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疱疹病毒 8 和肾移植

人类疱疹病毒 8 和肾移植

一、人疱疹病毒8与肾移植(论文文献综述)

李沛翰[1](2021)在《基于宏基因组的分类数据库及病原快速识别系统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传染病疫情频繁暴发,尤其是新突发传染病给公共卫生带来严峻挑战,成为世界范围的公共卫生问题。快速准确识别致病病原是应对新突发传染病的重要前提。传统病原检测手段在应对新突发传染病时仍存在不足,分离培养耗时长且适用微生物少,血清学诊断特异性低,PCR检测只能检测已知物种,难以应对未知和变异较大的病原。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宏基因组方法识别病原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可以检测样本中所有物种的核酸序列,并可对病原的耐药、毒力、分子分型和系统发育等进行分析,在传染病病原检测、监测和溯源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宏基因组测序广泛应用于病原识别。宏基因组测序常产生大量数据,用于序列比对的数据库是病原识别的关键。现有覆盖全物种的nt数据库数据量大且数据冗余,占用较高的计算资源和时间成本,Ref Seq参考序列数据库及其它标志物数据库未能涵盖所有物种,容易造成漏检,针对病原识别需求制定适用不同情况且快速高效的数据库尤为重要。宏基因组识别病原包括序列比对、物种分类、基因组组装等步骤,需要应用到较多的生物信息分析工具。局部比对方法BLAST效率低,基于Burrows-Wheeler变换的方法可以提高比对效率,但严重依赖于参考序列。现有分类软件仅对物种序列数目进行统计,难以直接判定病原或对病原进行精准分型。此外,针对未知病原,目前方法采用先从头组装获取基因组,后采用BLAST比对判定,而宏基因组数据量大、宿主等背景序列丰度高,给从头组装带来困难,亟需能够快速高效、准确识别病原体,且能对病原体型别和毒力耐药等关键致病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的工具。本论文以宏基因组学为基础,依托实验室测序平台和高性能服务器开展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1.宏基因组分类数据库构建从各类公共数据库获取核酸序列数据,基于不同软件构建索引,根据数据库类型进行分类分级处理以应对不同检测需求。第一级为nt数据库,数据量较大,将其切分成子数据模块,实现并行和容错比对;第二级为参考基因组数据库,根据物种类型将Refseq数据库分为5类,实现病原快速分类;第三级为特定用途的子库,包括重点病原数据库,耐药、毒力、分型等病原特征序列数据库,实现病原分型和特征注释。此外,针对常见细菌进行非冗余数据库构建,去除同一物种的保守序列,保留特有序列,以达到缩减数据库大小、提高比对效率且减小比对准确度损失目的。非冗余病原菌数据库相比于全基因组数据,数据量大小缩减至原来的50.57%,比对时间减小为原数据库的46.48%,而正确分类的序列数据损失2.11%。对重要致病病毒进行同源性分析,根据病毒分类计算不同科属之间病毒的同源性,以同源性范围确定病毒快速识别的阈值,为未知病原识别提供依据。2.宏基因组病原识别流程MPIP建立与评估验证将宏基因组病原识别流程MPIP分为4个模块,包括宏基因组分类、病原特征分析、误分类纠错和未知病原迭代组装。宏基因组分类基于现有工具进行下游分析,主要去除宿主和人工合成等无关背景数据,按照科属分类,并依据特异性序列数量生成物种分类谱和可视化结果;病原特征分析根据分级子库,确定病原型别、耐药基因、毒力因子等信息;误分类纠错模块针对物种匹配reads数量少或错误匹配物种的reads进行纠错;未知病原迭代组装主要解决未知病原识别问题,通过选取近缘物种作为参考,进行多次迭代组装并选取每次迭代中的生成序列作为新的参考,以快速得到未知病原基因组序列。使用Python语言进行编程,以Linux操作系统作为运行环境,编写MPIP可视化操作界面,可根据模块功能在本地生成宏基因组物种分类和可视化图表等结果。将不同浓度梯度的病毒、细菌、真菌构建的模拟样本进行宏基因组测序,使用MPIP对模拟样本中病原及其型别进行判读,对其可行性进行评价。通过临床SARI样本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并与宏基因组分类工具Centrifuge进行对比,评估MPIP在真实样本中的病原识别能力。相比于Centrifuge物种分类方法,MPIP能够准确判定临床样本人疱疹病毒为4型,并获得详细的基因组序列覆盖信息。以新冠病毒来模拟未知病原,采取不包含新冠序列的数据库进行比对,使用MPIP对模拟数据进行迭代组装,判断近缘物种并获取新冠全基因组;同时使用6例新冠真实样本进行宏基因组测序,进一步验证MPIP。作为对比,使用基于传统从头组装方法的MEGAHIT对上述数据进行组装识别,发现在使用真实样本的情况下MPIP迭代组装的基因组完成度在94.01%至96.91%,MEGAHIT组装的基因组完成度为66.51%至88.62%。3.宏基因组病原识别系统MPIP的应用结合传染病防控和临床诊断实践对MPIP进行了实际应用。首先,结合急性呼吸道疫情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判断致病病原是腺病毒55型并进行溯源分析,为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针对临床不明原因肺部感染样本,MPIP快速识别出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并检测到bla SHV-12、aac(3)-IIa和bla KPC-2等耐药基因。临床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抗生素治疗,患者迅速好转。对临床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的肺泡灌洗液、痰液和血液样本进行病原体确认,MPIP在三个样本中均检测到致病病原鹦鹉热衣原体,细胞培养和PCR检测证实肺泡灌洗液样本阳性而痰液和血液样本阴性,说明宏基因组测序结合MPIP具有更好的病原识别能力。本研究的主要贡献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1)构建了适用性高的本地分类分级数据库,并针对常见病原菌建立非冗余数据库,在未明显降低识别精度的情况下压缩数据量并提高了比对时效性;(2)对病毒进行同源性分析并提出了同源性度量阈值,为识别新病毒提供了理论基础;(3)建立宏基因组病原识别流程MPIP,克服了传统宏基因组分类软件虽然速度快但难以准确分型和识别耐药毒力信息的困难,并且在疫情防控和临床诊断治疗中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4)首次提出使用迭代组装识别未知病原的方法,在组装基因组完成度方面优于传统从头组装方法,为应对新突发病原体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单俊丽[2](2021)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研究目的分析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断中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应用的价值。研究方法收集了 2018年4月份至2021年2月份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儿科、感染科住院并进行mNGS技术检查的126例临床资料,其中mNGS标本来自脑脊液(CSF)、血液或肺泡灌洗液(BALF),排除确诊为非感染性疾病和未知的病例共25例。通过对入选后的101例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传统病原学检测结果及mNGS检测结果实施回顾性分析,分析在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断中mNGS应用的价值。研究结果1.101例mNGS的样本中,共检出36种阳性病原体,包括耶氏肺孢子菌、EB病毒、结核分枝杆菌、鲍曼不动杆菌、烟曲霉、肺炎链球菌、猪疱疹病毒1型、人疱疹病毒1型和2型、肺炎支原体、巨细胞病毒等,有23种病原体在传统病原学检测方法中未被发现,其中检出最多的为耶氏肺孢子菌(9例,15.5%),其次为EB病毒检出7例(12%)。在1例重症肺炎的患儿中检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在3例有养殖场工作史的成人患者中检出猪疱疹病毒1型感染以及在2例女性患者中检出人细小病毒B19感染,在1例梗阻性脑积水病史较长的患者中检出猪带绦虫感染。2.101例感染性疾病的患者中,mNGS检测病原体阳性的有58例,传统病原学检测病原体阳性的有35例,mNGS联合传统病原学检测病原体阳性的有68例,mNGS及传统病原学检测双阳性者25例。mNGS检测病原体的阳性率远高于传统病原学检测(57.4%vs.34.6%,P<0.01),两种方法联合检验病原体的阳性率也显着优于单独使用传统病原学检测(67.3%vs.34.6%,P<0.01)。3.在行mNGS检测的101例不同标本的病例中,检出病原体阳性率最高的是在BALF中,均高于CSF和血液中的检出率(100%vs.48%,p<0.01;100%vs.66.7%,P<0.01)。4.分组是通过感染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应的病原体检测来进行的,101例感染性患者中,确定病原体组有65例,非确定病原体组有36例,mNGS比传统病原学检测的灵敏度更高(84.61%vs.53.85%,P<0.01),而两者特异度无统计学差异(91.67%vs.100.00%,P>0.05)。mNGS的阳性预测值(PPV)为94.83%(95%CI,84.70-98.65%),阴性预测值(NPV)为76.74%(95%CI,61.00-87.72%),传统病原学检测的PPV和NPV分别为 100.00%(95%CI,87.68-100.00%)、54.55%(95%CI,33.32-58.11%)。5.在101例感染性病例中,在进行mNGS检测前接受过抗菌药物或者是抗病毒的药物治疗的病例有89例,检测前未接受过抗菌药物或者是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有12例。mNGS检测的阳性率在接受抗菌药物或抗病毒的药物治疗组中优于传统病原学检测结果(58.43%vs.35.96%,P<0.05),且mNGS阳性率在抗菌药物及抗病毒药物使用或不使用者中相当(58.43%vs.50%,P>0.05)。6.101例mNGS的样本中,有5例检测出耐药基因,共检出耐药基因8种,分别为 OXA、Ade、mel、Tet、ErmC、mecA、TEM 和 lnuA,其中 1 例同期传统培养方法培养出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并行常规药敏试验,药敏结果与mNGS较为相符,两者共同协助临床医师调整抗生素用药。7.mNGS在不同年龄组中的检测,mNGS的检出率在41-60岁的中年人中最高(80%),相对于<18岁的儿童检出率无明显差异。在儿童检出病原体中以肺炎支原体最高(27.3%)。研究结论相对于传统病原学检测来说,mNGS对于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尤其是在感染罕见病原体时更具有优势,并且不受抗菌药物或抗病毒药物的影响。mNGS能够为不明病因或疑似感染的患者提供诊断线索,并评估抗生素耐药性基因,可以成为目前感染性疾病临床病因诊断的检测手段。

肖霞,赵明峰[3](2021)在《实体器官移植后非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实体器官移植(solid organ transplantation,SOT)作为器官衰竭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但是器官移植术后需要注意其并发症的发生。血液系统并发症是需要特别考虑的问题,包括单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症、肾移植后红细胞增多症、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TMA),感染引起的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移植后淋巴增生疾病(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PTLD),静脉血栓栓塞和出凝血疾病。由于现在多

粟大明[4](2021)在《肾移植术后新发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一、研究背景及目的:随着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及肾移植手术量的不断提升,肾移植术后新发恶性肿瘤已成为影响受者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肾移植术后新发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早期筛查及预防措施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总结分析我中心肾移植术后新发恶性肿瘤受者的基本情况、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发病率及预后;探究肾移植受者新发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二、研究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肾移植科接受肾移植术的1549例受者的临床资料。收集的数据包括出生日期、性别、家族史、移植时年龄、移植时日期、术后使用免疫抑制剂类型、急性排斥反应和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的发生情况、肿瘤确诊年龄、肿瘤发生部位、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分期和患者预后等。三、结果:在本中心1549肾移植受者中,共有47名受者术后新发恶性肿瘤,包括9例结直肠癌,5例PTLD,5例肝癌,5例肾脏恶性肿瘤,4例膀胱癌,3例宫颈癌,3例肺癌,2例胃癌,2例前列腺癌,2例乳腺癌,1例胰头癌,1例皮肤癌,1例甲状腺癌,1例腹膜后肿瘤,1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子宫内膜癌,1例口底癌。其临床分期为Ⅰ期15例、Ⅱ期11例、Ⅲ期9例、Ⅳ期12例。新发恶性肿瘤受者移植时年龄为48.3±11.8岁,肿瘤确诊时的年龄为54.8±12.0岁,移植至确诊恶性肿瘤的中位时间为66(36,100)个月。从新发恶性肿瘤类型看,结直肠癌最常见,累积发病率为0.58%,其次是肝癌、PTLD和肾脏恶性肿瘤,累积发病率均为0.32%。47例肾移植术后新发恶性肿瘤受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59(2,135)个月,其5年生存率为49.9%,明显低于同时期、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未患恶性肿瘤的肾移植受者5年生存率(95.5%)。受者移植时年龄>45岁是肾移植术后新发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P<0.05)。四、结论:与普通人群相比,肾移植受者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明显增高,其中消化道和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最高,且本中心新发恶性肿瘤移植受者5年生存率为49.9%,低于同时期、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未患肿瘤肾移植受者。肾移植受者术后需要定期复查以早期筛查恶性肿瘤,尤其是高龄、移植年限较长、术前有肿瘤史和致瘤病毒感染等肿瘤高危受者。包括定期评估肾移植受者的免疫状态、定期行肿瘤标志物检测。针对胃肠道恶性肿瘤,可定期监测幽门螺旋杆菌和行胃肠镜检查。针对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可定期行尿常规,原双肾、移植肾、输尿管、膀胱和前列腺超声检查,发现血尿或肿物应及时行膀胱镜或其他高分辨率影像学检查。此外,应针对移植术后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进行预防。这些措施包括:使用个体化的免疫抑制方案;合理调整免疫抑制药的剂量;预防和积极治疗致瘤病毒感染。

魏滔滔[5](2021)在《宏基因二代测序在DD供肾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诊疗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在死亡后捐献(deceased donor,DD)供肾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肾移植科收治的DD供肾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患者,以其中4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治疗过程中留取患者血液、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等标本,根据是否用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 NGS)检测患者体液(血液、痰液或BALF)的病原微生物,分为m NGS组(20例)和对照组(25例),m NGS组同时送检传统实验室病原微生物检测(如:痰培养、BALF培养、血培养、1,3-β-D-葡聚糖(1,3-be-ta-D-glucan,G)试验、半乳甘露聚糖(galactomannan,GM)试验、细胞病毒抗体Ig G/Ig M及DNA、呼吸道病原抗体谱、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检测等)和m NGS检测(两种方法检测的体液相同),对照组只送传统实验室检测,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抗微生物药物调整方案、传统检测结果、m NGS结果、疾病转归情况等数据。【结果】1.基本资料:在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免疫诱导方案上的比较,m NGS组与对照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m NGS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病原微生物检测情况分析:在45例DD供肾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中有31例患者检测出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的检测阳性率为68.89%,其中单纯细菌感染12例,占比38.70%;单纯真菌感染3例,占比9.68%;单纯病毒感染2例,占比6.45%;混合感染中以细菌合并真菌最多。31例患者共检出病原微生物53株。3.mNGS组20例患者均进行了m NGS检测和传统微生物检测,用Mc Nemar检验两者的差异(p=0.021),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m NGS对病原微生物的检出率高于传统微生物检测。m NGS诊断真菌和病毒的阳性率明显高于传统检测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 NGS和传统检测方法在细菌的诊断上没有显着差异(p=0.111)。有10例患者的m NGS检测结果与传统微生物检测结果不一致,其中1例传统微生物检测阳性而m NGS检测阴性的结果考虑污染,另外9例m NGS检测阳性而传统微生物检测阴性的结果考虑合并感染。m NGS和传统微生物检测方法从送检标本到结果回报所需时间没有明显差异(p=0.11)。4.抗微生物药物调整情况:有17例根据m NGS结果调整了抗微生物药物治疗方案,13例根据传统微生物检测结果调整了治疗方案,其中1例传统微生物检测出大肠埃希菌,考虑标本污染,未更改治疗方案,另外14例未检出病原微生物的患者未调整抗微生物药物治疗方案。5.对照组有13例患者根据传统微生物检测结果更改了抗微生物治疗方案,其中9例病情好转,4例死亡,病死率为30.77%;m NGS组有17例患者根据m NGS结果更改了抗微生物治疗方案,没有患者死亡,病死率为0%。两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可以认为m NGS组患者的病死率显着低于对照组。【结论】在DD供肾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中,混合感染是其最多见的感染类型,致病病原微生物以细菌为主;m NGS检测能够提高病原微生物的检测阳性率,尤其在检测真菌和病毒上更具有优势;根据m NGS检测结果调整抗微生物治疗方案,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并减少住院费用,降低病死率。

王一喆[6](2021)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在移植肾低温机械灌注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自器官捐献工作启动以来,我国肾移植例数逐年增加,随着肾移植工作的快速推进,出现了捐献肾脏与肾衰竭患者数量上的巨大失衡。为了尽可能缩短肾衰竭患者的等待时间不得不扩大供肾标准,以增加供肾来源,但在提高更多慢性肾衰竭患者生存质量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即供者来源性感染(Donor-derived Infection,DDI)。DDI简单来说就是供体携带的病原体跟随移植器官进入受者体内而引发的感染,DDI累及的受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升高,肾移植等其他实体器官移植所面临的DDI,尤其是耐药菌的相关感染风险大大增加,因此急需探索出能够有效预防、控制供体来源感染的方法,对充分利用来之不易的器官资源以及改善肾移植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目的为了阻断引发供体来源性感染的病原体的传播,改善肾移植后出现的感染情况。设计实验了解低温条件下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器官保存液混合后,其对敏感病原体的有效性及在对移植肾的安全性。方法选取器官灌洗液中较为常见的三种细菌:克雷伯菌属、鲍曼不动杆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制成细菌悬液。首先每种细菌分别接种并培养于5℃和37℃条件下的牛脑心浸出液培养基(Brain-heart Infusion medium,BHI)20小时;每种细菌还要分别接种并培养于5℃和37℃条件下的kps-1器官保存液中20小时。记录三种细菌在各种不同环境里的生长曲线。最后每种细菌还要接种并培养于5℃的含有不同浓度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kps-1器官保存液中20小时,了解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对每种细菌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绘制该抗生素对每种细菌的时间-杀菌曲线,确定杀灭三种细菌需要的必要时长。选取30只成年Beagle犬随机分成加药组和无药组,每组各15只。两组实验犬均摘除左肾后进行相同时间的低温机械灌注,然后行自体左肾异位肾移植并摘除右肾。加药组行机械灌注时加入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无药组行机械灌注时不加抗生素。分别于术后第1、2、3、5、7、10、13、16、19、22、25和28天上午8点抽取静脉血,检测两组实验犬的血清肌酐和尿素氮。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加药组与无药组Beagle犬术后28天内血清肌酐和尿素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天后将所有实验犬处死并解刨,对比两组实验犬左肾的病理变化。结果在5℃环境下,三种细菌在中和在kps-1器官保存液中分别培养20小时,在前者中细菌的生长较为缓慢而后者中未见明显生长。在37℃环境下,三种细菌在BHI中和在kps-1器官保存液中分别培养20小时,在前者中细菌增量迅速而在后者中细菌数量变化不明显甚至有下降趋势。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在5℃环境下对接种于器官保存液的三种细菌的MIC值:对肺炎克雷伯菌平均值:92ug/ml,对鲍曼不动杆菌平均值:103ug/ml,对铜绿假单胞菌菌平均值:85ug/ml。三种细菌接种并培养于含有0.5倍MIC-16倍MIC浓度梯度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kps-1器官保存液中,可以发现当药物浓度大于8倍MIC且持续时间大于8h时,对三种细菌的杀灭效率能够超过98%。加药组2只实验犬因肌酐持续升高且无好转迹象,行超声检查发现肾动脉血栓形成,移植肾无血流信号发生坏死,术后第5、7天行安乐死。其余13只加药组实验犬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术后第2天短暂升高后逐渐降低后保持稳定,术后第1、2、3、5、7天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均高于正常水平。无药组2只实验犬出现肌酐持续升高且无好转迹象超声发现肾脏异常增大,于术后第9天予以安乐死,解刨发现肾脏体积异常增大,呈现水肿淤血貌,触诊质地偏软。其余13只无药组实验犬术后第1、2、3、5、7天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均高于正常水平。两组实验犬术后28天内的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肌酐:t=-4.544、-5.083、-5.171、-4.946、-5.460、-5.345、-3.757、-3.918、-3.435、-1.996、-2.030、和-1.998,P均>0.05;尿素氮:t=-4.810、-8.119、-10.379、-12.789、-15.210、-9.983、-5.014、-4.599、-2.657、-0.603、0.711、0.689,P均>0.05)。观察28天后予安乐死处理,两组实验犬解剖可见移植肾大小约7 cm×4 cm×2cm,硬度适中,移植肾脏周围有肠道包裹,肾动脉与髂外动脉无血栓形成,肾静脉与髂外静脉回流正常。重建血管血流情况良好,输尿管及膀胱吻合口处未见狭窄。两组实验犬移植肾组织HE染色光镜下可见肾组织结构改变轻微,肾小球分布均匀一致,包曼氏囊未见异常改变;肾小管上皮细胞呈方形或柱状整齐排列,富含胞浆,围绕形成完整管腔,未见明显损伤。结论在低温机械灌注过程中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用于预防常见供体来源性病原体是可行的,为将来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张帆,邢益平[7](2020)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降低肾移植受者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人巨细胞病毒(HCMV)是感染人类的八大疱疹病毒之一,常感染免疫力低下者,尤其是移植术后患者、晚期艾滋病患者以及新生儿。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是酸肌醇-3-激酶(PI3K)家族下游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该激酶可影响HCMV感染的所有阶段。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mTORi)作为免疫抑制剂用于肾移植术后患者,可降低HCMV感染事件。本文就mTORi降低肾移植受者HCMV感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李思云[8](2020)在《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在诊断不明原因肺部感染中应用价值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肺部感染(Pulmonary infection)是临床中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为各种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肺部炎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由于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的广泛应用,各种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广谱耐药病原体感染以及多重病原体的混合感染机率越来越大,对病原学的快速及精确检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传统检测方法多为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病原菌的分离、培养、鉴定,但检测时间较长、阳性率低。分子诊断学方法可以迅速检出病原体,但容易产生假阳性结果,且无法检测新发病原体感染、多重耐药病原体感染及混合感染。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病原学检测方法,因其通量高、成本较低、敏感性高、无偏倚等优势,在感染性疾病病原学检测方面的价值日益显现。目的:(1)比较mNGS技术与传统实验室检测方法在病因不明的肺部感染病原学诊断上的效能;(2)探讨mNGS在肺部感染病原学诊断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病房及呼吸重症监护室诊断为肺部感染及行mNGS检测的住院患者共56例。收集全部患者的基本资料、病史、体征、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在常规诊治中留取患者痰液、BALF、血液、胸腔积液或者肺组织等标本,同时送检普通实验室病原学检测(如:痰涂片、痰培养、BALF培养、血培养、核酸检测、抗原抗体检测等)和mNGS检测,根据患者临床特征及其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形成最终病原学诊断。用McNemar检验比较mNGS与传统实验室检测方法诊断肺部感染的差异,并分别比较两者在细菌、真菌、病毒、非典型病原体及结核性肺部感染中的效能。结果:共纳入44例患者(男性27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7.30岁)的43份肺泡灌洗液mNGS标本及10份静脉血mNGS标本。mNGS检测出病原体51株,阳性率为84.09%;传统实验室检测出病原体30株,阳性率为59.09%。用McNemar检验对44例不明原因肺部感染患者mNGS与传统实验室检测结果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0.05),可认为NGS检测较传统实验室检测阳性率高;但是Kappa=0.22<0.4,认为两种检测方法一致性较差。mNGS在诊断病毒感染和不典型病原体感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传统方法,p值分别为0.041(84.62%vs 38.46%)和<0.01(100.0%vs 14.29%);在细菌和真菌感染患者中,mNGS的阳性率均较高于传统方法,但差异不明显;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3例,因样本量太少无法比较两者差异。mNGS诊断出全部11例混合感染,其中传统方法仅检出2例,还有2例传统方法未检出病原体。本项研究中,细菌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多见;病毒感染以人疱疹病毒为主,主要为人疱疹病毒-1型(单纯疱疹病毒-1型)、人疱疹病毒-4型(EB病毒)、人疱疹病毒-5型(巨细胞病毒),病毒多与细菌、真菌混合存在;真菌感染以耶氏肺孢子虫多见;非典型病原体以鹦鹉热衣原体多见。结论:mNGS诊断肺部感染的效能总体优于传统方法,在病毒、非典型病原体及混合感染的诊断中更显着。虽然mNGS尚不能替代传统方法成为诊断肺部感染的金标准,但可作为临床病原学检测的有效补充方法,两者联合使用可提高肺部感染病原体的检出率。

叶伯根,张雷[9](2020)在《《移植器官质量与安全指南(第6版)》解读——感染性疾病传播的风险》文中研究表明供者感染可通过移植物传播给受者,导致并发症甚至死亡。供者来源性感染是实体器官移植术后早期感染的重要原因。2016年欧盟编写的《移植器官质量与安全指南(第6版)》的中文译本已正式出版。其中第8章"感染性疾病传播的风险",在无症状供者感染风险的病史和行为史、各类感染的基本筛查要点、各类病原体的传播风险以及防治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本文对该章节进行解读。

芮文斌[10](2019)在《中国肾移植受者缬更昔洛韦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缬更昔洛韦(VGCV)及其代谢产物更昔洛韦(GCV)的方法;研究两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建立肾移植初期的群体药代学模型;评估两种剂量在中国肾移植受者的暴露情况,并建立简化的GCV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的计算公式。方法:选择电喷雾电离(ESI)作为电离源来源,以阿昔洛韦为内标,2mmol/L甲酸铵水溶液、2mmol/L甲醇作为流动相,以多重反应监测(MRM)模式测定血浆VGCV、GCV浓度;40例肾移植受者均接受FK506或环孢素联合MMF、强的松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术后分二组,缬更昔洛韦450mg和900mg组,以预防巨细胞病毒感染。使用已建立并验证的LC-MS/MS法测定服药前及服药后0.5、1、1.5、2、3、4、6、8、12h的血浆VGCV与GCV浓度(C0、C0.5、C1.5、C1、C2、C3、C4、C6、C8、C12)。收集服药后不同时相的440份血样和相应的生理、病理及实验室数据,运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建立GCV的群体药动学模型;采用Winnonlin软件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并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得出适合中国人群的GCV AUC0-24h的简化计算公式。结果:采用LC-MS/MS测定血浆VGCV和GCV浓度,电喷雾电离源采用正离子模式,GCV的m/z为256.2→135.1amu,VGCV为355.3→151.9amu,阿昔洛韦为226.2→151.9amu。当GCV和VGCV的浓度分别为0.048-9.5mg/L(r>0.999)和0.0048-0.96mg/L(r>0.999)时,观察到线性关系。VGCV和GCV的萃取回收率分别为83.0-93.6%和86.2-98.9%;基质效应分别为107.7-125.3%和107.0-124.7%。VGCV的日内和日间变化为5.52-7.12%和8.66-10.4%,GCV为3.28-14.8%和6.33-12.3%。两者的稳定性都是可以接受的。日内和日间RSD值小于15%。中国肾移植受者VGCV的代谢产物GCV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有差异,VGCV 450mg和900mg组的VGCV Cmax分别为0.2 mg/L、0.35mg/L,GCV Cmax分别为4.24mg/L、8.64mg/L,GCV AUC0-24h平均值分别为28.40±8.35mg.h/L、60.67±17.50 mg.h/L。一阶吸收和消除二室模型符合GCV的药代学过程,通过引入CLcr作为CL/F的协变量,CL/F个体间变异从26.3%下降为21.4%.C4、C6、C8、C12与GCV AUC0-24h的相关性好(r2分别为0.807、0.894、0.906、0.876)。采用3个时间点取样(C0、C2、C8),得出GCV AUC的简化计算公式:AUC=0.64+9.51×C0+2.05×C2+13.7×C8。该公式GCV AUC的预测值与真实的GCV AUC0-24 h相关性好(r2=0.984);采用2个时间点取样(C0、C4),得出GCV AUC的简化计算公式:AUC=9.43+24.4×C0+5.59×C4。该公式GCV AUC的预测值与真实的GCV AUC0-24 h相关性好(r2=0.922);两个公式得出的预测值的绝对误差为(10.8±8.72)%和(4.55±5.04)%;95%CI为0.08-0.79和8.97-9.78。结论:所建立的LC-MS/MS方法被证实可用于GCV和VGCV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与西方人相比,服用VGCV的中国肾移植受者,GCV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有差异。同时发现对于中国肾移植受者,VGCV 450mg与900mg组分别存在暴露不足和暴露过量。清除率受肾小球滤过率的显着影响,未检测到明显的药物相互作用。得出取样点少(2个时间点或3个时间点)、预测效果好的口服VGCV后GCV AUC简化计算公式,可用于中国肾移植受者VGCV预防巨细胞病毒感染治疗药物监测。

二、人疱疹病毒8与肾移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疱疹病毒8与肾移植(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宏基因组的分类数据库及病原快速识别系统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宏基因组病原识别的应用
        1.1 宏基因组确认新突发疫情病原
        1.2 宏基因组应用于临床诊断
        1.3 宏基因组识别潜在传染病病原
    2 目前宏基因组病原识别的工具和流程
        2.1 测序平台
        2.2 公共数据库
        2.3 生物信息学分析
    3 宏基因组分析面临的挑战
        3.1 数据库有待完善
        3.2 病原识别工具有待完善
    4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5 研究思路
第一章 宏基因组识别数据库构建
    1.1 实验材料
        1.1.1 高性能服务器
        1.1.2 软件工具
    1.2 实验方法
        1.2.1 数据获取与预处理
        1.2.2 数据库分类与分级
        1.2.3 常见病原菌非冗余数据库构建
        1.2.4 重要病毒非冗余数据库构建
    1.3 研究结果
        1.3.1 分类分级数据库构建
        1.3.2 常见病原菌非冗余数据库构建
        1.3.3 构建不同种属病毒同源性阈值索引
    1.4 小结与讨论
第二章 宏基因组病原识别流程MPIP建立
    2.1 实验材料
        2.1.1 高性能服务器
        2.1.2 软件工具
        2.1.3 测试数据和数据集
    2.2 实验方法
        2.2.1 宏基因组分类
        2.2.2 病原特征分析
        2.2.3 误分类纠错
        2.2.4 未知病原迭代组装
        2.2.5 可视化编程
        2.2.6 测试数据MPIP分析
    2.3 实验结果
        2.3.1 MPIP可视化界面与运行说明
        2.3.2 物种分类可视化结果
        2.3.3 病原特征分析
        2.3.4 误分类纠错
        2.3.5 未知病原迭代组装
    2.4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MPIP可行性分析与评估验证
    3.1 实验材料
        3.1.1 高性能服务器
        3.1.2 菌毒株与背景样本
        3.1.3 SARI样本
        3.1.4 未知病原模拟数据与数据库选取
        3.1.5 新冠阳性样本
    3.2 实验方法
        3.2.1 模拟样本MPIP分析
        3.2.2 SARI样本MPIP分析
        3.2.3 模拟未知病原的迭代组装
        3.2.4 新冠阳性样本未知病原迭代组装
        3.2.5 未知病原迭代组装效果评价
    3.3 实验结果
        3.3.1 模拟样本MPIP分析结果
        3.3.2 SARI样本MPIP分析结果
        3.3.3 未知病原迭代组装结果
    3.4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MPIP在疫情检测中的应用
    4.1 实验材料
        4.1.1 高性能服务器
        4.1.2 分析工具
        4.1.3 疫情样本
    4.2 实验方法
        4.2.1 核酸提取和PCR检测
        4.2.2 纳米孔测序和BGISEQ-500测序
        4.2.3 MPIP病原识别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4.3 实验结果
        4.3.1 MPIP病原识别分析
        4.3.2 基于MPIP的病原谱识别
        4.3.3 病原的RT-PCR检测及验证
    4.4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MPIP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5.1 实验材料
        5.1.1 高性能服务器
        5.1.2 分析工具
        5.1.3 临床不明原因感染肺部样本
        5.1.4 临床不明原因感染死亡病例样本
    5.2 实验方法
        5.2.1 临床不明原因感染肺部样本检测
        5.2.2 临床不明原因感染死亡病例样本检测
    5.3 实验结果
        5.3.1 临床不明原因感染样本检测结果
        5.3.2 临床不明原因感染死亡病例的MPIP分析
    5.4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主要简历
致谢

(2)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实体器官移植后非恶性血液系统疾病(论文提纲范文)

1 贫血
    1.1 过客淋巴细胞综合征:
    1.2 药物引起的贫血和其他血细胞减少:
2 血栓性微血管病
3 机会性致病菌引起的相关血液病
    3.1 病毒感染对造血功能的抑制:
    3.2 感染诱导的噬血细胞综合征:
    3.3 EBV驱动的PTLD:
4 SOT后的移植物抗宿主病

(4)肾移植术后新发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肾移植术后新发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
    1.2 肾移植术后新发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
        1.2.1 免疫抑制药物
        1.2.2 致瘤病毒感染
        1.2.3 其它危险因素
    1.3 肾移植术后新发恶性肿瘤的预防
    1.4 肾移植术后新发恶性肿瘤的治疗策略
第二章 肾移植术后新发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2.1 资料与方法
        2.1.1 一般资料
        2.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1.3 统计学分析
    2.2 结果
        2.2.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2.2.2 肾移植术后新发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
        2.2.3 肾移植术后新发恶性肿瘤的影像学
        2.2.4 肾移植术后新发恶性肿瘤受者的生存分析
        2.2.5 肾移植术后新发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
    2.3 讨论
        2.3.1 流行病学
        2.3.2 常见的肾移植术后新发恶性肿瘤归纳
        2.3.3 肾移植术后新发恶性肿瘤的生存分析
        2.3.4 肾移植术后新发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预防及治疗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成果
致谢

(5)宏基因二代测序在DD供肾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诊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中英文缩略词索引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入院对象
        2.1.2 入选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1.4 分组情况
    2.2 研究方法
        2.2.1 实验技术路线图
        2.2.2 数据收集
        2.2.3 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
        2.2.4 微生物检测方法
        2.2.5 研究步骤
        2.2.6 统计学处理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临床基本资料
    3.2 病原微生物检测情况分析
    3.3 mNGS组 mNGS检测与传统微生物检测结果的比较
    3.4 mNGS组 mNGS与传统检测矛盾结果的原因分析
    3.5 mNGS与传统检测方法结果回报时间的比较
    3.6 抗微生物药物的调整方案
    3.7 患者疾病转归情况
第4章 讨论
    4.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的分析
    4.2 病原微生物检测情况分析
    4.3 mNGS组 mNGS检测与传统微生物检测结果的分析
    4.4 mNGS在治疗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价值的分析
    4.5 本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在肾移植术后感染性疾病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6)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在移植肾低温机械灌注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头孢哌酮舒巴坦在体外低温灌注条件下的杀菌有效性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第二部分 头孢哌酮舒巴坦在体外低温灌注条件下的杀菌安全性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实体器官移植过程中的感染现状分析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7)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降低肾移植受者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HCMV感染
2 肾移植术后HCMV感染现状
3 mTOR
    3.1 mTORC1
    3.2 mTORC2
4 mTOR通路在HCMV感染中作用
5 mTORi对HCMV感染的影响
6 mTORi未来应用展望

(8)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在诊断不明原因肺部感染中应用价值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伦理声明和知情同意
    2.2 纳入研究的对象
    2.3 实验方法
        2.3.1 标本采集
        2.3.2 检测方法及试验步骤
        2.3.3 数据分析
    2.4 mNGS结果的解读以及阳性标准
    2.5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患者的一般资料
    3.3 mNGS与传统病原学检测结果的比较
    3.4 mNGS与传统病原学检测矛盾结果的原因分析
    3.5 治疗及转归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9)《移植器官质量与安全指南(第6版)》解读——感染性疾病传播的风险(论文提纲范文)

1 无症状供者感染风险的病史和行为史
2 供者感染的基本筛查
3 供者病毒感染的筛查要点
    3.1 肝炎病毒
        3.1.1 甲型肝炎病毒
        3.1.2 乙型肝炎病毒
        3.1.3 丙型肝炎病毒
        3.1.4 丁型肝炎病毒
        3.1.5 戊型肝炎病毒
    3.2 疱疹病毒
        3.2.1 巨细胞病毒
        3.2.2 EB病毒
        3.2.3 人疱疹病毒-8
        3.2.4 其他疱疹病毒
    3.3 逆转录病毒
        3.3.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3.3.2 人类嗜T细胞病毒
    3.4 虫媒病毒
        3.4.1 登革病毒
        3.4.2 黄热病病毒
        3.4.3 寨卡病毒
        3.4.4 基孔肯雅病毒
        3.4.5 西尼罗病毒
    3.5 人多瘤病毒
    3.6 急性新发病毒
    3.7 其他病毒
4 供者细菌感染的筛查要点
    4.1 急性感染
    4.2 细菌性脓毒症、脑膜炎、心内膜炎和骨髓炎
    4.3 肺部感染
    4.4 泌尿系统感染
    4.5 多重耐药菌
    4.6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4.7 其他细菌感染
5 供者其他病原体感染的筛查要点
    5.1 真菌感染
    5.2 寄生虫、原生动物和线虫
    5.3 朊粒相关疾病
6 各种病原体引起的颅内感染
7 预警方法与追踪
8 受者的预防策略

(10)中国肾移植受者缬更昔洛韦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部分 LC-MS/MS测定肾移植受者血浆中缬更昔洛韦和更昔洛韦的方法建立和验证
    绪论
    1.1 LC-MS方法的建立
        1.1.1 实验仪器
        1.1.2 药物和试剂
        1.1.3 溶液的配制
        1.1.4 血浆的预处理方法
        1.1.5 LC-MS分析条件
    1.2 LC-MS方法验证
        1.2.1 质谱扫描
        1.2.2 色谱行为
        1.2.3 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
        1.2.4 灵敏度
        1.2.5 精密度和准确度
        1.2.6 提取回收率
        1.2.7 基质效应
        1.2.8 稳定性试验
    1.3 讨论
第二部分 中国成人肾移植受者VGCV和GCV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绪论
    2.1 资料与方法
        2.1.1 临床资料及纳入标准
        2.1.2 药代动力学分析及统计分析
    2.2 结果
        2.2.1 患者一般情况
        2.2.2 VGCV和GCV药代动力学参数
    2.3 讨论
第三部分 中国肾移植受者服用缬更昔洛韦后更昔洛韦的群体药代动动学研究
    绪论
    3.1 材料与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药品、试剂和仪器
        3.1.3 数据分析程序
        3.1.4 血浆浓度监测方法
        3.1.5 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3.1.6 模型的评价
    3.2 结果
        3.2.1 人口统计学的基本资料
        3.2.2 群体药动学模型的建立
    3.3 讨论
第四部分 采用有限取样法建立中国成人肾移植受者口服缬更昔洛韦后更昔洛韦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的估算模型和公式
    绪论
    4.1 口服VGCV后GCV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模型及简化计算公式的建立
        4.1.1 数据拆分和模型构建
        4.1.2 统计分析
        4.1.3 结果
    4.2 所选模型和公式对真实GCV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预测性能的验证
        4.2.1 结果
    4.3 讨论
结论
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

四、人疱疹病毒8与肾移植(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宏基因组的分类数据库及病原快速识别系统研究与应用[D]. 李沛翰. 军事科学院, 2021(02)
  • [2]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D]. 单俊丽. 山东大学, 2021(09)
  • [3]实体器官移植后非恶性血液系统疾病[J]. 肖霞,赵明峰.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1(03)
  • [4]肾移植术后新发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D]. 粟大明. 南方医科大学, 2021
  • [5]宏基因二代测序在DD供肾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诊疗中的应用[D]. 魏滔滔. 南华大学, 2021
  • [6]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在移植肾低温机械灌注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D]. 王一喆. 新乡医学院, 2021(01)
  • [7]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降低肾移植受者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J]. 张帆,邢益平.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20(07)
  • [8]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在诊断不明原因肺部感染中应用价值的研究[D]. 李思云. 南昌大学, 2020(08)
  • [9]《移植器官质量与安全指南(第6版)》解读——感染性疾病传播的风险[J]. 叶伯根,张雷. 器官移植, 2020(02)
  • [10]中国肾移植受者缬更昔洛韦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 芮文斌.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人类疱疹病毒 8 和肾移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