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计电算化新领域——在线财务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张翼驰[1](2018)在《云会计在保险公司的应用研究 ——以太保安联公司为例》文中提出随着大数据、智能化、移动网络、云计算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完善,云会计以其高效率和低成本的会计管理新模式吸引了许多企业的关注与运用,成为会计电算化的变革趋势,云会计已成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利器"。在云会计环境下,会计信息共享在"云端",通过手机、平板和电脑等各种终端,财务人员可以随时随地对会计业务进行处理,大大提高了会计人的工作效率;企业各级管理者则可以实时通过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融合后的挖掘分析,对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地预测、识别、控制和应对,实现企业对市场变化的柔性适应。同时云会计的思维和模式,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提升会计管理和服务价值,为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与效率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但云会计的应用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企业的应用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本文以太保安联保险为研究对象,研究云会计应用对该公司财务管理的影响情况。文章首先利用SWOT工具分析了云会计发展的优势、劣势、面临机遇与挑战及需要重视的数据质量问题和数据安全问题。进而详细介绍了云会计在“太保安联保险公司”的应用情况;然后,研究了云会计运用对公司财务管理的影响,对云会计应用后财务管理工作的变化情况进行剖析:包括云会计实施对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云会计模式实施前太保安联公司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云会计应用后太保安联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改进情况。具体业务包括统一财务制度和流程标准、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营运资金管理水平、筹资和投资能力以及预算控制功能等方面的影响和策略;最后,对云会计的应用进行展望。云会计的完善与发展将是公司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为公司整体经营管理水平,助推公司战略和职能的融合提供支持。
王舰[2](2013)在《智能化立体动态会计信息平台研究》文中认为社会进入智慧时代,数据、信息和知识成为企业重要的资源,以物联网、大数据和商务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为会计信息系统的升级换代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同时,它们也在加快会计电算化转型成会计信息化的脚步,迫使会计信息系统的重构。本文从大会计观视角出发,坚持会计是一个人造系统,认同会计的本质是以经济活动的行为-价值形态为主要对象。由于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会计面临着现实、理论和技术等方面的挑战,会计职能应该扩展和升级:立体动态反映、过程监管控制、信息资源整合、价值创造管理。同时对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提出质疑:作为会计人员不可缺少的工具,能否满足新会计职能的需要?进而得出会计信息系统亟需重构的结论。会计信息系统的重构应当坚持智能化、立体、动态的原则,并以信息空间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诺兰阶段模型、西诺特模型和米切模型所指出的信息系统发展阶段得到启示:会计信息系统还应当包括会计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和会计知识管理系统。在比较狭义会计信息系统和广义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会计信息平台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提出构建智能化立体动态会计信息平台,以满足会计职能转变的需要。勾勒出智能化立体动态会计信息平台的整体框架:在会计信息整合平台的基础上,对应立体动态反映和过程监管控制职能构建会计业务管理系统,对应信息资源整合职能构建会计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对应价值创造管理职能构建会计知识管理系统和会计决策支持系统,各个系统各司其职,又相互联系。进而在广义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智能化立体动态会计信息平台的新观点。在此基础上,根据智能化立体动态会计信息平台的总体框架,对会计业务管理系统、会计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会计知识管理系统和会计决策支持系统四大子系统分别进行分析、设计,并提出整合、重构、优化等实施策略。最后在对四大子系统进行整合的过程中,刻画勾勒出信息平台的智能化、立体动态的特点。智能化立体动态会计信息平台是人机共建的平台,仅仅有系统设计并不能发挥平台的作用,还需要会计人的主动参与。为了顺应智慧时代的发展,满足构建智能化立体动态会计信息平台的需要,会计人需要在思维和行为上进行变革,并朝着智慧会计人方向发展,最终成为社会智者。本文还以A集团为案例对其目前的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进行分析,指出其不足之处,并以本文构建的智能化立体动态会计信息平台的思路对其提出改进意见。
牛大宏[3](2013)在《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与发展》文中提出会计电算化应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及目标为依据,顺应网络时代的发展潮流。文章针对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并就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前景进行了探讨。
杨全文[4](2010)在《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理论结构 ——基于信息观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传统内部控制的研究基础是传统非信息化环境,它包括层级制组织结构、滞后的信息沟通机制和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状况等。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来临,未来的企业组织必将是以信息为基础的组织。信息化环境将影响着企业经营管理的所有内容;作为企业管理机制重要内容的内部控制也将直面信息化环境的冲击。信息和内部控制存在着天然的本质联系,信息不对称是内部控制存在的前提条件。从信息观视角看,内部控制是以信息为基础的控制;信息既是控制对象,也是控制媒介。本文即以信息观视角来分析信息化环境对内部控制的深刻影响。信息化环境对传统内部控制基本理论的冲击。通过委托代理模型来分析内部控制产生问题,认为信息化环境下的经营者的工作努力程度信息是可观测并证实的。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在组织、人员和系统方面的传统假设前提正面临挑战。在对假设分析基础上,总结了体现内控固有矛盾性的现代内部控制之谜。内部控制本质可以理解成为以信息为基础的权力制约,内部控制具体规则即是信息资源配置的约束规则;在信息化发展高级阶段,内部控制进一步演化成为以信息为基础的沟通协调、自我控制和自我行为优化。借助于Aghion-Tirole模型分析,内部控制权的配置本质上就是以信息为基础的权力配置,信息化环境将使拥有更多信息的代理人获取更多的形式控制权和实际控制权。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目标。传统内部控制目标是以履行受托责任为导向,以风险最小化为出发点。信息化环境对传统内部控制目标的资产安全性、信息可靠性、法规遵循性,以及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信息化环境使得这些传统内部控制目标被更好地合理保证实现。文章提出,信息化环境内部控制目标应实现从履行受托责任为导向到以行为优化为导向的转变。以行为优化为导向的内部控制关注员工行为过程信息,主张基于团队行为的优化,并且通过学习来优化员工行为,同时也强调对公司文化和共同愿景的认同。信息化环境还对内部控制价值创造终极目标产生影响。实证研究结果为信息化环境有利于内部控制价值创造终极目标实现提供了经验证据。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运作机制。信息化环境内部控制对象由具体的人、财、物抽象成为最具有普遍意义的信息及信息流。网络化组织结构作为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的一种普遍组织形式,它改变了内部控制的边界。从信息观的角度看,对联盟企业的控制就是对流经各联盟企业的信息及信息流的控制。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方式由刚性控制方式转变成为依赖员工自主性为基础的柔性控制方式。内部控制方法转变为基于网络化组织结构的自适应性控制、互动协同性控制、以及实时、智能化控制等新方法。信息化环境促成了更多的信息沟通和更先进的信息系统,为协同性管理控制方法应用创造了条件。信息化环境使得内部控制博弈机制朝着有利于内部控制的方向发展。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要素结构。传统内部控制要素结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演化,分别经历了三要素、五要素和八要素阶段。传统内部控制要素结构理论深受会计职业影响,它以行为约束为特征,对人的自主性特征不够重视,且忽视了非正式机制作用。文章分析了信息化环境对传统内部控制五要素结构的影响。信息化环境下,控制活动通过先进信息系统已经和业务活动融为一体。信息和信息系统成为内部控制核心因素。传统内部控制要素经过充分的信息集成之后,可归纳为三个要素结构:控制环境、在线活动和线下活动。文章还通过案例研究,表明新的内部控制要素结构框架在中国上市公司得以应用的具体情况。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随意到规范、由自愿性披露到强制性披露的历史演化过程。信息化环境使得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必然从自愿性披露转向强制性披露,而且也为这种转变提供可能性。从企业层面来看,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表明,信息化加强了企业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内在动机。从社会需求来看,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控从结果导向(审计)拓展到过程控制(内部控制)已是必然,信息化环境则进一步强化了社会对内部控制信息的这种需求。企业信息化也影响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行为,包括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主体、披露方式、披露内容、以及内部控制缺陷和存在问题披露等;实证研究则进一步检验了这种预期影响关系。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最终趋势是实时动态报告,它是内部控制信息观的集中表现形式,也为社会实现对内控的实时监控提供了基本保证。
周淑芬[5](2009)在《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传统会计报告的冲击》文中指出现行的企业财务报告模式已不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对财务报告模式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随着信息技术的成熟与普及,使得新的实时报告模式"在线财务报告"变为现实。
王慧[6](2009)在《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防治对策》文中研究说明针对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就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周述梅[7](2009)在《论网络会计的影响和应用》文中指出随着计算机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网络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互联网巨大的用户群、先进灵活的技术性能和网络特点使之成为一个理想的商用平台。全球网络经济已具雏形,并出现了一些新的经济形式,如虚拟企业:一种没有经营场地、没有物理实体、没有确切办公地点的企业。同时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和会计模式,使现行财务会计无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实务方面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并且使会计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当前有关网络会计方面的研究不是很多,因此研究网络经济发展过程中会计理论与实务的问题对促进我国会计的发展和创新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主要是就网络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及网络会计在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做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和完善的方法。本文首先从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会计的发展成为必然,提出了网络会计的概念,并对其内容和特点做简单介绍。所谓网络会计是指在网络环境下对各种交易的会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批露的会计活动。从实质上说,网络会计是建立在网络环境基础上的会计信息系统。其特点是:书写电子化,传递数据网络化;实时跟踪,会计信息提供更及时;加快了会计信息处理速度;会计信息披露更全面;会计核算的范围更广而方式更多;会计信息的获取更具针对性;会计业务的分布式处理;促使会计管理结构的扁平化;会计与企业其它信息处理的综合性提高;会计系统由原来的封闭式变为开放式。其次,本文就会计理论问题进行了阐述。众所周知,会计理论是用来指导会计实务工作的,其重要性是毋须置疑的。那么在网络会计中是重新构建一套新的会计理论框架还是保持原有的理论框架?大多研究和讨论对原有会计框架持否定态度,对会计基本假设尤其如此。本文分析网络经济对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计量等方面的影响,认为网络经济并没有动摇现行会计的基石,只是在经济发展的趋势下,会计理论应该根据客观需要加以完善和补充。另外,本文也分析网络对财务会计报告的影响,并提出未来财务报告的模式:这种财务报告模式借鉴与融合了现有的几种对未来财务报告的预测,它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为支柱。再者,本文针对网络会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棘手问题如网络安全、内部控制等,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最后,本文就我国网络会计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认为随着高科技信息、电子商务、internet的进一步发展,网络会计也将得到更广泛的重视和应用,成为当代会计学中最有潜力的新领域,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王立红[8](2008)在《论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文中研究说明经过近20年的发展,会计电算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一管理模块功能到会计核算业务的全面电算化的过程。从目前的情况看,表面上我们的会计信息系统已经能够应付日常的核算工作了,基本的
朱鹏瑞[9](2008)在《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与发展》文中研究说明会计电算化应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及目标为依据,顺应网络时代的发展潮流。文章针对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并就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前景进行了探讨。
林赞声[10](2008)在《电算化会计档案利用研究》文中指出电算化会计档案利用既是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信息资源,它不仅能完整地呈现出企业组织发展的历史画面,而且能为管理当局的会计预测、决策、控制提供依据。电算化会计档案利用工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却未得到有应有的重视,其主要原因在于电算化会计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受到来自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如何趋利避害,只有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电算化会计档案信息资源,才能为企业、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创造出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会计信息需求的增加,要使我国的电算化会计档案利用工作能够健康的发展,还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认真的探讨,从真正意义上体现电算化会计档案在现代经济时代的作用。全文的逻辑思路是以电算化环境下会计档案利用为主题,从问题出发,运用理论分析方法,从电算化环境下企业管理对会计档案信息的需求入手,阐述了新形势下会计档案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指出电算化会计档案利用是档案管理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当前电算化会计档案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而寻找出电算化会计档案开发和利用的新思路和新途径,以求实现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得以进一步拓展和进步的目标。
二、会计电算化新领域——在线财务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会计电算化新领域——在线财务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云会计在保险公司的应用研究 ——以太保安联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文章结构和主要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之处 |
第2章 云会计相关理论 |
2.1 云会计的定义 |
2.2 云会计的相关基础理论 |
2.2.1 大数据理论 |
2.2.2 云计算理论 |
2.2.3 风险内控理论 |
2.2.4 委托代理理论 |
2.3 云会计与财务管理 |
第3章 云会计发展的SWOT分析与面临的主要问题 |
3.1 云会计发展SWOT分析 |
3.1.1 SWOT分析模型 |
3.1.2 云会计发展的优势 |
3.1.3 云会计发展的劣势 |
3.1.4 云会计发展面临的机遇 |
3.1.5 云会计发展面临的挑战 |
3.2 云会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
3.2.1 数据质量问题 |
3.2.2 数据安全问题 |
第4章 云会计在“太保安联保险公司”的应用情况 |
4.1 太保安联公司简介 |
4.2 “太保安联”应用云会计的情况 |
4.2.1 基础管理类系统云会计平台 |
4.2.2 财务核算功能类系统云会计平台 |
4.2.3 审计风险防范类系统云会计平台 |
第5章 云会计应用对“太保安联保险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 |
5.1 云会计实施对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 |
5.2 云会计模式实施前,太保安联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相关问题 |
5.3 云会计应用后太保安联财务管理工作的改进情况 |
第6章 云会计在公司应用的展望 |
6.1 云会计思维将是全面融合互联网金融的主题 |
6.2 云服务思维将为打造智能化的平台标准提供持续动力 |
6.3 云会计变革提升财务管理价值 |
6.4 云会计助推公司战略和职能的高度融合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2)智能化立体动态会计信息平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评述 |
1.3.1 信息技术对会计影响的相关理论研究 |
1.3.2 会计信息化与会计信息系统相关理论研究 |
1.3.3 会计信息系统重构理论研究 |
1.3.4 信息系统平台方面的研究 |
1.3.5 会计信息系统新领域中的相关研究 |
1.4 研究主要内容、论文结构及创新点 |
1.4.1 研究主要内容 |
1.4.2 论文结构 |
1.4.3 创新点 |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2 理论与技术基础 |
2.1 理论基础 |
2.1.1 系统论 |
2.1.2 信息空间理论 |
2.1.3 人机系统—大成智慧理论 |
2.1.4 3I 理论 |
2.1.5 知识螺旋(SECI)模型 |
2.2 技术基础 |
2.2.1 数据库与数据仓库 |
2.2.2 商务智能 |
2.2.3 技术领域的新 3I |
3 会计信息系统重构应对会计的挑战 |
3.1 社会环境影响 |
3.2 传统会计面临挑战 |
3.2.1 理论的挑战 |
3.2.2 现实的挑战 |
3.2.3 来自技术的挑战 |
3.3 应对挑战:会计职能的转变 |
3.3.1 立体动态反映 |
3.3.2 过程监管控制 |
3.3.3 信息资源整合 |
3.3.4 价值创造管理 |
3.4 反思:如何实现会计职能的变革 |
3.5 对现有会计信息系统的质疑与思考 |
3.5.1 现有会计信息系统的现状 |
3.5.2 对现有会计信息系统功能的质疑 |
3.5.3 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思考 |
3.6 小结 |
4 智能化立体动态会计信息平台的构建设想 |
4.1 构建的原则 |
4.1.1 智能化 |
4.1.2 立体 |
4.1.3 动态 |
4.2 会计信息系统重构的理论支撑 |
4.2.1 人的感知、抽象和反映能力 |
4.2.2 数据空间——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 |
4.2.3 信息资源空间——会计信息资源管理系统构建依据 |
4.2.4 知识空间——会计知识管理系统构建依据 |
4.2.5 信息空间理论的延伸:三维空间的运动 |
4.3 来自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的启示 |
4.3.1 信息系统方法论 |
4.3.2 诺兰阶段模型与会计电算化 |
4.3.3 西诺特模型与会计信息资源管理 |
4.3.4 米切模型与会计知识管理 |
4.4 智能化立体动态会计信息平台的提出 |
4.4.1 智能化立体动态会计信息平台概念的提出 |
4.4.2 智能化立体动态会计信息平台的定义 |
4.4.3 智能化立体动态会计信息平台的构成 |
4.4.4 智能化立体动态会计信息平台的科学性及价值性验证 |
4.5 智能化立体动态会计信息平台整体框架 |
4.6 智能化立体动态会计信息平台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
4.7 小结 |
5 智能化立体动态会计信息平台的构建 |
5.1 会计业务管理系统构建 |
5.1.1 会计业务管理系统概述 |
5.1.2 改进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构建会计业务管理系统 |
5.1.3 会计业务管理系统设计 |
5.1.4 会计业务管理系统的实施 |
5.2 会计信息资源管理系统 |
5.2.1 会计信息资源管理概述 |
5.2.2 会计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系统分析 |
5.2.3 会计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系统设计 |
5.2.4 会计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系统实施 |
5.3 会计知识管理系统 |
5.3.1 会计知识管理概述 |
5.3.2 会计知识管理系统的系统分析 |
5.3.3 会计知识管理系统的系统设计 |
5.3.4 会计知识管理系统的系统实施 |
5.4 会计决策支持系统 |
5.4.1 会计决策支持系统概述 |
5.4.2 传统会计决策支持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5.4.3 改进传统会计决策支持系统,构建智能型会计决策支持系统 |
5.4.4 会计决策支持系统设计 |
5.4.5 会计决策支持系统实施策略:低风险策略 |
5.5 智能化立体动态会计信息平台各子系统之间的整合 |
5.5.1 会计信息资源管理与会计业务管理系统的关系 |
5.5.2 会计知识管理系统与会计业务管理系统的关系 |
5.5.3 会计知识管理系统与会计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关系 |
5.5.4 会计决策支持系统和其他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
5.5.5 会计信息整合平台整合各个系统 |
5.6 小结 |
6 人机共建智能化立体动态会计信息平台 |
6.1 智能化立体动态会计信息平台的人机结合 |
6.1.1 计算机的优势及不足 |
6.1.2 人机结合的作用 |
6.2 智能化立体动态会计信息平台下会计人思维变革 |
6.2.1 互联网影响人类思维 |
6.2.2 会计人思维转变 |
6.3 智能化立体动态会计信息平台下会计人行为变革 |
6.3.1 从数据采集到数据挖掘 |
6.3.2 从信息反映到价值整合 |
6.3.3 从简单服从到执业质疑 |
6.3.4 从依赖软件到实现自包 |
6.4 小结 |
7 A 集团案例分析 |
7.1 A 集团会计信息化的背景 |
7.2 A 集团会计信息化战略及目标 |
7.3 A 集团会计信息化过程中的问题 |
7.4 A 集团会计信息化优化措施 |
7.4.1 A 集团会计信息平台的基本架构 |
7.4.2 A 集团会计信息平台优化措施 |
7.5 基于会计信息化的 A 集团费用报销优化 |
7.5.1 A 集团传统费用报销整体流程 |
7.5.2 A 集团费用报销整体流程优化方案 |
7.5.3 费用业务的详细流程设计 |
7.5.4 费用报销模块填制日常费用报销单 |
7.5.5 费用报销数据流程图 |
7.6 基于会计知识管理系统的 A 地产公司知识管理方案 |
7.6.1 A 地产公司的知识管理概述 |
7.6.2 A 地产公司的会计知识管理 |
7.7 小结 |
8 结论与展望 |
8.1 主要结论 |
8.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1:关于会计知识管理现状的调查问卷 |
附录 2:图目录 |
附录 3:表目录 |
后记 |
个人简历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3)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解决问题的对策 |
1. 加强会计电算化的管理, 必须完善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法规。 |
2. 原始凭证电子化。 |
3. 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加大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 |
4. 加快开发管理会计软件的步伐, 使之与财务会计软件融为一 |
5. 在发展电算化会计的同时更要重视对电算化审计的研究, 使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 |
6. 随着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财务软件智能化必将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
7. 加强网络环境下电算系统的管理。设立防火墙、电子密钥, 采用网上公证, 分高监控与操作等办法来实现系统内部的有效牵制。 |
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要顺应信息时代潮流 |
1. 会计电算化向网络化的进一步发展 |
2. 会计电算的发展要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 |
3. 会计电算化新领域一一在线财务报告 |
(4)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理论结构 ——基于信息观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价值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价值和意义 |
1.2 研究框架和思路、研究方法 |
1.2.1 研究框架 |
1.2.2 研究思路:基于信息观视角 |
1.2.3 研究方法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3.1 研究内容及篇章结构 |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4 本文可能的创新 |
第二章 文献回顾及理论前提 |
2.1 文献回顾部分 |
2.1.1 信息化对企业经营管理影响研究述评 |
2.1.2 信息化对企业内部控制影响研究述评 |
2.1.3 文献的综合评述及研究启发 |
2.2 理论前提部分 |
2.2.1 信息、信息化环境及相关理论 |
2.2.2 内部控制理论发展 |
2.2.3 信息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功能透视 |
第三章 信息化环境对传统内部控制基本理论的冲击 |
3.1 基于委托代理模型而产生的内部控制问题 |
3.1.1 传统内部控制:经营者工作努力程度不能被实时观测并证实 |
3.1.2 信息化环境的影响:经营者工作努力程度是可以实时观测并证实的 |
3.1.3 一个简短的小结 |
3.2 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假设面临的挑战 |
3.2.1 传统内部控制假设的提出 |
3.2.2 关于内部控制假设的进一步思考:现代内部控制之谜 |
3.2.3 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假设所面临的挑战 |
3.3 信息化环境下对公司内部控制本质的认识 |
3.3.1 传统环境下对内部控制本质的认识 |
3.3.2 对传统内部控制本质的探讨 |
3.3.3 信息化环境下对内部控制本质的重新认识 |
3.4 信息化环境对内部控制权配置影响:控制权配置基础是信息 |
3.4.1 Aghion-Tirole控制权配置模型的构建 |
3.4.2 形式控制权的分配及信息化环境影响 |
3.4.3 实际控制权配置及信息化环境影响 |
第四章 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目标:以行为优化为导向 |
4.1 传统环境下内部控制目标理论分析 |
4.1.1 以目标作为研究起点的内部控制理论 |
4.1.2 内部控制目标理论的早期发展 |
4.1.3 内部控制目标的拓展及理论探讨 |
4.1.4 COSO委员会对内部控制目标的认识 |
4.1.5 对传统内部控制目标的总结及评价 |
4.2 信息化对传统内部控制目标的影响分析及实证检验 |
4.2.1 信息化环境对传统内部控制目标影响的理论分析 |
4.2.2 信息化环境对传统内部控制目标影响的实证检验 |
4.3 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目标导向:行为优化导向 |
4.3.1 超越传统内部控制目标的研究 |
4.3.2 内部控制目标导向转变:从责任履行导向到行为优化导向 |
4.3.3 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目标:以行为优化为导向 |
4.4 信息化环境对内部控制终极目标的影响 |
4.4.1 信息化对内部控制创造价值的影响分析 |
4.4.2 信息化对内部控制创造价值影响的实证检验 |
第五章 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运作机制 |
5.1 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对象的变化 |
5.1.1 传统内部控制对象:人、财、物和信息 |
5.1.2 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对象:信息及信息流 |
5.2 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边界的拓展 |
5.2.1 定位于单一企业的传统内部控制边界 |
5.2.2 内部控制边界的拓展:从单一企业到网络化组织 |
5.3 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方式的进化 |
5.3.1 以体现刚性特征为主的传统内部控制方式 |
5.3.2 内部控制方式趋向柔性化的进化 |
5.4 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方法的转变 |
5.4.1 基于层级制的传统内部控制方法 |
5.4.2 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方法的转变趋势 |
5.5 信息化环境下协同性管理控制方法:信息沟通和信息系统 |
5.5.1 关于协同性管理控制方法的一些认识 |
5.5.2 Baiman-Evans信息沟通和价值模型 |
5.5.3 信息沟通和建立信息系统的价值 |
5.5.4 信息化环境对于协同性管理控制方法的影响 |
5.6 信息化环境对内部控制博弈机制的影响:博弈分析的一些例子 |
5.6.1 串通舞弊的博弈分析 |
5.6.2 预算控制的博弈分析 |
5.6.3 内部信息传递和配置的博弈分析 |
第六章 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要素结构 |
6.1 传统内部控制要素结构理论分析 |
6.1.1 传统内部控制要素结构演化进程:以美国为例 |
6.1.2 其他国家内部控制要素结构研究成果 |
6.1.3 传统内部控制要素结构理论发展探讨 |
6.2 信息化环境对内部控制要素结构的影响 |
6.2.1 信息化环境对内部控制环境要素的影响 |
6.2.2 信息化环境对风险评估要素的影响 |
6.2.3 控制活动和业务流程融为一体 |
6.2.4 信息化环境下的信息和沟通要素 |
6.2.5 监督活动和控制过程同步进行 |
6.3 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要素结构重构 |
6.3.1 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要素重构 |
6.3.2 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要素结构具体阐述 |
6.4 案例研究——中兴通讯内部控制要素的案例研究 |
6.4.1 中兴通讯简介及其信息化发展历史 |
6.4.2 信息化环境下中兴通讯内部控制要素结构研究 |
第七章 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
7.1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历史演化:从自愿性披露到强制性披露 |
7.1.1 SOX法案颁布之前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历史演化 |
7.1.2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从自愿到强制:SOX法案的颁布 |
7.1.3 从自愿披露到强制披露:信息化环境下内控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 |
7.1.4 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历史演化中的其它两点认识 |
7.2 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在机理 |
7.2.1 促成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在动机 |
7.2.2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成本-效益分析 |
7.2.3 信息化环境加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在动机 |
7.2.4 信息化环境促成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实证检验 |
7.3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社会需求:基于会计信息质量监控需求 |
7.3.1 会计信息质量监控从结果导向拓展到过程控制的趋势 |
7.3.2 从审计信息披露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拓展 |
7.3.3 信息化环境加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社会需求 |
7.4 企业信息化环境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行为的影响 |
7.4.1 信息化环境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行为的影响分析 |
7.4.2 信息化环境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行为影响的实证检验 |
7.5 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实时动态报告:信息观的集中表现 |
7.5.1 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模式:内部控制实时动态报告 |
7.5.2 内部控制实时动态报告为社会实现对组织内控的动态监控提供保证 |
7.5.3 内部控制实时动态报告:信息观的集中表现 |
第八章 结论 |
8.1 本文研究问题及其重要性 |
8.2 本文主要观点及研究结论 |
8.3 研究结论对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的预期影响 |
8.4 值得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后记 |
(5)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传统会计报告的冲击(论文提纲范文)
一、传统会计报告模式及局限性 |
(一) 会计报告信息滞后、时效性局限 |
1. 定期报告模式致使会计信息的提供明显滞后。 |
2. 财务报告的时效性局限。 |
(二) 无法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多样化需求 |
1. 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范围不断扩大。 |
2. 对会计信息有多样化的要求。 |
(三) 会计报告信息的复杂性 |
二、网络财务报告编报模式的变革 |
(一) 会计业务流程再造 |
1. 现有会计业务流程的缺陷。 |
2. 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对策。 |
(二) 会计信息传播模式的改变 |
1. 传播主体的改变。 |
2. 传播介质的改变。 |
3. 会计信息输入输出模式转变。 |
三、网络化财务对传统会计理论影响 |
(一) 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冲击 |
(二) 对可持续经营假设的冲击 |
(三) 对会计分期假设的冲击 |
(四)对货币计量假设的冲击 |
四、网络化改变传统会计管理模式 |
(一)会计职能发生转变 |
(二)会计管理将进入全面信息化时代 |
(三)绩效管理成为企业日益重视的管理策略 |
五、实时模式的在线财务报告应运而生 |
(一) 在线报告的出现及特点 |
1. 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
2. 使得实时报告成为可能。 |
3. 信息容量大。 |
4. 在线财务报告更加生动、友好。 |
5. 更具个性化。 |
(二) 在线报告模型及表达方式 |
1. 文本格式。 |
2. 图表格式。 |
3. 声音格式。 |
4. 影像格式。 |
(三) 在线报告的结构 |
1. 主体会计报告。 |
2. 知识资本管理报告。 |
3. 未来信息报告。 |
4. 背景知识报告。 |
5. 对内会计报告。 |
六、网络技术应用于会计报告披露的现状 |
七、结束语 |
(6)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防治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
1.1 单位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不完善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开展 |
1.2 会计原始凭证仍是纸张数据目前, 大多数单位会计电算化 |
1.3 缺乏复合型人才既懂会计学又懂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复合 |
1.4 会计电算化涉及范围的局限性目前, 我国会计电算化仅仅 |
1.5 电算化审计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各类审计组织在审计过 |
2 解决问题的对策 |
2.1 完善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法规鉴于财务软件处理对象的特 |
2.2 原始凭证电子化单据的电子化将不仅克服纸质凭证因人 |
2.3 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一方面, 培养大量能进行电算化 |
2.4 重视电算化会计的审计在发展电算化会计的同时更要重 |
2.5 财务软件智能化利用决策支持系统, 在系统中除了设计有 |
2.6 加强网络环境下电算系统的管理设立防火墙、电子密钥, |
3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
3.1 会计电算化向网络化的进一步发展会计软件的网络化目 |
3.2 会计电算的发展要适应电于商务发展的要求电子商务指 |
3.3 会计电算化新领域———在线财务报告在线报告是指企业 |
(7)论网络会计的影响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思路 |
2. 网络会计相关理论概述 |
2.1 网络会计的定义 |
2.2 网络会计的内容和特点 |
2.2.1 网络会计的内容 |
2.2.2 网络会计的特点 |
2.3 网络会计与现行会计的产生及发展的对比 |
2.3.1 现行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
2.3.2 网络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
2.3.3 现行会计与网络会计的比较 |
3. 网络会计对现行会计的影响 |
3.1 网络会计对现行会计理论的影响 |
3.1.1 网络会计对会计假设的影响 |
3.1.2 网络会计对会计确认的影响 |
3.1.3 网络会计对会计计量的影响 |
3.2 网络会计对现行会计实务的影响 |
3.3 网络会计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影响 |
3.3.1 网络改变现行的财务报告 |
3.3.2 对未来财务会计报告的设想 |
4. 网络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 |
4.1 网络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流程分析 |
4.1.1 网络会计流程表 |
4.1.2 网络会计业务流程分析 |
4.2 网络会计在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4.2.1 数据安全问题 |
4.2.2 会计信息质量问题 |
4.2.3 原始凭证电子化 |
4.2.4 网络不利于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
4.2.5 网络会计人员素质问题 |
4.2.6 政策、法规问题 |
4.3 解决网络会计在企业应用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
4.3.1 网络安全 |
4.3.2 会计信息质量问题 |
4.3.3 加强凭证电子化的管理 |
4.3.4 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
4.3.5 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 |
4.3.6 建立健全网络会计的政策和法规 |
5. 网络会计的展望 |
5.1 网络会计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
5.2 网络会计前景的展望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9)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在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
(一) 单位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不完善 |
(二) 会计原始凭证仍是纸张数据 |
(三) 缺乏复合型人才 |
(四) 商品化软件与单位会计电算化存在着经济冲突 |
(五) 会计电算化信息资源不能共享 |
(六) 会计电算化涉及范围的局限性 |
(七) 电算化审计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
(八) 会计软件智能化问题 |
(九) 网络环境下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出现新问题 |
1. 难以避免非法侵扰: |
2. 电子商务给内部控制出难题: |
3. 内部稽核难度加大: |
4. 网络环境下无形资产转移难以控制: |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
(一) 加强会计电算化的管理, 必须完善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法规 |
(二) 原始凭证电子化 |
(三) 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加大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 |
(四) 加快开发管理会计软件的步伐, 使之与财务会计软件融为一体, 实现全面会计电算化, 从而引导会计电算化由核算模式向管理模式转变 |
(五) 在发展电算化会计的同时更要重视对电算化审计的研究, 使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 |
(六) 随着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财务软件智能化必将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
(七) 加强网络环境下电算系统的管理 |
三、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要顺应信息时代潮流 |
(一) 会计电算化向网络化的进一步发展 |
(二) 会计电算的发展要适应电于商务发展的要求 |
(三) 会计电算化新领域——在线财务报告 |
(10)电算化会计档案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论文写作的缘起与意义 |
1.2 论文研究领域文献综述 |
1.3 论文研究的逻辑框架与创新点 |
2 电算化会计档案开发利用是档案的重要内容 |
2.1 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 |
2.1.1 电算化会计档案存储的范围比传统的会计档案更广 |
2.1.2 电算化会计档案需要一定的软硬件环境支持 |
2.1.3 电算化条件下的会计档案管理的科学性要求更高 |
2.1.4 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安全性完整性具有更高的要求 |
2.2 电算化会计档案开发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
2.2.1 电算化会计档案利用的必要性 |
2.2.2 电算化会计档案利用的可能性 |
2.3 电算化会计档案利用的内容 |
2.3.1 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基础利用 |
2.3.2 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深入利用 |
3 电算化会计档案利用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 |
3.1 电算化会计档案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
3.1.1 对电算化会计档案资源利用缺乏客观认识 |
3.1.2 过分强调保密 |
3.1.3 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
3.1.4 电算化会计档案利用措施单一 |
3.1.5 计算机固有的特点制约了其对不合理业务的识别能力 |
3.2 影响电算化会计档案利用的主要因素 |
3.2.1 政策法规对电算化会计档案利用的影响 |
3.2.2 经济发展对电算化会计档案利用的影响 |
3.2.3 科技进步对电算化会计档案利用的影响 |
3.2.4 管理制度对电算化会计档案利用的影响 |
3.2.5 人员素质对电算化会计档案利用的影响 |
4 合理开发和利用电算化会计档案 |
4.1 电算化会计档案利用的原则 |
4.1.1 严格执行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双套备份制度 |
4.1.2 采用适当的控制技术 |
4.1.3 限制利用方式,确保电算化会计档案安全 |
4.1.4 最大限度地发挥电算化会计档案的优越性 |
4.2 电算化会计档案利用模式转变 |
4.2.1 电算化会计档案利用对象由文件实体向信息数据库转变 |
4.2.2 电算化会计档案利用方式由传统手工操作向网络化利用转变 |
4.3 电算化会计档案开发的技术 |
4.3.1 多媒体技术 |
4.3.2 数据抽取技术 |
4.3.3 数据挖掘技术 |
4.3.4 数据仓库技术 |
4.4 电算化会计档案利用的途径与方式 |
4.4.1 电算化会计档案利用的途径 |
4.4.2 电算化会计档案利用的方式 |
4.5 电算化会计档案利用中的安全技术 |
4.5.1 身份认证技术的应用 |
4.5.2 数字加密技术的应用 |
4.5.3 防写措施的应用 |
4.6 电算化会计档案利用的发展趋势 |
4.6.1 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系统功能上的综合化和技术上的集成化 |
4.6.2 电算化会计档案数据的大量化、多维化和输出的多元化 |
4.6.3 会计档案信息传递的双向性和资源高度共享性 |
4.6.4 电算化会计档案利用系统的智能化 |
4.6.5 与管理会计系统相结合促进企业ERP系统的建立和完善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四、会计电算化新领域——在线财务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云会计在保险公司的应用研究 ——以太保安联公司为例[D]. 张翼驰. 桂林理工大学, 2018(05)
- [2]智能化立体动态会计信息平台研究[D]. 王舰. 中国海洋大学, 2013(12)
- [3]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与发展[J]. 牛大宏. 现代经济信息, 2013(06)
- [4]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理论结构 ——基于信息观视角[D]. 杨全文. 南京大学, 2010(05)
- [5]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传统会计报告的冲击[J]. 周淑芬. 经济师, 2009(07)
- [6]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防治对策[J]. 王慧.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09(05)
- [7]论网络会计的影响和应用[D]. 周述梅. 西南财经大学, 2009(S2)
- [8]论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王立红. 中国煤炭地质, 2008(S2)
- [9]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与发展[J]. 朱鹏瑞. 会计之友(下旬刊), 2008(10)
- [10]电算化会计档案利用研究[D]. 林赞声. 广西民族大学, 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