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透热联合噻替哌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复发的疗效观察

高频透热联合噻替哌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复发的疗效观察

一、高频透热合并膀胱灌注噻替哌预防表浅性膀胱癌复发的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靳英辉,曾宪涛[1](2019)在《中国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治疗与监测循证临床实践指南(2018年标准版)》文中指出1指南制定过程与方法1.1指南制定方法学根据美国医学科学院(Institution of Medicine,IOM)最新指南定义,并以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在2014年发表的最新版本指南制定手册为指导[1-2]。1.2指南的目标用户泌尿外科医师及护理人员、全科医生及护理人员、从事膀胱癌治疗的教学及研究人员。1.3指南的目标人群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患者。

刘晓飞[2](2016)在《同期经尿道电切术治疗非浸润性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分析》文中指出背景与目的在我国泌尿系统疾病里,膀胱癌是发病率高居第1位的恶性肿瘤。初发膀胱癌中多数都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1]。对NMIBC的治疗多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其特点是术后较容易发生复发。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导致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碍最多见的一种良性疾病,其发病率和年龄有正相关的关系,在60岁时约有一半的人发病,而到80岁时中有高达83%的男性均罹患此病[4]。针对BPH患者的治疗,手术多采用TUVP。膀胱癌患者中有7%同时合并BPH。膀胱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尚不明十分确,BPH引起的下尿路梗阻被认为可能是原因之一。NMIBC和BPH二者位置上相近,手术入路一致,从手术方式来讲可以同期手术治疗。同期手术会使得尿道前列腺部暴露出比较大的创面,鉴于膀胱肿瘤多为尿路移行上皮细胞癌,具有种植转移的特性,同期手术是否会提高膀胱肿瘤术后的复发情况,目前尚无准确定论。因此进行同期手术对NMIBC合并BPH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及对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探讨对NMIBC合并BPH患者同期施行TURBT和TUVP的可行性和疗效,对患有膀胱肿瘤同时合并BPH的病人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1月-2015.6月收治的NMIBC合BPH患者的临床资料,总共69例,其中同期行TURBT及TUVP术者34例,作为研究组,单纯行TURBT术者35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对比两组术后肿瘤复发率、平均复发时间、前列腺窝复发例数等肿瘤复发情况以及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膀胱冲洗天数、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等围手术期观察指标和研究组术前术后IPSS评分、最大尿流率Qmax、PVR等的变化情况,来探讨同期手术治疗NMIBC合并BPH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手术全部顺利做完。研究组5例复发,复发率为14.70%,初次复发平均时间为16.80月,对照组4例复发,复发率为11.42%,初次复发平均时间为17.25月;两组在随访过程中均未发现有前列腺窝处种植转移病例,两组复发率及复发时间的对比差异并不显着(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平均51.28±17.8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74.26±26.73ml;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平均4.63±1.56d;术后住院时间平均6.75±1.43d。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26.72±12.37min;出血量平均21.70±10.28ml;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平均3.12±1.13d;术后住院时间平均6.49±1.55d。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手术时间更长,平均出血量更多,平均膀胱冲洗时间更长,(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则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例发生暂时性压力性尿失禁,经盆底肌训练及应用膀胱松弛剂后1周内得到完全改善。1例术后膀胱出血,1例术后膀胱颈口挛缩。共3例并发症(8.82%)。对照组1例术后尿道狭窄,行尿道狭窄冷切术后排尿正常,2例并发术后膀胱出血,给予对症治疗后好转。也是共3例(8.57%)。两组均未出现膀胱穿孔、电切综合征等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术前IPSS评分平均21.25±5.58分,Qmax平均7.83±2.65ml/s,残余尿量平均76.3±28.2ml。术后IPSS评分平均6.35±3.27分,Qmax平均18.61±7.37ml/s,残余尿量平均16.72±2.23ml。术后下尿路梗阻症状的指标与术前相比较,均较术前有所改善,差异显着(P<0.05)。结论1、同期手术与单纯行TURBT相比,并未增加膀胱肿瘤的复发率,也不增加癌细胞种植转移于前列腺窝的风险。同时同期手术还可以解除病人的下尿路梗阻症状,使患者得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同期手术有效果可靠、使患者不用再接受二次手术、减轻病人经济压力的优点。2、同期手术与单纯手术相比,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并不增加,也不增加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但手术时间延长,手术过程出血量增多、术后持续膀胱冲洗的时间延长。

李秀银,赵淑香[3](2014)在《经膀胱造瘘治疗早期膀胱癌》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早期膀胱肿瘤在特殊情况下如合并尿道狭窄、梗阻或位于"盲区"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5例特殊情况下经膀胱造瘘通道采取汽化电切术(TURBT)治疗膀胱肿瘤。结果经膀胱造瘘能顺利完成TURBT且效果满意。结论经膀胱造瘘完成TURBT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是治疗早期膀胱癌合并尿道狭窄、梗阻等的理想方法。

沈群山[4](2014)在《4-羟苯维胺酯抑制大鼠膀胱癌的COX-2的表达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4-羟苯维胺酯(N-4-hydroxyphenyl retinamide,4-HPR)在膀胱内灌注对N-甲基-N-亚硝基脲(N-methyl-N-nitrosourea,MNU)诱导膀胱癌的可能干预机制。方法:7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包括空白对照组(A组,n=10),MNU造模组(B组,n=15)、MNU/4-HPR干预组(C组,n=15)、MNU/ADM(adriamycin)干预组(D组,n=15)和MNU/BCG(Bacillus Calmette Guerin)干预组(E组,n=15)。C、D和E组分别给予4-HPR(0.2mg)、ADM(0.2mg)、BCG(0.5mg)与MNU(0.2mg)交替行膀胱内灌注,共灌注10周。对照组(生理盐水)、MNU造模组(0.2mg)共灌注5周。每次灌注均保证药物在膀胱内保留时间不低于2h。给药结束后1周处死大鼠,行病理检查(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S-P法,检测大鼠膀胱肿瘤中COX-2的表达和MVD的表达)及TUNEL法检测癌细胞的凋亡。结果:1.大鼠膀胱组织的病理结果显示:A组中的绝大多数切片上皮细胞排列整齐,未发现明显的病理改变;而B组的癌变率为93.3%,主要表现为细胞层次增多,排列紊乱,有病理性核分裂相,局部或区域性黏膜上皮乳头状增生等;C、D和E组的组织病理学检查与B组相似,但细胞层次、病理性核分裂相较造模组少。2.免疫组化(S-P法)结果为:(1)COX-2表达结果显示:C、D和E组的COX-2表达分别为(1.70±1.892)分、(1.67±1.936)分和(1.50±1.780)分,均低于B组的(4.80±3.293)分(P <0.05)。但这三组间的COX-2表达水平无显着性差异(P>0.05)。(2)MVD表达结果表明:C、D和E组的MVD计数结果依次为(19.10±4.228)个、(16.89±2.205)个和(13.20±2.974)个,均低于MNU组的计数(30.30±4.218)个。由统计分析可知,4-HPR组的MVD计数与MNU造模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CG组的MVD计数低于ADM组与4-HPR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DM组与4-HPR组之间的MVD计数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3. TUNEL法检测癌细胞的凋亡结果表明:C、D和E组癌细胞的凋亡指数分别为(12.90±2.424)%、(14.89±2.759)%和(15.10±2.514)%,均高于MNU造模组(3.50±1.581)%。统计分析显示:4-HPR组的癌细胞凋亡指数高于MNU造模组的凋亡指数,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C、D组及E组之间的癌细胞凋亡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4-HPR对MNU诱导膀胱癌的发生有干预作用,干预效果与ADM、BCG相似;4-HPR对膀胱癌的干预机制可能是基于抑制癌细胞COX-2表达,诱导癌细胞凋亡。

李黎波,李文敏,项蕾红,秦中平,王洛伟,林尽染,马英,罗荣城,黄正[5](2012)在《光动力疗法在中国的应用与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光动力疗法是一种具有高度选择性或称靶向性的药械联用技术。我国开展光动力疗法的临床研究和应用已有逾三十年的历史,收治了大量病种和病例。本文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得到1980~2012年期间有关光动力疗法治疗肿瘤和非肿瘤疾病的临床文献六百余篇,通过对所报道的疾病类型、治疗病例数、光敏剂和光源、随访时间、疗效和安全性等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以期全面和客观地分析和总结各类临床资料,了解我国光动力疗法在治疗肿瘤和非肿瘤疾病的历史和现状,探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为医护人员提供一篇有指导意义的涉及各科疾病光动力疗法诊治应用情况的参考文献。

吴磊[6](2011)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与电切术治疗的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比较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HoLRBT)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的优缺点。系统评价钬激光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提供临床治疗证据。方法电子检索自1993年~2010年的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并手工检索中文泌尿外科相关杂志,共获得相关论文10712篇,其中5篇符合钬激光切除术(HoLRBT)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的随机对照研究(RCTs),对纳入研究的5篇RCTs质量进行评价,对结果进行Meta分析。观察指标包括:①住院评价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膀胱冲洗例数、导尿管留置时间;②并发症指标:膀胱穿孔、闭孔神经反射、尿道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率;③助诊指标:获得肿瘤分期例数;④随访指标:术后肿瘤原位复发率。结果有5个RCTs符合纳入标准,共计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91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1、住院评价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膀胱冲洗例数、导尿管留置时间。两组手术时间比较:Total WMD=-0.17,95﹪CI(-4.44,4.10),Z=0.08, P=0.94,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HoLRBT)组的手术时间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组没有显着差异;两组住院时间比较:Total WMD=-2.17,95﹪CI(-2.47,-1.87),Z=14.34, P<0.00001,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HoLRBT)组的住院时间比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组短;术后膀胱冲洗例数:RR=0.52,95﹪CI(0.33,0.81),Z=2.87,P=0.004,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HoLRBT)组的膀胱冲洗例数比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组少;尿管留置时间比较:Total WMD=-1.83,95﹪CI(-2.18,-1.47),Z=10.16,P<0.0001,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HoLRBT)组的导尿管留置时间比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组短。2、并发症指标:膀胱穿孔、闭孔神经反射、尿道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膀胱穿孔发生率比较:RR=0.10,95﹪CI(0.03,0.35), Z=3.62,P=0.0003,随访12个月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HoLRBT)组的膀胱穿孔发生率比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组低;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比较:RR=0.01,95﹪CI(0.00,0.13),Z=3.76,P=0.0002,随访12个月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HoLRBT)组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比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组低;尿道狭窄发生率的比较:RR=0.22,95﹪CI(0.03,1.36), Z=1.63,P=0.10 ,随访12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助诊指标:获得肿瘤分期例数获得肿瘤分期例数比较:RR=2.68,95﹪CI(2.27,3.18),Z=11.48,P<0.00001,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HoLRBT)组获得的肿瘤分期例数比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组多;4、随访指标:术后肿瘤原位复发率肿瘤原位复发率的比较:RR=0.81,95﹪CI(0.61,1.07),Z=1.49,P=0.14,随访12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eta分析表明钬激光切除术与传统的TURBT相比有以下特点:(1)HoLRBT与TURBT的手术时间长短没有明显差异。(2)HoLRBT导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短,术后需要膀胱冲洗的例数也比较少。(3)随访12个月膀胱穿孔、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率HoLRBT较TURBT低,术后获得肿瘤分期数多。(4)术后12个月尿道狭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肿瘤原位复发率,两组无明显差异。

江克华,宋兴福,董自强,袁红纲[7](2010)在《表浅性膀胱肿瘤的外科治疗进展》文中指出膀胱癌是我国泌尿外科最常见的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3.2%,其中2/3为表浅性膀胱肿瘤(SBC),包括Ta(无浸润的乳头状癌)、T1(浸润黏膜固有层)和Tis(原位癌)。SBC约80%出现局部复发,但转移率<10%。目前SBC治

肖锋[8](2008)在《5-氟尿嘧啶膀胱灌注疗法预防膀胱移行细胞癌电切术后复发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2000—2007年初发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电切术后患者,根据术后膀胱灌注情况分为丝裂霉素组、羟喜树碱组、5—氟尿嘧啶组,未行膀胱灌注者为对照组,对不同组别患者平均复发期,3、5年生存率及膀胱灌注的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灌注组平均复发时间为30.1—31.3个月,5年生存率67.9%—78.5%。各灌注组间复发期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各灌注组与对照组复发期均有显着差别。膀胱灌注的总不良反应率为23.1%—35.7%,主要为尿路刺激症状、流感样症状,一般均可耐受。5-氟尿嘧啶不良反应高于传统灌注药物,但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膀胱灌注可延长肿瘤复发期,5-氟尿嘧啶疗效不低于传统灌注药物,且价格低廉,副作用可耐受,可作为一种潜在的膀胱灌注药物继续研究。

章宗武[9](2007)在《低剂量丝裂霉素C术中应用预防膀胱癌复发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低剂量丝裂霉素C(MMC)术中肿瘤基底部注射联合即刻膀胱灌注或联合膀胱粘膜下广泛注射对预防膀胱癌(BC)术后复发和进展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7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初发病例,男56例,女17例,平均年龄52岁(17~73岁),均接受保留膀胱手术。术中随机分成三组:A、B组分别作为治疗组,A组27例,采用低剂量MMC(MMC10mg加生理盐水100ml配制的MMC液,即0.10g/L)术中肿瘤基底部注射,联合膀胱即刻灌注;B组22例,采用相同剂量的MMC术中肿瘤基底部注射,联合膀胱粘膜下广泛注射。A、B两组术后均定期行MMC 20mg加生理盐水50ml(0.40g/l)膀胱灌注治疗。C组24例作为对照组,仅术后采取20mgMMC加生理盐水50 ml(0.40g/l)定期膀胱内灌注治疗。术后随访12~60个月,平均随访36个月,统计术中低剂量MMC肿瘤基底部注射联合即刻膀胱灌注组(A组)和术中低剂量MMC肿瘤基底部注射联合膀胱粘膜下广泛注射组(B组)的肿瘤复发率(RR)及进展率(PR),与同期仅用MMC20mg术后定期膀胱灌注组(C组)进行比较,分析三组的复发和进展情况及与初发肿瘤分期、分级的关系。结果①全组复发14例,RR19.18%(14/73)。A组复发3例,平均复发时间15.67个月,RR11.11%(3/27)。B组复发2例,平均复发时间17.00个月,RR9.09%(2/22)。C组复发9例,平均复发时间11.00个月,RR为37.50%(9/24)。A、B两组间RR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而A、B两组RR与C组相比明显降低,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②A组复发:G2 T21例,G32例(T21例,T31例);B组复发:G2T21例,G3T21例;C组复发:G24例(T22例,T32例),G35例(T22例,T33例)。三组复发肿瘤细胞病理分级升高共4例,,其中A组病理由G2升高至G31例;C组3例病理分级升高,即由G1升高至G21例,由G2升高至G32例,各组间分级PR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共有10例发生肌层浸润进展,其中B组1例,C组3例,浸润至膀胱浅肌层的T2期; A组1例,C组5例,浸润至深肌层的T3期。A、B组间分期PR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A、C组间和B、C组间分期PR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③A组原位复发1例(1/27),异位复发2例(2/27);B组原位复发1例(1/22),异位复发1例(1/22);C组原位复发8例(8/24),异位复发1例(1/24)。A、B、C组间异位复发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 A组与C组和B组与C组间原位复发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④治疗期间,共有39例发生局部反应。A组15例(20.55%,15/73)中,Ⅰ级12例,Ⅱ级3例;B组13例(17.81%,13/73)中,Ⅰ级10例,Ⅱ级3例;C组11例(15.07%,11/73)中,Ⅰ级10例,Ⅱ级1例。未见膀胱粘膜坏死、骨髓抑制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低剂量MMC(10mg, 0.10g/L)术中肿瘤基底部注射联合即刻膀胱灌注或联合膀胱粘膜下广泛注射,对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及抑制肿瘤进展具有相似的疗效,其疗效均明显优于单纯MMC术后定期膀胱灌注治疗,且安全、可靠,尤其适用于低中风险的Ta或T1期的BC患者,为T2或T3期的BC患者增加了保留膀胱的治疗机会,可作为治疗膀胱癌的较为理想的方法。

马雪涛[10](2006)在《四种不同药物在膀胱肿瘤术后灌注治疗的疗效及副作用的比较分析 ——附280例病例报告》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研究对象为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280例膀胱肿瘤患者,在其术后分别给予化疗药物、免疫制剂交替膀胱内灌注及单独应用化疗药物、免疫制剂进行灌注并对其效果及副作用进行比较分析,以了解目前化疗药物、免疫制剂联合灌注疗法对膀胱肿瘤术后的疗效。结果表明:丝裂霉素及卡介苗交替灌注对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的疗效优于单用卡介苗及丝裂霉素的膀胱内灌注治疗,羟基喜树碱和白介素-2交替灌注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用羟基喜树碱及白介素-2进行内灌注治疗,上述联合疗法的副作用与单独用药相比并无增加。

二、高频透热合并膀胱灌注噻替哌预防表浅性膀胱癌复发的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频透热合并膀胱灌注噻替哌预防表浅性膀胱癌复发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治疗与监测循证临床实践指南(2018年标准版)(论文提纲范文)

1 指南制定过程与方法
    1.1 指南制定方法学
    1.2 指南的目标用户
    1.3 指南的目标人群
    1.4 利益冲突声明
    1.5 临床问题的遴选与确定
    1.6 证据的检索、合成与评价
    1.7 推荐意见的形成
    1.8 使用说明
    1.9 指南制定委员会
    1.1 0 证据分级及推荐等级标准
    1.1 1 版本的说明
    1.1 2 指南制定的经费来源
    1.1 3 指南中涉及NMIBC的分期、分级及危险程度分类参考标准
    1.1 4 BCG治疗失败的定义
    1.1 5
2 推荐意见及说明
    2.1 NMIBC关于手术治疗的相关问题
    2.2 NMIBC关于化疗的相关问题
    2.3 关于NMIBC免疫治疗的相关问题
    2.4 关于联合治疗NMIBC的相关问题
    2.5 关于NMIBC原位癌治疗的相关问题
    2.6 关于NMIBC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相关问题
    2.7 NMIBC复发的相关治疗问题
    2.8 关于NMIBC随访监测的相关问题
3 NMIBC治疗与监测指南实施流程图
4 未来研究的优先建议

(2)同期经尿道电切术治疗非浸润性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非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现状及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3)经膀胱造瘘治疗早期膀胱癌(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设备
    1.3 术前准备
    1.4 手术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4-羟苯维胺酯抑制大鼠膀胱癌的COX-2的表达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设备仪器
        1.4 各溶液制备方法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动物的饲养分组及灌注方法
        2.2 药物灌注方法
        2.3 标本取材,固定、包埋、切片
        2.4 苏木精-伊红(HE)染色
        2.5 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操作步骤
        2.6 TUNEL 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
        2.7 环氧化酶-2(COX-2)表达计算及微血管密度(MVD)计数方法
        2.8 TUNEL 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计算
        2.9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一般情况观察
    2 标本的大体观察
    3 组织病理学检查
    4 各实验组环氧化酶-2(COX-2)表达结果
    5 各实验组微血管密度(MVD)表达结果
    6 各实验组凋亡指数结果
    7 COX-2 与 MVD、凋亡指数相关性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5)光动力疗法在中国的应用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原理和技术
    一、光敏剂
    二、光源和光传输
    三、氧合作用
    四、剂量
临床应用
    一、皮肤肿瘤和癌前病变
    二、头颈部肿瘤
    三、脑部肿瘤
    四、肺部肿瘤
    五、消化系统肿瘤
    六、膀胱癌
    七、妇科肿瘤
    八、四肢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
    九、鲜红斑痣
    十、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
    十一、尖锐湿疣
    十二、痤疮
    十三、牙周病
    十四、消化道黏膜血管病变
结语和展望

(6)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与电切术治疗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对照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5-氟尿嘧啶膀胱灌注疗法预防膀胱移行细胞癌电切术后复发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综述
致谢

(9)低剂量丝裂霉素C术中应用预防膀胱癌复发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低剂量丝裂霉素 C 术中应用预防膀胱癌复发的临床研究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10)四种不同药物在膀胱肿瘤术后灌注治疗的疗效及副作用的比较分析 ——附280例病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致谢

四、高频透热合并膀胱灌注噻替哌预防表浅性膀胱癌复发的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治疗与监测循证临床实践指南(2018年标准版)[J]. 靳英辉,曾宪涛.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19(07)
  • [2]同期经尿道电切术治疗非浸润性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分析[D]. 刘晓飞. 郑州大学, 2016(03)
  • [3]经膀胱造瘘治疗早期膀胱癌[J]. 李秀银,赵淑香. 中国医药指南, 2014(13)
  • [4]4-羟苯维胺酯抑制大鼠膀胱癌的COX-2的表达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D]. 沈群山. 皖南医学院, 2014(05)
  • [5]光动力疗法在中国的应用与临床研究[J]. 李黎波,李文敏,项蕾红,秦中平,王洛伟,林尽染,马英,罗荣城,黄正.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012(05)
  • [6]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与电切术治疗的Meta分析[D]. 吴磊. 南华大学, 2011(11)
  • [7]表浅性膀胱肿瘤的外科治疗进展[J]. 江克华,宋兴福,董自强,袁红纲. 山东医药, 2010(46)
  • [8]5-氟尿嘧啶膀胱灌注疗法预防膀胱移行细胞癌电切术后复发的研究[D]. 肖锋. 吉林大学, 2008(10)
  • [9]低剂量丝裂霉素C术中应用预防膀胱癌复发的临床研究[D]. 章宗武. 安徽医科大学, 2007(08)
  • [10]四种不同药物在膀胱肿瘤术后灌注治疗的疗效及副作用的比较分析 ——附280例病例报告[D]. 马雪涛. 吉林大学, 2006(10)

标签:;  ;  ;  ;  ;  

高频透热联合噻替哌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复发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