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清真饮食文化分析

新疆清真饮食文化分析

一、新疆清真饮食文化探析(论文文献综述)

马吉霞[1](2020)在《西宁市清真餐饮业女性打工者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青海旅游业迅速发展,其联动效应带动中心城市西宁餐饮业的发展,尤其是清真餐饮业,成为“大美青海”的一张文化名片,市场的繁荣吸引越来越多的女性农民工涌入城市并投身其中。本文以西宁市清真餐饮业中女性打工者为研究对象,从女性打工者的工作、家庭、生活、社会交往和精神生活等方面进行田野调查,看女性打工者如何摸索着成为农村与城市之间的“两栖人”;如何在城市安身立命的过程中进行着城市文化适应;又如何在传统和现代之间进行调适与自我表达。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绪论涉及研究缘起和意义,继而对相关文献作以梳理和分析。第二章分析了西宁市清真餐饮业兴起的大背景及发展现状,以及本文两个“田野点”D饭店与R饭店的基本情况介绍与笔者打工的经历。第三章讨论了清真餐饮业的女性打工者从何而来、她们多元的身份与迁移动机以及为何成为“餐饮人”。第四章结合笔者的实践来分析女性打工者们职场生活中的社会适应,包括饭店内的劳动分工和饭店对她们的规训,以及女性打工者们发挥主动性去适应职场的策略。第五章从女性打工者精神方面如消费观念和休闲娱乐方式的转变、家庭角色的半脱嵌与新的关系圈等对她们精彩的城市生活作以总结。结语部分对乡土女性来到都市后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反思。

李江龙,吴小菊,符佳慧,赵宁,李纾[2](2020)在《中国语境下的饮食文化:由语言、信仰表征的清真饮食》文中提出为了解中国各菜系之间的亲疏程度、探究清真饮食(特别是新疆清真饮食)与语言和宗教之间的关系,调查了2058名来自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居民对日常饮食菜系的选择,并用心理测量的范式考察了饮食、语言和宗教三个主观距离变量的影响。结果发现:①原八大菜系的分类变得模糊,鲁菜、川菜和湘菜从食客"口味兼容"的意义上或可重新合并为一大类;②清真菜同其他常食菜系的距离均较远,若有意拉近其与其他菜系的距离,可考虑从与清真菜主观距离近(如浙菜)或共现频次高(如东北菜)的菜系入手;③饮食距离随着宗教距离和语言距离的变化呈现倒U型,且宗教距离在其中起主要作用。研究结果可为餐饮业的实践,特别是为新疆地区餐饮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发和指导。

马盟[3](2019)在《我国清真食品管理法律制度研究 ——基于我国现行相关立法的实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清真食品作为一种特殊的食品,其特殊之处表现在对食品的成分及食品的生产加工方式有与宗教相关的“禁忌”规定,在我国这种禁忌规定与10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有关。因为各地方的风俗习惯不同,清真食品在中国的发展拥有着它本身的特色.我国对清真食品的法律规定仍然以“中央立法--地方立法”这样的一个形式存在:中央立法对清真食品的管理没有作出比较系统全面的规定,具体的法律管理制度基本上都是以地方立法的方式体现出来的。我国目前约有24部专门性地方立法对清真食品作出了管理规定。据此,对我国清真食品管理法律制度的研究,最基本的有两个思路,第一是系统研究,即对此制度进行全面系统的介绍;第二是在现行清真食品管理法律制度中找出其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解决方案。本文为更全面系统的论述清楚我国现行清真食品管理法律制度,选择了第一种思路,主要从以下七个部分做了研究:第一是对选题意义、研究方法等进行介绍,另对清真食品管理的研究现状做了综述,分析国内外对清真食品管理的主要研究方向.第二是对清真食品管理法律制度的情况进行研究,主要对清真食品的界定、世界主要代表国家的清真食品管理法律制度、我国清真食品管理法律制度的历史发展以及我国现行清真食品管理法律制度的现状、特点和主要组成部分做了研究介绍.从第二章开始就详细研究我国清真食品管理法律制度中的具体内容,依次是第二章我国清真食品生产经营监管法律制度,第三章我国清真食品包装、标识法律制度,第四章我国清真食品法律监督制度,第五章我国清真食品管理的法律责任。最后从上述制度的内容和实施过程中总结出我国现行清真食品管理法律制度中得出第六章的对我国清真食品管理法律制度的评价及完善建议作为总结。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对清真食品的管理存在着很多问题,并不是可以简单的通过对法律制度的研究就能解决这些问题,如清真食品“不清真”、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监督管理不能面面俱到等。本文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作出任何观点创新和理论创新,而是想通过对我国清真食品管理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的梳理,试图对我国清真食品管理法律制度作出全面、详细及客观的介绍,为今后研究清真食品相关理论问题的学者和自己提供制度上的研究基础。

蔡霞[4](2019)在《省会城市清真食品安全协同监管问题研究 ——以中部省会城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广大民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清真食品作为2000多万具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群众食用的一种食品类型,其安全问题非常重要。清真食品安全涉及食品卫生、“清真不清”或“清真不真”、“清真泛化”或“泛清真化”等多个方面,需着力监管。为了解清真食品安全协同监管状况,本研究结合协同治理理论,运用资料分析和实地调查方法,选取中部六个省会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针对中部省会城市清真食品安全协同监管的现状,从主体、制度、操作三个维度进行梳理。在主体层面上,多元主体的格局初步形成,民族事务主管部门的主导地位有所增强,与清真食品安全监管有关的专门机构和专门队伍的作用开始凸显;在制度层面上,形成了初步的法律法规体系,构建了初步的协调机制;在操作层面上,注重开展集中检查、专项检查,重视处理与清真食品安全有关的突发事件或矛盾纠纷。围绕中部省会城市清真食品安全协同监管存在的问题,从主体、制度、操作三个层面进行论述。在主体层面上,存在主体多元化不足、主体认可度面临偏差、主体权限界定模糊、主体间积极互动不够等问题;在制度层面上,存在法律法规不够完备、制度执行效果不佳、评估反馈机制缺乏等问题;在操作层面上,存在整体协作比较缺乏、事前协调较少、执法力度不强、社会主体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为改善中部省会城市清真食品安全协同监管状况,结合当前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提出应加强协同主体建设、加强清真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建设、加强操作执行体系建设、加强清真食品安全协同监管信息平台建设。

苏慕瑜[5](2018)在《调适与归属:兰州外来穆斯林女性的社会适应研究》文中认为中国现代化与城市化的进程,促使少数民族的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也无可避免地冲击到少数民族的传统风俗习惯及其价值观。其中,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城乡二元体制壁垒的打破,资讯与交通网络的改善,这一系列变化激发了西部地区大规模的社会流动。善于经商的穆斯林群体频繁流动于城市与乡镇之间,成为全国流动人口中比率最高的少数民族群体。与此同时,西北地区农村社会转型与现代化生活,为年轻一代穆斯林女性营造了体现自我和独立发展的社会文化空间,点燃了她们对城市自主生活的向往。许多年轻穆斯林女性随着家人到城市谋生或定居,更有不少女性通过婚姻和接受高等教育等途径而留居城市。然而,穆斯林女性在城市追求现代化生活及独立发展时,受到民族习俗、价值观念、性别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经常要面对传统与现代化互动中所产生的取舍及调适。她们的生活方式和家庭文化发生了自觉或不自觉的变化,使她们反思传统的性别角色和性别差异,从而激发了她们对身份归属的重构。本文的研究问题主要围绕两个主题展开。第一,在西北穆斯林传统文化影响下的穆斯林女性进入现代化城市后,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碰撞中,她们如何调整自己的社会定位,重新建构社会归属。新的归属与观念的重构过程,又对她们的性别与婚姻观念、社会与家庭角色带来怎样的改变,而这些改变对西北穆斯林的整体文化,特别是家庭文化、性别等级关系等方面又发生了怎样的影响。第二,西北地区农村的社会转型如何塑造了城市外来穆斯林女性的调适能力及主体意识,如何理解个体女性的社会适应与社会结构之间的辩证关系。本文最终要探究始于上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给西北地区城市外来穆斯林女性发展空间的拓展及自我意识的提升带来了什么实质效果。本研究采用民族志的调研方法,以都市人类学、女性人类学、文化适应研究为主要理论工具,通过结合女性个人与社会因素的综合分析发现外来穆斯林女性在城市中的适应行为与各种社会结构性因素之间的关系。首先,在充分整理国家发展政策、全球化、城市现代化、穆斯林民族传统等西北地区穆斯林社会转型的整体因素基础上,对外来穆斯林女性在适应历程中的各种选择、策略、主观愿望及自我表述等进行深描,对她们言行背后的意义与逻辑进行挖掘分析。其次,在田野资料的分析过程中,我发现“调适”与“归属”两个概念频繁出现在报道人的叙述中,突出反映了穆斯林女性的意识变化。外来穆斯林女性需要根据城市的文化规则去调整自己的价值观、社会关系以及自身的行为模式,而调整的最终目的是要建立一种新的归属感,使她们在现代与传统、城市与农村之间找到平衡,并且与城市居民建立和谐的互动关系。调查结果显示,西北地区外来穆斯林女性为融入城市生活的调适实践富有强烈的地域及民族色彩,她们的调适行为除了受到女性迁移者个人的文化资本及能力的影响外,更多来自于整体社会的变迁和城市社会文化的形塑。城市就业环境中的性别差异、城市社会对农村女性的刻板印象以及穆斯林社会根深蒂固的性别权利差异等,使得穆斯林女性在城市寻求自主立足的过程显得异常艰辛。一些外来穆斯林女性,只能将城市作为享受青春自由的驿站,最终还是顺应传统返回家乡成为全职家庭主妇。本研究还发现,调适是一个持续的能动过程,女性个体需要不断自我提升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努力在新环境中建立新的归属与秩序。本文显示婚姻策略是城市外来穆斯林女性最主要的调适手段,她们透过婚姻进入城市生活,改变传统的婚姻策略来经营理想的家庭生活,以此提升自己的家庭生活和社会地位。而教育的功用并不足以让外来穆斯林女性得到一份自给自足的工作,但可以增加和提高她们的个人文化资本与在城市生活的自信心,有助于她们建立新的社会网络和得到城市社会的认可。城市里民族文化传统的多样性与动态性,有利于她们提高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认识及利用能力。在整个调适过程中,外来穆斯林女性展示了她们为融入城市社会的诸多努力,如乖巧顺从、灵活变通、协商等比较温和的能动策略,循序渐进地获取周围群体的信任以实现自己融入的目标。她们把握分寸,不会因为要达到自己的理想而破坏与家人的良好关系,她们知道安全感与归属的基础均源自于亲属纽带。研究结果显。示,个别女性确实成功提高了自己的家庭地位,并最终实现了现代女性的独立生活。然而,这些个人的改善并没导致整体穆斯林社会里性别惯习及性别等级关系的重构。出于女性安全感及认同感的需求,她们大多自愿选择牺牲一部分个人自由,并在可能被边缘化的情况下,成为民族文化的再生产者,从而在城市里得到家庭和社会整体的认可。再者,我通过考察发现,城市流动穆斯林女性对整体穆斯林的迁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与贡献。首先,女性为家庭所提供的各种抚养功能满足了家庭所有成员的需要,有利于穆斯林群体在城市定居。同时,她们的迁移也改变了流动穆斯林的家庭文化:妻子开始有更多的决策权和社会活动自由、子女培养观念的转变等。此外,从女性发展的角度来看,国家对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女性有各种关注与照顾政策,女性接受教育的机会明显增多,农村及城市外来女性生活也得以显着改善,因而她们可以相对自由地追求现代化生活。但是,处于从属地位及缺乏经济独立能力的穆斯林女性,需要借助外在力量来拓展她们自身的发展空间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从而形成有利她们发展的环境。这些改变包括穆斯林社会对女性在家庭中付出的认可与尊重,男尊女卑等传统观念的弱化。而且,政府对西北地区民间组织的引导与监督对外来女性融入城市社会也相当重要。通过倡导一种赋权自立的女性发展模式,提高穆斯林女性的发展与自主意识,从而使她们能够与各民族女性共同参与社会建设,推动西北城乡社会发展。最后,本研究综合利用了社会学、女性研究、社会变迁研究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及研究结果,但整体而言,本研究的学术基础是民族学人类学的民族志理论方法。利用民族志研究所提供的理论方法,我得以深入实践进行田野调查,收集研究所需资料,进行有效的整理分析。我的研究说明,民族志的理论方法在城市人群的研究中相当有效,它在帮助我们发现研究问题并进行深层次的解释的同时,还能引发研究者深刻的自我反思。民族志的理论方法使我能够较为精确具体地呈现外来穆斯林妇女的都市生活面貌及其调适历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外来穆斯林女性群体的民族特性和发展需要,同时还能为政府相关管理工作提供对策层面的有效咨询。期盼本研究能为丰富国内有关少数民族妇女发展的研究,贡献一份有启发意义的个案,并且激励少数民族女性在发展的崎岖之路上砥砺前行。

阿米娜·胡马尔[6](2017)在《新疆哈萨克族内地预科生跨文化压力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新疆是个多民族聚集地,有着丰富多元的社会文化环境,具备其独特的民族文化氛围。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脚步,新疆地区与内地其他地区人群的流动越来越大,出现日益活跃的文化交融现象,新疆内地生就是一个典型的群体。他们在内地院校的中经受多方面的压力,跨文化压力来自这种跨文化适应的过程中(Berry JW,1974;Berry JW,1987),并最终可能导致其产生心理问题。本研究以新疆哈萨克族内地预科生为研究对象,分析跨文化压力及其不同压力源的状况,并探索影响跨文化压力的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5所接收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学校,对所有新疆哈萨克族本科预科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359名哈萨克族学生填写了问卷,通过关键指标筛选,共有298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83.0%。问卷内容由一般人口学信息、来校后的状况、汉语言能力评分,跨文化压力量表(经修订的ASSIS)等组成。问卷采用Epidata双人双录入,统计分析过程由SPSS 20.0完成。描述性分析采用t检验、ANOVA检验,跨文化压力及不同应激源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本调查中预科生的跨文化压力总得分为69.0± 19.6,不同维度的压力源得分由大到小是想家(14.0±3.5)、文化能力不足(11.0±3.3)、身份认同威胁(9.1±3.5)、缺乏自信(9.1±3.4)、机会剥夺(9.0±3.9)、价值冲突(8.8±3.6)、排斥(7.7±3.7)。不同的家庭所在地、居住地类型、学科类别、中学期间汉族朋友数、对于与非清真饮食同学同住的态度、与汉族同学交流的意愿、来内地后是否与室友发生冲突、学习困难的新疆哈萨克族内地生跨文化压力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跨文化压力的得分与汉语言能力自评分呈负相关(r=-0.271,p<0.001)。对跨文化压力及其各维度压力源影响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不同特征学生的跨文化压力风险有差异。从小生活在少数民聚居区的学生的跨文化压力风险更高(β =-6.242,95%CI:-10.869,-1.616),且对想家、身份认同威胁、缺乏自信、机会剥夺、价值冲突和排斥等各个维度均有影响;文科的学生的跨文化压力风险较理科学生高(β =-5.706,95%CI:-10.535,-0.877),且在对身份认同威胁、机会剥夺、排斥和缺乏自信几个维度上均有影响;不愿意主动与汉族同学交流的学生比愿意主动交流的学生更容易产生跨文化压力(β=-4.465,95%CI:-8.938,0.008),而这种压力的产生主要体现在文化能力不足这一维度上;学习上感到吃力的学生产生跨文化压力的风险更大,β=6.802(95%CI:2.301,11.302),这种压力的产生体现在了机会剥夺、身份认同威胁、文化能力不足、缺乏自信和价值冲突等五个维度方面;汉语言能力自评分越高则其与跨文化压力越小(β=-0.778(95%CI:-1.141,-0.415),这种作用在排斥、机会剥夺、身份认同威胁、文化竞争力不足、价值冲突和缺乏自信等方面均有影响。结论:(1)哈萨克族内地预科生存在跨文化压力,并且想家、文化能力不足、身份认同威胁维度的压力是他们最主要的压力来源。(2)影响哈萨克族内地预科生产生跨文化压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以往经历的多元文化环境和汉语言能力的自信有益于预科生在新的校园环境中的适应,产生跨文化压力的风险相对较小;入学以后的学习压力是预科生产生跨文化压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科学生产生跨文化压力的风险更大。(3)针对预科生存在的压力与适应问题,应通过增设相关课程与辅导,提高预科生的汉语水平,强化对预科生的心理疏通与引导,培养他们良好的自我调适能力和适应能力

艾力夏提[7](2016)在《维吾尔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问题研究 ——基于南京市的问卷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维吾尔族人口从我国西北部农牧地区流入东部较发达地区,由于在语言、宗教和风俗习惯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和流入地的汉族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这些原因也成为了影响其融入的诸多主观和客观因素。依据实地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分析了南京市维吾尔族流动人口在经济、行为、心理及宗教和政策制度等五个层面社会融入以及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政策制度等影响因素在其中的呈现。研究发现,尽管维吾尔族流动人口的受教育年限、社会交往广度和流动意愿强度较高,但是数据显示,他们依然没有较好地融入当地社会;其宗教信仰和来到流入地之前没有明显差异,对当地社会的心理认同都处于一种比较好的状况,但是其社会心理归属感主要局限于“同乡”这个相对封闭的群体社会之中。政策制度对维吾尔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影响比较明显,维吾尔族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影响结构。研究认为,新时期服务管理政策点应该是如何通过微观的社会支持和具体的服务体系来促进维吾尔族流动人口融入当地社会,培育现代社会的包容性和文化的共享路径,以进一步增强现代城市中的多元文化和城市各民族的凝聚力。

王利恒[8](2016)在《西安清真餐饮产业化研究 ——以老孙家饭庄为例》文中指出西安清真餐饮业是西安经济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是西安餐饮业发展的一部分,又是民族文化资源的重要元素,既体现着市场经济自由竞争与发展,又体现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但在新的餐饮业态的冲击下,西安清真餐饮业面临新的发展困境,文化品牌价值得不到实现,无法将品牌效应转化为相应的经济效应,因此,西安清真餐饮业急需进行品牌提升和转型。本文将对文化产业的学理依据进行分析研究,了解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历史机遇,通过西安市文化产业的基本状况,做出初步的分析,具体以西安老孙家饭庄为例,进行品牌认知度的问卷调查研究,以老孙家饭庄的文化要素、历史沿革、品牌效应进行仔细的数据整理和分析,分析老孙家饭庄发展的相关问题以及对其进行的应对策略。本文运用文献调查法、统计法、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研究西安清真餐饮知名企业老孙家饭庄,对西安清真餐饮产业化进行了相关研究。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叙述了选题理由、学术研究现状、研究目标、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对西安清真餐饮文化产业的学理依据历史与现状进行了描述。对文化、文化产业、清真、清真食品的概念进行界定,从西安清真饮食及餐饮业的历史与现状两方面对西安清真餐饮文化产业进行介绍。第三部分对西安清真餐饮业中的龙头企业老孙家饭庄进行田野问卷调查。通过对老孙家的历史与现状的概述,以及通过问卷得出老孙家饭庄应该对运营进行相关调整,针对年轻消费群体加大宣传力度,之后对老孙家饭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策略回答。第四部分在西安清真餐饮文化产业发展思路中对西安市清真餐饮文化产业发展优势从历史文化优势、区域位置优势、旅游资源优势、人力资源优势以及改革机遇优势等角度进行了阐述,之后在新常态下西安市清真餐饮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和具体措施中内部提升、人才培养、转型升级、经营创新、地方改造、深挖伊斯兰文化产业、资金保障等角度进行描述。总之,通过吸收前人相关成果及研究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西安清真餐饮老孙家饭庄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一点自己的应对策略,以期可以对老孙家饭庄的发展能有一个更好的促进作用,以此为契机,对西安市的清真餐饮文化产业发展有一个美好的展望。

陈曼瑜,李晓曼,蔡佳岸[9](2016)在《广州高校清真饮食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清真饮食已成为民族团结与多元文化融合的结晶之一。随着在广州高校求学的少数民族学生人数逐年上升以及清真饮食文化受到越来越多高校师生的认同,广州高校清真饮食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运用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广州高校开展清真饮食现状调研,分析当前广州高校在清真饮食方面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通过"政府导、协会推、高校促、企业创",把广州高校清真饮食的服务工作打造成民族宗教工作的一大亮点,为广州高校在清真饮食领域增强民族团结,交流民族文化,维护校园稳定提供智力支持。

于晓陆[10](2016)在《浅谈我国清真饮食文化的开发与利用》文中指出清真饮食是伴随穆斯林民族的形成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它承载着穆斯林们对伊斯兰教的信仰观念,在其发展过程中对穆斯林民族社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这一资源能够合理地被开发和利用,这必将会推动全球伊斯兰民族的发展,并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该文对清真饮食文化所蕴含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进行了整理,讨论了我国清真饮食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建议,以望对我国清真饮食文化未来的发展有所裨益。

二、新疆清真饮食文化探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疆清真饮食文化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西宁市清真餐饮业女性打工者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及意义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有关农民工城市适应的研究
        1.2.2 有关女性农民工的研究
        1.2.3 有关少数民族农民工的研究
    1.3 研究方法
    1.4 相关理论借鉴
        1.4.1 都市人类学
        1.4.2 文化适应与文化变迁理论
第二章 我的“田野”镜像:都市的魅力
    2.1 大美青海:旅游业与酒店餐饮业的大发展
        2.1.1 新世纪以来青海发展的新机遇
        2.1.2 旅游业与酒店餐饮业的发展
    2.2 清真餐饮业:城市餐饮业亮丽的风景线
        2.2.1 清真饮食文化的解读
        2.2.2 西宁市清真餐饮业的初探
    2.3 我的“田野”工作:实践的打工生活
        2.3.1 四星级的D饭店
        2.3.2 大众的R饭店
第三章 她们是谁:来源、身份与成为餐饮人
    3.1 从何而来
        3.1.1 不规则的劳动力圈
        3.1.2 女性打工者的省内流动
    3.2 女性打工者的身份与迁移动机
        3.2.1 多元的身份
        3.2.2 不同的迁移动机
    3.3 何以成为“餐饮人”
        3.3.1 资本存量少
        3.3.2 民族文化认同感及其生活习惯
        3.3.3 女性身份的自觉与利用
第四章 职场生活:新的社会适应
    4.1 走进餐饮业的机缘
        4.1.1 不同餐饮业中女性打工者的进入
        4.1.2 女性打工者的劳动分工
    4.2 制度的规训与职场的适应
        4.2.1 外在身体的呈现与内在情感的规训
        4.2.2 作息时间的安排
        4.2.3 劳动过程的监视
    4.3 职场的生存策略
        4.3.1 结群而处之
        4.3.2 隐忍的消极反应
        4.3.3 把握有限的自主性
第五章 日常生活:职场外的社会适应
    5.1 物质方面:收入与消费
        5.1.1 收入
    5.2 社会生活:休闲、家庭与交际
        5.2.1 城市休闲生活初体验
        5.2.2 家庭角色的半脱嵌
        5.2.3 社会交往与新的关系圈
        5.2.4 收入的支配与消费
    5.3 精神生活:文化适应与人生规划
        5.3.1 恋爱与婚育观念的变化与选择
        5.3.2 信仰的实践与表达
        5.3.3 人生规划
结语:乡土女性的都市人生: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2)中国语境下的饮食文化:由语言、信仰表征的清真饮食(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1.1 各地语言与饮食
    1.2 宗教信仰与饮食
2 方法
    2.1 被试
    2.2 变量测量
    2.3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对18种常食菜系内部之间关系的分析结果
        3.1.1 常食菜系被选频次排序
        3.1.2 18种常食菜系共现聚类分析结果
    3.2 清真菜与常食菜系间关系
        3.2.1 常食菜系与清真菜的主观距离分析结果
        3.2.2 清真菜和其他菜系的共现频次分析结果
    3.3 宗教-语言距离对饮食距离影响的响应面分析结果
4 总讨论

(3)我国清真食品管理法律制度研究 ——基于我国现行相关立法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清真食品管理法律制度的研究综述
        (一) 国内对清真食品管理法律制度的研究
        (二) 国外对清真食品管理法律制度的研究
    三、研究思路、方法及内容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内容
第一章 清真食品管理法律制度
    第一节 清真食品管理法律制度的一般理论
        一、基本概念辨析
        二、清真食品管理法律制度的意义
    第二节 世界主要代表国家的清真食品管理法律制度
        一、美国清真食品管理法律制度
        二、英国清真食品管理法律制度
        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清真食品管理法律制度
        四、马来西亚清真食品管理法律制度
        五、印度尼西亚清真食品管理法律制度
        六、世界主要代表国家对清真食品管理的特点和难点
    第三节 我国清真食品管理法律制度的历史发展
        一、我国历史上的清真食品管理
        二、新中国成立以后
    第四节 我国现行清真食品管理法律制度的初步形成、特点和主要组成部分
        一、我国清真食品管理法律制度初步形成
        二、我国清真食品管理法律制度的特点
        三、我国清真食品管理法律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
第二章 我国清真食品生产经营监管法律制度
    第一节 我国清真食品生产经营监管法律制度概述
        一、我国清真食品生产经营监管法律制度的概念及内容
        二、我国各地方相关立法对清真食品生产经营准入条件的规定
        三、我国生产经营清真食品准入条件的特点
    第二节 我国清真食品生产经营许可法律制度
        一、我国清真食品认证标准体系
        二、我国对“清真标志”的法律管理制度
第三章 我国清真食品包装、标识法律制度
    第一节 我国清真食品包装法律制度
        一、清真食品包装的概念
        二、包装对清真食品的影响
        三、我国对清真食品包装的相关法律规定
        四、我国清真食品包装准入制度
    第二节 我国清真食品标识法律制度
        一、我国清真食品标识概述
        二、我国各地方相关立法对清真食品标识的管理规定
        三、我国清真食品标识的标示内容
第四章 我国清真食品法律监督制度
    第一节 我国清真食品法律监督制度概述
        一、我国清真食品法律监督制度概念
        二、我国清真食品法律监督的重要性
        三、我国清真食品法律监督制度的构成
    第二节 我国清真食品监督的主体
        一、我国清真食品监督主体的概念
        二、我国清真食品监督主体的特点
        三、我国清真食品监督主体的主要职责
        四、我国清真食品监督主体间的协调
    第三节 我国清真食品的社会监督制度
        一、我国清真食品社会监督的概念
        二、我国对清真食品社会监督作出规定的相关法规
        三、清真食品社会监督的种类和特点
        四、我国清真食品管理社会监督下的信息共享制度
第五章 我国清真食品管理的法律责任
    第一节 我国清真食品管理法律责任概述
        一、我国清真食品管理法律责任的概念及意义
        二、我国清真食品管理法律责任主体
        三、我国清真食品法律责任的类型
    第二节 我国清真食品法律责任的主要内容
        一、我国违反清真食品生产经营规定的法律责任
        二、我国清真食品监督管理中的责任
        三、我国清真食品管理法律责任的特点与不足
第六章 对我国清真食品管理法律制度的评价及完善建议
    第一节 对我国现行清真食品管理法律制度的评价
        一、我国现行清真食品管理法律制度的优点
        二、我国现行清真食品管理法律制度的不足
    第二节 对完善我国清真食品管理法律制度的建议
        一、对清真食品进行法律管理时应注意文化的适应性
        二、完善我国清真食品管理法律体系
        三、完善清真食品认证制度的设立模式
        四、加强对清真食品社会监督的法律规定
        五、加强我国清真食品法律责任的管理规定
参考文献
致谢

(4)省会城市清真食品安全协同监管问题研究 ——以中部省会城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一)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阐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清真食品
        (二)清真食品安全
        (三)清真食品安全监管
        (四)清真食品安全协同监管
    二、理论基础阐述
        (一)协同治理理论溯源
        (二)协同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协同治理理论的启示
第三章 中部省会城市清真食品安全协同监管现状
    一、主体层面
        (一)多元主体的格局初步形成
        (二)民族事务主管部门的主导地位有所增强
        (三)专门机构和队伍的作用开始凸显
    二、制度层面
        (一)建立了初步的法律体系
        (二)构建了初步的协调机制
    三、操作层面
        (一)多主体参与的集中检查有所开展
        (二)针对专门问题的专项检查有所推进
        (三)涉清真食品安全的突发事件得到重视
第四章 中部省会城市清真食品安全协同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主体层面存在的问题
        (一)主体多元化存在不足
        (二)主体认可度面临偏差
        (三)主体权限界定模糊
        (四)主体间积极互动不够
    二、制度层面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法规不够完备
        (二)制度执行效果不佳
        (三)评估反馈机制缺乏
    三、操作层面存在的问题
        (一)整体协作比较缺乏
        (二)事前协同较少
        (三)执法力度不强
        (四)社会主体参与度不高
第五章 中部省会城市清真食品安全协同监管的改进对策
    一、加强协同主体建设
        (一)优化多元主体种类和内部结构
        (二)增强主体协同意识
        (三)明确主体权限和角色定位
    二、加强清真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建设
        (一)健全清真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体系
        (二)完善清真食品安全监管协同机制
        (三)建立量化评估反馈机制
    三、加强操作执行体系建设
        (一)加强全方位操作协同
        (二)加大执法力度
        (三)推动社会主体参与监管
    四、加强清真食品安全协同监管信息平台建设
        (一)构建决策支撑数据平台
        (二)强化协同监管运作平台建设
        (三)注重既有平台的整合与优化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调适与归属:兰州外来穆斯林女性的社会适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问题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框架及主要概念界定
    四、研究地点及研究对象
    五、研究方法
    六、现实价值与学术价值
第一章 西北社会转型下的穆斯林女性迁移
    第一节 西北农村变迁与人口迁移
        一、城镇化进程
        二、户籍制度改革
        三、农业改革及劳务输出
    第二节 兰州:穆斯林女性寻找理想及归属之地
        一、多民族杂居交融的古都
        二、充满活力机遇的省会城市
        三、有限的选择与家长的顾虑
    第三节 多样的迁移途径
        一、随迁型:与家人共同奋斗
        二、自主发展型:在城市学习的单身女性
        三、上进奋斗型:在城市工作的母亲
    小结
第二章 进城后的调适策略与归属建构
    第一节 不自觉的疏离
        一、陌生城市里的熟悉家园
        二、不变的社会关系网络及归属
        三、无形的界线与过客心态
    第二节 被边缘化的女性群体
        一、城市里的失学少女
        二、社会分层及群体内部差异
        三、公益机构及其对边缘群体的帮扶
    第三节 融入城市化生活
        一、品味的追求及对城市的归属
        二、女性权益的重视
        三、民族归属感的弱化
    第四节 传统与城市文化的整合
        一、民族传统与城市文化的交融
        二、新的生活秩序
        三、灵活互谅的人际交往
    小结
第三章 女性教育与社会调适能力
    第一节 20世纪90年代西北穆斯林地区的基础教育
        一、女童教育落后的综合因素
        二、家庭为主的传统女性规范
        三、荣誉观念与性别区隔
    第二节 21世纪初西北农村的女童教育改善
        一、作为地方发展指标的女性教育
        二、女童培养观念的转变
        三、民族文化教育的现代化
    第三节 女性教育与城市适应
        一、就业市场的性别差异
        二、语言、信息技术与适应能力
        三、能动性的增强
    小结
第四章 城市生活中婚姻策略的转变
    第一节 穆斯林的传统婚姻策略
        一、成人礼
        二、家族及群体的事务
        三、早婚习俗及其实践逻辑
        四、女性成功及价值的象征
    第二节 待嫁姑娘的婚姻策略
        一、为逃避早婚命运而学习
        二、自主与归属之间的张力
        三、跳出传统婚姻束缚的尝试
    第三节 已婚女性的家庭生活策略
        一、“嫁得好”也要“干的好”
        二、家庭分工的改革
        三、少生精养的育儿策略
    小结
第五章 文化传统变迁下的女性归属重构
    第一节 城市穆斯林的宗教习俗及其文化特点
        一、和而不同的多元形态
        二、宗教文化的理性实践
        三、宗教对社会作用的再认识
    第二节 文化自觉与性别文化重构
        一、走出“厨房”的文化传承者
        二、现代“贤妻良母”的新典范
        三、全球化下的性别文化认同
    第三节 服饰象征与归属重构
        一、多重的象征意义
        二、西北地区的实践及含义
        三、传统与现代的糅合
    小结
结论
    一、个人调适与社会结构的关系
    二、女性能动性的探讨
    三、女性发展与管理对策
    四、迁移穆斯林女性的影响与贡献
    五、都市迁移人口研究理论的思考
附录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新疆哈萨克族内地预科生跨文化压力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和抽样方法
    1.2 研究内容
    1.3 资料收集方法
    1.4 调查问卷
    1.5 资料整理和统计分析
    1.6 质量控制
        1.6.1 研究设计阶段
        1.6.2 研究实施阶段
        1.6.3 数据录入整理阶段
    1.7 技术路线
2、结果
    2.1 哈萨克族内地预科生的基本情况
        2.1.1 预科生的一般特征
        2.1.2 预科生以往的文化经历状况
        2.1.3 预科生到内地预科院校后的状况
    2.2 哈萨克族内地预科生的跨文化压力及不同压力源的状况
    2.3 跨文化压力及不同压力源的影响因素分析
        2.3.1 单因素分析
        2.3.2 跨文化压力与不同压力源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讨论
    3.1 预科生的基本情况
    3.2 跨文化压为及不同压力源的状况
    3.3 跨文化压力及其不同压力源的影响因素
4、结论及建议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跨文化压力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7)维吾尔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问题研究 ——基于南京市的问卷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二、选题缘由
    三、研究文献回顾
        (一)中国穆斯林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研究
        (二)国内对维吾尔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研究
        (三)国外对于社会融入问题的研究
        (四)对既有研究的评述
    四、研究主旨
    五、主要内容
    六、创新之处
    七、研究方法
    八、研究假设
        1、假设1:维吾尔族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程度和其他穆斯林流动人口相同
        2、假设2:个人因素、社会环境、政策制度等变量对维吾尔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有着较为显着的影响
        3、假设3:维吾尔族流动人口不同层次的社会融入存在紧密的逻辑关联
第一章、核心变量设计及其操作化
    一、经济层面融入变量设计及操作化
    二、行为层面融入变量设计及操作化
    三、心理层面融入变量设计及操作化
    四、宗教层面融入变量设计及操作化
    五、政策制度层面融入变量设计及操作化
第二章、主要结果分析
    一、经济层面融入的状况及影响因素
    二、个人行为层面融入的状况及影响因素
    三、心理层面融入的状况及影响因素
    四、宗教融入层面融入的状况及影响因素
    五、政策制度层面的融入及其因素
第三章、推进维吾尔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对策
    一、南京市现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政策的评估
    二、维吾尔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相关对策与建议
        (一)由政府主导促进在微观心理方面社会融入
        (二)解决维吾尔族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公平问题
        (三)加强现代技术的培训,构建完善的经济关系网络
        (四)发挥社区在社会融入中的作用
        (五)积极引导维吾尔族流动人口参与清真寺的管理工作
        (六)重视维吾尔族流动人口中的知识精英的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有关N的个案访谈记录(因为个人隐私用N来代替,资料来自于调研日志)
附录2:调查问卷表(维吾版)
附录3:调查问卷(汉语版)
附录4: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西安清真餐饮产业化研究 ——以老孙家饭庄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
    二、研究评述
        (一) 清真餐饮业研究评述
        (二) 老字号研究评述
        (三) 文化产业研究评述
    三、研究目标、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框架
        (一) 本文的研究目标
        (二) 研究内容
        (三)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四) 研究框架
    四、本题目的研究方法及创新
        (一) 研究方法
        (二) 创新之处
第一章 西安清真餐饮文化产业的学理依据与历史沿革及现状
    第一节 清真餐饮文化产业的概念与学理依据
        一、文化产业概念
        二、文化产业开发的学理依据
        三、清真餐饮文化产业概念
    第二节 西安清真饮食及餐饮业的历史沿革及现状
        一、西安清真饮食及餐饮业的历史沿革
        二、西安清真饮食及餐饮业的现状
第二章 西安清真餐饮产业化个案研究——以老孙家饭庄为例
    第一节 老孙家饭庄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 老孙家饭庄的品牌认知度田野调查
        一、问卷设计
        二、问卷的发放和回收情况
        三、样本情况
        四、数据与分析
    第三节 老孙家饭庄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运营中的瑕疵
        二、人才不足问题
        三、产品服务的不足
    第四节 老孙家饭庄相关问题应对策略
        一、全新升级运营方式
        二、重视人才培养提升待遇
        三、产品服务的改善提高
第三章 西安清真餐饮文化产业发展思路
    第一节 西安清真餐饮文化产业发展优势
        一、历史文化优势
        二、区域位置优势
        三、旅游资源优势
        四、人力资源优势
        五、改革机遇优势
    第二节 “一带一路”与“新常态”下的产业发展建议和具体措施
        一、清真餐饮企业的内部提升
        二、清真餐饮企业的人才培养
        三、清真餐饮企业的转型升级
        四、清真餐饮企业的经营创新
        五、穆斯林聚居区和经营区的改造
        六、挖掘伊斯兰文化产业
        七、全力保障清真餐饮文化产业发展资金来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9)广州高校清真饮食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二、广州高校清真饮食现状调查分析
    (一)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二)用餐习惯情况
    (三)饮食质量与价格情况
    (四)用餐环境情况
    (五)服务态度情况
    (六)综合评价
三、广州高校清真饮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清真饮食认识不足,对相关规定存在误解
    (二)清真餐技术操作不易,本土化改造比较复杂
    (三)清真饮食供应人数少,分布散,运营成本较高
    (四)清真食材进货渠道窄,品种单一高校难经营
    (五)清真用工难问题凸显,流动性大,语言沟通难
四、发展广州高校清真饮食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承担统筹、宣传、引导和监管的责任
    (二)协会发挥纽带作用,广泛调研,建立沟通渠道和对话机制
    (三)高校发挥主体作用,加强沟通,创新清真食堂服务管理工作
    (四)企业发挥能动作用,因地制宜,打造广府清真饮食的品牌

(10)浅谈我国清真饮食文化的开发与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饮食文化中的清真饮食文化
    (一) 饮食文化的概念及其研究情况
    (二) 清真饮食与伊斯兰文化
二、清真饮食文化潜在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
    (一) 清真饮食文化的经济价值
    (二) 清真饮食文化的文化价值
        1. 洁净与养生的饮食之道
        2. 内外结合的审美追求
        3. 守法信教与以人为本的民族性格
三、我国发展清真饮食文化面临的困境
    (一) 清真饮食自身显现的不足
    (二) 我国清真饮食产业自身发展的不足
四、我国清真饮食文化的开发与利用
    (一) 提升清真文化在清真饮食中的作用
    (二) 增强清真饮食产业自身的发展
    (三) 完善清真饮食行业的管理体系
    (四) 拓宽清真饮食贸易的发展渠道

四、新疆清真饮食文化探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西宁市清真餐饮业女性打工者的研究[D]. 马吉霞. 兰州大学, 2020(01)
  • [2]中国语境下的饮食文化:由语言、信仰表征的清真饮食[J]. 李江龙,吴小菊,符佳慧,赵宁,李纾. 美食研究, 2020(01)
  • [3]我国清真食品管理法律制度研究 ——基于我国现行相关立法的实证分析[D]. 马盟. 云南大学, 2019(03)
  • [4]省会城市清真食品安全协同监管问题研究 ——以中部省会城市为例[D]. 蔡霞. 中南民族大学, 2019(08)
  • [5]调适与归属:兰州外来穆斯林女性的社会适应研究[D]. 苏慕瑜. 兰州大学, 2018(10)
  • [6]新疆哈萨克族内地预科生跨文化压力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D]. 阿米娜·胡马尔. 武汉大学, 2017(06)
  • [7]维吾尔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问题研究 ——基于南京市的问卷调查[D]. 艾力夏提. 中南民族大学, 2016(05)
  • [8]西安清真餐饮产业化研究 ——以老孙家饭庄为例[D]. 王利恒. 陕西师范大学, 2016(05)
  • [9]广州高校清真饮食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J]. 陈曼瑜,李晓曼,蔡佳岸.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6(04)
  • [10]浅谈我国清真饮食文化的开发与利用[J]. 于晓陆.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02)

标签:;  ;  ;  ;  ;  

新疆清真饮食文化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