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省中藏药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索南邓登[1](2020)在《青藏高原濒危藏药资源致危因素及可持续利用路径研究 ——以掌裂兰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藏医药学及其产业强劲发展,有限的藏药材资源以惊人的速度被消耗,越来越多的藏药材面临濒临灭绝的严峻现状。开展野生藏药药用植物资源的濒危状况研究并进行系统管理,是藏医药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前提。论文以野生濒危藏药材掌裂兰植物为典型案例,沿着―致危因素识别-濒危资源评价-可持续利用‖的研究路径,采用文献梳理、理论研究、实地调研、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掌裂兰植物致危因素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了濒危藏药生态适宜平衡模型,以此为基础,构建濒危藏药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及影响濒危藏药药用植物可持续利用路径模型。论文主要工作包括:第一,针对藏药资源的自然致危因素和适宜性问题,对青藏高原区域内掌裂兰分布点和样地进行生境特征、植物区系、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和种间关系等调查。研究发现,掌裂兰具有种群规模小、个体数量少、地理分布狭窄,喜潮湿环境,抗寒旱能力弱等特征。提取掌裂兰分布区生态因子进行空间叠加分析,研究发现青海省内掌裂兰适宜区总面积达30 700km2,其中河南县、泽库县、久治县和班玛县为主要适宜地,面积约为12 454 km2。构建了生态适宜面积平衡模型,为中藏药产业发展和规划种植奠定了基础,对藏药资源调查和管理的新方法和新手段进行了实证检验。第二,针对掌裂兰致危性的人为因素问题,通过实地调研、深度访谈,全面分析青海、西藏、甘肃等地主要医疗机构资源的需求状况,提出保护意识淡薄、过度采挖、过度放牧、草地鼠害和旅游等活动为主要的致危因素。第三,依据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从濒危性、遗传多样性、植物价值、管理利用等方面,构建了濒危藏药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准则层指标、18个评价指标层和14个评价因素层。最后,基于致危自然及人为因素识别、评价体系、系统管理的过程对可持续利用能力提升的研究假设,通过353份调查问卷,使用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关键因素和作用路径,提出应建立专项濒危藏药植物园,开展就地保护与种质资源库,加强濒危藏药药用植物资源生境调查,开展适宜种植区和规范化人工种植,建立濒危藏药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提高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强濒危藏药资源的实时动态监测与市场监管。以政府为治理主体,对致危因素进行综合治理,是解决濒危藏药资源危机的路径。本文针对构建濒危藏药资源综合治理体系,提升濒危藏药资源可持续利用治理能力提出了政策建议。
彭迪[2](2019)在《青海藏药产业竞争力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关系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藏药产业在传统药物市场中地位的不断提高,藏药产业已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优势产业之一,同时区域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又为藏药产业的发展及其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提供相应的保障。为了实现藏药产业竞争力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本文以青海省为例,对青海省藏药产业竞争力、青海省藏药产业竞争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程度进行深入分析。本文首先运用因子分析法对青海省藏药产业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其次,通过构建青海省藏药产业竞争力与区域经济发展两个子系统共20个二级指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了20082017年青海省藏药产业竞争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青海省藏药产业的发展滞后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但二者的耦合协调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分为两个阶段,即20082012年的失调阶段与20132017年的协调阶段,当前两系统处于初级协调状态。为了推动青海省藏药产业竞争力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本文最后从管理学的角度,提出促进青海省藏药企业竞争力、青海省藏药产业竞争力以及完善政府、产业和社会的协调机制等多方面的对策与建议,以期对两者实现耦合协调发展提供新思路。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3](2019)在《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扶持和促进中藏医药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青政办[2019]2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青海省扶持和促进中藏医药发展若干措施》已经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1次会议和省政府第1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2019年1月3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4](2018)在《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青海省藏医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中认为青政办[2018]91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大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加快推进我省藏医药产业发展,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经省政府同意,特制定本指导意见。一、充分认识发展藏医药产业的重要意义藏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学宝库重要的组成部
罗舜予[5](2018)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青海藏药产业质量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藏药产业是青海省的特色产业,但药品质量不过关的问题却屡屡发生,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行背景下,供给质量的提高对整个产业提升竞争力显得至关重要。青海藏药产业需要通过选择和实施科学的质量战略来提高供给质量以解决产业问题和提升竞争力。论文首先查阅了已有文献和理论,从供给侧着手构建青海藏药产业的价值链系统,在分析产业在供应、生产、营销环节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质量战略的新内涵在于提高供给质量;其次从需求侧出发,通过对消费者需求的因子分析得出产业应当从传媒信息、企业产品、销售策略等方面提升供给质量,拟定质量战略;再次,从产业外部环境入手构建PEST模型,分析得出青海藏药产业最适合的战略类型,并针对企业具体战略选择构建定量战略计划矩阵,提出青海藏药企业战略选择框架;最后,分别从供给侧、需求侧、外部环境角度出发提出促进青海藏药产业质量战略实施的建议。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6](2017)在《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川办发[2017]41号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四川省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17年5月4日四川省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为全面提升我省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推动四川由中医药大省发展为中医药健康产业强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32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
张璐璐[7](2016)在《青海地道中藏药资源开发保护现状及对策》文中提出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且具有特色的地道中藏药资源。当地中藏药产业的发展也为青海省的经济建设贡献了巨大的作用。然而,在开发和利用的过程当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有可能会威胁青海省地道中藏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产业的后续发展,因此,采取一定的措施,建立长效的中藏药资源护机制对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余璐[8](2016)在《基于产业价值链视角的青海藏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2013年,我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即“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拉近了东西部距离,使西部地区与亚欧非大陆等地区的交流更加频繁。在青海省“十二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全省重点发展的十大特色优势产业优先发展。在这种契机下,青海省迎来了新的发展黄金时期,藏药产业必将顺势而行蓬勃发展。青海省藏药产业的价值增值环节是什么?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战略?显得尤为重要。纵观文献,学者对藏药产业的研究多是从产业集群的角度和比较优势的角度研究的,从产业价值链角度对藏药产业进行研究的文章极少,笔者想从产业价值链的角度探索青海藏药产业价值增值环节,从而据此提出适宜的发展战略。本论文先对产业价值链理论进行梳理和研究,从青海省藏药产业发展现状入手,以波特的价值链系统模型为基础,构建青海省藏药产业供应商、制造商和销售商的产业价值链指标体系,用BP神经网络模型找出藏药产业核心增值环节,在此基础上,分析并选择促进青海省藏药产业提升竞争力的发展战略及对策建议。
崔治家,晋玲,吴迪,马毅,王振恒,郑贵森[9](2014)在《甘肃省中藏药资源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构建》文中研究表明详细介绍了甘肃省中藏药资源数据库系统的设计、系统实现及操作,通过构建此系统,收录甘肃省1 500余种中藏药资源的详细文本及图片材料,其信息量大,功能较全面,操作简便,能实现甘肃省中藏药资源数据的有效存储管理和共享利用。
樊海岩[10](2013)在《试论现代医药产业发展趋势之藏医药产业发展的思路和路径》文中认为世界卫生组织多次呼吁,要在21世纪解决目前困扰人类的疑难病症,如癌症、艾滋病和工业毒害造成的疾病,肯定地讲,只有寄希望于传统医药。不少学者认为,天然药物最适合老龄化社会,是常见病最好的医药品。法国、美国、日本、韩国、波兰、捷克、泰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陆续成立了中药研究中心,开设了中药铺后,在高等医药院校还设置中医药课程,培养中医药人才。由此可见,医药"回归大自然"已成为各国医药学发展的趋势。伟大的藏医药是祖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源远流长的历史,博大精深的经典着作,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得天独厚的药物资源,神奇特色的炮制工艺,自成一体的组方结构、堪称瑰宝的珍宝类药品,在治疗心脑血管、肝胆、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妇科疾病等方面疗效卓着,从多方面日益显示出其独特的医疗价值、研究价值以及市场开发潜力和应用前景,为世界医学界所瞩目。改革开放以来,藏药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过了艰苦的努力,得益于改革开放,得益于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得益于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得益于产业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藏药产业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的确也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由于种种原因,藏药产业事业的发展并不平衡,机制也不健全,藏药队伍显示出日渐萎缩的趋势,且缺乏对藏药人才必要的规范培养与提高。科研经费严重不足,产品新药研发和开发专利保护不完善,加上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致使藏药的发展依然滞后。存在的具体问题有:藏药产业依然存在品种多、档次低、标准不统一;原料质量得不到确切保证;大多数企业虽然通过了GMP认证,但实际上生产过程管理离GMP达标要求相差甚远;对产品质量评估的观念和方法不尽完善;药品临床疗效的测定离现代科学评估方法相差甚远。进行体制改革,实现强强联合,依托藏药资源优势,实施产业兴医、科技兴药、人才兴事战略,以推动藏药事业的快速发展是青海藏药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我省中藏药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省中藏药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青藏高原濒危藏药资源致危因素及可持续利用路径研究 ——以掌裂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图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1.4.1 主要创新点 |
1.4.2 研究不足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
2.1 相关理论基础 |
2.1.1 可持续发展概念及理论 |
2.1.2 公共自然资源理论 |
2.1.3 中药资源生态学理论 |
2.1.4 风险管理过程研究 |
2.1.5 计划行为概念及相关理论 |
2.1.6 藏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分析 |
2.2 研究综述 |
2.2.1 中藏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 |
2.2.2 濒危藏药资源灭绝风险等级 |
2.2.3 濒危藏药资源管理现状 |
2.2.4 濒危藏药资源立法与保护现状 |
第3章 濒危藏药掌裂兰自然致危因素识别与分析 |
3.1 濒危藏药掌裂兰生物学特性及濒危现状 |
3.1.1 濒危藏药掌裂兰生物学特性 |
3.1.2 濒危藏药掌裂兰研究现状 |
3.2 濒危藏药掌裂兰植物区系分析 |
3.2.1 濒危藏药植物区系分析 |
3.2.2 濒危藏药兰科植物区系分析 |
3.2.3 濒危藏药掌裂兰植物区系分析 |
3.3 濒危藏药掌裂兰生态适宜性区划分析 |
3.3.1 濒危藏药掌裂兰适宜区 |
3.3.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3.3.3 结果与分析 |
3.3.4 小结 |
3.4 掌裂兰植物群落结构及优势种群特征分析 |
3.4.1 濒危藏药掌裂兰分布区 |
3.4.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3.4.3 结果与分析 |
3.4.4 小结 |
3.5 生境对掌裂兰致危因子分析 |
3.5.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3.5.2 结果与分析 |
3.5.3 小结 |
3.6 气候、土壤与对掌裂兰适宜性分析 |
3.6.1 气候、土壤与适宜面积平衡论 |
3.6.2 构建气候、土壤与适宜面积平衡模型 |
3.6.3 气候、土壤与适宜面积模型问题分析 |
3.6.4 结果与分析 |
3.6.5 小结 |
第4章 濒危藏药掌裂兰人为致危因素识别与分析 |
4.1 开发利用对掌裂兰的致危因素分析 |
4.1.1 濒危藏药掌裂兰利用状况 |
4.1.2 收录国家、省部级法规标准情况 |
4.1.3 收录藏医药典籍情况 |
4.1.4 濒危藏药掌裂兰的市场流通情况 |
4.2 濒危藏药资源危机产生的人为因素分析 |
4.2.1 濒危藏药资源保护行为认知分析 |
4.2.2 长期过度采挖造成药用植物生境破坏 |
4.2.3 长期过度放牧造成药用植物资源生境退化 |
4.2.4 草地鼠害对濒危藏药适生生境的破坏 |
4.2.5 旅游活动造成药用植物资源环境污染 |
4.3 小结 |
第5章 濒危藏药掌裂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
5.1 构建评估指标体系 |
5.1.1 指标体系 |
5.1.2 评估指标体系的方法 |
5.1.3 野生药用植物濒危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 |
5.1.4 野生药用植物遗传价值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 |
5.1.5 野生药用植物价值评价指标 |
5.1.6 管理利用因素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 |
5.1.7 评测说明 |
5.2 权重分配及计算 |
5.2.1 权重分配 |
5.2.2 权重确定及计算 |
5.3 综合评价结果 |
5.3.1 野生药用植物濒危系数评价结果 |
5.3.2 野生药用植物遗传系数评价结果 |
5.3.3 野生药用植物价值系数评价结果 |
5.3.4 野生濒危藏药管理利用系数评价结果 |
5.3.5 各项准则层得分比较 |
5.4 小结 |
第6章 濒危藏药可持续利用路径分析 |
6.1 路径假设和概念模型 |
6.1.1 路径假设 |
6.1.2 概念模型 |
6.2 问卷设计和样本初测 |
6.2.1 问卷设计 |
6.2.2 样本数据预测 |
6.3 正式问卷数据分析 |
6.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6.3.2 信效度检验 |
6.3.3 实证分析 |
6.3.4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
6.4 濒危藏药可持续利用优化路径 |
6.4.1 利用动态监测系统,彻查濒危藏药资源量 |
6.4.2 开展濒危藏药资源替代品研究 |
6.4.3 建立专项濒危藏药植物园 |
6.4.4 开展就地保护与种质资源库 |
6.4.5 公众参与濒危藏药资源保护 |
6.4.6 加强立法,更新开发利用观念 |
6.4.7 建立濒危藏药生态采集模式 |
6.5 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2)青海藏药产业竞争力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2.1 产业竞争力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1 国外研究现状 |
2.1.2 国内研究现状 |
2.2 产业竞争力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2.3 研究述评 |
第三章 青海藏药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
3.1 青海经济发展现状 |
3.2 青海藏药产业发展现状 |
3.2.1 藏药资源状况 |
3.2.2 藏药生产现状 |
3.2.3 藏药产品概况 |
3.2.4 藏药研发现状 |
3.3 青海藏药企业发展现状 |
第四章 青海藏药产业竞争力实证研究 |
4.1 藏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研究方法 |
4.1.1 指标体系的构建 |
4.1.2 研究方法 |
4.2 青海藏药产业竞争力实证分析 |
4.2.1 资源竞争力 |
4.2.2 生产竞争力 |
4.2.3 产品竞争力 |
4.2.4 研发竞争力 |
4.2.5 藏药产业竞争力实证分析 |
第五章 青海藏药产业竞争力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关系实证研究 |
5.1 耦合协调度模型 |
5.2 指标体系的构建 |
5.2.1 指标设计的原则 |
5.2.2 指标权重的处理 |
5.2.3 指标体系的设计 |
5.2.4 数据来源 |
5.3 实证分析 |
5.3.1 数据标准化 |
5.3.2 藏药产业竞争力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测算与分析 |
5.3.3 藏药产业竞争力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度C的测算与分析 |
5.3.4 藏药产业竞争力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D的计量与评估 |
第六章 促进青海藏药产业竞争力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
6.1 促进青海省藏药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
6.2 促进青海省藏药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
6.2.1 保护藏药资源,提升资源竞争力 |
6.2.2 扩大产业规模,提高生产竞争力 |
6.2.3 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产品竞争力 |
6.2.4 加强产学研合作,增强研发竞争力 |
6.3 完善政府、产业和社会的协调机制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致谢 |
(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青海藏药产业质量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行背景 |
1.1.2 青海藏药产业质量问题的凸显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思路 |
1.6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及文献综述 |
2.1 相关理论研究 |
2.1.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相关理论 |
2.1.2 质量战略及其相关理论 |
2.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2.2.1 供给侧改革的文献综述 |
2.2.2 质量战略的文献综述 |
第3章 青海藏药产业现状及供给侧分析 |
3.1 青海藏药产业的发展现状 |
3.1.1 基本概况 |
3.1.2 发展成效 |
3.1.3 存在问题 |
3.2 青海藏药产业质量困境的供给侧分析 |
3.2.1 供应价值链条 |
3.2.2 生产价值链条 |
3.2.3 营销价值链条 |
3.2.4 结论 |
3.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质量战略的内涵 |
3.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青海藏药产业质量战略的要求 |
第4章 青海藏药产业质量战略的需求侧分析 |
4.1 青海藏药产业质量战略需求侧分析思路 |
4.2 青海藏药产业质量战略与需求匹配分析 |
4.2.1 研究设计 |
4.2.2 描述性分析 |
4.2.3 因子分析可行性研究 |
4.2.4 提取公共因子 |
4.2.5 命名解释公共因子 |
4.2.6 结论 |
4.3 青海藏药产业质量战略拟定方向 |
第5章 青海藏药产业质量战略的选择 |
5.1 青海藏药产业质量战略选择思路 |
5.2 青海藏药产业环境分析 |
5.2.1 政治环境 |
5.2.2 经济环境 |
5.2.3 社会环境 |
5.2.4 技术环境 |
5.2.5 产业环境分析结论 |
5.3 青海藏药企业的质量环境因素评价 |
5.3.1 青海藏药企业质量外部因素评价 |
5.3.2 青海藏药企业质量内部因素评价 |
5.3.3 青海藏药企业质量环境因素的战略匹配 |
5.4 青海藏药企业质量战略的选择框架 |
5.5 青海藏药企业质量战略选择的要点 |
第6章 促进青海藏药产业质量战略实施的建议 |
6.1 供给侧视角下促进质量战略实施建议 |
6.1.1 保障原材料质量 |
6.1.2 增加炮制过程的规范性 |
6.2 需求侧视角下促进质量战略实施建议 |
6.2.1 提高藏药品牌以及生产工艺的宣传力度 |
6.2.2 重视口碑传播,提高产品、服务硬实力 |
6.3 外部环境视角下促进质量战略实施建议 |
6.3.1 坚持政策导向,发挥政府引导、支持和规范作用 |
6.3.2 推进行业质量标准,促进行业内的带动作用和良性竞争 |
6.3.3 提高从业人员职业素养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录1. 青海省藏药产业消费者调查问卷 |
(7)青海地道中藏药资源开发保护现状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青海省地道中藏药材资源概况 |
2 青海省地道中藏药材资源开发利用及法律保护现状 |
2.1 企业开发利用现状 |
2.2 开发利用科研水平现状 |
2.3 人工种植现状 |
2.4 法律保护现状 |
3 青海省地道中藏药材开发利用和法律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3.1 保护制度不健全,导致中藏药材资源短缺,限制产业发展 |
3.2 药材采集活动混乱缺乏管理,导致资源再生困难 |
3.3资源量的下降导致某些地道药材已失去青海特色 |
3.4 药材资源质量关把控不严,导致药材经营市场混乱 |
3.5 药品招标唯低价论导致药品质量下降 |
4 相关对策及建议 |
4.1 加强立法,促进执法,实现开发利用和资源保护的有机结合 |
4.2 明确野生中藏药材的管理权,加强采集管理 |
4.3 加强对青海省地道中藏药材资源的调查工作,明确青海省珍稀濒危中藏药材名录 |
4.4 大力投入珍稀中藏药材的人工种植工作 |
4.5 加大科技转化力度,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快促进产业发展 |
4.6 在发展中藏药现代化的同时,重视保存传统中藏药技术 |
4.7 加大技术和人才的引进力度,重视本地中藏药研究相关人才培养 |
5 结语 |
(8)基于产业价值链视角的青海藏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意义及对象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2.3 研究对象 |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及概念辨析 |
2.1 国内外产业价值链研究现状 |
2.1.1 国外学者提出产业链概念及国内学者形成产业链理论 |
2.1.2 国外学术界形成价值链理论 |
2.1.3 国内学者发展产业价值链理论 |
2.2 产业链、价值链及产业价值链相关概念的辨析 |
第3章 青海藏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3.1 青海藏药产业发展阶段 |
3.1.1 青海藏药产业萌芽阶段 |
3.1.2 青海藏药产业初步建立阶段 |
3.1.3 青海藏药产业快速发展阶段 |
3.2 青海藏药产业发展现状 |
3.3 青海藏药产业与其他省份藏药产业比较分析 |
第4章 青海藏药产业价值链与子产业价值链分析 |
4.1 青海藏药产业价值链 |
4.2 青海藏药产业辅助价值链分析 |
4.2.1 青海藏药产业基础设施 |
4.2.2 青海藏药产业政治制度 |
4.2.3 青海藏药产业人力资源 |
4.2.4 青海藏药产业创新研发 |
4.2.5 青海藏药产业融资渠道 |
4.3 青海藏药产业主价值链分析 |
4.3.1 青海藏药种植环节价值链分析 |
4.3.2 青海藏药制造环节价值链分析 |
4.3.3 青海藏药销售环节价值链分析 |
4.4 青海藏药产业中存在的问题 |
第5章 青海藏药产业价值链各环节价值计量 |
5.1 构建青海省藏药产业价值链评价指标体系 |
5.2 计算青海省藏药产业价值链各环节产出 |
5.2.1 BP神经网络基本原理 |
5.2.2 BP神经网络在青海省藏药产业的具体运用 |
第6章 青海藏药产业发展战略选择及对策建议 |
6.1 青海藏药产业发展战略目标 |
6.2 青海藏药产业发展战略选择 |
6.2.1 总体战略 |
6.2.2 竞争战略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作者简介 |
(9)甘肃省中藏药资源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 数据库系统的设计 |
1.1 系统功能模块 |
1.2 数据库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
1.2.1 数据库数据来源 |
1.2.2 数据类别 |
1.3 系统功能设计 |
1.3.1 用户注册登录权限 |
1.3.2 数据录入管理 |
1.3.3 一般信息浏览 |
1.3.4 信息高级查询 |
1.3.5 数据动态发布和使用帮助 |
1.3.6 数据初步统计分析 |
1.3.7 名录 (查询结果) 生成 |
1.3.8 系统维护 |
2 系统实现及操作 |
2.1 系统的技术实现 |
2.2 系统操作 |
2.2.1 系统操作主面板 |
2.2.2 信息检索与浏览 |
3 结语 |
(10)试论现代医药产业发展趋势之藏医药产业发展的思路和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1 藏医药产业发展现状[1] |
1.1 搭建了较完整的医疗服务体系: |
1.2 形成了独具特色优势的专业学科: |
1.3 建设了一支专业技术队伍: |
1.4 科研和学术工作成绩显着: |
1.5 藏药产业化规范初步形成: |
2 藏医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 |
2.1 藏医医疗机构设置与广大群众医疗需求不相适宜: |
2.2 藏医药行业管理体制不健全: |
2.3 藏药产业化发育程度不高: |
2.4 藏药材资源开发和保护矛盾突出: |
2.5 藏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
2.6 产学研传统模式继承不够, 现代模式尚未完全建立: |
3 关于藏医药产业发展需要关注的几个突出问题[3] |
4 对藏医药事业发展的思路和路径[4-6] |
4.1 高度重视藏医药事业的发展: |
4.2 依法推进藏医药事业科学发展: |
4.3 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藏医药管理体制 |
4.3.1 成立省藏医药事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 |
4.3.2 强化藏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的行业管理职能: |
4.3.3 成立青海省藏医药协会领导下省藏药标准委员会: |
4.4 健全藏医医疗网络, 完善服务体系: |
4.5 政府主导, 加快藏药产业化发展步伐: |
4.6 增强创新开发能力, 加速藏药产业现代化: |
4.7 积极推进企业技术进步, 大力培育特色拳头产品: |
4.8 充分应用现代营销手段, 积极扩大市场占有率: |
4.9 继承传统, 健全现代产学研结合体制机制: |
4.1 0 继续实施藏医药“名院、名医、名科”的“三名”发展战略。 |
4.1 0. 1 建成一批名院: |
4.1 0. 2 培养一批名医: |
4.1 0. 3 建设一批名科: |
4.1 1 建议制定扶持藏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
4.1 1. 1 合理配置卫生资源, 调整充实各级藏医医疗服务机构: |
4.1 1. 2 加大对藏医药事业的投入 |
4.1 2 藏药产业发展在国家政策层面上给予必要的倾斜 |
四、我省中藏药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青藏高原濒危藏药资源致危因素及可持续利用路径研究 ——以掌裂兰为例[D]. 索南邓登. 天津大学, 2020(01)
- [2]青海藏药产业竞争力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关系研究[D]. 彭迪. 青海大学, 2019(04)
- [3]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扶持和促进中藏医药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J].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青海政报, 2019(01)
- [4]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青海省藏医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J].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青海政报, 2018(14)
- [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青海藏药产业质量战略研究[D]. 罗舜予. 青海大学, 2018(10)
- [6]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J].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四川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7(09)
- [7]青海地道中藏药资源开发保护现状及对策[J]. 张璐璐. 长春大学学报, 2016(05)
- [8]基于产业价值链视角的青海藏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 余璐. 青海大学, 2016(08)
- [9]甘肃省中藏药资源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构建[J]. 崔治家,晋玲,吴迪,马毅,王振恒,郑贵森.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14(05)
- [10]试论现代医药产业发展趋势之藏医药产业发展的思路和路径[J]. 樊海岩.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