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殿藏书看叶德辉编目

从古殿藏书看叶德辉编目

一、从《观古堂藏书目》看叶德辉的编目学(论文文献综述)

郭明芳[1](2020)在《台湾图书馆藏《叶氏观古堂藏书目》油印本考述》文中指出近代湖南藏书家叶德辉编着《书林清话》至今仍影响版本学研究。藏书部分编有《郋园藏书志》、《观古堂藏书目》二书。前者以书志形式纪録叶氏藏善本,後者则爲其藏书总目。《观古堂藏书目》有1915年叶氏家刻本,也是常见的本子。今台湾图书馆藏一部油印本《叶氏观古堂藏书目》则未爲人所注意。此油印本《书目》与通行本相似,但略有差异,如无序跋、各部无小序,以及有以"卍"标注叶氏散佚书。此《书目》爲日治时期盐谷温欲将叶氏旧藏售予甫成立之"台湾帝国大学"(今台湾大学),由伊藤贤道誊写,以刻本《书目》编订而成,以作爲整批购置目録。但日後台北未能购得,而有此油印本《书目》之遗。油印本《书目》对原刊本有所勘正外,也对探究叶氏过世後,其藏书散佚情形有所帮助。

吴菲[2](2018)在《清代湖南私家藏书研究》文中认为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是藏书和读书风气盛行的国家。藏书是文化沉积的结果,也是文化发展的阶梯。中国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累积了数不清的图书典籍,形成了官府藏书、私家藏书、书院藏书和寺观藏书等古代四大藏书体系。其中私家藏书数量众多、分布全国,较为接近广大的读者,不仅保藏了大量的图书典籍,还为学术进步、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清代湖南的私家藏书事业在湖南整个藏书事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经过千余年的发展,到清代湖南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藏书经验并形成了浓厚的藏书风气,藏书人数之多、藏书规模之大均远超前代,放之全国也是佼佼者。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归纳法,在对搜集到的清代五十多位湖南籍私人藏书家的相关资料研究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当时湖南的社会环境,勾稽出清代湖南私家藏书的基本情况,包括藏书兴盛的背景和概况、藏书家的生平事迹、藏书的管理、藏书的特色、藏书的贡献等。全方面、多层次地分析清代湖南私家藏书的区域性特征及其对文化传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展示清代湖南丰富多彩的私家藏书文化,总结私家藏书的历史贡献。以期稽古振今,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进步提供借鉴和参考。人们创造了文明,藏书家保护了文明。饮水当思源,我们在享受图书典籍带来的福利时,不应忘记那些不辞辛苦、苦心孤诣、一丝不苟地保藏典籍的藏书家们。他们为当时的藏书事业乃至现今的图书馆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值得我们铭记于心,其精神亦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孙曦之[3](2008)在《《书林清话》研究》文中认为叶德辉是清末民国初时知名的学者、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和刻书家。其藏书多达30万卷,与傅增湘齐名,向有“北傅南叶”之称。他利用自己丰富的藏书,从事目录、版本、考据、辑佚研究,“着述颇丰”。代表作有《书林清话》、《书林余话》、《观古堂藏书目》、《藏书十约》、《郎园读书志》、《六书古微》等,其中尤以《书林清话》成就最大。但凡涉及版本目录学以及书史的着作,几乎无不引用其内容,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本文力求从版本学、目录学、校勘学、史料学等多个角度,对《书林清话》作一系统的研究和总结。本文首先在绪论中探讨了《书林清话》的成书条件,研究了《书林清话》的版本,分析了《书林清话》的研究现状。在文章的主体部分,充分肯定了《书林清话》在版本学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价值,阐释了其对版刻源流的细致介绍,研究了书中所体现的叶德辉的版本鉴定方法。本文还探讨了叶德辉在《书林清话》中对于古典目录的充分利用及《书林清话》一书在编撰体例上所具有的目录索引功能,总结了《书林清话》中所体现出的叶德辉的校勘学和藏书、刻书思想,挖掘了《书林清话》中所包蕴的丰富史料,论述了其所具有的史料价值。在文末,则对《书林清话》一书存在的不足,做了简单的分析。综观全文,主要是以《书林清话》为研究对象,对这部着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充分肯定了其在学术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江凌[4](2008)在《清代两湖地区的出版业》文中提出出版史是研究文化史诸侧面(如思想文化史、哲学史、文学史、史学史、科技史、学术史等)的物化、复制、保存、传播的过程,也是当今出版业发展的历史依据。目前,关于区域出版史的研究方兴未艾,且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福建、浙江、江苏、安徽等地区。至于两湖地区的出版文化史的研究,目前尚属空白,后人论涉多零星分散于个别章节材料之中,本论文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入手,论述清代两湖地区的出版业发展状况,探讨其出版文化特征和演变规律,及其文化功能及社会意义。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个案分析和专题考察的方式,点面结合,通过对清代的原始文献的梳理与分析,力图使两湖地区的出版文化史丰富化、立体化,为当今两湖地区出版业的发展提供历史借鉴。本论文首先论述了清代两湖地区出版业的历史地理基础与文化区位,社会文化环境、文化土壤与出版内容要素。出版业是内容产业,需要一定的文化土壤和出版文化内容资源作支撑,离开了区域文化内容资源,出版业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末。至清代前中期,由于清廷的倡导,理学和经世实学渐兴,在两湖区域文化中占据突出地位。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中华帝国的国门被西方列强的炮舰、鸦片和商品打开,各种文化思潮渐趋兴起,原有的中华传统文化也发生了巨烈震荡。位于长江中游的两湖地区,正处在较开化的东南沿海诸省和较封闭的西北、西南诸省的中间地带。如果说整个近现代中国都卷入了“古今一大变革之会”,那么,两湖地区更处于风云际会的漩涡中心。传教士文化、洋务文化、维新文化、革命文化、市民文化等各种文化风雷激荡,在两湖地区绘制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文化蓝图,从而为两湖地区出版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文化土壤、内容资源和文化支撑。清代两湖地区出版业发展的物质基础——造纸材料及造纸业的发展,及其技术手段——印刷业的发展状态则是清代两湖地区出版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本论文对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其次,从中国古代出版业发展的三大系统——官刻、私刻、坊刻三个方面初步观照清代两湖地区出版业发展的基本面貌,包括官府刻书、私家刻书、书坊刻书的机构或堂号、坊号,规模,刻书数量、品种,刻书兴盛原因,刻书内容特点,刻书的文化功能和社会作用,以及官宦学者刻书家群体、私人刻书家群体、坊刻群体分析等内容。再次,本论文分专题探讨了清代两湖地区书院刻书业的概况、内容特点和文化功效;清代两湖地区的舆地学发展与舆图出版,尤其是对湖北舆图总局、武昌舆地学会、亚新地学社等舆图出版机构和出版风云人物编绘、印制地图状况、经营特点、文化贡献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个案分析;天平天国农民政权所刻书藉、文告、历书等,因其珍贵稀少、史料价值大而被列为善本书,本文探讨了太平天国在两湖地区的出版活动,包括出书品种、数量,图书内容和形制特点,及其对两湖地区的社会影响和文化作用。最后论述了近代西方传教士在两湖地区的出版机构、出版活动,及其兴盛原因、经营特点和社会作用等。

刘孝平[5](2005)在《叶德辉文献学研究》文中认为叶德辉是清末民初时,知名一时的学者、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和刻书家。其藏书达30万卷,居当时藏书规模之翘楚;其刻印书籍达160余种,其中除了个人的着述外,也包括一些较为稀见的书籍,涉及的范围包括经学、史学、游艺、小学、版本目录以及家集等;同时他利用自己丰富的藏书从事目录、版本、考据、辑佚研究,着述颇多,其代表作有《书林清话》、《书林余话》、《观古堂藏书目》、《藏书十约》、《郋园读书志》、《六书古微》等,其中尤以《书林清话》和《书林余话》成就最大,但凡涉及版本目录学及书史的着作,无不引用其内容。他在藏书分类上的继承与创新、在古籍版本的鉴定考证与辨伪上的独特思想,对当时及后世的藏书家与版本学家都有深远的影响。尽管其人品为人所不齿,其对古典文献学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 本文对叶德辉的文献学思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总结,共分六大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叶德辉的藏书,主要介绍其藏书目的、藏书内容、藏书的来源及藏书的管理和散佚; 第二部分对叶德辉的总体着述作了简单的介绍与评价,着重分析了其在辑佚和自撰上的成就。 第三部分介绍叶德辉在目录学上的贡献,除了汇刻和校补前人目录外,他自己编撰的《观古堂藏书目》在体例和分类上也有所创新,本章对此进行了综合分析。 第四部分介绍其刻书概况并分析其刻书思想,着重探讨了在《四部丛刊》出版过程中叶氏的作用。 第五部分分析叶德辉在版本学上的成就,主要介绍其对版本学理论、版本鉴定和古籍版本源流的研究。 第六部分综合分析了其文献学成就的背景,除了对前人文献学成就的继承外,其丰富的藏书、友朋的帮助及个人深厚的国学根柢都有是他能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的重要原因。

朱新民[6](2005)在《叶德辉及其历史文献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从历史文献学的角度全面、系统、辩证地分析了叶德辉的杰出贡献,详细介绍了叶德辉的生平事略,具体剖析了叶德辉在版本学、藏书学、目录学、刻书学、校勘学和辑佚学等六个方面的独特贡献,把叶德辉从中国近代史上有代表性的封建顽固派的政治立场和杰出的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古文字学家的学术专家分开,一分为二地辩证地看待叶德辉这一历史人物,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在第一章中,作者详细地介绍了叶德辉的生平事略,介绍了其先祖事迹和其先祖给叶德辉的影响;具体讲述了叶德辉的藏书、着书和刻印书籍目录;分析了叶德辉的政治反动立场,给读者留下了关于叶德辉的初步印象。第二章结合《书林清话》等着作详细分析了叶德辉在版本学方面的重要思想和方法;第三章则结合《藏书十约》详细解析了叶德辉的藏书思想和具体的藏书理论知识;第四章则结合《观古堂藏书目》分析了叶德辉关于目录学方面的具体思想和理论知识;第五章解析了叶德辉的刻书理论和具体的刻书活动成就;第六章则具体分析了叶德辉在辑佚学方面的杰出成就;第七章详细分析了叶德辉的校勘学思想和方法,介绍了他的校勘成就和校勘活动。 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是结语,高度概括了全文的主旨,再次证明叶德辉是一个为中国历史文献学做出杰出贡献的重要历史人物。

沈俊平[7](2001)在《从《观古堂藏书目》看叶德辉的编目学》文中研究说明 一叶德辉(1864—1927),字奂彬(也作焕彬),号直山,一号郋园。先世乃江苏吴县人。清咸丰中,太平军进至江苏时,其父叶肇浚举家迁居长沙,叶德辉后捐得湘潭县籍,遂为湘潭县人。光绪六年(1880)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十一年(1885)中举人。十八年成进士,授吏部主事。次年回湘,不复出。时王先谦标榜"以提倡经学为己任",他与王投契,研讨经学,以"决事明快"受到器重,遇事被邀入议,遂在地方绅士中渐露头角。湖南维新变法期间,因其竭力攻击康有为(1858—1927)、梁启超(1873—1929)倡导变法,得到保守

二、从《观古堂藏书目》看叶德辉的编目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观古堂藏书目》看叶德辉的编目学(论文提纲范文)

(2)清代湖南私家藏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综述
        1.2.2 国外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1.4.1 爬梳史料
        1.4.2 发掘本性
第2章 清代湖南私家藏书概述
    2.1 私家藏书兴盛的背景
        2.1.1 政治背景
        2.1.2 经济背景
        2.1.3 文化背景
        2.1.4 其他背景
    2.2 私家藏书收藏概况
        2.2.1 入藏原则
        2.2.2 藏书变迁
    2.3 私家藏书分布概况
        2.3.1 时期分布
        2.3.2 地区分布
第3章 清代湖南私家藏书的管理
    3.1 藏书的控制
        3.1.1 专处保藏
        3.1.2 专人管理
    3.2 藏书的校勘
        3.2.1 校书有益
        3.2.2 校书有道
    3.3 藏书的编目
        3.3.1 编目之功
        3.3.2 编目之富
    3.4 藏书的保护
        3.4.1 药物防害
        3.4.2 装帧保护
        3.4.3 建筑保护
        3.4.4 其他保护
第4章 清代湖南私家藏书的特色
    4.1 聚书渠道的广泛性
        4.1.1 继承家藏
        4.1.2 搜求购买
        4.1.3 自着自刻
    4.2 藏书规模的宏丰性
        4.2.1 藏书处所增多
        4.2.2 藏书数量宏大
        4.2.3 藏书种类繁多
    4.3 藏书活动的个性化
        4.3.1 楼号文印独具韵味
        4.3.2 各种版本相对较全
        4.3.3 专业倾向日益明显
    4.4 藏书利用的有效性
        4.4.1 治学育人并行不悖
        4.4.2 学子士人相互借阅
        4.4.3 捐置私藏发展教育
第5章 清代湖南私家藏书的贡献
    5.1 推动当时湖南文化事业的进步
        5.1.1 读书治学,弘扬学术
        5.1.2 校雠勘误,补正藏书
        5.1.3 辑刻群籍,造福书林
    5.2 引导近代湖南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5.2.1 文献搜采,馆藏为基
        5.2.2 分类编目,业务先导
        5.2.3 藏书利用,服务至上
    5.3 促进近代湖湘人才群体的成长
        5.3.1 保藏典籍,传播智慧
        5.3.2 传道授业,造士成才
        5.3.3 藏书育人,泽被后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清代湖南私人藏书家一览表
附录2 :清代湖南私人藏书家简介
附录3 :清代湖南私人藏书家楼号、藏书印、藏书目总表
致谢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3)《书林清话》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叶德辉生平及着述
    1.2 《书林清话》的成书条件
    1.3 《书林清话》的版本
    1.4 《书林清话》的研究现状
第2章 《书林清话》的版本学成就
    2.1 版本学研究的开创性
    2.2 探讨版本的发展源流
    2.3 研究历代刻书情况
    2.4 多种版本鉴定方法的运用
第3章 《书林清话》与目录学
    3.1 对古典目录的充分利用
    3.2 编撰体例有目录索引功能
第4章 《书林清话》所体现的叶氏校勘学思想
    4.1 重视古籍校勘
    4.2 强调校勘态度
    4.3 讲究校勘方法
第5章 《书林清话》所体现的叶氏藏书思想
    5.1 注重书籍的收藏与保护
    5.2 虽喜宋元旧椠,亦重明清近刻
    5.3 藏书应精于版本、目录之学
第6章 《书林清话》所体现的叶氏刻书思想
    6.1 刊刻典籍,利在千秋
    6.2 注重图书的版权问题
    6.3 注重刻书家对传播文化的作用
第7章 《书林清话》的史料价值
    7.1 书史价值
    7.2 人物资料价值
    7.3 其他方面的史料价值
第8章 《书林清话》的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清代两湖地区的出版业(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价值
    三.研究现状
    四.论题界定、研究内容、研究预期目标、资料基础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清代两湖地区出版业的历史地理基础与文化区位
    第一节 自然地理意义上的两湖地区
        一.地质与地形、地貌
        二.气候、土壤与作物
        三.水系、交通与水利
    第二节 政区意义上的两湖地区
        一.湖北历代政区地理
        二.湖南历代政区沿革
    第三节 文化意义上的两湖地区
第二章 清代两湖地区的社会文化环境、文化性格与出版内容资源
    第一节 清代文化政策与时代文化背景
        一.清代前期的时代文化特征
        二.文化专制政策下的出版业奇迹
        三.西学东渐与近代出版业兴起
    第二节 清代两湖地区的文化性格
    第三节 清代两湖地区的出版内容资源
        一.两湖地区理学、汉宋之学、经世之学——两湖地区出版业的文化基座
        二.两湖地区的"新文化"——洋务文化、维新文化、革命文化
        三.两湖地区坊刻唱本、文艺小说、杂书的内容资源——大众娱乐文化
第三章 清代两湖地区造纸业、印刷业的发展
    第一节 清代两湖地区的造纸业
        一.清代以前两湖地区的造纸业
        二.清代两湖地区的造纸业
    第二节 清代两湖地区的印刷业
        一.清代以前两湖地区的印刷业
        二.清代两湖地区印刷业的发展
        三.西方印刷技术的传入与两湖地区近代机械印刷业的发展
第四章 清代两湖地区的官刻
    第一节 两湖地区的官署刻书与地方志的刊刻
        一.清代两湖地区省、府、州、县官署刻书
        二.清代两湖地区省、府、州、县官署刊刻大量的地方志书
    第二节 晚清官书局的兴起和两湖地区的官书局
        一.晚清官书局的兴起
        二.湖北崇文书局的刻书业及其经营状况
        三.清末湖南的官书局——湖南书局、传忠书局、思贤书局
    第三节 湖北译书局与湖北早期教育近代化
        一.晚清设局译书风潮的兴起
        二.湖北译书局的编译活动与早期教育近代化
第五章 清代两湖地区的家刻
    第一节 清代以前两湖地区的家刻
    第二节 清代湖北的私家刻书群体及其成就
        一.杨守敬刻书及其版本目录学
        二.柯逢时与其所刊刻的《武昌医学馆丛书》
        三.沔阳卢靖、卢慎兄弟与其慎始基斋刻本
        四.汉阳叶氏——叶志诜、叶名澧刊印金石、文学、经学、医学等书籍
    第三节 清代湖南私家刻书及其刻书家群体
        一.宝庆车氏家族的私家刻书
        二.宁乡陶氏的私家刻书
        三.长沙李文炤与其"四为堂"刻本
        四.衡阳王敔与其湘西草堂刻本
        五.宁乡王文清自刻本
        六.衡阳马倚元汇江书室刻本
        七.湘潭罗汝怀、罗萱父子及其"绿漪草堂""循陔草堂"刻本
        八.黄本骥与其《三长物斋丛书》的刊刻
        九.邓显鹤刊刻湖南乡邦文献巨制
        十.湘潭王世佺及《船山遗书》"守遗经书屋"刻本
        十一.邹汉勋、邹代钧祖孙与舆地出版
        十二.魏源、魏光焘刊刻经世巨作
        十三.曾国藩、曾国荃与《船山遗书》的刊刻
        十四.龙汝霖与龙氏家塾刻本
        十五.胡林翼、左宗棠、曾国藩设局刻书
        十六.丁取忠与《白芙堂算学丛书》的刊刻
        十七.方功惠与其"碧琳琅馆"刻本
        十八.钟谦钧刊刻经学巨制
        十九.唐昭俭以刊刻乡邦文献为乐
        二十.李星沅、李桓、李辅耀祖孙三代着书、刻书
        二十一.唐训方刊刻《湖南阳秋》等乡邦文献
        二十二.郭嵩焘、郭庆藩、郭振镛祖孙三代着书、刻书
        二十三.王闿运与其《湘绮楼全集》刻本
        二十四.王先谦编校、刊刻大量经史着述
        二十五.皮锡瑞与其《师伏堂丛书》的刊刻
        二十六.叶德辉的版本目录学和私家刻书成就
        二十七.阎镇珩与其北岳山房刻本
        二十八.吴恭亨与其《悔晦堂丛刻》
        二十九.陈运溶刊刻《麓山精舍丛书》
        三十.周广询善刻算学、天文类书籍
        三十一.周汉大量编写、刻印反洋教宣传品
        三十二.外省寓居湖南文士朱克敬、黄文琛刊刻自己和时人着述
        三十三.湖南学政江标与其刊刻《灵鹣阁丛书》《沅湘通艺录》
    第四节 清代两湖地区私家刻书的特点及其兴盛原因
    第五节 清代两湖地区私家刻书群体特征及其文化贡献
第六章 清代两湖地区的坊刻
    第一节 清代以前两湖地区的坊刻
    第二节 清代湖北地区的坊刻
        一.武昌陶子麟书铺
        二.汉口善成堂、善仁堂、宏道堂、宝森斋等坊肆刻书
        三.武昌舆地学会、亚新地学社、益善书店、聚有堂等民营书社、坊肆刻书
        四.襄樊的学源堂、大文堂等书铺、书店的出版发行业
        五.荆州积古斋、荆防广化善堂等书肆刻印满文图书,别有特色。
    第三节 清代湖南地区的坊刻
        一.湖南宝庆府的坊刻业
        二.新化三味堂(后改为三味书局)的刻书业
        三.清代长沙府的坊刻业
        四.清代长沙的碑帖刻印业
        五.晚清湖南的木刻唱本业及其他"杂书"
        六.清代湖南坊刻中的刻工与刻字店
    第四节 清代两湖地区坊刻的内容、形制特点与文化贡献
第七章 清代两湖地区书院的刻书业
    第一节 清代以前两湖地区书院的刻书业
    第二节 清代两湖地区书院的兴盛及其刻书状况
        一.清代湖北书院的兴起及其刻书业
        二.清代湖南书院的发展及其刻书业
    第三节 清代两湖地区书院刻书业的兴盛原因
    第四节 清代两湖地区书院刻书业的内容特点及其文化功效
第八章 清代两湖地区的舆图出版
    第一节 清代舆图学的兴盛
    第二节 清代两湖地区舆地学的发展
        一.晚清时期湖北考据地理学的发展与文化贡献
        二.湖南近代地理学的进展与兴盛
    第三节 湖北舆图总局的创办及其编绘、出版事业
    第四节 邹代钧与武昌舆地学会的地图编绘与出版
        一.新化邹氏地学的渊源
        二.邹代钧与武昌舆地学会的地图绘制与出版
    第五节 邹永萱、邹兴钜、邹新垓与武昌亚新地学社
        一.武昌亚新地学社的创办与邹永萱、邹兴钜、邹新垓三代领军人物
        二.武昌亚新地学社的发展与编绘和出版地图、书刊的类型、品种状况
第九章 太平天国在两湖地区的出版业
    第一节 太平天国起义军在两湖地区的活动及其出版业
    第二节 太平天国起义军在两湖地区刻书品种分析
    第三节 太平天国在两湖地区刻书特点分析
    第四节 太平天国在两湖地区刻书业的社会作用
第十章 西方传教士在两湖地区的出版活动
    第一节 西方传教士在两湖地区设立的主要出版机构及其出版活动
        一.基督教伦敦圣教书会及其刊物《谈道新编》《益文月报》
        二.汉口苏格兰国家《圣经》出版协会书馆的出版发行活动
        三.汉口中国圣教书会及其贩卖宗教书籍的活动
        四.美国传教士在武昌文华书院——文华大学的出版活动
        五.中华信义会书报部及其《信义报》的出版发行
        六.长沙宗教传播印书馆的出版活动
        七.郴州福音联合会书馆
    第二节 西方传教士出版活动在两湖地区的兴盛原因
        一.近代西方传教士在两湖地区传教有较长的历史和群众基础
        二.教会特权与地方官府对传教士出版活动的支持
        三.西方传教士出版活动拥有先进的印刷设备和积极的发行措施
    第三节 西方传教士的出版活动在两湖地区的社会作用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5)叶德辉文献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0.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3 研究的主要方法
    0.4 本文创新之处
1 藏书
    1.1 藏书概况
    1.2 藏书目的
    1.3 藏书来源
        1.3.1 先祖遗书
        1.3.2 个人的多方搜求
        1.3.3 与人交换
    1.4 藏书内容
        1.4.1 宋元珍本
        1.4.2 明刻和清代私家精校精刻本
        1.4.3 别本异本
    1.5 藏书之管理
    1.6 藏书之散佚
2 叶德辉与图书编撰学
    2.1 辑佚成就
        2.1.1 数量多,内容庞杂
        2.1.2 质量高
        2.1.3 辑佚学理论探讨
    2.2 自着
        2.2.1 概况
        2.2.2 编撰特点
3 叶德辉与目录学
    3.1 汇刻目录
    3.2 校补目录
    3.3 编撰目录
        3.3.1 编撰之原委
        3.3.2 编撰之体例
    3.4 藏书分类思想
4 叶德辉与刻书
    4.1 刻书简介
    4.2 目的明确
        4.2.1 欲求不朽而刻
        4.2.2 光宗耀祖而刻
        4.2.3 流传精品而刻
        4.2.4 公之同好而刻
    4.3 叶德辉与《四部丛刊》的刊印
5 叶德辉与版本学
    5.1 叶德辉与版本学理论
        5.1.1 论版本学在学术研究中重要意义
        5.1.2 论版本学的产生、发展及其与目录学的关系
        5.1.3 版本学的学科地位
    5.2 对于古籍版本源流的研究
        5.2.1 关于写本的研究
        5.2.2 关于刻本的起源
        5.2.3 关于历代刻书的研究
    5.3 对版本的考论
        5.3.1 辨真伪
        5.3.2 比优劣
        5.3.3 较异同
        5.3.4 别正误
        5.3.5 考得失
        5.3.6 述源流
6 叶德辉文献学成就的背景
    6.1 清代文献学的繁荣
    6.2 丰富的藏书
    6.3 友朋之助
    6.4 深厚的国学根柢
结语
附录: 叶德辉年谱简编

(6)叶德辉及其历史文献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和文献综述
一 叶德辉的生平事略
二 叶德辉的版本学思想
三 叶德辉的藏书学思想
四 叶德辉的目录学思想
五 叶德辉的刻书学思想
六 叶德辉的辑佚学思想
七 叶德辉的校勘学思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后记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7)从《观古堂藏书目》看叶德辉的编目学(论文提纲范文)

    (一)“通”例的着录
    (二)版本之着录
    (三)卷目之着录
    (四)丛书子目之着录
    (五)按语之着录
    (一)篇目
    (二)叙录
    (三)小序
    (四)版本

四、从《观古堂藏书目》看叶德辉的编目学(论文参考文献)

  • [1]台湾图书馆藏《叶氏观古堂藏书目》油印本考述[J]. 郭明芳. 中国四库学, 2020(01)
  • [2]清代湖南私家藏书研究[D]. 吴菲. 湘潭大学, 2018(11)
  • [3]《书林清话》研究[D]. 孙曦之. 河北大学, 2008(S1)
  • [4]清代两湖地区的出版业[D]. 江凌. 华中师范大学, 2008(10)
  • [5]叶德辉文献学研究[D]. 刘孝平. 武汉大学, 2005(05)
  • [6]叶德辉及其历史文献学研究[D]. 朱新民. 湖南师范大学, 2005(07)
  • [7]从《观古堂藏书目》看叶德辉的编目学[J]. 沈俊平. 文献, 2001(01)

标签:;  ;  ;  ;  ;  

从古殿藏书看叶德辉编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