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航医队伍诊治水平减少临床误诊发生率(论文文献综述)
徐先荣,王建昌,崔丽,金占国,李艺灵[1](2021)在《军事飞行人员鼻咽癌特许飞行指南(2021)》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鼻咽癌是指发生于鼻咽顶部和侧壁的恶性肿瘤,是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军现行体格检查标准中规定鼻咽癌飞行不合格。由于精准诊治技术在临床航空医学中的应用,我军有鼻咽癌特许放飞的案例。随着空中战勤、技勤人员队伍的扩大,未来涉及鼻咽癌的特许飞行鉴定案例会增加。为此,全军航空航天医学专业委员会根据"十二五""十三五"期间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全军重大课题等研究成果,组织相关专家制定"军事飞行人员鼻咽癌特许飞行指南",内容包括鼻咽癌的诊断、治疗、航空医学关注点、特许医学鉴定要求、特许飞行合格后的随访原则等,旨在规范军事飞行人员鼻咽癌的诊治,重点是为航空医学鉴定提供依据。
金莲锦,陈萌,孙平,李罡[2](2020)在《基于医学教育认证的临床医学专业麻醉学教学改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临床医学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医学教育认证的出台,更是为医科院校专业人才培养创造了有利契机。作为临床医学专业极为重要的学科,麻醉学由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涉及到药理、生理、人体解剖以及临床麻醉、疼痛诊疗等多个方面,对学生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本文介绍了医学教育认证及麻醉学教学特点,并结合当前麻醉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学改革策略,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孙宏亮[3](2020)在《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医学是一门人学,是关系人类幸福的事业,对人的全面关怀为医学应有之意。医学人文素养是医学的灵魂,反映了人类对生命的根本态度,医师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民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医疗卫生领域,向往健康、重视健康和保持健康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同追求,人们不再局限于关注疾病本身,而是全方面关注生理、心理和社会的综合状态,希望得到全方位、全流程和全要素的健康促进与凸显人性的医学关怀,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与变化,在当前健康中国建设的背景下,医师人文素养培育就显得愈加重要。本文从医学发展的客观现状、社会对医学的人文诉求和健康中国的价值旨归三个方面论述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的现实需要,在国内外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以实证调查法和比较研究法开展如下研究。第一部分,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概述。着重论述了医师人文素养的含义、医师人文素养的核心内涵。首先,从社会对医师职业的期望入手,分析医师职业特点和职业标准,提出医师应承担的角色;其次,根据医师职业需要,将医师人文素养的核心内涵界定为医师伦理素养、医师哲学素养、医师心理素养和医师法律素养;再次,鉴于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意义,围绕着医师在临床实践中涉及的一系列关系,介绍当前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的主要模式。第二部分,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相关理论。从东西方人文思想进行溯源,确定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理论。首先,从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提倡的“仁”学入手,追求君子人格和德化社会,从家和礼两个方面,探讨美德培养;其次,从古希腊时期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中朴素的医学人道主义,到中世纪孕育了西方近代人本主义的“博爱”思想,再到文艺复兴时期对西方人道主义的呼唤,论述了医学与人文关系的发展变迁。最后,确定医师人文素养的培育理论,包括成人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第三部分,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现状研究。通过对多家三甲医院的医师和患者进行实证调查,发现我国医师人文素养总体良好,大部分医师都能够恪守医师职业行为规范、遵纪守法,认真履行治病救人职责,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但仍然存在部分医师人文素养缺失的情况,具体表现在崇高职业理想信念的相对匮乏与普遍的职业倦怠心理逆反,医师人文实践“差异化”与责任担当精神的相对减弱,个性自我的张扬与团队精神的缺乏,科技理性的极端至上与人文价值意义的相对薄弱,对医疗差错的漠视与有意逃避,除医师自身内在原因之外,一些外在因素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主要包括医师职业生态欠佳、相关规范制度有待完善、社会氛围有待妥善营造、医院人文建设被边缘化和医疗决策复杂等。第四部分,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经验借鉴。本章介绍了部分发达国家与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现状。美国针对医师的人文素养培育有健全的机构支持,有完善的医学教育培训,还有享誉全球的人文医院,为医师人文素质培养提供了制度、创造了环境氛围;英国综合医学委员会发布了《优质医疗》及附属8份指南,强调了医师为保证患者获得基本医疗保护而履行的职责,并以人文观念贯穿其中,文件和指南为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提供了纲领;新加坡在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方面也有可借鉴之处;中国台湾是亚洲最早推行医院评鉴暨全面质量管理的地区,台湾长庚医疗体系成立了一站式医疗照护单元模式,有效提升了医疗质量,创造出了更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充分体现了医学人文关怀;中国香港地区完善的政府制度建设、良好的医院管理和公众互动也为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提供助力。第五部分,医师人文素养培育路径。在已有文献梳理和实证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医师人文素养培育路径,首先通过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临床医学教育制度,来完善政府医师人文素养培育制度建设;其次,通过媒体引导和行业组织推动医师人文素养培育,营造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社会氛围;再次,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提升医院服务品质、强化团队合作意识和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打造医院医师人文素养培育基地;最后,通过敬业精神的自我塑造、实践叙事医学和投身志愿服务,来完成医师自身人文素养修炼。本研究在借鉴部分发达国家与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证研究,深入临床和社区,客观观察、真实记录,为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对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提出了一些建议,从而促进医师个体健康发展,推动医院人文建设,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周萍[4](2020)在《县级医院胸痛中心的建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根据胸痛中心建立前后急性心肌梗死就诊情况进行比较,观察县级医院胸痛中心建设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时间及效果的影响。方法:按照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建设县级胸痛中心,选取2017年1月到2019年5月之间宜丰县人民医院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2017年1月到2018年4月之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照组A组,A组为胸痛中心成立前就诊的患者,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就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B组,B组为胸痛中心成立后就诊于胸痛中心的的患者。对选中患者的一般基本资料(性别,年龄等)及s2FMC、首份心电图时间,心脏标记物检测时间、心衰发生率、再灌注率、转院率、30天再住院率以及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等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入选12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组胸痛中心成立前就诊的患者共57例,其中男性病人39例,女性病人18例,NSTEMI患者26例,STEMI患者31例,平均年龄为63.59±16.81岁。B组胸痛中心成立后就诊的患者共68例,其中男性病人47例,女性病人21例,NSTEMI患者35例,STEMI患者33例,平均年龄为65.98±13.47岁。与胸痛中心成立前的对照组A组比较,成立后的观察组B组在首次医疗接触(s2FMC)、首次抗血小板时间、首份心电图时间和肌钙蛋白时间均显着性下降。对照组A组心衰发生率为56.1%,直接再灌注率为12.5%,转院率为64.3%,30天再住院率25.6%,胸痛中心成立后观察组B组心衰发生率为23.4%,直接再灌注率为85.5%,转院率为8.8%,30天再住院率5.8%,两组之间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B组在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低于于对照组。结论:胸痛中心成立后有效的缩短了心肌梗死患者在院内的FMC、首次抗血小板时间、首份心电图时间和肌钙蛋白时间,明显提升了再灌注率,减少了患者的心衰发生率和转院率,提高了县级医院心肌梗死救治效率和水平。
高汀[5](2020)在《重庆市外科医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在当下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背景下,通过分析当前社会对医疗卫生行业工作者特别是外科医生的整体素质需求状况,了解外科医生所需具备的综合素质,同时总结目前国内有关外科医生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此为依据,构建重庆市外科医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今后医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和医院人事管理等提供信息基础和参考数据。方法1.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中文期刊数据库和英文文献数据库及相关网站,收集国内外有关医生评价考核的相关文献和资料,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分析国内外医生评价考核的侧重点及发展方向,归纳总结有关医生评价考核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形成备选指标。2.专家访谈法:选择来自重庆市某三甲医院的专家,专家分别是医院管理人员和外科医生,与他们进行面对面访谈,请他们对本研究的内容和备选的指标提出自己见解和建议,形成初步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形成专家咨询表。3.德尔菲专家咨询法:通过向36名相关领域的专家发放专家咨询表,进行两轮专家咨询,根据专家对指标的打分和提出的建议对指标进行筛选。4.层次分析法:通过层次分析法给指标赋予权重,完善评价指标体系。5.统计学方法:采用Excel2016录入和分析统计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专家情况: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共有36名专家参与,专家的平均工作年限为(18.0±8.8)年;拥有高级职称的专家有22人(61.1%),中级职称的专家有10人(27.8%),初级职称4人(11.1%);专家中博士学历18人(50%),硕士11人(30.6%),本科7人(19.4%);专家从事临床医学的有20人(55.6%),医院行政管理14人(38.9%),卫生事业管理研究2人(5.6%)。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是90%和100%,权威程度为0.81,两轮打分重要程度的Kendall协调系数为0.173、0.292,可操作性的Kendall协调系数为0.191、0.187,显着性检验P<0.05。指标情况:两轮专家咨询后共得到包括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49个三级指标在内的外科医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及其权重分别为:综合素质0.283、业务能力0.643、发展潜能0.074,二级指标及其权重分别为:基本素质0.261、个性能力0.106、医德医风0.633、工作负荷0.088、医疗安全0.479、工作效率0.136、医疗质量0.264、突出能力0.033、学术发展1.000。结论本研究基于研究目的,采用德尔菲法对指标进行筛选,在进行德尔咨询前通过专家访谈确保咨询表的科学性并提高专家咨询的效率,同时采用德尔菲法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构建完善的外科医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由于所选的专家均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运用的研究方法较为成熟,因此得到的最终结果具有可靠性,可以为医疗卫生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研究提供思考方向。
李宗明[6](2020)在《制度变迁视角下的公立医院和谐医患关系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医疗改革不断深入,特别是198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扩大医疗卫生服务有关问题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医疗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医疗服务市场化效率大大提升,而公立医院公益性减弱,导致社会资源配置不公平,公立医院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医疗纠纷案件层出不穷、各种“医闹”和暴力伤医事件频繁上演的社会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医患关系的密切关注和深刻反思。2009年实行新医改以后,医患关系虽然有所缓解,但公立医院公益性减弱的状况并没改善,依然存在医患矛盾。我国当前多元复杂的医患矛盾,已成为各地政府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和推动卫生事业科学发展非常棘手的社会难题,阻碍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和经济社会繁荣稳定。基于此,在新时代背景下,继续研究医患关系制度模式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而且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制度经济学基本理论为分析框架,基于制度变迁理论视角分析我国公立医院医患关系模式的历史演进,利用公共选择理论和演化博弈论等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分析我国公立医院医患关系模式演进中的制度主体在医患关系制度模式选择中的行为特征和制度困境,从而提出破解制度困境的对策建议,最终目标是完善公立医院医患关系模式,促进医患关系更加和谐。本文的医患关系是指医患双方在医疗活动中所形成的特殊的契约关系和委托代理关系,是医患双方利益主体的利益博弈关系,以及在一定制度约束和社会道德约束下保持的一种医患风险分担关系;医患关系模式是指政府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过程中的制度安排,用以规范医患双方医疗服务行为的一套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和法律规范体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管理制度统一由中央政府制定安排;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医疗市场化改革中,公立医院实行公司化运营,公益性减弱,虽然提升了医疗服务效率,但医疗资源配置却不公平,导致医患矛盾频发,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了安全隐患。在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制度模式中,政府起决定性作用,应承担相应的制度责任、法律责任、财政责任和监管责任。建国以来,我国公立医院医患关系模式的历史演进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期,形成三类医患关系模式:(1)计划经济时期和谐稳定的医患关系模式。我国医疗卫生制度单一,医患关系制度安排稳定,公立医院公益性突出,全民医疗保障水平低下,医患之间不存在经济利益冲突,医患关系比较和谐稳定。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缺乏效率,医疗资源和医疗保障资金浪费严重,国家财政负担沉重,医患关系制度模式改革提上了日程。(2)改革开放至新医改前矛盾冲突的医患关系模式。随着医疗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公立医院实行公司化运营,医疗服务效率提升,但公立医院公益性减弱,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患者医疗费用负担沉重,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逐渐突显,导致医患之间利益冲突加剧。中央政府在2009年又启动了新一轮的医患关系制度模式改革。(3)新医改以来多元复杂的医患关系模式。政府加大了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在注重医疗服务效率的同时注重社会公平,增加公立医院公益性,试图改善公立医院医患关系。中央政府鼓励地方政府积极探索,形成了如浙江宁波的“宁波解法”、福建三明的“三医联动”以及广东省第三方人民调解与医疗责任保险联合机制等,取得了一定成效,医患矛盾有所缓和,医疗服务质量有所提升。当前,在我国公立医院医患关系模式演进过程中,存在医疗市场化改革中的中央与地方政府“委托—代理”困境、公立医院医患关系模式制度主体(地方政府、医疗群体、患者群体)演化博弈“囚徒”困境和医患关系模式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等制度困境。针对以上困境,制定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模式制度变迁的优化路径:一是实行强制性制度变迁,克服“路径依赖”;二是建立医疗纠纷预防机制,妥善处理医疗纠纷;三是实行第三方医疗纠纷调解机制,合理化解医患矛盾;四是建立健全医疗责任保险机制,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五是建立健全医疗法规制度,保障医患基本权益。本研究的创新之处:(1)研究视角具有创新性。本文基于制度变迁理论视角分析我国公立医院医患关系模式的制度变迁,丰富了医患关系模式的研究。(2)理论运用具有创新性。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理论为分析框架,基于制度变迁理论视角分析我国公立医院医患关系制度模式的历史演进,用公共选择理论和演化博弈理论分析医患关系制度模式演进的困境及其原因,深化了医患关系制度模式的研究,丰富了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对经济学科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通过对我国公立医院和谐医患关系模式的研究,其理论分析可为我国新时期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其政策建议可为政府制定和谐医患关系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王艳[7](2020)在《非创伤性胸痛急诊分诊方案的初步构建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旨在初步编制一套适合急诊护士使用的、简便、科学且实用的非创伤性胸痛急诊分诊方案,并探讨该方案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1.非创伤性胸痛急诊分诊方案的形成:通过文献查阅、临床观察、对护士和患者的半结构式访谈,初步构建非创伤性胸痛急诊分诊方案指标和指标内涵,通过2轮专家咨询、对各级指标进行增删修订形成。2.初步应用:研究组采用非创伤性胸痛急诊分诊方案分诊,对照组采用经验分诊法分诊。选取衡阳市某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2018年10-11月主诉为“胸痛”的患者50例为对照组;2019年4-5月主诉为“胸痛”的患者50例为研究组进行临床应用。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对研究组、对照组进行比较,以验证分诊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1.构建了非创伤性胸痛急诊分诊方案,包含5个指标,即胸痛特点、收缩压、指脉氧、心率、心电图,每个指标下设具体Ⅰ、Ⅱ、Ⅲ级指标。两轮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100%、96.1%,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78、0.78,协调系数0.444、0.489(P<0.01),两轮咨询后指标重要性的变异系数在0.000.22之间。2.采用历史对照研究,初步应用非创伤性胸痛急诊分诊方案,结果显示:研究组首份心电图时间4.24±2.30min;分诊至肌钙蛋白出报告时间17.78±7.62 min;候诊时间3.22±1.49min;分诊准确率90%;护士对分诊方案各项平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首次心电图检查时间、从分诊到肌钙蛋白报告的时间、候诊时间、分诊准确率和护士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研制的非创伤性胸痛急诊分诊方案两轮专家的权威度高、协调性好。2.使用非创伤性胸痛急诊分诊方案可缩短首份心电图时间、分诊至肌钙蛋白出报告时间、候诊时间;可提高分诊准确率和急诊护士满意度。
李雯[8](2019)在《湖南省部分地区基层医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认知情况调查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调查,了解湖南省部分地区基层医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自2018年6月至10月,在对湖南省部分地区(华容县、冷水江市、武冈市、临湘市、衡阳县、江华县、蓝山县、隆回县、澧县、桃江县)的基层医师进行COPD规范化诊疗讲座之前,抽取123名基层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版)》、《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创议2018》及既往类似调查研究的文献资料,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基层医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认知情况调查》作为研究工具,共收到有效问卷118份,并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无论是从COPD的基本知识、诊断知识及治疗知识得分还是总得分来看,湖南省部分地区基层医师对COPD知识的认知水平均较低,通过对影响基层医师COPD知识认知水平的相关因素分析得出,不同单位级别、学历、职称、科室类别及是否接受COPD规范化诊治的培训可能会对基层医师COPD知识的认知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2)本次调查发现,大多数基层医师(88.1%)会主动劝导COPD患者戒烟;66.1%的基层医师会建议患者行肺康复治疗;而68.6%的基层医师没有接受过COPD规范化诊治的系统培训;仍有26.3%的基层医师所在医院没有配备肺功能;63.6%的基层医师对最新指南推荐的支气管舒张剂仅为部分了解,而33.9%的基层医师则完全不了解最新的支气管舒张剂。结论:1.湖南省部分地区基层医师对COPD知识的认知水平低,其中,基层医师的学历、职称、科室类别及是否接受培训可能是其对COPD知识认知水平的综合影响因素。2.仍需进一步推广湖南地区的慢阻肺规范化诊疗工作,加强基层医师对COPD患者的健康知识和科普宣教工作。
汪潏涓[9](2019)在《广东省G监狱服刑人员医疗保障问题研究 ——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人类文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监狱服刑人员的人权保障问题一直以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生命权和健康权是保障其他权利最根本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服刑人员的医疗保障已成为监狱人权保障的重中之重,也是监狱必须贯彻始终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我国监狱医疗保障体系主要是形成了三级医疗卫生网络,横向覆盖了全国各省、直辖市及自治区,纵向覆盖了中心医院、监狱医院以及相应的基层医务室。该网络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监狱医疗方面的不足,在病危、病重服刑人员救治以及监狱内各类疾病防治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对服刑人员的医疗保障提出了更为专业和更高的要求。由于监狱环境、就诊对象的特殊性,使得部分医疗保障难以有效落实,服刑人员最重要的生命健康权缺乏更充分的保障。如何正确适用相关法律法规,兼顾监狱自身特点,构建监狱特色医疗保障体系,最大限度地保障服刑人员的生命健康权益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参与式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研究方法,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以监狱服刑人员医疗保障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以广东省G监狱为研究个案,依据国内监狱改造的基本宗旨,分析发现服刑人员疾病治疗标准缺乏具体的政策规定、服刑人员对医务人员不信任、保外就医和因病死亡处理难、医务人员医疗救治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等问题,从保障服刑人员知情权、由就诊医疗转为主动医疗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广东省G监狱医疗保障的思路以及为我国监狱服刑人员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李柏成,张剑锋[10](2018)在《国内恙虫病在不同人群中发病及诊疗特点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恙虫病在不同人群的症状表现、流行病学、病死率等方面均有所不同。为探究该疾病发生规律,防治疫情发展,笔者查阅国内近10余年有关恙虫病相关文献,对不同年龄段及人群流行特征进行归纳,主要覆盖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厦门、江苏、北京等部分地区。本文就未满17岁未成年人、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及成人的临床表现、检查及治疗、误诊误治等情况分别总结作一综述,旨在加深对国内不同人群恙虫病发病情况、诊疗特点的了解和认识,以减少误诊误治,提高临床救治成功率,便利于国民健康和疫情控制。
二、提高航医队伍诊治水平减少临床误诊发生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航医队伍诊治水平减少临床误诊发生率(论文提纲范文)
(1)军事飞行人员鼻咽癌特许飞行指南(2021)(论文提纲范文)
一、概述 |
二、诊断 |
(一)诊断依据 |
1. 病史 |
2. 体格检查 |
3. 听功能检查 |
4. 影像学检查 |
5. 实验室检查 |
(二)诊断标准 |
1. 分类诊断 |
2.分级诊断 |
三、治疗 |
(一)放射治疗 |
(二)化学治疗 |
(三)外科治疗 |
(四)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 |
四、航空医学关注点 |
(一)疾病及治疗措施对飞行的影响 |
(二)航空环境对疾病的影响 |
五、特许医学鉴定要求 |
六、特许飞行合格后的随访原则 |
(一)空中技勤人员和战勤人员 |
1. 初期随访 |
2. 中期随访 |
3. 后期随访 |
(二)运输(轰炸)机飞行员、运输直升机飞行员 |
1. 初期随访 |
2. 中期随访 |
3. 后期随访 |
(三)武装直升机飞行员、双座歼击机飞行员 |
1. 初期随访 |
2. 中期随访 |
3. 后期随访 |
(四)歼击教练机飞行教员、单座歼击机飞行员 |
1. 初期随访 |
2. 中期随访 |
3. 后期随访 |
七、三级航卫保障的随访要点 |
(一)空军特色医学中心 |
(二)航医室和场站医院(卫生队) |
1. 部队航医室 |
2. 场站医院(卫生队) |
(三)疗养机构及体系医院 |
(2)基于医学教育认证的临床医学专业麻醉学教学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医学教育认证概述 |
2 临床医学专业麻醉学特点 |
2.1 涉及医疗风险高 |
2.2 理论实践要求高 |
2.3 临床处理复杂性 |
2.4 人性化教学管理 |
3 临床医学专业麻醉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
3.1 教学法的应用问题 |
3.2 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 |
3.3 实验室设施的问题 |
4 基于医学教育认证的临床医学专业麻醉学教学改革 |
4.1 优化课程教学体系 |
4.2 丰富课堂教学模式 |
4.2.1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
4.2.2引入案例教学法 |
4.2.3 多媒体案例再现 |
4.3 构建专业教师队伍 |
4.4 推动临床实践教学改革,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
4.5 完善教学质量评估 |
(3)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实证调查法 |
(三)比较研究法 |
四、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一)创新点 |
(二)不足之处 |
第二章 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概述 |
一、医师职业概述 |
(一)医师职业概念 |
(二)医师职业特点 |
(三)医师应承担的角色 |
二、医师人文素养概述 |
(一)医学人文概述 |
(二)医师人文素养概述 |
(三)医师人文素养的结构 |
(四)医师人文素养的核心内涵 |
三、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概述 |
(一)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意义 |
(二)医师人文素养培育中涉及的关系 |
(三)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模式 |
第三章 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相关理论 |
一、中国医师人文素养思想 |
(一)儒家人文思想 |
(二)中国传统医学文化中的人文思想 |
(三)中国传统医学人文思想与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
二、西方医师人文素养思想 |
(一)西方人文思想 |
(二)西方人文思想与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
三、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理论 |
(一)成人学习理论 |
(二)建构主义理论 |
第四章 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现状研究 |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
二、研究结果 |
(一)医师人文素养现状 |
(二)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现状 |
三、讨论 |
(一)医师人文素养现状整体良好 |
(二)部分医师人文素养有待提高 |
(三)医师人文素养培育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五章 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经验借鉴 |
一、发达国家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经验借鉴 |
(一)美国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
(二)英国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
(三)新加坡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
二、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经验借鉴 |
(一)台湾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
(二)香港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
第六章 医师人文素养培育路径 |
一、加强政府医师人文素养培育制度建设 |
(一)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
(二)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临床医学教育制度 |
二、营造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社会氛围 |
(一)媒体引导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
(二)行业组织推动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
三、打造医院医师人文素养培育基地 |
(一)加强医院文化建设 |
(二)提升医院服务品质 |
(三)强化团队合作意识 |
(四)开展医务社会工作 |
四、医师自身人文素养修炼 |
(一)树立医师人文精神 |
(二)实践叙事医学 |
(三)投身志愿服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医师人文素养现状及培育现状调查(医师版) |
附录2 医师人文素养现状调查(患者版) |
附录3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
致谢 |
(4)县级医院胸痛中心的建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率词表 |
第一章 引言 |
1.研究背景 |
2.研究目的、方法 |
第二章 县级胸痛中心的建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影响 |
1 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和分组 |
1.2 研究方法 |
1.3 县级胸痛中心成立后对急性心梗患者诊治流程 |
2 结果 |
2.1 县级胸痛中心成立前后入选病例一般资料对比 |
2.2 县级胸痛中心成立前后相关时间节点结果比较 |
2.3 县级胸痛中心成立前后早期再灌注率、院内心衰率、转院率和30天内再住院率比较 |
2.4 县级胸痛中心成立前后社会、经济指标 |
3 讨论 |
4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5)重庆市外科医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研究背景 |
1.1 社会发展背景下对于外科医生的整体要求提高 |
1.2 人才评价机制尚待完善 |
1.3 国家大力推进医疗卫生人才评价机制改革 |
1.4 医患关系紧张 |
1.5 信息技术发展为评价体系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意义 |
3 指标构建原则 |
3.1 完整性原则 |
3.2 具体性原则 |
3.3 科学性原则 |
3.4 可操作性原则 |
4 国内外现状 |
4.1 国外现状 |
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二章 研究内容 |
1 资料来源 |
1.1 文献分析 |
1.2 资料分析 |
1.3 专家访谈 |
2 相关概念 |
2.1 外科医生 |
2.2 素质冰山模型 |
2.3 综合评价 |
3 研究方法 |
3.1 文献分析法 |
3.2 专家访谈法 |
3.3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
3.4 界值法 |
3.5 层次分析法 |
3.6 统计学方法 |
4 研究框架路线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1 指标体系的初建 |
2 专家基本情况 |
2.1 专家选择 |
2.2 专家积极系数 |
2.3 专家权威程度 |
2.4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
3 评价指标的筛选 |
3.1 第一轮指标筛选结果 |
3.2 第二轮指标筛选结果 |
4 指标权重确定 |
4.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
4.2 构建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
4.3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4.4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第四章 讨论 |
1 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分析 |
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结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
3 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件一 |
附件二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6)制度变迁视角下的公立医院和谐医患关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一)国内背景 |
(二)国际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内容 |
一、研究对象 |
二、总体框架 |
三、重点难点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基本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一)比较综合法 |
(二)历史分析法 |
(三)归纳分析法 |
(四)博弈分析法 |
(五)调查访谈法 |
第二章 国内外文献研究概述 |
第一节 国外文献研究概述 |
一、医患关系模式相关理论研究 |
(一)帕森斯的“病人角色”理论 |
(二)萨斯—霍伦德的医患三模式 |
(三)弗莱德森的医患冲突理论 |
二、国外典型的医患关系模式 |
(一)美国“患者权利保护人”制度模式 |
(二)英国三级投诉和全科医疗制度模式 |
(三)德国医疗责任保险制度模式 |
(四)日本医疗纠纷预防及处理机制模式 |
第二节 国内文献研究概述 |
一、医患关系模式研究领域广泛 |
二、医患关系模式理论视角多样 |
(一)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医患关系模式 |
(二)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医患关系模式 |
(三)基于社区卫生服务的朋友式医患关系模式 |
(四)基于家长主义和尊重自主的医患协商模式 |
第三节 文献评述与问题的提出 |
一、文献评述与小结 |
二、问题的提出 |
第三章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医患关系相关概念界定 |
一、医患关系的内涵 |
(一)社会学视角的医患关系 |
(二)伦理学视角的医患关系 |
(三)法学视角的医患关系 |
(四)经济学视角的医患关系 |
(五)医患关系的实质 |
二、医疗纠纷的概念 |
三、医患关系模式的内涵 |
(一)医患关系模式的概念 |
(二)和谐医患关系模式的内涵 |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
一、制度变迁理论 |
(一)制度变迁的内涵 |
(二)制度变迁的供给需求理论 |
(三)制度变迁的成本收益理论 |
(四)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 |
二、公共选择理论 |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观点 |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有限理性”假设 |
(三)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
三、演化博弈理论 |
(一)博弈论的概念与分类 |
(二)博弈论的表示法 |
(三)演化博弈理论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模式的政府责任 |
第一节 社会管理中的政府职能 |
一、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 |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 |
(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 |
二、政府在医疗服务市场的职能 |
(一)我国医疗服务市场的基本特征 |
(二)政府是公共物品的供给主体 |
(三)医疗服务市场的政府介入 |
第二节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模式中的政府责任 |
一、制度责任 |
二、法律责任 |
三、财政责任 |
四、监管责任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我国公立医院医患关系模式的历史演进 |
第一节 计划经济时期的医患关系模式概况 |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和谐稳定的医患关系模式 |
二、计划经济体制下医患关系模式典型特征 |
(一)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医患关系制度稳定单一 |
(二)公立医院公益性突出,医患关系和谐稳定 |
三、计划经济后期医患关系模式制度变迁动因分析 |
第二节 改革开放至新医改前的医患关系模式概况 |
一、改革开放至新医改前矛盾冲突的医患关系模式 |
二、改革开放至新医改前医患关系模式形成原因 |
(一)推行医疗市场化改革,加速医患矛盾升级 |
(二)医疗服务体制商业化,公立医院公益性减弱 |
(三)医疗资源配置不平衡,医患关系矛盾冲突 |
三、新医改前医患关系模式的制度变迁动因分析 |
第三节 新医改以来的医患关系模式概况 |
一、新医改以来多元复杂的医患关系模式 |
二、新医改试点医患关系模式典型案例 |
(一)浙江省宁波市医疗纠纷“宁波解法” |
(二)福建省三明市医疗改革“三医联动” |
(三)广东省医疗纠纷人民调解与医疗责任保险结合机制 |
三、新医改以来医患关系模式存在的突出问题 |
(一)医患双方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医患矛盾有增无减 |
(二)医患关系呈现多元化,医患利益冲突复杂 |
(三)医患关系制度变迁“路径依赖”,医患关系改善甚微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我国当前公立医院医患关系模式演进中的制度困境 |
第一节 医疗市场化改革中的中央与地方政府“委托—代理”困境 |
一、中央与地方的委托—代理关系 |
二、中央与地方利益博弈中的道德风险 |
(一)制度制定的道德风险 |
(二)制度执行的道德风险 |
第二节 公立医院医患关系模式制度主体演化博弈“囚徒”困境 |
一、医患关系模式的制度主体 |
二、医患关系模式制度主体演化博弈分析 |
(一)演化博弈模型的基本要素构建 |
(二)三方利益主体的演化博弈行为分析 |
(三)三方利益主体演化博弈的结果分析 |
(四)和谐医患关系模式三方博弈决策行为 |
三、医患关系模式制度主体“囚徒”困境原因分析 |
(一)政府部门忽视创造医患合作收益 |
(二)医疗群体利用信息优势诱导需求 |
(三)患者群体期望收益难以实现 |
第三节 医患关系模式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 |
一、医患关系制度处于无效率停滞的“锁定”状态 |
二、医疗制度供给主体的“利益粘滞”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构建我国公立医院和谐医患关系制度模式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实行强制性制度变迁,克服“路径依赖” |
一、医患关系模式制度变迁路径优化原则 |
(一)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
(二)坚持创新引领原则 |
(三)坚持政府权责统一原则 |
二、实行强制性制度变迁,实施统一制度安排 |
(一)实行强制性的医患关系制度变迁 |
(二)实施统一的医患关系制度安排 |
(三)制定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 |
三、克服制度变迁“路径依赖”,重视制度创新与兼容 |
(一)加快医患关系制度创新,克服“路径依赖” |
(二)健立健全医疗法律法规,重视医患关系制度兼容 |
第二节 建立医疗纠纷预防机制,妥善处理医疗纠纷 |
一、建立医疗纠纷预防机制,防范医患纠纷产生 |
(一)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日常管理工作 |
(二)重塑社会信任机制,弘扬医疗职业道德 |
(三)加强医学知识宣传教育,引导患者转变就诊观念 |
二、建立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妥善化解医患矛盾 |
(一)完善医患之间协商解决机制 |
(二)实事求是妥善处置医疗纠纷 |
三、建立医疗纠纷补救机制,减少医疗事故损失 |
(一)推行社会医疗互助体系建设 |
(二)建立患者心理援助体系 |
第三节 实行第三方医疗纠纷调解机制,合理化解医患矛盾 |
一、建立健全第三方医疗纠纷调解机制 |
二、我国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典型案例 |
(一)宁波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 |
(二)广东省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 |
三、加强人民调解配套制度建设,保障医疗纠纷有效处理 |
(一)设立医患纠纷合议庭 |
(二)构建医疗纠纷处理机制 |
(三)准确量刑公正司法 |
第四节 建立健全医疗责任保险机制,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
一、建立健全医疗责任保险机制 |
(一)建立医疗责任风险分担机制 |
(二)建立医疗损害保险制度 |
(三)建立健全医疗保障体系 |
二、我国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典型案例 |
(一)宁波市医疗责任保险理赔协商机制 |
(二)广东省医疗责任保险机制 |
三、加快完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 |
(一)强制实行医疗责任保险 |
(二)完善现行医疗责任保险机制 |
第五节 建立健全医疗法规制度,保障医患基本权益 |
一、加强医疗法律保障,约束规范医疗行为 |
(一)制定统一的《医疗执业法》 |
(二)平等公正司法,加强医疗群体的保护 |
(三)强化医务人员法律意识和职业素养 |
二、建立健全患者权利保护法律法规 |
(一)厘清患者权利法律法规 |
(二)制定《患者权利保护法》 |
(三)坚持患者生命健康权利至上原则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全文总结 |
第二节 主要创新点 |
第三节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指导教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学术评语 |
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件 |
(7)非创伤性胸痛急诊分诊方案的初步构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理论基础 |
1.4 操作性定义 |
1.5 技术路线 |
1.6 研究目标 |
1.7 研究内容 |
第2章 非创伤性胸痛急诊分诊方案的初步构建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方法 |
2.3 研究结果 |
2.4 讨论 |
第3章 非创伤性胸痛急诊分诊方案的应用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3 研究结果 |
3.4 讨论 |
第4章 结论 |
本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8)湖南省部分地区基层医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认知情况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缩略词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实验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问卷的设计及内容 |
2.4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2.5 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 |
第3章 实验结果 |
3.1 对基层医师 COPD 相关知识调查问卷进行信度分析 |
3.2 对基层医师 COPD 相关知识调查问卷进行效度检验 |
3.3 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 |
3.4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3.5 影响基层医师对 COPD 的相关知识认知水平的相关因素 |
3.6 影响基层医师对 COPD 相关知识认知水平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广东省G监狱服刑人员医疗保障问题研究 ——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3 研究方法 |
1.3.1 参与式观察法 |
1.3.2 问卷调查法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医疗保障 |
2.1.2 服刑人员医疗保障 |
2.1.3 相关法律和制度 |
2.2 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的基本内容 |
第三章 广东省G监狱服刑人员医疗保障的现状 |
3.1 广东省G监狱硬件设施情况 |
3.2 广东省G监狱医院人员管理概况 |
3.2.1 广东省G监狱医院组织架构和管理现状 |
3.2.2 广东省G监狱医院医务人员基本情况 |
3.2.3 广东省G监狱医院医务人员工作和培训情况 |
3.3 广东省G监狱服刑人员医疗保障情况 |
3.3.1 广东省G监狱服刑人员医疗基本流程 |
3.3.2 服刑人员健康状况与狱内疾病发生状况 |
第四章 广东省G监狱服刑人员医疗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广东省G监狱服刑人员医疗保障存在的问题 |
4.1.1 对服刑人员疾病治疗标准缺乏具体的政策规定 |
4.1.2 服刑人员对医务人员不信任 |
4.1.3 保外就医、因病死亡处理难 |
4.1.4 医务人员医疗救治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 |
4.1.5 监狱医疗费用财政拨款不足 |
4.2 广东省G监狱服刑人员医疗保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监狱医务人员双重角色导致与服刑人员沟通障碍 |
4.2.2 狱务缺乏统一公开标准 |
4.2.3 监狱医务人员缺少激励机制 |
4.2.4 缺乏重视保障健康权的文化 |
4.2.5 监狱医疗救治缺乏有效监督 |
第五章 完善广东省G监狱服刑人员医疗保障的对策 |
5.1 明确具体一致的政策目标 |
5.1.1 完善服刑人员医疗保障的法律法规 |
5.1.2 建立多维度的医疗费用保障制度 |
5.2 提高政策主体的执行力 |
5.2.1 从“就诊诊疗模式”转为“主动医疗模式” |
5.2.2 准确掌握病情动态降低狱内病亡率 |
5.2.3 深化执法意识完善狱务公开 |
5.2.4 加快监狱医务人员专业化发展 |
5.3 加强与目标群体的沟通 |
5.3.1 充分保障服刑人员对疾病的知情权 |
5.3.2 构建良好互动型医患关系 |
5.3.3 提升服刑人员预防保健意识 |
5.4 营造良好的政策执行环境 |
5.4.1 探索社会化新型医疗合作模式 |
5.4.2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
5.4.3 拓宽外部监督渠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10)国内恙虫病在不同人群中发病及诊疗特点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不同人群恙虫病的流行特征 |
1.1 未成年 |
1.2 青壮年、中老年 |
1.3 老年人 |
1.4 孕妇 |
2 不同人群恙虫病的临床特点 |
2.1 未成年 |
2.2成人 |
2.3 孕妇 |
3 不同人群恙虫病的治疗对比 |
3.1 未成年 |
3.2 成人 |
3.3 妊娠 |
4 误诊误治 |
5 预防措施 |
四、提高航医队伍诊治水平减少临床误诊发生率(论文参考文献)
- [1]军事飞行人员鼻咽癌特许飞行指南(2021)[J]. 徐先荣,王建昌,崔丽,金占国,李艺灵.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21(07)
- [2]基于医学教育认证的临床医学专业麻醉学教学改革研究[J]. 金莲锦,陈萌,孙平,李罡. 中国现代医生, 2020(33)
- [3]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研究[D]. 孙宏亮.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7)
- [4]县级医院胸痛中心的建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影响[D]. 周萍. 南昌大学, 2020(08)
- [5]重庆市外科医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 高汀. 重庆医科大学, 2020(01)
- [6]制度变迁视角下的公立医院和谐医患关系模式研究[D]. 李宗明. 深圳大学, 2020(11)
- [7]非创伤性胸痛急诊分诊方案的初步构建与应用[D]. 王艳. 南华大学, 2020(01)
- [8]湖南省部分地区基层医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认知情况调查研究[D]. 李雯. 南华大学, 2019(01)
- [9]广东省G监狱服刑人员医疗保障问题研究 ——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D]. 汪潏涓.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2)
- [10]国内恙虫病在不同人群中发病及诊疗特点的研究进展[J]. 李柏成,张剑锋.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