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企老板为何要杀副手(论文文献综述)
范稳[1](2021)在《太阳转身》文中研究表明第一章1省公安厅刑事侦查局前局长卓世民现在是一个等待死刑判决书的人。他的一生戎马倥偬、身经百战,无论是在战斗的岁月还是和平年代,他就是不断书写传奇的那一类好汉,死神常常都得绕着他走。卓世民曾经设想过倘能死得轰轰烈烈、壮怀激烈,不说像个英雄,至少也不枉为男儿。可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将面临这样一种死法。
闫元元[2](2020)在《印地语达利特作家翁普拉卡什·瓦尔密齐文学创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种姓是印度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种姓把印度民众划分成数千个相互隔离的社会集团,源于宗教的种姓制度又赋予这些社会集团高低贵贱之分,形成一种基于职业的社会阶序。不可接触制是种姓制度的一环,剥夺了“不可接触者”生而为人的权利,使其长期遭受政治压迫和社会歧视。在古代印度,高种姓垄断了教育和文化,“不可接触者”沦为“不能言说的底层”。虽然在印度中世纪出现了几名“不可接触者”出身的诗人,但其作品犹如暗夜中点点萤光,并没有进入主流书写的范畴。英国殖民者征服印度以后,种姓制度失去了司法和行政的合法地位,“不可接触者”群体的自主意识逐渐觉醒,文学创作得以萌芽。印度民族独立运动期间,对于“不可接触者”的宗教归属问题,甘地与“不可接触者”领袖安贝德卡尔意见分歧巨大。甘地认为“不可接触者”群体理应属于“印度教徒”,而安贝德卡尔则认为“不可接触者”应当享有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同等的地位。甘地的政治主张在印度文学界得到了积极响应,一批印度作家创作了以“书写‘不可接触者’”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不可接触者”在探索族群身份认同的过程中,选择了“达利特”(Dalit,意思为“受压迫者”)一词作为自我认同的身份标签。印度独立后,达利特知识分子队伍逐渐壮大,并于20世纪70年代发起了达利特黑豹党运动,这是一场跨越政治、文化、宗教、文学的平权运动,在建构达利特族群身份认同、唤醒底层民众斗争意识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促进了现代达利特文学的成形。兴起于马哈拉施特拉邦的马拉提语达利特文学在向印度其他语言传播过程中,印地语作家翁普拉卡什·瓦尔密齐(简称瓦尔密齐)发挥了重要的引介作用。瓦尔密齐不仅翻译了多本马拉提语达利特诗集,还创作了大量印地语达利特诗歌和短篇小说。他的自传《剩饭》是印度达利特文学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除了被翻译成多种印度地方语言之外,还被译为英语、汉语、德语、瑞典语等多种外语,使达利特文学产生了全球影响力。本文在细读瓦尔密齐的全部作品的基础上,以其文学创作为例,对印地语达利特文学展开深入研究。绪论梳理了该方向的研究状况,并对论文涉及的基本概念进行了考证;第一章梳理了瓦尔密齐对印地语达利特文学发展所做的重要贡献,为后文分析印地语达利特文学提供了背景知识;第二章以瓦尔密齐的四部诗集《多个世纪的苦难》《够了!过分了》《就此打住》和《字词不会撒谎》为研究对象,评析达利特诗歌对于印度经典诗歌和史诗故事的重构,分析了达利特诗歌的现实功用——批判种姓制度、塑造达利特尊严和唤醒达利特斗争意识;第三章以瓦尔密齐的两部短篇小说选集《致敬》和《侵入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中的边缘人书写、女性解放与强奸重写等主题,并指出达利特文学创作存在脸谱化书写等问题;第四章以瓦尔密齐的自传《剩饭》第一、二卷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达利特身份认同建构、群体心理创伤治愈、记录当代种姓制度变迁和达利特知识分子思想演变等主题;第五章研究了达利特文学对于印度文学的影响,主要从达利特文学对印度教经典的抗议与重读、对中世纪帕克蒂文学的再定性、印度独立前达利特文学的发展和现代达利特文学对于印度现代文学的影响四个方面展开分析。通过梳理印地语达利特文学发展历程和评析个体文本,本文理清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深挖瓦尔密齐的文学创作,以点带面地展示了印地语达利特文学的发展历程和各种达利特文学体裁的创作维度,研究领域囊括了心理创伤、身份政治、边缘书写、女性叙事等多个主题;二是用达利特文学中的底层视角来审视印度政治,达利特文学是达利特运动的重要一环,是一种高度意识形态化的政治文学,有着明确的社会和政治诉求。当代印度国民面临着多种身份认同——世俗国民、印度教徒和达利特,达利特文学为印度底层民众建构新身份起到了政治宣传和历史考证的双重作用;三是从文学作品发掘文本的社会学和人类学资料价值。印度种姓的社会学和人类学考察一直是学界的一个热点,剥去附在文本上政治宣传的外衣之后,达利特文学对于达利特生活的细微记录,有助于我们深入考察印度种姓社会的族群内部关系,从而为研究印度社会和种姓制度提供了详实的素材。
韩梦泽[3](2017)在《四季(中篇小说)》文中研究表明一那个秋天,秋雨连绵,整个城都湿漉漉的,像个巨大的洗车场。特别是晚上,喧嚣不再,让人的听觉变得异常发达。梁歆睡不着,就坐起来,向黑暗伸出脖子。他的耳膜薄如蝉翼,似可探知未来。窗外壁上有截突兀的铁管子,用途不明地存在了很多年,此刻落寞地挺在半空里,承接雨露滴答。一女人低弱的叫床声,刺透潮夜,
汪玉玲[4](2016)在《新工人文艺的社会想象及其美学意义》文中研究说明新工人是指户籍在农村而长期在城市工作、生活的打工者群体。有关新工人的生活与精神状态在文艺的表现中也形态各异。改革开放以来,从最早的对农民工进城的描写到打工文学、打工诗歌的兴起,再到融合更多社会性理念的新工人文艺表达,对“农民工-新工人”的书写呈现出叙述主体上的被动/主动之分,也展露出在新自由主义政治经济背景下对文化领导权的再争夺。本文以新工人文艺为进路,借助北京新工人艺术团的集体文艺实践和诸如郑小琼、陈年喜、许立志等个体性创作,通过对新工人群体内部这些文艺文本的分析处理,来观照其中蕴含着的新工人对现实的感受及其精神文化诉求。新工人文艺文本中不仅包含着对新工人日常生活的审美再现,还表征着新工人对其身份处境及社会关系的审美意识形态。本文尝试以新工人文艺表达里的三种主题元素为坐标,在与时代和社会环境的纵横对照中,探寻新工人以文艺为阵地的崭新社会想象及其背后涌动的新的美学可能性。“劳动”是新工人工作与生活的首要方式,它不只表征新工人在城市的存在状态和工作属性,而且意味着新工人在政治身份之外的身份属性。然而在消费社会的日常生活美学中,新工人的劳动现场是被遮蔽的。并且由于居住、工作的不稳定与无保障,新工人在城市是流动的,这种流动中的劳动在新工人文艺中揭开了市场化时代劳动美学所掩饰的事实,那就是:劳动是现代社会日常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它不同于革命话语时代的崇高叙事,而应是自然的、日常的现实主义审美内容之一。其次,新工人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后开始有了乡愁,但这种乡愁不同于中产阶级消费主义逻辑下的田园乡愁,它本就是从乡土中来。新工人文艺中有不少表现新工人在城里对故乡家人的忧虑牵挂,但返乡后新工人也无法在乡土上挣脱城市的束缚。这种在城市留不下、在农村回不去的状态绝不是资产阶级的怀旧情怀,而正是资本化时代新工人在物质满足与精神归属层面的双重现实困境。再次,新工人群体内部对夹缝中求生存的社会处境的不同应对策略,既在不同程度上彰显了新工人的自我诉求,更表现出一种孤独的美学意味。孤独是新工人的现实处境,也是新工人文艺作为一种审美形式在大众文化中的对抗性立场。
杨洁梅[5](2012)在《世纪之交的精神风景 ——贾平凹长篇小说《高老庄》的叙事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老庄》是一个关于省城大学教授高子路携新妻西夏回乡祭父的故事,时间跨度仅月余。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叙述者不断转换叙述视点,主要在西夏和子路之间来回切换。高老庄环境的熟知者子路与陌生者西夏,在聚焦同一对象、同一事件时,总是或隐或显地存在着认知上的差异,遇到来自对方的反对之声,而一方的思想也总会引起另一方的思索探究。两者之间相对互动的思想碰击场和话语交流场,实际上就是小说叙事的空间。这一空间本身构成了叙述的语境。在这个双声并存或偶尔多声并存的复杂语境中,叙述者让西夏与子路怎么看,他们又看见了什么,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无论是色彩叙事、“妻妾”叙事、神秘叙事,还是城乡叙事、古今叙事(两极叙事),从不同视点出发的讲述,都带有特定的观点。在西夏和子路不同观点的后面,隐藏的是双方不同的个人历史。但双方的叙述又殊途同归,将小说导向一个意义重大的存在性话题:通过两个主要叙述视点不停地追循精神发育的遗迹,回到个人历史、家族历史、村庄历史和民族历史的原点探寻存在的真相,寻求对个人、对高老庄、对高氏家族乃至对整个汉民族的解释,以及高氏家族、高老庄、汉民族正在被引向何方。如果从不同的视点来观照、解释同一故事中的各种事件,那么这个故事可能会在不断展开的细节修改中,被导向各种可能。多种可能性的存在,赋予了小说开放性的意义阐释空间。一个本来简薄、单纯、流畅的回乡祭父故事,变得细密丰满、深曲涵容、混沌模糊、阻隔难读起来,生活本身的原生性和丰富性被凸显,随之增强的是小说的艺术性和耐读性。每一次重读文本,故事主干之外的芜杂叙述和文化深度都会给人带来新的感触、新的发现、新的联想和新的解读。这种贴近生活原态的混沌叙述,貌似“无序”、“无技巧”、“无结构”,实际上却是小说叙事的匠心独运之处,对刻意追求叙事形式策略的摒弃,使小说得以进入叙述的深处,以文化制衡、悖论话语、二元对立、一体两面等多条思维线索为小说编织了一个精巧复杂的深层叙事结构。这种内在叙事策略在小说中“得于心”又“应于手”,体现出一种大象无迹、大智若愚的超叙事姿态。不被评论界十分看好的主题繁杂、语义混沌、近于生活原态的《高老庄》,衣锦还乡的子路带着羞辱与愤怒逃离了他的滑铁卢,原本十分单纯而又聪明颖悟的西夏则被那里的文化堆积诱惑了,菊娃则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拨,无论是土生土长的高子路,还是外来投资的王文龙,或是见了世面又返乡的菊娃与苏红,统统是失败者,就连西夏也在这里对子路从精神到身体双向失守了;至于外来户蔡老黑,“土匪”似的欠账、赖账,还犯下绑架和打砸抢的疑罪,可以预料他头上“高老庄第一个改革家”、“优秀乡镇企业家”、“人大代表”的光环肯定很快就会消失。那么,没有一个胜利者的高老庄,能不能被超越?何时被超越?怎样被超越?数百年来生存在那里的“十有八九都姓高”、“街上满是些矮矮的男人和女人”的家族群体离现代文明还有多远?小说之外还有多少个“高老庄”散布在今日的中国大地?从语言、思想到生存方式,现代文明的列车必须承运多少“高老庄人”必然拖曳的集体性的祖辈遗产?作为文化寓言的“高老庄”和“高老庄人”,可以称为世纪之交中国内陆乡镇的某种精神符号吗?正像小说中那个深藏邪毒而无人能够识见的白云湫一样,显然还有不少值得探险与揭秘的精神区域。这一切,也许就是《高老庄》在有意无意之间献给历史和未来的一份精神礼物。《高老庄》这份当下不甚名贵的礼物之中,包藏有极为丰富的认识价值,这一价值又决定着小说未来可观的“升值”空间。
荆淑英[6](2012)在《逐鹿西部》文中研究说明一前几天,公司老大把南北方招去谈话,让他把西部市场给扛起来,尽快拿下!几天过去了,老大解韬略当时的表情、说话的语气、做出的手势等等,依然清晰地在南北方眼前此起彼伏地呈现,挥之不去。那是殷切期望,更是对他这个年轻将士的寄托和考验。
张大朋[7](2011)在《天凉好个秋》文中研究指明我叫杜宝祥,今年42岁了,是个炼钢工。我老婆叫李红英,今年49岁,以前在炼钢炉前看仪表,两年前下岗回家了。我恋人叫刘小翠,比我小一岁,在材料处当保管员。我还有一个25岁的女儿正在读研究生,名叫杜娟。说杜娟是我女儿可能不太贴切,因为我认识她的时候,她已经上幼儿园了。准确地说,杜娟不是我亲生的,我是她继父。这三个女人,有的高,有的矮,有的胖,有的瘦,有长得好看的,也有模样不咋地的。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可我身边的这仨女人,每人简
刘心一[8](2010)在《搭档(长篇连载)》文中研究说明上期内容提要:一个身绑炸弹的歹徒闯进东港幼儿园,劫持了八个人质。绑匪被特警制服,在拆除炸弹的过程中发生意外,排爆民警武旗红的搭档周毅泽和绑匪同归于尽。四年后,武旗红被调到一个系列爆炸案专案组,意外发现此案的嫌疑人与一起谋杀案有关,而这起谋杀案的受害者竟然是东港绑架案中的人质。武旗红试图查清两个案子之间的联系,公安局内部的一股势力却想方设法给他制造麻烦……
马小予[9](2009)在《小报记者》文中研究指明"小报记者"给人的印象,往往是不可相信的,擅长虚构的。可我却希望这小说会是一个寓言,希望这些故事,不仅是些新闻与新闻背后的故事,是生活的真。然而真相是如此难以捕捉,它总在不断地变化,有如多棱镜。这篇小说让其中的人物经历了一场灾难:非典。一场难以预防的疾病,却带给相爱的人福音。未曾想,刚写完第一稿,现实中的人们便感受了一场更大的灾难。看有关汉川地震的新闻,最难过的,便是那位妇女把自己的腿砸断了,饮自己的血。她锯断了腿,只为以后出去,还有一个大脑看着儿子,不让他学坏。她丈夫的尸体离她不远,他在流血。有一个细节说,她用白己的小腿抵住尸体,接血喝,为活下去。作家有长于温室的,也有生于野地的,他们该有虚构的能力,但最好都能履行他们最为重要的天职,告知真相。作为写字的人,又该留下什么样的文字给这些母亲的孩子,让他们看清这个世界,残酷是真相,温暖也是真相。
邰勇夫[10](2009)在《职道——一个推销员的生存录》文中认为这一天,我踏上了推销路,从此我的生命之旅险象环生,云谲波诡。15年后一位执导过许多战争大片的导演对我说:"如果要我付出这样沉重的代价,我宁可去死!"我说:"这不是你愿不愿意,也不是我愿不愿意。如果冥冥中真的有主宰万物的上帝的话,那么上帝就是有意让我从此一会上天堂一会入地狱经历九曲十八弯,从而完成这样一首推销员之歌。"
二、国企老板为何要杀副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企老板为何要杀副手(论文提纲范文)
(1)太阳转身(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
1 |
2 |
3 |
4 |
第二章 |
5 |
6 |
7 |
8 |
第三章 |
9 |
10 |
11 |
12 |
第四章 |
13 |
14 |
15 |
16 |
第五章 |
17 |
18 |
19 |
20 |
第六章 |
21 |
22 |
23 |
24 |
第七章 |
25 |
26 |
27 |
28 |
第八章 |
29 |
30 |
31 |
32 |
第九章 |
33 |
34 |
35 |
36 |
(2)印地语达利特作家翁普拉卡什·瓦尔密齐文学创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翁普拉卡什·瓦尔密齐和印地语达利特文学 |
1.1 翁普拉卡什·瓦尔密齐对达利特文学的引介 |
1.2 印地语达利特文学的叛逆诗人 |
1.3 印地语达利特文学的进阶小说家 |
1.4 印地语达利特文学的传记大师 |
第二章 翁普拉卡什·瓦尔密齐诗歌创作研究 |
2.1 解构与重建印度诗歌经典 |
2.2 批判种姓与种姓思想 |
2.3 唤醒达利特尊严与抗争意识 |
第三章 翁普拉卡什·瓦尔密齐短篇小说创作研究 |
3.1 主人公形象的脸谱化逆写 |
3.2 双重空间的边缘人书写 |
3.3 女性解放与强奸重写 |
第四章 翁普拉卡什·瓦尔密齐自传创作研究 |
4.1 建构达利特身份认同 |
4.2 记录达利特族群的心理创伤 |
4.3 记录印度种姓制度变迁 |
4.4 记录达利特知识分子的思想演变 |
第五章 达利特文学对印度文学的影响 |
5.1 对印度教古代经典的抗议与重读 |
5.2 对中世纪帕克蒂文学的再定性 |
5.3 印度独立前达利特文学的批判与反抗 |
5.4 现代达利特文学对印度文学的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翁普拉卡什·瓦尔密齐诗歌选译 |
附录二 翁普拉卡什·瓦尔密齐自传摘译 |
附录三 翁普拉卡什·瓦尔密齐短篇小说摘译 |
致谢 |
作者简历 |
(3)四季(中篇小说)(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四 |
(4)新工人文艺的社会想象及其美学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选题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思路 |
2 “新工人”文艺的发生与发展 |
2.1 新工人艺术团的自我命名与歌唱 |
2.2 新工人文化:文艺阵线上的社会想象 |
3 流动中的劳动 |
3.1 劳动的变迁 |
3.2 “在流水线的流动中是流动的人” |
3.3 新工人劳动与日常生活美学 |
4 乡里来的乡愁 |
4.1 “从褐色的泥土,我跳到了城市” |
4.2 “但愿先祖还在,还认得我们穿过的旧衣” |
4.3 “纸上还乡”的力度 |
5 “孤独”的抗争 |
5.1 夹缝中求生存 |
5.2 沉默里的歌唱 |
5.3 消费社会里的孤独抵抗 |
6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5)世纪之交的精神风景 ——贾平凹长篇小说《高老庄》的叙事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言 |
1.1 选题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2 色彩叙事 |
2.1 “黑”叙事 |
2.2 “红”叙事 |
2.3 “白”叙事 |
2.4 文化制衡策略 |
3 “妻妾”叙事 |
3.1 妻妾话语的复活 |
3.2 妻妾话语的实践 |
3.3 悖论话语策略 |
4 两极叙事 |
4.1 城乡叙事 |
4.2 古今叙事 |
4.3 二元对立策略 |
5 神秘叙事 |
5.1 超验通灵叙事 |
5.2 风水命相叙事 |
5.3 一体两面策略 |
6 结语 |
6.1 混沌叙事艺术的精神建构 |
6.2 世纪之交文学地位的评定 |
后记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6)逐鹿西部(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十一 |
十二 |
十三 |
十四 |
十五 |
十六 |
十七 |
十八 |
(9)小报记者(论文提纲范文)
一.桃树下 |
1 |
2 |
3 |
4 |
5 |
二.钩沉 |
1 |
2 |
3 |
4 |
5 |
三.母亲若男 |
1 |
2 |
3 |
4 |
5 |
6 |
7 |
四.公园婚礼 |
1 |
2 |
3 |
4 |
5 |
6 |
五.游移的影子 |
六.两个失踪者 |
1 |
2 |
3 |
4 |
七.大鸟飞落 |
1 |
2 |
3 |
4 |
5 |
八.山上的红云 |
1 |
2 |
3 |
4 |
5 |
九.午夜狂奔 |
1 |
2 |
3 |
4 |
5 |
四、国企老板为何要杀副手(论文参考文献)
- [1]太阳转身[J]. 范稳. 当代, 2021(05)
- [2]印地语达利特作家翁普拉卡什·瓦尔密齐文学创作研究[D]. 闫元元.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2020(03)
- [3]四季(中篇小说)[J]. 韩梦泽. 创作与评论, 2017(09)
- [4]新工人文艺的社会想象及其美学意义[D]. 汪玉玲. 重庆大学, 2016(03)
- [5]世纪之交的精神风景 ——贾平凹长篇小说《高老庄》的叙事策略研究[D]. 杨洁梅. 华中科技大学, 2012(09)
- [6]逐鹿西部[J]. 荆淑英. 地火, 2012(01)
- [7]天凉好个秋[J]. 张大朋. 北方文学, 2011(10)
- [8]搭档(长篇连载)[J]. 刘心一. 啄木鸟, 2010(10)
- [9]小报记者[J]. 马小予. 作家, 2009(23)
- [10]职道——一个推销员的生存录[J]. 邰勇夫. 中国作家, 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