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数学在卫生技术人员年审中的应用

模糊数学在卫生技术人员年审中的应用

一、模糊数学在卫生技术人员年度考核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冯欣[1](2021)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利益相关者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农业生产的必须要素。面对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和农业用水浪费严重的现状,农业水价改革势在必行。但农业用水提价与农民承载力间的矛盾,制约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开展。因此,进行农业水价利益相关者研究,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出发,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合理分担机制,对于推动改革开展、优化水资源配置和破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用加权Topsis法、Micthell评分法、模糊数学模型等研究方法,在分析我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特征和问题的基础上,评价了我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进展,识别了农业水价利益相关者,分析了其利益诉求和影响水价的机理,确定了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农业水价分担份额及其分担水价,提出了农业水价合理分担机制。主要结论如下:(1)划分了我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阶段,阐明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阶段性特征。将我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划分为初始、深入试点、全面推进和分类施策四个阶段,归纳了各阶段特性。分析了改革中制度变迁和机制形成的过程,任务分配和改革进展的空间特征,以及机制落实和节水增效的改革成效。总结了改革创新、多样化的做法和明显的分类特征。(2)构建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进展评价。根据改革特征和文献研究,确定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进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文献分析法和加权Topsis法,分别从指导政府决策和客观定量评价两个角度出发,对31省(区)改革进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各省改革进展评价得分在43.332-99.97分之间,呈现南方>北方,东部>西部>中部的区域特征。粮食主产区受改革任务重、难度大、承载力低等因素影响,改革进展普遍偏慢,需要建立改革激励和农业水价分担机制。(3)明确了农业水价利益相关者判定和评价方法,丰富了农业水价利益相关者研究理论。对农业水价利益相关者进行定义、识别和分类,分析了利益相关者在改革中的利益关系、诉求和影响农业水价的机理。利用专家咨询法进行利益相关者评价,得分在1.55-7.243,呈现农业用水供给方>农业用水使用方>支援保障方,政府>农户>社会。从利益评价和利益诉求出发,提出了利益相关者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分担方式,明确了政府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和政府、农户在农业水价分担中的主体地位。(4)提出了农业水价分担份额评估方法,明确了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农业水价分担份额。农业水价分担份额的评估方法包含定性评估、定量评估、综合分析及修正4个部分: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利益相关者进行定性的利益评价;利用C-D生产函数、单位效益和模糊数学模型等方法,从粮食安全、灌溉效益和生态价值3个角度出发,对主要利益相关者农业水价分担份额进行定量评估;对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从激励地方改革和扶持粮食主产区农户的目标出发进行修正,最终确定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农业水价分担份额。研究结果显示,中央、地方政府和农户的农业水价分担份额分别在0.302-0.399,0.292-0.472和0.21-0.395;中央、地方和农户承担的农业水价分别在0.011-0.204元/m3,0.010-0.236元/m3,0.009-0.217元/m3;根据2018年粮食播种和灌溉情况,确定当年粮食灌溉共产生水费496.82亿元,其中中央政府172.1亿元,地方政府165.19亿元,农户159.54亿元。(5)建立了农业水价合理分担机制,提供了破解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困境的途径。在改革进展、利益相关者和农业水价分担份额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核心,四个服务”的农业水价合理分担机制,对于破解改革困境、推动改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创新点:(1)提出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进展进行了评价;(2)提出了农业水价利益相关者判定和评价方法,丰富了农业水价利益相关者研究的理论;(3)提出了农业水价分担份额确定方法,确定了各省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农业水价分担份额。

魏宇[2](2021)在《中国风景道评价体系的理论构建及实证研究》文中认为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由长期以来注重经济增长向高质量发展、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转变,交通运输领域开始更多地关注安全、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旅游业被列为幸福产业之首,为适应旅游者多样化的需求,自驾游、自助游等新业态蓬勃发展;促进道路建设与生态环境、文化遗产、旅游游憩、乡村振兴等深度融合成为时代趋势,旅游交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以风景道为代表的新型道路突破了传统交通固有的建设理念,不仅具有交通功能,还具有景观、游憩、旅游、生态和保护等复合功能,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成为交通与旅游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受到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等明确提出,建设25条国家旅游风景道,加快中国风景道体系建设。为满足这一蓬勃发展的实践需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景道评价理论体系,建立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风景道遴选与等级划分标准,成为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目前,学术界对传统道路评价的研究关注较多,但针对风景道等新型道路的评价关注较少。基于此,本研究以风景道评价体系为核心科学问题;在对已有研究系统分析基础之上,充分吸收借鉴国内外优秀成果,立足我国风景道发展现实,构建中国风景道评价体系,建立风景道评价指标及定量化评价模型,并在河北省国家一号风景道开展评价应用,进一步验证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具体而言,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按照“研究基础-评价体系-评价指标-评价模型-评价应用”几个板块展开。第一,研究基础。该板块分为两个部分:第一,现有风景道评价相关国内外研究分析。全面梳理国内外泛风景道评价与传统道路相关评价研究,回顾已有研究现状、不足,对比分析研究异同;系统梳理风景道评价研究涉及到的相关理论,为风景道评价体系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二,对国际视野下风景道评价体系进行分析。通过对美国风景道评价体系开展研究,总结其对于我国风景道评价体系构建的可借鉴之处及可改进之处。第二,评价体系。该板块重点构建风景道评价体系。第一,厘清风景道评价的概念、功能作用等基础性问题;明确风景道评价体系构建目的与原理,从理论基础、概念体系、评价体系、分等定级等方面构建了风景道评价概念模型;第二,分析风景道评价机构、职能划分,以及评价程序;第三,明晰风景道评价指标设计思路,确立风景道评价指标;第四,阐明风景道评价方法选取的考量,确定风景道评价方法;第五,明确风景道评价分等定级依据,并对国家级和省级风景道进行等级划定。第三,评价指标。首先对既有与风景道相关的评价指标进行分析,通过统计梳理,从宏观层面提炼出风景道四个评价维度,从微观上,梳理出了各维度下的相关指标;其后,阐明风景道评价指标构建原则与流程,进行评价指标机理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景观、设施、服务和管理四个维度,确立风景道评价指标。第四,评价模型。在深入分析现有评价方法及其存在局限性基础上,就风景道评价的特点,引入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方法,对模糊综合评价法和评价指标值获取进行优化改进,实现对风景道量化评价;同时,重点就评价数据采集及预处理、评价指标值获取、权重计算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计算过程进行详细阐释。第五,评价应用。对河北省国家一号风景道进行实证研究,首先构建国家一号风景道评价体系,提出评价体系构建的目标与原则,明确评价指标;其后,将风景道评价模型应用于国家一号风景道评价中,对其进行数据采集与处理、评价指标值获取、权重计算和评价总分计算,并在此基础上,划定国家一号风景道等级,分析评价结果;同时,就各评价指标对国家一号风景道的影响进行分析,针对不同影响程度和存在问题提出国家一号风景道优化提升路径。研究的创新性体现在:第一,系统探讨并构建风景道评价体系。通过对泛风景道评价和传统道路相关评价研究的深入分析,以及国家与行业规范、标准、相关政策性文件的系统梳理,理性透视当前国内外泛风景道及道路评价相关研究热点与存在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风景道评价概念、功能作用、评价程序及机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以及风景道评价分等定级,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景道评价体系,提供理论依据。第二,建立风景道定量评价模型。风景道评价选取了以模糊综合评价为评价主模型,同时,引入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方法,对模糊综合评价权重求解和风景道评价指标值获取进行改进和优化,进而形成了风景道定量化评价模型。评价模型对于解决多维度、模糊性强、不易量化的风景道指标综合评价具有优势,同时,为分散化、非结构化的数据处理及评价提供了解决方案,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评价方法的主观性,为实现对风景道进行客观和科学的量化评价提供了可能性。第三,实证研究检验风景道评价体系具科学性和合理性。通过以国家一号风景道为例进行了评价实证分析,验证了风景道评价指标与评价模型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对于规范我国蓬勃发展的风景道实践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可为进一步推动我国风景道建设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杨威[3](2020)在《公立医院设备采购绩效评价研究 ——以北京TR医院为例》文中提出我国医药卫生领域体制改革在近年来实现高速发展,医疗设备作为公立医院的重要资源,在医院管理工作的侧重程度日益增加。规范有序的实施医疗设备采购工作,科学的配备医疗设备,直接成为公立医院良性运营的关键,影响着公立医院核心竞争力。本文简要阐述了我国公立医院医疗设备采购与使用运行的情况,通过对医疗设备营运效果、维护成本等进行效益评测,研究公立医院资金总额受财政预算控制条件下,提高现代化医疗设备采购合理性,增强国有资产回收再利用的效果。借助医疗设备采购决策流程改善,优化公立医院医疗设备购置资金使用效率,实现公立医院经济效益最大化。本文归纳公立医院设备采购绩效评价相关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医疗设备概念综述、医疗设备特点及分类、采购质量管理概念、原则及基本内容等。首先论述设备采购绩效评价模型作用,说明指标组成原则、指标体系的构成、评价方法的选择以及评价标准,制定设备采购评价管理流程架构。其后以北京TR医院采购64排高端螺旋CT为例,构建设备采购绩效评价模型,通过采购质量评价模型在具体工作中的实际效果,证明采购绩效评价在公立医院设备采购决策过程的有效性,进而形成公立医院大型医疗设备效益分析方法。最后结合研究内容与实际工作经验,提列出采购管理产生影响因素与对应建议,将采购管理优化改进措施,作为后续研究的方向。

沈筛英[4](2020)在《XT公司研发工程师绩效考核方案优化研究》文中指出集成电路是一个全球化的产业,具有全球化的竞争,科技属性非常强,作为科技创新企业,企业科技创新的使命是确保企业能紧跟技术发展步伐、满足客户需求和应对市场竞争,其根本目的是建立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使企业在日益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能够生存与发展。对一个科技型企业,如果缺乏科技创新能力是难以想象的。研发创新和新品研发是科技型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质量发展的原动力,企业的发展有两条主脉,一是业绩增长,二是质量发展。科技型企业普遍意识到研发的重要性,并把研发费用投入作为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来对待,每年都在研发上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由于研发工作的评价维度以及研发人员的工作成果难以准确衡量,有些研发绩效评价周期相对较长,如何做到客观、公正、科学、有效地对研发人员进行绩效管理并提高企业研发效率,是众多科技型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研发绩效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程,也是一把“双刃剑”,维持现状不做改善不行,做得不好或方案没有因地制宜更不行,只有从企业本身出发设计出科学、合理、适用于本企业的绩效考核方案,充分发挥绩效的正面导向作用,积极做好研发绩效管理和激励,才能保障科技型企业的创新活力和长远的发展。XT公司是一家集成电路公司,为在激烈的市场浪潮的竞争中保持自身核心优势、快速发展,保持领先的行业地位,紧跟市场热点,不断推出符合市场终端应用的创新产品以及系列产品是关键。产品的创新以及新产品源源不断地推出,除了需要有良好的公司战略体系支持外,需要有合适的机制将研发工程师创造的热情以及创新意识激发出来,让他们能发挥自己的智慧和价值,并尽大可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全身心忘我地投入到产品研发过程中去,打造出匠心产品。设计好适合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提升研发工程师积极性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保持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具有创新性,是公司的重点战略举措之一。鉴于这样的背景,当下对XT公司研发工程师绩效考核方案进行研究并优化,对于公司来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所以就选择《XT集成电路公司研发工程师绩效考核方案优化研究》为题开展相关研究工作。首先,本文介绍了XT公司基本情况、公司背景、公司愿景、使命和价值观,研发组织架构、研发人员构成等情况,通过与高管访谈,与研发工程师进行调研访谈,剖析和探讨现行研发工程师绩效考核方案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深层次原因进行分析。其次,根据公司的战略提炼出了研发部KPI指标,实行自上而下,从整体到局部的方案,分解公司战略目标到研发工程师的绩效考核指标,根据目前XT公司研发工程师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研发工程师绩效考核的指标并确定了各考核指标的权重。同时为新的绩效管理体系能进行顺利实施,分别制定了政策指引、组织护航和制度实施等保障措施,为绩效考核方案顺利实施添加筹码,保驾护航。最后,针对论文的研究成果提出结论和展望,希望XT公司研发工程师绩效考核方案的研究可以为XT公司业绩增长、质量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同时,也可以为其他集成电路企业在研发工程师管理、绩效考核方案、研发效率提升等方面有借鉴的作用,为科技创新企业发展增加助力,为集成电路行业发展做出贡献。

蒋海婷[5](2020)在《城市污水处理PPP项目后评价的研究》文中认为投资项目后评价,是近年来国内外对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行一定阶段的工程项目进行的包括项目立项建设、工程质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的综合系统的评判、以期总结项目在全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工作成果,发现项目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及时纠正错误、落实项目责任、提供后期发展和借鉴。目前,开展投资项目后评价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完善投资管理和工程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由计划经济的政府单一投资模式转变为以国有投资为主民间投资为辅的多元投资模式,特别是在一些涉及到公共利益的投资项目,城市建设项目,越来越多的采用PPP投资模式进行建设。本论文特别选取了洋河南镇以PPP模式建设运营的污水处理厂作为研究实例,深入进行投资项目后评价研究,以求通过对城市污水处理的PPP项目投资后评价的研究,求证对PPP项目投资后评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探讨开展城市污水处理的PPP项目投资后评价体系的建立研究,为进一步开展城市污水处理的PPP项目投资后评价提供比较详尽的理论基础和具有一定操作性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城市污水处理的PPP项目投资项目不仅具有投资项目的普遍性,也有着投融资方式的特殊性,同时涉及到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范围更广。本文首先研究了以PPP模式建设运营的城市污水处理项目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理清了这种投资模式投资主体的伙伴关系,研究了这一投资模式各阶段的特点和关键环节,建立起一个包括6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68个三级指标的关于PPP模式城市污水处理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制定了城市污水处理的PPP项目投资后评价的基本标准。大量的文献资料研习,对PPP模式城市污水处理项目后评价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研究运用并初步建立后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发放专家调查问卷和专家集中讨论的方法对后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论证确认;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体系中各层级指标的权重进行分配计算;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建立了评价模型,经过数次的模糊运算,计算得到各项评价内容的分值,对项目的实际运行效果进行定量的评价分析。本文最后以洋河南镇污水处理厂为研究案例,从前期工作、工程建设、投资执行、项目运营、项目综合效益、项目可持续发展六个方面进行项目后评价,通过评价模型的计算得到最终评价结果,该项目完全达到预期的建设目标,可以为该项目的扩建以及未建的类似项目提供一定管理经验。图7幅,表14个,参考文献50篇。

席琦琦[6](2020)在《ZTS有色金属矿山员工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工业不断进步,使得矿产资源消费持续增加。我国矿山具有地域分布广、工作环境复杂、采矿设施昂贵、从业人员多等特点。采矿量的提升导致矿企的管理问题日渐显露,员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问题也阻碍了企业的稳步发展,所以研究矿企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势在必行。ZTS有色金属矿山作为目前我国最大的非煤地下开采矿山,在员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面有诸多不足,本文目的是诊断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提升建议。本文对ZTS有色金属矿山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研究主要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职业健康司发布的《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建设主要内容及检查办法》为理论依据。对员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员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现状评估,对专家采用层次分析模糊评价的方法进行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评估。将安监局文件合并总结了29个方案层指标和8个基准层指标构建了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评价体系。选取企业中资深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人员组成专家小组,采用因素两两比较确定判断矩阵并计算权重。专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对各因素进行评分后确定评判矩阵,综合计算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各基准层和目标层得分并确定等级。对员工问卷中反应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问题和专家评估中发现的不足进行总结,发现企业存在制度浮于表面、培训缺乏针对性、健康监护不全面、防护管理不完善等问题。针对ZTS有色金属矿山存在的问题,建议企业加强制度落实、加强防护管理、优化员工培训、完善健康监护。经过改善提升,避免因设备问题导致的员工工伤工亡案件;员工职业病因职业健康档案合理归档得到有效防治;突发事件因应急预演也会在短时间内准确遏制。ZTS有色金属矿山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水平提升也为处于相同发展阶段的矿企的提供参考。

刘朝阳[7](2020)在《高速公路建设多目标协调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速公路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涉及因素多、资金大、周期长,质量、进度、成本和安全是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中需要重点考虑的核心要素,而对这些因素间的关系进行综合协调控制是目前研究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充分考虑高速公路建设的现实特点,结合现代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力求为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中质量、进度、成本和安全多目标的协调控制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1)针对目前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的现状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基于项目管理理论、系统分析理论和方法,构建了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多目标协调与控制体系框架。体系框架包括目标模块、宏观环境、运行机制和新技术应用四个模块,其中目标模块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包括质量、进度、成本和安全四个部分,宏观环境、运行机制和新技术应用是系统运行的保障和基础。这一框架体系将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中涉及到的诸多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描述,为深入研究各要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为高速公路项目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丰富了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的管理理论。(2)提出了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双层嵌套质量链,构建了施工过程链的系统动力学质量控制模型。以施工环节为重点,分析了包括决策、设计、施工、验收、运营维护等环节的外层质量链;对施工环节进行细分和设计,嵌套了内层质量链。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建立了施工过程质量影响因素因果回路图,分析了各因素之间的反馈耦合关系,绘制了高速公路项目质量控制存量流量图,对施工过程进行仿真模拟,识别敏感变量,有效提高施工过程质量链控制效果。(3)构建了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高速公路项目进度评价模型,提出了高速公路项目进度循环调控体系。将高速公路项目进度影响因素分为环境影响因素和主体控制因素,构建了环境影响因素的贝叶斯网络评价模型,进行了环境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基于主体、对象及要素的综合分析,结合贝叶斯网络环境影响因素的评价结果,构建了包括环境影响因素评价、主体能力优化和项目进度调控的多环节高速公路项目进度控制循环调控体系。为高速公路项目的进度控制提供了方法支持。(4)基于模糊关联模型和挣值法,构建了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两阶段成本预测与控制模型。分析了影响高速公路建设成本构成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因素,运用模糊相关知识建立了基于数据统计和专家打分相结合的高速公路成本预测评价指标。测算了与样本高速公路成本的贴近度和模糊关联度,构建了成本预测的模糊关联模型,进而对拟建高速公路桥梁、隧道(涵洞)、路面工程等进行成本估算。在此基础上运用挣值法从项目绩效管理角度出发,选择按固定时间段节点和按建设里程碑节点设置检测点的方式,对高速公路建设成本、工期的两要素进行成本偏差分析和控制,提出了成本管理建议。(5)构建了包含状态监测、风险评估和响应决策的多层次高速公路建设安全风险防范与预警体系。在状态监测模块中,利用多源信息共享、交换和融合技术,对实体和信息源进行了多层次多方面的信息获取和融合优化。在风险评估模块中,分析了基本事件失效原因的客观因素和人为因素,利用事故树分析法计算了各基本事件的失效概率和顶事件的发生概率。在响应决策模块中,基于静态和动态指标进行了安全风险分析,并根据环境情况和事态变化对项目建设的安全水平做出状态预测和决策响应。为高速公路的风险防范和预警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6)基于效益理论与平衡理论,构建了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质量、进度、成本、安全等多目标协调综合评价模型。针对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的多目标特点构建了质量、进度、成本和安全多级协调控制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基础效益、复合效益及平衡指数进行协调性综合评价,考虑多目标影响度的复杂性,将协调度评价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质量、进度和成本的协调度评价,第二阶段是将质量-进度-成本作为整体再加入安全目标进行协调度评价。对RX高速15个标段进行了多角度的综合协调评价,提出了促进多目标协调管理的对策建议。

尹珍[8](2019)在《美国高等体育院系体育专业教师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等体育院系体育专业教师在高校教育事业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高校体育专业教学中扮演重要角色。合理的评价体系是促进高等体育院系教师队伍建设,保障高等体育院系教育质量的重要法宝。近年来,高等体育院系教师评价逐渐成为世界各国高等体育教育改革的重点领域。高等体育院系体育专业教师评价作为高等体育院系教师队伍建设、体育专业教学质量提升和体育专业教师职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受到高等体育院系管理者和教师的广泛关注。2016年8月25日,教育部颁布《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①,文件指出: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紧迫任务②。我国目前的高等体育院系体育专业教师评价尚不完善,加快建立和完善高等体育院系体育专业教师评价体系已经成为我国体育专业教师评价领域学者的共识。美国在教师评价和体育专业教师培养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值得我们探究和借鉴。本研究对美国高等体育院系体育专业教师评价的背景和发展历程进行了分析;以美国密歇根大学、休斯顿大学、韦恩州立大学和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体育专业教师评价方案为案例,对评价目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过程4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美国高等体育院系体育专业教师评价的共性特征进行了归纳。其主要特征表现为:①在评价目的方面,形成性目的和终结性评价目的相辅相成、相互补充;②在评价主体方面,注重主体多元化;③在评价内容方面,指标清晰,标准明确;④在评价过程方面,程序严谨但繁琐、重视反馈和申诉。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高等体育院系体育专业教师评价实际,对中美高等体育院系体育专业教师评价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其差异主要表现为:①在评价目的方面,中国强调人事管理,美国强调教师发展;②在评价主体方面,中国重视领导决策,美国强调教师参与;③在评价内容方面,中国重视“德”,美国重视教学改进;④在评价过程方面,中国强调简便高效,美国重视结果反馈。通过比较中美差异,提炼美国可借鉴的经验如下:①在评价目的方面,多方面、全方位突出强调教师专业发展和改进的经验;②在评价主体方面,重视主体多元化和提高教师参与度的经验;③在评价内容方面,师德立法,重视教学评价和教师改进的经验;④在评价过程方面,重视结果反馈和利用,力求公平公正的经验。最后,对我国高等体育院系体育专业教师评价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建议:①在评价目的方面,回归教师专业发展;②在评价主体方面,提升教师主体参与度;③在评价内容方面,让师德评价发挥作用,重视教学改进;④在评价方法方面,推行档案袋评价法;⑤在评价过程方面,丰富教师材料,强化结果反馈和结果使用。

闫娜娜[9](2019)在《祁县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研究》文中提出乡镇卫生院作为我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中枢,对提高基础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快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发展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农村卫生工作的整体水平,而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因此必须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和管理,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配置。人力资源配置的目标是做到人力与岗位的协调统一,进而提高组织资源的使用效率。本文以祁县乡镇卫生院为研究对象,对大量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收集和整理,在文献阅读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调研分析祁县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及问题。总结提出人力资源配置的数量、质量、结构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据此构建了祁县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配置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各指标,利用模糊综合法评价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配置的效果,通过实证分析,祁县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配置效果整体为“一般”。具体表现在:数量上,人员数量不足,老龄化严重,后备不足;质量上,学历层次偏低,高级专业人才欠缺;结构上,人员配备比例构成不合理,专业构成不合理等。根据评价结果,从配置数量、质量、结构以及岗位分析、人员结构需求和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等方面优化原有人员配置模型,构建科学合理的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配置系统,从而产生人员配置系统的效能最大化。驱动祁县乡镇卫生院全体卫生人才的服务效率与质量的提升,积极改善医患关系,提升基层人民的健康服务满意度;结合祁县卫生事业实际情况做出配套保障措施,为政府及相关单位在新一轮改革中完善乡镇卫生院卫生人才的配置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张健[10](2019)在《基于CIPP的北京市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体系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以下简称特色学校)是落实校园足球“角色定位”和“使命任务”的基本单位和中坚力量,其发展的“质”与“量”是校园足球成败的关键。目前特色学校的数量已突破两万所的规模,如何对质量做出判断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学校评价是现代教育行政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行之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发挥评价的管理与监督效能提升特色学校的办学质量是本研究的主旨所在,为此构建了《基于CIPP的北京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体系》,这不仅为北京市校园足球运动协会对特色学校实施评价提供了工具支持,还是应用发展性教育评价理论解决学校体育实践问题的有益尝试。本文以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德尔菲和环比构权等研究方法构建了《基于CIPP的北京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体系》,并通过实证研究进一步对它的合理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做出判断,具体研究成果及结论如下:第一、构建了以发展性教育评价理论为宏观指导、CIPP模式为中观指导、指标构建理论为微观指导的《基于CIPP的北京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体系》,该体系符合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发展战略的内在逻辑关系链,三个层次的理论衔接紧密,使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工作既有雄厚的理论基础又有扎实的实践支撑;第二、发展性教育评价理念主要体现在该评价体系从“目标—资源—过程—结果”四个维度对学校展开评价,评价指标兼顾前瞻性与基础性、过程性与增幅性、定性与定量的结合,评价过程遵循“平等、协商、对话”的原则,在行政、校方和师生共同参与下进行,使得学校的主体地位和师生利益得到尊重,评价结果兼顾多方利益诉求;第三、该评价体系由发展目标、资源保障、组织执行、发展成果4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和57个三级指标构成,其一级指标的权重值分别是0.1584、0.2794、0.3797、0.1835,评价标准依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加快发展校园足球重点督查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和北京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发展实际情况综合制定;第四、实证研究表明,该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导向性和可操作性,评价结果具有良好的诊断性和区分性功能,能够较准确地鉴别不同学校的整体发展程度、甄别优势与薄弱环节;第五、从整体来看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处于特色办学的孕育阶段,特色学校在价值导向上着眼于全员参与、培养兴趣,均以足球课程建设与实施为着力点,以提高校园足球活动形式的数量与质量为手段,取得的成绩值得肯定,反映出前期以规范办学行为为目的的初衷已经实现;同时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学校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之间存在程度不等的“断层现象”,致使发展目标的定向凝聚作用“被削弱”;师资、场地和课程建设依然是特色学校资源配给的短板;校园足球活动形式创新性不够、推进方式趋同化、学生参与人数比例受限是组织执行的薄弱环节;特色学校“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逐渐成型,但发展成果尚不显着。

二、模糊数学在卫生技术人员年度考核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模糊数学在卫生技术人员年度考核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利益相关者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1.2 研究进展
        1.2.1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1.2.2 农业水价分担
        1.2.3 农业水价补贴(补偿)
        1.2.4 农业水价利益相关者
        1.2.5 农业水价和灌溉价值计算
        1.2.6 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名词解释
        2.1.1 农业水价
        2.1.2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2.1.3 农业水价合理分担
        2.1.4 农业水价利益相关者
        2.1.5 农业水价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关系辨析
    2.2 理论基础
        2.2.1 准公共物品理论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3 社会分工理论
        2.2.4 效用价值论
第三章 我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进程研究
    3.1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历程和制度变迁
        3.1.1 我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历程
        3.1.2 我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制度变迁
    3.2 改革任务和进度分析
        3.2.1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任务
        3.2.2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进度
        3.2.3 与2019 年相比2020 年改革进程变化趋势
    3.3 主要任务完成情况
        3.3.1 农业执行水价对运营维护成本弥补情况
        3.3.2 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资金落实情况
        3.3.3 供水计量、定额管理和管护机制配套情况
    3.4 改革成效
        3.4.1 节水成效显着
        3.4.2 灌溉和生产效率提升
    3.5 改革特点及存在问题
        3.5.1 改革特征
        3.5.2 存在问题
    3.6 小结
第四章 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进展评价研究
    4.1 指标识别
        4.1.1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评价特点
        4.1.2 指标选择原则
        4.1.3 指标确定依据和初步识别
    4.2 指标体系构建
        4.2.1 指标体系
        4.2.2 权重确定
    4.3 以指导政府决策为目标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进展评价
        4.3.1 指标评价标准
        4.3.2 模型构建
        4.3.3 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进展政策性评价结果
        4.3.4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进展政策性评价区域差异
    4.4 基于加权Topsis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进展定量评价
        4.4.1 模型介绍
        4.4.2 基于加权Topsis的改革进展评价结果
        4.4.3 基于加权Topsis的改革进展评价区域性差异
    4.5 两种评价方式下结果的差异及综合结果
        4.5.1 两种评价结果差异
        4.5.2 综合考虑两种方法的综合评价结果
        4.5.3 综合评价结果的区域性差异
    4.6 小结
第五章 农业水价利益相关者研究
    5.1 农业水价利益相关者定义与识别
        5.1.1 农业水价利益相关者识别
        5.1.2 Mitchell评分法
        5.1.3 基于Mitchell评分法的利益相关者确定
        5.1.4 农业水价利益相关者分类
    5.2 农业水价利益相关者利益关系和利益诉求分析
        5.2.1 利益关系
        5.2.2 利益诉求
        5.2.3 利益相关者影响农业水价的机理
    5.3 农业水价利益相关者专家评价
        5.3.1 指标体系
        5.3.2 专家评分结果处理方法
        5.3.3 农业水价利益相关者专家评价结果
        5.3.4 科研学者与实践工作者评价结果的差异
    5.4 利益相关者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任务的合理分担
        5.4.1 分担主体识别
        5.4.2 利益相关者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分担责任
        5.4.3 政府部门的分担方式
        5.4.4 用水农户及相关组织的分担方式
        5.4.5 社会机构的分担方式
    5.5 小结
第六章 基于定量方法的农业水价分担份额研究
    6.1 基于灌溉效益的农户粮食作物农业水价分担份额研究
        6.1.1 基于模糊数学模型的农业灌溉水资源价值
        6.1.2 粮食作物单位水产出与农业单位水产出的关系
        6.1.3 基于C-D生产函数的灌溉效益分摊系数
        6.1.4 基于灌溉效益的农户水价分担份额计算
    6.2 政府内部粮食作物农业水价分担份额研究
        6.2.1 评价体系构建
        6.2.2 基于粮食安全的农业水价分担份额评估
        6.2.3 基于水资源灌溉效益的政府农业水价分担份额计算
        6.2.4 基于生态价值的政府农业水价分担份额计算
        6.2.5 地方及中央政府粮食作物农业水价分担份额计算
    6.3 基于定量方法的粮食作物农业水价分担研究
        6.3.1 基于定量评价的农业水价分担份额
        6.3.2 基于运行维护成本各方分担的农业水价
        6.3.3 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及局限性分析
    6.4 小结
第七章 农业水价合理分担份额确定和机制建设研究
    7.1 基于“定性+定量”综合评估的粮食作物农业水价分担研究
        7.1.1 “定性+定量”综合评估的农业水价分担份额计算
        7.1.2 基于运行维护成本各方承担的农业水价
        7.1.3 农户分担的水价与当前执行水价之间的关系
        7.1.4 基于“定量+定性”综合评估的各方水费承担额度
        7.1.5 综合评价结果的区域性特征
    7.2 基于激励和扶持机制的农业水价合理分担份额修正
        7.2.1 标准确定
        7.2.2 修正后的农业水价分担份额
        7.2.3 修正后各方承担的农业水价
        7.2.4 修正后粮食灌溉水费分担情况
        7.2.5 修正后分担结果的区域性特征
    7.3 农业水价合理分担机制
        7.3.1 合理定价机制
        7.3.2 政策倾斜机制
        7.3.3 农户参与机制
        7.3.4 社会参与机制
        7.3.5 保障机制
    7.4 小结
第八章 结论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2)中国风景道评价体系的理论构建及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对象与研究问题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创新点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基本概念与研究概况
        2.1.2 泛风景道评价研究
        2.1.3 传统道路评价相关研究
        2.1.4 国内外比较研究
        2.1.5 研究评述
    2.2 理论基础
        2.2.1 风景道相关理论
        2.2.2 公路景观评价相关理论
        2.2.3 廊道与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
        2.2.4 旅游资源评价理论
        2.2.5 深度神经网络相关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风景道评价先行实践与经验借鉴
    3.1 美国风景道评价体系概述
        3.1.1 美国国家风景道体系
        3.1.2 美国风景道评价体系形成
        3.1.3 美国风景道评价体系特点
    3.2 美国风景道评价指标
        3.2.1 国家级风景道评价指标
        3.2.2 州级风景道评价指标
    3.3 美国风景道评价方法
    3.4 美国风景道评价案例
        3.4.1 概述
        3.4.2 评价标准
        3.4.3 评价方法
    3.5 美国风景道评价体系借鉴与启示
    3.6 本章小结
4 风景道评价体系构建
    4.1 概念与功能
        4.1.1 概念界定
        4.1.2 功能作用
    4.2 构建目的与原理
        4.2.1 构建目的
        4.2.2 构建思路
        4.2.3 评价概念模型
    4.3 评价机构及程序
        4.3.1 评价机构
        4.3.2 评价程序
    4.4 评价指标
        4.4.1 指标设计思路
        4.4.2 评价指标构建
    4.5 评价方法
        4.5.1 评价方法考量
        4.5.2 评价方法应用
    4.6 评价分等定级
        4.6.1 分等定级依据
        4.6.2 评价等级划分
    4.7 本章小结
5 风景道评价指标
    5.1 既有评价指标分析
        5.1.1 评价维度分析
        5.1.2 评价指标分析
    5.2 评价指标构建原则与流程
        5.2.1 构建原则
        5.2.2 构建流程
    5.3 评价指标机理分析
    5.4 评价指标构建
        5.4.1 景观维度评价指标
        5.4.2 设施维度评价指标
        5.4.3 服务维度评价指标
        5.4.4 管理维度评价指标
    5.5 本章小结
6 风景道评价方法及模型
    6.1 现有评价方法分析
        6.1.1 评价方法总体分析
        6.1.2 风景道相关评价方法
    6.2 评价方法选取与适用性分析
        6.2.1 评价方法选取与优化
        6.2.2 评价方法适用性
    6.3 风景道评价模型构建
        6.3.1 数据采集及预处理
        6.3.2 评价指标值获取
        6.3.3 权重计算
        6.3.4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6.4 本章小结
7 风景道评价体系中国实践:国家一号风景道为例
    7.1 研究区概况
    7.2 国家一号风景道评价指标构建
        7.2.1 构建目标
        7.2.2 构建原则
        7.2.3 评价指标构建
    7.3 国家一号风景道评价方法及模型
        7.3.1 数据及实验环境
        7.3.2 评价指标值获取
        7.3.3 权重计算
        7.3.4 评价总分计算
    7.4 国家一号风景道分等定级及评价结果
        7.4.1 评价分等定级
        7.4.2 评价结果分析
    7.5 国家一号风景道评价影响因素分析
    7.6 国家一号风景道优化提升路径
    7.7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局限与展望
        8.2.1 研究局限
        8.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风景道评价指标权重调查问卷
附录 B 国家一号风景道评价专家调查问卷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公立医院设备采购绩效评价研究 ——以北京TR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公立医院设备采购绩效评价基本概念
    2.1 公立医院的概念
    2.2 医疗设备概念与分类
        2.2.1 医疗设备的概念
        2.2.2 医疗设备的特点
        2.2.3 医疗设备的分类
    2.3 医疗设备采购绩效评价
        2.3.1 设备采购绩效评价概念
        2.3.2 医疗设备采购绩效评价原则
        2.3.3 医疗设备采购评价基本内容
    2.4 我国公立医院医疗设备采购评价现状
    2.5 公立医院设备采购绩效评价影响因素
        2.5.1 采购相关人员因素
        2.5.2 技术支持因素
        2.5.3 过程管理因素
        2.5.4 市场因素
        2.5.5 其他影响因素
    2.6 章节小结
第3章 医疗设备采购绩效评价模型的建立
    3.1 医疗设备采购评价模型
        3.1.1 指标选择原则
        3.1.2 指标体系构成
        3.1.3 评价方法的选择
        3.1.4 评价标准的确定
    3.2 医疗设备绩效评价的改进
    3.3 章节小结
第4章 北京TR医院设备采购实例分析
    4.1 北京TR医院采购管理概况
        4.1.1 北京TR医院设备采购组织结构
        4.1.2 北京TR医院设备采购流程
    4.2 北京TR医院设备采购绩效评价内容
        4.2.1 采购立项阶段的内容
        4.2.2 采购计划阶段的内容
        4.2.3 采购执行阶段的内容
        4.2.4 采购检查阶段的内容
        4.2.5 采购改进阶段的内容
    4.3 北京TR医院设备采购决策分析实例
        4.3.1 通过投资收益率法分析设备经济效益
        4.3.2 通过模糊数学法决策购置选型
    4.4 章节小结
第5章 公立医院设备采购绩效评价实施建议
    5.1 完善采购绩效评价组织结构
    5.2 加强采购绩效评价理论学习
    5.3 坚持采购绩效评价公平原则
    5.4 增强采购采购绩效评价计划性
    5.5 重视医疗设备绩效考核评价结果应用
    5.6 章节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语

(4)XT公司研发工程师绩效考核方案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思路及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内容创新点
第2章 绩效考核理论概述
    2.1 绩效考核相关概念
        2.1.1 绩效的意义及性质简述
        2.1.2 绩效考核的概念
        2.1.3 研发绩效考核的实质与内涵
        2.1.4 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差异
    2.2 绩效管理的过程
    2.3 绩效考核方法
        2.3.1 360度绩效考核
        2.3.2 平衡记分卡
        2.3.3 目标管理法(MBO)
        2.3.4 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法(KPI)
第3章 XT公司研发工程师绩效考核现状
    3.1 XT公司概况与简介
        3.1.1 基本情况介绍
        3.1.2 公司发展现状
        3.1.3 公司组织架构图
    3.2 XT公司研发中心人员组成现状
        3.2.1 研发部组织架构
        3.2.2 XT公司研发工程师构成
    3.3 XT公司研发工程师绩效考核现状
        3.3.1 XT公司研发工程师现行绩效考核方案
        3.3.2 XT公司研发工程师现行绩效考核体系存在的问题
    3.4 研发工程师绩效考核方案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4章 XT公司研发工程师绩效考核方案设计
    4.1 绩效考核优化思路
        4.1.1 研发工程师绩效设计步骤
        4.1.2 研发工程师绩效考核设计考虑的原则
        4.1.3 XT公司十四五战略规划
    4.2 XT公司研发工程师绩效规划
        4.2.1 绩效计划目标方向设定
        4.2.2 公司研发工程师绩效管理流程设计
    4.3 XT研发工程师绩效考核方案优化
        4.3.1 绩效考核方法选择
        4.3.2 研发工程师PBC考核表制定
    4.4 绩效辅导与反馈
        4.4.1 绩效指标设定面谈
        4.4.2 绩效反馈
    4.5 绩效考核结果运用
        4.5.1 工资调整的依据
        4.5.2 绩效奖金发放方案
        4.5.3 岗位晋升依据
第5章 实施保障
    5.1 政策指引,建立绩效配套体系
        5.1.1 建立公司科技创新的政策
        5.1.2 建立公司科技成果奖励办法
        5.1.3 员工发展和成长方案
    5.2 组织护航,营造科技创新氛围
        5.2.1 高层牵头,建立绩效考核组织
        5.2.2 召开公司级科技大会
        5.2.3 建立公司科学与技术委员会
    5.3 制度实施,不断加强研发激励
        5.3.1 制度建设目标
        5.3.2 制度实施和考核方案实施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城市污水处理PPP项目后评价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PPP模式项目后评价的研究和发展现状
        1.2.2 国内PPP项目后评价的研究和发展现状
        1.2.3 国内PPP模式投资项目后评价的主要问题
    1.3 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结构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城市污水处理PPP项目后评价综述
    2.1 项目后评价的基本理论
        2.1.1 系统工程理论
        2.1.2 反馈控制理论
        2.1.3 项目生命周期理论
        2.1.4 新公共管理理论
        2.1.5 利益相关者理论
        2.1.6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 城市污水处理PPP项目后评价的内涵
        2.2.1 城市污水处理PPP项目后评价基本内容
        2.2.2 城市污水处理PPP项目后评价主要特点
        2.2.3 城市污水处理PPP项目后评价基本标准
        2.2.4 城市污水处理PPP项目后评价难点
        2.2.5 城污水处理PPP项目后评价的发展前景
3 城市污水处理PPP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后评价指标的选择
        3.1.1 后评价指标的选择依据
        3.1.2 后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
        3.1.3 PPP项目后评价指标特殊性
    3.2 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3.2.1 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3.2.2 前期工作评价指标
        3.2.3 工程建设评价指标
        3.2.4 投资执行评价指标
        3.2.5 项目运营评价指标
        3.2.6 项目综合效益评价指标
        3.2.7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
    3.3 评价指标体系的论证和确定
        3.3.1 评价指标体系的论证内容
        3.3.2 评价指标体系的论证流程
        3.3.3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4 城市污水处理PPP项目后评价模型的建立
    4.1 项目后评价方法的选择
    4.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2.1 层次分析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4.2.2 确定指标权重的步骤
        4.2.3 城市污水处理PPP项目后评价指标的权重
    4.3 综合模糊评价模型的建立
        4.3.1 综合模糊评价模型的建立步骤
        4.3.2 模糊综合评价计算
5 案例分析—洋河南镇污水处理厂PPP项目后评价
    5.1 项目基本情况
        5.1.1 项目筹建简介
        5.1.2 项目工艺特点
        5.1.3 项目运行简况
    5.2 项目后评价实践
        5.2.1 项目后评价的基本流程设计
        5.2.2 项目后评价所需资料准备
        5.2.3 项目后评价现场调查
        5.2.4 项目后评价评分及模型计算
    5.3 项目后评价结果分析说明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城市污水处理PPP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论证调查问卷
附录 B 洋河南镇污水处理厂PPP项目后评价现场调查问卷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ZTS有色金属矿山员工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和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文献分析法
        1.3.2 评价分析法
        1.3.3 调查研究法
        1.3.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研究成果
    2.1 职业健康安全相关概念
    2.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概述
        2.2.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发展历程
        2.2.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介绍
        2.2.3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趋势分析
        2.2.4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评价方法
        2.2.5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2.3 层次分析和模糊评价相关理论
        2.3.1 层次分析法
        2.3.2 模糊评价法
第三章 ZTS有色金属矿山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3.1 ZTS有色金属矿山基本介绍
        3.1.1 公司概况
        3.1.2 矿山生产流程
        3.1.3 职业危害因素
    3.2 企业员工基本情况
        3.2.1 企业人力结构
        3.2.2 专业人员资格情况
    3.3 企业工伤及职业病现状
    3.4 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
        3.4.1 管理责任制
        3.4.2 管理规章制度
    3.5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机构情况
    3.6 企业职业危害预防情况
    3.7 职业健康培训情况
    3.8 职业健康监护情况
    3.9 职业健康安全应急处理情况
第四章 ZTS有色金属矿山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诊断
    4.1 员工调查问卷结果统计
        4.1.1 问卷基本情况分析
        4.1.2 员工职业危害因素的认识
        4.1.3 职业危害预防情况
        4.1.4 职业危害防护情况
        4.1.5 职业健康安全培训情况
        4.1.6 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情况
    4.2 ZTS有色金属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评价
        4.2.1 指标层次构造
        4.2.2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4.2.3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模糊评价
    4.3 ZTS有色金属矿山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现场调查情况
    4.4 ZTS有色金属矿山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4.4.1 管理制度无法落实
        4.4.2 职业危害预防和防护欠缺
        4.4.3 职业健康安全培训效果差
        4.4.4 员工职业健康监护管理不完善
        4.4.5 企业其他问题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改进措施与建议
    5.1 完善安全奖金制度促进规章落实
    5.2 加强职业危害预防管理
        5.2.1 加强承包商职业健康安全审查
        5.2.2 引进新的生产设备
        5.2.3 完善危险源管理
        5.2.4 加强防护管理
    5.3 职业健康安全培训优化
        5.3.1 强化培训需求调研
        5.3.2 改进培训方法
        5.3.3 建立合理的考核体系
        5.3.4 完善培训评估
    5.4 员工职业健康监护管理
        5.4.1 明确各部门职责
        5.4.2 完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
    5.5 其他意见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本文不足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高速公路建设多目标协调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现状
        1.1.2 高速公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综述
    1.3 创新点
    1.4 主要内容与论文框架
    1.5 本章小结
2 基础理论
    2.1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模式与特点
        2.1.1 高速公路及建设投入
        2.1.2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的主要模式
        2.1.3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的特点
    2.2 项目管理理论
        2.2.1 项目管理的内涵和特征
        2.2.2 项目管理主要内容
    2.3 系统分析模型与方法
        2.3.1 多目标协同管理
        2.3.2 系统动力学
        2.3.3 贝叶斯网络
        2.3.4 模糊关联模型
        2.3.5 事故树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多目标管理系统分析
    3.1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多目标管理体系
        3.1.1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管理目标
        3.1.2 多目标管理体系概念框架
    3.2 高速公路建设多目标协调控制核心要素及关系分析
        3.2.1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目标的核心要素分析
        3.2.2 以项目安全目标为基础的质量-进度-成本关联关系分析
    3.3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宏观环境分析
        3.3.1 高速公路建设环境保护
        3.3.2 高速公路建设土地政策
        3.3.3 高速公路建设金融政策
        3.3.4 高速公路建设产业政策
        3.3.5 高速公路建设法律法规
    3.4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运行机制分析
        3.4.1 组织协调机制
        3.4.2 信用评价机制
        3.4.3 利益分配机制
        3.4.4 信息共享机制
        3.4.5 绩效考核机制
    3.5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中新技术应用
        3.5.1 隧道监控系统的使用提高了安全管理的水平
        3.5.2 桥梁施工和监测智能化设备提升了工程质量
        3.5.3 物料出入库监测系统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3.5.4 智能压路机系统提高了施工质量
        3.5.5 无人机监测测绘技术提高了监测水平
        3.5.6 高速公路质量管理综合监控平台提高了管理效率
    3.6 本章小结
4 高速公路项目质量链协调优化与控制管理
    4.1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质量影响因素与质量链构成
        4.1.1 高速公路建设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4.1.2 高速公路项目质量特征分析
        4.1.3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质量链的构成与管理
    4.2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施工过程质量链风险传递与仿真分析
        4.2.1 高速公路项目施工过程质量风险关系模型的构建
        4.2.2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系统动力学流量图设计
        4.2.3 施工质量链控制流程与仿真
    4.3 质量链动态控制策略优化分析
        4.3.1 质量动态控制策略与优化
        4.3.2 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高速公路项目进度调控
    5.1 高速公路项目进度调控体系分析
        5.1.1 高速公路项目进度调控原则
        5.1.2 高速公路项目进度调控要素的组成
        5.1.3 高速公路项目进度调控主体与环境因素分析
        5.1.4 高速公路项目进度循环调控流程
    5.2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高速公路项目进度关键影响因素评价
        5.2.1 贝叶斯网络结构构建
        5.2.2 贝叶斯网络参数学习
        5.2.3 关键因素提取与评价
    5.3 RX高速公路项目进度调控案例分析
        5.3.1 进度影响因素分析
        5.3.2 进度偏差分析
        5.3.3 进度影响因素再评定
        5.3.4 进度计划方案调整
    5.4 本章小结
6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成本预测与控制模型研究
    6.1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成本构成及影响因素
        6.1.1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期成本影响因素
        6.1.2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期成本构成分类
        6.1.3 建设期成本在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中的作用
    6.2 高速公路建设成本预测模糊关联模型设计
        6.2.1 模糊关联样本的选取条件
        6.2.2 模糊关联模型设计
    6.3 高速公路建设成本预测与控制两阶段管控
        6.3.1 RX高速公路项目概况
        6.3.2 基于模糊关联模型的项目成本预测
        6.3.3 基于挣值法的项目成本控制
    6.4 本章小结
7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
    7.1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安全风险分析
        7.1.1 安全风险来源分析
        7.1.2 安全风险分类分析
        7.1.3 典型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7.2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安全风险预警体系
        7.2.1 安全风险预警体系结构设计
        7.2.2 安全风险预警工作流程
    7.3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高速公路建设安全风险监测
        7.3.1 多源信息融合及安全风险信息获取
        7.3.2 高速公路建设多源信息风险监测模型
    7.4 基于事故树分析的高速公路建设安全风险评估
        7.4.1 安全风险评估方法与机制
        7.4.2 事故树在桥梁施工安全评估中的应用
    7.5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安全预警与决策
        7.5.1 基于静-动态相结合的安全预警分析
        7.5.2 安全风险的智能决策响应
        7.5.3 基于风险源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7.6 本章小结
8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多目标协调综合评价
    8.1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多目标协调评价指标的构建
        8.1.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8.1.2 多目标协调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8.1.3 目标管理水平分项评价
    8.2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多目标协调综合评价模型
        8.2.1 协调度评价原理
        8.2.2 高速公路多目标协调评估模型构建
        8.2.3 目标间协调度的二维系统矩阵
    8.3 实证研究
        8.3.1 RX高速项目概况
        8.3.2 项目评价指标的考核评价
        8.3.3 多目标管理协调度计算
        8.3.4 促进多目标协调的对策建议
    8.4 本章小结
9 总结与展望
    9.1 总结
    9.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8)美国高等体育院系体育专业教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满足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
        1.1.2 满足体育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需求
        1.1.3满足高等体育院系体育专业教师评价实践的需要
        1.1.4 顺应国际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
        1.1.5 美国高等体育院系体育专业教师评价的可借鉴性
    1.2 研究意义
    1.3 概念界定
        1.3.1 高等体育院系
        1.3.2 体育专业教师
        1.3.3 高等体育院系体育专业教师
        1.3.4 教师评价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国内研究
        1.4.2 国外研究
        1.4.3 研究述评
    1.5 研究设计
        1.5.1 研究对象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思路
        1.5.4 研究拟创新点
2 美国高等体育院系体育专业教师评价的背景及发展历程
    2.1 美国高等体育院系体育专业教师评价的背景
        2.1.1 奥巴马《美国恢复和再投资法案》推动教师评价改革
        2.1.2 特朗普政府削减大学科研预算
        2.1.3 社会对高校的资金支持和问责
    2.2 美国高等体育院系体育专业教师评价发展历程
        2.2.1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同行评价兴起
        2.2.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高校教学评价产生
        2.2.3 20世纪70年代,教师绩效评价和学生评教产生
        2.2.4 20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末,学生评教与人事决策脱钩,发展性教师评价兴起
        2.2.5 21世纪初,增值模型兴起,评价体系逐步完善
    2.3 小结
3 美国高等体育院系体育专业教师评价的共性特征分析
    3.1 评价目的:形成性目的与终结性目相辅相成,相互补充
        3.1.1 体育专业教师评价强调形成性目的
        3.1.2 体育专业教师评价重视终结性目的
        3.1.3 评价目的的共性特征: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补充
    3.2 评价主体:注重学生、同行(同事)、教师、领导的多元化
        3.2.1 学生评教主要包括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方式
        3.2.2 同行(同事)评价主要包括校内同事教学评估和校内外专家推荐
        3.2.3 教师自我评价主要包括档案袋管理、课程评估和编制考核资料等
        3.2.4 领导评价主要包括系主任、院长和教务长评价
        3.2.5 评价主体的共性特征:注重主体多元化
    3.3 评价内容:指标清晰、标准明确
        3.3.1 评价指标清晰,主要包括教学、研究和服务
        3.3.2 评价标准明确、针对性强
        3.3.3 评价内容的共性特征:指标清晰,标准明确
    3.4 评价过程:程序严谨但繁琐,重视反馈和申诉
        3.4.1 评价程序严谨但繁琐
        3.4.2 评价结果反馈及时,尊重教师申诉权
        3.4.3 评价过程的共性特征:程序严谨但繁琐,重视反馈和申诉
    3.5 小结
4 中美高等体育院系体育专业教师评价的差异分析
    4.1 我国高等体育院系体育专业教师评价的现状
        4.1.1 岗位分类、聘任标准和聘用程序
        4.1.2 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
    4.2 中美高等体育院系体育专业教师评价的差异
        4.2.1 评价目的:中国强调人事管理,美国重视教师发展
        4.2.2 评价主体:中国重视领导决策,美国强调教师参与
        4.2.3 评价内容:中国重视“德”,美国强调教学改进
        4.2.4 评价过程:中国强调简便高效,美国重视结果反馈
    4.3 小结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评价目的:回归教师专业发展
        5.2.2 评价主体:提升教师主体参与度
        5.2.3 评价内容:让师德评价发挥作用,重视教学改进
        5.2.4 评价方法:推行档案袋评价法
        5.2.5 评价过程:丰富教师评价材料、强化结果的反馈和使用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9)祁县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乡镇卫生院
        2.1.2 卫生人力资源
        2.1.3 卫生人力资源配置
    2.2 理论基础
        2.2.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2.2 公共产品理论
        2.2.3 帕累托最优理论
        2.2.4 人力资源配置理论模型
        2.2.5 人力资源配置效果评价
3 祁县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
    3.1 祁县乡镇卫生院基本情况
    3.2 祁县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配置情况
        3.2.1 卫生人员基本概况
        3.2.2 卫生人员素质构成
        3.2.3 卫生人员比例构成
    3.3 祁县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情况的初步梳理
        3.3.1 卫生人员总量不足,后备人员匮乏
        3.3.2 卫生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3.3.3 卫生人员配备比例构成不合理
4 祁县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效果的实证分析
    4.1 人力资源配置效果的影响因素
        4.1.1 人员配置数量因素
        4.1.2 人员配置质量因素
        4.1.3 人员配置结构因素
    4.2 人力资源配置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2.1 指标选取的原则
        4.2.2 指标体系的构建
    4.3 基于模糊综合法的人力资源配置效果评价
        4.3.1 模糊综合评价
        4.3.2 人力资源配置效果评价
    4.4 结果与分析
        4.4.1 祁县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数量分析
        4.4.2 祁县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配置质量分析
        4.4.3 祁县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结构分析
5 祁县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优化方案与配套措施
    5.1 祁县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
        5.1.1 职位要求明确原则
        5.1.2 充分配置原则
        5.1.3 激励强化原则
        5.1.4 动态调节原则
    5.2 祁县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配置优化方案
        5.2.1 优化方案的总体思路
        5.2.2 预测卫生人员需求,合理规划卫生人员
        5.2.3 建立有效招聘计划,保证人员数量充足
        5.2.4 加强岗位培训教育,提高人力资源质量
        5.2.5 进行岗位分析与人员能力测评,完善人岗匹配结构
    5.3 祁县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配套措施
        5.3.1 加大政府财政投入,扶持基础设施建设
        5.3.2 出台就业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基层就业
        5.3.3 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5.3.4 建立公平考核机制,发挥卫生人才优势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基于CIPP的北京市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校园足球研究进展
        二、CIPP模式的应用研究
        三、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研究
    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思路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思路
    第四节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及解决办法
        三、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的理论探讨
    第一节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的理论基础
        一、发展性教育评价理论
        二、系统科学理论
        三、综合评价理论
    第二节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的依据
        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的理论依据
        二、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的政策依据
        三、北京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的现实依据
    第三节 CIPP模式与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的契合性
        一、CIPP模式的特点与功能
        二、CIPP模式对发展性学校评价理念的体现
        三、基于CIPP的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的实施策略
    本章小节
第二章 基于CIPP的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的系统分析
    第一节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系统的界定
        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系统的界定
        二、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系统的诠释
    第二节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的系统分析
        一、系统分析的概念
        二、系统分析的步骤
    第三节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系统的基本问题
        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系统的目标
        二、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系统的结构
        三、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系统的模型
        四、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系统的特点
        五、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系统的功能
    第四节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系统的运行机制
        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系统协同运行的框架
        二、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系统的形成机制
        三、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系统协同运行的实现机制
        四、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系统协同运行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CIPP的北京市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第一节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分析程序
        一、明确评价对象系统
        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三、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四、确定评价标准
        五、合成综合评价值
    第二节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第三节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筛选方法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权方法
    第四节 基于CIPP的北京市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一、初步构建的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指标体系
        二、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指标体系的检验与优化
        三、基于CIPP的北京市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四、基于CIPP的北京市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指标体系的释义
    第五节 基于CIPP的北京市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一、确定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指标权重的整体思路
        二、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指标权重的获取
        三、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指标综合权重的合成
        四、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指标综合权重表
        五、基于CIPP的北京市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CIPP的北京市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实施评价的步骤与方法
        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的实施步骤
        二、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的实施方法
    第二节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的验证
        一、A校评价内容、分值和依据汇总
        二、A校的评价结果与分析
        三、A校的发展建议
    第三节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整体评价结果分析
        一、试点学校评价结果汇总
        二、新旧评价体系的保序性检验结果
        三、新旧评价体系产生差异性的对比分析
    第四节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目标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资源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组织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
        四、发展成果方面存在的问题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发展建议
    三、研究不足
    四、研究展望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件5
附录6
附录7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四、模糊数学在卫生技术人员年度考核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利益相关者研究[D]. 冯欣.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1)
  • [2]中国风景道评价体系的理论构建及实证研究[D]. 魏宇.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3]公立医院设备采购绩效评价研究 ——以北京TR医院为例[D]. 杨威.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8)
  • [4]XT公司研发工程师绩效考核方案优化研究[D]. 沈筛英. 吉林大学, 2020(01)
  • [5]城市污水处理PPP项目后评价的研究[D]. 蒋海婷.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6]ZTS有色金属矿山员工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研究[D]. 席琦琦.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8)
  • [7]高速公路建设多目标协调控制研究[D]. 刘朝阳.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8]美国高等体育院系体育专业教师评价研究[D]. 尹珍.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2)
  • [9]祁县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研究[D]. 闫娜娜.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01)
  • [10]基于CIPP的北京市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体系构建研究[D]. 张健.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标签:;  ;  ;  ;  ;  

模糊数学在卫生技术人员年审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