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VXI总线的逻辑分析仪模块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刘永杰[1](2020)在《飞机三相静止变流器综合测试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为飞机的应急电源,三相静止变流器在飞机电源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整体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飞机在空中故障状态下能否安全返航,而电气性能测试将成为对其整体性能进行评判的重要依据。然而目前,飞机修理厂对于三相静止变流器的测试大多采用手动与半自动相结合的方式,测试精度、效率较低。鉴于上述背景,基于先进的虚拟仪器技术与自动测试技术,研究三相静止变流器电气综合测试方法,对提高其测试水平和修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虚拟仪器系统标准模型为依据,以“直流程控电压源+功率分析仪+交流负载”为硬件架构,搭建测试系统的硬件平台;以MFC多线程技术,基于VC++6.0,完成测试系统的软件开发;最后针对X系列飞机某型三相静止变流器,对所研发的测试系统性能进行测试验证。论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论文系统阐述了自动测试系统发展概况及虚拟仪器常用的几种关键总线技术,在对三种虚拟仪器系统模型进行详细概述的基础上,采用标准模型,并以X系列飞机三相静止变流器为依据,完成测试系统的整体方案设计,并分别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给出具体的设计思路。2、基于所提出的硬件整体设计思路,论文采用“直流程控电压源+功率分析仪+交流负载”的硬件架构,辅助以万用表、示波器、PCI板卡、自制适配器箱和接触器箱等部件完成测试系统硬件平台的搭建,并针对所设计的适配器箱中各功能板卡的硬件设计,进行详细的说明。3、基于所提出的软件整体设计思路,在对软件需求分析要点及软件结构设计典型范式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给出基本与功能模块的软件开发流程,以MFC多线程技术,基于VC++6.0,完成测试系统的软件开发。4、基于所搭建的硬件平台及开发的测试软件,论文对X系列飞机某型三相静止变流器合格品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说明。测试结果表明所研发的三相静止变流器电气性能综合测试系统功能稳定可靠,能够满足该型三相静止变流器的电气测试要求。论文所提出的三相静止变流器电气性能综合技术具有硬件设计的灵活性、软件开发的开放性等优势,不仅能够满足X系列飞机某型三相静止变流器电气性能测试需要,而且对于其它机型飞机同类型三相静止变流器电气性能测试具有借鉴意义。
陈永[2](2013)在《基于VXI总线多通道时序触发模块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指出随着脉冲功率源技术的发展,对其参数测试及测控系统的性能提出了严格要求,传统的测试设备已逐渐不能满足脉冲功率源测控系统要求,因而对先进总线及基于先进总线的特殊模块的研究显得格外重要。基于此,本课题针对其测控系统的特殊要求,运用虚拟仪器技术与计算机测控技术,设计了一种满足对脉冲功率源放电控制的时序模块。VXI总线测试平台以其优异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工业、航天等恶劣的测控环境中。本文将VXI总线技术引入脉冲功率源测控领域,提出了一种基于VXI总线技术的多通道时序触发模块的设计方案,以满足脉冲功率源测控系统的需要。模块硬件设计,采用FPGA技术设计了VXI总线寄存器基接口电路及多通道时序产生、延时自检、脉冲参数可调等功能单元,并对相应电路与功能单元进行了仿真分析。在模块软件设计部分,采用Labwindows/CVI软件开发了模块驱动程序,实现了仪器可互换性,并在驱动程序基础上编写了应用程序,针对模块不同功能设计了不同的显示界面,通过VXI接口对模块进行数据通讯及相关控制。最后,对所研制的时序触发模块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现象及数据表明,该模块具有运行稳定可靠、通道多、参数调节范围宽、抗干扰性强、容易升级等特点,为组建基于VXI总线的脉冲功率源测控系统提供了关键模块。
姜晓琳[3](2011)在《LXI逻辑分析仪远程交互程序及网络仪器VISA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现代测试的条件要求更高、环境更加复杂,单一的总线仪器平台已无法满足实际测试的需要,基于局域网甚至以太网的分布式测试系统应运而生。在组建自动测试系统、分布式测试系统的实际应用中,LXI总线凭借其优势逐渐开始显露头角,它是一种开放结构、无需专用大型机箱、搭载于网络物理媒介的新型总线。近几年来,随着PC机和网络技术逐渐介入测试系统中并发挥重要作用,LXI仪器发展迅猛,测试测量行业开始广泛关注符合LXI标准的各类模块和仪器。本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就是设计并实现符合LXI A级标准的64通道逻辑分析仪模块控制软件。软件架构符合LXI1.0标准,提供了B/S通信模式的远程交互程序以及C/S通信模式下的驱动接口两种仪器控制方式,从选择性和可操作型方面最大程度方便用户。B/S模式下用户无需安装任何驱动软件,通过浏览器即可实现与仪器的远程交互。本课题中,浏览器端程序分为两部分,针对LXI功能的网页界面采用动态网页,用户的操作信息通过植入到HTML页面上的JAVA代码与WEB服务器完成交互;针对逻辑分析仪功能的测试软件程序则由一个独立的、嵌入到网页中执行的JAVA Applet实现。服务器端程序包括HTTP服务器和WEB响应程序,处理来自浏览器端网页和测试程序的交互信息。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远程交互程序的可行性。C/S模式下用户通过安装模块仪器驱动库,调用驱动接口实现仪器控制,其中VISA就是驱动库中一个承上启下的通信接口层。VISA的函数原型由VISA标准定义,具有不区分仪器的接口和总线的特点,但是针对不同类型仪器硬件,仪器开发者需要创建适用于自己硬件的通信函数,逻辑分析仪模块通过封装VXI-11发现协议接口,完成网络上的I/O通信。另外,参照Agilent公司的Agilent IO Libraries Suit界面和功能做出一个资源管理软件,该软件调用网络仪器VISA库完成了网络上LXI仪器的发现和简单命令交互。最后用两种方法验证了网络仪器VISA库的可执行性。
王世隆[4](2008)在《基于VIETS的类VXI总线研究与开发》文中指出虚拟仪器技术促使仪器向多功能、高精度、高集成化方向发展。吉林大学自主研发的实验教学系统(VIETS)引入虚拟仪器技术,并应用于高校教学中,以达到提高实验效率与质量的目的。本文以构建低成本、高效率的VXI总线系统为研究目标,以解决VIETS稳定性等问题为出发点,参考VXI、USBTMC规范并借鉴以往开发经验,制定出类VXI总线规范。该规范基于VIETS平台设计总线接口和消息基传输协议,实现数据传输总线(DTB)的功能。利用SignalTapⅡ技术,完成VIETS、类VXI总线及其极限传输能力的测试;利用数字化迟滞比较器和软触发功能,解决示波器触发不稳和直流信号无触发的问题;利用固化硬件校正表,解决批量化产品准确性的问题,并提出FPGA校正曲线多项式算法硬件化的设计方案。新增DDS信号发生器的变频功能,并改善其任意波形控制能力。改良后的VIETS,已用于本科实验教学中。
廖兴初[5](2007)在《VXI总线分析仪的研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对VXI总线分析仪进行了深入研究。本课题是针对VXI总线模块开发、调试和维护中,需要监控和分析VXI底板信号而提出的。本模块是一种分析类的仪器,使用该模块可以观测VXI总线工作时的状态,分析其数据和控制信号,从而为VXI模块的设计、生产和维护提供了极为方便的调试手段,极大地缩短了它们的调试开发周期,为VXI总线系统的稳定工作提供了技术保障。因此研制VXI总线分析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VXI总线分析仪包括数据采样模块和软件平台两个子模块。数据采样模块根据软件的指令执行数据采样触发、存储和传输操作。软件平台实现模块的驱动、采集过程控制和数据分析处理操作。模块硬件设计的核心由FPGA来实现,先将满足触发条件的VXI底板数据采样后存储在SDRAM中,并通过VXI总线与软件平台实现数据传输。控制程序采用模块化设计,用Verilog语言实现电路行为的描述,从而使整个设计更加紧凑,稳定可靠。同时,采用VXI总线接口传输数据,提高了数据传输速度,增强了可靠性。软件采用了LabWindows/CVI开发环境,通过调用VISA函数库实现对采样过程的控制和数据传输。数据分析程序实现波形的显示和总线状态和时序分析功能。实际测试及运行结果表明本设计理论分析正确,设计合理,研制的模块满足设计要求。
胡章雄[6](2007)在《国产化1394-VXI零槽控制器模件研制》文中指出针对实际用户的应用需求,详细介绍了国产化1394-VXI零槽控制器模件研制过程。本文目标是以规范性、可互操作性、可移植性、可维护性、高稳定性、高可靠性、高兼容性和高速性为准则,研究解决1394-VXI总线控制器模件产品化的原理设计、制作、调试和测试等技术问题。在充分消化和吸收国内外已有的VXI总线规范、VXI总线VPP即插即用规范、VXI总线扩展器规范、1394总线规范等技术资料基础上,本文采用结构化设计与优化方法,详细阐述了国产化1394-VXI零槽控制器模件的设计、优化、调试和测试过程。以确保研制出的模件符合VXI总线、1394a总线以及VISA库VPP4.3规范。本文首先介绍了国产化零槽控制器的模块设计,给出了设计的逻辑组成和设计过程。然后,详细介绍了产品化过程中所作的优化工作,包括1394接口电路、DSP嵌入式软件、FPGA和CPLD时序控制软件优化等。接着,介绍了国产化零槽控制器模件的调试过程。最后,阐述了整个系统的测试过程。与Agilent、NI以及航天测控等国内外着名专业测试技术公司生产的寄存器基、消息基、存储器基和扩展器基VXI模件等十几种仪器的联合功能与性能测试,表明研制的国产化1394-VXI零槽控制器模件(AMC2102G)符合VXI总线测试的技术规范,具有良好的互操作性,能够为VXI总线测试系统的VISA库提供运行的硬件平台,符合产品化要求。
周启忠,顾亚平,陈光礻禹[7](2006)在《基于VXI总线的高速数据测试模块硬件设计》文中研究说明VXI高速数字测试模块主要用于数字板卡和数字系统的测试,也具有逻辑分析仪和数字信号发生器的功能。本文讲述了基于VXI总线的高速数据测试模块硬件电路设计。设计包括VXI总线接口电路,高速数据通道(FDC)传输电路,本地数据处理电路和64路可编程I/O电路。充分结合VXI消息基接口的优点,实现了高速数据测试;实时数据比较和故障诊断功能,并对设计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冉瑞[8](2006)在《VXI总线图形I/O模块的设计》文中研究表明虚拟仪器是现代化计算机技术和仪器技术深层次结合的产物,是当今计算机辅助测试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VXI总线测试平台是公认的21世纪仪器总线系统和自动测试系统的优秀平台,它作为虚拟仪器和集成测试系统的开发平台,在自动测试系统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飞速的发展。VXI总线数字I/O模块在测试系统中能够同时实现虚拟仪器输入和输出两大模块的功能,在VXI总线自动测试系统中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随着VXI测试系统对I/O接口速度提高、数据/图形存储能力以及数据/图形显示、编辑能力的新要求,项目完成了32通道,每通道存储深度为64 kbit,100MHz速率的VXI总线图形I/O模块的设计。在VXI自动测试系统中,VXI总线图形I/O模块不仅能通过软面板的编辑提供系统所需要的信号源,完成高速率数字信号的传输;而且还能实现外部设备状态的读取和控制,进行多通道数字信号的逻辑分析,并能够将所获的数据/图形信号在虚拟仪器软面板上显示。本文立足于VXI总线自动测试系统图形I/O模块的研制工作,在VXI总线系统体系结构基础上,介绍了VXI总线图形I/O模块接口电路和数据输入输出功能电路的实现方案;在虚拟仪器软件构架VISA的基础上,根据测试任务完成了VXI总线图形I/O模块仪器驱动器和应用软件的设计与编写;对驱动程序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实际的解决措施。软硬件联调测试结果表明VXI总线图形I/O模块硬件和软件设计是合理可行的。
周启忠[9](2006)在《高速数字测试模块VXI消息基接口及模块驱动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硕士论文是结合南京十四所“基于VXI总线的高速数字测试模块设计”项目,根据自己在该项目中所承担的任务撰写完成的。VXI总线高速数字测试模块提供64路双向TTL接口,测试过程中,一组编制适当的测试矢量控制着每一路I/O的功能。它是为满足复杂数字系统的测试需要而设计的VXI器件,克服了用数字信号发生器提供激励并使用逻辑分析仪采集响应数据这种传统测试手段的不足,在激励和响应之间实现复杂的联动配合,将测试激励施加于被测对象的同时,在单周期内采集响应数据并与预期数据实时比较。比较结果可作为实时跳转的依据。通过实时比较和实时跳转,测试人员可以生成类似DO-While和IF-THEN-ELSE的测试结构,为快速的故障诊断和故障定位提供了更强大的支持,使整个测试过程体现出一定的智能性,大大提高测试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为了简化测试矢量的生成过程,模块提供“学习”功能:测试人员可将无故障系统的响应作为“标准答案”采集下来,自动翻译为相应的标准测试矢量,再施加于待测系统,将待测系统的响应与“标准答案”实时比较。同时“学习”结果可通过准FDC通道快速上传到PC机,为生成后续测试矢量提供模板。笔者负责的工作包括软件设计和硬件设计两部分:软件设计是用CVI工具编写模块在PC机上的驱动程序,生成动态连接库,再用Visual C++6.0设计软面板,实现测试矢量的编辑和动态连接库的调用,让用户很方便地控制模块进行高速数据测试;硬件设计是在XILINX公司的一片集成了Power-PC处理器的Virtex-II Pro系列FPGA芯片XC2VP30上完成VXI总线的消息基接口电路设计和具有快速数据传送功能的准FDC电路[1] [2]设计。用一片FPGA器件完成接口电路和准FDC电路的设计,便于电路修改和调试,增加了电路的稳定性,缩短了设计周期,降低了研发成本,便于进行电路升级完善和功能扩展。本设计采用74ABT245和74LVT4245实现VXI背板信号和FPGA芯片之间的驱动和电平匹配,比VXI总线规范推荐的器件静态功耗更低;采用异步FIFO以A16的地址空间实现了准FDC电路,传输速度快,对零槽控制器兼容性好,用不支持FDC功能的零槽控制器(如HP E1406A)也能实现模块的准FDC快速数据传送功能。
李振军[10](2005)在《串行总线虚拟逻辑分析仪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虚拟仪器(Virtual Instruments,VI)技术是现代计算机系统和仪器系统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今计算机辅助测试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它推动着传统测量仪器朝着数字化智能化、模块化、虚拟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 串行总线通常包括RS-232、RS485、CAN总线等,其特点是数据串行方式传输,协议简单,错误率低,安全可靠,因此受到广泛应用。在广泛应用的同时带来的就是如何对其测试与维护问题。本系统应用虚拟仪器的原理,开发出了一套经济实用的串行总线数据分析系统(串行总线虚拟逻辑分析仪)。 本文介绍了采用80C5x单片机和FPGA技术设计的串行总线虚拟逻辑分析仪的功能,系统组成和软件设计及硬件电路的设计方法。本系统由硬件模块和软件包构成。硬件模块对需要测量的信号进行采样并将其传送给计算机。利用计算机强大的数字处理能力,按照给定的要求,由软件完成对信号的分析和处理,并将结果以友好的人机界面显示出来。 该测量系统可以实现对RS-232、RS-485和CAN总线的电平信号进行测量以及进行波形显示、数据处理和分析,并具有数据保存和打印的功能。本文重点论述了数据采集板硬件电路的设计,定义了上下位机间的通信协议。在上位机软件设计上选用当前主流Windows操作系统作为工作平台,应用灵活简单的VB作为编程软件。
二、基于VXI总线的逻辑分析仪模块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VXI总线的逻辑分析仪模块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飞机三相静止变流器综合测试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自动测试系统发展现状 |
1.3 虚拟仪器及其总线技术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1.4.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2 论文章节结构安排 |
第二章 测试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
2.1 引言 |
2.2 三相静止变流器的测试需求 |
2.3 测试系统的测试模型 |
2.4 测试系统的测试方案 |
2.4.1 硬件总体方案设计 |
2.4.2 软件总体方案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测试系统的硬件组成与设计 |
3.1 引言 |
3.2 测试系统的硬件组成 |
3.2.1 直流程控电压源 |
3.2.2 功率分析仪 |
3.2.3 交流负载 |
3.2.4 其它辅助部件 |
3.3 适配器箱内部自制板卡的设计 |
3.3.1 HI/LO板继电器模块电路设计 |
3.3.2 接触器控制板继电器模块电路设计 |
3.3.3 电源板电路设计 |
3.3.4 底板电路设计 |
3.4 接触器箱内部优化及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测试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开发 |
4.1 引言 |
4.2 软件需求分析 |
4.3 软件架构设计 |
4.3.1 软件体系结构分析 |
4.3.2 测试系统软件设计 |
4.4 软件模块开发 |
4.4.1 软件基本模块的开发 |
4.4.2 软件功能模块的开发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测试系统的测试验证与分析 |
5.1 引言 |
5.2 测试系统的测试验证内容 |
5.3 测试系统的测试验证条件 |
5.3.1 测试系统硬件平台 |
5.3.2 测试系统软件平台 |
5.4 测试系统模块的测试验证 |
5.4.1 交流负载调节模块的测试验证 |
5.4.2 识别功能模块的测试验证 |
5.4.3 系统自检功能模块的测试验证 |
5.5 测试系统整体的测试结果及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6.1 论文主要工作总结 |
6.2 论文后续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1 某型三相静止变流器测试指标 |
附录2 某型三相静止变流器测试结果 |
(2)基于VXI总线多通道时序触发模块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概述 |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1 本课题选题背景 |
1.2.2 本课题的应用前景 |
1.3 VXI模块国内外应用概况 |
1.4 本文主要工作内容 |
2 时序产生原理及方案 |
2.1 概述 |
2.2 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
2.3 时序产生原理 |
2.4 本章小结 |
3 VXI总线多通道时序触发模块总体设计 |
3.1 VXI总线系统概述 |
3.2 VXI总线多通道时序模块的总体设计 |
3.2.1 多通道时序产生单元 |
3.2.2 多通道时序延时自检单元 |
3.2.3 参数可调脉冲信号产生单元 |
3.2.4 光纤接口通讯单元设计 |
3.3 模块硬件开发工具 |
3.4 模块软件开发工具 |
3.5 本章小结 |
4 VXI总线时序触发模块硬件设计 |
4.1 概述 |
4.2 VXI接口单元设计 |
4.2.1 VXI总线器件类型的选择 |
4.2.2 寄存器基器件接口电路设计 |
4.3 基本配置寄存器 |
4.3.1 识别(ID)寄存器 |
4.3.2 器件类型寄存器 |
4.3.3 状态寄存器 |
4.3.4 控制寄存器 |
4.3.5 操作寄存器 |
4.3.6 时序产生寄存器 |
4.3.7 时序延时自检寄存器 |
4.4 FPGA及外围电路设计 |
4.4.1 FPGA |
4.4.2 电源转换电路设计 |
4.4.3 时钟与复位电路设计 |
4.4.4 调试接口及下载配置电路设计 |
4.4.5 总线缓冲驱动电路设计 |
4.4.6 电平转换电路设计 |
4.5 模块功能单元设计与实现 |
4.5.1 多通道时序产生单元设计 |
4.5.2 多通道时序延时自检单元设计 |
4.5.3 参数可调脉冲产生单元设计 |
4.5.4 光纤驱动单元输出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5 模块软件设计 |
5.1 概述 |
5.2 模块驱动程序的设计 |
5.2.1 仪器驱动器概述 |
5.2.2 仪器驱动器的设计 |
5.3 应用软件的设计 |
5.3.1 发送配置数据 |
5.3.2 延时自检功能 |
5.3.3 清零及启动控制 |
5.3.4 配置数据存储 |
5.3.5 多通道时序延时自检面板 |
5.3.6 参数可调脉冲产生面板 |
5.4 本章小结 |
6 实验调试 |
6.1 验证系统组成 |
6.2 验证系统实验 |
6.2.1 多通道时序输出功能的验证 |
6.2.2 参数可调脉冲信号的测量 |
6.3 本章小结 |
7 总结 |
7.1 本文工作内容总结 |
7.2 进一步的工作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3)LXI逻辑分析仪远程交互程序及网络仪器VISA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LXI仪器简介 |
1.2 LXI仪器研究现状与意义 |
1.3 LXI逻辑分析仪模块软件设计需求 |
第二章 基于WEB的远程交互程序研究与实现 |
2.1 逻辑分析仪模块总体方案设计 |
2.2 逻辑分析仪模块软件架构 |
2.3 LXI标准对B/S远程访问模式的要求 |
2.4 B/S模式远程交互程序设计与实现 |
2.4.1 浏览器端网页交互界面实现 |
2.4.1.1 网页开发基础 |
2.4.1.2 欢迎页面 |
2.4.1.3 LAN 配置页面 |
2.4.1.4 同步配置页面 |
2.4.1.5 1588配置页面 |
2.4.1.6 安全验证页面 |
2.4.2 浏览器端测试软件实现 |
2.4.2.1 测试软件主面板模块 |
2.4.2.2 工作设置模块 |
2.4.2.3 触发设置模块 |
2.4.2.4 数据采集模块 |
2.4.2.5 分析模块 |
2.4.3 服务器端响应程序实现 |
2.4.3.1 网页界面响应线程 |
2.4.3.2 测试软件响应线程 |
第三章 远程交互程序的测试与实验 |
3.1 WEB交互程序测试与实验 |
3.2 测试软件程序测试与实验 |
第四章 网络仪器 VISA库函数的研究与实现 |
4.1 VISA 概述 |
4.2 网络仪器VISA的设计与实现 |
4.2.1 VXI-11协议机制 |
4.2.2 VISA实现方法 |
4.3 网络仪器VISA的测试与实验 |
4.3.1 编程调用VISA函数测试 |
4.3.2 资源管理软件测试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4)基于VIETS的类VXI总线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第1章 绪论 |
1.1 虚拟仪器技术概述 |
1.1.1 虚拟仪器硬件结构 |
1.1.2 虚拟仪器软件结构 |
1.1.3 虚拟仪器总线接口技术 |
1.1.4 仪器总线发展 |
1.1.5 虚拟仪器软件标准 |
1.2 VIETS介绍 |
1.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类VXI总线规范的制定 |
2.1 机械规范 |
2.1.1 模块尺寸与连接器 |
2.1.2 机箱与系统槽 |
2.2 总线系统规范 |
2.2.1 数据传输总线(DTB) |
2.2.2 中断总线 |
2.2.3 电源总线 |
2.2.4 公用信号总线 |
2.2.5 触发总线 |
2.3 通信协议规范 |
2.3.1 总线系统的通信协议 |
2.3.2 消息基规范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类VXI总线接口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
3.1 类VXI总线接口功能的总体设计 |
3.2 外置式类VXI总线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
3.2.1 围绕MCU的相关模块 |
3.2.2 围绕FPGA的相关模块 |
3.3 类VXI设备板卡总线接口设计与实现 |
3.3.1 围绕MCU的相关模块 |
3.3.2 围绕FPGA的相关模块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类VXI总线传输协议的设计与实现 |
4.1 类VXI总线传输协议的总体设计 |
4.2 类VXI总线背板传输协议的设计与实现 |
4.2.1 VME层传输控制 |
4.2.2 VXI层传输控制 |
4.2.3 协议转换控制层 |
4.3 类VXI总线消息基传输协议的设计与实现 |
4.3.1 基本数据传输层 |
4.3.2 短型读消息 |
4.3.3 短型写消息 |
4.3.4 长型读消息 |
4.3.5 长型写消息 |
4.4 模块化仪器驱动层设计与实现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仪器总线的对比研究及其性能测试 |
5.1 VIETS、VXI和类VXI总线系统对比研究 |
5.1.1 机械结构方面 |
5.1.2 总线系统方面 |
5.1.3 通信协议方面 |
5.2 VIETS和类VXI总线传输性能实测 |
5.2.1 VIETS总线传输性能实测 |
5.2.2 类VXI总线传输性能实测 |
5.2.3 VIETS和类VXI总线性能测试结论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模块化仪器的改进设计与实现 |
6.1 数字存储示波器的改进设计与实现 |
6.1.1 数字存储示波器的总体设计 |
6.1.2 示波器触发方式的改进设计与实现 |
6.1.3 示波器校正模块的设计 |
6.2 DDS信号发生器的改进设计与实现 |
6.2.1 DDS信号发生器的总体设计 |
6.2.2 变频信号发生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6.2.3 任意波形发生的改进设计与实现 |
6.3 综合实验 |
6.3.1 数字存储示波器的信号采集实验 |
6.3.2 DDS信号发生器的信号发生实验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全文总结 |
7.1 研究工作成果及总结 |
7.2 下一步工作 |
参考文献 |
摘要 |
ABSTRACT |
学术论文和科研工作 |
致谢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5)VXI总线分析仪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来源、背景和目的 |
1.2 数据域测试与总线分析仪 |
1.2.1 数据域测试 |
1.2.2 总线分析仪在数据域测试中的应用 |
1.3 总线分析仪发展现状 |
1.4 主要技术指标及研究内容 |
1.5 本文结构 |
第2章 总体设计方案 |
2.1 分析仪模块功能分析 |
2.2 总体结构设计 |
2.3 硬件方案选择 |
2.3.1 功能电路方案选择 |
2.3.2 存储器方案的选择 |
2.3.3 VXI总线接口方案选择 |
2.4 软件平台方案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硬件的设计实现 |
3.1 FPGA内部逻辑结构 |
3.2 数据采样 |
3.2.1 瞬变存储原理 |
3.2.2 瞬变存储实现方案 |
3.2.3 时钟计数器 |
3.2.4 数据传输位宽的变换 |
3.3 触发电路实现 |
3.3.1 触发与跟踪原理 |
3.3.2 触发识别 |
3.4 数据存储与控制 |
3.4.1 SDRAM结构简介 |
3.4.2 SDRAM的操作 |
3.4.3 利用Verilog语言设计SDRAM控制器 |
3.5 VXI接口电路设计 |
3.5.1 译码逻辑 |
3.5.2 缓冲和DTACK~*驱动 |
3.5.3 寄存器配置 |
3.6 前面板LED显示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软件设计 |
4.1 软件规划 |
4.1.1 LabWindows/CVI简介 |
4.1.2 VISA概述 |
4.1.3 总线分析仪软件功能 |
4.2 驱动程序设计 |
4.3 软面板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模块的调试和测试 |
5.1 调试 |
5.1.1 调试内容及步骤 |
5.1.2 调试中遇到问题与分析 |
5.2 测试 |
5.3 测试数据与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6)国产化1394-VXI零槽控制器模件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VXI 测试技术简介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2 AMC2102G 模件设计 |
2.1 系统结构 |
2.2 1394 接口结构描述 |
2.3 1394 接口工作流程 |
2.4 DSP 模块设计 |
2.5 VXI 接口FPGA 模块设计 |
2.6 CPLD 模块设计 |
3 AMC2102G 模件设计优化 |
3.1 1394 接口设计优化 |
3.2 DSP 模块优化 |
3.3 FPGA 模块优化 |
3.4 CPLD 模块优化 |
4 AMC2102G 模件调试 |
4.1 单板电路调试 |
4.2 嵌入式软件调试 |
4.3 产品调试 |
5 AMC2102G 模件系统测试 |
5.1 测试目的 |
5.2 测试环境 |
5.3 测试步骤 |
5.4 软硬件测试 |
5.5 系统综合测试 |
5.6 测试总结 |
6 工作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8)VXI总线图形I/O模块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 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项目简介 |
1.1.1 项目背景 |
1.1.2 图形I/O 模块需求分析 |
1.2 VXI 总线测试系统介绍 |
1.3 虚拟仪器简介 |
1.4 本文工作背景和结构安排 |
第二章 总体设计 |
2.1 图形I/O 模块的性能和指标 |
2.2 指标简要论证 |
2.3 图形I/O 模块的测试系统概述 |
2.4 图形I/O 模块工作模式 |
2.5 图形I/O 模块总体设计 |
2.5.1 硬件方案 |
2.5.2 软件方案 |
2.6 关键元器件的选择 |
第三章 硬件设计 |
3.1 接口电路设计 |
3.1.1 接口电路的总体设计 |
3.1.2 部分主要电路设计 |
3.2 功能电路的逻辑设计 |
3.2.1 功能电路的总体设计 |
3.2.2 时钟相关模块的设计 |
3.2.3 存储相关模块的设计 |
3.3 电路板抗干扰设计 |
3.3.1 电源、地线的处理 |
3.3.2 电磁兼容性的设计 |
3.3.3 去耦电容配置 |
第四章 仪器驱动程序 |
4.1 软件工具的选择 |
4.2 仪器驱动器简介 |
4.3 VPP 规范概述 |
4.4 虚拟仪器软件结构 |
4.5 VPP 仪器驱动程序模型 |
4.6 仪器驱动程序的编写 |
4.6.1 仪器驱动器函数树设计 |
4.6.2 仪器驱动器函数体的编写 |
4.6.3 仪器驱动器的调试 |
4.6.4 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
第五章 应用软件 |
5.1 应用软件总体设计框架 |
5.2 软面板设计 |
5.2.1 VPP 规范对软面板的要求 |
5.2.2 软面板总体框架介绍 |
5.2.3 设置面板的设计 |
5.2.4 图形显示面板的设计 |
5.2.5 数据编辑面板的设计 |
5.3 数据编辑器的设计 |
5.4 图形显示器的设计 |
第六章 模块的测试情况 |
6.1 单次数据输出和输入测试 |
6.2 序列数据输出测试 |
6.3 序列数据输入测试 |
6.4 触发与同步功能测试 |
6.5 最大负载能力和输出电平测试 |
6.6 VXI 兼容性测试 |
6.7 测试结论 |
第七章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 |
(9)高速数字测试模块VXI消息基接口及模块驱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发VXI 高速数字测试模块的意义和价值 |
1.2 VXI 高速数字测试模块在国内外的研究情况 |
1.3 VXI 高速数字测试模块的整体结构及笔者负责的任务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VXI 总线消息基接口的设计与实现 |
2.1 消息基器件简介 |
2.2 模块总体设计方案 |
2.3 驱动匹配电路 |
2.4 方案中FPGA 器件的选择 |
2.5 VXI 总线消息基接口的设计与实现 |
第三章 实现高速数据传输的准FDC 电路设计 |
3.1 VXI 总线FDC 的工作原理 |
3.2 准FDC 电路的设计方案 |
3.3 准FDC 电路设计 |
第四章 VXI 总线高速数字测试模块驱动软件设计 |
4.1 驱动软件的总体设计方案和工具 |
4.2 仪器驱动程序设计 |
4.3 软面板设计 |
4.4 测试举例 |
第五章 接口电路和驱动程序的调试与测试结果 |
5.1 模块电源的调试 |
5.2 模块初始化调试 |
5.3 消息基接口功能调试 |
5.4 快速数据传输电路调试 |
5.5 驱动程序和软面板联调 |
5.6 调试过程出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
5.7 性能指标测试 |
第六章 总结和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10)串行总线虚拟逻辑分析仪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声明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虚拟仪器发展过程及特点 |
1.2.1 虚拟仪器发展过程 |
1.2.2 虚拟仪器的特点 |
1.3 虚拟仪器发展前景 |
1.4 虚拟逻辑分析仪 |
1.4.1 逻辑分析仪简介 |
1.4.2 虚拟逻辑分析仪 |
1.5 设计串行总线虚拟逻辑分析仪的原因 |
1.6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虚拟仪器 |
2.1 虚拟仪器的硬件模块 |
2.1.1 通过数据采集卡获取数据 |
2.1.2 GPIB总线 |
2.1.3 VXI总线 |
2.1.4 RS-232 |
2.1.5 并行口的EPP模式 |
2.2 虚拟仪器的软件模块 |
2.2.1 虚拟仪器软件体系结构 |
2.2.2 虚拟仪器软件分层设计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虚拟逻辑分析仪硬件模块设计 |
3.1 电平转换电路 |
3.1.1 RS-232电平转换电路 |
3.1.2 RS-485电平转换电路 |
3.1.3 CAN总线 |
3.2 FPGA部分 |
3.2.1 关于单片机和FPGA的通信 |
3.2.2 FPGA各模块功能说明 |
3.2.3 关于FPGA的配置 |
3.3 单片机系统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虚拟逻辑分析仪软件部分设计 |
4.1 软件工具的选择 |
4.2 软件设计 |
4.3 算法描述 |
4.3.1 数据处理部分 |
4.3.2 图形处理部分: |
4.4 串行总线数据采样分析举例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5.1 本设计主要完成的工作 |
5.2 本设计的性能指标及功能 |
5.3 主要存在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
四、基于VXI总线的逻辑分析仪模块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飞机三相静止变流器综合测试系统的研究[D]. 刘永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7)
- [2]基于VXI总线多通道时序触发模块的研究与设计[D]. 陈永. 南京理工大学, 2013(06)
- [3]LXI逻辑分析仪远程交互程序及网络仪器VISA实现[D]. 姜晓琳. 电子科技大学, 2011(12)
- [4]基于VIETS的类VXI总线研究与开发[D]. 王世隆. 吉林大学, 2008(10)
- [5]VXI总线分析仪的研制[D]. 廖兴初.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02)
- [6]国产化1394-VXI零槽控制器模件研制[D]. 胡章雄. 华中科技大学, 2007(05)
- [7]基于VXI总线的高速数据测试模块硬件设计[J]. 周启忠,顾亚平,陈光礻禹. 中国测试技术, 2006(03)
- [8]VXI总线图形I/O模块的设计[D]. 冉瑞. 电子科技大学, 2006(12)
- [9]高速数字测试模块VXI消息基接口及模块驱动设计[D]. 周启忠. 电子科技大学, 2006(12)
- [10]串行总线虚拟逻辑分析仪设计与实现[D]. 李振军. 东北大学, 20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