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大型顶推船队顺流通过弯道驾驶的理解(论文文献综述)
庄元[1](2008)在《桥梁通航论证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交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连接通航河流两岸交通网的跨江大桥数量飞速增长,这些跨江大桥成为我国交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为我国经济腾飞起到了推动作用。在跨江大桥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通航船舶流密度正逐年增大。大桥建成后位于江中的桥墩对船舶的正常通航会产生较大的妨碍,尤其在洪水期影响会更大,导致桥位河段的地形和通航环境发生改变。为了分析研究大桥可能对桥区通航环境造成的影响,全面掌握船舶过桥时的动态及其影响因素;在桥区的船舶通航安全管理中,科学、合理的疏导过往船舶,确保船舶通航安全和桥梁安全,对桥位河段的船舶通航情况进行科学论证和开展相关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来源于交通部的“内河航道通航条件关键技术研究”专题项目,同时论文以武汉理工大学航运学院承接的江苏省交通厅关于“苏通长江公路大桥船舶通航实船试验及模拟研究”和“苏通大桥船舶失控漂移对桥梁的影响研究”专题项目为依托。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国内外有关对影响通航安全评价指标因素的研究成果以及有关调查统计数据,设定各评价指标因素的危险度评价标准;在此评价标准基础上确定各评价指标因素的危险度评价标准隶属度子集表;建立单因素模糊评价模型;在单因素模糊评价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各指标因素的权重分析,建立多层次、多指标模糊综合评价的大桥水域通航环境危险度数学模型。(2)通过组织大型顶推船队和大型海船在桥位处进行实船会船和操纵性试验,测量上下行过桥时的实船航迹,运用流体力学和船舶操纵理论,建立船舶上、下行通过大桥时的漂移量数学模型,并以此确定不同船舶上、下行过桥时所需航宽的大小。通过对船舶过桥状态进行计算机模拟,结合桥位河段船舶通航的远景规划,验证大桥通航净宽。(3)根据目前桥梁建设的实际情况,通过水槽试验,给出桥墩与航道边线之间桥墩紊流宽度的计算公式。(4)根据船舶操纵理论,建立失控船舶漂移对桥梁影响的运动状态数学模型,并运用数学模型对典型海船和内河大型顶推船队在不同通航环境条件下和不同位置失控后的运动状态、轨迹及相关参数进行理论分析计算。按冲程和漂航两个阶段,分别计算船舶在不同通航环境条件下和不同位置失控后,在风流作用下的漂移轨迹、漂移至桥位时船舶的横漂距离、漂移时间、运动方向、速率。通过对船舶失控后运动状态分析,确定其对桥梁存在碰撞危险的失控区域和船舶产生碰撞桥墩危险时可能的碰撞位置;计算船舶失控后碰撞桥墩的概率,并根据计算结果,提出相应的预防或减小船舶失控后碰撞桥梁的措施。(5)用Visual C++编写可视化的界面程序,利用这些数学模型,模拟不同船舶在不同环境参数和操纵参数下的航迹。运用MATLAB工具绘出不同风速、风向、流速、流向、航速和航向多变量情况下船舶漂移量变化曲线。本文通过实船试验、水槽试验,建立了船舶通过桥梁所需航宽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确定各类船舶(队)能否安全通过桥区,为桥墩的选址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陈作强[2](2006)在《通航建筑物口门区及连接段通航水流条件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研究在收集国内外技术文献,了解研究背景全貌,总结目前通航水流条件限值在使用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选择不同航道等级、不同地域的依托工程,通过物模、船模和现场水流测验,研究了不同航道等级、不同布置方式通航建筑物引航道口门区和连接段内,船舶(队)的航行条件,并提出了相应的水流条件限值。主要研究成果有:(1)口门区的纵向和横向流速均在规范允许范围之内时,船模进出口门区航行均比较顺利。船舶在口门区的航行状态与连接段的布置形式有密切关系,对于同岸连接的连接段来说,对口门区船舶航行影响不大;异岸连接的连接段对口门区船舶航行影响较大。(2)从连接段不同布置形式的航行条件看,同岸连接时连接段的航行条件优于异岸连接;异岸连接时,连接段与主流交角小比交角大的航行条件好。(3)在总结研究嘉陵江、右江、湘江、松花江、金沙江、红水河、沅水和澜沧江等已建、在建和拟建的不同类型渠化枢纽工程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布置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航建筑物口门区及连接段的布置原则。(4)综合通航枢纽野外观测、水槽试验和水工模型试验及数学模型计算成果,提出了满足船舶安全航行要求的不同航道等级、不同布置方式连接段通航水流条件的流速指标限值。(5)通过分析实际工程和模型试验成果,要保证船舶安全进出引航道,口门区的水流条件按《内河通航标准》的规定控制基本上是合适的。如果口门区的各向流速(纵向、横向和回流)超出《内河通航标准》的限值,也应该尽量减小超限流速出现的范围,长度宜控制在2/3倍船长以内。(6)当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水流条件不能满足本论文研究提出的要求时,可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采取恰当的工程措施改善通航水流条件,包括:增减隔流堤长度、对实体隔流堤堤头开孔、采用透空式导航墙、修建丁坝、导流堤、导流墩或局部拓宽河槽、开挖山体平顺水流等。采用的工程措施需通过枢纽整体水工模型试验和船模试验验证。
鞠培智[3](2001)在《对大型顶推船队顺流通过弯道驾驶的理解》文中研究指明
鞠培智[4](2001)在《对大型顶推船队顺流通过弯道驾驶的理解》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1 前言改革开放以来,长江航运事业得到了蓬勃而迅速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型顶推船队作为长江上货运的主要运输队型,它和其它船队队型(如吊拖、绑拖)相比具有操纵性能优越,阻力小,运量大,运输效率高等特点,随着推船功率的
二、对大型顶推船队顺流通过弯道驾驶的理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大型顶推船队顺流通过弯道驾驶的理解(论文提纲范文)
(1)桥梁通航论证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
1.3 与本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桥梁对通航的影响及船舶撞桥事故统计分析 |
2.1 全国主要通航河流桥梁现状 |
2.1.1 长江水系主要通航河流桥梁现状 |
2.1.2 珠江水系主要通航河流桥梁现状 |
2.1.3 黑龙江水系主要通航河流桥梁现状 |
2.1.4 京杭运河桥梁现状 |
2.1.5 其它主要通航河流桥梁现状 |
2.2 建桥对通航影响及其经验教训 |
2.2.1 桥址选择对通航的影响 |
2.2.2 桥梁净空对通航影响 |
2.2.3 桥梁墩孔布设对通航影响 |
2.3 船舶撞桥事故统计与分析 |
2.3.1 船舶撞桥事故总体统计分析 |
2.3.2 撞桥事故原因分析 |
2.4 小结 |
第3章 桥梁选址的风险评估 |
3.1 模糊综合评价与层次分析法(AHP) |
3.1.1 模糊综合评价原理 |
3.1.2 层次分析法原理 |
3.2 桥区水域通航环境系统安全分析 |
3.2.1 主要危险因素 |
3.2.2 评价指标的确定 |
3.2.3 评价集的确定 |
3.2.4 各评价指标因素的分析与评价标准的确定 |
3.2.4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3.2.5 单因素评价与隶属函数 |
3.3 武汉长江大桥水域通航环境安全评价 |
3.3.1 武汉长江大桥水域通航环境安全评价指标值的确定 |
3.3.2 武汉长江大桥水域通航环境安全评价结果 |
3.4 小结 |
第4章 船舶过桥航宽的数学模型 |
4.1 《内河通航标准》(2004)中通航净宽论证存在的问题 |
4.2 船舶漂移量模型的建立 |
4.2.1 流致漂移量模型 |
4.2.2 风致漂移量模型 |
4.2.3 船舶总漂移量的计算模型 |
4.2.4 模型的实船试验验证 |
4.3 桥墩与航道边线之间的安全距离研究 |
4.3.1 桥墩紊流区的概念 |
4.3.2 试验方法 |
4.3.3 模型设计 |
4.3.4 试验结果 |
4.3.5 试验结果分析 |
4.3.6 桥墩紊流宽度公式推导 |
4.3.7 主要结论 |
4.4 船舶过桥航宽的数学模型 |
4.5 苏通长江公路大桥通航净宽论证 |
4.5.1 船舶过桥时航迹带宽度计算 |
4.5.2 船舶过桥时的风致漂移量计算 |
4.5.3 桥墩与航道边线的安全距离计算 |
4.5.4 风流联合作用下的航行方法 |
4.5.5 安全保障措施与建议 |
4.6 小结 |
第5章 失控船舶撞桥概率分析与预报 |
5.1 船撞桥概率研究现状 |
5.2 失控船舶数学模型的建立 |
5.2.1 失控船舶坐标的建立 |
5.2.2 失控参数的确定 |
5.3 失控船舶撞桥概率计算 |
5.3.1 船舶失控时的过桥状态分析 |
5.3.2 危险失控区域的确定方法 |
5.3.3 失控船舶碰撞桥墩概率的计算 |
5.4 小结 |
第6章 失控船舶碰撞概率数值计算的计算机实现 |
6.1 工具的选择 |
6.1.1 MATLAB软件简介 |
6.1.2 系统硬件配置 |
6.1.3 系统软件平台 |
6.2 软件的设计 |
6.2.1 软件设计的流程 |
6.2.2 参数设置界面 |
6.2.3 数据计算界面 |
6.2.4 曲线绘制界面 |
6.3 算例 |
6.4 小结 |
第7章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
(2)通航建筑物口门区及连接段通航水流条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目的 |
1.2 国内外通航建筑物通航水流条件标准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目标 |
1.4 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
1.5 依托工程 |
1.6 技术路线 |
2 口门区及连接段通航水流条件试验成果分析 |
2.1 松花江大顶子山航运枢纽 |
2.2 湘江株洲航电枢纽 |
2.3 右江那吉航运枢纽 |
2.4 嘉陵江草街航电枢纽 |
2.5 嘉陵江苍溪航电枢纽 |
2.6 嘉陵江新政航电枢纽 |
2.7 嘉陵江金溪航电工程枢纽 |
2.8 嘉陵江凤仪场航电枢纽 |
2.9 嘉陵江小龙门航电枢纽 |
2.10 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枢纽 |
2.11 红水河桥巩电航枢纽 |
2.12 澜沧江景洪水电站枢纽 |
2.13 小结 |
3 五强溪船闸口门区及连接段通航水流条件的原型观测及模型试验 |
3.1 工程概况 |
3.2 枢纽下游近坝段水流条件原型观测 |
3.3 下引航道口门区现状条件下通航条件试验研究 |
3.4 下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条件改善措施试验研究 |
4 口门区及连接段通航水流条件水槽试验研究 |
4.1 试验条件的设定 |
4.2 水流条件模拟试验 |
4.3 船模航行试验 |
5 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技术标准 |
5.1 口门区通航水流标准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
5.2 若干问题讨论 |
6 连接段通航水流条件技术标准 |
6.1 连接段的布置形式 |
6.2 连接段通航水流条件分析 |
6.3 连接段水流条件限值建议值 |
7 本文研究的主要成果和创新点 |
7.1 连接段的布置原则 |
7.2 连接段通航水流条件的技术标准 |
7.3 本文的创新点 |
8 本文研究成果效益及推广应用前景 |
8.1 经济效益 |
8.2 社会效益 |
8.3 环境效益 |
8.4 推广应用情况及前景 |
9 结束语 |
9.1 主要研究结论 |
9.2 问题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合作者 |
致谢 |
四、对大型顶推船队顺流通过弯道驾驶的理解(论文参考文献)
- [1]桥梁通航论证关键技术研究[D]. 庄元. 武汉理工大学, 2008(12)
- [2]通航建筑物口门区及连接段通航水流条件研究[D]. 陈作强. 四川大学, 2006(04)
- [3]对大型顶推船队顺流通过弯道驾驶的理解[J]. 鞠培智. 武汉造船, 2001(S1)
- [4]对大型顶推船队顺流通过弯道驾驶的理解[A]. 鞠培智. 风浪情况下的船舶安全与对策论文集, 2001(总第13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