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白细胞血液成分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

去白细胞血液成分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

一、去白细胞血成分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林翠[1](2020)在《输血对围术期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结直肠癌患者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血后,对患者外周血中的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白介素6(IL-6)、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 IL-2R)、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的动态变化进行观察,并分析在结直肠癌手术围术期输血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于我院收治的直肠癌、结肠癌ASAI~II级患者共计64例,分为输异体血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血组(Ⅰ组,输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血300~450 ml)、未输血组(Ⅱ组)各32例。所有患者分别于麻醉诱导前、输血前、术后1、3、7d采集外周静脉血,应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IAP、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s IL-2R、IL-6,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3+、CD4+、CD8+、CD4+/CD8+比值及CD56+的变化,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和手术情况均无显着性差异的(P>0.05)。2.两个组患者输血前的T细胞及其亚群和NK细胞数量均较麻醉诱导前有所下降,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第1d,两个组的CD3+、CD4+数量均较麻醉诱导前有所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术后CD3+、CD4+、CD4+/CD8+及CD56+各指标均有明显恢复,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术后第1、3、7d,IAP和IL-6、s IL-2R的数量均较麻醉诱导前有所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血对结直肠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有较轻的抑制作用,患者术后恢复快。因此在当今血液匮乏的时期尽量做到能不输血则不输,把有限的血液资源用到真正需要它的患者身上,让临床用血真正做到科学合理。图11幅;表12个;参91篇。

曾宪鹏[2](2019)在《小鼠肝脏低温携氧机械灌注系统的建立及保护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由于器官来源不足,心脏死亡(donation after circulatory death,DCD)供肝等质量不佳的肝脏被应用于临床,为弥补冷保存(cold storage,CS)不能修复供肝质量的缺陷,肝脏低温携氧机械灌注(hypothermic oxygenated machine perfusion,HOPE)技术逐渐被使用。然而鉴于缺乏合适的研究模型,HOPE作用的分子机制尚不明晰。为此,我们拟建立小鼠肝脏HOPE模型,在探究合适灌注参数的基础上,应用该模型阐明HOPE对DCD供肝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对比应用不同流量HOPE灌注正常肝脏及热缺血30分钟肝脏的效果,验证小鼠肝脏HOPE系统的稳定性与有效性,并探寻适合的灌注流量。应用体外常温非载血复灌系统,阐明自噬在HOPE对DCD供肝中的作用。通过体外常温载血复灌系统与基因工具鼠,分析P选择素是否参与HOPE对DCD供肝的保护作用。结果:当HOPE流量不小于0.3 ml/min·g时,该系统能在正常小鼠肝脏中达到完全灌注。在流量为0.1-0.5 ml/min·g条件下,HOPE能发挥明显优于CS的DCD供肝保护作用。与CS相比,经历了HOPE的DCD供肝能够激活自噬体的生成,自噬蛋白表达与自噬体数量明显增加,然而应用自噬抑制剂后,HOPE的保护作用被消除。在炎症反应方面,P选择素敲除能够减轻DCD供肝损伤程度,其与野生型小鼠HOPE的作用机制类似。此外,比较P选择素敲除小鼠HOPE与CS对DCD供肝效果发现,P选择素敲除小鼠HOPE在拥有抗炎作用的基础上还能减轻DNA与氧化应激损伤。结论:我们成功建立了稳定的小鼠肝脏HOPE系统,阐明了HOPE可通过激活自噬及P选择素依赖与非依赖途径发挥对DCD供肝的保护作用。

魏嘉[3](2018)在《猪心脏移植供心冷保存的研究及评价体系的建立》文中研究说明心脏移植是挽救终末期心脏病患者生命和生活质量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然而,心脏移植过程中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和供心冷保存时限较短的问题,一直是困扰心脏移植推广应用的主要瓶颈。心脏移植过程中,供心必然经历缺血缺氧-再灌注重新获氧这一过程,导致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IRI是供心术后急、慢性功能不全甚至功能衰竭,致使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因素。目前临床通常使用冷保存液灌注和保存离体供心,然而,在此低温条件下的心肌代谢并未停止,有害代谢产物的积聚最终会在再灌注阶段引起供心损伤。目前该法的心肌有效保存时限仅有46 h,进一步加剧了待移植患者与供心不足的矛盾。由此可见,研制可减轻IRI和延长供心冷保存时限的冷保存液,是心脏移植的重要技术关键和研究热点。IRI诱导多条信号通路的激活并调控一系列基因的表达,导致细胞凋亡坏死最终引起器官损伤,业已证明:细胞凋亡、补体激活和炎症皆为参与IRI的经典关键通路。研究发现将针对上述通路中关键基因的化学合成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加入器官保存液,可有效抑制IRI所致的器官损伤,然而,这些研究仅局限于小动物模型,很难客观模拟人类疾患过程。猪在解剖结构、生理生化和免疫反应等方面与人类极为相似,是学术界公认的最适合模拟人类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模型动物。有鉴于此,我们以小型猪为实验动物,根据RNA干扰理论,研制可减轻IRI和延长有效保存时限的含siRNA心肌保存液。在siRNA体内给药中,转染效率一直是个技术难点。小动物实验证明,大剂量裸siRNA分子加入保存液可有效减少IRI,但大剂量siRNA给药策略不适用于大动物或人医临床。而转染试剂(Transfection reagent,TR)广泛应用于siRNA的体内和体外转染中,可减少siRNA使用剂量,较适合临床给药。为此,我们选取IRI相关的4个基因:Complement component 3(C3)(补体激活)、Nuclear Factor kappa B-p65(p65)(炎症)、Caspase 8和Caspase 3(细胞凋亡),设计并合成siRNA,用猪肾细胞(PK15)和猪睾丸细胞(ST)筛选出抑制效率最强的4对siRNA。再将不同剂量化学修饰的siRNA-TR混合物或单纯siRNA加入常规心脏保存液Celsior液中,灌注并冷保存离体猪心。研究发现含低剂量siRNA-TR的保存液(4 OD siRNA-TR)在抑制4个目的基因表达和减少细胞凋亡作用上均优于只含有高剂量单纯siRNA的保存液(16 OD siRNA)。为减少和降低供心离体冷保存和再灌注引起的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我们研究发现含siRNA-TR的保存液可减少冷保存供心的凋亡细胞,但其对再灌注复跳心的作用尚不清楚。为此,我们设计和构建了大动物供心保存评价体系,在国内率先建立大动物离体心灌流系统,通过灌注温血灌流液可使各类大动物供心在离体情况下跳动,再与心脏原位移植模型结合,构成供心体内外各项主要生物学参数综合评价平台。保存后供心在连接于离体心灌流系统或原位移植到受体时,经监测复跳过程中左心室血流动力学参数、心肌生存率、组织结构改变、心肌坏死、氧化应激、免疫激活和炎症反应等一系列生物学参数,可全面客观评判不同保存方式保存后的供心质量,为大动物心功能监测和人医心血管疾病临床相关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研究基础和技术平台。为检验含siRNA-TR的保存液对再灌注猪心的保护效果,使用500 ml含2、4、6 OD siRNA(siRNA组)或4 OD scramble siRNA(阴性对照组,Ctrl)与TR混合物的Celsior液,以及500 ml单纯Celsior液(常规保存组,CEL),灌注并冷保存离体猪心12 h后再将供心连接于体外灌流系统,温血灌注供心以左心做功模式跳动3 h。结果发现:siRNA组供心做功血流动力学参数均好于对照组CEL和Ctrl;做功结束后,其组织细胞凋亡水平低;组织结构改变轻微;血浆中的心肌酶学标志物和组织中的氧化应激标志物水平低;心肌组织中促炎因子和4个靶蛋白表达下调;组织中TLR-7及其配体MyD88水平未见升高。3个siRNA组之间相比,4 OD组综合效果最好,与冷保存未复跳猪心试验结果一致。从而提示siRNA保存液具有保护心功能、抑制细胞凋亡、保护心肌正常组织结构、减轻心肌坏死和氧化应激、控制炎症反应的作用且具备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基于离体心试验结果,为证实4 OD-TR的siRNA保存液在原位移植中同样具有较好心肌保护效力,我们将6只成年雄性小型猪供心分为2组,常规保存组供心冷保存6 h,而灌注siRNA-TR保存液的供心冷保存时间延长到12 h。冷保存结束后全部原位移植到受体胸腔并开放主动脉使其复跳做功3 h,期间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所有供心冷停跳后、检测与离体心复跳心相同的指标。结果发现,与常规冷保存6 h的供心相比,延长保存时间到12 h的供心在凋亡水平、组织结构变化、心肌坏死、炎症反应和先天免疫激活等方面都有所减轻,心功能参数良好。在延长一倍时间的基础上,仍具有比常规临床保存供心更好的质量参数。本研究证明:通过含抑制炎症和凋亡途径的siRNA心肌保存液冷保存猪供心,能有效提高供心质量和延长保存时限,为深入研发临床新型供心保存液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潜在的开发价值。

黄飞,苏正昌[4](2017)在《去白细胞输血技术在减少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价值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去白细胞输血技术在减少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效果和价值。方法以回顾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间收治的40例需输血的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血液成分治疗,观察组采用去白细胞血液成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医院感染方面的状况,并根据分析结果,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讨论。结果经统计,观察组的20例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35.0%,对照组患者为50.0%,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着(χ2=14.681,P<0.05)。结论应用去白细胞输血技术,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对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状况有重要价值。

程利民,高清平,秦云,黄欣[5](2014)在《去白细胞输血技术在减少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对于需输血的急性白血病患者能否通过应用去白细胞的输血技术减少患者医院感染。方法:随机选择2008-01-2012-01血液科住院治疗的急性白血病(除去M3)需要输血的患者,去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将191例患者分为研究组(95例)及对照组(96例),在患者需要输血时,分别输注普通血液成分及去白细胞的血液成分,最后比较2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89%∶52.08%,P<0.05)。结论:对于需输血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使用去白细胞的成分输血技术能减少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

杨勇[6](2013)在《连续灌注不停跳心脏移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供心常温血连续灌注全程不停跳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目的:在前期的研究中,我们对温血灌注心脏不停跳保存的效果进行了研究。为了避免在摘取供心以及移植过程中心脏停搏和心肌缺血,我们应用了常温血连续灌注供心保存技术,探讨从供心的获取到供心移植完毕全程保持供心在不停跳状态的可行性和评价该方法对长时间保存的供心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32只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两组:不停跳保存组,8对,分别为供体和受体,供心采用常温血连血灌注不停跳保存8小时后供心在不停跳状态下进行心脏移植;冷保存组,8对,分别为供体和受体,供心应用HTK保存液(histidine-tryptophan-ketoglutarate solution)灌停后放入4℃HTK液中保存8小时后供心在低温停搏下行心脏移植。记录在移植中心律失常的发生例数、心脏移植吻合和体外循环的时间,以及移植后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剂量;检测主动脉开放2小时和3小时的左心室血流动力学变化和主动脉开放3小时后血清CK-MB水平和心输出量;取左心室心肌标本进行心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不停跳保存组的心脏移植吻合时间长于冷保存组,且有显着性差异;但体外循环时间明显少于冷保存组;不停跳保存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剂量以及血清水平的CK-MB均明显低于冷保存组;在主动脉开放2小时和3小时后不停跳保存组供心左心室血流动力学参数:左心室收缩压(LVD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dp/dtmax)和下降速率(-dp/dtmax)均明显优于冷保存组,且显示出较快的恢复趋势。心肌超微结构显示不停跳组在肌小节的清晰度和线粒体的完整度及线粒体嵴的完好度,以及肌膜的水肿程度均明显优于冷保存组。结论:常温连续灌注全程不停跳保存供心是完全可行的,该模型适用于供心连续灌注长时间不停跳保存和实施不停跳心脏移植。该方法可避免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更接近生理的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第二部分常温灌注全程不停跳保存供心功能、代谢和心肌凋亡的研究目的:研究长时间常温连续灌注不停跳保存供心移植后心功能、心肌代谢和心肌细胞凋亡变化,检验该保存方法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广西巴马小型猪12对,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6对,分为供体和受体。A组供心在顺行连续灌注不停跳状态下切取,应用37℃氧合血连续灌注不停跳保存8小时后在不停跳状态下完成移植手术。B组供心应用ST.Thomas停搏液灌停后,应用29℃高钾氧合血连续灌注保存8小时,在停跳连续灌注下完成移植手术。检测两组供心保存期0.5小时,4小时和8小时的心肌氧摄取率、血清CK-MB和cTn-I变化;移植3小时后检测两组供心左心室血流动力学、心肌含水量、心肌组织光镜下改变、心肌丙二醛和ATP含量、心肌细胞原位凋亡和流式细胞学变化。结果:A组在保存0.5h、4h和8h时的心肌氧摄取率均明显大于B组,两组供心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血清水平CK-MB(?)cTn-I均有升高,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主动脉开放后两组供心恢复/保持窦性心律例数和成功脱离体外循环例数无明显差别;移植3小时后,A组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恢复好于B组;A组心肌含水量略少于A组,光镜显示B组心肌水肿较A组明显;A组的心肌组织的ATP含量明显高于B组;A组的心肌丙二醛含量和心肌细胞凋亡程度明显低于B组。结论:常温连续灌注不停跳保存方法可以长时间有效地保护供心的心功能,改善心肌代谢水平,减少心肌凋亡。第三部分红细胞压积和钠离子浓度对不停跳供心保存效果的影响目的研究常温血灌注液红细胞压积和钠离子浓度对长时间不停跳供心保存效果的影响。方法广西巴马小型猪12只,供心在常温血连续灌注不停跳状态下切取不停跳保存8小时。根据灌注液红细胞压积和钠离子的浓度不同分为分为A组(n=6)和B组(n=6)。记录两组供心保存期间的心率和心律变化等情况,检测两组心肌保存4小时和8小时的左心室动力学变化,以及保存8小时后心肌含水量和心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1)两组供心在保存期间心率和心律变化无明显差异;(2)左心室动力学在供心保存在第4h两组无明显差异,在第8h有明显差异(P<0.05);(3)保存8h后心肌含水量A组少于B组(P<0.05)(4)心肌超微结构显示A组的肌膜水肿程度低和线粒体结构的完整性好于B组。结论适当提高灌注液中的红细胞压积和钠离子浓度可以降低不停跳供心的水肿程度,保护供心的心功能。

路政[7](2012)在《低温去白细胞氧合血Plegisol液对猪供体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研究背景心脏移植是目前治疗各类终末期心脏病和不可矫治先天性心脏病的唯一有效手段。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及新型免疫抑制药物的临床应用,心脏移植技术已经逐渐成熟并在心脏外科手术治疗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接受心脏移植术后的患者存活时间明显延长,生活质量得以提高。但在心脏移植领域中依然存在着如供心来源缺乏、供心保存、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移植后冠状动脉血管病等还没根本解决的问题。其中供心缺乏和心脏保存技术是限制心脏移植发展的重要因素。供体器官严重缺乏是目前临床器官移植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传统的心脏移植标准是由Copeland等人制定的,即最佳供体心脏应来源于脑死亡心不停跳供体(heart beating donor HBD)。但是目前需要接受心脏移植的患者逐渐增多,而符合“传统供体标准”的供体供不应求,导致有指征接受心脏移植的患者因得不到供心而在等待中死亡。因此可以适当放宽某些供体标准,即通过接受“边缘性供体(margin donor)",来缓解供体器官匮乏的局面。这些供体器官功能可能部分受损,但这些损害在通过移植后,在受体康复期间会逐渐恢复。常见的边缘性供体器官包括无心跳供体器官(non-heart-beating donor NHBD)、获取前需大剂量药物维护的供体器官、长冷缺血时间供体器官、老年供者器官(>40岁)等。其中心停跳供体(non-heart-beating donor NHBD)就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长时间缺血是边缘性供心能否被利用所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因此如何延长供心安全保存时间并提高移植心脏的存活率是对心脏保存技术很大的挑战。心脏保存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两条基本方面:(1)通过降温使心脏停搏,即通过低温有效减低心肌新陈代谢来减少心肌能量消耗。实践证明将供心保存在4℃环境,可使其代谢率降低为正常温度的1/10,此时心肌的能量消耗最低,但它延缓了心脏功能恢复的时间,诱发内皮细胞损伤,增加了晚期移植物血管病变的发生率;(2)人工供给必要的生命基质,用以维持组织细胞的最低能量消耗。目前临床常用的心肌保护液有UW液、Euro-Collins液、Celsior液、St.Thomas液、Stanford液、HTK液等,它们均可使心脏处于停博状态并给心脏提供更多的能量底物,可减轻保存期间及缺血再灌注对心肌的损伤,但仍没有彻底解决保存后心脏功能和心肌结构受损的问题,不能用于长期的心脏保存,因此改进及完善心肌保护液成为临床上的迫切要求。在心肌保护液不断发展的同时,各种心脏保存技术如各种含氧、不含氧的灌注技术,间断灌注和持续灌注、液相灌注和气相灌注技术的联合应用,已经使供心的保存突破4-6小时的时限。近年来采用去白细胞氧合血心肌保护液对心肌进行保护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从理论上讲,它能给供心提供接近生理的内环境,维持心肌细胞的有氧代谢,有效减轻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但其在心脏移植过程中对供心的具体保护作用和机制尚不明确。本实验即通过建立猪失血性休克脑死亡模型,在心脏热缺血10分钟后摘取猪供心,分别置于去白细胞氧合血Plegisol液4℃恒温连续微流量灌注、4℃Plegisol液条件下恒温保存4小时,并进行同种异体心脏移植,通过检测其在不同时间段的心脏复跳、心脏血流动力学、心肌蛋白含量等指标,探讨低温去白细胞氧合血Plegisol心肌保护液持续微流量灌注对热缺血猪供心肌的保护效果及作用机制。2材料和方法2.1将来自同一品系的28只瑞典家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4只,各组内随即选7只作为供体,7只作为受体。所有猪肌肉注射麻醉药诱导麻醉后,然后耳缘静脉给予泮库溴氨、盐酸氯胺酮联合静脉麻醉。气管切开术后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颈内静脉、颈内动脉穿刺连接心电监护仪监测中心静脉压及动脉压,待各项指标稳定时进行手术暴露心脏。通过颈内动脉穿刺采集脱白细胞及血小板的血液,在心脏热缺血10分钟后摘取供心。2.2将实验组和对照组供心分别置于含血Plegisol液4℃恒温连续微流量灌注4小时、4℃Plegisol液恒温保存4小时后,采用Shumway原位心脏移植的经典术式将供心移植给受体。实验组用含血Plegisol液4-C低温微流量持续灌注,对照组则行心脏移植手术期间保持胸腔内低温状态(4℃)。2.3心脏移植手术心脏复跳后记录7日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如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并用超声探头记录心输出量(CO),冠状动脉平均血流量(CF);采集术后0时、6小时、12小时、1日、3日、7日静脉血测定心肌肌钙蛋白T (cTnT)、肌红蛋白(Mb)的水平。7日后处死实验用猪摘取供心测定心肌含水量(MWC)。2.4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全部数据均以x±S表示,两组定量资料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满足t检验的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a取0.05,P小于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3结果3.1心脏复跳情况:心脏移植后实验组的3只家猪出现室颤,给予电除颤后恢复窦性心律,其余4只家猪自动恢复窦性心律;对照组5只家猪出现室颤,4只给予电除颤后恢复窦性心律,1只因持续室颤电除颤失败后死亡,其余2只自动恢复窦性心律。3.27日内平均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O)、冠状动脉的血流量(CF)及实验结束后心肌的含水量(MWC)结果:实验组平均心率:105.3+9.8次/分,平均动脉压:76.36±7.27mmhg,心输出量:2.62±0.04L/min,冠状动脉的血流量:88.59±6.32 L/min,心肌的含水量:78.55±0.48%;对照组平均心率:109±10.0次/分,平均动脉压:53.08±7.13mmhg,心输出量:1.80±0.10L/min,冠状动脉的血流量:76.18±5.14L/min,心肌的含水量:79.77±0.53%。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心率及心肌的含水量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冠状动脉的血流量与对照组相比显着较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3.3心肌蛋白:对照组cTnT、Mb水平明显高于实验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照组心肌破坏程度显着高于实验组。4结论与传统单纯低温静置保存法相比,低温去白细胞氧合血Plegisol心肌保护液持续微流量灌注应用于心脏移植中能显着减少热缺血供心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有效减轻再灌注损伤,对热缺血供心的心功能和心肌组织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王霖[8](2011)在《改良HTK液灌注对无心跳供体猪心的保护作用》文中提出第一部分无心跳供体猪心热缺血时限的探讨目的:探讨可用于移植的无预处理的无心跳供体猪心热缺血时限。方法:实验家猪21对(每对含供、受体各一只),共分成四组。S0组(对照组n=6例):供体心脏以Stanford液1000ml主动脉根部灌注,心脏停跳后立即切取供心,置于4℃Stanford液中保存2h;S15组(热缺血15 min组n=6例):心脏放血停跳,热缺血15min后,用4℃Stanford液1000ml灌注,切取供心,置于4℃Stanford液中保存2h;S30组(热缺血30mmin组n=6例):心脏放血停跳,热缺血30 min;S45组(热缺血45 mmin组n=3例):心脏放血停跳,热缺血45 min;S30组、S45组灌注及保存方法同S15组。各组均以双腔心脏移植方法行原位移植,监测供体心脏移植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测定心肌酶、肌钙蛋白I.ATP.心肌含水量等指标,以及电镜观察心肌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采用student t检验,多组间的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心脏移植实验中S0、S15、S30组均成功复跳,脱离体外循环辅助,S45组均无法复跳。与S0、S15组比较,S30组复跳时间、并行循环时间延长(P<0.05)。S30组心输出量、ATP含量明显下降(P<0.05),心肌含水量、心肌酶、肌钙蛋白Ⅰ明显升高(P<0.05)。电镜观察超微结构S0、S15、S30组心肌有损伤,以S30组损伤较重,但结构尚完整。S45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严重破坏,为不可逆改变。结论:1、常温失血30分钟内无预处理的无心跳供体猪心可用于心脏移植研究;2、常温失血45分钟后,无预处理的无心跳供体猪心的心肌超微结构已经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严重破坏,不可用于心脏移植。第二部分改良HTK液灌注对无心跳供体猪心的保护作用目的:探讨改良HTK液灌注在热缺血30分钟无心跳供体猪心移植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家猪24对(每对含供、受体各一只),共分成四组。S0组(对照组n=6例):心脏以Stanford液1000ml主动脉根部灌注,心脏停跳后立即切取供心,置于4℃Stanford液中保存2h;S30(常规灌注组n=6例):心脏放血停跳热缺血30min后,用4℃Stanford液1000ml灌注,切取供心置于4℃Stanford液中保存2 h;SH30(HTK灌注组n=6例):心脏放血停跳热缺血30min后,灌注HTK液1000ml,切取供心.置于4℃HTK液中保存2h,心脏复跳前灌注500ml去白细胞血;SHO30(改良HTK灌注组n=6例):心脏放血停跳后热缺血30min,灌注改良HTK液1000ml(含血栓素酶抑制剂10mmg肝素5mg),切取供心,置于4℃改良HTK液中保存2h,心脏复跳前灌注500ml去白细胞血(含血栓素合成酶抑制剂5mg+肝素3mg)。各组均以双腔静脉原位心脏移植方法行原位移植,监测供体心脏移植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测定心肌酶、肌钙蛋白I、ATP、TXB2、SOD、MDA、心肌细胞凋亡、Bcl-2, Bax, Caspase-3基因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等指标,电镜观察心肌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采用student t检验,多组间的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SH30、SHO30组各项检测指标均优于S30组(P<0.05)。SH30、SHO30组间血流动力学与S0组无差别(P>0.05),但其余生化指标较S0组差(P<0.05)。SH30、SHO30组间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差异(P>0.05), SHO30在心肌酶学、cTn I、TXB2、ATP、SOD、MDA指标优于SH30组(P<0.05),而心肌细胞凋亡、Bax、Caspase-3基因蛋白水平的表达高于SH30组,Bcl-2基因蛋白的表达低于SH30组。心肌超微机构提示S0、SHO30组未发现血栓,而在S30组有大量血栓,SH30组也在冷保存后发现微循环血栓。从心肌结构、线粒体及微血管内皮细胞变化来看,S0组最完整,SHO30次之,S30组最差。结论:1、改良HTK液灌注可以减轻热缺血30分钟猪NHBD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2、血栓素合成酶抑制剂与肝素联合应用可以改善热缺血30分钟猪NHBD供心心肌微循环,增强对猪NHBD供心的保护作用。3、血栓素合成酶抑制剂可以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细胞凋亡。

张军,管政,彭荣臻,周浩,刘凯[9](2009)在《成分输血在肝移植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在肝脏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例肝移植患者术中、术后成分血的应用与检验结果。结果2例患者术中、术后输注红细胞和血浆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凝血机制基本正常,患者一顺利康复出院,患者二病危自动出院。结论做好血液贮备,及时检测出凝血功能,有针对性输注血液成分是保证移植成功的关键。

严媚[10](2008)在《1,25-(OH)2D3及复方丹参对大鼠异基因骨髓移植后免疫耐受和造血重建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从基础研究入手,在建立大鼠异基因骨髓移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模型的基础上,用1,25-(OH)2D3及复方丹参作为干预方案,观察移植后大鼠aGVHD发生的严重程度、病理变化、造血恢复时间及T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在体内的变化,探讨这种变化与相应事件之间的关系,并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对aGVHD的诊断价值及药物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建立稳定的大鼠异基因骨髓移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动物模型;第二部分1,25-(OH)2D3及复方丹参作为干预因素,对大鼠异基因骨髓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和造血重建的影响;第三部分异基因骨髓移植后T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变化与免疫状态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动态检测的方式来观察aGVHD组和干预组在大鼠异基因骨髓移植后aGVHD的程度、病理变化、造血恢复时间、体内细胞因子(IL-2和IFN-γ;IL-4和IL-10)以及T细胞亚群(CD4+、CD8+)的变化,用原位杂交的实验原理,在受鼠体内检测供鼠的Y染色体,以证实移植成功;用成熟的生物学方法(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用免疫细胞学技术(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第一部分结果显示:建立一个稳定的异基因骨髓移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动物模型,需要加入脾细胞,骨髓细胞与脾细胞按1∶1及1∶1.5混合,大鼠aGVHD的发病时间相对集中于移植后的2~3周,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8.5天及16.5天,且全部出现较典型的aGVHD临床及病理表现。第二部分结果表明1,25-(OH)2D3组大鼠外周血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在不同时间点(第7,14,21天)的变化均高于aGVHD组,在移植后第21天白细胞、血红蛋白值均达到正常,血小板计数虽明显高于aGV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未恢复正常;丹参组变化趋势与1,25-(OH)2D3组一致,且1,25-(OH)2D3组及复方丹参组组间比均无差异,联合组疗效并不优于单药组。本实验观察到尽管aGVHD组及干预组大鼠在50天观察期内全部死亡,但干预组与aGVHD组相比,其aGVHD的发病时间延迟,临床aGVHD评分降低,平均生存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大鼠的aGVHD的病理表现较aGVHD组轻。第三部分结果显示:aGVHD组CD4+值在移植后明显增加,与移植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第14天增高最为明显,第21天其数值接近移植前水平;CD8+的走势与CD4+相似, aGVHD组CD4+/CD8+的数值变化亦以第14天增高较为明显,T细胞亚群的变化与发生aGVHD的时间相一致;经干预处理后CD4+、CD8+增高的幅度较aGVHD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CD4+更为明显,各干预组CD4+/CD8+的比值以第21天增高较为明显。aGVHD组所测得的细胞因子IL-2、IFN-γ在移植后呈上升趋势,IL-10呈下降趋势,均以第14天为明显变化点,与第0天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1天各指标接近移植前水平;IL-4在移植后各时间点其数值变化呈下降趋势;IL-2、IL-10、IFN-γ变化趋势与其在移植后第14天发生aGVHD相一致。各干预组细胞因子IL-2、IFN-γ在移植后呈下降趋势,21天略有升高;IL-10则呈上升趋势,21天有所下降,与第0天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IL-4各干预组在各时间点其数值变化呈上升趋势,变化幅度较小。各干预组经各自不同的干预方案预处理后,发生aGVHD的时间在21天左右,程度轻,IL-2、IL-10、IFN-γ的变化趋势与其一致。细胞因子在各时间点与aGVH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全疆首个大鼠异基因骨髓移植aGVHD动物模型,骨髓细胞与脾细胞按1∶1及1∶1.5混合可以作为异基因骨髓移植后aGVHD研究的理想模型。将1,25-(OH)2D3及复方丹参作为干预因素,在大鼠异基因骨髓移植后能够促进造血重建并有预防aGVHD的作用;且干预方案能够明显降低CD4+T淋巴细胞的数量,调节Thl/Th2平衡,抑制Thl亚群(IL-2、IFN-γ)的增殖及功能发挥,促进Th2亚群(IL-10)的增殖,发挥免疫耐受的作用。细胞因子IL-4在本研究变化不显着,提示联合多个细胞因子和T细胞亚群的检测有助于免疫状态的判定。

二、去白细胞血成分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去白细胞血成分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输血对围术期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实验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材料
        1.1.2 实验方法
        1.1.3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手术情况
        1.2.2 两组患者围术期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数量变化
        1.2.3 两组患者围术期IAP数量变化
        1.2.4 IL-6、s IL-2R变化
    1.3 讨论
        1.3.1 T淋巴细胞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
        1.3.2 NK细胞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
        1.3.3 输血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1.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输血相关的主要免疫反应研究进展
    2.1 输血相关知识
    2.2 免疫学相关知识
    2.3 溶血性输血反应
        2.3.1 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2.3.2 迟发性溶血输血反应
    2.4 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2.4.1 输血后发热性反应
        2.4.2 输血后变态反应
        2.4.3 输血相关性免疫调节(TRIM)
    2.5 血液储备引发的输血反应
    2.6 肿瘤免疫学相关知识
        2.6.1 非特异性抗肿瘤免疫
        2.6.2 特异性抗肿瘤免疫
        2.6.3 肿瘤的免疫逃逸
    2.7 异体输血与肿瘤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2)小鼠肝脏低温携氧机械灌注系统的建立及保护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前言
    1.1 我国肝移植发展现状和瓶颈
    1.2 供肝保存技术
    1.3 低温机械灌注技术研究进展
    1.4 HOPE机制的研究现状
    1.5 自噬可能参与HOPE对 DCD肝脏的保护作用
    1.6 HOPE可能通过P选择素依赖和非依赖途径发挥对DCD肝脏的保护作用
2 小鼠肝脏低温机械灌注系统的建立与参数探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和方法
    2.3 实验结果
    2.4 讨论
    2.5 结论
3 HOPE通过上调自噬的表达发挥DCD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
    3.1 引言
    3.2 方法
    3.3 实验结果
    3.4 讨论
    3.5 结论
4 HOPE通过P选择素依赖和非依赖途径发挥对DCD肝脏的保护作用
    4.1 引言
    4.2 实验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4.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一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参考文献
综述三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致谢

(3)猪心脏移植供心冷保存的研究及评价体系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缺血再灌注损伤
    1.2 供心保存方法
        1.2.1 单纯低温保存
        1.2.2 连续灌注保存
        1.2.3 间断灌注保存
        1.2.4 高压混合气体干燥保存
    1.3 RNA干扰与器官IRI
        1.3.1 RNAi的机理
        1.3.2 介导基因沉默效应的其他手段
        1.3.3 介导RNAi的方法
        1.3.4 RNAi疗法面临的挑战
        1.3.5 RNAi在不同器官抗IRI的应用
        1.3.6 siRNA疗法在IRI的发展前景及应用中的难点
    1.4 哺乳动物心脏模型
        1.4.1 离体心脏模型
        1.4.2 心脏移植模型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靶基因SIRNA序列的设计及效果验证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剂与耗材
        2.2.2 主要仪器
        2.2.3 主要软件
        2.2.4 siRNA的设计与合成
        2.2.5 溶液配制
        2.2.6 细胞培养
        2.2.7 细胞转染
        2.2.8 总RNA提取及反转录
        2.2.9 Real Time qPCR
        2.2.10 统计学方法
    2.3 结果
        2.3.1 Real Time qPCR结果
        2.3.2 siRNA序列筛选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IRNA心肌保存液的研制及其对冷保存猪心的作用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剂与耗材
        3.2.2 主要仪器
        3.2.3 主要软件
        3.2.4 试验动物及分组
        3.2.5 溶液配制
        3.2.6 动物麻醉及手术
        3.2.7 蛋白提取及浓度测定
        3.2.8 Western Blot
        3.2.9 石蜡切片制作
        3.2.10 TUNEL
        3.2.11 统计学方法
    3.3 结果
        3.3.1 含TR的 siRNA保存液对冷保存供心靶基因的抑制效率
        3.3.2 含TR的 siRNA保存液对冷保存供心细胞凋亡的作用
        3.3.3 含TR保存液中siRNA最佳剂量的探索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动物供心保存评价体系的建立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剂与耗材
        4.2.2 主要仪器
        4.2.3 主要软件
        4.2.4 评价平台—大动物离体心灌流系统
        4.2.5 评价平台—心脏原位移植模型
        4.2.6 评价指标—左心室血流动力学
        4.2.7 评价指标—心肌生存率
        4.2.8 评价指标—心肌组织结构改变
        4.2.9 评价指标—心肌坏死和氧化应激
        4.2.10 评价指标—先天免疫激活和炎症水平
    4.3 结果和讨论
        4.3.1 评价平台—大动物离体心灌流系统
        4.3.2 评价平台—心脏原位移植模型
        4.3.3 评价指标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SIRNA心肌保存液对离体复跳猪心的作用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剂与耗材
        5.2.2 主要仪器
        5.2.3 主要软件
        5.2.4 试验动物及分组
        5.2.5 溶液配制
        5.2.6 动物麻醉及供心获取
        5.2.7 离体供心的再灌注复跳
        5.2.8 心肌坏死和氧化应激指标检测
        5.2.9 蛋白提取
        5.2.10 Western Blot
        5.2.11 石蜡切片制作
        5.2.12 TUNEL
        5.2.13 HE染色
        5.2.14 血流动力学监测
        5.2.15 统计学方法
    5.3 结果
        5.3.1 siRNA保存液对离体复跳心左心室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5.3.2 siRNA保存液对离体复跳心组织生存率的作用
        5.3.3 siRNA保存液对离体复跳心心肌组织结构改变的影响
        5.3.4 siRNA保存液对离体复跳心生化指标的影响
        5.3.5 siRNA保存液对离体复跳心先天免疫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5.3.6 siRNA保存液对离体复跳心靶基因的抑制效果
    5.4 讨论
        5.4.1 siRNA保存液促进心功能的恢复
        5.4.2 siRNA保存液抗凋亡效果显着
        5.4.3 siRNA保存液减轻了心肌结构改变
        5.4.4 siRNA保存液减少了心肌坏死和氧化应激
        5.4.5 siRNA保存液的安全性和抗炎作用
        5.4.6 离体灌流猪工作心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SIRNA心肌保存液对原位移植猪心的作用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试剂与耗材
        6.2.2 主要仪器
        6.2.3 主要软件
        6.2.4 试验动物及分组
        6.2.5 溶液配制
        6.2.6 动物麻醉及供心获取
        6.2.7 原位心脏移植
        6.2.8 血流动力学监测及样品采集
        6.2.9 心肌坏死和氧化应激生化指标检测
        6.2.10 蛋白提取
        6.2.11 Western Blot
        6.2.12 石蜡切片制作及HE染色
        6.2.13 TUNEL
        6.2.14 统计学方法
    6.3 结果
        6.3.1 siRNA保存液对移植心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6.3.2 siRNA保存液对移植心组织生存率的作用
        6.3.3 siRNA保存液对移植心心肌组织结构改变的作用
        6.3.4 siRNA保存液对移植心心肌坏死和氧化应激生化指标的影响
        6.3.5 siRNA保存液对移植心先天免疫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6.3.6 siRNA保存液对移植心靶基因的抑制效果
    6.4 讨论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4)去白细胞输血技术在减少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评估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5)去白细胞输血技术在减少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血液来源
    1.4 试验方法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6)连续灌注不停跳心脏移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供心常温血连续灌注全程不停跳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常温连续灌注全程不停跳保存供心功能、代谢和心肌凋亡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红细胞压积和钠离子浓度对不停跳供心保存效果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低温去白细胞氧合血Plegisol液对猪供体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索引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附图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心脏移植冠状动脉病变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8)改良HTK液灌注对无心跳供体猪心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及意义
不足与展望
目录
中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无心跳供体猪心热缺血时限的探讨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方法
        3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各组原位移植后复跳状态及其它情况
        2 手术时间
        3 血流动力学指标
        4 心肌酶学和肌钙蛋白
        5 心肌含水量
        6 心肌组织ATP、TAN值
        7 电镜改变
    讨论
        1 猪原位移植心脏手术心得
        2 心脏移植方法的选择
        3 猪NHBD供心可复苏的热缺血时间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改良HTK液灌注对无心跳供体猪心的保护作用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方法
        3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各组原位移植后复跳状态及其它情况
        2 手术一般情况
        3 血流动力学指标
        4 心肌酶学和肌钙蛋白
        5 心肌组织ATP、TAN值
        6 电镜改变
        7 心肌TXB_2及6-keto-PGF_(1a)含量
        8 心肌组织SOD含量的测定
        9、心肌组织MDA含量的测定
        10 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
        11 心肌组织Bcl-2、Bax、Caspase-3的表达
    讨论
        1 HTK液在心脏移植中的应用
        2 去白细胞血灌在NHBD中的应用
        3 改良HTK液灌注对NHBD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微循环的作用
        4 NHBD中细胞凋亡及改良HTK液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总结
不足与展望
附图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间主要成果

(10)1,25-(OH)2D3及复方丹参对大鼠异基因骨髓移植后免疫耐受和造血重建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建立大鼠异基因骨髓移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模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内容
        1.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1.2 方法
        1.2.1 受鼠的术前准备及饲养条件
        1.2.2 供鼠骨髓细胞及脾细胞制备
        1.2.3 受鼠的分组及移植过程
        1.2.4 观察指标
        1.2.5 移植后受鼠体内Y 染色体的检测
        1.2.6 病理组织学标本的制备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部分 1,25-(OH)_2D_3及复方丹参对大鼠异基因骨髓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和造血重建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1.2 方法
        1.2.1 实验设计
        1.2.2 受鼠的术前准备及饲养条件
        1.2.3 供鼠骨髓细胞及脾细胞制备
        1.2.4 受鼠的移植过程
        1.2.5 观察指标
        1.2.6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异基因骨髓移植后 T 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变化与免疫状态的关系
    1. 内容和方法
        1.1 研究内容
        1.2 研究方法
        1.2.1 分组对照
        1.2.2 检验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1.2.3 细胞因子的检测
        1.2.4 T 细胞亚群的检测
        1.2.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个人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四、去白细胞血成分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输血对围术期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D]. 林翠.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2]小鼠肝脏低温携氧机械灌注系统的建立及保护机制研究[D]. 曾宪鹏. 武汉大学, 2019(06)
  • [3]猪心脏移植供心冷保存的研究及评价体系的建立[D]. 魏嘉.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1)
  • [4]去白细胞输血技术在减少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价值分析[J]. 黄飞,苏正昌.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7(06)
  • [5]去白细胞输血技术在减少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应用[J]. 程利民,高清平,秦云,黄欣.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14(08)
  • [6]连续灌注不停跳心脏移植的实验研究[D]. 杨勇. 武汉大学, 2013(07)
  • [7]低温去白细胞氧合血Plegisol液对猪供体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D]. 路政. 郑州大学, 2012(09)
  • [8]改良HTK液灌注对无心跳供体猪心的保护作用[D]. 王霖. 中南大学, 2011(12)
  • [9]成分输血在肝移植中的应用[J]. 张军,管政,彭荣臻,周浩,刘凯. 中华全科医学, 2009(03)
  • [10]1,25-(OH)2D3及复方丹参对大鼠异基因骨髓移植后免疫耐受和造血重建的影响[D]. 严媚. 新疆医科大学, 2008(03)

标签:;  ;  ;  ;  ;  

去白细胞血液成分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