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到二次曲线上的整点

如何找到二次曲线上的整点

一、二次曲线上整点的求法(论文文献综述)

王传云,王敏,赵军辉,尹燕[1](2018)在《高铁场景下一种基于信噪比判决的双模切换信道估计算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提高信道在信噪比大范围变化环境下信道估计的精度,确保高速铁路通信系统的可靠性,提出高铁场景下一种基于信噪比判决的双模切换信道估计算法。该算法利用离散卡—洛基扩展模型(discrete Karhunen-Loeve basis expansion model,DKL-BEM)及线性最小均方误差(linear 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LMMSE)算法进行信道建模和不同速度环境下的信道估计。仿真发现,当信噪比增大至某值时,基于ICI消除的二次信道估计算法性能劣于传统的DKL-BEM算法(出现交叉点),且交叉点值随速度的提高左移(小信噪比方向)。通过对参数分析和两种算法交叉点值的提取,给出交叉点随速度变化的移动轨迹,自适应地实现两种算法的切换,提高信道估计算法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王敏[2](2018)在《高速铁路场景下基于ICI消除的快时变信道估计方法研究》文中认为经济社会的飞速进步带动了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随着中国进入4G时代,LTE-R(Long Term Evolution for Railways)的宽带通信应用于下一代高速铁路通信系统是发展趋势。然而,LTE-R的应用面临诸多挑战,其中如何准确获取快速变化的信道状态信息是很重要的一点。因此,本文以高速铁路通信系统的快时变信道估计为对象,着重研究了高速铁路通信信道的特性及其系统性能的优化方法。为了对后续的信道特性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撑,文中先对几种常见的信道测量方法进行了分析,高速铁路通信环境下不允许发送额外的测量信息,因此基于现有通信网络的测量方法更为适用。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了高速铁路通信系统的小尺度衰落特性,即时间选择性衰落和频率选择性衰落。高速铁路通信信道的待估参数很多,且载波间干扰(Inter-carrier Interference,ICI),会对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系统造成严重损害,也会影响信道估计的精度。因此,根据高速铁路通信信道的特点对相应的信道估计方法进行了改进。综合考虑ICI和信道估计之间的相互影响,本文在传统的DKL-BEM(Discrete Karhunen-Loeve-BEM)算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ICI消除的二次信道估计算法,简称为二次信道估计算法。该算法与传统的DKL-BEM算法均采用离散卡-洛基扩展模型(DKL-BEM)对信道建模,减少信道的待估参数。此外,为了避免迭代产生的误差传播和难以收敛的情况,在第一次信道估计后采用简化的并行干扰消除(Paralle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PIC)算法消除ICI,再利用ICI消除后的接收信号进行第二次信道估计,减小ICI对信道估计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的二次信道估计算法能明显提高小信噪比条件下的信道估计精度,但是在大信噪比条件下性能劣于传统的DKL-BEM算法。分析可知,当信噪比超过某个阈值时,所提二次信道估计算法性能劣于传统的DKL-BEM算法,反映在性能曲线上,即两种算法的性能曲线存在交叉点;进一步研究发现,该交叉点随速度变化的散点图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基于对拟合曲线的精度和算法复杂度的综合考虑,对交叉点移动轨迹进行二次多项式曲线拟合,给出了交叉点随速度变化的移动轨迹。对拟合曲线计算出的理论值与仿真实验中得到的实际值进行了比较,相对误差最大为3.57%,验证了所给拟合曲线的准确性与有效性。据此,提出了一种基于信噪比判决的双模切换信道估计算法,以交叉点为分界,在小信噪比条件下采用二次信道估计算法;在大信噪比条件下采用传统的DKL-BEM算法,自适应的实现两种算法的切换,故又将该算法简称为自适应的信道估计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自适应的信道估计算法既保留了二次信道估计算法在小信噪比条件下的优势,又摒弃了其在大信噪比条件下的不足,提高了信道估计算法的适应性和有效性。二次信道估计算法和自适应的信道估计算法均采用简化的PIC算法消除ICI,虽然避免了迭代产生的误差传播和难以收敛的问题,但同时也影响了ICI消除的效果,使得ICI消除后仍存在残余误差,影响信道估计的精度。为了从整体上提高信道估计的精度,减小残余误差的影响,根据当前的移动速度和信噪比按照最小均方误差(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MMSE)准则给出合适的加权系数值,对简化的PIC算法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引入加权系数消除ICI的二次快时变信道估计方法。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DKL-BEM算法相比,所提算法在不同速度和不同信噪比条件下都能明显提高信道估计的精度。

黄增俊[3](2018)在《地铁车辆轮对磨耗预测及其镟修策略优化》文中提出车轮磨损是铁路运输的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车辆运行必然会出现磨损。而随着车轮外形的变化,相互接触的轮对和钢轨之间的动力学响应也相应的发生变化,这对列车的行车稳定性、运行安全性、乘客乘坐舒适性以及地铁车辆各相关系统的零部件的运行状况都会有一定的影响。车轮踏面若磨耗过大,会产生安全隐患,严重的将会出现脱轨的危险,车轮磨耗到一定程度必须进行镟修或者更换。车轮的镟修和更换等维护工作,是地铁交通运输部门重要的支出之一。一直以来,车轮磨耗预测问题和车轮镟修策略问题是很多国内外学者一直潜心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研究车轮磨耗问题和车轮镟修问题对提高轨道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和改善轨道交通运输的经济性有重大意义。而且,车轮“何时镟,镟多少”的镟修问题直接关乎车轮的使用寿命和运行经济性,研究这个课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所以本文就这两个问题展开探讨。首先,基于广州地铁三号线的车辆、轨道以及路况信息,运用SIMPACK多体动力学软件,构建地铁车辆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并应用该模型进行了一系列的仿真实验。其次,蠕滑力是影响地铁车辆运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车辆多体动力学模型对轮轨接触的蠕滑力进行了分析。运用三维制图软件制作了不同磨耗程度的车轮,并且将车轮导入到车辆多体动力学模型中,通过分析各种状态下的蠕滑力、蠕滑率以及计算非线性临界速度,来分析车辆运行的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随着车轮磨耗的加深,车辆的稳定性是逐渐下降的。再次,对于轮轨接触模型,运用Contact非赫兹接触理论解决纵向接触问题,运用FASTSIM理论解决切向接触问题,运用Archard磨损模型计算车轮的磨耗。本文通过对模型设置不同半径的运行曲线,来分析轮轨接触斑面积、接触斑位置以及接触压力的变化,以及车轮踏面上具体位置的磨耗情况。本文制作出不同轮缘厚度和不同车轮直径的车轮,并将其分别导入到车辆多体动力学模型中,通过仿真,得到车轮轮径的磨耗与轮径及其轮缘厚度的关系。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轮缘厚度和车轮直径的镟修策略。单独考虑轮缘厚度时,根据实测的大量数据得到轮缘磨耗率与轮缘厚的2次曲线,并且计算出磨耗率的极小值点,作为车轮镟修的阀值。单独考虑轮径时,使用了一种基于轮径差的镟修模型,并用现场的镟修数据分析验证。最后将两种方法结合到一起。

余其权[4](2017)在《高考数学高频考点归纳与分析(中)》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五、数列考点1由an与Sn的关系求通项公式由an与Sn关系求通项公式是高考的常考内容,常有以下两个命题角度:(1)已知Sn的表达式求an;(2)已知Sn与an的关系式求an或Sn..例1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a1=1,{Sn+nan}为常数列,则an=().

胡毅飞[5](2017)在《含分布式电源的10kV配电网线损计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当今世界能源紧缺、环境问题严重的情况下,人们对于用电需求越来越高,分布式电源以其环保、高效、灵活的优点成为了国内外电力行业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分布式电源并网后,对于传统的电力系统造成很大的影响,也引起很多新的研究课题,其中对于配电网线损计算造成的影响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首先对于国内外分布式电源的发展现状以及线损计算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然后介绍线损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逐个剖析几种典型的传统理论线损计算方法,介绍它们的原理,指出其优缺点,并基于此表明了研究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的重要性。随后介绍几种重要的分布式电源类型,阐述其工作原理和并网运行方式。在此基础上介绍分布式电源并网后对配电网产生的影响,表现在其对线损计算、电能质量、继电保护、可靠性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并对线损计算进行了重点研究。由于现有的计算方法如改进前推回代法、等效容量法等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线损计算问题,所以本文提出了基于负荷曲线的简单潮流计算法,能够处理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线损计算问题。该方法思想简单,易于实现,不需要大量的配电网运行参数,且通过对负荷曲线的处理,去除和弱化了假定条件,提高了线损计算精度。最终通过具体例子展开计算,并与现有的方法比较,表明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先进性。

陈鸿琳[6](2016)在《基于相似日和智能算法的短期负荷组合预测》文中研究表明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short-term load forecasting, STLF)是电力部门合理安排发电和检修计划,优化旋转储备容量、降低发电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参考依据,对日渐开放的电力市场,也是今后竞价发电的有力保障。随着智能配电网的发展,短期负荷预测作为网损分析、网络重构、状态评估等应用的基础,对提升配电部门服务水平至关重要。因此,研究合适的配电网短期负荷预测方法,提高预测精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本文通过对配网日负荷特性的分析,指出应对不同的日类型、结合天气因素对短期负荷预测分别建模。给出了数据预处理方法,以提高样本准确度,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将气象因素嵌入模型以及选取相似日的具体规则。针对目前负荷样本数据来源单一、采集遗漏、样本不足等问题,且配网不同部门对短期负荷预测有不同需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大数据背景下的基于拓扑关系的分层负荷预测方法,分别以台区和10kV线路为单位进行短期负荷预测。基于对台区负荷特性的分析,提出将台区分为气象敏感型和气象不敏感型两类,并依此建立了具体的分类预测模型。对气象敏感型台区,基于相似日优化负荷样本,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 LSSVM)进行负荷预测;对气象不敏感型台区,先通过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自适应地提取出负荷不同频度的基本信号,然后分析每个频度信号应选择的核函数,再基于LSSVM建模预测,从而提高了模型的灵活性和适用性以及预测精度。分层组合预测时,将台区列为第一层,10kV线路列为第二层,遵循拓扑连接关系,通过给台区负荷样本分配波形系数,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根据类似于神经网络学习与训练的思想,优化该波形系数,再结合台区的预测值组合得到最终的线路(或母线)短期负荷预测结果,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线路峰值负荷预测优化模型。应用实例表明,分层组合预测模型便于尽可能地利用多样化的数据样本,弱化数据来源单一造成的不良影响,减小由于各台区的用电性质与负荷特性不一、峰谷负荷出现时段不同等因素导致的负荷预测误差,且峰值负荷优化模型进一步显着地提高了线路峰值负荷预测精度,利于电力系统优化运行与控制。最后,本文开发了相应的短期负荷预测软件,对界面设计、软件功能和操作方法作了详细说明。

柯厚宝,岳方余[7](2011)在《高考数学易错题型归纳与分析(下)》文中认为

贾良[8](2009)在《基于椭圆曲线的数字签名的分析与设计》文中指出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及广泛的应用,信息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信息安全的目标是实现信息的安全性,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实现身份上的鉴别性,具有不可抵赖性,保证信息的可用性。数据加密和数字签名是信息安全的重要技术。椭圆曲线密码学相比其他公钥密码学,同等安全的前提下有更短的密钥,使其目前成为最有应用前景的公钥密码学。论文对基于椭圆曲线的数字签名做了相关的分析和设计,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针对数字签名设计中考虑的各种因素。本文总结出了安全有效的数字签名的必要准则,为判断一个签名是否安全合理提供了一些帮助。批量签名具有较高的签名效率,但是常常需要使用大量的强单向哈希函数,使得所要验证的消息不具有机密性。认证加密签名实现了消息的机密性,但没有考虑签名者的不可否认性。本文结合二者的特点,提出了一个认证加密方案,使其同时具有批量性和机密性,并且签名还可以公开验证。前向安全数字签名是一种特殊的数字签名,i时刻密钥的泄露不影响i时刻之前数字签名的安全性。本文分析了两类具有前向安全的数字签名的安全性,发现这些方案都是不安全的,都具有不同程度的伪造性。论文设计了一个具有前向安全的数字签名,将固定私钥通过与Si相乘实现了隐藏,避免了攻击者求出固定的私钥值,实现了前向安全签名的要求。论文还分析了两类门限签名的安全性,指出这些方案都不能抗合谋攻击。在分析的基础上改进了一个方案,即使成员合谋也得到群私钥,也无法伪造部分签名和群签名。

张宇[9](2008)在《论优化复习策略的优化》文中研究指明

葛余常[10](2006)在《函数》文中研究指明

二、二次曲线上整点的求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二次曲线上整点的求法(论文提纲范文)

(1)高铁场景下一种基于信噪比判决的双模切换信道估计算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传统的DKL-BEM算法
    2.1 信道模型建立
    2.2 LMMSE信道估计
3 基于ICI消除的二次信道估计算法
    3.1 ICI消除
    3.2 第二次信道估计
    3.3 算法仿真及分析
4 基于信噪比判决的双模切换信道估计算法
    4.1 交叉点的移动轨迹
    4.2 自适应信道估计算法
    4.3 算法仿真及分析
5 结束语

(2)高速铁路场景下基于ICI消除的快时变信道估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高速铁路信道特性与系统模型
    2.1 引言
    2.2 高铁信道测量方法
    2.3 小尺度衰落特性
        2.3.1 多普勒效应
        2.3.2 多径效应
    2.4 高速移动的无线通信系统模型
        2.4.1 LTE-R通信系统模型
        2.4.2 OFDM系统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ICI消除的二次信道估计算法
    3.1 基于BEM的信道估计
        3.1.1 BEM模型
        3.1.2 传统的DKL-BEM信道估计算法
    3.2 基于ICI消除的二次信道估计算法
        3.2.1 常用的ICI消除算法
        3.2.2 二次信道估计算法
    3.3 算法仿真及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信噪比判决的双模切换信道估计算法
    4.1 交叉点的移动轨迹
        4.1.1 数据拟合
        4.1.2 交叉点分布规律及其移动轨迹
    4.2 自适应信道估计算法
    4.3 算法仿真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引入加权系数消除ICI的二次快时变信道估计算法
    5.1 引入加权系数
    5.2 算法仿真及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工作回顾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地铁车辆轮对磨耗预测及其镟修策略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车轮磨耗预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车轮镟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轮轨耦合动力学模型
    2.1 SIMPACK动力学软件介绍
        2.1.1 软件简介
        2.1.2 在铁道车辆动力学领域的应用
    2.2 车辆轨道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2.3 轮轨接触理论及模型
        2.3.1 接触斑的计算
        2.3.2 轮轨接触理论及发展
    2.4 轮对的运动方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车轮磨耗对车辆稳定性能的影响
    3.1 车辆系统的稳定性
        3.1.1 蛇形运动
        3.1.2 车辆临界速度的计算方法
    3.2 磨耗轮对的制作及设定
    3.3 蠕滑力/率的求解
    3.4 线性临界速度的求解
        3.4.1 直线轨道上的稳定性分析
        3.4.2 曲线轨道稳定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车轮磨耗的分析预测
    4.1 几种车轮磨耗模型
        4.1.1 基于摩擦功的磨损模型
        4.1.2 基于磨耗指数的磨损模型
        4.1.3 Archard磨损模型
    4.2 车轮磨耗与路况之间的关系
        4.2.1 仿真过程
        4.2.2 仿真结果及分析
    4.3 车轮磨耗与轮缘厚度关系
        4.3.1 仿真流程
        4.3.2 仿真结果
    4.4 车轮磨耗与车轮直径的关系
        4.4.1 仿真过程
        4.4.2 仿真结果
    4.5 车轮整体磨耗量预测
        4.5.1 路况的设定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车轮镟修方案
    5.1 考虑轮缘厚的镟修模型
    5.2 基于轮径差的镟修模型
        5.2.1 镟修模型假设
        5.2.2 基于轮径差的地铁轮对预防性镟修模型
        5.2.3 预防性镟修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1 总结
    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含分布式电源的10kV配电网线损计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DG发展现状
    1.3 配电网线损计算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2 电力网线损计算理论基础
    2.1 电力网线损的基本概念
        2.1.1 线损的概念和分类
        2.1.2 线损产生的原因
        2.1.3 线损理论计算的基本概念
        2.1.4 线损理论计算的作用
    2.2 配电网线损理论计算的特点和要求
        2.2.1 配电网线损理论计算的特点
        2.2.2 配电网线损理论计算的要求
    2.3 传统理论线损的计算方法
        2.3.1 均方根电流法
        2.3.2 平均电流法
        2.3.3 最大电流法
        2.3.4 最大负荷损耗小时法
        2.3.5 等值电阻法
    2.4 本章小结
3 DG的类型及其并网对配电网的影响
    3.1 DG的类型
        3.1.1 风力发电
        3.1.2 太阳能光伏发电
        3.1.3 微型燃气轮机发电
        3.1.4 燃料电池
    3.2 DG并网对配电网的影响
        3.2.1 DG并网对电能质量的影响
        3.2.2 DG并网对继电保护的影响
        3.2.3 DG并网对可靠性的影响
        3.2.4 DG并网对规划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4 含DG的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
    4.1 DG并网对线损计算的影响
    4.2 改进前推回代法
        4.2.1 各种节点的处理方法
        4.2.2 改进前推回代法的计算步骤
    4.3 等效容量法
    4.4 基于负荷曲线的简单潮流计算法
        4.4.1 负荷节点行业分类和负荷曲线综合
        4.4.2 各节点的功率取值
        4.4.3 计算方法
    4.5 本章小结
5 算例与分析
    5.1 实例分析
    5.2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以及研究成果

(6)基于相似日和智能算法的短期负荷组合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短期负荷预测研究现状
    1.3 配网的负荷预测研究发展
        1.3.1 配网规划中的负荷预测
        1.3.2 配网短期负荷预测的应用
        1.3.3 考虑分布式新能源和电动汽车的负荷预测
    1.4 本文研究思路与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2章 配电网日负荷特性分析
    2.1 日类型对日负荷特性的影响
        2.1.1 工作日
        2.1.2 休息日
        2.1.3 重要节假日
    2.2 气象因素对日负荷特性的影响
        2.2.1 气象因子
        2.2.2 综合气象指数
    2.3 历史数据预处理
        2.3.1 负荷数据预处理
        2.3.2 气象数据预处理
    2.4 负荷预测误差评价指标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配网台区分类负荷预测
    3.1 基于气象敏感性的台区分类
    3.2 气象敏感型台区负荷预测
        3.2.1 相似日与灰色关联分析
        3.2.2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
        3.2.3 预测建模实现步骤
    3.3 气象不敏感型台区负荷预测
        3.3.1 经验模态分解(EMD)
        3.3.2 EMD与SVM核函数
        3.3.3 预测建模实现步骤
    3.4 台区负荷预测算例分析
        3.4.1 台区负荷预测总流程
        3.4.2 气象敏感型台区算例分析
        3.4.3 气象不敏感型台区算例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10kV线路的分层组合预测
    4.1 预测方法的意义与优势
    4.2 基于分层的组合预测方法
        4.2.1 配网典型拓扑与分层
        4.2.2 方法描述与建模流程
    4.3 组合系数优化及峰值负荷预测
        4.3.1 粒子群优化算法(PSO)
        4.3.2 基于训练思想的系数优化具体步骤
        4.3.3 峰值负荷预测优化模型
    4.4 算例分析
        4.4.1 分层组合预测及对比
        4.4.2 峰值负荷预测优化及对比
        4.4.3 相似日样本选取及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预测软件界面与应用操作
    5.1 软件开发环境
        5.1.1 基于GUIDE的界面布局
        5.1.2 GUI程序编写
    5.2 软件设计目的与设计架构
    5.3 软件登录界面
    5.4 预测软件主界面与功能分块
        5.4.1 电网拓扑界面
        5.4.2 参数设置界面
        5.4.3 历史数据界面
        5.4.4 负荷预测界面
        5.4.5 结果展示界面
        5.4.6 Logo标识与退出软件
        5.4.7 菜单栏帮助
    5.5 部分应用操作详解与举例
        5.5.1 登录软件
        5.5.2 选定预测对象与拓扑展示
        5.5.3 设置参数与导入历史数据
        5.5.4 负荷预测及其结果展示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成果目录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加的科研项目

(8)基于椭圆曲线的数字签名的分析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椭圆曲线密码的研究现状
    1.3 数字签名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内容和主要工作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椭圆曲线密码体制
    2.1 椭圆曲线的定义和分类
    2.2 点加规则
    2.3 建立在椭圆曲线上的密码体制
        2.3.1 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问题及其攻击方法
        2.3.2 椭圆曲线密码系统
    2.4 椭圆曲线密码体制的应用
        2.4.1 椭圆曲线密钥交换方案
        2.4.2 椭圆曲线数字签名方案
    2.5 椭圆曲线密码体制的优点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数字签名
    3.1 数字签名概述
    3.2 数字签名的原理和功能
    3.3 数字签名的分类
    3.4 典型的数字签名体制
        3.4.1 RSA签名方案
        3.4.2 EIGamal数字签名体制
        3.4.3 DSA数字签名体制
        3.4.4 ECDSA签名方案
        3.4.5 签名体制的比较
    3.5 数字签名方案的攻击
    3.6 构造完备数字签名的必要准则
第四章 基于ECC的批量认证加密方案
    4.1 批量签名概述
    4.2 基于RSA的批量签名
    4.3 Bi-tree签名方案
    4.4 一个基于ECC批量签名方案的分析和改进
    4.5 认证加密方案概述
    4.6 一个具有消息链接恢复的椭圆曲线认证加密方案的安全性分析
    4.7 基于ECC的批量认证加密方案
        4.7.1 系统建立
        4.7.2 签名过程
        4.7.3 验证过程
        4.7.4 方案正确性证明
        4.7.5 方案的安全性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ECC前向安全数字签名方案
    5.1 概述
    5.2 预备知识
    5.3 对于前向安全数字签名方案的分析
        5.3.1 一个基于ECC的前向安全数字签名安全性分析
        5.3.2 一个基于椭圆曲线的前向安全数字签名改进方案的分析
    5.4 对于前向安全性质签名的讨论
    5.5 基于ECC的前向安全数字签名方案
        5.4.1 系统建立
        5.4.2 签名过程
        5.4.3 验证过程
        5.4.4 方案正确性证明
        5.4.5 方案安全性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ECO的门限签名方案
    6.1 概述
    6.2 Shamir门限秘密共享
    6.3 两类门限签名方案的分析
        6.3.1 基于ECC的防欺诈门限签名方案安全性分析
        6.3.2 一个无可信中心(t,n)门限签名方案的安全性分析
    6.4 对于门限签名方案的讨论
    6.5 改进的基于ECO的门限签名方案
        6.5.1 系统建立
        6.5.2 公钥表的生成
        6.5.3 签名过程
        6.5.4 验证过程
        6.5.5 方案正确性证明
        6.5.6 方案的安全性分析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二次曲线上整点的求法(论文参考文献)

  • [1]高铁场景下一种基于信噪比判决的双模切换信道估计算法[J]. 王传云,王敏,赵军辉,尹燕. 电信科学, 2018(07)
  • [2]高速铁路场景下基于ICI消除的快时变信道估计方法研究[D]. 王敏. 华东交通大学, 2018(12)
  • [3]地铁车辆轮对磨耗预测及其镟修策略优化[D]. 黄增俊. 广东工业大学, 2018(12)
  • [4]高考数学高频考点归纳与分析(中)[J]. 余其权. 试题与研究, 2017(29)
  • [5]含分布式电源的10kV配电网线损计算研究[D]. 胡毅飞. 郑州大学, 2017(12)
  • [6]基于相似日和智能算法的短期负荷组合预测[D]. 陈鸿琳. 湖南大学, 2016(03)
  • [7]高考数学易错题型归纳与分析(下)[J]. 柯厚宝,岳方余. 试题与研究, 2011(02)
  • [8]基于椭圆曲线的数字签名的分析与设计[D]. 贾良. 中北大学, 2009(11)
  • [9]论优化复习策略的优化[J]. 张宇.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 [10]函数[J]. 葛余常. 数学教学通讯, 2006(Z3)

标签:;  ;  ;  ;  ;  

如何找到二次曲线上的整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