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速光驱采购建议(论文文献综述)
公冶佳楠[1](2020)在《基于Odoo的计算机生产与检测过程的管理系统》文中指出当前我国现代生产企业生产环节多、协作关系复杂、生产连续性强、情况变化快,而这些企业的生产信息比较多,通常需要手工记录,非常容易出错,一旦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去追溯当时的生产信息和检验信息比较困难,尤其对大批量生产的产品,问题更是严重。另外在我国大力推进国家信息安全的背景下,自主可控作为提升国家网络信息安全能力的关键举措,其重要性日益凸显。自主可控意味着信息安全容易治理、产品和服务一般不存在恶意后门并可以不断改进或修补漏洞。因此本文针对企业的实际生产需求,结合自主可控的发展理念,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基于Odoo的计算机生产与检测过程管理系统的软件。首先对某企业生产管理的流程和基本需求进行了详细调研,通过对其生产过程中数据的统计和采样以及各个环节的把控,论证了生产管理系统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不可或缺性。完成了需求分析之后,提出了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分为基础服务模块与计算机接口检测模块两大部分,其中基础服务模块系统包括用户管理、计划管理、生产管理、仓储管理和质量管理五大部分,开发环境选择Windows操作系统,按照Odoo模块化的思想逐步完成各模块的设计与开发工作,最终将Odoo系统成功移植并运行于国产服务器操作系统之上。而对于计算机接口检测模块,在Python Thinker模块的基础上完成了设计与实现。目前,该系统已经在该企业进行了部署和测试,相关模块运行效果良好,该企业的生产情况得到及时把控,生产效率明显提高,证明了本文设计的系统具备合理性。
连锐男[2](2020)在《基于IDV架构的桌面虚拟化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虚拟化技术和计算机硬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政府、学校等机构开始应用桌面虚拟化产品,以提升办公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桌面虚拟化系统的核心思想是“集中管理、分布显示”,一方面为用户提供虚拟桌面环境,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访问自己的桌面环境进行办公或学习,提供了灵活、安全的桌面体验;另一方面所有用户的虚拟桌面交由系统后台进行集中管理,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计算机运维成本。传统的桌面虚拟化技术架构是VDI(Virtual Desktop Infrastructure)架构,特点是“集中存储、集中运算”,其特点决定了用户必须通过网络才可以访问自己的桌面,并且VDI架构产品对网络带宽和服务器计算、存储性能有着很高的要求。为克服VDI架构下的服务器投入成本高、网络依赖高、集中风险、外围设备支持差等缺点,Intel公司率先提出了新型的IDV(Intelligent Desktop Virtualization)架构,这是一种新颖的技术观念,其采用的是“分布运算、集中存储”的方式来满足用户的需求,服务器负责管理和传输虚拟机镜像,终端负责运行虚拟桌面,这大大减轻了服务器的计算压力和降低了带宽要求,也从根本上提升了虚拟桌面的用户体验。本文基于对桌面虚拟化领域的研究调查,首先对桌面虚拟的发展和现状进行介绍,总结国内外桌面虚拟化技术的发展概况和对比传统的VDI桌面虚拟化架构和新型的IDV架构,其次确立系统研发所需使用到的相关概念和技术,最后重点剖析桌面镜像的存储和桌面之间的通信技术。在完成相应技术的研究和实践后,本文将面向教学实验场景,设计并开发基于KVM与IDV架构的桌面虚拟化系统,并重点研究桌面虚拟化Linux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其中,本文通过Libvirt API实现对虚拟桌面及各类虚拟资源的配置和管理;基于NFS、Ceph和本地存储方案构建镜像资源存储池;基于Open v Switch构建VXLAN Tunnel实现虚拟桌面跨物理网络的通信方案。本文最后对客户端的运行效果和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并采取了可行优化方案,改善用户的桌面体验。
朱燕[3](2019)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产品内国际分工与中国制造业升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际分工是国际交换和国际贸易的基础,同时也是世界市场存在和运行的基本方式。18世纪60年代国际分工形成,随着科技革命及经济全球化发展,国际分工方式不断变化,形成由“产业间分工”向“产业内分工”再到“产品内分工”演化发展趋势。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跨国公司通过外包、垂直FDI等形式将产品生产中的加工组装环节大规模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产品内国际分工发展迅速,形成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以对外投资和跨国并购为主要形式的,以工序、区段、环节为对象的国际分工体系。加工贸易成为发展中国家企业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双重视角来看,产品内国际分工具有明显的二重性。在生产力视角下,产品内国际分工发挥了分工的一般属性,创造出巨大的生产力效应。但是在生产关系视角下,产品内国际分工是由掌握技术、拥有大量资本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发达国家企业和发展中国家企业的权利不对称导致利益分配的不均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占据高附加值生产环节,而被动加入全球价值链的发展中国家企业只能从事低附加值环节生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凭借劳动力、资源等初级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以加工贸易方式切入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全球生产网络,中国制造业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但中国制造企业长期被锁定在产品附加值较低的加工和组装环节,不能更多地分享由国际分工带来的利润。以技术为支撑的“发达资本”对“廉价劳动”主宰成为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因此,中国制造面临巨大的升级压力。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分工理论为基础,全面剖析产品内国际分工的价值创造逻辑和价值分配逻辑,阐述产品内国际分工的二重性;同时,以发展中国家视角,分析中国制造在产品内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及发展困境;最后,结合马克思主义分工思想为中国制造产业升级提出有效路径。首先,梳理马克思国际分工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不发达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包含的国际分工思想。马克思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述了国际分工的二重性,辩证剖析了国际分工体系中“资本”和“劳动”的关系,并提出了消灭异化、消除被动分工从而建立主动分工的思想。萨米尔·阿明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家结合国际分工现状阐述国际分工体系的不平等现象,并为发展中国家提出摆脱依附的政策建议。本部分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国际分工思想的系统梳理和全面分析,总结概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下国际分工的动因、国际分工体系不平衡的根源以及国际分工的新选择,为全文的分析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范式。其次,全面分析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内涵、格局及实现形式,并基于马克思主义分工视角研究产品内国际分工的二重性。产品内国际分工是企业分工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产物,是企业内部分工向外扩张的结果,是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网络分工。产品内国际分工格局下,跨国公司利用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及资源优势,将产品生产的不同工序在全球范围内布局,从而获取更大的经济剩余。但是在生产关系视角下,国际分工协作创造的经济剩余,在技术密集型环节生产者和劳动密集型环节生产者之间出现了不均等分配,掌握技术的发达的中心国家更多地占有“经济剩余”,形成了“中心”和“外围”的格局。再次,结合产品内国际分工的二重性,深入分析产品内国际分工格局下制造业升级的方向。制造业升级有三大方向:由简单的组装加工环节向核心零部件生产环节升级,由生产制造环节向技术研发环节升级,由生产制造环节向品牌营销环节升级。产业升级过程中的产业链治理模式,产业升级过程中技术进步的类型与方向,产业升级过程中高素质人力资本积累能力和水平都会影响制造企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变化。然后,结合中国制造业在产品内国际分工格局下的发展历程,全面总结并深入剖析中国制造的成就、存在的问题以及在产品内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并以计算机产业为例分析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紧迫性。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成为中国制造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主要方式。通过承接国际跨国公司的制造外包,中国制造较快地融入了产品内国际分工价值链,实现了高速增长和快速发展,国际分工地位逐渐提高。但是中国制造业在产品内国际分工产业链中长期被低端锁定,在全球价值链中逐渐丧失主动权和控制权,外资企业成为中国加工贸易的主导力量。因此,以加工贸易方式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中国制造业生产力获得了较大增长,但是却导致中国制造依附发展,中国制造面临较强的产业升级压力。最后,针对中国制造存在的问题,结合经济发展的国内外环境,提出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及政策建议。中国制造产业升级、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必须要实现从“强链”向“新链”演进升级,并在“新链”中创新国际分工和利润分享模式。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实现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最终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国制造企业应该由被动参与国际分工转向主动创新国际分工模式,由融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转向积极构建全球自主价值链,由“依附型发展”转向“自主型发展”,建立新型的产品内国际分工和利润共享模式。中国制造企业要改变被动分工,不能只是静态地利用自然的初级要素比较优势,而是要积极发展动态的后天获得性资源禀赋,实现人力资本等高级生产要素的积累和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培养动态竞争优势,为产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汪虹[4](2019)在《新疆高速公路多义性路径识别系统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相互联通的高速公路网络系统越来越复杂,高速路口间的行车路径也越来越丰富,造成车主在行驶过程中的多种选择,带来了多义性路径收费问题。如何针对车主的选择进行不同的收费和路费拆分就成为高速公路多义性环网上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实现公平正确的路费拆分和收费标准,就需要进行高速公路多义性路径识别系统的研究,精确识别出车辆的行驶路径,这样才能提高高速公路交通的公平性、合理性、高效性,使路网的交通达到最佳状态。本文通过对高速公路多义性路径识别系统进行研究,结合新疆高速公路ETC开通和多义性环网情况,提出新疆高速公路多义性路径识别系统方案。基于目前新疆地区高速路网收费系统现状,通过对联网收费总中心系统升级、地州分中心改造、收费站改造、收费车道改造、链路建设等几个方面的介绍,阐述了具体如何通过对硬软件系统改造实现新疆高速公路多义性路径识别系统成功应用。最后,从经济、节能、社会效益、土地利用及环境影响上对新疆高速公路多义性路径识别系统影响进行评价,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本文的研究结果将对新疆高速公路多义性路径识别系统建设产生积极作用。
张英英[5](2017)在《考虑再制造的产品族设计主从关联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基于模块化产品平台的产品族设计以较低成本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优化方法与技术广泛应用于产品族设计与开发过程中。随着环境问题日渐严重,相关法律的出台,企业开始向顾客提供再制造产品。考虑再制造的产品族设计在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同时,可降低产品拆卸和再制造的难度。本文基于双层优化方法对考虑再制造的产品族设计中的主从关联优化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综述了相关文献,包括产品族设计与开发中的优化问题,面向再制造及升级的产品设计问题,闭环供应链设计优化问题及其竞争与协调问题,双层规划基本理论及求解算法。(2)通过对产品(族)主从关联优化设计的相关文献梳理和分析,建立了产品族设计主从关联优化的决策链框架。(3)在产品设计阶段,针对考虑再制造的产品族配置设计主从关联优化问题,建立了以产品族配置为主,再制造企业选择决策为从的0-1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并开发相应的双层嵌套遗传算法求解,以一个简化的智能手机产品族为例,将主从关联优化方法所得到的方案与两阶段方法和集成优化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4)针对面向再制造的产品族设计与闭环供应链配置主从关联优化问题,建立了以考虑再制造产品族配置为主,相应的闭环供应链配置为从的非线性双层规划模型。模型上层以制造商利润和环境影响节约的综合指标最大化为目标,下层则分别以供应商总利润和再制造分包商总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开发了双层嵌套遗传算法,以智能冰箱产品族为例,分别将计算结果与制造商利润最大化、环境影响节约最大化、两阶段法所得到的优化方案比较分析,并对模型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5)针对产品族配置设计与考虑升级的再制造决策主从关联优化问题,建立了以产品族配置为主,考虑升级的再制造决策为从的非线性双层规划模型,开发双层嵌套遗传算法对其求解,应用于台式电脑产品族案例中,将所得的结果与两阶段方法进行比较。
李寒韦[6](2017)在《光盘异地更新机制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大数据长期、安全、可靠的保存备受关注。随着蓝光光盘技术的发展,光盘存储具有低功耗、低成本、高容量、高可靠性、长期保存、易维护和安全性的特性,能够自动管理成千上万张光盘的蓝光光盘库将成为海量冷数据长效存储的可选方案之一。但是只读光盘一次写多次读特性物理上不能实现传统磁盘的本地更新操作语义,因此需要实现光盘的异地更新机制以兼容传统存取模式,并可利用此特点实现历史数据的溯源。针对光盘存储数据显式本地更新和隐式溯源的需求,设计伪覆盖追加刻录的机制,实现了光盘逻辑上原地更新语义及相应的数据读取流程;进而设计数据溯源方法。具体而言,光盘异地更新机制从四个方面实现:首先,设计系统整体架构,包括写入模块和读出模块,实现更新过程的透明化;其次,实现单张光盘多次刻录流程及其数据结构,提出差量和全量追加刻录方法,将完整文件和更新文件分批写入光盘,根据文件大小自动选择整体写和差量写,优化光盘数据写入性能;再次,实现光盘数据逻辑更新语义,设计自定义元数据,记录文件更新的追加文件信息,并保证光盘文件的版本一致性;最后,实现光盘文件的溯源,能够定位文件的历史版本。最后进行功能测试及性能测试,得到多种负载特性下的性能。实验表明,最优情况下,小文件更新一次读取时间为3.789秒,64MB大文件更新一次读取时间为5.388秒,相比未修改时,小文件读取时间仅增加9%,大文件仅增加6%。
张晓峰[7](2016)在《建兴公司成本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因为U盘存储的迅速发展,光驱产业在逐步萎缩,现在光驱订单仅仅只有车载光驱和游戏机光驱没有大幅下降。目前小的光驱制造企业已逐渐消亡,仅只留几家大型企业在维持生产。2015年全球排名前四的光驱制造企业为韩国LG,台湾QSI,日本松下,台湾光宝建兴,这四家企业在订单下降的影响下,竞争日益激烈。面对不断下降的光驱订单,各家企业都在寻求不断降低成本和提高成本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公司竞争力,才能在恶劣的竞争环境中生存。本文分别运用价值工程及财务分析方法,主要通过企业各具体工艺流程的价值分析研究,及通过企业内部的财务数据分析、生产成本核算、作业成本分析,研究作业流程的重新优化分配,从而寻求零件和消耗品的替代途径,研究新工艺流程,降低企业制造成本。并运用滚动预算管理提升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
王珺[8](2013)在《LC公司采购管理改进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全球经济迅速发展,新型技术快速革新,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客户的要求也越来越偏向于更高的质量、更短的交期和更多的服务,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使企业获得持续稳定的收益,这就要求企业具备根据客户定制化和个性化需求提供相应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并且不断缩短交货周期、降低运营成本。采购作为企业内部供应链条上的重要环节,控制着物料的到货时间,直接影响产品的交付进度。因此,研究采购管理如何配合公司计划环节的顺利实施,对于有效地降低原材料库存和成本、提高物料的按期到货率,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LC公司为研究背景,针对公司目前的运营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指出企业供应链管理体系中的缺陷,运用采购策略和计划的相关理论,对采购过程中的存在的采购管理和计划管理相关问题进行改进研究。本文围绕LC公司现有产品特点和生产模式,结合工业工程理论,对物料重新分类,制定相应的采购策略,以降低原材料库存,提高采购效率;并提出了LC公司计划体系的整体改进方案,即建立主生产计划系统和物料计划系统,完善计划体系结构。最后,为保证改进方案的顺利实施,对采购组织架构、制度流程、人员培训和内部控制等保障措施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论述,希望本文所提到的思路和方法,可以切实帮助到企业完善自身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并对同类型企业一些启示和参考,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翁洁伟[9](2009)在《多语言智能信息服务系统项目计划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国际市场。但是“语言壁垒”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尽管国家培养语言人才每年递增,但数量依然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随着技术的发展,语言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解决方案在国际化方面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多语言智能信息服务网络系统”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能建立支持多语种的语音和文本信息的采集、存储、互译、内容管理、信息发布和个性化人机交互的智能平台,而且能解决面向各种环境的多语言技术的智能化人性化服务的应用问题。由于本项目范围大,实施周期长,客户需求不明确,项目计划的制定将是项目成败的关键之一。本文以“多语言智能信息服务系统”做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软件项目计划的制定对软件实施的影响。文章首先阐述了制定项目计划对于成功建设大型复杂项目的研究意义,同时介绍了软件项目中所涉及的相关技术,其中包括:网络计划技术、项目过程建模及推动技术、资源优化配置技术以及项目运行监控技术。本文着重分析了在以上技术的支撑下结合“多语言智能信息服务系统”的实际情况制定的项目计划。针对项目实施中的典型阶段进行分析,确定了项目目标,明确了项目成果,包括产物清单、文档清单等。同时提出了详尽的项目进度计划、项目资源计划等。本文的最后,对多语言智能信息服务系统实施评价,评价表明,本项目基本按照项目计划进行实施,通过计划内的人力和其他资源建设完成一套集数据采集、多语言翻译、分类整理、确认发布等功能为一体的多语言智能信息服务系统。
郎咸平,孙晋,黄羽辰,陈磊,梁志辉,朱燕菁,彭昕[10](2008)在《代工王 郭台铭剑术和盾法》文中研究表明中国代工企业生产了索尼、苹果,生产了世界上大部分电子产品,出货量年年增加,毛利率却不断下滑。中国制造如何摆脱低利润区?鸿海成功实践了代工业的本质:剑盾合一。剑就是速度,即快速开发制造产品及扩充产能的能力;盾则是指核心技术与专利,两者合一,便可确立持久的竞争优势。
二、高速光驱采购建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速光驱采购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Odoo的计算机生产与检测过程的管理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自主可控的战略意义和方针 |
1.3 课题研究意义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本文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
2.生产与检测过程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2.1 系统的建设目标 |
2.2 基于生产与检测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
2.2.1 用户需求 |
2.2.2 功能需求分析 |
2.2.3 系统性能需求 |
2.2.4 系统安全性要求 |
2.2.5 系统实现约束 |
2.3 本章小结 |
3.生产与检测过程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
3.1 设计的原则 |
3.2 系统的架构设计 |
3.3 系统功能设计 |
3.3.1 用户管理模块设计 |
3.3.2 计划管理模块设计 |
3.3.3 生产管理模块设计 |
3.3.4 仓储管理模块设计 |
3.3.5 质量管理模块设计 |
3.4 检测管理软件的设计 |
3.4.1 模块中的接口设计 |
3.4.2 传输程序设计 |
3.5 系统数据库设计 |
3.5.1 创建数据库 |
3.5.2 数据库中表空间 |
3.5.3 数据库物理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4.生产与检测过程管理系统实现 |
4.1 理论与技术基础 |
4.1.1 Odoo ERP系统 |
4.1.2 物料需求算法 |
4.2 系统的实现环境 |
4.3 系统功能实现 |
4.3.1 用户管理模块的实现 |
4.3.2 计划管理模块的实现 |
4.3.3 生产管理模块的实现 |
4.3.4 仓储管理模块的实现 |
4.3.5 质量管理模块的实现 |
4.3.6 检测模块的实现 |
4.4 检测软件与Odoo系统的数据交互 |
4.5 Odoo系统的移植 |
4.6 本章小结 |
5.系统测试与分析 |
5.1 用户管理测试 |
5.2 计划管理测试 |
5.3 生产管理测试 |
5.4 仓储管理测试 |
5.5 检测管理测试 |
5.6 质量管理测试 |
6.总结与前景展望 |
6.1 本文研究工作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基于IDV架构的桌面虚拟化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3 .桌面虚拟化 |
1.3.1 .桌面虚拟化的发展史 |
1.3.2 .桌面虚拟化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5 .本文的组织结构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桌面虚拟化及客户端依赖技术介绍 |
2.1 .桌面虚拟化介绍 |
2.1.1 .桌面虚拟化原理 |
2.1.2 .桌面虚拟化分类 |
2.2 .桌面虚拟化主流架构介绍 |
2.2.1 .VDI虚拟桌面基础架构 |
2.2.2 .IDV智能桌面虚拟化架构 |
2.3 .桌面虚拟化的核心技术 |
2.3.1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 |
2.3.2 .远程桌面协议 |
2.4 .客户端依赖技术研究 |
2.4.1 .QEMU-KVM虚拟化环境 |
2.4.2 .Libvirt虚拟化管理工具 |
2.4.3 .Rsync数据镜像备份工具 |
2.4.4 .Inotify文件系统监控工具 |
2.4.5 .NFS网络文件系统 |
2.4.6 .Ceph分布式文件系统 |
2.4.7 .Open v Switch虚拟交换机 |
2.4.8 .Expect自动化交互工具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桌面虚拟化客户端框架设计 |
3.1 .系统需求分析 |
3.1.1 .需求背景分析 |
3.1.2 .系统角色划分 |
3.1.3 .功能性需求分析 |
3.1.4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2 .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
3.3 .客户端设计目标 |
3.4 .客户端框架结构设计 |
3.5 .客户端逻辑架构设计 |
3.6 .客户端功能结构与模块设计 |
3.7 .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桌面虚拟化客户端具体实现 |
4.1 .客户端项目组织结构 |
4.2 .客户端整体类图 |
4.3 .客户端窗口功能结构 |
4.4 .桌面管理模块实现 |
4.4.1 .桌面初始化与销毁 |
4.4.2 .桌面运行状态管理 |
4.4.3 .桌面个性化配置 |
4.5 .镜像管理模块实现 |
4.5.1 .存储池管理 |
4.5.2 .本地镜像管理 |
4.5.3 .云端镜像制作与更新 |
4.6 .桌面监控模块实现 |
4.6.1 .桌面运行状态监控 |
4.6.2 .桌面占用资源监控 |
4.7 .个人功能模块实现 |
4.7.1 .用户登录 |
4.7.2 .用户注销 |
4.7.3 .用户设置 |
4.7.4 .教师考勤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部署与测试 |
5.1 .系统部署的硬件配置与软件环境 |
5.2 .系统构建与部署 |
5.2.1 .客户端程序IDV-Client |
5.2.2 .服务端程序IDV-Server |
5.2.3 .后台管理项目IDV-Web |
5.3 .系统性能测试 |
5.3.1 .CPU测试 |
5.3.2 .内存测试 |
5.3.3 .网络测试 |
5.3.4 .磁盘测试 |
5.3.5 .测试结果分析 |
5.4 .系统功能测试 |
5.4.1 .学生/教师相关功能测试 |
5.4.2 .管理员相关功能测试 |
5.5 .系统部分界面展示 |
5.5.1 .客户端登录界面 |
5.5.2 .客户端学生/教师界面 |
5.5.3 .客户端管理员界面 |
5.5.4 .管理员后台管理界面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3)马克思主义视域下产品内国际分工与中国制造业升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产品内国际分工与制造业升级研究综述 |
一、国外关于产品内国际分工与产业升级的研究 |
二、国内关于产品内国际分工与制造业升级的研究 |
三、简要述评 |
第三节 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视角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主要内容与总体框架 |
一、主要内容 |
二、总体框架 |
第五节 创新之处及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一、创新之处 |
二、研究难点及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国际分工思想及西方国际分工思想评析 |
第一节 马克思国际分工思想 |
一、马克思分工理论 |
二、马克思国际分工理论 |
三、马克思“消灭分工”思想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不发达政治经济学中的国际分工思想 |
一、保罗·巴兰的国际分工思想 |
二、安德列·冈德·弗兰克的国际分工思想 |
三、西奥东尼奥·多斯—桑托斯的国际分工思想 |
四、费尔南多·恩里克·卡多佐的国际分工思想 |
五、阿吉里·伊曼纽尔的国际分工思想 |
六、萨米尔·阿明的国际分工思想 |
七、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的国际分工思想 |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国际分工思想科学内涵 |
一、国际分工的动因是资本的逐利性 |
二、国际分工不平衡的根源是技术差距 |
三、国际分工的格局是中心和外围并存 |
四、国际分工体系存在二重逻辑 |
五、国际分工的新选择是消除异化、消灭被动分工 |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国际分工与西方经济学国际分工思想比较研究 |
一、西方经济学有代表性的国际分工思想 |
二、马克思主义国际分工与西方经济学国际分工思想的差异 |
第二章 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发展、主导力量及实现形式 |
第一节 国际分工的发展演变 |
一、产业间分工 |
二、产业内分工 |
三、产品内分工 |
第二节 产业间、产业内分工向产品内分工演变的原因 |
一、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 |
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
三、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
第三节 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内涵及特征 |
一、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内涵 |
二、产品内国际分工价值链 |
第四节 产品内国际分工的主导力量和实现形式 |
一、产品内国际分工的主导力量 |
二、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实现形式 |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分工视域下产品内国际分工的二重逻辑 |
第一节 产品内国际分工的价值创造逻辑 |
一、产品生产环节的技术可分割性 |
二、各参与者的特殊职能及比较优势 |
三、产业规模经济的实现 |
四、组织模式和产业链治理模式的创新 |
五、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 |
六、中间产品技术溢出效应的发挥 |
第二节 产品内国际分工的价值分配逻辑 |
一、经济剩余向价值链的主导企业转移 |
二、发展中国家企业丧失长期发展能力 |
三、高素质熟练劳动力不断流向发达国家 |
第三节 产品内国际分工“中心—外围”格局成因 |
一、技术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
二、经济剩余的持续转移 |
三、劳资关系结构性矛盾不断加大 |
第四章 产品内国际分工格局下制造业升级方向及影响因素 |
第一节 产品内国际分工格局下制造业升级方向 |
一、加工组装环节向核心零部件生产环节升级 |
二、生产制造环节向技术研发环节升级 |
三、生产制造环节向品牌营销环节升级 |
第二节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互动机制 |
一、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具有极强互利性 |
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 |
三、生产性服务业逐渐成为价值链的主导力量 |
第三节 影响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因素 |
一、产业升级过程中技术进步的类型与方向 |
二、产业升级过程中高素质人力资本积累能力和水平 |
三、产业升级过程中的产业链治理模式 |
第五章 中国制造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二重性及产业升级紧迫性 |
第一节 开放条件下中国制造参与国际分工的方式和历程 |
一、加工贸易成为中国制造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主要方式 |
二、加工贸易形成与发展的动因 |
三、中国制造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历程 |
第二节 中国制造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二重性 |
一、加工贸易促进中国制造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
二、加工贸易导致中国制造陷入依附发展困境 |
第三节 中国制造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研发强度较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
二、高端人力资本匮乏,过度依赖低端劳动力比较优势 |
三、品牌培育能力不足,制造业品牌化发展滞后 |
四、中间产品国内采购率较低,国内产业链有待于进一步延长 |
第四节 计算机产业产品内国际分工网络及利润分享格局 |
一、计算机产业的产品内国际分工网络 |
二、计算机产业全球价值链的利润分享格局 |
第五节 中国制造产业升级的紧迫性 |
一、增强中国制造产业升级紧迫性的国际因素 |
二、增强中国制造产业升级紧迫性的国内因素 |
第六章 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路径:由“强链”向“新链”演进升级 |
第一节 “强链”:积极参与现有国际分工体系,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
一、在国际产业合作中提高技术水平,向价值链上下游延伸 |
二、推动内资企业主导加工贸易,提高我国资本积累速度 |
三、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 |
第二节 “新链”:消除被迫分工,构建全球自主价值链 |
一、大力发展人力资本,加快高素质劳动力要素积累 |
二、加快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提高本土企业专有生产能力 |
三、发展产业集群,促进我国制造企业协同发展 |
四、积极推动本土企业走出去,大力发展出料加工贸易 |
五、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培育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市场环境 |
第三节 在“新链”中,创新国际分工和利润分享新模式 |
一、建立各国平等参与、协同发展的国际分工产业链 |
二、构建普惠共赢、利润共享的国际分工新格局 |
第七章 产品内国际分工格局下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案例实证 |
第一节 中国汽车产业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现状 |
第二节 万向集团产业升级路径分析 |
一、初创时作为专业化代工企业,具有较强依附性 |
二、整合全球技术资源,向全球价值链上游环节攀升 |
三、整合全球品牌资源,向全球价值链下游环节延伸 |
四、资源整合和自主创新相结合,构建全球自主生产网络 |
第三节 万向集团产业升级成效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4)新疆高速公路多义性路径识别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国内研究概况 |
1.2.2 国外研究概况 |
1.3 必要性分析 |
1.4 研究内容 |
1.5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多义性路径识别技术概述 |
2.1 多义性路径识别问题 |
2.2 精确识别技术 |
2.3 概率识别技术 |
2.4 两种技术优缺点对比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新疆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现状及多义性环网情况 |
3.1 新疆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管理体制及收费系统构成 |
3.1.1 新疆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管理体制 |
3.1.2 新疆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构成 |
3.2 新疆多路径环网情况 |
3.3 南疆片区联网收费情况 |
3.3.1 阿克苏公路管理局联网收费情况 |
3.3.2 喀什公路管理局联网收费情况 |
3.3.3 阿图什公路管理局联网收费情况 |
3.3.4 叶城公路管理局联网收费情况 |
3.4 多义性路径识别精确拆分影响 |
3.4.1 通行费拆分方案 |
3.4.2 通行费拆分流程 |
3.4.3 南疆片区收费站交通量及通行费情况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新疆高速公路多义性路径识别系统建设方案 |
4.1 总体方案 |
4.1.1 总体框架 |
4.1.2 数据流向 |
4.1.3 CPC卡标识方式 |
4.2 标识点建设方案 |
4.2.1 设置原则 |
4.2.2 布局方案 |
4.2.3 系统构成及功能 |
4.2.4 系统性能要求 |
4.3 高清卡口建设方案 |
4.3.1 设置原则 |
4.3.2 现有高清卡口点设置情况 |
4.3.3 布局方案 |
4.3.4 系统构成及功能 |
4.4 通行卡购置 |
4.4.1 CPC卡采购方案 |
4.4.2 初次购卡分摊方式 |
4.5 多义性路径识别系统测试方案 |
4.5.1 测试内容 |
4.5.2 模拟环境测试方案 |
4.5.3 实际环境测试方案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新疆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改造方案 |
5.1 联网收费总中心系统升级 |
5.1.1 总中心现有硬件系统 |
5.1.2 硬件系统升级 |
5.1.3 总中心系统应用软件升级 |
5.2 地州分中心改造 |
5.2.1 软件设施 |
5.2.2 硬件设施 |
5.3 收费站改造 |
5.3.1 软件设施 |
5.3.2 硬件设施 |
5.4 收费车道改造 |
5.4.1 软件设施 |
5.4.2 硬件设施 |
5.5 链路建设 |
5.6 联网切换方案 |
5.6.1 基本原则 |
5.6.2 实施方案 |
5.6.3 应急处理机制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新疆高速公路多义性路径识别系统影响评价及建议 |
6.1 经济、节能和社会效益等影响评价 |
6.1.1 经济效益评价 |
6.1.2 社会效益评价 |
6.1.3 土地利用评价 |
6.1.4 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
6.2 关于新疆高速公路多义性路径识别系统的建议 |
6.2.1 建议出台配套的收费政策和制度 |
6.2.2 建议加强路径识别的宣传和培训工作 |
6.2.3 建议加强相关工程的信息联动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考虑再制造的产品族设计主从关联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3 本文创新点 |
1.4 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法 |
1.5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产品族设计与开发 |
2.1.1 产品族基本概念 |
2.1.2 产品族配置优化 |
2.1.3 产品族设计与供应链关联优化 |
2.2 面向再制造的设计 |
2.2.1 再制造基本概念及流程 |
2.2.2 面向再制造的设计 |
2.2.3 考虑升级的产品设计 |
2.3 闭环供应链设计问题 |
2.3.1 供应商选择问题 |
2.3.2 产品与闭环供应链关联设计问题 |
2.3.3 闭环供应链中的竞争与协调问题 |
2.4 双层规划 |
2.4.1 双层规划基本理论 |
2.4.2 双层规划的求解算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产品族设计主从关联优化决策链框架 |
3.1 引言 |
3.2 产品(族)设计中的主从关联优化问题 |
3.2.1 产品(族)设计中的主从决策 |
3.2.2 主从问题分类框架 |
3.3 基于双层规划的数学模型建立 |
3.3.1 主从关联优化模型建立 |
3.3.2 主从关联优化工程含义 |
3.4 主从关联优化模型求解 |
3.4.1 决策机制与算法分类 |
3.4.2 简单规划问题算法 |
3.4.3 复杂规划问题算法 |
3.5 主从关联优化模型的结果评价 |
3.5.1 模型结果评价框架 |
3.5.2 自我评价 |
3.5.3 对比评价 |
3.6 本章小结 |
3.6.1 总结 |
3.6.2 研究展望 |
第4章 考虑再制造的产品族配置主从关联优化 |
4.1 引言 |
4.2 问题描述 |
4.3 主从关联优化模型的建立 |
4.3.1 符号说明 |
4.3.2 优化模型的上层结构 |
4.3.3 优化模型的下层结构 |
4.3.4 主从关联优化模型 |
4.4 双层嵌套遗传算法 |
4.4.1 算法构建 |
4.4.2 编码 |
4.4.3 交叉与变异 |
4.5 案例分析:智能手机 |
4.5.1 案例描述 |
4.5.2 案例模型与求解 |
4.5.3 结果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面向再制造产品族设计与闭环供应链配置主从关联优化 |
5.1 引言 |
5.2 面向再制造产品族与闭环供应链关联优化问题 |
5.2.1 问题描述 |
5.2.2 问题分析 |
5.3 模型建立 |
5.3.1 符号说明 |
5.3.2 模型上层:再制造产品族设计 |
5.3.3 模型下层:闭环供应配置 |
5.3.4 双层优化模型 |
5.4 模型求解算法构建 |
5.4.1 上层优化问题的编码与算子 |
5.4.2 下层优化问题的编码与算子 |
5.4.3 嵌套双层遗传算法 |
5.5 案例分析:智能冰箱 |
5.5.1 案例描述 |
5.5.2 案例模型与求解 |
5.5.3 结果分析与比较 |
5.5.4 灵敏度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产品族配置设计与考虑升级的再制造决策主从关联优化 |
6.1 引言 |
6.2 产品族配置设计与考虑升级的再制造决策关联优化问题 |
6.2.1 问题描述与假设 |
6.2.2 主从交互决策机制 |
6.3 主从关联优化模型的建立 |
6.3.1 变量及参数说明 |
6.3.2 顾客购买选择模型 |
6.3.3 成本估算 |
6.3.4 原材料回收收入 |
6.3.5 双层规划模型 |
6.4 求解算法设计 |
6.4.1 算法流程 |
6.4.2 嵌套遗传算法的编码 |
6.4.3 算子的选择 |
6.5 案例分析:台式电脑 |
6.5.1 案例描述 |
6.5.2 实施与结果 |
6.5.3 分析与比较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致谢 |
(6)光盘异地更新机制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
2 光盘异地更新原理及关键技术 |
2.1 光盘库原理 |
2.2 异地更新关键技术 |
2.3 本章小结 |
3 光盘异地更新机制的整体设计方案 |
3.1 光盘异地更新机制的需求分析 |
3.2 光盘异地更新机制的系统架构设计方案 |
3.3 本章小结 |
4 光盘异地更新机制各模块的详细设计与策略 |
4.1 光盘多次刻录的设计 |
4.2 光盘数据更新的设计与策略 |
4.3 光盘数据读取和溯源的设计与策略 |
4.4 本章小结 |
5 光盘异地更新机制的实现方案 |
5.1 光盘异地更新机制的整体实现方案 |
5.2 光盘异地更新机制的各模块实现方案 |
5.3 本章小结 |
6 系统测试 |
6.1 测试环境 |
6.2 测试参数设置 |
6.3 基本功能测试 |
6.4 性能测试结果 |
6.5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建兴公司成本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1.4 相关研究综述 |
1.4.1 国外价值工程和财务分析的应用研究现状 |
1.4.2 国内价值工程和财务分析的应用研究现状 |
第2章 建兴公司成本管理现状 |
2.1 建兴公司概况 |
2.1.1 建兴公司简介 |
2.1.2 建兴公司组织架构 |
2.2 建兴公司成本控制现状 |
2.2.1 建兴公司的成本构成 |
2.2.2 基于价值链的建兴公司成本分析 |
2.2.3 制造成本控制面临的挑战 |
第3章 降低PCBA产品成本的研究 |
3.1 PCBA产品成本降低途径的选择 |
3.2 产品零件改进的研究 |
3.2.1 PCBA产品零件组成及功能 |
3.2.2 零件改进对象的选取 |
3.2.3 连接器替代方案及其功能评分 |
3.2.4 直焊连接方案成本和价值评估 |
3.3 消耗品改进的研究 |
3.3.1 消耗品改进对象的选取 |
3.3.2 低银锡膏成本和价值评估 |
第4章 工艺流程分析与对策研究 |
4.1 建兴公司北海工厂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
4.1.1 PCBA车间工艺流程介绍 |
4.1.2 光驱组装车间工艺流程介绍 |
4.2 制程工艺流程优化方案评估 |
第5章 滚动预算管理在北海工厂应用的研究 |
5.1 现行预算管理及其缺陷 |
5.1.1 建兴公司北海工厂现行的预算管理方式 |
5.1.2 预算编制过程中的缺陷 |
5.2 滚动预算管理的应用 |
第6章 结语 |
6.1 结语 |
6.2 研究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LC公司采购管理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的内容 |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与方法 |
1.4.1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4.2 研究方法 |
1.5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基本理论综述 |
2.1 采购管理 |
2.1.1 采购及采购管理的概念 |
2.1.2 供应链模式下采购管理特征 |
2.2 采购策略 |
2.2.1 采购策略的概念 |
2.2.2 影响采购策略的因素 |
2.3 计划体系 |
2.3.1 企业计划体系的计划层次 |
2.3.2 主生产计划 |
2.3.3 物料需求计划 |
第3章 LC公司采购管理现状分析及改进方案设计 |
3.1 LC公司概况 |
3.1.1 公司经营现状 |
3.1.2 产品现状 |
3.1.3 生产系统现状 |
3.1.4 库存现状 |
3.2 LC公司采购管理现状 |
3.2.1 组织结构 |
3.2.2 采购流程 |
3.2.3 采购计划现状 |
3.3 存在的问题分析 |
3.4 原因分析 |
3.4.1 物料分类定位不准确 |
3.4.2 采购策略缺失 |
3.4.3 计划体系不健全 |
3.5 整体改进方案 |
3.5.1 改进思路 |
3.5.2 改进目标和原则 |
3.5.3 改进方案的整体架构 |
第4章 LC公司物料分类和采购策略改进设计 |
4.1 物料分类方法 |
4.1.1 运用ABC分类法划分物料类别 |
4.1.2 运用Delphi法分析物料获得难度 |
4.1.3 对物料重新分类定位 |
4.2 物料采购策略 |
4.2.1 战略型物料的采购策略 |
4.2.2 杠杆型物料的采购策略 |
4.2.3 瓶颈型物料的采购策略 |
4.2.4 一般型物料的采购策略 |
4.3 库存控制参数 |
第5章 LC公司采购计划系统改进设计 |
5.1 企业计划系统的改进方案设计 |
5.1.1 计划系统改进的基本思路 |
5.1.2 计划系统改进方案 |
5.2 模块化BOM设计 |
5.2.1 BOM的概念和分类 |
5.2.2 模块化BOM设计 |
5.3 主生产计划设计 |
5.4 物料需求计划编制计算 |
5.5 采购计划分类设计 |
第6章 采购管理改进的保障措施 |
6.1 组织结构调整 |
6.2 制度流程保障 |
6.3 组织员工培训 |
6.4 内部控制保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9)多语言智能信息服务系统项目计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论文结构和内容 |
第二章 软件项目计划理论 |
2.1 项目与项目管理 |
2.2 项目计划 |
第三章 多语言智能信息服务系统项目概况 |
3.1 多语言智能信息服务系统的背景 |
3.2 多语言智能服务系统的特点 |
3.3 多语言智能信息服务系统的软件生命周期模型 |
第四章 多语言智能信息服务系统项目计划 |
4.1 项目范围 |
4.2 项目成果 |
4.3 限制、假设及界外 |
4.4 外部接口 |
4.5 验收标准和方式 |
4.6 项目进度计划 |
4.7 项目资源计划 |
4.8 风险管理计划 |
4.9 配置管理计划 |
4.10 质量管理计划 |
第五章 多语言智能信息服务系统实施评价 |
5.1 项目成果 |
5.2 项目进度 |
5.3 项目文档 |
5.4 实施评价 |
5.5 改进意见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高速光驱采购建议(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Odoo的计算机生产与检测过程的管理系统[D]. 公冶佳楠. 中北大学, 2020(12)
- [2]基于IDV架构的桌面虚拟化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D]. 连锐男.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3]马克思主义视域下产品内国际分工与中国制造业升级研究[D]. 朱燕.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1)
- [4]新疆高速公路多义性路径识别系统研究[D]. 汪虹. 长安大学, 2019(01)
- [5]考虑再制造的产品族设计主从关联优化研究[D]. 张英英. 天津大学, 2017(01)
- [6]光盘异地更新机制的设计与实现[D]. 李寒韦. 华中科技大学, 2017(07)
- [7]建兴公司成本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 张晓峰. 广西大学, 2016(02)
- [8]LC公司采购管理改进研究[D]. 王珺. 山东大学, 2013(05)
- [9]多语言智能信息服务系统项目计划研究[D]. 翁洁伟. 天津大学, 2009(S2)
- [10]代工王 郭台铭剑术和盾法[J]. 郎咸平,孙晋,黄羽辰,陈磊,梁志辉,朱燕菁,彭昕. 深圳特区科技, 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