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钢排架结构物线性聚能爆破失稳倒塌过程动力学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周雯[1](2020)在《城市桥梁爆破拆除数值分析与优化设计》文中提出近年来,爆破拆除技术因其在桥梁拆除中取得的优异效果,越来越多的被采用在桥梁拆除工程中,早期主要依靠经验来进行,属于“粗放型”。随着桥梁爆破工程的增多,桥梁结构特点的不同以及爆破要求越来越严格,逐步向“精细化”转变。利用计算机的数值模拟技术对桥梁爆破效果进行模拟仿真,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实现桥梁预期爆破效果在现代桥梁拆除工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显示动力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模拟城市桥梁爆破从失稳到倒塌再到触地破坏的整个过程,与实际爆破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数值模拟能够真实反映城市桥梁爆破拆除的情况,与实际效果相吻合,分析结果为本次爆破方案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典型类型桥梁的倒塌特点、失稳模式进行探讨,结合主要爆破技术在桥梁拆除中的优势,对不同结构形式城市桥梁桥墩的失稳力学模型和倒塌运动模型进行了分析,并对桥梁爆破触地引发的地面振动公式进行了讨论和分析。2、采用ANSYS/LS-DYAN软件,选用分离式共节点模型建立某城市桥梁模型,模型中的钢筋和混凝土视为弹塑性材料,选用LS-DYNA中的*MATBRITTLEDAMAGE进行模拟,采用SOLID164单元模拟混凝土单元和地面单元,BEAM161单元模拟钢筋单元,通过设置材料的失效时间来实现桥墩的爆破,并详细探讨了桥梁倒塌全过程。对比分析了城市桥梁在不同爆破方案中下桥梁的受力、运动轨迹、倒塌速度以及桥梁触地引发的地面振动。3、根据数值模拟的爆破效果,结合城市桥梁实际爆破拆除案例,制定合理的爆破拆除方案,通过对比实际爆破效果与数值模拟效果,检验优化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周浩仓[2](2019)在《电子雷管在异型楼房拆除爆破中的应用》文中提出以异型楼房拆除爆破为例,阐述了在楼房拆除爆破中采用电子雷管要注意每个雷管编号与炮孔和位置的对应关系、雷管延时时间与起爆顺序对应关系及起爆网路组网等有关问题。通过对电子雷管的孔网参数设计、延时时间设计、起爆单元划分、起爆方式及倒塌过程等的研究和爆破效果分析,指出电子雷管能更加精准地实现楼房拆除爆破按照设计要求倒塌,促进楼房拆除爆破向更安全和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陈友文[3](2019)在《地铁盾构孤石和突出岩石爆破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盾构法修建地铁过程中出现的孤石和突出岩石为研究对象,利用正交对比试验和大型数值仿真计算软件,对射孔弹与射孔枪的结构参数、弹间距及枪间距进行了优化设计,模拟了射孔弹爆炸侵彻岩石介质及其聚能射流下的毁伤效果,找到了射孔弹的最优设计配置参数。研究成果对盾构法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突石、孤石的处理具有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1)在对所采用的炸药、金属药型罩、微风化及中风化的花岗岩石等模型及材料参数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射孔弹与岩石相互作用的有限元计算模型。针对射孔弹成型聚能射流的三段式(药型罩压垮变形阶段、射流稳定成型阶段以及射流拉伸断裂阶段)典型特征的研究分析,获得了射流成型过程中不同阶段岩石毁伤的规律特征。(2)基于正交优化设计得到对岩石最大侵彻深度的射孔弹基本结构参数为:药型罩罩顶角90°、装药口径58mm(装药质量为225.76g)、药型罩壁厚1mm,炸高设置为10cm;对岩石最多裂纹数量的射孔弹结构参数为:药型罩罩顶角90°、装药口径58mm(装药质量为225.76g)、药型罩壁厚2mm,炸高设置为2cm。(3)岩石的风化程度对射孔弹毁伤岩石的效果影响较为明显,相比于微风化的花岗岩石,中风化状态的花岗岩石受到射孔弹的高速冲击作用后破碎程度较为严重,穿孔深度也显着提高。多射孔弹同步对岩石进行毁伤,岩石所受的冲击波强度出现突越、波动变化、持续时间增长等一系列特点。射孔弹装药起爆后产生的爆轰场以及各射孔弹起爆后形成射流对岩石侵彻的耦合效应增大了多射孔弹起爆后对岩石的毁伤作用。当炸高小于3cm时,射孔弹爆炸后产生的聚能射流与爆轰场耦合作用于岩石产生大量裂纹可满足基本的工程需求;当炸高超过3cm时,射流的最大侵彻深度继续增加然而此时炸药爆炸产生的爆炸场对岩石的毁伤效应大大降低了从而导致裂纹数量急剧减小。考虑到实际工程的需求,建议炸高设置不要超过3cm。(4)装备能够获得较多裂纹射孔弹的射孔枪,在现场施工布设过程中两弹架之间的距离不宜超过80cm。反之,射孔弹起爆后难以在岩石内部产生贯穿性裂纹(整体性破坏)。装备能够获得较高穿深孔弹的射孔枪,在现场施工布设过程中两弹架之间的距离不宜超过60cm。当两弹架之间的距离在60cm以内时,可以对两弹架之间的岩石产生整体性破坏。
刘立帆[4](2017)在《海上退役石油平台拆除作业评估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海洋石油平台作业寿命到期后,如果没有其他用途,必须进行废弃处置,大量超期服役的海洋石油平台退役将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本文以某油田技术检测中心“滩浅海退役平台安全风险评估”项目为依托,针对国内大量固定海洋平台面临退役现状,系统开展退役海洋平台拆除安全评估技术研究,在平台拆除方案决策、桩腿切割稳定性、导管架切割过程力学特性、动态响应以及平台浮托拆除方法研究等方面取得较大的研究进展,为海洋石油平台拆除方案分析与评估提供技术支持,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本文主要研究进展和成果总结如下:(1)在目前退役平台5种主要弃置方案基础上,针对平台拆除总结工程上可行的拆除流程、关键技术和主要施工设备等,对比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采用TOPSIS分析方法对多目标多属性的切割方案进行优选。(2)研究完整圆柱壳的小挠度屈曲特性和有切缝圆柱壳屈曲稳定性问题,对比特征值屈曲和非线性屈曲结果,确定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以及接触非线性三种非线性效应对结构的影响;提出适用于导管架倾斜桩腿的非线性屈曲分析方法,确定倾斜管柱的最优切割方案。(3)建立深水导管架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确定12种分析工况,计算不同重现期下各工况的波流载荷,考虑浮力对结构应力的影响,分析不同切割方案下结构的应力分布得到导管架桩腿最优切割顺序,进一步探讨切割过程导管架的极限承载能力。基于非线性动力分析和HHT-α数值积分方法,计算导管架切割过程中的动力响应,分析动力放大效应对导管架拆除过程影响。(4)基于三维势流理论,建立ANSYS-AQWA浮托数值模型,在频域内对浮托驳船的水动力参数进行了计算,探讨浮托模型水动力性能的参数敏感性,研究上部组块浮托拆除方法可行性以及碰撞力对结构应力的影响。设计一种柔性组块支撑装置,采用随机振动隔离方法优化支撑装置刚度和阻尼,计算时域内柔性支撑装置的运动补偿效果。
和发波[5](2016)在《大型钢结构厂房聚能切割爆破拆除研究 ——以莱阳市某钢厂厂房爆破为例》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建筑行业有了飞速的发展,无论是建筑规模还是建筑类型都有着极大的飞跃,特别是钢结构建筑技术的成熟,对我国建筑形式的发展有着质的改变,在钢结构大量建设以来,我国相继建成了奥运场馆鸟巢、北京机场航站楼等大型基础设施,但随着钢结构建筑物的大规模建设,我国也将面临着大量钢结构因规划或使用寿命到期必须拆除的情况。过去大量应用于混凝土建筑中的爆破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钢结构的要求,而且大型钢结构如果采用机械切割以及化学切割风险大,效率低,不是理想的建筑拆除方式,因此急需发展一种革新的建筑拆除方式,来解决大型钢结构拆除的问题。在过去的十多年,线性聚能爆破拆除技术这种新的爆破拆除方式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大量应用于大型钢结构拆除项目中,已经是一种发展成熟的爆破拆除技术。但是要安全顺利完成这类爆炸切割拆除任务,在技术安全性上任然要解决一些难题。本文首先从公式推导出发,对聚能切割的聚能焦点以及炸药有效利用率进行理论研究并得出合理结论,根据理论结论优化设计聚能切割器具,再进行计算验证,最终确定切割器结构参数优化的模式和具体方法;然后深入研究爆破拆除的影响因素,分析每个因素对大型钢结构影响类型,确定最佳装药形状、炸高等;研究爆破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以及风险产生的原因,通过计算确定安全范围。最后,结合某钢厂厂房爆炸切割拆除工程进行分析,将研究成果成功应用到这一工程实例中,从而更直观的了解爆破设计,安全校核,安全防护的整个过程。
冯剑平[6](2016)在《桥梁结构的爆破拆除数值模拟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亟待拆除的危桥备受关注,虽然目前桥梁拆除工程中应用最多的是爆破拆除技术,但是这些技术的实施缺少理论计算方面的指导。本文着眼于优化、总结和归纳出一套适用于常见桥墩和桥型的爆破拆除设计方案,将内力分析、几何构造分析、强度理论、数值计算、CAD绘图技术和计算机仿真分析应用到桥梁的爆破拆除设计中,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在保证切口角度满足倒塌应力条件和弯矩条件以及切口高度满足最小爆破切口高度的前提下,利用桥墩定向倒塌的数学模型推导出了圆形截面桥墩和矩形截面桥墩爆破切口角度和高度的计算公式,将实体桥墩、空心薄壁高墩和柱式桥墩三者的定向倒塌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工程优化,并将其中的矩形实体桥墩、矩形薄壁高墩、圆形单柱式桥墩的爆破切口参数代入计算公式中进行了验证,模拟结果均成功实现了桥墩的定向倒塌。2、在对单跨拱式桥主拱圈自重作用下的剪力、弯矩、轴力和塌落弯矩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位置处爆破切口的形成顺序产生了不同的爆破设计方案,分别对钢筋混凝土拱桥、石拱桥在不同方案中的爆破拆除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工程优化,并提取倒塌过程中部分阶段形态和落地破碎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将爆破切口设置在单跨拱桥的主拱拱顶和拱脚处就可以实现将其爆破塌落,主拱圈1/4跨部位、腹拱拱顶、拱上立柱三个位置的爆破切口可以作为备选。3、根据四跨连续梁桥在自重作用下主梁的弯矩和剪力分析结果、爆破切口的设计位置和形成顺序,系统地将连续梁桥的爆破拆除分为了10种方案,并对各方案中不同切口形成时的主梁塌落弯矩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对桥梁的不同爆破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工程优化并将其爆破倒塌和落地破碎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爆破切口从桥梁一侧向另一侧微差形成时的倒塌落地形态如同“多米诺骨牌”效应;爆破切口从桥梁跨中向两侧微差形成时的倒塌落地形态近似呈对称“W”形;切口从桥梁跨中向两侧微差形成所用时间比切口从桥梁一端到另一端微差形成所用的时间少;主梁跨中设置爆破切口可以改善破碎效果。将模拟结果与实际爆破拆除效果进行了对比,两者较为接近,数值分析可以指导和优化工程实践。4、借助三跨刚构桥剪力、弯矩和轴力分析的结论,按照切口的设计位置和形成顺序系统地将刚构桥的爆破拆除分为了12种设计方案,并对每种方案中不同爆破切口形成时的主梁和桥墩塌落弯矩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对刚构桥的各爆破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工程优化并对各自的塌落过程和落地破碎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爆破切口从桥梁跨中向两侧微差形成的塌落形态依次呈现出对称的“W”形和“倒梯形”;爆破切口从桥梁一侧向另一侧微差形成的塌落形态呈现出折叠形的“阶梯状”或者连续落地的“斜形”;爆破切口从桥梁跨中向两侧对称微差形成的落地时间小于从桥梁一侧向另一侧微差形成的落地时间;墩梁结合部位与桥墩底部的爆破切口同时形成可以节省落地时间。
张玉莹[7](2016)在《建筑物爆破拆除纵向倒塌模拟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沈阳东电医院住院部爆破拆除工程为实例,根据东电医院住院部具体情况,确定建筑物倒塌方向为纵向倒塌,并对其设计出不同的爆破切口参数、延期时间以及起爆方式;并采用LS-DYNA有限元软件对建筑物爆破拆除不同设计方案进行模拟分析;采用SOLID164单元、*MATPLASTICKINEMATIC材料建立钢筋混凝土整体式有限元模型,使用关键字*MATADDEROSION控制材料消失的过程以及延期时间,进而形成爆破缺口。爆破切口形成之后,框架底部承重结构被破坏失去支撑,采用关键字*LOADBODYZ施加重力荷载,建筑物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产生弯矩,绕固定端转动发生倒塌。将数值模拟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得出最佳爆破切口参数、半秒延期时间以及斜切式起爆方式。按照得出的最佳爆破设计方案对东电医院编制具体的爆破拆除施工方案,再将得出的实际倒塌结果与该方案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得出模拟结果与实际结果的误差在工程允许范围内,证明本文采用LS-DYNA软件进行钢筋混凝土高层框架结构的倒塌模拟是成功的,因此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可以对建筑物爆破拆除进行辅助设计,可以增加设计的可靠性,减少工作量。
雷昱[8](2015)在《桥梁控制爆破拆除的数值模拟与爆破方案优化》文中研究说明目前,我国公路交通基础建设势头趋于缓和,在桥梁工程市场,改扩建项目的市场份额稳步增长,拆除工程也逐渐成为新兴的热点行业。然而,当前最常用的控制爆破拆除技术,其规范仍处于定性设计的范畴,理论研究落后于工程实践,爆破事故时有发生,限制了此技术的发展。若能借助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实现桥梁爆破倒塌全过程的可视化预测,则可摆脱对规范中经验公式的过分依赖,提出更有针对性的爆破设计优化方案和施工安全防护方案,完成爆破拆除工程从“粗放”到“精细”的跨越。为此,本文主要研究了如下内容:首先,综述了桥梁爆破拆除中常用的技术手段,归纳出了桥梁倒塌破坏的基本模式,据此建立简化的力学模型,分析了影响爆破缺口参数的主要因素。其次,提出了以LS-DYNA求解器为核心的多软件联合建模求解法,以高效求解桥梁倒塌这一复杂显式动力问题。再次,根据倒塌过程中材料的力学行为,探讨了合适的单元类型和材料模型的选择,确定了控制材料失效、接触碰撞、计算方法等的一系列参数。接着,利用上述方法,成功模拟了桥梁爆破拆除中两个最具代表性的工程实例——倒向空间受限高墩的定向爆破拆除和拱桥多段延时起爆、一次性坍塌拆除。最后,根据模拟出的动态倒塌结果,评价了初拟爆破方案中切口参数、起爆顺序及延时间隔的合理性,并提出了相应的缺口优化方案和施工安全防护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桥梁爆破坍塌全过程的数值模拟结果符合预期,可多角度、分部件地观察倒塌姿态、爆碴块度大小及爆堆形态,实现了爆破效果的可视化预测,推动了爆破技术的创新和精进,对桥梁爆破拆除工程的实施具有指导意义。
杨元辉[9](2014)在《桥梁拆除爆破数值模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早期建设的桥梁很大部分已经无法满足交通运输的需要,旧桥改造、扩建项目日益增多。由于桥梁在拆除爆破中所处的地理环境各有不同,桥梁结构也千差万别,所以技术设计各有不同的要求,如果技术设计不符合规范,就会发生严重的爆破失败现象,因而给后续的处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麻烦与危险。基于这一现状,本文将以南友高速K83+930立交中桥爆破拆除为案例,通过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复杂环境下桥梁爆破拆除工艺及安全技术,做到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与科学管理,实现拆除爆破的安全有效。在桥梁数值模拟中,本文结合高速路桥梁的结构特点,通过ANSYS建立钢筋混凝土分离式共节点模型,并划分单元网格,在LS-DYNA环境下完成桥梁从受力、初始失稳、构件解体、全面垮塌、触地爆渣的全过程模拟;而后通过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塌落振动速度曲线及地面振动曲线分析桥梁爆破拆除中的倒塌受力过程及对高速路面的损伤情况;从而制定出有效的爆破方案,确定正确的爆破参数,设计起爆网络以及安全防护措施,对拆除爆破中的爆破效果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应的结论。由本文的研究成果来看,采用显示动力学分析软件ANSYS/LS-DYNA,研对桥梁的爆破拆除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对工程实际具有指导意义。
秦楠[10](2014)在《基于关键构件失效的结构竖向防连续倒塌性能评价》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按我国规范设计的一栋平面布置规则的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算例,运用改进的线性动力拆除构件法和非线性静力pushover法对其连续性倒塌受力机制及连续性倒塌抗力机制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结构防连续性倒塌的控制设计法,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关键构件的确定。关键构件的选取是结构防连续性倒塌机制分析和防连续倒塌设计的首要步骤。基于结构极限承载能力的概念,将构件拆除前后整体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的变化率定义为构件敏感性系数,提出了构件敏感性系数的计算方法。本文分别以平面框架和空间框架作为算例模型,将敏感性分析方法这一理论应用于算例中,验证了敏感性分析方法在平面框架和空间框架结构中的适用性,并通过计算得到了代表性构件的敏感性系数,为后续分析做好铺垫。(2)针对按我国规范设计的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运用线性动力拆除构件法对其防连续性倒塌受力机制进行了研究。以往的结构防连续性倒塌动力分析时通常将结构的初始状态视为零应力,零位移状态,未考虑结构在未拆除构件前的静力平衡状态,显然这和实际情况是不符的。本文分析时,将结构的初始静力平衡状态考虑在内,改进了动力分析方法的加载方案,使得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通过改进后的线性动力拆除构件法,得到了结构在典型部位拆除后的动力响应以及稳态响应,通过同一层和不同楼层之间的对比,总结了结构防连续倒塌的内在受力机制及连续性倒塌的规律,为研究防连续性倒塌设计方法提供依据。(3)采用非线性静力增量Pushover法,研究了按我国规范设计的典型RC框架结构的防连续倒塌抗力分布规律。基于结构关键构件的失效风险评估和关键构件的敏感性系数,提出了绝对倒塌概率的指标。同时,基于非线性静力增量法分析得到的局部区域竖向承载力全抗力曲线,提出了构件失效局部承载力储备的指标。前者从整体结构的角度评价结构发生连续性倒塌的可能性,后者从结构局部的的角度评价结构发生连续性倒塌的可能性。建议采用两个指标来综合评价结构的防连续性倒塌性能,给出了具体的评价方法,并对文中算例进行了评价。计算结果表明,角柱失效后结构易发生连续性倒塌,其次是边柱和中柱。这和线性动力分析时得到的结论吻合,为进一步研究防连续性倒塌设计方法提供依据。(4)提出了结构连续性倒塌控制设计方法,并给出了该方法的具体流程。该方法包括轴压比评估法、简单评估法、详细评估法三个阶段,每一种方法的内容都是基于本文前几章的分析成果,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对结构防连续倒塌设计提出了具体要求。
二、钢排架结构物线性聚能爆破失稳倒塌过程动力学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钢排架结构物线性聚能爆破失稳倒塌过程动力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城市桥梁爆破拆除数值分析与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城市桥梁的爆破拆除应用现状 |
1.3 城市桥梁爆破拆除理论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待解决的问题 |
1.5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二章 城市桥梁爆破拆除技术及力学机理 |
2.1 城市桥梁爆破拆除技术 |
2.1.1 城市桥梁结构爆破失稳模式 |
2.1.2 爆破拆除技术及特点 |
2.1.3 城市桥梁拆除中爆破技术的应用 |
2.2 城市桥梁爆破拆除力学机理 |
2.2.1 城市桥梁倒塌的力学条件 |
2.2.2 墩柱失稳破坏力学模型 |
2.2.3 连续塌落力学模型 |
2.2.4 城市桥梁倒塌触地振动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本构关系及有限元模型 |
3.1 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本构关系 |
3.2 钢筋混凝土有限元模型 |
3.2.1 整体式模型 |
3.2.2 分离式模型 |
3.2.3 组合式模型 |
3.3 分离式共节点模型基本假定 |
3.4 钢筋混凝土材料模型 |
3.5 钢筋混凝土单元的类型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城市桥梁爆破拆除数值模拟方法 |
4.1 爆破拆除数值模拟方法及其原理 |
4.1.1 有限元法 |
4.1.2 平面杆系有限元法 |
4.1.3 应用单元法 |
4.1.4 离散单元法 |
4.1.5 数值流行方法 |
4.1.6 边界元法 |
4.1.7 不连续变形分析法 |
4.1.8 有限元与离散元耦合的方法 |
4.2 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简介 |
4.3 ANSYS/LS-DYNA建模及求解过程 |
4.3.1 建立几何实体模型 |
4.3.2 网格划分 |
4.3.3 形成PART |
4.3.4 爆破切口的形成 |
4.3.5 接触定义 |
4.3.6 施加荷载 |
4.3.7 定义约束和边界 |
4.3.8 修改K文件求解 |
4.3.9 后处理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城市桥梁爆破拆除数值模拟及分析 |
5.1 桥梁模型概况 |
5.2 爆破方案优化设计 |
5.3 桥梁倒塌过程的模拟 |
5.4 桥梁倒塌过程的应力分析 |
5.5 桥梁倒塌过程的位移分析 |
5.6 桥梁倒塌过程的速度分析 |
5.7 桥梁倒塌过程的地面振动响应分析 |
5.8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城市桥梁爆破拆除方案优化设计及实施 |
6.1 工程概况 |
6.2 桥梁结构特点 |
6.3 爆破方案优化设计 |
6.4 爆破参数设计 |
6.5 爆破网络设计 |
6.5.1 起爆器材的选择 |
6.5.2 延期时间的设计 |
6.5.3 网路联接 |
6.6 爆破安全校核 |
6.6.1 爆破振动 |
6.6.2 塌落振动 |
6.6.3 爆破飞石 |
6.6.4 爆破冲击波 |
6.7 爆破安全防护 |
6.8 实际爆破效果与数值模拟效果 |
6.9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2)电子雷管在异型楼房拆除爆破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爆破设计 |
1)爆破难度及解决措施。 |
2)预拆除和钻孔。 |
3)爆破切口及爆破参数。 |
3 起爆网路 |
1)起爆网路设计[1,5,10]。 |
2)网路连接方法。 |
3)起爆注意事项。 |
4 安全校核 |
1)个别飞散物。个别飞散物距离计算[2]: |
2)爆破振动。爆破振动速度计算[3]: |
3)塌落振动。 |
5 爆破效果 |
6 结语 |
(3)地铁盾构孤石和突出岩石爆破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孤石和突出岩石工程处理方法研究现状 |
1.2.2 射孔器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2 技术研究路线 |
第二章 射孔弹对岩石毁伤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
2.1 计算模型及材料参数 |
2.1.1 射孔弹结构模型 |
2.1.2 材料模型及参数选择 |
2.1.3 有限元计算模型的建立 |
2.2 射孔弹成型聚能射流特性分析 |
2.2.1 侵彻作用机理 |
2.2.2 侵彻过程数值仿真分析 |
2.3 射孔弹聚能射流高速侵彻岩石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射孔弹结构参数优化设计的数值模拟研究 |
3.1 射孔弹结构参数对岩石毁伤效应的影响研究 |
3.2 射孔弹结构参数的正交优化比对分析 |
3.3 数值计算结果与正交优化综合分析 |
3.4 基于正交优化设计的射孔弹应用分析研究 |
3.4.1 射孔弹结构参数对侵彻岩石深度的影响 |
3.4.2 射孔弹结构参数对侵彻岩石裂纹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射孔枪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 |
4.1 弹间距对射孔枪成型子弹丸毁伤岩石的综合效应分析 |
4.2 弹间距对射孔枪成型子弹丸毁伤岩石特性的影响研究 |
4.2.1 方案设计 |
4.2.2 弹间距对射孔枪成型子弹丸毁伤微风化岩石特性分析 |
4.2.3 弹间距对射孔枪成型子弹丸毁伤中风化岩石特性分析 |
4.3 枪间距对射孔枪成型子弹丸毁伤岩石的综合效应分析 |
4.4 枪间距对射孔枪成型子弹丸毁伤岩石的多裂纹特性研究 |
4.5 枪间距对射孔枪成型子弹丸毁伤岩石的高穿深特性研究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海上退役石油平台拆除作业评估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弃置海洋石油平台拆除方案优选 |
2.1 退役平台弃置方案 |
2.2 平台拆除流程和方法 |
2.3 退役平台切割方案决策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导管架切割局部结构稳定性研究 |
3.1 轴压圆柱壳小挠度屈曲理论 |
3.2 薄壁圆柱壳开孔问题研究 |
3.3 受压圆柱壳屈曲分析 |
3.4 桩腿切割稳定性计算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退役平台拆除过程力学分析 |
4.1 导管架弹塑性分析方法 |
4.2 退役导管架拆除分析基础 |
4.3 导管架切割过程力学分析 |
4.4 导管架切割过程动力响应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浮托法平台拆除过程安全分析 |
5.1 驳船水动力载荷计算 |
5.2 浮托驳船频域计算 |
5.3 上部组块浮托法拆除研究 |
5.4 上部组块固定优化设计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今后需要开展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大型钢结构厂房聚能切割爆破拆除研究 ——以莱阳市某钢厂厂房爆破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线性聚能切割理论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 |
1.2.2 爆破地震波的研究 |
1.2.3 冲击波削波技术的研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线性聚能切割器原理 |
2.1 聚能切割器切割机理 |
2.2 线性聚能装药金属射流形成机制 |
2.3 聚能切割器的优化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影响线性聚能装药侵彻能力因素分析 |
3.1 炸药性能 |
3.2 装药形状 |
3.3 药型罩 |
3.4 炸高 |
3.5 壳体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钢结构爆炸切割拆除危害及防护措施研究 |
4.1 爆破地震波 |
4.1.1 天然地震波与爆破地震波的区别 |
4.1.2 爆源地震波 |
4.1.3 塌落触地振动 |
4.1.4 控制爆破振动效应的方法 |
4.2 爆破飞石 |
4.3 爆破冲击波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某集团棒材厂车间聚能爆破拆除方案设计 |
5.1 工程概述 |
5.2 爆破拆除方案设计 |
5.2.1 倾倒方向选择 |
5.2.2 框架式立柱斜梁的预处理 |
5.2.3 爆破切口位置确定 |
5.2.4 聚能切割器选择 |
5.2.5 切割器位置布置与车间爆破爆破时序 |
5.3 爆破安全校核 |
5.3.1 爆破振动计算 |
5.3.2 触地振动速度 |
5.3.3 爆破空气冲击波的安全距离校验 |
5.3.4 爆破飞石的安全距离校核 |
5.4 安全防护措施 |
5.5 爆破安全技术管理 |
5.5.1 施工进度计划 |
5.5.2 组织指挥系统 |
5.5.3 施工安全管理 |
5.5.4 警戒范围和方法 |
5.5.5 爆炸物品管理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致谢 |
(6)桥梁结构的爆破拆除数值模拟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爆破拆除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二章 桥梁爆破拆除理论基础与设计 |
2.1 概述 |
2.2 桥梁爆破拆除的力学基本原理 |
2.2.1 失稳倾覆力学机理 |
2.2.2 连续倒塌力学机理 |
2.2.3 碰撞破碎力学机理 |
2.3 有限元模拟技术在桥梁爆破拆除中的应用 |
2.3.1 有限元软件的计算方法 |
2.3.2 桥梁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2.4 不同类型桥墩爆破拆除设计 |
2.5 不同类型桥梁爆破拆除设计 |
2.6 桥梁爆破拆除切口设计 |
2.6.1 爆破切口的形状和位置 |
2.6.2 爆破切口的尺寸 |
2.7 桥梁爆破拆除方案设计 |
2.7.1 整体桥梁结构爆破拆除 |
2.7.2 只爆破拆除桥梁上部结构 |
2.7.3 只爆破拆除桥梁下部结构 |
2.8 桥梁实际工程的爆破拆除设计 |
2.8.1 爆破拆除技术设计 |
2.8.2 爆破拆除参数设计 |
2.8.3 爆破拆除网路设计 |
2.8.4 爆破拆除安全防护设计 |
2.9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桥墩爆破拆除模拟优化 |
3.1 各类桥墩爆破拆除方案模拟优化 |
3.1.1 实体桥墩 |
3.1.2 空心薄壁高墩 |
3.1.3 柱式桥墩 |
3.1.4 结论 |
3.2 不同爆破方案桥墩的爆破拆除模拟优化 |
3.2.1 爆破拆除倒塌效果和分析 |
3.2.2 结论 |
3.3 相同配筋率桥墩的爆破拆除模拟优化 |
3.3.1 爆破拆除倒塌效果和分析 |
3.3.2 结论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拱桥爆破拆除模拟优化 |
4.1 模拟优化分析 |
4.2 钢筋混凝土拱桥爆破拆除模拟优化 |
4.2.1 模拟优化过程 |
4.2.2 模拟优化过程对比分析 |
4.3 石拱桥爆破拆除模拟优化 |
4.3.1 模拟优化过程 |
4.3.2 模拟优化过程对比分析 |
4.3.3 实际爆破工程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连续梁桥爆破拆除模拟优化 |
5.1 模拟优化分析 |
5.2 模拟优化对象 |
5.3 爆破方案及模拟优化过程 |
5.3.1 主梁跨中、主梁支点、桥墩底端设置爆破切口 |
5.3.2 主梁支点、桥墩底端设置爆破切口 |
5.3.3 桥台处主梁支点、桥墩底端设置爆破切口 |
5.4 各爆破设计方案模拟优化过程的对比分析 |
5.5 实际爆破工程 |
5.5.1 爆破参数设计 |
5.5.2 爆破网路设计 |
5.5.3 爆破安全防护 |
5.5.4 实际爆破效果与模拟优化过程对比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刚构桥爆破拆除模拟优化 |
6.1 模拟优化分析 |
6.2 模拟优化对象 |
6.3 爆破方案及模拟优化过程 |
6.3.1 主梁端部、主梁跨中、墩梁结合处、桥墩底端设置爆破切口 |
6.3.2 主梁端部、中间跨主梁跨中、墩梁结合处、桥墩底端设置爆破切口 |
6.3.3 主梁端部、墩梁结合处、桥墩底端设置爆破切口 |
6.4 各爆破方案的模拟优化过程对比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本文主要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建筑物爆破拆除纵向倒塌模拟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意义及内容 |
1.1.1 研究意义 |
1.1.2 研究内容 |
1.1.3 技术路线图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拆除爆破发展现状 |
1.2.2 数值模拟在拆除爆破中的研究现状 |
2 建筑物拆除爆破坍塌方式 |
2.1 建筑物拆除爆破坍塌方式 |
2.1.1 原地坍塌 |
2.1.2 定向倾倒 |
2.1.3 单向折叠坍塌 |
2.1.4 双向交替折叠坍塌 |
2.1.5 内向折叠坍塌 |
2.1.6 水平向逐段解体 |
2.2 本章小结 |
3 工程实例分析与数值模拟 |
3.1 工程简介 |
3.2 爆破切口的设计方案 |
3.2.1 倾倒方向的确定 |
3.2.2 爆破参数的确定 |
3.3 LS-DYNA程序理论简介及其应用 |
3.3.1 基本控制方程 |
3.3.2 空间有限元的离散化 |
3.3.3 时间积分和时间步长控制 |
3.3.4 LS-DYNA分析过程 |
3.4 模拟结果与分析 |
3.4.1 有限元模型 |
3.4.2 模拟结果分析 |
3.5 同时起爆的模拟结果 |
3.5.1 同时起爆倒塌情况 |
3.6 本章小结 |
4 爆破方案的设计 |
4.1 爆破参数设计 |
4.2 爆破前预处理 |
4.3 起爆顺序及爆破网路设计 |
4.4 爆破安全距离测算 |
4.5 模拟与工程实际对比 |
4.6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桥梁控制爆破拆除的数值模拟与爆破方案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桥梁拆除现状 |
1.3 爆破拆除发展趋势——从“控制爆破”到“精细爆破” |
1.3.1 控制爆破技术研究现状 |
1.3.2 爆破拆除的未来——精细爆破 |
1.4 国内外爆破拆除理论研究发展现状 |
1.4.1 国外研究状况 |
1.4.2 国内研究状况 |
1.5 数值模拟技术在桥梁爆破拆除中的应用 |
1.5.1 爆破前结构状态的模拟 |
1.5.2 爆破过程结构坍塌损坏的动态模拟 |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7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二章 桥梁倒塌破坏机理与控制爆破拆除方案设计 |
2.1 桥梁爆破方案设计的基本原理 |
2.2 桥梁爆破拆除方式 |
2.2.1 常用桥梁控制爆破技术手段 |
2.2.2 整桥爆破拆除 |
2.2.3 部分爆破 |
2.3 桥梁倒塌破坏机理研究 |
2.3.1 各类桥梁的关键部位和失稳条件分析 |
2.3.2 桥梁失稳破坏力学分析 |
2.4 桥梁倒塌过程动力学分析 |
2.4.1 桥梁爆破拆除基本倒塌模式 |
2.4.2 定向倾倒理论模型 |
2.4.3 桥梁倒塌触地振动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桥梁爆破拆除过程动态数值模拟方法 |
3.1 数值模拟软件的选择 |
3.1.1 LS-DYNA求解器的功能 |
3.1.2 多软件联合建模求解技术 |
3.2 建模前规划分析方案 |
3.2.1 爆破参数初拟 |
3.2.2 数值模拟前的假定 |
3.2.3 建模方式的确定 |
3.2.4 其它需要提前考虑的问题 |
3.3 前处理 |
3.3.1 单元选取和实常数定义 |
3.3.2 根据本构关系选择材料模型 |
3.3.3 建几何实体模型 |
3.3.4 网络划分生成PART |
3.3.5 爆破切口定义 |
3.3.6 定义接触界面 |
3.4 加载求解 |
3.4.1 施加荷载 |
3.4.2 定义约束和边界 |
3.4.3 求解过程控制 |
3.4.4 修改K文件 |
3.5 后处理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桥梁拆除爆破数值模拟及参数优化 |
4.1 倒向空间受限的高墩爆破拆除数值模拟 |
4.1.1 工程概况 |
4.1.2 爆破方案设计参数初拟 |
4.1.3 爆破方案数值模拟 |
4.1.4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4.1.5 切口形式优化 |
4.2 拱桥定向爆破拆除数值模拟 |
4.2.1 工程概况 |
4.2.2 爆破方案设计参数初拟 |
4.2.3 爆破方案数值模拟 |
4.2.4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4.2.5 单元尺寸效应 |
4.2.6 爆破切口布置优化 |
4.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桥梁拆除爆破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建筑物爆破拆除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在爆破拆除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1.2.2 国外在爆破拆除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1.3 爆破拆除数值模拟软件ANSYS/LS-DYNA简介及其算法 |
1.3.1 计算机软件ANSYS/LS-DYNA简介 |
1.3.2 LS-DYNA软件主要算法 |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桥梁爆破拆除技术及倒塌破坏机理研究 |
2.1 桥梁的基本组成 |
2.2 桥梁爆破拆除技术简要分析 |
2.2.1 下部承重结构的爆破 |
2.2.2 桥跨结构的爆破 |
2.3 桥梁构件的破坏机制及塑性铰 |
2.3.1 受弯破坏 |
2.3.2 大偏心受压破坏 |
2.3.3 塑性铰 |
2.4 桥梁爆破拆除倒塌运动机理研究(多体-离散动力学) |
2.4.1 多体系统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
2.4.2 桥梁的初始失稳和初始拓扑 |
2.4.3 桥梁倒塌的变拓扑多体系统分析 |
2.4.4 桥梁倒塌的非完全离散分析 |
2.4.5 桥梁倒塌的完全离散分析 |
2.5 桥梁倒塌对地面的冲击与振动 |
2.5.1 桥梁塌落对地表的冲击力的计算 |
2.5.2 桥体触地振动速度分析 |
第三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本构关系及有限元模型 |
3.1 概述 |
3.2 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本构关系 |
3.2.1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
3.2.2 钢筋的本构关系 |
3.3 钢筋混凝土结构有限元模型 |
3.3.1 分离式有限元模型 |
3.3.2 组合式有限元模型 |
3.3.3 整体式有限元模型 |
3.4 桥梁钢筋混凝土材料模型选取 |
3.4.1 混凝土结构材料模型的选取 |
3.4.2 钢筋结构材料模型的选取 |
第四章 高速路桥梁拆除爆破的数值模拟 |
4.1 高速路跨线天桥的基本概况 |
4.2 模拟拆除方案预定及基本假定 |
4.3 ANSYS/LS-DYNA的运用分析步骤 |
4.4 桥梁模型建立 |
4.4.1 定义单元类型和实常数 |
4.4.2 定义几何模型 |
4.4.3 网格划分 |
4.5 接触的定义 |
4.5.1 接触类型的选择 |
4.5.2 接触摩擦设置 |
4.5.3 防止接触穿透措施 |
4.6 模型的加载及约束 |
4.6.1 桥梁模型的加载 |
4.6.2 约束的定义 |
4.7 模型的特殊求解控制 |
4.7.1 设定无反射边界条件 |
4.7.2 沙漏控制技术 |
4.7.3 质量缩放 |
4.8 重要参数的设定并求解 |
4.9 材料失效方式的控制 |
4.10 爆破切口的形成 |
第五章 高速路桥梁拆除爆破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5.1 桥梁倒塌过程力学分析 |
5.1.1 桥梁倒塌过程分析 |
5.1.2 桥梁倒塌过程受力情况 |
5.2 桥梁塌落振动数值模拟分析 |
5.2.1 不同爆破切口数量对塌落振动的影响数值模拟分析 |
5.2.2 微差爆破对塌落振动的影响数值模拟分析 |
5.3 高速路面防护效果数值模拟分析 |
5.4 桥梁塌落块度数值模拟分析 |
第六章 高速路桥梁拆除爆破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
6.1 爆破设计方案 |
6.2 爆破参数设计 |
6.2.1 钻孔参数 |
6.2.2 防撞墙、桥面、主梁部分参数 |
6.2.3 斜腿部分参数 |
6.3 起爆网络设计 |
6.4 安全防护措施 |
6.4.1 爆破震动安全距离验算 |
6.4.2 空气冲击波 |
6.4.3 爆破飞石 |
6.4.4 高速路面防护措施 |
6.5 拆除爆破后效果分析 |
6.5.1 桥梁倒塌解体情况 |
6.5.2 塌落振动分析 |
6.5.3 爆后快速恢复通车情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总结 |
7.2 本课题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基于关键构件失效的结构竖向防连续倒塌性能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连续倒塌的分类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防连续倒塌标准研究现状 |
1.3.2 防连续倒塌设计方法研究 |
1.3.3 防连续倒塌性能评价研究 |
1.3.4 结构防连续倒塌试验研究 |
1.4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内容 |
参考文献 |
第2章 构件重要性系数和结构冗余度指标 |
2.1 引言 |
2.2 基于竖向承载能力的构件敏感性系数分析 |
2.2.1 框架结构的承载能力极限分析 |
2.2.2 构件敏感性系数 |
2.2.3 结构的关键构件 |
2.3 平面框架结构分析 |
2.4 空间框架结构分析 |
2.5 基于关键构件的结构冗余度分析 |
2.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3章 基于竖向构件失效的框架结构连续性倒塌机制 |
3.1 引言 |
3.2 典型RC框架结构算例与数值分析方法 |
3.2.1 结构模型 |
3.2.2 数值模拟 |
3.3 RC框架结构连续倒塌机制分析 |
3.3.1 加载方案 |
3.3.2 角柱失效 |
3.3.3 中柱失效 |
3.3.4 边柱失效 |
3.3.5 同一楼层不同位置失效工况的对比 |
3.3.6 不同楼层同一位置失效工况的对比 |
3.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4章 框架结构防连续性倒塌抗力研究 |
4.1 引言 |
4.2 分析方法 |
4.3 连续性倒塌的抗力机制分析 |
4.3.1 角柱拆除 |
4.3.2 中柱拆除 |
4.3.3 边柱拆除 |
4.3.4 梁机制承载力悬链线机制承载力分析 |
4.4 RC框架连续倒塌抗力分布规律 |
4.5 结构防连续倒塌性能评价 |
4.5.1 考虑构件初始破坏概率的结构倒塌概率 |
4.5.2 承载力储备系数 |
4.5.3 框架结构防连续倒塌性能评价方法和流程 |
4.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5章 RC框架结构防连续倒塌的工程评估方法 |
5.1 引言 |
5.2 连续性倒塌控制评估法 |
5.2.1 评估流程 |
5.2.2 评估要点 |
5.2.3 结构防连续性倒塌性能评价 |
5.3 算例分析 |
5.3.1 轴压比评估 |
5.3.2 简单评估 |
5.3.3 详细评估 |
5.4 其他措施 |
5.4.1 提高局部破坏的安全系数 |
5.4.2 局部破坏工况设计 |
5.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与展望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钢排架结构物线性聚能爆破失稳倒塌过程动力学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城市桥梁爆破拆除数值分析与优化设计[D]. 周雯. 长沙理工大学, 2020(07)
- [2]电子雷管在异型楼房拆除爆破中的应用[J]. 周浩仓. 工程爆破, 2019(06)
- [3]地铁盾构孤石和突出岩石爆破技术研究[D]. 陈友文.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5)
- [4]海上退役石油平台拆除作业评估技术研究[D]. 刘立帆.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7(07)
- [5]大型钢结构厂房聚能切割爆破拆除研究 ——以莱阳市某钢厂厂房爆破为例[D]. 和发波. 青岛理工大学, 2016(06)
- [6]桥梁结构的爆破拆除数值模拟优化研究[D]. 冯剑平. 长安大学, 2016(02)
- [7]建筑物爆破拆除纵向倒塌模拟与应用研究[D]. 张玉莹.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6(05)
- [8]桥梁控制爆破拆除的数值模拟与爆破方案优化[D]. 雷昱. 长安大学, 2015(02)
- [9]桥梁拆除爆破数值模拟研究[D]. 杨元辉. 广西大学, 2014(03)
- [10]基于关键构件失效的结构竖向防连续倒塌性能评价[D]. 秦楠. 西南交通大学, 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