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曹向平辨治慢性肾炎(论文文献综述)
郑泽栋[1](2017)在《王丹教授从脾胃论治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理论探讨与经验总结》文中提出目的:1.探讨导师从脾胃论治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理论内涵。2.分析升阳益胃汤加味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疗效机制。3.总结导师从脾胃论治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临床经验。方法:本论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整理导师的理论及临床经验,并列举典型案例的方法,从理论及临床实践两方面来探讨总结蛋白尿从脾胃论治的经验。主要内容分为文献综述、经验总结两部分。(1)文献综述包括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中医药研究及现代医学研究两部分。(2)经验总结包括从脾胃论治蛋白尿的理论依据,升阳益胃汤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疗效机制及临床经验。结果:1.从脾胃论治慢性肾炎蛋白尿理论依据充分:(1)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枢机不利会使肾开合失司,产生蛋白尿,调理脾胃能使人体气机恢复正常,气机通畅,则蛋白尿自止。(2)慢性肾炎是一种免疫相关性疾病,实验研究证实中医之"脾"与现代医学的免疫密切相关,调理脾胃能提高免疫力。2.升阳益胃汤加味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疗效确切。结论:1.从脾胃论治慢性肾炎蛋白尿有着较为完善的理论基础。2.升阳益胃汤加味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疗效可靠。3.脾胃论治理论在肾病中的应用充分体现了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基本思想。
倪晶[2](2016)在《何学红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经验撷菁》文中提出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肾炎,系指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病[1]。本病是尿毒症的原发病之一,一般临床预后欠佳,应该予以重视。祖国医学历经多年临床实践,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医治已取得较好疗效,受到了医学界的肯定和患者的好评。何学红教授诊疗肾炎三十载,临证丰富。老师将慢性肾炎归属于中医“腰痛”范畴。提出本病总病机:以肺脾肾亏虚为本;水湿、湿热、瘀血为标。在诊疗上,老师以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抓住疾病本质,以补肺脾肾,益气养阴为治则,自拟滋肾露。本方具有固本培元,扶助正气,兼以祛邪之功,故以此为基础方进行基本治疗。但是,本病病证繁多复杂,因此在治疗时不可拘泥一方。老师根据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采取病证结合,同病异治的原则,分别针对蛋白尿、血尿、水肿进行专项治疗。老师运用中医药临床辨证施治的同时,分别从饮食起居、预防外感等多方面着手,指导患者进行后期生活调护,能有效改善症状,延缓肾脏病进展,疗效显着。
刘旭航[3](2014)在《肾茶对SD大鼠慢性肾炎C-BSA模型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肾茶对SD大鼠慢性肾炎C-BSA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SD大鼠(健康清洁级)90只,雌雄各半,体重为200±15g,普通饲料适应性喂养1周后,将其置于代谢笼中收集尿液,两次测定尿蛋白均为阴性。随机选取16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组),其余74只大鼠参照Border方法改良的方法建立大鼠慢性肾炎模型。实验共计进行8周,实验第1周对造模大鼠进行预免疫,将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与不完全弗氏佐剂(FIA)按1:1混合,混匀成乳白色悬液。使用2.0mg上述悬液对造模大鼠颈部、背部、腹股沟及腋下进行皮下注射。正常组则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在实验第2周至第4周,将C-BSA与FIA按1:1混合,混匀成乳白色悬液。使用2.0mg上述悬液对造模大鼠颈部、背部、腹股沟及腋下进行皮下注射。然后将混匀乳白色的悬液对造模大鼠进行尾静脉注射。首次对大鼠进行尾静脉注射量为0.5mg/只,每隔1日进行尾静脉注射1次。每隔次注射时注射剂量逐渐递增0.5mg,3周内将注射量递增至2.5mg/只,正常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实验第5周至第8周进行给药治疗。将造模成功且存活的60只大鼠随机分为肾茶水提取物治疗组(水提取组),肾茶醇提取物治疗组(醇提取组),慢性肾炎模型对照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治疗组(阳性对照组),每组15只。水提取组及醇提取组分别给予肾茶水提取物水溶液6.3g/kg/d及肾茶醇提取物水溶液6.3g/kg/d/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雷公藤多苷片水溶液10g/kg/d灌胃,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日晚8点灌胃1次,持续1个月。实验第4、5、6及8周各测一次24h尿蛋白。实验第4、8周各测一次血清尿素氮、肌酐及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实验第8周末,将所有大鼠处死,取双侧肾脏,保存于10%福尔马林溶液中。肾脏标本经HE染色制成病理切片,在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情况。结果:1.24h尿蛋白:实验第2周末,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尿蛋白。实验第4周末,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尿蛋白达到最高值,与正常组比较,造模各组尿蛋白明显升高,有显着差异(P<0.01),但各组之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实验第5至第8周,水提取组、醇提取组、阳性对照组的尿蛋白与实验第4周末相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实验第8周,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的尿蛋白存在显着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较,水提取组、醇提取组及阳性对照组的尿蛋白具有显着差异(P<0.05),各治疗组(水提取组、醇提取组及阳性对照组)的尿蛋白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尿素氮、肌酐(BUN、Cr):实验第4周,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水提取组,醇提取组及阳性对照组的BUN、Cr均有极显着差异(P<0.01),模型组,水提取组,醇提取组,阳性对照组之间比较则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第8周,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的BUN、Cr有极显着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较,水提取组,醇提取组及阳性对照组的BUN、Cr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各治疗组(水提取组、醇提取组及阳性对照组)的BUN、Cr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实验第4周,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水提取组,醇提取组及阳性对照组的TG, TC, LDL-C均有极显着差异(P<0.01),模型组,水提取组,醇提取组,阳性对照组之间比较则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第8周,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的TG, TC, LDL-C有显着差异(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水提取组,醇提取组及阳性对照组的TG, TC, LDL-C有显着性差异(P<0.05,P<0.01),各治疗组(水提取组、醇提取组及阳性对照组)的TG, TC, LDL-C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4.肾组织病理形态观察:正常组的肾小球细胞及肾小管结构清晰,未见间质炎细胞浸润、水肿及纤维化,系膜细胞及基质无增殖;模型组见肾小球细胞与系膜基质轻中度增生并伴有肾小球囊粘连,肾小球血管及底模明显增厚,有节段性硬化;各治疗组(水提取组、醇提取组及阳性对照组)的肾小球内壁光滑,间质增生明显减少,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水提取组,醇提取组,阳性对照组相比较,无显着差别。结论:1.大鼠C-BSA模型制作成功。2.肾茶可以降低C-BSA模型大鼠的尿蛋白,改善BUN、Cr及血脂的作用,对模型大鼠的肾功能起到保护作用。3.肾茶可改善C-BSA模型大鼠肾组织病理损害的作用。4.肾茶治疗C-BSA大鼠模型的疗效与雷公藤多苷片相当。
林菁[4](2013)在《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候的五脏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以邓铁涛教授的五脏相关理论为指导,采用非线性主成分分析结合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分析24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中医证候,探讨五脏相关关系。方法本课题采用流行病学临床调查方法,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收集248例确诊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历,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对数据库变量进行整理。运用SPSS17.0软件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一般资料和中医证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运用SAS9.1软件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五脏证候进行非线性主成分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探索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候的五脏相关关系。结果-般资料分析,本研究病例共248例,男女比例相当,平均年龄(41.72±13.61)岁。常见的并发症有高血压病、贫血、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根据慢性肾小球肾炎五脏证候的频数分析结果,本病以四肢乏力、精神疲倦、纳差、尿血、下肢凹陷性水肿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五脏相生肝对心、心对脾、脾对肺、肺对肾、’肾对肝的通径系数分别为0.1264、0.1709、-0.0767、-0.0282、-0.0965;五脏相克肝对脾、脾对肾、肾对心、心对肺、肺对肝的通径系数分别为0.0948、-0.1099、-0.0213、0.00446、-0.0709。心-脾、肝-心、脾-肾、肾-肝、肝-脾、脾-肺、肺-肝的通径系数较大。其中脾与肺、肺与肾、肾与肝、脾与肾、肾与心、肺与肝之间的关系与五行生克关系相悖。模型修正后,肝-心、心-脾、肾-脾的通径系数有统计学意义,与五行生克关系相符。结论本课题采用多元统计学方法(非线性主成分分析法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法)分析24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中医证候,探讨其五脏相关关系。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肝-心、心-脾、肾-脾与五行生克关系相符。肾脏与脾脏相关在本次慢性肾小球肾炎研究中可表现为脾肾气虚证和脾肾阳虚证;心脏与脾脏相关可表现为心脾气虚证;心脏与肝脏相关可表现为心肝血虚证。与五行生克关系相比更加体现了五脏相关学说的实践性和整体观。本课题研究结果表明,五脏中各个脏之间紧密联系,互为影响。本研究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临床证候出发,探讨五脏之间的内在关系,可以为本病的中医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王蕾[5](2012)在《益肾补虚化瘀散结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60例临床研究总结》文中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一种内科常见病,可发生于不同年龄,尤以青中年多见,在肾脏疾病中发病率最高。其呈缓慢持续进行性发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直至慢性肾功能衰竭。目前国内外对此病的治疗无明显有效方法,而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缓肾功能衰退等方面有一定的疗效,因此加强研究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分为中医文献综述和临床研究两部分。中医文献综述主要是论述了近代中医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现代临床研究等内容。临床研究是属于“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吕仁和教授三型四候辨证治疗慢性肾脏病安全性和有效性队列研究”的一部分。本研究基于吕仁和教授多年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经验,采用益肾补虚化瘀散结法(基本组成:黄芪、山药、炙龟板、女贞子、仙灵脾、金樱子、芡实、丹参、川牛膝、鬼箭羽)治疗慢性肾炎60例,并设非暴露组60例,两组均予相同的西医治疗(一般治疗及对症治疗),疗程为6个月,观察患者肾小球滤过率、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蛋白、尿红细胞数量及中医症候积分等改善情况。结果显示治疗2个月与治疗6个月后与入组比较:1.暴露组肾小球滤过率得到明显改善,且治疗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非暴露组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暴露组尿常规中尿蛋白的疗效分析说明暴露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非暴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暴露组中医证候积分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4.暴露组病例的24尿蛋白定量略呈下降趋势,而非暴露组略呈上升趋势,但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病例在治疗过程中尿红细胞均较前呈略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2个月治疗后:暴露组病例:临床控制3例、显效9例、有效28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66.7%;非暴露组病例:临床控制0例、显效1例、有效11例、无效48例,总有效率为20%。6个月治疗后:暴露组病例:临床控制8例、显效14例、有效19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68.3%;非暴露组病例:临床控制2例、显效0例、有效10例、无效48例,总有效率为20%。结论:益肾补虚化瘀散结法可明显改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尿蛋白,升高肾小球滤过率,有效改善肾功能;其疗效显着,临床具有可行性,安全性好,对于截断与延缓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进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李岩[6](2011)在《肾风的中医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肾风,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肾小球肾炎,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在临床上各类肾脏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类疾病,同时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因此,延缓或阻滞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减退的研究已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的一个大课题。中医治疗本病具有确切疗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优势体现在如减轻肾小球肾炎患者症状,降低尿蛋白等,进而有效延缓肾小球肾炎患者发生肾功能不全进程等方面,且副作用少,效价比高。因此加强对中医药治疗肾小球肾炎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以肾风为载体,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从肾风之名,中医辨病,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几个发面对肾风进行了剖析。在关于肾风之名部分,对肾风的历代沿革和对疾病的认识方面做了相应的论述,并认识到到中医在治疗肾风一病方面有着很好的疗效和巨大的潜力。在中医辨病部分,依据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思路,将肾小球肾炎分为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隐匿性肾小球肾炎4个部分,分别进行中医辨病,即分别与中医学范畴的病名进行对应。在病因病机部分,发现导致肾风发病的病因是多元性的,概括起来不外乎,内、外因及病理产物。病因复杂,导致各位医家对病机的认识在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把辨证和辨病结合在一起后,发现还是有可贵之处等待我们去挖掘的。在辨证施治部分,各位医家从横向和纵向,多个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极其的丰富。其中辨证和辨病相结合已经成为大多数医家的共识,且在临床治疗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也有很多标新立异且有实效的思路和方法等待我们进一步开发。综上所述,肾风大体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肾小球肾炎,但肾小球肾炎的各种分型又和肾风以外的中医病症对应。可以说肾小球肾炎属于肾风范围内,但肾风并不能完全涵盖肾小球肾炎的全部。依据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思路,将肾小球肾炎分为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隐匿性肾小球肾炎4个部分,分别进行中医辨病。在治疗肾小球肾炎方面,中医的确有着显着的效果。但由于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多元性、各位医家在临床上对病情认识的不同以及方药运用习惯的不同,导致在病因病机及中医辨证施治方面还是有很多的差异之处,但每种的认识都有可取之处,各位医家在进行精确的辨证后临床疗效都是实实在在,值得肯定的,这就要我们仔细学习,掌握适合自己又行之有效的理论和方法,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这也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中医理论、治疗方法和手段的丰富性。针对肾风一病,在辨病、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指出,将辨病与辨证结合起来,现已成为大多数医家的共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无异能发挥中医治疗本病更大的优势。现代医学对于肾小球肾炎的研究已经相当的深入,这些都为中医中药认识肾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将现代医学的诊断手段与中医的治疗手段相结合,充分应用现代医学所见来扩大中医的辨证范围,不仅对肾风的治疗有着积极的作用,而且有利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开展。
白乌兰[7](2010)在《慢性肾脏病中医药研究新进展》文中认为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s,CKD)是各种肾脏病于急性阶段未经控制后的共同转归,它是一种临床综合征。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定义为:肾脏损害≥3个月,表现下列之一者:肾脏病理异常和/或尿成分异常(如有血尿、电解质异常、PH值异常)和/或影像学异常;或GFR<60ml*min-1*1.73m2,有或无肾脏损害。中医文献中无慢性肾脏病的名词,在慢性肾脏病的诊断上主要通过临床表现的观察来进行命名。在临床上包括了
李靖[8](2006)在《从风论治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研究》文中指出肾小球肾炎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在各类肾脏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目前在本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中医药治疗肾小球肾炎具有一定的优势,其作用表现为多方面,尤其在诸如减轻肾小球肾炎患者的症状,降低尿蛋白等,并进而有效延缓肾小球肾炎患者发生肾功能不全进程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因此加强对中医药治疗肾小球肾炎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主要包括文献综述、病机论述和临床研究三个部分。文献综述分两篇。第一篇“中医学对肾风的认识及研究现状”,论述了肾小球肾炎所属的中医学范畴、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的内容,并提出了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及展望。第二篇“现代医学关于肾小球肾炎的研究进展”,论述了肾小球肾炎现代医学的病因认识和治疗进展等方面的内容。病因病机论述论述了风邪与肾脏病的发病有密切的关系,是导致肾风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并结合从师学习的体会,从风论治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包括西医临床诊断的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隐匿性肾炎等一组疾病,希望能够通过确立肾风病的病因病机,为临床诊疗疾病提供坚实的理论根据。临床研究,选取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人116例,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的研究方法,将病例分为中药汤剂治疗组和肾炎四味片对照组,其中治疗组80例,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均予以相同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用益气补肾,疏风活血的中药汤剂口服治疗,对照组予以肾炎四味片口服治疗,疗程28天,观察了用药前后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人尿蛋白定性、肌酐清除率的变化。结果发现,可以显着地提高病人的肌酐清除率,降低尿蛋白,提示可以提高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人的肾小球滤过率,使肾功能有所改善。通过以上论述及研究,认识到从风论治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为理论依据指导临床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能显着地提高病人的肌酐清除率,降低尿蛋白,使肾功能有所改善,其效果优于单纯使用肾炎四味片治疗。同时对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因病机及治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治疗上应注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共性及特殊性,选择相应治疗方法,对于截断和延缓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进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刘卫[9](2005)在《中药治疗慢性肾炎的近况》文中认为慢性肾炎属于祖国医学水肿、虚劳、腰痛、眩晕等疾病的范畴。因其多病程长、病势缠绵,其中绝大多数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且呈进行性加重,渐进性地转为肾功能衰竭。现代医学对本病缺乏满意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有较多独特而深刻的见解,临床疗效显着。
方美善[10](2005)在《川芎嗪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对内皮素影响的临床观察及相关实验研究》文中指出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以下简称慢性肾炎,是指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病。现有研究表明,慢性肾炎患者的血浆内皮素水平增高,且随着肾功能减低而进行性升高,它在慢性肾炎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因此,抗内皮素治疗是治疗慢性肾炎,延缓肾功能衰竭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本课题旨在观察川芎嗪对慢性肾炎的肾功能、蛋白尿、脂代谢异常及内皮素水平的影响,并探讨该药治疗本病的作用机理。本病属中医学的“水肿”、“腰痛”、“血尿”等范畴,主要病理改变为肺脾肾三脏俱损,阴阳气血失调,水液内停,因湿致瘀,或气滞血瘀,气血郁而不行成瘀,湿瘀互结[2],所谓“久病入络”、“久病必瘀”。这与现代医学的微血栓形成、肾血流减少、肾缺血等病理改变相符。瘀血内阻肾络是本病的主要病机,瘀血既是病理产物,也是致病因素,治疗应予活血化瘀。川芎是行气活血祛瘀中药,川芎嗪(Ligustrazine Lig)是川芎的有效成分之一,化学结构为四甲基吡嗪(tetramethy lpyrzine, TMP),是改善心脑血管循环的新药。因其具有扩张微血管,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清除自由基等作用,故将其应用于慢性肾炎治疗中。
二、曹向平辨治慢性肾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曹向平辨治慢性肾炎(论文提纲范文)
(1)王丹教授从脾胃论治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理论探讨与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慢性肾炎蛋白尿中医药研究 |
1.1 病名及病因病机的研究 |
1.2 中医药治疗研究 |
2.慢性肾炎蛋白尿现代医学研究及进展 |
2.1 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产生机制 |
2.2 慢性肾炎蛋白尿的治疗 |
经验总结 |
1.导师从脾胃论治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理论依据 |
1.1 中医学理论依据 |
1.2 现代医学研究依据 |
2.升阳益胃汤加味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疗效机制 |
3.随诊记录 |
4.验案分析 |
5.结果 |
6.结论 |
7.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2)何学红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经验撷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中医病名追溯 |
2 病因病机 |
3 治疗 |
4 疾病防护与调养 |
5 病案举例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3)肾茶对SD大鼠慢性肾炎C-BSA模型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文献综述 |
一. 慢性肾炎的临床及CGN模型实验研究进展 |
二. 肾茶研究进展 |
三. 中医药治疗CGN的实验室检测指标研究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一. 实验材料 |
二. 实验方法 |
结果与分析 |
一. 一般情况及24h尿蛋白量的变化 |
二. 生化指标检测 |
三. 肾组织病理形态学的观察 |
讨论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历 |
(4)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候的五脏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第1章 文献研究 |
1.1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现代医学研究 |
1.1.1 科学定义 |
1.1.2 流行病学调查 |
1.1.3 免疫机制 |
1.1.4 遗传因素 |
1.1.5 临床表现 |
1.1.6 临床分型 |
1.1.7 诊断标准 |
1.1.8 常用治疗方法 |
1.2 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研究进展 |
1.2.1 中医病因病机 |
1.2.2 中医辨证 |
1.2.3 中医药治疗方法 |
1.3 五脏相关理论学说概述 |
1.3.1 学说提出 |
1.3.2 学科定位 |
1.3.3 内涵研究 |
1.3.4 应用研究 |
1.3.5 实验研究 |
1.4 现代多元统计方法在中医药中的应用 |
1.4.1 回归分析 |
1.4.2 聚类分析 |
1.4.3 主成分分析 |
1.4.4 判别分析 |
1.4.5 因子分析 |
1.4.6 数据挖掘 |
1.4.7 隐结构模型 |
第2章 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候的五脏相关性研究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内容 |
2.2.1 确定五脏症状 |
2.2.2 数据来源 |
2.3 研究方法 |
2.3.1 数据库建立 |
2.3.2 数据整理 |
2.3.3 数据分析 |
2.4 研究结果 |
2.4.1 一般资料分析 |
2.4.2 五脏各自症状的描述性分析(只收录频数≥5次的症状) |
2.4.3 非线性主成分分析 |
2.4.4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第3章 讨论与分析 |
3.1 一般资料结果分析 |
3.2 五脏各自症状的描述性结果分析 |
3.3 五脏非线性主成分结果分析 |
3.4 结构方程模型结果分析 |
3.5 五脏相关分析 |
3.6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慢性肾小球肾炎统计分析SAS程序 |
1 非线性主成分分析程序 |
2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程序 |
3 模型修正程序 |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5)益肾补虚化瘀散结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60例临床研究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一、中医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认识 |
1.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病名 |
2.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病机 |
2.1 总体病因病机 |
2.2 分证病因病机,主要从蛋白尿及血尿两个方面论述 |
二、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最新进展 |
1.辨证论治 |
1.1 辨证分型 |
1.2 治则治法 |
2.临床研究 |
2.1 总体治疗 |
2.2 单方治疗:多从健脾益肾活血和益气养阴清热利湿两方面治疗 |
2.3 中成药治疗 |
2.4 中药注射液治疗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一) 研究对象 |
(二) 研究方法 |
(三)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肾风的中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文献综述 |
前言 |
肾风的中医研究进展 |
1.1 关于肾风之名 |
1.2 中医辨病 |
1.3 病因病机 |
1.4 辨证施治 |
1.5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从风论治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学对肾风的认识及研究现状 |
综述二 现代医学关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研究进展 |
第二部分 从风论治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因病机 |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慢性肾炎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附录2慢性肾炎证候积分量化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川芎嗪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对内皮素影响的临床观察及相关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综述 |
致谢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四、曹向平辨治慢性肾炎(论文参考文献)
- [1]王丹教授从脾胃论治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理论探讨与经验总结[D]. 郑泽栋.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7(08)
- [2]何学红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经验撷菁[D]. 倪晶.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6(02)
- [3]肾茶对SD大鼠慢性肾炎C-BSA模型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D]. 刘旭航.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4(10)
- [4]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候的五脏相关性研究[D]. 林菁.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S1)
- [5]益肾补虚化瘀散结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60例临床研究总结[D]. 王蕾.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09)
- [6]肾风的中医研究进展[D]. 李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9)
- [7]慢性肾脏病中医药研究新进展[J]. 白乌兰. 内蒙古中医药, 2010(03)
- [8]从风论治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研究[D]. 李靖.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12)
- [9]中药治疗慢性肾炎的近况[J]. 刘卫. 天津药学, 2005(05)
- [10]川芎嗪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对内皮素影响的临床观察及相关实验研究[D]. 方美善. 吉林大学, 2005(06)
标签:尿毒症论文; 肾小球肾炎论文; 中医论文; 尿蛋白论文; 尿蛋白的治疗方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