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的体会与思考

班主任工作的体会与思考

一、班主任工作的体会与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蒲燕燕[1](2021)在《基于关键事件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研究》文中认为小学阶段对于个体来讲作用深远,其在此阶段中发展迅速,易受外界影响,而作为在个体的成长及发展具有不可替代作用的班级文化,是一种隐形的教育力量,对小学生来说短期影响其行为表现,长远来看对其思维和品质都影响深远。因此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导者,班主任应具有建设班级文化的系统方法,故把握引发班主任带领学生思考以班级精神为核心的班级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事件应运而生,因为其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本研究梳理了有关班级文化以及关键事件的相关文献,选取重庆市S小学中的5位有经验的班主任进行访谈,根据相关文献并结合访谈,了解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班主任所提及到的关键事件的具体内容。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得出班级文化建设中关键事件的内涵、关键事件对班级文化建设产生的影响以及关键事件的特征:革新性、疑难性、整体性、反思性、创造性;另外从中探究出关键事件影响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机制:在班主任重视班级文化建设的前提下,积极关注并把握关键事件,在实践中,理论升华,并在契合班级文化建设目标的过程中,达到关键事件影响班级文化建设的结果。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认为班主任合理利用关键事件推动班级文化的建设,可以从四方面出发:重视班级文化建设,确立班级文化建设目标;全面了解班级成员,切实把握学生需要;提高班主任专业水平,积累班级文化建设经验;充分发挥教育机智,积极创造关键事件。

李佰隆[2](2021)在《团体心理辅导对初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的促进研究 ——以沈阳市S中学初一年级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目前,有关亲社会行为的研究正在逐步变为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在内的诸多领域的关注重点。就个人层面而言,亲社会行为的促进是推动个人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正向发展的重要保障;就社会层面而言,亲社会行为的促进是构筑社会和谐,保持社会良性循环发展的坚实支柱;就国家层面而言,亲社会行为的促进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而初中学生作为社会乃至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后备力量,正处于青春期的心理状况多变以及心境起伏波动频繁的阶段,对初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的促进不仅对个人,且对社会与国家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了解初中学生的亲社会行为现状,并且研发出一套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与实践性的促进方案,使培养初中学生的亲社会行为与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才能最终实现初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的促进,同时也有益于其心理发育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为社会乃至国家的稳健和谐发展提供潜在保障。首先,本研究中将对沈阳市S中学的420名初一年级学生(共12个班),运用《青少年亲社会倾向量表》进行亲社会行为前测,即亲社会行为现状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02份)。其次,将初一年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现状调查数据,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同质化检验,甄选出研究所需的实验班和对照班;以团体心理辅导理论、积极心理学理论以及有关事实情况为依据,结合初一年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现状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及实验班学生总体的亲社会行为现状,建构出一整套可操作性强且具有明确指向性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再次,运用此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对实验班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实施促进。依据初一年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现状调查结果、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的促进结果以及评价反馈三个方面得出结论,并在此概括为:(1)初一年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在不同性别、是否为学生干部、母亲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口学变量下初一年级学生亲社会行为现状存在显着差异。在父亲不同文化程度、是否为独生子女的人口学背景变量下初一年级学生亲社会行为现状无显着差异。(2)本研究中实施的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实现初一年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促进。(3)在团体心理辅导的不同阶段,实验班学生们积极参与,并且与实验班班主任,副班主任以及心理健康教师一同对辅导方案形成了良好的评价与反馈。最后,将分别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个人的视角探究促进初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建议,以推动国家培育初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的步伐以及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开展。

翁彦贞[3](2021)在《汕头市N区初中班主任工作时间管理的现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课改背景下,重视时间管理是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初中班主任的工作时间管理问题一向被认为是比较困难的,初中班主任如何合理地、有效地进行工作时间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完善工作效能,直接影响班级和学校的发展。本研究对汕头市N区336名初中班主任展开问卷调查,结合访谈法,围绕初中班主任对工作时间的认知状况、工作时间的分配情况及工作时间的管理行为,了解该区初中班主任工作时间管理的现状。结果显示:首先,在工作时间内涵认知方面,女班主任均值普遍高于男班主任,高学历者普遍高于低学历者;在工作时间价值观方面,女班主任更积极,高学历者时间掌控欲更强,时间价值观更强;班主任对学校工作时间安排的认知方面,随着学历增加普遍更深刻。其次,班主任教学时间和应急时间过量,班级管理时间结构失衡,教师专业发展时间偏少。最后,班主任的工作时间管理行为不理想,但规划行为随职称增加有好转,控制行为和评估行为随班主任年限增加有好转。存在问题:班主任自身工作时间管理意识欠缺,主要表现在同事交流意愿不高及缺乏班级管理工作的规划;工作时间分配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教学时间过长,班级管理时间结构失衡,专业发展时间不够,工作与生活极不平衡;工作时间管理行为待改善,主要表现在不善于制订时间规划和反思,控制行为缺乏有效技能,缺乏学校支持。其成因分析如下:主观因素是班主任个人不够积极主动,学生作业完成效果差,进而激化班主任工作时间过长;客观因素是学校缺乏主动提供学习交流会,赋予班主任过多重负,家校沟通反复且失效。基于现状、问题及成因,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培养自身工作时间管理意识,包括树立正确的工作时间认知及培养工作时间管理策略意识;掌握工作时间管理策略,包括掌握工作时间分配技能、协调工作与生活时间、提高工作时间管理反思能力及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学校管理者改进时间管理策略,包括学校应合理安排班主任任课工作量、学校辅助优化时间结构、组织强化有针对性的培训及提高科学的管理能力。

邢海月[4](2021)在《实习教师专业发展的叙事研究 ——以学科教学(语文)研究生H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1998年我国教育部颁发“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来,有关教育蓝图的重新改革与规划、教材教学的制定与实践以及关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等话题逐渐进入社会各界与教育界的研究热点中。不可否认,我国教育界已然认识到教师是教育改革的一大关键性因素,庞大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作为教育改革的“先锋队”,不仅是对新一代的发展具有最广泛影响的人物,也是21世纪基础教育实现高质量提升的支柱,他们与民族的未来直接相关。同时,教师在正式步入教学生涯之前,往往要经历师范学习与教育实习的过程,在处于实习期的实习教师就要面临在一个新环境中,从受教育者变成教育他人者的角色大转换,所以教育实习对于尚未成为正式教师的师范生来说,是其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实习教师能够牢牢把握住教育实习所带来的实践经验与心得体会,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明确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那么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助推实习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进程。本文以实习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研究内容,以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的实习教师H为研究对象,采取叙事研究的方法,将研究视角主要落在实习教师的自身实习过程与专业发展上,记录并深层发掘实习教师H在教育实习过程中所经历的9例关键性事件,将教师专业发展的各类理论依据与H教师自身的实践经验相结合,从中分析与归纳实习教师在教育实习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变化,并再次总结教育实习对实习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与价值,目的在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实习教师对于教育实习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为今后的教育实习作心理预期准备,并能够在进行教育实习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尽快适应新环境与新身份,最终在正式步入教师岗位之际能够尽快成为独当一面的人民教师,实现教师专业水平的高效率发展。论文的大体框架如下:第一部分是对研究缘起、研究综述以及本文的研究设计做绪论式的概述;第二部分是对实习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理论依据进行汇总与阐释;第三部分是对H实习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中的关键性事件做详细叙述,并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对H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进行实践与理论层面的分析,这一部分是论文的核心;第四部分是对H教师实习结束后的总结归纳以及对研究过程的反思,并强调教育实习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所在。

闫佳伟[5](2021)在《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研究 ——以F中学为个案》文中指出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立德树人的重要价值意义在该意见中得到了明确规定,并将其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也是实现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重要要求。21世纪以来,课程改革不断推动着教育体系的深化,使我国的教育既满足时代性又具有规律性。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有力推动着育人方式的不断变革,使我国在提高育人水平的同时也能提升国民素质,对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教育发展的前瞻性与人才培养时代性具有重大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各环节,贯穿教育各领域。中学阶段处于学生成长的关键期,在学校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与长远意义。因此中学的教育需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旗帜,在政治方向和价值观念上严格遵循党的教育大政方针,秉持学校的立校文化与育人目标,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本研究充分认识到当前中学阶段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重要性,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索。首先,本研究从正本清源的角度,对立德树人进行历史溯源与理论研究,基于传统文化及近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立德树人的发展研究,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教育方针与育人导向的分析,深入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时代责任、具体内涵与价值意义。其次,基于现实审视的角度,对本研究中的个案F中学立德树人实践进行研究,并将实践工作与《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进行对标分析,从课程、文化、活动、实践、管理、协同六个维度,将该校德育工作进行归类梳理。从立德树人的顶层设计、实践落地、管理效能三个角度对个案进行研究,总结该校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方面的有益经验与成功做法。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研究,聚焦于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中的目标、内容和协同机制三方面,反思出当前该校主要面临的德育目标体系建构不清、大中小幼德育体系衔接不畅、德育课程体系建构不全、德育综合实践创新力度不大、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程度不高等亟需进一步提升的问题。在反思的基础上,从《指南》指要求的六个维度出发重构该校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实施路径。最后,本研究继续聚焦于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诸多要素中核心的三方面内容,即指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目标机制、服务于育人目标的内容机制以及落实“三全育人”的协同机制,给出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完善建议。

赵艺怡[6](2021)在《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胜任力现状研究 ——以上海市H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步入“十四五”规划。为积极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治理现代化,家校共育成为教师工作领域的重要挑战之一。研究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胜任力,对提升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能力,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针对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胜任力这一研究主题,本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小学班主任总体胜任水平如何;小学班主任家校沟通现状如何;按人口统计学划分的不同班主任群体家校共育胜任水平有何差异;针对调查现状如何作改进措施。本文以上海市H区小学班主任为研究对象,根据爱普斯坦的家校共育理论、吴重涵的教师家校共育行动理论、徐建平的中小学教师胜任力模型,初步确定班主任胜任力要素。接着,借鉴上海市“十三五”家庭教育研究重点课题组的《小学教师家校合作胜任力调查问卷》,编制出《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胜任力调查问卷》。经过初测、专家访谈,对确定的家校共育胜任力要素进行修正完善。之后,在H区6所公立小学共计155名班主任中进行随机抽样,分发调查问卷。利用SPSS 25.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访谈作进一步深入了解。调查结果表明:(1)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胜任力总分得分均值为3.78分,处于“一般符合”到“符合”之间的胜任水平。(2)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胜任力在性别、教龄、担任班主任工作年数、任教学科、参加培训次数、家校共育理念、家校沟通总体评价这7个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而年龄、任教年级、学历对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胜任力不产生显着影响。(3)小学班主任基本具备家校共育胜任力各维度能力,但仍存在不足,有进一步提升空间。(4)影响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胜任力的主要因素包括:家长个人素养、家校教育理念、学生个人问题的复杂性等。(5)小学班主任意愿自主提升家校共育胜任力的能力要素主要有家校沟通技能与经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家校共育理论知识等。此外,根据小学班主任经常沟通的家长群体、经常使用的沟通工具以及难以沟通的家长类型等现状来看,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胜任水平也受到不同家长的个人素养、外部环境支持程度等综合影响。针对现状,本研究提出相关对策:一是鼓励男、女教师都参与家校共育,优势互补,经验互学;二是积极开展家庭教育研究,积累家校沟通经验;三是提升小学班主任物质待遇,增强心理关怀;四是精心策划个性化的校园亲子活动,提升家长素养;五是打造家校共育校本课程,丰富家校教育理念与理论知识;六是引导家长关心儿童身心健康,协助班主任育人;七是设立家校矛盾机制优化方案。

沈煌琦[7](2021)在《小学英语学科育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英语(牛津上海版)》四年级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立德树人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重大使命。作为一名专业的学科教师,我们必须要充分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发挥育人功能,真正实现从“学科教学”到“学科育人”的转变。本研究主要借助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对上海市杨浦区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学科育人的现状进行了解,发现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教师对英语学科育人的了解不足、相关意识淡薄;教师的英语学科育人方法单一、过于表面;英语学科育人缺乏成效。通过研究,笔者发现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重智育,轻德育”现象仍然普遍存在;教师缺乏相关指导,英语学科育人能力不足;现行评价制度与英语学科育人目标不匹配。笔者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些对策,主要包括:加强英语学科育人指导,开发英语学科育人资源;加强英语学科育人教学实践创新;建立英语学科育人评估机制,加强监测。笔者希望本研究能够为小学英语学科育人提供一些参考,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英语学科育人,切实地提高学科育人成效,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王璐璐[8](2021)在《从一粒种子到一棵大树 ——一位优秀青年高中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叙事研究》文中提出由于高中教育阶段有其特殊性,一方面高中生处于青春期这一人格发展和社会性发展关键期,另一方面他们担负着日益沉重的高考的巨大压力。因此高中班主任的专业发展水平对高中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班主任专业发展是针对班主任个体的发展过程,目的是促进每一位教师的终身发展,从而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内容包括专业知识、专业道德、专业能力等方面,是通过学习、实践和反思不断地自我提升、自我超越的过程。高中班主任从对学生的知识关怀逐渐转向精神关怀,他们亲自参与每一位高中生的成长历程,帮助他们树立理想、端正价值观、定位职业目标、养成良好品格等。在一定程度上班主任工作影响着国家和社会所需人才的培养规格与质量。本文关注一位优秀青年高中班主任L老师的专业发展历程,将其发展的经历比作一颗种子成长为一棵大树的过程,从“落地生根”、“开枝散叶”到“开花结果”。当我整理和思考L老师专业发展历程时,时间跨度不仅局限于成为班主任之后,而是从更漫长更宽泛的背景和人生经历去分析其专业发展的内容和层面。同时从个体环境和组织环境两个维度来分析影响专业发展的因素,重点关注其面临关键事件时是如何发挥内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如何走上自主专业发展的道路。L老师在职前期奠定了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和道德基础;在职初期,掌握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了专业道德水平,坚定了专业信念;在班主任专业发展的能力建构期则通过充分的实践和不断的自我反思发展了专业知识和能力,充分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激发了专业发展的潜力;在班主任专业发展的热情成长期里,基于丰硕的教育成果不断深化专业发展的层次,升华专业发展的理念,逐渐走上了自主专业发展的道路。通过对L老师专业发展过程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成为优秀青年高中班主任的过程是以满足高中生精神需求为目标;以个人与组织环境的影响为推动力;以专业知识、道德、能力的发展为核心;以追求自主专业发展为路径的过程。

桑芊芊[9](2020)在《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文中指出着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上个世纪提出了“读整本的书”的观点,受制于主客观因素,整本书阅读未在小学课程标准中获得说明,也未形成普遍认可的教学模式。同时,整本书阅读未列入现行考试评价体系,也导致师生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忽视。本文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完整语言教育、学习共同体等理论,运用文献分析法提炼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任务类型与基本流程,分析该年龄段与中学及小学低年龄同类教学的不同特点,建立包含基础能力、情感理解、价值判断、兴趣积淀四项核心目标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测评模型。通过访谈,提炼分析传统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具体包括偏于名着、无法对接个性化需求、作业预留过多、导读不系统、阅读程式化、分享不足、无法提升感悟、交流主题模糊。以测评模型为工具,分析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可得出书籍选择、阅前导读、阅读指导、阅后分享四个教学模块中存在的问题。基于以上研究,本文提出利用小组教学、思维导图、情境演绎、头脑风暴这四种教学方法与工具分别改善书籍选择、阅前导读、阅读指导、阅后分享四个教学模块存在的问题,提出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的优化策略。本文以具体的教学实例为依托,运用以上四个教学方法与工具,通过小组教学帮助选出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的书籍,思维导图凝聚关键点,可解决导读不系统的教学问题,情境演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头脑风暴引导学生共同分享,交流合作,以不同的方法对应不同的教学模块,解决传统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优化策略实施方案能够使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更加有效。

杜蓓[10](2020)在《高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途径》文中认为在新课程的改革要求下,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提出了新的课程标准(2017年核心素养),其中“家国情怀”作为最高层次的核心素养,是历史课程中历史价值观教育的根本归宿,体现出对历史课程所承载的培育和涵养正确的历史价值观的高度重视和深切期望。一般来说,“家国情怀”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持有的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对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持久的理想追求,是对自己国家和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前途和命运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家国情怀”是非常重要的精神支柱。通过对“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有利于提升中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成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同时,为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进教材进课堂,教育部印发了开展思政课的要求。因此在2019年中,中小学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围绕“思政课”展开。而历史作为一门人文社会学科,承载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见证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承载着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得它在思政课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对于历史教学来说,思政课的实现与“家国情怀”的培养息息相关。本篇论文通过将教学理论与具体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围绕“如何培养家国情怀”的主题展开,总结培养“家国情怀”的一般方法。例如在日常的历史教学活动中,通过视频创设历史情境,营造历史氛围,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认知。以及在教学活动中,还应该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在学习历史之后,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当代现实,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当然也不能局限于历史课上培养学生们的“家国情怀”,还可以走出历史课,比如开展有关历史的主题班会课,作为历史班主任,在主题班会课的开展上结合历史元素,从而树立学生对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的认同。除了这两种途径以外,还可利用我校的独特的研究性学习,充分利用山西丰富的文化资源,确定研究性学习的路线和地址,带领学生从教室学习到走进文化遗址,从课本知识到生动的情景再现,从历史经验再回到现实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培养“家国情怀”的素养。同时,本篇论文在研究“家国情怀”的这些培养方法时,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加以佐证,观察学生在课堂的情绪反馈,从而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同时在具体的实践中,及时与学生交流感受,在实践活动中总结方法。

二、班主任工作的体会与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班主任工作的体会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关键事件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缘由
        1.1.1 班级文化在小学生发展中价值突出
        1.1.2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系列问题
        1.1.3 关键事件在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作用有待加强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关键事件
        1.4.2 班级文化建设
    1.5 文献综述
        1.5.1 关键事件的研究现状
        1.5.2 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现状
        1.5.3 关键事件影响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现状
        1.5.4 对已有研究述评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思路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法
        2.2.2 访谈法
        2.2.3 观察法
    2.3 研究对象的确定
    2.4 访谈提纲的拟定
    2.5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2.5.1 原始资料的整理
        2.5.2 对访谈资料整理分析的具体步骤
    2.6 研究的科学性
    2.7 研究伦理
3 班级文化建设中关键事件的内涵分析
    3.1 班级文化建设中关键事件的作用对象
        3.1.1 班主任
        3.1.2 学生
    3.2 班级文化建设中关键事件的类型
        3.2.1 正面类型
        3.2.2 负面类型
    3.3 班级文化建设中关键事件的价值
        3.3.1 班级文化建设中关键事件的本体性价值
        3.3.2 班级文化建设中关键事件的外延性价值
4 关键事件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影响分析
    4.1 关键事件在班级文化建设启动阶段的目标定向作用
    4.2 关键事件在班级文化建设积淀阶段的形象塑造作用
    4.3 关键事件在班级文化建设定型阶段的内核定格作用
    4.4 关键事件在班级文化建设变革阶段的文化整合作用
5 班级文化建设中关键事件的特征及机制分析
    5.1 班级文化建设中关键事件的特征
        5.1.1 革新性
        5.1.2 疑难性
        5.1.3 整体性
        5.1.4 反思性
        5.1.5 创造性
    5.2 关键事件影响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机制分析
        5.2.1 基本前提:班主任重视班级文化建设
        5.2.2 内在条件:班主任把握关键事件
        5.2.3 外在条件:契合班级文化建设目标
        5.2.4 关键事件影响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机制小结
6 以关键事件促进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
    6.1 重视班级文化建设,确立班级文化建设目标
        6.1.1 重视班级文化建设
        6.1.2 确立班级文化建设目标
    6.2 全面了解班级成员,切实把握学生需要
        6.2.1 小学低段
        6.2.2 小学中段
        6.2.3 小学高段
    6.3 提高班主任专业水平,积累班级文化建设经验
        6.3.1 扩充班主任知识
        6.3.2 提升班主任素养
        6.3.3 积累班级文化建设经验
    6.4 充分发挥教育机智,积极创造关键事件
        6.4.1 判断关键事件
        6.4.2 记录关键事件
        6.4.3 创造关键事件
参考文献
附录 关于“基于关键事件的班级文化建设”基本内容及理解访谈提纲
致谢

(2)团体心理辅导对初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的促进研究 ——以沈阳市S中学初一年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问题提出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流程与思路
第2章 团体心理辅导对亲社会行为理论及文献综述
    2.1 亲社会行为研究综述
        2.1.1 亲社会行为的概念界定
        2.1.2 亲社会行为的理论基础
        2.1.3 亲社会行为的测量方法
        2.1.4 亲社会行为的研究现状综述
        2.1.5 初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
    2.2 团体心理辅导研究综述
        2.2.1 团体心理辅导的概念界定
        2.2.2 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基础
        2.2.3 团体心理辅导的优势
        2.2.4 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现状综述
        2.2.5 团体心理辅导对促进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作用
第3章 研究过程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工具
    3.4 研究假设
    3.5 研究指标体系构建
    3.6 团体心理辅导实施方案设计
        3.6.1 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的设计依据
        3.6.2 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的阶段与设计思路
        3.6.3 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的主体大纲
        3.6.4 团体心理辅导的具体实施过程
第4章 研究结果
    4.1 初一年级学生亲社会行为现状
        4.1.1 初一年级学生总体的亲社会行为现状
        4.1.2 不同人口学变量下初一年级学生亲社会行为现状的差异检验
    4.2 团体心理辅导的促进结果检验
    4.3 团体心理辅导过程的调查结果
        4.3.1 团体心理辅导的过程性评价
        4.3.2 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性评价
第5章 实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解析
    5.1 初一年级学生亲社会行为现状的讨论与分析
        5.1.1 初一年级学生总体的亲社会行为现状讨论与分析
        5.1.2 不同人口学变量下亲社会行为现状的差异检验结果讨论与分析
    5.2 团体心理辅导对初一年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促进结果讨论与分析
第6章 促进初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几点建议
    6.1 社会视角
    6.2 学校视角
    6.3 家庭视角
    6.4 个人视角
第7章 结论
    7.1 研究结论
    7.2 本研究创新点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亲社会行为问卷
附录B 团体心理辅导过程性评价访谈提纲
附录C 团体心理辅导各维度辅导效果评价表
附录D 团体心理辅导总体效果评价表
附录E 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3)汕头市N区初中班主任工作时间管理的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个人研究缘起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时间管理的相关研究
        二、教师工作时间管理的相关研究
        三、班主任工作时间管理的研究现状
        四、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与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初中班主任
        二、班主任工作时间
        三、班主任工作时间管理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时间管理理论
        二、人本管理理论
        三、目标管理理论
第三章 初中班主任工作时间管理的现状调查
    第一节 研究设计
        一、汕头市N区普通公立初中学校情况介绍
        二、N区普通公立初中班主任工作时间管理调查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初中班主任工作时间管理的状况调查及结果分析
        一、初中班主任工作时间的认知调查
        二、初中班主任工作时间分配状况调查
        三、初中班主任工作时间管理行为的调查
第四章 初中班主任工作时间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第一节 初中班主任工作时间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初中班主任工作时间管理意识欠缺
        二、初中班主任工作时间分配不合理
        三、初中班主任工作时间管理行为待改善
    第二节 初中班主任工作时间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主观因素
        二、客观因素
第五章 初中班主任工作时间管理的对策
    一、培养自身工作时间管理意识
        (一)树立正确的工作时间认知
        (二)培养工作时间管理策略意识
    二、掌握工作时间管理策略
        (一)掌握工作时间分配技能
        (二)协调工作与生活时间
        (三)提高工作时间管理反思能力
        (四)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三、学校管理者改进时间管理策略
        (一)学校应合理安排班主任任课工作量
        (二)学校辅助优化时间结构
        (三)组织强化有针对性的培训
        (四)提高科学的管理能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查问卷
附录2 访谈提纲
附录3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4)实习教师专业发展的叙事研究 ——以学科教学(语文)研究生H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缘起
        1. 选题背景
        2. 研究意义
    (二) 研究综述
        1.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综述
        2. 教育实习研究综述
    (三) 研究设计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3. 核心概念
一、教育实习与教师专业发展
    (一) 教育实习
        1. 教育实习的性质与特点
        2. 教育实习的地位与作用
        3. 教育实习的目的
        4. 教育实习的任务
    (二) 教师专业发展
        1. 教师专业发展的结构
        2.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与历程
        3. 叶澜、白益民: “自我更新”取向教师专业发展
二、H教师教育实习中的关键性事件叙事
    (一) 实习前的准备阶段叙事
        1. 事件一: “坚定无悔”的人生目标
        2. 事件二: “来之不易”的实习机会
        3. 事件三: “惊喜连连”的职前准备
    (二) 教师初体验:实习初期阶段叙事
        1. 事件四: 岗前试讲:教学初认知
        2. 事件五: 走上讲台:教师生涯第一课
    (三) 试错改进: 专业发展中的不断摸索
        1. 事件六: 面临困难:来自新教材的挑战
        2. 事件七: 迷茫处境: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四) 渐入佳境:实习中的自我更新
        1. 事件八: 逐渐成长: 完美呈现的一节课
        2. 事件九: 迎接重任: 压力重重的公开课
    (五) 归纳总结:H教师的成长与变化
        1. 身份认知的转向: 学生——教师
        2. 专业知识的转化: 理论——实践
        3. 专业能力的提升: 被动——主动
        4. 专业理念的转变: 迷茫——坚定
三、研究反思与启示
    (一) 教育实习对实习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1. 教育实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起点
        2. 教育实习为实习教师提供观摩学习的平台
        3. 教育实习可以触发关键性事件
    (二) 实习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 及时归纳实习中的工作反思与总结
        2. 实习教师的专业综合能力需要加强
        3. 教育实习过程应更加规范和专业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致谢

(5)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研究 ——以F中学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以“立德树人”回应青少年成长时代挑战
        (二)用“落实机制”破解立德树人关键问题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立德树人
        (二)关于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三)关于中学德育工作
        (四)关于中学德育工作的国际比较
    三、研究问题
    四、核心概念界定
        (一)立德树人
        (二)落实机制
    五、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六、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一章 正本清源:关于立德树人的历史溯源与发展探寻
    一、关于立德树人的历史溯源
    二、党的教育方针与立德树人的发展探寻
        (一)党的历史实践赋予立德树人的使命与责任
        (二)关于新时代立德树人重要论述的研究
第二章 现实审视:F中学立德树人工作落实的实践梳理
    一、个案F中学的基本情况
        (一)F中学办学发展历程与区域影响
        (二)F中学建校以来课程与教学改革历史梳理
    二、F中学立德树人工作实践研究样例
        (一)以“1247”工作模式为载体的共青团、少先队工作
        (二)以贯通式架构为依托的思政一体化课程实施
        (三)以在体验中提升为追求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
        (四)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五)以共同促进学生成长为目标的家校合作工作
    三、依据《指南》分类梳理F中学工作实践
        (一)基于课程育人维度
        (二)基于文化育人维度
        (三)基于活动育人维度
        (四)基于实践育人维度
        (五)基于管理育人维度
        (六)基于协同育人维度
第三章 积极支撑: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有益经验
    一、基于顶层设计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关注国家教育政策的解读
        (二)坚持学校改革规划的设计
        (三)统筹学校改革资源的协调
    二、以管理效能服务立德树人工作实施
        (一)强化制度建设
        (二)强化师资培育
    三、以实践落地保障立德树人工作效果
        (一)以五育并举为导向的全学科融合
        (二)家校社会的全过程协同
        (三)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全方位评价
第四章 内视反听: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问题反思
    一、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实证分析
        (一)教师层面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二)学生层面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三)面向师生家长及居民的访谈与分析
        (四)基于实证研究的问题小结
    二、立德树人工作落实的目标机制问题
        (一)立德树人系统化实施有待加强
        (二)应重视立德树人诸多要素的良性互动
        (三)需强化全面响应育人方式变革意识
    三、立德树人工作落实的内容机制问题
        (一)顶层设计与底层实施的双线融合契合度不够
        (二)“五育并举”培养体系中德育路径创新还需拓宽
        (三)需深化核心价值观教育与课程、活动的深度融合
        (四)应更注重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宽视野
        (五)需强化破“五唯”背景下的科学评价指标体系建设
    四、立德树人工作落实的协同机制问题
        (一)需加速提升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建设
        (二)德育一体化纵向衔接与横向融合还需提升
        (三)需建立教师专业发展与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四)家校社三方协同育人发展不均衡
第五章 完善之路: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重新建构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理论指导与内在逻辑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体系
        (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于《指南》六个维度重构F中学立德树人实施路径
        (一)课程育人:中小学一体化课程体系
        (二)文化育人:学校德育文化传承与创新
        (三)活动育人:主体性德育活动体系
        (四)实践育人:依托团·队学生工作体系开展综合实践
        (五)管理育人: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六)协同育人:多要素协同育人体系
    三、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重构建议
        (一)指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目标机制
        (二)服务于育人目标的内容机制
        (三)落实“三全育人”的协同机制
参考文献
附录
    一、F中学学科德育渗透工作
    二、F中学家校委员会工作制度
    三、F中学教育综合改革自评报告
    四、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调查问卷报告
    五、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访谈提纲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6)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胜任力现状研究 ——以上海市H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政府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要求
        (二)我国加快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三)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胜任力培养体系的缺少
        (四)当今家庭教育的缺失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问题
    四、核心概念界定
        (一)家校共育
        (二)胜任力
        (三)小学班主任胜任力
        (四)班主任家校共育胜任力
    五、文献综述
        (一)关于家校共育的相关研究
        (二)关于胜任力的相关研究
        (三)关于教师胜任力的相关研究
        (四)对相关文献的评述
    六、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七、论文框架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研究方案的制定
        (一)构建问卷理论框架
        (二)设定指标体系
        (三)问卷的编制
    二、试测问卷的发放与处理
    三、项目分析
        (一)检验高低组在题项的差异
        (二)题总相关分析
        (三)信效度分析
        (四)探索性因子分析
    四、访谈设计
第三章 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胜任力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对象基本概况
    二、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胜任力的总体情况
    三、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胜任力的各维度情况
        (一)知识素养维度
        (二)家校交流与协作能力维度
        (三)心理品质维度
        (四)自我反思与提升维度
    四、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胜任力的内部差异
        (一)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胜任力在性别上的差异
        (二)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胜任力在教龄上的差异
        (三)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胜任力在担当班主任年数上的差异
        (四)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胜任力在任教学科上的差异
        (五)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胜任力在培训次数上的差异
        (六)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胜任力在家校共育理念上的差异
        (七)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胜任力在家校沟通总体评价上的差异
    五、小学班主任家校沟通的现状
        (一)小学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主要内容
        (二)小学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主要方式
        (三)小学班主任最有效的沟通对象
        (四)小学班主任最难以沟通的家长类型
        (五)影响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胜任力水平的因素
        (六)小学班主任意愿自主提升家校共育胜任力的能力要素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一)小学班主任整体家校共育胜任力良好但存在不足
        (二)不同的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胜任力之间存在差异
        (三)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胜任力各维度表现水平具有差异
        (四)多种因素影响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胜任力
    二、对策与建议
        (一)鼓励男、女教师都参与家校共育
        (二)积极开展家庭教育研究
        (三)提升小学班主任物质待遇,增强心理关怀
        (四)精心策划个性化的校园亲子活动
        (五)打造家校共育校本课程,丰富家校共育理念与理论知识
        (六)引导家长关心儿童身心健康,协助班主任育人
        (七)设立家校矛盾机制优化方案
    三、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调查问卷
附录二 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胜任力访谈提纲后记
致谢

(7)小学英语学科育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英语(牛津上海版)》四年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英语学科德育的缺失
        1.1.2 英语学科育人的价值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德育
        1.2.2 学科育人
        1.2.3 小学英语学科育人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2章 小学英语学科育人的现状调查
    2.1 问卷调查
        2.1.1 问卷调查设计
        2.1.2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2.2 课堂观察
        2.2.1 课堂观察设计
        2.2.2 课堂观察结果与分析
    2.3 教师访谈
        2.3.1 教师访谈设计
        2.3.2 教师访谈结果与分析
第3章 小学英语学科育人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3.1 存在问题
        3.1.1 教师对英语学科育人的了解不足、相关意识淡薄
        3.1.2 教师的英语学科育人方法单一、过于表面
        3.1.3 英语学科育人缺乏成效
    3.2 原因分析
        3.2.1 “重智育,轻德育”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3.2.2 教师缺乏相关指导,英语学科育人能力不足
        3.2.3 现行评价制度与英语学科育人目标不匹配
第4章 优化小学英语学科育人的对策
    4.1 加强英语学科育人指导,开发英语学科育人资源
    4.2 加强英语学科育人教学实践创新
        4.2.1 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涵
        4.2.2 创设蕴含德育内涵的语境
        4.2.3 将德育内涵与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活动相结合
        4.2.4 借助板书、课后作业和活动强化学科育人
    4.3 建立英语学科育人评估机制,加强监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教师问卷调查
附录B 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8)从一粒种子到一棵大树 ——一位优秀青年高中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理论概述
    (一)概念界定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理论基础
二、L老师的职前期——埋下种子
    (一)故乡的长辈
    (二)学生时代
    (三)思考:奠定专业发展的基础
三、L老师的职初期——生根发芽
    (一)导师引领
    (二)同事离职
    (三)业余爱好
    (四)思考:明确专业发展的方向
四、L老师班主任专业发展的能力建构期——开枝散叶
    (一)遭遇责难
    (二)教师善与学生爱
    (三)家庭支持
    (四)思考:激发专业发展的潜力
五、L老师班主任专业发展的热情成长期——开花结果
    (一)幽默教学
    (二)我们的舞台
    (三)线上班会
    (四)学生留言
    (五)思考:升华专业发展的内在理念
六、对优秀青年高中班主任专业发展的系统分析
    (一)以满足高中生的精神需求为目标
    (二)以个人与组织环境的影响为推动力
    (三)以专业知识、道德、能力的发展为核心
    (四)以追求自主专业发展为路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访谈提纲
附录B 原创班歌节选
致谢

(9)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第二节 理论基础
第二章 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目标、流程与测评模型
    第一节 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目标
    第二节 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流程
    第三节 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测评模型
第三章 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存在问题
    第一节 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问题提炼
    第二节 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常见问题分析
第四章 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
    第一节 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优化策略
    第二节 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常见问题应对策略
第五章 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优化策略实施方案
    第一节 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施方案设计
    第二节 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施方案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专家访谈记录
致谢

(10)高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
2.“家国情怀”素养的分析
    2.1 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
    2.2 核心素养下的“家国情怀”内涵
    2.3 培养“家国情怀”的必要性
3.“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途径
    3.1 主课堂:历史教学方法研究
    3.2 第二课堂:主题班会课途径
    3.3 第三课堂:结合疫情新形势培养家国情怀
    3.4 第四课堂:真实情境里的研学途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班主任工作的体会与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关键事件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研究[D]. 蒲燕燕.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2]团体心理辅导对初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的促进研究 ——以沈阳市S中学初一年级为例[D]. 李佰隆. 沈阳大学, 2021(09)
  • [3]汕头市N区初中班主任工作时间管理的现状研究[D]. 翁彦贞.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12)
  • [4]实习教师专业发展的叙事研究 ——以学科教学(语文)研究生H为例[D]. 邢海月.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5]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研究 ——以F中学为个案[D]. 闫佳伟.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6]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胜任力现状研究 ——以上海市H区为例[D]. 赵艺怡.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7]小学英语学科育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英语(牛津上海版)》四年级为例[D]. 沈煌琦.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8]从一粒种子到一棵大树 ——一位优秀青年高中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叙事研究[D]. 王璐璐.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9]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D]. 桑芊芊. 扬州大学, 2020(05)
  • [10]高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途径[D]. 杜蓓. 西南大学, 2020(05)

标签:;  ;  ;  ;  ;  

班主任工作的体会与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