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市境环地质研究的基本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肖关华,张伟,陈恒春,卓武,王艳君,任丽莹[1](2022)在《浅层地震技术在济南地下空间探测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浅层地震作为城市地下空间探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其勘探效果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如激发、接收因素、采集参数以及处理方法等,因此需要根据地质任务进行系统科学的论证、选取。笔者以济南地下空间探测项目为例,探讨提高浅层地震勘探分辨率的方法,通过综合分析研究区的资料建立合理的地震地质模型,基于该模型进行地震采集参数波动方程正演分析与照明分析,获得高密度二维地震观测方案;通过对叠前去噪、反褶积和速度场优化等针对性数据处理技术的研究,获取高分辨率的反射成像。项目取得了很好的勘探效果,为济南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可靠的物探资料参考,对今后该地区浅层地震勘探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李杏茹,贺战朋,赵祺彬[2](2021)在《新时代地质领域标准化体系建设研究与建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环境地质、民生地质、城市地质、绿色矿业、新兴战略性能源资源勘查等对地质标准化工作提出新需求,"一带一路"倡议、"三深"战略、深化标准化改革对地质标准化提出新任务。近些年,地质领域标准数量持续增加、覆盖领域逐渐扩大,有力支撑了地质找矿突破重大行动、地质调查评价专项等重大项目的实施。但是仍存在新技术、新工作领域的标准缺位、标准复审机制尚未形成、标准化体系待完善、沟通协调机制待建立、国际标准化活动参与程度不高等问题。鉴于地质领域标准化工作实际,提出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拓展标准制定的领域与内容,加快技术标准创新,提高标准有效供给,推动标准国际化进程,切实增强地矿工作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和民生安全的能力等建议。
李惠,滕宏泉[3](2021)在《基于DEA模型的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投入效果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家对地质灾害防治的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投入力度逐年加大,评价地质灾害防治投入效果可为开展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在分析陕西省地质灾害现状的基础上,基于DEA-BC2模型对2008~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进行效果评价,并对综合效率值、技术有效性和规模收益进行分析,再运用层次分析法比较,提出针对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措施。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1年和2012年处于综合效率前沿,说明地质灾害防治投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余年份地质灾害防治投入产出结构欠佳,需进一步改善投入规模或提升技术水平。在防治手段上,论证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气象预警、人为工程活动的有效监管以及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等是提升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水平的重要措施。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参考与借鉴。
王晓青,濮励杰[4](2021)在《国内外自然资源分类体系研究综述》文中研究指明自然资源类型的科学合理划分是实现中国自然资源统一治理的关键。本文通过大量文献资料梳理,深入分析中国自然资源分类体系研究现状,阐明中国自然资源分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在总结和归纳国外自然资源分类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对构建新分类体系的思路和建议。研究发现:中国现行自然资源分类体系种类繁多、标准不一,多种维度的自然资源分类导致资源类别产生交叉和重复,原分类体系已不能满足实现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发展需求。本文提出新分类体系的构建可从"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的理念出发,以实现自然资源统一及现代化治理为目标导向,遵循系统性、统一性、全面性等分类原则构建统一的分类标准。最后,提出了对构建新分类体系的流程和思路框架。本文可为构建面向统一管理的自然资源分类提供参考。
高鹏[5](2021)在《水工环地质灾区防护工程的建设策略初探》文中指出本文简单说明了水工环地质灾区防护工程的工作原理及原则,以GIS技术、RTK技术、重力勘探技术、水质测试技术为切入点,分析了水工环地质灾区防护工程建设中的关键技术。同时,提出了水文环境问题的监管、地质环境问题的监管以及环境问题隐蔽性的解决这些灾区防护工程的建设优化策略。
李斌[6](2021)在《新形势下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及其应用分析》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的地质勘察取得了明显的发展成效,各种地质勘察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地质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切实的技术保障,地质勘察越来越具有了现代化的特征。但现阶段的能源资源需求量急剧增加,因为资源能源所分布环境相对复杂且恶劣,为促进开采工作的高效、有序实施,应加强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的科学应用。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新形势下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的相应概念和流程,探析了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的具体应用,有利于提高地质勘察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窦衍光,印萍,陈斌,薛碧颖,王蜜蕾,邹亮,胡睿,徐刚,岳保静,宋维宇,林曦,董杰,付佳妮,徐锐,何松,林琴岗[7](2021)在《滨海基岩城市地质调查成果应用探索与理论技术创新——以青岛市为例》文中认为城市地质工作是未来地质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已成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系统阐述了青岛市城市地质工作定位、服务成效、理论和技术创新以及未来青岛城市地质工作战略思考。2018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青岛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项目,在服务青岛市国土空间规划、重大工程建设规划论证、海岸带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等方面成效显着,并实现了滨海基岩城市地质调查理论与技术的创新。强化城市地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性作用,加强监测预警与实现多网融合,有效解决与城市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重大地质问题,是青岛城市地质调查未来发展方向。
姜庆钱[8](2021)在《新形势下矿山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中的问题与防治措施》文中研究说明水工环地质勘查在矿山开采中意义重大,矿山开采涉及的内容众多,勘查工作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果不能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则勘查工作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新形势下,矿山生产对地质勘查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而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来保证勘查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卢俊浩,吴赞华,狄家亮,沈友敏[9](2021)在《江西“两山一带”等重要铀成矿区带数据库建设与成效》文中研究指明作为现代地质工作管理服务的核心与基础,地质资料数据库建设与开发应用至关重要。文章介绍了原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2018—2019年开展的"两山一带"(即相山矿田、桃山矿田、赣杭构造火山岩成矿带)等重要铀成矿区带数据库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数据库构成及建库方法、技术流程等,并对取得的成效及下一步工作方向进行了分析,认为该数据库在地质工作效率的提升及找矿选区的突破等方面均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也能够为公益地质及地质延伸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李冠宇,李鹏,郭敏,苏生瑞,董永超[10](2021)在《基于聚类分析法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以韩城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充分分析韩城市地质灾害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韩城市地质灾害进行风险性评价。首先借助ArcGIS和SPSS软件,抽象出11类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因子和5类易损性评价因子,然后分别基于K平均聚类分析法和系统聚类分析法评价了韩城市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承灾体的易损性,最后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与承灾体易损性的评价结果对韩城市地质灾害风险性进行了评价和分级。研究结果表明,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分区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评价方法合理有效,与传统的层次分析和专家打分法相比,规避了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而且操作简单,具有较高效率。该问题的研究能够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指导。
二、城市境环地质研究的基本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城市境环地质研究的基本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浅层地震技术在济南地下空间探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高密度地震采集方案 |
1.1 道距分析 |
1.2 最大炮检距分析 |
1.3 覆盖次数 |
1.4 数据采集参数 |
2 高精度地震资料处理技术 |
2.1 静校正 |
2.2 叠前精细去噪 |
2.3 高分辨率处理技术 |
2.4 高精度速度分析 |
3 应用效果 |
4 结论 |
(2)新时代地质领域标准化体系建设研究与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新时代地质领域标准化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
1.1 环境保护和民生地质对水工环地质调查标准提出新需求 |
1.2 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城市地质调查标准提出新需求 |
1.3 实现矿业转型对绿色矿业标准体系提出新要求 |
1.4 新兴战略性能源资源对矿产勘查标准提出新需求 |
1.5 “一带一路”倡议为地质标准国际化提供重要契机 |
1.6 “三深”战略要求推动先进技术标准化 |
1.7 深化标准化改革要求创新地质领域标准化管理工作 |
2 地质领域标准化建设现状 |
2.1 现有标准基本涵盖传统的地质矿产工作各领域 |
2.2 近3年标准发布数量突增 |
2.3 除实验测试方法标准外,不同专业领域的标准分布差异不大 |
3 地质矿产领域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
3.1 新技术、新工作领域的标准缺位 |
3.2 标准复审机制尚未形成 |
3.3 标准化体系待完善 |
3.4 沟通协调机制待建立 |
3.5 国际标准化活动参与程度不高 |
4 新时代地质领域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思路与建议 |
4.1 以国家标准化改革要求为主线,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
1) 完善现有标准化管理制度,形成各级标准有序发展局面。 |
2) 健全标准化运行机制,提高标准化工作效率。 |
3) 优化标准制定程序,增强标准化工作活力。 |
4.2 以拓展地质服务领域为契机,加强标准有效供给与服务 |
1) 加强重要矿种勘查标准的制修订与宣贯。 |
2) 加强保护环境、改善民生方面标准制修订。 |
3) 加强城市地质调查领域标准研制。 |
4) 适度开展新技术新方法标准研制。 |
4.3 以标准联通“一带一路”为着力点,推动地质领域标准国际化 |
1) 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实现与国际标准的互认互通。 |
2) 加快我国标准走出去步伐,推动沿线国家标准的软连通。 |
(3)基于DEA模型的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投入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陕西省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状况 |
2 研究方法 |
2.1 DEA模型选取 |
2.2 指标选取 |
2.3 数据来源及处理 |
3 结果分析 |
3.1 综合效率值分析 |
3.2 技术有效性和规模收益分析 |
3.3 回归分析 |
4 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评价分析 |
(1) 确定判断矩阵。 |
(2) 由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
(3) 进行权重总排序。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 论 |
5.2 建 议 |
(1) 加快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水平。 |
(2) 逐步确立完善地质灾害防控体系。 |
(3) 强化科技协同应灾。 |
(4)国内外自然资源分类体系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国外自然资源分类研究 |
2.1 国际组织 |
2.2 美国 |
2.3 英国 |
2.4 日本 |
2.5 俄罗斯 |
2.6 加拿大 |
3 中国自然资源分类体系研究现状 |
3.1 中国自然资源分类体系 |
3.2 中国自然资源分类现存问题与挑战 |
4 构建面向统一管理的自然资源分类建议 |
4.1 国外自然资源分类对比与启示 |
4.2 对自然资源分类现有问题的思考 |
4.3 构建自然资源新分类体系的思路框架 |
5 结论 |
(5)水工环地质灾区防护工程的建设策略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地质灾区的概述 |
3. 水工环地质灾区防护工程的基础工作内容及原则分析 |
3.1 水工环地质灾区防护工程的基础工作内容分析 |
3.2 水工环地质灾区防护工程的建设原则与基本要求 |
3.2.1. 水工环地质灾区防护工程的建设原则 |
3.2.2. 水工环地质灾区防护工程建设的基本要求 |
4. 水工环地质灾区防护工程建设中的关键技术分析 |
4.1 GIS技术 |
4.2 RTK技术 |
4.3 重力勘探技术 |
4.4 水质测试技术 |
5. 水工环地质灾区防护工程的建设优化策略探究 |
5.1 加大对水文环境的监管力度 |
5.2 持续展开地质环境的监管 |
5.3 重视环境问题隐蔽性的彻底解决 |
6. 总结 |
(6)新形势下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及其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水工环地质勘察的相关概念 |
1.1 水工环地质勘探概述 |
1.2 勘察内容 |
1.3 现状 |
1.4 应用领域 |
2 水工环地质勘查技术的流程分析 |
3 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的具体应用 |
3.1 GPS勘察技术的应用 |
3.2 电法技术的应用 |
3.2.1 高密电法 |
3.2.2 激化法 |
3.3 GPR地质雷达 |
3.4 瞬变电磁技术的应用 |
3.5 RTK技术的应用 |
3.6 RS技术的应用 |
4 结束语 |
(8)新形势下矿山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中的问题与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一、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的内容 |
二、矿山地质勘查中常见的地质问题 |
三、矿山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一)认识不到位 |
(二)工作不全面 |
四、矿山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问题的防治措施 |
(一)提高观念认识 |
(二)完善工作内容 |
(三)强调综合治理 |
(四)优化防治措施 |
五、结语 |
(9)江西“两山一带”等重要铀成矿区带数据库建设与成效(论文提纲范文)
1 总体框架搭建 |
1)建立数据源收集体系 |
2)建立资料库、图件库与目录库 |
3)三维地质建模 |
4)建立数据应用体系 |
2 建库方法与技术路线 |
2.1 建库方法 |
2.2 技术路线 |
3 建库成效分析 |
3.1 资料收集整理 |
3.2 建库编图 |
3.3 三维地质建模 |
3.4 多源信息叠合选区 |
3.5 其他成效分析 |
4 存在问题与下一步工作方向 |
4.1 存在问题 |
4.2 下一步工作方向 |
5 结语 |
(10)基于聚类分析法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以韩城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风险评价模型构建和聚类分析方法 |
1.1 风险评价概述 |
1.1.1 评价单元选取 |
1.1.2 评价因子的选取 |
1.2 K平均聚类分析 |
1.3 系统聚类分析 |
2 研究区概况 |
3 基于K平均聚类分析的危险性评价 |
3.1 危险评价体系 |
3.1.1 灾点密度 |
3.1.2 高程 |
3.1.3 坡度 |
3.1.4 地层岩性 |
3.1.5 构造 |
3.1.6 水系 |
3.1.7 降雨 |
3.1.8 公路 |
3.1.9 采矿 |
3.2 评价因子归一化 |
3.3 基于SPSS的K平均聚类分析 |
3.4 危险性评价及区划 |
4 基于系统聚类的易损性评价 |
4.1 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 |
4.2 基于SPSS的系统聚类分析 |
5 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 |
(1)高风险区。 |
(2)中风险区。 |
(3)低风险区。 |
(4)极低风险区。 |
6 结论 |
四、城市境环地质研究的基本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浅层地震技术在济南地下空间探测中的应用[J]. 肖关华,张伟,陈恒春,卓武,王艳君,任丽莹. 物探与化探, 2022(01)
- [2]新时代地质领域标准化体系建设研究与建议[J]. 李杏茹,贺战朋,赵祺彬. 中国矿业, 2021(12)
- [3]基于DEA模型的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投入效果评价[J]. 李惠,滕宏泉. 人民长江, 2021(11)
- [4]国内外自然资源分类体系研究综述[J]. 王晓青,濮励杰. 资源科学, 2021(11)
- [5]水工环地质灾区防护工程的建设策略初探[J]. 高鹏. 西部资源, 2021(05)
- [6]新形势下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及其应用分析[J]. 李斌. 居舍, 2021(27)
- [7]滨海基岩城市地质调查成果应用探索与理论技术创新——以青岛市为例[J]. 窦衍光,印萍,陈斌,薛碧颖,王蜜蕾,邹亮,胡睿,徐刚,岳保静,宋维宇,林曦,董杰,付佳妮,徐锐,何松,林琴岗. 海洋地质前沿, 2021(09)
- [8]新形势下矿山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中的问题与防治措施[J]. 姜庆钱. 冶金管理, 2021(17)
- [9]江西“两山一带”等重要铀成矿区带数据库建设与成效[J]. 卢俊浩,吴赞华,狄家亮,沈友敏. 铀矿地质, 2021(05)
- [10]基于聚类分析法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以韩城市为例[J]. 李冠宇,李鹏,郭敏,苏生瑞,董永超.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