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福莫特罗比舒喘宁具有更好的支气管扩张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长青[1](2015)在《福莫特罗透皮贴剂的处方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福莫特罗是一种长效的选择性肾上腺素p2受体完全激动药,主要用于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支气管炎、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气道阻塞性疾病的治疗,尤其适用于需要长期服用肾上腺素p2受体激动药的患者,具有消炎及显着的支气管扩张作用。且相比于同类药物,应用少量的福莫特罗就可以达到相同的治疗效果。针对哮喘病的持续性、广泛性、易凌晨发作而用药不方便的特点,具有能长时间给药、维持稳定血药浓度、患者可自主给药、顺应性好、无肝脏首过效应等诸多优点的贴剂更适合哮喘病的治疗。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筛选合适的基质、掌握多种促渗剂对福莫特罗的促渗效果。压敏胶筛选实验通过检查压敏胶DT(?)A、B、C、D和口压敏胶E与福莫特罗的相容性、不同压敏胶对福莫特罗透皮行为的影响、不同压敏胶的载药性能。综合筛选出性质稳定、与福莫特罗相容性好、载药性高的基质。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压敏胶的载药能力为DT(?) D> E胶> DT(?)A> DT(?)B> DT(?)C,待筛选的压敏胶对药物透皮行为的影响为压敏胶E> DT(?) B> DT(?)C> DT(?)A> DT(?)D。待筛选的压敏胶与辅料的相容性顺序为DT(?) A>E胶> DT(?) B> DT(?) C> DT(?)D。综合考虑,我们选择了载药性较好,释药性一般,与药物相容性好的DT(?)A进行进一步研究。促渗剂是贴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扰乱脂质层结构、增加药物在脂质层的分配而促进药物通过角质层屏障进入人体循环。我们重点考察了高级脂肪酸类、高级脂肪酸酯类、长链醇及促渗剂TD等促渗剂存在时对药物透皮行为的影响,掌握了单个促渗剂促进药物透皮的效果。结果显示对于DT(?)A,使用单个促渗剂时,促渗效果依次为:促渗剂TD>高级脂肪酸酯>长链醇>高级脂肪酸类>无促渗剂。
张倩[2](2014)在《两种不同治疗策略对儿童中度持续哮喘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实验通过对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百分比均升高和正常的中度持续哮喘患儿,均给予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与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应用即ICS+LABA治疗和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与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即ICS+LTRA治疗,并观察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从而为中度持续哮喘患儿在早期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自2012年2月至2013年9月间在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接受治疗的中度持续哮喘患儿139例,所有哮喘患儿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关于儿童哮喘的诊断标准,儿童中度持续哮喘符合2008年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患儿入组前查血常规,根据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百分比是否增高,将患儿分为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组和嗜酸性粒细胞正常组,两组患儿均采用随机的方法分为2个亚组,即ICS+LABA治疗组和ICS+LTRA治疗组,观察期为12周。ICS+LABA亚组和ICS+LTRA亚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PEF占预计值百分比、日间哮喘评分和夜间哮喘评分等基线资料上,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并均知情同意。ICS+LABA亚组患儿给予舒利迭气雾剂,q12h;ICS+LTRA亚组患儿给予辅舒酮气雾剂,q12h,并睡前咀嚼口服孟鲁司特钠5mg每晚。所有患儿均使用储雾罐辅助吸入气雾剂。观察期间如有哮喘急性发作,应立即给予速效β2受体激动剂万托林吸入,症状消失后停药,并记录使用速效缓解药物次数。所有患儿治疗期间第4、8、12周定期随访,检查气雾剂吸入情况及方法是否正确并收集数据。肺功能(PEF)采用简易呼气峰流速仪检测。12周后,统计患儿平均日间哮喘评分、夜间哮喘评分,PEF值占预计值百分比及PEF变异率,治疗期间急救药物使用次数,无症状天数,评估哮喘临床控制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ICS+LABA治疗方案或ICS+LTRA治疗方案均能显着减少患儿日间哮喘评分、夜间哮喘评分和改善肺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组ICS+LTRA治疗方案较ICS+LABA治疗方案组改善肺功能更明显(P<0.05),使用急救药品次数显着减少(P<0.05),无症状天数显着增多(P<0.05),且ICS+LTRA治疗方案临床控制率较ICS+LABA治疗方案高(P<0.05),而在夜间哮喘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嗜酸性粒细胞正常组ICS+LABA治疗方案和ICS+LTRA治疗方案在降低日间哮喘评分、夜间哮喘评分和改善肺功能,使用急救药品次数,无症状天数,临床控制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对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中度持续哮喘患儿,可以选择ICS+LTRA的治疗方案,可能会更好的控制哮喘患儿的病情。2对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正常的中度持续哮喘患儿,选择ICS+LTRA或者ICS+LABA治疗方案均可,疗效相当。
郝晓飞[3](2014)在《抗慢性阻塞性肺病药物阿地溴铵的合成方法研究》文中提出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简称COPD,或chronic obstructive airway disease(COAD),是一种可以预防及治疗的常见疾病,它以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为特征,并伴有气道和肺对有害颗粒或气体所致的炎症反应增加,而且不是完全可逆,急性加重和合并症影响患者整体的严重程度。COPD被认为是一个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疾病,也是世界各国医疗开支的主要部分,并且是少数患病人数持续增长的疾病之一。在2011年,慢性阻塞性肺病致使300万人死亡,已经成为世界上第四大致死因素,预计到2020年会跃居第三位[1]。在美国,将近10%的住院病因是COPD,而在65岁以上患者当中这个比例达20%[2]。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COPD都是导致残疾的十大因素之一[3]。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咳嗽,咳痰,气短[4]。这些症状通常存在很长时间,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恶化[5]。容易诱发COPD的因素主要有四方面,包括吸烟、空气污染、职业环境污染和遗传基因。首先,吸烟是导致COPD的主要原因,吸烟会导致气道粘膜受损、发炎。在吸烟者中有20%的人会患有COPD[6],而那些终身吸烟的人这个比例会上升到50%[7]。空气污染是导致COPD的第二大因素,室内空气的污染大多是因为有机燃料的燃烧,加上通风不良而导致的,长时间处于这种环境中容易患有COPD,这种情况在发展中国家比较常见。第三,工作环境影响,无论是吸烟与否,长时间暴露于有灰尘、化学物质和废气的工作场所会增加患有COPD的几率,患者中有15%左右患病诱因是此类因素[8]。另外,现已证明部分患者的α-1抗蛋白酶基因缺陷与COPD有很大的关系,还有年龄、性别等对COPD也都有一定的影响。COP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现普遍认为以气道及肺部炎症为特征,在肺部,炎症细胞增多并释放炎症介质如白三烯B4、白细胞介素8等,从而加重炎症反应。另外,肺部蛋白酶系统及氧化系统失衡,自主神经系统紊乱等也在COPD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目前最常用的治疗药物是支气管扩张药,包括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和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由于多种因素会导致COPD的发生,有时也使用联合用药来增强药物疗效,减少毒副作用,如不同支气管扩张药的联合应用,支气管扩张药和糖皮质激素的联合应用等。阿地溴铵(Aclidinium Bromide),化学名:(3R)-(2-羟基-2,2-二噻吩-2-基乙酰氧基)-1-(3-苯氧丙基)-1-氮杂鎓双环[2.2.2]辛烷溴化物,是由Forest实验室和Almirall公司研发的一种长效吸入型抗胆碱药物。2012年7月23日美国FDA批准Tudorza Pressair(有效成分阿地溴铵)用于长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相关的支气管狭窄,如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该药为干粉吸入剂,每日用药两次,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使用方便提高了患者顺应性,不良反应较少,因此它是一种新颖的、有潜力的治疗COPD的药物。目的:建立阿地溴铵的合成方法。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11-20]和实验方法设计,确定阿地溴铵的合成路线。以2-溴噻吩(2)为原料与金属Mg反应得格氏试剂,再与草酸二甲酯(3)反应得化合物2-羟基-2,2-二噻吩乙酸甲酯(4);以苯酚(5)为原料与1,3-二溴丙烷(6)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得3-溴丙氧基苯(7);以4-哌啶甲酸(8)为起始原料,通过氯化亚砜的催化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得化合物4-哌啶甲酸乙酯盐酸盐(9·HCl),化合物9盐酸盐在碱性条件下与氯乙酸乙酯(10)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得到N-乙氧羰甲基-4-哌啶甲酸乙酯(11),化合物11在叔丁醇钾强碱性条件下进行Dieckmann缩合,得2-乙氧羰基-3-奎宁酮(12),并在酸性条件下进行脱羧得3-奎宁酮(13),13在盐酸乙醇溶液中得13·HCl,再经硼氢化钠还原得消旋3-奎宁醇(14),化合物14与酸酐发生反应的3-乙酰氧基奎宁(15),再用L-(+)-酒石酸对其进行化学拆分,得单一构型的关键中间体R-3-奎宁醇(R-14)。因化合物(R-14)无紫外吸收,需进行衍生化测定其ee值。本试验采用苯甲酰氯(15)与(R-14)发生酯化反应得(R)-苯甲酸-3-奎宁酯(R-16)。化合物2-羟基-2,2-二噻吩乙酸甲酯(4)与化合物R-3-奎宁醇(R-14)发生反应,得(3R)-2-羟基-2,2-二(2-噻吩基)-乙酸-3-奎宁酯(R-17),再与化合物3-溴丙氧基苯(7)成盐,得目标化合物阿地溴铵(R-1)。以化合物4计算,总收率为52.2%结果:合成了目标物阿地溴铵,白色固体,mp.225.2-226.9;初步考察了3-奎宁醇消旋体的化学拆分方法及HPLC拆分方法。结论:采用廉价易得4-哌啶甲酸、苯酚和2-溴噻吩为原料合成了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药物阿地溴铵;考察了3-奎宁醇消旋体的化学拆分方法,拆分出R-3-奎宁醇;确定了手性固定相HPLC拆分3-奎宁醇的条件。
张云清[4](2013)在《氨茶碱联合甲强龙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老年患者呼吸道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患病率和病死率高。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在全球范围内该病占所有疾病死因的第四位,并且逐年增加。该病主要累及气管、肺泡和肺血管,病理生理特征为气流受限。主要临床表现为气短、咳嗽、咳痰及喘息,并反复发作加重。病情恶化后逐渐丧失劳动力,生活质量极差,并最终引起呼吸衰竭及肺源性心脏病。那么,COPD的早期预防、及时治疗就尤为重要了。近年来研究发现,茶碱的血药浓度在5-10μg/ml之间就有抗炎及免疫调节的作用。而在体外试验中,小剂量氨茶碱可以将甲强龙的抗炎作用提高100-1000倍。部分患者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时易产生耐药性,小剂量茶碱可以使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恢复敏感性,并延长用药时间。研究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氨茶碱联合甲强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疗效,血药浓度,肺功能和血气等,探讨两种药物联合使用的药理反应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自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呼吸内科治疗的65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3例及对照组32例。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炎、吸氧、祛痰及补液等治疗。两组患者的用药方法:(1)实验组每日上午使用氨茶碱注射液0.25g/2ml联合甲泼尼龙混悬剂40mg/1ml。每日下午氨茶碱注射液0.25g/2ml。(2)对照组:每日上午氨茶碱注射液0.25g/2ml。每日下午氨茶碱注射液0.25g/2ml。当用药3-5天后,患者体内氨茶碱的血药浓度基本达到稳态时,于清晨给药前,抽空腹血2ml(不加抗凝剂),测定血清茶碱浓度。在我院药剂科实验室进行茶碱血清药物浓度分析,药物浓度分析仪为Viva-E/V-Twin高效液相色谱仪,同时观察肺功能检测、血气分析和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氨茶碱血药浓度,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5μg/ml以下组,5-10μg/ml组,10-20μg/ml组及20μg/ml以上组的人数无明显差异,经行列卡方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显示实验组患者无效人数1人,好转人数11人,及显效人数21人;对照组患者无效人数6人,好转人数14,及显效人数12人,氨茶碱联合甲基强的松龙的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81.2%)。并进行行列卡方检验,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肺功能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然而在两种不同的方案治疗之后,实验组较对照组有较明显的改善,差异均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肺功能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较对照组的血气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在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其他如过敏等不良反应中无明显差异,分别行卡方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验,现在对氨茶碱血药浓度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当茶碱的血浆浓度位于5-10μg/ml时就会有抗炎及免疫调节的治疗效果;当血药浓度达到10-20μg/ml时,直接扩张支气管平滑肌;大于20μg/ml时出现毒副作用;所以在用药的过程中,尽量使用小剂量茶碱,既可以达到治疗效果,又可以减少不良反应。氨茶碱联合甲强龙治疗时,明显的增加了甲基强的松龙的抗炎作用,并且降低了机体对甲强龙的耐药性。所以,氨茶碱联合甲强龙对老年性COPD的临床治疗效果显着优于单纯氨茶碱,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卢清华[5](2013)在《甲磺司特颗粒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背景: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已发现Th2细胞因子的在气道炎症中发挥重要作用。而甲磺司特是一种新的免疫调节药物,它可以选择性地抑制Th2型细胞因子的产生,进一步改善气道功能,它还能抑制气道高反应性,减少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减轻气道炎症。这种药物在成人哮喘的控制治疗中已明确能够改善肺功能,并且减轻哮喘症状。本文就其在儿童哮喘的治疗方面进行临床研究。目的:评价甲磺司特颗粒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严格按照入选标准纳入40例受试者,其中20例接受甲磺司特颗粒+辅舒酮气雾剂+孟鲁司特钠模拟剂的治疗,另外20例接受孟鲁斯特钠+辅舒酮气雾剂+甲磺司特颗粒模拟剂的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治疗2周时,试验组患者的日间、夜间哮喘症状评分明显降低;日、夜间急救使用万托林缓解症状的次数减少;平均夜间呼气峰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值、儿童哮喘控制评分(ChildAsthma Control Test,c-ACT)明显提高,且与对照组比较无显着差异;而试验组晨起PEF的提高不如对照组显着,两组患者的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1s,FEVl)均无显着改善。(2)治疗4周时,上述改善仍持续存在,且试验组患者的晨起PEF以及两组患者的肺功能FEVl也都出现显着改善,两组间比较均无显着差异。(3)整个试验过程中无不良事件发生,试验室检查结果未见肝功能、肾功能异常,仅对照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尿常规潜血1+,经随访复查后恢复正常。结论:1.甲磺司特颗粒能减轻患者的日间及夜间哮喘症状,疗效与孟鲁司特钠相当。2.甲磺司特颗粒能减少患者日、夜间急救使用万托林缓解症状的次数,与孟鲁司特钠比较,疗效相当。3.甲磺司特颗粒能提高患者的晨间、夜间PEF值,疗效与孟鲁司特钠相当,但起效略慢。4.甲磺司特颗粒能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疗效与孟鲁司特钠相当,但肺功能的显着改善需要2周以上的治疗时间。5.甲磺司特颗粒副作用少,是安全可靠的哮喘控制药物。
赵琦[6](2010)在《婴幼儿喘息的中医证治探讨和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旨在对婴幼儿喘息的中医证治进行探讨,体现不同的辨证用药特色,有利于探索完善婴幼儿喘息的临床诊疗方法,从中医辨证的角度制定一个相对合理的治疗方案,并应用于临床,进而拓宽临床思路,提高临床疗效。方法本文主要由理论探讨和临床研究两个部分组成。理论探讨部分,对有关婴幼儿喘息的中西医文献加以总结分析,着重概述祖国医学及现代医学对婴幼儿喘息的认识及现阶段的研究进展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急性期当温化痰饮为先、恢复期应温肾补脾除根为原则的中医临床验证方案。临床研究部分,考虑到婴幼儿喘息与哮喘的密切联系,结合该年龄段患儿体质特点,依据中医临床辨治方案,结合临床观察本课题分型论治对90例婴幼儿喘息患儿的疗效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方证效应,进一步加深对婴幼儿喘息中医证候特点的认识。结果依据婴幼儿喘息中医临床辨证治疗方案,结合临床观察本课题分型论治对90例婴幼儿喘息患儿的疗效进行分析。在综合疗效方面,对比治疗前后,90例婴幼儿喘息患儿喘息症状均得到明显的缓解。治疗前、后患儿的症状评分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例患儿经过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91%。结论1·探讨婴幼儿喘息和哮喘的内在联系和临床表现以及中医的证治规律,制定婴幼儿喘息中医临床治疗验证方案具有实际意义。2·在婴幼儿喘息的治疗中,结合该年龄段患儿的体质特点,体现不同的辨证用药特色,中医临床治疗验证方案和辨证分型治疗结果具有确切疗效,值得进一步探讨。
荆阳[7](2010)在《麻杏芎葶合剂对哮喘大鼠气道神经—免疫炎症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以宣肺降逆逐瘀化痰立法的麻杏芎葶合剂对哮喘大鼠肺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SP)、白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的表达及血清中IFN-γ、IL-4含量的影响,初步探索麻杏芎葶合剂对哮喘气道炎症的作用机理。方法:取健康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简称空白组)、哮喘模型组(简称模型组)、麻杏芎葶合剂低剂量组(简称低剂量组,下同)、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地塞米松组(简称地米组)六组。空白组用生理盐水造模,其余5组大鼠用OVA加氢氧化铝腹腔注射致敏,从第3周起用等量生理盐水(空白组)、1%OVA溶液雾化激发哮喘(其余5组),激发前1小时用等量生理盐水(空白组和模型组)、不同浓度麻杏芎葶合剂(低、中、高剂量组)灌胃、地塞米松腹腔注射(地米组)。3周后处死大鼠,通过肺组织病理切片了解气道炎症和气道结构变化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CGRP、P物质、IFN-γ、IL-4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NGF及其mRNA的表达,取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量IFN-γ、IL-4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嗜酸性粒细胞(EOS)和淋巴细胞(Lym)浸润数、支气管管壁厚度和支气管平滑肌的厚度、CGRP、NGF、NGFmRNA、IL-4的表达和血清IL-4的含量均明显升高,IFN-的表达和血清IFN-γ的含量及IFN-γ/IL-4比值均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中药各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数均不同程度减少;中药中高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支气管管壁厚度和支气管平滑肌的厚度较模型组均不同程度减轻;中药各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肺组织CGRP、NGF、NGF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都有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中药各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IL-4表达、血清IL-4含量均不同程度降低,IFN-γ表达和血清IFN-γ含量和IFN-γ/IL-4比值均不同程度升高。结论:麻杏芎葶合剂可能通过抑制大鼠肺组织中NGF的表达,进而降低神经肽类物质的表达,调节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减轻炎性细胞的浸润,来控制气道神经源性和免疫性炎症。为宣肺降逆逐瘀化痰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提供了实验依据。
李慧华[8](2009)在《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文中提出观察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选取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多索茶碱、0.9%盐水3毫升+布地耐德2毫克日两次、0.9%盐水3毫升+硫酸特布他林1毫升日两次雾化吸入治疗,治疗组采用抗生素、多索茶碱、0.9%盐水3毫升+布地耐德2毫克日两次、0.9%盐水3毫升+硫酸特布他林1毫升日两次雾化吸入、孟鲁司特10毫克日一次睡前口服治疗。疗程均为10天。记录患者住院期间白天及夜间哮喘症状发作次数;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0天,各进行一次肺功能测定,同时记录两组出院后的再住院率。1、孟鲁司特联合吸入布地奈德可以有效地改善重度哮喘患者的肺功能指标。2、孟鲁司特联合吸入布地奈德组哮喘白天发作次数、夜间发作次数均小于对照组。3、孟鲁司特联合吸入布地奈德组咳嗽、喘息、胸闷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4、孟鲁司特联合吸入布地奈德组再住院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孟鲁司特联合吸入布地奈德可以有效地改哮喘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显着缓解哮喘症状,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积极应用。
刘自力[9](2006)在《培土生金法对脾虚哮喘大鼠嗜酸细胞凋亡及对Fas mRNA、Bcl-2 mRNA表达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各种“宿根”学说的分析,借助于现代医学对中医“宿根”概念的新认识,在前期临床与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明确提出“脾虚为哮喘宿根”的新假说。以培土生金立法,采用健脾益肺的方药,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观察其对脾虚哮喘大鼠嗜酸性粒细胞凋亡形态学及对Fas mRNA、Bcl-2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脾虚对哮喘的影响及培土生金法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 方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复合利用中医脾虚动物模型和西医哮喘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建立大鼠脾虚哮喘病证结合的模型。造模成功后,采用培土生金的方法进行治疗。采用TUNEL法进行细胞原位凋亡的检测,肺组织中Fas mRNA、Bcl-2 mRNA的检测采用原位杂交法,并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BALF液中IL-5、GM-CSF的浓度。应用光镜对肺组织形态学进行观测。 结果:病证结合组和疾病组同对照组比较,均表现为BALE中GM-CSF的浓度显着升高和TGF-β浓度的显着下降(P<0.01),病证结合组和疾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均表现为EOS计数值升高、EOS凋亡率下降(P<0.01或P<0.05),病证结合组和疾病组同对照组比较,均表现为EOS上的Fas mRNA表达的显着减少和Bcl-2mRNA表达的显着增多(P<0.01)。与相应的疾病组相比较,两中药组(A1,B1)GM-CSF的浓度显着降低P(<0.01),TGF-β浓度的显着升高(P<0.01或P<0.05);与相应的疾病组相比较,两中药组中EOS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同时,与相应的疾病组相比较,两中药组((A1,B1)Bcl-2mRNA表达显着减少(P<0.01),Fas mRNA表达明显增多(P<0.01或P<0.05)。各组大鼠肺组织中Fas mRNA的表达与EOS的凋亡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0.62,p<0.05),Bcl-2mRNA的表达与EOS的凋亡间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r=-0.58,p<0.05);各组大鼠BALF中的TGF-β浓度水平与EOS的凋亡率呈显着正相关(r=0.51,p<0.05),各组大鼠BALF中的GM-CSF浓度水平与EOS的凋亡率呈显着负相关(r=-0.65,p<0.01)。病理结果显示:疾病组与病证结合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支气管及肺组织炎性病变,两治疗组的支气管及肺组织的炎症病变均有所减轻。 结论:培土生金法能促进模型大鼠哮喘及脾虚哮喘状态下EOS的凋亡;培土生金法能上调模型大鼠肺组织EOS表面Fas mRNA的表达,下调EOS表面Bcl-2 mRNA的表达;培土生金法能提高模型大鼠BALF中TGF-β的浓度,降低GM-CSF的浓度;培土生金法能减轻模型大鼠的大、小气道及肺组织的炎症。
余健民,熊永华,胡建新[10](2005)在《β2-受体激动剂的新进展和临床评价》文中研究表明
二、福莫特罗比舒喘宁具有更好的支气管扩张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福莫特罗比舒喘宁具有更好的支气管扩张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福莫特罗透皮贴剂的处方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经皮给药系统 |
1.1.1 经皮给药的理论基础 |
1.1.2 角质层的结构及对药物的作用 |
1.1.3 皮给药制剂中的给药辅料 |
1.1.4 国内、外经皮贴剂的研究进展 |
1.2 影响药物经皮透过的因素 |
1.2.1 影响药物经皮透过的生物学因素 |
1.2.2 药物性质 |
1.3 促进药物经皮吸收的方法 |
1.3.1 化学促渗法 |
1.3.2 物理促渗法 |
1.3.3 新型给药载体 |
1.4 经皮给药系统的基本类型 |
1.4.1 储库型经皮给药系统 |
1.4.2 骨架型经皮给药系统 |
1.5 立题依据 |
1.5.1 哮喘及其药物 |
1.5.3 国内外治疗哮喘贴剂的研究概况 |
1.6 本文研究内容 |
2. 药物实验及分析方法的建立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2.1.1 动物 |
2.1.2 药品与试剂 |
2.1.3 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福莫特罗分析方法的建立 |
2.2.2 溶解度测定 |
2.2.3 原料药的破坏性实验 |
2.2.4 体外经皮渗透实验和贴片释放实验方法 |
2.2.5 DSC检测福莫特罗原料药 |
2.2.6 含药贴片的回收提取实验 |
2.2.7 福莫特罗饱和溶液的皮肤透过实验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3.1 HPLC含量分析方法验证 |
2.3.2 接收液的选择 |
2.3.3 福莫特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
2.3.4 福莫特罗原料药的熔点 |
2.3.5 福莫特罗饱和溶液的皮肤透过实验 |
2.3.6 福莫特罗贴剂的提取实验 |
2.4 小结 |
3. 福莫特罗贴剂基质的筛选 |
3.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3.1.1 实验动物 |
3.1.2 药品与试剂 |
3.1.3 仪器 |
3.2 实验方法 |
3.2.1 福莫特罗骨架型贴剂的制备 |
3.2.2 福莫特罗贴剂的高温影响因素实验 |
3.2.3 福莫特罗贴剂的透皮实验 |
3.2.4 HPLC分析贴剂中杂质 |
3.2.5 加速箱中贴片的稳定性及透皮行为的考察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3.1 不同类型压敏胶贴剂中有关物质的考察 |
3.3.2 不同类型压敏胶对福莫特罗体外经皮渗透的影响 |
3.3.3 加速箱中贴片的稳定性及透皮行为的考察 |
3.4 小结 |
4. 福莫特罗贴剂促渗剂的筛选 |
4.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4.1.1 实验动物 |
4.1.2 药品与试剂 |
4.1.3 仪器 |
4.2 实验方法 |
4.2.1 福莫特罗骨架型贴剂的制备 |
4.2.2 福莫特罗贴剂的影响因素实验 |
4.2.3 福莫特罗贴剂的透皮实验 |
4.2.4 HPLC分析贴剂中杂质 |
4.2.5 含不同促渗剂贴片的加速实验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3.1 不同促渗剂对福莫特罗经皮渗透行为的影响 |
4.3.2 含有不同促渗剂贴片的影响因素实验 |
4.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两种不同治疗策略对儿童中度持续哮喘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诊断标准 |
1.1.3 病例纳入标准 |
1.1.4 病例排除标准 |
1.1.5 实验方法 |
1.1.6 观察项目和指标 |
1.1.7 所用仪器设备及药品 |
1.1.8 数据统计及分析 |
1.1.9 质量控制 |
1.2 结果 |
1.2.1 两亚组患儿性别分布比较 |
1.2.2 两亚组患儿年龄比较 |
1.2.3 两亚组患儿病程比较 |
1.2.4 疗前两亚组患儿日、夜间哮喘评分及 PEF 占预计值百分比比较 |
1.2.5 疗后较疗前日间、夜间哮喘评分及 PEF 占预计值百分比比较 |
1.2.6 两亚组患儿治疗后日间哮喘评分的比较 |
1.2.7 两亚组患儿治疗后夜间哮喘评分的比较 |
1.2.8 两亚组患儿治疗后 PEF 占预计值百分比比较 |
1.2.9 两亚组患儿治疗后 PEF 变异率的比较 |
1.2.10 两亚组患儿急救药物使用次数的比较 |
1.2.11 两亚组患儿无症状天数的比较 |
1.2.12 两亚组患儿治疗后病情控制水平分级的比较 |
1.2.13 两亚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
1.3 讨论 |
1.3.1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 |
1.3.2 支气管哮喘与吸入用糖皮质激素 |
1.3.3 支气管哮喘与长效β_2受体激动剂 |
1.3.4 支气管哮喘与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
1.3.5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_2受体激动剂联合应用 |
1.3.6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 |
1.3.7 储雾罐的应用 |
1.3.8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
1.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综述 支气管哮喘研究进展 |
2.1 流行病学情况 |
2.2 哮喘病理生理研究进展 |
2.2.1 炎症机制 |
2.2.2 遗传机制 |
2.2.3 免疫机制 |
2.2.4 神经机制 |
2.3 现代医学对哮喘治疗的研究进展 |
2.3.1 抗炎治疗药物 |
2.3.2 支气管扩张药物 |
2.3.3 抗过敏药物 |
2.3.4 基因治疗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哮喘控制水平分级 |
附录 B 日间哮喘评分表和夜间哮喘评分表 |
附录 C 儿童哮喘的病情严重程度分级 |
附录 D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抗慢性阻塞性肺病药物阿地溴铵的合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抗慢性阻塞性肺病药物阿地溴铵的合成方法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HPLC 法拆分苯甲酸-3-奎宁酯及其光学纯度的测定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抗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药物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氨茶碱联合甲强龙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资料与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四.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回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5)甲磺司特颗粒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综述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
3.1 研究资料 |
3.1.1 入选标准 |
3.1.2 排除标准 |
3.1.3 研究中应用药物及检测仪器 |
3.2 研究方法 |
3.2.1 随机入组 |
3.2.2 试验用药 |
3.2.3 观察及记录内容 |
3.2.4 安全性分析 |
3.2.5 资料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4章 结果 |
4.1 两组间基本资料比较 |
4.2 临床疗效评估 |
4.2.1 日间症状评分 |
4.2.2 夜间症状评分 |
4.2.3 晨间 PEF |
4.2.4 夜间 PEF |
4.2.5 日间万托林使用次数 |
4.2.6 夜间万托林使用次数 |
4.2.7 肺功能 FEV1 |
4.2.8 c-ACT 测试 |
4.3 安全性评估 |
第5章 讨论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婴幼儿喘息的中医证治探讨和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中医证治探讨和现代医学研究 |
1 中医对婴幼儿喘息的认识及病因病机分析 |
1·1 婴幼儿喘息的病名 |
1·2 婴幼儿喘息的病因病机探讨 |
1·3 婴幼儿喘息的中医证治概况 |
1·3·1 中医主要辨证论治理论 |
1·3·2 中医内治法 |
1·3·3 中西医结合治疗 |
1·3·4 中医外治法 |
1·4 婴幼儿喘息与哮喘的相关性 |
1·4·1 外因皆与风邪相关,引动伏痰 |
1·4·2 内因责之肺脾肾失调,痰饮内生 |
1·5 中医分型证治经验 |
1·6 婴幼儿喘息中医临床验证方案探讨 |
2 婴幼儿喘息的现代医学研究 |
2·1 婴幼儿喘息西医的定义 |
2·2 婴幼儿喘息的生理、病理及发病机制 |
2·3 婴幼儿喘息和哮喘的相关性 |
2·3·1 生理、病理及发病机制的联系 |
2·3·2 目前西医治疗现状 |
3 小结 |
第二部分 临床疗效观察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1·2·3 中医辨证标准 |
1·3 一般资料 |
1·3·1 纳入标准 |
1·3·2 排除标准 |
1·3·3 病例剔除或脱落标准 |
2 临床试验方法 |
2·1 治疗方案 |
2·1·1 治疗用药 |
2·1·2 用药疗程 |
2·2 观察指标 |
2·3 疗效判定标准 |
2·3·1 主要症状体征评分标准 |
2·3·2 喘息症候评分标准 |
2·3·3 喘息患儿哮喘预测指数 |
2·3·4 用药前后病人疗效判定 |
2·4 脱落病例的处理 |
2·5 资料的处理及统计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一般资料 |
3·2 临床疗效分析 |
3·2·1 治疗前后主症、次症积分及喘息症候评分比较 |
3·2·2 总体临床疗效评价 |
3·2·3 哮喘预测指数分析 |
3·2·4 安全性评价 |
4 讨论 |
4·1 对婴幼儿喘息的中医证治的认识 |
4·2 对中医分型辨证治疗的认识 |
4·3 对临床观察结果的分析 |
问题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临床观察表 |
后置部分 |
(7)麻杏芎葶合剂对哮喘大鼠气道神经—免疫炎症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前言 |
1 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饲养环境 |
1.3 实验用药品和主要试剂 |
1.4 主要仪器 |
2 方法 |
2.1 实验动物分组 |
2.2 OVA大鼠哮喘模型复制 |
2.2.1 模型制作方法 |
2.2.2 模型鉴定 |
2.3 给药方法 |
2.4 取材 |
2.5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
2.5.1 实验动物的一般状况 |
2.5.2 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查 |
2.5.2.1 肺组织的包埋及石蜡切片HE染色 |
2.5.2.2 EOS和淋巴细胞计数 |
2.5.2.3 支气管管壁厚度测定 |
2.5.2.4 支气管平滑肌厚度测定 |
2.5.3 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 |
2.5.3.1 NGFmRNA表达 |
2.5.3.2 NGF的表达 |
2.5.4 CGRP、SP的表达 |
2.5.5 IL-4、IFN-γ的表达 |
2.5.6 免疫组化法和原位杂交法表达结果判定 |
2.5.7 血清IL-4和IFN-γ含量测定 |
2.5.7.1 血清细胞因子IL-4含量的测定 |
2.5.7.2 血清细胞因子IFN-γ含量的测定 |
2.6 统计方法 |
3 结果 |
3.1 实验动物的一般情况 |
3.2 各组大鼠存活率统计分析 |
3.3 各组大鼠死亡原因分析 |
3.4 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查 |
3.4.1 光镜观察 |
3.4.2 EOS和淋巴细胞计数 |
3.4.3 支气管管壁厚度(WA/Pi) |
3.4.4 支气管平滑肌厚度(ASM/Pi) |
3.5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表达 |
3.6 P物质的表达 |
3.7 白介素-4和Γ-干扰素的表达和血清含量 |
3.7.1 IL-4和IFN-γ的表达 |
3.7.2 IFN-γ/IL-4表达的比值 |
3.7.3 血清IL-4和IFN-γ的含量 |
3.7.4 血清IFN-γ/IL-4的比值 |
3.8 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 |
3.8.1 NGFmRNA的表达 |
3.8.2 NGF蛋白的表达 |
3.9 相关性分析 |
4. 讨论 |
4.1 哮喘动物模型的选择和评价 |
4.2 麻杏芎葶合剂的组方依据及药理作用研究 |
4.2.1 病因病机分析 |
4.2.1.1 痰瘀与哮喘 |
4.2.1.2 痰瘀气互结与哮喘发作 |
4.2.2 治法探讨 |
4.2.3 组方及用药特点 |
4.2.4 痰瘀与哮喘气道炎症相关性探讨 |
4.3 麻杏芎葶合剂对哮喘大鼠气道神经-免疫炎症作用机理初探 |
4.3.1 麻杏芎葶合剂对哮喘大鼠气道免疫炎症的影响 |
4.3.1.1 麻杏芎葶合剂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细胞的影响 |
4.3.1.2 麻杏芎葶合剂对哮喘大鼠Th1/Th2失衡的影响 |
4.3.2 麻杏芎葶合剂对哮喘大鼠气道神经源性炎症的影响 |
4.3.2.1 麻杏芎葶合剂对哮喘大鼠气道CGRP的影响 |
4.3.2.2 麻杏芎葶合剂对哮喘大鼠气道SP的影响 |
4.3.3 麻杏芎葶合剂对哮喘大鼠气道NGF的影响 |
4.3.3.1 NGF与免疫炎症 |
4.3.3.2 NGF与气道神经源性炎症 |
4.3.3.3 NGF与气道重塑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支气管哮喘中西医治疗进展及优势述评 |
参考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图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8)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英文缩写词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综述 |
2.1 传统治疗 |
2.2 治疗进展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3.1 临床资料 |
3.2 研究方法 |
3.3 观察指标 |
3.4 统计学处理 |
第4章 结果 |
第5章 讨论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9)培土生金法对脾虚哮喘大鼠嗜酸细胞凋亡及对Fas mRNA、Bcl-2 mRNA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词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前言 |
实验研究 |
一、材料与方法 |
1.实验动物及分组 |
2.动物模型的建立 |
3.处理因素 |
4.标本采集及制备 |
5.观察指标及测定方法 |
6.实验数据的处理 |
二、结果与分析 |
1.培土生金法对脾虚哮喘大鼠血及BALF中EOS的影响 |
2.培土生金法对脾虚哮喘大鼠BALF中TGF-β、GM-CSF浓度的影响 |
3.培土生金法对脾虚哮喘大鼠肺组织EOS凋亡的影响 |
4.培土生金法对脾虚哮喘大鼠肺组织Fas mRNA、Bcl-2mRNA表达的影响 |
5.培土生金法对脾虚哮喘大鼠肺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
6.Fas mRNA、Bcl-2mRNA的表达、相关细胞因子浓度与EOS凋亡的相关性分析 |
三、讨论 |
1.祖国医学对哮喘的认识 |
2.现代医学对哮喘发病机理的认识 |
3.哮喘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 |
4.EOS凋亡在支气管哮喘炎症机制中的作用 |
5.脾虚为哮喘之宿根 |
6.培土生金法的作用与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1.炎性细胞凋亡与支气管哮喘 |
2.支气管哮喘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附录图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福莫特罗比舒喘宁具有更好的支气管扩张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福莫特罗透皮贴剂的处方前研究[D]. 张长青. 大连理工大学, 2015(03)
- [2]两种不同治疗策略对儿童中度持续哮喘的疗效观察[D]. 张倩. 河北联合大学, 2014(01)
- [3]抗慢性阻塞性肺病药物阿地溴铵的合成方法研究[D]. 郝晓飞. 河北医科大学, 2014(09)
- [4]氨茶碱联合甲强龙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D]. 张云清. 延安大学, 2013(12)
- [5]甲磺司特颗粒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D]. 卢清华. 吉林大学, 2013(08)
- [6]婴幼儿喘息的中医证治探讨和临床疗效观察[D]. 赵琦.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0(03)
- [7]麻杏芎葶合剂对哮喘大鼠气道神经—免疫炎症影响的实验研究[D]. 荆阳.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0(12)
- [8]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D]. 李慧华. 吉林大学, 2009(09)
- [9]培土生金法对脾虚哮喘大鼠嗜酸细胞凋亡及对Fas mRNA、Bcl-2 mRNA表达的影响[D]. 刘自力.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06(12)
- [10]β2-受体激动剂的新进展和临床评价[J]. 余健民,熊永华,胡建新. 药品评价, 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