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论文文献综述)
张磊[1](2021)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斜疝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斜疝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8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随机分为对比组及研究组,各40例。对比组采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研究组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比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比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比组的8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比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复发率2.50%低于对比组的1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股沟斜疝患者采取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虽然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但是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更具优势,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较低,可作为推荐术式在腹股沟斜疝患者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廖志明,廖安生[2](2021)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89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行Bassini疝修补术,观察组患者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疾病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5.12±1.08)d、下床活动时间(2.29±0.38)h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96±1.28)d、(9.68±0.5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9%,低于对照组的4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疾病复发率为2.22%,低于对照组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Bassini疝修补术,将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于腹股沟疝治疗中更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且手术安全性高,疾病复发率低。
林昌华[3](2021)在《不同术式在腹股沟疝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合理选择与应用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腹股沟疝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中合理选择各种不同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收治的416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n=208)和对照组(n=208),观察组根据术中具体解剖情况分别采取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腹膜前间隙修补术3种不同术式无张力修补术,对照组均采取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比两组术后出血、切口感染、慢性疼痛、手术部位异物感、补片排斥反应和疝气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出血、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慢性疼痛、手术部位异物感、补片排斥反应、疝气复发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3.5%,低于对照组的29.3%(P<0.05)。结论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中根据不同解剖情况选择合理的术式较单一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复发率明显降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借鉴,可以在基层医院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应用。
吴连,王宁[4](2021)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腹股沟疝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屯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腹股沟疝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Bassini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观察7 d且在住院期间均实施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术前与术后1 d血清β-内啡肽(β-EP)、总抗氧化能力(T-AOC)、生长激素基因(GH)、胰岛素(INS)水平及MMP-2、MMP-9、TIMP-1、TIMP-2水平;统计两组患者术后7 d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着低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着短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1 d两组患者血清β-EP水平均显着升高,但观察组显着低于对照组;术后1 d两组患者血清T-AOC、GH、INS及MMP-2、MMP-9、TIMP-1、TIMP-2水平显着降低,观察组患者血清T-AOC、GH、INS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而血清MMP-2、MMP-9、TIMP-1、TIMP-2水平均显着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阴囊积液和术后疼痛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可有效缩短腹股沟疝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同时缓解患者术后氧化应激反应,恢复患者腹股沟区胶原蛋白分解和合成的平衡,促进患者病情康复,且安全性较高。
蔡瑞文,余德红[5](2021)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效果及对血清MMP-2、TIMP-1、β-EP、T-AOC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效果及对血清金属蛋白酶-2(MMP-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β-内啡肽(β-EP)、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于商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外科接受治疗93例腹股沟疝患者,依据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行传统疝修补术,观察组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第1天氧化应激指标(β-EP、T-AOC),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第7天MMP-2、TIMP-1。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首次下床时间及总住院时长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β-EP水平均高于术前,T-AOC水平均低于术前,观察组β-EP水平低于对照组,T-AO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两组MMP-2、TIMP-1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股沟疝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效果显着,可有效降低氧化应激指标,降低MMP-2、TIMP-1水平,有利于促进患者机体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汪煜[6](2021)在《腹股沟疝三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及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Rutkow手术)、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approach,TAPP)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 approach,TEP)的临床疗效和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和讨论,以明确哪种手术方式更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方法:选取我科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符合条件的204例单侧腹股沟疝患者进行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204例患者按照1∶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三组(Rutkow组、TAPP组、TEP组),每组68例。Rutkow组、TAPP组、TEP组的患者分别接受Rutkow术式、TAPP术式、TEP术式。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术中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总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相关指标(术后炎症因子、术后疼痛评分、术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腹膜前/补片前间隙引流管引流量)、术后近期并发症(血清肿、血肿、切口或补片感染、术后急性尿潴留)发生情况、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疝复发率、住院费用和术后住院时间。本研究中测定的炎症因子为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计分法。归纳数据并用统计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研究过程中有18例患者脱落,最终完成本次研究全程的患者共186例,其中Rutkow组58例,TAPP组65例,TEP组63例,各组患者的基线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以下各项数据均按照Rutkow组、TAPP组、TEP组的顺序进行介绍,不再赘述。手术时间:各组数据依次为(52.16±7.72)min、(66.31±6.94)min、(49.25±9.66)min,P<0.001,成对比较得TAPP组长于Rutkow组(P<0.001)和TEP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utkow组和TEP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切口长度:各组数据分别为6.22(5.75,6.84)cm、2.03(1.92,2.26)cm、2.18(2.00,2.38)cm,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成对比较得Rutkow组长于TAPP组(P<0.01)和TEP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TAPP组和TEP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274)。术中出血量:各组数据分别为(31.98±12.10)ml、(25.15±10.04)ml、(19.68±9.15)ml,P<0.001,两两比较得Rutkow组多于TAPP组(P<0.001)和TEP组(P<0.001),TAPP组多于TEP组(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24小时CRP:各组数据依次为0.62(0.37,0.89)mg/L、0.71(0.41,0.96)mg/L、0.76(0.27,1.03)mg/L,P=0.5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小时CRP:各组的数据依次为16.20(10.57,19.02)mg/L、11.83(8.48,14.68)mg/L、10.38(8.11,12.61)mg/L,P<0.001,成对比较得出Rutkow组高于TAPP组(P=0.002)和TEP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PP组和TEP组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209)。术后72小时CRP:各组数据依次为13.21(7.45,20.36)mg/L、8.18(4.56,11.10)mg/L、7.52(2.85,9.54)mg/L,P<0.001,成对比较得Rutkow组高于TAPP(P<0.001)和TEP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PP组和TEP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7)。术前24小时IL-6:各组数据依次为2.77(1.93,3.23)ng/L、2.91(2.30,3.16)ng/L、2.85(2.26,3.47)ng/L,P=0.4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小时IL-6:各组数据依次为33.57(29.66,35.93)ng/L、24.06(21.78,25.62)ng/L、19.88(18.61,21.38)ng/L,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成对比较得Rutkow组高于其他两组TAPP(P<0.001)和TEP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PP组高于TEP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72小时IL-6:各组数据依次为17.75(13.09,20.87)ng/L、13.23(11.68,14.97)ng/L、10.78(9.39,12.20)ng/L,P<0.001,Rutkow组差值高于TAPP组(P=0.001)及TEP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PP组高于TEP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苏醒即刻VAS评分:各组依次为3.00(1.75,4.00)分、3.00(1.50,4.00)分、3.00(2.00,4.00)分,P=0.7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h VAS评分:各组依次为5.00(4.00,6.00)分、4.00(2.50,5.00)分、4.00(2.00,5.00)分,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成对比较得Rutkow组的评分大于TAPP组(P=0.001)和TEP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PP与TEP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8)。术后72h VAS评分:各组依次为4.00(2.00,5.00)分、3.00(2.00,4.00)分、3.00(1.00,4.00)分,P=0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成对比较可得Rutkow组的评分大于TAPP组(P=0.011)和TEP组(P=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PP与TEP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术后ADL评分:术后第1天ADL评分:Rutkow组、TAPP组、TEP组依次为65(65,65)分、70(65,75)分、70(65,80)分,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成对比较得Rutkow组的ADL评分高于TAPP组(P=0.001)和TEP组(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APP组与TEP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6)。术后第2天各组ADL评分分别为70(70,70)分、85(85,85)分、85(85,85)分,术后第3天各组ADL评分分别为90(80,90)分、95(90,100)分、100(95,100)分,术后第2天和第3天各组比较的差异与术后第1天一致。术后腹膜前/补片前引流管引流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各组分别为(70.55±26.44)m L、(77.32±23.12)m L、(83.56±24.82)m 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成对比较得TEP组的引流量高于Rutkow组(P=0.0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APP组与Rutkow组(P=0.132)和TEP组(P=0.156)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2天各组患者的引流量分别为(37.48±14.98)m L、(42.60±14.41)m L、(40.63±17.75)m L,各组患者之间成对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99);术后第3天各组患者的引流量分别为(16.48±8.92)m L、(17.91±8.69)m L、(19.56±7.18)m L,各组患者之间成对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27)。术后近期并发症:三组患者共26人出现术后近期并发症,并发症例数为26例,三组患者各项并发症比较的差异分别为血清肿(P=0.566),血肿(P=0.117),切口感染(P=0.003),术后急性尿潴留(P=0.906),Rutkow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高于TAPP组和TE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APP组和TEP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切口感染外的其他三项并发症,各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组患者各项并发症合计人数进行成对比较,Rutkow组的并发症人数多于其他两组(P=0.0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APP组与TEP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慢性疼痛及疝复发:所有患者中仅Rutkow组出现了2例术后慢性疼痛和1例疝复发,术后慢性疼痛(P=0.096),疝复发(P=0.31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各组数据分别为(7625.71±493.59)元、(10850.33±587.50)元、(10039.78±615.80)元,P<0.001,差异有统计意义,成对比较得Rutkow组费用低于TAPP组(P<0.001)和TEP组(P<0.001),TEP组的住院费用低于TAPP组(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住院时间:各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数据依次为7.00(7.00,8.00)d、4.00(4.00,5.00)d、4.00(4.00,4.00)d,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成对比较得Rutkow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时间长于TAPP组(P<0.001)和TEP组(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APP组与TEP组的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1.相比较于TAPP和TEP,开放式的Rutkow手术有着住院费用较低、操作相对简单的优点,其缺点在于手术切口较大、炎症反应较重、术后急性疼痛较重、并发症较多以及住院时间较长。2.相比较于Rutkow手术,TAPP和TEP有着切口较小、术后炎症反应较轻、术后疼痛较轻、并发症较少和住院时间较短的优点,而缺点在于住院费用较高和操作较复杂。3.相比较于TAPP,TEP的操作可能更为复杂且学习曲线可能较长,但其在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炎症反应等方面均优于TAPP,是临床上值得推广的腹股沟疝修补术式。
肖宇旺[7](2020)在《平片式与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比较》文中认为目的:对比平片式与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86例腹股沟疝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平片组40例(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疝环填充组46例(行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两组均随访1年,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住院时长、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疝环填充组手术时间及住院费用均高于平片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平片式与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均具有较好效果,且复发率均较低,但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手术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少。
郑延驰[8](2020)在《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经验》文中指出目的:腹股沟疝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28例腹股沟疝的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疝修补术,观察组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两组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VAS疼痛评分对比。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胃肠道恢复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股沟疝患者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有较好的效果,能降低患者的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孙衍模,张文智,杨针[9](2020)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2月,三亚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腹股沟疝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行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试验组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不同时间疼痛程度、术后第1天血清β-内啡肽(β-EP)水平,记录2组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82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及随访,随访率100%,平均随访时间为(12.45±1.14)个月。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术后伤口疼痛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自主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 h 2组VAS评分均最低,术后2 h至7 d 2组患者VAS评分均先升高后降低,且术后12 h及3 d试验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天,试验组血清β-E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急性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疝复发1例,试验组无疝复发病例。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产生的应激反应更小,可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黄建辉,周健[10](2020)在《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普外科2018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接受手术治疗的成年腹股沟疝患者共计50例开展临床研究。根据手术治疗方式的差异性,将所选的50例患者分为TAPP组(n=25例)和Mesh-Plug组(n=25例)。治疗期间,TAPP组患者实施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Mesh-Plug组患者实施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密切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并对比其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近中期复发率等相关指标。结果:两组间在手术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PP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恢复正常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均显着优于Mesh-Plug组,组间差异较大,P<0.05;TAPP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0%,显着低于Mesh-Plug组的20.00%,组间差异较大,P<0.05;TAPP组患者的近中期复发率为0,与Mesh-Plug组的4.00%相比,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在腹股沟疝治疗中选择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或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均能获得显着效果,但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相比,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具有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机体恢复快等优势,值得在临床治疗中积极宣传并推广。
二、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论文提纲范文)
(1)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斜疝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3.1 对比组 |
1.3.2 研究组 |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
1.5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比较 |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
2.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2.4 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比较 |
3 讨论 |
(2)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观察组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2.3 两组患者术后复发情况比较 |
3 讨论 |
(3)不同术式在腹股沟疝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合理选择与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3 观察指标和随访: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2.2 观察组3种术式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4)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治疗方法 |
1.2.2 护理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临床指标 |
2.2 氧化应激反应 |
2.3 血清MMP-2、MMP-9、TIMP-1、TIMP-2水平 |
2.4 术后并发症 |
3 讨论 |
(5)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效果及对血清MMP-2、TIMP-1、β-EP、T-AOC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纳入与标准 |
1.3 方法 |
1.3.1 对照组 |
1.3.2 观察组 |
1.4 临床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
2.2 两组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
2.3 两组MMP-2、TIMP-1水平比较 |
3 讨论 |
(6)腹股沟疝三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及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2.资料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个人简介 |
致谢 |
综述 腹股沟疝的手术方式及修补材料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7)平片式与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手术方法 |
1.3.1 平片组 |
1.3.2 疝环填充组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手术情况、住院时长、住院费用比较 |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2.3 两组复发情况比较 |
3 讨论 |
(8)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观察组 |
1.3 评价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
2.3 两组VAS疼痛评分对比 |
3 讨论 |
(9)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对象 |
二、方法 |
三、观察指标 |
四、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一、2组患者手术相关参数比较 |
二、2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VAS评分比较 |
三、术后2组患者血清β-EP水平比较 |
四、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比较 |
讨论 |
(10)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 |
1.2.2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临床相关指标 |
2.2 术后并发症 |
2.3 近中期复发率情况 |
3 讨论 |
四、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论文参考文献)
- [1]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斜疝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 张磊.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16)
- [2]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观察[J]. 廖志明,廖安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16)
- [3]不同术式在腹股沟疝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合理选择与应用效果[J]. 林昌华. 福建医药杂志, 2021(04)
- [4]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研究[J]. 吴连,王宁.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15)
- [5]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效果及对血清MMP-2、TIMP-1、β-EP、T-AOC的影响[J]. 蔡瑞文,余德红.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13)
- [6]腹股沟疝三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及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D]. 汪煜.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7]平片式与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比较[J]. 肖宇旺.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18)
- [8]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经验[J]. 郑延驰.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21)
- [9]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孙衍模,张文智,杨针.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04)
- [10]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比较[J]. 黄建辉,周健. 名医, 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