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英语15-17单元综合能力测试题(论文文献综述)
孟丽单[1](2021)在《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活动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和纲要倡导强化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此外,义务教育英语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突出英语听说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基础性的作用。但目前初中英语听说实际教学仍以单一的线下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为主,对培养学生英语听说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英语听说学习参与度与自主性方面欠佳。而线上教学+线下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方式能够为初中英语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新思路,将单一形式教学活动转变为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解决学生英语听说学习兴趣不足、参与度不高、自主性不强的问题。因此,本研究以混合式教学方式为依托,进行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活动设计与应用。首先,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国内外混合式教学、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以及混合式教学在英语听说教学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并对当前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阐述了混合式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其次,通过对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学习者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混合式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活动设计原则,构建了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活动模型。该教学活动模型按照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的教学模式划分出了线上语音模仿活动、线下示范模仿活动、线下情景对话活动和线上练习巩固活动,并从活动目标、教学环境、教师行为、学生行为、组织形式、测评六个方面对教学活动进行了说明。最后,为检验教学活动模型的有效性,选取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平行班级进行对照实验。实验班采用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活动,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活动,并对实践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活动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当前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英语听说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英语听说学习参与度,增强学生英语听说学习自主性,锻炼学生英语听说能力,促进英语听说教学效果的提升。
高毅[2](2021)在《高中地理传统教学模式与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比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悄然而至,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对国家、社会及公众生活均产生了深刻影响,对教育领域的变革更是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也昭示着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基于“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衍生出了诸多新式教学模式。其中,集SPOC与翻转课堂优势于一身的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更是一跃成为“新宠”,备受教育界的关注和青睐。目前,国内外对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大多围绕高等教育展开,而基础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则相对较为匮乏。众所周知,迫于应试教育的压力,现实中的高中地理教学,传统教学模式仍占据主流,由于种种现实原因致使其地位仍难以撼动。本研究尝试进行高中地理传统教学模式与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比研究,力求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对二者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深入比较,深度剖析二者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的优劣及适用性,以期为广大一线地理教师优化教学方式以及高中地理教学模式的革新提供借鉴和参考。本研究聚焦于基础教育领域,首先立足于时代背景,对研究所涉及的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深度梳理,并对本文的研究目的、思路、内容及方法进行阐述。同时,对本研究所涉及的核心概念以及相关理论给予阐释。其次,进行高中地理传统教学模式与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对比分析,涵盖两种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教学意蕴、教学设计、课堂操作程序及各自特点。在此基础上,开展高中地理传统教学模式与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对比实验,将二者运用于现实的高中地理教学,在为期近一个月的教学体验后,对榆林、西安、安康三校实验班级学生进行问卷的发放与回收,随后借助Excel和Origin软件对问卷进行处理与分析,并对师生进行教学与学习体验的访谈,进而得出两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以及适用性。在实验结束后,通过师生教学体验的真实反馈以及结合自身教学的实际感受,给出高中地理传统教学模式与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建议。最后,对本研究做出相应的总结与展望。研究表明,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地理兴趣与成绩效率的提升,也有助于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核心素养的镌刻。同时,在教学效果方面也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但其自身也存在一些不可避免地问题。因此,不论是传统教学模式还是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都是暇瑜互见的,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应致力于二者的有效融合,方可实现优质化的地理教学。
井智鹏[3](2021)在《基于雨课堂的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探索》文中认为21世纪,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为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都注入了新活力,尤其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国家也提出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建设目标和要求。基于此,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混合式教学吸取了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各自优势,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范式,也是“互联网+教育”时代思维方式与教学模式的重大创新与变革。本研究使用雨课堂作为混合式教学辅助工具,为教学各环节提供个性化、智能化、数据化的平台支持,为本文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利保障。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有关混合式教学的研究现状和国内有关雨课堂应用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相关理论,包括教学内涵与特征、教学理念与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教学设计模式,从而为本文的教学实践探索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本文分析了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性质和内容,并针对三轮行动研究设计了三个教学方案,包括《工作表数据的运算》、《工作表数据的管理》、《演示文稿对象的编辑》。每个教学方案从“前期分析—策略制定—设计反思”三个环节进行设计。最后,在实践部分采用行动研究法开展三轮混合式教学活动实践,每一轮的教学实践都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在行动研究之后,采用雨课堂平台的数据对比、学生自评表分析、问卷调查分析、访谈分析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应用效果分析,以探究混合式教学的应用效果。实践表明,在三轮行动研究之后,雨课堂支持下的混合式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学习效果等方面有所成效。文中利用雨课堂平台,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环节提供了全方位的信息化支持,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一次全新的教学探索。期望本研究能够对我国中职院校开展混合式教学实践探索提供参考价值,以不断促进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赵笛[4](2021)在《面向初中生算法思维培养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尤其在疫情的驱使下,移动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在社会各个领域大范围普及。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算法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算法思维的提升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达成的,它需要学生长期地积累与运用,而算法移动学习资源是一种能够帮助学生提升算法思维的有效工具,但目前关于算法思维与移动学习资源相结合的研究相对较少,培养初中生算法思维的移动学习资源也几乎没有。基于此,为了适应当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算法思维的培养要求,设计并开发出培养初中生算法思维的移动学习资源。本研究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的整体方向,对算法移动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和开发,并通过教学实践检验了学生算法思维提升效果。具体的研究工作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掌握国内外研究现状,确定支持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界定相关概念。第二,通过问卷与访谈两种形式深入了解当前算法教学现状以及算法移动学习资源需求情况,确定了设计与开发算法移动学习资源的价值。第三,基于已有文献研究和调查分析,提出适用于本研究的算法移动学习资源设计模型,分别从总体设计(知识性、情境性、人性化和交互性四个维度)和功能模块设计(登录与注册模块、算法思维课程模块、算法思维测试模块、算法思维体验模块、师生交互模块)两个方面详细阐述算法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方法。第四,依据算法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方法设计实例,对泰山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中《用排序算法进行数据整理》和《用递归算法优化程序》两部分内容进行脚本设计,以App inventor2作为平台开发算法移动学习资源,并将学习资源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运用准实验研究方法通过问卷和测试题的方式检验教学实践效果,验证得出研究开发的算法移动学习资源能显着提升学生的算法思维。本研究设计与开发的培养初中生算法思维的移动学习资源,将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培养学生算法思维提供资源支持,将为其他研究者设计相关移动学习资源提供参考。
教育部[5](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许轻轻[6](2020)在《部编版初中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代汉语语法是汉语学习的基础,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淡化语法”之风开始,很长一段时间在语文课堂上都难觅语法教学踪影。2011年版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对“语言文字应用”部分进行了明确和丰富,同时也更加重视和强调了语法教学的重要性。语法教学的缺失导致学生整体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降低。趁教材改革的东风,本文从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使用着手,从教师、学生及教材编排三个方面调查分析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现状。同时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就新教材的使用提出一些教学策略。本课题首先从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入手,从词法、句法两个方面梳理了入编六册教材中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的内容,并从“知识补白”、助读提示、作业练习三个部分对教材中选取的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的编排方式进行了分析。其次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初中学段师生使用部编版教材中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的感受与建议,得知目前初中师生并未将部编版教材中优化编排过的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内容充分利用到教学中去,导致课堂上语法教学的比重并未产生明显提高,学生也不能充分运用教材自学语法知识。课题最后针对问卷结果反映出的师生语法教学现状,结合部编版教材现代汉语语法编排的特点,提出了增强趣味性,利用好教材,制定计划,系统教学的教师教学策略;多加练习,学会利用教材自学语法的学生学习策略;以及明确教学目标,丰富内容,增加练习的教材编排建议。
徐梓乔[7](2020)在《产出导向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产出导向法”是文秋芳教授及其团队构建的一种新型本土化的教学方法,文秋芳(2015)发表了《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一文,标志着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的形成,其重在解决我国英语教学中“学用分离”的问题。且遵循着“输出—输入—输出”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起于输出,止于输出,始终把“学”与“用”融为一体。现如今,英语写作是一项以知识输出为主的重要英语技能。然而,由于高考的压力,我国大部分英语教师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学生的写作结果上,却忽视了如何引导学生对相关语言进行输入和有效的输出。导致了“学”“用”分离的现象。因此,本研究将产出导向法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以探究产出导向法是否可以在语言、内容、语篇结构上提高高中生英语写作的水平。本研究采用混合式研究的方法在哈尔滨市某重点高中选取高一(二)班的45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6周的研究,并且收集和分析质性(学生访谈、教师访谈、课堂观察、产出文本)和量化(语言测试、问卷调查)数据,以解决以下三个问题:第一,现阶段高中生英语写作现状如何?第二,如何设计与实施以产出导向法为指导的高中英语写作课堂活动?第三,产出导向法是否可以在语言、内容、篇章结构上提高高中生英语写作的水平?本研究的实验结果表明:首先,通过调查问卷,可以得出:现阶段的高中生对于英语写作缺少积极的情感体验。并且,对于文章的撰写不能做到“心中有谱”。也就是说,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会分别注意文章语言、内容、语篇结构上的问题。但是,他们大多数对这种导向学习给予了支持的态度,说明他们还是很愿意尝试这种新的教学方法的。其次,将产出导向法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主要采取三个阶段。研究表明:将产出导向法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可以提高高中生的英语写作学习能力,满足社会和国家的需求,增加学以致用的机会,使学生做到学用一体,弥补“学”与“用”之间的鸿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后,通过本研究进行的五次测试得出:将产出导向法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对学生的写作成绩有所提高,且在语言、内容和语篇结构上也均有提高。因此,将产出导向法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刘鑫[8](2020)在《虚拟现实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以zSpace系统的设计开发为例》文中认为小学科学是一门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相结合的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在实际开展科学教学时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课程形式和教学手段较为单一;对于一些抽象知识的呈现和讲解较为困难;教学资源比较缺乏等。虚拟现实具有沉浸性、交互性和想象性等特点,其与小学科学课程相结合,并设计出有针对性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模式,将会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进而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带来转变。论文以桌面式VR设备zSpace为例展开调查和实践。首先对虚拟现实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小学科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文献分析,并且对部分小学科学一线教师和使用过zSpace的教师进行了调查,进而对zSpace应用到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然后选定相关教学内容进行了课程设计,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基于zSpace的两轮教学实践,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课程内容和教学设计,为了比较基于zSpace的课堂是否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两轮教学实践结束后又进行了一轮常规方法授课。最后对收集到的学习成效测试题、调查问卷和访谈内容进行整理,以便对最终取得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到以下几点结论:第一,师生反应热情,表现出了较高的新技术使用意愿;第二,基于zSpace的两轮教学实践进行顺利,过程中的改进措施让学生学习效果更佳;第三,zSpace与小学科学课程相结合时,课程设计要更有针对性,实践应用要更具互动性;第四,zSpace应用于小学科学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良好。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取得了不错的实践效果,这也给小学科学教学带来很多启发。最后对研究中的不足进行了反思,并对未来以虚拟现实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做出了展望。
陆德红[9](2020)在《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调查研究 ——以安徽省H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2018年2月12日发布并于同年6月1日实施的《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明确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英语作为在全世界运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其口头表达更是重中之重。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国际交流日益增多,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愈发重要,提高英语口头表达能力也是培养和塑造国际高水平英语人才的关键。英语四六级考试也增加了口语考试,从以前只重视笔试到笔试和口试相结合,说明英语口头表达的重要性提上了日程。从小学英语学习的起点就重视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显然对学生后期可持续发展极为必要。儿童2岁至青春期是其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国内大部分地区从小学三年级开设外语课,尤其是英语课。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小学中年级英语教学就应注重英语听说,经过中年级的初步训练,具有一定英语口头表达基础的高年级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应有所提高,高年级也是小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关键阶段。然而,笔者在前期阅读及为期近一个学期的课堂观察中,发现我国小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存在较大不足。因此,本研究以H市为例,围绕其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这一主题进行调查研究。为了全面、真实、有效了解当前小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现状,本研究采用口语测试、课堂观察和访谈的方式,来调查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以期发现存在的问题,揭示问题背后的原因,继而提出有价值或利于在实践中提升小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建议。首先,根据《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中口头表达能力分量表,将其与目前大部分地区小学使用的人教版英语3-6年级教材进行逐一匹配,列出小学高年级教材中和《量表》中口头表达能力量表相对应的口语表达范例(包括典型句式或例句)。经过专家筛选和多方测试,最终确定了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测评卷。其次,根据设计好的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测评卷对H市三所不同区域小学的高年级学生进行了英语口语测试。通过此次研究,了解到H市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现状:H市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口头表达一级能力中,口头描述、口头说明、口头指示、口头互动等方面的能力处于基本达到与较好达到之间;口头叙述、口头论述能力介于勉强达到与基本达到之间;学生英语口头表达二级能力介于勉强达到与基本达到之间;不同学校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存在显着差异;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没有显着差异;学生课堂参与口头表达的方式以被动为主;学生课堂开口流畅和支吾对半;学生课堂发言停留在“机械操练”水平。再次,通过课堂观察和教师访谈与学生访谈,分析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问题与问题存在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最后,根据问题和问题存在的原因从学生存在的问题、口头表达能力教学、学校支持等三方面给出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建议。
邹华丽[10](2020)在《词块教学法的应用对高一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影响探究》文中提出在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这四项语言的基本技能中,写作是一种复杂的产出性技能,能展现语言学习者的综合语言能力。然而现今高中生英语写作存在着词汇选用搭配不准确、句子和段落间衔接不当、语言组织速度慢、学生缺乏写作信心等问题,且高考改革进一步深化背景下书面表达部分对高中生的写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一亟待探究解决的问题,近年来词块教学法得到不少学者的关注,但较少涉及到在中学阶段应用词块理论,提出一套具体可操作的词块教学方式,以促进写作水平提升的实证研究。在本文中,笔者以Michael Lewis(1993)的词块理论为指导,以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一年级两个自然班为研究对象,将两个班级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开展教学实验,旨在探究词块教学法对高一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写作的能力的影响,期望可以探索出一套实际可操作的词块教学方法,给如今高中英语的写作教学提供一些经验参考。该实验共持续约20周的时间,在实验组进行词块意识培养,并结合人教版英语教材,在每单元各板块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进行基于词块的语言输入、复习巩固和输出。在控制组暂不引入词块概念,进行常规英语教学,并结合作文评分标准进行写法指导。研究工具主要有作文文本分析、作文成绩前后测和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和整理运用社会学统计软件SPSS19.0操作。实验前后分别对两个组进行三次作文测试,分别统计学生作文中用到的各类词块数量,进行渐进式的比较文本分析,探究词块教学法对学生写作的准确性、行文连贯性、流畅度的影响。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第一次和第三次作文的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并在实验组开展实验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旨在了解词块教学法对学生的写作信心、词块输入复习巩固和输出策略的运用、写作流畅度是否有促进作用,为词块教学法对写作水平的影响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本次教学实验证实了词块教学的开展与高中生英语写作水平呈正相关,能够通过有效改进词块学习策略,来提高学生写作的准确得体性、行文连贯性、流畅度和写作信心;探究出了将词块教学理论应用于高一英语教学的教学设计和实践方法,即树立词块意识-辨识-巩固-应用-自学,在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进行基于词块的语言输入、复习巩固和输出,以提高写作水平。由于笔者自身的研究水平及客观因素的限制,本实验仍然有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如样本数量、实验时间有限、变量控制等,需要后期努力改进。
二、英语15-17单元综合能力测试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英语15-17单元综合能力测试题(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活动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1.1.1 初中英语新课标的时代要求 |
1.1.2 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的现实反差 |
1.1.3 混合式教学在英语听说教学中的优势分析 |
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内容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 |
1.3.2 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研究现状 |
1.3.3 混合式教学在英语听说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
1.3.4 已有研究述评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
1.5.1 研究意义 |
1.5.2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 |
2.1.1 混合式教学 |
2.1.2 教学活动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输入——输出理论 |
2.2.3 混合式学习理论 |
第三章 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现状调研与分析 |
3.1 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现状调查 |
3.1.1 学生英语听说学习参与度不高 |
3.1.2 学生英语听说学习兴趣不足 |
3.1.3 学生英语听说学习自主性不强 |
3.2 初中英语听说教学问题原因分析 |
3.2.1 初中英语听说训练机会不足 |
3.2.2 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方式单一 |
3.2.3 初中英语听说效果及时反馈差 |
3.3 混合式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
3.3.1 混合式教学提高听说训练机会 |
3.3.2 混合式教学优化听说教学方式 |
3.3.3 混合式教学提升听说效果反馈性 |
第四章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活动模型设计 |
4.1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活动设计前期分析 |
4.1.1 教学目标分析 |
4.1.2 初中英语教材内容分析 |
4.1.3 学习者特征分析 |
4.2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活动设计原则 |
4.2.1 情景教学原则 |
4.2.2 趣味性原则 |
4.2.3 听说结合原则 |
4.3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活动模型建构 |
4.3.1 课前预习:线上语音识别活动 |
4.3.2 课中讲授:线下示范模仿活动+线下情景对话活动 |
4.3.3 课后巩固:线上练习巩固活动 |
第五章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活动的案例设计 |
5.1 初中英语听说课的教学内容分析 |
5.2 教学资源开发 |
5.2.1 习题资源开发 |
5.2.2 微课资源开发 |
5.3 用餐话题案例设计—以Time for Breakfast为例 |
5.3.1 教学内容与学习者分析 |
5.3.2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分析 |
5.3.3 教学过程设计 |
5.4 问路话题案例设计—以Let’s Go to the Bookstore为例 |
5.4.1 教学内容与学习者分析 |
5.4.2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分析 |
5.4.3 教学过程设计 |
第六章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活动应用与效果分析 |
6.1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活动应用研究 |
6.1.1 应用设计 |
6.1.2 应用过程 |
6.2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活动的教学效果分析 |
6.2.1 态度分析 |
6.2.2 成绩分析 |
6.2.3 分析与思考 |
第七章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活动设计建议 |
7.1 关注能力差异,丰富教学活动的层次性 |
7.2 认清混合本质,优化混合过程的合理性 |
7.3 深度分析内容,强化教学情境的适用性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8.1 研究总结 |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现状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B 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现状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C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效果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D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效果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E Time for Breakfast听力测试题 |
附录F Time for Breakfast口语测试题 |
附录G Let’s Go to Bookstore听力测试题 |
附录H Let’s Go to Bookstore口语测试题 |
致谢 |
(2)高中地理传统教学模式与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 |
二、SPOC+翻转课堂的研究现状 |
三、研究述评 |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思路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思路 |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MOOC |
二、SPOC |
三、翻转课堂 |
四、教学模式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掌握学习理论 |
三、个性化学习理论 |
四、混合式学习理论 |
第三章 高中地理传统教学模式与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分析对比 |
第一节 高中地理传统教学模式与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意蕴对比 |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意蕴 |
二、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意蕴 |
第二节 高中地理传统教学模式与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设计对比 |
一、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理念对比 |
二、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目标对比 |
三、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活动对比 |
四、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评价对比 |
第三节 高中地理传统教学模式与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操作程序对比 |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操作程序 |
二、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操作程序 |
第四节 高中地理传统教学模式与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特点对比 |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高中地理教学特点 |
二、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高中地理教学特点 |
第五节 高中地理传统教学模式与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优劣势对比 |
一、传统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课堂存在的优劣势 |
二、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课堂存在的优劣势 |
第四章 高中地理传统教学模式与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验对比 |
第一节 实验目的 |
第二节 实验对象 |
第三节 实验设计 |
第四节 实验过程 |
一、SPOC环境创设 |
二、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 |
三、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
第五节 案例分析 |
一、课前阶段 |
二、课中阶段 |
三、课后阶段 |
第六节 学习评价反馈 |
第七节 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
一、学生成绩对比分析 |
二、问卷设计与安排 |
三、问卷与访谈结果分析 |
第五章 高中地理传统教学模式与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建议 |
第一节 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实施建议 |
第二节 对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建议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不足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基于 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二 基于 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访谈提纲(学生版) |
附录三 基于 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访谈提纲(教师版)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基于雨课堂的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互联网+教育”带来了学习革命 |
1.1.2 混合式教学日益成为教学改革的趋势 |
1.1.3 雨课堂为中职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
1.2 研究现状 |
1.2.1 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 |
1.2.2 雨课堂应用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意义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混合式教学 |
2.1.2 雨课堂 |
2.2 理论基础 |
2.2.1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内涵和特征 |
2.2.2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理念与方法 |
2.2.3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
2.2.4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评价 |
2.2.5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设计模式 |
3 基于雨课堂的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 |
3.1 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分析 |
3.1.1 课程性质 |
3.1.2 课程内容 |
3.2 《工作表数据的运算》的教学设计 |
3.2.1 教学前期分析 |
3.2.2 教学策略制定 |
3.2.3 教学设计反思 |
3.3 《工作表数据的管理》的教学设计 |
3.3.1 教学前期分析 |
3.3.2 教学策略制定 |
3.3.3 教学设计反思 |
3.4 《演示文稿对象的编辑》教学设计 |
3.4.1 教学前期分析 |
3.4.2 教学策略制定 |
3.4.3 教学设计反思 |
4 基于雨课堂的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实施 |
4.1 教学实施对象 |
4.2 教学实施计划 |
4.3 教学实施过程 |
4.3.1 第一轮行动研究 |
4.3.2 第二轮行动研究 |
4.3.3 第三轮行动研究 |
4.4 数据收集与分析 |
4.4.1 雨课堂平台数据分析 |
4.4.2 学生自评表分析 |
4.4.3 问卷调查分析 |
4.4.4 访谈分析 |
4.5 教学实施效果 |
5 研究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总结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学生课堂满意度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面向初中生算法思维培养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意义 |
二、研究背景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移动学习研究现状 |
二、算法思维研究现状 |
三、小结 |
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内容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内容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移动学习 |
二、移动学习资源 |
三、算法和算法思维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情境认知理论 |
二、非正式学习理论 |
三、活动学习理论 |
四、SECI模型 |
五、克拉克·奎因4C模型 |
第三章 面向初中生算法思维培养的移动学习资源需求分析 |
第一节 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一、问卷设计 |
二、问卷试测 |
三、正式问卷调查 |
第二节 访谈的设计与实施 |
一、访谈对象 |
二、访谈提纲 |
三、访谈记录 |
四、访谈结果 |
第三节 小结 |
第四章 面向初中生算法思维培养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 |
第一节 算法移动学习资源设计模型构建 |
一、已有移动学习资源设计模型分析 |
二、基于SECI与4C模型的算法移动学习资源设计模型构建 |
第二节 算法移动学习资源总体设计 |
一、算法移动学习资源“知识性”设计 |
二、算法移动学习资源“情境性”设计 |
三、算法移动学习资源“人性化”设计 |
四、算法移动学习资源“交互性”设计 |
第三节 算法移动学习资源功能模块设计 |
一、登录与注册模块设计 |
二、算法思维课程模块设计 |
三、算法思维测试模块设计 |
四、算法思维体验模块设计 |
五、师生交互模块设计 |
第五章 算法移动学习资源实例设计与实现 |
第一节 算法移动学习资源实例设计 |
一、前端分析 |
二、模块设计 |
第二节 算法移动学习资源实现 |
一、开发工具分析 |
二、开发过程概述 |
三、功能模块实现 |
第六章 面向初中生算法思维培养的移动学习资源应用实践与效果分析 |
第一节 实践总体设计 |
一、实践目的 |
二、实践对象 |
三、实践时间 |
四、实践工具 |
五、实践过程 |
第二节 算法移动学习资源效果分析 |
一、算法移动学习资源调查结果分析 |
二、算法思维测试题结果分析 |
第三节 实践结论 |
一、实验班对于移动学习资源的认可度较高 |
二、实验班算法思维整体效果较好 |
三、实验班算法思维测试成绩高于对照班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总结 |
第二节 研究不足和展望 |
一、研究不足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面向算法思维的移动学习资源需求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2 面向算法思维的移动学习资源需求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3 面向算法思维的移动学习资源使用效果调查问卷 |
附录4 算法思维测试题 |
致谢 |
(6)部编版初中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一)研究背景 |
(二)问题提出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研究文献评述 |
四、概念界定 |
(一)教学语法 |
(二)词类与句子 |
五、研究设计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目标 |
(三)研究思路 |
(四)可行性分析 |
(五)研究方法 |
第一章 部编版初中语文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系统 |
第一节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语法知识的要求 |
一、历年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法知识的要求 |
二、新课程标准对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的要求 |
三、课程标准的演变对语法教学的影响 |
第二节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现代汉语语法教学内容 |
一、词类 |
二、句式 |
第三节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呈现形式 |
一、“知识补白” |
二、课文旁批 |
三、作业练习 |
第二章 部编版初中语文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现状及成因 |
第一节 师生对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总体态度 |
一、教师:重要却不重视 |
二、学生:不了解但是感兴趣 |
第二节 师生对新教材中语法知识的使用感受 |
一、语法知识内容选取适量,编排有序合理 |
二、缺乏拓展提升,练习系统有所缺失 |
第三节 现代汉语语法教学案例分析 |
一、教师语法教学课例分析 |
二、学生作文中常犯语法错误分析 |
第四节 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现状的成因 |
一、教师自身语法专业知识匮乏,教学频率低 |
二、学生语法基础薄弱,自学无门且缺乏练习 |
第三章 部编版初中语文现代汉语语法教学建议 |
第一节 教材编写现代汉语语法内容的建议 |
一、在单元导语中明确具体教学目标 |
二、助读系统丰富语法知识内容 |
三、练习系统增加专项语法练习 |
第二节 学生学习现代汉语语法内容的建议 |
一、学会利用教材自学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
二、加强对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的专项练习 |
三、融会贯通地运用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
第三节 教师教授现代汉语语法内容的建议 |
一、制定系统合理的学期、学年语法教学计划 |
二、利用好教材,形成体系进行语法教学 |
三、加强集体备课,提高自身语法知识能力 |
四、优化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多样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产出导向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一)高中英语写作的重要性 |
(二)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要求 |
(三)高中生英语写作学习的现状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四、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产出导向法 |
(一)定义与理论体系 |
(二)国内外产出导向法研究综述 |
二、国内外英语写作教学研究现状 |
(一)国外英语写作教学研究现状 |
(二)国内英语写作教学研究现状 |
三、产出导向法应用于英语写作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
四、小结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一、输入假设 |
(一)输入假设概述 |
(二)输入假设与产出导向法的关系 |
二、输出假设 |
(一)输出假设概述 |
(二)输出假设与产出导向法的关系 |
三、建构主义 |
(一)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
(二)建构主义理论与产出导向法的关系 |
四、小结 |
第四章 产出导向法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
一、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 |
二、产出导向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
第五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工具 |
(一)调查问卷 |
(二)课堂观察记录表 |
(三)访谈提纲 |
(四)测试试卷 |
(五)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
五、研究步骤 |
(一)实验研究前阶段 |
(二)实验实施阶段 |
(三)实验后阶段 |
六、产出导向法理论指导下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案例 |
(一)教学原则 |
(二)课堂教学设计 |
(三)教学案例 |
第六章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
一、研究数据分析 |
(一)调查问卷分析 |
(二)写作测试分析 |
(三)观察结果分析 |
(四)访谈结果分析 |
二、研究结果与讨论 |
(一)现阶段高中生英语写作现状 |
(二)产出导向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施情况 |
(三)产出导向法在语言、内容、篇章结构上对高中生英语写作成绩的影响 |
三、研究反思与启示 |
(一)研究反思 |
(二)教学启示 |
四、结语 |
(一)研究的局限 |
(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高中生英语写作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访谈提纲 |
附录三 访谈记录(录音转写) |
附录四 课堂观察记录表 |
附录五 全国卷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
附录六 写作测试作文试题 |
附录七 写作测试成绩 |
附录八 写作样本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虚拟现实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以zSpace系统的设计开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虚拟现实在教育领域的研究现状 |
1.2.2 关于小学科学的相关研究现状 |
1.2.3 zSpace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
1.3 研究问题 |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思路 |
1.6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 |
2.1.1 虚拟现实 |
2.1.2 小学科学课程 |
2.1.3 zSpace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具身认知 |
2.2.3 情境认知理论 |
第三章 zSpace应用于小学科学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
3.1 小学科学授课现状 |
3.1.1 小学科学课的特点 |
3.1.2 目前小学科学课程面临的问题 |
3.1.3 对小学科学教师的访谈调查 |
3.2 对使用过zSpace的教师访谈调查 |
3.3 zSpace应用于小学科学课程的可行性 |
第四章 基于zSpace的小学科学课程设计 |
4.1 课程概况 |
4.1.1 课程主题 |
4.1.2 课程目标 |
4.2 基于zSpace的课件初步设计 |
4.2.1 开发软件 |
4.2.2 课件初步设计 |
4.3 基于zSpace的教学模式初探 |
4.3.1 学生学习活动 |
4.3.2 教师教学活动 |
4.3.3 学习效果的评价指标 |
第五章 教学实施具体过程 |
5.1 基于zSpace的教学实施 |
5.1.1 教学规划 |
5.1.2 基于zSpace的第一轮教学实践 |
5.1.3 基于zSpace的第二轮教学实践 |
5.2 常规方法教学实施 |
5.2.1 教学规划 |
5.2.2 具体实施过程 |
5.3 教学实施小结 |
第六章 教学效果分析 |
6.1 数据收集与整理 |
6.2 学习成效测试题分析 |
6.2.1 学习成效测试题基本信息 |
6.2.2 学习成效测试题具体分析 |
6.3 调查问卷分析 |
6.3.1 被试学生维度 |
6.3.2 授课教师维度 |
6.4 访谈内容补充分析 |
6.4.1 被试学生维度 |
6.4.2 授课教师维度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对小学科学教学的启示与建议 |
7.3 不足与展望 |
7.3.1 研究不足 |
7.3.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附录 |
附录1 针对小学科学教师的访谈提纲 |
附录2 针对使用过zSpace的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3 学习成效测试题 |
附录4 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学生版) |
附录5 教学效果调查问卷(教师版) |
附录6 课后补充访谈提纲(学生版) |
附录7 课后补充访谈提纲(教师版) |
附录8 常规授课教学PPT |
致谢 |
(9)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调查研究 ——以安徽省H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1.1 政策导向 |
1.1.2 时代需求 |
1.1.3 现实需要 |
1.1.4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关于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研究 |
1.3.2 关于语言能力量表的研究 |
1.3.3 已有研究的总结与反思 |
1.4 核心概念界定 |
1.4.1 口头表达能力 |
1.4.2 英语口头表达能力 |
1.5 理论基础 |
1.5.1 建构主义理论 |
1.5.2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
1.5.3 关键期理论 |
1.5.4 输入——输出理论 |
1.5.5 政策实施理论 |
1.6 研究设计 |
1.6.1 研究内容 |
1.6.2 研究对象 |
1.6.3 研究方法 |
1.6.4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现状 |
2.1 现状调查工具设计 |
2.1.1 测评卷 |
2.1.2 堂观察表 |
2.1.3 教师访谈提纲 |
2.1.4 学生访谈提纲 |
2.2 数据搜集与处理 |
2.2.1 数据搜集 |
2.2.2 数据处理 |
2.3 数据结果与分析 |
2.3.1 测试情况比较分析 |
2.3.2 课堂观察表结果分析 |
2.3.3 访谈结果与分析 |
第三章 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1 存在的问题分析 |
3.1.1 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总体水平较差 |
3.1.2 不同学校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差异显着 |
3.1.3 学生课堂参与口头表达的方式较为被动 |
3.1.4 学生课堂开口流畅和支吾对半 |
3.1.5 学生课堂发言停留在“机械操练”水平 |
3.2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2.1 客观原因 |
3.2.2 主观原因 |
第四章 提升小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建议 |
4.1 针对学生存在问题的建议 |
4.1.1 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提高主动表达的自信心 |
4.1.2 多参加英语口语活动与课外英语口语兴趣小组 |
4.2 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教学方面的建议 |
4.2.1 教师正确使用纠错方式,增加学生开口的自信 |
4.2.2 多与家长沟通,增强家长重视学生英语口头表达的意识 |
4.2.3 多鼓励学生,口头激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 |
4.2.4 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
4.3 学校方面的建议 |
4.3.1 给教师减负,给教师多一些时间 |
4.3.2 经常组织教师一起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育政策 |
4.3.3 多举行英语口语类型的比赛 |
4.3.4 适当开设英语口语课程 |
第五章 研究反思与展望 |
5.1 研究反思 |
5.1.1 研究的创新之处 |
5.1.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着、论文 |
致谢 |
(10)词块教学法的应用对高一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影响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1.1 新高考对写作的要求 |
1.2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现状和问题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论文框架 |
2.文献综述 |
2.1 词块理论 |
2.1.1 词块的定义 |
2.1.2 词块的分类 |
2.2 词块教学 |
2.2.1 词块教学的研究现状 |
2.2.2 词块学习策略 |
2.2.3 词块教学的基本原则 |
2.2.4 词块教学的写作优势 |
2.3 理论基础 |
2.3.1 记忆理论 |
2.3.2 输入假设理论 |
2.3.3 输出假设理论 |
2.4 写作水平 |
3.词块教学实验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问题 |
3.3 研究对象 |
3.4 研究过程 |
3.5 数据收集 |
3.6 教学实践 |
3.6.1 教材编写说明 |
3.6.2 词块概念说明 |
3.6.3 教学设计实践 |
4.结果和讨论 |
4.1 作文文本分析 |
4.1.1 两组三次作文三个维度上的独立样本检验分析 |
4.1.2 实验组三次作文三个维度上的配对样本检验分析 |
4.2 作文成绩对比分析 |
4.2.1 作文前测两组结果对比分析 |
4.2.2 作文后测两组结果对比分析 |
4.2.3 实验组作文前测和后测结果对比分析 |
4.2.4 对照组作文前测和后测结果对比分析 |
4.3 实验组问卷结果分析 |
5.结论 |
5.1 研究发现 |
5.1.1 词块教学可改进词块学习策略 |
5.1.2 词块教学可提高写作准确性 |
5.1.3 词块教学可提高写作连贯性 |
5.1.4 词块教学可提高写作流畅度 |
5.1.5 词块教学可提高写作信心 |
5.2 教学启示 |
5.2.1 树立词块意识 |
5.2.2 辨认识别词块 |
5.2.3 巩固操练词块 |
5.2.4 检测应用词块 |
5.2.5 利用词块自学 |
5.3 局限性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Ⅰ 三次作文测试题 |
附录Ⅱ 实验组与对照组三次作文文本分析数据 |
附录Ⅲ 实验组与对照组前测和后测作文成绩 |
四、英语15-17单元综合能力测试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活动设计与应用研究[D]. 孟丽单. 河北大学, 2021(02)
- [2]高中地理传统教学模式与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比研究[D]. 高毅. 青海师范大学, 2021
- [3]基于雨课堂的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探索[D]. 井智鹏. 扬州大学, 2021(09)
- [4]面向初中生算法思维培养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研究[D]. 赵笛.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5]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6]部编版初中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研究[D]. 许轻轻.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 [7]产出导向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徐梓乔.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8]虚拟现实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以zSpace系统的设计开发为例[D]. 刘鑫. 苏州大学, 2020(03)
- [9]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调查研究 ——以安徽省H市为例[D]. 陆德红. 淮北师范大学, 2020(12)
- [10]词块教学法的应用对高一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影响探究[D]. 邹华丽.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