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语文教学谈(论文文献综述)
段沿沿[1](2021)在《人民教育家于漪个体成长史研究》文中认为“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人民教育家就是新时代教育事业的榜样。通过研究人民教育家的个体成长史,不仅能够弘扬人民教育家精神,而且对于揭示人民教育家的个体成长规律,为新时代人民教育家的成长与培养提供经验借鉴具有深远意义。本研究通过对人民教育家于漪个体成长历程研究,重点在于探究分析于漪如何成长为人民教育家的问题。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从于漪的成长历程、成长外因、成长内因三个方面入手,分析总结人民教育家个体成长的规律及启示。其中,成长历程分为孕育期、成长期、成熟期、成名期和成家期;成长外因主要分析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成长内因从教育信念、自我发展、热爱教育和勇于创新四个方面分析;从于漪的个体成长中归纳总结人民教育家个体成长的规律,从而产生了对人民教育家个体成长的若干思考和启示,分析人民教育家成长的现实困境,并得出启示:政府提供制度保障,学校创建学习组织,家庭提供心理支持,个人注重自我提升。
赵越[2](2021)在《语文核心素养下高中散文教学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策略研究 ——以高中部编本必修上册第七单元为例》文中研究表明2017年颁布的新课标将语言建构与运用作为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即在语文课程中,学生们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要建立在对语言的把握上。只有语言是语文学科特有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语言实践,掌握语言规律,发展个体体验与经验。通过各种文体的分析比较,笔者发现散文这种文体的语言艺术极高,语言被公认为是散文最突出的灵魂,是教学的重难点。如何在散文表层的语言文字中建构与运用出深层的内涵,从而促进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方面学科核心素养的协调发展,为语文教师们关注。新课标颁布以来,我们更加重视通过散文学习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然而语文课堂仍然存在轻视“散文味”的问题,笼统的教授语言,没有针对性地找到适合散文的教学方式。基于散文对语言建构与运用的重要作用,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访谈法、问卷法对语文教师教授散文和学生学习散文的情况进行调查,发现了在散文的语言建构与运用中存在的问题,继而尝试有针对性的提出教学建议。论文内容分为以下几个章节:首先是绪论,主要包括研究意义、研究的创新点、概念界定、理论依据、研究内容和方法,之后是正文,共三章。第一章分析了高中必修上册教材中散文的选编情况与语言特点。第二章是高中散文教学及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现状及分析,包括现状调查、问题分析、原因分析。第三章是散文教学中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策略,分别从重视群体性语言的建构、培养个体性言语的运用、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突破这三个角度出发,研究提升学生散文语言建构与语言运用能力的教学方法。最后是结语,总结散文对语言建构与运用的重要作用,以求得到足够重视,继而论证整个论文的写作思路,寻求一线教师的建议。笔者希冀本课题能够给散文教学献上绵薄之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促进整个核心素养的提升。
马小斌[3](2020)在《关联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关键环节。相比小学和高中的语文课堂导入,初中语文课堂导入因兼具简明性、内涵性、互动性而显示出独特作用。初中生认知能力发展迅速,求知欲和好奇心强烈,但是专注力不持久。且初中生自我意识过强,语文学习带有主观性、随意性。对初中生进行良好的课堂导入,一方面可以利用好注意力集中的黄金期,迅速激发学生兴趣,为整节课提供学习动力。另一方面可以启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深入思考课文,消除学生的畏难感,提高授课效率。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重要不言而喻,但是当前依然存在着问题:一、导入内容脱离课文主旨;二、导语缺乏思想内涵;三、教师较少考虑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四、教师忽视导入的启导作用。为此,一线教师及科学研究者做了种种探讨,提出了众多策略,但因缺乏理论依据,所提策略不够系统、创新。为解决问题,本论文以使用最广泛的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为例,用语用学中分析认知与交际的关联理论来研究课堂导入。本论文利用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观指导教师根据初中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导入,利用期待观指导教师以导入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利用明示—推理观提醒教师导入时通过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利用最佳关联原则指导教师要选择恰当的导入方式,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既能产生学习兴趣又能明确学习目标。总之,关联理论使导入研究向着更加理性、规范的方向发展,也使广大一线教师改变以往随意的导入态度,在导入全过程中严格遵循理论的指导,兼顾到学生认知、教学目标、课堂效率。本文首先从认知与交际两大方面介绍关联理论后,着重分析关联理论与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关系,证明关联理论指导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可行性。然后,根据调查总结出当前初中语文课堂导入中存在的四大问题。为解决问题,本文总结出关联理论指导初中语文课堂导入应遵循的四大原则为忆旧与期待关联原则、显明与深入关联原则、教师明示与学生推理关联原则、方法与效率关联原则。最后,本文提出具体实施策略,通过分析课堂实例,说明如何利用关联理论根据课文确立导入内容,如何根据初中生的特点灵活交流,提高导入效率。本文是借用关联理论针对导入中的实际问题所作的探讨,希望对语文授课有所帮助。
吴易霏[4](2020)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现状调查研究 ——以上海市部分小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也在不断推动着教育的改革,素质教育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主题,它开始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优化,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种形势下,语文学习也开始强调回归学生的生活,倡导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建构性的语文学习,这种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索”语文教学模式,促使了小学语文教育观念的转变,成为了当前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然而,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也有一些教育专家、教育工作者发出了质疑、反对的声音,一些学生家长也表示了担忧;同时,语文“教学生活化”在实践方面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变成了一种“伪生活化”教学,培养出来的依旧是实践和创新能力不足的学生。语文“教学生活化”作为一种新兴的语文教学模式,我们需要正视其在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建议,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正确、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语文“教学生活化”以一种科学、有序、健康的状态向前发展。本研究将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按照文献分析—调查问题—原因探究—提出对策的研究思路进行构建,具体内容如下:首先,笔者对国内外有关“教学生活化”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梳理,了解到国内外对此领域的研究现状,据此对语文“教学生活化”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确定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笔者选取了上海市部分小学的教师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些学校的语文课堂进行观察、对教师进行访谈,以及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从语文课堂、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发现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生活素材选择不当;生活情境创设形式化;教师对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不准确;学校对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重视程度低;家长对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配合度低等等。最后,这些问题,结合“教学生活化”相关理论的基本要求和特点,对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改进方向提出建议。
李梦菲[5](2020)在《名家演播版《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文中提出整本书阅读是当今语文教改的一个重要趋势,在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升语文思维审美能力和传承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语文学习中的价值和意义非比寻常。针对当前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师积极投入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规律并积累经验,力求填补空白,推进相关理论和实践的进步。整本书阅读对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价值不言而喻,但在具体实践中依旧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纵观当下语文阅读的现状,普遍存在阅读方式较为单一传统、阅读引导略失人文情怀、文本解读稍显空洞无容等诸多痛点,加之整本书阅读的实践存在诸多盲点,即使是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对新课题都难免会感到有压力,对于如何开展高水平的课堂实践更是缺乏切实可行的方案。其次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学生的阅读问题也不容乐观,存在阅读态度显功利、阅读目标较模糊、阅读兴趣难激发等问题。诚然问题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的结果,教师方面,教学理念囿于定势思维、课程规划困于口头要求、专业素养停于浅肤状态;学生方面,未能有效处理好课程设计、学情状态、版本选择与自身之间的矛盾。为解决以上问题,立足立体化阅读的时代背景,充分利用媒介融合的新型教学方式,依据现代传播理论与教学实践政策,借鉴名家演播版的特点对整本书阅读主题活动进行了设计。首先在文本内容上,通过制定弹性任务、推荐阅读方法、开展导读课程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其次根据读本音频功能,设计诵读方案、组织配读活动、搭建品读平台等专题教学推进阅读方式的改变。最后在鉴赏方面,通过研读人物形象、缕清故事情节、探讨主题思想等板块设计提升文本赏析能力。做到从兴趣阅读深入到有效阅读最后升华到深度阅读,提升受教学生的阅读兴趣及积极性。在实践过程中,对研究对象和教学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探讨,并由此形成了一定教学成果,总结为以下几方面:如何处理整本书阅读和教学评价问题;整本书阅读与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整本书阅读与学生个性化阅读问题;整本书阅读与语文素养培育问题等。
张楠[6](2020)在《“部编本”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研究》文中提出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年来投入使用的“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元素增加了,文言文教学在守正创新的语境中砥砺前行。“部编本”初中文言文教学研究是一种介于实然和应然之间的研究,致力于衔接理论和实践。本论文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文献研究法、课堂旁听法等方法,明确初中文言文的教学价值和教学目标,认真分析“部编本”初中语文文言文选编的特点,了解目前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部编本”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策略。本文通过研究认为,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应该结合“部编本”教材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力,加强诵读训练,在“诵读”中提高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开发资源,适当开展群文阅读,构建群文阅读程序;重视读写结合,包括单篇文章的读写和群文阅读的读写;可以在教学中,加强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训练,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语文的核心素养。
何伶[7](2020)在《小学语文四年级学生习作修改常见问题及改进方法研究 ——以昆明市C小学为例》文中认为随着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作文教学从“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倡导作文训练应该多读、多写、多改,其中修改作为习作的重要环节,是十分必要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自第二学段起,明确提出习作修改要求,且在教学具体建议、评价建议部分均有提到。习作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体现,但在许多教学实践中,受“文章多做而后工”的影响,对“多改”有所忽视。本研究者在实习期间发现学生习作训练次数不少,但写出来的作文仍然欠佳,这是本研究者实习期间一直思考的问题。小学四年级正处于承上启下的过渡阶段,连词成句,连句成段,四年级习作训练更接近一篇完整的作文,是习作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善作不如善改,本研究立足于小学四年级,从习作修改的角度,探究其修改问题作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突破口,为高学段的习作奠定良好基础。本研究以搜集到的云南省昆明市C小学四年级学生所做的381篇习作文本为基础,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分析常见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学生习作形式上常见问题为:习作字数不足、字词使用欠规范、语句欠通顺、标点符号欠规范、段落结构混乱。原因分析表明学生习作兴趣低、习作过程较粗心、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表达能力弱、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学生习作内容上常见问题为:习作题目欠恰当、习作体裁要素描述欠充分、语言平铺直叙、开头结尾平淡。原因分析表明学生生活观察不够,素材积累不足;缺乏习作方法,习作技巧训练不足;应试思维明显,创新思维不强。教师课后批改与课堂讲评对学生习作修改亦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研究从教师层面探究了习作批改和习作讲评中的特色和常见问题。研究表明教师批改中呈现出批改方式多样化、多就少改、启发修改、针对性批改等优点,教师习作讲评中呈现出评价主体多元化、讲评主体多元化等优点。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教师习作批改中常见问题为:忽略个别学生习作形式方面的要求、忽略个别学生习作内容的充实具体、习作批改耗时长、评语指导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以上问题主要是因为教师日常教学任务太重、批改标准欠具体、习作批改形式化。教师习作讲评中常见问题为:指导欠具体、习作讲评时间短、忽视习作修改评价。以上问题主要是因为教师教学课时有限、淡化作后讲评。基于以上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本研究者以《语文课程标准》和统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依据,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建议教师加强课堂教学,从词汇教学、语感训练、培养学习习惯、与阅读相结合方面着手,促进学生习作修改正向迁移;加强指导性修改,从提高学生习作兴趣、合理规划批改时间、优化习作讲评、重视修改评价方面着手,完善评改过程。作为学生,应积极主动修改,加强积累、敢于表达、总结修改心得,从而通过习作修改不断提升作文水平。小学四年级正处于练习写作的重要阶段,本研究所分析的习作修改常见问题和改进方法是对习作教学相关研究的补充和完善,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引起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师对学生习作修改问题的重视,以改促写,提升四年级学生习作能力,从修改的角度为教师提高习作教学效率提供更多参照。
邓文靖[8](2020)在《“情境教学法”在七年级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古诗词是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而古诗词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欣赏品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统编本的使用以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强调,教师需要更加关注对学生古诗词学习能力的培养。基于古诗词以及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特点,很多教师选择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古诗词教学,但在运用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如何让情境教学法更好地为古诗词教学服务是本文的目的所在。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总结课标、教科书等教学要求,归纳出七年级古诗词教学要求教师应该在朗读、理解诗意、感悟情感、发展思维方面进行引导。通过分析古诗词的特点以及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对古诗词教学存在困境的原因进行探究。最后,归纳情境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分析得出情境教学法具有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兴趣、促进审美能力提高以及提升教学效果的积极作用。第二部分,通过介绍个案学校,了解教师对古诗词教学以及情境教学法应用的认识,结合教师应用情境教学法进行古诗词教学的典型课例分析,总结情境教学法在古诗词教学中应用的实际情况。第三部分,通过调查,发现教师应用情境教学法进行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有:情境教学设计缺乏理论指导;情境资源来源狭窄;情境教学方法运用偏形式化。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教师专业素养受限、情境理念认识不清、情境运用功利化;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古诗词学习兴趣不足、理解能力发展不成熟。第四部分,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改进策略:第一,教师通过研读相关书籍或者参加培训等方式,提高古诗词素养以及情境理论水平。第二,教师通过开发相关学科、学生生活、网络方面的情境资源,拓宽情境领域。第三,教师通过构思整体情境环节、丰富情境创设手段、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以实现立足情境教学,完善情境运用的目的。
黄佳璐[9](2020)在《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主问题”设计的价值透视与实践探索》文中提出“主问题”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作用,具有“一问抵多问”的艺术效果。它不仅能够有效减少课堂上的碎片化问题,使教学过程更加系统完整,同时也能有效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价值。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主问题”还存在着设计不当、系统阙如等诸多问题,关于“主问题”的教学研究也几乎都从阅读教学整体出发,鲜有从一种文体入手进行具体研究的,关于现当代散文的更是少之又少。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发展阶段,是培养其思维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关键时期,且初中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需要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主动权。而“主问题”教学可以满足初中生的发展需求,同时初中阶段学生也有足够的能力适应现当代散文的“主问题”教学课堂,在初中学段进行散文“主问题”教学最为适宜。现当代散文具有情感真实、语言凝练、结构灵活等文体特征,给“主问题”设计提供了便利条件,其语言的凝练性使得散文中存在很多关键性的词句,给“主问题”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其情感表达的重要性,使得“主问题”设计更便于抓住教学重点。由此可见,以散文为依托进行“主问题”设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将“主问题”设计与初中现当代散文相结合,尝试改善当前存在的问题,挖掘实用价值,并立足散文文体特征,进行“主问题”设计策略的研究和实践探索。本文除了绪论和结语外,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是“主问题”与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对“主问题”的概念特征、理论基础等做出概述,为后文的撰写奠定理论基础,并从语文课标、学生学情和散文文体特点三个角度出发,论述其在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中实施的可能性。第二章是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主问题”设计的价值透视。主要论述“主问题”设计在课堂教学、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三个方面的价值。第三章是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主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初中散文教学“主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原因。第四章是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主问题”设计的实践探索。主要阐述了设计原则、设计策略,并对不同类型散文进行“主问题”设计研究。
王克胜[10](2020)在《高中语文课堂导入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课堂导入一般是指在一堂课刚刚开始的3-5分钟,教师采用一些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学生带入学习状态的教学过程。近年来,随着教学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教师们对丰富的教学经验的总结,课堂导入这一环节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笔者在学习和听课的过程中发现,高中语文教学的课堂导入并不总是能够达到其理想的目的。在导入语的使用、导入方法的选择和导入效果的评价等方面均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这些问题会出现的原因以及应该采用怎样的策略来提升课堂导入的质量,都值得我们进行深一步的探讨。本研究通过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这三种研究方法对两所高中的高一、高二两个年级语文课堂导入现状进行研究。笔者先搜集高中语文课堂导入现状的相关文献,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基础,并以此了解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历史和现状,为本文的研究提供方向;通过课堂观察了解两所高中课堂导入所使用的导入方法、导入时长等实际情况;通过对两所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更加详细的掌握教师与学生对课堂导入的理解与认识。本研究主要分为六个部分:首先是前言,主要由问题的提出、课堂导入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课堂导入文献综述、理论基础以及相关概念的界定组成。第二部分是本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第三部分是高中语文课堂导入现状的研究结果与分析,包括观察结果和师生访谈的结果与分析。第四部分是在对观察结果、师生访谈结果以及文本进行分析后,得出的当前高中语文课堂导入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详细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第五部分是针对高中课堂导入中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改善高中语文课堂导入现状的相应策略。第六部分是本研究的研究结论、创新与反思。
二、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语文教学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语文教学谈(论文提纲范文)
(1)人民教育家于漪个体成长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四、文献综述 |
五、研究方法 |
六、研究的重难点、创新点 |
第二章 人民教育家于漪个体成长历程分析 |
一、孕育期(1929-1950) |
二、成长期(1951-1958) |
三、成熟期(1959-1962) |
四、成名期(1963-1984) |
五、成家期(1985 至今) |
第三章 人民教育家于漪个体成长外因分析 |
一、社会环境 |
二、家庭环境 |
三、学校环境 |
第四章 人民教育家于漪个体成长内因分析 |
一、坚定信仰让生命与使命同行 |
二、自主发展一辈子学做教师 |
三、热爱教育点亮生命灯火 |
四、勇于创新创建中国特色教育学 |
第五章 人民教育家个体成长规律分析 |
一、成为人民教育家的外部因素 |
二、成为人民教育家的内部因素 |
第六章 人民教育家于漪个体成长的启示 |
一、人民教育家个体成长的困境 |
二、人民教育家个体成长的启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语文核心素养下高中散文教学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策略研究 ——以高中部编本必修上册第七单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二、研究的现状 |
三、选题的创新点 |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 |
五、研究的方法 |
第一章 高中必修上册教材中散文的选编情况与语言特点 |
第一节 高中必修上册教材散文编选情况 |
一、篇目数量增多 |
二、双线单元结构 |
三、现代文言结合 |
四、散文作家居多 |
五、助读系统更新 |
六、文本类型多样 |
第二节 高中必修上册教材中散文语言特点 |
一、语言描写的“有味道” |
二、语言艺术的“美” |
三、语言运用的“真” |
四、语言表达的“诗化” |
五、语言描摹的“简” |
第二章 高中散文教学及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现状及分析 |
第一节 高中散文教学及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现状调查 |
一、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二、教师访谈调查结果分析 |
第二节 高中散文教学及语言建构与运用的问题分析 |
一、学生层面 |
二、教师层面 |
第三节 高中散文教学及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原因分析 |
一、学生层面 |
二、教师层面 |
第三章 散文教学中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策略 |
第一节 重视群体性语言的建构 |
一、语感的感性建构 |
二、语言品析多角度 |
三、自主感受学语言 |
四、学习任务群教学 |
第二节 培养个体性言语的运用 |
一、语言实践要丰富 |
二、言语训练生活化 |
三、语理的理性运用 |
第三节 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突破 |
一、在思维发展与提升中运用语言 |
二、在审美鉴赏与创造中品味语言 |
三、在文化鉴赏与传播中体会语言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3)关联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价值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关联理论与初中语文课堂导入 |
第一节 关联理论 |
一、认知关联 |
二、交际关联 |
第二节 关联理论指导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可行性 |
一、以认知语境把握学生认知 |
二、以期待类型决定入的程度 |
三、以明示—推理分析导入过程 |
四、以最佳关联选择导入方式 |
第三节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现状及问题 |
一、为导而导,脱离教材 |
二、导入过简,缺乏深意 |
三、导入随意,忽视对象 |
四、变导为“教”,缺少交流 |
第二章 关联理论对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指导原则 |
第一节 忆旧与期待关联原则 |
第二节 显明与深入关联原则 |
第三节 教师明示与学生推理关联原则 |
第四节 方法与效率关联原则 |
第三章 关联理论指导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实施策略 |
第一节 关联文本,激发学生深层期待 |
一、显明解难法 |
二、重叠语境法 |
三、新旧结合法 |
四、加深共鸣法 |
第二节 关注学生,灵活交流提高效率 |
一、随“象”而变交流法 |
二、意图分层交流法 |
三、问题导向交流法 |
四、充盈态度交流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现状调查研究 ——以上海市部分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1.1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求 |
1.1.2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1.1.3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面临的问题 |
1.1.4 个人对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研究兴趣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语文“教学生活化”相关研究 |
1.3.1 国外相关研究 |
1.3.2 国内相关研究 |
1.3.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
1.4 研究方案设计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第2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教学生活化” |
2.1.2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 |
2.2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基础 |
2.2.1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
2.2.2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
2.2.3 陈鹤琴“活教育”理论 |
2.2.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3章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现状调查 |
3.1 课堂观察 |
3.1.1 观察对象 |
3.1.2 观察内容 |
3.1.3 课堂案例呈现与评价 |
3.2 教师访谈 |
3.2.1 访谈对象 |
3.2.2 访谈内容 |
3.2.3 访谈结果及分析 |
3.2.4 存在的问题 |
3.3 学生问卷调查 |
3.3.1 调查目的及对象 |
3.3.2 问卷的编制 |
3.3.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3.3.4 数据的统计及分析 |
3.3.5 存在的问题 |
第4章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优化策略 |
4.1 确立“生活化”教学理念,优化小学语文教育目标 |
4.1.1 更新教学理念 |
4.1.2 提高综合素质 |
4.2 调整“生活化”教学内容,贴近小学生语文学习现状 |
4.2.1 能够从生活中筛选教学内容 |
4.2.2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生活素材 |
4.2.3 确定生活素材的广度和深度 |
4.3 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联系小学生现实生活实际 |
4.3.1 利用生活实例导入课堂 |
4.3.2 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 |
4.4 改进“生活化”教学方法,丰富小学语文教学实践 |
4.4.1 快乐游戏,感知与应用语文 |
4.4.2 自主合作,探究语文知识 |
4.5 更新“生活化”评价手段,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潜能 |
4.5.1 评价内容综合性,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
4.5.2 评价主体多元化,引导师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 |
4.5.3 评价方式过程性,实现学生自我发展 |
第5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学生调查问卷) |
致谢 |
(5)名家演播版《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选题的缘起 |
1.1.1 整本书阅读的地位 |
1.1.2 《西游记》的价值 |
1.1.3 名家演播版《西游记》的特点 |
1.2 选题的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选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及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
1.4.1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
1.4.2 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
1.5 相关内容界定 |
1.5.1 整本书阅读 |
1.5.2 名家演播版《西游记》的特点 |
2.调查方法 |
2.1 拟采用的研究范畴和方法 |
2.1.1 研究范畴 |
2.1.2 研究方法 |
2.2 调查问卷的选取与确立 |
2.2.1 调查对象的选取 |
2.2.2 调查问卷编制的确立 |
3.名家演播版《西游记》整本书阅读调查的数据分析 |
3.1 教师问卷分析 |
3.1.1 教师问卷客观题统计与分析 |
3.1.2 教师问卷主观题统计与分析 |
3.2 学生问卷分析 |
3.2.1 学生问卷客观题统计与分析 |
3.2.2 学生问卷主观题统计与分析 |
4.名家演播版《西游记》整本书阅读的调查探讨 |
4.1 名家演播版《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反映出来的问题 |
4.1.1 教师阅读教学方面存在不足 |
4.1.2 学生阅读学习方面存在不足 |
4.2 名家演播版《西游记》整本书阅读问题形成的原因 |
4.2.1 教师层面 |
4.2.2 学生层面 |
5.名家演播版《西游记》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 |
5.1 文本:阅读会——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
5.1.1 制定弹性任务,明确阅读目标 |
5.1.2 推荐阅读方法,促进阅读效果 |
5.1.3 开展导读课程,奠定阅读基础 |
5.2 声音:朗读者——革新阅读教学方式 |
5.2.1 设计诵读方案,培养阅读习惯 |
5.2.2 组织配读活动,塑造阅读体验 |
5.2.3 搭建品读平台,拓宽阅读途径 |
5.3 鉴赏:解读说——提升文本赏析能力 |
5.3.1 填写“身份证”,绘制“朋友圈” |
5.3.2 整合思维导图,启迪剧本创作 |
5.3.3 突破辩论难点,探究分层教学 |
6.名家演播版《西游记》整本书阅读的实践总结 |
6.1 名家演播版《西游记》整本书阅读的实践思考 |
6.1.1 整本书阅读与教学评价问题 |
6.1.2 整本书阅读与教师专业发展问题 |
6.1.3 整本书阅读与学生个性阅读问题 |
6.1.4 整本书阅读与语文素养问题 |
6.2 名家演播版《西游记》整本书阅读的实践价值 |
6.2.1 教育:用力处,细无声 |
6.2.2 教研:有所得,有所获 |
6.2.3 教学:新高度,新体验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6)“部编本”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理论基础 |
三、研究方法 |
四、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初中文言文的教学价值及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目标 |
第一节 初中文言文的教学价值 |
一、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
二、提高现代汉语的写作能力 |
三、了解丰富灿烂的传统文化 |
第二节 初中文言文的教学目标 |
一、掌握知识,理解大意 |
二、记诵积累,培养语感 |
三、感悟情志,提升思维 |
四、范文引领,读写并重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部编本”初中语文文言文的选编特点和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部编本”初中语文文言文的选编特点 |
一、选文 |
二、编排 |
第二节 目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重知识灌输而轻思维训练 |
二、课堂教学重讲解而轻诵读 |
三、缺乏群文阅读教学的理念 |
四、忽略写作资源开发和利用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部编本”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
第一节 加强诵读训练 |
一、通过素读训练,初步熟读课文 |
二、借助诵读课,细化诵读指导 |
三、凭借媒体教学,创设诵读情境 |
第二节 开展群文阅读 |
一、开发群文阅读资源 |
二、构建群文阅读程序 |
第三节 重视读写结合 |
一、开展随文读写教学 |
二、开展群文读写教学 |
第四节 加强思维品质训练 |
一、训练具体形象思维 |
二、训练抽象逻辑思维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部编本”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问卷(教师) |
附录2: “部编本”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访谈提纲 |
附录3: “部编本”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问卷(学生) |
后记 |
(7)小学语文四年级学生习作修改常见问题及改进方法研究 ——以昆明市C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选题缘由 |
(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习作修改要求 |
(二)重视习作修改有利于提高四年级习作教学效率 |
(三)重视习作修改有利于提高四年级学生习作能力 |
二、研究意义 |
(一)研究的理论意义 |
(二)研究的实践意义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一)习作 |
(二)习作修改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关于写作修改的研究 |
二、国内关于文章修改的研究 |
(一)古代关于文章修改研究 |
(二)近代关于文章修改研究 |
(三)当代关于作文修改研究 |
三、对已有研究的评析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设计 |
一、研究内容 |
(一)小学四年级学生习作修改的重要性分析 |
(二)小学四年级学生习作修改中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三)小学四年级学生习作修改常见问题的改进方法建议 |
二、研究设计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小学语文四年级学生习作修改的重要性分析 |
第一节 习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要求重视习作修改 |
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习作教学目标与习作修改目标 |
(一)习作教学目标要求提高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
(二)习作修改目标要求在修改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 |
二、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习作编排要求重视习作修改 |
(一)习作板块编排情况传递了习作修改的重要性 |
(二)习作板块与其他教学板块之间的联系需要重视习作修改 |
三、习作教学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要求重视习作修改 |
(一)习作教学有利于积累和巩固学生语文知识 |
(二)习作教学是提高学生语言技能的重要途径 |
(三)习作教学有利于升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
第二节 小学四年级习作教学的关键作用要求重视习作修改 |
一、习作内容与习作技能方面注意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
(一)巩固和运用学到的字词句 |
(二)合理规范运用标点符号 |
(三)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 |
(四)逐步提高习作修改能力 |
(五)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象 |
二、习作过程与习作方法方面注意提高学生习作技巧和求新意识 |
(一)掌握习作方法和习作技巧 |
(二)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
三、习作品质与习作态度方面注意培养学生习作兴趣和生活态度 |
(一)提高习作兴趣和自信心 |
(二)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
第三节 习作修改有利于提高四年级学生习作能力和语文学习能力 |
一、习作修改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
(一)增加语言词汇量 |
(二)增强语言表达准确生动性 |
(三)丰富语言表达方式 |
二、习作修改有利于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
(一)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
(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
三、习作修改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真善美品质 |
(一)有利于鼓励学生真实具体地描写生活 |
(二)有利于内化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
(三)有利于形成个人特色和风格 |
第三章 小学语文四年级学生习作修改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小学四年级学生习作形式上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学生习作形式上常见问题 |
(一)习作字数不足 |
(二)字词使用欠规范 |
(三)语句欠通顺 |
(四)标点符号欠规范 |
(五)段落结构混乱 |
二、学生习作形式常见问题原因分析 |
(一)习作兴趣较低 |
(二)习作过程较粗心 |
(三)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四)表达能力较弱 |
(五)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 |
第二节 小学四年级学生习作内容上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学生习作内容上常见问题 |
(一)习作题目欠恰当 |
(二)习作体裁要素描述欠充分 |
(三)语言平铺直叙 |
(四)开头结尾平淡 |
二、学生习作内容常见问题原因分析 |
(一)生活观察不够,素材积累不足 |
(二)缺乏习作方法,习作技巧训练不足 |
(三)应试思维明显,创新思维不强 |
第三节 教师课后习作批改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教师习作批改中常见问题 |
(一)忽略个别学生习作形式方面的要求 |
(二)忽略个别学生习作内容的充实具体 |
(三)习作批改耗时长 |
(四)评语指导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
二、教师习作批改常见问题原因分析 |
(一)日常教学任务较重 |
(二)批改标准欠具体 |
(三)习作批改形式化 |
第四节 教师课堂习作讲评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教师习作讲评中常见问题 |
(一)习作讲评指导欠具体 |
(二)习作讲评时间短 |
(三)忽视习作修改评价 |
二、教师习作讲评常见问题原因分析 |
(一)教学课时有限 |
(二)淡化作后讲评 |
第四章 小学语文四年级学生习作修改常见问题改进方法建议 |
第一节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保持完善亮点 |
一、教师保持习作批改亮点 |
(一)批改方式多样化 |
(二)尊重学生文本,多就少改 |
(三)批注设疑,启发修改 |
(四)准确把握,针对性批改 |
二、教师保持习作讲评亮点 |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
(二)讲评主体多元化 |
第二节 教师加强课堂教学,促进习作修改有效迁移 |
一、加强词汇教学,规范习作字词修改 |
(一)夯实词汇基础,合理运用字词 |
(二)语言规范训练,纠正表达 |
二、加强语感训练,促进习作语句修改 |
(一)在品词析句中积累语感 |
(二)在朗读背诵中培养语感 |
(三)从个性表达中生成语感 |
(四)从读写结合中表现语感 |
三、培养学习习惯,提髙习作修改质量 |
(一)培养观察习惯,生动具体修改 |
(二)培养写字习惯,提高书写质量 |
(三)培养阅读习惯,激发修改灵感 |
(四)培养书面表达习惯,规范语言文字应用 |
四、阅读与习作修改相结合,以读促改 |
(一)精彩开头,结尾有力 |
(二)刻画细节,形象立体 |
(三)锤炼语言,优美出彩 |
(四)掌握顺序,条理清晰 |
(五)对比修改,感受详略 |
第三节 教师加强指导性修改,完善评改过程 |
一、提高学生习作兴趣,乐于修改 |
(一)善于发现亮点,感受习作乐趣 |
(二)培养读者意识,促进修改动力 |
(三)创造发表机会,激发修改热情 |
(四)借用信息技术,丰富修改形式 |
二、合理规划批改时间,增强评改时效性 |
(一)明确习作教学要求,分散批改 |
(二)细化习作修改目标,分层修改 |
三、优化习作讲评,有效指导修改 |
(一)优化讲评时间,创新讲评方式 |
(二)立足学生文本,及时记录总结 |
四、重视修改评价,加强有效反馈 |
(一)强化习作修改行为,经常反馈 |
(二)采用激励性评价言语,及时反馈 |
第四节 学生积极主动修改,完善作文 |
一、加强积累,奠定修改基础 |
(一)积累语言和素材 |
(二)积累语法和修辞知识 |
二、敢于表达,激活修改意识 |
(一)课堂勇于发言,乐于表达 |
(二)积极参加活动,及时表达 |
三、总结修改心得,提高习作水平 |
(一)明晰修改目标,自主修改评价 |
(二)总结修改问题,积累修改经验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反思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探究了小学语文四年级学生习作修改中的常见问题 |
二、分析了小学语文四年级学生习作修改常见问题的原因 |
三、提出了小学语文四年级学生习作修改常见问题的改进方法 |
第二节 研究反思 |
一、本研究的特色 |
二、本研究的适用性 |
三、本研究对统编本教科书的教学参考价值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8)“情境教学法”在七年级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提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问题 |
三、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与概念界定 |
一、文献综述 |
二、概念界定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一、个案法 |
二、访谈法 |
三、问卷调查法 |
四、课堂观察法 |
第一章 情境教学法在古诗词教学中应用的依据 |
第一节 古诗词教学要求及困境 |
一、古诗词教学要求 |
二、古诗词教学困境 |
第二节 情境教学法应用的理论依据及作用 |
一、情境教学法在古诗词教学中应用的理论依据 |
二、情境教学法在古诗词教学中应用的作用 |
第二章 七年级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分析 |
第一节 H中学概况 |
一、学校基本情况介绍 |
二、七年级师生概况 |
第二节 情境教学法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
一、教师古诗词教学方法的应用现状 |
二、教师关于情境教学法的认知现状 |
三、古诗词课堂教学现状 |
四、情境教学法在古诗词教学中应用的现状总结 |
第三章 情境教学法古诗词教学中应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H中学情境教学法在古诗词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
一、情境教学设计缺乏理论指导 |
二、情境教学资源来源较为狭窄 |
三、情境教学方法运用偏形式化 |
第二节 古诗词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教师方面 |
二、学生方面 |
第四章 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古诗词教学的改进策略 |
第一节 提高情境理论素养,改善情境教学 |
一、提升教师古典诗词素养 |
二、提高情境教学理论水平 |
第二节 开发情境教学资源,拓宽情境领域 |
一、整合学生学科资源 |
二、挖掘学生生活资源 |
三、应用虚拟网络资源 |
第三节 立足情境教学实际,完善情境运用 |
一、构思整体情境环节,培养解题思维 |
二、丰富情境创设手段,关注实际学情 |
三、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完善教学情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关于统编本七年级语文古诗词情境教学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二: 关于统编本初中语文古诗词情境教学现状学生调查问卷 |
致谢 |
(9)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主问题”设计的价值透视与实践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1.满足初中语文教育改革诉求 |
2.解决初中散文教学提问困境 |
(二)文献综述 |
1.“主问题”的研究概述 |
2.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的研究概述 |
3.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主问题”设计的研究概述 |
(三)创新点 |
1.立足于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进行“主问题”设计探索 |
2.深入分析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主问题”设计的价值 |
3.将初中现当代散文细化分类探索最优“主问题”设计 |
4.针对初中现当代散文群文阅读进行“主问题”设计研究 |
(四)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问卷调查法 |
3.案例分析法 |
4.访谈法 |
一、“主问题”与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 |
(一)“主问题”的概念和特征 |
1.概念 |
2.特征 |
(1)整体性 |
(2)牵引性 |
(3)支撑性 |
(4)生成性 |
(二)“主问题”的理论基础 |
1.整体论 |
2.问题教学 |
3.导学思想 |
(三)运用“主问题”进行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的可能性 |
1.满足语文新课标的需要 |
2.基于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
(1)思维活跃 |
(2)主体意识增强 |
3.符合现当代散文文体特点 |
(1)情感真实、极具个性化 |
(2)形式多样、结构灵活 |
(3)语言凝练含蓄、富有美感 |
二、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主问题”设计的价值透视 |
(一)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主问题”设计对课堂教学的价值 |
1.去碎片问题,使散文课堂提问更加有效 |
2.去文体混淆,使散文教学特征更加鲜明 |
3.去散乱课堂,使散文教学过程更加系统 |
(二)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主问题”设计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
1.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
(1)问题意识 |
(2)整体性思维 |
2.提高学生整体把握文本能力 |
3.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
(三)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主问题”设计对教师发展的价值 |
1.改变教师课堂提问习惯 |
2.提升教师钻研创造能力 |
3.锻炼教师课堂调控能力 |
三、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主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调查及结果分析 |
1.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主问题”设计的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 |
(1)问卷调查的对象、目的 |
(2)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
2.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主问题”设计的访谈及结果分析 |
(1)访谈对象、目的 |
(2)访谈结果分析 |
(二)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主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 |
1.散文“主问题”设计不当 |
(1)忽视散文文体特征 |
(2)忽视作者主体意识 |
(3)脱离散文教学目标 |
(4)问题难易程度不当 |
2.散文课堂问题系统阙如 |
(1)问题之间缺少主次关系 |
(2)问题之间缺少逻辑联系 |
3.散文“主问题”设计主体单一 |
(1)缺少学生主体参与 |
(2)缺少课堂问题生成 |
4.散文“主问题”设计形式单调 |
(三)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主问题”设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教师缺少“主问题”意识 |
2.教师忽视对散文特征的把握 |
3.教师整体把握文本能力不足 |
4.教师生本观念淡薄 |
5.教师缺乏创新、联想能力 |
四、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主问题”设计的实践探索 |
(一)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主问题”设计原则 |
1.着眼学生情感体验原则 |
2.关注学生审美感受原则 |
3.紧扣散文类别特点原则 |
4.聚焦散文教学目标原则 |
(二)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主问题”设计策略 |
1.以点窥篇:找准“主问题”设计的切入点 |
(1)从散文标题切入 |
(2)从散文关键词句切入 |
(3)从品味语言美感切入 |
(4)从作者主体情感切入 |
2.主次鲜明:形成以“主问题”为核心的问题系统 |
(1)“主问题”引领,“子问题”辅助 |
(2)“子问题”铺垫,“主问题”收尾 |
3.师生共进:把握“主问题”设计的预设和生成 |
(1)预设主体多元化 |
(2)课堂问题生成化 |
4.拓展延伸:探索散文群文阅读的“主问题”设计 |
(1)同一主题情感比较中生成“主问题” |
(2)同一表现手法比较中生成“主问题” |
(三)初中现当代不同类型散文“主问题”设计研究 |
1.记叙性散文的“主问题”设计研究 |
(1)侧重记事的散文——基于发展线索或叙事片段设计“主问题” |
(2)侧重记人的散文——基于主要人物设计“主问题” |
2.抒情性散文的“主问题”设计研究 |
(1)托物言志式散文——基于具体物象设计“主问题” |
(2)写景抒情式散文——基于景物特征设计“主问题” |
3.哲理性散文的“主问题”设计研究 |
(1)直击作者核心思想设计“主问题” |
(2)把握文章论述结构设计“主问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高中语文课堂导入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前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1.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
2.教师对课堂导入的认识不足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
1.国外文献综述 |
2.国内文献综述 |
3.对国内外已有研究的评述 |
(四)理论基础 |
1.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
2.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 |
(五)核心概念界定 |
1.导入 |
2.课堂导入 |
二、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观察法 |
1.观察表的制定 |
2.样本 |
3.程序 |
(三)访谈法 |
1.访谈工具 |
2.程序 |
三、高中语文课堂导入现状研究结果及分析 |
(一)研究过程 |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
1.课堂观察结果及分析 |
2.师生访谈结果及分析 |
四、高中语文课堂导入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高中语文课堂导入的现状 |
1.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 |
2.导入效果较为明显 |
(二)高中语文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 |
1.学生需求不被重视 |
2.导入方法单一 |
3.导入时长太短 |
4.导入效果难以准确评价 |
(三)高中语文课堂导入存在问题的原因 |
1.学生主体性被忽视 |
2.学生的年龄特征不被重视 |
3.教师对课堂导入理解不深 |
五、改进高中语文课堂导入现状的对策 |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
1.增加与学生间的情感互动 |
2.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 |
(二)将导入理论付诸实践 |
1.灵活运用导入方法 |
2.合理安排导入内容 |
3.恰当设置导入时长 |
4.关注课堂导入效果的评价 |
(三)提高对课堂导入的重视 |
1.树立正确观念 |
2.提升教学水平 |
3.尝试改变创新 |
六、研究结论、创新与反思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创新与价值 |
1.对高中语文课堂导入进行观察研究 |
2.课堂观察与访谈相结合 |
(三)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高中语文课堂导入观察表 |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三 学生访谈提纲 |
致谢 |
四、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语文教学谈(论文参考文献)
- [1]人民教育家于漪个体成长史研究[D]. 段沿沿.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1)
- [2]语文核心素养下高中散文教学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策略研究 ——以高中部编本必修上册第七单元为例[D]. 赵越.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3]关联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研究[D]. 马小斌.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4]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现状调查研究 ——以上海市部分小学为例[D]. 吴易霏.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5]名家演播版《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D]. 李梦菲. 天水师范学院, 2020(05)
- [6]“部编本”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研究[D]. 张楠. 苏州大学, 2020(03)
- [7]小学语文四年级学生习作修改常见问题及改进方法研究 ——以昆明市C小学为例[D]. 何伶.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8]“情境教学法”在七年级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邓文靖.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9]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主问题”设计的价值透视与实践探索[D]. 黄佳璐.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 [10]高中语文课堂导入现状及对策研究[D]. 王克胜.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