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用窑炉烟气余热预热玻璃配合料(论文文献综述)
赵恩录[1](2021)在《玻璃熔窑全氧燃烧技术及发展方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十四五"期间,对我国玻璃行业来说,面临着如何将"玻璃熔窑全氧燃烧技术"成果进一步产业化并为行业尽早实现节能减排和碳达峰碳中和,寻找可靠技术措施的重大工程技术问题。玻璃熔窑全氧燃烧技术最显着的特点一是节能减排,二是提高玻璃质量,目前只有使用重油、天然气等高热值燃料,生产优质玻璃的企业才有动力和需求采用全氧燃烧技术。
丘绍雄[2](2020)在《基于神经进化的马蹄焰窑炉热效率预测模型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玻璃作为建筑行业、汽车行业等行业的重要的基础材料,玻璃行业是国家的民生行业。但同时玻璃行业消耗非常多的能源,节能减排对于玻璃生产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目前对窑炉的能效优化研究主要是围绕着窑炉结构的优化进行,但是对企业而言,如何对已经投入使用的玻璃窑炉设备进行能效优化才是最关心的问题。在玻璃窑炉的工作过程中,不仅有复杂的物理过程,还有复杂的化学过程,因此有必要探究马蹄焰窑炉的系统结构和生产工艺,进行热平衡分析,建立热效率预测模型,为企业的最优生产决策提供指导。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蓄热式马蹄焰玻璃窑炉,首先研究了窑炉的生产工艺和窑炉结构对窑炉燃烧的影响,构建了马蹄焰窑炉的热平衡模型。针对玻璃窑炉高温的工作环境下可能出现的异常数据,进行了数据预处理,减少了对预测模型的干扰。因为通过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窑炉压力、温度等数据对窑炉热效率的影响,找出主要的影响因素,构建基于神经进化的热效率预测模型。然后结合实际生产数据,进行仿真实验。最后综合研究的内容,将热平衡分析模块和热效率预测模块应用到实际中。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针对马蹄焰窑炉的工艺流程复杂、生产过程能源消耗较高的问题,本文深入解析马蹄焰窑炉的系统结构、工艺流程以及燃烧方式。通过对玻璃窑炉整体生产框架到局部结构的分析,为蓄热式马蹄焰玻璃窑炉的热平衡模型提供了理论支撑。(2)对实际生产环境中因环境恶劣、网络故障、传感器故障等原因造成的数据异常、缺失、冗余等情况,使用统计过程分析和四分位数两种方法同时对数据进行异常数据的识别,在满足准确识别异常同时,还满足数据处理的时效性。结合热平衡的理论,计算出窑炉的能量输入和能量输出情况,构建出热平衡模型,得出热效率值,为后续的热效率预测提供了数据基础。(3)建立热效率预测模型。本文提出了基于神经进化的热效率预测模型。为了更简便快捷的构建进化神经网络,采用了进化策略作为神经进化的方法。结合玻璃窑炉数据具有时序性的特点,被进化的神经网络使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为加快神经进化的速度,神经网络进化的过程提出了一种新颖性奖励的方法。为了验证模型的预测准确性,本文使用BP神经网络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作对比实验。实验结果分析,基于进化神经的热效率预测模型表现更好。综合上述研究方法和模型,在原有的能源管理系统的基础上面,采用Java语言进行拓展升级开发。将热平衡模型和热效率预测模型嵌入到系统中,系统最终投入实际生产中运行。
曾超湛[3](2020)在《基于改进聚类算法的马蹄窑能耗异常诊断研究》文中提出玻璃生产属于高能耗产业,其中玻璃熔窑作为生产环节的核心热工设备,其能源消耗量是巨大的。若窑炉因发生异常造成玻璃制品合格率下降,将会导致能源直接损失。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马蹄焰玻璃熔窑(下称马蹄窑),由于其系统结构复杂、耗能子系统较分散的特性,工况异常的产生原因具有不确定性,生产过程中需要同时关注整体与局部的工况变化趋势,实现马蹄窑的异常检测具有很大挑战性。此外,窑炉长期处于满负荷工作状态,异常的发生概率会随着运转周期而累积增大。因此在马蹄窑发生异常时及时检测与定位异常信息,是保证玻璃制品合格率、止损降耗的有效手段之一。但目前异常检测方法仍是较传统的阈值报警、人工巡查机组或者人工监测日志系统,一方面此类方法容易受主观因素影响,并存在滞后性;另一方面,窑炉发生异常时通常是冗余报错的,工人难以捕捉核心异常信息。由此,对玻璃熔窑的异常诊断(异常检测与定位)方法研究提出了新要求。本文通过分析马蹄窑的系统结构及生产工艺特性,首先建立了能量平衡模型,并基于此构建具有能耗特性的特征空间以及泛化层次结构。其次,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密度峰值聚类(ABC-DPC)实现马蹄窑的能耗异常检测。随后以能耗异常检测结果实现再聚类过程,即通过根因分析层次聚类(RCA-HCA)泛化异常能耗信息,从而精确识别核心异常信息。最后,基于企业的能源管理系统(下称能管系统),集成异常检测模型与异常定位模型,以智能化方式实现了马蹄窑的能耗监测功能。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马蹄窑的系统结构及生产工艺特性,得以宏观了解马蹄窑的机理。以热平衡原理与质量平衡原理构建了马蹄窑及其子系统的局部能量平衡模型,并利用能量平衡模型的各热平衡式构建分层能量模型。分层能量模型是构造异常检测模型的特征空间以及异常定位模型的泛化层次结构的理论基础。2.针对传统的窑炉异常检测方法易受主观因素干扰、异常冗余报错等情况,提出一种基于ABC-DPC算法的玻璃熔窑能耗异常检测方法。即以分层能量模型的能量构成项计算并构造特征值,再输入ABC-DPC算法实现了马蹄窑能耗异常检测。其中,ABC-DPC算法是本文针对原始密度峰值算法存在着人工设定参数和无法自动划分簇中心和离群点的不足,而提出的改良算法。3.为了精确定位异常部件信息,设计一种基于RCA-HCA算法的能耗异常定位方法。该模型以能耗异常数据为基础,通过不断泛化异常能耗样本的特征属性,并不断合并相同泛化样本,直至满足最具象泛化表示条件,输出泛化表示的异常能耗集,由能耗样本的能量构成项属性匹配与之关联的部件信息以实现异常定位。4.综上所述研究,为实现玻璃企业的智能制造目标,基于企业的能管系统研发了马蹄窑的能耗信息聚类异常检测与定位功能模块,并在实际生产进行了有效性验证。
唐福恒[4](2018)在《玻璃熔窑蓄热室设计》文中研究说明蓄热室是玻璃熔窑设计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以横火焰的浮法玻璃熔窑为例,对蓄热室的总体结构情况进行了概述,给出了蓄热室的运行参数,介绍了蓄热室腔道的不同功能区域、腔道不同形式、腔道尺寸设计方法,分析了蓄热室墙体结构、炉条碹结构、顶碹结构的特点,总结了蓄热室采用不同类型格子砖的使用情况,简述了高低温蓄热室的结构特征。
陶天训,倪晶晶,陈淑勇,杨杨,王友乐[5](2018)在《玻璃配合料预热技术的理论与模拟分析》文中认为对玻璃配合料预热技术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计算了配合料预热过程的热耗;利用GFM软件模拟分析了配合料预热技术对浮法玻璃窑炉能耗、熔化效果和玻璃液质量的影响。窑炉热平衡与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利用烟气余热可将配合料预热至350450℃,窑炉单耗降低15%,玻璃液质量指标提高10%,同时可以显着提高窑炉熔化能力。
李骏[6](2018)在《马蹄焰玻璃窑能耗建模与局部能耗标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玻璃生产是一个高耗能行业,其中玻璃窑耗能量占全厂能耗的80%以上,其能源成本占据总生产成本的50%以上。玻璃窑作为玻璃生产的核心设备,对企业而言,是企业的“心脏”。其普遍存在保温措施方面不够合理、操作工艺水平落后和不尽完善的能源管理造成能流损失严重的问题。可见,对玻璃窑关键能耗环节现有的能流损失细节进行定量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建立能源消耗模型与局部能耗标杆是完善能源管理的先决条件,近些年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学者的注意力。尽管有学者研究了玻璃窑的热平衡问题,但并未考虑玻璃窑在多个燃烧工艺周期下多级结构中的能流损失估计细节,而且没有结合玻璃窑能源消耗模型建立局部能耗标杆去优化其工艺计划以达到玻璃窑节能降耗的目的,目前关于玻璃窑的能耗标杆研究明显不足。为了建立玻璃窑的局部能耗标杆并设定对应工艺阶段可实现的节能目标,本文以马蹄焰玻璃窑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对窑炉本体的物质流与能量流进行定量分析,针对玻璃窑炉系统分为相互之间紧密联系的燃烧空间、熔化池和蓄热室三大关键模块并分别建立了能耗计算模型。然后基于所建的能耗模型提出了一种玻璃窑能耗的局部标杆管理方法并应用于马蹄焰玻璃窑真实案例研究。最后给出关于马蹄焰玻璃窑节能优化具体措施建议。本文的研究工作具体如下:1、针对马蹄焰玻璃窑炉长流程的物质能量流结构,深入认识和理解窑炉系统组成、工艺流程及其工作原理。分析窑炉系统的燃烧工艺与熔制工艺特性,为马蹄焰玻璃窑的能耗建模奠定了理论基础。2、通过对马蹄焰玻璃窑工艺与能流特性分析,分别对小炉到燃烧空间、燃烧空间到熔化池和燃烧空间到蓄热室这三级结构,逐级展开能耗过程细节分析。同时基于物料守恒与热平衡分析方法分别建立了马蹄焰玻璃窑中燃烧空间、熔化池和蓄热室的能源消耗模型。3、结合马蹄焰玻璃窑能耗模型,提出了玻璃窑三级结构的局部能耗标杆管理框架。首先对玻璃窑各关键模块的能耗组分进行详细分析和不同工艺阶段的平均能耗计算,然后根据玻璃窑各关键模块能源消耗情况和能源浪费百分比进行局部能耗标杆管理效率分析,为寻求玻璃窑节能潜力提升的价值空间所在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方法支撑。综合以上研究,结合企业实际工况,根据马蹄焰玻璃窑局部能耗标杆分析结果,提出了马蹄焰玻璃窑若干节能优化具体措施建议,为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和采取节能降耗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葛武军[7](2017)在《玻璃生产的节能减排和绿色环保》文中研究说明阐述了节能减排和绿色环保的重要性;重点介绍了节能减排、减少环境污染的主要方法;强调了烟气排放与治理措施;提出余热发电与脱硝脱硫除尘一体化构想以及玻璃生产的绿色发展之路。
赵万帮[8](2016)在《“十三五”日用玻璃行业节能减排形势分析(续)》文中研究说明从行业目前的情况看,大中型企业大都安装了除尘脱硫设施,配料车间均为密闭操作,粉尘收集经除尘器处理后排放,废水经过处理后全部回用或少量外排,但小企业废气基本为直排,行业内对污染物的治理水平存在着较大差异。日用玻璃产排污系数见表4。
伍捷申[9](2015)在《论蓄热式浮法玻璃熔窑转型升级之路 并简介专利“蓄热-换热组合式玻璃池窑”》文中认为总结了具有百年历史的蓄热式窑炉具有的优势和劣势,论述了蓄热室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提高热回收利用遭遇的技术瓶颈,以理论的最高回收率84%为目标,以作者的蓄热-换热组合式玻璃池窑专利为手段,可将现实的蓄热室的空气预热温度由近1 000℃提高到1 250℃,烟气热能回收率由52.6%提高到65.8%,。以"七五"攻关544 t/d窑为例,可节省渣油3515 t/a,达到投资最小而烟气热能资源化率最大化,为节能减排、增产降耗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彭寿,徐嘉麟,王芸,方亮,杨扬,王友乐,曹艳平[10](2015)在《玻璃配合料窑外分解工艺的研讨》文中认为"硅酸盐"按严格的化学概念,指由二氧化硅(SiO2)和金属氧化物(MxOy,M=Na、N、Ca、Mg、Al、Fe、等)所形成的盐类。以这类矿石为主要原料,经高温处理制成的制品或材料称硅酸盐制品(Silicate Products)或硅酸盐材料(Silicate Materials),玻璃是其中之一。在玻璃熔窑实施"硅酸盐"的转化过程之中,配合料的加热分解、熔化、澄清全部在熔窑内完成。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玻璃配合料窑外分解即"两段分解熔化法"。探索性研究证明:控制在"硅酸盐"形成之前的温度范围之内,配合料的分解可以在熔窑之外进行。此法尤其适用于,空气助燃改为全氧助燃之后玻璃全氧燃烧工艺。它是将无蓄热室的全氧窑,再造"机械蓄热室"回收全氧燃烧烟气显热,实施玻璃配合料的窑外分解。采用此项新工艺将达到再节能、减排的突出效果。
二、利用窑炉烟气余热预热玻璃配合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利用窑炉烟气余热预热玻璃配合料(论文提纲范文)
(1)玻璃熔窑全氧燃烧技术及发展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 优化全氧熔窑三维仿真模拟体系 |
2 全氧浮法熔窑耐火材料国产化 |
3 全面开发国产化全氧燃烧喷枪、喷嘴砖系列产品 |
4 全氧燃烧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技术 |
4.1 天然气/氧气预热技术 |
4.2 热化学蓄热技术 |
4.3 余热发电 |
4.4 烟气预热配合料 |
5 开发经济、高效、可靠的现场制氧技术与装备 |
6 全氧窑炉DCS智能控制与能源管理系统 |
7 原料的氧化还原控制 |
8 火电结合的“混合熔炉” |
8.1 石化燃料减少时全氧窑炉在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
8.2“混合熔炉”的优势 |
9 结语 |
(2)基于神经进化的马蹄焰窑炉热效率预测模型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课题背景 |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窑炉节能优化研究现状 |
1.2.2 进化神经网络研究现状 |
1.2.3 热效率预测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思路、内容和框架 |
第二章 窑炉生产工艺和系统结构分析 |
2.1 引言 |
2.2 玻璃窑炉整体生产框架分析 |
2.3 马蹄焰玻璃窑炉系统结构分析 |
2.3.1 熔制部分 |
2.3.2 燃料燃烧部分 |
2.3.3 余热回收部分 |
2.3.4 工作部分 |
2.4 马蹄焰窑炉工艺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实时数据的热效率测算 |
3.1 引言 |
3.2 实时数据预处理 |
3.2.1 统计过程控制 |
3.2.2 四分位数 |
3.2.3 缺失数据填补 |
3.2.4 数据转换 |
3.3 玻璃池窑的热效率测算 |
3.3.1 热平衡理论 |
3.3.2 热平衡模型构建 |
3.3.3 窑炉的热效率计算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进化神经网络的热效率预测 |
4.1 引言 |
4.2 问题描述 |
4.3 进化神经网络概述 |
4.3.1 进化策略 |
4.3.2 新颖性奖励 |
4.3.3 循环神经网络 |
4.4 构建进化神经网络 |
4.4.1 特征工程 |
4.4.2 神经进化 |
4.5 实验以及分析 |
4.5.1 实验设计 |
4.5.2 实验结果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窑炉热平衡分析模块的实现 |
5.1 引言 |
5.2 系统需求分析和模块设计 |
5.2.1 系统需求分析 |
5.2.2 模块设计 |
5.3 热平衡分析模块的的开发实现 |
5.3.1 开发环境 |
5.3.2 数据预处理子模块 |
5.3.3 热平衡子模块 |
5.3.4 热效率预测子模块 |
5.3.5 热平衡预警模块 |
5.4 系统应用 |
5.4.1 马蹄焰窑炉能源管理系统主页面 |
5.4.2 窑炉热平衡模块页面 |
5.4.3 热效率预测页面 |
5.4.4 热平衡预警配置页面 |
5.5 本章小结 |
总结与期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基于改进聚类算法的马蹄窑能耗异常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能耗异常检测的研究现状 |
1.3.2 异常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
1.3.3 异常定位方法的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二章 马蹄窑的能耗建模及能耗异常分析 |
2.1 引言 |
2.2 马蹄窑的系统结构 |
2.2.1 小炉 |
2.2.2 熔化部 |
2.2.3 蓄热室 |
2.3 马蹄窑的工艺流程 |
2.4 马蹄窑局部能量平衡模型 |
2.4.1 火焰空间 |
2.4.2 熔化池 |
2.4.3 蓄热室 |
2.4.4 分层能量模型 |
2.5 马蹄窑的能耗计算方法 |
2.5.1 火焰空间 |
2.5.2 熔化池 |
2.5.3 蓄热室 |
2.6 马蹄窑的能耗异常分析 |
2.6.1 池窑热效率 |
2.6.2 能耗异常定位分析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改进密度峰值聚类的马蹄窑能耗异常检测 |
3.1 引言 |
3.2 快速搜索密度峰值聚类算法描述 |
3.2.1 算法描述 |
3.2.2 算法伪代码 |
3.3 基于改进DPC的马蹄窑能耗异常检测方法 |
3.3.1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参数优选方法 |
3.3.2 基于离群系数自动识别离群点方法 |
3.3.3 马蹄窑的能耗异常聚类检测模型 |
3.4 案例分析 |
3.4.1 实验结果 |
3.4.2 聚类有效性分析 |
3.4.3 时间复杂度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根因分析层次聚类的马蹄窑能耗异常定位 |
4.1 引言 |
4.2 基于根因分析的层次聚类描述 |
4.2.1 符号定义 |
4.2.2 算法描述 |
4.2.3 算法伪代码 |
4.3 基于RCA-HCA的马蹄窑能耗异常定位方法 |
4.3.1 利用根因分析方法构建能量泛化层次结构 |
4.3.2 基于切比雪夫不等式的能耗不相似度度量 |
4.3.3 马蹄窑的能耗异常定位模型 |
4.4 案例分析 |
4.4.1 算法初始化 |
4.4.2 实验结果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马蹄窑的能耗异常检测与定位模块设计与实现 |
5.1 引言 |
5.2 系统需求分析 |
5.3 系统体系结构 |
5.4 系统模块设计 |
5.4.1 开发环境 |
5.4.2 能耗异常检测子模块 |
5.4.3 能耗异常定位子模块 |
5.5 系统典型界面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4)玻璃熔窑蓄热室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蓄热装置的功能 |
1.1 蓄热装置是助燃、助热装置 |
1.2 蓄热装置是节能、环保装置 |
1.3 蓄热室的助燃、助热功能是生产高档优质玻璃的必要条件 |
2 蓄热装置的类型 |
2.1 不同行业有不同类型的蓄热装置 |
2.2 蓄热装置常用的三种类型[1] |
2.3 玻璃熔窑蓄热室是各行业规模最大的蓄热装置 |
3 玻璃熔窑蓄热室的运行参数 |
3.1 玻璃熔窑蓄热室内的温度参数 |
3.2 助燃空气预热温度与排出烟气温度是互相锁定的关系 |
3.3 格子砖的表面温度 |
3.4 蓄热室腔道内的压力 |
3.5 换向周期时间 |
3.6 格子体内的气体流动分布状况 |
3.7 格子体内的空气、烟气流速 |
3.8 格子体的热利用率 |
3.9 格子体的热回收效率 |
4 横火焰玻璃熔窑总横断面的形状特点 |
4.1 蓄热室是玻璃熔窑的燃烧设施之一 |
4.2 熔化区与蓄热室间的气道行程越短越好 |
4.3 将熔化部炉膛抬高与蓄热室连接 |
4.4 小炉长度尺寸 |
5 玻璃熔窑蓄热室腔道的不同功能区域 |
5.1 上部集气室 |
5.2 中部格子体室 |
5.3 下部集气室 (积灰室) |
5.4 燃发生炉煤气的双预热蓄热室腔道 |
6 玻璃熔窑蓄热室腔道的 (分隔与连通) 不同形式 |
6.1 全分隔蓄热室 |
6.2 全连通蓄热室 |
6.3 组合连通蓄热室 |
6.4 蓄热室3种腔道形式的比较 |
6.5 耀华国投线熔窑采用全连通蓄热室是国内运行窑龄最长的玻璃熔窑 |
7 蓄热室腔道纵向尺寸的协调设计 |
7.1 格子体模数与蓄热室腔道纵向尺寸设计 |
7.2 以往蓄热室腔道纵向尺寸的设计情况 |
7.3 蓄热室腔道纵向尺寸的协调设计 |
7.4 分隔墙前后两侧的间隙尺寸应当相等或基本相等 |
8 蓄热室腔道横向尺寸设计 |
8.1 蓄热室腔道横向的格子孔数量必须是双数 |
8.2 蓄热室腔道横向尺寸应与熔化区池宽尺寸近似成比例设计 |
8.3 烟气与助燃空气在蓄热室腔道横向的流量分布情况 |
9 玻璃熔窑蓄热室炉条碹结构 |
9.1 玻璃熔窑蓄热室炉条碹的结构特征 |
9.2 炉条碹的功能 |
9.3 炉条碹的材料 |
9.4 炉条碹的参数 |
9.5 炉条碹砖 |
9.6 炉条碹碹脚砖 |
9.7 炉条碹找平砖与找平层顶面 |
9.8 炉条筋砖 |
9.9 双炉条碹 |
1 0 蓄热室的墙体结构 |
1 0.1 蓄热室的四周外墙 |
1 0.2 蓄热室墙体的膨胀缝 |
1 0.3 蓄热室炉条碹支撑墙 |
1 0.4 蓄热室腔道分隔墙 |
1 1 蓄热室顶碹结构 |
1 1.1 蓄热室顶碹参数 |
1 1.2 蓄热室顶碹的材料 |
1 1.3 蓄热室顶碹与内外侧墙顶部结合处的结构形式 |
1 1.4 蓄热室顶碹和山墙的位置关系 |
1 2 玻璃熔窑蓄热室格子体设计 |
1 2.1 蓄热室格子体的基本情况 |
1 2.2 玻璃熔窑蓄热室格子体的工况条件 |
1 2.3 格子体的支撑层 |
1 2.4 玻璃熔窑蓄热室格子体的孔径尺寸 |
1 2.5 蓄热室格子体水平断面面积的“合理值” |
1 2.6 格子体的高度尺寸 |
1 2.7 玻璃熔窑蓄热室格子体设计的传统做法 |
1 2.8 蓄热室格子体设计的简化公式 |
1 2.9 玻璃熔窑蓄热室常用格子砖的材料选择 |
1 2.1 0 玻璃熔窑常用格子砖类型和排列方式 |
1 3 玻璃熔窑的高低温 (两段/三段) 蓄热室 |
1 3.1 蓄热室烟气余热回收途径 |
1 3.2 并联式高低温段蓄热室 |
1 3.3 串联式高低温段蓄热室 |
1 4 玻璃熔窑蓄热室钢结构 |
1 5 结语 |
(5)玻璃配合料预热技术的理论与模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配合料预热技术理论及模拟分析 |
1.1 热耗理论分析 |
1.2 数值模拟分析 |
1.2.1 窑池模型 |
1.2.2 火焰空间模型 |
1.2.3 模型耦合 |
2 案例分析 |
2.1 配合料预热过程热耗计算 |
2.2 配合料预热技术的GFM模拟 |
3 结果与讨论 |
3.1 配合料预热技术耗热量分析 |
3.2 配合料预热对窑炉性能影响的模拟分析 |
3.2.1 能耗及热平衡分析 |
3.2.2 窑炉质量指标分析 |
3.2.3 熔化能力分析 |
4 结论 |
(6)马蹄焰玻璃窑能耗建模与局部能耗标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课题背景 |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玻璃窑节能优化研究现状 |
1.2.2 玻璃窑能耗建模研究现状 |
1.2.3 能耗标杆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思路、内容与框架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马蹄焰玻璃窑的结构与工艺特性分析 |
2.1 概述 |
2.2 马蹄焰玻璃窑炉结构与工作原理 |
2.2.1 小炉 |
2.2.2 窑炉配料系统 |
2.2.3 玻璃熔化部 |
2.2.4 蓄热室 |
2.3 马蹄焰玻璃窑工艺特性分析 |
2.3.1 燃烧工艺 |
2.3.2 熔制工艺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马蹄焰玻璃窑的能耗建模研究 |
3.1 概述 |
3.2 燃烧空间能耗模型的建立 |
3.2.1 燃烧空间物料守恒分析 |
3.2.2 燃烧空间热平衡分析 |
3.3 熔化池能耗模型的建立 |
3.3.1 熔化池物料守恒分析 |
3.3.2 熔化池热平衡分析 |
3.4 蓄热室能耗模型的建立 |
3.4.1 蓄热室物料守恒分析 |
3.4.2 蓄热室热平衡分析 |
3.5 窑炉碹顶与墙壁散热损失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马蹄焰玻璃窑的局部能耗标杆研究 |
4.1 概述 |
4.2 马蹄焰玻璃窑局部能耗标杆确立 |
4.2.1 玻璃窑的局部与全局能耗标杆 |
4.2.2 玻璃窑局部能耗标杆的建立 |
4.3 模型求解及案例初步分析 |
4.3.1 玻璃窑能耗计算 |
4.3.2 玻璃窑能耗分析 |
4.4 试验结果分析 |
4.4.1 模型对比分析 |
4.4.2 最小SEC可行性分析 |
4.4.3 玻璃窑局部能耗标杆管理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关于马蹄焰玻璃窑节能优化措施建议 |
5.1 概述 |
5.2 减少玻璃窑非增值能耗采取的措施 |
5.2.1 减少窑体散热损失 |
5.2.2 减少燃烧空间烟气溢流损失 |
5.2.3 减少熔化池中玻璃形成耗热损失 |
5.3 蓄热室节能优化措施 |
5.3.1 串联式高低温两段蓄热室 |
5.3.2 余热锅炉 |
5.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专利 |
致谢 |
(7)玻璃生产的节能减排和绿色环保(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注重节能减排, 减少环境污染 |
1.1 烟气余热利用技术 |
1.2 余热发电技术 |
1.3 燃烧技术 |
1.3.1 富氧燃烧技术 |
1.3.2 全氧燃烧技术 |
1.3.3 纯氧辅助燃烧技术 |
1.3.4 局部增氧富氧燃烧技术 |
1.4 其它节能措施 |
1.4.1 加强生产过程控制 |
1.4.2 窑炉保温技术 |
1.4.3 熔窑密封技术 |
1.4.4 提高助燃空气温度 |
1.4.5 实现熔窑大型化 |
1.4.6 碎玻璃的综合利用 |
1.4.7 通过分析烟气组成调整燃烧效率 |
2 烟气排放与治理 |
2.1 烟气治理的主要内容 |
2.2 烟尘治理技术 |
2.3 烟气脱硫技术 |
2.4 烟气脱硝技术 |
3 余热发电、脱硝、脱硫除尘一体化 |
4 玻璃生产的绿色发展 |
(8)“十三五”日用玻璃行业节能减排形势分析(续)(论文提纲范文)
3 节能减排技术分析 |
3.1 行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分析 |
3.1.1 原料及配合料制备(包括原料、原料的称量输送混合和外购碎玻璃3个节能关键点) |
3.1.2 玻璃熔窑 |
3.1.3 成型机 |
3.1.4 余热回收和末端处理 |
3.2 现有的主要节能减排技术分析 |
3.3 技术发展趋势 |
3.3.1 轻量化玻璃瓶罐生产技术(示范技术) |
3.3.2 配合料粒化技术(示范技术) |
3.3.3 钠钙玻璃除尘脱硫工程(示范技术) |
3.3.4 特种玻璃除尘脱硫脱硝工程(研发技术) |
3.3.5 全氧燃烧技术(示范技术) |
4“十三五”节能减排潜力分析 |
4.1“十二五”取得的成绩 |
4.1.1 依靠技术进步,促进行业节能减排工作 |
4.1.2 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节能减排,打造绿色产业 |
4.2“十三五”节能减排潜力分析 |
5“十三五”节能减排目标 |
5.1 节能 |
5.2 减排 |
5.2.1 空气 |
5.2.2 水 |
6 政策建议 |
(9)论蓄热式浮法玻璃熔窑转型升级之路 并简介专利“蓄热-换热组合式玻璃池窑”(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概述 |
2 蓄热式窑型百年历史的启示 |
2.1 三个流程 |
2.2 两项热工技术 |
3 强化烟气热能循环回收与再生 |
3.1 与烟气热能循环回收再生相关的问题 |
(1)理论的烟气热能回收率的极限值 |
(2)实际烟气热能回收率 |
3.2 熔窑的热分析 |
3.3 节能大背景催生节能减排专利技术 |
3.4 烟气热能循环回收再生 |
(1)蓄热室与换热器的功能差异与优势互补 |
(2)组合式窑烟气热能的循环回收率的预期 |
(3)烟气温度分布 |
(4)换热器在减少堵塞和维修、改进方面的好处 |
4高温空气燃烧技术 |
4 . 1 高温燃烧的空气温度分级 |
4 . 2 提高理论燃烧温度 |
5专 利 “蓄 热 - 换 热 组 合 式 玻 璃 池 窑 ” |
6组合式熔窑的专利技术的产业化 |
四、利用窑炉烟气余热预热玻璃配合料(论文参考文献)
- [1]玻璃熔窑全氧燃烧技术及发展方向[J]. 赵恩录. 玻璃, 2021(10)
- [2]基于神经进化的马蹄焰窑炉热效率预测模型研究与应用[D]. 丘绍雄.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3]基于改进聚类算法的马蹄窑能耗异常诊断研究[D]. 曾超湛.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4]玻璃熔窑蓄热室设计[J]. 唐福恒. 玻璃, 2018(12)
- [5]玻璃配合料预热技术的理论与模拟分析[J]. 陶天训,倪晶晶,陈淑勇,杨杨,王友乐. 硅酸盐学报, 2018(07)
- [6]马蹄焰玻璃窑能耗建模与局部能耗标杆研究[D]. 李骏. 广东工业大学, 2018(01)
- [7]玻璃生产的节能减排和绿色环保[J]. 葛武军. 玻璃, 2017(06)
- [8]“十三五”日用玻璃行业节能减排形势分析(续)[J]. 赵万帮. 玻璃与搪瓷, 2016(04)
- [9]论蓄热式浮法玻璃熔窑转型升级之路 并简介专利“蓄热-换热组合式玻璃池窑”[J]. 伍捷申. 玻璃, 2015(09)
- [10]玻璃配合料窑外分解工艺的研讨[A]. 彭寿,徐嘉麟,王芸,方亮,杨扬,王友乐,曹艳平. 2015年全国玻璃窑炉技术研讨交流会论文汇编,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