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超声引导下布加氏综合征下腔声学造影和改良法球囊成形术(论文文献综述)
顾亚奇[1](2019)在《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治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布加综合征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总结布加综合征行介入治疗过程中与介入治疗相关并发症的类型,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的布加综合征患者54例,不同类型布加综合征采用的不同介入治疗方法。观察介入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肝功能Child-Pugh评分情况;观察介入治疗前与治疗后下腔静脉压力、下腔静脉直径、狭窄两端压力差变化情况;观察介入治疗前、治疗后7天、30天肝脾形态及门静脉压力、门静脉、脾静脉及肝动脉右前支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介入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肝功能Child-Pugh评级明显得到改善。介入治疗后病变下腔静脉压力、狭窄两端压力差[(12.14±2.87)、(1.71±0.45)mm Hg]较术前[(22.32±4.93)、(8.24±1.57)mm Hg]明显降低,而介入治疗后病变下腔静脉直径[(2.62±0.57)cm]较治疗前[(0.56±0.18)cm]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介入治疗后肝静脉病变型BCS下腔静脉压力(12.12±1.87)mm Hg较治疗前(12.25±1.92)mm Hg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0d肝右叶最大斜径[(11.9±1.8)cm]、尾叶最大斜径[(6.9±0.8)cm]、脾脏最大斜径[(10.8±1.1)cm]均较治疗前[(15.7±1.7)、(8.3±1.1)、(14.9±2.1)cm]明显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30天门静脉流速[(18.3±3.18)cm/s]及肝动脉右前支峰值流速[(56.7±6.4)cm/s]均较治疗前[(10.5±3.7)、(46.2±5.8)cm/s]明显增加,而治疗后30天门静脉压力[(27.1±5.68)mm H2O]较治疗前[(42.8±8.6)mm H2O]、脾静脉流速[(10.7±2.9)cm/s]较治疗前[(18.9±3.5)cm/s]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另外,IVC介入治疗成功率94.9%,球囊扩张患者四年随访中失访1例,3例IVC出现再狭窄,其1、2、4年的通畅率分别为90.9%,81.8%,72.7%。接受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患者失访1例,1例出现再狭窄,其1、2、4年的开通率分别为100%,96.1%,96.1%。两种介入治疗技术之间的通畅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1)。随访中发现1例患者血管支架穿透血管壁进入胸腔,2例患者支架出现断裂。在HV介入治疗中成功率为95.0%,接受球囊扩张患者中失访1例,2例出现HV再狭窄,其1、2、4年的通畅率分别为83.3%,83.3%,66.7%。同时接受球囊扩张和血管支架植入术患者中1例失访,1例出现再狭窄,其1、2、4年的通畅率为100%,100%,92.3%,两种介入治疗技术之间的通畅率有统计学差异(P <0.01)。结论 :介入方法治疗布加综合征能明显改善腔静脉压力,肝脾形态,血流动力学指标,是一种微创、恢复快、疗效显着治疗方法,临床值得推广。布加综合征患者应用PTA联合支架植入比仅接受PTA治疗血管通畅率高,但支架植入后的远期可见支架移位、疲劳断裂等并发症,因此对布加综合征的治疗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方案。
徐征国[2](2019)在《门脉高压出血风险无创模型的建立及复杂门脉高压介入治疗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建立肝硬化失代偿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无创预测模型目的: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最要的死亡因素就是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但该病起病隐匿却来势凶猛,目前胃镜是其主要的随访、评估手段,但其属于有创检查、有诱发出血的风险。近20年来,全世界都在探索一种无创预测模型来预测肝硬化后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风险,但都结果难以推广,主要原因在于敏感性和特异性不够理想,临床实践检测时漏诊率较高,尤其是单一由乙肝病毒引起的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无创预测模型较少,联合预测方式更少见,故本研究旨在建立血清实验室指标联合影像学指标构建无创预测模型,预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风险,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意见。方法:收集两家医疗中心从2010年7月至2017年7月时间段,明确诊断为乙肝后肝硬化患者3827例,尽可能排除影响结论的混杂因素,共收集到肝硬化失代偿伴有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组资料完整者524例,肝硬化代偿期无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组340例进行统计学分析。分别用logistic逐步回归和加权TOPSIS非线性模型对该组数据进行分析,其中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中创新性的对预测方程进行反复验证和200次提炼,最终生成3个曲张静脉风险预测模型,再进一步比较其优劣,以建立稳定、高效的预测模型。加权TOPSIS非线性模型也是通过赋予最优权重得出最佳预测效果结果:通过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得出TBIL、PLT、RBC、超声/CT门脉直径、超声/CT脾脏上下径,是,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危险因素,在上述影响因素的初步结果基础上建立了200次提炼后的预测模型P11和P21。P11的ROC曲线面积为0.952(95%CI:0.9380.967)、灵敏度0.895、特异度0.932;P21的ROC曲线面积为0.956(95%CI:0.9420.970),灵敏度0.905、特异度0.938,预测准确率分别为90.21%、90.76%。两模型对预测效果稳定,且ROC曲线下面积无显着差异(P>0.05)。加权TOPSIS非线性模型,预测准确率可达到95%以上,灵敏度分布在60.3%96.2%之间,特异度分布在71.2%%98.8%之间,预测准确率在69.0%95.5%。结论:血清实验室指标联合影像学指标预测通过反复验证和提炼的无创预测模型,可以很好的预测乙肝后肝硬化食管-胃曲张破裂出血风险,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进一步完善后可替代有创模型。第二部分严重非肿瘤性门静脉血栓和肝硬化合并食道早癌的治疗策略研究目的:严重门静脉血栓,在肝硬化患者多见,会导致门静脉高压、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肠道坏死等临床表现,在对其发生、发展及治疗策略上存在极大的争议,通过本研究给出个体化治疗方案,了解该类疾病的特征及预后,以便临床推广借鉴。肝硬化合并食道早癌(EEC),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或射频消融术(RFA)是早期食管癌(EEC)成熟的治疗方法。然而,ESD或RFA治疗肝硬化患者EE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在这项研究中,我们的目的是根据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与EEC的相对位置关系,建立一个标准的治疗策略,为临床工作提供更多参考。方法:第一章,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0月在我科住院治疗,严重非肿瘤性门静脉血栓64例,其中合并肝硬化基础者59例,非肝硬化门静脉血栓5例,给予经颈静脉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置管直接溶栓术、肠系膜动脉插管间接溶栓术、口服华法林溶栓等不同的治疗手段,观察对比其手术成功率、安全性、并发症、临床疗效、观察短期疗效(6月)和长期疗效(1-3年)、分析生存预测因子等,得出根据门脉血栓在不同时间段、不同发病基础、不同堵塞程度时给予个体化治疗方案,达到临床最佳疗效的同时将并发症降到最低。第二章,本研究纳入了6例合并有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的EEC患者,通过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EVL)或经颈静脉肝内门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曲张静脉后,再行ESD或者RFA等方式,术后2个月进行内镜随访,对比其疗效、并发症等,得出该类疾病的可行性治疗流程。结果:第一章,64例严重非肿瘤性门静脉血栓患者,其中合并肝硬化基础共59例,其中44例接收TIPS治疗,37例成功,7例失败,TIPS治疗成功组,门脉高压症侯群缓解,血栓清除率高;TIPS失败组,原症状无改善。另15例严重门静脉血栓患者,12例给予口服华法林治疗6月,均未再通,2例接收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置管直接溶栓术,1例接受肠系膜动脉插管间接溶栓术,只有1例成功。5例未合并有肝硬化基础患者,均接受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治疗,4例成功,1例失败。第二章,肝硬化合并食道早癌患者,四个病变位于食管静脉曲张上,两个病变不靠近食管静脉曲张。病灶平均纵向长度为4.3 cm(范围:2-6 cm)。平均手术时间为72.8分钟(范围:34-135分钟),和平均切除标本的纵向长度是45.6毫米(范围:30-90毫米)。1例切缘肿瘤阳性,淋巴血管浸润。全切率和治愈率均为80%(4/5个病灶)。术前接受(EVL)的患者,在行ESD治疗时,出血量明显多于术前接受TIPS的患者,但都无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相关事件。术后1例食管狭窄,随访期间未见有肿瘤复发转移病例。结论:肝硬化基础发生门静脉血栓患者,在血栓慢性期TIPS治疗效果良好,在血栓急性期经皮肝穿刺门静脉插管溶栓效果良好;口服华法林和肠系膜动脉插管间接溶栓治疗亚急性、慢性血栓效果欠佳;肝硬化合并食道早癌者,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治疗策略,治疗效果理想,无肿瘤进展,不良事件发生率可接受。
李洁[3](2017)在《副肝静脉开通术在肝静脉型和混合型布—加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副肝静脉(accessory hepatic vein,AHV)成形术(球囊扩张术或支架植入术)治疗肝静脉型和混合型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的安全性、有效性,并对患者中远期生存情况和AHV通畅情况进行随访。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0年7月至2016年7月行AHV球囊扩张术或支架植入术的BCS患者60例。所有患者经临床表现、彩超、CT或MR、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其中肝静脉型33例,混合型27例。全组患者3支主肝静脉均存在广泛性闭塞或管径纤细,肝静脉开通难度较大,AHV代偿性扩张同时伴有梗阻。当AHV主干与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远心段成角≥90°,则经股静脉途径行血管成形术,当AHV主干与IVC远心段成角<90°,则经颈内静脉途径行血管成形术。当AHV扩张后管径无明显回缩、压力明显下降,周围侧支血管影消失或减少,则表明球囊扩张效果良好,不予行支架植入术;反之,如AHV扩张后管径明显回缩、压力下降无明显,周围侧支血管影无明显消失,则表明球囊扩张效果较差,则进一步行支架植入术。如患者合并有IVC狭窄或闭塞,则先行IVC球囊扩张术或支架植入术,之后再设法开通AHV。术后给予依诺肝素钠和华法林抗凝治疗,华法林持续口服612个月。术后1个月复查彩超、生化、血常规评估病情,每隔13个月复查彩超,必要时行CT或MR以评估血管通畅情况。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手术前后AHV压力和实验室指标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生存曲线采用寿命表法绘制;血管通畅率曲线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60例BCS患者中,3支主肝静脉节段性闭塞46例,节段性闭塞伴管径细小14例;全组患者均有粗大的AHV显示,并发现AHV与主肝静脉间有丰富、迂曲、粗大的肝内侧支血管交通。选择AHV作为治疗靶血管60支,管径范围6.3 mm15.3mm,平均(11.3±2.6)mm;其中AHV开口处狭窄42支、膜性闭塞18支,肝右后(下)静脉51支、肝尾状叶静脉9支。18例AHV膜性闭塞患者,经颈内静脉穿刺5例、经股静脉穿刺5例、经皮经肝穿刺8例。60例患者共60支AHV行成形术均成功,其中经颈内静脉行成形术36例、经股静脉行成形术24例,成功率为100%;合并有IVC梗阻的27例患者同时开通IVC,成功率亦为100%。51例患者AHV单纯行球囊扩张术,9例加行支架植入术。9例AHV支架植入中,7例行球囊扩张术后血管回缩明显,加行支架植入术,2例患者行球囊扩张术后出现AHV破裂出血,随即加行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后所有患者AHV压力均明显下降,由术前的(44.6±12.0)cmH2O降至术后的(26.5±5.0)cmH2O,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23,P<0.05)。术后1个月,所有患者症状或体征(包括腹胀、腹痛、胸腹水、消化道出血、肝脾肿大、下肢肿胀、下肢色素沉着溃疡)较术前均消失或缓解;谷草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血小板计数指标较术前均显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27)0.05),血清谷丙转氨酶、白蛋白指标虽有所改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29)0.05)。术后随访97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7个月,3例患者因消化道出血或肝功能衰竭分别于术后9个月、34个月、59个月死亡。术后1、3、5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8.3%、96.7%、95%;全组患者术后1、3、5年的AHV累积血管通畅率分别为95%,70.8%,57.3%;其中肝静脉型患者1、3、5年的血管累积通畅率分别为90.9%、62.7%、56.4%,混合型患者1、3、5年的血管累积通畅率分别为100%、80.8%、60.6%,两组总体累积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9)0.05)。结论1.AHV成形术治疗肝静脉型、混合型BCS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成功率高,近期疗效确切,可显着缓解患者门静脉高压和IVC高压的症状和体征。2.AHV成形术后患者中远期生存和血管通畅情况均较好,尚不能认为肝静脉型和混合型BCS的AHV中远期通畅率具有差异。
周朋利[4](2016)在《河南省布加综合征特点分析及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和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河南省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患者受累及血管分型特点,以及不同影像学方法诊断BCS的正确率。结合我科使用直径30mm的球囊导管治疗446例BCS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e,IVC)病变的临床经验,并与同期采用直径为25mm、26mm的小球囊治疗BCS患者IVC狭窄或闭塞病变对比,探讨大球囊扩张成形术应用于BCS的安全性、长期通畅率及临床疗效。结合我科采用肝静脉扩张成形术及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手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tent Shunt,TIPSS)治疗173例BCS的临床经验,观察术后长期通畅率以及临床疗效。材料和方法一、河南省BCS特点分析采用DSA作为诊断标准,对338例BCS患者进行彩色多谱勒超声、CTA和MRA检查,分析主肝静脉、副肝静脉和IVC病变类型,以及彩色多谱勒超声、CTA和MRA诊断的正确率。二、大球囊扩张治疗BCS下腔静脉病变疗效分析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730例IVC型及混合型BCS患者入组,其中大球囊组使用直径30mm的大球囊扩张成形治疗446例患者,小球囊组采用直径为25mm或26mm的小球囊扩张成形治疗284例患者。分析两组患者入院时一般情况、症状、体征、合并症、病变分型等,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并随访术后疗效以及处理的IVC通畅情况。三、球囊扩张及TIPSS治疗BCS肝静脉病变疗效分析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173例BCS患者采用球囊扩张治疗或TIPSS治疗肝静脉病变。其中,球囊组127例,TIPSS组共46例。分析两组患者入院时一般情况、症状、体征、合并症、病变分型等,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随访术后疗效以及处理的肝静脉和TIPSS分流道通畅情况。四、影像学检查入院患者术前均行彩色多谱勒超声和多层螺旋CT扫描或MRI检查,以明确BCS诊断及分型,探查肝静脉、副肝静脉及IVC血流通畅情况、直径大小、病变类型及病变长度,是否合并血栓形成等情况。多层螺旋CT进行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延迟扫描至180秒,使IVC清晰显影,避免因血流充盈缓慢或不足导致漏诊、误诊。MRI采用1.5T或3.0T磁共振血管动脉增强扫描序列扫描、SE序列常规平扫、三维时间飞跃法扰相梯度回波(3D TOF FSPGR)序列+肝脏快速容积采集技术(LAVA)动态增强扫描,取得动态的静脉血管三维图像。对图像进行诊断、分析,并测量病变静脉的狭窄/阻塞部位、直径大小、血流速度等。五、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患者仰卧于DSA床上,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后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股静脉/颈静脉。引入5F直头侧孔导管至IVC、肝静脉造影,明确病变的位置、形状、长度、直径、侧枝循环情况。IVC闭塞患者以球囊导管内钝头支撑导丝进行破膜,交换入加强导丝,沿导丝引入直径25mm、26mm或30mm的球囊导管进行PTA,必要时置入IVC可回收支架或永久支架。六、肝静脉球囊扩张及TIPSS手术经下腔静脉途径导管及导丝超选进入(副)肝静脉造影,了解病变性质、部位、直径以及长度等。若肝静脉插管失败,则行经皮经肝穿刺路径行肝静脉造影,开通阻塞处,建立轨道。沿导丝置入球囊导管,(副)肝静脉入IVC狭窄/闭塞段球囊扩张,根据病变肝静脉直径大小,球囊直径可选择10、12、14、16、20mm等。再次造影评估(副)肝静脉血流通畅情况。TIPSS术:局麻后,穿刺右颈内静脉。经加硬导丝引入Rupss-100穿刺套装,多需经下腔静脉直接穿刺门静脉,调整好肝内穿刺角度后,成功穿刺门脉,使用直径为6mm或8mm的球囊导管扩张肝内分流道后,于肝静脉或下腔静脉与门脉间置入直径为8mm或10mm的裸支架和/或覆膜支架,复查造影了解分流道通畅情况,如合并消化道出血,可同期做胃冠状静脉栓塞。七、统计学分析所有定性资料数据均以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定性变量数据(SPSS,美国芝加哥)。当P<0.05时认为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数据应用S P S S10.00软件包处理,符合正态分布时,统计学分析用t检验和F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时,统计学分析用w i l c o x o n秩和检验和k-w秩和检验,以α=0.05作为检验水准。结果一、河南省BCS特点分析338例BCS患者中,8例(2.4%)为单纯IVC病变,45例(13.3%)为单纯肝静脉病变,285例(84.3%)为IVC及肝静脉同时受累及的混合型病变。与DSA检查对比,CDUS和CTA诊断BCS正确率为89.3%和80.2%,MRA诊断正确率为83.4%。二、大球囊扩张治疗BCS下腔静脉病变疗效分析共730例BCS患者入组,采用球囊扩张治疗IVC病变。其中,大球囊组采用直径30mm的球囊扩张成形治疗446例,男性317例,女性129例,平均年龄47.13±11.43岁;小球囊组采用直径小于30mm的球囊(25mm、26mm)扩张成形治疗284例,男性186例,女性98例,平均年龄46.52±10.22岁。两组均以混合型多见,分别占91.9%、94.1%,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5.1%、98.6%;临床治愈率分别占92.0%、87.0%,总体初次通畅率大球囊组短期97.6%,中期95.4%,长期92.2%,小球囊组短期89.8%,中期87.8%,长期84.1%。三、球囊扩张及TIPSS治疗BCS肝静脉病变疗效分析共173例BCS患者入组,采用球囊扩张治疗或TIPSS治疗肝静脉病变。其中,球囊组127例,男性92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43.52±18.03岁;TIPSS组共46例,男性31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43.95±13.19岁。两组均以肝静脉型多见,分别占74.0%、80.4%。术中疼痛是围手术期最常见并发症,均未出现致命性并发症。球囊组平均随访时间49.6±33.9个月,初次通畅率,短期95例(95.0%),中期通畅94例(94.0%),长期通畅90例(90.0%);TIPSS组平均随访46.2±31.8月,TIPSS组肝内分流道短期通畅36例(94.7%),中期通畅34例(89.5%),长期通畅31例(81.6%),球囊组长期初次通畅率显着高于TIPSS手术组(P<0.05)。二次通畅率,球囊组短期98例(98.0%),中期96例(96.0%),长期93例(93.0%);TIPSS组肝内分流道短期通畅37例(97.4%),中期通畅35例(92.1%),长期通畅32例(84.2%),球囊组长期二次通畅率显着高于TIPSS组(P<0.05)。结论1.河南省BCS患者绝大多数为IVC和肝静脉同时受累的混合型病变类型。联合CDUS和CTA或MRI检查有助于诊断BCS并指导治疗。2.采用直径30mm的大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BCS下腔静脉病变,安全、有效,手术并发症少。大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BCS下腔静脉病变,长期疗效、通畅率显着优于小球囊扩张成形术对照组。3.肝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及TIPSS手术治疗BCS肝静脉病变安全、有效、术后肝静脉及TIPSS分流道长期通畅率高。TIPSS手术可用于治疗三支肝静脉及副肝静脉均有病变患者,及肝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失败患者。
蒲洪波[5](2013)在《复杂型布加氏综合征MR血管成像及三维重建》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复杂型布加氏综合征的确切定义、MRI血管影像学表现及三维重建对介入治疗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拟诊为复杂型布加氏综合征的42例患者进行MRI及DSA检查。使用GE1.5T SIGNA ExciteⅡ扫描仪,8通道体部相控阵线圈,采用T1WI、T2WI、FIESTA、LAVA增强扫描等序列进行检查,将获得的DICOM数据传输至GE AdvantageWokstation4.3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将其中3例患者的LAVA增强扫描序列的图像导入个人计算机上的Mimics软件上进行三维重建。观察下腔静脉及肝静脉血管走形、形态、信号及肝脏内外侧枝循环的影像表现,将观察结果与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相比较。利用SPSS15.0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MRI血管成像对肝静脉、下腔静脉阻塞性病变显示的灵敏度为92.06%、特异度为82.35%,对复杂型BCS的诊断符合率为90%,此外发现下腔静脉内血栓8例、下腔静脉瘤样扩张2例;(2)本组复杂型BCS右下肝静脉显示率为78.6%,血管平均直径9.2mm±3mm,清晰显示了右下肝静脉的开口位置、与下腔静脉的角度及其与肝静脉的关系;(3)MRI血管成像能够全面、直观地显示复杂型BCS的侧枝循环,可根据侧枝循环间的交通情况将其分为肝内型、肝外型、肝内外型等三大类型并可根据具体的血管引流区域细分为九亚型;(4)利用GEAW4.3后处理工作站对下腔静脉病变部位进行重建,可将下腔静脉阻塞端形态分为圆弧形、锥形、水平状及斜形等四类,其中圆弧形7例、锥形26例、水平状5例、斜形4例;(5) Mimics软件重建的三维模型色彩鲜明,可很好地显示肝静脉、下腔静脉病变及血管间的空间关系。结论:(1)MRI血管成像可全面显示复杂型BCS血管的病变范围,为复杂型BCS的确切定义提供了影像解剖学依据;(2)采用GEAW4.3后处理工作站重建的图像可以很好地显示复杂型BCS的血管阻塞段形态、下腔静脉血栓、静脉瘤及肝内外侧枝循环;(3)Mimics软件重建的复杂型BCS三维结构能够直观地显示下腔静脉、肝静脉系统、门静脉系统的空间关系,对于复杂型BCS介入治疗过程中开通下腔静脉或肝静脉闭塞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蒲洪波,游箭[6](2012)在《布加氏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入放射学技术在布加氏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的治疗中,因其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可重复性强等优点,已成为BCS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对于BCS合并下腔静脉血栓的治疗,曾一度被认为是介入治疗的禁忌证。随着人们对BCS合并下腔静脉血栓机制认识的逐渐加深以及介入器材和影像导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有关采用介入方法治疗BCS合并下腔静脉血栓的报道逐渐增多。本文就BCS合并下腔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
许晓华,李泉水,刘燕娜,熊华花,皮小兰,蔡建华[7](2002)在《Budd-Chiari综合征的彩超诊断与应用》文中指出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 (CDFI)在布加氏综合征诊断与应用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9例布加氏综合征的超声检查和下腔静脉造影 ,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9例病例中超声检查与下腔静脉造影结果基本相符 ,并得到手术证实。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作为布加氏综合征的首选诊断方法 ,能清楚显示狭窄的部位、类型 ,指导临床治疗和观察手术效果
黄元海,段作云,康申,肖文潮,吕波,李玉玲,吕雪芹[8](2000)在《超声引导下布加氏综合征下腔声学造影和改良法球囊成形术》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采用选择性声学造影证实布加氏综合征(BCS)超声分型、改良房间隔穿刺针破膜及小球囊到大球囊顺序扩张,显着提高治疗成功率,避免严重并发症。材料和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对41例BCS行经导管注射选择性下腔静脉声学造影,选出符合球囊扩张适应症39例,在超声监视下同步完成球囊成形术。结果:39例中36例球囊扩张成功,下腔静脉压由术前 3.38 ± 0.61kPa降至 1. 39 ± 0.48kPa,狭窄段内径由 0. 31± 0. 18cm增至 1.61± 0.59cm,无出血、栓塞等严重并发症。31例超声远期随访仅4例发生术后再狭窄。
苏静君,苏国强,谢勇,苏刚,张逢吉,孔凡明[9](2000)在《X线与超声引导下下腔静脉内支架置放的比较》文中提出目的 探讨放射及超声引导下下腔静脉内支架置放术治疗布 -加综合征的优缺点。方法 应用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布加综合征 40例 ,其中放射介导下治疗 32例 ,起声介导下 8例。结果 X-线下 :直观、清晰 ,非放射专业人员易接受 ;超声下 :可对下腔静脉各方位扫查并同时监测下腔及心脏血流动力学改变 ,但应用于无下腔静脉血栓者较为安全。二者均有一定并发症。结论 二者均为较理想的方法 ,但要严格掌握适应症
段作云,黄元海,李玉玲,段海[10](1999)在《布─加氏综合征经导管选择性声学造影和球囊成形术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
二、超声引导下布加氏综合征下腔声学造影和改良法球囊成形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声引导下布加氏综合征下腔声学造影和改良法球囊成形术(论文提纲范文)
(1)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术前检查 |
1.2.1 一般常规检查 |
1.2.2 影像检查 |
1.2.2. 1 超声检查 |
1.2.2. 2 CT检查 |
1.2.2. 3 MRI检查 |
1.2.2. 4 血管造影 |
1.3 手术器械 |
1.导管及穿刺针: |
2. 球囊导管: |
3.血管内支架(ES)及配套输送鞘: |
4.其他器材: |
2 介入治疗方法 |
2.1 术前溶栓 |
2.2 IVC介入治疗 |
2.3 HV介入治疗 |
2.4 压力测定 |
2.5 术后处理及疗效观察 |
2.5.1 术后处理 |
2.5.2 术后疗效观察 |
2.5.3 术后随访方法 |
2.6 统计学方法 |
3结果 |
3.1 Child-Pugh评级 |
3.2 下腔静脉及肝静脉压力、狭窄两端压力及下腔静脉直径变化情况 |
3.3 肝、脾形态变化 |
3.4 门静脉压力和血流动力学变化 |
3.5 术后患者临床症状 |
3.5.1 下腔静脉(IVC)介入治疗随访结果 |
3.5.2 肝静脉(HV)介入治疗随访结果 |
4 讨论 |
4.1 BCS的发病原因 |
4.2 BCS的分型 |
4.3 BCS治疗方法的选择 |
4.4 BCS介入治疗术后常见并发症 |
4.4.1 穿刺局部并发症 |
4.4.2 造影后急性血栓形成和肺动脉栓塞 |
4.4.3 出血 |
4.4.4 误穿心包及心包填塞 |
4.4.5 心功能不全 |
4.4.6 PTA后再狭窄 |
4.4.7 支架相关并发症 |
4.4.7. 1 支架移位 |
4.4.7. 2 支架扩张不充分和断裂 |
4.4.7. 3 支架植入后再狭窄 |
5结论 |
(2)门脉高压出血风险无创模型的建立及复杂门脉高压介入治疗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第一部分 建立肝硬化失代偿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无创预测模型 |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基于logisitc回归统计学方法的预测模型构建 |
2.1 材料和方法 |
2.2 结果 |
第三章 构建加权TOPISIS模型预测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风险 |
3.1 材料和方法 |
3.2 结果 |
3.3 讨论 |
第二部分 严重非肿瘤性门静脉血栓和肝硬化合并食道早癌的治疗策略研究 |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严重非肿瘤性门静脉血栓治疗策略研究 |
2.1 材料和方法 |
2.2 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第三章 肝硬化合并食道早癌的治疗策略研究 |
3.1 材料和方法 |
3.2 治疗方法 |
3.3 结果 |
3.4 讨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一 肝硬化后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无创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门静脉高压合并非肿瘤性门静脉血栓的治疗现状及肝硬化合并食道早癌的治疗现状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所获论文与奖励 |
致谢 |
(3)副肝静脉开通术在肝静脉型和混合型布—加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4)河南省布加综合征特点分析及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对照表 |
论文一、河南省布加综合征病变特点分析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论文二、大球囊扩张治疗BCS下腔静脉病变的疗效分析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论 |
论文三、球囊扩张及TIPSS治疗BCS肝静脉病变的疗效分析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综述 布加综合征临床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5)复杂型布加氏综合征MR血管成像及三维重建(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布加氏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6)布加氏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BCS合并IVC血栓形成的原理 |
2 BCS合并IVC血栓的影像学诊断 |
2.1 超声诊断 |
2.2 DSA诊断 |
2.3 MRI诊断 |
2.4 CT诊断 |
3 BCS合并IVC血栓的介入治疗 |
3.1 溶栓治疗 |
3.2 IVC阻塞开通技术 |
3.2.1 IVC阻塞开通方法的选择 |
3.2.2 开通材料的选择 |
3.2.3 球囊的选择 |
3.3 支架的选择 |
4 结论 |
(7)Budd-Chiari综合征的彩超诊断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临床资料 |
二、仪器与方法 |
结 果 |
讨 论 |
四、超声引导下布加氏综合征下腔声学造影和改良法球囊成形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治疗[A]. 顾亚奇. 第十六届中国科学家论坛优秀论文集, 2019
- [2]门脉高压出血风险无创模型的建立及复杂门脉高压介入治疗的研究[D]. 徐征国.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9(03)
- [3]副肝静脉开通术在肝静脉型和混合型布—加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D]. 李洁. 安徽医科大学, 2017(05)
- [4]河南省布加综合征特点分析及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D]. 周朋利. 郑州大学, 2016(03)
- [5]复杂型布加氏综合征MR血管成像及三维重建[D]. 蒲洪波. 川北医学院, 2013(09)
- [6]布加氏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进展[J]. 蒲洪波,游箭. 当代医学, 2012(36)
- [7]Budd-Chiari综合征的彩超诊断与应用[J]. 许晓华,李泉水,刘燕娜,熊华花,皮小兰,蔡建华.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2(01)
- [8]超声引导下布加氏综合征下腔声学造影和改良法球囊成形术[J]. 黄元海,段作云,康申,肖文潮,吕波,李玉玲,吕雪芹.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00(S1)
- [9]X线与超声引导下下腔静脉内支架置放的比较[J]. 苏静君,苏国强,谢勇,苏刚,张逢吉,孔凡明.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00(01)
- [10]布─加氏综合征经导管选择性声学造影和球囊成形术的临床应用研究[J]. 段作云,黄元海,李玉玲,段海. 海南医学, 199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