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氧化铁产品出口前景及考虑

我国氧化铁产品出口前景及考虑

一、我国氧化铁产品出口前景和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盛雪红[1](2020)在《Q235B钢块高温氧化烧损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来说钢坯的氧化烧损是不可避免的,国内轧钢加热炉在加热过程中钢的氧化烧损率一般为1.5%,由此造成损失甚至超过燃料消耗的经济损失,同时还会带来其它诸如降低板坯成材率、煤气消耗高、加热炉清渣次数多、影响加热质量等不利影响,因此对如何降低钢坯氧化烧损的研究无疑是十分必要的。若国内钢厂每年氧化烧损可以减少0.6%,将会减少5000万左右的经济损失,因此,降低钢板热成型过程的氧化烧损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经济效益,为了探索影响其氧化的机理并且进一步减少铁皮生成量,本文开展了相关的实验研究,包括利用Gambit、Ansys Workbench和Fluent等软件的模拟实验研究和选用实验室的管式电阻炉来模拟工业加热炉的实验研究。模拟实验研究了:(1)双燃料进口单出口的火焰形状研究;(2)单块钢坯在加热炉内被加热的模拟实验研究;(3)加热炉内模拟加热33块钢坯的探究。实验一中得到了一组发展中的火焰温度云图;实验二的钢坯被充分加热,受热均匀;实验三的模拟结果验证了加热炉内温度分布特点:加热段>均热段>预热段。本文试验部分是选用实验室的管式电阻炉来模拟工业加热炉,进行了钢坯的氧化增重试验。通过控制目标温度、保温时间、氧化气氛三个影响氧化结果的关键参数,采取了正交试验研究,得出:氧化烧损量与目标温度和在炉时间是正相关的,且随着氧化性气体浓度的升高而增大。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探针制样后的氧化样品,发现:随着目标温度的升高、钢块在炉时间的增加和炉内气体氧化性越强,样品铁皮越厚。这些数据进一步验证了钢块热处理过程中生成的氧化铁皮量与目标温度、在炉时间和炉子氧化性气体浓度三因素的正相关。为了去除氧化铁皮,需要先了解其性质,而物质的性质是由其组成成分所决定的。经过XRD分析仪观测到铁皮具有Fe O、Fe3O4、Fe2O3、三种成分。通过EDS能谱分析仪在铁皮断面上取了5个点进行分析,分析铁氧原子比后得到:从铁皮外层到钢基体,越往里,铁原子占比越大;铁皮最外层是Fe2O3和Fe3O4的混合物,往里依次是Fe3O4和Fe O的混合物、纯Fe O氧化物、Fe O和铁基体两种物质的混合物。实验过程中采用了机械去除法和稀硫酸酸洗法两种方法来去除铁皮,机械去除率平均值为8.5%,酸洗适中时酸洗率为0.21%,酸洗效果不错。文中还介绍了工业上常用的去除铁皮效果最好的高压水除磷法和预防铁皮生成效率最好的涂敷抗氧化涂料法。

邱娜娜[2](2020)在《降低脱硫液氧化再生过程中副盐生成的研究》文中指出脱硫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由最初的干法、半干法脱硫发展到湿法脱硫,再到近些年新兴的微生物脱硫,这些技术的发展使得脱硫工艺得到一步步改善,脱硫效率显着提高,操作条件更简化,也更加环保。但依然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难题,如再生过程中副盐的产生。以PDS湿法脱硫为例,生成的副产盐有硫代硫酸盐、亚硫酸盐和硫酸盐,经脱硫液一次次的循环使用,这些副盐累积在系统中,造成脱硫效率下降,操作条件恶化。目前对这些含盐脱硫液的处理方法主要集中在提盐回收和回炉拌煤燃烧,但这些方法存在各自的弊端,如增加设备费用、工人操作环境差、回收率低等,所以从源头上降低副产盐的生成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Na2S2O3是湿法脱硫过程外排废液中最主要的副盐,降低Na2S2O3的生成量对绿色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影响Na2S2O3生成量的关键因素,即pH值、单质硫浓度、温度。在此基础上运用响应曲面法,以Na2S2O3生成量为目标函数,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优化设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H对Na2S2O3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温度和单质硫浓度,因子间交互作用的影响很小。得到最优的操作条件为pH 8.25,单质硫浓度0.47 g/L,温度31.80℃,PDS浓度90 mg/L,氧硫比1.2 mmol/mmol,此时Na2S2O3生成量为1.838 mmol/L。氧化还原电位可以监控再生槽中氧化状态,将氧化还原电位值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可以有效防止出现过氧化和欠氧化现象。通过研究不同因素对S2-选择电极和氧化还原电极电位值及响应时间的影响,得到硫电极在响应时间、精度、不同因素对电极的影响程度等方面性能要优于氧化还原电极,所以在脱硫体系中选择硫电极将更加稳定,更有利于测量。硫离子计属于精密设备,价格昂贵,而工业生产的操作环境差,脱硫液中成分复杂,极易使得硫电极一次报废。氧化还原电极成本低,抗腐蚀耐用,在很多领域已经工业化,所以对于企业来说要更好的权衡好这两个方面。以某企业现有的湿法氧化脱硫生产工艺为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从pH值、单质硫浓度和温度这三个方面进行改进,将温度控制在37.5℃至41.5℃之间,pH值在8.55–8.8之间,采用戈尔过滤器替代原有的熔硫釜,提高单质硫分离效率,同时不会引起脱硫液温度的升高,单质硫浓度可降至0.07 g/L至0.19 g/L之间。最终Na2S2O3浓度的增量由原来的每天增加1.88 g/L降低到每天1.2 g/L,大大降低了副盐的排放量和排放周期。

张雨童[3](2020)在《《环球电力热点观察》期刊文章英译汉实践报告》文中提出电力工业是各个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点之一,随着世界经济的蓬勃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全球电力行业正处在一场深刻的变革之中。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技术的崛起等对传统的能源供应造成冲击。本翻译实践原文本为从国外相关能源网站收集到的英文文献,译文在《环球电力热点观察》期刊中出版。译者在英译汉过程遵循忠实、通顺的原则,对电力期刊文本的翻译进行了研究。本翻译实践报告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翻译实践项目背景和项目意义;第二部分是译前准备描述,包括分析平行文本和原文本的特征,从而确定翻译中遵循的原则;第三部分是翻译过程描述,包括译前准备、翻译原文本的过程和翻译后的校对工作;第四部分是案例分析,主要从词汇、句法以及标题和小标题三方面对翻译中的重难点进行案例分析,并提出具体的翻译策略,如增词法、转化法、省译法等,以期译文忠实、通顺。最后在结论部分,主要对翻译实践工作进行了总结。通过此次翻译实践,译者了解了电力领域前沿科技,并且掌握了电力期刊文本的特点和翻译策略,提高了自身的翻译能力;同时,译者希望该实践报告能为翻译此类文本的译者提供一些参考。

位重洋[4](2020)在《铁基催化剂结构调控及其催化二氧化碳合成烯烃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化石燃料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也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迅速增加。目前各国都面临着巨大的减排压力,二氧化碳虽然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但也是潜在的碳资源。近年来,二氧化碳的再利用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二氧化碳加氢制烯烃是实现二氧化碳资源化再利用最具潜力的路径之一,不仅可实现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而且可减轻我国对石油进口的依赖。二氧化碳加氢制烯烃反应中,铁基催化剂不仅具有较好的逆水煤气反应(Reverse water gas shift reaction,RWGS)及费托合成(Fischer-Tropsch synthesis,FTS)性能,而且具有廉价、抗毒性好等特点,因而被广泛关注。当前,铁基催化剂往往需要添加助剂提高其稳定性及活性,因而本文分别考察了碱金属Na助剂和过渡金属Mn助剂对铁基催化剂结构的调控作用以及对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烯烃性能的调变规律。首先,采用沉淀法将碳酸铵溶液加入到铁离子溶液中产生沉淀,经过洗涤、干燥、煅烧制备出氧化铁α-Fe2O3催化剂,然后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将Na浸渍在氧化铁催化剂表面,制备出一系列不同Na含量铁基催化剂,记为:x%Na/Fe2O3。催化剂评价实验结果证实Na的引入可显着增加烯烃选择性,降低甲烷、烷烃选择性。当Na助催化剂的含量从0%增加到5%时,催化剂C2-7的烯烃选择性在60%以上、CH4选择性在26%左右。原位表征证实在催化剂活化过程中催化剂结构变化过程为:α-Fe2O3→Fe3O4→χ-Fe5C2。随着Na含量的增加,碳化铁的还原温度升高,表明Na助剂抑制了碳化铁的还原,提高了Fe5C2的稳定性。此外,Na的引入降低了Fe5C2的粒径并调节了表面碳物种的分布。通过过量浸渍将Mn、Na元素浸渍在氧化铁催化剂表面,制备出不同Mn含量的铁基催化剂,记为:x%Mn-1%Na-Fe2O3。催化剂评价结果证实随着Mn含量的增加,二氧化碳转化率逐渐降低,甲烷选择性增加,烯烃选择性有所降低。Mn含量由0.5%增加至10%时,二氧化碳转化率由31.76%降至22.83%,甲烷选择性则由39.08%增加至了50.86%,而低碳烯烃的选择性由38.73%降低到30.58%。XRD、TPR、TPD等表征测试证实Mn主要集中分布在催化剂的表面,Mn的加入降低了催化剂的还原温度,促进了催化剂的还原,使氧化铁催化剂在还原之后生成了不同的碳化铁,同时Mn的加入提高了碳化铁对二氧化碳的吸附作用。

代林晴[5](2019)在《微波场中碳热还原含铁原料基础及小规模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全球都致力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降低能源消耗,这引起了钢铁从业者在科学和工业上对直接还原铁技术研究的热潮。直接还原铁是通过从固态含铁原料中去除氧而产生的。基于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天然气资源短缺的特点,煤基直接还原技术是发展方向。利用微波加热设备投资少、占地小、易于安装、控制和移动的特点,将微波加热技术应用到直接还原铁技术,能实现移动工厂的生产方式,在减排降耗的同时,也为快速占领、小规模开采资源,缩减运输成本带来便利。本文以铁精矿和氧化铁皮混合料作为含铁原料,无烟煤作为还原剂,采用微波加热,开展了碳热还原含铁原料的基础研究和小规模试验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了铁精矿、氧化铁皮、无烟煤在微波场中的升温特性和介电特性,获得微波场中物料升温速率变化情况及随着温度的升高,氧化铁皮、无烟煤配比对介电特性影响的规律;随着温度的升高,微波在料层中穿透深度的变化趋势总体是降低的,微波穿透混合料层深度范围为2.15cm75.99cm,为微波还原小规模试验设备的设计提供了依据。2.开展了微波加热还原含碳铁原料过程研究,铁氧化物的还原仍然遵循Fe2O3→Fe3O4→FeO→Fe的还原顺序,且物料的主要还原反应在750℃900℃这个温度范围;通过动力学研究得到常规加热温度在800℃950℃,反应分数为6.94%24.73%,反应表观活化能为155.66kJ/mol,而微波加热温度在600℃750℃时反应分数已达33.61%45.22%,反应表观活化能为58.33kJ/mol,与常规加热的表观活化能相比显着降低,所以微波加热能加快反应速率,降低反应表观活化能。3.系统开展了微波场中碳热还原铁原料工艺研究,得到还原温度、还原时间、煤粉配比、氧化铁皮配比和脱硫剂配比对还原产物品位和金属化率影响规律,当铁精矿∶氧化铁皮=40∶60,煤粉配比22%的混合料在还原温度1100℃,还原时间60min条件下能得到铁品位为78.36%,金属化率为96.65%的产物,为小规模试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艺参数。4.对微波场中碳热还原铁原料的小规模试验设备主要组成部分进行了分析和设计,加工了一套小规模试验设备,该设备的特点在于微波源分别分布在腔体上侧和下侧,还原前段微波从腔体下侧加热,还原后段微波从腔体上侧加热。5.系统开展了微波加热获得直接还原铁的小规模试验。首先通过静态小规模试验,掌握物料在设备腔体内的升温情况,获得适宜的料层高度、还原时间、还原剂用量;然后通过动态小规模试验,在铁精矿∶氧化铁皮=40∶60,煤粉配比25%,还原温度1100℃,料层高度为40mm,同时加热还原6盘混合料的试验条件下,得到铁品位为91.40%,金属化率为92.76%的直接还原铁,还原工艺周期为375min,还原工艺时间缩短了91.1%,微波能热效率为75.39%。此外制定了合理的微波还原操作制度,为微波加热生产直接还原铁的进一步工业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曾骥敏[6](2019)在《生物质化学链气化制取富氢低焦油合成气的研究》文中认为生物质气化是生物质热化学高值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一方面生物质是有机大分子结构,气化产生的焦油含量较高,需要增设净化装置脱除焦油,另一方面,生物质自身含水量高,传统工艺中需要先将其干燥,再采用外部通入的水蒸汽作为气化介质进行反应,整体的设备庞大,工艺复杂,导致经济性较低。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采用生物质自身含水(简称:自水)作为气化介质,通过载氧体原位降解焦油,制取富氢低焦油合成气的研究思路,探究了反应过程中生物质自水的扩散规律,研究了焦油在载氧体条件下的转化方式,探索了载氧体的价态演变规律。设计并搭建了热解与气化耦联装置,验证了制取富氢低焦油合成气的可行性,为生物质化学链气化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基础。本文首先研究了生物质自水对气化过程的影响,比较了自水与外部通入的水蒸汽(简称:外加水分)在反应过程中的区别,探索了载氧体对自水气化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等量的外加水分与自水对反应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这是由于自水与外加水分的扩散方向相反而导致的:自水的扩散方向由内而外,而外加水分的扩散方向则是由外而内。随着温度的上升,生物质自水的影响逐渐加强,促进了挥发分的重整反应,改善了反应的状况。自水作为气化介质有利于节约能耗,提升反应效率,其反应后的气体产率提升幅度达到14.11%,自水与载氧体共同作用后,反应所得的气体产率提升幅度达到36.47%。采用萘作为焦油模型化合物,具体探究了载氧体中金属与晶格氧的不同转化作用,获得了焦油在载氧体条件下的转化路径与反应机理。结果表明,不同活性的载氧体(CuO、NiO、Fe2O3)在相似价态下对萘的转化效果相同:金属态时,萘的转化率为40-50%,氧化态时,萘的转化率大于90%。同一种载氧体,萘的转化率与晶格氧的含量存在映射关系:随着载氧体中晶格氧含量的下降,萘的氧化趋于困难,使得产物中CO2明显下降。萘与载氧体分别经历了完全氧化、部分氧化与脱氢积炭三个反应阶段,热力学计算可知,在晶格氧供给非常充足时(当量比>80),产物中没有CO与H2生成;而在晶格氧供给不足时(当量比<20),产物中的CO2与H2O急剧下降,导致整个反应不充分。在自行研制的实时称重固定床反应装置上,具体探索了载氧体深度还原对合成气H2/CO提升的促进作用,获得了载氧体的价态演变规律及还原深度调控机制。研究表明,反应先经历生物质热解阶段,再发生焦炭与载氧体的氧化还原反应阶段,铁基载氧体还原深度由大至小的顺序依次为:氧化铁、红泥、铁矿石,其中,氧化铁反应速率最快,铁矿石最慢。调控载氧体还原深度对应的两个关键点数值分别是:CO/CO2=0.97,2.61,此时,铁基载氧体的价态变化分别为Fe8/3+→Fe2+与Fe2+→Fe0。三种铁基载氧体均能够还原至金属Fe,但反应前后铁基载氧体所表现的烧结特性有所差异。利用铁基载氧体的链式还原/氧化循环反应,设计并搭建了热解与气化耦联装置,在反应温度为790-880oC,水蒸汽与生物质质量比(S/B)为1.0-2.0 kg/kg的工况中,验证了制取富氢低焦油合成气的可行性,评价了综合反应的能量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增加合成气中的H2比例主要由六个反应进行控制,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水-汽变换反应和铁-水制氢反应的ΔG趋于0,使得这两个反应生成H2的自发性下降。在燃料反应器中,反应转化强度可达135.64 kg/(m2 h),出口气体以CO2为主,含量在60-80%之间;在气化反应器中,合成气H2比例最高可达到71.97%。通过系统的综合能效评价可知,LHV可通过调控提升13.34%,冷煤气效率最高为60.57%。产生的焦油主要是芳烃及其衍生物,以苯环或萘环为基础单元,焦油产率的变化范围在5-13 g/Nm3之间,与其它技术相比,热解与气化耦联的主要优势是在较低的温度区间与较小的S/B下制备高H2/CO的合成气,H2/CO达到3.47mol/mol。

王连[7](2019)在《ZrO2/3YSZ负载的高温颗粒成型脱硫剂的制备与研究》文中认为制备高温还原气氛中能够稳定反应,高精度脱除硫化氢气体的可再生脱硫剂,可以为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 Cycle,IGCC)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夯实基础。本文针对高温可再生脱硫剂的制备与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由实验数据和表征结果组成,核心的研究内容如下:(1)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不同铈锆含量比例的粉体脱硫剂,20次脱硫再生循环实验比较脱硫剂的性能变化。根据铈锆固溶体成相不唯一,按照Ce0.8Zr0.2O2,Ce0.2Zr0.8O2成相规律,分别以金属阳离子之比nZr4+:nMn2+:nCe3+=12:5:3与nZr4+:nMn2+:nCe3+=3:5:12配制前驱体溶液,溶胶凝胶法制备粉体脱硫剂。分析脱硫实验数据发现:铈含量高的Zr3Mn5Ce12OX脱硫剂平均脱硫精度分布在03ppm,且20次脱硫实验性能没有下降;锆含量高的Zr12Mn5Ce3OX脱硫剂平均脱硫精度分布在19ppm,第1720次脱硫实验性能下降明显。得出结论:锆的含量较高,脱硫剂稳定性变差;铈的含量较高,脱硫剂的脱硫精度变好。(2)通过相转化法制备出掺杂有氧化钇的氧化锆载体,抽真空浸渍制备脱硫剂。气阻实验发现载体浸渍脱硫剂无气阻,粉体脱硫剂的填装高度越高,气阻越大;用阿基米德法测试载体的孔隙率达到23%,表征显示载体脱硫剂内部充满发散性孔隙结构;脱硫实验发现载体担载量越大,脱硫剂的脱硫效果越好,CMZm的4次脱硫再生曲线重现性很好,脱硫精度分别在02ppm,但是穿透硫容偏低,只能达到499.3mg(硫)/100g(脱硫剂)。(3)结合粉体脱硫剂穿透硫容大与载体脱硫剂气阻小的优点,用相转化法制备成型的粉体脱硫剂,35次脱硫再生实验考查脱硫剂的稳定性。实验发现800℃反应条件下柱状脱硫剂优于小球状脱硫剂。柱状脱硫剂在400℃,500℃,600℃,700℃,800℃时的脱硫效果不同,温度越高,脱硫剂的穿透硫容越大,脱硫精度越好。35次脱硫再生实验发现脱硫剂的性能稳定,第1635次脱硫实验脱硫精度长时间稳定在01ppm,穿透硫容可达到2.59g(硫)/100g(脱硫剂)。该论文有图39幅,表6个,参考文献90篇。

周经纬[8](2017)在《湖南省常德市无机颜料产业转型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伴随着全球环境的不断变化,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导致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各种环境问题的的不断恶化,导致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这些问题。为了应对这些问题,针对减少碳排放的诸多措施抑制在进行。随着绿色生活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人们在使用颜料时也越来越注重绿色的理念,这一理念的流行也导致无机颜料的产业越来越发展壮大。在无机颜料这一领域,常德市无机颜料产业一直属于各种翘楚。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国外的先进技术不断对国内市场进行冲击,同时,行业内的秩序混乱,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也导致常德市无机颜料行业处于持续波动的状态,无法稳定的持续发展。本文采用了多种分析方法结合常德市无机颜料的发展现状,为其相应战略的制定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探究无机颜料产业的组成、产业的布局和运作,根据分析找出顺应时代的产业结构、布局形式,可以使常德市无机颜料产业更能适应当前的发挥在那趋势,从理论上提供相应的支撑,发挥了价值,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实际意义。本文第一、二章研究了无机颜料产业转型发展的理论和研究现状,对产业转型发展、循环经济、工业生态学、市场经济等理论进行了阐述和分析。第三章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常德市的无机颜料产业深入分析,结合行业当前发展现状,分析其所面临的挑战及机遇。第四章根据SWOT分析,制定了常德市无机颜料产业转型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路径,并且提供有效的建议。

Iron Oxide Pigments Branch of China National Coatings Industry Association;[9](2016)在《中国氧化铁颜料行业“十三五”规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0前言氧化铁颜料是重要的无机合成颜料,其产量仅次于钛白粉而居世界无机合成颜料的第二位。氧化铁颜料主要有红、黄、黑三大色系产品,其相互混合复配可形成橙红、橙、深红、紫、蓝、深蓝、绿、深绿等十大种颜色,可见色谱非常齐全。氧化铁颜料具有耐碱、耐晒、无毒、价廉等优点,广泛用于涂料、油墨、塑料、橡胶、建筑、电子等行业。我国是氧化铁颜料生产和消费大国,氧化铁颜

叶志一[10](2016)在《基于循环经济的德兴市硫化工及精深加工产业链设计和基地规划》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世界各国面临的环境压力和资源约束形势也日趋严峻,由此开始寻求产业转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变,走循环经济的道路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其中通过设计产业链的多联产技术与园区基地规划是其体现的形式。硫化工及精深加工产业除了可以得到化学工业的基础原料硫酸外,还可以通过精深加工得到钛白粉、氟化工材料、黑色和有色金属材料等。因此,它既是关系国计民生又是一个科技含量高的重要支柱产业。在此大背景下,江西省发改委为促进省内产业集聚,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决定在产业发展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地区建设省级产业基地。本论文在此背景下,针对德兴市大茅山经济开发区香屯工业小区设立“德兴市硫化工及精深加工产业基地”展开硫化工及精深加工产业链设计和产业基地规划。本文在概括多种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德兴市硫化工及精深加工产业基地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可行性分析包括对基地发展SWOT分析和产业基地建设可行性;必要性分析包括化工行业发展趋势的需要、国内产业园的情况、发展趋势需要、鄱阳湖生态经济圈建设的需要、长三角区域发展背景的需要、江西省工业发展的需要以及德兴城市发展的需要,从统计公报的数据可以明显看出,江西全省正处在工业化迅猛发展的时期。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68.1%,增长率也达到了17.1%。通过分析得到德兴市经济开发区为推进结构调整,改善产业布局,发展循环经济,降低物耗能耗,建设硫化工及精深加工产业基地区的设想和规划,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国策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是积极扶持和发展的优先产业之一。随后,对基地硫化工及精深加工产业链设计进行了研究。包括分析了硫化工及精深加工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规划目标、总体规划以及目标定位。硫酸消费结构中,化肥用酸占了很大比例,约为68.7%,化肥以外工业用酸约占硫酸总消费量31.3%。国内全氯氟代烷(CFC)替代品及CFC产品的毛利率基本维持在20%以上的水平。我国聚氨酯产品的消费量约为480万吨(其中含溶剂160万吨),产量已占全球总量的30%左右。基地内各项目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辅助材料供应有保障,消耗指标较低,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产品销售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最后,分析了产业基地规划和投资效益。确定了产业基地规划目标、建设规模和建设依据、基地建设方案、对环境影响、节水节能、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和效益进行分析。通过以上分析和财务评价认为,江西省德兴市硫化工及精深加工产业基地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承担的投资风险较小。本论文将从根本上建立德兴市硫化工及精深加工产业基地发展的总体思路,对基地的发展提供战略性的方向;同时也将对基地各类符合国家产业导向政策的重大项目获取相关部门的政策资金等支持提供了信息,更有利于基地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

二、我国氧化铁产品出口前景和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氧化铁产品出口前景和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Q235B钢块高温氧化烧损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工业加热炉的现状
        1.1.1 步进式加热炉
        1.1.2 加热炉中燃烧器研究
        1.1.3 加热炉中炉温控制研究
        1.1.4 加热炉中的传热分析研究
        1.1.5 加热炉的气氛控制研究
        1.1.6 数值模拟技术在加热炉研究中的应用
    1.2 氧化铁皮现状
        1.2.1 氧化铁皮的产生
        1.2.2 关于钢块氧化铁皮的探究方法
    1.3 低碳钢Q235钢的介绍
    1.4 钢块氧化铁皮的产生机理
        1.4.1 加热时间对铁皮量的影响
        1.4.2 炉内温度对铁皮生成量的影响
        1.4.3 炉内气氛对铁皮生成量的影响
    1.5 氧化铁皮的危害
    1.6 使用钢坯高温防氧化涂料减少氧化铁皮的产生
        1.6.1 国外钢坯高温防氧化涂料的研究
        1.6.2 国内钢坯高温防氧化涂料的研究
        1.6.3 和钢坯高温抗氧化涂料有关的专利
        1.6.4 有关钢坯抗高温氧化涂料的两个实例应用
    1.7 去除氧化铁皮的措施
        1.7.1 机械法去除铁皮
        1.7.2 酸洗法去除氧化铁皮
        1.7.3 高压水除磷方法去除氧化铁皮
    1.8 本文的研究工作
第二章 加热炉的模拟实验研究
    2.1 双燃料进口单压力出口的火焰形状研究
        2.1.1 研究对象
        2.1.2 网格划分
        2.1.3 基本情况
        2.1.4 边界条件
        2.1.5 模拟结果
    2.2 单块钢坯在加热炉内被加热的模拟实验研究
        2.2.1 模型介绍
        2.2.2 网格情况
        2.2.3 该模拟在Fluent里具体设置
        2.2.4 模拟结果
    2.3 在加热炉内加热33块钢坯的模拟实验研究
        2.3.1 加热炉的三维模型展示图
        2.3.2 导入网格后在Fluent里的具体参数设置
        2.3.3 模拟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钢块在室状管式炉里氧化增重情况
    3.1 钢块氧化后单位面积增重
    3.2 实验仪器介绍
    3.3 钢块在最大加热速率下的氧化增重
        3.3.1 钢块在干空气下氧化增重
        3.3.2 钢块在5%氧气下氧化增重
        3.3.3 钢块在1%氧气下氧化增重
        3.3.4 钢块在21%二氧化碳下氧化增重
        3.3.5 钢块在1100摄氏度和不同氛围下的氧化增重
        3.3.6 钢块在1150摄氏度和不同氛围下的氧化增重
        3.3.7 钢块在1200℃目标温度和不同氛围下的氧化增重
    3.4 钢块在6℃/min加热速率下的氧化增重
        3.4.1 钢块在1%氧气下氧化增重
        3.4.2 钢块在40%氧气下氧化增重
    3.5 钢块在1%氧气和不同加热速率下的氧化增重
    3.6 钢块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的形貌流程示意图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钢块氧化后氧化铁皮形貌
    4.1 透反射光学显微镜观察铁皮表面
        4.1.1 样品出炉冷却后的表面形貌
        4.1.2 出炉样品经过酸洗、打磨后的表面样貌
        4.1.3 样品经探针制样后表面形貌
    4.2 扫描电镜下观察样品断面形貌
        4.2.1 钢块在1%O_2气氛和不同目标温度下时的氧化铁皮断面形貌
        4.2.2 钢块在干空气氛围和1200℃目标温度下保温不同时间的氧化铁皮断面形貌
        4.2.3 钢块在1150℃保温1h和不同氛围下生成的铁皮断面形貌
        4.2.4 钢块在1200℃目标温度保温一小时和不同氛围下的氧化铁皮形貌
        4.2.5 氧化铁皮酸洗适中后残余铁皮的断面形貌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氧化铁皮的成分分析研究
    5.1 氧化铁皮易脱落铁皮层的XRD分析结果
    5.2 使用EDS分析氧化铁皮成分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去除氧化铁皮的方法
    6.1 机械方法去除铁皮
    6.2 酸洗法去除氧化铁皮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撰写专利

(2)降低脱硫液氧化再生过程中副盐生成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1 文献综述
    1.1 脱硫技术发展
        1.1.1 干法脱硫
        1.1.2 湿法脱硫
        1.1.3 微生物脱硫
    1.2 副盐种类及危害
    1.3 含盐脱硫液的处理方法
        1.3.1 提盐回收技术
        1.3.2 回兑拌煤燃烧
    1.4 氧化还原电位(ORP)
        1.4.1 脱硫体系中ORP的研究
        1.4.2 ORP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1.4.3 ORP的发展前景
    1.5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6 课题研究内容及思路
2 最佳工艺条件实验
    2.1 实验材料及设备
    2.2 实验装置
    2.3 分析方法
    2.4 实验步骤
        2.4.1 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
        2.4.2 响应面实验设计
        2.4.3 操作步骤
    2.5 结果与讨论
        2.5.1 搅拌速率
        2.5.2 实验结果分析
    2.6 机理分析
    2.7 本章小结
3 采用电极电位法测量脱硫液的氧化状态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仪器及设备
    3.3 电极工作原理
    3.4 实验装置
    3.5 不同硫化物浓度和电极电位关系
        3.5.1 绘制标准曲线
        3.5.2 结果与讨论
    3.6 温度对电极的影响
        3.6.1 实验步骤
        3.6.2 结果与讨论
    3.7 pH对电极的影响
        3.7.1 实验步骤
        3.7.2 结果与讨论
    3.8 PDS浓度对电极的影响
        3.8.1 实验步骤
        3.8.2 结果与讨论
    3.9 最优条件对应的电位值
        3.9.1 实验步骤
        3.9.2 结果分析
    3.10 本章小结
4 实际生产过程分析与改造
    4.1 某厂实际生产过程分析
    4.2 建议措施
    4.3 改进后效果
    4.4 本章小结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环球电力热点观察》期刊文章英译汉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Chapter1 Task Description
    1.1 Background of Translation Project
    1.2 Significance of Translation Project
Chapter2 Preparations for the Translation
    2.1 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s
        2.1.1 Lexical Features of Source Texts
        2.1.2 Syntactic Features of Source Texts
    2.2 Analysis of Parallel Texts
    2.3 Translation Principles for the Project
        2.3.1 Faithfulness
        2.3.2 Readability
Chapter3 Translation Process
    3.1 Pre-translation
    3.2 Translating the Source Text into Chinese
    3.3 Post-translation
Chapter4 Case Analysis
    4.1 Translation of Terminologies and Common Words
        4.1.1 Translation of Terminologies
        4.1.2 Translation of Common Words
    4.2 Translation of Sentences
        4.2.1 Division and Synthesization
        4.2.2 Addition and Omission
        4.2.3 Conversion
        4.2.4 Domestication
    4.3 Translation of Titles and Subtitles
        4.3.1 Conciseness
        4.3.2 Accuracy
Chapter5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ppendix Source Text and Target Text
Acknowledgements

(4)铁基催化剂结构调控及其催化二氧化碳合成烯烃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1.1 世界能源现状
        1.1.2 世界主要化石能源分布
        1.1.3 中国能源结构
    1.2 CO_2资源化
        1.2.1 制CO
        1.2.2 合成甲醇
        1.2.3 合成二甲醚
        1.2.4 合成液体燃料
        1.2.5 合成碳烯烃
    1.3 二氧化碳制低碳烯烃热力学分析
    1.4 二氧化碳制低碳烯烃发展现状
        1.4.1 间接法合成低碳烯烃
        1.4.2 直接法合成低碳烯烃
    1.5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催化剂的制备
        2.2.1 氧化铁催化剂的制备
        2.2.2 不同Na含量Fe基(Na/Fe_2O_3)催化剂的制备
        2.2.3 不同Mn含量Fe基(Na/Mn/F_2O_3)催化剂制备
    2.3 催化剂的评价
    2.4 产物分析
    2.5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2.6 催化剂的表征测试
        2.6.1 XRD表征
        2.6.2 BET表征
        2.6.3 Raman表征
        2.6.4 程序升温测试
3 Na改性Fe基催化剂结构调控及二氧化碳制低碳烯烃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煅烧后催化剂表征
        3.2.1 XRD表征测试
        3.2.2 BET表征测试
    3.3 活化过程中催化剂表征测试
        3.3.1 活化过程中XRD表征测试
        3.3.2 原位Raman测试
        3.3.3 程序升温反应TPSR测试
    3.4 Na/Fe_2O_3催化剂活性评价
    3.5 小结
4 Mn改性Fe基催化剂结构调控及二氧化碳制低碳烯烃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催化剂的表征
        4.2.1 XRD表征测试
        4.2.2 BET表征测试
        4.2.3 催化剂程序升温还原测试
        4.2.4 催化剂吸附性能测试
    4.3 催化剂活性评价
    4.4 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5)微波场中碳热还原含铁原料基础及小规模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低碳经济”发展中我国钢铁生产现状
    1.2 直接还原炼铁生产现状与工艺
        1.2.1 直接还原炼铁法生产现状
        1.2.2 直接还原炼铁法工艺评述
    1.3 直接还原炼铁法发展方向
        1.3.1 国外煤基直接还原法研究现状
        1.3.2 国内煤基直接还原法研究现状
        1.3.3 我国煤基直接还原铁法发展方向
    1.4 微波加热原理及在铁矿还原中的研究
        1.4.1 微波加热原理及特点
        1.4.2 微波加热在铁矿还原中的研究
    1.5 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原料性能及研究方法
    2.1 实验原料
        2.1.1 含铁原料
        2.1.2 还原剂
        2.1.3 脱硫剂
        2.1.4 粘结剂
    2.2 实验设备
        2.2.1 造球设备
        2.2.2 微波加热还原设备
    2.3 分析及表征方法
        2.3.1 金属化率计算
        2.3.2 粒度分析
        2.3.3 介电常数测试
        2.3.4 XRD分析和SEM分析
第三章 微波场中原料升温特性及介电特性研究
    3.1 微波与物质的作用
        3.1.1 微波与物质的作用原理
        3.1.2 微波加热能量传递
    3.2 原料在微波场中的升温特性及介电特性
        3.2.1 含铁原料升温特性和介电特性
        3.2.2 无烟煤升温特性和介电特性
        3.2.3 混合料升温特性和介电特性
    3.3 小结
第四章 微波加热还原含碳铁原料过程研究
    4.1 微波加热还原含碳铁原料过程分析
    4.2 微波加热还原含碳铁原料动力学研究
        4.2.1 研究方法
        4.2.2 还原反应动力学方程
        4.2.3 微波加热还原热重试验研究
    4.3 常规加热下热分析动力学研究
    4.4 小结
第五章 微波场中碳热还原铁原料工艺研究
    5.1 微波场中碳热还原铁矿对比试验
    5.2 微波场中碳热还原铁原料工艺研究
        5.2.1 还原温度对铁品位、金属化率的影响
        5.2.2 还原时间对铁品位、金属化率的影响
        5.2.3 煤粉配比对铁品位、金属化率的影响
        5.2.4 氧化铁皮配比对铁品位、金属化率的影响
        5.2.5 脱硫剂对铁品位、金属化率的影响
    5.3 还原产物的XRD和 SEM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微波场中碳热还原铁原料小规模试验设计
    6.1 小规模试验方法
    6.2 小规模试验设备设计
        6.2.1 微波高温材料处理系统组成
        6.2.2 微波谐振腔
        6.2.3 微波源
        6.2.4 腔体保温层
        6.2.5 测温装置
        6.2.6 排气系统
        6.2.7 物料输送系统
        6.2.8 总控制单元
        6.2.9 微波高温材料处理反应器安全性测量
        6.2.10 微波高温材料处理反应器
    6.3 小结
第七章 微波场中碳热还原铁原料小规模试验研究
    7.1 试验工艺流程
    7.2 静态试验
        7.2.1 升温速率试验
        7.2.2 料层高度试验
        7.2.3 还原时间试验
        7.2.4 还原剂配比试验
    7.3 动态连续性试验
    7.4 产量及微波能热效率计算
        7.4.1 产量计算
        7.4.2 微波能热效率计算
    7.5 小结
第八章 结论及创新点
    8.1 结论
    8.2 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生物质化学链气化制取富氢低焦油合成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生物质热化学转化技术简介
    1.2 生物质气化的发展现状
        1.2.1 气化介质与气化工艺
        1.2.2 气化反应器
    1.3 生物质化学链气化技术
        1.3.1 化学链技术的基本原理
        1.3.2 生物质化学链气化的反应机理
        1.3.3 目前仍然存在的问题与研究基础
    1.4 课题研究背景、目的、思路及内容
        1.4.1 研究背景和目的
        1.4.2 研究思路和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生物质自水与外加水分气化特性的对比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装置、步骤及工况设计
        2.2.3 数据分析方法
    2.3 自水气化的作用机制
        2.3.1 自水与外加水分的作用区别
        2.3.2 不同反应温度条件下的自水气化
        2.3.3 自水的反应特征
    2.4 载氧体对自水气化的促进作用
        2.4.1 载氧体与燃料物质的量之比(Ω)的影响
        2.4.2 化学链自水气化的反应机制
        2.4.3 载氧体与自水的作用机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化学链气化中载氧体的晶格氧与金属对焦油的作用机制
    3.1 引言
    3.2 实验方法与步骤
        3.2.1 实验物料与工况设计
        3.2.2 实验装置
        3.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3.3 金属与晶格氧对焦油的转化机制
        3.3.1 金属的裂解作用
        3.3.2 金属价态改变的影响
        3.3.3 晶格氧与焦油的反应机制
    3.4 焦油模型化合物萘在载氧体下的转化途径
        3.4.1 萘与载氧体反应的当量比
        3.4.2 萘在载氧体上的转化路径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化学链气化中载氧体的价态演变与还原深度调控
    4.1 引言
    4.2 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法
        4.2.1 原料与载氧体
        4.2.2 实时称重固定床反应装置
        4.2.3 实验步骤与数据分析
    4.3 载氧体的价态演变规律
        4.3.1 固体失重量分析
        4.3.2 气体的产气特性研究
        4.3.3 气体氛围与载氧体的价态演变规律
    4.4 载氧体还原深度的调控
        4.4.1 气体比例与还原深度调控对应机制
        4.4.2 还原深度调控的理论基础
        4.4.3 载氧体的表征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热解与气化耦联制富氢低焦油合成气的试验研究
    5.1 引言
    5.2 热解与气化耦联的理论基础
        5.2.1 热力学吉布斯自由能计算
        5.2.2 提升合成气H2比例的方法
        5.2.3 实现焦油分离的主要方法
    5.3 装置的设计与运行
        5.3.1 装置的设计与搭建
        5.3.2 反应器设计与计算
        5.3.3 实验设计及工况验证
    5.4 综合反应的能量利用效率
        5.4.1 燃料反应器与气化反应器的气体组分分析
        5.4.2 热解与气化耦联装置的碳转化率
        5.4.3 气化指标计算与分析
        5.4.4 不同气化工艺中H2/CO比较
        5.4.5 不同气化工艺中焦油产率比较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论文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7)ZrO2/3YSZ负载的高温颗粒成型脱硫剂的制备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脱硫剂的研究发展与现状
    1.3 脱硫剂的制备方法
    1.4 脱硫器的选择
    1.5 高温煤气脱硫剂存在的问题
    1.6 研究目标、内容和路线
2 实验条件与分析方法
    2.1 试剂规格与装置
    2.2 实验室制备脱硫剂
    2.3 脱硫剂的表征方法
    2.4 脱硫剂反应与检测装置
    2.5 脱硫再生实验
3 不同组分的粉体脱硫剂的研究
    3.1 溶胶凝胶制备脱硫剂
    3.2 Zr3Mn5Ce12OX脱硫剂脱硫再生循环实验
    3.3 Zr12Mn5Ce3OX脱硫剂再生循环循环实验
    3.4 本章实验总结
4 载体浸渍脱硫剂
    4.1 载体浸渍脱硫剂的制备与研究
    4.2 载体浸渍脱硫剂的性能评价
    4.3 载体浸渍脱硫剂实验总结
5 粉体脱硫剂相转化造粒成型
    5.1 成型粉体脱硫剂的制备与研究
    5.2 成型粉体脱硫剂的性能评价
    5.3 成型脱硫剂的实验总结
6 结语
    6.1 结论
    6.2 论文的创新点
    6.3 前景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8)湖南省常德市无机颜料产业转型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1.1 市场机制主导论
        1.3.1.2 政府产业政策干预论
        1.3.1.3 全球价值链分析法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本文研究内容、思路和框架图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研究思路
        1.5.3 论文框架图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无机颜料
    2.2 产业转型
        2.2.1 产业转型的含义
        2.2.2 产业转型的一般流程
    2.3 相关理论
        2.3.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2 工业生态学理论
        2.3.3 循环经济理论
        2.3.3.1 循环经济的涵义
        2.3.3.2 循环经济的特征
        2.3.4 市场经济理论
    2.4 SWOT分析方法
第三章 常德市无机颜料产业转型SWOT分析
    3.1 无机颜料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3.2 无机颜料产业的优势分析(S)
        3.2.1 区位优势
        3.2.2 交通优势
        3.2.3 良好的经济环境
        3.2.4 产业结构相对简单
        3.2.5 优良的无机颜料产业产品品质
        3.2.6 对社会废副资源的合理利用
        3.2.7 强大的销售、经销网络及忠实的用户网络
        3.2.8 人力资源优势
    3.3 无机颜料产业的劣势分析(W)
        3.3.1 行业准入门槛低,产品科技含量低
        3.3.2 环保与节能的压力大
        3.3.3 复合型管理人才缺失
        3.3.4 产业结构单一,产品同质化严重
        3.3.5 品牌劣势
        3.3.6 政府扶持政策的缺失
        3.3.7 政府管理部门服务意识淡薄
    3.4 无机颜料产业的机会分析(O)
        3.4.1 绿色环保的社会文化意识逐渐形成
        3.4.2 技术环境的发展
        3.4.3 原材料行业产能过剩,价格持续走低
        3.4.4 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一带一路”等政策的出台
        3.4.5 建筑材料及涂料产业对无机颜料产业需求增大
    3.5 无机颜料产业的挑战分析(T)
        3.5.1 技术发展相对滞后
        3.5.2 节能减排等环保政策的制约
    3.6 转型战略分析
        3.6.1 转型发展思路
        3.6.2 把握机会发挥优势(SO)战略分析
        3.6.3 利用机会克服劣势(WO)战略分析
        3.6.4 发挥优势应对威胁(ST)战略分析
        3.6.5 克服劣势应对威胁(WT)战略分析
第四章 常德市无机颜料产业转型的发展战略
    4.1 转型发展战略目标
        4.1.1 建立产业示范基地或产业园,完善配套设施
        4.1.2 实现经济、高效、环保的产业运行机制
        4.1.3 改善产业传统的增长方式,实现新的增长方式
    4.2 确保战略的实施
    4.3 转型发展战略途径
        4.3.1 调整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竞争能力
        4.3.2 大力发展技术创新,以技术支撑产业转型
        4.3.3 加强宏观控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4.4 无机颜料产业转型发展建议
        4.4.1 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4.4.2 利用比较优势,实现区域无机颜料产业差异化发展
        4.4.3 加强政策的引导,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4.4.4 政府管理部门要监管与服务并行
        4.4.5 促进产业与先进技术的结合,发展新型无机颜料业态
第五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9)中国氧化铁颜料行业“十三五”规划(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行业背景
    1.1“十二五”期间氧化铁行业发展情况
    1.2“十二五”期间氧化铁颜料行业经济情况分析
        1.2.1 经济运行概况
        1.2.2 原材料经济数据情况
        1.2.3 进出口数据分析
2“十三五”规划
    2.1“十三五”产业政策发展规划
        2.1.1 经济政策环境
        2.1.2 发展目标
        2.1.2. 1 产量预测
        2.1.2. 2 产业布局调整重点方向和目标
        2.1.3 发展建议
    2.2“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
        2.2.1 科技发展环境
        2.2.2 科技发展战略
        2.2.3 重点方向和关键技术
    2.3“十三五”环境保护发展规划
        2.3.1 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趋势
        2.3.2 节能减排目标
        2.3.3 环保措施
    2.4“十三五”标准发展规划
        2.4.1 行业政策和标准化的基本情况
        2.4.2 标准工作建议
3 总结
    3.1“十二五”期间取得的成绩
    3.2“十二五”期间存在的问题
4 展望

(10)基于循环经济的德兴市硫化工及精深加工产业链设计和基地规划(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化工循环经济现状
        2.1.1 循环经济概念
        2.1.2 国内外化工循环经济现状
    2.2 化工产业链设计及基地规划现状
    2.3 硫化工及精深加工产业发展现状
        2.3.1 国外硫化工及精深加工产业发展现状
        2.3.2 国内硫化工及精深加工产业发展现状
        2.3.3 江西省硫化工及精深加工产业发展现状
        2.3.4 德兴市硫化工及精深加工产业发展现状
    2.4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第三章 德兴市硫化工及精深加工产业基地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
    3.1 产业基地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3.1.1 基地发展SWOT分析
        3.1.2 产业基地建设可行性
    3.2 产业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3.2.1 化工行业发展趋势的需要
        3.2.2 国内产业园的情况、发展趋势需要
        3.2.3 鄱阳湖生态经济圈建设的需要
        3.2.4 长三角区域发展背景的需要
        3.2.5 江西省工业发展的需要
        3.2.6 德兴城市发展的需要
        3.2.7 整合路网交通系统,完善路网结构的需要
第四章 基地硫化工及精深加工产业链设计
    4.1 硫化工及精深加工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
        4.1.1 基地发展硫化工产业链的战略选择与发展思路
        4.1.2 基地发展氟化工产业链的战略选择与发展思路
        4.1.3 基地发展其他产业链的战略选择与发展思路
        4.1.4 体系评价
    4.2 规划目标
        4.2.1 总体目标
        4.2.2 具体目标
    4.3 硫化工及精深加工产业基地的总体规划
        4.3.1 水资源循环利用规划
        4.3.2 大气污染控制规划
        4.3.3 固体废物循环利用规划
    4.4 硫化工及精深加工产业基地的目标定位
        4.4.1 功能定位
        4.4.2 层级定位
第五章 产业基地规划和投资效益分析
    5.1 产业基地规划目标及建设规模和建设依据
        5.1.1 德兴市硫化工及精深加工产业基地发展原则
        5.1.2 德兴市硫化工及精深加工产业基地规划指导思想
        5.1.3 德兴市硫化工及精深加工产业基地发展目标
        5.1.4 德兴市硫化工及精深加工产业基地建设的规模
        5.1.5 德兴市硫化工及精深加工产业基地建设的依据
    5.2 基地建设方案
        5.2.1 设计原则及建设标准
        5.2.2 产业基地用地总体布局
        5.2.3 工程设计方案
    5.3 环境影响分析
        5.3.1 环境保护规划依据
        5.3.2 区域环境现状
        5.3.3 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
        5.3.4 环境影响分析
        5.3.5 环境保护措施
    5.4 节水节能
        5.4.1 编制依据
        5.4.2 生产工艺的先进性
        5.4.3 能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5.4.4 主要节能措施
        5.4.5 主要节水措施
    5.5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5.5.1 投资估算范围
        5.5.2 主要编制依据
        5.5.3 投资估算结果
        5.5.4 资金筹措
    5.6 效益分析
        5.6.1 经济效益分析
        5.6.2 社会效益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2.1 高举环保旗帜打造循环产业基地
        6.2.2 积极培育大型集团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6.2.3 全面提升环保能力打造绿色新材料产业
        6.2.4 大力增强产业链循环建设资源节约型产业
        6.2.5 强化技术研发能力锤炼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产品质量
        6.2.6 全面加强外部合作持续整合内外部资源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设计项目经历及科研成果
附录一:德兴市硫化工及精深加工产业基地项目分布图

四、我国氧化铁产品出口前景和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Q235B钢块高温氧化烧损机理研究[D]. 盛雪红.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2]降低脱硫液氧化再生过程中副盐生成的研究[D]. 邱娜娜.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3]《环球电力热点观察》期刊文章英译汉实践报告[D]. 张雨童. 河北大学, 2020(08)
  • [4]铁基催化剂结构调控及其催化二氧化碳合成烯烃的研究[D]. 位重洋. 郑州大学, 2020(02)
  • [5]微波场中碳热还原含铁原料基础及小规模试验研究[D]. 代林晴.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6)
  • [6]生物质化学链气化制取富氢低焦油合成气的研究[D]. 曾骥敏. 东南大学, 2019(06)
  • [7]ZrO2/3YSZ负载的高温颗粒成型脱硫剂的制备与研究[D]. 王连.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1)
  • [8]湖南省常德市无机颜料产业转型发展战略研究[D]. 周经纬.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7(02)
  • [9]中国氧化铁颜料行业“十三五”规划[J]. Iron Oxide Pigments Branch of China National Coatings Industry Association;. 中国涂料, 2016(05)
  • [10]基于循环经济的德兴市硫化工及精深加工产业链设计和基地规划[D]. 叶志一. 浙江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我国氧化铁产品出口前景及考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