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将扩大亚洲卫星通信市场(论文文献综述)
蔺陆洲[1](2020)在《从太空竞赛到空间合作航天外交的理论建构与现实转型》文中研究说明太空竞争与空间合作的关系变化和政策调整是航天外交的基本问题。本文围绕竞争与合作的主轴,建构了一种航天外交的理论框架并以商业航天为基点分析了航天外交的现实转型。在回顾航天外交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明确了研究的核心问题、主要方法和创新点,进而界定了航天外交概念的内涵、外延和特征。通过梳理自1957年以来航天外交的发展历史和当前航天外交的发展趋势,结合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在相互依存、霸权稳定、世界体系、国家主义和依附理论的发展路径与分析范式,总结了航天外交在战略、资金和科技各方面的理论要素。基于这三个航天外交的理论要素,将航天产业的计划经济属性、国家为核心的行为体和大国竞争的本质特征确立为航天外交理论的范式,以航天相对实力的变化和航天外交政策的调整为主要逻辑,建立航天外交的理论模型,在太空竞赛和空间合作方面形成理论推论。综合运用相关性分析的定量研究方法和比较分析的定性研究方法,对理论和推论进行检验。通过理论限制性条件分析,将商业航天识别为改变航天外交理论外部环境和条件的颠覆性变量,并对航天外交理论的发展进行预测。随后,以文章建构的航天外交理论框架,针对世界航天外交总体态势、主要航天国家和国际航天组织的结构与政策,利用案例研究和博弈论进行分析,解释当前航天外交关系的状态和变化趋势。特别是基于中国的航天外交实践的总结,在大国博弈、多边主导和应用推广方面进行中国航天外交的设计并提出政策建议。最终回顾和总结航天外交的本质与启示,并对未来的航天外交进行展望。
郭林[2](2018)在《高通量卫星通信应用若干问题的思考》文中提出商业通信卫星业务作为卫星产业的重要收入来源,当前市场表现不尽人意,价格竞争日趋激烈,2017年全球商业通信卫星市场呈现持续低迷的趋势,根据统计,全年商业通信卫星新签订单数量仅为11单,通信卫星采购的"长时间放缓"甚至造成了劳拉空间系统公司开始裁员,国际运营商纷纷做出调整,探索新型商业路径。与此同时,当前通信市场呈现出了明显的变化趋势,全球新签约商业通信卫星合同绝大多数为高通量卫星(HTS)专有卫星或带有HTS载荷,高通量卫星时代已悄然来临。
河娜(Ha Na)[3](2018)在《韩国新媒介产业发展及其动因研究》文中提出本文研究的主题是“韩国新媒介产业发展及其动因研究”。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韩国的经济发展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也一直备受中国媒介人的关注,但全面系统研究韩国有关成就及揭示其动因的论着迄今还是空白。本论文尝试开展这一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研究工作,以望能为韩国文化创意产业未来发展以及中国新媒介的成长发展都提供有益的启示。本文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从韩国新媒介产业领域当中选取核心的五大产业——互联网产业、移动新媒介产业、数字出版产业、动漫与卡通形象产业、数字电视产业进行分析与考察,在探寻韩国新媒介产业发展态势的同时,着重展开对其各个不同领域的新媒体产业之内涵及特征的解析与阐释,尽可能详细剖析出其韩国新媒介产业发展中的特点与兴起的动因。本文运用当今最新的产业报告、政府机构政策报告以及相关学术资料,梳理并揭示韩国新媒介产业发展的历史进程及整体风貌,力图从历史和人文的角度来揭示韩国新媒介产业发展的动因。立足于对韩国新媒介产业的发展动因,通过探讨韩国新媒介产业背后的韩国国民性等文化因素,进一步对韩国文化创意市场做出全新的解读。本文的研究主要由五个部分构成,一是运用较为详实的一手资料,通过对“韩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历程”、“韩国电子商务的主要应用服务及特点”和“韩国互联网产业的管理”这三项有机联系之内容的考察,全面对韩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与展望进行了呈现。二是从“韩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历程”、“韩国移动媒体的主流趋势与动向”、“韩国智能媒介的主要增值应用服务”和“移动广告产业动向分析”这四个互为关联的不同侧面,来阐释韩国移动新媒介产业的兴起发展所具备的特点。三是通过对“韩国出版产业的现状”、“影响韩国出版产业的历史因素”、“韩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及“韩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战略”的产业动态变化的分析,来梳理韩国数字出版产业的现状并对其未来趋势做以展望。四是将韩国动漫与卡通形象产业为研究对象,从韩国动漫产业发展现状入手,详细分析韩国网络漫画“Webtoon”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一步探讨韩国动漫市场制度政策的建议和展望。五是通过对普通电视到高清及数字电视的发展进程的整理分析,在韩国地面数字电视的转移历程与韩国广播电视与通信的融合背景下,来阐述在韩国数字电视产业影响下重构和发展。本文最后对韩国新媒体产业发展进行概观论述、并对其发展动因进行分析、建议与总结,对传统与现代之间并蓄与包容的韩国新媒体产业进行文化定位,并对其新媒体领域的后续研究作出概要铺垫。
郭林[4](2018)在《高通量卫星通信应用若干问题的思考》文中认为高通量卫星(HTS)是满足卫星通信市场发展规律的自然产物,是由于需要满足客户的刚性需求而促使的技术提升,同时也是开拓商业航天市场的重要契机。本文将对HTS的特征、应用及市场进行简要的介绍,并针对机载通信、5G时代的HTS应用、GEO和LEO高通量卫星应用等问题进行探索与思考。最后结合技术研发、应用拓展、政策法律保障、企业战略、客户需求等多个维度为我国的高通量卫星发展提出相应发展建议。
孙伟[5](2017)在《辽宁电信公司企业客户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电信行业的改革以及国家对4G牌照的发放,中国电信公司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但是目前整个通信行业竞争激烈,如何能够争取到更多的客户,是电信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同时,随着国家号召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及“互联网+”的兴起,辽宁省内的工业企业向工业化、信息化转型势在必行。辽宁电信公司成立于2002年11月,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意识到企业客户的重要作用,造成企业客户全业务收入和市场占有率低,缺乏品牌感知度,缺少灵活的产品组合、用户服务不到位,客户满意度较低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的制定辽宁电信公司企业客户市场营销策略,在企业客户通信市场竞争中实现规模拓展,是辽宁电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对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概述,主要阐述了市场营销的涵义和作用,对目标市场营销策略、4P理论以及SWOT分析法进行了介绍。其次,介绍了辽宁电信公司的宏观环境,包括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以及技术环境,同时,分析了辽宁省企业客户市场需求情况和竞争对手情况等;在内部环境分析方面,主要介绍了辽宁电信公司的企业概况,人力资源情况与能力、财务状况、研发与服务能力、渠道情况及营销能力。在此基础上,依据分析的结果制定了辽宁电信公司企业客户市场营销策略,具体包括市场细分、市场定位以及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最后,从建立组织保障机制、构建市场营销信息系统、实施绩效考核机制和营销控制机制四个方面的措施,对辽宁电信公司实施企业客户市场营销策略提供保障。
谷红玉[6](2015)在《崛起时期美国国际电信主导权的构建研究(1865-1948)》文中研究表明电信是指利用有线电、无线电或光电系统,进行的信息传输与交流。发达的电子通信网络是一个国家发展综合国力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和前提条件。历史发展表明,电信发展与国家崛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针对电信的重要性,美国在19世纪后半叶至二战结束崛起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的过程中,同欧洲国家对电信的国际主导权展开了激烈争夺。19世纪60至70年代,欧洲国家及其他国家对电信业实行国有化垄断经营,以及在国际社会倡导统一通信价格等国际规则,阻碍了美国通信公司的海外扩张。鉴于美国宪法规定对电信业实行完全的私有化运营,意识到海底电缆通信对美国拓展外贸和向外传播美利坚文明具有重要意义的美国政府开始争取国会授权,介入到国际电信的发展过程中,辅助美国通信公司向海外扩张。美国政府通过提出双边互惠电缆铺设政策和绕行不利国际电信规则的办法,帮助美国私有通信公司打开他国保护的电信市场,规避了国际规则对私有公司束缚,促进了美国国际通信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开始在世界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经历了美西战争的美国政府深刻体会到国际通信对美国崛起的政治和军事战略意义,决定摆脱对英国国际电缆通信的依赖,建立起美国主导的国际通信系统。在争取国会拨款援助美国公司铺设更多电缆的努力失败后,美国便利用20世纪初刚出现的,可以替代海底电缆的无线电技术来构建对国际通信的主导权。在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这段期间内,美国政府通过与私有通信公司在三个层面的合作,构建起了对国际通信的主导权。第一,美国政府与通用电气公司共同合作,保护和控制了本国的无线电市场;第二,美国政府与私有通信公司合作,解决了专利分散的问题,整合了国内的无线电产业链,占领了国外无线电市场;第三,在国际层面,美国政府支持私有公司与其共同参加国际电信会议,帮助私有公司重塑了有利于美国无线电业发展的国际通信规则。美国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控制了国际通信。20世纪40年代初,当美国控制国际无线电通信后,开始谋划战后秩序的美国政府又对国际通信的定位和认识发生改变,他们希望巩固战后美国对国际通信的长期主导权,以便利用国际通信传播美国软实力的功能来为美国战后的国家利益服务。美国政府利用其正在筹建的联合国多边机制来实现战后对国际电信主导权的巩固。为此,一方面,美国将并未加入的国际电信联盟纳入到联合国的管辖范围内,以领导和左右国际规则的制定;另一方面,美国将“信息自由流通”原则写入了联合国条约中,保证战后国外通信服务市场对美国私有公司长期开放,确保美国私有公司长期占领海外市场。通过梳理19世纪70年代至二战结束期间,美国政府构建国际电信主导权的做法,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美国能够控制国际通信是美国政府通过与美国私有公司合作而实现的,即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是美国构建国际电信主导权成功的关键。在公私合作伙伴关系中,政府扮演了辅助私有公司扩张的“协助者”、“合作者”和“维护者”的角色。从启示上看,美国政府的做法也为今天中国电信公司国际扩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
游健[7](2015)在《促进多种技术融合,推动卫星行业应用──2015卫星应用技术创新发展行业论坛在合肥召开》文中研究表明2015年5月1112日,"2015卫星应用技术创新发展行业论坛"在安徽公安职业学院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山,国家航天局原副局长、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原总经理夏国洪,工业和信息化部军民结合推进司巡视员曹志恒,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曹晓武,安徽省公安厅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丁芙蓉,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副主任陈进星,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副主任宋溱,中国警察协会警务保障分会理事长刘明望,中国石油学会石油通信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祁君,电子工业出版社总编辑兼副社长、
吴景辉[8](2014)在《新形势下A卫星公司运营管理体系优化研究》文中提出作为现代远程通信的支柱之一,卫星通信一直以来以其覆盖范围广、工作频段宽、通信容量大、不受地理环境限制、通信距离远且成本与距离无关等独特优势,使人类的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显着变化,卫星通信以及卫星运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整个卫星运营业逐步走入了国际化和市场化,整个行业已开始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机遇和挑战并存。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卫星运营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结合A卫星公司的运营管理实际,着重介绍和分析A卫星公司在运营、管理过程中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和所面临的运营管理问题,并在此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体会和经验,提出卫星运营企业如何在多元化的严酷市场竞争等新形势下全面进行运营管理体系优化、全方位提升运营服务管理水平的思路和方法,以期使包括A卫星公司在内的我国卫星运营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卫星通信市场竞争中不断增强行业竞争力,保持良好、快速的发展势头和持续的竞争优势。本文对A卫星公司运营管理体系的建设和优化有一定的帮助,对我国卫星运营企业整体提升运营管理水平也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李洪钧,刘榕,韩福春,王健[9](2013)在《浅析卫星通信发展现状及对策》文中提出卫星通信日益在全球通信、应急通信、军事通信及边远地区通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对国内外卫星通信发展现状及卫星通信发展趋势的分析,无论卫星频率/轨道资源的利用,还是卫星通信技术及卫星应用的发展水平,国内卫星通信发展都存在巨大差距,从卫星频率/轨道资源、卫星通信技术、卫星通信应用、军民技术融合等几个层面对我国卫星通信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郝为民[10](2013)在《我国卫星通信产业发展概况及展望》文中指出我国卫星通信产业经过近40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外发展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和我国整个通信行业发展相比也不太协调。现在是信息化时代,通信是实现信息化的必要条件,而卫星通信是我国通信网络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正在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因此,信息化给卫星通信发展带来机遇,同时,中国通信市场竞争激烈,面临着来自地面通信市场和国外卫星通信市场的挑战。
二、我国将扩大亚洲卫星通信市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将扩大亚洲卫星通信市场(论文提纲范文)
(1)从太空竞赛到空间合作航天外交的理论建构与现实转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的由来与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军事安全 |
二、法律政策 |
三、经济产业 |
四、科学技术 |
五、文化认知 |
六、研究概况 |
第三节 研究概述 |
一、主要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创新点 |
第四节 论证框架与章节结构 |
第二章 概念界定 |
第一节 航天的基础概念 |
一、作为技术概念的航天 |
二、航天科技 |
三、航天系统和系统工程 |
第二节 航天外交的概念和定义 |
一、历史沿革 |
二、定义范畴 |
三、构成要素 |
四、本质特性 |
第三节 航天与国际关系理论 |
一、航天与地缘政治理论 |
二、航天与国际政治理论 |
三、航天与外交理论 |
第三章 历史与现实 |
第一节 航天外交的历史阶段 |
一、第一个时段:1957 年-1975年 |
二、第二个阶段:1975 年-1985年 |
三、第三个阶段:1985 年-2000年 |
四、第四个阶段:2000 年-至今 |
第二节 太空竞赛与现实主义 |
一、冷战早期50年代的航天外交 |
二、冷战早期60年代的航天外交 |
三、现实主义的航天外交 |
第三节 空间合作与相互依赖 |
一、冷战中期的航天外交情况 |
二、自由主义的航天外交 |
第四节 冲突对抗与霸权稳定 |
一、冷战后期的航天外交情况 |
二、新现实主义的航天外交 |
第五节 世界航天体系与依附 |
一、发展中国家的航天计划 |
二、世界体系中的航天外交 |
第六节 商业航天与国家主义 |
一、全球化与商业航天 |
二、国家主义的航天外交 |
第七节 航天外交的核心要素 |
一、科技是核心基础 |
二、战略是根本动力 |
三、资金是重要条件 |
第四章 理论框架 |
第一节 理论范式 |
一、航天经济的计划属性 |
二、国家为核心的行为体 |
三、大国竞争的本质特征 |
第二节 理论模型 |
一、关键要素 |
二、理论内核 |
三、主要逻辑 |
第三节 理论推论 |
一、太空竞赛 |
二、空间合作 |
第四节 理论验证 |
一、定量检验 |
二、定性检测 |
第五节 理论颠覆 |
一、理论界限 |
二、商业航天 |
三、理论发展 |
第五章 理论分析 |
第一节 总体态势分析 |
一、综合分析 |
二、分项分析 |
第二节 主要国家分析 |
一、美国的航天外交 |
二、俄罗斯的航天外交 |
三、欧洲的航天外交 |
四、日本的航天外交 |
五、印度的航天外交 |
第三节 国际组织分析 |
一、国际组织类型分析 |
二、多边平台博弈策略 |
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
第六章 中国的航天外交 |
第一节 中国航天外交的实践 |
一、中国航天外交的基础 |
二、中国航天外交的历史 |
第二节 中国航天外交的设计 |
一、大国博弈 |
二、多边主导 |
三、应用推广 |
第三节 中国航天外交的政策建议 |
一、坚持高举高打的战略定位 |
二、改革管理体制和创新模式 |
第七章 结论 |
第一节 航天外交的本质与启示 |
一、航天外交的本质 |
二、航天外交的启示 |
第二节 航天外交的未来 |
一、持续的竞争 |
二、潜在的合作 |
第三节 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高通量卫星通信应用若干问题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通量卫星概况 |
二、卫星通信市场发展 |
三、高通量卫星应用重点问题思考 |
1. 机载通信高通量卫星应用探索 |
(1) 机载通信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2) 机载通信市场相关思考 |
2. 在5G时代高通量卫星应用探索 |
(1) 5G时代遇到的问题与挑战 |
(2) 5G时代HTS的相关思考 |
(3) GEO和LEO高通量卫星应用探索 |
四、高通量卫星发展趋势 |
(3)韩国新媒介产业发展及其动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三、研究的现状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五、研究的创新点、难点 |
六、核心概念诠释:新媒介、新媒介产业 |
第一章 韩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 |
第一节 韩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历程 |
一、韩国互联网科技发展的脉络 |
二、韩国互联网产业应用的径路 |
第二节 韩国电子商务的主要应用服务及特点 |
一、电子商务(EelectronicCommerce) |
二、社区化电子商务(SocialCommerce;Socialshopping) |
三、家庭电视购物 |
四、互联网视频广告 |
五、物联网 |
第三节 韩国互联网产业的管理 |
一、信息通信市场竞争促进政策 |
二、互联网学校教育的推进 |
三、对互联网有害信息的治理 |
第二章 韩国移动新媒介产业的发展 |
第一节 韩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历程 |
一、模拟服务与移动通信的大众化(第一代:韩国从1980年至1990年段) |
二、移动通信时代的进化(1G到4G) |
三、韩国各时代移动技术的发展过程与特点 |
四、韩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实态 |
五、韩国的4G创造的新环境(LTE)与向5G的到来与展望 |
第二节 韩国移动媒体的主流趋势与动向 |
一、以On-demandService(立即响应式服务)为中心的移动媒体产业 |
二、韩国新媒体在MobileOnly(移动独占)时代 |
三、移动APP市场的动向分析 |
第三节 韩国智能媒介的主要增值应用服务 |
一、智能手机 |
二、金融技术(Fintech) |
三、移动办公与智能工作(MobileOffice&SmartWork) |
四、移动云计算 |
五、移动电子商务(Mobilecommerce) |
六、移动游戏 |
七、MobileAppcessory |
第四节 移动广告产业动向分析 |
一、韩国移动广告市场的发展趋势 |
二、韩国国内移动广告运营商相关动向 |
三、韩国移动广告的类型与发展 |
四、韩国移动广告市场的展望 |
第三章 韩国数字出版产业的现状与展望 |
第一节 韩国出版产业的现状 |
一、韩国出版流通市场的现状 |
二、韩国实体书店与网上书店发展趋势 |
第二节 影响韩国出版产业的历史因素 |
一、韩国图书定价策略的标准与细节 |
二、图书定价策略对韩国出版产业的影响 |
三、韩国出版着作权法动向 |
第三节 韩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 |
一、韩国数字出版的定义和范畴 |
二、韩国数字出版产业环境与动向 |
三、韩国数字出版研究的现状与课题 |
第四节 韩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战略 |
第四章 韩国动漫与卡通形象产业 |
第一节 韩国动漫产业发展现状 |
一、韩国动漫产业发展与动向 |
二、韩国动漫产业用户动向 |
第二节 韩国网络漫画“Webtoon”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一、网络漫画(Webtoon)的定义和发展程序 |
二、OSMU(OneSourceMultiUse):创造出漫画之外的附加价值 |
第三节 韩国动漫市场制度政策的建议 |
一、作为韩流内容的网络漫画的地位 |
二、通过向海外市场进军克服韩国国内市场的局限 |
三、作为创造附加收入的核心内容的角色 |
四、韩国动漫产业政策目标 |
第四节 韩国卡通形象产业的现状与展望 |
一、韩国卡通形象产业发展与动向 |
二、各时期卡通形象的变迁 |
三、韩国国内卡通形象的OSMU成功事例 |
四、卡通形象产业的展望及管理战略 |
第五章 韩国数字电视产业 |
第一节 从普通电视到高清及数字电视 |
一、韩国电视发展的脉络 |
二、高清、数字电视的蓬勃兴起 |
第二节 韩国地面数字电视的转移历程 |
一、地面数字电视转移的过程 |
二、地面数字电视转移的政府推动 |
第三节 韩国广播电视与通信的融合 |
一、广播电视与通信融合的主要进程 |
二、广播通信融合动向与实践 |
三、融合的法律体系 |
第六章 韩国新媒体产业发展的动因 |
第一节 文化立国战略与新媒介产业政策的强力支持 |
一、韩国文化立国战略的出台 |
二、政府的政策与支持 |
第二节 企业对新媒介产业的敏锐创新与积极投入 |
一、虚拟现实(VR)市场的发展战略:韩国Amway引进的AI“Dreame” |
二、移动游戏市场的规模营销与攻占缝隙市场 |
三、智能机器人(智能型)产业战略 |
四、借助平昌冬奥会,抢占世界5G服务制高点 |
五、以几家大公司为龙头,形成完整的“技术创新链条”和“产业链条” |
结语 |
参考文献与书目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5)辽宁电信公司企业客户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市场营销的涵义和作用 |
2.1.1 市场营销的涵义 |
2.1.2 市场营销的作用 |
2.2 目标市场营销策略 |
2.2.1 市场细分 |
2.2.2 目标市场 |
2.2.3 市场定位 |
2.3 4P理论 |
2.4 SWOT分析法 |
第3章 辽宁电信外部环境分析 |
3.1 宏观环境分析 |
3.1.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
3.1.2 经济环境分析 |
3.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3.1.4 技术环境分析 |
3.2 辽宁省企业客户市场需求分析 |
3.2.1 辽宁省企业概况 |
3.2.2 辽宁省重点智能制造及智能服务企业情况 |
3.2.3 企业客户市场需求规模 |
3.2.4 企业客户市场通信需求特征 |
3.3 辽宁电信企业客户市场的竞争对手分析 |
3.3.1 竞争态势 |
3.3.2 主要竞争对手 |
3.3.3 竞争对手的企业客户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
第4章 辽宁电信内部环境分析 |
4.1 企业概况 |
4.2 人力资源情况与能力分析 |
4.3 企业财务状况分析 |
4.4 研发与服务能力分析 |
4.5 渠道情况及营销能力分析 |
4.5.1 渠道情况分析 |
4.5.2 营销能力分析 |
4.6 辽宁电信企业客户通信市场的SWOT分析 |
4.6.1 优势 |
4.6.2 劣势 |
4.6.3 机会 |
4.6.4 威胁 |
第5章 辽宁电信企业客户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 |
5.1 营销目标 |
5.1.1 长期营销目标 |
5.1.2 阶段性营销目标 |
5.2 STP战略 |
5.2.1 辽宁电信企业客户市场细分 |
5.2.2 辽宁电信企业客户目标市场的选择 |
5.2.3 辽宁电信企业客户的市场定位 |
5.3 产品策略 |
5.3.1 品牌策略 |
5.3.2 移动融合产品组合 |
5.3.3 移动增值产品组合 |
5.3.4 移动终端产品 |
5.3.5 服务策略 |
5.4 价格策略 |
5.5 渠道策略 |
5.6 促销策略 |
5.6.1 营业推广策略 |
5.6.2 广告宣传策略 |
5.6.3 公共关系策略 |
第6章 辽宁电信企业客户市场营销策略的实施与保障机制 |
6.1 组织保障机制 |
6.2 构建市场营销信息系统 |
6.2.1 客户信息存储平台 |
6.2.2 客户信息分析平台 |
6.3 人力资源保障 |
6.3.1 建立公正的绩效考核机制 |
6.3.2 加强员工能力建设 |
6.4 营销控制机制 |
6.4.1 运行控制 |
6.4.2 效率控制 |
6.4.3 战略控制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智能制造及智能服务试点示范标杆企业名单 |
(6)崛起时期美国国际电信主导权的构建研究(1865-1948)(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研究现状梳理 |
三、 论文的研究意义 |
四、 论文的研究方法 |
五、 论文的研究范围与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一章 构建国际主导权之前:保护和协助私有企业发展国际通信(1865-1898) |
第一节 19 世纪 60-70 年代世界大国国际通信发展的背景 |
一、 欧洲大国的海底电缆铺设情况和电信经营模式 |
二、 美国的海底电缆铺设情况与独特的电信经营模式 |
三、 国际社会对国际通信的规范和管制 |
第二节 美国政府对国际通信的认识和定位 |
第三节 美国政府的做法:保护和协助私有公司发展国际通信 |
一、 双边互惠打开海外电信市场 |
二、 绕行不利的国际规则 |
三、 对美国政府做法的影响评估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挑战和构建国际通信主导权:与私有公司合作控制国际通信(1898-1942) |
第一节 国际无线电通信发展的背景 |
一、 欧洲主要大国的无线电通信发展情况 |
二、 美国的无线电通信发展概况 |
三、 对无线电通信活动的国际管制和规范 |
第二节 美国政府对国际通信认识与定位的改变 |
第三节 美国政府的做法:与私有公司合作实现其对国际通信的主导 |
一、 与私有公司合作:控制和保护本国无线电市场 |
二、 与私有公司合作:整合国内无线电产业链,占领海外市场 |
三、 与私有公司合作:支持私有公司重塑国际无线电规则 |
四、 对美国政府做法的影响评估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构建国际主导权完成之后:多边机制巩固私有公司主导地位(1942-1948) |
第一节 美国政府对国际通信认识与定位的再改变 |
第二节 美国政府的做法:多边机制巩固私有公司的主导地位 |
一、 将“信息自由流通”原则写入联合国章程规定 |
二、 将国际电信联盟纳入联合国系统的落实 |
三、 对美国政府做法的影响评估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国际电信主导权的构建对美国崛起的影响评估 |
第一节 对崛起时期美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
一、 促进美国金融市场的发展 |
二、 促进美国商品的海外输出 |
第二节 对崛起时期美国参加三次战争的影响 |
一、 对美西战争的影响 |
二、 对美国参加一战的影响 |
三、 对美国参与二战的影响 |
第三节 对崛起时期美国软实力传播的影响 |
一、 一战时期的美国软实力宣传 |
二、 20 世纪 20 年代至 20 世纪 40 年代初之间的软实力传播 |
三、 二战期间的软实力宣传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8)新形势下A卫星公司运营管理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述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1.5 相关理论概述 |
第二章 卫星运营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
2.1 卫星运营业发展情况分析 |
2.1.1 全球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状况 |
2.1.2 全球卫星运营企业发展状况 |
2.2 我国卫星运营业发展情况分析 |
2.2.1 我国卫星运营业的产业格局 |
2.2.2 我国卫星运营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2.2.3 新形势下卫星运营业的机遇与挑战 |
第三章 A卫星公司运营管理现状诊断 |
3.1 A卫星公司历史沿革及概况 |
3.2 A卫星公司组织架构 |
3.3 A卫星公司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
3.3.1 企业资源及运营情况分析 |
3.3.2 企业文化情况分析 |
3.3.3 企业能力情况分析 |
3.4 A卫星公司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
3.4.1 政策环境分析 |
3.4.2 社会环境分析 |
3.4.3 技术环境分析 |
3.4.4 经济环境分析 |
3.5 A卫星公司运营管理的SWOT分析 |
第四章 A卫星公司运营管理体系优化方案设计 |
4.1 新形势下A卫星公司的总体战略情况 |
4.1.1 A卫星公司总体战略分析 |
4.1.2 A卫星公司总体战略与运营管理体系优化的关系 |
4.2 A卫星公司运营管理体系优化方案设计 |
4.2.1 技术队伍和设备设施的建设和巩固方面 |
4.2.2 提升市场营销能力及销售策略制定方面 |
4.2.3 卫星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方面 |
4.2.4 卫星轨道位置的保护和拓展方面 |
4.2.5 人力资源及企业文化建设方面 |
4.2.6 企业风险管控方面 |
4.2.7 财务及融资管理方面 |
4.2.8 产业链发展和企业并购、整合方面 |
4.2.9 标准化运营方面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我国卫星通信产业发展概况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卫星通信产业发展概况 |
卫星固定通信发展概况 |
(1) 可用通信卫星资源 |
(2) 公用通信国内业务 |
(3) 公用通信国际业务 |
(4) 专用通信国内业务 |
(5) 专用通信国际业务 |
(6) 广播电视传输国内业务 |
(7) 广播电视传输国际业务 |
卫星移动通信发展概况 |
(1) “国际移动卫星”系统 |
(2) “格鲁达”系统 |
(3) “铱”星系统 |
(4) “全球星”系统 |
卫星直接广播发展概况 |
(1) “世广卫星直播”系统 |
(2) 中国广播电视卫星直播系统 |
卫星通信企业和产品发展概况 |
(1) 卫星运营商和产品供应商 |
(2) VSAT通信网络运营商和设备供应商 |
近年来我国发布的重要政策 |
小结 |
(1) 卫星资源初具规模 |
(2) 运营业务稳步推进 |
(3) 地面产品制造夹缝中发展 |
(4) 专业队伍成熟稳定 |
2 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展望 |
存在的问题 |
发展展望 |
3 建议 |
四、我国将扩大亚洲卫星通信市场(论文参考文献)
- [1]从太空竞赛到空间合作航天外交的理论建构与现实转型[D]. 蔺陆洲. 外交学院, 2020(08)
- [2]高通量卫星通信应用若干问题的思考[J]. 郭林. 卫星应用, 2018(09)
- [3]韩国新媒介产业发展及其动因研究[D]. 河娜(Ha Na). 上海大学, 2018(06)
- [4]高通量卫星通信应用若干问题的思考[A]. 郭林. 第十四届卫星通信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8
- [5]辽宁电信公司企业客户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孙伟. 东北大学, 2017(02)
- [6]崛起时期美国国际电信主导权的构建研究(1865-1948)[D]. 谷红玉. 外交学院, 2015(07)
- [7]促进多种技术融合,推动卫星行业应用──2015卫星应用技术创新发展行业论坛在合肥召开[J]. 游健. 数字通信世界, 2015(06)
- [8]新形势下A卫星公司运营管理体系优化研究[D]. 吴景辉. 北京邮电大学, 2014(05)
- [9]浅析卫星通信发展现状及对策[A]. 李洪钧,刘榕,韩福春,王健. 第十八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 2013
- [10]我国卫星通信产业发展概况及展望[J]. 郝为民. 国际太空, 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