动模型构建 |
4.3 模型求解和价格预测 |
4.3.1 数据选取 |
4.3.2 实证研究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价格变动的燃煤库存控制模型 |
5.1 问题描述 |
5.2 模型假设 |
5.3 符号说明 |
5.4 模型建立 |
5.5 构建HJB方程及求解 |
5.5.1 建立HJB方程 |
5.5.2 利用有限差分法求解 |
5.6 数值模拟验证 |
5.6.1 相关参数获取及分析 |
5.6.2 数值模拟计算 |
5.6.3 库存策略分析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研究成果与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2)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生态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背景与问题 |
1.1.1 现实背景 |
1.1.2 学术背景 |
1.1.3 研究问题 |
1.2 研究思路与框架 |
1.2.1 研究思路一:城市生态绩效评价的内容 |
1.2.2 研究思路二:空间结构与城市生态研究的概念框架 |
1.2.3 文章框架 |
1.3 可能的创新与贡献 |
第二章 文献评述与理论框架 |
2.1 文献评述:基于理论视角 |
2.1.1 空间结构相关经典理论回顾 |
2.1.2 空间结构对工业企业空间分布的影响 |
2.1.3 工业企业空间分布的影响机制 |
2.1.4 工业企业空间分布作为影响机制的必然性 |
2.2 文献评述:基于实证视角 |
2.2.1 空间结构对空气污染影响的实证研究及研究不足 |
2.2.2 空间结构对绿色空间影响的实证研究及研究不足 |
2.2.3 空间结构对热岛效应影响的实证研究及研究不足 |
2.3 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说 |
2.3.1 理论框架 |
2.3.2 空间结构的生态绩效假说 |
2.3.3 机制研究假说 |
2.4 本章结论与启示 |
第三章 空间结构的特征与基本事实 |
3.1 空间结构的概念辨析与特征 |
3.1.1 空间结构的概念辨析 |
3.1.2 空间结构的特征 |
3.2 空间结构的研究单元与数据 |
3.2.1 研究单元:市辖区与市域 |
3.2.2 研究的子单元 |
3.2.3 数据来源 |
3.3 空间结构的测度 |
3.3.1 市辖区尺度 |
3.3.2 市域尺度 |
3.4 空间结构的基本事实描述 |
3.4.1 市辖区空间结构现状与演化 |
3.4.2 市域空间结构现状与演化 |
3.5 本章结论与启示 |
第四章 空间结构与空气污染 |
4.1 引言 |
4.2 空气污染的时空演变 |
4.2.1 空气污染物的数据介绍 |
4.2.2 空气污染的基础事实描述 |
4.2.3 空间结构与空气污染的关系 |
4.3 模型、变量与估计结果 |
4.3.1 模型介绍与变量说明 |
4.3.2 基本结果 |
4.3.3 稳健检验 |
4.3.4 机制检验 |
4.4 本章结论与启示 |
第五章 空间结构与绿色空间 |
5.1 引言 |
5.2 绿色空间的时空演变 |
5.2.1 绿色空间的数据来源与指标设计 |
5.2.2 绿色空间的基础事实 |
5.2.3 空间结构与绿色空间的关系 |
5.3 变量与模型结果 |
5.3.1 变量选取 |
5.3.2 基本结果与稳健检验 |
5.3.3 机制检验 |
5.4 本章结论与启示 |
第六章 空间结构与热岛效应 |
6.1 引言 |
6.2 热岛效应的时空演变 |
6.2.1 热岛效应的空间尺度性 |
6.2.2 热岛强度计算的数据来源 |
6.2.3 热岛强度的基础事实 |
6.2.4 空间结构与热岛强度的关系 |
6.3 变量与模型结果 |
6.3.1 变量选取 |
6.3.2 基本结果与稳健检验 |
6.3.3 机制检验 |
6.4 本章结论与启示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
7.1 城市生态绩效综合分析 |
7.2 研究结论 |
7.3 政策启示 |
7.4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Citespace中英文文献分析设定 |
附录2 市辖区和市域的样本城市 |
附录3 集中指数、集聚指数的计算方法说明 |
附录4 空间结构对水污染的影响 |
附录5 空间结构对平均温度的影响 |
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3)HNGL热电厂一期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 |
1.2.1 研究的目标 |
1.2.2 研究的内容 |
1.2.3 研究的方法 |
1.3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综述 |
2.1 项目与项目管理 |
2.1.1 项目的定义 |
2.1.2 项目管理 |
2.2 项目可行性研究 |
2.2.1 可行性研究内涵 |
2.2.2 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内容 |
2.2.3 项目可行性研究常见方法 |
2.3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项目概况及市场可行性分析 |
3.1 项目概况 |
3.1.1 项目简介 |
3.1.2 项目单位介绍 |
3.1.3 项目组织结构分析 |
3.1.4 项目实施计划 |
3.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3.3 项目市场可行性分析 |
3.3.1 项目市场现状 |
3.3.2 项目市场客观需求 |
3.3.3 项目市场需求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项目建设方案综合评价分析 |
4.1 项目建设厂址选择 |
4.1.1 厂址地理位置评估 |
4.1.2 厂址地质条件分析 |
4.1.3 厂址自然条件分析 |
4.1.4 厂址交通条件分析 |
4.2 项目建设方案分析 |
4.2.1 项目北区建设方案 |
4.2.2 项目南区建设方案 |
4.3 项目技术条件分析 |
4.3.1 主要技术决定 |
4.3.2 装机技术分析 |
4.3.3 电气技术方案分析 |
4.3.4 接入系统方案对比分析 |
4.4 项目节能与环保分析 |
4.4.1 项目节能分析 |
4.4.2 项目环境与生态保护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项目投资估算与效益可行性分析 |
5.1 项目投资估算 |
5.1.1 投资估算的依据 |
5.1.2 投资估算的原则 |
5.1.3 投资估算分析 |
5.1.4 投资分配 |
5.2 项目财务评价 |
5.2.1 财务评价依据 |
5.2.2 资金来源 |
5.2.3 主要财务指标 |
5.2.4 项目财务分析 |
5.3 国民经济与社会效益评价 |
5.3.1 国民经济影响分析 |
5.3.2 社会效益分析 |
5.4 项目风险管理分析 |
5.4.1 项目风险识别 |
5.4.2 项目风险评估 |
5.4.3 项目风险模糊评价 |
5.4.4 项目风险评估建议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公转铁”背景下天津港J公司焦炭运输业务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和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焦炭物流概述 |
2.1.1 物流相关理论 |
2.1.2 焦炭运输概念 |
2.1.3 焦炭运输构成要素 |
2.2 企业战略理论 |
2.2.1 企业战略的基本概念 |
2.2.2 基本过程 |
2.3 基本方法 |
2.3.1 层次分析法 |
2.3.2 模糊综合评价法 |
2.4 本章小结 |
3 天津港J公司焦炭运输业务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 |
3.1 天津港J公司焦炭运输的机遇分析 |
3.1.1 良好的政策环境 |
3.1.2 稳定的经济发展 |
3.1.3 公开的市场竞争 |
3.1.4 不断完善的运输通道 |
3.2 天津港J公司焦炭运输的威胁分析 |
3.2.1 周边港口竞争激烈 |
3.2.2 环境治理的更高要求 |
3.2.3 供给侧改革下的产业调整 |
3.2.4 海上运输的高要求 |
3.3 本章小结 |
4 “公转铁”背景下天津港J公司焦炭运输业务的优势和劣势 |
4.1 天津港J公司焦炭运输所处的基本情况 |
4.2 天津港J公司焦炭运输的优势分析 |
4.2.1 天津港的区位优势 |
4.2.2 综合物流优势 |
4.2.3 良好的客户关系 |
4.3 天津港J公司焦炭运输的劣势分析 |
4.3.1 大部分焦炭货源不适应铁路运输 |
4.3.2 “公转铁”后综合物流成本升高 |
4.3.3 铁路运输的制约 |
4.4 “公转铁”后天津港J公司焦炭运输情况评价 |
4.4.1 指标构建原则 |
4.4.2 评价指标体系 |
4.4.3 AHP综合评价计算 |
4.4.4 对比分析 |
4.4.5 评价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天津港J公司焦炭运输业务的发展策略 |
5.1 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及目标 |
5.1.1 总体思路 |
5.1.2 发展目标 |
5.2 “公转铁”下的主要发展策略 |
5.2.1 适时调整J公司焦炭运输发展方向 |
5.2.2 打造满足铁路运输需求的焦炭运输服务体系 |
5.2.3 降低综合运输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
5.2.4 保障货源探讨焦炭物流新模式 |
5.2.5 其他相关战略措施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港口焦炭运输评价问卷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5)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基于近代十行业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对象的界定与研究视角 |
1.2.1 研究对象的界定 |
1.2.1.1 时间范畴的界定 |
1.2.1.1.1 时间的界定 |
1.2.1.1.2 范畴的界定 |
1.2.1.2 十个行业的选取 |
1.2.1.2.1 工业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性 |
1.2.1.2.2 现存遗留所占比例的较高性 |
1.2.2 研究视角 |
1.2.2.1 科技价值的视角 |
1.2.2.2 完整性的视角 |
1.3 研究目标 |
1.4 研究方法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
1.5.1 国外研究现状 |
1.5.1.1 从文化遗产到工业遗产的保护 |
1.5.1.2 国外工业遗产保护起源及发展 |
1.5.1.3 国外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理论研究 |
1.5.1.3.1 英国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理论研究 |
1.5.1.3.2 美国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理论研究 |
1.5.1.3.3 加拿大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理论研究 |
1.5.1.3.4 日本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理论研究 |
1.5.2 国内研究现状 |
1.5.2.1 近代中国工业史与技术史的研究 |
1.5.2.2 国内工业遗产保护的起源及发展 |
1.5.2.3 国内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理论研究 |
1.5.2.3.1 工业遗产价值评价指标与构成研究 |
1.5.2.3.2 工业遗产价值评价方法与体系研究 |
1.5.2.4《中国工业遗产价值评价导则(试行)》的建立 |
1.5.3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
1.6 关于工业遗产完整性的思考与近代动力设备的发展 |
1.6.1 对于工业遗产完整性的思考 |
1.6.2 近代动力设备的发展历程 |
1.7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
1.8 技术路线与关键技术说明 |
1.9 未尽事宜 |
第2章 近代重工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
2.1 近代采煤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
2.1.1 近代采煤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
2.1.1.1 近代采煤业的年代分期与发展历程 |
2.1.1.2 历史重要性突出的近代采煤业工业遗产 |
2.1.1.3 小结 |
2.1.2 近代采煤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
2.1.2.1 近代采煤的完整工艺流程 |
2.1.2.2 近代采煤工业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
2.1.2.2.1 开拓系统工艺技术与关键物证 |
2.1.2.2.2 采煤系统工艺技术与关键物证 |
2.1.2.2.3 矿井提升与运输及其关键物证 |
2.1.2.2.4 矿井通风与排水及其关键物证 |
2.1.2.2.5 煤的洗选与炼焦及其关键物证 |
2.1.2.2.6 煤矿的动力系统及其关键物证 |
2.1.2.2.7 露天采矿与矿井照明 |
2.1.2.3 小结 |
2.1.3 采煤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
2.1.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
2.1.3.2 采煤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
2.1.3.2.1 萍乡安源煤矿工业建筑群 |
2.1.3.2.2 本溪湖煤矿工业建筑群 |
2.2 近代钢铁冶炼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
2.2.1 近代钢铁冶炼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
2.2.1.1 近代钢铁冶炼业的年代分期与发展历程 |
2.2.1.2 历史重要性突出的近代钢铁冶炼业工业遗产 |
2.2.1.3 小结 |
2.2.2 近代钢铁冶炼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
2.2.2.1 近代钢铁冶炼的完整工艺流程 |
2.2.2.2 近代炼铁工艺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
2.2.2.3 近代炼钢工艺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
2.2.2.4 近代钢铁加工工艺与关键技术物证 |
2.2.2.5 小结 |
2.2.3 钢铁冶炼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
2.2.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
2.2.3.2 钢铁冶炼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
2.2.3.2.1 鞍山钢铁有限公司工业建筑群 |
2.2.3.2.2 本溪湖钢铁工业建筑群 |
2.3 近代船舶修造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
2.3.1 近代船舶修造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
2.3.1.1 近代船舶修造业的年代分期与发展历程 |
2.3.1.2 历史重要性突出的近代船舶修造业工业遗产 |
2.3.1.3 小结 |
2.3.2 近代船舶修造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
2.3.2.1 近代船舶修造的完整工艺流程 |
2.3.2.2 近代船舶修造工艺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
2.3.2.2.1 近代船舶修造工业技术 |
2.3.2.2.2 船舶修造关键技术物证 |
2.3.2.3 小结 |
2.3.3 船舶修造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
2.3.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
2.3.3.2 船舶修造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
2.3.3.2.1 福建马尾船政工业建筑群 |
2.3.3.2.2 天津市船厂(原大沽造船厂)工业建筑群 |
第3章 近代轻工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一) |
3.1 近代棉纺织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
3.1.1 近代棉纺织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
3.1.1.1 近代棉纺织业的年代分期与发展历程 |
3.1.1.2 历史重要性突出的近代棉纺织业工业遗产 |
3.1.1.3 小结 |
3.1.2 近代棉纺织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
3.1.2.1 近代棉纺织的完整工艺流程 |
3.1.2.1.1 棉纺工艺 |
3.1.2.1.2 棉织工艺 |
3.1.2.2 近代棉纺织工艺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
3.1.2.2.1 近代棉纺机具 |
3.1.2.2.2 近代棉织机具 |
3.1.2.2.3 近代纺织动力设备 |
3.1.2.2.4 近代棉纺织厂房建筑与构筑物 |
3.1.2.3 小结 |
3.1.3 棉纺织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
3.1.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
3.1.3.2 棉纺织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
3.1.3.2.1 中纺公司天津第一纺织分厂 |
3.1.3.2.2 石家庄大兴纺织染厂工业建筑群 |
3.1.3.2.3 西安大华纱厂工业建筑群 |
3.2 近代棉印染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
3.2.1 近代棉印染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
3.2.2 近代棉印染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
3.2.2.1 近代棉印染的完整工艺流程 |
3.2.2.2 近代棉印染工艺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
3.2.2.3 小结 |
3.2.3 棉印染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
3.2.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
3.2.3.2 棉印染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
3.2.3.2.1 中纺公司上海第三印染厂 |
3.2.3.2.2 中纺公司上海第四印染厂 |
第4章 近代轻工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二) |
4.1 近代丝绸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
4.1.1 近代丝绸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
4.1.1.1 近代动力机器缫丝的年代分期与发展历程 |
4.1.1.2 近代动力机器丝织的年代分期与发展历程 |
4.1.1.3 近代动力机器丝绸印染的年代分期与发展历程 |
4.1.1.4 历史重要性突出的近代丝绸业工业遗产 |
4.1.1.5 小结 |
4.1.2 近代丝绸业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
4.1.2.1 近代缫丝、丝织与丝绸印染的完整工艺流程 |
4.1.2.1.1 近代缫丝工艺 |
4.1.2.1.2 近代丝织工艺 |
4.1.2.1.3 丝绸印染工艺 |
4.1.2.2 近代丝绸业的关键技术物证 |
4.1.2.2.1 近代缫丝机具 |
4.1.2.2.2 近代丝织机具 |
4.1.2.2.3 近代丝织物染整机具与动力设备 |
4.1.2.2.4 近代丝绸厂房建筑与构筑物 |
4.1.2.3 小结 |
4.1.3 丝绸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
4.1.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
4.1.3.2 丝绸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
4.1.3.2.1 上海第一丝厂 |
4.2 近代毛纺织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
4.2.1 近代毛纺织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
4.2.1.1 近代毛纺织业的年代分期与发展历程 |
4.2.1.2 历史重要性突出的近代毛纺织业工业遗产 |
4.2.1.3 小结 |
4.2.2 近代毛纺织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
4.2.2.1 近代毛纺织的完整工艺流程 |
4.2.2.1.1 毛纺工艺 |
4.2.2.1.2 毛织工艺 |
4.2.2.1.3 毛织物整理工艺 |
4.2.2.2 近代毛纺织工艺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
4.2.2.2.1 近代毛纺、毛织机具 |
4.2.2.2.2 近代毛整理机具与动力设备 |
4.2.2.2.3 近代毛纺织厂房建筑与构筑物 |
4.2.2.3 小结 |
4.2.3 毛纺织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
4.2.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
4.2.3.2 毛纺织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
4.2.3.2.1 中纺公司上海第二毛纺织厂 |
4.2.3.2.2 中纺公司上海第三毛纺织厂 |
4.3 近代麻纺织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
4.3.1 近代麻纺织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
4.3.2 近代麻纺织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
4.3.2.1 近代麻纺织的完整工艺流程 |
4.3.2.2 近代麻纺织工艺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
4.3.2.3 小结 |
4.3.3 麻纺织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
4.3.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
4.3.3.2 麻纺织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
4.3.3.2.1 中纺公司上海第二制麻厂 |
第5章 近代化工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
5.1 近代水泥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
5.1.1 近代水泥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
5.1.2 近代水泥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
5.1.2.1 近代水泥制造的完整工艺流程 |
5.1.2.2 近代水泥工业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
5.1.2.3 小结 |
5.1.3 水泥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
5.1.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
5.1.3.2 水泥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
5.1.3.2.1 川沙水泥厂 |
5.2 近代硫酸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
5.2.1 近代硫酸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
5.2.2 近代硫酸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
5.2.2.1 近代硫酸制造的完整工艺流程 |
5.2.2.1.1 二氧化硫的制取 |
5.2.2.1.2 近代铅室法制酸工艺 |
5.2.2.1.3 近代接触法制酸工艺 |
5.2.2.2 近代硫酸工业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
5.2.2.3 小结 |
5.2.3 硫酸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
5.2.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
5.2.3.2 硫酸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
5.2.3.2.1 梧州硫酸厂 |
第6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中国工业遗产价值评价导则(试行)》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6)唐山曹妃甸港区涉污作业船舶集中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涉污作业船舶 |
2.1.2 集中监管 |
2.1.3 船舶污染事故 |
2.2 理论基础 |
2.2.1 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理论 |
2.2.2 三类危险源理论 |
2.2.3 集中监管理论 |
第3章 唐山曹妃甸港区涉污作业船舶海事监管现状 |
3.1 唐山曹妃甸港区涉污作业船舶危险货物运输现状 |
3.1.1 曹妃甸港区危险货物吞吐量和进出港艘次 |
3.1.2 唐山曹妃甸港区涉污作业船舶现状 |
3.1.3 涉污作业船舶的作业现状 |
3.2 唐山曹妃甸港区涉污作业船舶海事监管现状 |
3.2.1 曹妃甸港区应急能力建设现状 |
3.2.2 港区内可调用的应急设备现状 |
3.3 曹妃甸港区涉污作业船舶海事监管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
3.3.1 涉污作业船舶本身存在风险 |
3.3.2 涉污作业船舶没有固定的停泊和锚泊点 |
3.3.3 涉污作业地点分布广 |
3.3.4 相关政策法规支持不到位 |
3.3.5 海事监管手段匮乏 |
3.3.6 清污资源发挥优势不明显 |
3.3.7 涉污作业在海事监管中存在的其他问题 |
3.4 曹妃甸港区涉污作业船舶集中监管的必要性 |
3.4.1 涉污作业船舶污染事故频繁发生 |
3.4.2 港口经济建设的需要 |
第4章 国外及国内涉污作业船舶集中监管的经验借鉴 |
4.1 国外涉污作业船舶管理概况 |
4.1.1 国际公约的要求 |
4.1.2 美国的经验介绍 |
4.1.3 欧盟的经验介绍 |
4.1.4 日本的经验介绍 |
4.2 国内涉污作业船舶管理概况 |
4.3 涉污作业船舶集中监管经验启示 |
第5章 唐山曹妃甸港区涉污作业船舶集中监管对策研究 |
5.1 实施集中锚泊和靠泊监管 |
5.1.1 锚地集中锚泊管理 |
5.1.2 码头集中靠泊管理 |
5.2 明确集中监管后的责任主体 |
5.3 明确集中监管后的技术支持 |
5.3.1 建立涉污作业船舶集中停靠登记制度 |
5.3.2 建立涉污作业船舶报告制度和监控制度 |
5.3.3 建立涉污作业船舶AIS管理制度和通讯制度 |
5.3.4 建立现场监管制度 |
5.3.5 建立重点船舶区域监管制度 |
5.3.6 引导行业建立监督机制 |
5.3.7 建立区域联动应急反应机制 |
5.4 涉污作业船舶集中监管的优势和劣势 |
5.4.1 涉污作业船舶集中监管的优势 |
5.4.2 涉污作业船舶集中监管的劣势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河北海事局溢油应急设备库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溢油和溢油应急反应 |
2.1.2 溢油应急设备库 |
2.1.3 溢油应急设备库管理 |
2.2 理论基础 |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2.2 应急管理理论 |
第3章 河北海事局溢油应急设备库管理现状分析 |
3.1 河北海事局溢油应急设备库管理情况介绍 |
3.1.1 河北海事局辖区溢油风险分析 |
3.1.2 河北海事局溢油应急设备库管理概况及取得的主要成果 |
3.2 河北海事局溢油应急设备库管理的主要举措 |
3.2.1 依托设备库资源,打造专业应急队伍 |
3.2.2 健全设备库设备维护保养和考核制度 |
3.2.3 实现设备库信息化管理 |
3.2.4 统筹各设备库资源,建立联动机制 |
3.3 河北海事局溢油应急设备库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
3.3.1 对于联防体设备库没有管理权限,应急指挥系统不匹配 |
3.3.2 缺乏足够的应急反应现场作业人员 |
3.3.3 缺少针对性设备、没有专用船舶 |
3.4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4.1 职能定位不明确、尚未建立有效的指挥系统 |
3.4.2 无法建立后备应急队伍 |
3.4.3 无法决定设备库的设备配置,没有固定的配合作业船舶 |
第4章 国内外溢油应急设备库管理的经验借鉴 |
4.1 境外溢油应急设备库管理现状 |
4.1.1 美国溢油应急设备库管理的典型经验 |
4.1.2 澳大利亚溢油应急设备库管理的典型经验 |
4.1.3 其他发达国家的典型经验 |
4.2 国内其它溢油应急设备库管理现状 |
4.2.1 河北海事局辖区企业溢油应急设备库管理概况 |
4.2.2 国内其他溢油应急设备库管理调研情况汇总 |
4.2.3 国内溢油应急设备库管理的主要经验和发展趋势 |
4.3 经验借鉴 |
4.3.1 充分利用油污损害赔偿机制补充应急资源 |
4.3.2 优化国家设备库维护保养工作的市场化运作方案 |
4.3.3 整合资源、建立统一的溢油应急指挥体系 |
第5章 进一步加强溢油应急设备库管理的对策建议 |
5.1 河北海事局溢油应急设备库管理工作的改进建议 |
5.1.1 明确溢油中心职能,完善应急指挥系统 |
5.1.2 加强与船舶污染清除企业合作,培训专兼职溢油应急队伍 |
5.1.3 针对性配置应急设备,与河北海事局现有海巡艇的配套衔接 |
5.2 建立区域应急联动的统一管理和指挥模式 |
5.2.1 明确区域统一管理机构,实施有效监管评估 |
5.2.2 整合区域应急资源,建立联动机制 |
5.2.3 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 |
5.3 加强溢油应急设备标准化建设,加强国家设备库日常监管 |
5.3.1 加强与科研院所等机构合作,制定并实施设备库相关标准 |
5.3.2 对设备库设备配备和设备实际效能进行量化评价 |
5.3.3 定期对设备库的维护管理效果进行量化评价 |
5.4 强化国家溢油应急设备库整体规划和保障能力 |
5.4.1 加强顶层设计和相关法律建设,建立统一的指挥体系 |
5.4.2 充分发挥油污损害赔偿基金作用 |
5.4.3 尽快完善国家设备库经费划拨途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秦皇岛港港口管理体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秦皇岛港港口管理体制演变 |
2.1 秦皇岛港管理体制演变 |
2.1.1 企业自管阶段 |
2.1.2 中央统管阶段 |
2.1.3 中央独管阶段 |
2.1.4 省属管理阶段 |
2.2 秦皇岛港港口管理体制现状 |
2.2.1 河北省港航管理局 |
2.2.2 秦皇岛市港航管理局 |
2.2.3 秦皇岛市海事局 |
2.2.4 秦皇岛市外事侨务口岸办公室 |
2.3 秦皇岛港发展现状 |
2.3.1 港口自然条件保持良好 |
2.3.2 码头投资建设有序 |
2.3.3 港口吞吐量持续增长 |
2.3.4 腹地市场不断拓展 |
2.3.5 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秦皇岛港经济地位分析 |
3.1 秦皇岛市经济发展现状 |
3.1.1 经济实力稳步提升 |
3.1.2 结构调整成效显现 |
3.1.3 协同发展开局良好 |
3.1.4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
3.2 秦皇岛港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
3.2.1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
3.2.2 在能源运输安全中的重要性 |
3.2.3 在煤炭运输大通道中的重要性 |
3.3 秦皇岛对城市经济的贡献度 |
3.3.1 投入产出表的改进 |
3.3.2 直接经济贡献 |
3.3.3 间接经济贡献 |
3.3.4 诱发经济贡献 |
3.3.5 总体经济贡献 |
3.3.6 港口贡献率 |
3.3.7 数据有效性检测 |
3.4 秦皇岛港对城市经济未来贡献率预测分析 |
3.4.1 构建基于港口产业部门的投入产出模型 |
3.4.2 未来贡献率计算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秦皇岛港经济贡献度下降原因分析 |
4.1 秦皇岛港经济贡献度下降原因分析 |
4.1.1 港口设计能力常年保持不变 |
4.1.2 港口货物结构失衡 |
4.1.3 完整的港口集疏运体系未能形成 |
4.1.4 临港产业与港口互动有限 |
4.1.5 城市定位与港口定位冲突 |
4.1.6 秦港股份逐渐出走秦皇岛港 |
4.2 秦皇岛港港口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
4.2.1 港口管理体制改革不彻底 |
4.2.2 秦皇岛港管辖权孤立于秦皇岛市 |
4.2.3 港口管理部门设置不合理 |
4.2.4 港口立法和规划相对滞后 |
4.2.5 港口行政管理事涉多头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国内外港口管理体制分析 |
5.1 国外港口管理体制现状及分析 |
5.1.1 德国港口管理体制现状 |
5.1.2 美国港口管理体制现状 |
5.1.3 日本港口管理体制现状 |
5.2 国内港口管理体制现状 |
5.2.1 上海市港口管理体制现状 |
5.2.2 武汉新港管理体制现状 |
5.2.3 北部湾港口管理体制现状 |
5.3 国内外先进港口管理体制的启示 |
5.3.1 港口管理体制必须不断改革 |
5.3.2 政府的在港口管理中作用不可缺失 |
5.3.3 通过职能整合构建“大交通”格局 |
5.3.4 设立跨地域的港口管理机构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秦皇岛港港口管理体制优化对策 |
6.1 积极推进港口管理机构改革 |
6.1.1 设立省级港口建设领导机构 |
6.1.2 整合全省港航管理机构 |
6.1.3 建立秦皇岛市港口工作联合机制 |
6.2 适时加快港口管理职能调整 |
6.2.1 加快港口管理立法 |
6.2.2 尝试港口管理新模式 |
6.2.3 调整港口管理有关职能 |
6.3 充分发挥政府港口管理职能 |
6.3.1 完善港口发展有关规划 |
6.3.2 加快港口公用基础设施建设 |
6.3.3 着力发展临港产业集群 |
6.4 创新转变政府港口管理职能 |
6.4.1 探索港口公共治理机制 |
6.4.2 转变港口投融资体制 |
6.4.3 深入推进港口信息化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中国石化SF公司内贸船供油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的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1.1.1 背景分析 |
1.1.2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基本方法与思路 |
1.3.1 研究的方法 |
1.3.2 研究的基本思路 |
1.4 论文结构 |
第2章 SF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2.1 SF公司概述 |
2.2 宏观环境 |
2.2.1 政治法律环境 |
2.2.2 经济环境 |
2.2.3 社会文化环境 |
2.2.4 科学技术环境 |
2.2.5 自然环境 |
2.3 行业环境 |
2.3.1 行业总体概况 |
2.3.2 行业竞争环境 |
2.4 竞争对手分析 |
2.5 中国石化SF公司外部环境因素评价 |
2.5.1 外部环境评价矩阵 |
2.5.2 外部环境评价结果 |
第3章 SF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3.1 SF公司内部资源与能力 |
3.1.1 SF公司有形资源分析 |
3.1.2 SF公司无形资源分析 |
3.1.3 SF公司组织能力分析 |
3.2 SF公司核心能力 |
3.3 SF公司内部因素评价 |
第4章 SF公司内贸船供油竞争战略的制定和保障措施 |
4.1 SF公司SWOT分析 |
4.2 SF公司内贸船供油竞争战略选择 |
4.2.1 SF公司竞争战略目标 |
4.2.2 SF公司竞争战略选择 |
4.3 SF公司内贸船供油竞争战略实施保障措施 |
4.3.1 建立市场化综合服务配套体系,提高品牌影响力 |
4.3.2 发挥品牌效应,开展差异化船燃产品技术研发 |
4.3.3 为企业发展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 |
4.3.4 构建全产业链条的合作共赢商业模式 |
4.3.5 建立互联网+营销平台,加快差异化营销模式转型 |
4.3.6 加快清洁能源网点布局 |
4.3.7 建立专业化水上营销中心 |
4.3.8 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
第5章 结论 |
5.1 结论 |
5.2 研究的不足 |
5.3 下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10)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铁路运输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企业发展战略相关基本理论 |
2.1 企业发展战略概述 |
2.1.1 企业发展战略概念 |
2.1.2 企业发展战略特征 |
2.1.3 企业发展战略管理过程 |
2.2 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方法 |
2.2.1 PEST分析方法 |
2.2.2 SWOT分析方法 |
2.2.3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方法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秦港铁运内部环境分析 |
3.1 企业基本概况 |
3.1.1 企业简介 |
3.1.2 组织机构设置 |
3.2 企业资源分析 |
3.2.1 主要货源 |
3.2.2 人力资源 |
3.2.3 生产设备及工艺资源 |
3.3 企业管理分析 |
3.3.1 财务管理 |
3.3.2 经营管理 |
3.3.3 质量管理 |
3.3.4 企业文化管理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秦港铁运外部环境分析 |
4.1 宏观环境分析 |
4.1.1 政治环境 |
4.1.2 经济环境 |
4.1.3 社会环境 |
4.1.4 科技环境 |
4.2 行业环境分析 |
4.2.1“行业竞争者”分析 |
4.2.2“购买者”分析 |
4.2.3“替代品”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秦港铁运发展战略的制定 |
5.1 发展战略类型的选择 |
5.1.1 内外部优势分析 |
5.1.2 内外部劣势分析 |
5.1.3 内外部环境分析总结 |
5.1.4 基于SWOT矩阵的战略类型选择 |
5.2 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 |
5.2.1 可持续发展原则 |
5.2.2 运营能力符合原则 |
5.2.3 比较优势原则 |
5.2.4 动态性原则 |
5.2.5 全要素生产率最优原则 |
5.3 发展战略框架的制定 |
5.3.1 战略方针 |
5.3.2 战略目标 |
5.3.3 战略周期 |
5.3.4 战略重点 |
5.4 发展战略具体内容的制定 |
5.4.1 以对外投资为推手拓展可持续发展空间 |
5.4.2 以港口铁路优势为基础提升运营能力 |
5.4.3 以优化作业流程为手段提高生产效率 |
5.4.4 以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为途径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
5.4.5 以改进服务质量为目标提升顾客满意度 |
5.4.6 以规范管理为途径确保安全生产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秦港铁运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6.1 增强资金保障 |
6.2 完善管理机制 |
6.3 提升科技创新 |
6.4 规范生产标准 |
6.4.1 对标国铁标准作业 |
6.4.2“三体系”标准化管理 |
6.5 优化人力资源 |
6.5.1 加强人力资源培训 |
6.5.2 推进人力资源整合 |
6.6 争取政府支持 |
6.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和主要成果 |
致谢 |
四、中燃秦皇岛公司的环保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煤炭价格变化的火电企业燃煤库存优化研究[D]. 高扬.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2]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生态绩效研究[D]. 韩帅帅. 华东师范大学, 2020
- [3]HNGL热电厂一期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D]. 程飞.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4)
- [4]“公转铁”背景下天津港J公司焦炭运输业务发展战略研究[D]. 姜巍.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2)
- [5]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基于近代十行业分析[D]. 于磊. 天津大学, 2019(06)
- [6]唐山曹妃甸港区涉污作业船舶集中监管研究[D]. 刘延刚. 大连海事大学, 2018(06)
- [7]河北海事局溢油应急设备库管理研究[D]. 佘志鹏. 大连海事大学, 2018(01)
- [8]秦皇岛港港口管理体制优化研究[D]. 郭一飞. 燕山大学, 2017(12)
- [9]中国石化SF公司内贸船供油竞争战略研究[D]. 张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7(05)
- [10]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铁路运输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李柯. 燕山大学, 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