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麻气管插管整体消毒管理措施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岳帅[1](2021)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麻醉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麻醉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山西省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间,择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8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T组(TEAS组)和C组(对照组),每组40例。T组于麻醉诱导前30分钟经皮电刺激足三里、内关、合谷穴,频率2Hz,刺激强度为患者能耐受的最适强度,刺激时间为麻醉诱导前30分钟起,到手术结束止。C组只在相应穴位贴电极,不与电刺激仪连接,麻醉方法两组相同均为静吸复合全麻。比较两组入手术室,气管插管后1分钟血压和心率变化、麻醉药用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手术后住院天数,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P>0.05),与C组比较,T组患者入室SBP、DBP、HR与顺式阿曲库铵、丙泊酚、七氟烷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T组气管插管前后血压和心率波动、阿片类药物的术中使用量减少,术后疼痛评分降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提前,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差异有显着性,(P<0.05)。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呼吸抑制的发生率降低,患者的满意度得到了改善。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减轻全麻插管反应,减少阿片药用量,缓解术后疼痛反应,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降低全麻并发症发生率,提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优化麻醉效果、促进术后康复,其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孙玲玲[2](2021)在《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干预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制定专科化的麻醉苏醒期前馈控制护理措施提供参考;探讨前馈控制护理措施对预防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1)基于前馈控制管理理论,成立前馈控制小组,分析麻醉复苏室全麻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高危因素,并在查阅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临床护理经验,初步制定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前馈控制的护理措施,最后经过相关专家咨询确定最终的前馈控制护理措施。(2)采用历史性对照研究,研究对象来源于湖州市某三甲医院,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19年7月-2019年12月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82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回顾性地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选取2020年7月-2020年12月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82例作为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前馈控制护理措施,收集两组患者术前的一般资料、术后在复苏室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躁动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低体温发生率、疼痛程度以及恶心呕吐发生率。采用SPSS23.0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本研究对照组和实验组最终纳入对照组和试验组各8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指数、入室体温、手术部位、ASA分级(麻醉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患者在入PACU(麻醉复苏室)、入PACU10min后的SAS评分(Riker-镇静躁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PACU时的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入PACU、入PACU10min、入PACU30min和出PACU时的体温差异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且试验组体温始终高于对照组。对各时间点体温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F组别=14.646,P<0.01,F时间=257.466,P<0.01,F交互=4.914,P<0.01,结果显示两组之间的体温和各时间点的体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组别和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4)两组患者入PACU、出PACU时的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两组患者在PACU内的躁动发生率和低体温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ACU停留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前馈控制护理可降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2)前馈控制护理可减少术中体温的降低幅度,有效预防肺癌患者术后低体温的发生。(3)前馈控制护理可缓解患者术后疼痛,但对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不明显。(4)前馈控制护理可缩短肺癌患者术后在PACU内的停留时间,加快患者术后的麻醉复苏,对提高PACU内床位的周转率有一定的作用。
杨华文[3](2021)在《麻醉恢复室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与应用效果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基于德尔菲法专家共识,初步构建麻醉恢复室临床护理路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临床验证和应用,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全麻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期中的应用效果,为实施麻醉苏醒期护理提供参考。方法1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采用小组讨论,制定麻醉恢复室临床护理路径初稿,通过德尔菲专家函询法(Delphi法)构建麻醉恢复室临床护理路径。研究小组于2019年5~6月初步拟定麻醉恢复室临床护理路径表,并于2019年7~10月完成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函询,根据专家意见进一步修订完善形成最终路径表。2将构建的麻醉恢复室临床护理路径进行临床应用,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9月入某三甲医院麻醉恢复室的全麻术后患者35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麻醉恢复期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基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PACU停留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麻醉苏醒后依从性,验证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结果1专家函询结果:(1)两轮专家函询回收率分别为90.91%、100.00%,专家积极系数>70%。(2)专家权威系数Cr为0.89,判断依据Ca为0.87,熟悉程度Cs为0.92。(3)路径表的变异系数为0.06~0.21,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25。(4)2轮专家意见集中程度的条目得分均值为4.46,满分频率为0.61。该临床护理路径包括麻醉恢复前期准备、转入PACU阶段、麻醉苏醒期(阶段I)、麻醉苏醒期(阶段II)、转出PACU阶段、术后随访等6个一级指标,31个二级指标、121个三级指标,同时构建了临床护理路径病友版,形成了以快通道、慢通道为理论框架的麻醉苏醒期患者的分类管理的临床护理路径和流程图。2麻醉恢复室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干预组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1.08(1.00,1.33)少于对照组1.16(1.00,1.42)(P<0.05);干预组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4.49%低于对照组10.16%(P<0.05),干预组麻醉苏醒后依从性95.51%高于对照组89.27%(P<0.05)。结论1通过函询结果的分析,两轮德尔菲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积极程度高、协调程度好,函询结果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基于快、慢通道对麻醉苏醒期患者病情危险程度进行评估,可在麻醉恢复室实施患者分类管理,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2通过麻醉恢复室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初步验证了该路径的可行性及可操作性。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后能有效降低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提高麻醉苏醒后患者依从性、降低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但对并发症的影响仍需进一步探讨,验证了该临床护理路径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应用。
沈士敏,韩立云,马宝府[4](2020)在《妇科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后患者呼吸道并发症的护理研究进展撤稿》文中认为妇科患者因手术体位的特殊要求,为保障麻醉期间的有效通气常实施全身麻醉下的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对患者的呼吸道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后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降低其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的几率。本文主要对妇科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后患者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以及护理干预方面进行综合的阐述。妇科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有医源性因素:气管插管的直接损伤、不规范的操作、病区环境差;患者因素有年龄、肥胖、营养、手术应激、免疫力低下等。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仔细评估后给予切实可行的预防对策以及有效的护理干预,加强对整个围手术期的管理,重视全程多方面的健康教育;以降低妇科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患者舒适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张新磊[5](2020)在《骨科患者全麻术后不适原因分析及探视需求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基于舒适护理的理念,探索研究骨科患者在全麻术后产生的主要不适,就患者自身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骨科患者全麻术后对探视的需求及建议进行质性访谈,为骨科患者全麻手术后相关治疗护理及病房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问卷调查阶段从临床实际出发,应用德尔菲法设计问卷,进行调查分析。质性研究阶段针对患者术后亲友的探视对患者的影响设计访谈大纲,进行访谈。结果:1.问卷调查研究:(1)调查问卷的总分为100分,大于30分的占53.9%,患者术后不适总体评分为(34.13±0.207)分。其中,睡眠不佳、咽部不适、口渴、疼痛为患者主要的不适表现。(2)本研究提示患者的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手术前有无合并症对患者术后不适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2.质性研究:本研究得出三个主题:1)亲属的探视会对患者产生影响;2)患者支持对探视进行合理限制;3)患者希望保持体面,被探视者平等的看待。结论:(1)骨科全麻术后的患者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适,睡眠不佳、咽部不适、口渴、疼痛为患者主要的不适表现。患者术后的不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患者自身因素中,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手术前是否有合并症对患者不适的影响最大。(2)骨科患者全麻术后需要患者家属及朋友及时给予患者精神及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但在病房中,过多的人员流动会影响患者的精神及恢复状态。应在保证病房环境安静舒适的前提下,允许患者家属及朋友的探视。患者希望,术后探视在自己身体有一定的恢复时再行开放,探视应在上午进行,时间控制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以患者不产生疲累为宜。患者希望与自己亲密的人前来探望,每次探望人数不超过3人。在探视前过程中,探视者应注意患者的心理需求,尊重患者,促进患者建立信心及自信。
苏艳光[6](2020)在《复合保温法对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低体温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实施两种不同保温护理措施对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体温予以保护,观察并分析复合保温法的临床效果,析出预防低体温的最佳保温措施,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为临床研究低体温提供新思路。研究方法:本研究采取随机对照试验,严格参照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19年01月—2019年12月浙江省某三甲医院手术室拟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94例患者,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7例)和干预组(n=47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保温护理措施(即常规保温法),干预组实施复合保温护理措施(即复合保温法)。记录患者入室(T1)、手术开始时(T2)、术中30min(T3)、术中60min(T4)、术中90min(T5)、手术结束(T6)、入麻醉复苏室时(T7)、出麻醉复苏室时(T8)的体温、麻醉ASA分级、手术时间、麻醉时间、麻醉复苏室(PACU)停留时间、气管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热舒适度评分、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量和术中冲洗量,并对术后是否发生寒战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记录。及时整理分析收集资料,采用Graph Pad Prism 8.0和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研究结果:(1)本研究共收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老年THA患者94例,其中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7例,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基线水平一致,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术中体温均随手术时间增加逐渐降低,两组患者入室体温(T1)和手术开始时体温(T2)的比较无差异,但在T3T8之间的体温变化幅度相对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间点体温测量值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其组间效应(F组别=37.365,P<0.001)、时间效应(F时间=45.79,P<0.001)、交互效应(F交互=1.730,P=0.112),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之间及各时间点体温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患者术中低体温、寒战的发生率均高于干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7.7%和23.4%,经分析后结果不具有差异性(2c=0.224,P=0.636)。(4)干预组患者术后气管拔管时间、麻醉复苏室(PA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干预组患者热舒适度评分(8.04±1.47)分高于对照组患者(6.49±1.04)分,具有统计学差异(t=-5.903,P<0.001)。研究结论:(1)复合保温护理措施可直接减少老年THA患者术中体温降低幅度,可有效预防出现术中低体温。(2)复合保温护理措施可缩短患者气管拔管时间和麻醉苏醒时间,降低寒战发生率,提高患者热舒适度和苏醒质量。(3)复合保温护理措施一方面可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快速康复;另一方面复合保温护理措施符合人文关怀理念,提高手术护理质量。
曹天宇[7](2020)在《自主呼吸非插管全麻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随着医学理念的更新、技术和手术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发展包含麻醉在内的整体微创,目前既是临床研究的热点,也是胸外科快速康复理念的要求。胸腔镜手术是微创胸外科发展的重要一步,麻醉方面也在跟进。作为一种新型麻醉方式,自主呼吸非插管全麻出现并应用于胸腔镜手术。初步研究认为,自主呼吸非插管全麻可避免传统气管插管造成的气道损伤、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及肌松残余等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及进食,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术后恢复,这符合胸外科快速康复理念的要求。但是作为一种新型的麻醉技术,自主呼吸非插管全麻目前仍存在争议,如缺乏大样本的前瞻性临床试验明确其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相较于传统麻醉方式其对患者术后康复的优越性。研究目的:探讨自主呼吸非插管全麻用于胸腔镜肺癌(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的可行性,评估该麻醉技术相比于插管全麻对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优越性。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是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浙江大学湖州医院心胸外科沈琦斌医师组收治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100例患者,性别不限,年龄18~65周岁,ASAⅠ级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n=50):非插管组,即自主呼吸非插管全麻组;插管组,即传统气管插管全麻治疗组。非插管组患者不使用肌松药,采用全凭静脉靶控输注复合区域神经阻滞的麻醉技术,插入喉罩术中保留自主呼吸;插管组患者予气管插管全麻技术,使用肌松药,插入双腔气管行单肺机械通气。采集和分析两组患者在本次研究中具体数据,包括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医疗花费等。研究结果:因18例患者术中快速病理结果显示良性、3例胸腔广泛粘连及1例术后失访,最终纳入分析78人:非插管组38人,插管组40人。两组患者一般情况、麻醉效果评分、出血量、最低指脉搏氧饱和度及手术时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插管组,非插管组患者术野暴露评分、最高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增高;置入喉罩前后血压、心率变化小,拔管时间、出室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医疗费用减少,咽喉不适发生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插管组C反应蛋白升高程度要低于插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自主呼吸非插管全麻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安全可行,且相比于传统插管麻醉其在加快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及降低医疗费用方面存在优势。
林小杨[8](2020)在《穴位注射结合电针治疗腰椎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穴位注射结合电针治疗腰椎术后尿潴留与热敷下腹部的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两者临床疗效的差异,为穴位注射结合电针治疗腰椎术后尿潴留提供切实客观的临床依据,提供中医治疗腰椎术后尿潴留的新思路。方法: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科收集符合标准的60例腰椎术后尿潴留患者,治疗前予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注射结合电针方案,先予电针关元、中极、阴陵泉(双)、三阴交(双)30min,出针后分别在双侧次骼穴进行穴位注射甲钴胺注射液,每穴0.5ml。对照组采用热敷下腹部疗法,用装满85℃热水的热水袋热敷下腹部正中30min。共治疗1次,若治疗后2h仍无法排尿,则留置导尿管。评价指标:主要指标:症状体征积分、临床疗效、首次排尿时间、膀胱残余尿量;次要指标:术口疼痛评分、不良反应。用SPSS 20.0进行对两组患者的数据统计与分析,评价穴位注射结合电针在治疗腰椎术后尿潴留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麻醉方式等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轻重评分、小腹症状积分、症状体征积分、术口疼痛评分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积分经配对样本t检验,均有改善(治疗组前后配对t=8.983,P<0.01,对照组前后配对t=6.397,P<0.01);经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治疗前、治疗后1h、治疗后2h,治疗组的小腹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F=5.35,P<0.05);经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治疗后2h,治疗组症状体征积分的减分值高于对照组的减分值(Z=-2.286,P<0.05);经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治疗组缩短首次排尿时间的效果优于对照组(Z=4.038,P<0.01);治疗组减少膀胱残余尿量的效果优于对照组(Z=-2.721,P<0.01);经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治疗组术口 VAS评分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F=1.177,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是8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56.7%,治疗组改善腰椎术后尿潴留的疗效优于对照组(Z=-3.075,P<0.01)。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结论:1、穴位注射结合电针疗法和热敷疗法均能减轻腰椎术后尿潴留;2、穴位注射结合电针疗法在促进排尿方面效果优于热敷疗法;3、穴位注射结合电针疗法改善小腹症状比热敷疗法起效快、疗效好;4、穴位注射结合电针疗法治疗腰椎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优于热敷疗法;5、穴位注射结合电针疗法和热敷疗法对术口疼痛的作用差别不明显;6、穴位注射结合电针疗法和热敷疗法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沈士敏,马宝府[9](2020)在《妇科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后患者呼吸道并发症的护理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妇科患者因手术体位的特殊要求,为保障麻醉期间的有效通气常实施全身麻醉下的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对患者的呼吸道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后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降低其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的几率。本文主要对妇科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后患者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以及护理干预方面进行综合的阐述。妇科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有医源性因素:气管插管的直接损伤、不规范的操作、病区环境差;患者因素有年龄、肥胖、营养、手术应激、免疫力低下等。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仔细评估后给予切实可行的预防对策以及有效的护理干预,加强对整个围手术期的管理,重视全程多方面的健康教育;以降低妇科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患者舒适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李志新[10](2019)在《麻醉方式与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实施麻醉患者的呼吸道感染情况,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并分析感染的相关因素,为麻醉患者的术后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查对象是在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间进行麻醉手术的的患者。依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筛选呼吸道感染患者,分析病原菌的分布并对其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对主要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包括麻醉方式、手术类型、基础疾病等;随机抽取其中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的180名麻醉患者,对照组为进行术前院内常规护理与治疗的患者,观察组为进行综合护理治疗干预的患者,每组各90名,对两组患者的呼吸道感染情况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收集获得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间我院进行麻醉手术的患者1200例,其中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为102例,感染率为8.50%;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细菌感染为主,主要为革兰氏阳性菌(G+),感染所占比例为48.08%,革兰氏阴性菌(G-)比例为37.05%,除此之外,还包括真菌(14.43%);细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真菌主要为黑曲霉和白假丝酵母。引起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中,以吸入全身麻醉方式引起感染的方式为主,占感染患者的62.75%,其次为局部麻醉方式;另外,还包括手术治疗时间、患者的基础疾病、治疗手术的类型、患者的年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抗生素使用等也是相关因素。综合干预的观察组患者感染率为4.44%,对照组患者的感染率12.22%,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不同麻醉方式中,吸入全身麻醉引起的呼吸系统感染率最高,以革兰氏阳性细菌感染为主;另外手术治疗时间、患者的基础疾病、治疗手术的类型、患者的年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抗生素使用等也是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在围手术期应进行综合护理治疗干预,可减少相关呼吸道感染率。
二、全麻气管插管整体消毒管理措施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麻气管插管整体消毒管理措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麻醉及术后康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 实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分组 |
1.3 研究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一般资料比较 |
2.2 两组患者插管前和插管后SBP、DBP、HR比较 |
2.3 两组麻醉药物用量比较 |
2.4 两组患者术后2h、6h、12h疼痛评分 |
2.5 两组患者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比较 |
2.6 两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发生率比较 |
2.7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针药复合麻醉在快速康复外科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2)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干预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 相关概念及定义 |
2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病例来源 |
2.1.2 样本量 |
2.1.3 纳入标准 |
2.1.4 排除标准 |
2.1.5 剔除标准 |
2.1.6 伦理审查 |
2.2 研究方法 |
2.2.1 研究分组 |
2.2.2 干预方法 |
2.2.3 监测指标 |
2.2.4 研究工具 |
2.2.5 资料的收集方法和过程 |
2.2.6 麻醉方法 |
2.3 质量控制 |
2.4 统计分析 |
2.5 技术路线 |
3 结果 |
3.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
3.2 两组患者苏醒期SAS评分比较 |
3.3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体温比较 |
3.4 两组患者苏醒期FLACC疼痛评分比较 |
3.5 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低体温、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 |
3.6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 PACU 停留时间比较 |
4 讨论 |
4.1 两组一般资料分析 |
4.2 前馈控制护理对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
4.3 前馈控制护理对患者PACU内低体温的影响 |
4.4 前馈控制护理对患者PACU内疼痛的影响 |
4.5 前馈控制护理对患者苏醒期恶心呕吐的影响 |
4.6 前馈控制护理对患者手术时间、PACU内停留时间的影响 |
5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5.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5.4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成人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护理现状 |
参考文献 |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3)麻醉恢复室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与应用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麻醉恢复室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麻醉恢复室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评价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麻醉恢复室出室评估工具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4)妇科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后患者呼吸道并发症的护理研究进展撤稿(论文提纲范文)
一、妇科全麻气管插管患者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
1.医源性因素: |
2.患者的自身因素: |
二、妇科全麻气管插管患者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
1.减少医源性因素: |
2.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 |
3.中医药在全麻气管插管呼吸道并发症中的应用: |
(5)骨科患者全麻术后不适原因分析及探视需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常用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1.研究背景 |
1.1 相关概念 |
2.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
2.1 全麻术后不适研究现状 |
2.2 病房探视制度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及研究现状 |
3.研究目的和意义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意义 |
4.研究方法 |
4.1 问卷调查研究 |
4.2 质性研究 |
4.3 技术路线图 |
第一部分 骨科患者全麻术后不适的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
1.资料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1.4 技术路线图 |
2.结果 |
2.1 研究对象人口统计学分析 |
2.2 骨科患者全麻术后的不适状况 |
2.3 骨科患者全麻术后不适的影响因素分析 |
3 讨论 |
3.1 骨科患者全麻术后的不适状况 |
3.2 骨科全麻术后患者不适的影响因素分析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骨科患者全麻术后探视需求的质性研究 |
1.资料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伦理问题 |
2.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主题 |
3.讨论 |
3.1 患者需要家属探视 |
3.2 合理安排探视时间 |
3.3 合理限制探视人数 |
3.4 科学选择探视内容 |
4.小结 |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1.创新之处 |
2.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复合保温法对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低体温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 相关概念及定义 |
2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病例来源 |
2.1.2 样本含量 |
2.1.3 纳入标准 |
2.1.4 排除标准 |
2.1.5 剔除标准 |
2.1.6 伦理审查 |
2.2 研究方法 |
2.2.1 随机分组 |
2.2.2 监测指标 |
2.2.3 研究工具 |
2.2.4 资料收集的方法与过程 |
2.2.5 麻醉方法 |
2.3 质量控制 |
2.4 统计分析 |
2.5 技术路线 |
3 结果 |
3.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
3.2 两组患者术中体温变化的比较 |
3.3 两组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的比较 |
3.4 两组患者寒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
3.5 两组患者气管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的比较 |
3.6 两组患者热舒适度的比较 |
3.7 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的比较 |
4 讨论 |
4.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
4.1.1 年龄、性别、ASA分级 |
4.1.2 麻醉时间、手术时间 |
4.1.3 术中输液量、术中冲洗量、术中出血量 |
4.1.4 入室体温 |
4.2 两组患者术中体温变化的分析 |
4.3 两组患者保温效果的分析 |
4.3.1 术前保温效果 |
4.3.2 术中保温效果 |
4.3.3 术后保温效果 |
4.4 两组患者低体温发生率的分析 |
4.5 两组患者寒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分析 |
4.6 两组患者气管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的分析 |
4.7 两组患者热舒适度的分析 |
4.8 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的分析 |
5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5.3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7)自主呼吸非插管全麻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语表 |
1 引言 |
2 研究资料与研究方法 |
2.1 病例的选择与分组 |
2.2 麻醉与手术 |
2.3 观察指标 |
2.4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一般情况比较 |
3.2 两组患者术中数据比较 |
3.3 两组患者术后数据比较 |
3.4 两组患者术后炎症指标比较 |
3.5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
4 讨论 |
4.1 自主呼吸非插管全麻可行性分析 |
4.2 自主呼吸非插管全麻对术野暴露影响 |
4.3 自主呼吸非插管全麻通气问题 |
4.4 自主呼吸非插管全麻对循环、咽喉部不适的影响 |
4.5 自主呼吸非插管全麻对肌力影响 |
4.6 自主呼吸非插管全麻对炎症反应影响 |
4.7 自主呼吸非插管全麻常见问题 |
4.8 自主呼吸非插管全麻不足之处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非气管插管麻醉用于胸腔镜手术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8)穴位注射结合电针治疗腰椎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现代医学对腰椎术后尿潴留的研究概况 |
1.1.1 腰椎相关手术 |
1.1.2 腰椎术后尿潴留 |
1.1.3 西医治疗现状 |
1.2 中医对术后尿潴留的研究概况 |
1.2.1 中医病名 |
1.2.2 病因病机 |
1.2.3 中医治疗现状 |
1.3 评述 |
第二章 临床实验研究 |
2.1 一般资料 |
2.1.1 研究对象 |
2.1.2 中西医诊断标准 |
2.1.3 纳入标准 |
2.1.4 排除标准 |
2.1.5 剔除标准 |
2.1.6 脱落标准及处理 |
2.1.7 研究中止原则 |
2.2 研究方法 |
2.2.1 试验设计 |
2.2.2 治疗方案 |
2.2.3 主要观察指标 |
2.2.4 次要观察指标 |
2.2.5 疗效判定标准 |
2.2.6 不良事件的监测与处理 |
2.2.7 统计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临床试验完成情况 |
2.3.2 基线资料比较 |
2.3.3 结局指标比较 |
2.3.4 安全性分析 |
2.3.5 小结 |
第三章 讨论分析 |
3.1 ITT意向分析 |
3.2 临床疗效分析 |
3.3 腧穴选择的依据 |
3.4 穴位注射结合电针治疗的作用机理探讨 |
3.5 结论 |
3.6 创新点 |
3.7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Ⅰ: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
(9)妇科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后患者呼吸道并发症的护理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妇科全麻气管插管患者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
1.医源性因素: |
2.患者的自身因素: |
二、妇科全麻气管插管患者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
1.减少医源性因素: |
2.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 |
3.中医药在全麻气管插管呼吸道并发症中的应用: |
(10)麻醉方式与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写词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麻醉 |
1.2.1 麻醉药物 |
1.2.2 麻醉器械 |
1.2.3 麻醉方式 |
1.3 呼吸道感染 |
1.4 麻醉方式与呼吸道感染因素的研究现状 |
1.5 本研究的立题意义和主要内容 |
1.5.1 立题意义 |
1.5.2 主要内容 |
第二章 病原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标本 |
2.1.2 主要实验试剂 |
2.1.3 实验仪器 |
2.1.4 培养基和主要试剂的配制 |
2.1.5 实验方法 |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2.1 真菌鉴定结果 |
2.2.2 细菌的鉴定结果 |
2.2.3 临床呼吸道感染菌株统计结果 |
2.2.4 讨论 |
第三章 麻醉相关的呼吸道感染因素的分析 |
3.1 资料与方法 |
3.1.1 调查对象 |
3.1.2 感染判定标准 |
3.1.3 分组方法 |
3.1.4 涉及的仪器 |
3.1.5 取样方法 |
3.1.6 统计学分析 |
3.2 实验结果 |
3.2.1 手术类型与呼吸道感染 |
3.2.2 麻醉方式与呼吸道感染 |
3.2.3 手术时间与呼吸道感染 |
3.2.4 基础疾病与及病原菌种类与呼吸道感染 |
3.2.5 抗生素使用及营养状况与呼吸道感染 |
3.2.6 年龄及喉镜消毒方式与呼吸道感染 |
3.3 讨论 |
第四章 麻醉相关的呼吸道感染防治措施 |
4.1 资料与方法 |
4.1.1 一般资料 |
4.1.2 研究内容 |
4.1.3 研究方法 |
4.1.4 诊断控制标准 |
4.1.5 样品采集与病原微生物的培养鉴定 |
4.1.6 统计学处理 |
4.2 结果 |
4.2.1 抗生素使用、麻醉时间及住院时间的控制对呼吸道感染的影响 |
4.2.2 病原菌种类在麻醉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情况 |
4.2.3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调查分析 |
4.3 讨论与控制措施 |
4.3.1 讨论 |
4.3.2 控制措施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全麻气管插管整体消毒管理措施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麻醉及术后康复的影响[D]. 岳帅.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干预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影响研究[D]. 孙玲玲.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2)
- [3]麻醉恢复室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与应用效果评价[D]. 杨华文.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4]妇科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后患者呼吸道并发症的护理研究进展撤稿[J]. 沈士敏,韩立云,马宝府.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0(18)
- [5]骨科患者全麻术后不适原因分析及探视需求的研究[D]. 张新磊.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6]复合保温法对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低体温的效果研究[D]. 苏艳光. 湖州师范学院, 2020(12)
- [7]自主呼吸非插管全麻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临床研究[D]. 曹天宇. 浙江大学, 2020(02)
- [8]穴位注射结合电针治疗腰椎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研究[D]. 林小杨.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9]妇科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后患者呼吸道并发症的护理研究进展[J]. 沈士敏,马宝府.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0(05)
- [10]麻醉方式与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研究[D]. 李志新. 吉林大学, 2019(03)