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努力开创新时期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新局面——访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吴季松(论文文献综述)
赵博华,杨心慧,廖芳珍,黄昊,余超[1](2020)在《新时期珠江流域水利强监管工作的若干体会及思考》文中认为在"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治水思路和"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总基调下,珠江流域水利监管工作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对流域水利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阐述了珠江流域水利监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系统梳理和回顾了珠江流域水利监管工作情况,深入分析了新时期珠江流域水利监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工作建议,可为珠江流域水利监督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白林[2](2007)在《四川养猪业清洁生产系统LCA及猪粪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针对四川养猪生产中突出的清洁生产技术问题,一方面采用生命周期评估(LCA)方法学和情景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四川三种典型的养猪生产情景进行了系统的环境影响评估,提出了这种分析方法应用于当前养猪生产环境影响评估时的具体算法,并揭示出各种养猪生产系统中的环境友好和不利方面以及其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在猪粪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中,1、对好氧堆肥的实用工艺效果,堆肥化过程中主要控制参数对微生物群落的系统演替产生影响的规律进行了研究;2、对利用猪粪生产蝇蛆蛋白的物质、能量转化规律进行了探索。在猪肉生产的LCA分析中,得出了如下主要结论:1、引入了生命周期概念之后,把原本局限于猪舍或猪场的生产过程向上扩展到原料(饲料)的生产甚至农资的原料开采和生产、运输,向下延伸到猪场产生的各种废物的处理利用之后,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养猪生产系统的环境问题和生态效率高低的根本原因。2、本文提出“农田资源耗竭当量”的概念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有利于在现有统计资料的基础上将饲料原料生产中不同生产模式下农资消耗量进行转化,对以后开发相关的数据库有一定的帮助。3、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养猪生产中环境问题优先序列为土地占用→富营养化潜势→酸化效应→水资源消耗→气候变暖→不可更新能源耗竭。4、三种养殖模式的分析比较反映出不同的生产系统具有不同的环境影响方式:情景A(散养模式)下具有最大的气候变暖潜势,情景B(适度规模养猪)具有土地占用最多,不可再生能源消耗最大,酸化效应和富营养化最严重等,而情景C(集约化养猪)水资源消耗最大。5、对不同生产阶段的环境影响贡献的分析表明,环境问题表现的关键环节有很大差别。在水资源消耗、土地占用和不可更新能源耗竭方面,饲料原料生产过程的环境影响贡献最大,而气候变暖、酸化和富营养化等方面则以废物处理和利用阶段的环境影响贡献最大。但资源的消耗不仅在饲料生产过程中,动物生产过程的饲料转化率低是间接导致原料生产资源消耗增大的重要原因。6、提出了改善猪肉生产环境问题的具体措施:①是采取规模化、集约化的农牧结合生产系统,加大有机肥还田的比例,合理配方施肥和测土施肥,提高饲料作物生产技术水平,增加土地单产,降低每功能单元的氮肥投入和养分流失,减少饲料原料运输的能源消耗;②通过品种改良、科学合理配制饲料、改善饲养管理方式和养猪环境,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减少废物排放和营养物质损失;③改进废物处理技术,并对处理产生的有机肥和甲烷加以充分利用。在猪粪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中,采用自行设计的烟道加热静态垛好氧堆肥工艺(FHSC),探索规模化猪场粪便高温堆肥化处理的快速腐熟技术,得出了以下结论:1、FHSC系统在8h内迅速进入高温阶段,比对照组提前40h以上。从节约能源的角度出发,以加热3h为宜。2、添加菌剂有利于硝化作用的进行,相应试验组温度达到相对稳定的时间只有20d,比对照组提前了18d左右,根据C/N和种子发芽指数的变化,表明添加菌剂对生物发酵也起到了显着的促进作用。3、在本研究中由于烟道上方设计了贮水空间,使堆肥产生的渗滤液不致流失,一方面消除了环境污染,另一方面由于水分蒸发,再次进入堆料中,保证了通风中物料含水率自然保持在适宜的水平。4、FHSC具有独特的杀灭病原微生物和最终干燥有机肥料的作用,在堆肥过程中能源投入上虽有所增加,但由于减少了专门进行发酵后产品干燥过程,降低了这部分能源消耗,对产品成本的影响较小。而且由于堆肥和干燥实现了一体化,减少了干燥设备设施的投入,同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利用PCR—SSCP技术研究了堆肥化过程中主要控制参数对微生物群落的系统演替产生影响的规律。得出了以下结论:1、在试验中,通风、温度和C/N等参数的变化对细菌和真菌类群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强制通风堆体的细菌类群平均数(2.436个)远比被动通风堆体高(1.54个),真菌类群数表现了相同的规律(3.128个对2.641个),可能是通风方式不同引起氧气供应差异和通风散热差异(强制通风堆1~20d的平均温度只有51.6℃,而被动通风堆为56.3℃)的结果;温度的变化对细菌和真菌类群数产生了明显的直接影响,细菌在68℃以上,真菌在50℃以上都出现了类群数的剧烈下降。根据类群数量的变化,细菌群落最繁荣的阶段为温度48~65℃或堆肥的4~20d阶段,真菌为42.5~50℃和堆肥的15~24d阶段。对于细菌的类群数变化,温度下限的确定还应当考虑C/N的变化,试验中48℃时细菌的类群数剧烈下降与C/N已降到较低水平(17:1)也有很大关系,否则温度可以更低一些。2、在堆肥0~30d中,细菌和真菌类群数最终都大幅度降低,30d后小幅震荡,持续走低,温度、C/N、OC含量过低是主要因素,如果加强人工参数调控并在20d左右时加入细菌发酵制剂、在24d左右时加入真菌发酵剂,对堆肥的快速腐熟将会有促进作用。温度、C/N和微生物类群数的下降,使得堆体二次发酵进程十分缓慢,因此,如何提高堆肥后期(30d后)的发酵效率是加速堆肥腐熟的关键。3、堆肥全过程中,真菌类群数的变异要大于细菌,这可能说明真菌对堆体内微生态环境更为敏感。从整个微生物群落的角度看,第27d以前群落是兴旺的,以后则趋向衰弱。通过调控参数可以让细菌和真菌同时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从而极大地丰富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加速堆肥腐熟的进程。4、由于堆肥30d以前堆体温度主要在44~71℃,在SSCP图谱上的条带估计是好氧高温细菌占主导,如果要通过添加微生物制剂提高这一阶段的发酵效率,必须筛选耐高温菌株。5、在堆体排气口处的二氧化碳释放浓度27d或28d骤然下降,成为堆肥系统第一次发酵结束的最明显的标志。6、在本次SSCP分析中,选取的真菌引物长度小于细菌引物,因此扩增出了更多的操作分类单元(OTUs),证明了PCR—SSCP中扩增片断越长,得到的条带数越少的规律。对利用猪粪生产蝇蛆蛋白的物质、能量转化规律的初步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蝇蛆在粪便中的活动可以快速降低粪便恶臭,同时在短期内(6d)使粪便总重量减少53.04%,其中干物质减少31.14%。2、蝇蛆沉积的干物质占总量的2.85%,生物分解消耗的干物质占总量的28.3%。猪粪中养分降低最多的是粗脂肪(EE),达77.81%,其次是凯氏氮(KN),达62.81%,粗纤维(CF)和无氮浸出物(NFE)只减少9.28%和22.03%,说明蝇蛆在粪便中利用的养分主要是粗脂肪EE和凯氏氮(KN),CF和NFE利用和消耗较少。3、蝇蛆对粪便中的EE和KN的高效转化和利用,可能正是粪便恶臭快速减轻的一个重要原因。4、在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昆虫蛋白后,猪粪中总能降低了41.58%,但蝇蛆沉积的能量仅占总量的3.578%,残留的猪粪中还有58.42%的能量,说明腐食食物链的其他环节对系统物质还原仍然十分重要。5、蝇蛆的活动对粪便的理化性质影响很大,这种影响对后续的微生物好氧分解极为有利,这可能是生态系统中物质高效还原的基本机制之一。生产上可直接利用这种粪便进行堆肥化处理,生产优质有机肥料,但没有进行堆肥化处理以前,绝大多数有机物质仍处于不稳定状态,用作肥料是不理想的。
莫孝翠[3](2004)在《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的研究》文中指出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当今世界普遍存在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从长远来看,中国水资源的短缺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将构成极大的威胁。然而,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多龙管水、政出多门”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存在着种种弊端,将会加剧水资源的短缺,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必须进行水资源管理体制的改革。 目前,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实施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本文针对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的各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1)论述实行水务改革的必要性;(2)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的概述,包括我国实施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的情况,该体制的内涵、核心、目的、主要任务、原则、手段、优势,水务局的职责,如何积极推进水务一体化管理;(3)简要介绍法国、美国、荷兰、以色列和我国深圳的水管理体制,以及对我国水务管理的启示;(4)水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5)我国水务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
李计初[4](2003)在《努力开创新时期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新局面——访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吴季松》文中研究说明
张郁[5](2003)在《我国现代水市场研究 ——以南水北调为例》文中提出为缓解我国北方的水资源危机,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已开始启动。按照水权理论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理论来构建南水北调建设和经营管理体制,走国家宏观调控、准市场运作、企业化经营、用水户参与的道路已成为水利部等领导和专家学者的广泛共识。未雨绸缪,如何利用市场机制,通过水权的流转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即采取何种可操作性的水市场交易模式是大家正在探索的问题。本文借鉴了国内外多种交易机制,提出针对工业用水的水单交易模式,作为一种规范化、组织化、现代化的贸易方式,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可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有益的思路。此外,本文提出建立工业用水期货市场,来规避水价波动给用水、供水企业带来的市场风险,这对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努力开创新时期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新局面——访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吴季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努力开创新时期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新局面——访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吴季松(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期珠江流域水利强监管工作的若干体会及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珠江流域水利监督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
1.1 践行新时期治水思路对珠江水利监督管理提出新要求 |
1.2 把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对珠江水利监督管理提出新要求 |
1.3 解决流域新老水问题对珠江水利监督管理提出新要求 |
2 珠江委水利监督管理工作基本情况 |
2.1 珠江委水利监督管理部门 |
2.2 珠江委水利监督管理主要职责 |
2.3 珠江委水利监督管理工作总体情况及取得成效 |
3 珠江流域水利强监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思考建议 |
3.1 目前珠江流域水利强监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
3.2 今后珠江水利强监管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
4 结语 |
(2)四川养猪业清洁生产系统LCA及猪粪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清洁生产的概念和养猪业清洁生产技术的研究意义 |
1.1 清洁生产(Cleaner Production,CP)产生的背景 |
1.2 清洁生产的概念及其内涵 |
1.3 清洁生产的内容和主要工具 |
1.4 四川畜禽养殖业推行清洁生产的必要性 |
1.4.1 四川省畜禽养殖业概况 |
1.4.2 畜禽养殖业集约化情况 |
1.4.3 四川省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 |
1.4.4 畜禽污染物处理情况 |
1.5 四川养猪业清洁生产技术(Clean Technology)的研究意义 |
1.5.1 四川省养猪业对环境的污染 |
1.5.2 养猪业推行清洁生产的必要性及养猪清洁生产技术的研究意义 |
2 生命周期评估(LCA)原理及其在养猪业上的应用 |
2.1 LCA的主要目的及特点 |
2.2 LCA的框架及阶段 |
2.2.1 目标和范围的确定(Goal and Scope Definition) |
2.2.2 清单分析(LCI) |
2.2.3 影响评价(LCIA) |
2.2.4 结果解释 |
2.3 LCA数据库及软件 |
2.4 生命周期影响评价方法 |
2.5 LCA在养猪业(畜牧业)中应用研究情况 |
3 猪粪好氧堆肥(Composting)技术研究进展 |
3.1 好氧(高温)堆肥的概念 |
3.2 好氧堆肥的原理和主要控制参数 |
3.3 堆肥技术的种类 |
3.4 高温堆肥工艺研究现状 |
3.4.1 有机物质工厂化发酵的工艺技术 |
3.4.2 堆肥设备 |
3.5 堆肥微生物及其多样性的研究 |
3.5.1 堆肥微生物的种类 |
3.5.2 优势菌剂筛选和添加的研究进展 |
3.5.3 堆肥中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
第二章 四川省猪肉生产的生命周期评估(LCA)研究 |
1 引言 |
2 目标和范围的定义(Goal and Scope Definition) |
2.1 目标(Goal and Purpose) |
2.2 研究的范围(Scope Definition) |
2.2.1 三种养猪生产系统的情景描述和参数设定 |
2.2.2 边界限制 |
2.3 功能单元(Founctional Unit) |
2.4 物流、能流和排放分配(Allocations) |
2.5 影响类别的选择(Chosen Impact Categories) |
2.6 数据质量的说明(Data Quality) |
3 清单分析(Inventory Analysis) |
3.1 饲料原料生产过程 |
3.1.1 情景A |
3.1.2 情景B |
3.1.3 情景C |
3.2 养猪生产过程 |
3.2.1 各种情景下的猪粪水产生量及粪水中养分量 |
3.2.2 NH_3的排放量估计 |
3.2.3 氧化亚氮(N_2O)的排放估计 |
3.2.4 甲烷的释放量估计 |
3.2.5 动物生产中的能源消耗 |
4 影响评估(Impact Assessment) |
4.1 资源消耗(Resource Depletion) |
4.1.1 水资源消耗(Water Use) |
4.1.2 不可更新能源消耗(Unrenewable Energy Consumption) |
4.1.3 土地占用(Land Use) |
4.2 温室气体排放(Greenhouse Gases Emission) |
4.3 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 |
4.4 酸化潜势(Acidification Potential,AP) |
4.5 数据标准化(Normalization) |
4.6 归一化(Single Score) |
5 讨论 |
5.1 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环境影响贡献分析 |
5.1.1 水资源消耗在各阶段的比例 |
5.1.2 土地占用在各阶段的比例 |
5.1.3 能源消耗在各阶段的比例 |
5.1.4 温室气体排放在各阶段的比例 |
5.1.5 富营养化潜势在各阶段的比例 |
5.2 本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的解释说明 |
5.2.1 研究范围的局限性 |
5.2.2 数据的精确性问题 |
5.3 改善评价 |
5.3.1 情景A |
5.3.2 情景B |
5.3.3 情景C |
6 结论 |
第三章 猪粪烟道加热好氧堆肥技术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2.1 堆肥发酵池(槽)设计 |
2.2.2 试验方法 |
2.2.3 测试指标及频率 |
2.2.4 指标测试方法 |
2.2.5 试验统计分析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堆肥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
3.2 pH变化 |
3.3 固相C/N比 |
3.4 种子发芽指数(GI) |
4 结论与讨论 |
4.1 讨论 |
4.1.1 加热和添加菌剂对堆肥过程的影响 |
4.1.2 pH变化与N素保留 |
4.1.3 堆肥腐熟度 |
4.1.4 经济效益分析 |
4.2 结论 |
第四章 利用PCR-SSCP进行堆肥微生物群落演替规律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和场地 |
2.2 试验方法 |
2.2.1 试验分组编号及堆制方法 |
2.2.2 样品的采集、处理与保存 |
2.2.3 生化指标分析方法 |
2.2.4 PCR-SSCP分析 |
2.2.5 统计分析方法 |
3 堆料物理化学指标结果与分析 |
3.1 堆料物理性状 |
3.2 温度 |
3.3 PH值 |
3.4 含水率 |
3.5 CO_2含量 |
3.6 有机碳 |
3.7 全氮 |
3.8 碳氮比 |
4 堆肥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与分析 |
4.1 基因组DNA提取结果 |
4.2 PCR扩增结果 |
4.2.1 引物Com(细菌引物)扩增产物的检测 |
4.2.2 引物NS(真菌引物)扩增产物的检测 |
4.3 PCR-SSCP检测结果 |
4.3.1 引物Com(细菌引物)PCR-SSCP检测结果 |
4.3.2 引物NS(真菌引物)PCR-SSCP检测结果 |
4.4 堆体微生物群落动态分析 |
4.4.1 堆体细菌群落动态分析 |
4.4.2 堆体真菌群落动态分析 |
4.4.3 堆体细菌与真菌类群动态比较分析 |
4.5 堆肥物理和化学指标与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综合分析 |
5 讨论 |
5.1 对堆肥结果的总体评价 |
5.2 温度的变化 |
5.3 pH值的变化 |
5.4 含水率的变化 |
5.5 二氧化碳的变化 |
5.6 有机碳、全氮、碳氮比的变化 |
5.7 微生物类群变化与堆肥主要理化指标之间的关系 |
5.7.1 细菌类群数量变化与主要理化指标之间的关系 |
5.7.2 真菌类群数量变化与主要理化指标之间的关系 |
5.8 细菌与真菌的对比分析 |
5.9 影响本试验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检测的因素 |
5.9.1 堆肥总DNA的提取 |
5.9.2 影响PCR检测的因素 |
5.9.3 SSCP图谱的分析 |
6 结论 |
第五章 猪粪生产蝇蛆蛋白的营养物质和能量转化规律研究 |
1 引言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和仪器 |
2.2 试验方法 |
2.2.1 家蝇饲养 |
2.2.2 测定内容 |
2.2.3 测定方法 |
2.2.4 统计分析方法 |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1 猪粪的物理性变化 |
3.2 猪粪中营养物质和能量变化 |
3.3 营养物质和能量流程图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论着 |
在读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3)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一章 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的必要性 |
1.1 水资源概况及面临的挑战 |
1.1.1 世界水资源概况 |
1.1.2 中国水资源概况 |
1.1.3 中国水资源面临的挑战 |
1.2 传统的水资源管理体制 |
1.3 实施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的必要性 |
第二章 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的概述 |
2.1 我国实施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的情况 |
2.2 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的内涵、核心、目的 |
2.3 水务一体化管理的主要任务 |
2.4 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原则 |
2.5 水务一体化管理的手段 |
2.6 水务局的职责 |
2.7 实施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的优势 |
2.8 如何积极推进水务一体化管理 |
第三章 国内外的水资源管理体制 |
3.1 国外的水管理 |
3.1.1 法国 |
3.1.2 美国 |
3.1.3 荷兰 |
3.1.4 以色列 |
3.2 中国的水管理 |
3.2.1 我国水管理的发展历史 |
3.2.2 深圳水务管理实践 |
3.3 国内外水管理的启示 |
第四章 水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
4.1 存在的问题 |
4.2 解决的对策 |
4.3 水务教育 |
第五章 我国水务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 |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
参考文献 |
郑重声明 |
致谢 |
(5)我国现代水市场研究 ——以南水北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我国现代水市场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背景 |
一、我国现代水市场的理论内涵 |
二、我国现代水市场研究的实践背景 |
第二节 我国现代水市场研究的实践意义 |
一、建立水市场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
二、以南水北调作为水市场建设的研究区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
第二章 国内外水权、水市场理论和实践评述 |
第一节 国外水权理论及水市场实践现状 |
一、国外水权理论研究现状 |
二、国外水权转让和水市场实践 |
第二节 国内水权理论及水市场研究进展 |
一、关于水权及水权的特征 |
二、水权界定的原则 |
三、水权体系的建立 |
四、水权转让和水市场实践 |
第三节 国内外水权理论、水市场研究进展的评述 |
第三章 我国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
第一节 我国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一、我国的水资源管理体制 |
二、我国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我国水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
一、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水资源管理体制的基本要求 |
二、我国水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
第三节 建立我国现代水市场的总体思路 |
一、建立我国水权制度的几个步骤 |
二、构建我国现代水市场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
第四章 我国现代水市场建设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 |
第一节 我国现代水市场建设的一般理论 |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
二、现代市场经济原则 |
三、价格理论 |
四、产权经济理论 |
第二节 我国现代水市场研究的核心理论–––期货市场原理 |
一、期货市场的产生、发展及在我国的应用 |
二、期货市场的风险转移原理 |
三、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原理 |
四、期货市场同现货市场的关系 |
第三节 我国现代水市场的研究框架 |
一、论文的总体研究思路 |
二、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四节 对相关资源、产品市场运行机制的借鉴 |
一、对农产品市场栈单交易模式的借鉴 |
二、对铜、铝等工业原料的期货市场功能研究 |
第五章 南水北调工程概况 |
第一节 南水北调工程概况 |
一、北方地区水资源情况与特点 |
二、北方地区水资源供需 |
三、北方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与南水北调需求 |
四、南方地区水资源情况及可调水资源量分析 |
五、南水北调规划设计线路及前期工程介绍 |
第二节 南水北调工程对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
一、南水北调工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二、南水北调工程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
三、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环境效益初步分析 |
第六章 南水北调水市场研究 |
第一节 南水北调水市场的基本内涵及框架模型 |
一、创建南水北调水市场的前提条件 |
二、南水北调水市场的基本内涵 |
三、南水北调水市场的框架模型 |
第二节 南水北调水市场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涵义 |
二、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基本原则 |
三、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支撑体系 |
四、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决策机制 |
第三节 南水北调水市场交易模式探讨 |
一、南水北调工业用水市场供求结构的形成 |
二、水单交易——现代的工业用水贸易方式 |
三、水单交易的特点 |
四、水单交易的作用 |
第四节 南水北调水期货市场的本质和功能 |
一、建立南水北调工业用水期货市场的必要性 |
二、建立南水北调工业用水期货市场的可能性 |
三、南水北调水期货市场的本质 |
四、南水北调水期货市场的功能 |
第五节 南水北调水市场实施的措施 |
一、健全南水北调水市场体系 |
二、国家对南水北调水市场体系的宏观调控 |
总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四、努力开创新时期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新局面——访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吴季松(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期珠江流域水利强监管工作的若干体会及思考[J]. 赵博华,杨心慧,廖芳珍,黄昊,余超. 广东水利水电, 2020(06)
- [2]四川养猪业清洁生产系统LCA及猪粪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D]. 白林. 四川农业大学, 2007(02)
- [3]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的研究[D]. 莫孝翠. 武汉大学, 2004(04)
- [4]努力开创新时期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新局面——访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吴季松[J]. 李计初. 中国水利, 2003(24)
- [5]我国现代水市场研究 ——以南水北调为例[D]. 张郁. 吉林大学, 20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