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领导干部作风论(论文文献综述)
丛喜权[1](2021)在《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研究》文中指出高校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建设在高校这一特定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对高校的领导,多次对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全面加强高校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对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历史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围绕新时代高校党建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及新时代高校党建内容的理论逻辑和现实关系来论述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通过对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概念分析,厘清高校党的建设涵义。探究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是以马克思、恩格斯及列宁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为起点,以我国几代领导人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为理论基础,特别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党的建设理论为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的遵循。阐述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回顾和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党的建设历史和经验,我们既要看到高校党的建设取得的成绩,更要清醒地认识到通过巡视发现高校党的建设在政治思想、意识形态、组织制度、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出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为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问诊把脉。用以推动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发展,从而保证党对高校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推动高校“双一流”建设,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宗旨。本文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为指导思想,以《中国共产党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高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及高校巡视通报等法规文件及会议精神为依据,既从学理的角度分析高校党的建设理论,又从高校党的建设政策法规的法理角度和高校党的建设实际情况的现实角度来研究,全面系统梳理了高校党的建设,探究全面加强新时代高校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内容。通过加强高校党的政治思想建设,保障高校办学坚定的政治方向,使高校领导班子成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加强高校党的组织建设,增强高校党组织的领导力、组织力、创新力,提升高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战斗力,保持高校党组织的先进性、纯洁性、人民性。通过加强高校作风纪律建设,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进一步推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加强新时代高校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把高校党的制度建设贯穿各项建设始终,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实现“四个服务”目标。
李文婧[2](2020)在《高校领导干部责任担当研究》文中提出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在国家发展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成了为国家建设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建设好坏关乎国家未来、关系民族大业。高校领导干部是推进党的教育事业发展的中坚和骨干力量,肩负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强领导干部责任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离不开领导干部尽职、尽责、尽心、尽力的工作。因此,对高校领导干部责任担当问题研究是当务之急。本文结构包括引言、正文、结语三个部分。引言主要论述了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创新点与不足之处,为论文写作奠定了基础。正文包含以下四个方面内容:第一,简要论述了高校领导干部、高校领导干部责任担当概念及高校领导干部责任担当基本内容,并阐述加强高校领导干部责任担当对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重要意义。第二,从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三方面论述了高校领导干部责任担当的思想理论基础。第三,以高校领导干部责任担当调查问卷和访谈为依据,较为全面地了解高校领导干部责任担当的现状,并介绍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的实施过程。第四,阐述高校领导干部责任担当存在的问题,从调查研究的结果来看有:责任担当意识不足、责任担当能力欠缺、责任担当执行不彻底、组织纪律不严守四个方面。同时,分析了高校领导干部责任担当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理想信念动摇、初心使命模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祟、纪律底线失守四个方面。第五,针对高校领导干部在责任担当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在对策方面进行了思考。主要包括:坚持初心使命教育常态化、提高高校领导干部责任担当能力、推进高校领导干部责任担当的制度机制建设。结语部分,总结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困境,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指明方向。
王向华[3](2018)在《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扎实推进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进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是解决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保证。需要加强高校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机制建设,树立科学选人用人机制,完善监督机制,健全考评机制,为营造高校领导干部良好作风提供重要平台。
任鹏[4](2018)在《新时期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校党的作风,既表现为高校领导班子、各级党组织和师生党员的工作、学习、生活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也通过校风、学风、教风等具体体现出来。高校党的领导体制和领导地位、高校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决定了高校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方法以及党建理论知识,深入分析新时期高校党的作风的突出问题、形成原因,着力就如何推进新时期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实现常态化的目标、原则、内容、机制等展开探讨。新时期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就是始终高度重视、常抓不懈,使高校党的作风建设成为一种经常的、平常的、正常的状态,成为一个持续的过程。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是我们党基于不断提高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水平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由于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形成优良的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克服不良作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我们党必须对作风建设进行经常性地管理,由此带来的管理方法、手段和措施等的经常运用,形成了相对固化的体制机制,逐渐塑造出科学有效的作风建设体系,作风建设由此得到不断发展与完善,最终成为被广泛认可的常态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作风建设常态化的过程。论文认为新时期高校党的作风问题主要从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五个方面表现出来,这些问题主要有政治信仰与理想信念缺失、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滋生、享乐主义与奢靡之风蔓延等。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制度体系不健全、长效机制不完善、理想信念教育缺乏等。常态化是解决高校党的作风问题的必然选择,而要实现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必须坚持制度建设与思想建设相结合,要在“一个核心”,即群众路线为核心;“三种意识”,即问题意识、制度意识、法制意识;“四个常态”,即常态化的思想教育、常态化的制度机制建设、常态化的群众监督、常态化的法制方式的框架基础上,重点从构建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的长效机制、积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中的作用这三个方面着力。
胡锦玉[5](2017)在《延安时期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延安时期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处理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高度理论概括,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群众路线理论的贯彻和实践使我们党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有力支持,使党的政治路线充分的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党的干部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从而团结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多元化发展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面临新的考验,如何处理好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依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有鉴于此,进一步加强群众路线理论的研究,挖掘延安时期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的内在价值,更好地满足新的历史阶段人民群众的多元化利益诉求,从根本上解决党群、干群关系问题,从而夯实党的执政根基,是新的历史阶段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加强全党思想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延安时期,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取得了关键性发展。在这一时期,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已经具备相对完备的理论形态,并且上升到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高度。本文对延安时期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历史考察和理论分析。首先,从学理层面系统分析了毛泽东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和实践逻辑,揭示了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的人民本体观和人民主体观的哲学基础。其次,从实践层面对延安时期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深入探讨了毛泽东群众路线实现的核心要素和驱动机制,分析了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实现的动力机制和实现方式。再次,从理论层面全面概括了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的基本内涵、本质特征和实践功能。最后,从价值层面进一步挖掘了延安时期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的当代价值,探讨了新的历史条件下群众路线理论的教育和实践的实践路径,揭示了继承和发展延安时期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教育实践历史经验的方式方法,及其对于扩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推进社会民主化治理进程,所具有的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在以下方面可能有所创新:第一,深化了对延安时期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的学理性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只把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简单地理解为方法论(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的片面性局限,全面概括了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的内容和基本特征。本文从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相统一的高度,揭示了延安时期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的学理内涵,阐释了其价值和意义。在梳理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历史逻辑的基础上,本文把毛泽东群众路线的内容概括为密切联系、互为条件的四个方面:以群众立场和群众利益为核心的群众历史本体论,尊重群众、依靠群众和向群众学习的群众社会主体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工作方法论,以及党的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论。可见,把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简单地理解为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是不恰当的。第二,建构了一个关于延安时期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的新的分析和叙述框架,进一步凸显了延安时期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人的能动性内蕴”和革命功利主义性质,并将其明确界定为一种科学的、革命的实践哲学。本文以唯物史观的社会矛盾理论为基础,对延安时期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所包含的内在矛盾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提出“延安时期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实现动力机制”这一概念。并围绕党群矛盾关系这一核心,对延安时期毛泽东群众路线的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首先,把党的群众路线分解为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以群众利益为宗旨的价值目标,依靠群众的实践追求、政策来源和实施的认识论框架;其次,把群众范畴细化为群众的情感、情绪态度、群众意见、群众要求和思想觉悟等主观因素,以及群众利益、群众生活、群众实践和群众经验等客观因素;再次,把群众路线理论的实践目标规定为四个方面的“契合”:即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与群众情感、情绪和态度相合,以群众利益为宗旨的价值取向与群众利益和群众生活相契合,依靠群众的实践追求与群众意愿和思想觉悟相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与群众意见和群众实践相合;最后,把群众实践和群众利益实现之间的矛盾运动及其双向驱动,看作是延安时期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实现的内在动力机制。第三,揭示了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向现实转化的具体规律,提出了延安时期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实现的动力机制、实现途径对于中国共产党现阶段提高治国理政能力的理论启示和实践价值。延安时期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的实现方式主要包括对领导干部进行作风建设和作风培育及对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教育和政治动员两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民主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和组织建设是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向现实转化的三个根本保证;民主制度、民主作风和民主氛围构成了群众路线理论实现的社会条件。通过借鉴延安时期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得出应坚持群众本体观、群众主体观,推进社会民主治理,不断提升党的执政水平;坚持群众利益观,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实现社会公平;坚持辩证方法论,探索执政党建设的整体效应和长效机制。使中国共产党在面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实践,特别是面对全球一体化、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新实践的新局面下,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得到进一步转换和提升,社会民主建设取得进一步拓展。
王重贤[6](2017)在《从严治党视角下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问题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校党建工作是整个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领导干部是高校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其作风问题关系到教风、学风和校风,直接影响到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通过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回顾,深入分析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围绕思想从严、作风从严、反腐从严、纪律从严和干部从严,进一步探讨改进工作作风的有效措施,为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凝聚起强大的正能量。
陈超[7](2017)在《新时期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探析》文中指出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高校党建的关键环节,关系到高校立德树人目标能否实现。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包括思想作风、学习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建设等方面,应从端正思想作风、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倡导甘为人师的工作作风、打造勇于担当的领导作风、保持严以律己的生活作风等方面入手,把高校领导干部作风提高到新的高度,为立德树人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陈爱文[8](2016)在《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意义研究》文中认为优良作风是高校领导干部的政治生命,关系党的政策在高校和大学生中的贯彻落实执行,关系到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进而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景。只有对高校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意义保持清醒的认识,才能始终保持党在高校的生机与活力,把党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巫朝辉[9](2016)在《群众路线视域下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研究》文中提出党的十八大报告部署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全面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落实群众路线,对推进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高校党政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稳步推进,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在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过程中,有必要从宗旨意识、民主决策制、群众工作方法、作风监督、学风建设等角度入手,构筑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王松德[10](2015)在《坚持“三严三实” 加强河南省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文中研究表明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深刻影响着中国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全局。目前,河南省高校领导干部存在理想信念不够坚定、政绩观有偏差、行政化倾向较重、干事创业精神有所懈怠、驾驭改革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其原因在于理论学习缺乏系统性、评价机制不健全、监督管理缺乏操作性。对此,要积极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深入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加强自身道德建设及党性修养,完善高校领导干部管理监督体制,多管齐下实现真"严"真"实"。
二、高校领导干部作风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校领导干部作风论(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的目的 |
(二)研究的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现状的评述 |
三、研究的方法及创新之处 |
(一)研究的思路 |
(二)研究的方法 |
(三)研究的创新之处 |
注释 |
第二章 新时代高校党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
一、新时代高校党建的概念解析 |
(一)党建的涵义 |
(二)高校党建的涵义 |
二、新时代高校党建的形势和任务 |
(一)新时代高校党建的新形势 |
(二)新时代高校党建的新任务 |
(三)新时代高校党建的新要求 |
三、新时代高校党建的理论基础 |
(一)马列经典作家关于党建思想 |
(二)十八大前党的领导人关于高校党建论述 |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党建理论 |
注释 |
第三章 新时代高校党建的成就及问题 |
一、新中国高校党建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经验 |
(一)十八大以前高校党建的发展历程 |
(二)新中国高校党建的基本经验 |
二、新时代高校党建的新成就 |
(一)高校领导班子建设切实加强 |
(二)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 |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提升 |
(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 |
三、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
(一)一些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站位不高 |
(二)一些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执行不到位 |
(三)一些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效能发挥不充分 |
(四)一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落实不利 |
(五)一些高校作风纪律建设有待加强 |
四、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问题成因分析 |
(一)思想认识上重视不够 |
(二)体制机制建设滞后 |
(三)“两个责任”落实不到位 |
注释 |
第四章 全面加强新时代高校党的政治和思想建设 |
一、把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
(一)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是根本性建设 |
(二)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是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 |
(三)严格开展党内政治生活是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途径 |
二、高校党的思想建设是基础性建设 |
(一)思想建设是高校党建的宝贵经验 |
(二)坚定理想信念是高校党的思想建设根基 |
(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 |
三、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 |
(一)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二)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
(三)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 |
(四)挖掘大数据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效能 |
注释 |
第五章 全面加强新时代高校党的组织建设 |
一、坚持和完善高校党的领导体制 |
(一)发挥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 |
(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
(三)全面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 |
二、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
(一)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体制机制建设 |
(二)提升院(系)党的组织力建设 |
(三)加强师生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 |
三、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专业化高校干部队伍 |
(一)党的干部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 |
(二)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校干部 |
(三)健全高校干部建设与管理体系 |
注释 |
第六章 全面加强新时代高校党的作风和纪律建设 |
一、坚持高校正风肃纪建设 |
(一)作风建设是高校党建的长期任务 |
(二)加强纪律建设是高校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 |
(三)加强高校党员干部纪律建设 |
二、加强高校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和监管 |
(一)加强高校纪检监察干部建设 |
(二)加强高校纪检监察干部监管 |
(三)加强高校纪(监)委组织和监督体系建设 |
三、建立健全高校监督长效机制 |
(一)建立健全党内监督机制 |
(二)建立健全内控机制 |
(三)建立健全巡视全覆盖新机制 |
注释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高校领导干部责任担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1.选题缘由 |
2.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问卷调查法 |
3.访谈调查法 |
(四)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1.创新点 |
2.不足之处 |
一、高校领导干部责任担当的基本内涵及重要意义 |
(一)高校领导干部责任担当的基本内涵 |
1.高校领导干部界定 |
2.高校领导干部责任担当的概念 |
3.高校领导干部责任担当的基本内容 |
(二)加强高校领导干部责任担当的重要意义 |
1.有利于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
2.有利于打造高素质高校领导干部队伍 |
3.有利于发挥高校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
二、高校领导干部责任担当的思想理论基础 |
(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责任担当的理论 |
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责任担当的思想 |
2.列宁关于责任担当的论述 |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关于责任担当的思想 |
1.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责任担当的阐述 |
2.习近平关于责任担当的思想 |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责任担当的观点 |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3.君子强学而力行 |
三、高校领导干部责任担当调查设计及实施 |
(一)高校领导干部责任担当问卷调查设计及实施 |
1.问卷调查目的 |
2.问卷调查设计 |
3.问卷发放与回收 |
(二)高校领导干部责任担当访谈调查设计及实施 |
1.访谈调查目的 |
2.访谈调查设计 |
3.访谈调查过程和结果 |
四、高校领导干部责任担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一)高校领导干部责任担当存在的问题 |
1.责任担当意识不足 |
2.责任担当能力欠缺 |
3.责任担当执行不彻底 |
4.组织纪律不严守 |
(二)高校领导干部责任担当存在问题的原因 |
1.理想信念动摇 |
2.初心使命模糊 |
3.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祟 |
4.纪律底线失守 |
五、提升高校领导干部责任担当的对策思考 |
(一)坚持初心使命教育常态化 |
1.强化思想理论武装 |
2.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
3.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执教初心 |
(二)提高高校领导干部责任担当的能力 |
1.加强学习能力 |
2.提高创新能力 |
3.增强实践能力 |
(三)推进高校领导干部责任担当的制度机制建设 |
1.坚持正确选人用人机制 |
2.创设责任担当的机制环境 |
3.完善考核问责机制 |
4.执行党内各项规章制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问卷调查 |
附录B 访谈提纲 |
附录1 :访谈笔录(吴老师) |
附录2 :访谈笔录(王老师) |
附录3 :访谈笔录(李老师) |
附录4 :访谈笔录(郎老师) |
附录5 :访谈笔录(王老师) |
附录6 :访谈笔录(朱老师) |
附录7 :访谈笔录(李老师) |
附录8 :访谈笔录(杨老师) |
致谢 |
(4)新时期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现有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难点和创新点 |
1.4.1 研究难点 |
1.4.2 创新点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党的作风概念 |
2.1.2 党的作风建设内涵 |
2.1.3 新时期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内涵 |
2.2 相关理论 |
2.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 |
2.2.2 其他学科相关理论的借鉴 |
3 党的作风建设历史回顾与常态化新要求的提出 |
3.1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作风建设历史回顾与反思 |
3.1.1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作风建设历史的简要回顾 |
3.1.2 党的作风建设的历史反思 |
3.2 常态化是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的新要求与新目标 |
3.2.1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必然选择 |
3.2.2 有效应对严峻挑战的必然选择 |
3.2.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 |
4 常态化是解决新时期高校党的作风问题的必然要求 |
4.1 新时期高校解决作风问题的成就与经验 |
4.1.1 牢牢把握党对高校意识形态领导权 |
4.1.2 增强高校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
4.1.3 提升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制度化水平 |
4.1.4 深入开展高校反腐倡廉工作 |
4.2 新时期高校党的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
4.2.1 思想作风方面的问题 |
4.2.2 学风方面的问题 |
4.2.3 工作作风方面的问题 |
4.2.4 领导作风方面的问题 |
4.2.5 生活作风方面的问题 |
4.3 新时期高校党的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3.1 官本位思想与教条主义滋长 |
4.3.2 校园行政化影响与和谐校园环境受到侵蚀 |
4.3.3 作风考核体系不健全与监督体系不完善 |
4.3.4 学校干部任用机制不完善与制度缺陷 |
4.3.5 权力过于集中与实用主义蔓延 |
4.4 通过常态化来破解新时期高校党的作风建设难题 |
4.4.1 常态化是践行新时期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基本原则的具体表现 |
4.4.2 常态化是落实新时期高校党的作风建设主要内容的根本途径 |
5 新时期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的制度体系构建 |
5.1 制度体系构建必须遵循的原则 |
5.1.1 科学性原则 |
5.1.2 时效性原则 |
5.1.3 针对性原则 |
5.2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高校制度体系常态化建设 |
5.2.1 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思想作风制度常态化建设 |
5.2.2 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学风制度常态化建设 |
5.2.3 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工作作风制度常态化建设 |
5.2.4 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领导作风制度常态化建设 |
5.2.5 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生活作风制度常态化建设 |
5.2.6 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各项制度的监管与落实 |
6 完善新时期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的长效机制 |
6.1 建立健全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机制的重要性 |
6.1.1 永葆高校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
6.1.2 提高执校能力的重要措施 |
6.1.3 促进学校事业全面发展的有力保障 |
6.2 建立健全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的长效机制 |
6.2.1 建立健全高校内部权力制约机制 |
6.2.2 建立健全高校教育宣传机制 |
6.2.3 建立健全高校组织领导机制 |
6.2.4 建立健全高校干部管理机制 |
6.2.5 建立健全高校监督预警机制 |
6.2.6 建立健全高校惩处激励机制 |
7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中的作用 |
7.1 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党的作风建设的作用 |
7.1.1 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的作用 |
7.1.2 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党的学风建设的作用 |
7.1.3 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党的工作作风建设的作用 |
7.1.4 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党的领导作风建设的作用 |
7.1.5 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党的生活作风建设的作用 |
7.2 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来推动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 |
7.2.1 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渠道来推动高校党的作风常态化建设 |
7.2.2 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来开展高校党的作风常态化建设 |
7.2.3 借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来提升高校党的作风常态化建设的实效 |
7.2.4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来夯实高校党的作风常态化建设的基础与保障 |
7.2.5 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来优化高校党的作风常态化建设的宏观环境 |
8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调查问卷 |
附录B 访谈提纲 |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延安时期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述评 |
1.2.1 研究综述 |
1.2.2 已有研究评价 |
1.3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1.3.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1.4.1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
1.4.2 创新点 |
2.相关概念和研究的基础理论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群众和群众路线 |
2.1.2 延安时期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 |
2.2 延安时期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研究的基础理论 |
2.2.1 实践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精神 |
2.2.2 实践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原理 |
2.2.3 实践唯物主义的辩证法规律 |
3.延安时期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 |
3.1 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的萌芽与形成 |
3.1.1 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的萌芽 |
3.1.2 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的初步形成 |
3.2 延安时期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的成熟与完善 |
4.延安时期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的基本内容和本质特征 |
4.1 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的基本内容 |
4.2 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的本质特征 |
4.2.1 实践性是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的本质特征 |
4.2.2 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本质特征的集中表现 |
5.延安时期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的目标、任务和动力机制 |
5.1 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实现的目标 |
5.1.1 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实现的总体目标 |
5.1.2 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实现的直接目标 |
5.2 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的任务 |
5.2.1 认清党群矛盾的本质和表现形式 |
5.2.2 把握党群矛盾的性质及其解决方式 |
5.2.3 探寻化解党群矛盾的动力机制 |
5.3 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实现的根本动力及其机制 |
5.3.1 群众利益和群众实践是群众路线理论实现的根本动力 |
5.3.2 群众利益推动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的实现 |
5.3.3 群众实践推动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的实现 |
5.3.4 群众利益与群众实践的双向互动 |
6.延安时期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的实现途径 |
6.1 群众路线理论教育的两种基本类型 |
6.1.1 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作风建设和作风培育 |
6.1.2 对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教育和政治动员 |
6.2 群众路线理论实现的民主制度建设 |
6.2.1 民主集中制 |
6.2.2 参议会制度 |
6.2.3 “三三制”原则 |
6.3 群众路线理论实现的文化建设 |
6.4 群众路线理论实现的组织建设 |
7.延安时期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的当代价值 |
7.1 坚持群众本体观,推进社会民主治理 |
7.2 坚持群众主体观,建设服务型政党,不断提升党的执政水平 |
7.3 坚持群众利益观,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实现公平正义 |
7.4 坚持群众史观,探索执政党建设的整体效应和长效机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6)从严治党视角下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问题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回顾 |
(一) 探索发展阶段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 |
(二) 深入改革阶段 (1990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前) |
(三) 创新发展阶段 (党的十八大———至今) |
二、加强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
(一) 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的迫切需要 |
(二) 全面贯彻从严治党的战略需要 |
(三) 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 |
(四) 从严管理干部的客观需要 |
1. 思想作风方面。 |
2. 工作作风方面。 |
3. 领导作风方面。 |
4. 学风方面。 |
5. 生活作风方面。 |
三、从严治党视角下加强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路径 |
(一) 坚持思想从严, 进一步加强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 |
1. 加强思想建设。 |
2. 持之以恒抓学习。 |
3. 完善制度建设。 |
(二) 坚持作风从严, 进一步密切师生关系 |
1. 坚决查纠“四风”。 |
2. 完善党内监督。 |
3. 强化服务意识。 |
(三) 坚持反腐从严, 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 |
1. 落实“三个责任”。 |
2. 贯彻落实问责条例。 |
(四) 坚持纪律从严, 进一步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
1. 严明政治纪律。 |
2. 严明政治规矩。 |
(五) 坚持干部从严, 强化干部的责任担当 |
1. 着力克服为官不为的现象。 |
2. 强化责任担当。 |
(7)新时期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在立德树人中加强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
二、立德树人视野中的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
(一) 思想作风方面 |
(二) 学习作风方面 |
(三) 工作作风建设方面 |
(四) 领导作风方面 |
(五) 生活作风方面 |
三、立德树人视野中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对策 |
(一) 牢记“初心”和“本来”, 切实端正思想作风 |
(二) 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 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
(三) 恪守育人之德, 倡导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 |
(四) 恪守育人之责, 打造勇于担当的领导作风 |
(五) 强化严以修身的意识, 保持严以律己的生活作风 |
(9)群众路线视域下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中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意义 |
1. 提升高校领导干部综合素质,增强领导班子合力的基本要求 |
2. 改善高校领导干部形象,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求 |
3. 增强高校内聚力和向心力,建设和谐校园的基本要求 |
二、构建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途径 |
1. 树立人本理念和宗旨意识 |
2. 严格执行民主决策制度 |
3. 切实维护群众的切身权益 |
4. 完善领导干部责任追究机制 |
5. 健全领导干部学习制度 |
(10)坚持“三严三实” 加强河南省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一、河南省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
二、河南省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存在问题的成因 |
三、坚持“三严三实”加强河南省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
四、高校领导干部作风论(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研究[D]. 丛喜权.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2]高校领导干部责任担当研究[D]. 李文婧.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5)
- [3]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研究[J]. 王向华. 法制与社会, 2018(05)
- [4]新时期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研究[D]. 任鹏. 北京科技大学, 2018(02)
- [5]延安时期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 胡锦玉. 西北工业大学, 2017(02)
- [6]从严治党视角下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问题探究[J]. 王重贤.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7(04)
- [7]新时期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探析[J]. 陈超.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 [8]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意义研究[J]. 陈爱文. 劳动保障世界, 2016(27)
- [9]群众路线视域下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研究[J]. 巫朝辉.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6(06)
- [10]坚持“三严三实” 加强河南省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J]. 王松德.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