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凉亭灌区渠首滚水坝冲刷成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鸿清,胡明亮,贺贝贝,楼益龙,陆姗姗[1](2013)在《箱形涵洞对河床水沙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以漳河的穿河涵洞为对象,采用物理模型的方法,就3年一遇和50年一遇洪水工况时箱形涵洞所在河道的沿程水位、上下游各断面流速及其下游河床局部冲淤变形等问题进行了试验观测,探讨了箱形涵洞对河床水沙特性的影响。试验表明:在3年一遇和50年一遇洪水工况下,箱形涵洞对上游河床的壅水较少,最大壅水高度分别为0.57m和0.3m;涵洞上游各断面的平均流速较无涵洞时有所减小,且断面横向流速分布曲线更平坦。在迎水面出现了河中心流速较左右岸流速大的现象;在涵洞下游较远的CS8断面的平均流速分别为1.8m/s和3.7m/s,与无涵洞时相差不大;在3年一遇洪水工况下,箱形涵洞洞后能形成Fr=4.52的稳定水跃,使得箱形涵洞下游CS6断面的河床局部冲刷较少,其平均冲刷深度约为0.5m。由此可见,箱形涵洞具有较优的水力条件。
袁先江[2](2007)在《安徽省节水灌溉技术及其发展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从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水资源特点出发,总结了安徽省灌溉历史与现状、灌溉发展的基础条件、灌溉特征以及灌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节水灌溉的内涵、途径以及发展节水灌溉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根据安徽省多年发展灌溉特别是节水灌溉推广与应用的实践经验,结合全省灌溉试验研究成果与国内外节水灌溉现有成果,通过对全省各类节水灌溉技术实践的调查与评价,研究分析了各类节水灌溉技术措施与特点、适应性与技术经济指标。同时在总结各地节水灌溉建设与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对节水灌溉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进行了研究探讨;提出了促进节水灌溉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意见与建议。根据地形、气候、水资源、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本文研究提出了安徽省节水灌溉发展的总体思路、节水灌溉分区及分区发展模式。总体上,全省节水灌溉发展可分为淮北平原区、江淮丘陵区、沿江圩区、皖南山区、皖西山区五大区域;节水灌溉重点布局应放在淮北地区和江淮丘陵地区,工农业、城乡用水矛盾突出的城市郊区,取用水过量、生态环境恶化的地区;节水灌溉发展模式为:大、中型灌区应以渠系防渗为中心进行渠系配套与节水改造;井灌区主要发展低压管道灌溉和喷灌技术,其中喷灌以半固定式和移动式为主;田间灌水技术应重视长沟改短沟,大畦改小畦,土地平整等节水技术;以水稻种植为主灌区应以渠道防渗、水稻节水灌溉技术为主;淮北地区小麦、玉米等旱作物以低压管道、优化灌溉制度、田间工程改造为主,对作物种植连片,且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可适度发展大宗作物的喷灌;花卉、蔬菜、果树等高效经济作物应以发展喷、微灌为重点;同时应重视雨水资源利用技术、耕作保墒技术、覆盖技术和化学保水剂技术的推广应用。
陈言凯,何继红[3](2003)在《花凉亭灌区渠首滚水坝冲刷成因分析》文中认为本文根据水工模型试验及实测河道断面得到的水力要素,从理论上通过计算与分析滚水坝在不同流量级泄洪时所形成的水跃形式,找出了下游海漫冲刷的原因,并对该建筑物在泄洪防冲上提出了处理意见。
二、花凉亭灌区渠首滚水坝冲刷成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花凉亭灌区渠首滚水坝冲刷成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箱形涵洞对河床水沙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设计与验证 |
1.1 试验设计 |
1.2 试验验证 |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2.1 水位沿程变化 |
2.2 涵洞上下游各断面横向流速分布及大小 |
2.3 涵洞下游河床局部冲淤变化 |
3 结论 |
(2)安徽省节水灌溉技术及其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节水灌溉的重要性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 安徽发展节水灌溉的必要性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节水灌溉内涵、途径及技术特点 |
2.1 节水灌溉内涵、途径 |
2.1.1 节水灌溉内涵 |
2.1.2 节水灌溉的途径 |
2.1.3 节水的生物学基础 |
2.2 主要节水灌溉技术特点 |
2.2.1 主要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特点 |
2.2.2 主要节水灌溉非工程技术特点 |
第三章 安徽省灌溉发展及特征 |
3.1 灌溉发展基础条件 |
3.1.1 地形地貌 |
3.1.2 水文气象 |
3.1.3 河流水系 |
3.1.4 土壤植被 |
3.1.5 水资源及其特点 |
3.1.6 社会经济 |
3.2 安徽省农田灌溉用水分析 |
3.2.1 供水工程概况 |
3.2.2 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
3.2.3 灌溉用水分析 |
3.3 安徽省灌溉发展及特征分析 |
3.3.1 灌溉发展历程 |
3.3.2 节水灌溉发展历程 |
3.3.3 农业干旱机遇与特征分析 |
3.3.4 灌溉的特点与形式 |
3.3.5 灌溉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四章 安徽省节水灌溉技术适应性及技术经济指标分析 |
4.1 节水灌溉工程与种植结构适应性分析 |
4.1.1 喷灌适应性 |
4.1.2 微灌适应性 |
4.1.3 管道输水和渠道防渗适应性 |
4.1.4 推广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4.2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经济指标分析 |
4.2.1 投资指标 |
4.2.2 灌溉水利用率及水分生产率 |
4.2.3 节水指标 |
4.2.4 增产指标 |
第五章 节水灌溉分区及发展模式分析 |
5.1 节水灌溉分区 |
5.1.1 分区的原则 |
5.1.2 分区的指标 |
5.1.3 分区 |
5.2 节水灌溉总体发展思路与技术选型原则 |
5.2.1 节水灌溉发展的总体思路 |
5.2.2 节水灌溉技术选型原则 |
5.3 分区发展模式 |
5.3.1 淮北平原 |
5.3.2 江淮丘陵区 |
5.3.3 沿江好区 |
5.3.4 皖西山区 |
5.3.5 皖南山丘区 |
5.3.6 城郊型现代农业灌溉区 |
5.4 综合节水技术模式 |
第六章 节水灌溉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研究 |
6.1 节水灌溉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营机制现状 |
6.1.1 管理体制与运营机制主要形式 |
6.1.2 存在问题 |
6.2 现阶段适宜的节水灌溉工程管理与运行模式 |
6.2.1 灌溉供水社会化有偿服务的管理模式 |
6.2.2 股份合作经营管理模式 |
6.2.3 水利专业户有偿服务经营模式 |
6.3 节水灌溉工程管理的发展方向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花凉亭灌区渠首滚水坝冲刷成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简介 |
2 冲刷原因分析 |
2.1 滚水坝上、下游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分析绘制 |
2.2 滚水坝下游消力池的流量~第二共轭水深关系曲线 |
2.2.1 跃前水深计算 |
2.2.2 跃后水深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
2.3 消力坎c计算 |
2.3.1 过坎水流为自由溢流 |
2.3.2 过坎水流为淹没溢流 |
3 防冲措施探讨 |
四、花凉亭灌区渠首滚水坝冲刷成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箱形涵洞对河床水沙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J]. 张鸿清,胡明亮,贺贝贝,楼益龙,陆姗姗.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3(03)
- [2]安徽省节水灌溉技术及其发展模式研究[D]. 袁先江. 河海大学, 2007(05)
- [3]花凉亭灌区渠首滚水坝冲刷成因分析[J]. 陈言凯,何继红.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