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布其沙漠防治技术及树种选择研究

库布其沙漠防治技术及树种选择研究

一、库布齐沙漠治理技术与树种选择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徐元畅[1](2021)在《不同沙障的防风固沙生态服务效益研究 ——以库布齐沙漠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对沙漠地区生态治理进行生态服务效益评估有助于定量分析防风固沙措施的效果,为区域生态治理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借鉴和决策。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有意义的工作并取得了诸多成果。从前人研究发现,关于沙化土地生态效益评价研究方面,大多采用生态治理工程和草原沙漠化的评价指标和方法,而近些年随着风蚀模型、气流轨迹等模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结合模型进行沙化土地生态治理的生态系统服务效益研究。库布齐沙漠在风沙天气时易发生长距离传输,影响下风城市尤其是京津冀地区的空气质量。为探究和建立合适的生态系统服务效应体系,将WEPS风蚀预测系统与HYSPLIT大气颗粒物传输模型进行耦合,对库布齐沙漠不同生态本底的PM10释尘进行了空间化分析,找出了库布齐沙漠的PM10高释放区,进一步的基于PM10高释放区进行前向轨迹模拟,设置不同沙障,研究了不同治理措施下的生态服务效益,计算并比较其对下风城市影响。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有:(1)不同土地覆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的PM10释放量各不相同。草原风沙土、草甸风沙土的PM10年平均释放量最大,每立方米PM10释放量约3 kg;盐化潮土、潮土的PM10年平均释放量次之,每立方米PM10释放量约0.9kg;新积土年平均释放量在每立方米约0.7kg;棕钙土、淡栗钙土、淡棕钙土的PM10年平均释放量最小,每立方米PM10释放量约0.005kg。对于相同土壤类型的生态本底,土地利用类型为沙漠、盐碱地的网格容易产生更多的PM10释放,其次是裸地、旱地,而有植被的区域PM10年平均释放量较小。(2)库布齐沙漠地区不同生态本底的PM10释放量呈现出以下规律:PM10高释放量区域主要位于库布齐沙漠的中部地区,土壤以草原风沙土、草甸风沙土为主,土地覆被类型大部分为沙漠;东部以新积土、草原风沙土为主的地区PM10年排放总量次之;西南部以潮土、淡棕钙土、棕钙土为主,土地类型为裸地、稀疏草地,这一地区是库布齐沙漠PM10年释放量最低的地区;库布齐沙漠北部边缘、中部的PM10年释放量低值区与库布齐沙漠锁边林切割治理有关。(3)库布齐沙漠释放的PM10在对周围城市鄂尔多斯市、乌海市、石嘴山市受影响最高,WCWT贡献值在150μg·m-3以上;西南方向次之,影响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银川市、吴忠市、中卫市,WCWT贡献值在150μg·m-3以上;南方向的甘肃省庆阳市、陕西省咸阳市、榆林市以及延安市,东南方向经过河南省到达湖北省和安徽省,WCWT贡献值在100μg·m-3以上,有大量200μg·m-3以上的高值区;北方向跨过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到达蒙古国境内,其WCWT贡献值在150-200μg·m-3左右;东方向PM10WCWT传输距离最远,途经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山西省朔州市、大同市,河北省张家口市、承德市,北京市到达辽宁省朝阳市、阜新市,最后到达黑龙江省,其WCWT贡献值在100-200μg·m-3左右;西方向影响最低,内蒙古阿拉善盟、甘肃酒泉市,其WCWT贡献值在50-150μg·m-3。(4)耦合WEPS风蚀预测系统与HYSPLIT模型,设置不同沙障评估生态效益,就年PM10释放减少量和PM10日均减少了来说,不同生态治理措施的减少量呈现以下特点:1年树龄樟子松沙障>芦苇沙障>5年树龄樟子松沙障>尼龙阻沙网>梭梭>10年树龄樟子松沙障>20年树龄樟子松沙障。就WCWT贡献值来说,芦苇沙障降低了各个方向的PM10传输,WCWT贡献值低于100μg·m-3,东方向和东南方向传输基本上被降低到了50μg·m-3以下。1年树龄樟子松沙障将各个方向的WCWT贡献值降低到了100μg·m-3。其余沙障都将库布齐沙漠向外传输PM10的WCWT贡献值降低到了50μg·m-3以下。将人口、GDP数据于WCWT分析结果结合,根据耦合模型评估社会经济效益:1.受库布齐沙漠PM10传输影响的城市分布特点为:库布齐沙漠周边的城市地区、库布齐沙漠东方向、南方向地区受影响面积大、PM10浓度高;而库布齐沙漠东南方向和东方向地区GDP和人口受库布齐沙漠PM10传输影响大,各沙障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库布齐下风城市的受影响的GDP、人口,尤其是南方向和东南方向省市。

靳灵娜[2](2021)在《库布齐沙漠密集流动沙丘治理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密集流动沙丘极端恶劣的环境条件,严重制约沙区植被恢复与重建,选取适宜库布齐沙漠密集流动沙丘治理技术,利于该地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对保护该地区生态系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生物基可降解(PLA)沙袋沙障、芦苇沙障和沙柳沙障障格内分别种植沙柳(Salix psammophila)的3种治理技术(简记:P-S技术、L-S技术和S-S技术)为研究对象,测定3种治理技术布设1 a和4 a后土壤水肥分布,调查沙柳生长现况,并对比分析3种治理技术布设前、2 a后以及4 a后沙丘形态特征变化。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3种治理技术的布设能够有效提高土壤水肥含量,且随布设年限的增加,3种治理技术下土壤水肥改良效应增加。沙丘各坡位中,土壤0-10 cm范围内P-S技术的集水效果较好;土壤0-20 cm范围内,L-S技术中有机质含量和速效养分较高。3种治理技术布设4 a后,土壤理化性质整体趋势表现为L-S技术>S-S技术>P-S技术,其分别是裸沙丘的3.68、3.47和3.24倍。(2)3种治理技术布设后沙柳生长状况整体趋势表现为L-S技术>S-S技术>P-S技术。沙丘不同部位中L-S技术沙柳生长状况最好,其中沙丘下部S-S技术优于P-S技术,而沙丘中部和上部P-S技术优于S-S技术。3种治理技术中沙丘下部利于沙柳分枝生长,上部利于沙柳顶端组织向上生长,中部表现居中。(3)随3种治理技术布设年限的延长,沙丘迎风坡坡度增大,背风坡坡度变缓;沙丘坡向分布先较为复杂,后逐渐呈区域化分布,迎风坡坡向变化较小,背风坡东北部主要坡向为东(67.5-112.5),沙丘东南部背风坡下部主要坡向为东南(112.5-157.5);沙丘坡顶降低约9.19-4.37 m,并使其在沙丘背风坡堆积。同时3种治理技术分界处产生的风蚀沟,布设2 a内迎风坡堆积约4.5 m,而布设4 a后,此部分相较布设2 a后降低约2.5 m,同时沙表面趋于稳定。背风坡处变化剧烈,总体表现为堆积。3种治理技术均利于增加土壤集水改土效应,提高沙柳造林成效,固定流动沙丘。在沙丘各部位皆表现为芦苇沙障中种植沙柳的治理技术效果最优,其次沙丘下部和上部,沙柳沙障中种植沙柳治理技术表现优于PLA沙障中种植沙柳的治理技术沙丘中部相反。

郭玉东[3](2021)在《库布齐沙漠地区人工灌木林生物量与碳密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灌木林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在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及维持区域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库布齐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是典型生态脆弱区。多年来,库布齐沙漠地区营造了大面积的人工灌木林,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发挥着重要的固碳功能。本研究以库布齐沙漠地区四种人工灌木林(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以下简称柠条)、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沙柳Salix psammophila和杨柴Corethrodendron fruticosum var.mongolicum)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8OLI遥感影像数据和样地调查数据,利用逐步回归法,建立了四种灌木林生物量遥感估测模型,同时采用生物量模型法构建了四种灌木各器官、地上及全株生物量模型,并分析了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特征规律;对四种人工灌木林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碳密度进行估算,分析不同层次碳库特征,为系统、准确估算库布齐沙漠四种灌木林生态系碳储量提供基础参考,同时对区域生态系统保护、恢复与重建、准确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供科学支撑。主要结论如下:(1)四种灌木林生物量各异,从大到小依次为沙柳林(4.09 t·hm-2)>柠条林(2.29 t·hm-2)>沙棘林(1.61 t·hm-2)>杨柴林(0.59 t·hm-2);四种灌木平均全株生物量从大到小为沙柳(7.42 kg·株-1)>柠条(3.97 kg·株-1)>沙棘(2.31 kg·株-1)>杨柴(0.32 kg·株-1),四种灌木全株生物量间存在极显着差异(p<0.001)。(2)同种灌木各器官生物量存在明显差异,四种灌木的干质比介于0.23-0.30,枝质比介于0.22-0.28,叶质比介于0.15-0.17,根质比介于0.26-0.30,表明干、枝或根为全株生物量的主要贡献者,叶生物量所占比例最小;四种灌木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均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p<0.01),地上生物量占全株生物量比重介于65%-75%,其中柠条地上生物量所占比重最大,其次为沙柳和沙棘,杨柴最小;四种灌木根冠比均小于1,表明并未将较多的光合产物分配到地下部分。(3)不同灌木林草本层、凋落物层生物量各不相同。草本层生物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柠条林(0.42 t·hm-2)>沙棘林(0.34 t·hm-2)>杨柴林(0.30 t·hm-2)>沙柳林(0.25 t·hm-2);凋落物层生物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沙棘林(0.36 t·hm-2)>柠条林(0.24t·hm-2)>沙柳林(0.09 t·hm-2)=杨柴林(0.09 t·hm-2);不同灌木林间草本层、凋落物层差异均不显着(p>0.05)。(4)利用逐步回归法,建立了四种灌木林遥感生物量最优估算模型,所有方程均达到极显着水平(p<0.001)。柠条、沙棘、沙柳、杨柴遥感生物量估算模型判别系数(R2)分别为0.49、0.51、0.47和0.41,预估精度分别为72.1%、62.5%、76.5%和72.2%,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5)不同树种、不同器官之间碳含量各不相同,四种灌木全株碳含量依次为沙棘(0.4396)>沙柳(0.4352)>柠条(0.4329)>杨柴(0.4131),不同树种各器官中均为叶碳含量最大。凋落物层碳含量表现为沙棘林(0.4915)>沙柳林(0.4738)>柠条林(0.4586)>杨柴林(0.4229);草本层碳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杨柴林(0.4893)>沙柳林(0.4783)>沙棘林(0.4267)>柠条林(0.4072);不同灌木林不同深度土壤碳含量各异,柠条林随着土层厚度加深,土壤碳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沙柳林随土层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杨柴林和沙棘林土壤碳含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先上升,至60-100 cm深度后土壤碳含量剧减。(6)碳密度热点主要集中分布于库布齐沙漠地区东北部,碳密度冷点主要集中分布于中部,表明库布齐沙漠地区碳密度空间分布不均匀,东北部是碳密度分布较高的区域,中部为碳密度分布较低的区域。(7)四种灌木林中,灌木层碳密度分别为沙柳林(3.1519 t·hm-2)>柠条林(1.9011t·hm-2)>沙棘林(0.8890 t·hm-2>杨柴林(0.3768 t·hm-2);凋落物层碳密度大小顺序依次为为沙棘林(0.1629 t·hm-2)>柠条林(0.1167 t·hm-2)>沙柳林(0.0436 t·hm-2)>杨柴林(0.0375 t·hm-2);草本层碳密度表现为柠条林(0.1729 t·hm-2)>沙棘林(0.1459t·hm-2)>杨柴林(0.1430 t·hm-2)>沙柳林(0.1189 t·hm-2)。(8)四种灌木林总碳密度中,柠条林最大(35.40 t·hm-2),其次为沙棘林(16.18t·hm-2)和沙柳林(13.64 t·hm-2),杨柴林最小(13.11 t·hm-2)。柠条林、沙柳林和杨柴林各层次碳密度所占比重均表现为土壤层>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沙棘林则表现为土壤层>灌木层>凋落物层>草本层。

特日格勒[4](2021)在《基于GIS辅助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研究 ——以鄂尔多斯市乡土地理为例》文中指出《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要求学生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并提出开发建设丰富的高中地理课程资源,强调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的学习手段。GIS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地理信息技术之一,目前广泛地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成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有力工具,创设最直观、最生动的“生活中的地理课堂”,对培养高中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有积极意义。因此,有必要探讨将GIS技术于乡土地理有机结合进行教学的问题。本文以鄂尔多斯乡土地理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实地考察、行动研究、合作研讨法,对GIS辅助高中乡土地理教学研究的背景、现状和意义进行了阐述,并运用案例分析法对选择的10个典型教学案例展开探究,从而分析并遴选出GIS辅助高中教学的鄂尔多斯市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由此,设计了4个运用GIS软件辅助进行乡土地理教学的案例,同时将设计的1个教学案例进行实施并进行了反思得出如下结论:第一,通过文献分析和实地考察从而遴选出适宜GIS辅助教学的鄂尔多斯市乡土地理教学的三大类33个教学资源主题;第二,设计了四个基于GIS辅助高中教学的鄂尔多斯市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分别包含教案和学案,主题分别地貌、工业、生态和河流,即案例一“鄂尔多斯地貌的探索”;案例二“鄂尔多斯工业的转变”;案例三“鄂尔多斯生态的挑战”;案例四“鄂尔多斯河流的流淌”,同时选择其中一个案例进行实施。第三,通过分析他人案例、设计案例和实施案例,总结提炼出了五条GIS辅助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的策略,分别是:创设乡土地理教学情境,导入新课;创设GIS图像环境,培养析图能力;教师操作GIS软件为主,学生操作GIS软件为辅策略;“一案一理、一案多理、多案一理、多案多理”策略;探究乡土案例,举一反三知识迁移等。

马慧[5](2019)在《库布齐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研究 ——以亿利资源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库布齐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发展推动生态建设经济化和经济建设生态化。论文采用调查研究法、案列分析法和SWOT分析法对库布齐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发展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表明:(1)库布齐推广应用微创气流造林技术、螺旋钻孔造林技术、生态光伏技术、平茬复壮技术等技术支撑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发展,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发展资源优势显着,存在明显劣势,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阶段,但产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通过甘草产业、光伏产业、饲草料种植加工产业等措施带动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为农牧民提供就业岗位,市场化参与荒漠化治理,实现脱贫增收,社会效益显着。(2)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工程区流动沙地面积4619.59km2,固定和半固定沙地面积9066.94km2,甘草种植和封育围栏治理方式效果均优于人工造林和飞播种植。2006年至2016年高植被覆盖区受降水影响较明显,并且降水时间分布均匀年份高植被覆盖区较大,库布齐沙漠植被覆盖区域呈逐年增大趋势;7月高植被覆盖区域在月平均气温在23℃以上的年份均在30%以下,在23℃以下年份与月降水量基本呈正相关;8、9月高植被覆盖区域与月降水量基本呈正相关;库布齐沙漠沙尘天气总体呈减少趋势。(3)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经济效益以灌木饲草料种植加工产业为案列分析可税后投资回报期(T)12.22年,总投资收益率(ROI)为14.1%,盈亏平衡点(BEP)70.61%,受销售收入影响大。

黄觅[6](2019)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以内蒙古库布齐沙漠治理模式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福祉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命运。当前,全球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全球气候变暖以及牺牲自然环境换取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断集聚,全球沙漠化面积持续上涨,沙漠化问题已成为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我国的沙漠化问题日益严峻,从具体面积上看,当前已经沙化的土地面积约计174万平方公里,在我国国土面积中的规模占比高达18.1%,沙化所影响的人口规模已经突破4亿人,与我国当前可用耕地面积相比,沙化面积所占的比例要高出10%左右。面对这一情形,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研究分析沙化地区如何科学有效预防和治理沙化问题,支撑这些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整个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战略性意义。本文主要借助案例分析法,针对内蒙古地区当前生态环境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剖析,并结合这一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实践,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自然观、唯物史观、唯物主义辩证法等理论为基础,分析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影响要素。同时,紧密结合我国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对我国构建和发展生态法治所具备的指导价值。就内蒙古而言,十九大召开以来,国家不断加大了对内蒙古地区的各项经济支援,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制定了各项倾斜性政策,带动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了新的发展,为实现这一地区的生态健康和和谐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库布其沙漠治理成功经验及其所产生的典范意义显示出人必须与沙漠这一自然环境保持和谐共生,在改变人类生存发展环境的同时,充分挖掘沙漠资源所能创造的经济收益,以此大力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打造更加美好的生存空间。

王睿[7](2019)在《库布齐沙漠可持续治理典型模式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依据生态经济学理论,阐述了库布齐沙漠可持续治理模式的设计与内涵,提出了三种库布齐沙漠可持续治理典型模式。一是生态经济效益最优化的沙漠化治理模式。该模式围绕沙漠生态治理核心问题,以防风固沙、植被恢复为目标,实现其生态经济效益最优,提出了创新发展库布齐沙漠生态治理试验模式的实施建议。二是基于水土资源承载力的沙漠化治理模式。该模式的核心是治理模式必须考虑区域水土资源承载力,提出了营造水土资源承载力范围内的生态经济林防护体系和节水农业的实施建议。三是治沙与产业相结合的沙漠化治理模式。该模式的核心是大力发展沙产业来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赢,提出了发展光伏发电、特色养殖和生态旅游业的实施建议。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模式的运行保障体系,为沙漠化可持续治理提供了较好的借鉴。

张威[8](2018)在《沙障在流动沙丘造林中的作用机制及效益研究》文中提出近些年,流动沙丘的治理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沙柳、花棒、梭梭3种固沙植物以不同栽植密度种植于不同规格沙障中,筛选出当地造林优势种、最优造林密度以及最适宜沙障铺设规格,在库布齐沙漠流动沙丘区选取研究地,铺设适宜规格的PLA沙障、芦苇沙障以及沙柳沙障后,进行优势种造林。研究不同类型沙障对障格内植株成活率、株高、冠幅面积、枝条数以及植株根部土壤的含水量、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在1m×1m的沙障规格下,将沙柳以2m×2m的密度种植。植株的成活率达到最高,坡顶为94%,坡中与坡底为100%,株高为坡底>坡顶>坡中,分别为141cm、135cm、133cm,冠幅为坡底>坡中>坡顶、分别为101cm×85cm、70cm×69cm、50cm×49cm,枝条数为坡底>坡中>坡顶,分别为28条、22条、19条。(2)3种不同沙障中植株成活率在坡顶处PLA沙障最高100%,芦苇沙障最低90%,坡中与坡底均为100%;株高在坡顶处沙柳沙障最高135cm,比PLA沙障和芦苇沙障各高3cm和18cm,坡中与坡底均PLA沙障中最高,分别是142cm和146cm,坡中芦苇沙障中最低为125cm,坡底沙柳沙障中最低为141cm;冠幅面积在不同坡位均为PLA沙障最大,分别为1.16m2、0.8m2、0.32m2,坡顶与坡底为芦苇沙障最小,分别比最大值小0.16m2、0.34m2,坡中沙柳沙障最小,比最大值小0.32m2;枝条数在不同坡位均是PLA沙障最高,分别为33条、29条、19条,坡顶与坡底为芦苇沙障最小为17条、28条,坡中沙柳沙障最小为22条。(3)3种不同沙障中土壤含水量整体趋势表现为沙柳沙障>芦苇沙障>PLA沙障,最大值在沙柳沙障坡底80-100cm,为8.19%,随土层深度增加,含水量先增加后减少;有机质含量在PLA沙障与芦苇沙障中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最大值均在0-5cm,分别为2.00g/kg、1.78g/kg,沙柳沙障与之相反,最大值在40-60cm为3.56g/kg;碱解氮含量在不同沙障中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含量均高于裸沙丘;速效磷含量总体趋势表现为坡顶>坡中>坡底,PLA沙障>芦苇沙障>沙柳沙障;速效钾含量在PLA沙障与芦苇沙障中整体呈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PLA沙障最大值出现在坡中5-10cm,为44.48mg/kg,沙柳沙障与之相反,最大值在坡中0-5cm,为48.47mg/kg。(4)在流动沙丘铺设沙障造林后,能够显着提高植株成活率及保存率,促进植被生长,在沙障与植被的共同作用下,明显改善土壤养分,固定沙丘。

张威,高永,张晓娜[9](2018)在《库布齐沙漠流动沙丘治理技术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流动沙丘的治理一直是沙漠治理的难点。本文从库布齐沙漠治理的发展历程出发,阐述该地区对于流动沙丘治理的各项措施及技术,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分析各项措施及技术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对库布齐沙漠流动沙丘今后的治理进行展望。

邢媛[10](2017)在《库布齐沙漠东缘主要人工林群落结构及植物多样性研究》文中认为库布齐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三面以黄河为界限,对其边缘森林植被的研究是该地区林业建设的核心,也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对库布齐沙漠东缘森林群落物种组成、群落生活型、结构特征、群落多样性等进行研究,进而揭示其内部结构变化规律,在典型森林群落结构数量化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上,为库布齐沙漠边缘森林群落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在研究区布设15块50×50m标准样地,利用样地调查等方法,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得出一下主要结论:(1)库布齐沙漠东缘典型灌木植被群落物种组成比较简单,仅仅出现41种植物,隶属于13科31属,菊科植物的种类在各群落中占绝对优势;乔木植被群落出现24种植物,隶属于10科20属,菊科植物的种类各群落中占绝对优势。高位芽植物种数在各群落里都占第一,但高位芽植物种树与其他生活型种数差异小。(2)沙柳和柠条群落林分密度达到一定阶段后,其平均基茎和树高与林分密度呈反比关系,而羊柴群落的基茎和树高整体变化与林分密度相一致。沙柳与柠条群落的相似性系数是最大的,这说明沙柳群落与柠条群落生长发育的条件相似。(3)适当的林分密度下林木可正常生长,如果林分密度过高则可能限制林木胸径树高的生长,林分密度大的样地乔木长势一般,林分密度较小的,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值较高,整体发育较好。(4)乔木种群以随机分布为主要的分布格局,小局部有聚集分布出现。(5)库布齐沙漠东缘各灌木群落相似性系数在0.33~0.54之间,灌木群落之间均达到相似水平。小叶杨群落和榆树群落呈3级轻度相似,相似性系数为0.46。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①加强对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对森林群落进行围封,减少人为干扰的影响;②在植被恢复方面,栽种时应当考虑地形的因素决定其栽种模式,从而使得植被能够更好地与环境协同作用

二、库布齐沙漠治理技术与树种选择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库布齐沙漠治理技术与树种选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沙障的防风固沙生态服务效益研究 ——以库布齐沙漠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生态系统服务及生态服务效益研究进展
        1.3.2 土壤释尘模型研究进展
        1.3.3 风沙传输模型研究进展
        1.3.4 沙障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介绍
    2.1 研究区概况
        2.1.1 自然条件概况
        2.1.2 生态治理概况
    2.2 数据介绍
        2.2.1 生态本底数据
        2.2.2 气象数据
        2.2.3 社会经济数据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WEPS风蚀预测系统
        3.1.1 WEPS数据集
        3.1.2 WEPS子模型
    3.2 HYSPLIT前向轨迹模型
第四章 WEPS风蚀预测系统与HYSPLIT模型的耦合
    4.1 WEPS风蚀预测系统数据本地化处理
        4.1.1 研究区拆分
        4.1.2 天气发生器的调用
        4.1.3 土壤和作物数据集的调用
    4.2 基于WEPS风蚀预测系统的PM_(10)释放量计算结果
        4.2.1 不同生态本底下的PM_(10)年单位释放量
        4.2.2 不同区块下的PM_(10)年释放总量
    4.3 HYSPLIT模型耦合沙尘传输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模型验证与比对
    5.1 RWEQ模型与WEPS风蚀预测系统
        5.1.1 模型方法对比
        5.1.2 模型结果对比
    5.2 耦合模型结果周边站点实测数据验证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不同沙障的防风固沙生态服务效益
    6.1 沙障设置
        6.1.1 樟子松沙障
        6.1.2 梭梭沙障
        6.1.3 尼龙阻沙网沙障
        6.1.4 芦苇沙障
    6.2 防风固沙生态服务效益评价
        6.2.1 不同沙障下的生态效益评估
        6.2.2 不同沙障下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估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不足之处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介绍

(2)库布齐沙漠密集流动沙丘治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机械沙障固沙技术
        1.2.2 沙丘造林技术
        1.2.3 沙丘形态变化
2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形地貌
    2.3 气象水文
    2.4 土壤特征
    2.5 植被类型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实验方法
        3.2.1 样地选择与调查
        3.2.2 沙柳生长指标测定
        3.2.3 土壤指标测定
        3.2.4 无人机航拍参数及数据处理
        3.2.5 数据处理
    3.3 技术路线图
4 结果分析
    4.1 3种治理技术对土壤水肥分布的影响
        4.1.1 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特征
        4.1.2 土壤有机质的变化特征
        4.1.3 土壤碱解氮的变化特征
        4.1.4 土壤速效磷的变化特征
        4.1.5 土壤速效钾的变化特征
    4.2 3种治理技术对沙柳生长状况的影响
        4.2.1 沙柳保存率的变化特征
        4.2.2 沙柳株高的变化特征
        4.2.3 沙柳冠幅的变化特征
        4.2.4 沙柳分枝数的变化特征
    4.3 3种治理技术下沙丘形态特征变化
        4.3.1 沙丘坡度、坡向和高程特征变化
        4.3.2 沙丘典型区域地形剖面特征变化
5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1.1 3种治理技术对土壤水肥的影响
        5.1.2 3种治理技术对沙柳生长状况的影响
        5.1.3 3种治理技术对沙丘形态的影响
    5.2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库布齐沙漠地区人工灌木林生物量与碳密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生物量研究方法
        1.2.2 植被生物量研究现状
        1.2.3 植被碳密度及碳储量研究现状
        1.2.4 基于遥感技术植被生物量及碳储量研究现状
        1.2.5 土壤有机碳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质地貌
    2.3 气候与水文
    2.4 土壤
    2.5 植被
    2.6 矿产资源
    2.7 社会经济概况
3 四种灌木林生物量调查与分析
    3.1 生物量获取
        3.1.1 样地设置
        3.1.2 样品收集
        3.1.3 样品处理
    3.2 四种灌木林灌木层生物量
        3.2.1 灌木层生物量
        3.2.2 全株生物量分配
        3.2.3 不同营养器官生物量分配指标
        3.2.4 各部分生物量之间相关关系
    3.3 草本层生物量
    3.4 凋落物生物量
    3.5 小结
4 四种灌木生物量模型建立
    4.1 模型拟合方法
        4.1.1 自变量筛选
        4.1.2 模型选取
        4.1.3 最优方程选择
        4.1.4 模型检验
    4.2 模型建立
        4.2.1 四种灌木参数实测区间
        4.2.2 自变量与因变量相关性
        4.2.3 生物量模型的拟合
        4.2.4 模型精度检验
    4.3 小结
5 四种灌木林生物量遥感反演
    5.1 数据来源
        5.1.1 遥感数据来源
        5.1.2 实测样地数据
        5.1.3 其他数据
    5.2 方法
        5.2.1 遥感影像预处理
        5.2.2 遥感生物量自变量设置
        5.2.3 模型建立
        5.2.4 模型精度检验
    5.3 结果与分析
        5.3.1 生物量与各估测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5.3.2 生物量模型构建
        5.3.3 模型检验
    5.4 小结
6 四种灌木林碳密度分配
    6.1 研究方法
        6.1.1 样品收集
        6.1.2 室内测定与分析
        6.1.3 碳密度计算方法
        6.1.4 空间分析方法
    6.2 各组分及各层次碳含量
        6.2.1 灌木层碳含量
        6.2.2 凋落物碳含量
        6.2.3 草本层碳含量
        6.2.4 土壤层碳含量
    6.3 灌木林各层次碳密度
        6.3.1 灌木层碳密度分析
        6.3.2 凋落物层碳密度
        6.3.3 草本层碳密度
        6.3.4 土壤层碳密度
    6.4 灌木林总碳密度分配
    6.5 小结
7 讨论与结论
    7.1 讨论
        7.1.1 灌木林生物量分配规律
        7.1.2 生物量模型法方程建立
        7.1.3 基于遥感法生物量模型构建
        7.1.4 灌木林碳含量分析
        7.1.5 四种灌木林碳密度分析
    7.2 结论
        7.2.1 灌木林生物量分配
        7.2.2 四种灌木林生物量模型拟合
        7.2.3 四种灌木林遥感法生物量方程拟合
        7.2.4 灌木林各组分碳含量
        7.2.5 灌木林碳密度
    7.3 创新点
    7.4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基于GIS辅助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研究 ——以鄂尔多斯市乡土地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
        1.研究背景
        2.研究现状
    (二)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1.研究内容
        2.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2.技术路线
一、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1.乡土地理
        2.地理信息系统
    (二)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
        2.情境教学理论
        3.信息加工理论
二、适合GIS辅助高中教学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分析
    (一)GIS辅助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分析
        1.依据地理课程标准确定GIS辅助高中地理教学内容
        2.依据地理教材确定GIS辅助高中地理教学内容
    (二)鄂尔多斯市乡土地理特征
        1.三面黄河,一面长城
        2.地形复杂,四季分明
        3.羊煤土气,资源禀赋
        4.三角经济,四通八达
        5.鄂尔多斯,历史文化
    (三)适合GIS辅助高中教学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组成
        1.GIS辅助高中乡土地理资源选择依据
        2.适合GIS辅助高中教学的鄂尔多斯市乡土地理教学内容
三、基于GIS辅助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分析
    (一)案例组成说明
        1.案例来源
        2.案例分析的目的
        3.案例分析视角
        4.案例分析方法
    (二)案例分析呈现
    (三)案例分析启示
        1.地理信息技术软件,操作主体多元化
        2.GIS结合土地理,教学内容多样化
        3.利用GIS功能,教学策略多角度化
        4.构建图像系统,培养学生的用图能力
四、基于GIS辅助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
    (一)基于GIS辅助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的依据
        1.依据课程标准
        2.依据高中地理教材
        3.依据学生水平
        4.依据GIS功能
        5.依据鄂尔多斯市乡土地理
    (二)基于GIS辅助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
        1.GIS辅助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主题选择分析
        2.GIS辅助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展示
        3.GIS辅助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启示
    (三)GIS辅助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的设计策略
        1.利用乡土地理教学情境,导入新课
        2.创设GIS图像环境,培养读图能力
        3.教师操作 GIS 软件为主,学生操作 GIS 软件为辅
        4.“一案一理、一案多理、多案一理、多案多理”分析策略
        5.探究乡土案例,举一反三知识迁移
五、基于GIS辅助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实施
    (一)案例实施过程
        1.准备过程
        2.实施过程
        3.评价与反思
    (二)案例实施启示
        1.学生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软件
        2.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案例
        3.强化教师操作GIS软件的能力
六、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1.遴选适合GIS辅助高中教学的鄂尔多斯市乡土地理课程资源
        2.设计了GIS辅助鄂尔多斯市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四个
        3.提出了GIS辅助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的策略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乡土地理考察与访谈记录表
附录二:鄂尔多斯市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目录
附录三:GIS辅助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分析一览表
附录四:GIS辅助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分析表
附录五:GIS辅助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
致谢

(5)库布齐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研究 ——以亿利资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内涵
        1.2.2 国外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实践
        1.2.3 国内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实践
2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势地貌
    2.3 气候特征
    2.4 土壤与植被
    2.5 社会经济概况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数据资料说明
    3.3 技术路线
4 库布齐荒漠化治理技术类型及其产业现状
    4.1 种植技术
        4.1.1 微创气流种植技术
        4.1.2 节水容器种植技术
        4.1.3 风向数据造林技术
    4.2 甘草平移改土技术
    4.3 生态光伏技术
    4.4 平茬复壮技术
    4.5 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现状
        4.5.1 甘草产业
        4.5.2 灌木饲草料产业
        4.5.3 生态光伏产业
5 库布齐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发展SWOT分析
    5.1 优势
    5.2 劣势
    5.3 机遇
    5.4 挑战
    5.5 构建库布齐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发展SWOT矩阵
6 库布齐荒漠化治理技术效益分析
    6.1 生态效益分析
        6.1.1 固沙阻流成效分析
        6.1.2 植被资源分析
        6.1.3 气候因子评价
    6.2 经济效益分析
        6.2.1 项目介绍
        6.2.2 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6.2.3 不确定性分析
        6.2.4 敏感性分析
    6.3 社会效益分析
        6.3.1 完善基础设施
        6.3.2 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扶贫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以内蒙古库布齐沙漠治理模式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依据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概述
    一、人类生态思想的演进
        (一) 生态文明的内涵
        (二) 人类生态思想发展历程
        (三)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形成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念与生态法治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概要
        (二) 生态文明的理论规定
        (三) 生态法治基础理论概述
    三、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中国化
        (一)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中国化的需要
        (二) 中国传统生态思想的当代转换
        (三)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
第三章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证分析--以库布齐沙漠为例
    一、库布齐沙漠治理取得的成就
        (一) 库布齐沙漠治理获得的成就
        (二) 库布齐沙漠治理模式
        (三) 生态治理模式展望
    二、库布齐沙漠治理的指导思想
        (一)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战略
        (二) 内蒙古少数民族的自然观
        (三) 内蒙古少数民族民间制度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契合
    三、库布齐沙漠治理现存的问题
        (一) 荒漠化治理中的金融支持不完善
        (二) 荒漠化治理政策法规与监管服务不到位
        (三) 荒漠化治理缺乏政府的有力指导
        (四) 生态文明观传播力度不足
        (五) 生态示范省区县建设成效不足
第四章 库布齐沙漠治理问题解决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生态环境执法
    二、重视大数据应用及人才培养
    三、大众积极参与荒漠化的治理与监督
    四、增强执政能力,推进生态政治制度建设
第五章 启示
    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
    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技术基础
    三、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基础
参考文献

(7)库布齐沙漠可持续治理典型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可持续治理模式的设计
    1.1 沙漠化可持续治理模式的设计原则
        1.1.1 综合性原则
        1.1.2 有效性原则
        1.1.3 可持续原则
    1.2 沙漠化可持续治理模式的设计步骤
        1.2.1 明确模式规模和范围
        1.2.2 治理分区和规划
        1.2.3 模式设计
        1.2.4 治理模式的评价和管理
2 可持续治理模式的内涵
3 可持续治理的典型模式
    3.1 生态经济效益最优化的治理模式
    3.2 基于水土资源承载力的治理模式
    3.3 治沙和产业相结合的生态经济模式

(8)沙障在流动沙丘造林中的作用机制及效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机械沙障的研究现状
        1.2.2 植物生长指标及土壤水肥研究进展
2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形地貌
    2.3 气象水文
    2.4 土壤特征
    2.5 植被类型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实验方法
        3.2.1 沙障材料与设置
        3.2.2 植物栽植
        3.2.3 生长指标测定
        3.2.4 土壤指标测定
    3.3 数据处理
    3.4 技术路线图
4 结果与分析
    4.1 流动沙丘造林配置选择
        4.1.1 造林树种选择
        4.1.2 造林密度选择
        4.1.3 沙障规格选择
    4.2 不同沙障对沙柳状况影响
        4.2.1 不同沙障对沙柳成活率影响
        4.2.2 不同沙障对沙柳植株高度影响
        4.2.3 不同沙障对沙柳冠幅面积影响
        4.2.4 不同沙障对沙柳枝条数影响
    4.3 不同沙障对土壤特征影响
        4.3.1 裸沙丘土壤特征规律
        4.3.2 不同沙障对土壤含水率变化影响
        4.3.3 不同沙障对土壤有机质变化影响
        4.3.4 不同沙障对土壤碱解氮变化影响
        4.3.5 不同沙障对土壤速效磷变化影响
        4.3.6 不同沙障对土壤速效钾变化影响
5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2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9)库布齐沙漠流动沙丘治理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库布齐沙漠概况
2 库布齐沙漠沙丘治理措施
    2.1 植物营建措施
    2.2 设置沙障
    2.3 沙障与植被有机结合
3 研究展望

(10)库布齐沙漠东缘主要人工林群落结构及植物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进展
        1.2.1 群落结构研究进展
        1.2.2 空间分布格局研究进展
        1.2.3 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2 研究区概况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内容
        3.1.1 研究目标
        3.1.2 主要研究内容
        3.1.3 技术路线
    3.2 样地设置与调查
    3.3 研究方法
        3.3.1 树高、直径分布研究方法
        3.3.2 冠幅研究方法
        3.3.3 乔木种群点格局研究方法
        3.3.4 群落相似性系数
        3.3.5 生物多样性分析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灌木群落结构特征及多样性研究
        4.1.1 灌木群落物种组成
        4.1.2 灌木群落生活型组成
        4.1.3 灌木群落生长状况
        4.1.4 灌木群落相似性系数
        4.1.5 灌木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4.2 乔木群落结构特征及多样性研究
        4.2.1 乔木群落物种组成
        4.2.2 乔木群落生活型组成
        4.2.3 乔木群落生长状况
        4.2.4 乔木群落直径分布
        4.2.5 乔木树高分布
        4.2.6 乔木群落树冠面积分析
        4.2.7 乔木种群空间结构研究
        4.2.8 乔木群落相似性系数
        4.2.9 乔木群落多样性研究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四、库布齐沙漠治理技术与树种选择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沙障的防风固沙生态服务效益研究 ——以库布齐沙漠为例[D]. 徐元畅.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1(01)
  • [2]库布齐沙漠密集流动沙丘治理技术研究[D]. 靳灵娜.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
  • [3]库布齐沙漠地区人工灌木林生物量与碳密度研究[D]. 郭玉东.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1)
  • [4]基于GIS辅助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研究 ——以鄂尔多斯市乡土地理为例[D]. 特日格勒.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5]库布齐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研究 ——以亿利资源为例[D]. 马慧.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8)
  • [6]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以内蒙古库布齐沙漠治理模式为例[D]. 黄觅.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7]库布齐沙漠可持续治理典型模式研究[J]. 王睿.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 [8]沙障在流动沙丘造林中的作用机制及效益研究[D]. 张威.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8(12)
  • [9]库布齐沙漠流动沙丘治理技术研究进展[J]. 张威,高永,张晓娜. 乡村科技, 2018(08)
  • [10]库布齐沙漠东缘主要人工林群落结构及植物多样性研究[D]. 邢媛.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库布其沙漠防治技术及树种选择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