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汪翠莹[1](2021)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英语课堂新型师生关系浅析》文中提出文章主要结合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英语实际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构建存在的问题及构建策略两个方面,探究如何有效构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更好地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英语,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提升英语学习能力,进而使英语教学有效开展,提升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李聪[2](2021)在《关心型师生关系建立的教育叙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两个重要主体,它们之间关系的好坏不仅对教育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教师职业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关心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会对学生成长、教师职业发展以及教育教学效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采用教育叙事的研究方法,选取S市J学校的三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关心型师生关系的建立过程。2020年9月到2020年11月,笔者进入J学校进行教育实习并同时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笔者在两个月的时间内通过访谈、日常观察与沟通以及收集相关文字资料等方法,了解三位老师与学生建立关心型师生关系的过程。通过描述和分析真实教育情境中师生关心关系的建立过程,希望能对师生关系建立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本文通过描述和分析三位教师与学生发生的关心故事,呈现了建立关心型师生关系时教师的内心想法、行为表现以及遇到的困难,深入分析教师在和学生建立关心型师生关系中应当注意的问题。通过分析发现:在教师在关心学生时,要关注学生真实的发展需要,要关注学生当下的生活。教师通过平等对话、付出关心行为等方式与学生建立关心关系,学生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并放下心理防备,认可教师对自己的关爱。教师在关心学生的时候,学生能感受被人关心的快乐,教师也能收获学生的理解与积极的回应,师生的情感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另外,关心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会让学生在行为、情感和人际交往上发生积极的变化。在行为上,学生能够认识并且愿意改善自身存在的不良行为。在情感上,学生愿意接受教师的关心,向教师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主动与教师进行情感交流。在人际交往上,学生能够正确看待并积极回应教师的关心,正确看待与教师的关系。
王益凡,刘俊玮[3](2021)在《“互联网+”背景下新型师生关系建构探究》文中研究指明师生关系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并且对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冠疫情的影响,线上教学模式又再次成为热议话题。面对教育场域的改变,新时代的师生关系将出现异化。针对"互联网+"背景下师生关系出现的异化现象,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积极重塑教师角色,以确保教学活动的效率;努力转变学生观,以提升教育活动的质量;拓宽师生线上交往的渠道,以保障师生交流的时间;扩展师生线上交流的内容,以增进师生之间情感的融入。
刘方玥[4](2021)在《对话教育中教师权威的消解与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教育自身的发展经历了“传统三中心”的传统教育和“现代三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的长期争论,到以师生对话为中心的对话教育理念的出现,这是历史逻辑的统一。对话教育所追求的民主性教育观、平等性师生观和生成性教学观都对传统的教育和价值提出了挑战,教师权威面临消解危机,表现在内在权威和外在权威的消解。其中内在权威的消解又可细化为知识权威的边缘化、感召权威的脆弱化、道德权威的贫困化。在此形势下,教师权威还有无存在的必要性,或是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在教育领域中?如何去构建新型的教师权威?理论依据是什么等问题,成为教师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主要从教师权威存在的应然性、可能性和必然性三个角度来论证教师权威的存在的应然合理性;从构建教师权威的“情与意”“知与行”以及外部保障来探讨新型教师权威的构建。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观察法和案例分析法。检索近期十年内有关“对话教育”“教师权威”方面的学术论文,精选与本文主题相关的文献,回顾梳理权威理论,把握教师权威的内涵,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对A中学校园学生生活、师生课内课外活动、教师管理等方面进行为期半年的参与式观察,对学生生活中与教师权威相关的事件进行观察、总结和反思;研究教育教学案例,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权威滥用、误用现象以及优秀教师的反思进行分析讨论。在总结文献、案例分析、实证总结的基础上探寻教育所期待的新型教师权威。全文首先建立起教师权威的理论框架,以期能正确理解教师权威的概念;通过分析传统教师权威所面临的危机与原因,总结出新型教师权威所具有的特征和要素,有助于社会、公众以及教师自己改善教育思想,转变权威观念,从而对教师角色有全新定位;通过对新型教师权威的构建,给当前国家和学校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依据,并给对话教学中的教师以启示。对话教育中教师权威的重构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展望真正的教育民主。
王晨双[5](2021)在《新课改视野下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文中提出课程改革是将课程中的不合理因素变革为适应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的过程。在新课标推广之后,我们发现其教育理念是为了学生更好、更加全面发展。新课标的开展能够明显改善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推进建立民主平等、情感交融、"师导生体"的良好的师生关系。
代斌[6](2021)在《交往理性视域下师生关系的审视与构建》文中认为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实践中最为基本的关系形式,伴随着教育事业的出现而产生,贯穿于教育发展的全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工具理性等社会异化理性的侵蚀下,谋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逐渐演变成为社会主体的重要行为准则。在此背景下,师生关系的发展也在工具理性的主导下产生了单向度、主体间性缺失、间离性以及功利化等一系列异化问题。然而,师生关系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其存在和发展的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质量,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此,如何解决师生关系在工具理性导向下的异化问题,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已成为全社会对教育事业未来发展的共同心声。当代西方着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主要代表人物尤尔根·哈贝马斯,针对晚期资本主义出现的社会危机,在工具理性的膨胀、意识哲学的式微、传统理论的滋养等背景来源的基础上,提出了着名的交往理性。交往理性本质上作为一种主体间的交往合理性,意在使人类的社会行为在遵循或符合交往理性的基础上,实现交往行为的合理化,进而逐渐摆脱生活世界的殖民化,解决社会的合理化危机,回归交往的生活世界。同时,交往理性是哈贝马斯现代性理论的基础,在其整个理论体系中都占据着核心位置,例如,语言学中的普遍语用学、哲学上的交往哲学、社会学领域的社会生活的合理化等等,都或多或少的蕴含有交往理性的影子。本研究将主要围绕主体间的理性本质、作为交往理性经验场所的“生活世界”以及实施载体的“交往行为”等实质内涵,与包含普遍语用学、商谈伦理学等在内的交往理性的主要生成条件,对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加以详细阐述,进而对交往理性获得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通过对哈贝马斯交往理性的了解以及对当前师生关系问题的审视,为了解决当下的师生关系问题,可以将工具理性导向下的师生关系转向交往理性的指引。然而,交往理性视域下是否存有师生关系合理性转向的适切性,则需对其加以探讨。通过研究发现,交往理性可分别从言语对话层面、关系规范层面、主体交往层面以及场域背景层面为师生关系的合理性转向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使得在交往理性转向下的师生关系构建的适用性问题得以保障。因此,基于交往理性转向的师生关系构建的合理性,在交往理性视域下探讨解决师生关系问题的有效路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将单向的教育灌输转变为双向的师生对话;在发展师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建立主体间关系;开展基于师生主体间的教育交往活动;构建师生关系赖以依存的教育生活世界。
邓嘉文[7](2020)在《“离我远去”:高师音乐教育活动中师生关系的审视与重构》文中指出师生关系对教育而言,谓之其基石尚不为过,在如今以人为本理念的落实下,教书亦为本分,育人已成重头。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于对学生纵度的深层挖掘,培养的是可持续性的研究能力和学术素养,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超越客观知识的高度,促进师生二者的发展,实现教学相长。目前,高师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呈现出冷淡的"疏离"和亲密的"师徒"两种特征。本文尝试用"他者的眼光""局内人与局外人"等角度重新审视师生关系,并试图运用"离我远去"的原理重新构建传统教学关系下更科学、更生态、更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王娜[8](2020)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小学师生关系的调查研究 ——以山东省Q市M小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中一个最基本的范畴,也是历久弥新的话题。它随社会及教育事业中的主流价值及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其中的内涵也不断发生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的价值导向与行为准则,也是学校教育中应该大力培育与弘扬的价值理念。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依据来进行师生关系的研究,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的理想小学师生关系的图景。我们以理想的小学师生关系图景为参考,审视小学中师生关系的真实形态,使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与认识小学师生关系,从而提出更好地优化小学师生关系的建议。希望自己所提的优化小学的师生关系的建议能够帮助小学师生优化自身的师生关系,进而也会提高所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校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笔者在梳理师生关系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十二个关键词中选取六个关键词,分别是:民主、平等、友善、法治(规范)、诚信、文明,作为本次调查依据与调查维度,并采用问卷法、观察法及访谈法对M小学的部分老师与部分学生进行调查,以此来了解及掌握师生关系的真实现状。笔者结合该小学师生关系情况,参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小学师生关系的理想图景进行分析,发现小学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师管理方式不够民主,师生之间地位不平等,师生之间沟通交流少,师生的规范意识不强,师生之间的诚信不足。针对该校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从价值观念、学校教育、教师及学生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得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受我国传统文化和师生关系中不良因素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的程度不深,受教师的教育理念与自身素质的制约,学生的自我个性与品格特征的影响。笔者结合该小学师生关系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思考后而提出四条优化小学师生关系的建议,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学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重构师生关系理念和行为准则;二是教师要更新师生关系理念,提高自身的人格素养;三是教师要以规范、平等、民主为核心构建平等对话的班级文化;四是家长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性格,具备优秀品质。
韩晓越[9](2020)在《“10”后小学生师生关系现状调查及优化策略研究 ——以沈阳市沈河区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阶段,是因为小学阶段处于学生性格品质和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而师生关系是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最基础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将会直接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个性发展、学习效率等。“10”后的小学生出生在教育政策、生育政策和生活条件大变革的时代,“10”后的小学生呈现出与以往的小学生不同的新特点,师生关系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如何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已成为教育改革下的重要课题,研究师生关系对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这样的缘由,所以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从师生关系的概念、良好师生关系的表现特征及师生关系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入手,对校园环境中“10”后小学生与教师的人际关系、日常活动中的师生关系以及课堂上的师生关系进行深入的问卷调查和实践观察,发现沈河区“10”后小学生师生关系存在教师满意度较低、教师对学生真正关怀减弱、师生交往功利化倾向突出等多种“症结”。为更好地解决“10”后小学生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宏观及微观两个角度,国家政策、生活变化、家庭教育的影响和教师影响等多个方面探究造成问题的原因。针对“10”后小学生的特点,“对症下药”,从教师本身的提升、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合作等方面提出针对“10”后小学生师生关系的优化策略,以期为学校的管理、教师的实践、家庭的教育以及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当的实践参考。
陈亚亚[10](2020)在《基于关怀理论视角下中职学校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研究 ——以天水某职业学校师生为例》文中认为师生关系是老师与学生双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彼此共同的目标而搭建的一种道德关系、教学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对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质量存在着直接影响。然而,随着我国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中职学校教师与学生的相处出现了诸多问题。中职学生具有普通高中学生特点的同时,还拥有自身的特殊性:知识基础相对薄弱;行为习惯、纪律组织性较差;心思敏感、自尊心极易受到伤害,很容易因为老师的言语而情绪激动,使得师生关系淡漠;师生矛盾、冲突甚至暴力事件的频繁发生使得中职学校的发展、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笔者结合教育实习的所见所闻,以关怀理论为基调,阐述了中职学校新型师生关系的涵义和特征,分析了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性,通过对天水某一中等职业学校的部分师生访谈、调查,透视该学校师生关系的现状及师生双方相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影响其师生关系的一系列因素,着眼于中职学校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最后结合案例研究提出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原则与措施建议。分析发现,当前中职学校师生相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师生彼此信任度低、双方沟通交流的机会少之又少、学生不想学习的心理与老师期望学生拥有优异成绩的心理相矛盾、教师日常工作成就感低、甚至出现职业倦怠现象,追其原因,主要是师生双方缺乏关心所致。社会人士对中职学生的偏见对学习成绩原本就不理想的中职生更是雪上加霜,长期的受挫导致他们自卑、不自信、学习缺乏动力以及缺失父母的陪伴与关爱成为是师生关系不和谐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当前中职学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在论文的最后一部分提出:希望以诺丁斯提出的“教育的另一种模式——学会关心”为导引,本着“培养有能力、关心人、爱人并且可爱的人”的教育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尊重包容、信任与理解为原则,秉着“学习成绩不是考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的想法,以身作则,用理解的目光看待学生们的种种行为,正确看待学生所犯的错误,用关心打开学生的心门,用爱使得学生愿意敞开心扉,让他们从心底真正的接受老师、认可老师。以期文中所提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的原则与途径对中职学校的教师具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作用。
二、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素质教育背景下英语课堂新型师生关系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英语课堂新型师生关系构建存在的问题 |
1. 传统教育观念不重视师生关系构建 |
2. 教学实践中学生缺乏主动性 |
二、英语课堂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 |
1. 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
2. 创设多样化的学习环境 |
(2)关心型师生关系建立的教育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一)学会关心: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必然需要 |
(二)师生关心异化:教师的单向关心和学生的冷漠反应 |
(三)关心型师生关系建立的重要意义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概念界定 |
(一)关心 |
(二)师生关系 |
(三)关心型师生关系 |
四、文献综述 |
(一)国内外关于师生关系的研究 |
(二)国内外关于关心型师生关系的研究 |
(三)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
五、理论基础 |
(一)关心理论 |
(二)关心型师生关系理论 |
六、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关心型师生关系建立的教育叙事 |
一、理解与包容开启关心型师生关系 |
(一)爱迟到的小晨 |
(二)考试作弊的小帅 |
(三)脾气暴躁的小浩 |
二、帮助与认可升华关心型师生关系 |
(一)爱打退堂鼓的小宣 |
(二)自卑的琪琪 |
三、树立关心榜样绽放关心型师生关系 |
(一)不愿意回家的小冉 |
(二)“独行侠”小秋 |
第三章 关心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
一、教师的精准关心 |
(一)关心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
(二)建立关心型师生关系教师应掌握的方法 |
二、学生的积极回应 |
(一)树立尊师观念 |
(二)培养学生的关心品质 |
三、学校的制度支持 |
(一)建设关心的校园文化 |
(二)开设关心课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互联网+”背景下新型师生关系建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师生关系的本质 |
二、“互联网+”背景下师生关系的异化 |
(一)师生语言体系的差异化,导致师生交流效率不高 |
(二)师生相处时间的碎片化,导致师生交流效果不佳 |
(三)师生相处场景的虚拟化,导致师生情感融入缺失 |
(四)传统师生关系的局限化,导致“互联网+”背景下师生观念转变困难 |
三、“互联网+”背景下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策略 |
(一)积极重塑教师角色,确保教学活动的效率 |
1. 教师在知识上的垄断地位已经得以改变。 |
2. 教师权威不断受到挑战。 |
(二)努力转变学生观,提升教育活动的质量 |
1. 学生是发展的人。 |
2. 学生是独特的人。 |
3. 学生是自主学习的人。 |
(三)拓宽师生线上交往的渠道,保障师生交流的时间 |
1. 加强师生网络交流。 |
2. 筹划学生讲坛。 |
3. 完善校园类网站。 |
(四)扩展师生线上交流的内容,增进师生之间情感的融入 |
(五)保持传统师生关系中的精华,奠定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 |
三、结语 |
(4)对话教育中教师权威的消解与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依据 |
(二)文献综述 |
(三)概念界定 |
(四)创新之处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教师权威的回顾、分类与比较 |
(一)教师权威的来路 |
1.教师权威的基本内涵 |
2.教师权威与教师权力、教师威信的辨析 |
(二)教师权威的来源及分类 |
1.教师权威的来源 |
2.教师权威的分类 |
(三)中西方教师权威观的对比 |
1.西方教育发展史上的教师权威观 |
2.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教师权威观 |
二、教育的时代背景与教育变革 |
(一)对话时代的教育理念 |
1.对话的意蕴 |
2.对话教育的理念 |
(二)对话时代的教育变革 |
1.处理学生方式上的变化 |
2.课堂教学方式上的变化 |
3.课程资源控制力上的变化 |
三、对话教育中教师权威存在的应然合理性 |
(一)教师权威存在的可能性 |
1.文化根基 |
2.内在动力 |
(二)教师权威存在的应然性 |
1.平等关系中的教师权威 |
2.“我-你”关系中的教师权威 |
3.对话教育中的教师权威 |
(三)教师权威存在的必然性 |
1.学校教育中的教师权威 |
2.教师角色中的教师权威 |
3.学生成长中的教师权威 |
四、对话教育中教师权威的现实挑战及原因分析 |
(一)教师权威的消解危机 |
1.内在权威的衰退 |
2.外在权威的异化 |
(二)教师权威面临挑战的原因分析 |
1.民主性教育观对传统教师权威的冲击 |
2.平等性师生观对传统教师权威的冲击 |
3.生成性教学观对传统教师权威的冲击 |
五、对话教育中教师权威的理性构建 |
(一)构建对话教育中教师权威的“情与意” |
1.教师主体的信念情感 |
2.教师主体的学生意识 |
3.教师主体的角色理解 |
(二)构建对话教育中教师权威的“知与行” |
1.教师的知识权威 |
2.教师的行动权威 |
(三)构建对话教育中教师权威的制度保障 |
1.教师权威的法律保障 |
2.教师权威的制度跟进 |
3.教师权威的价值引领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5)新课改视野下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课改下新型师生关系的内涵和特征 |
(一)新型师生关系的内涵 |
1. 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是民主平等。 |
2. 新型师生关系的实质是积极互动。 |
(二)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 |
1. 从时代特征看,新型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
2. 从人际交往看,新型师生关系是情感交互的关系。 |
3. 从教育关系看,新型师生关系是“师导生本”的关系。 |
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意义 |
(一)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 |
(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
(三)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 |
三、新课改下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 |
(一)深化教师对新型师生关系的理解,更新角色观念,加强与学生的交往 |
(二)改变学生对新型师生关系的认识,树立正确态度,加强与教师的互动 |
(三)新型师生关系的健康发展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相互配合 |
四、结语 |
(6)交往理性视域下师生关系的审视与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选题缘由 |
1.师生关系对教育活动的开展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
2.当前学校师生关系在工具理性影响下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
3.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对解决当前师生关系问题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
4.目前在交往理性视域下对师生关系的系统研究较为匮乏 |
(二)选题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核心概念辨析 |
1.交往 |
2.理性与合理性 |
3.工具理性与交往理性 |
4.师生关系与师生交往 |
(四)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1.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2.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3.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
(五)研究方法及思路 |
1.研究方法 |
2.研究思路 |
(六)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1.研究的重点 |
2.研究的难点 |
3.研究的创新点 |
一、交往理性的缘起、实质与生成条件 |
(一)交往理性的缘起 |
1.工具理性的膨胀——人的主体性旁落 |
2.意识哲学的式微——语言哲学的转向 |
3.传统理论的滋养——理性体系的奠基 |
(二)交往理性的实质 |
1.主体间的理性本质——交往合理性 |
2.交往理性的实施载体——交往行为 |
3.交往理性的经验场所——生活世界 |
(三)交往理性的生成条件 |
1.交往行为发生的普遍语用学基础 |
2.交往理性实践转换的商谈伦理学基础 |
二、当下师生关系问题审视——工具理性导向 |
(一)当下师生关系问题的主要面向 |
1.师生关系的单向度 |
2.师生关系的主体间性缺失 |
3.师生关系的间离性 |
4.师生关系的功利化 |
(二)当下师生关系问题的工具理性导向归因 |
1.片面化了的教育思维 |
2.工具化了的教育对象 |
3.冷漠化了的教育情感 |
4.物质化了的教育实践 |
三、交往理性转向的师生关系构建的合理性 |
(一)师生关系是一种以言行事的对话关系 |
1.师生关系是一种对话关系 |
2.以言行事是师生对话关系形成的重要指引 |
3.“以言行事”是主体间言语行为的唯一目的 |
4.交往理性是从言语对话层面构建师生关系的重要基础 |
(二)师生关系是一种主体间性的人际关系 |
1.师生关系是一种人际关系 |
2.主体间性是师生人际关系建立的基本规约 |
3.交往理性本质上是一种“主体间”的理性 |
4.交往理性是从关系规范层面构建师生关系的重要基础 |
(三)师生关系是一种基于交往行为的交往关系 |
1.师生关系是一种交往关系 |
2.交往行为是师生交往关系产生的理想行为 |
3.交往理性是“交往行为”的指导核心 |
4.交往理性是在主体交往层面构建师生关系的重要基础 |
(四)师生关系是一种回归生活世界的本真关系 |
1.师生关系是一种本真关系 |
2.生活世界是师生本真关系依存的必要场所 |
3.交往理性是回归“生活世界”的重要指导思想 |
4.交往理性是从场域背景层面构建师生关系的重要基础 |
四、基于交往理性的师生关系构建路径思考 |
(一)将单向的教育灌输转变为双向的师生对话 |
1.提升师生的教育商谈意识 |
2.营造理想的教育话语环境 |
(二)在发展师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建立主体间关系 |
1.确保教育主体职责的有效履行 |
2.加强师生间的主体协调与合作 |
(三)开展基于师生主体间的教育交往活动 |
1.转变传统的教育身份定位 |
2.把握基本的教育交往要求 |
(四)构建师生关系赖以依存的教育生活世界 |
1.扭转教育实践中的功利化倾向 |
2.促进教育反思基础上的师德养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离我远去”:高师音乐教育活动中师生关系的审视与重构(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现今高师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剖析 |
(一)大型班级授课形式的师生关系特征——冷淡的“疏离” |
(二)一对一个别授课方式的师生关系特征——亲密的“师徒” |
二、借助新的视角审视高师教育中的师生关系 |
(一)以“他者的眼光”的视角审视高师教育中的师生关系 |
三、综合运用三个视角建构新型师生关系 |
(一)以“离我远去”的原则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
(二)综合三个视角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
(三)传统音乐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的继承与发展 |
四、小结 |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小学师生关系的调查研究 ——以山东省Q市M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1.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
2.对师生关系的认识存在问题 |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师生关系改革的时代依据 |
(二)研究意义 |
1.为师生关系研究提供新视角 |
2.丰富对新时代师生关系的理论认识 |
3.优化师生关系实践提供参考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 |
2.国内师生关系的研究 |
3.国外师生关系的研究 |
4.简评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一、师生关系的概念界定及理想特征 |
(一)概念界定 |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2.师生关系 |
(二)核心价值观下师生关系的理想特征 |
1.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 |
2.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的关系 |
3.师生关系是一种诚信的关系 |
4.师生关系是一种友善的关系 |
5.师生关系是一种文明的关系 |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
(一)立德树人的教育观 |
(二)交往行为理论 |
(三)改造主义教育观 |
三、山东省Q市M小学师生关系现状调查及结果分析 |
(一)Q市M小学师生关系现状调查设计与实施 |
1.调查设计依据 |
2.调查设计 |
3.调查工具 |
4.调查过程 |
5.调查数据的统计和整理 |
(二)Q市M小学师生关系现状的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
1.师生关系调查问卷的整体分析 |
2.师生关系调查问卷的维度分析 |
(三)Q市M小学师生关系现状调查的观察及访谈结果分析 |
1.观察与访谈结果的整体分析 |
2.观察与访谈结果的维度分析 |
(四)调查小结 |
四、小学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
(一)教师管理方式不够民主 |
(二)师生之间地位不平等 |
(三)师生之间沟通交流少 |
(四)师生的规范意识不强 |
(五)师生之间的诚信不足 |
(六)师生的言行不够文明 |
五、小学师生关系的问题析因 |
(一)我国传统文化和师生关系中不良因素的影响 |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的程度不深 |
(三)教师的教育理念与自身素质的制约 |
1.教师的师生关系理念落后 |
2.教师的自身素质不高 |
(四)学生的自我个性与品格特征的影响 |
1.学生过于以自我为中心 |
2.学生的责任意识薄弱 |
六、改善小学师生关系的对策与建议 |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重构师生关系理念和行为准则 |
1.学校应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与落实 |
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重构学校师生关系理念 |
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据构建师生关系行为准则 |
(二)更新教师的师生关系理念,提高教师的人格素养 |
1.更新教师的师生关系理念 |
2.教师提升自身素养与人格魅力 |
(三)以规范、平等、民主为核心构建平等对话的班级文化 |
1.改进教育方式,构建良好的管理文化 |
2.改进教学方式,构建和谐的课堂文化 |
3.鼓励学生参与,培育积极的学习文化 |
(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性格,具备优秀品质 |
1.家长要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
2.学生在生活中践行优秀品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10”后小学生师生关系现状调查及优化策略研究 ——以沈阳市沈河区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观察法 |
(三)问卷调查法 |
第一章 师生关系的界定、特征及影响 |
一、师生关系的界定 |
二、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 |
(一)民主和谐 |
(二)理解信任 |
(三)互动共赢 |
三、师生关系对“10”后小学生及教师的影响 |
(一)师生关系对“10”后小学生的影响 |
(二)师生关系对教师的影响 |
第二章 沈河区“10”后小学生师生关系现状调查 |
一、调查设计 |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
(二)调查对象的选择 |
二、沈河区“10”后小学生师生关系现状 |
(一)“10”后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 |
(二)日常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情况 |
(三)课堂中的师生关系情况 |
第三章 沈河区“10”后小学生师生关系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
一、沈河区“10”后小学生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
(一)教师的满意度比学生的满意度低 |
(二)对学生真正关怀减弱 |
(三)师生间交往的功利化倾向突出 |
(四)学生权威意识淡化 |
二、沈河区“10”后小学生师生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国家政策的影响 |
(二)生活变化的影响 |
(三)家庭教育的影响 |
(四)教师的影响 |
第四章 “10”后小学生师生关系的优化策略 |
一、树立良好师德,共育健全人格 |
(一)热爱教育事业,提升教育热忱 |
(二)树立科学职业观念,遵纪守法言传身教 |
二、与家长形成合力,多方面关心爱护学生 |
(一)了解家长和孩子的需求,注重家校沟通 |
(二)帮助学生父母调到孩子的“频道” |
三、注重师生互动,增进师生情感 |
(一)创新活动形式,突出活动特色 |
(二)优化活动过程,增强活动体验 |
四、注重学生心理发展,谋求师生共同进步 |
(一)与时俱进,树立权威 |
(二)寻找共同话题,培养共同兴趣 |
(三)奉献真诚爱心,耐心引导学生 |
五、尊重学生人格,增强关爱沟通 |
(一)尊重学生个性,注重素质教育 |
(二)重视学生身心健康,不同时期不同关爱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10”后师生关系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 B “10”后师生关系调查问卷(教师卷)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10)基于关怀理论视角下中职学校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研究 ——以天水某职业学校师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问题提出 |
二、研究背景 |
三、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目标与内容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内容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基于关怀理论视角下中职新型师生关系建构的理论分析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中等职业学校 |
二、新型师生关系 |
第二节 中职学校师生关系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师生关系研究 |
二、中职学校师生关系建构研究 |
第三节 理论基础 |
一、关怀理论的起源 |
二、关怀理论的内涵 |
(一)教育的根本目的——学会关心 |
(二)关怀理论的课程理念 |
(三)关怀理论的德育方法 |
第三章 基于关怀理论视角下中职学校师生关系现状调查与分析 |
一、中等职业学校师生关系现状 |
二、问卷分析 |
(一)师生间缺乏信任 |
(二)师生间缺乏沟通交流 |
(三)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 |
(四)传统教育思想影响 |
(五)教师职业倦怠现象较为严重 |
第四章 基于关怀理论视角下师生关系建构的影响因素 |
第一节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阻碍因素 |
一、社会因素 |
二、学校因素 |
第二节 中等职业学校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 |
一、社会对中职学生的接纳度太低 |
二、中职阶段的学生心理因素 |
三、中职学校的教师因素 |
四、家庭环境的影响 |
第五章 关怀理论视角下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的原则与途径 |
第一节 关怀理论视角下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原则 |
一、以促进学生各方位的发展为原则 |
二、尊重包容原则 |
三、信任与理解原则 |
第二节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途径 |
一、以身作则 |
二、沟通交流 |
三、接受认可 |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素质教育背景下英语课堂新型师生关系浅析[J]. 汪翠莹. 基础教育论坛, 2021(16)
- [2]关心型师生关系建立的教育叙事研究[D]. 李聪.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3]“互联网+”背景下新型师生关系建构探究[J]. 王益凡,刘俊玮. 中国成人教育, 2021
- [4]对话教育中教师权威的消解与构建研究[D]. 刘方玥. 渤海大学, 2021(02)
- [5]新课改视野下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J]. 王晨双. 好家长, 2021(34)
- [6]交往理性视域下师生关系的审视与构建[D]. 代斌.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7]“离我远去”:高师音乐教育活动中师生关系的审视与重构[J]. 邓嘉文. 北方音乐, 2020(20)
-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小学师生关系的调查研究 ——以山东省Q市M小学为例[D]. 王娜.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9]“10”后小学生师生关系现状调查及优化策略研究 ——以沈阳市沈河区小学为例[D]. 韩晓越. 沈阳大学, 2020(12)
- [10]基于关怀理论视角下中职学校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研究 ——以天水某职业学校师生为例[D]. 陈亚亚.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