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气设备中SF_6气体的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周国飞[1](2021)在《基于m-POFBG的SF6气体湿度传感器研究》文中认为SF6气体作为优良的绝缘介质和灭弧介质,在高压电气设备绝缘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SF6气体中微水含量在电弧作用下会分解为具有腐蚀性的物质,严重影响设备绝缘性能和使用寿命,因此对电气设备中气体湿度检测非常重要。目前,国内外电力系统使用的微水检测方法主要有电解法、露点法和阻容法,这些方法不适合在线监测且对被测环境存在限制。而光纤光栅体积小、耐腐蚀和能够实现在线监测,同时微结构光纤具有结构灵活的特点。因此本文提出使用微结构聚合物布拉格光纤光栅(m-POFBG)传感器检测SF6气体湿度。本论文基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材料吸湿的特性以m-POFBG传感器为主要研究对象检测高压电器设备中SF6气体的湿度。首先,由于聚合物PMMA对湿度敏感,且聚合物PMMA具有吸湿膨胀脱湿收缩的特性,根据光纤光栅传感特性可知当湿度变化时m-POFBG传感器的体积与折射率将发生变化。通过PMMA的吸湿率以及收缩膨胀率建立m-POFBG传感器的折射率、体积与湿度的关系。为后文对m-POFBG传感器仿真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然后,采用等效折射率法、有限元分析法以及光栅耦合模法建立相对湿度与m-POFBG传感器等效模型的关系,研究m-POFBG传感器的纤芯半径、包层空气孔半径、光栅周期、光栅长度以及光栅调制深度与反射谱的中心波长、反射率的关系,分析了微结构光纤的结构参数和光纤光栅的结构参数对m-POFBG光谱的影响,证明了包层空气孔半径、纤芯半径、光栅周期与m-POFBG中心波长有关,光栅长度与m-POFBG传感器的反射率有关,光栅调制深度既与m-POFBG的中心波长有关,又与m-POFBG的反射率有关,为研究m-POFBG传感器的灵敏度提供理论支持。本文采用m-POFBG传感器对低湿度环境下的SF6气体进行湿度检测实验,通过改变玻璃瓶内干燥剂的含量,获取不同低湿气体样本。将m-POFBG传感器放入密封的玻璃瓶内,检测不同低湿度样本气体。实验证明了m-POFBG传感器对SF6气体中的微水含量敏感,m-POFBG传感器能够监测低湿度。但是由于m-POFBG传感器在低湿度范围内灵敏度较低。为了能让m-POFBG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实际工作环境中,因此需要探究m-POFBG传感器低湿度的传感性能。最后,从m-POFBG的谐振条件出发研究m-POFBG传感器的纤芯半径、包层空气孔半径、光栅周期、光栅长度以及光栅调制深度与m-POFBG的灵敏度的关系,证明了m-POFBG传感器灵敏度与纤芯半径有关;包层空气孔半径、光栅调至深度以及光栅周期与m-POFBG中心波长有关,对m-POFBG传感器的灵敏度无明显影响。为提高m-POFBG传感器的传感性能以及设计m-POFBG传感器提供了理论基础。
贾宗凯[2](2021)在《HFO1234ze(E)/N2混合气局部放电特性及冲击电压击穿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反式-1,1,1,3-四氟丙烯(HFO1234ze(E))是一种极其环保并具有较高耐电强度的新型SF6替代气体。纯净的HFO1234ze(E)在高压强下的液化温度较高,可通过增加缓冲气体N2降低液化温度,同时可以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性能。为了探究HFO1234ze(E)和N2的最优混合比例和对不同电场、电压波形的耐受情况,本文利用气体绝缘试验平台分别研究了HFO1234ze(E)/N2在工频交流电压作用下的局部放电特性和雷电冲击电压作用下的耐电性能。局部放电试验测试了绝缘气体在工频正、负半周下的局部放电起始放电电压,并以相同条件下的SF6/N2作为本试验的对照组,探究了气隙距离、混合比例和气体压强对HFO1234ze(E)/N2绝缘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短间隙下纯净HFO1234ze(E)的负半周局部放电起始放电电压在不同压强下可达到纯SF6的0.96-1.04倍;0.3MPa下的40%HFO1234ze(E)/60%N2混合气体的局部放电起始放电电压是同条件下40%SF6/60%N2的0.67-0.89倍,在中低压电气设备中具有较大应用前景。冲击电压击穿试验以电场均匀性、气隙距离、混合比例和气体压强为变量,探究了相同条件下HFO1234ze(E)/N2和SF6/N2混合气体在正极性和负极性冲击电压作用下的50%冲击击穿电压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正、负极性的冲击电压作用下,随混合比例和电极间距的增加,耐电性能均有明显提升;40%HFO1234ze(E)/60%N2混合气体在间距为20mm的球-板稍不均匀电场中,负极性冲击电压作用下的击穿电压可达到同条件下40%SF6/60%N2的0.65-0.82倍,其中0.3MPa时的击穿电压与SF6/N2最为接近;该比例的混合气体在正极性冲击电压作用下的击穿电压略高于负极性电压作用时的情况,正极性击穿电压作用下可达到相同条件下SF6/N2的0.66-0.85倍,绝缘性能在0.15MPa时与SF6/N2最为接近。0.2-0.3MPa范围内40%HFO1234ze(E)/60%N2在极不均匀电场中的绝缘强度会略高于40%SF6/60%N2。基于局部放电和冲击电压击穿特性试验,文章中综合考虑了HFO1234ze(E)/N2的绝缘性能、液化温度、对环境影响程度、经济性能等因素,提出40%HFO1234ze(E)/60%N2混合气体在中低压电气设备中具有替代SF6气体,作为新一代环保型绝缘气体的潜质。
孙宽舒[3](2020)在《电力系统电力一次设备状态检修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力系统设备检修是保证电网健康运行的关键要素,一次设备运行中的利用效率、事故频率和整体使用寿命是衡量电力企业整体发展状况的直接标准。目前我国社会各方面正处于飞速发展的时期,其中最为重要的经济建设、基础建设的发展深度依赖于电网设备坚强的保障。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更高追求,意味着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基础上需要保证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总的来说电力系统设备状态检修体系的出现不仅是应对时代发展需求,也是更好服务于社会发展现状的势在必行之举。本文在详细分析课题的背景、意义、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变压器、断路器、开关柜、GIS等一次设备的常见故障,介绍了事后检修、定期检修、状态检修这3种电气设备检修方式的运用情况和并对三者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然后,在搜集和查询电网现行的设备状态检修工作标准和技术标准的基础上,归纳了江西省现投入运行的输、变、配电设备的应用情况,分析了设备故障停运原因。最后,分别阐述了 SF6气体红外成像法检测技术、油中溶解气体状态检修技术和高频、特高频、超声波局部放电状态检测修技术的检修原理,论述了这5种状态检修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并针对现今电力系统中几大重要的电力一次设备分别例举状态检修技术应用案例,如变压器状态检修所使用的油中溶解气体在线监测技术、超声波局部放电监测技术;GIS、HGIS断路器设备状态检修中常使用的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SF6气体红外成像法检测技术;以及与互感器、避雷器设备状态检修有关的超声波局部放电监测技术、避雷器泄漏电流在线监测技术的应用。
王超[4](2020)在《1000kV特高压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研究和应用》文中提出1000kV特高压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主要研究1000kV GIS设备局放在线监测系统(DMS)、SF6气体在线监测系统和变压器(并联电抗器)有色谱分析在线监测系统在特高压变电站内的应用,从基本原理、技术要求和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告警、异常信号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本文1000kV GIS设备局放在线监测系统(DMS)通过在GIS设备上放置外置式和内置式传感器采集特高频信号,预判设备健康状况。内置传感器由GIS生产厂在制造时置入,外置传感器可带电安装,安装于GIS设备盆式绝缘子外侧未包裹金属屏蔽处或者GIS设备壳体上存在的介质窗处,依靠绝缘介质处电磁波的泄漏进行特高频信号的检测;SF6在线监测系统用以判断以SF6气体为绝缘和灭弧介质的变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泄漏时,提前发现,智能告警,避免发生设备缺陷严重化和人员伤害;变压器(并联电抗器)油色谱在线监测装置通过对故障部位的绝缘油或固体绝缘物将会分解出小分子烃类气体(如CH4、C2H6、C2H4、C2H2等)和其他气体(如H2、CO、CO2等)的含量和成分分析,诊断变压器(并联电抗器)健康状况和故障类别,能够准确、及时的发挥预警作用,便于对变压器突发故障进行监测。
王贺[5](2020)在《基于红外成像的SF6检测系统的研究》文中指出六氟化硫气体以其良好的绝缘特性和灭弧特性被广泛的应用在电气设备当中充当绝缘介质与灭弧介质,但时常因为不同的原因导致气体发生泄漏,由此产生多方面的影响。被动式红外成像检测泄漏气体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新型检测技术,它具有检测距离远、效率高、动态直观等优点。但由于背景发出的红外辐射在传输到热像仪的过程中会受到泄漏气体温度、浓度、背景温度因素的变化而改变,因此会影响检测效果。针对问题,本文建立了气体等效黑体温差模型,通过对模型仿真分析得出了检测效果随着以上因素改变的变化趋势。同时设计了一种新的红外图像动态压缩及目标细节增强算法,实现检测效果不理想的六氟化硫气体图像增强,提升红外热成像系统成像质量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提升检测人员的检测效率,使后续的维修能够尽快开展。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被动式红外成像检测泄漏气体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依据层辐射传输模型,推导出不同路径下的辐射传输方程。推导探测器输出电压表达式,以此构建红外探测器响应模型。2)依据红外探测器响应模型和层辐射传输模型为基础,建立气体等效黑体温差模型,通过MATLAB仿真分析出当气体浓度发生改变、气体处于临界温度与非临界温度时,气体透过背景辐射量、气体自身辐射量、气体路径总辐射量、气体与非气体路径辐射量差值和气体等效黑体温差的变化趋势。3)基于DDE数字增强技术,建立一种新的红外图像动态压缩与目标细节增强算法。即利用双边滤波器完成泄漏浓度较低时图像的分层,采用灰度线性映射和自适应增强算法分别处理背景层与细节层,将二者线性融合得到增强后的气体图像。通过对比新算法和常用的红外图像动态压缩及目标细节增强算法处理后的图像仿真结果可以发现,本文算法对图像中微弱气体云团的增强效果要好于其它几种常用算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被动式红外成像检测泄漏气体的效果。
雷军军[6](2020)在《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GIS设备状态评估研究》文中指出气体绝缘组合设备(GIS)是变电站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设备,如何能够根据智能变电站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快速诊断GIS设备的实际运行工况,识别GIS设备潜在的风险,是我国国家电网公司现阶段所研究的重点课题。首先,论文对GIS设备的基本内部结构主要功能进行了介绍,之后分析了GIS设备内部主要故障,将GIS设备内部故障主要分为放电故障(火花放电、局部电晕放电、电弧放电)与热故障,进一步讨论了在放电故障与热故障的作用下,GIS设备内部的劣化机制,尤其是内部所充六氟化硫气体的分解及其他化学反应,为GIS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奠定基础。其次,论文结合工程现场的实际需求,基于科学性原则、可测量性原则及全面覆盖性原则,建立了包含有毒气体指标、电气指标、绝缘物劣化指标和机械特性指标等在内的GIS设备工况状态评估体系,并对不同指标进一步细化:将有毒气体指标进一步细化为四氟化硫、一氧化碳、二氟化硫、一氧化氮、氢氟酸、亚硫酸、五氟化硫等七项指标;将电气指标进一步细化为母线电压与GIS设备的核定负载两项指标;将绝缘物劣化指标进一步细化为水汽含量指标、呋喃含量指标以及绝缘介质劣化指标等三项指标;将成套GIS设备机械特性指标进一步细化为断路器合闸与分闸时间、断路器开合闸同步时间以及断路器的年均开断次数等四项指标,为研究GIS成套设备的状态评估提供依据。然后,论文建立了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GIS设备状态评估模型,利用在线监测数据,结合状态评估因子与例检获取的机械特性数据,最终实现对成套GIS装备的状态评分。由于每个状态评价的主要元素含不止一个分项因子,并且在不同的运行工况下,每个因子对成套GIS装备影响也不尽相同。因此,对每个评估因子赋权,从而对GIS工况进行评价。首先将成套GIS设备的所有工况分为正常、注意、异常、严重等不同类型。之后将不同元素因子首先进行均权后确定了不同二级指标的初始权重,之后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了基于模糊理论的权重调整策略模型,最后利用灰色关联方法确定在不同工况下不同指标的最终权重,从而求解了成套GIS设备的量化评估问题,为对GIS设备的状态检修提供了依据。最后,基于本文所研究方法对福建省泉州市A、B、C、D等四个不同的智能变电站内部的相同型号的220kV成套GIS设备(ZF34-220(L)/Y4000-50)以运行及故障数据为基础,进行了运行工况的综合分析和评价,从不同角度验证了论文的科学性与工程实用性。
方济中,李学锋,宋春林[7](2020)在《SF6气体管理体系的构建及实施》文中提出此文阐述了SF6气体在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包含指导原则编制、调查培训、规范整改、案例库及示范点建设在内的SF6气体管理体系并成功应用。各运维单位完成了SF6气体专用库房的建设以及气体管理资料的梳理和完善,气体管理水平得到了提升,避免SF6气体的错拿错用,保障了用气设备的安全稳定。
耿鹏彪[8](2019)在《基于红外检测技术的变电站电气装置故障判断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变电站是电网向电力用户输送电能的枢纽,其运行状态直接决定着电能质量和用电安全。为保证变电站正常稳定运行,必须对站内电气装置的健康状况进行检测,以便提前发现故障隐患。红外检测技术能够实现非接触式温度测量,从而实现在带电运行条件下及时掌握站内电气装置运行状态的要求,为变电站运行维护提供依据。因此,研究基于红外检测技术的变电站电气装置故障判断方法,能够提高变电站日常检测维护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本文首先介绍变电站带电检测应用及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论述了物体红外辐射和红外测温的基本原理,并讨论了红外检测技术和红外热像设备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以变压器、GIS设备和断路器等典型的变电站内设备为对象,研究了红外带电检测方法及其采用红外热像设备的检测结果,总结了一些典型故障的红外检测结果;对实际应用中存在的测量距离、测量角度以及大气及颗粒、太阳光照、热辐射、风力、辐射率、测量角等干扰因素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它们对红外检测结果的影响,总结了修正这些影响的技术措施。接着,针对实际工作中的真实案例进行了分析研究,以C相中性点管套发热、电流致热型和电压致热型电气设备故障为例,分析了有关设备故障点局部发热、温度升高的特点和关系,总结了故障判断方法,同时也验证了采用红外检测技术实现变电站内电气装置故障检测的有效性。最后,对本文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工作提出了建议。
房超,刘伟[9](2019)在《浅谈电力行业SF6气体的检测和回收处理工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介绍了SF6气体的优缺点;在我国电力行业中SF6气体的检测和回收处理工作;以及作为温室效应气体,SF6气体在电力行业中使用的发展方向。文章通过对比国家标准GB/T 12022数次修订版本中关于SF6的指标参数,得出电力用SF6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促进了SF6制造业科技水平的发展。文章介绍了SF6回收净化处理的方法以及监督管理模式。文章对未来我国电力行业SF6的使用状况做出了展望。
田阳,刘颖,王宁华,兰剑,崔博源[10](2019)在《低环温下特高压GIS设备SF6气体状态管理系统研究》文中认为特高压GIS设备中大量采用纯净SF6气体作为绝缘和灭弧介质。SF6气体的温度、湿度、纯度及其分解产物是影响特高压GIS设备可靠性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特高压工程大规模建设,出现极低温站址,此环境下SF6气体易液化和出现高概率内部放电故障,严重影响特高压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为提高低环温下特高压GIS设备运行可靠性,文中基于不同媒介热平衡理论和一定工况下气体状态方程,并采用红外温度采集、微量气体微积分分析及电化学检测技术设计一种新型SF6气体状态管理系统。同时介绍了系统功能、硬件结构和软件控制流程。通过现场应用,数据检测可靠、系统运行稳定,应用结果表明该新型SF6气体状态管理系统可确保低环温下特高压GIS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二、电气设备中SF_6气体的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气设备中SF_6气体的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m-POFBG的SF6气体湿度传感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光纤湿度传感研究现状 |
1.3 m-POFBG研究现状 |
1.3.1 聚合物光纤光栅 |
1.3.2 微结构光纤光栅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m-POFBG湿度传感机理及数值分析方法 |
2.1 m-POFBG湿度传感机理分析 |
2.2 等效模型构建及数值分析 |
2.2.1 有限元分析法 |
2.2.2 耦合模理论分析法 |
2.2.3 m-POFBG模型构建及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m-POFBG的光谱特性分析 |
3.1 微结构光纤的结构参数与m-POFBG反射谱的关系 |
3.1.1 微结构光纤包层空气孔半径与m-POFBG反射谱的关系 |
3.1.2 微结构光纤纤芯半径与m-POFBG反射谱的关系 |
3.2 光栅结构参数与m-POFBG反射谱的关系 |
3.2.1 光栅长度与m-POFBG反射谱的关系 |
3.2.2 光栅调制深度与m-POFBG反射谱的关系 |
3.2.3 光栅周期与m-POFBG反射谱的关系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m-POFBG的低湿气体传感实验 |
4.1 实验方案设计 |
4.1.1 实验仪器选择 |
4.1.2 湿度样本制备 |
4.2 恒湿变温及湿度传感实验 |
4.2.1 恒湿变温实验 |
4.2.2 湿度传感实验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m-POFBG的结构参数与湿度传感性能的关系 |
5.1 微结构光纤的结构参数与灵敏度的关系 |
5.1.1 微结构光纤包层空气孔半径与m-POFBG灵敏度的关系 |
5.1.2 微结构光纤纤芯半径与m-POFBG灵敏度的关系 |
5.2 光栅结构参数与灵敏度的关系 |
5.2.1 光栅长度与m-POFBG灵敏度的关系 |
5.2.2 光栅调制深度与m-POFBG灵敏度的关系 |
5.2.3 光栅周期与m-POFBG灵敏度的关系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HFO1234ze(E)/N2混合气局部放电特性及冲击电压击穿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及背景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SF_6替代气体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HFO1234ze(E)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实验平台搭建 |
2.1 气体绝缘性能试验装置及电极系统设计 |
2.1.1 气体绝缘性能试验装置 |
2.1.2 电极系统 |
2.2 局部放电试验装置及其组成 |
2.3 冲击电压击穿试验装置及其组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HFO1234ze(E)/N_2混合气局部放电特性研究 |
3.1 局部放电试验方法 |
3.1.1 待测气体充气过程 |
3.1.2 混合比例的确定 |
3.2 HFO1234ze(E)/N_2的PDIV-特性 |
3.3 HFO1234ze(E)/N_2的PDIV+特性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HFO1234ze(E)/N_2混合气雷电冲击特性研究 |
4.1 雷电冲击特性试验方法 |
4.2 HFO1234ze(E)/N_2在稍不均匀电场中的雷电冲击特性 |
4.2.1 HFO1234ze(E)/N_2在负极性雷电冲击电压作用下的击穿特性 |
4.2.2 HFO1234ze(E)/N_2 在正极性雷电冲击电压作用下的击穿特性 |
4.3 HFO1234ze(E)/N_2在极不均匀电场中的雷电冲击特性 |
4.3.1 HFO1234ze(E)/N_2在负极性雷电冲击电压作用下的击穿特性 |
4.3.2 HFO1234ze(E)/N_2 在正极性雷电冲击电压作用下的击穿特性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获得成果 |
致谢 |
(3)电力系统电力一次设备状态检修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3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电力一次设备及检修方法分类 |
2.1 电力一次设备 |
2.2 电力一次设备常见故障 |
2.2.1 变压器常见故障 |
2.2.2 断路器常见故障 |
2.2.3 开关柜常见故障 |
2.2.4 GIS常见故障 |
2.2.5 互感器常见故障 |
2.3 电力一次设备检修方法分类 |
2.4 电力一次设备亊后检修、定期检修方法局限性 |
2.5 电力一次设备状态检修应用情况分析 |
第3章 江西电网输、变、配电设备应用情况 |
3.1 江西电网输、变电设备运行概况 |
3.1.1 江西电网输、变电设备规模 |
3.1.2 江西电网输、变电设备运行情况 |
3.1.3 输电设备跳闸与故障停运分析 |
3.1.4 变电设备跳闸与故障停运分析 |
3.2 江西电网配电设备运行概况 |
3.2.1 江西配电网规模 |
3.2.2 江西配电网线路运行情况 |
第4章 SF_6在状态检测技术中的应用 |
4.1 SF_6气体性质与用途 |
4.2 基于SF_6气体的状态检修技术 |
4.2.1 SF_6气体湿度检测 |
4.2.2 SF_6气体成分分析 |
4.2.3 SF_6气体红外成像法的原理 |
4.3 基于SF_6气体的状态检修技术应用案例 |
4.3.1 GIS六氟化硫气体湿度不合格案例 |
4.3.2 GIS六氟化硫气体分解产物检测案例 |
4.3.3 六氟化硫气体红外成像法检测GIS、HGIS设备气体泄漏案例 |
第5章 油中溶解气体状态检修技术的应用 |
5.1 油中溶解气体状态检修技术原理 |
5.1.1 油中溶解气体产生过程 |
5.1.2 气相色谱检测原理 |
5.2 油中溶解气体状态检修分析方法 |
5.3 油中溶解气体状态检修技术应用案例 |
5.3.1 变压器近区短路引起中压绕组损坏案例 |
5.3.2 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引线接触不良案例 |
5.3.3 220kV油浸式电流互感器内部故障案例 |
第6章 高频、特高频、超声波局部放电状态检测修技术的应用 |
6.1 高频法状态检测修技术原理及应用案例 |
6.1.1 高频法状态检测修技术原理 |
6.1.2 高频法状态检测修技术应用案例 |
6.2 特高频法状态检测修技术原理及应用案例 |
6.2.1 特高频法状态检测修技术原理 |
6.2.2 特高频法状态检测修技术应用案例 |
6.3 超声波法状态检测修技术原理及应用案例 |
6.3.1 超声波法状态检测修技术原理 |
6.3.2 超声波法状态检测修技术应用案例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4)1000kV特高压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研究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在线监测技术研究的必要性 |
第2章 项目的工作原理研究 |
2.1 局放在线监测系统(DMS)的工作原理研究 |
2.2 SF6气体在线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研究 |
2.2.1 室内SF6浓度报警仪的工作原理 |
2.2.2 SF6气体微水综合监测器的工作原理 |
2.2.3 意义及作用 |
2.3 变压器(并联电抗器)油色谱在线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研究 |
2.3.1 系变压器(并联电抗器)油色谱在线监测系统概述 |
2.3.2 变压器(并联电抗器)油色谱在线监测系统构成 |
2.3.3 变压器(并联电抗器)油色谱在线监测系统结构与原理 |
第3章 项目的设计技术要求 |
3.1 局放在线监测系统(DMS)的设计技术要求 |
3.2 SF6气体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技术要求 |
3.2.1 SF6气体在线监测系统安装技术要求 |
3.2.2 SF6气体在线监测系统调试技术要求 |
3.3 变压器(并联电抗器)油色谱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技术要求 |
第4章 项目的技术判断方法和数据比对分析 |
4.1 局放在线监测系统(DMS)的数据比对分析 |
4.1.1 局部放电类型的判断 |
4.1.2 局部放电源位 |
4.1.3 局部放电严重程度判定 |
4.1.4 其他注意事项 |
4.2 SF6气体在线监测系统的判断方法和数据比对分析 |
4.2.1 在线SF6综合检测设备参数设定 |
4.2.2 数据比对分析 |
4.2.3 注意事项 |
4.2.4 室内SF6浓度报警仪参数设定 |
4.3 变压器(并联电抗器)油色谱在线监测系统的判断方法数据比对分析 |
4.3.1 测试控制条件设定 |
4.3.2 缺陷类型判别 |
4.3.3 数据比对分析 |
4.3.4 其他注意事项 |
第5章 项目实际应用和数据分析 |
5.1 局放在线监测系统(DMS)的实际应用和数据分析 |
5.1.1 局放在线监测系统告警 |
5.1.2 局放在线监测系统告警原因分析 |
5.2 GIS设备SF6在线监测系统的实际应用和数据分析 |
5.2.1 GIS设备SF6在线监测系统告警 |
5.2.2 GIS设备SF6在线监测系统告警原因分析 |
5.2.3 GIS设备SF6在线监测系统告警整改处理 |
5.3 变压器(并联电抗器)油色谱在线监测系统的实际应用和系统分析 |
5.3.1 高抗油色谱在线监测系统告警 |
5.3.2 高抗油色谱在线监测系统告警原因分析 |
5.3.3 高抗检查处理 |
5.3.4 验收 |
第6章 结论 |
6.1 局放在线监测系统(DMS) |
6.2 SF6气体在线监测系统 |
6.3 变压器(并联电抗器)油色谱在线监测系统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5)基于红外成像的SF6检测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SF_6气体的特性 |
1.1.2 SF_6发生泄漏的原因和危害 |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
1.2.1 气体泄漏检测方法研究现状 |
1.2.2 被动式红外成像检测漏气系统的研究现状 |
1.2.3 红外图像目标增强算法的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被动式红外成像检测泄漏气体方法研究 |
2.1 被动式红外热成像检测泄漏气体的基本原理 |
2.2 红外热成像系统的工作原理 |
2.3 热成像系统相关特性参数 |
2.4 红外图像的增强算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被动式红外成像检测泄漏气体影响因素研究及分析 |
3.1 泄漏气体红外成像的辐射传输模型研究 |
3.1.1 被动式红外成像的层辐射传输模型 |
3.1.2 层辐射传输模型的简化 |
3.2 气体等效黑体温差模型 |
3.2.1 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响应模型 |
3.2.2 建立气体等效黑体温差模型 |
3.3 气体等效黑体温差模型的仿真分析 |
3.3.1 气体路径相关辐射量的仿真分析 |
3.3.2 气体等效黑体温差的仿真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低浓度下漏气红外图像增强算法研究 |
4.1 漏气图像的分层 |
4.1.1 图像分层 |
4.1.2 双边滤波器 |
4.2 漏气图像的压缩增强 |
4.2.1 背景层图像处理 |
4.2.2 细节层图像处理 |
4.2.3 图像融合 |
4.3 仿真结果分析 |
4.4 实验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分析 |
5.1 全文总结 |
5.2 后续工作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致谢 |
(6)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GIS设备状态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GIS设备惰性气体监控研究现状 |
1.2.2 GIS设备状态评估研究现状 |
1.3 论文工作安排与框架 |
第2章 GIS设备内部故障原理及SF_6气体分解 |
2.1 成套GIS设备简介 |
2.2 GIS内部故障原理分析 |
2.2.1 放电故障 |
2.2.2 热故障 |
2.3 SF_6气体分解及绝缘材料老化分析 |
2.3.1 电弧催化分解 |
2.3.2 SF_6过热分解 |
2.3.3 SF_6与绝缘材料反应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GIS设备状态综合评估 |
3.1 成套GIS设备工况状态评估综合评估原则 |
3.1.1 全面覆盖原则 |
3.1.2 可测量原则 |
3.1.3 科学性原则 |
3.2 有毒气体指标 |
3.3 电气指标 |
3.4 绝缘物劣化指标 |
3.4.1 水汽含量 |
3.4.2 呋喃含量 |
3.4.3 断路器绝缘介质劣化指标 |
3.5 机械特性指标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模糊理论模型的GIS设备检修策略 |
4.1 基于模糊理论的GIS设备状态评估模型 |
4.1.1 状态评估因子 |
4.1.2 GIS设备运行工况分类 |
4.1.3 模糊模型建立 |
4.1.4 权重指标调整策略 |
4.2 模糊理论求解策略 |
4.3 实例分析 |
4.3.1 实例1 |
4.3.2 实例2 |
4.3.3 实例3 |
4.3.4 实例4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7)SF6气体管理体系的构建及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SF6气体管理现状 |
1.1 资料管理方面 |
1.1.1 各种来源的SF6气体的验收与建档情况 |
1.1.2 SF6气体的使用统计情况 |
1.2 SF6气体存储设施方面 |
1.3 气瓶使用管理方面 |
2 构建SF6气体管理体系 |
2.1 指导原则编制 |
2.2 调查培训 |
2.3 规范整改 |
2.4 案例库及示范点建设 |
3 SF6气体管理体系应用及成效 |
3.1 气体储存场所得到极大改善 |
3.2 气体资料管理进一步规范 |
4 结语 |
(8)基于红外检测技术的变电站电气装置故障判断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述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带电检测设备发展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红外检测技术原理分析 |
2.1 物体红外辐射描述 |
2.1.1 物质辐射情况 |
2.1.2 红外辐射原理分析 |
2.1.3 基尔霍夫定理 |
2.1.4 红外形成分析 |
2.1.5 红外测温基本原理 |
2.2 红外检测技术分析 |
2.2.1 红外热像检测技术 |
2.2.2 SF6 气体红外成像法检测技术 |
2.3 SF6 气体红外成像法检测原理 |
2.3.1 常用SF6 气体判断方法 |
2.3.2 SF6 红外分析原理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红外带电检测方法研究 |
3.1 红外测温技术方法研究 |
3.1.1 变压器红外检测设备 |
3.1.2 GIS设备红外热像检测 |
3.1.3 断路器红外测温分析 |
3.1.4 高压设备红外带电诊断的判别方法 |
3.2 红外检测关键因素的作用 |
3.2.1 测量距离的作用 |
3.2.2 测量角度的作用 |
3.3 红外带电检测常见干扰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变电站红外带电检测典型案例分析 |
4.1 500k V胜利站#2 主变C相中性点套管发热 |
4.2 变电站电气设备故障 |
4.2.1 电气设备故障概述 |
4.2.2 电气设备的缺陷 |
4.2.3 电气设备故障判断方法 |
4.3 电流致热型电气装置的故障分析 |
4.3.1 温度变化分析 |
4.3.2 温升与负荷运行电流的关系 |
4.3.3 电流致热型案例分析 |
4.4 电压致热型电气装置的故障分析 |
4.4.1 温度分析 |
4.4.2 故障分析 |
4.4.3 电压致热型案例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浅谈电力行业SF6气体的检测和回收处理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SF6气体检测技术 |
2 SF6气体的检测 |
3 SF6气体的回收 |
4 SF6气体的净化处理 |
5 SF6回收处理技术监督管理模式 |
6 结论 |
(10)低环温下特高压GIS设备SF6气体状态管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监测系统工作原理及技术特点 |
1.1 低环温下SF6气体红外温度采集 |
1.2 设备工作压力下气体湿度测量 |
1.3 双重恒温绝热系统热导原理 |
1.4 微量气体电化学检测及微积分分析技术 |
1.4.1 分解产物的电化学检测 |
1.4.2 微量气体微积分分析技术 |
2 SF6气体状态管理系统设计 |
2.1 气体湿度、纯度和分解产物检测模块 |
2.2 远程数据传输与监控子系统 |
2.3 设备潜伏性故障分析判断系统 |
3 SF6气体状态管理系统应用 |
3.1 实现的应用功能 |
3.2 现场应用情况 |
4 结论 |
四、电气设备中SF_6气体的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m-POFBG的SF6气体湿度传感器研究[D]. 周国飞. 东北电力大学, 2021(09)
- [2]HFO1234ze(E)/N2混合气局部放电特性及冲击电压击穿特性研究[D]. 贾宗凯.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1(09)
- [3]电力系统电力一次设备状态检修应用研究[D]. 孙宽舒. 南昌大学, 2020(01)
- [4]1000kV特高压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研究和应用[D]. 王超. 长春工业大学, 2020(01)
- [5]基于红外成像的SF6检测系统的研究[D]. 王贺. 长春理工大学, 2020(01)
- [6]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GIS设备状态评估研究[D]. 雷军军. 华侨大学, 2020(01)
- [7]SF6气体管理体系的构建及实施[J]. 方济中,李学锋,宋春林. 国网技术学院学报, 2020(01)
- [8]基于红外检测技术的变电站电气装置故障判断方法研究[D]. 耿鹏彪. 东南大学, 2019(01)
- [9]浅谈电力行业SF6气体的检测和回收处理工作[J]. 房超,刘伟.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3)
- [10]低环温下特高压GIS设备SF6气体状态管理系统研究[J]. 田阳,刘颖,王宁华,兰剑,崔博源. 高压电器,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