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肺动脉间隔缺损的彩色多普勒诊断一例报告

主肺动脉间隔缺损的彩色多普勒诊断一例报告

一、彩色多普勒诊断主肺动脉间隔缺损1例(论文文献综述)

何冠南,杨家翔,汤蓓,赵婧,白艳,陈曦,张玲[1](2021)在《四腔心切面联合三血管气管切面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孕11~13+6周胎儿严重先天性心脏畸形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四腔心切面联合三血管气管切面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孕11~13+6周胎儿严重先天性心脏畸形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12月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行孕期检查的9756例孕妇,分别于孕11~13+6周及孕16~24周进行胎儿心脏超声检查。采用四腔心切面联合三血管气管切面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孕11~13+6周胎儿筛查心脏畸形,采用标准化胎儿超声心动图筛查孕16~24周胎儿心脏畸形,并对分娩后所有新生儿及引产胎儿进行随访。结果 9756例胎儿孕11~13+6周超声筛查发现心脏畸形38例(51.4%,38/74),其中非严重心脏畸形5例(14.2%,5/35),严重心脏畸形33例(84.6%,33/39)。出生或引产后诊断先天性心脏畸形74例,其中严重先天性心脏畸形39例,非严重心脏畸形35例。结论运用四腔心切面联合三血管气管切面彩色多普勒超声能筛查出大部分严重胎儿心脏畸形,可为临床咨询、预后提供及时有力的证据。

黄琼[2](2021)在《早孕期与中晚孕期产前超声检查对肺动脉闭锁的诊断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早孕期与中晚孕期产前超声检查对肺动脉闭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引产并经解剖证实的胎儿肺动脉闭锁21例,分析其产前超声心动图特征及分型,并与产后病理解剖及铸型结果对照,结合染色体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同时评估中晚孕期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胎儿右心系统的发育状况并观察血流动力学改变,分别测量心室长径、右心室壁厚度、各瓣环直径、三尖瓣血流流入时间、三尖瓣反流速度等指标,并将各指标与正常胎儿组对照。【结果】本组21例肺动脉闭锁胎儿经解剖证实,8例为PA/IVS,13例为PA/VSD。其中8例PA/IVS胎儿(早孕期发现1例,中晚孕期发现7例),超声诊断正确6例,产前超声诊断准确率为75.0%(6/8),误诊2例(1例误诊为室间隔完整的重度肺动脉狭窄,1例误诊为PA/VSD)。本组13例PA/VSD胎儿(早孕期发现2例,中晚孕期发现11例),超声诊断正确11例,产前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4.6%(11/13),误诊2例(1例误诊为永存动脉干,1例误诊为右室双出口)。中晚孕期PA/IVS胎儿组与正常胎儿组对照,三尖瓣Z值、RV/LV、TV/MV、PV/AV、TID/CC均较正常组低,TRPSV、右室壁厚度均较正常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孕期以四腔心切面和三血管-气管切面为基础的多切面扫查有助于诊断肺动脉闭锁;中晚孕期产前心脏超声检查可以对肺动脉闭锁进行准确诊断并分型。解剖及铸型的反馈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胎儿肺动脉发育异常。应建议PA/VSD胎儿的孕妇行遗传学检测,确定胎儿是否合并染色体异常特别是22q11的微缺失。

郑淋,马宁,张鑫,王芳韵,吴群,李静雅,卫海燕,杨娇[3](2021)在《主动脉弓离断及其合并畸形和综合征的超声心动图表现》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及分析主动脉弓离断(IAA)及其合并畸形(组合)和综合征的超声心动图诊断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经CT血管造影(CTA)和(或)手术证实的IAA患儿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总结IAA及其合并畸形(组合)和综合征的诊断特征,探寻诊断规律。结果纳入资料齐全的IAA患儿共38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2例,年龄为出生后2 d~9岁,中位年龄为3个月。38例患儿中,A型占87%(33/38);B型占13%(5/38);C型占0。38例IAA患儿均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将合并心血管畸形进行总结归纳,共发现6种畸形(组合)和综合征,分别为IAA三联征(55%,21/38)、Berry综合征(8%,3/38)、永存第五主动脉弓(21%,8/38)、Shone综合征(8%,3/38)、PHACE综合征(3%,1/38)、单纯合并多发侧支血管(5%,2/38);为降主动脉供血的异常血管有动脉导管未闭、永存第五主动脉弓及侧支血管。38例患儿中,34例行CTA检查,27例行心外科手术治疗,超声确诊37例,漏诊的1例为Shone综合征患儿,超声诊断为主动脉缩窄。结论超声心动图能早期诊断IAA,结合其易合并畸形(组合)及综合征的超声诊断思路及特征,有助于提高全面诊断正确率,减少漏误诊,为外科手术提供更为准确的诊断依据。

韩舒[4](2021)在《超声心动图及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右室流出道梗阻胎儿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变化》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各类型右室流出道梗阻畸形(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obstruction,RVOTO)胎儿进行超声心动图研究,分析RVOTO胎儿心脏结构改变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评价相应的心肌力学改变,旨在更加全面、深入地揭示各类型RVOTO胎儿循环特点及心脏功能改变,探讨超声心动图联合新技术评价胎儿先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20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盛京医院经产前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RVOTO的单胎胎儿110例(孕龄20~34周,平均孕龄26.8±3.3周),并根据否合并非限制性室水平分流分为A、B两组。收集与病例组胎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单胎胎儿135例。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胎儿肺动脉、动脉导管(DA)、静脉导管(DV)、大脑中动脉(MCA)和脐动脉(UA)血流并测量相关参数,包括:肺动脉瓣上峰值流速(PVmax)、血流加速时间(ACT)、射血时间(ET);DV的心室收缩期峰值流速(Vs)、心室舒张早期峰值流速(Vd)、心房收缩期峰值流速(Va)及静脉峰值流速指数(PVIV);MCA搏动指数(MCA-PI)、UA搏动指数(UA-PI),计算脑胎盘血流搏动指数比(CPR)。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肺动脉瓣环(PA)与主动脉瓣环(AO)内径,计算PA/AO比值、PA Z-评分。比较A、B病例组与孕龄相匹配对照组胎儿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根据以上RVOTO胎儿血流动力学参数研究结果及相关研究结论,进一步根据是否存在PA/AO<0.6或PA Z-评分<-3且动脉导管血流逆向灌注将病例A组分为重度RVOTO组与轻中度RVOTO组,根据胎儿肺动脉瓣形态、启闭情况并结合相关超声心动图表现,将病例B组分为重度RVOTO组与轻中度RVOTO组。应用2D-STI分析软件对重度RVOTO组、轻中度RVOTO组与对照组胎儿标准四腔心切面二维动态图像进行后处理分析,获得左、右心室壁各节段以及整体的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S)、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及舒张期峰值应变率(SRd),并获得左心室侧壁与右心室游离壁的应变-时间曲线,计算左、右心室间收缩同步性参数。应用二维Simpson法测量胎儿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应用二维面积变化法测量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比较重度RVOTO组、轻中度RVOTO组与孕龄相匹配对照组胎儿二维超声及2D-STI获得的心功能参数差异。结果:1.病例组中92例(83.6%)、正常对照组中115例(85.2%)胎儿获得本研究所需全部超声数据。2.A、B组RVOTO胎儿PA/AO均较孕龄相匹配的对照组胎儿减小(P<0.01),PA Z-评分绝对值均较对照组增大(P<0.01);除肺动脉闭锁胎儿外,病例组PVmax较对照组加快(P<0.01),ACT和ET较对照组缩短(P<0.01)。3.A、B组各有16例RVOT胎儿出现动脉导管内血流逆向灌注。4.A组54例RVOTO胎儿中:(1)伴有PA/AO<0.6或PA Z-评分<-3且动脉导管血流逆向灌注的15例重度RVOTO胎儿与孕龄相匹配的39例轻中度RVOTO胎儿及对照组胎儿相比,其DV、MCA及UA血流变化显着,表现为DV-Va减低,DV-PVIV升高(P<0.05);MCA-PI、CPR减低,UA-PI升高(P<0.05)。(2)轻中度RVOTO胎儿与孕龄相匹配的对照组胎儿相比,MCA-PI、CPR减低,UA-PI升高(P<0.05);DV血流频谱参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5.B组38例RVOTO胎儿中:(1)16例肺动脉重度狭窄或闭锁胎儿与孕龄相匹配的22例肺动脉轻中度狭窄胎儿及对照组胎儿相比,其DV、MCA、UA及DA血流变化显着,表现为DV-Va明显减低(P<0.01),其中12例出现DV舒张末期血流反转或消失,同时DVPVIV升高(P<0.01);MCA-PI、CPR减低,UA-PI升高(P<0.05),且均出现动脉导管内血流逆向灌注。(2)肺动脉轻中度狭窄胎儿DV-Va较孕龄相匹配的对照组胎儿减低,DV-PVIV升高(P<0.05),MCA-PI、UA-PI、CPR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动脉导管内血流方向均正常。6.115例正常胎儿左、右心室心肌力学特征:(1)左心室壁各节段间纵向S、SRs及SRd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右心室游离壁各节段间纵向S、SRs由基底段至心尖段依次递减(P<0.05),而各节段间纵向SRd无统计学差异(P>0.05)。(2)左、右心室壁GLS均与孕龄呈正相关,左、右心室壁GLSRs、GLSRd均与孕龄无相关性。(3)左、右心室壁GLS、GLSRs及GLSRd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心室间收缩期同步性参数正常参考范围为9.24±4.48ms(2~22ms),且与孕龄无相关性。7.92例RVOTO胎儿左、右心室心肌力学参数:(1)2D-STI显示重度RVOTO胎儿左、右心室壁GLS、GLSRs及GLSRd均较孕龄相匹配的轻中度RVOTO胎儿及对照组胎儿减低(P<0.05),但二维Simpson法测量重度RVOTO胎儿LVEF与其余两组无差异(P>0.05)。重度RVOTO胎儿心室间收缩同步时间差明显大于其余两组(P<0.05),存在心室间收缩不同步。(2)轻中度RVOTO胎儿仅右心室壁GLSRd较孕龄相匹配的对照组胎儿减低(P<0.05),左、右心室壁整体纵向GLS、GLSRs及左心室壁GLSRd与对照组胎儿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轻中度RVOTO胎儿心室间收缩同步时间差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A/AO<0.6与动脉导管血流逆向灌注与RVOTO胎儿左、右心室壁GLS减低显着相关。PA/AO<0.6预测A组RVOTO胎儿右心室与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0(95%CI:0.757,0.962),0.801(95%CI:0.672,0.930);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8.9%、66.7%与83.8%、58.8%。PA/AO<0.6预测B组RVOTO胎儿右心室与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7(95%CI:0.515,0.866),0.703(95%CI:0.526,0.881);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6.2%、58.8%与76.0%、38.5%。结论:1.对RVOTO胎儿DA、UV及MCA、UA血流变化进行综合评价可以更加全面地反映其血流动力学改变:当RVOTO胎儿为重度梗阻或不合并非限制性室水平分流时,DV血流频谱变化显着;动脉导管血流逆向灌注可提示RVOTO胎儿梗阻程度;当RVOTO胎儿脑血流氧饱和度降低或血流量减少时,通过代偿性脑动脉扩张与脐动脉收缩保证脑血流灌注。2.重度RVOTO胎儿左、右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均减低,且存在心室间收缩不同步。轻中度RVOTO胎儿仅出现右心室舒张功能减低。3.PA/AO<0.6可较敏感预测伴有室水平非限制性分流的RVOTO胎儿左、右心室收缩功能不全,对室间隔完整的RVOTO胎儿左、右心室收缩功能不全预测效能有限。4.2D-STI技术获得的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应变率参数较传统二维超声可更加敏感地反映胎儿心室功能早期变化。2D-STI技术评价胎儿心室间收缩期同步性可反映胎儿心室收缩功能。

唐琪[5](2019)在《胎儿血管环的超声诊断与临床预后研究》文中指出背景先天性血管环(congenitalvascularring,CVR)主要是指主动脉及分支或肺动脉及分支的先天性发育异常,继而自身或与动脉导管(动脉韧带)构成环形结构,压迫或部分压迫气管和(或)食管,引起程度不一的呼吸道症状和消化道症状。CVR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8%1.3%【1、2】。近年来,随着医疗检查仪器的进步和产前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过去在产后甚至学龄段出现症状后才能被临床诊断发现的CVR,现在在产前检查就能够诊断。一方面,产前诊断率提高后,对CVR患儿出生后的护理和后续治疗提供了指导;另一方面,由于目前CVR产前诊断和小儿外科诊断标准不一致,导致临床医师对其预后判断不一致,进一步导致CVR胎儿的过度引产。本研究拟通过对CVR产前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胎儿CVR的产前超声特点,提高诊断准确率;并对CVR胎儿病例进行追踪随访,将其临床预后与产前超声进行对照,分析产前超声诊断对其临床预后评估的价值。目的对胎儿CVR进行分类,总结出每个类型CVR的超声特点,精简诊断流程,提高诊断准确率;对产前诊断的胎儿CVR病例进行追踪随访,将其临床结局与产前超声进行对照,分析产前超声诊断对于CVR临床预后评估的价值。材料与方法2013年01月01日至2019年06月30日,我院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病例中筛查出诊断为血管环的胎儿病例,分类诊断包括双主动脉弓(Double aortic arch,DAA)、右位主动脉-弓镜像分支-左位动脉导管(Mirror right aortic arch-left arterial duct,MRAA-LDA),右位主动脉弓-左位动脉导管-迷走左锁骨下动脉(Right aortic arch–left arterial duct-aberrant left subclavian artery,RAA-LDA-ALSA),左位主动脉弓-迷走右锁骨下动脉(Aberrant right subclavian artery-Left aortic arch-Left arterial duct,ARSA-LAA-LDA)、肺动脉吊带(Pulmonary Artery sling,PAS)。选择胎龄匹配的正常单胎胎儿作为对照。使用Philips美国公司生产的IE3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EPIQ 7C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和深圳迈瑞公司生产的DC-8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时均使用胎儿心脏检查模式,包括: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u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彩色能量造影图(Color Power Imaging,CPA)模式。孕妇取平卧位或侧卧位,选择胎儿心脏检查条件,对胎儿行产前超声心动图检查。按照《中国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规范指南》的相关要求,依次进行扫查胎儿心脏四腔心切面、左右流出道切面、三血管-气管切面(there-vesselview,3-VT)、肺动脉分叉切面、主动脉弓长轴切面、降主动脉冠状切面和动脉导管弓长轴切面,评估胎儿心脏发育情况并存图。追踪随访孕妇的孕期检查资料,胎儿孕期检查,临床决策方案,胎儿出生后1天、1月、3月随访一次,此后每年随访一次。随访研究终点为胎儿引产、产后患儿因各种原因死亡或行外科手术治疗。对于因合并严重心内畸形而终止妊娠的病例,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取其胎儿的病理标本,并抽取胎儿及胎儿父母双方血液行基因检查。其病理结果与我院胎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病例库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应用SPSS 22.0.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病例组数据与对照组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病例15796例,共计229例被诊断为CVR。检查时孕妇年龄1942岁、平均年龄(27.9±4.6)岁,检查时胎龄2138周、平均(26.6±3.0)周。正常组胎儿均为单胎,孕妇年龄范围1739岁、平均年龄(27.2±4.2)岁,胎龄范围2138周、平均(26.7±2.9)周。CVR胎儿中分类诊断为ARSA-LAA-LDA)112例(合并单纯心内畸形13例,合并复杂心内畸形5例),MRAA-LDA 27例(合并单纯心内畸形4例,合并复杂心内畸形6例)),RAA-LDA-ALSA 70例(合并单纯心内畸形4例,合并复杂心内畸形2例),DAA 17例(合并单纯心内畸形的1例)、肺动脉吊带3例。17例DAA中右弓优势型11例、双弓对称型6例。MRAA-LDA组合并复杂心内畸形最多(22.2%)。CVR合并最常见的简单心内畸形是双上腔静脉并冠状静脉窦扩张,室间隔缺损次之;合并最常见的复杂心内畸形是法洛四联症。CVR预后最差的是肺动脉吊带,其次是DAA和MRAA-LDA,ARSA(LAA-LDA)和RAA-LDA-ALSA预后较好。出生后手术比例最高的是肺动脉吊带,其次是DAA。结论1.胎儿超声心动图在CVR的产前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VT切面动态扫查是发现血管环及判断血管环类型的最重要切面;主动脉弓冠状切面、主动脉弓长轴切面对于判断DAA及分型十分重要;3-VT肺动脉分叉切面,对于判断PAS及其分型十分重要。MRAA-LDA最易合并心内畸形。2.CVR的分型对于判断胎儿预后十分重要,合并心内畸形的CVR胎儿预后要考虑心内畸形及染色体异常,孤立型CVR除了分型之外,还需考虑构成血管环的结构,出生后血管环结构的发展情况是判断预后的重要因素。CVR预后最差的是PAS,其次是DAA和MRAA-LDA,ARSA(LAA-LDA)和RAA-LDA-ALSA预后较好。出生后手术比例最高的是PAS,其次是DAA。

董建杰[6](2020)在《早孕期胎儿心脏超声检查可行性的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及目的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一类常见的胎儿畸形,国内总发病率为8‰,活产新生儿中为5‰~10‰,仅次于神经管缺陷。复杂的心脏结构畸形不仅预后不良,同时也是危及新生儿及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因素。先天性心脏病种类繁多,有些在宫内就可得到治疗,有些在胎儿出生后再行治疗,而有些是严重的可致死性畸形,发现后必须立即处理。目前胎儿超声心动图是胎儿心脏畸形检查的最主要方法,且应用该方法可于妊娠中晚期准确诊断大部分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但是该时期的临床干预通常会给孕妇造成较大的身心伤害。因此,如何能在产前尽早地检出CHD不仅对孕妇的妊娠结局及进一步临床处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可改善某些类型胎儿心脏畸形的预后,从而更好地做到优生优育。近年来,随着超声仪器分辨率及超声技术的不断提高,在11-13+6周观察胎儿结构、初步筛查胎儿畸形已逐渐成为可能。本次研究的目的是运用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技术,探讨妊娠早期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的可行性,判断早孕期各项异常指标与胎儿心脏畸形的相关性,了解早孕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与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6月在我院超声科行早孕期(11-13+6W)NT筛查的单胎孕妇3250例,以筛查结果呈高风险并完成染色体检查且有完整资料的46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年龄为17-47岁,平均年龄为27.9±5.4岁,胎龄11~13+6周,平均孕周为12.6±0.5周,头臀长为45-84mm,平均头臀长64±7.2 mm,均为单胎。所有胎儿均严格依照英国胎儿医学基金会(Fetal Medicine Foundation,FMF)的要求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在胎儿标准正中矢状切测量胎儿头臀长(Crown-rump Length,CRL)、颈项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NT)厚度并观察鼻骨,同时采集静脉导管(Ductus Venosus,DV)血流频谱,观察其频谱形态有无改变;应用胎儿侧脑室水平、丘脑水平及小脑水平横切面观察胎儿颅脑结构;应用双眼眶、双耳、鼻后三角及双唇水平冠状切面观察胎儿颜面部;对四肢长骨进行连续扫查观察胎儿肢体结构;应用腹部横断面、四腔心切面、三血管切面等观察胎儿心脏结构。记录所有高风险孕妇(主要包括孕妇高龄、胎儿结构异常、超声软指标异常、母体血清生化指标异常、有不良孕产史、先天性心脏病家族史、致畸物接触史等)的染色体结果并对其心脏进行最大限度检查,记录心脏异常的种类和数量。对检出心脏为严重畸形的胎儿关注其妊娠结局或进一步临床处理,对未立即终止妊娠的胎儿建议其两至四周后来院复查并追踪其妊娠结果,对心内结构暂未见明显异常的胎儿于20-24周行常规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时记录早孕期漏诊及误诊心脏畸形的数量及类型,分析早孕期CHD与超声软指标、心轴异常及染色体异常间的相关性。结果高风险孕妇染色体异常检出情况本组研究的460例高风险孕妇均行绒毛膜或羊膜腔穿刺术,结果显示染色体异常者14例,检出率3.0%,所有结果中以21-三体比例最高(5/14 36%),其次为18-三体(3/14 22%)。染色体异常伴心脏畸形者8例,发生率为(8/1457.1%),具体为:房室间隔缺损伴21-三体2例、左心发育不良伴18-三体1例、左心发育不良伴MD基因外显子缺失1例、右心发育不良伴18-三体1例、室间隔缺损伴21-三体1例、单心房、单心室伴13-三体1例、单心室伴21-三体1例。染色体异常伴心外畸形者6例,发生率为(6/14 42.9%),具体为:露脑畸形伴13-三体1例、全前脑伴18-三体1例、无脑儿伴DS 1例、脐膨出伴45,XO 1例、颈部淋巴水囊瘤伴21-三体1例、前臂缺如伴45,XO 1例。胎儿心脏畸形检出情况早孕期首次检出胎儿心脏异常18例,包括房室间隔缺损4例、左心发育不良3例、室间隔缺损3例、单心室2例、共同动脉干2例、右位心2例、大动脉畸形1例,右心发育不良1例。9位孕妇在咨询遗传与产前诊断中心后于妊娠早期自愿终止妊娠,未终止妊娠者于20-24周复查,发现误诊4例(早孕期诊断为室间隔缺损的3例胎儿于中孕期复查时1例诊断为轻型法洛四联症,1例诊断为房室间隔缺损,另外1例未见明显异常;早孕期诊断为共同动脉干的1例胎儿于中孕期复查时诊断为肺动脉重度狭窄伴室间隔缺损),早孕期诊断为大动脉畸形的胎儿于中孕期复查时诊断为完全型大动脉转位、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早孕期心内结构暂未见明显异常的胎儿于中孕期复查时首次检出心脏畸形9例,包括室间隔缺损5例、主动脉弓缩窄1例、主动脉瓣重度狭窄1例、法洛四联症1例、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上述结果显示早孕期超声检查胎儿心脏畸形检出率为65.4%,漏诊率为34.6%。心脏畸形中心轴的显示情况本研究中检出的CHD胎儿中,除2例单腔心室因室间隔显示不完整心轴无法测量外,余病例伴有心轴异常者10例,表现为心轴左偏的病例为:左心发育不良3例、共同动脉干2例、大动脉畸形1例、室间隔缺损1例。表现为心轴右偏的病例为:右心发育不良1例、右位心2例。与心脏正常组心轴的平均角度(44.0°)相比,异常组心轴的平均角度(51.7°)较大,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心脏异常组中心轴异常的发生率为38.5%,正常组中未见胎儿心轴异常,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早孕期胎儿超声软指标异常检出情况在所有符合条件的胎儿中,存在软指标异常有45例,其中增厚NT增厚19例,DV a波频谱形态异常12例,三尖瓣返流(Tricuspid Regurgitation,TR)6例,同时存在两个指标异常者7例,同时存在三个指标异常1例。本研究中无论染色体正常与否,合并心脏畸形者NT增厚、DV a波频谱形态异常、TR发生率分别为53.8%、42.3%、19.2%,未合并心脏畸形者上述超声软指标发生率分别为3.0%、2.1%、0.9%,二者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早孕期胎儿心脏超声检查具有可操作性及临床实用价值。2.早孕期超声可检出严重的胎儿心脏畸形,特别是四腔心切面异常者,应引起高度警惕,心内结构异常较轻的畸形常容易漏诊。3.NT值增厚、DV a波频谱异常、TR及心轴异常可作为胎儿心脏畸形的预测指标。4.先天性心脏病与染色体异常密切相关,存在心脏畸形的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较高。

范丽娟[7](2019)在《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评估儿童复杂先心病》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应用的可行性研究目的探讨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检查中的可行性:诊断能力、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对象与方法100例连续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纳入研究,年龄均小于3岁。根据扫描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12天至32个月,使用宽体探测器低剂量心电门控CT心脏收缩末期扫描。对照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19天至27个月,使用多排CT容积螺旋穿梭技术(VHS)扫描。以手术结果作为参考标准,计算两种检查方法对心血管畸形的检出率并进行比较。分别测量两组升主动脉、主肺动脉、左心室、膈肌水平降主动脉及胸壁肌肉组织的CT值和图像噪声,并计算客观图像质量指标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采用双盲法评价心内结构、心外结构及冠状动脉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记录每一位患儿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比较两组的诊断检出率,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组和对照组分别发现142和131处心血管畸形,两者诊断检出率分别为95.07%和94.66%,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877,P=1.000)。低剂量组心内结构、心外结构及冠状动脉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71±0.82、4.69±0.51和3.28±0.90,对照组心内结构、心外结构及冠状动脉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52±0.65、4.60±0.61和2.30±0.82,两组心内结构及心外结构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宽体探测器低剂量组显着高于对照组。图像质量的客观评价:宽体探测器低剂量组及对照组升主动脉的CT值(565.15±184.55 vs.526.00±184.10)、图像噪声(28.07±9.64 vs.24.95±5.89)、SNR(21.43±7.96 vs.21.82±8.32)及CNR(19.06±7.72 vs.19.58±8.2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肺动脉的CT值(575.95±259.78 vs.537.06±198.40)、图像噪声(25.62±10.87 vs.26.66±8.25)、SNR(23.66±8.66 vs.22.25±11.42)及CNR(20.94±8.19 vs.20.03±11.0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的CT值(554.96±213.85 vs.520.57±173.34)、图像噪声(30.14±12.34 vs.26.71±8.18)、SNR(19.92±7.99 vs.21.13±9.40)及CNR(17.58±7.44 vs.18.92±8.8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膈肌水平降主动脉的CT值(539.40±175.28 vs.524.90±189.52)、图像噪声(25.96±10.99 vs.23.29±8.54)、SNR(23.83±11.50 vs.26.47±15.98)及CNR(20.96±10.30 vs.23.74±15.1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组与对照组比较,CTDIvol(t=-14.856,P=0.000)、DLP(t=-12.595,P=0.000)及有效剂量ED(t=-11.642,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扫描比多排CT容积螺旋穿梭技术扫描辐射剂量下降了76%。结论宽体探测器低剂量心电门控CT心脏收缩末期扫描检查婴幼儿先心病,可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和理想的诊断效能,尤其对诊断先心病中合并的冠状动脉异常具有独特优势,并能大幅降低有效辐射剂量。第二部分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在儿童复杂先心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目的通过分析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获取的先心病扫描数据,并将诊断结果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手术结果进行对照,评价该技术在儿童复杂先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对象与方法108例先心病儿童纳入研究,男60例,女48例,平均年龄31.4±35.1月(中位数19.5月,范围12天-15岁),平均体重11.8±7.9kg(中位数9.7kg,范围2.5-56kg),平均身高84.6±23.6cm(中位数80.0cm,范围47.0-156.0cm),平均心率115.9±21.3次/分(中位数115.5次/分,范围59-171次/分)。以手术结果作为参考标准,评价两种检查方法对复杂先心病的心内结构异常、心脏大血管连接异常、心外结构异常以及全部心脏结构异常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正确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及检出率,并比较。记录每一位儿童的CTDIvol和DLP,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比较不同年龄组有效辐射剂量。结果1.本组108例,手术结果共发现心内结构异常291处。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诊断正确251处,诊断不正确共41处。TTE诊断正确273处,诊断不正确共19处。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对心内结构异常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正确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及检出率分别为86.25%、99.95%、0.862、99.60%、98.12%、98.27%及86.25%;TTE分别为93.81%、99.95%、0.938、99.64%、99.14%、99.20%及93.81%。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TTE的准确率显着高于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TTE的检出率显着高于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2.本组108例,手术结果共发现心脏大血管连接异常58处。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对这58处畸形均诊断正确,诊断不正确1处。TTE诊断正确55处,诊断不正确共9处。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对心脏大血管连接异常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正确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及检出率分别为100.0%、99.79%、0.998、98.31%、100.0%、99.81%及100.0%。TTE分别为94.83%、98.76%、0.936、90.16%、99.37%、98.33%及94.83%。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和TTE对心脏大血管连接异常诊断的准确率和检出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625)。3.本组108例,手术结果共发现心外结构异常175处。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对174处畸形诊断正确,诊断不正确2处。TTE诊断正确139处,诊断不正确共53处。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对心外结构异常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正确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及检出率分别为99.43%、99.95%、0.994、99.43%、99.95%、99.90%及99.43%。TTE分别为79.43%、99.09%、0.785、89.10%、98.10%、97.42%及79.43%。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宽体探测器CT的准确率显着高于TTE。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宽体探测器CT的准确率显着高于TTE。4.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对本组108例全部心脏结构异常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正确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及检出率分别为92.18%、99.93%、0.921、99.38%、99.09%、99.11%及92.18%;TTE;分别为89.12%、99.46%、0.886、95.11%、98.73%、98.37%及89.12%。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全部心脏结构异常的准确率和检出率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114)。5.108例患儿整体平均CTDIvol、DLP及ED分别为1.39±0.38m Gy,20.62±6.79m Gy·cm及0.57±0.15m Sv,三年龄组内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值均=0.000),其中CTDIvol、DLP分别在三年龄组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值均<0.05),均随年龄增长而显着增加(表2-11,2-12)。三年龄组患儿的ED分别为0.64±0.17m Sv、0.53±0.12m Sv及0.49±0.08m Sv。其中在>1,≤5岁和>5岁两年龄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273);但在≤1岁与>1,≤5岁和≤1岁与>5岁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0),总的趋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效辐射剂量ED下降,年龄越小ED越高,≤1岁患儿的剂量显着高于1岁以上儿童。结论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与TTE在儿童先心病的整体诊断效能上不存在显着性差异;TTE对诊断心内结构异常更具相对优势,而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对诊断心外结构异常更具优势,预期二者联合应用可以优势互补,提高诊断效能。在本组患儿中,≤1岁年龄组的有效辐射剂量ED相对较高。第三部分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定量评估儿童紫绀属复杂先心病的临床应用研究目的与TTE对照,比较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在紫绀属复杂先心病中对大血管直径、室间隔缺损大小的测量及Mc Goon比值的差别,评价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定量诊断紫绀属复杂先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对象与方法紫绀属先心病儿童48例纳入该项研究。男23例,女25例,平均年龄28.2±33.9月(中位数17.50月,范围12天-15岁),平均体重11.1±6.4kg(中位数10.0kg,范围2.8-41kg),平均身高82.2±20.7cm(中位数78.0cm,范围47.0-156.0cm),平均心率116.3±20.5次/分(中位数115.0次/分,范围80-171次/分)。比较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及TTE两种检查方法对主肺动脉、左肺动脉、右肺动脉、降主动脉、室间隔缺损测量值的差别及Mc Goon比值的差别。进一步对本组病例中41例三岁以下患儿进行了年龄、体重和心率分组研究。分组标准年龄≤12月和>12月,心率<120次/分和≥120次/分,体重<10Kg和≥10Kg。分析年龄、心率和体重对大血管直径、室间隔缺损及Mc Goon比值的影响。结果1.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测量的主肺动脉、左肺动脉、右肺动脉、降主动脉测量值分别为9.6±3.8mm、8.7±3.4mm、7.8±3.1mm及9.2±2.3mm。TTE测量的主肺动脉、左肺动脉、右肺动脉、降主动脉测量值分别为8.3±3.2mm、6.2±2.7mm、6.2±2.4mm及7.7±1.8mm。两种检查方法比较主肺动脉、左肺动脉、右肺动脉及降主动脉测量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4.324,P=0.000;t=7.663,P=0.000;t=4.290,P=0.000;t=8.026,P=0.000)。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主动脉及肺动脉直径测量值显着高于TTE测量值。Mc Goon比值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1.8±0.5)与TTE(1.6±0.4)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2.721,P=0.009),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 Mc Goon比值显着高于TTE。VSD的大小在宽体探测器CT(11.5±3.5)和TTE(13.0±3.5)间比较差别亦有统计学意义(Z=-3.519,P=0.000),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测量的VSD大小显着小于TTE结果。2.主肺动脉直径及室间隔缺损大小两种检查方法测量值比较与年龄有关,1岁以下患儿两种检查方法测量值无显着性差异。Mc Goon比值两种检查方法比较结果与体重有关,体重越大,两种方法Mc Goon比值一致性越好。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测量值均显着高于TTE。Mc Goon比值及VSD大小两种检查方法比较与心率有关,心率越快两种方法的一致性越好。结论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获得的肺动脉的测量值及Mc Goon比值高于TTE获得的结果,而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获得的VSD测量值低于TTE获得的结果,年龄、体重和心率对两种方法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性有一定影响,在应用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和TTE定量评估儿童紫绀属先心病时应予注意。第四部分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在先心病冠状动脉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目的评估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对先心病儿童冠状动脉各节段显示的可判读性、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评价其在临床儿童先心病冠状动脉异常诊断中的价值。对象与方法134例行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检查的先心病儿童纳入研究。其中男73例,女61例,平均年龄30.27±36.67月(中位数17.00月,范围12天-15岁),平均体重11.40±7.72kg(中位数9.15kg,范围2.48-53kg),平均身高83.73±24.25cm(中位数76.50cm,范围47.00-163.00cm),平均心率115.87±21.30次/分(中位数115.00次/分,范围59-171次/分)。分析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图像冠状动脉异常的发生率。将冠状动脉分为11个节段,比较各节段的可判读性及图像质量评分。将所有病例按年龄不同分为四组,组1:年龄≤1岁,60例;组2:1岁<年龄≤5岁,48例;组3,5岁<年龄≤10岁,19例;组4,年龄>10岁,7例。比较不同年龄组冠状动脉评分、客观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1.本组134例患者中共发现16例冠状动脉异常,发生率11.9%,包括左侧单支冠状动脉2例,右侧单支冠状动脉3例,前降支起自右冠状动脉1例,回旋支起自右冠状动脉1例,右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左窦3例,右冠状动脉高位开口1例,前降支-右室瘘1例,右冠状动脉-右室瘘1例,回旋支-右房瘘1例,左冠状动脉起自肺动脉1例,冠状动脉狭窄及闭塞1例。2.134例患者冠状动脉11节段2分以上共1180段,总可判读率80.8%(1180/1460)。可判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LO、LM、LAD1、RO、LAD2、RCA1、LCX1、RCA3、LAD3、RCA2、LCX2。可判读率最高的为LO,98.5%;此外在90.0%以上的依次为LM、LAD1、RO及LAD2;可判读率最低的两个节段为LCX2(41.8%)和RCA2(62.1%)。进一步按开口(LO、RO)、近段(LM、LAD1、LCX1、RCA1)、中段(LAD2、RCA2)、远段(LAD3、LCX2、RCA3)分析结果显示:从开口至远段可判读率依次下降,分别为96.9%(253/261)、88.5%(470/531)、76.3%(203/266)及63.5(254/400)。2.冠状动脉11节段评分由高到低依次为LO、LM、RO、LAD1、RCA1、LAD2、RCA3、LCX1、LAD3、RCA2、LCX2。各节段评分多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值=359.105,P=0.000。进一步组内两两结果显示:LO、LM和RO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LAD1评分显着低于LO(P=0.027)和LM(P=0.029),但与RO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LAD2与LCX1、RCA1及RCA3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LAD3与LCX1及RCA2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LCX1与LAD2、LAD3及RCA3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RCA1与LAD2及RCA3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RCA2与LAD3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RCA3与LAD2、LCX1及RCA1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LCX2与其他所有10个节段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余各节段组内两两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年龄组冠状动脉各节段评分比较结果:LO、LM、LCX1及RCA2评分在各年龄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2.648,14.390,10.650,10.134;P=0.005,0.002,0.014,0.017)。RO、LAD1、LAD2、LAD3、LCX2、RCA1及RCA3评分在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年龄组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图像的CT值、噪声、SNR及CNR见表4-12,结果显示四个图像质量客观指标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F=0.800,0.475,0.600,0.753;P=0.496,0.700,0.616,0.523),图像质量与年龄无关。5.随着年龄的增加,CTDIvol和DLP均显着性升高。有效辐射剂量E四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5.160,P=0.002),进一步两两比较辐射剂量E组1和组2,组1和组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2和0.001;余各组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越小,辐射剂量越大,1岁以内婴幼儿辐射剂量最大,10岁以上儿童辐射剂量增加,辐射剂量最低的年龄组为5-10岁。结论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在先心病儿童冠状动脉异常的诊断中具有独特优势,可在评估心脏大血管的同时完成。图像质量客观指标在各年龄组间无显着性差异。冠状动脉11个节段的可判读率为80.8%,可判读性及评分在主干开口及各支近段较高,趋势是随着管径的减小而递减。左冠状动脉开口(LO)、左主干(LM)、回旋支近段(LCX1)及右冠状动脉中段(RCA2)评分在各年龄组间有显着性差异,随年龄增加,评分升高。1岁以内婴幼儿有效辐射剂量ED相对最高(0.63±0.17m Sv)。

吴兰平,张玉奇,陈丽君,洪雯静[8](2019)在《主肺动脉间隔缺损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及漏误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主肺动脉间隔缺损(aortopulmonary septal defect,APSD)的诊断价值,分析漏诊、误诊原因,提高超声心动图对APSD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心外科手术或CT检查诊断为APSD患儿的超声心动图资料。结果 APSD的声像图特征主要表现为:主肺动脉间隔存在缺损、双向分流及肺动脉高压。本组单纯性APSD 17例,合并其它心脏畸形者43例(71. 7%);常见的合并畸形有右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16例、主动脉弓中断或主动脉缩窄13例、室间隔缺损9例、房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9例、动脉导管未闭7例、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1例。Mori分型Ⅰ型15例,Ⅱ型42例,Ⅲ型3例。超声心动图诊断正确55例(91. 7%);漏、误诊5例(8. 3%),其中漏诊3例(5. 0%),误诊2例(3. 3%)。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以比较准确地诊断主肺动脉间隔缺损。

潘琦,邓学东,王珍琦,徐秋琴,马建芳,张俊[9](2018)在《胎儿超声心动图在诊断主-肺动脉间隔缺损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主-肺动脉间隔缺损(APSD)的胎儿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回顾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苏州市立医院超声中心产前诊断APSD的4例胎儿超声心动图图像,总结胎儿APSD超声心动图特征及产前诊断APSD的临床意义。结果 4例胎儿APSD最直接的表现是升主动脉和主肺动脉之间的间隔出现回声连续中断,产前超声诊断APSD最关键的切面是三血管观、三血管气管观和大动脉短轴观,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于缺损处可探及双向、右向左或左向右的低速分流信号。超声提示可能存在APSD的间接征象主要是升主动脉内径增宽。4例胎儿APSD均合并其他心内畸形,其中1例为Berry综合征,1例还合并心外畸形。结论 APSD有特征性胎儿超声心动图表现。发现远端型APSD时要注意是否为Berry综合征,Berry综合征合并遗传学异常风险较高。产前诊断APSD可行,且对患儿出生后及时接受手术治疗和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杨水华,田晓先,黎新艳,李圆圆,杨祚建,唐娟松,陈媚[10](2016)在《Berry综合征的产前超声心动图及病理解剖诊断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Berry综合征产前超声心动图及病理解剖异常特征。方法对2012年8月至2015年10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产前超声诊断的3例Berry综合征胎儿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结合文献对引产后胎儿标本心脏解剖异常所见与产前超声心动图特点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3例Berry综合征均因三血管气管观(3VT)首先发现主动脉弓异常和主动脉弓缩窄1例,主动脉弓离断2例。三血管肺动脉分支观(3VP)均显示主-肺动脉间隔远端缺损,右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左肺动脉起源于主肺动脉,在此切面上升主动脉、主肺动脉、左肺动脉及右肺动脉可呈"羊角征"特征性声像改变;彩色多普勒显示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处均可测及主动脉至肺动脉分流信号。2例胎儿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与引产标本心脏解剖病理诊断结果相符合,1例胎儿引产后未行病理解剖检查。结论 Berry综合征在三血管肺动脉分支具有特征性声像表现,三血管肺动脉分支观结合三血管气管观可对Berry综合征进行诊断。

二、彩色多普勒诊断主肺动脉间隔缺损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彩色多普勒诊断主肺动脉间隔缺损1例(论文提纲范文)

(1)四腔心切面联合三血管气管切面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孕11~13+6周胎儿严重先天性心脏畸形筛查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对象
    二、仪器与方法
        (一)仪器
        (二)超声检查方法
        1. 早孕期超声检查:
        2. 中晚孕期超声检查:
        3. 临床处理:
        (三)超声图像分析
结果
    一、早孕期产前超声筛查结果
        (一)正常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结果
        (二)非严重心脏畸形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结果
        (三)严重心脏畸形胎儿
    二、最终诊断结果
        1. 胎儿心脏畸形:
        2. 复阅产前超声图像:
        3. 心脏畸形合并其他异常:
    三、胎儿临床结局
讨论
    一、超声显示胎儿心脏结构的较佳孕周
    二、胎儿心脏畸形超声筛查切面
    三、严重心脏异常胎儿四腔心切面及三血管气管切面超声声像图改变
    四、漏误诊病例分析
    五、超声心动图检查

(2)早孕期与中晚孕期产前超声检查对肺动脉闭锁的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肺动脉闭锁的产前超声诊断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3)主动脉弓离断及其合并畸形和综合征的超声心动图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仪器与方法
结果
    一、IAA患儿一般临床资料
    二、IAA分型情况
    三、合并畸形情况
    四、超声诊断IAA正确性及漏、误诊情况
讨论

(4)超声心动图及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右室流出道梗阻胎儿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组
        2.1.2 正常对照组
        2.2 内容与方法
        2.2.1 仪器
        2.2.2 检查方法
        2.3 追踪随访
        2.4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产前超声诊断及追踪随访结果
        3.2 RVOTO胎儿肺动脉发育情况
        3.3 RVOTO胎儿肺动脉血流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
        3.4 RVOTO胎儿DA血流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
        3.4.1 RVOTO胎儿DA血流灌注方向
        3.4.2 RVOTO胎儿DA血流灌注方向与肺动脉发育情况的关系
        3.5 RVOTO胎儿DV血流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
        3.5.1 病例A组 RVOTO胎儿DV血流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
        3.5.2 病例B组 RVOTO胎儿DV血流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
        3.6 RVOTO胎儿MCA和 UA血流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
        3.6.1 病例A组 RVOTO胎儿MCA和 UA血流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
        3.6.2 病例B组 RVOTO胎儿MCA和 UA血流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
    4 讨论
        4.1 正常胎儿血液循环特点
        4.2 RVOTO胎儿DA血流动力学变化
        4.2.1 病例A组 RVOTO胎儿DA血流动力学变化
        4.2.2 病例B组 RVOTO胎儿DA血流动力学变化
        4.3 RVOTO胎儿DV血流动力学变化
        4.3.1 病例A组 RVOTO胎儿DV血流动力学变化
        4.3.2 病例B组 RVOTO胎儿DV血流动力学变化
        4.4 RVOTO胎儿MCA和 UA血流动力学变化
        4.4.1 病例A组 RVOTO胎儿MCA和 UA血流动力学变化
        4.4.2 病例B组 RVOTO胎儿MCA和 UA血流动力学变化
    5 结论
第二部分: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右室流出道梗阻胎儿心肌力学及左、右心室功能的研究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组
        2.1.2 正常对照组
        2.2 内容与方法
        2.2.1 仪器
        2.2.2 检查方法
        2.3 追踪随访
        2.4 二维斑点追踪分析软件测量数据的重复性检验
        2.5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二维超声测量RVOTO胎儿常规参数及左、右心功能结果
        3.1.1 二维超声测量病例A组 RVOTO胎儿常规参数及心功能结果
        3.1.2 二维超声测量病例B组 RVOTO胎儿常规参数及心功能结果
        3.2 2D-STI技术评价正常胎儿心肌力学的结果
        3.2.1 正常胎儿心室壁纵向应变-时间曲线与应变率-时间曲线特点
        3.2.2 正常胎儿左、右心室壁各节段纵向S、SR测值及变化规律
        3.2.3 正常胎儿左、右心室壁整体纵向S、SR与孕龄的相关性
        3.2.4 正常胎儿左、右心室壁整体心肌力学比较
        3.2.5 正常胎儿心室间收缩期同步性测量结果
        3.2.6 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2D-STI参数测量重复性检验结果
        3.3 2D-STI技术评价RVOTO胎儿心肌力学及心功能结果
        3.3.1 2D-STI技术评价病例A组 RVOTO胎儿心肌力学及心功能结果
        3.3.2 2D-STI技术评价病例B组 RVOTO胎儿心肌力学及心功能结果
        3.3.3 RVOTO胎儿心肌力学相关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与ROC曲线分析结果
        3.3.4 2D-STI技术评价RVOTO胎儿心室间收缩同步性结果
    4 讨论
        4.1 2D-STI技术评价胎儿心肌力学及心功能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4.1.1 应变及应变率
        4.1.2 2D-STI技术原理
        4.1.3 2D-STI检测胎儿心肌力学特性的可行性及优越性分析
        4.1.4 重复性检验结果分析
        4.2 正常胎儿心肌力学特性分析
        4.2.1 正常胎儿心肌纵向应变-时间曲线与应变率-时间曲线特征
        4.2.2 正常胎儿左、右心室壁各节段间纵向应变及应变率变化规律分析
        4.2.3 正常胎儿左、右心室壁整体应变及应变率随孕龄变化规律分析
        4.2.4 正常胎儿左、右心室壁心肌力学的对比分析
        4.3 2D-STI技术评价RVOTO胎儿心肌力学特性及心功能、心室间收缩同步性的临床意义
        4.3.1 病例A组 RVOTO胎儿心肌力学及心功能变化分析
        4.3.2 病例B组 RVOTO胎儿心肌力学及心功能变化分析
        4.3.3 RVOTO胎儿心室间收缩同步性分析
        4.4 本研究的局限性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胎儿右室流出道梗阻畸形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胎儿血管环的超声诊断与临床预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全文结论
今后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超声心动图在血管环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撰写、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6)早孕期胎儿心脏超声检查可行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早孕期胎儿心脏超声检查可行性的研究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评估儿童复杂先心病(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在婴幼儿先心病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检查技术
        1.1.3 图像后处理和分析
        1.1.4 图像质量评估及诊断效能
        1.1.5 有效辐射剂量评估
        1.1.6 统计学处理
    1.2 结果
        1.2.1 一般资料
        1.2.2 诊断检出率
        1.2.3 CT图像质量分析
        1.2.4 有效辐射剂量
    1.3 讨论
        1.3.1 婴幼儿先心病影像学检查
        1.3.2 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在婴幼儿先心病影像学检查中的优势
        1.3.3 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在婴幼儿先心病检查中的图像质量
        1.3.4 辐射剂量
        1.3.5 研究的局限性
    1.4 小结
二、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在儿童复杂先心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检查技术
        2.1.3 图像后处理
        2.1.4 经胸壁超声心动图检查(TTE)
        2.1.5 图像及结果的评价和判定
        2.1.6 有效辐射剂量评估
        2.1.7 诊断效能
        2.1.8 统计学处理
    2.2 结果
        2.2.1 对心内结构异常诊断结果及诊断效能的比较
        2.2.2 对心脏大血管连接异常诊断结果及诊断效能的比较
        2.2.3 对心外结构异常诊断结果及诊断效能的比较
        2.2.4 对全部心脏结构异常诊断结果及诊断效能的比较
        2.2.5 有效辐射剂量
    2.3 讨论
        2.3.1 先天性心脏病CT影像节段分析法
        2.3.2 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复杂先心病影像后处理方法
        2.3.3 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及TTE对心内结构异常的诊断
        2.3.4 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及TTE对心脏大血管连接异常的诊断
        2.3.5 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及TTE对心外结构异常的诊断
        2.3.6 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及TTE对全部心脏结构异常的诊断
        2.3.7 辐射剂量
        2.3.8 研究的局限性
    2.4 小结
三、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定量评估儿童紫绀属复杂先心病的临床应用研究
    3.1 对象和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检查技术
        3.1.3 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图像后处理
        3.1.4 TTE
        3.1.5 统计学处理
    3.2 结果
        3.2.1 48例肺血少紫绀属先心病测量值结果比较
        3.2.2 按年龄分组3岁以下紫绀属先心病测量值比较
        3.2.3 按体重分组3岁以下紫绀属先心病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和TTE测量值比较
        3.2.4 按心率分组3岁以下紫绀属先心病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和TTE测量值比较
    3.3 讨论
        3.3.1 心动周期与心房、心室大小及大血管管径的关系
        3.3.2 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对先心病术前评估的价值
        3.3.3 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对先心病术前肺动脉测量值的价值
        3.3.4 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对室间隔缺损大小的评估
        3.3.5 研究的局限性
    3.4 小结
四、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在先心病冠状动脉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4.1 对象和方法
        4.1.1 研究对象
        4.1.2 检查技术
        4.1.3 图像后处理
        4.1.4 图像质量评估
        4.1.5 有效辐射剂量评估
        4.1.6 统计学处理
    4.2 结果
        4.2.1 不同年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4.2.2 冠状动脉异常
        4.2.3 冠状动脉11段可判读性及评分比较
        4.2.4 不同年龄组冠状动脉11节段评分比较
        4.2.5 不同年龄组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客观图像质量
        4.2.6 不同年龄组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辐射剂量
    4.3 讨论
        4.3.1 先心病儿童冠状动脉影像学检查方法
        4.3.2 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先心病儿童冠状动脉的可判读率
        4.3.3 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先心病儿童冠状动脉评分及病变诊断
        4.3.4 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先心病不同年龄组客观图像质量
        4.3.5 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先心病不同年龄组辐射剂量
        4.3.6 研究的局限性
    4.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对儿童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胎儿超声心动图在诊断主-肺动脉间隔缺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对象
    二、仪器与方法
结果
讨论
    一、APSD的合并畸形
    二、APSD与遗传学异常
    三、Berry综合征
    四、胎儿超声心动图特征
    五、鉴别诊断
    六、产前超声漏诊分析
    七、预后

(10)Berry综合征的产前超声心动图及病理解剖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对象
    二、仪器与方法
结果
    一、3例Berry综合征胎儿产前超声及染色体检查结果
        (一)二维超声表现
        (二)超声心动图表现
        (三)染色体检查结果
    二、2例Berry综合征胎儿引产标本心脏解剖检查结果
        (一)孕24周引产胎儿标本心脏解剖检查结果
        (二)孕32周引产胎儿标本心脏解剖检查结果
讨论
    一、Berry综合征胚胎发育异常及病因学特点
    二、Berry综合征分型
    三、Berry综合征超声心动图表现及产前诊断
    四、预后

四、彩色多普勒诊断主肺动脉间隔缺损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四腔心切面联合三血管气管切面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孕11~13+6周胎儿严重先天性心脏畸形筛查中的应用价值[J]. 何冠南,杨家翔,汤蓓,赵婧,白艳,陈曦,张玲.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1(09)
  • [2]早孕期与中晚孕期产前超声检查对肺动脉闭锁的诊断研究[D]. 黄琼.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3]主动脉弓离断及其合并畸形和综合征的超声心动图表现[J]. 郑淋,马宁,张鑫,王芳韵,吴群,李静雅,卫海燕,杨娇.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1(04)
  • [4]超声心动图及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右室流出道梗阻胎儿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变化[D]. 韩舒.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5]胎儿血管环的超声诊断与临床预后研究[D]. 唐琪.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9
  • [6]早孕期胎儿心脏超声检查可行性的研究[D]. 董建杰. 郑州大学, 2020(02)
  • [7]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评估儿童复杂先心病[D]. 范丽娟.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8]主肺动脉间隔缺损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及漏误诊分析[J]. 吴兰平,张玉奇,陈丽君,洪雯静.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01)
  • [9]胎儿超声心动图在诊断主-肺动脉间隔缺损中的应用[J]. 潘琦,邓学东,王珍琦,徐秋琴,马建芳,张俊.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8(12)
  • [10]Berry综合征的产前超声心动图及病理解剖诊断研究[J]. 杨水华,田晓先,黎新艳,李圆圆,杨祚建,唐娟松,陈媚.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6(11)

标签:;  ;  ;  ;  ;  

主肺动脉间隔缺损的彩色多普勒诊断一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