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息项目启动,纸企受益

贴息项目启动,纸企受益

一、贴息项目启动 造纸公司受益(论文文献综述)

卢人豪[1](2020)在《政府间接援助行为的反垄断法规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政府援助”并非我国传统法律体系之下的概念,其主要借鉴于欧盟竞争法体系之下的“国家援助”制度。欧盟在2012年发布的《国家援助现代化》中强调,一个有效的内部市场既需要建立一个没有国界的综合市场的法规,还需要包括国家援助控制在内的竞争政策,以确保该内部市场的运作不会因企业或者成员国的反竞争行为而受到扭曲。政府援助本质上体现了政府与市场的动态关系,同时还涉及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问题。因政府援助行为可能影响包括一国政府在内的所有市场参与者,进而对本国甚至国际范围内的市场造成影响,故它自然而然地成为一国竞争法所需要关注和予以规范的内容。在各类层出不穷的政府援助行为中,有一些较为隐蔽且特殊的行为十分常见且往往容易被忽视。这些政府援助行为区别于政府补贴、税收减免、土地出让等直接的政府援助行为,具有援助主体和援助方式等的“间接性”,故称之为“政府间接援助行为”。其通常表现为政府借助其他市场经济主体干预、参与市场或者以投资等市场行为之名行政府援助之实,是公权力“渗透”和“下沉”的表现。对于政府间接援助行为的分析和规制需要在政府援助的一般基础上予以特殊化和细化,利用“可归因性测试”和“市场经济经营者测试”等标准针对援助行为的“间接性”进行分析,重点着眼于政府或者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直接进行的投资、股权收购等“市场”行为以及国有企业的对外投资和并购等。在反垄断法合理原则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标准具体分析政府援助行为的合理性,对符合市场经济条件的援助行为予以豁免。本文第一章主要介绍政府间接援助行为的构成与认定,在理解“政府援助”构成要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间接援助行为的“间接性”和主要行为类型。第二章重点分析为什么需要对不当政府间接援助行为进行规制以及规制的必要性,详细阐述不当政府间接援助行为对于市场竞争机制的扭曲,并从反垄断法的价值追求和对政府反竞争行为规制的角度解释由反垄断法担负起主要规制任务的必要性。第二章还将通过比较研究,借鉴欧盟国家援助控制制度的相关内容,分析规制不当政府间接援助行为的具体标准和豁免机制。第三章则重点分析我国当前反垄断法体系之下规制政府间接援助行为的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完善建议。在此基础上,最后一部分还将规制体系进一步拓宽,包括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参与市场行为的竞争评估、重视全社会竞争文化的培育等,从而真正确立并坚持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实现政府干预和参与市场的合法化、合理化。

马花如[2](2012)在《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潜力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对木材需求量不断加大,1999年以来,我国进口木材及其制品耗汇每年均在100亿美元以上,2009年,我国进口商品材及人造板、木浆及纸和纸板耗汇220亿美元,是仅次于石油、钢铁的第三大用汇产品。另一方面,人类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我国对生态脆弱区的天然林实行了商品性禁伐,对国有林区实行了减产限伐,进一步减少了木材供给,加剧了木材供需矛盾。从国际发展形势来看,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是解决木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然而,发展速生丰产林受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发展水平低下;尽管从2002年以来,我国把发展速生丰产林纳入林业六大工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速生丰产林的进一步发展,但平均生长量为9-12 m3/hm2,远远低于新西兰、瑞典、巴西等国家的30 m3/hm2左右水平。本文从影响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出发,以林业经济学、社会学、系统论等理论为基础,通过实地调查与文献研究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潜力进行了比较系统和深入地研究,试图用因子分析法建立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综合潜力评价模型,探索出提高其潜力的方法和适合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现状的规划布局,并得出如下结论:(1)根据对自然资源潜力分析,在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确定了速生丰产用材林林地标准,以速生丰产用材林林地标准为尺度,定性、定量分析评价了我国林地和后备林地质量,再结合不同区域、主要树种的相关气候综合模型定量和系统分析了速生丰产用材林木材供给潜力,进而概算出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可能的林地供给潜力为1134.42万hm2,每年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木材供给潜力为18778.39万m3。东南沿海地区未来可以挖掘木材供给潜力为6198.08万m3,其中桉树为3099.02万m3,杉木为1850.19万m3,马尾松为1248.87万m3。(2)在对社会经济条件潜力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揭示了良种育苗技术、抚育管理技术、林地维护技术、加工利用技术对速生丰产用材林生产力的影响,以及科学技术成果的推广与应用、科技服务体系对科学技术转换为生产力的推动作用;通过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对速生丰产用材林促进作用的角度,阐述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民造林积极性的影响,并用实证案例,定量分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挖掘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潜力的促进作用;通过对文登市三倍体毛白杨的经济效益与普通农作物的经济效益分析,得出种植毛白杨的经济效益远远高于普通农作物,证明了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潜力转化为现实供给力的经济上的可能性。(3)在对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潜力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文献调查、统计分析、专家问卷和课题组讨论,构建了指标评价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的各区域的综合发展潜力进行了定量评价。把我国31个省区分为发展速生丰产林的Ⅰ类核心区域、II类一般区域和III类不适宜发展区域;并以这13个I类省区为核心,形成了五大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区域:以广西、福建、广东为核心的东南沿海地区;以江苏、江西、浙江、湖南为核心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山东为核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以吉林、黑龙江、辽宁为核心的东北地区;以四川、云南为核心的西南地区。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东南沿海区域发展潜力巨大,应该作为核心区域优先发展。以充分实现速生丰产用材林的发展潜力,促进生丰产用材林科学健康发展。本文的主要创新:一是借鉴前人的研究方法,系统地测算出了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的林地供给潜力和木材供给潜力,东南沿海地区主要树种可能挖掘的木材供给潜力;二是综合自然资源潜力、科技和社会经济潜力,构建了我国速生丰产林综合发展潜力的科学评价体系;三是应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各省区速生丰产用材林的综合发展潜力进行了分析评价,并据此划定了发展的核心区域,确定了发展的优先顺序。

李明踊[3](2011)在《林纸一体化项目规模经济问题研究 ——以泸州竹林浆纸一体化项目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研究林纸一体化项目规模经济问题,对于处理好林业内部细分产业之间、林业与农业之间以及林业与浆纸业之间的协调发展,兼顾好林纸一体化项目与交通运输等行业的促进和制约关系,在项目规划和建设中确定林纸一体化项目的适度规模、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提升项目的经济、生态以及社会效益,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本文依据森林经理学基本原理及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与资源管理方法,在研究现有林纸一体化及规模经济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理论归纳、定性分析、计量分析、MFA和CSA模型创建、实证分析等方法,结合实际案例对林纸一体化项目规模经济问题开展研究。论文分为七个部分,首先叙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并对研究思路、方法与结构作了叙述。第二部分为理论研究,主要阐述林纸一体化和规模经济理论,重点分析了纸业原料路线的演变、林纸一体化内涵及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动态;论述了规模经济的内涵、作用、新特征、理论基础及形成机理,分析了国内外关于规模经济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关于规模经济的主要理论成就。笔者对理论研究进展提出了自已的观点。第三部分对林纸一体化国内外现状开展对比分析,主要分析了造纸工业的作用、特点、林纸一体化的优点以及国际和国内林纸一体化现状;指出了实施林纸一体化存在的难点问题及在项目规模经济方面存在的误区。第四部分采用MFA(Multi-factors analysis)和CSA(Cost structure analysis)分析林纸一体化项目规模经济的影响因素,研究各种影响因素的定性或定量关系,深入分析了林纸一体化项目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影响因素对林纸一体化项目产生制约和促进作用的具体途径和方式,研究分析了林纸一体化项目木材原料的定价方法及其对项目规模经济的影响,建立了项目适度经济规模的计量模型,对林纸一体化项目规模经济问题开展了比较透彻的分析论证。平均成本ACp=[(C1+C2+C3+C4)/Qw+Lp1*(β1+α1Q)]*(1+θ)*4+Lp2*(β2+α2Q) +Ω+0.7*[Pe+Lp3*(β3+α3Q)]+0.4*[Pc+Lp4*(p4+α4Q)]+λQγ+φ其中λ>0,γ<0 (4-27)ACp’=Lp1*α1*(1+θ)*4+Lp2*α2+0.7*Lp3*α3+0.4*Lp4*α4+λγQγ-1(4-28)ACp"=λγ(γ-1)Qγ-2>0 (4-29)平均成本最小时的产量Q*=[-(Lp1*α1*[(1+θ)*4+Lp2*α2+0.7*Lp3*α3+ 0.4*Lp4*α4)/(λγ)]1/(γ-1)是单调递减的幂函数,当主要物资的运输费用率Lp1、Lp2、Lp3、Lp4上升时,林纸一体化项目最低成本产量值变小。项目利润π=P*Q-[(C1+C2+C3+C4)/Qw+Lp1*(β1+α1Q)]*4*Q- Lp2*(β2+α2Q)*Q-Ω*Q-0.7*[Pe+Lp3*(β3+α3Q)]*Q-0.4*[Pc+Lp4*(β4+α4Q)]*Q-ρQμ-φ*Q,其中ρ>0,μ>1 (4—35)π’=P-4*(C1+C2+C3+C4)/Qw-4*Lp1*β1-8*α1Q-Lp2*β2-2*Lp2*α2*木Q-Ω-0.7*(Pe+ Lp3*β3)-2*0.7*Lp3*α3Q-0.4*(Pc+Lp4*β4)-2*0.4*Lp4*α4Q-ρμQμ-1-φ(4-36)π"=-8*α1-2*Lp2*α2-2*0.7*Lp3*α3-2*0.4*Lp4*α4-ρμ(μ-1)Qμ-2<0,林纸一体化项目总利润存在极大值。第五部分案例研究,通过四川泸州竹林浆纸一体化项目规模经济问题的实证分析,验证了项目规模经济计量模型,证实了本文研究成果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效果。第六部分研究了加快实现林纸一体化项目规模经济性的策略和措施;提出了实现林纸一体化项目规模经济特性的八项建议意见。第七部分对整篇论文进行总结,指出了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提出了本文研究成果的应用建议,对今后学习和研究的方向作出了展望。

李正军[4](2010)在《林—浆—纸产业集群供应链协同管理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造纸工业中木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大规模建立用材林基地,实现林浆纸一体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现在国家已出台多项鼓励政策,将培育林-浆-纸产业集群作为重要发展战略加以实施。但在具体工作中,各方面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和指导,突出表现在集群只重“聚集”,不重“集成”,缺乏从战略层到操作层的全方位、深层次的协同管理,从而导致该产业集群的不稳定或脆弱性,集群经济效应不能凸显。基于以上的社会、经济和现实背景,本文综合运用产业集群理论、集成管理理论、供应链管理理论、协同学理论、现代统计学和流通经济学等多个领域的理论与方法,对我国已初步形成的林-浆-纸产业链进行认真分析,进而对林-浆-纸产业集群的形成、结构、组成及其供应链进行深入研究,再对其供应链协同管理机制、运作模型和实施策略进行细致探讨,试图建立兼顾林业产业和造纸工业并适合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林-浆-纸产业集群供应链协同管理模式,为我国“两型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首先,本文从分析林-浆-纸产业项目实施现状和已形成的产业链条出发,结合产业集群理论,对林-浆-纸产业集群的内涵、发展现状、组成结构和运行效益进行解读。产业集群与供应链存在着很好的耦合基础,可以运用供应链管理理论来集成和提升产业集群,这是观念上的创新。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横向和纵向的林-浆-纸产业集群供应链,分别对其特殊性、复杂性和网络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阐述了林-浆-纸产业集群供应链管理机制,提出并设计了动态优化模型。其次,本文以协同学理论为基础,针对产业集群的特点,从管理角度和信息技术角度深入研究了林-浆-纸产业集群协同管理问题,重点研究了协同管理的三种机制问题,分析了其总体组织构架和整体运作模型;提出了林-浆-纸产业集群供应链横向和纵向两种协同管理模式,分别论述了其驱动力和构成要素,建立了其结构模型,设计了其信息系统。实施供应链协同管理,林-浆-纸产业集群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产业关联效应和协同效应,从而提升其整体竞争力。最后,本文提出了林-浆-纸产业集群供应链风险管理策略,分别研究了实施纵向协同的采购管理和仓储管理策略及其数学模型,分别阐述了实施横向协同的实施保障和载体平台策略;进一步研究了林-浆-纸产业集群供应链协同绩效评价的综合指标体系和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理论的综合评价方法,并以湖南省环洞庭湖区林-浆-纸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对策建议。

张智光,杨加猛,谢煜,陈岩[5](2010)在《中国林纸一体化进程:实施、研究与政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林纸一体化从萌芽阶段至今,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目前已进入关键性的整体推进阶段,因此需要进行全面的回顾和总结,以便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此,分别对中国林纸一体化的实施进程与问题、研究进程与动态、政策进程与对策进行系统探讨,由此勾勒出中国林纸一体化的实施、研究和政策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的全景图谱。通过对这3条发展脉络的分析,指出了中国林纸一体化的现状与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而提出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政策建议。

张智光,杨加猛,谢煜,陈岩[6](2010)在《我国林纸一体化进程:实践、研究与政策》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林纸一体化从萌芽阶段至今,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目前已进入关键性的整体推进阶段,因此需要进行全面的回顾和总结,以便明确未来的方向。为此,分别对中国林纸一体化的实践进程与问题、研究进程与动态、政策进程与对策进行系统探讨,由此勾勒出我国林纸一体化的实践、研究和政策相互作用及相互促进的全景图谱。通过对这3条发展脉络的分析,指出现阶段我国林纸一体化的状况与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而提出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政策建议。

秦涛[7](2009)在《中国林业金融支持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已经成为经济的核心,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率,当金融因素的作用受到限制时,经济增长必然遭遇资本投资不足和金融资源低效配置的约束。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林业产业化发展,要求广泛而有效率的信用活动和金融运行,以保障持续增加的资本投入和会融资源的有效配置。毫无疑问,我国现阶段林业仍具有显着“产融弱质性”,面临严峻的资本形成不足、发展资金短缺的困境。林业资本形成缺口必然导致出现林业投资缺口,从而对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形成严重制约,这必然形成对我国林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严重制约。因此,迫切需要在公共财政经常性账户纳入预算和已有稳定来源的资金支持之外,制定新的特殊政策,允许从全社会范围合理并适度地筹措资金,拓宽林业投融资渠道,提高林业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以满足林业建设的需要。林业金融支持正是为弥补林业资本形成不足造成严重资金缺口而出现的一种创新制度安排,林业金融运行的核心集中于林业金融资源配置及其效率实现,林业金融资源配置是由其金融制度、体系、治理、运行机制等共同决定的过程,效率取决于制度供给的完备性和有效率的传导。林业金融支持基本职能在于实现对林业金融的动员和配置,林业投资风险规避与防范,以保证林业资本的顺畅循环、周转和有效流动,满足林业产业发展日益增强的资金需求,林业金融支持理应成为推进我国林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战略性机制和重要途径。本文借鉴产业经济学、金融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等理论的合理因素,从我国林业产业化发展的金融基础、产融互动和林业金融资源效率等多个角度,论述了我国林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金融支持内在机理,并基于金融战略视角,从林业资本形成、投资效率、会融运行三个维度进行分析,通过构建“林业资本形成缺口模型”梳理林业产业发展进程中金融支持的内生逻辑和现实依据,为林业金融支持框架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提出了林业金融支持制度安排的合理性以及体制的完善能够提供林业发展所需要的金融资源集聚与配置机制,通过以财政性融资、政策性融资和商业性融资所构成的三维空间支持体系奠定了我国林业金融支持体系的基础平台。在林业金融支持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分别从金融需求和供给角度对林业融资需求和引资能力进行分析。首先,对我国林业信贷融资需求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并基于信贷供给理论探讨林业面临信贷约束和融资困境的本质原因,提出利用抵押品替代和扩展机制,以及通过建立林业金融服务体系来缓解林业信贷融资困境。其次,通过对商品林投资收益率和投资风险水平进行评价,分析林业政策以及不同因素对投资收益和风险的影响程度,进而认识在现有的政策条件还无法改变商品林投资收益率低、投资风险大的基本状况,对商品林投资还不能产生足够的激励,提出通过推进林业产业化经营、建立林业金融工具创新机制、完善林业风险防范管理体系和健全林业产业政策体系来解决林业资本形成不足,林业产业“吸融力”不强的困境。第三,分别就抵押品替代和扩展机制三种应用模式、林业金融工具创新机制以及林业风险管理体系构建进行论述。随着林业产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立和健全林业金融支持体系及其高效率的金融制度,日益成为我国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所在。林业金融支持不仅仅具有经济职能,同时具有鲜明的社会功能和政策取向。林业金融支持必须坚持促进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通过“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以市场化为导向,从完善林业金融支持体系制度供给、优化林业金融支持供给结构、制定并协调林业财政与金融协调发展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化,从而促进金融支持林业发展的力度和效应,增强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综合能力与比较利益。

徐声星[8](2008)在《中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产业竞争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提高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已成为各国的共识。中国造纸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本论文的核心内容是研究我国造纸产业的现有国际竞争力状况,评述我国该产业的发展现状,力图在现有的造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分析框架,分析和评价影响中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因素,探讨和提出提高我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对策和建议。作为研究的起点,本文首先对有关国际竞争力及其理论基础、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学内涵和竞争战略与竞争优势理论进行评述,梳理了以往的研究成果。在对中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之前,先就造纸产业的特点进行了评述,分析了国际造纸产业和中国造纸产业的发展状况,分析了中国造纸产业的现状。论文指出,国际纸业市场呈全球化趋势,林浆纸一体化,生产清洁化、经济规模化、产品功能化、布局全球化和资源集约化成为国际造纸产业的发展趋势。中国造纸产业近年来快速发展,造纸生产量及消费量和国家GDP保持同步增长,其工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工业增加值增幅明显高于我国GDP的增幅,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纸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同时也指出中国造纸产业所面临的问题。在分析中国造纸的产业结构时,评述了五种作用力对造纸产业格局的影响。通过对潜在进入者的分析,叙述了造纸工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具有较高的进入壁垒,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行业外资金投向造纸业。通过对我国主要造纸产业区域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分析,评述了我国造纸产业的优劣势,分析显示,我国主要造纸区域优势明显,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会。同时由于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以及规模经济不发达,我国造纸产业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较,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分析构建中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后,以实证分析的方式列举了对于产业竞争力有数量表征的指标,我国造纸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分析显示,虽然我国纸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有所提高,但是和国际纸业出口强国相比,差距明显。贸易竞争力指数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贸易竞争不具优势。通过对中国造纸产业的比较优势指数分析和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分析,显示我国部分造纸产品不具显示性比较优势和显示性竞争优势。在分析中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时,对造纸产业的发展环境进行了论述,我国造纸产业的要素禀赋分析显示,我国的森林资源不发达,可用森林资源不足,对我国造纸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限制。从产业政策来看,国家对造纸工业给与了大力支持,对我国造纸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直接拉动作用。本文以对我国部分城市的生活用纸调查为例,结果显示,商家经营模式、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的消费习惯对我国生活用纸的销售量有很大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探讨我国造纸产业的相关影响因素,本文首次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我国造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为我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引入了新的分析方法。研究发现产业集中度对我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最大,产业集中度越大,其经济规模优势明显,促进作用大,竞争力越强。其次影响因素为环境保护、资本密集度和企业规模,其中环境保护对我国造纸产业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综合上述分析结论,本文提出了提高我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对策和建议:(1)政府应该采取行政和经济手段并举的方式,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框架,制定和实施产业发展战略以及相关政策;(2)企业应该树立长远明确的战略目标,注重人才的培养,鼓励技术创新,通过重组和兼并,提高企业的经济规模,获取竞争优势;(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根本上解决发展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

姚惠芳[9](2008)在《中国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造纸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工业化进程中,造纸等重污染行业还将持续发展。中国造纸工业的现代化已不具备西方工业化初期的发展环境,造纸工业所面临的资源约束和环境挑战比任何一个西方大国在工业化过程中所遇到的形势都更加严峻。因此,中国造纸工业的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发展机遇,应当彻底转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实施以“低采伐、高利用、低排放”为特征,以“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闭环式流程为核心的循环经济模式。20世纪90年代后期,循环经济被视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从而成为席卷世界的潮流。尽管循环经济在我国仍处于探索阶段,但循环经济作为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代表了世界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必然趋势。造纸工业要有效地实施循环经济战略,必须有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必须深入研究和解决好一系列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相关问题。本研究正是基于这一目标而开展的。本研究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以大量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为依据,对中国的总体环境状况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同时指出,造纸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实现中国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解决造纸工业环境问题的基本出路;2)系统地考察了中国造纸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历程,对造纸工业可持续发展领域,主流的林浆纸一体化模式和具有现实意义的苇浆纸一体化模式等领域,以及造纸工业循环经济领域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系统的评述与总结;3)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Paper Industry Circular Economy System,简称PICES)是一个经济—资源—环境—社会复合系统,其各子系统之间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复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本研究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工业生态学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环境伦理学、绿色供应链管理理论等高度,从复合系统的角度对PICES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系统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和设计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提供了科学的依据;4)从层次结构、循环结构、核心体、价值链及松散层等诸多方面对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进行了总体框架设计和具体设计,为造纸工业循环经济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5)研究并构建了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的管理控制体系,为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的高效管理提出了具体的管理思路和有效的管理方法;6)从法律、政策、社会及科技等层面研究和构建了比较完善的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的支撑体系,为实施和推进造纸工业循环经济战略提供了必要的保障;7)通过对江苏苏北沿海苇纸一体化循环经济系统的应用研究,在实践层面验证了本研究针对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所做的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并为造纸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及指导。本研究将系统工程及信息系统开发的思想和方法运用到中国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之中,揭示了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动态性、多样性、拓展性等特征,并提出了PICES的四种基本模式,即:①立足造纸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系统(P-Ⅰ);②以纸业纵向一体化为基础的循环经济系统(P-Ⅱ);③以纸业为核心的横向一体化基础上的循环经济系统(P-Ⅲ);④纳入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循环经济系统(P-Ⅳ)。同时,还进一步指出这四种基本模式的复杂程度是逐级递增的。立足于造纸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系统相对简单,而纳入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循环经济系统则要复杂得多,甚至不便再用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PICES)来命名。本研究有助于为造纸工业的发展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经济与环境双赢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可以为其它相类似的区域、行业和企业实施循环经济提供有益的借鉴。

邱慧[10](2008)在《南方集体林区乡村林场经营形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以来,随着国际社会对生态环境重要性认识的不断加深,可持续发展战略越来越得到世界人民的认同。林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历史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六大林业工程的启动为标志,我国林业进入了由以木材生产为主转向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转变时期。南方集体林区作为工业用材的主要提供基地,其经营成果不仅影响国内木材供应,也由于该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将影响我国较大区域林农的经济生活。我国南方集体林区乡村林场目前的经营形式主要延续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制度后民间自发形成三类:延续型乡村林场,联合型的乡村林场,股份合作制乡村林场。这些形式在近20年的期间得到充分发展,进而演变成有更多经济成分参与的股份合作制,但由于一直存在的林业产权问题、产权委托代理关系扭曲问题、林权流转问题、社会化服务体系薄弱等一系列顽疾,以及忽略林农的自主参与性,受传统林业思想的影响,对农民自主造林的不信任等原因造成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脱节。本文认为,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应借鉴乡村林业的指导思想,充分利用林权制度改革的契机,建立起一种与社区共同发展的林场经营形式,即参与式乡村林场经营形式。本研究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林业经济理论、产权理论、发展经济学理论,社会生态系统动态平衡原理及制度经济学理论为理论基础,从集体林区乡村林场经营形式的现状入手,在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和因素分析法对南方集体林区乡村林场目前的经营形式进行简单评价比较,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私营林场的经营现状和方法,设计了参与式经营形式,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区综合效益共同发展的目标,随后提出这种新的经营形式应遵循的理论指导,一般形式以及总体框架。文章通过例证表明参与式乡村林场经营形式的积极效应,并提出目前实施该种形式应继续改进的林业发展措施,为促进乡村林场和集体林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总的来说,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乡村林场经营形式种存在的问题,其次对影响乡村林场经营形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借鉴国外乡村林业发展的理论思想和实践,建立起参与式乡村林场经营形式的总体框架,说明社区发展与经济效益的发挥是密不可分的。

二、贴息项目启动 造纸公司受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贴息项目启动 造纸公司受益(论文提纲范文)

(1)政府间接援助行为的反垄断法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选题的研究现状
    三、本文的观点、论证结构和研究方法
        (一)本文的观点和论证结构
        (二)创新之处、研究方法与不足
第一章 政府间接援助行为的认定与类型分析
    一、政府援助行为的构成要件分析
        (一)主体:行为主体的公权性
        (二)方式:利用国家公共资源
        (三)对象:援助对象的选择性
    二、政府间接援助行为的“间接性”分析与认定标准
        (一)援助主体的间接性与“可归因性测试”
        (二)援助方式的间接性与“市场经济经营者测试”
    三、政府间接援助的主要行为表现
        (一)国有资本注入
        (二)国有企业的对外投资与并购
        (三)拯救濒危企业
        (四)小结
第二章 反垄断法规制政府间接援助行为的必要性及标准分析
    一、政府间接援助行为扭曲竞争的机理分析
        (一)政府权力与资源运作的结合
        (二)损害公平竞争秩序
        (三)资源配置效率相对低下
    二、反垄断法规制政府间接援助行为的正当性分析
        (一)法益契合:维护竞争秩序、提高竞争效率
        (二)现实所需:政府反竞争行为的规制
    三、反垄断法规制政府间接援助行为的标准分析
        (一)欧盟法规制中的权衡测试
        (二)欧盟法规制中的豁免制度及其启示
第三章 反垄断法规制政府间接援助行为的现有体系分析及制度完善
    一、反垄断法现有体系规制政府间接援助行为的不足
        (一)规制范围的局限性
        (二)责任设置的局限性
        (三)公平竞争审查的局限性
        (四)司法纠正路线的局限性
    二、政府间接援助行为反垄断法规制体系的完善
        (一)社会整体福利标准及豁免制度的构建
        (二)直接规制:政府限制竞争行为
        (三)间接规制:完善对特定经营者的反垄断法规制
        (四)责任设置:增设不当政府援助的返还责任
        (五)执法:反垄断执法机构权力的加强与细化
        (六)司法:完善司法路径的审查与救济
    三、反垄断法规制体系相关的制度及政策完善
        (一)加强和完善对国有资产管理与投资的监督
        (二)确立并坚持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欧盟运作条约有关国家援助的规定(译文)
    附录2:欧盟有关国家与企业财政关系透明度的规定(译文)
    附录3:欧盟有关政府持有公司资产的立场(译文)
致谢

(2)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潜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速生丰产用材林研究进展
        1.3.2 国内速生丰产用材林研究进展
        1.3.3 国内外有关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潜力的研究
        1.3.4 国内外有关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潜力研究的述评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界定及主要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辨析与界定
        2.1.1 速生丰产用材林的相关概念辨析
        2.1.2 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潜力的概念与内涵
    2.2 主要理论基础
        2.2.1 林业分工论
        2.2.2 比较优势理论
        2.2.3 要素禀赋论
        2.2.4 林业区划理论
        2.2.5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6 绿色经济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历程
    3.2 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现状
    3.3 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工程建设状况
    3.4 现阶段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3.5 本章小结
4. 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前景分析
    4.1 巨大的木材供需缺口:发展的内在需求
        4.1.1 我国木材供需现状
        4.1.2 我国木材需求预测分析
    4.2 天然林保护与沉重的木材进口压力:发展的重要推手
    4.3 现实的客观自然条件:发展的前提基础
        4.3.1 适宜的气候条件
        4.3.2 合格的林地质量
    4.4 工程化管理、集约化经营的实践与探索:发展的空间前景
    4.5 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是弥补供需缺口的主要途径
    4.6 本章小结
5 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自然资源潜力分析
    5.1 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的林地资源潜力分析
        5.1.1 我国林地资源总量评价
        5.1.2 我国林地资源质量评价
        5.1.3 速生丰产用材林林地供给潜力分析
    5.2 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木材生产潜力分析
        5.2.1 分地区林木的可能生产潜力分析
        5.2.2 分地区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主要树种生产潜力分析
        5.2.3 东南沿海地区主要速生树种的木材现实生产力和供给潜力
    5.3 本章小结
6 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的社会经济潜力分析
    6.1 科技潜力分析
        6.1.1 速生丰产用材林科学技术分析及评价
        6.1.2 提高科学技术利用率的途径
    6.2 林业制度创新潜力分析
        6.2.1 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可以激发挖掘潜力的积极性
        6.2.2 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改革可以解放发展潜力的桎梏
        6.2.3 林业税费制度改革降低资本进入门槛,有利于扩展发展能力
    6.3 投资潜力分析
        6.3.1 投资现状
        6.3.2 投资速生丰产用材林的经济效益分析
        6.3.3 投资潜力实现途径
    6.4 本章小结
7 基于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综合发展潜力评价的发展思路
    7.1 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7.1.1 影响因素分析
        7.1.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7.2 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综合发展潜力的评价及分析
        7.2.1 评价步骤
        7.2.2 评价结果分析
        7.2.3 基于评价结果的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区域的划分
        7.2.4 速生丰产用材林区域发展优先序
    7.3 本章小结
8 实现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潜力的对策建议
    8.1 加强科学研究,强化技术支撑
        8.1.1 培育良种壮苗,奠定更加适合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的生物基础
        8.1.2 应用高新生物工程技术,促进速生丰产用材林培育的集约经营
        8.1.3 提高木材利用率,增加速生丰产用材林的产出效率
    8.2 建立促进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的扶持政策体系
        8.2.1 林地政策
        8.2.2 投资政策
        8.2.3 保险政策
        8.2.4 贷款政策
        8.2.5 税费政策
        8.2.6 资源管理政策
        8.2.7 森林资产流转市场政策
    8.3 科学选择生产经营方式和模式
        8.3.1 坚持速生丰产用材林的集约化生产经营方式
        8.3.2 创新速生丰产用材林建设的运作模式
    8.4 实施分区域重点扶持、重点发展策略
    8.5 本章小结
9 研究结论和展望
    9.1 主要结论
    9.2 主要创新点
    9.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3)林纸一体化项目规模经济问题研究 ——以泸州竹林浆纸一体化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3.3 结构安排
第二章 林纸一体化及规模经济理论研究
    2.1 林纸一体化理论研究
        2.1.1 纸业原料路线演变与林纸一体化
        2.1.2 林纸一体化内涵
        2.1.3 林纸一体化研究动态
    2.2 规模经济理论研究
        2.2.1 规模经济的内涵、作用及新特征
        2.2.2 规模经济理论基础
        2.2.3 规模经济研究动态
    2.3 对研究成果的评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造纸工业的作用与特点
    3.1 造纸工业的作用
    3.2 造纸工业的特点
    3.3 林纸一体化的优点
    3.4 国外林纸产业发展情况
        3.4.1 全球纸业总体情况
        3.4.2 全球大型纸业公司进入新世纪的发展概况
    3.5 中国制浆造纸产业现状
        3.5.1 纸张消费的巨大需求与木材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和压力
        3.5.2 中国各地区林纸一体化项目情况
        3.5.3 林纸一体化项目典型经验
        3.5.4 林纸一体化项目规模化经营的困难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林纸一体化项目规模经济的影响因素及优化模型
    4.1 林纸一体化项目规模经济的影响因素分析(Multi-factors analysis-MFA)
        4.1.1 林业分类经营与林纸一体化项目林地资源量
        4.1.2 纸浆林地的价格
        4.1.3 自然气候
        4.1.4 水资源量,环境容量
        4.1.5 物流配套条件
        4.1.6 设备制造成本
        4.1.7 能源,主要化工辅料的来源
        4.1.8 林纸一体化规模化与相关产业及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4.2 林纸一体化项目林基地木材定价问题对项目规模经济的影响
        4.2.1 木材全部自产自用时木材转移定价以及对项目规模经济的影响
        4.2.2 可以在市场部分买卖木材时,木材定价方法及对项目规模经济的影响
        4.2.3 企业是当地木材的唯一或主要供应商时,木材定价方法及对项目规模经济的影响
    4.3 林纸一体化项目的成本结构分析(Cost structure analysis-CSA)及规模经济优化模型研究
        4.3.1 林纸一体化项目的成本结构分析
        4.3.2 各种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4.3.3 建立以产量为自变量的成本利润模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林纸一体化项目规模经济问题实例研究
    5.1 泸州竹林浆纸一体化项目概况
    5.2 影响规模经济性的诸因素分析(MFA)
        5.2.1 林纸一体化研究区的林地资源分析
        5.2.2 区位,自然气候,土壤
        5.2.3 水资源量,环境容量
        5.2.4 市场需求及物流配套条件
        5.2.5 设备制造成本及投资金额
        5.2.6 能源,主要化工辅料的来源
        5.2.7 实现规模化经营与相关产业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5.3 泸州林纸一体化项目的成本结构(CSA)及项目规模经济优化分析
        5.3.1 项目产品的成本结构
        5.3.2 主要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在总成本中的比例分析
        5.3.3 项目规模对产品成本和项目利润的计量分析
    5.4 规模优化分析及项目经济规模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现林纸一体化规模经济的措施建议
    6.1 国家发展战略
    6.2 区域统筹规划,引导企业和林农的造林积极性
    6.3 推行循环经济,加大废纸回收力度
    6.4 加强环境保护
    6.5 培育纸业集团
    6.6 林业科技开发
    6.7 林业产业政策及林业税负问题
    6.8 整合装备制造能力
第七章 结束语
    7.1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
    7.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7.3 建议
参考文献
详细摘要
Abstract

(4)林—浆—纸产业集群供应链协同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人工速生丰产林基地初显规模
        1.1.2 林-浆-纸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明显
    1.2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1.2.1 产业集群研究综述
        1.2.2 供应链管理研究综述
        1.2.3 供应链协同管理研究综述
        1.2.4 林-浆-纸产业集群及其供应链管理研究综述
    1.3 问题的提出
        1.3.1 林-浆-纸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缺乏
        1.3.2 林-浆-纸产业项目实践中的问题分析
        1.3.3 林-浆-纸产业集群形成中的问题分析
        1.3.4 产业集群协同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来源
        1.4.2 研究目的
        1.4.3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技术路线与研究框架
    1.6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产业集群及其协同管理的理论基础
    2.1 产业链及产业集群理论
        2.1.1 产业链理论
        2.1.2 产业集群理论
        2.1.3 产业集群的主要经济学理论分析
    2.2 产业集群供应链
        2.2.1 供应链管理基本原理
        2.2.2 产业集群与供应链的耦合
        2.2.3 产业集群供应链的提出
        2.2.4 产业集群供应链风险
    2.3 产业集群供应链协同管理
        2.3.1 产业集群的协同学理论基础
        2.3.2 产业集群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提出
        2.3.3 产业集群供应链协同管理体系
        2.3.4 产业集群供应链协同管理模式
    本章小结
第3章 林-浆-纸产业集群供应链分析
    3.1 林-浆-纸产业及其产业链
        3.1.1 林-浆-纸产业的内涵和特点
        3.1.2 林-浆-纸产业链的形成模式
        3.1.3 林-浆-纸产业链的运行机理
    3.2 林-浆-纸产业集群
        3.2.1 林-浆-纸产业集群的内涵
        3.2.2 林-浆-纸产业集群的组成与结构
        3.2.3 林-浆-纸产业集群的运行效益
    3.3 林-浆-纸产业集群供应链
        3.3.1 林-浆-纸产业集群供应链的提出
        3.3.2 林-浆-纸产业集群供应链的结构
        3.3.3 林-浆-纸产业集群供应链内部组成
        3.3.4 林-浆-纸产业集群供应链节点企业
    3.4 林-浆-纸产业集群供应链管理
        3.4.1 林-浆-纸产业集群供应链组织形式
        3.4.2 林-浆-纸产业集群供应链管理模式
        3.4.3 林-浆-纸产业集群供应链管理机制
        3.4.4 林-浆-纸产业集群供应链管理动态优化模型
    本章小结
第4章 林-浆-纸产业集群供应链协同管理内容
    4.1 林-浆-纸产业集群供应链协同管理机制
        4.1.1 林-浆-纸产业集群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内涵
        4.1.2 产业集群供应链协同管理机制的提出
        4.1.3 产业集群协同管理机制的经济学理论分析
        4.1.4 林-浆-纸产业集群协同管理的形成机制
        4.1.5 林-浆-纸产业集群协同管理的运行机制
        4.1.6 林-浆-纸产业集群协同管理的决策机制
    4.2 林-浆-纸产业集群供应链协同管理整体运作
        4.2.1 林-浆-纸产业集群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整体构架
        4.2.2 整体运作原则与整体运作基础分析
        4.2.3 林-浆-纸产业集群供应链协同的复杂性分析
        4.2.4 构建林-浆-纸产业集群供应链协同管理整体运作模型
        4.2.5 基于OGSA的林-浆-纸产业集群协同管理平台设计
    4.3 林-浆-纸产业集群供应链纵向协同管理
        4.3.1 产业集群供应链纵向协同管理的驱动力
        4.3.2 产业集群纵向协同管理的构成要素
        4.3.3 产业集群纵向协同管理的内部作业分析
        4.3.4 产业集群纵向协同管理结构设计模型
        4.3.5 产业集群纵向协同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4.4 林-浆-纸产业集群供应链横向协同管理
        4.4.1 产业集群供应链横向协同管理的驱动力
        4.4.2 产业集群供应链横向协同管理的运作
    本章小结
第5章 林-浆-纸产业集群供应链协同管理实施
    5.1 实施林-浆-纸产业集群供应链协同管理
        5.1.1 实施产业集群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指导思想
        5.1.2 实施产业集群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收益分析
        5.1.3 实施产业集群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效果模型
    5.2 林-浆-纸产业集群供应链协同的风险管理
        5.2.1 供应链协同风险的定性分析
        5.2.2 供应链协同风险的定量分析
        5.2.3 规避供应链协同风险的应对措施
    5.3 林-浆-纸产业集群供应链纵向协同的采购管理
        5.3.1 供应链纵向协同采购管理的内涵
        5.3.2 供应链纵向协同采购管理的数学模型
        5.3.3 供应链纵向协同采购的供应商选择
    5.4 林-浆-纸产业集群供应链纵向协同的仓储管理
        5.4.1 供应链纵向协同仓储管理的内涵
        5.4.2 供应链纵向协同仓储管理的数学模型
    5.5 林-浆-纸产业集群供应链横向协同的实施保障
        5.5.1 改变企业领导者的观念
        5.5.2 优化整合产业集群供应链
        5.5.3 加快信息集成平台的建设
        5.5.4 加强专业化物流管理
    5.5 林-浆-纸产业集群供应链横向协同的载体平台
        5.5.1 工业园区承载产业集群
        5.5.2 积极建设林-浆-纸产业集群工业园区
    本章小结
第6章 林-浆-纸产业集群供应链协同绩效评价
    6.1 产业集群供应链协同绩效评价理论
        6.1.1 产业集群供应链协同绩效评价的提出
        6.1.2 影响评价的因素与评价的原则
    6.2 林-浆-纸产业集群供应链协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6.2.1 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6.2.2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因子
        6.2.3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数据的获得
    6.3 林-浆-纸产业集群供应链协同绩效综合评价方法
        6.3.1 基于AHP和模糊理论的综合评价方法
        6.3.2 确定模糊综合评判因素和评判等级
        6.3.3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6.3.4 指标得分的计算
    6.4 实证分析
        6.4.1 研究对象介绍
        6.4.2 协同模式的提供
        6.4.3 调查结果统计与处理
        6.4.4 评价分析
        6.4.5 结果分析
        6.4.6 对策与建议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5)中国林纸一体化进程:实施、研究与政策(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林纸一体化的实施进程与问题分析
    1.1 发展阶段
        1.1.1 单边拓展阶段: 20世纪60~70年代
        1.1.2 初步联合阶段:1980—1986年
        1.1.3 局部试点阶段:1987—1995年
        1.1.4 实质进展阶段:1996—2000年
        1.1.5 整体推进阶段:2001年至今
    1.2 组织和运行模式
    1.3 现阶段的主要问题
        (1) 林地落实困难。
        (2) 融资困难。
        (3) 税费负担过重。
        (4) 营造纸浆林的技术准备不够充分。
        (5) 采伐限额的制约。
        (6) 区域发展不平衡。
        (7) 战略决策和规划滞后。
        (8) 原材料综合利用水平低, 林业绿色供应链尚未形成。
        (9) 尚未形成有效的产业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
2 中国林纸一体化的研究进程与动态分析
    2.1 中国林纸一体化研究的总体分析
    2.2 中国林纸一体化的实践经验总结
    2.3 国外林纸一体化的实践经验考察
    2.4 中国林纸一体化的系统分析
    2.5 中国林纸一体化的系统综合
    2.6 中国林纸一体化研究的动态分析
        2.6.1 林纸一体化的生态效益研究
        2.6.2 更加深入的实证研究
        2.6.3 前瞻性的理论研究
        2.6.4 具体化和可操作的系统综合研究
3 中国林纸一体化的政策进程与对策建议
    3.1 中国林纸一体化的政策走向分析
        3.1.1 整体推进阶段之前的政策分析
        3.1.2 整体推进阶段的政策分析
    3.2 进一步的政策诉求与对策建议
        3.2.1 优化采伐管理的政策和方法
        3.2.2 完善林纸一体化资金的优惠政策
        3.2.3 促进林纸一体化有效运行机制的形成
4 结 语

(7)中国林业金融支持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现实意义
        1.1.3 理论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本研究的体系结构
        1.3.1 研究视角
        1.3.2 研究思路
        1.3.3 分析框架
        1.3.4 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
2 林业金融支持的相关理论
    2.1 林业分类经营理论
    2.2 产融结合理论
    2.3 金融发展理论
    2.4 金融创新理论
3 林业金融支持机理与金融支持体系框架
    3.1 我国林业金融支持的经济学机理
        3.1.1 林业金融资源效应作用机理
        3.1.2 林业金融支持效应传导机制
        3.1.3 林业金融支持效应传导渠道
    3.2 林业资本形成机制与投资效率分析
        3.2.1 林业资本形成缺口模型构建
        3.2.2 林业投资来源与结构分析
        3.2.3 林业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分析
    3.3 我国林业金融支持体系总体框架
        3.3.1 林业金融支持内在逻辑框架
        3.3.2 财政性融资支持体系框架
        3.3.3 政策性金融支持体系框架
        3.3.4 商业性金融支持体系框架
4 林业融资需求分析与信贷约束解决机制
    4.1 林业融资需求与信贷约束程度分析
        4.1.1 林农融资需求与信贷约束分析
        4.1.2 林业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分析
    4.2 林业信贷供给理论与影响因素分析
        4.2.1 林业信贷供给理论分析框架
        4.2.2 林业信贷约束影响因素分析
    4.3 抵押机制在林业信贷融资中应用模式
        4.3.1 抵押机制作用机理与应用总体框架
        4.3.2 林权证抵押贷款模式与效果评价
        4.3.3 林业贸易信贷融资机制应用模式
        4.3.4 林业合作经济组织融资机制创新
    4.4 林业金融服务体系构建路径
        4.4.1 普惠金融体系基本框架结构
        4.4.2 林业金融服务体系设计思路
5 林业产业吸融力(引资能力)评价及提升路径
    5.1 商品林投资盈利能力总体评价
        5.1.1 基于文献研究成果汇集计算
        5.1.2 基于典型地区造林成本计算
        5.1.3 基于典型栽培模式成本计算
        5.1.4 基于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观察
    5.2 商品林投资风险种类及水平测定
        5.2.1 商品林投资风险分类
        5.2.2 商品林投资风险评估
    5.3 投资收益率与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5.4 增强林业产业引资能力总体思路
        5.4.1 创新林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5.4.2 完善林业产业政策保障体系
        5.4.3 健全林业产业政策扶持体系
        5.4.4 林业金融工具创新机制设计
        5.4.5 建立林业风险管理防范体系
6 林业融资模式优化与金融工具创新机制
    6.1 利用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
        6.1.1 林业企业股票融资模式设计
        6.1.2 林业企业债券融资模式设计
    6.2 林业信托融资模式创新方式
        6.2.1 信托融资制度内涵及功能优势
        6.2.2 林业信托融资模式可行性分析
        6.2.3 林业信托融资的主要操作模式
        6.2.4 林业信托融资中的关键问题
        6.2.5 林业信托融资项目典型案例
    6.3 林业产业投资基金设立与应用模式
        6.3.1 产业投资基金经济学内涵及特点
        6.3.2 设立林业产业投资基金可行性分析
        6.3.3 林业产业投资基金组织运营模式
        6.3.4 林业产业投资基金实施障碍分析
        6.3.5 林业产业投资基金优惠政策设计
    6.4 林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风险投资体系
        6.4.1 林业风险投资的经济学机理
        6.4.2 林业风险投资制约因素分析
        6.4.3 林业风险投资运行机制设计
        6.4.4 林业风险投资政策保障体系
    6.5 林业项目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创新
        6.5.1 资产证券化融资运作过程
        6.5.2 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特征
        6.5.3 林业资产证券化融资机理
        6.5.4 林业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
        6.5.5 林业资产证券化发展策略
    6.6 林业项目 BOT 融资模式应用与创新
        6.6.1 BOT 融资基本模式分析
        6.6.2 林业项目 BOT 融资可行性分析
        6.6.3 林业项目 BOT 融资应用模式
        6.6.4 政府在林业项目 BOT 融资中作用
7 林业风险管理与防范体系构建
    7.1 林业一体化风险管理体系总体框架
        7.1.1 林业风险管理工具组合模式
        7.1.2 林业风险管理具体实施策略
    7.2 林业保险业务创新与发展模式
        7.2.1 林业保险发展缓慢原因分析
        7.2.2 林业保险经营中的技术难点
        7.2.3 林业保险业务创新发展思路
        7.2.4 林业保险组织运营模式设计
    7.3 林产品期货市场重建与发展策略
        7.3.1 林产品期货含义与基本特点
        7.3.2 林产品期货市场功能与作用
        7.3.3 林产品期货发展可行性分析
        7.3.4 林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策略
8 我国林业金融支持制度供给与发展模式
    8.1 我国林业金融支持制度供给模式
        8.1.1 林业金融支持制度供给原则
        8.1.2 林业金融支持制度供给方式
        8.1.3 林业金融支持制度供给主体
        8.1.4 林业金融支持制度供给结构
    8.2 我国林业金融支持发展模式
        8.2.1 财政性融资支持发展模式
        8.2.2 政策性金融支持发展模式
        8.2.3 商业性金融支持发展模式
        8.2.4 金融支持体系互动发展模式
9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基本结论
    9.2 创新之处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附件1:林农信贷约束调查问卷分析
附件2:商品林项目投资收益情况表

(8)中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结构
    1.4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2 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国际竞争力及其理论基础
    2.2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学内涵
    2.3 竞争战略与竞争优势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造纸产业的现状分析
    3.1 造纸产业的特点
    3.2 国际造纸产业的发展状况
    3.3 中国造纸产业的发展状况
    3.4 中国造纸企业的现状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中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
    4.1 竞争格局分析
    4.2 竞争优势分析
    4.3 竞争劣势分析
    4.4 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中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5.1 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
    5.2 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提高中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6.1 政府的对策和建议
    6.2 企业的对策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附录2 居民生活用纸消费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2 居民生活用纸消费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3 全国纸及纸板主要产品生产量统计
附录4 全国纸及纸板主要产品消费量统计
附录5 全国纸浆、废纸、纸及纸板、纸制品进口统计
附录6 全国纸浆、废纸、纸及纸板、纸制品出口统计
附录7 1980-2006年中国纸及纸板总产量与总消费量水平及图示
附录8 全国造纸及纸制品制造业统计数据

(9)中国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综述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关于造纸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综述
        1.2.2 关于林浆纸一体化、苇浆纸一体化的研究进展综述
        1.2.3 关于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的研究综述
        1.2.4 总结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中国造纸工业可持续发展状况及问题分析
    2.1 中国造纸工业的地位及发展前景分析
        2.1.1 造纸工业的地位
        2.1.2 造纸工业的发展前景
    2.2 中国造纸工业可持续发展状况分析
        2.2.1 中国造纸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
        2.2.2 中国造纸工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2.3 中国造纸工业的环境状况分析
        2.3.1 中国的总体环境状况
        2.3.2 中国造纸工业的基本环境状况
        2.3.3 解决造纸工业环境问题的基本出路
第3章 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的系统分析
    3.1 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的结构分析
        3.1.1 造纸工业的循环经济特征分析
        3.1.2 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的特征及模式分析
        3.1.3 影响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结构的因素分析
    3.2 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的环境分析
    3.3 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的目标分析
        3.3.1 总目标
        3.3.2 具体目标
    3.4 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的物流分析
    3.5 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的价值链分析
        3.5.1 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价值链的特征
        3.5.2 循环经济条件下造纸行业价值链分析
第4章 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的系统设计
    4.1 系统层次结构的设计
    4.2 系统循环结构的设计
    4.3 系统核心体的设计
    4.4 系统价值链的设计
    4.5 系统松散层的设计
第5章 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管理控制体系的构建
    5.1 系统管理与运作的基本原则及任务
    5.2 循环经济系统的管理组织机构
    5.3 循环经济系统的管理控制结构
    5.4 循环经济系统核心体的管理
    5.5 循环经济系统价值链的管理
    5.6 循环经济系统松散层的管理
        5.6.1 对循环经济系统松散层的总体调控
        5.6.2 针对松散层的具体管理与控制
第6章 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支撑体系的构建
    6.1 支撑体系概述
    6.2 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的法律支撑体系
    6.3 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的政策支撑体系
    6.4 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的社会支撑体系
    6.5 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的科技支撑体系
第7章 应用研究——江苏苏北沿海苇纸一体化循环经济系统的设计
    7.1 应用背景
    7.2 苇纸一体化循环经济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7.3 苇纸一体化循环经济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7.3.1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7.3.2 企业发展的外部驱动力
        7.3.3 中国纸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7.3.4 市场前景分析
        7.3.5 资源供应分析
        7.3.6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7.4 苇纸一体化循环经济系统的运作方式
    7.5 苇纸一体化循环经济系统的总体评价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本论文研究工作总结
    8.2 本研究的创新点
    8.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课题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详细摘要

(10)南方集体林区乡村林场经营形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需要乡村林场经营形式的创新
        1.1.2 国际国内木材市场需求对集体林区人工林增加了新的压力
        1.1.3 新时期改善生态环境对乡村林场经营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外研究动态
        1.3.2 国内研究动态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本文的可能创新点
第二章 乡村林场经营形式研究相关理论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南方集体林区
        2.1.2 乡村林业与乡村林场
        2.1.3 经营模式与经营形式
    2.2 乡村林场的特征
        2.2.1 产权特征
        2.2.2 成长特征
        2.2.3 规模特征
    2.3 新形势下乡村林场经营应遵循的理论基础
        2.3.1 发展经济学原理
        2.3.2 社会生态系统动态平衡原理
        2.3.3 制度经济学原理
第三章 南方集体林区乡村林场经营形式分析
    3.1 集体林区乡村林场发展现状
    3.2 目前乡村林场主要经营形式
        3.2.1 延续型乡村林场
        3.2.2 合作社经营
        3.2.3 租赁经营
        3.2.4 个体家庭经营
        3.2.5 “分股又分山”承包到户经营的股份合作型乡村林场
    3.3 目前经营形式中存在的问题
        3.3.1 产权方面
        3.3.2 社区建设方面
        3.3.3 经济建设方面
第四章 国外私营林场经营形式借鉴
    4.1 发达国家林场经营形式
        4.1.1 发达国家的林业战略的基本特点
        4.1.2 美洲及欧洲发达国家森林经营形式
        4.1.3 发达国家参与式林场经营实践案例
    4.2 发展中国家林场经营形式
        4.2.1 发展中国家林场经营实践特点
        4.2.2 发展中国家参与式林场经营实践案例
第五章 南方集体林区乡村林场经营形式影响因素分析
    5.1 林业产权
        5.1.1 产权理论
        5.1.2 森林产权
    5.2 林业投融资体制
        5.2.1 乡村林场投融资现状
        5.2.2 乡村林场投融资特点
    5.3 林业市场化程度
        5.3.1 林地产权流转
        5.3.2 林业经营主体多样化
    5.4 乡村林场经营税费负担
        5.4.1 税费影响的理论分析
        5.4.2 影响乡村林场经营的税收因素
第六章 南方集体林区参与式乡村林场经营形式设计
    6.1 参与式乡村林场经营的一般模式
        6.1.1 参与式乡村林场的制度基础
        6.1.2 参与式乡村林场经营与传统林业经营的比较
        6.1.3 参与式乡村林场经营的新特点
    6.2 参与式乡村林场经营的总体框架
        6.2.1 落实林权——激发参与者的建设积极性;
        6.2.2 思想观念上充分信任林农的参与积极性
        6.2.3 集约经营的指导思想
        6.2.4 利益分配方法——重视参与群体利益
        6.2.5 产权的行使范围——凸显参与群体的决策权利
        6.2.6 产权行使的安全性——保证参与群体收益自主性
        6.2.7 政府的干预范围——保证参与主体的决策权
        6.2.8 乡村林场管理责任的分配——调动参与的积极性
    6.3 参与式乡村林场经营形式实践
        6.3.1 重庆市德援项目实践——参与式乡村林业的经验
        6.3.2 云南省武定乡参与式森林管理
第七章 参与式乡村林场经营形式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7.1 继续推行林权制度改革
        7.1.1 明确界定林地产权,在法律上明确产权主体
        7.1.2 稳定所有权,用法律的形式将使用权上升为物权
        7.1.3 健全委托代理关系
    7.2 建立林业经营的市场化运营机制
        7.2.1 改善信息不对称的现状,规范市场竞争环境
        7.2.2 搭建林产品和附加产品的交易平台
        7.2.3 完善林权交易需求的动力机制
        7.2.4 稳步推进林地流转市场化
        7.2.5 采取有力措施,降低市场交易成本
    7.3 建立和完善为林业经营服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7.3.1 鼓励发展民间林业专业组织
        7.3.2 加快山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促进山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7.3.3 加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贴息项目启动 造纸公司受益(论文参考文献)

  • [1]政府间接援助行为的反垄断法规制研究[D]. 卢人豪. 中国政法大学, 2020(08)
  • [2]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潜力研究[D]. 马花如. 北京林业大学, 2012(07)
  • [3]林纸一体化项目规模经济问题研究 ——以泸州竹林浆纸一体化项目为例[D]. 李明踊. 南京林业大学, 2011(05)
  • [4]林—浆—纸产业集群供应链协同管理研究[D]. 李正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0(08)
  • [5]中国林纸一体化进程:实施、研究与政策[J]. 张智光,杨加猛,谢煜,陈岩. 中国造纸学报, 2010(03)
  • [6]我国林纸一体化进程:实践、研究与政策[A]. 张智光,杨加猛,谢煜,陈岩. 第三届中日造纸技术交流会论文集, 2010
  • [7]中国林业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 秦涛. 北京林业大学, 2009(11)
  • [8]中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 徐声星. 华中科技大学, 2008(05)
  • [9]中国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研究[D]. 姚惠芳. 南京林业大学, 2008(10)
  • [10]南方集体林区乡村林场经营形式研究[D]. 邱慧.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01)

标签:;  ;  ;  ;  ;  

贴息项目启动,纸企受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