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癜风发病机制中的主要相关因素(论文文献综述)
谭紫凝,甄昱,李珊山[1](2022)在《干细胞与白癜风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对白癜风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白癜风是一种易诊难治的皮肤疾病,目前临床上尚无特效疗法能有效阻止该病的复发。干细胞是一种具有潜在的无限分裂能力和分化为多种靶细胞能力的细胞,在白癜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毛囊中黑素干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使其成为皮肤中黑素细胞的重要来源和储备。间充质干细胞(骨髓来源和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抑制氧化应激和促组织修复等功能,可以作为自体黑素细胞移植的辅助治疗。干细胞为白癜风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行性方案。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干细胞在多种皮肤疾病中临床应用的报道相对较多,但对干细胞在白癜风治疗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且多局限于实验研究阶段,只有少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现就白癜风的发病机制、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应用优势,以及白癜风相关干细胞进行简要综述,展望其在白癜风治疗中的发展趋势,并对各种干细胞应用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旨在为干细胞在白癜风中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张磊,许文婷,韩雪,刘拥军,马天明,尹航[2](2022)在《茴风活血汤联合火针治疗白癜风复色情况及对Th17/Treg免疫失衡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茴风活血汤联合火针治疗白癜风的复色情况及对Th17/Treg免疫失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2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60例白癜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0.1%他克莫司软膏外涂(2次/d),对照组加用火针治疗(1次/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茴风活血汤口服(2次/d),均连续治疗12周后观察疗效。比较治疗前、后的VASI评分、皮损色素积分,Th17、Treg细胞占CD4+T细胞百分比,Th17/Treg比值及血清IL-17、TNF-α、IFN-γ水平,皮肤镜动态观察患者复色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6.21%,显着高于对照组的60.71%(χ2=4.774,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皮损色素积分和Treg细胞占CD4+T细胞百分比较对照组显着升高(P<0.05),VASI评分,Th17占CD4+T细胞百分比,Th17/Treg比值及IL-17、TNF-α、IFN-γ水平较对照组显着降低(P<0.05)。皮肤镜下观察,治疗6周后可见皮损内有毛囊边缘色素和早期色素岛形成及毛细血管扩张;治疗12周后,可见大量色素岛形成,白斑基本复色。结论茴风活血汤联合火针治疗白癜风效果显着,能够有效控制白癜风发展并促进白斑复色,该治疗作用可能与调节机体Th17/Treg免疫平衡状态,抑制炎症反应相关。
李婷婷,王艺萌,张春雷[3](2022)在《长链非编码RNA在T细胞相关性皮肤病中的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长度>200个核苷酸且不能编码蛋白的RNA。研究发现lncRNA可以调节T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等过程。T细胞在某些皮肤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良性疾病如银屑病、特应性皮炎、白癜风和扁平苔藓,恶性疾病如蕈样肉芽肿、Sézary综合征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本文就lncRNA在T细胞介导的良恶性皮肤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探讨,旨在阐明lncRNA介导的发病机制,为今后的诊断和治疗指明方向。
黄方,龚文静,刁庆春,江琼,林茂[4](2021)在《中药有效成分治疗白癜风机制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色素脱失性皮肤黏膜疾病,世界范围内发病率为0.5%~1%,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1]。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主要认为其发病与自身免疫、氧化应激、黑素细胞自毁、遗传等多方面功能障碍相关,导致黑素细胞破坏,最终使患处色素脱失而致[2]。黑色素是形成皮肤颜色的主要物质,由处于表皮内基底层的黑素细胞分泌,黑素细胞破坏或黑素细胞合成障碍均会导致色素缺失性疾病。目前认为白癜风患者皮损中以CD8+T细胞为主的浸润,
邹雪莲,胡雯,康晓静[5](2021)在《角质形成细胞与白癜风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白癜风是皮肤科最常见的色素障碍性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多认为白癜风是一种氧化应激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研究表明,角质形成细胞能够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并通过旁分泌作用影响黑素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和黑素合成,当其处于氧化应激状态时,可作为天然免疫细胞启动机体的免疫反应,参与白癜风的发病。该文将从细胞因子、氧化应激以及细胞免疫三个方面综述角质形成细胞在白癜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期为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提供新思路。
丁琼,于兰,罗林,黄思露,王晓琴,张波[6](2021)在《基于促黑色素合成分子的结构相似性筛选潜在白癜风的治疗药物》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白癜风是一种色素沉着减退性皮肤病,因发病机制复杂,治愈率低,需要寻找新的先导化合物,本文拟根据已报道的促黑色素生成化合物分子结构去筛选新的化合物分子。方法收集PubMed中已报道促黑色素生成的化合物分子,在in silico水平根据2D结构相似性聚类与Tanimoto相似性评分、2D QSAR和分子对接筛选能促进黑色素生成的化合物。在in vitro水平建立B16F10促黑色素生成细胞模型,通过对比促黑色素生成量效关系,酪氨酸酶活性,以及黑色素生成途径的基因表达情况综合评价潜在活性分子。结果共收集47个促黑色素生成的化合物并最终筛选出Ermanin, Tamarixetin, Quercetin 3,4’-dimethyl ether,这3个化合物均能引起B16F10细胞黑色素积累,对比黑色素含量及酪氨酸酶活性,3个化合物中Ermanin效果最好;qPCR结果显示Ermanin可以显着增强TYR和MITF基因的表达且与同浓度阳性药8-MOP组比具有显着性(P<0.05),Tamarixetin可以增强TYR,TRP-1,DCT,MITF基因的表达,Quercetin 3,4′-dimethyl ether高浓度组能增强TYR,DCT基因的表达。结论以Ermanin为代表的甲氧基黄酮化合物具有促黑色素生成而有望作为治疗白癜风的先导化合物。
谢晗,曾同祥[7](2021)在《IL-17在常见皮肤病中的作用》文中研究指明IL-17通过刺激抗微生物肽、促炎性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的释放,在宿主对抗外界病原体的固有免疫防御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多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及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的发病机制;其在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皮肤病中的作用已被广泛报道,而在肿瘤性皮肤病的作用仍存在争议。本文现就IL-17在参与银屑病、特应性皮炎(AD)、白癜风、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黑色素瘤常见皮肤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徐明圆,华亮,陈佳[8](2021)在《天然药用产物治疗白癜风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白癜风(vitiligo)是一种获得性慢性皮肤黏膜色素脱失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患者需接受长期治疗。天然药用产物(natural heallth products,NHPs)因其相对安全,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目前,草药、营养剂、氨基酸及脂肪酸类NHP在抗白癜风研究方面有一定新进展,并结合现代医学进行了发病机制的研究。本文将结合近年来NHP在抗白癜风方面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张新荣,徐国梅,袁姣姣,梁娜,陆东亚,陈曦[9](2021)在《基于“精血同源”理论探讨血虚型白癜风的证治》文中提出白癜风是以局部皮肤色素脱失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其总的病机为风邪侵扰、气血失和,多数患者以血虚为本。精血同源理论源于《内经》,因肝藏血、肾藏精,精生血、血化精,故血虚可导致肾精亏虚,治疗可采用补肾精的方法以补血。血虚型白癜风的病因病机可归纳为气滞血虚、血虚精亏、血虚致瘀,基于精血同源理论,可从补肾填精论治,兼以疏肝理气、调营养血、活血化瘀,使全身气血和畅条达,肌表郁滞解除,皮肤得以恢复。附验案1则以佐证。
李玲,张东晨,赵亚飞[10](2021)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点阵激光及曲安奈德注射液治疗白癜风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点阵激光及曲安奈德注射液治疗白癜风的疗效。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3月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治疗的52例白癜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点阵激光和曲安奈德注射液治疗(3周1次),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2组均治疗6个月。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8+)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记录2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显着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CD8+显着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显着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治疗后的有效率为73.1%(20/26),对照组为57.7%(15/26),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2%(5/26),对照组为15.4%(4/2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点阵激光及曲安奈德注射液治疗白癜风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机制可能与改善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反应有关。
二、白癜风发病机制中的主要相关因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白癜风发病机制中的主要相关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干细胞与白癜风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对白癜风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白癜风的发病机制 |
2 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应用优势 |
2.1 干干细细胞胞分分类类 |
2.2 干细胞的作用机制 |
2.3 干细胞在皮肤领域的临床应用 |
3 黑素干细胞与白癜风 |
4 MSCs治疗白癜风的研究现状及优势 |
4.1 BMSCs |
4.2 ADSCs |
5 其他种类干细胞治疗白癜风的价值和存在的问题 |
5.1 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DPSCs) |
5.2 多系分化持续应激细胞胞(multilineage differentiating stress enduring cells,Muse) |
5.3 h ESCs |
5.4 i PSCs |
5.5 毛囊干细胞(hair follicle stem |
5.6 HSCs |
6 总结与展望 |
(2)茴风活血汤联合火针治疗白癜风复色情况及对Th17/Treg免疫失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脱落标准 |
1.6 治疗方法 |
1.6.1 对照组 |
1.6.2 观察组 |
1.7 疗效判定 |
1.8 观察指标 |
1.8.1 白斑改善情况 |
1.8.2 皮损色素积分 |
1.8.3 皮肤镜动态观察 |
1.8.4 实验室指标测定 |
1.9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
2.2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
2.3 两组VASI评分和皮损色素积分的比较 |
2.4 皮肤镜动态观察复色情况 |
2.5 两组实验室指标的比较 |
3 讨论 |
4 结论 |
(3)长链非编码RNA在T细胞相关性皮肤病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lncRNA概述 |
2 lncRNA与T细胞的关系 |
3 lncRNA在T细胞介导的皮肤良性疾病中的作用 |
3.1 银屑病 |
3.2 特应性皮炎 |
3.3 白癜风 |
3.4 扁平苔藓 |
4 LncRNA在T细胞介导的皮肤恶性疾病中的作用 |
4.1 蕈样肉芽肿 |
4.2 Sézary综合征 |
4.3 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
5 小结与展望 |
(4)中药有效成分治疗白癜风机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免疫调节机制 |
1.1 芹黄素(Apigenin) |
1.2 绿茶多酚(Green tea polyphenols) |
2 抗氧化机制 |
2.1 胡椒碱(Piperine) |
2.2 绿茶多酚(Green tea polyphenols) |
2.3 辣椒素(Capsaicin) |
2.4 姜黄素(Curcumin) |
2.5 槲皮素(Quercetin) |
2.6 芹黄素(Apigenin) |
2.7 黄芩素(Baicalein) |
3 激活酪氨酸酶的活性机制 |
3.1 山奈素(Kaempferol) |
3.2 补骨脂素/8-甲氧补骨脂素(8-methoxypsoralen) |
3.3 胡椒碱(Piperine) |
4 促进黑素细胞增殖分化 |
4.1 芍药甙(Paeoniflorin) |
4.2 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iv) |
4.3 表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 |
4.4 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 |
5 小结 |
(5)角质形成细胞与白癜风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角质形成细胞分泌异常参与白癜风的发生 |
2 角质形成细胞氧化应激参与白癜风的发生 |
3 角质形成细胞联合自身免疫参与白癜风的发生 |
4 临床应用 |
5 结语与展望 |
(6)基于促黑色素合成分子的结构相似性筛选潜在白癜风的治疗药物(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促黑色素生成的化合物的挖掘并进行相似度评价 |
1.3 化合物与酪氨酸酶蛋白分子对接 |
1.4 B16F10细胞培养及活力测定 |
1.5 B16F10细胞内黑色素含量测定 |
1.6 酪氨酸酶活性测定 |
1.7 实时荧光定量PCR |
1.8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潜在治疗白癜风的先导化合物 |
2.2 潜在治疗白癜风化合物的结构聚类图 |
2.3 优选出的化合物分子与酪氨酸酶蛋白均具有较强亲和力 |
2.4 优选出的化合物对B16F10细胞活力的影响 |
2.5 优选出的化合物对B16F10细胞均有促进黑色素生成的能力 |
2.6 优选出化合物分子增强酪氨酸酶活性 |
2.7 RT-qPCR测定色素合成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率 |
3 讨论 |
(7)IL-17在常见皮肤病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银屑病 |
2 特应性皮炎 |
3 白癜风 |
4 系统性红斑狼疮 |
5 恶性黑色素瘤 |
6 总结 |
(8)天然药用产物治疗白癜风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NHPs定义 |
2 草药类NHPs |
2.1 银杏叶 |
2.2 白绒水龙骨 |
2.3 芹黄素 |
2.4 余甘子果实 |
2.5 角黄素 |
2.6 黑种草 |
2.7 胡黄连 |
2.8 阿米芹 |
3 饮食成分和氨基酸 |
3.1 谷蛋白 |
3.2 脂肪酸 |
3.3 α-硫辛酸 |
4 维生素和矿物质类 |
5 益生菌 |
6 结语 |
(9)基于“精血同源”理论探讨血虚型白癜风的证治(论文提纲范文)
1 精血同源理论 |
2 基于“精血同源”分析血虚型白癜风的病机 |
2.1 气滞血虚,肌腠失养 |
2.2 血虚精亏,皮毛不荣 |
2.3 血虚致瘀,肌腠难濡 |
3 基于“精血同源”从补肾填精论治血虚型白癜风 |
3.1 疏肝理气,补肾养血 |
3.2 补肾填精,调营养血 |
3.3 养血调精,益肾活血 |
4 验案举隅 |
(10)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点阵激光及曲安奈德注射液治疗白癜风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1.3 一般资料 |
1.4 治疗方法 |
1.5 观察指标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2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比较 |
2.2 2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
2.3 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
2.4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 论 |
四、白癜风发病机制中的主要相关因素(论文参考文献)
- [1]干细胞与白癜风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对白癜风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J]. 谭紫凝,甄昱,李珊山.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 [2]茴风活血汤联合火针治疗白癜风复色情况及对Th17/Treg免疫失衡的影响[J]. 张磊,许文婷,韩雪,刘拥军,马天明,尹航. 西部医学, 2022(01)
- [3]长链非编码RNA在T细胞相关性皮肤病中的作用[J]. 李婷婷,王艺萌,张春雷.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22
- [4]中药有效成分治疗白癜风机制研究进展[J]. 黄方,龚文静,刁庆春,江琼,林茂.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12)
- [5]角质形成细胞与白癜风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J]. 邹雪莲,胡雯,康晓静. 中国美容医学, 2021(12)
- [6]基于促黑色素合成分子的结构相似性筛选潜在白癜风的治疗药物[J]. 丁琼,于兰,罗林,黄思露,王晓琴,张波.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 [7]IL-17在常见皮肤病中的作用[J]. 谢晗,曾同祥. 医学信息, 2021(23)
- [8]天然药用产物治疗白癜风的研究进展[J]. 徐明圆,华亮,陈佳. 世界临床药物, 2021
- [9]基于“精血同源”理论探讨血虚型白癜风的证治[J]. 张新荣,徐国梅,袁姣姣,梁娜,陆东亚,陈曦. 江苏中医药, 2021(10)
- [10]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点阵激光及曲安奈德注射液治疗白癜风疗效观察[J]. 李玲,张东晨,赵亚飞.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