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激发中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包芳芳[1](2021)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以知识方法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基本知识、基本思想、基本技能以及基本活动经验。史宁中教授在其《教育与数学教育》中阐述道:“数学起源于生活和外部世界。数学抽象了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变化规律,并通过概念和符号来执行逻辑推理。”(1)因此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是两者之间最好的桥梁。“综合与实践”教学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活动中成长”,让数学课及数学知识具有趣味性与灵动性,改变学生对于数学的刻板印象爱上数学。本研究在梳理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的动口表述、直观观察、动身参与、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的影响基础上,从对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的认识、对学生的影响以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等三个维度对小学师生(第二学段)进行了现状调查。据调查分析“综合与实践”教学实施中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师生对“综合与实践”教学的认识不够充分,实施停留在表面形式;学校教学设备不完善;在教学中学生秩序不好把控。根据以上发现的问题及对“综合与实践”教学内容分析提出了以下几个建议:建议教师们自主学习“综合与实践”教学相关知识,研读相关文献和书籍,有机会多听有关专家的报告;建议学校重视“综合与实践”教学在能力范围内完善教学设备或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建议让学生充分认识“综合与实践”教学课堂,并设计好每一步教学环节,让学生感受到充分的参与感以及获得知识的快乐。最后结合整个研究编写了两个“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案例。
朱莉莉[2](2021)在《基于SEM模型的高中生数学学习兴趣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高中数学是一门抽象性与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时需要倾注更多的时间与注意力。众多研究已表明,个体对其感兴趣的事物会给予更多的关注,更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因此,探究高中生数学学习兴趣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效果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既响应了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兴趣教学,又补充、完善了高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相关研究,也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提出更有效的兴趣培养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在查阅了学习兴趣及其影响因素的大量文献后,本研究选择从学生个人、学校、家庭、社会、学科内容这五个影响因素入手,具体探讨各个因素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影响机制。同时,通过了解研究非智力因素影响学习兴趣的相关研究方法,决定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来构建数学学习兴趣影响因素的理论假设模型,以此拓宽利用SEM探索因素间影响关系的数学研究领域,为以后对于类似的数学教育研究提供一个理论上的思考方向与实践操作范例。为此,本研究参照郭德俊的《ARCS兴趣问卷》设计、编制了调查问卷,调研了300名高中生后,对278份有效问卷进行整理分析,了解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实际状况。再使用SPSS 22.0以及AMOS 23.0软件对各潜在变量的成分进行检验,对各影响因素进行路径分析,得到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及其影响效果,以此提出了培养高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合理对策,最后对文章整体进行总结。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个人、学校、家庭、社会与学科内容因素均能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产生的影响。其中最为显着的影响因素为学生个人因素和学科内容因素,仅此之的是学校因素;社会与家庭因素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影响相对较小,但也不容忽视。(2)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包括学生自身的态度与付出、教师的启发与鼓励、家长的耐心与重视以及社会的帮助与支持。
郑培珺[3](2021)在《新手-熟手-专家型初中数学教师新授课课堂互动的比较研究》文中认为时代不断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课堂教学依然是教育的关注点。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课堂结构,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等成为课堂教学的重点。新授课课堂互动是课堂教学关键的研究点之一,而根据互动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外显的行为互动和内隐的认知互动,所以本研究在行为和认知两个维度上分析初中数学课堂中的互动。本研究以i FIAS为研究工具,运用录像分析、定量分析、比较研究的方法对新手型、熟手型和专家型三类教师的九节优质录像课进行研究。通过质性分析软件NVivol2对教学行为进行编码,针对三种类型教师互动行为表现层面的新授课结构、教师风格、学生的行为、情感氛围、信息技术的使用和认知表现层面的课堂问答六个互动方面的特征和异同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三类教师在互动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新手型教师课堂结构不够协调;熟手型教师课堂结构比较合理;专家型教师课堂结构最和谐。(2)在新授课互动风格上,三类教师都倾向于用积极强化的形式开展教学;新手型和熟手型教师倾向用直接的方式控制课堂;而专家型教师倾向用间接的方式控制课堂。(3)在新授课教学过程学生的互动行为上,三类教师在代数课堂中给予学生上台展示的机会较少,新手型教师课堂时间把控能力较低;熟手型教师在时间安排上相对合理,但探求知识过程中给予学生合作讨论的机会较少;专家型教师课堂中学生参与度高。(4)在新授课情感氛围上,新手型教师的课堂中,课堂气氛相对压抑呆板,熟手型教师的课堂气氛相对和谐;专家教师的课堂气氛活跃,最应被推崇。(5)在新授课信息技术使用上,新手型教师有运用技术的意识,但在具体使用上还不够熟练;熟手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运用的形式上相对较为丰富,熟手型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比率最高;而专家型教师对技术运用的意识不高。在概率课堂中,三类教师对技术的操纵都较少且形式较为单一。(6)在新授课互动认知水平上,新手型教师的课堂在思维互动上层次偏低,不善于运用发散性思维来引导学生思考;熟手型教师中,部分教师则注重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而另一部分教师有待改进;专家型教师课堂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提高和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高水平认知互动效果是三类教师中最好的。基于上述结论,针对初中教师课堂教学提出建议。新手型教师应优化课堂言语进行激励性反馈;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进一步激活课堂;丰富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形式;善用积极强化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加强信息技术在课堂中深层次运用的能力;精心备课提高思维互动水平。熟手型教师应优化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形式;深入研究技术与课堂教学的高质量融合;精心设置问题提高思维互动层次。专家型教师应不断研修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能力。
鲍秀娟,潘小明[4](2020)在《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再探》文中研究说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于数学教育不仅有必要,而且重要。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与学生作为主体学习数学的需要和数学思维的目的有关,也受数学解题训练、数学教学环境及数学教学活动方式等方面的影响。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和教师两个主体及其互动方式对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具有关键性作用。为了激发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应进一步树牢学生的主体意识,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重视教师在教学上的投入,设计更科学合理的数学教学活动;突出数学课堂评价的激励导向,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深化教学方法变革,用良好的教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教育部[5](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李殿芬[6](2020)在《小学数学课堂双向度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Q市M小学为例》文中认为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数学的学习并不是简单的知识记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必须关注数学学科的逻辑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课堂提问作为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提高能力。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分析,以生活教育为基础,探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双向度提问的途径,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帮助小学数学教师认识到学生课堂提问的重要性。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课堂观察法从课堂提问主体向度、提问内容、师生提问意识、提问动机和提问反应这五个维度对Q市M小学的学生及教师进行调查,以了解该学校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向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寻找问题背后的原因,最后分别对教师和学生提出针对性建议,促进学生课堂提问的实践性知识体系的构建,帮助小学数学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缘由、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设计以及理论基础和核心概念界定。第二部分是调查设计与实施部分,阐述了调查设计目的与对象的选择、调查方法的设计与实施以及调查数据的处理与总结,调查结果显示:教师提问学生的现象占主导;学生提问教师的现象极少;学生提问学生的形式较少。第三部分总结指出了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向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提问学生的现象占主导主要表现为教师对课堂提问认识不足、学生形成机械学习模式;学生提问教师的现象极少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学生提问处理不当、学生存在课堂提问障碍;学生提问学生的形式较少主要表现为教师权威性影响学生间提问、学生间不会提问。第四部分从教师和学生方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教师提问学生的现象占主导主要是由于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对教师的盲目信任;学生提问教师的现象极少主要是由于教师“三怕”(怕影响教学计划、怕权威受到挑战、怕考试成绩不高)压抑学生提问、学生“三差”(个体心理素质差、课堂提问观念差、语言表达能力差)阻碍个人提问;学生提问学生的形式较少主要是由于教师不让问、学生不会问。第五部分是针对以上问题和原因分别从教师和学生角度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双向度提问的建议及对策。针对教师提问学生的现象占主导的建议是改变教师传统提问理念、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精神;针对学生提问教师的现象极少的建议是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提问、学生要自觉培养提问能力;针对学生提问学生的形式较少的建议是教师要鼓励学生互相提问、学生要主动进行互相提问。
萨如拉[7](2020)在《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组织形式与实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教学要求由注重掌握“双基”逐渐发展为注重掌握“四基”,进而为学生核心素养及关键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这就要求教育不仅传授知识,还应开展探索学习活动。课外活动对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抽象与概括、拓宽视野与思维有积极影响。因此,通过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来达到教学目标。本文主要研究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在理论学习相关文献(着作、国内外研究现状等)及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采用访谈法了解当前教学活动中数学课外活动的开展情况及存在问题,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及家长对数学课外活动的看法及情感。进而,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及采用头脑风暴法搜集数学课外活动组织形式并对其进行分类,进行案例设计与实施,最终反思与总结课外活动对学生的影响。通过访谈及调查问卷得知在现行教学过程中几乎不开展数学课外活动,其主要原因是:1.部分教师认为课程进度紧张,没有时间开展数学课外活动;2.也有部分老师对课外活动缺乏认知,不知道如何开展活动。但大部分教师、学生及家长一致认为小学开展数学课外活动对学生发展有益处。本文论述了开展数学课外活动的意义、原则以及注意事项,并在呼伦贝尔市H小学五年级组织开展数学课外活动。通过活动感知学生热爱数学课外活动且踊跃参加,通过课外活动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促进“四基”的发展有了积极影响。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融入数学课外活动势在必行。本文研究的意义及目的在于通过设计、开展、推广数学课外活动,让老师、学生、家长真正接受数学课外活动,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掌握“四基”、奠定数学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的基础并希望本文对更多的一线教师提供借鉴、带来启发、共同进步!
付敏[8](2020)在《奇趣数学团体辅导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情感发展的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数学学习情感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态度体验,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中指出情感是个广义的概念,包括了情绪、情感、兴趣、态度、习惯、价值观等等。在当下大的教育环境下,教师仍是以知识教学为第一位,过于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科知识难度的加大,学生的心理需要在未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则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学习问题,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随着小学生步入高年级阶段,控制与调节自己情感的能力也逐步加强,适当适时的情感教育教学活动必然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以问卷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首先对吉林省长春市某小学的100名小学四年级学生进行调查,旨在了解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情感现状及人口学特点,为数学活动为主题心理团体辅导实验对象的选择和干预方案的制定提供现实依据;接着在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情感现状调查得出结论的基础上,选取17名数学学习情感低于群体平均水平作为实验组,17名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不加干预,实验组接受8次以数学活动为主题的团体辅导的干预。结果发现:(1)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在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数学学习兴趣维度的项目均分较低;数学学习情感各个水平在不同性别上没有显着差异;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与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习意志、数学学习成就感存在相关;与数学学习动机、数学学习焦虑没有相关性。(2)经过奇趣数学团体辅导的干预训练,实验组学生除了数学学习成就感维度外,数学学习情感总分以及其余各个维度的后测分数都显着高于对照组的后测分数;且在课程结束两个月后对实验组实施追踪测试,实验组数学学习情感总分仍显着高于前测分数。以上结果说明奇趣数学团体辅导可以有效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水平且效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因此在提升数学学习情感的教学中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数学学习情感发展(2)团体辅导和学科教学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知情意协调发展(3)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日常化,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杨忠旬[9](2020)在《民族地区中学数学非逻辑思维的调查研究 ——以三都水族地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学是一门逻辑严谨和体系形式化的学科,过分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会导致学生思维定势。数学中的科学与创造发明并不完全按照逻辑思维的法则进行,而非逻辑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源泉,在数学教育中应注重对非逻辑思维与逻辑思维共同培养。民族地区的数学教育存在着跨文化的现象,并且教育观念较滞后,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中学生创新意识成为当地教育者所面临的问题。本研究以民族地区中学生数学非逻辑思维的现状为着力点,提出培养学生非逻辑思维的建议,进而带动民族地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法分析非逻辑思维的内涵与特点,厘清非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之间的基本关系,并对民族地区《中学生数学非逻辑思维调查问卷》进行编制。运用问卷调查法了解水族地区中学生数学非逻辑思维的现状,探索初中与高中学生非逻辑思维是否存在着差异。采用访谈法了解水族地区一线教师对非逻辑思维的理解状况和民族地区教师授课方式是否有益于学生非逻辑思维的培养。根据众多学者对非逻辑思维的研究,确定了非逻辑思维的四个维度(发散思维、想象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紧接着对水族地区两所初中学校与两所高中学校886位中学生进行调查,经过收集问卷并对实测数据进行均值检验、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通过对性别、年级、不同学校之间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齐性检验得出,其Sig值均小于0.05,表明水族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学校之间学生的非逻辑思维水平存在着显着性的差异。(2)通过对八年级到高三年级中学生非逻辑思维均值比较分析,其结果表现为: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非逻辑思维水平越低;对于学生创新思维均值比较分析,也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越低。表明水族地区的中学生随着知识经验越丰富,学生思维定势就越严重。(3)通过对非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进行相关性分析,其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712,Sig=0.000>0.01,表明非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相关性显着;与数学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其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357,在0.30~0.50之间,表明非逻辑思维与数学成绩是正相关,Sig=0.000,表明两者相关性显着。(4)通过对水族地区不同年级之间学生的非逻辑思维进行多重比较分析,其结果表现为:八年级与九年级到高三年级的非逻辑思维存在着显着的差异;九年级与高三年级的非逻辑思维的差异显着;高一年级与高二年级非逻辑思维的差异显着,高一年级与高三年级非逻辑思维的差异非常显着。(5)经过与水族地区师生进行访谈得知当地教师教育观念较滞后,同时受到教学进度与升学压力的影响,其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非逻辑思维的培养,师生教学过程配合不和谐,导致课堂氛围较差。根据研究结论与结合非逻辑思维的特点,以及水族地区中学生非逻辑思维的现状,提出了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建立新异,立足于课堂,突破学生思维定势三点建议。
何盈[10](2020)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以甘肃省通渭县X高中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课程改革倡导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师不再单纯的以讲授为主,而是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学习。故研究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愈发重要。探究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数学探究能力。本文的研究内容有:第一,高二年级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现状以及影响因素;第二,探究教学现状及数学教师对探究教学的认识和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三,提出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策略。本文首先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总结探究教学的相关理论,探讨数学探究能力的结构。数学探究能力是一种复杂的综合能力,它包括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以及选择与评估解决方法的能力。其次,利用教师问卷了解笔者所调查学校数学教师对探究理论的掌握情况、探究教学的实施现状以及影响探究教学的实施的因素;利用学生问卷调查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现状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大部分教师认为探究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对其理论掌握也较充分,但是课堂的具体实施并不理想,所调查学校学生数学探究能力较弱。再次,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及问卷调查,以“数列”为教学内容的载体,将探究教学的相关理论与课堂实践结合起来,并通过访谈学生对这节内容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实施探究教学,可以转变中等及偏上学生的学习态度,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施探究教学,可以使学生由被动学习逐渐变为主动学习;实施探究教学,可以使学生的数学探究意识逐渐提高。最后,本文通过自身教学实践,研究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提出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一些参考及建议。
二、激发中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激发中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
1.1.2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
1.1.3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1.5 创新之处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 |
2.1.2 小学数学思想方法 |
2.1.3 数学能力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桑代克“试误说”学习理论 |
第3章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调查设计 |
3.1.1 调查对象及其选取 |
3.1.2 调查方法 |
3.2 调查研究过程 |
3.2.1 编制问卷的维度与方法 |
3.2.2 问卷的编制 |
3.3 调查反馈信息的统计与分析 |
3.3.1 学生问卷调查统计与统计 |
3.3.2 教师问卷调查统计与分析 |
3.3.3 教师访谈分析 |
3.3.4 课堂观摩分析 |
3.3.5 综合分析 |
第4章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 |
4.1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内容分析 |
4.1.1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意义和要求 |
4.1.2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内容 |
4.2 “综合与实践”教学建议与评价 |
4.2.1 “综合与实践”教学建议 |
4.2.2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评价 |
第5章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案例与分析 |
5.1 “在寻宝中与圆相识”的教学案例与分析 |
5.1.1 教学案例 |
5.1.2 教学案例分析 |
5.2 “数说校园,保护校园绿化从我做起”教学案例与分析 |
5.2.1 教学案例 |
5.2.2 教学案例分析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与建议 |
6.2 展望 |
附录1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现状调查问卷之学生问卷 |
附录2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现状调查问卷之教师问卷 |
附录3 小学生“综合与实践”教学现状调查之教师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基于SEM模型的高中生数学学习兴趣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1.基于当前宏观背景 |
2.基于高中生数学学习现状 |
3.基于学习兴趣的学术背景 |
(二)研究问题 |
(三)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1.文献分析法 |
2.问卷调查法 |
3.统计分析法 |
(五)研究思路 |
1.文献整理阶段 |
2.问卷形成阶段 |
3.实证研究阶段 |
(六)研究创新点 |
二、文献综述 |
(一)国内外文献综述 |
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2.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1.兴趣 |
2.学习兴趣 |
3.数学学习兴趣 |
(三)相关理论基础 |
1.波利亚的数学教育理论 |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自我效能理论 |
三、结构方程模型 |
(一)结构方程模型理论 |
1.SEM的相关变量 |
2.SEM的构成 |
3.结构方程模型的优点 |
(二)路径分析 |
1.路径图 |
2.路径系数 |
3.效应分解 |
(三)SEM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
(四)SEM的建模过程 |
1.提出问题 |
2.模型建立 |
3.模型识别 |
4.模型求解 |
5.模型检验 |
6.模型修正 |
7.模型解释 |
四、基于SEM的数学学习兴趣影响因素分析 |
(一)研究假设与问卷设计 |
1.模型假设 |
2.问卷设计 |
(二)信度与效度分析 |
1.信度分析 |
2.效度分析 |
(三)样本描述 |
1.学生变量描述性统计 |
2.各维度描述性统计 |
(四)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1.模型检验与修正 |
2.结构方程模型图 |
3.研究假设结果 |
五、高中生数学学习兴趣影响分析 |
(一)学生个人的原因 |
1.数学学习兴趣与学习者的态度关系 |
2.数学学习兴趣与学习者的基础关系 |
(二)学校因素的影响 |
1.数学教师的因素 |
2.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 |
(三)家庭因素的影响 |
(四)社会因素的影响 |
1.宏观环境的影响 |
2.文化的影响 |
(五)学科因素的影响 |
六、培养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对策 |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
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
2.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
(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
1.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探究 |
2.创建探究性的课堂氛围 |
3.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 |
(三)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 |
1.丰富学校精神文化 |
2.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
3.巧用同伴力量,促进生生相长 |
(四)营造融洽的家庭氛围 |
1.培养孩子自我管理能力,适当参与监管 |
2.建立民主平等的沟通,注重情感交流 |
3.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共同成长 |
(五)创设和谐的社会环境 |
1.规范网络行为,净化网络环境 |
2.丰富社会文化,树立正向价值观 |
(六)教学方法多样化 |
1.创设生动情境 |
2.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相结合 |
3.组织开展游戏教学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高中生数学学习兴趣调查问卷 |
致谢 |
(3)新手-熟手-专家型初中数学教师新授课课堂互动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录像分析法 |
1.3.2 比较研究法 |
1.3.3 定量分析法 |
1.3.4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2 课堂互动研究 |
2.3 新授课研究 |
2.4 新手型、熟手型、专家型教师的比较研究 |
2.5 理论基础 |
2.5.1 建构主义理论 |
2.5.2 交往教学理论 |
2.5.3 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 |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
3.1 研究的对象 |
3.2 研究的工具 |
3.3 研究的实施 |
3.3.1 建立节点 |
3.3.2 文本转录 |
3.3.3 编码赋值 |
3.3.4 构建分析矩阵 |
3.3.5 编码密度表分析 |
3.3.6 iFIAS中问答认知层面的深化研究 |
3.3.7 结果分析 |
第四章 研究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
4.1 三类教师课堂教学的互动结构 |
4.1.1 四种语言覆盖率分析 |
4.1.2 四种语言动态曲线图分析 |
4.2 三类教师教学的互动风格 |
4.2.1 两种影响和两种强化数值分析 |
4.2.2 教师教学风格的编码密度表分析 |
4.3 三类教师课堂中学生的互动行为 |
4.3.1 学生的互动行为比率分析 |
4.3.2 学生的互动行为编码密度表分析 |
4.4 三类教师课堂教学的互动情感氛围 |
4.5 三类教师课堂中信息技术的使用 |
4.5.1 信息技术使用的数值分析 |
4.5.2 信息技术使用的编码密度表分析 |
4.6 三类教师课堂教学的互动问答 |
4.6.1 问答模式分析 |
4.6.2 提问类型情况分析 |
4.6.3 提问类型编码密度表分析 |
4.6.4 教师提问认知水平的分析 |
4.6.5 学生认知水平应答的分析 |
第五章 研究的结论、建议与反思 |
5.1 研究的结论 |
5.2 提高初中数学新授课课堂互动质量的建议 |
5.3 研究的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A1 转录文本 |
附录2 A1 分析矩阵 |
附录3 A2 分析矩阵 |
附录4 A3 分析矩阵 |
附录5 B1 分析矩阵 |
附录6 B2 分析矩阵 |
附录7 B3 分析矩阵 |
附录8 C1 分析矩阵 |
附录9 C2 分析矩阵 |
附录10 C3 分析矩阵 |
附录11 A1 节点覆盖率图 |
附录12 A2 节点覆盖率图 |
附录13 A3 节点覆盖率图 |
附录14 B1 节点覆盖率图 |
附录15 B2 节点覆盖率图 |
附录16 B3 节点覆盖率图 |
附录17 C1 节点覆盖率图 |
附录18 C2 节点覆盖率图 |
附录19 C3 节点覆盖率图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4)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再探(论文提纲范文)
1 兴趣及数学学习兴趣 |
2 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意义 |
3 影响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师因素分析 |
4 激发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建议 |
4.1 树牢学生的主体意识,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 |
4.2 重视教师在教学上的投入,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的数学教学活动 |
4.3 突出课堂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 |
4.4 深化教学方法变革,用良好的教法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
(6)小学数学课堂双向度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Q市M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1.重视课堂提问是课程改革的要求 |
2.课堂提问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发展 |
3.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
4.改变提问向度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
(二)研究的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课堂中学生提问价值的研究 |
2.课堂中提问主体和提问向度的研究 |
3.课堂提问内容的研究 |
4.课堂提问功能的研究 |
5.对国内外研究的思考 |
(四)研究设计 |
1.研究方法 |
2.论文研究思路 |
(五)理论基础与核心概念界定 |
1.理论基础 |
2.核心概念界定 |
一、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一)调查设计目的与对象的选择 |
1.调查设计目的 |
2.调查对象的选择 |
(二)调查方法的设计与实施 |
1.课堂观察法的设计与实施 |
2.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3.访谈提纲的设计与实施 |
(三)调查数据的处理 |
1.提问主体和向度 |
2.提问内容 |
3.提问意识 |
4.提问动机 |
5.提问反应 |
6.对调查数据的总结 |
二、小学数学课堂双向度提问存在的问题 |
(一)教师提问学生的现象占主导 |
1.教师对课堂提问认识不足 |
2.学生形成机械学习模式 |
(二)学生提问教师的现象极少 |
1.教师对学生提问处理不当 |
2.学生存在课堂提问障碍 |
(三)学生提问学生的现象较少 |
1.教师权威性影响学生间提问 |
2.学生间不会提问 |
三、小学数学课堂双向度提问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教师主导提问的原因分析 |
1.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
2.学生对教师的盲目信任 |
(二)学生缺少向教师提问的原因分析 |
1.教师“三怕”压抑学生提问 |
2.学生“三差”阻碍个人提问 |
(三)学生之间缺少提问的原因分析 |
1.教师不让问 |
2.学生不会问 |
四、改进小学数学课堂双向度提问的建议 |
(一)针对教师提问学生的建议 |
1.改变教师传统提问理念 |
2.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精神 |
(二)针对学生提问教师的建议 |
1.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提问 |
2.学生要自觉培养提问能力 |
(三)针对学生提问学生的建议 |
1.教师要鼓励学生互相提问 |
2.学生要主动进行互相提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现状调查问卷(实测) |
附录二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现状的访谈提纲 |
附录三 :小学生课堂提问现状的访谈提纲 |
附录四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案例分析 |
案例一:关于一年级《0的认识》的案例分析 |
案例二:关于一年级《8和9的加减法》的案例分析 |
案例三:关于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的案例分析 |
案例四:关于二年级《认识时间》的案例分析 |
案例五:关于三年级《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案例分析 |
案例六:关于三年级《周长的计算》的案例分析 |
案例七:关于四年级《亿以上数的认识》的案例分析 |
案例八:关于四年级《线段、直线、射线和角》的案例分析 |
案例九:关于五年级《小数乘小数》的案例分析 |
案例十:关于五年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案例分析 |
案例十一:关于六年级《分数乘分数》的案例分析 |
案例十二:关于六年级《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案例分析 |
致谢 |
(7)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组织形式与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1.5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小学数学课外活动概念界定及实施原则 |
2.1 概念界定 |
2.1.1 数学课外活动概念界定 |
2.1.2 开展数学课外活动的意义 |
2.2 理论基础 |
2.2.1 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
2.2.2 皮亚杰智力发展理论 |
2.2.3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 |
2.3 小学数学课外活动实施原则 |
2.3.1 趣味性与严谨性相结合原则 |
2.3.2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 |
2.4 开展数学课外活动注意事项 |
第三章 开展数学课外活动现状调查 |
3.1 学生调查问卷设计与分析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对象与方法 |
3.1.3 调查问卷结构分析 |
3.1.4 调查结果分析 |
3.2 教师访谈调查设计与分析 |
3.2.1 访谈目的 |
3.2.2 访谈对象与方法 |
3.2.3 访谈过程 |
3.2.4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3.3 家长访谈调查设计与分析 |
3.3.1 访谈目的 |
3.3.2 访谈对象与方法 |
3.3.3 访谈过程 |
3.3.4 家长访谈结果分析 |
第四章 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组织形式与内容 |
4.1 “兴趣小组”活动 |
4.1.1 数学思维游戏 |
4.1.2 数学故事会 |
4.2 数学讲座 |
4.3 “动手操作”活动 |
4.3.1 手工制作 |
4.3.2 数学手抄报 |
4.3.3 数学绘画 |
4.4 “社会实践”活动 |
4.4.1 收集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4.4.2 数学社会实践 |
第五章 小学数学课外活动案例设计与实施 |
5.1 数学文化讲座案例 |
5.1.1 活动目的 |
5.1.2 活动方式 |
5.1.3 活动对象、地点与时间 |
5.1.4 活动准备 |
5.1.5 活动背景 |
5.1.6 活动方案 |
5.1.7 活动实施 |
5.1.8 活动总结 |
5.2 学生作图解题案例 |
5.2.1 活动目的 |
5.2.2 活动方式 |
5.2.3 活动对象、地点与时间 |
5.2.4 活动准备 |
5.2.5 活动背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
5.2.6 活动方案 |
5.2.7 活动实施 |
5.2.8 活动总结 |
5.3 数学实践案例 |
5.3.1 活动目的 |
5.3.2 活动方式 |
5.3.3 活动对象、地点与时间 |
5.3.4 .活动准备 |
5.3.5 活动背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
5.3.6 活动方案 |
5.3.7 活动实施 |
5.3.8 活动总结 |
5.4 反思与评价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奇趣数学团体辅导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情感发展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内容和假设 |
1.5 概念的界定 |
第二章 相关理论 |
2.1 布鲁姆目标分类理论 |
2.2 卢家楣的情感教学心理学 |
2.3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情感教育理论 |
2.4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
2.5 情绪心理学理论 |
第三章 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情感的现状及干预研究 |
3.1 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情感的现状研究 |
3.1.1 研究对象 |
3.1.2 研究工具 |
3.1.3 实施过程 |
3.1.4 现状调查结果 |
3.1.5 研究结论 |
3.2 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情感的干预研究 |
3.2.1 研究对象 |
3.2.2 研究程序 |
3.2.3 团体辅导方案的制定 |
3.2.4 团体方案实施过程 |
3.2.5 研究结果 |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
4.1 现状分析 |
4.1.1 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情感的现状分析 |
4.1.2 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情感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
4.1.3 数学学习情感各维度与成绩的关系分析 |
4.2 干预结果分析 |
4.2.1 实验组数学学习情感前、后测数据差异的分析与讨论 |
4.2.2 实验组与对照组数学学习情感差异的分析与讨论 |
4.2.3 奇趣数学团体辅导反馈的分析与讨论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数学学习情感调查表 |
附录B 团体辅导方案 |
附录C 访谈提纲 |
附录D 团体辅导反馈表 |
(9)民族地区中学数学非逻辑思维的调查研究 ——以三都水族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
1.1.2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
1.1.3 中学数学学科特点与教学现状 |
1.2 文献综述与核心概念的界定 |
1.2.1 国外非逻辑思维研究综述 |
1.2.2 国内非逻辑思维研究综述 |
1.2.3 核心概念的界定 |
1.2.4 非逻辑思维的局限性 |
1.2.5 非逻辑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关系 |
1.2.6 非逻辑思维与数学创新思维的关系 |
1.3 研究问题 |
1.4 研究意义 |
1.4.1 理论意义 |
1.4.2 实践意义 |
1.5 研究创新 |
1.5.1 视角创新 |
1.5.2 内容创新 |
2 调研方法 |
2.1 调查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分析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访谈法 |
2.2.4 课例分析法 |
2.3 调查问卷的编制 |
2.4 调查实施 |
2.5 研究框架 |
2.6 本章小结 |
3 资料与数据分析 |
3.1 三都水族地区中学生非逻辑思维现状调查 |
3.1.1 不同性别中学生非逻辑思维的差异 |
3.1.2 不同年级中学生非逻辑思维的差异 |
3.1.3 不同学校中学生非逻辑思维的差异 |
3.2 三都水族地区中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现状调查 |
3.2.1 不同性别中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差异 |
3.2.2 不同年级中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差异 |
3.3 非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的相关性分析 |
3.4 中学生非逻辑思维与数学学习成绩的影响 |
3.5教师与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
3.5.1 教师访谈笔录 |
3.5.2 教师访谈总结 |
3.5.3 学生访谈笔录 |
3.5.4 学生访谈总结 |
3.6 随堂听课记录与分析 |
3.6.1 随堂听课前期工作 |
3.6.2 随堂听课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4 讨论 |
4.1 水族地区中学生思维水平的差异性讨论 |
4.2 水族地区中学生思维定势的现状讨论 |
4.3 水族地区中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 |
4.4 水族地区中学生的学习方式 |
5 对策或建议 |
5.1 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 |
5.2 建立新异、突破思维定势 |
5.3 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 |
6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6.3 后续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访谈提纲 |
附录三:圆锥曲线中的三角形面积求解的探究 |
读研期间科研情况 |
致谢 |
(10)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以甘肃省通渭县X高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问题提出 |
1.研究背景 |
2.研究问题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1.探究能力 |
2.数学探究能力 |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1.文献分析法 |
2.问卷调查法 |
3.访谈法 |
四、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现状调研 |
(一)高中学生问卷调查分析 |
1.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情况调查分析 |
2.数学探究能力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
(二)高中教师问卷调查分析 |
1.探究教学开展情况调查分析 |
2.教师对探究教学的了解状况调查分析 |
3.影响探究活动实施的因素调查分析 |
五、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教学案例及效果分析 |
(一)案例1——等比数列 |
(二)案例2——等比数列的前项和 |
(三)课堂教学效果分析 |
1.教学分析 |
2.教学结论 |
六、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策略 |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
1.设置悬念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
2.结合跨学科知识,创设问题情境 |
3.巧用趣味性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
4.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
5.设计数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
6.引入趣味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
(二)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数学探究能力 |
1.引导学生猜想假设,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 |
2.引导学生联想,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
3.指导学生实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
4.指导学生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三)合作探究,加强探究效果 |
1.培养合作意识 |
2.训练合作技能 |
(四)鼓励学生自我反思 |
1.引导学生以“自我提问”的方式进行反思 |
2.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探究活动中的得失进行反思 |
七、研究结论与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四、激发中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包芳芳.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2]基于SEM模型的高中生数学学习兴趣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D]. 朱莉莉.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8)
- [3]新手-熟手-专家型初中数学教师新授课课堂互动的比较研究[D]. 郑培珺. 青海师范大学, 2021(02)
- [4]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再探[J]. 鲍秀娟,潘小明.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20(06)
- [5]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6]小学数学课堂双向度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Q市M小学为例[D]. 李殿芬.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7]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组织形式与实施研究[D]. 萨如拉.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8]奇趣数学团体辅导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情感发展的干预研究[D]. 付敏. 延边大学, 2020(05)
- [9]民族地区中学数学非逻辑思维的调查研究 ——以三都水族地区为例[D]. 杨忠旬.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2020(04)
- [10]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以甘肃省通渭县X高中为例[D]. 何盈.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